珠光宝气 第 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已。”

    原来,当年,蔡老还是一个学徒的时候,有一伙走私集团要运走一批古董,蔡老无意中得到了这个消息,本来想着报警的,结果,半路上,看到了一件五福临门婴戏粉彩小碗,这东西有意思,不免让蔡老多看了几眼。

    砍价这事情,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尤其是说在古董市场上面,砍价的学问更是大了去了,不是说你怎么样的几句话,问了多少钱,五百?五十卖不卖?

    不是说你不能够如此狠的还价,而是说,你就算是要还价的话,那总是要说出理由来啊,比如说这古董有点残次的地方,瓷器是不是官窑的,字画是后人仿制的。

    反正是不管用什么借口,你却是要把古董的来历给讲出来,用古董的缺点去降价,这样子的话,摊主才会把你当成是行里面的人,不然的话,那就会把你给当成是大肥羊,价格便是很难降下来了。

    蔡老用一个多小时讲价,其实不算是太长的时间的。

    但是,也正是说因为他多看了几眼,花了三块钱把这只五福临门婴戏图粉彩小碗给拿下了。不过这也是浪费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结果,被那帮走私集团的人跑掉了。

    这件事情一直是蔡老心中解不开的心病,因此,这粉彩小碗也是一直留在他身边作为惊醒。

    盛红轩是他多年的朋友,见他能够把这东西送给自己,就知道他自己想开了。

    而事实上,这并没有因为楚原的事情而让大家扫兴,大家纷纷的把自己的古董给送上来,甚至是说杨波,也是送来了田黄石作为礼物,但是,盛老看了一下么,挥挥手直接的送了回去。

    按说,这时候,别人来庆贺他的寿诞,推脱别人的礼物的话,那是有点不好看的,至少别人的面子上是过不去的。

    此刻,杨波的脸色就是有点不好看,当着大家的面,盛老先生居然是拒绝了自己的礼物,这传扬出去的话,那自己以后在滨海市该怎么混啊?一时间,杨波脸色通红,心中却是燃起了熊熊的烈火,却不敢发泄出来。

    其他在场的人也是在议论纷纷,杨波这家伙是怎么样得罪盛老先生了,以至于在这个时候,他送的礼物盛老先生都一点收的意思都没有。

    难道说,因为董千里去世了,于是盛老也是痛打落水狗?

    似乎按照盛老先生的地位,根本就是不用这样子的做啊。

    大家的议论,更是让杨波有点无地自容的感觉。

    第四十章田黄石的因果

    盛老先生也没有让杨波难看,而是笑呵呵地说:“小家伙,不要多心,你既然是知道这东西是很珍贵,能够送来,也是有心了。但是,你知道这块田黄石你父亲是怎么样来的吗?”

    杨波这下有点傻眼了,董千里还真的没有跟他说过,只是说董千里和盛老先生似乎有点交情,逢年过节,董千里总是会带着礼物来拜会盛老先生。

    但是,也仅仅是拜见而已,看不出来有什么大的交情。这一次,杨波也是想着借着这个机会和盛家拉上关系。

    他想在滨海市立足,没有了董千里的支持和人脉,自己便是要有一个强大的靠山,而盛家,哪怕是牵扯到一点关系,也是足够的。因此才把这颗价值不菲的田黄石送来做贺礼。

    这也是为什么杨波敢在拍卖的时候不惜把几乎整个古董行的人都给得罪了也不怕的一个原因。

    一旦这东西成了盛老先生的寿礼的话,那在这样子的一个问题上面,那些心中不满的人便是会顺心了。但是盛老先生居然是没有收下,不过,听这话,似乎另有所指啊。

    杨波立刻恭恭敬敬地说:“先父去的突然,因此,没有留下什么遗言,所以晚辈也就不知道其中事情。”盛老爷子笑呵呵地说:“这个也是难怪你不知道,对小盛这家伙来讲,实在是说这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当年,你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古董行里面混,年纪轻,经验不足,终于还是被人给骗了,买下了一大堆赝品,几乎是倾家荡产啊。

    当时,在大栅栏,下着鹅毛大雪,你父亲一个人守着一摊子的赝品失声痛哭。正巧我从那边路过。”

    当时,董千里还是很年轻,没有什么经验吗,被骗了也不奇怪,在行里面被骗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古董行,实在是说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玩的。

    眼看快要过年了,所有的钱都被骗走了,这怎么样回去见老婆孩子啊,董千里当时死的心都有。

    想想自己刚刚入行的时候,父亲的责骂,那是推了一个父亲千辛万苦弄到的一个正式工的名额,自己毅然决然的踏入了古董这一行。

    在父亲看起来,这是不务正业,一般的老百姓玩不起这种有钱人的游戏,但是盛红轩注意已定,再也无法更改了。

    实际上盛红轩其实做这般的古董生意,还是相当的有天赋的,短短两年时间,便是积累了二十万的财富。

    想想当时的豪言壮语,不闯出来一番人样来绝对不回家,但是结果呢,总算是有点人样了,自己头脑一发热,二十万,打水飘了。

    无颜见江东父老啊,这下盛红轩不管是经济还是思想,都走进了死胡同,怎么样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这般的倒霉。

    这时候,盛红轩从朋友的一个铺子里面出来,看到落魄的董千里,因此动了恻隐之心,便是上前来问个究竟。这时候盛红轩才知道,原来他被一伙骗子给骗了。

    好家伙,一堆的古董,骗了董千里二十万,要知道,当时的二十万,那是相当大的一个数字,一个月的工资才不过二三百的年纪,这数字确实不算小了。

    听到董千里的遭遇,盛红轩便是指点给了他一条明路,其实,那帮骗子也是不知道,在那一批古董里面,就有一个极品田黄石的印章。只是说当时那个印章不知道被谁图了一层灰色粉末,天知道是什么灰尘泥土,反正那帮骗子没有把这东西当成是一回事,和一堆独山玉,黄蜡石混在一起,实在是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对了,黄蜡石,就是后来被炒作起来的黄龙玉,反正那田黄石印章混在其中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但是,这对见多了田黄石的盛红轩来讲,就不算什么了。

    这时候盛红轩便是指出来那就是极品田黄印章,告诉董千里,其实他是赚大发了。

    那极品田黄,被盛红轩拿着一个绒布擦干净,抓起来一把雪洗了一边,顿时,散发出来别样的光辉。

    就像是一个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这让董千里再一次看到了生的希望。

    董千里这才知道,自己有救了,他跪在冰天雪地给盛红轩磕了三个响头,揣起来田黄石印章,把包裹两千块处理给了一个摊主,上了南下的火车。

    别以为赝品就一点钱都不值了。其实高仿的赝品,还是能换一些钱的,只是说针对古董的天价,这些钱算是小钱了。

    董千里大难不死,靠着田黄石抵押,借到了一笔钱,这才慢慢的发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有了京城的那一次遭遇,这让董千里的性格大变,从鬼门关走了一趟又回来了,这让他变得心狠手辣,而且,还找到了钱文英他们,开始了盗墓的生涯,反正不管怎么样,最后慢慢的发家了。

    盛红轩回忆这些事情,最后感慨地说:“这东西,我要是想要的话,当年就不告诉你爹了,也不过是两千块就能够买到的,因此,这东西既然是给了你爹,我就不会再要了。

    而小盛这家伙,有点辜负我的信任啊,当时我看在同乡的面子上,指点了他一条明路,本来想着他能够走上正路的,结果没有想到做起来了偷坟掘墓的勾当,而且,最后也是因为这个把自己命都给搭上了。”

    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以前也就是盛红轩和董千里两人,董千里去世之后,也就是盛红轩一个人知道了,而这样子的一个消息,其实说起来的话,也是让盛红轩唏嘘不已的。尤其是董千里已经死了,更是让人感觉到世事无常。

    不过,这时候,杨波的目的基本上达到看,反正是和盛老爷子拉上了关系,以后也找到了借口来拜访盛老爷子了,这对杨波来讲就够了。

    因此,这时候,虽然盛老爷子拒绝了自己的礼物,但是他却一点失望的意思都没有。

    不是什么样子的人都是有资格和盛老爷子扯上关系的,以后他再来,就说是为了替父亲报答救命之恩,这完全是人之常情,而为父尽孝,想来盛老也是不会拒绝的。

    第四十一章打动人的古董

    盛红轩见得东西多了,因此,就算是有人送的一些比较稀罕的古玩字画,那也是难以引起他的兴趣来了,儿子的朋友中,有送的那和田羊脂玉雕刻而成的寿星,有黄花梨木雕刻而成的八扇屏,也没有让盛红轩太过高兴的东西。

    因此,对大家的寿礼,除了两个老朋友的之外,剩下的盛红轩也就是看过之后让人收下到库房就是了。

    正当大家都以为送礼送完了,却见宋军站出来说:“老爷子八十大寿,今天我来,也不能空着手来,前几天在城隍庙古董市场,寻了一封书信,看起来,也算是一件不错的小玩意,让老爷子看着解闷。”

    本来大家真的以为宋军就是跟着过来参加寿宴的,跟着自己的长辈,凭借严宽教授的面子,带一两个的家属来的话,那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事情盛红轩只能够高兴,绝对没有不许的道理。宋军和楚原的争斗,其实也是在私下,没有人以为宋军真的就带什么寿礼来了。

    但是,宋军在古董圈子里面混了那么长时间了,自然是明白做人的道理。

    盛红轩怎么样都是长辈,而且是老师和师父的朋友,因此,带份礼物来是必须的。

    宋军的话,还真的让盛红轩意外,甚至是说,严宽教授都感觉到很意外,他让宋军来这里,无非是让自己的这个弟子见见世面,没有想到这小子居然是懂得带一份寿礼来。

    盛红轩哈哈大笑,眉眼之间尽是开心的表情:“好好好,小家伙,难得你有这么一份孝心。老严,你这学生,可是比你这老家伙懂事的多啊,想当年,咱们上大学的时候,我过生日,你那一次不是宰我一顿蛋炒饭啊,还一点礼物都不带。”

    盛红轩年轻的时候,上大学那也是五六十年前了,好家伙,那时候过生日能够吃一顿蛋炒饭,已经是不错的待遇了,若是说能下馆子的话,那就是极好的结果了。

    严宽教授看到盛红轩把以前的事情抖露出来了,也是不甘示弱,哼哼唧唧的不服气说:“我当年过生日,也没有见你们给我礼物啊,还是我培养的弟子好,没有想到你生日还知道带东西过来。我说小宋,你盛爷爷家大业大,白吃白喝,吃不穷他,你何故带什么东西来啊。”

    说笑之间,也是能够看的出来,两个老人的深厚友谊,若非如此,盛老爷子也是不会如此的打趣。玩笑之间,宋军已经把自己的礼物给拿出来了。

    好家伙,宋军的礼物居然是一个一尺长的小盒子,在座的诸位都是眼睛毒的很的角色,古董行,察言观色,认东西,也是从外表开始看的,但是看宋军拿出来的那个小盒子,一般的街边卖的小礼盒,两三块钱一个的那种,而且连一些闪光的包装纸都没有。

    可以说,这个盒子,基本上就是那种扔到街边,也未必有人会捡起来的一个小礼盒。实在是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在古董行里面更是如此,若是有一件华丽的外表的话,那东西的价格会提高不少的,至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会非常的好的。

    因此,一般的来讲,古董的包装都是很有讲究的,买椟还珠的事情在古董行里面不是没有发生过,而包装比盒子里面的东西更值钱,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是非常的多。

    比如说配一个紫檀木的盒子,放一个民国的青花瓷碗什么的。反正有些人有地方报销,这一类的礼品不愁卖不出去。

    而宋军的这个盒子,好家伙,看了就让人摇头,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玩意啊,这倒是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

    宋军刚才可使把楚原的茶叶末双耳瓶给贬的一文不值,最后还把人家的东西给砸了,这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要不就一点礼物都没有带,反正跟着老师来吃喝也没有什么。

    现在宋军带了礼物了,那带的东西应该是比茶叶末双耳瓶要更加的珍贵才是。

    宋军似乎也感觉到了大家异样的目光,有点尴尬地说:“东西是我前些天才得到的,因此,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盒子。”

    取出来,一封书信,宋军递了过去。砑花纸?众人的眼睛可是不揉沙子的,信封居然是砑花纸制作而成的,皇家御用的纸张。

    这才真正的应了那句话,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本来大家对宋军的礼物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了,甚至是说盛红轩老爷子其实也根本就没有把宋军的礼物给放在心中。但是没有想到看到了这种名贵纸张的信封。

    因此,在这个时候,不免让大家对这信封里面的东西产生了期待。到底是谁能够有那么大的本事,用这种号称文房四宝纸张之王来用作信封啊。

    但见信封之上,空无一字,根本就没有什么提示。

    这时候,大家心中对信封里面的期待就更加的强烈了。

    如果是说有名字的话,那这一封信其实一般的就是比较普通的信了。

    这个也是不一定的,但是那种没有名字的,就真的不好说了,有点类似密旨上奏一类的,没有写名字的话,那在这样子的一个情况下,表示的就是信封里面的内容有可能是比较机密的,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因此,才故意的没有写名字的。

    因此,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张望,看着盛红轩老爷子打开信封,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一封信。

    打开之后,没有想到,本来是乐呵呵的盛红轩老爷子居然是脸色严肃,目不转睛的看完了信的内容,最后没有想到居然是失声痛哭起来,悲切之情,溢于言表。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八十大寿,大喜的日子,看到了一封信,居然是失声痛哭起来。

    严宽教授可是非常的了解自己的这个老朋友的,年轻的时候都很少见到他流泪,这上岁数,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能够让他如此激动了。

    就像是生活在地狱之中的人,猛然之间看到了上帝的光辉一般。

    第四十二章若个书生万户侯

    第十七章砑花纸和《锦州捷报疏》

    更新时间2013-12-287:57:54字数:2240

    这绝不是伤心的眼泪,而是开心的眼泪,喜极而泣,不过如此,作为了解盛红轩的两个老朋友,严宽教授和蔡老心中非常的清楚,这时候盛红轩是太高兴了,太激动了。

    甚至是说,就算是盛宇,这个自誉为最了解的父亲的儿子都没有想到父亲会有如此失礼的举动。

    擦干了眼泪,盛红轩稳定了一下情绪说:“诸位,不好意思,让大家见笑了,这大喜的日子,本来应该高高兴兴的,但是没有想到居然让我遇到了这么一件东西,实在是让我太高兴了。”

    什么一封信,居然是让盛红轩如此的高兴?蔡老接过来书信,看了一眼,有点奇怪地说:“锦州捷报疏,这封信,如果我猜想的没有错的话,那就是袁崇焕当年写给明熹宗朱由校的锦州捷报疏了。”

    袁崇焕这位书生,最广为人知的是宁远大捷,孙承宗这家伙在朝中和魏忠贤大吵一架,辞官不干了。

    这下可是让袁崇焕比较悲剧啊,上面有人的话,那是好做官的,孙承宗这位老先生不管是怎么样,看袁崇焕还是比较顺眼的,兵饷粮草什么的,能给就给。结果这老先生不干了。

    换成了高第。高第想着关外苦寒之地,争夺做什么,回来吧,安心的在关内受着。袁崇焕不干啊,这事情,不是涨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我们兄弟用命换来的胜利就这么被你一下给葬送了,不干,袁崇焕是坚决不干。

    高第经略辽东,是上司啊,袁崇焕不听话,让高第很恼火。正当高第想要收拾袁崇焕的时候,那边**哈赤还真的配合,直接的带人过来砸场子了。高第一看,打仗了,于是先把心中的怒火给压下去了,毕竟还是要用着袁崇焕的。

    但是此刻高第心中也是非常的不爽的。最后,还是袁崇焕技高一筹,在宁远和**哈赤打了一场,结果**哈赤大败而归,当时其实**哈赤是在战斗中受伤了的,回去后,也是没有养好伤,结果第二年一命呜呼了。这也就是便宜了皇太极这小子了。

    而这次宁远大捷,皇帝后来把袁崇焕升官到了辽东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地方要员了。

    而这次,袁崇焕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想要平定辽东。其实后来的事情差不多大家也是很清楚的,宁锦大捷,便是和袁崇焕有不共戴天之仇的皇太极要位老子报仇,和袁崇焕也是好好的干了一场,结果,父子两个人,算是枭雄了,但是硬生生的没有干过袁崇焕这个书生。

    实在是说悲剧到家了。

    而这时候,皇太极比他老子狡猾了一点,带着人绕过袁崇焕,偷袭京城,这也是能够看的出来明朝的防御实在是比较差,除了袁崇焕,没有人能够抵挡一下皇太极,而这时候,袁崇焕立刻带人守卫北京,结果可想而知,这事情悲剧到家了。

    皇太极看三国其实是门清的,于是用了离间计,让崇祯这个多疑的皇帝把袁崇焕给干掉了,这是历史的悲剧。袁崇焕成了奸臣,卖国贼,直到一百多年后,清朝修订明史的时候,皇太极大约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功绩,因此,便是把这样子的一个事情给写了出来。

    后人才知道袁崇焕这个书生,这个投笔从戎,若个书生万户侯的书生不是奸臣,而是是实实在在的大英雄,大豪杰。一个人如果是说连他的敌人都赞美他,那在这样子的时候,这个人实实在在地说应该是一个大英雄了。

    袁崇焕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大家都记住了他的功绩,但是最后还是忘记一点,他是一个书生,他不是行伍出身,而是一个真正书生,就是这个书生,几乎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崇祯皇帝,这家伙如果不干掉袁崇焕,是不是会被李自成给逼死在煤山,这个也是不好说的。但是,历史上没有如果,袁崇焕死了,死的凄惨而壮烈,甚至是说连累家人,不得善终。

    而宋军带来的这封书信,便是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写在宁锦大捷之后给皇帝的。李春犹豫了一下,袁崇焕的为人实在是悲剧到家,这样的人,死后也是不得安静,在历史上也是有一段时间恶名远扬,反正是甚为读书人不齿。

    古董行的这些人,不管是怎么样说也都是自誉为文化人,说到袁崇焕,实在是悲剧的大英雄一个,而且是读书人的典范。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子的顾虑,不是说你拿着一封信就能够说是袁崇焕的。李春犹豫了一下,还是说:“袁崇焕这个人呢,历史评价自然是没有说的,民族英雄,也是比较悲剧的,为我们后人敬仰,但是有个事情,这封书信上面怎么样有两个字被人给抹了啊?要知道这样子的书信,一般的人得到还不是供奉起来啊,爱护还来不及呢,怎么样会抹去两个字呢?”

    这个是一个大破绽,袁崇焕,民族英雄,到什么时候,也是大家敬仰的对象,甚至是说在清朝,也是清朝皇帝给平反的,因此,这个人的书信居然是说被破坏了,这有点不好说啊。

    宋军毫不犹豫地说:“正是因为袁崇焕是一个大英雄,后人才把这两个字给抹去了。因为这两个字是厂臣,说的是魏忠贤,你想想看,这两个字在这封书信上面,不是显得袁崇焕也是拍魏忠贤的马屁吗?因此,有后人把这两个字给抹去的话,那也是一点都不稀罕的。”

    魏忠贤是什么人啊,大奸臣,自然是不得大家喜欢,怎么样能够在袁崇焕的书信上面出现啊。

    因此,这封书信其实是真的没有错,而上面被抹去两个字,也是能够解释的通的,但是如果不知这书信的内容,一般也是很少有人会明白为什么在这样子的一封重要的书信上有人敢动手脚。

    奸臣和大英雄怎么样能够在同样的一封书信上呢,这其实是袁崇焕的崇拜者做的事情。

    第四十三章祖上姓袁

    黄荣发想了想说:“因为魏忠贤就把这东西给抹去两个字,有点太牵强了啊。”

    在这个时候,宋军却接毫不犹豫说:“黄掌柜如此地说,便是有点片面了;袁崇焕历史记载是怎么样的,这是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的,大英雄大豪杰,这是历史盖棺定论的,魏忠贤是什么人啊,死太监一个,遗臭万年的人物。

    大家敬佩袁大人的为人,不愿意他的手书上面有魏忠贤的牵扯,这也是有错吗。。”

    黄荣发并没有气馁,而是笑呵呵地说:“这个却不好说,就古董的价值这一说,还是不抹去这两个字比较的好。”

    古董行里面也是讲究辈分和实力的,黄荣发不管是怎么样都不敢说自己和蔡老是一辈的人,自然是晚辈了,而宋军虽然让黄荣发有点不爽,但是其本事是怎么样的,也是让黄荣发佩服的。

    因此,说来请教的时候,他还是比较客气的。宋军胸有成竹地指着那封书信说:“别的事情,其实我也是不好说到底是怎么样的。

    但是,至少我敢肯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说,这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书就是袁崇焕亲笔写的,这纸张都是没有什么错的。

    而从历史上记载来看,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当时,魏忠贤还没有倒台,在里面提一下魏忠贤,这也是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的。只是说后人不愿意这里面和魏忠贤有什么牵扯,这才抹去了厂臣两个字。”

    宋军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证明书信是真的,但是,侧面的证据也是能够证明这一点,单单是说有两个字不合适,就是说这东西不是真的,这也是不合适的。

    毕竟这《锦州捷报疏》是大捷,当时魏忠贤权势滔天,不提一下他的话,那却也是不好过去的,袁崇焕不是死脑筋,因此,便宜行事也是么有什么的。

    但是,黄荣发却抓住这一点,根本就是攻击一点,不及其余。

    其实也是有人看不惯这样子的事情,不管是怎么样的说,这书信可信度还是相当的高的,在历史上也是有明文记载的事情。

    只是说宋军得了去了,黄荣发心中嫉妒而已。

    李春看了两眼,坚决的站在宋军身边说:“我那便,其实也是藏有一副袁崇焕的书信的,但是那是一封私信,比不上这封上疏,但是,从字迹上来看的话,那便是说这东西是真的,若是大家不相信,我可以去取回来,大家对比一下。”

    证据,在古董行里面,证据是最为重要的,宋军是没有什么样子的证据,但是在这样子的一个情况下,李春却能够拿出来证据来,对宋军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支持。

    黄荣发自然是不好坚持什么,本他自己心中明白的很,其实在这样子的一个情况下,他也是看过这上疏之后,认为东西是真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因为他和宋军不对路,因此,不愿意看着宋军得意,这时候,若是说能够证明宋军的东西是赝品,生老先生过寿,你就给一个赝品,这个是非常的不礼貌的举动的。

    可惜黄荣发不知道李春手中有袁崇焕的真迹,因此对李春横插一刀,是非常的不爽的,但是他自己也是不好说什么的。’

    要是真的气不过,李春拿出来证据来,证明他眼力不行,这却对他来讲是个非常大的打击的。

    因此,黄荣发犹豫了一下说:“这个我也是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只是说替这东西感觉到惋惜,有这个破绽,我总是说的没有错吧?”

    这时候,黄荣发也是不敢太过强硬的,这时候也是开始妥协了。

    盛红轩这个时候突然接话说:“这东西应该是真的,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崇祯皇帝说什么诸臣误我,其实,他也是弄死了不少忠臣的,大明的江山,也是间接毁在了这崇祯皇帝的手中的,多疑,他太多疑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盛红轩老先生神态相当的激动,看得出来,他对崇祯皇帝不是一般的有意见。

    黄荣发可是不敢对盛红轩提出来什么质疑,毕竟宋军很年轻,黄福荣否定宋军的观点,而且说出来的也是大家都公认的观点,汪景琪在历史上记载,可就是一个马屁精,而且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但是对盛红轩的话,黄荣发可是不敢如此的无礼的否定。

    但是他也是不甘心如此放弃,而是提出来自己的疑问:“盛先生,你这般的说,有什么证据没有,毕竟是要证据说话的。”

    盛红轩哼哼了两声,似乎对这个问题有点不屑一顾,但是,最后,想想看,还是回答说:“历史写的就一定是真的吗?就像是小宋这个个年轻人说的一般,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是胜利者啊,在袁崇焕一案中,皇太极才是最大的胜利者,过河拆桥,不过如此,这是非常明显的道理。

    结果崇祯皇帝不是过河拆桥,是河都没有过去,就把桥给拆掉了,这不是一般的人做的出来的,但凡是有点智慧的人度不会如此的做。”

    这个观点,就是比较极端一点了,但是盛红轩的话也是有一点对的,袁崇焕确实没有造反的心思,就是想当然了一点。

    若是李世民这等明君的话,或者容得下袁崇焕,但是崇祯不是李世民。

    黄荣发犹豫了一下,想说什么,还是没有说出来。

    但是盛红轩已经看得明白,果断地说:“你一定怀疑我的话,其实你根本不用怀疑,这件事情,其实没有人比我更清楚,就算是老严这家伙,也是没有我更加的清楚。因为我本来是不姓盛的,我祖上姓袁,因此没有人比我对这个事情更有发言权。”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四章逆天的运气【求推荐收藏】

    盛家原来姓袁,这可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啊,就算是严宽和蔡老这样子的老朋友都不知道盛红轩有这般的一个离奇的身世。

    盛红轩颇为感慨地说:“你们都不知道这个事情吧,其实别说你们,就算是盛宇,也是不知道的,只有等我快百年的时候,这个秘密才回传给盛宇知道。我们先祖袁将军,死后不得全身,只剩下一个头颅。

    皇帝容不得我们啊,后来,我们袁家的后人,也就是慢慢的隐姓埋名,也是不敢姓袁了,后来有一部分人,就改成了现在这个盛开的盛。其实,当时这个秘密只有族长才知道,为了避免朝廷的报复,只有在族长临终前,这个秘密才会告诉下一任的族长。

    现在自然是没有人会追究这个事情了,甚至到清朝也就是没有什么事情了,但是,我们这一只蚂蚁改,不为祖先沉冤得雪,就是不改,规矩便是规矩,我也是把这些事情写了一封书信,就算是我有意外,盛宇他们兄弟两个人也是知道这个事情,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

    这下大家都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人家先祖就是袁崇焕,自然是说对这个事情更加的有发言权了。

    黄荣发的脸色有点不好看,毕竟刚才他可是旗帜鲜明的站在宋军的对立面,但是没有想到,盛红轩居然是袁崇焕的后人。

    尼玛,这码子不叫麻子,叫坑人啊。

    果然,盛红轩想了想说:“历史是公正的,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我先祖也是得以沉冤得雪,这本来是个机会,让我们恢复袁姓,但是,先祖是明朝忠臣,我们怎么样能够感谢清朝,于是当时有机会恢复的,后来大家都没有恢复,一直到现在,也就是没有怎么样的改了。”

    这封书信在盛红轩看来。比什么珍宝都珍贵。

    自然了,让蔡老帮着看看,也是最后的盖棺定论,毕竟宋军说是真品,相信的人不多,宋军年轻,在行里面资历不够。

    但是蔡老就不一样了,那是真正的大拿,他要是鉴定之后,基本上没有错的地方了。

    蔡老接过书信,笑呵呵地说:“没有想到啊,老盛你还有那么一手,以前也没有听你说起来过啊。”

    接过书信以后,蔡老仔细的看了一遍,然后非常肯定地说:“这东西,如果是给别人的话,那便是一件普通的古董,但是既然老盛是袁崇焕大将军之后,那这封书信便是有别样的意义了。不错,东西错不了,你们先祖确实受宠啊,这种信封的纸张,一般都是帝王之家专用的,甚少赏赐给大臣,不错,确实是袁崇焕的亲笔,信封也对。”

    这时候,大家才算明白,为什么盛红轩接到了仅仅是一封书信而已,会有那么大的反应。

    袁崇焕的书信,就算是真的,按说也不是价值连城。

    当然,若是说像是王羲之苏东坡这样子的千古名人,那确实算是价值连城的古董,王羲之的平安帖和快雪晴时贴,苏东坡的江上贴和黄州寒食诗帖等等,这些其实都是书信而已。

    但是,明朝的大臣的书信,实在是到不了这个级别,无非是图个稀罕而已。

    不过,袁崇焕,民族英雄光耀千古,气节值得敬佩,是后人学习的楷模,从这一点来讲,也是相当的有价值,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天命**哈赤,可以说是死在了袁崇焕的手中,天聪皇太极,也是在袁崇焕手中大败而归,结果不得不用离间计,可以看出来,

    袁崇焕,多么英雄了得。“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这个是梁启超对袁崇焕的评价。

    说来,康有为忠心大清,他的弟子梁启超如此推崇袁崇焕,不得不说那句话,我热爱老师,但是我更热爱真理。

    而送礼这东西,还真的要讲究缘分,就像是蔡老说的一般,送别的东西,哪怕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也未必能够让盛红轩如此的激动。

    但是,袁崇焕的这个《锦州捷报疏》书是个例外,因为这封书信是给他先祖的,而且,也是劝阻他先祖要小心谨慎。这对盛红轩来讲,意义就非常的重大了。

    一封书信,也是让大家对宋军刮目相看,能够在城隍庙寻到袁崇焕的这封《锦州捷报疏》。这是宋军的本事,有这般的眼力才能够做到。

    城隍庙那边真真假假,有多少好东西,其实大家心中都有数的,最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眼力。

    而宋军能够在这个时候,送上这份寿礼,那就是运气了。

    谁能够知道什么样子的寿礼让盛红轩老爷子激动啊?

    偏偏宋军就做到了这一点,而大家也是相信,宋军绝对不知道盛家的先祖就是袁崇焕大将军,这事情甚至是说连盛宇盛飞两兄弟都不知道,更何况说是宋军一个外人,那更是不可能知道了。

    严宽教授笑呵呵地说:“小宋是一员福将啊,你小子,感情,好东西还真的让你遇到了。盛老头还没有收到过那么让他开心的礼物,以后,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尽管来找你他来帮忙。”

    这严宽虽然是学者型的名人,但是不是书呆子,知道为自己的学生拉关系。

    宋军能够给盛红轩一个意外的惊喜,算是让他圆满了一个心愿,日后宋军若是有困难,求了过来,盛红轩就算不看在自己的面子上,看在这封书信的面子上也是会帮助宋军的。

    果然,此刻盛红轩非常的开心,哈哈大笑说:“你这老家伙,就惦记给自己的学生要好处,你自己解决不了的困难,我就能够有那个本事了。小宋别听你老师的忽悠,不过日后常来我这里来玩就是了。”

    这可是了不得的,盛红轩的家门可不是随便能进的,这下盛红轩算是真正的把宋军给当成自己的后生晚辈了,日后宋军这个后生晚辈若是有什么困难,自然是可以来找盛红轩帮忙。

    严宽教授这才满意的点点头说:“这还差不多,小宋你可要经常过来走动。对了,老盛家的事情,别人都不知道,你小子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挑选了这么一份礼物啊?”

    其实这样子的一个问题也是大家在关心的一个问题,宋军难道说未卜先知,知道盛红轩家的事情?

    宋军非常洒脱地说:“其实这东西也是我前些天在城隍庙的地摊上得到的,当时不过是看着信封奇怪,毕竟这砑花纸不是什么人都能用的,但是,我当时就说这信封是现代仿制的,那摊主不知道其中详情,倒是相信了我,很爽快的就卖给我了,算是我捡了一个小漏。

    至于说盛老的八十寿诞,我也是听了老师你的电话,琢磨着作为晚辈的去了,自然是不好空手而来,于是想着盛老喜欢清朝的东西,别的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正巧得到的这封书信,我查了不少资料,认为确实是汪景琪的亲笔书信,于是便带来了,可是真的很巧,碰到了盛老的先祖原来是袁崇焕袁大将军。”

    这运气,逆天啊,不少人心中那个羡慕嫉妒恨啊,地摊上就能够找到这种讨好盛老的书信,我怎么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啊?

    第四十五章善有善报

    盛红轩感慨地说:“此事说来惭愧啊,我们这些不肖子孙,愧对祖先,有什么值得好炫耀的啊。先祖一世英名,最后却落得一个死无全尸,卖国求荣的骂名,祸及全家。天威难测,不过如此。当年那情况,不过是皇帝给的权利而已,最后却成了年公的一大罪状。成也萧何败萧何啊。”

    不管怎么样说,对崇祯,袁崇焕的后人自然是不会有什么好感,盛红轩更是为先祖鸣不平。

    这是一个高兴的日子,盛红轩不过说了两句,便是转移话题,大家也是跟着开始庆贺起来,这时候,严宽教授还介绍警察局长张阳和宋军认识,两个人一样是严宽教授的得意门生,自然是容易谈得来了。至于说接下来的寿宴,倒是一片欢乐声中结束了。但是留给城隍庙古董市场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却是让人津津有味的议论起来。尤其是宋军,像是一批黑马一般横空出世,不但成了蔡老的弟子,而且,成了城隍庙古董市场的偶像了。常来城隍庙古董市场溜达的人为了是什么啊?其实还不是捡漏不是,看人家宋军,随便的就找到了袁崇焕的《锦州捷报疏》,而且搭上了盛家的关系,这是大家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宋军再次来到城隍庙的时候,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纷纷的和他打招呼。

    熟悉的人还邀请他有空去吃饭,也是想着沾沾宋军的运气不是。

    今天来到风雅轩,花茶那是客气的不得了,宋军本来就是正式员工,级别上比他高一级,而且,宋军鉴定的本事比他厉害,师父也是大名鼎鼎的蔡老。

    花茶自然是见机行事,远远地看到宋军,热情的跑过来说:“军哥你来了,今天咱们店里面可是来了一位奇怪的客人,黄石又来了,掌柜的正在招呼呢,而且,好像今天黄石也是带着一件玩意来的,掌柜的很用心啊。”

    学无前后,达者为先,便是如此,宋军比花茶厉害,花茶自然是称呼一声哥,这是对宋军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行里面规矩的一个尊敬。

    宋军听了一愣了一下,皱着眉头,百思不解说:黄石又来了,不可能啊,这人总是要有个底线啊,莫非他带来的不是宣统年的鸳鸯五彩戏水盖碗?”

    冯亮是行善积德,但是也不是傻子啊,你总不能够老是忽悠,一年一次,这已经是冯亮大发善心了。

    花茶打了个响指说:“感情,你猜的一点都没有错,这一次,黄石好像是带着一件真正的玩意,你还是去看看就知道了。”

    到了风雅轩,花茶在前面准备招呼客人,宋军抬头便是看到桌子旁边坐着的就是冯亮和黄石两个人,而在桌子上放着的一个锦盒,甚是华丽,看这锦盒的模样,便知道不一般,皇宫御用的云龙纹黄金丝绸,苏杭丝绸的顶尖手艺,应该是江宁织造采办的。

    这职位,曹雪芹家祖上便是干过不是一代,油水相当大的一个官职。单单是看这个锦盒,便是能够看出来,里面的东西不简单。

    冯亮看到宋军进来之后,招呼说:“你来的正好,黄老先生带了一件东西过来,你也跟着开开眼界,长长见识。”

    若是以前,冯亮未必会如此的客气,但是现在宋军是蔡老的弟子,鉴定的手 (精彩小说推荐:

    ) ( 珠光宝气 http://www.xshubao22.com/4/4246/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