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4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导演对着楚门的离开显然是没有预备的:因为楚门恐水,他很早就荒废了这方面的防备,灯塔的摄影都已经不能用了,他自然也没有对帆船做什么手脚,这一个交通工具的使用。超出了他的预料。看着楚门想要逃离,他的想法。也只有一个办法:掀起人造的风浪,试图阻止楚门离开。

    你想要追逐梦想。我就能够给你制造麻烦:有多少梦想在挫折面前止步不前?一个人想要反抗命运,怎么可能一帆风顺?

    音乐激昂了起来,小帆船在风浪里面飘摇,几次三番的差点倾覆。可是楚门始终都紧紧地抓着帆船,而且也根本没有想过要掉转方向。他坚定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风浪并不能够阻挡他。

    “你想要阻止我,除非是杀死我才可以!”

    站在帆船上的楚门,大声的冲着天空咆哮着。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被谁操纵的,但是他知道他们想要阻挠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可是,在一个人的梦想面前,风浪这样的挫折,算得了什么?

    除了死亡,有什么能够制止一个下定决心追逐梦想的人?

    “停下吧,这太危险了。”

    导演无奈的选择了让风浪停下:困难可以阻挠一个人的很多努力,可是绝对无法阻挠一个人的梦想。

    利维没有选择让导演说出来类似于‘杀死他也无所谓’的话语,比起来顺手抹黑媒体,他更希望导演克里斯托弗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关爱恨的‘上帝’角色出现。这样的角色,更有助于他的电影。

    风暴停下了,重新站在帆船之上的楚门,看着雨过天晴的天空,露出了百感交集的笑容:原来,这也就是他们的手段,原来,自己所面对的困难,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大。他们可以掀起风暴,可以让自己遭遇挫折,只要自己努力坚持,只要自己毫不气馁,那么自己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刻,总能看到雨后的碧蓝天空。

    真正阻挡自己的,只是自己的内心而已,只要下定决心,没有什么能阻挡自己。

    他在船上坐了下来,小船向着前面漂流着,蓝蓝的天空下,一叶轻舟荡漾出行,海天一色之下,唯一的景物就是楚门的小船。这样的美景,完全是楚门雨过天晴的心情的写照,也是彰显着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对于追逐梦想的人来说,重要的是坚持自我。

    而也就在此时,小船也走到了摄影棚的尽头。船头刺进了蓝色的幕布,楚门惊讶的走了过去,他没想到自己看到的蓝天白云都是假的。他用力捶打着幕布——原来他的生活,一直都在这样的虚假的环境中。也让楚门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到底是多么的滑稽。

    还好,他已经走出来了。

    转过身,他沿着墙壁行走着,很快,他就发现了那一条通向外界的阶梯。他走上阶梯,推开了那扇写着出口的门,而就在此时,克里斯托弗的声音,再一次响起了。

    “楚门。”

    他的声音,透过厚厚的云层,和阳光一起播撒了下来。云层背后的他,就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上帝一样,观看着楚门的生活,和楚门说着话。

    “你是谁。”

    “创造者,我创造了你的世界。”

    “那我又是谁?”

    “你是我的世界的核心,你是这个世界的主人。”

    “所以,一切都是假的?这整个世界,都是假的?”

    “不,楚门,没有什么是假的。外面的世界,和桃源岛一样的虚假,一样的充满谎言,依然会有很多人骗你,在我的世界里,至少你不必担心受到伤害,可是在外面……楚门,你属于这里,外面的世界并不值得向往,在这里,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你喜欢这里。”

    “你又没有在我脑袋里面装摄像机!”楚门抬起了头。

    “你在害怕,你在犹豫,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克里斯托弗揭破了楚门的心思,“你属于这里,你应该留在这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你,你自己都不行。楚门,我看到了你的一生,我是最了解你的,留下来吧,留在我的世界里吧。”

    当一切人造的挫折和苦难都不能够阻挡出门的时候,那么最后的办法,也就是最为简单的办法:这一切不妨直接挑明,克里斯托弗想要的不再是用困难阻碍楚门,而是改变楚门对真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外面的世界并不一定就好,虚假的世界不一定就差。楚门对外面一无所知,他离开这里当然会害怕——既然害怕,为什么不留下呢?

    人最难以战胜的,不是上帝,不是自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一切的手段都不管用之后,直接去说服对方,是最为简单的。

    楚门慢慢转过了身,他抬起了头,紧盯着云层中不知道在哪里的上帝,而后在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为了防止我明天见不到你,祝你早中晚都安。”

    导演脸上的笑容凝固了,这一句话,他每天都听楚门提起,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真的有一天,这句话变成现实。

    楚门说的对,他可以在任何地方装摄像机,但是,他不能够在楚门的脑子里面装摄像机。别人的思想,他操纵不了。

    外面的世界确实可能会很危险,很难过,可是当一个人有勇气去质疑自己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真爱时,怎么会没有勇气,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呢?

    这一句招呼,曾经是对楚门的生活的嘲讽,可现在,却已经变成了对导演的嘲讽。楚门的勇气和追求彻底击败了导演了。

    楚门转过了身,大步的走出了摄影棚。他的白色毛衣消失在了黑暗中,他的选择是离开。

    音乐再次激昂了起来,到此,电影终于结束了。

    而在电影院中,也响起了一片的掌声:他们是为了楚门的选择鼓掌,也是为了这部电影而鼓掌!

    ps:因为想要说说具体的剧情的更改,所以这一段电影的介绍写的比较长。

    第一五八节内涵

    在人们的一片议论声中,《楚门的世界》的试映结束了,也迎来了媒体们的各种评价。

    这些声音,有正面的评价也有负面的评价,有些人认为这部电影拍摄的很好,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电影的故事,过于滑稽不可信了。

    “搭建一个巨型摄影棚,找来无数的演员,只是为了拍摄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而且还播放了30年?这样的节目会有收视率该怪。而且,技术上这根本不可能达成,如果真的达成了,楚门的生活也肯定是扭曲的,他不可能想要离开——也许利维应该更多的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看看斯金纳是怎么设计实验的。”

    这样的评论,是认为楚门的世界拍摄的实在过于离奇了。电影中的那些情况,在现实中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样的电影,没有任何的现实意义,又有什么值得推崇的呢?

    如果是别人,拍摄了这样的电影,那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每天的爆米花电影多得是,谁会在意深刻内涵?可是,这部电影是利维的电影,利维的电影,怎么能够这么不经思考?

    “电影中的导演可以让一个儿童从小到大在镜头前生活30年,这样的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世界?这个世界还有基本的道德和法律吗?这样的世界,楚门就算是走出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另外一些人,则是在谈论着楚门的世界里面的社会性的谬误:楚门就算是走出去了那个世界,又有多大的必要呢?

    很多人抓着电影的这些方面评论着,在他们看来。楚门的世界有些过于荒诞了。可是,另外一些人,则是意识到了电影的深刻含义,他们对于电影的评价就很高。

    “表面上说,影片是一个荒诞无稽的故事。然而深入了解其内部构造你就会发现,其中所蕴涵的意义是让人不寒而栗的。因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开始担心是否在自己的周围也会发生同样的事。”

    《纽约时报》的评论,就有所不同了。纽约影评人的看法,比起来别人还是更加贴近电影的真实意图的。

    “荒谬的故事逻辑设计,只是为了突出其背后的深层次的内在。看似不合逻辑的设计。其实是把一切符合逻辑的东西直观表现出来了——这也是最让人惊讶的。

    《洛杉矶时报》也一样刊登了这样的消息。显然,洛杉矶的影评人们,也看懂了电影的内在含义。

    “我曾经以为,楚门的世界会对于媒体操纵世界进行大肆的描写:毕竟,这样的讽喻。可以算得上是深刻。可是,在看到了电影后,我才明白利维的野心:比起来命运这个永恒话题,媒体算是个什么?”

    《芝加哥邮报》的评论,更是一语中的。

    而此时此刻,《综艺》也一样刊登出来了一片荧屏,这一篇影评,则是对电影的长篇的解读。

    “这是一部相当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电影看似真实,却处处隐含暗喻:前半段中楚门努力想要找出来自己生活中的真相,他为了追求真相。甚至可以赌上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性命。可是,当真想真的被揭开的一瞬间,我们发现,真相的可怕程度,远远超乎了任何人的预想:一个人的生活竟然全都是假的,没有任何一个部分是真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真人秀,这和楚门追求真实的过程。实在是反差太大了。”

    “这样的生活,和楚门对于真实的探索完全是相左的。这是影片中最大的辛辣讽刺之处。其实,这也是很多人的现实生活写照: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个导演围绕着你转,也不是所有人都把你当做唯一的主角。可是,我们的生活中一样充满了虚假:多少人和自己的妻子早就激情不再了?多少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无比的厌倦?多少人对于自己的邻居,朋友都毫无好感?虚假无处不在,可是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楚门的世界的前半段,用看似夸张,实则处处暗含映射的手法,映照出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他说的就是每个人的日子。所谓的真人秀,真实的地方,隐含的第一层含义,是楚门的世界是真实社会的映射。”

    “可是,如果只是一部讽刺的电影,那么就会显得过于晦暗了。好在,这部电影没有就这样结束。楚门意识到了他的世界是虚假的之后,他没有像导演说的一样对此满足,生活在他的父母,妻子,好工作的宠爱之下,而是大胆的站了出来,打开了通往外界的门,勇敢地走了出去。比起来一般人的生活,这是楚门的生活不同之处:楚门是不同的,他勇敢的站了出来。而这也是电影的第二重含义:楚门是一个‘真人’,他是追求真实,追求真我的,他终究和他周围的虚假环境格格不入,他是要勇敢地秀出自己的。”

    “从俄狄浦斯的年代开始,一直以来,人类和命运的对抗,就是戏剧的一个不变的课题,而楚门的世界,也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只是,它没有让诸神深藏在云端,而是让诸神化身成了一个老导演,让这个导演来安排命运,而让一个主演反抗导演,寓意人类反抗命运。和天使爱美丽一样,这一部电影中的超越现实的部分,如果仔细想想,就可以知道背后的故事——只是,这部电影如果自信思考的话,很容易让人觉得悲哀。”

    综艺杂志的评论,可以说是完全解释清楚了电影的一切内涵。利维拍摄的这一部电影,就是在用导演和媒体,来影射命运。

    这些东西,如果真的能够读懂,就会感到不寒而栗:这部电影的精髓,不在于对媒体的讽喻,而在于它是在讲述着整个社会的故事。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摄影棚,一个巨型桃源岛,每个人都是上帝手下的楚门——这一点,才是重中之重。

    笼罩全岛的摄影棚,播放了三十年的节目,全岛都是演员,这些本来就是不现实的。可是,这些荒谬的东西,反映出来的,确实现实的世界。

    一部荒谬讽刺的电影中,非得按照真实逻辑去推测就太过无聊了。比起来电影所诠释的深刻含义,其他的地方,倒是不怎么重要了。

    媒体的争论,此时一直都在进行着。只是,它们对电影的评价,毕竟还是媒体层面上的。和媒体的评论相比,观众的看法,就远没有这么麻烦了。

    “电影很有意思,中间有些压抑,不过总体很好,前面很搞笑,后面很过瘾。深刻的寓意我没有读出来太多,我就只知道,如果换上是我的话,我也一样会逃离桃源岛的。”

    “电影拍摄的不错,两次转折都特别突然,让人预料不到。不过挺好好看的,很有意思。”

    “金凯瑞演得很好,很少见他演戏能够演出来帅气的一面的。很希望看到他多做一些这样的表演,演这样的电影的。”

    比起来媒体对电影的内在含义的追求,观众们更多的还是关注故事本事。利维拍摄的楚门的世界,前后两处,有两个重大的转折,前面一个几乎否定了楚门的一切努力,后面的一个摧毁了导演的全部自信,两处重大转折,可以说都是让观众始料未及的,可是,电影中的那些细节,却又让转折很有说服力——这样的情节对于追求刺激的观众们来说,也是足够的了。

    内涵是留给愿意想的人去想的,对一般观众来说,看的就是热闹。这部电影情节很有趣,有转折,有搞笑也有励志。导演很出色,镜头很美,故事很好,而且也拍摄的很流畅。演员又是大牌的演员,票房号召力十足:这样的电影,没有理由得不到观众的好评。

    而不管是媒体的高热度的议论,还是观众们的高度评价,都已经说明了一件事情:这部电影现在已经走了人们的关注,成了今年夏季影响力最早打响的作品之一了。

    哥伦比亚公司对于这部电影的信心也是很充足:在北美开画的同时,在欧洲,日本等地,电影也在几乎在同一时间开画了。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上映,也在试映之后正式打响了。

    不仅如此,在电影热映的同时,另外一个话题,也成了人们议论的热点:一直以来,金凯瑞的表演都被人认为是浮夸造作的,喜剧演员的表演不算是顶级表演,这也是很多人的共同印象。可是,这一部电影中,金凯瑞的表现,则是让人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人们在此时也在讨论:金凯瑞的演技到底怎么样?

    电影中的楚门可完全没有了金凯瑞以前表演的疯癫的样子。这个楚门有深情的一面,有敷衍的一面,有果决的一面,也有勇于面对人生的一面,可是,却偏偏没有疯癫的一面。金凯瑞在戏中抛弃了他以往的癫狂,他表现出来的真实,也令人动容了。

    这个演员,绝对不是靠装疯卖傻才获得的地位。他的地位,来自于他的才华。

    第一五九节成就他人

    楚门的世界,说的是楚门的故事,表演的最为受重视的,自然也是演绎楚门的金凯瑞。他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楚门,和以往大不相同。楚门是个物质生活极为丰富,可是精神生活却有着不足的人,和以往的金凯瑞电影中他只需要表现欢笑一面不同,这部电影里,金凯瑞需要把欢乐的一面当做是一重面具,而在面具背后,还要表现出来自己的心事和空虚。多重不同的表演,可以说是大大的增加难度,而金凯瑞能够表演很好,也让媒体大为吃惊。

    “金凯瑞的表演让人们意识到了,他也能够演出一些不一样的电影。就算是不用他所习惯的那一层外壳,他也一样可以有很好的作品。”

    一直以来,人们对金凯瑞的演技的评论都不高。作为一个演员,他演出的纯搞笑的戏实在太多了。总是装疯卖傻,也限制了他的戏路。而这一次他的突破性的表演,让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楚门真实的展现了出来。他不再只是一个疯癫,神经质的形象代号,这也让媒体对他的评论大为不同了。

    喜剧演员们全都是靠着笑中有泪的悲剧色彩的电影而自我生活的,金凯瑞也不例外。楚门的世界过后,他的演技也算是正式的跃升了一个台阶了。从此以后,谁也不能再把他当成普通的丑角了。

    “也许金凯瑞终其一生无法获得奥斯卡的器重,不过不得不说,他绝对是喜剧表演的无冕之王。”

    对于金凯瑞的表现,媒体业做出来了评论。谁都知道,金凯瑞说话办事一向都比较随意,而且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嘲讽过奥斯卡,奥斯卡不可能把奖项颁发给他,不过。就算如此,人们依然无法否认,他的电影的出色之处。

    而在媒体大为称赞金凯瑞的时候,对于利维,他们也免不了同样夸奖几句。

    “利维在这一部电影中对金凯瑞的演技的点拨,可以说是使得金凯瑞演技大为长进的关键因素。利维导演喜欢和最为顶级的演员合作。也能够让最为顶级的演员轻松拿到荣誉。前面两部电影,人们也许还会怀疑这是凯文史派西和薇诺娜赖德本身的演技所致,可是这一部电影中能够让金凯瑞演技大增,这就不得不说是他的天才的功力所致。”

    演员的演技提升,除了演员自己的努力之外。当然也有其他人需要感谢。其中最为重要的,除了为演员挑选剧本的经纪人之外,为演员点拨演技的导演自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演员的演技,很大程度上得依赖导演的栽培。毕竟,天生就能够演好戏,懂得如何演戏的天才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的演员,并不是那种看看剧本就能够完全领悟了导演的全部意图,知道了意图就能够自我创造出来足够好的动作的天才——那样的顶级的天才是有。不过太少——像马龙白兰度那样,不到五十岁就可以把老态龙钟的教父演好的天才毕竟是极少数,至少利维知道的这几个号称天才的。无论是皮特,德普还是唐尼,他们在五十岁的时候,还都只能在电影里面耍帅扮酷,做不到更进一步——顶级的天才不那么好找,不是说有就有的。

    而如果能够与导演做更多的交流。让导演把电影中的含义说透,说明白。自然就可以表现得更好。而且和导演交流自己的动作,得知自己的动作该怎么做才算是最好。才能够在电影里面既有好的表现力,又不破坏电影的整体构图,这也可以让电影更好。电影的拍摄,是导演意图的反映,作为导演的故事构架下的演员,能够听从支配,当然就会让自己的演技上升。

    利维从来不认为喜剧演员的表演能力就差:演员们的演技,毕竟还是得靠着导演要求磨出来。都说喜剧演员演不了正剧,可是说起来的话,香港的那位被那么多人推崇的梁影帝,还不是演鹿鼎记,绝代双骄这样的戏出身的,被王家卫磨砺出来了演技?

    很多时候,导演的一句话,都可以改变演员的演技:记忆中,香港的那位刘天王,在演杜琪峰的戏时,被杜琪峰当面训斥:‘你就不能把手从兜里掏出来么?’这样的话语看似严厉,却很好的打破了刘天王一贯以来的形象,成功的让他演技更上一层——刘天王一辈子演戏,却只在杜琪峰手下拿了个影帝,也就是因为导演的水平问题。

    好的导演,总会磨砺演员的。

    金凯瑞也一样,他的演技也得磨砺,这部电影如果抱定了主意让他演讽喻剧,那么效果肯定还是免不了夸张,可是让他演正剧,对他严格要求,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利维的要求,使得金凯瑞有了现在的进步,这一点媒体也都很清楚。

    “利维习惯于在电影中严格要求演员,让每一个演员都按照自己的意图来表演。电影的好坏,与他的要求密不可分。这部电影里面,无论是金凯瑞,还是艾德。哈里斯,都发挥出了极佳的水准。就连作为配角的马克。沃尔伯格等人,也都表现得非常优秀,这样的高水准,不得不说是利维的功劳。他是现在的好莱坞最善于成就他人演技的演员,这一点毋庸置疑。”

    确实,这部电影的所有演员,可以说表现的都很好的。第一遍看这个电影,人们还看不出来什么,可第二遍再看,人们就瞧出来端倪了:演员们需要在楚门面前不漏破绽,又需要在观众面前表现出来疑点:他们同时进行着的,全都是两种表演,那些广告,需要被观众看破,不能被楚门看破,那些亲昵,需要带着虚伪,却又要让楚门感到亲切,那些台词,明明是有意而为却要让楚门觉得是无意的话——这些表现,都是很不容易的。

    演员们可以演好了这一出戏可不容易,想把这些表现好,每一个走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镜头,都得反复斟酌才可以。而能够把这一切都拍摄好了,安排每一个人的走位,动作,台词,这些事情,这就是导演的功力的体现。

    细节之处见成败,越是这样细小的地方,越能够体现导演水平。利维一直都很重视每一个细节的布置,这也是他的成功的原因之一。

    “媒体上说我的好话,这个当然好。不过,演员们确实都很不容易,”对演员们的辛苦,利维也很清楚,和亚历山大说话时他也提起了这个问题,“电影现在也上映了,票房如果可以的话,也就看着给演员们一些奖金吧。”

    多给演员点奖金这件事情,利维从来不吝啬:好莱坞现在的制度下,演员们和公司大部分都是一次性的合作,尤其是利维这样不算特别大的公司更是如此。这一次多给点钱,下一次再找人演戏就方便,有个好名声,才能够做买卖,这样的钱花的不亏——反正奖金也多不了。

    “唯一让人有些遗憾的,就是对娜奥米的评价似乎不是很多……”翻着媒体的议论,这是仅有的一个让利维不太高兴的地方。

    娜奥米。沃茨的演技在电影中可以说是上佳的,可是,这毕竟只是她的第一部大众面前的作品,而且,电影中的几个男星,不是当红巨星就是黄金配角,任何一个人的名气都比她大。因此,虽然她的表演很好,可是得到的关注却不多。谁都喜欢关注大牌,没名气的人,很少有人去注意。

    甚至就连评论之外的商业品牌商她的收入也很可怜。娜奥米本身就已经是一个30岁的演员了,作为美人而言,这个年纪太大了,她本人又没有那种成熟女性的风韵,因此,她的年龄和形象都有些尴尬,这样的尴尬,使得她也没有接到什么合适的广告合同。

    显然,她的事业要是想要更进一步,还得再有新的好作品才好。在那之前,她也就只能够继续演一些不太重要的戏。这个情况,也让利维有些郁闷:娜奥米配得上更多的赞许。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她的演技很好,这个不容怀疑,以后她会有机会的。”

    对利维的叹息,克拉克倒是完全理解。别人不知道端底,他可是利维的副导演,对娜奥米的发挥一直都看在眼里。甚至就是现在的表现也一样:现在的她,在csi客串相当不错。在电视剧里面,她演出的杀人者倒是也颇受好评,csi的编剧们也一直不舍得把这个受欢迎的杀人犯写死。

    这样的发挥很令克拉克惊奇:很多演员都是只能够演好了一种戏,演不好第二种的。尤其是女人,有些只适合喜剧,有些只适合文艺片,有些则只能装一下知识分子。一个女星,能够扮演多种既然不同的角色是很难的,妻子演得,变态也演得,这才是好演员。

    也正是因此,他也和利维一样,坚信她会成功。

    “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给她在x战警里面安排个角色不就结了?”对此,克拉克有着自己的看法,“反正x战警是你制片,你说用谁,别人也不能反对。”

    对这话,利维只能笑笑,“让她演x战警还是算了,她以后片酬要是高了,我怎么拍续集?别忘了,这部电影,我准备拍很多部呢——制片人的工作,可也不能胡来。”

    第一六零节商业流水线

    克拉克的话虽然是顺口一说,但是却也勾起来了利维其余的心事。其实,这段时间里面,比起来楚门的世界的上映,他更为关心的,倒是x战警的制作。

    这并不是因为x战警在他看来比楚门的世界更好,而是因为这也算得上是谜团公司现在最大的事务:虽然说,现在也是楚门的世界和恋恋笔记本上映的日子,前者是利维的电影,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后者也是今年上映的电影中,颇为受欢迎的一部,甚至被有些人冠以了最好的爱情喜剧的名称,可是,电影的后期发行和宣传的事务,毕竟主要是由发行公司来负责的。

    利维需要做的,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必须要用到的拍摄花絮,采访,以及让演员们参与进行不同程度的宣传而已。这些工作并不算是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于评价很好的电影来说,这些更加不是问题。楚门的世界的评价颇佳,而且有着金凯瑞的吸引力在,开画银幕在世界范围内超过了3000块,这样的电影,就是发行公司也不会允许它失败的,剩下的事情,利维也就不用管太多了。相比于那些事情,他现在更加需要投入精力的是x战警制片人的工作。

    这部投资超过了7000万的电影,可以说是谜团公司前所未有过得大制作。而且,这部电影涉及到了投资方,制作方,发行方,版权的原始所有者等多方面的干涉,把这些人全部协调起来的工作,需要由利维来完成。

    利维本来以为,自己不拍摄电影了。而是改为制片人,可以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可是谁知道,这些方面的协调工作也并不容易。因为方方面面都希望这部电影能够获得成功,所以方方面面也都在插手这部电影的制作工作。这也让利维颇为有些焦头烂额。

    提起这些,利维也颇为有几分头疼。

    “克拉克,媒体这方面,还有电影的后续宣传和联络,你替我做一下吧。你也是副导演,演员都认得你。你联络他们也可以。艺能公司那边催的很紧,我现在也得多去负责一下那边的事物,可能这里帮不上太多的忙了。”

    既然说到了,利维也就和克拉克嘱咐了几句。利维自己不拍摄电影了,克拉克自然也就不必再当副导演了。利维也希望,他能够去帮助自己做一下电影的宣传工作,而自己则去筹备新电影。

    利维的解释,克拉克点点头就同意了。他也知道,这是谜团公司第一次拉这么大的资金拍摄电影,他们必须得把工作做好了,以后再想获得融资的时候才更加简单。而艺能公司肯给谜团这么大的一笔投资让谜团拍摄电影,除了因为这部电影的内容是x战警。本身有着很大的观众基础之外,利维的名头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对于这部电影,艺能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投资。理由是方方面面的,他们对谜团公司拍摄这部电影的基础条件,也是经过了考察的。他们相信,这部电影可以卖钱。

    首先,漫画电影在影响力上很大,本来可以说它们这些故事本身就已经等于是有个明星加盟的效果。在票房和宣传上不需要担心。

    而且,在画面的问题上。利维自己反正没有要拍摄的电影,直接调了自己的制作组过去。他的摄制组人手都算是不错,也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剩下的就是场面和特效,利维拍摄csi的时候就已经和道具公司建立了联系,而他自己手里又有一个特效公司,再加上将近一年的超能英雄的播放,也让人们对于观众喜爱的特效效果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些东西,谜团公司完全可以把电影制作好。

    当然,其实利维要是肯自己当导演更好……其实x战警也可以说是一部软科幻作品,如果交给一些大导演来拍摄,倒是也能够拍摄出来很多东西。可是艺能公司也清楚,拍摄这种电影,实在有些戴着镣铐跳舞的意味,没有几个真正的大导演喜欢。

    商业大片和普通的文艺电影是不一样的。文艺电影绝大部分投资很小,就算是自己投资,也有很多人能够制作出来。可是商业大片不行,它们的投资很大,涉及到得方面也就很多。在商业大片拍摄的时候,导演,第二剧场导演,剧本主管,执行制作人,联合制作人……一部电影可以说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管理者,每个人的分工都不同,可是全都能管到导演头上。

    想要修改剧本?这个得问剧本主管。剧本主管联系编剧,编剧同意了,得去通知编剧工会,然后联系漫画原作者,原作者同意了,再去联系作家协会,这才可以改动剧本。

    电影的现场拍摄的进度不够快,器械不够用,希望演员加戏减戏?第二剧场导演的意见得考虑。你想要加减戏份,问过经纪公司么?进度变了,问过宣传公司么?需要新布景,问过片场么?

    电影拍摄的时候花钱是不是太大了,有没有可能超支?这些事联合制作人负责。作为投资方,他们派人来,不就是为了卡着钱么?

    电影拍摄的最终效果如何,如何剪辑?这也不归导演管,导演脑袋上面,还有个执行制片人。

    这样一划分,导演的权力,基本上就只剩下了拍摄电影,掌控节奏,掌控画面,设计一下演员们的走位,控制一下演员们的发挥。而且,就在这个过程中,拍摄还得和摄影师商量,构图还得有专业的美术指导,导演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在人物,场景,剧本,美术风格都已经确定下来之后,拍摄出来足够好的画面,掌控好了电影的节奏和变化,让电影变得好看。

    比起来文艺片可以让导演有更多的发挥空间,甚至可以考虑如何阐发自己的想法,商业片是不可能给导演发挥空间的。它更像是一篇命题作文,提了要求,就必须得这么做。商业片的拍摄,完全就是一个流水线作业,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每个人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做的完美无缺就可以了,自由发挥之类的事情,不需要考虑。除非是特别顶级的大导演,否则的话,导演也不过是流水线的一个环节而已。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商业电影在评论者眼中不如艺术片的一个重大理由:艺术片表达的是导演的思想,是导演在讲述一个故事,不管好坏,都得是导演自身的思想的阐述。可商业片表述的不一定是谁的思想。

    就以这部电影为例,剧本上面,漫威公司盯得很紧,不仅斯坦李跑来参加商讨,而且还从美国作家协会和编剧工会找来了人,一起商谈着该怎么拍,导演也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甚至于,电影的人物形象,人物设置,故事情节走向,故事整体风格,都是有着一定之规的:美国队长就得是伟光正,绿巨人就得是反政府,蜘蛛侠就得是个社会底层,钢铁侠就得是花花公子——可以说,这类电影是压根不让导演自主发挥的,任何一个有名气的大导演,都对于拍摄这种命题作文的电影不会太感兴趣:大导演都喜欢阐述一些自己的东西,谁愿意去做流水线上的工人?

    利维当然也不愿意,艺能公司对此也不惊讶。不过好在,商业电影本身导演也不是特别重要。

    实际上,大部分的商业片,尤其是超级英雄电影,在选择导演的问题上也都不是很重视。利维记忆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蜘蛛侠三部曲的导演山姆。雷米——拍摄蜘蛛侠前,他只拍摄过一些重口味恐怖片,而虽然蜘蛛侠成了史上最为卖座的英雄电影,可是在拍完了三部曲之后,他再去拍摄别的电影,依然是连个剪辑权都拿不到。而其他人也差不多,蒂姆。伯顿拍蜘蛛侠之前只有两部真人电影作品,乔恩费儒接手钢铁侠之前刚刚把勇敢者游戏2拍的一塌糊涂,可是,这些电影已然会选择使用他们,就是因为英雄电影的成败,导演能够决定的并不太多:他们只是一个环节。除非混到了迈克尔贝那个级别能够对商业片有加成,否则的话,商业片的导演谁来都一样。

    商业电影目的是为了赚钱,而想要票房,特效是一个方面,场面是一个方面,观众认可程度,也是一个方面。有了这些方面,电影就可以很好。剧情弱一些,甚至情节不合理都可以原谅。

    而这些方面,导演的作用,比起来制片人就要小一些了:一部电影导演可以决定怎么拍,但是却不能够决定花多少钱拍,找谁拍。电影该在特效制作中投入多大的比例?该在场景设置上投入多少资金?该找哪一位明星来拍摄,从而获得观众认可?这些方面,都涉及到了金钱,而且涉及到得都不是小数字,作为导演是很难拍板定夺的,必须得是制片人来决定。

    一个制定电影思路和风格的制片人,对商业电影来说很重要。

    而艺能公司相信,利维可以完成这个工作:他的名气和经验让人相信,他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制片人。

    第一六一节制片工作

    利维很清楚,艺能公司的信任,说白了还是因为他拍摄了三部电影,在电影画面,拍摄方法上名声很大,而且他写过很好的剧本,同时拍摄过有特效的电影,拍摄过场景布置很复杂的电影,在这些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经验:这三部电影,利维全都是既当导演又做制片人的,虽然投资小,可是在人脉和经验的积累上也足够了。

    而艺能公司既然信任他,那么他也得回报这份价值7000万的信任才好。而利维选定的导演诺兰是第一次拍摄大电影,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不少,因此,利维也需要更加关注他的工作。

    利维也清楚,如果一部大电影一下子就把所有的事务都压到一个人的肩上,任由他怎么拍摄都可以,那么他十有八九会手忙脚乱,那么多的事务,一个人就算是他天纵奇才,拍摄成功了,其中的艰辛也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现代的电影工业本来就是分工明确的现代化产业,用分工协作的方式,每个人负责自己的事务,那就不一样了。

    别的事情利维等人承担起来,导演的任务只剩下来拍摄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做的不错:其他复杂的工作都是别人替他做了,他只需要发挥自己的拍摄电影的天才一面就可以了。这要是再拍摄不好,那就对不起他的才华了。

    而在他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利维需要做的,是帮他肃清障碍,同时也是看看他需要哪方面的帮助,想象日后自己怎么拍电影。

    电影的投资越大。涉及到的东西越多。大的电影,必须得是多方商讨才能够拍摄的。而这也是利维不敢直接拍摄大片,而一定要试试的理由:他得知道这种多方协调该如何进行更好,学习经验,对他来说很重要。

    这也是利维现在很热衷于x战警的制片工作的另外一个理由:他想要了解这种联合制作的模式。而且。他也相信,只要自己了解到了该如何制作,那么他就可以玩转这种模式。

    他的背后有一个公司,等到他想拍摄大电影的时候,完全可以让背后的公司给他足够的支持。

    这样的事情也不少见:在利维的记忆里面,日后诺兰成名了之后。总是喜欢让自己的弟弟担任编剧,让自己的弟媳担任制作人之一——这样的要求不是为了牟利,而是确实是为了拍摄方便。利维将来想要拍摄大片,肯定也得是让自己的人给自己帮忙,可是。在那之前,他也想要通过先制作这一部电影长点经验。

    而现在他也确实学到了不少。比如说,现在斯坦李带着来自作家协会的顾问,正在和诺兰的弟弟,以及编剧工会的人扯皮制作剧本:作家协会要求最大程度的维护原著形象,确保原作者利益,编剧工会则要求确保编剧利益和电影拍摄,而斯坦李一方面维持自己的漫画。一方面也想要电影,他们的扯皮也很麻烦。而利维在他们不断扯皮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自己没有必要等他们制作出来剧本再拍摄,自己完全可以提前做其他的准备。

    一方面。他让人去设计x战警的服装:比起来漫画里面丑爆了的衣服,他倒是更青睐记忆中电影版的衣服,而想要这些服装,总得联系时尚界的人设计。而另外一方面,他也让特效公司开始准备特效了:不管电影怎么拍,万磁王。风暴女,激光眼这些人的异能特效。都是可以很有看点的,比起来心灵控制和不死身这样的特效。这些光电效果十足的特效更有看头。可是如何制作,才能够让这些超能力的特效有震撼效果?这需要发挥想象力。而且,他也在同时找来了武术?(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