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6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一直到坐在谜团公司里面,看到了利维的时候,张导演才相信,自己没有被忽悠。

    这段日子在国内,他的日子过得不是很好。

    一直以来,张导演都认为,自己是华语电影界,当之无愧的老大级别人物。自己的成绩,在华语电影这个圈子里面,基本上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相比的,说自己是一个国家的电影界代表,绝对没有问题。

    可是,这一次李安的电影,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一部武侠片,竟然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让张导演,几乎不敢相信。

    不过是个武侠片——武侠片这种低级玩意儿,谁不会拍?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受到好评?

    从那以后,他也一直都希望能够找个机会,也找个电影,放到美国来公映一下——既然港台导演的武侠片都可以获得美国人喜爱,那么,他有什么理由不能成功?

    而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利维合作的邀请。

    其实,和谜团公司合作,并不是十分符合张导演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更加需要的,不是一个制作公司,而是一个发行公司——只要有了一个发行公司肯在美国发行自己的电影,那么,制作出来一部合格的电影而已。又能够有多难?

    作为一个享誉多年的大导演,他有着这种自信。

    只是,在美国找个发行商,谈何容易。美国人不是慈善家,他们都是群商人,以韦恩斯坦为代表的这些人和他商谈电影。其实也不过是为了想要从他这里低价买走电影,然后狠狠的赚上一笔。

    张导演不在乎钱,只要能够成功,钱不是问题。可是,他毕竟也是混了多年的人物。是骗子还是合作者,他能够分得清楚。这些人骗了他的钱,会好好帮他的电影宣传?他不太敢相信。

    而此时,在美国卧虎藏龙剧组的章小姐给他打了电话,说是利维对中国电影表示出来了浓烈的兴趣,这让张导演有些惊喜莫名。

    利维是顶级的导演,这个自然没得说。而除此之外,他的身份。也是好莱坞的大制作公司的老板,他的公司虽然不管发行,但是制作的电影颇为不少。而且一向是走精品路线。他对中国电影表示关心,希望可以合作,而且,他说的合作,不是泛泛而谈的让国内拿作品,然后他去发行。他说的。是真正的投资建立电影公司,真正的用美国的技术。来拍摄中国的电影。

    当然,这里面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广电总局那边。还没有批准国内的电影公司可以合资。不过,以张导演的人脉,他可以去促进,一旦事成,以谜团公司的水平,无论是投资还是制作,他们都可以把国内的环境,彻底改变。

    这不是坏事。张导演很清楚,国内的电影局面,确实是可以改变的——国内的电影制作行业,确实是比较落后的,一直到90年代,国内电影才开始出现宣传,从技术上说,90年代的拍摄技术甚至还追不上香港的技术,演员的收入方面,电影的投资方面,差距都相当的大,这些东西,都是可以改变的。

    更何况,现在的美国,都已经进入了大片时代了。他们的电影投资大,拍摄好,现在和国内的电影的差距更是拉的越来越大。这样下去可不行,

    正是因为知道这些,张导演才会对利维的邀请,抱着一些期待:他很想知道,利维到底想要做什么。如果他的想法真的好,帮他也是应该的。

    “我所期待的,是能够帮助中国电影行业,快速的腾飞发展。我们全都明白,一个国家的电影票房有多大,往往是需要取决于他的国内电影制作水平的。如果本国的电影制作水平一般,那么,他的票房就不会很好。我相信,如果能够促进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那么,中国的电影产业也会促进中国的票房市场进步,以中国的人口来看,如果中国的票房市场打开了,对美国的电影业也绝对不是坏事——我做的,本来就是一个互利的行为。”

    利维的解释,让张导演稍微缓解了一些自己的疑惑。利维的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赚钱,那他的说法,也就比较靠谱了。

    如果真的他能够成立一家合资的电影公司,那么,他的电影日后进入中国市场,肯定会方便很多的。

    “所以,你就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你活动上层,让他们批准你进入中国市场?”张导演听了利维的话,发出了问题。

    外国资金进入国内电影行业,广电总局现在还是不允许的。想要促使这个情况发生,必须需要有影响力的大导演才可以。而张导演相信,自己绝对可以。

    “不,这个不是最主要的理由。最主要的理由是:如果想要刺激中国市场,就需要真正的中国电影。我希望能够拍摄出来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的大片,来彻底激活中国国内的市场。在这方面,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人选。”

    这句话,让张导演挺起了胸:这句褒奖,让他再得意不过了——即使是外国人也知道,国内电影界,我依然是老大的地位。

    第二三二节大国的电影

    看到张导演骄傲的神情,利维在他身边,也带上了一些笑容。

    在此前,他想过很多遍,该如何对待国内的电影界。他不希望国内的电影界疯狂扩张,去盲目的和美国电影攀比技术,最后输的一塌糊涂,而这个过程该如何操作,也是他想了很多遍的。

    而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直接投资。想要控制国内的电影拍摄水平,那么就干脆直接自己把技术力量送过去。他们看到了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自己的技术水平的差距,知道了美国电影为什么烧钱之后,自然也就会偃旗息鼓了。

    只是,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中国电影界不像是韩国电影界,他们不是那么欢迎外来投资的。想要在中国电影界投资,那么得考虑到了上面有个广电总局压制着,各种事情都得由他们吩咐。

    就算是想要支援国内电影建设,也得考虑总局是否同意。

    如果是以前,自己自然没有办法和总局对着干。可是,还得感谢李安,他拿到了奥斯卡,也让国内的一众导演们,全都蠢蠢欲动了起来。

    现在总局再挡道,会有人铲平他们的。

    而他们的蠢蠢欲动,是可以影响到了总局的。毕竟,这些人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如果真的联手施压,就是总局也只能松口。

    而现在,利维找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

    其实,看到张导演急匆匆的几乎不肯等待就跑到了好莱坞,利维也就知道,他的心里。早就是急不可耐了:他们这些大导演,早在80,90年代就已经功成名就了,对于他们来说,事业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性。也就只有得到全世界规模的认可了。看到李安获得承认,他们心里肯定都是颇为不服气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果有人肯给与他们帮助,让他们能够超越李安,他们是绝对不会反对的。

    所以,利维也毫不犹豫的送上了一句及时的赞扬。果然,这马上就让他心情大好了。

    “这样的电影,我也一直都想要拍摄来着,只是凡是大片,拍摄起来都不是很容易。比较费时费力……”

    张导演面带得色,也开始说起来了自己的电影构思,而利维也听着他的话语,不住的点着头,相当给面子的聆听着。

    “其实,这次来,我还特地带来了一个剧本……”说这话,张导演已经露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而利维马上也就明白了,“我可以看看吗?我很想知道,您的新电影。是什么样子的。”

    张导演很是得意的送上了自己的剧本,而接过剧本的利维,果然看到的是那两个字:英雄。

    这个电影,他早就已经看过了,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他也早就很熟悉了。他很清楚。这部电影就是国内大片电影的起始。

    当然,单就电影而言。这一部比起来日后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或者是无极什么的。还是要强出来很多的。可是,从这一部开始,电影已经开始点歪了科技树,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电影越来越追求大场面,好特效,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部电影的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可以说是一样巨大。

    好在,现在他还只停留在剧本阶段。这就让利维有了操作空间。

    拿到了剧本,假意翻看了一下之后后,他也就抬起了头来。

    “张先生,请恕我直言……这个剧本,我看不到你的才华所在。你在过去有很多了不起的电影,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三部电影,我一直都很欣赏。可是,这部电影和那些电影似乎完全不同,它不是那些电影的延续,不是你的思想的表达。你一直都在拍人文电影,怎么突然改变了自己的历史观?这倒是更像是……也许我的措辞不太对——他更像是一部卧虎藏龙的跟风之作。我很难以理解,以你的水平,为什么要走别人的路?”

    利维的话语,使得张导演马上脸色涨红了。

    虽然是批评,利维其实还是很给张导演面子的。在话语中他把张导演的水平夸得很高,也算是留足了情面。只是,不管他多么温和,这都是一种指责,听到这话没人会很舒服。

    张导演也一样,他把剧本拿了回来,“大体的人文内涵上,我认为是没有问题的。你说跟风,我倒是觉得武侠片嘛,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不过这确实是制片人选择的题材,我们还在商量中。”

    张导演显然也是觉得跟风李安有些丢人,话语中也有些不自信。不过,他对于电影的人文内涵的肯定,却让利维心里忍不住苦笑:不愧是号称国师的男人,现在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往的电影中的思想内涵和主流不符,准备改弦更张了么?

    “人文内涵方面,也许是我不太懂中国文化吧。也许你的思想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想要反映的东西更加深刻了。可是,不说那些,就电影而言,我认为这部电影过于追求华丽了,有些喧宾夺主的意味。电影的画面为主题服务,这个如果反过来,那就不太好了。再有,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你一点要拍摄武侠片呢——这只是一个很烂的片种,你明明可以拍摄别的类型的电影。”

    对于武侠片不是个好片种,张导演也是同意的。可是,他也听人说过,对于美国人来说,中国电影就只是武打片。他想要得到美国人承认,所以选择的也是武侠片,现在听到利维这么说,他才有些惊讶。

    “其他的片种?可是,其他的片种,能够拍摄什么呢?”

    他问的是能够拍摄什么,可利维却听的很清楚:他问的,是拍摄什么能得到奥斯卡。

    这是他最大的心结:如果是现代片。那么,外国人心上的,肯定就是那些反映社会黑暗的。张导演以前也拍摄过那样的电影,可是这几年以来,他越来越往主流考虑。那样的东西,他是不准备再拍了。如果这些都不拍的话,又不拍摄外国人喜欢的武侠,那么拍什么好呢?

    “其实,张先生,你有没有想过。拍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利维对着张导演,说出了自己的构思。

    其实,这也是他想了很久,觉得可以抛出去的一个想法。

    “历史题材,这个不就是吗?”

    “不。这是戏说历史的小故事罢了,我说的,是真正的历史题材,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利维摇摇头。

    “我还是没有理解。”张导演不解道。

    “那么这么说好了:我认为一个国家想要拍摄大片,总是要考虑到自己的情况的。中国的电影界,在科技水平方面,和美国差的太远。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靠着学习可以填满的。中国想要拍摄大片。如果一味只是模仿,那么,拍摄出来的东西。终究只是美国电影的山寨版,没有多大的特点。”

    其实,真正的关键是:美国人永远不可能把真正的技术精华给你们,你们拍摄的只能是二流货色——只是这话,利维觉得没有必要说了。

    “但是,中国的电影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说中国和苏联的电影有什么地方是美国无法比拟的话。那么显然不是电影拍摄的技术,而是可以调动的人力和物力。比起来卧虎藏龙这样的作品。1968年的战争与和平,那才是你应该追求的方向。”

    1968年的战争与和平是苏联的作品。利维一提,张导演立即就知道了。

    那部多集电影可以说是个奇迹,在当时的物价情况下,耗资一亿美金,在拍摄期间,参加拍摄的临时演员数量众多,在电影拍摄中,有军方的参与,兵力都能保持尽量和实际战役的人数相同——这些大手笔的拍摄方式,美国电影连想都不用敢想。十几万演员,这得是多恐怖的花费?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大手笔的花费,拍摄出来的惊人的效果,那部电影虽然是苏联的电影,可是却轻松地拿到了当年的奥斯卡——对于这种无可争辩的强悍大片,任何电影界的人,都无法否认其成就。

    无独有偶,动用军队拍摄电视剧,在中国也曾经出现过。拍摄95版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动用了大量的解放军战士。据说拍摄期间,有些解放军战士,参军三年,拍了三年的戏,一直都在穿着戏装四处跑。而这部电视剧,也是出了名的场面制作宏大,当年一推出,在日本就征服了所有的大河剧的导演们——这是他们无法想象的历史剧。

    这样的场面恢弘的电影,别的国家真的仿制不来。这东西,只能够属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

    电影从开始发展的那一天起,真正有能力调动足够多的人力来拍摄电影的,只有四个国家:美,日,中,苏。欧洲人始终都在玩着小清新,他们拍摄不出来真正的大场面,大量人力集结的画面,大片是需要合作的,而大片需要的财力物力,更是惊人的。

    只有这四个国家,有财力,有能力拍摄真正的大场面。而如今苏联已经解体了,美日的人力越来越贵,真正可以拍摄出来千军万马的场面的,除了中国,哪里还有第二个?

    美国人可以用电脑模拟千军万马,可是模拟的再好,哪有真实的好?

    这才是中国应该走的道路——发挥自己的长处,才可以拍摄出来自己的好电影。

    而在这方面,利维相信,也不会有人比张导演更强——毕竟这是导演了08年大型团体操的导演,要说能够指挥上万人拍摄大场面,这世界上还有人能够比他更强么?

    有着顶级的导演,有着大量的人力,不去和好莱坞争锋科技,而是发展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长处拍摄历史巨著——比起来盲目的追逐好莱坞的脚步,这才是国内大片该走的路。

    ps:总局允许外资入股电影公司,是2004年。在书中主角会促进这个过程。

    第二三三节结盟

    利维提出来的建议,让张导演沉默了。

    他知道,想要拍摄利维所说的有着多人出演的大片,是十分困难的,组织能力是导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十分考验人的。

    不过,他更加知道,这个方面,如果他都做不成,那别人更是没戏。美国的人力价钱太高了,不可能拍摄这样的大片,中国的其他导演,也不一定有他这样的人脉和底蕴,想要拍摄这样的戏,几乎是非他莫属的。

    在心里,他也赞叹了一声:利维果然是顶级的大导演,这个思路和一般人果然不一样。效仿什么的,只是属于偷师学艺,而真正的大家,果然是自己别开生面。

    只是,他还是有些小小的疑虑,是没有办法释怀的。

    “剧本上,如果按照你说的,可能不太好些。”张导演想了想之后,才开口说话,“大片制作的话,剧本,特效,各方面都得精良的很,不然就容易出纰漏,这些方面也是麻烦……”

    他说到了点子上:在国内,拍摄这样的电影,剧本也是个麻烦。

    “编剧是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的历史小说,很多都是完全脱离历史的,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可以忽略,这是最大的问题。不过,据我所知,有些影视剧,做的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认真找剧本的话,我相信中国有那么多的作家,还是有好的。”

    张导演不是个创作型的人才,这点利维也知道。他以前拍摄的几部电影很好,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剧本原本就很好。让他去拍战争片,他很有可能自己拿捏不好剧本,所以利维也提醒了他一声:既然是拍摄大片,那就别怕花钱。

    就算在80年代,他都知道去找莫言要剧本,难道现在去找作家写剧本有什么难的么?最大的问题,其实不过还是钱的问题,可是,既然想要拍摄大片,干吗非得省下来这点小钱?

    编个好点的故事,可以让电影的口碑好的多的。

    “好的拍摄效果,配合好的剧本,才能够形成真正出色的电影。这两者缺乏了任何一个方面,电影都做不好。有时候,没有好剧本,也是因为拍摄手段不行。不过张导演你的电影拍摄手段肯定足够好,你认识的顶级作家不少,可以让他们劳累一下嘛。”

    如果拍摄手段不合格,那么剧本确实也只能胡写。比如说国产的某个历史剧,因为演员全都不会骑马,所以打架就只能搞步战,还要一本正经的说‘步战最见功夫’这种小孩子都不信的骗人鬼话。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很多器具,服装,台词都无法做到契合实际,自然只能胡来,可是如果投资够了,这些都不是问题。

    既然想要拍摄大片,那么,肯定就有这足够的投资,有了投资,怎么可能请不起顾问团队?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拍摄,都能够请来顾问团队,电影有什么不能的?

    当然,除了编剧方面,他知道,张导演也有别的方向的要求。

    “至于特技的事情,你不必担心,我会帮助你解决的。这些年,好莱坞的电影,越拍越大,特技人才不缺乏,你需要什么人,告诉我就可以了。可好莱坞的电影再怎么大,也受到规模的限制,想要真实的再现沙场争斗,是非常困难的。而中国在这个方面,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我希望,美国的技术,和中国的人力能够合作,让我们一起,拍摄出来足够好的电影。”

    利维说的这些,确实是美国电影在多少年内,都无法追赶上中国电影的。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比起来拍摄什么满城大胸可靠谱多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中国这边的电影,真的能够拍摄出来近万人规模的冷兵器对战,或者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那种气势和姿态,岂是一般的战争电影可以比拟的?

    这些想想都让人兴奋。

    而且,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都不会成为中国缺乏的东西。那么,这样的大片如果能够取得了成功,他们是绝对可以延续下去,走出来自己的一条路的。精致的特效,和恢弘的场面,说不定日后也会成为竞争的对手的。

    这是电影的一条出路。

    “我会再想想的,我再准备一下。”

    对于利维提出来的愿景,张导演有些激动了。能够拍摄出来真正意义上可以和美国电影对抗的电影,这对于一个中国导演来说,是个再伟大不过的未来了,就算只是想想,都足以让张导演激动。

    原本想的,不过是撵上好莱坞的制作水准,而利维提出来的,直接就是超过好莱坞的制作水准,这让他不能不为之激动。

    当然,激动之余,他也知道,有些事情,他得先说好了,“关于你想要投资在中国办电影公司的事情,我可以去帮你疏通。不过,估计再怎么疏通,最多也就是合资的,而且,你的股份不能够超过49,这个方面,可能不能够妥协了……”

    利维的帮助不是白给的,他也得给予利维一些回报。只是,这种回报,有些地方他也得先说清了:国内的广电总局,可不会允许一个外国人在国内的电影公司掌握话语权的。

    “没问题,我理解你们的国情,我也不需要非得掌握一言九鼎的权利。我需要的,只是一个方便而已。毕竟,我们可以合作的项目太多了,中国电影的道具制作方面,有些水准,是好莱坞都要为之惊叹的。另外,艺术指导,美术设计,还有镜头的美感,这方面我在您面前就不多说了,说多了被人笑话。还有,我早就想过,在拍摄一些电影的时候,去中国境内取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西游记的取景,是张家界吧?那样的风景,真的相当完美……”

    利维说着一些其他的可能的合作,也让张导演笑了起来。确实,要说合作,国内的合作项目可还多着呢。

    这些东西,现在也一样还都没有被人注意到。虽然零星的,中国的一些电影方面的技术人才,开始往好莱坞这边跑,但是,比起来和中国直接合作,这样的合作太少了。

    技术人才的交流之外,还有取景的问题——好莱坞这边90年代拍摄中国相关的电影的时候,很少真的能够到中国取景,很多电影都不过是在印度等周边国家取景的。而利维很清楚,国内有很多的风景名胜,这些地方拍成电影,会非常漂亮的。记得没错的话,阿凡达就是这么做了,可现在自己如果能够和国内合作的,何必等到阿凡达那个时候?

    和张导演商谈着合作的细节,时间也是飞快的过去了,两个人的见面可以说是相当的愉快,未来的事务的一些细节,也被两个人很快的都敲定了。

    只是在一个问题上,两个人还是有了一些见解的不同。

    在演员的培养问题上,当张导演提出来,希望利维能够把一些演员带到美国这边培养的时候,利维就表示了拒绝。

    “我不认为,到美国来演戏,对这些演员们,有什么特别大的帮助。演员们需要表演才能够有演技上的提升,来了美国他们都没有多少机会,还说什么提升?”

    演员们的演技水平,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快速下滑,这是国内电影界几乎没有办法对付的问题。很多本来可以演技进步的演员,因为只能够接拍一些扯淡离奇的电视剧,造成了演技滑落。

    实际上,就在章小姐演卧虎藏龙之前,央视著名制片人张大胡子还以200万的高薪邀请她出演笑傲江湖里的岳灵珊。好在章小姐打了个电话给张导演,询问自己该不该接,张导演当即建议她不要接拍,同时向李安推荐了她。

    显然,如果章小姐接了那个角色,那也就没有了她以后演戏的机会,只能够在武侠剧里演一下各路侠女了。这样收入倒是也不少,可要说演技,根本锻炼不了。

    可是,有着张导演的帮助,也只能够让章小姐的演技没有滑落到更低的档次上去,没有办法让她的演技再有多少进步——毕竟,国际大导演们派系的机会,一共也没有多少,不能总联系,自然没进步。

    “要说演技进步上,我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其实,演员培养方面,美国也不比中国强,只是比起来中国美国这边的机会多,竞争激烈,为了演上角色,演员们确实得卖力气。”对此,利维也没办法,“中国的电视剧也好,电影环境也好,都差了一点。成名演员压力不大,这是最大的问题。”

    “因此,你说演员来美国接受培训,我的回答是:就算是培训,他们的水平也不会增长多少,因为关键问题不在于他们会不会,而在于他们练不练。”利维对此作了解释,“来了美国,中国演员并没有多少机会。陈冲,白灵他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曾经他们不都是以为美国对她们而言是宝地吗?可结果呢?在这边他们只能够拍摄一些三流的角色,实际上是毁了自己的演艺事业。”

    “与其说把他们送到美国来学习,不如想办法让中国自己的影视水准进步吧。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不过我相信,总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影视水平会提高到让人满意的。”

    第二三四节评审团

    虽然说着自己对中国演员们来美国发展不看好,但是,利维还是对张导演表示,如果有中国演员们愿意来美国这边发展,愿意和美国演员们一样享受竞争上岗的乐趣的话,他肯定会给与帮忙——对这些,他没有必要把话说得太死。

    而张导演对此也表示了满意,表示要回去之后,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拍摄什么——利维也不清楚,他想的是什么,毕竟他的涉猎还是蛮广的,从古装的战国时代到南京大屠杀的时代,他都拍摄过类似题材的作品,现在利维给他开启了一扇门,他想要拍摄什么,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而在送走了张导演之后,亚历山大也在利维的身边,发出了疑问,“和中国的合作,何必这么低三下四?我们有技术优势,有资金优势,各方各面,我们都比他们更强,可是和他们合作的时候,我们却不能够拿到话语权,这样的合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在亚利山大看来,这个合作似乎有些亏。利维在这边提供技术,提供资金,帮助张导演拍摄电影,可是获得的,却只是一个拿着49股份的公司,这样的合作,怎么看都不能说是自己赚钱了。

    亚历山大也是公司的股东,对于利维这样的做法,他还是有权提出来质疑的。他不理解,利维到底在想什么,非得帮助中国电影?

    对此,利维只是叹息了一声,“阿历克斯,我问你一下,我们的公司,是什么公司?”

    “电影公司啊。”亚利山不解道。

    “是电影制作公司。”利维强调了一下制作两个字,“我们的公司,只负责制作,不负责发行,对吧?”

    “没错。”

    “我们只管制作,那么,我们在制作电影上,就得有些东西,是别人玩不转的才好。我们凭什么在制作公司里面脱颖而出?这个,就是我们的机会!”

    利维清楚,自己的公司只是制作公司,不是发行公司。他也清楚,自己是没有足够的资本和好莱坞的巨头们在宣传途径上争斗的,如果不自量力到了想要去在发行途径上捞钱的话,那么,那些传媒巨头们,会很快就让自己意识到什么是错误的。

    利维和哥伦比亚关系不错,所以他也很清楚,为了能够在美国立足,索尼公司付出了多少学费。而且,他也同样清楚,另外一个看似非常了不起的公司,梦工厂,这个由真正的好莱坞顶级人物组建的公司,是怎么在短短几年之内被收购的——看过了他们,利维不认为自己有本事搞发行。好莱坞有自己的规矩,破坏规矩很难混下去。

    当然,如果他不在乎任何脸面的话,像韦恩斯坦兄弟那样专门在各大电影节转圈子,专门坑外国人,低价买了外国人的电影在北美放映,捞点残羹冷炙,各大公司也不会把他放在眼里。但是只要敢想着做大,那就要小心被兼并——韦恩斯坦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了。

    因为这个方面的限制太大了,他干脆是直接放弃了发行这一块。

    但是,放弃了发行,就得在制作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才能够生存立足。好莱坞有着上百家的制作公司,但是真正的数得上号的制作公司不过只有三十来家,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些今天办了,明天就黄的小破公司。如何让自己的公司做大,也是利维想的。

    靠着导演,靠着人才可以做大一时,发展起来,但是想进一步维持,还是得有别人比不了的地方才行。

    特效方面,利维已经走在了前面,可是,光凭特效,他不认为足以形成自己的公司不可争锋的特点。再拉上中国电影,能够拍摄风格独特的大片,他认为也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出路。

    “如果我们能够和中国这边结盟,那么,以后拍摄战争风格的大片的事情,除了我们,还有谁能够做到?中国那边和我们不太一样,想要在他们那里拍摄大片,广电总局的态度,是不能忽略的。我们和他们合作,看上去确实是丢掉了一些利益。可是,只要维持住了这个合作,我们就可以在好莱坞这边有着别人无法与之竞争的一个独特的片种掌握在手里——而且,我相信,这是最为赚钱的一个片种。”

    大片越来越多,可是,有着大规模的人数参与的战争巨片,可没有几部。这个类型的电影,本身很难拍摄,不过如果拍摄好了,却也可以让人叫绝。

    把这个片种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吃亏。

    这个解释,让亚历山大听明白了,而他很快也想到了什么,“还有,就是中国的市场吧。”

    “这些都是必然的,没有必要说了吧?”

    中国的市场,独特的大片片种,再加上自己拍摄电影时候的便利条件——有了这三个好处掌握在手里,钱少赚一点,已经不是问题。至于说话语权的问题嘛……

    “相信我,只要美国这边的电影产业超过中国,我们的股份就是再少一些,在很多问题上,他们也是不敢和我们对抗争论的。你所担心的问题不会发生的。”

    利维清楚国内的演艺圈的德行,对他们来说,股份可不是唯一的考虑条件。这个方面,亚历山大纯属多虑。

    利维的身份,毕竟还是个商人,虽然在心里,他会想到要帮一帮中国电影,可是,为此牺牲自己的事业,他是绝对不干的。既然要做,那么就要找到一个几方互利的运作方式,这是他做事的基本想法。

    而这一点,也不难做到。

    “把中国那边,变成我们的公司的依托……这个想法,我怎们就没有想到呢。”听到利维的解释,亚历山大也是赞叹了一声。

    “因为你的两个眼睛光盯着钱了……”利维吐槽一句,“眼光看的开一点,你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了。”

    “这么说来,过几天你要去欧洲,想必也是有这方面的想法了?”亚历山大听着利维的话,突然开口道。

    利维点了点头,“对,不过,和中国这边的想法不同。中国这边发展好了,将来是可以成为我们的电影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的。而欧洲那边,则很难成为我们的财源,他们也不具备中国的这种拍摄大片的能力。不过,欧洲也是个好地方,在那边,有些东西值得我们下手。”

    ……………………………

    当五月份到来的时候,利维也如自己所想的一样,踏上了欧洲的土地。只是,和他最初的预料有所不同的是,他来这里,不再是为了单纯的旅游和度假,而是接受了戛纳电影节组委会的邀请,在这一届戛纳电影节中,出任评审团。

    “说起来真是奇妙,我自己都没有拿到过金棕榈奖,可是现在却已经站在这里,讨论别人谁更应该获得金棕榈了。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会认为我知道谁该得到金棕榈?”

    站在戛纳电影节的会场上,利维也和身边的人随口开着玩笑。而在他的身边,身为评审团主席的朱迪。福斯特,对他的话也只是一笑而过,“我不也一样从来没有拿到过金棕榈吗?我可还是主席呢。”

    对这位评审团主席的话,利维只能苦笑一下。

    作为国际大奖之一,而且是最为被看重的奖项之一的金棕榈,每年这个奖项颁发的时候,都是会邀请来一些知名的电影界人士来参与颁奖活动的。而在今年,朱迪。福斯特做了评审团主席,利维也入选了评审团,这两个从来没有自己拿过金棕榈的人,现在却要去评审颁发金棕榈了。

    这样的制度,让利维颇为感到好笑:想不到自己对三大电影节那么不屑一顾,竟然也有在这里品评别人谁该获奖的时候。

    只是,这也让她有些感叹自己不得清闲:名气大了之后,总会有些事情找上门来的。利维现在,也开始理解了当大导演是需要有些其他的工作的了。如果说是脱口秀,媒体的采访,这些他都可以推脱,可是,邀请他当电影节评委,这是给足了他面子,他想要推脱,都没有任何理由。

    可即使如此,他也依然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

    “其实也没有什么难的。”朱迪。福斯特知道利维从来没有参加过评奖,看着他有些心不在焉,“你得没有得过这个奖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名气。所以,你就可以去看看哪部戏是你喜欢的,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就是了。对你这样的大导演来说,这算是事情么?”

    “可问题就在于,我怕说出来的,不符合戛纳的要求啊。说实话,我对戛纳关注不多,我只知道人们把这个奖项称之为噱头集中营,说是来这里的人,全都是些甩卖噱头的人,对于这个奖项,该注意些什么,该怎么颁发为好,我可不清楚,到时候可全看你的了。我可没有时间,在十几天里,连续看十几部电影,陪着他们耽误工夫。”

    虽然朱迪福斯特解释了评委的工作,但是,对这些事情,利维却不是很在意。

    “你这么说,是有别的事情要做?”对利维的态度,朱迪福斯特倒是不奇怪:不是每个人都对认真对待评委工作很有兴趣的,“看样子你的心思完全不在评审上。”

    “当然。”利维点了点头,“这里是戛纳电影节,要做的事情当然很多。”

    “你刚刚才说了,这里是噱头集中营。”

    “没错啊……所以说,既然来了这里,不买点噱头回去,怎么对得起自己?”

    第二三五节欧洲的价值

    面对朱迪。福斯特的时候,利维毫不掩饰的把戛纳电影节称为噱头集中营,这样的做法,让福斯特有些尴尬,不过,她却也承认,利维说的基本没错。

    和柏林电影节过分推崇政治片,威尼斯电影节过分推崇新概念电影一样,戛纳电影节,对于电影噱头的注重,是超乎想象的。

    利维并不反对在电影里面使用噱头,比如说是谜团公司制作,由大卫。芬奇制作的电影《搏击俱乐部》就在这一次的电影节上首映,而且也获得了不错的评价,靠的就是噱头。

    这部电影在利维记忆中上映要早得多,不过在这个世界,因为利维买下来了它的剧本,所以它也一直都留在利维手里,迟迟没有能够拍摄。一直到大卫。芬奇找到利维,才商量好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在今年刚刚完成。

    大卫。芬奇这个导演有着相当出色的镜头感觉和剪辑技巧,这部电影作为他早期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相当有特色的一部。只是利维很清楚,大卫。芬奇的电影现在还不算是完全成熟。

    芬奇是利维颇为欣赏的导演,他的电影利维前世也很喜欢。他的电影,从搏击俱乐部到十二宫再到龙纹身的女孩,镜头的使用是有着明显的进步的。搏击俱乐部虽然评价很高,可是真的说镜头使用,却并不是非常出色。利维清楚,这样的电影,在真正的内行人眼里看来,并不能够得到太多的好评,如果是评奥斯卡。肯定难以得到奖项。

    可是,作为剪辑凌厉的一种风格代表,在戛纳这个噱头集中营上,它是可以受到相当的欢迎的。这里的人,就喜欢这种风格与众不同的东西。他们喜欢看这样的电影。

    挂上一个噱头,就可以在这里得到好评,这就是戛纳电影节的现状。大卫芬奇这样的好导演,不会沉迷于使用噱头,知道磨砺自己的水平,可是其他导演会如何?沉迷于这些会有什么影响?这些也是无法想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噱头的电影,不一定就是非常好的电影,但是讨论的价值都会很高。利维没有心情把自己的时间全都浪费在和这一帮闲人闲扯电影上,有那个时间。他倒是更加希望去四处转转,看看别的电影噱头,找一找灵感。

    所以,他把给电影评审的工作,全部都甩给了朱迪。福斯特了。他有别的事情要做。

    “真是不明白你们这些导演的想法,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这里的工作的话,为什么要来这里呢?还不如早早的回美国去拍摄电影呢。”

    朱迪。福斯特对利维的行为表示了一些不解,利维也没有去辩解什么。

    电影拍摄总是需要一些灵感的。虽然利维脑子里面多得是日后的电影,可是,一些电影的拍摄手法。技巧使用,有些地方该怎么拍摄,这些东西,都是具体的技巧,不学习的话,可不会进步。

    “况且。回美国也没有什么电影可以拍摄嘛,毕竟美国那边。今年的竞争激烈了一些。”

    利维也不认为今年有什么拍摄电影的必要:今年的暑假档期,可以说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哈利波特。魔戒,侏罗纪公园,生死时速,珍珠港……一大票的电影都在这个时候播出,利维可没有兴趣,在这个时候回去插一脚 (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