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掌好莱坞 第 7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维的电影里面跑龙套。而且就算是他真的肯演,以他多年来的名声和地位来看,他的片酬也绝对不会太低,想要让他出演,那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而要说老演员的话。利维倒是也刚刚和杰夫。布里吉斯合作过,让他出演,当然也可以。可惜的是。在利维看来,他的形象不太合适。演一个有魅力的老头,他倒是可以做好,但是演一个两面三刀的政治家,他的形象未免不太合适。

    再有的长相适合的演员,利维能够想到的。也就是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他的形象上,也很符合鹰派政治家的形象。这个演员从年纪到长相。都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让他来演这个角色倒是也算不错。

    不过。在思索之后,利维也想到了另外一个人选:马丁。辛这个演员,也许演这个角色会出奇的好。

    马丁辛也是个一个好莱坞的老演员了,从60年代起,他就已经开始接拍电影了,40年的时间里面,他也一直都很活跃。他的演技可以说是非常出色的,而且,演这个角色,他甚至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论形象,论能力,他都是一个很出色的演员。而且,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他主演的电视剧白宫风云,也是长期的热播剧,在里面他也扮演了政治家,而且还是共和党的政治家,这样的人来演这个前任国防部长的角色,可以说是天造地设的。

    邀请他的话,倒是也许是个很不错的想法。这个角色,毕竟不算是太过于正面的角色,准备两个备选的人,万一其中一个不肯接受,另外一个也正好补上。

    把这个名字记下,而下一个名字,就是第三个面壁者,比尔。西恩斯这个人了。

    在故事中,这是一个英国人,在科学领域,他拿到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个很成功的研究人员,而在政治领域,他加入过欧盟,在欧盟担任过两年半的欧盟主席。和前面两个人不同,他的强项,在于科学和政治两个领域的精通。

    而且,这个角色背后,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在故事中,他的妻子山杉惠子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妻子的戏份,几乎和他一样多,需要他出演的地方,也就需要他的妻子露面,因此,考虑到了这个人的时候,也得考虑他的妻子的演员选择。

    而这个人物,需要选择的就是个英国绅士的形象了。比起来雷迪亚兹需要的魅力四射,泰勒需要的硬汉形象,他的形象,更多的是代表老欧洲,从气质上到行动能力上,他都需要更加有风度。而且,在故事中,他的计划也是最晚被看穿的一个,甚至就连他朝夕相处的妻子,都没有能够看穿他的计划——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个极为腹黑的人,演绎这个角色,也就是英国的那些腹黑绅士才合适。

    而在这个人物的选择上,利维当然也就把目光对准了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演员。

    而这个人物的选择上,利维在思索了一下之后,也就敲定了人选。

    最好的选择,在他看来,是拉尔夫。费因斯这个人。

    这个演员,从演技上绝对可以适应任何要求。在利维的记忆中,他参演过很多电影,从辛德勒的名单里面的军官到哈利波特的伏地魔,他全都能够扮演,戏路上足够宽广,能力上足够出色,是利维选择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再有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气质上,他也确实极为出类拔萃。在利维记忆中,如果说到了气质,女性演员中气质最为出色的,无疑是凯特。布兰切特,而能够和凯特。布兰切特对戏气质不落下风的,拉尔夫。费因斯绝对是其中之一。

    比起来一些更加活跃的演员,如克里斯蒂安。贝尔等人,他的受追捧的热度也许少有不如,可是单纯说演技,他却绝对更加技高一筹。

    利维挑选这几个人物的时候,考虑到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三个人物,需要都是一些能够表演了善恶等复杂的人性的演员,他们不能够只是单纯的表现出来善,或者是恶,他们需要表达出来一个政治家的善恶兼备,这样的演员才是最为合适的。

    而拉尔夫。费因斯,就有这样的能力。

    对于英国演员来说,演出来足够的气质并不是难事,利维相信,让他来演这个角色,也是绝对可以非常出彩的。

    而至于他的妻子的角色,利维的想法,则是交给某位中国演员来演比较好。

    在表演方面,中国的演员们还是相当有实力的,尤其是年长的演员们,有不少都是真正的演技派的高手。相比而言的话,日本的大龄的女演员,比起来中国还是稍微不如的,尤其是女性方面,日本的女演员更是差距很大。这个角色不能够是个年轻人,利维自然就去考虑中国演员比较多了。

    当然,和萨伊的角色一样,他也不是不能够考虑使用在美国比较活跃的一些亚裔演员。可是很让利维纠结的是,美国的这些亚裔演员,长的真的不算好看。自己的电影找她们的话,利维敢肯定亚洲人欣赏不来。

    所以,还是找个中国演员来演好了。

    当然,这个人物的背景,他却不准备改:在小说里面,这个角色是一个日本人,是个脑科权威,而且也是一个受到蒂莫西。利里影响很深的人,在心理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而中国的心理学曾经产生了极大地断代,完全是80年代后才发展起来的,比起来日本相差太远,这个人物,还是设计成日本人比较好。

    而这几个人敲定了之后,剩下的也就是最后一个面壁者,也是堪称这部电影的主角的罗辑的扮演者。

    和第一部的时候一样,这个角色,利维也是一样想要把他改编成美国人——在美国观众眼中,拯救世界这样的事情,就得美国人来做才好——而这个角色,和前面的那几个人都不同,前面的那几个人,都是有着政治家身份的,他们的善良也好,阴暗也好,都是有着自己的思考和出发点的。

    而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混进了面壁者队伍的人。他完全没有那几个人的政治才华,他玩世不恭,浪荡生活,做事的时候也是任性妄为,要不是老婆孩子被人带走,他甚至都不会鼓起勇气承担责任。他的想法,原本只是想要骗取科研经费,哗众取宠,可是却被卷入了这个漩涡,无法脱离,最终被迫和三体人战斗。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更多的平民百姓的缩影,让他们奋起的,只有关系到了切身利益才可以。他不是一个政客和其他的几个演员的选择标准自然也不同。

    只是,这个人物也需要认真选择才可以。毕竟,在三体星人日益迫近的这个大前提下,他还在享受生活,一只到最后才迫不得已的反抗,这样的人,要是选择错了演员,表演不出来人物魅力,那很容易就会被人们讨厌的。

    而这个人,利维在思索之后,也马上有了人选。

    第三零七节药物的危害

    “你认为,如果我们让小罗伯特唐尼来主演这个人物的话,效果会是怎么样的?”

    在看着四个面壁者的最后一个名字的时候,利维思索了很久之后,带着一些犹豫,他对克拉克提起了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是利维想了很久之后,才想到的人。

    罗辑这个角色,是一个和别的角色不一样的人。他是个普通人,而且是一个生活浪荡,性格多少有些怪癖的普通人,如果把他的生活直接呈现出来,观众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人拯救世界。虽然人们不一定喜欢高大全,但是电影中要是个流氓拯救世界,人们也肯定不满意。正面人物的可爱之处总得超过可恨之处,这是电影必须做到的。

    因此,想要拍摄他,自然就要导演运用自己的镜头,注意自己拍摄的东西,才能够拍摄好了这个人物。如何把一个人物塑造好了,这也是利维要考虑的。

    因此,在利维的构想中,也自然就希望把他的浪子生活弱化,无耻一面削弱,把他的幽默感,知识和文艺的一面强化,把这个人物凸显出来不同的另外一面。

    这个人也许是个流氓,但是要把他拍成了风流;也许只是在骗经费,但是要把他拍摄成才子;也许只是在拿着联合国的经费泡妞,但是要把他拍摄成了追逐自己的爱情和生活。

    简单的说,利维想要做的,是把这个人拍摄成一个风流雅痞——这样的形象,观众们还能够接受一些。

    而利维在思考之后,得到的名字。也就是这一个了。要说能够把这样的风流雅痞演好的,小罗伯特唐尼绝对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可果然如同他料想的一样,他的人选一经提出来,就让克拉克瞪大了眼睛。

    “要说能力,他自然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他的状态。真的能够演好了电影吗?”

    对于这个名字,克拉克迟疑了一阵子。而他的迟疑,也不是没有理由的——毕竟,唐尼现在在好莱坞也算是名声扫地的人物了。

    他的能力,人们是相信的。92年他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惜败给了阿尔帕西诺。可以说是年少成名的人物。2001年的时候还拍摄电影,拿到了金球奖,才气对他来说也没有耗尽。出身在演艺世家,而且还有着足够好的才华,他早就用他的行动证明他的实力不俗。而且,他的形象也非常好,气质出众,长相不错,演电影的时候适应的范围也很广,这个演员的水准,克拉克并不怀疑。

    可是,他让人无奈的。是他的私生活。

    唐尼的事业非常出色,但是在生活上,他可以说是非常烂。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父亲给他的另外一方面的礼物:他的父亲交给了他面对镜头的方法,给了他表演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涉足这个圈子,可是,他的父亲也把糜烂生活的习惯教给了他:有这么一位能够给自己六岁的儿子抽大麻的不正经的父亲,想学好都很难。

    唐尼的问题。就在于他用药过度。

    在好莱坞,用药并不是特别少见的事情。这里的不少人都用药,甚至有些公开用药。被媒体报道了也不止一次。对很多好莱坞人来说,大麻不算药,甚至溜冰不算药,这都是正常的。可是,就算是在这种环境下,唐尼还是建立起来了自己的用药的名声,这就是殊为不易了。在这里,只是稍微玩玩药物的人不是奇怪的事情,而一再被反复报道,只能够说明一件事情:他对于药物,已经是依赖上了。这种依赖不再只是玩玩而已,而已经到了影响他生活和事业的地步了。

    整个90年代,他基本上都沉浸在药品的效果中,进监狱都成了家常便饭。虽然他有个好老爹,能够给与他事业上的照顾,但是再怎么照顾也得他自己努力才好。在他用药用到了永远无法准时到达片场可以拍摄,不管是哪个导演的戏,他都敢于在迷糊中翘班时,这样的状态自然也别指望能够有工作了。毕竟没有几个导演喜欢总是到警察局里去保释自己的主演的。好莱坞的演员那么多,本来也不缺他这一个。

    而在进入了21世纪之后,他以前积累下来的名声,基本上也已经消耗一空了。而此时,他也发现自己如果再不幡然悔悟,自己的一生只怕真的就要这样完蛋了。因此,他宣言要戒毒,回到好莱坞工作——只是,这样的宣言他也不止说了一次了,人们也不是特别信任。

    05年的这个时候,小罗伯特唐尼可以说是刚刚完成了他的戒毒事业。十几年的光阴,被他虚度了过去,再次回来之后,他已经是被药物和岁月赠与了一脸的皱纹,早已经时光不再。而且,他的演艺生涯也几乎错过了整个90年代的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和他差不多同龄的皮特,德普等人身价数千万的时候,他的身价已经跌的几十万的电影也得去接了。

    他错过了太多了——其实,就是在利维记忆中,他日后再次事业复苏,也终究是没有能力再和同龄的那些人们竞争了。比起来已经走上制片道路的皮特他差了很多,只能够和演技明显和自己不在一档的德普混到一个份上了。

    对于他的才华,克拉克并不怀疑:这个人确实是好莱坞最顶级的天才之一。只是对于他的状态,克拉克丝毫不信任:一个吸了十几年毒的人,自称自己没问题了,这怎么看都不太可信。

    浪子回头的故事固然很好,可是浪子能不能够回头,这就是个很大的问题了。好莱坞有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曾经胡闹台过,这些人有些能够浪子回头,成就事业,但是也有些就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影子了。

    别的不说,说到了马丁辛,那么他的儿子查理辛就可以提一下。这也是一样的一个浪荡子,早年的事业鼎盛时期,一年收入可以多达几千万。可是,他自己一再胡作非为,折腾到了已经只能去拍摄电视剧了。就算如此,现在的他也已然不是特别安分,小罗伯特唐尼也是差不多的人,克拉克怎么可能信任?

    “我觉得。你就算真的想要找个堕落的浪子来玩本色演出的话,也不一定非得找他。他的毛病太大了,我不认为我们能够把握住他。”

    克拉克的担忧,让利维也有些犹豫了:他知道药品的危害,虽然他记忆中。小罗伯特唐尼走出了阴影,可是那也毕竟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他现在什么德行,利维也不清楚。

    说他能够觉悟,利维是相信的,毕竟他记忆中唐尼确实觉悟了。可是现在他觉悟了么?摆脱了对药物的依赖了么?这些问题,利维也不敢轻下结论。

    毕竟,他玩的可是相当厉害的。

    不过,考虑到了他的能力。利维还是决心试试。

    “尝试一下吧,到时候邀请他来试镜一下,看看他是不是已经改正了。不行的话。我们再换别人。”利维还是做了这样的决定。

    “我不认为有效,你给他再多的钱,他也只会拿去当做毒资。”克拉克嘟囔道。

    “也别总是那么绝对化,安吉丽娜朱莉当初不也是有很多的负面新闻?现在还不是自己挣扎出来了?有些时候,人还是可以努力改变一些事情的。”

    利维又劝了一句,还举了个例子。也让克拉克不再说什么了。虽然说他知道就算是这几年的安吉丽娜朱莉,也一样不是什么悔悟的人。不过,她确实在事业上很用心。虽然说起来私生活依然是让人无奈,可是就演员这个角度来说绝对是不错的了。

    唐尼是不是能够做到这样?克拉克也有些怀疑。不过,反正还有试镜,到时候再看看就是了。

    对这个角色,他们也算是初步定了下来。而在这个角色确定之后,基本上主要的角色,也就剩下了一个章北海了。

    “这个角色,交给张翰雨就可以。”

    这个演员,也是利维早就敲定了的人选。

    他是被张导演介绍到了利维的手下的演员之一,到了美国之后,他自己主动去学习着演戏,演技进步的非常快。现在在那部功夫电视剧里面,他扮演着一个有黑道背景的功夫高手,虽然出场没有几次,但是却依然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而这个角色,利维也在考虑之后决定给他来演:这个角色反映的是东方人的做事风格,利维也早就做了决定,就算是忽略了这部电影中国的票房市场,也要把这个角色交给中国人来演。而这个军人的形象,在利维看来,他也是非常合适的:从长相上说,他长得相当端正,也很有男人味,再加上声音很出色,符合一个军人的形象——而且,在这个故事里面,他可以说算是一个隐藏的面壁者,到了最后一刻,才显现出来自己的真实目的。这样的人,用一个长相端正的人,给人的震撼力也会更加巨大。

    克拉克点了点头,对此,他没有任何意见。他知道,利维不想自己的电影中的亚洲人形象,都是歪七扭八,贼眉鼠眼的样子,那样的做法对电影不够尊重——科幻电影里面,对非人类种族都要抱持一颗平等之心,何况只是肤色和人种的不同?

    “这几个主演,我都没有太大的意见。我相信,他们是可以演得不错的。”看着名单,克拉克再次满意的点了点头,“我会去说服他们的。而其他的就交给你了,这个电影该怎么拍,你得心里有数。毕竟,这可不是普通的电影,拍摄手法,可不会一样的。”

    第三零八节3d拍摄技术

    克拉克对利维的关照,看似随口一说,但是利维却很清楚他说的绝对不是一句客气话。

    利维想要拍摄3d电影,这个决定现在一直都是有着很多的议论声音的。3d电影如何拍摄,3d电影怎么拍摄才好看?这些问题,人们全都不得而知——毕竟,3d动画片,还都是新鲜事物,3d版的真人电影,还是在imax上放映,这样的电影该怎么拍?没人清楚。

    当然,对于观众们来说,他们不理解这些问题。在他们看,3d版电影也无非就是一个电影,和2d版一样拍就是了。可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利维看来,这个电影的拍摄,需要注意的东西,就非常多。

    比如说,imax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屏幕更加宽大,视野也会更加宽广。这样的镜头特点,在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了imax电影,不适合用近距离的特写镜头来拍摄。

    毕竟,在硕大的屏幕上面,露出来一张硕大的脸,不是一个多么让人心情逾越的事情。就如同玩笑中说的一样,一个鼻孔顶的上一个下水道的规模,看起来肯定不是很舒服。

    这个问题,利维记忆中可是有不少人都在犯的,很多3d电影拍摄时非得盯着人脸,让人怎么看都不舒服——不过,他们的电影本来也是靠着3d蒙钱居多,这些方面,只怕他们本来也没有怎么细想。

    而要想满足这个需要,imax电影需要的就是更多的呈现远景镜头。呈现大场面。在镜头里面出现几十层高的大楼,出现巍巍群山,出现星空影像,这些东西,比起来出现人脸。可是要好得多的。

    而3d电影的远景镜头使用,又和2d电影有着很大的不同。3d电影的拍摄,是需要注意到景深的问题的。毕竟,有了足够的景深,才能够凸现出来空间错落感,让3d效果凸显出来。而要想要制造足够的景深。那么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要在画面中心凸显更加明显的人物和景致,来吸引观众,从而制造景深。如何在远景镜头中制造景深?这本来就是一个麻烦事。

    毕竟,有些电影的拍摄。卖的完全就是电影明星的效应。要是在电影里面不给足了电影明星镜头,不去拍摄这些明星的特写,那这个电影还怎么拍?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也就相应的出现了。景深制造出来了,那么电影中间位置的核心画面也就会更加凸显,人们会更加注意了。而在人们注意到了3d电影的核心画面的时候。自然也就不会去特别照顾其他的背景和全局画面。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人们的眼睛只盯着中间的景物看,不顾全局的画面。眼睛就会更加疲劳。而如果电影的切换非常频繁,景深不断变化,人眼的疲劳程度,就会进一步增大——一部电影就算是再好看,要是让观众们看一会儿就觉得很累,那么电影也就算是白瞎了。

    这些年来。随着数字剪辑技术的成熟,就算是好莱坞拍摄电影。也是越来越多的采取短镜头,快切换的方式了。颇有一些导演靠着剪辑凌厉而成名。这样的方式也为人们所喜爱——毕竟,比起来难以拍摄的长镜头,短镜头多用一些,可以减低拍摄难度,加快拍摄进度。

    可是,3d电影完全颠覆了这个好莱坞电影发展的规律。拍摄这样的电影,最不能够要的,就是凌厉的快速剪辑。在3d模式下看快速剪辑,人眼会很累是一个方面,而且,因为imax的银幕很大,也很容易造成另外一个问题:大屏幕给出来的信息量更大,更大的信息量,意味着人脑接受起来更慢,快速切换镜头,人脑不一定能够适应的过来,很容易让观众们看不清楚这个画面,就跳到了另外一个画面,这会给观众带来很强烈的不适。

    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很多导演们的拍摄手法,根本无法适应3d电影。比如说,在利维的记忆中,克里斯托弗。诺兰就是坚决不肯拍摄3d电影的,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很清楚,他的电影的很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剪辑出色。去拍摄3d电影,那是舍长取短,智者不为。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拍摄风格,拍摄风格不适合某种技术不可怕,没有这种自知之明的,非得去尝试,才是真正可怕的。

    因此,在3d和imax同时使用的情况下,第一个大麻烦是远景镜头很多的,那么第二个麻烦,就是需要更多的长镜头。

    而注意到了这些之后,还并不算是完。因为注意到了这些之后,下卖弄的一个问题也就马上随之而来了:长镜头在3d电影里面,也是需要注意很多东西的,和一般的电影比,3d电影里面,长镜头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减少镜头的晃动感:3d电影的拍摄方法决定了如果镜头晃动感强烈的话,很容易出现图像重影,而这也一样会引起观众不适。

    如何处理这些长镜头,才能够让观众们更加适应?这也是个问题。

    这些问题,全都是3d电影和普通的大片的不同之处。如果说2d电影的大片,是靠着动作场面多,场景切换快这些特点来制胜的话,那么3d电影的优势,是场景大,层次感强,更加能够凸显画面。

    而科技上的进步,一方面是促进了电影的发展的,而另外一方面,也需要更好的拍摄技巧才促进迎合才可以。

    一部好的电影,不只是科技的产物,也是拍摄技巧的产物。拍摄电影时,对电影中的演员固然需要注意,对新兴科技的拍摄手法也需要足够的注意,才能够拍摄好了电影。3d电影在利维的记忆中有很多。可是真正拍摄好了的,却没有几部,因为这样的电影,本来也不是那些随意拍拍就可以的东西,没有足够的技术就来玩这些。只会拍的一团糟。

    这种种的问题,在利维脑子中,一幕幕的划过着。这是这些问题,现在除了利维之外,却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总结出来——毕竟,利维看过的3d电影。已经不知道有多少部了,对这些电影,他有着一个大概的思路和认识。

    这已经很难得了,因为现在的这些导演们,还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当然。有人的才华更高,能够从3d的特点和imax的特点上面,总结出来一些3d电影的拍摄规律,但是,再怎么出色的推断,也只是推断,比起来利维这样的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的,他们对细节的把握。毕竟还是有些差距的。

    只是,他对这些东西的掌握,他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利维以往拍摄的电影,虽然在镜头剪辑方面还算好,但是在人物塑造,拍摄镜头方面,却是非常注意使用近景镜头的。现在骤然间要拍摄远景镜头为主的电影,该怎么拍摄?在别人看来这是很大的问题。

    可是。因为心里有着对这些东西的更好认识,利维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早早的就做了自己的选择。

    “首先在,我要说的是。所有的镜头都得要用胶片imax拍摄,而且在拍摄的时候,换面彼此我们使用满屏,不适用超宽屏。在这方面,使我们首先要注意的。”

    这个问题,利维是和迈克尔说的。毕竟电影的筹备工作迈克尔需要卖力气很多。

    这些想法,利维自然有自己的原因:胶片拍摄是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来imax效果,在这一方面,利维得向诺兰学习:虽然说诺兰从来不拍摄3d电影,但是他在2d电影中坚持的这种做法,也是使得观影效果大为增强的。

    而在屏幕宽度方面,利维自然是选择了满屏——他很清楚,imax电影中,上下有两条黑边,是多么难受的观影体验,真要是想要拍摄好了3d电影,那么就得用满屏才行——这个方面,他相信詹姆斯。卡梅隆肯定也是认同的,因为在他的记忆力,不只是阿凡达是满屏拍摄,就连原本是超宽屏拍摄的2d版泰坦尼克号,在转变成3d模式后,也变成了满屏,这方面,本来就是技术上必须注意的事情。

    而对迈克尔关照完了这些,对鲍勃那里,他也关照了很多。

    “电影一开头,最好就立即是宇宙画面。imax的屏幕更宽,在观众们的视角看来,就会离电影更近。如果一上来就直接用远景镜头表现出来深度的话,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把观众们拉到电影中,让观众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是首先要注意的。”

    3d电影拍摄,如何让观众产生置身其间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利维在这个方面,也得特别叮嘱一下鲍勃才可以。毕竟,鲍勃以前只写过2d电影的剧本,在有些问题上,他需要注意起来。

    这样的一上来就浸入画面的做法,早在一些纪录片中就有应用了,这次利维也希望自己的剧组运用上。

    除了这个,再比如说,镜头切换也是个方面。

    “镜头切换的时候,尽量使用渐变,而不要使用突变。别追求突然性,别追求刺激感,更多的用渲染,用逐渐增强的压迫感来让观众身临其境。这方面,也是要注意的。”

    比起来第一部,这一部的镜头切换这里自然也就需要改变:第一部的时候,利维刻意用快速切换的方式,来不断地呈现三个人的生活,但是到了这一部里面,这样快速切换就不能够用了。

    而相比之下,利维更希望的,是使用渐变镜头来完成切换——毕竟在他的记忆中,少年派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也是大获成功的。

    这些成功的经验,他没有道理不用。博采众长,才能拍摄出来好的电影。

    电影拍摄是一门技术,而3d电影拍摄则是一门全新的技术。而很幸运的是,利维比起来别人,更好的掌握了这门技术,在这门技术方面,他是有着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能力的。

    第三零九节不同的方式

    “有些时候,看着我们的账面上的资金的流失,我真的觉得,我当初那么轻易就答应了拍摄这样的一部大投资电影,也许是个错误也说不定。”

    站在片场里面,看着眼前的剧组里面的一件件设备,作为本片电影的制片人之一的亚历山大,过了许久,才悠悠然的说出来了一句话。

    三体电影距离开始投资筹备,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里,现在时间已经到了六月,而电影的筹备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剧组里面,一件件的设备到位了,一个个的模型建立了,一个个的场景设置,剧组的准备,也进一步完善了。

    有人说,看着自己为之努力的事业,在自己眼前一点点的成型,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情。可是,亚历山大看着剧组的建设,一点也感觉不到快乐。看着这些东西,他只能够觉得这些东西是在烧钱,每一样东西的资金是多少,他倒是很清楚,可是成就感,他一点也找不到。

    “也许你是对的,我的事业,其实是赚钱。看着剧组建设,你们都很快乐,我却总觉得很心疼。而看着票房,你们都没什么太大的反应,可是我却特别兴奋。也许我们的事业确实有差别,更注重钱……”

    亚历山大嘟囔着再次开了口,可是,他说了很多,却没有听到身边的利维回答。他回过头,却发现利维已经不在他身边了。现在,他站到了支架式摄影机边,摆弄着那个机器。

    “尼克,我在跟你说话。”亚历山大有些恼怒的开了口。

    “你说的无非就是电影花了多少钱,这几天你天天来说,你自己不觉得很烦吗?我都快听腻了。”利维摆摆手,“相信我,花的钱肯定会收回来的。”

    “你说得轻松。是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花了多少钱。”亚历山大反驳了一句。

    看着利维身边的支架式摄影机,亚历山大就马上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比如说,就是这一个摄影机,花费的钱就很大了。

    3d电影拍摄,是需要用双镜头的支架式摄影机的,这样的摄影机,投资就是一笔钱,而配套的镜头又是一笔钱,这个摄影机更重,需要展现不同的镜头的时候。如何移动它,又是一个麻烦,而两台机器的胶片花费,这也是钱……这些东西,在他眼中看来,可全都是钱。

    可这些东西,利维却不怎么在乎。

    “我不知道花了多少,赚回来不就结了?”

    可是,对此。利维却没有表示什么,他只是摆摆手。

    “哪里有那么容易。”亚历山大再次嘟囔了起来。

    “我知道不容易,不过,就是因为不容易。才更有努力的意义,不是吗?咱们谁努力也不小,何必那么一直唠叨呢?”

    站直了身子,利维扭过头。对着亚历山大开了口。他的话让亚历山大一时间,颇有些哑口无言。

    对于利维的这种乐观的态度,亚历山大多少有些无奈。不过。他倒是也很清楚另外一件事情:对这个电影,他所付出的,也许只是一些钱,但是利维付出的是更超过了他许多倍的辛苦。

    自从电影开始筹备以来,利维就一直都泡在剧组,这是亚历山大非常清楚的。他知道,这个电影如果说有最麻烦的东西的话,那绝对不是投资,而是技术。

    不是所有的电影,有了3d摄影机,就可以立即开始拍摄3d电影的。3d电影和平面电影在拍摄方法上有很多的不同,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而3d电影以前可没有人拍摄过,这样的电影该怎么拍,这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些在2d电影中常见,甚至非常好的方法,到了3d电影里面,就不能够再用了,而在3d电影里面,也需要开发出来一些原本的2d电影里面没有的技术——这些东西,现在利维全都在摸索。

    实际上,在利维的准备中,这里面已经出现了很多的麻烦了。

    最为简单,最为直接的,就是电影的光线问题。3d电影时模拟人眼成像原理,两幅画面的微笑视差构成距离感,让人产生立体的幻觉的做法,这样的拍摄方法,就决定了拍摄的时候,在光线的使用上面,比起来单机拍摄有了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玻璃会反光,在单机拍摄中,它只会形成一块光斑,拍摄起来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但是,如果是3d拍摄,那么同样的一块玻璃,因为两个镜头拍摄的角度不同,照映出来的,就会是两个不同的光斑,位置和形状都有差异,这个画面,自然也就不能够用了。

    这样的小问题,折射出来的是大难度,在电影的拍摄中,有些时候,光线是最好的魔法师,眩光,棱镜,滤镜,覆盖镜头,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不同的角度来拍摄,已经成了2d电影拍摄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了,可是到了3d电影中,这些东西想要应用,就要重新再来一次,考虑如何拍摄。

    电影效果如何制作好了,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比如说,一个雨幕如何让半透明的雨折射出来光芒?一场大雾,如何让烟雾体现出来层次感?一个人站在玻璃旁边,光线如何给到最好?这些东西,都使得详细考虑的。

    而光线如此,色彩也是如此。在配色上面,3d镜头为了凸现出来层次感,深色调的颜色,也不能够使用太多。可是,一个电影的拍摄,总得有个颜色基调,如何才能够在保证颜色上正常,让人能够接受,这也是个问题。

    更何况,除了这些,还有摄影师的问题——在单机拍摄里面,一个镜头中给予一些地方模糊化,可以很好的突出一些重点,可是,在3d拍摄下,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些。这也是对摄影师的一个考验。

    这些东西,利维从来没有和亚历山大提过,但是亚历山大很清楚,这些哪个也不容易做到。想要把这些做到最好,利维的付出也不少。而且,他说的也没有错,拍出来好电影固然是他的理想,可是拍摄出来一个能够赚大钱的电影,这也是亚历山大的理想。

    大家都在为此努力着,谁也不轻松——比如说。这两天利维在做的调整轴间距,就是一个很麻烦的工作。

    轴间距是决定观众看到的3d效果最关键参数,它是指在3d拍摄时两个镜头光学中心轴之间的距离。轴间距决定视差,大脑透过两幅有视差的画面获得深度信息,最终就能形成形成一幅有立体感的图像。

    而如何确定这个距离,也就是利维现在的工作。

    其实,在不考虑舒适度与正确性的前提下,轴间距与3d效果的关系其实很简单。轴间距越大,3d效果越明显。观众感觉画面的纵深感越强;轴间距越小,观众感觉画面的3d效果越弱,画面的纵深感减弱,这个规律。异常的简单。

    可是,现实之中,自然不能不考虑舒适度和正确性。过大的轴间距,看似会产生很好的画面。可是却也很容易造成其他的后果。一个后果就是小人国效应——因为深度太大,很容易让观众们产生一种画面上的东西异常渺小的错觉。而再有一个更麻烦的,就是画面无法在脑中整合成立体图像——这样的麻烦。如果只是看不到立体效果还只是小事,更大的可能性,是让观众们眩晕,头疼,根本无法欣赏电影。

    而轴间距过小,麻烦自然就是3d效果不明显,看上去和平面的差别不大。这样的画面,自然也是不能够用的。

    因此,在3d电影开始拍摄前,一般都是要用激光测距仪确定3d电影的轴间距的,这个过程还没有专门的人手负责,利维现在带着剧组做,自然也很吃力。

    不过,想做第一个拍摄3d电影的人,总得忍受一些麻烦的。

    “其实,我们还是有收获的,现在,拍摄的轴间距,我基本上已经找好了,这几台机器,我们也越来越熟悉了——不仅如此,我还在想着,我们说不定可以培训立体师,让他们以后给别人的电影干活。相信我,我们的电影绝对会拍摄好了的,这个绝对不是吹牛。”

    虽然有着重重困难,但是利维的准备工作,还是很顺利的。毕竟,他有着一些记忆,大大的帮助到了他。

    在他记忆中,3d摄影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1/30定律:即轴间距应该与眼睛到所拍摄的物体距离的1/30。举个例子,要拍摄一个距离镜头3米的物体,那么轴间距最好就应该是10cm左右,两台摄影机之间以这个间距拍摄就能获得一个舒适的影像。

    这个规律,是不知道多少次失败的试验之后总结出来的,现在对他来说,也是大大的受益。

    只是,电影放映的屏幕不同,在细节上面,自然也会有所不同。imax的屏幕很大,如何才能够在这样的电影屏幕上面放映电影,该如何调整轴间距,这也是利维这段日子以来,工作的重点。

    对这些,亚历山大也都知道,他也清楚,能够这么快就找好了轴间距,利维已经做到了最好了。

    “既然你觉得一定能行,那么你就继续努力吧。反正,我们的钱已经扔了进去,怎么也得出来点成果才好。不然的话,我们可就赔大了。”

    亚历山大叹息了一句,不过利维却马上就接口了,“少来,最近,我们不是刚刚赚到了一大笔钱吗?x战警3那个电影,不是刚刚上映,票房大卖吗?”

    第三一零节收益

    利维的话语,激起了亚历山大的一个笑容。()如果说最近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非常开心的话,那么x战警3的上映,绝对是其中一个。

    前两部x战警,都可以说是票房不错的大片,第一部电影,更是可以说是超级英雄系列的起源。而这一次,x战警3上映,从一开始就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这个夏天,有着很多大片的上映:星战前传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安吉丽娜朱莉和皮特主演的史密斯夫妇,还有华纳公司看到了超级英雄热潮之后,重新投资拍摄制作,由迈克尔贝导演的蝙蝠侠系列,这些东西,全都在这个夏天上映了。

    这个夏天的电影票房争夺,也因为这些名字而注定激烈。早在电影还没有上映之前,媒体就都纷纷做出来了预估,在他们的设想中,星战前传3是绝对会是今年的票房 (精彩小说推荐:

    ) ( 执掌好莱坞 http://www.xshubao22.com/4/452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