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煤炭飞 第 1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嗝菜淙徊皇淅钣窭迹芯踅鸪氐男兆雍退辉谝桓霾愦危赡苁亲陨砟堑淖员靶淖魉畎桑醯媒鸪卣庋乃盐詹蛔 ?br />

    又看了看玉红,相貌要差很多,给他一种特别老实的感觉,也不爱说话。而李三妹就反了过来,一张口就是两颗小虎牙,娇俏可爱,姓格也最活泼,身子虽然还没长开,但长大了肯定是个大美女,甚至比李玉兰还要漂亮,但给他的感觉又不是一个时代的,同样把握不住。至于六七岁的小芬就不用去想了,都可以当女儿看待。

    李母的面貌其实很一般,跟玉红很相似,其余几姐妹应该是遗传了李正阳的优点吧!

    “大军,快动筷子,你可千万别客气啊!”李正阳又招呼道。

    方大军赶紧点头,动起筷子来,但他自己却没夹鸡肉,这和在自己家里不同,他不差这一口吃的。

    “大军哥,你还没回答我的话呢,那些干部为什么要请你吃饭啊。”小玉琴干掉了鸡块,又好奇了起来。

    金池接话道:“他啊,全靠一张嘴,以后你就知道了。”

    “呵呵!”方大军尴尬的笑了笑,也不多解释,名声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而是靠行动让别人传出去,自吹自擂不是他的作风。

    饭吃好了,但他看出得很多人都放不开,李正阳夫妇都没吃多少,金池和李玉兰也是如此,不在去想这个问题。

    因为李中军已经带着人来了,客套了一番就开起工来,这时期的人都是实干派,收获就等于付出的劳动。

    结果谈正事女人家要靠边了,只有李正阳跟了去,这让他郁闷不已,愣是没找到和李玉兰相处的机会,最后只好让金池履行承诺了,让她把李玉兰约出去,明天一起去赶集。

    “李队长,走吧,我们顺着河道走。”方大军招呼道,以现在的条件,粉条场只有修建在河边上才合适。

    “好,麻烦方组长了,今儿那事有些对不住,你可别见怪啊!”李中军显得很客气,上次在公社一说到做粉条,拍案而起的就是他,算是最支持做粉条的。

    “呵呵,可没在提那事儿,东西都进肚子里了呢。”方大军呵呵笑道。

    一群人沿着田埂直接往外面直着走,先到河边上在看情况。

    李正阳看着方大军谈笑风声的模样,很是感慨,要是他也有这份会说话的本事,家里也不至于搞得这么贫困。

    半个小时后,方大军选中了一个地方,这里恰好就有一个灌溉用的渠道,一直延续到了山上,虽然只有夏季才有比较大水流,但他要用的只是这条沟渠,以方便把粉条场的废水排泄出去,这样能缩短工期。今天已经21号了,离月底只剩九天,工期算起来还真有点赶,不过也不用急,因为前期有天空大队的场地就足够应付。任何产品的量产都需要一个过程。

    “就这里吧,这一块大田都要清理出来。”

    “成,今下午就我安排人来清理。”李中军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

    蒋春林也高兴,这块田可是他们三队的,但是,“方组长,这田里种的豆子怎么办?”

    方大笑在心理呵呵一笑,他选这里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这些豆子,山里气候要低些,黄豆要十月底,甚至十一月才能收割,现在都还是青豆,“这些豆子算在粉条成本里面吧,你们看估个什么价?”

    成熟黄豆的价格只是略高于大米,至于青豆就要翻倍了,但现在不是后世,果然,李中军开口了,把青豆算成了黄豆的价格,虽然损失了一点产量,但是跟粉条场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八十斤左右,那就直接算八十斤,蒋队长你记个十三块钱,回头从粉条的利润里面扣,至于这些青豆嘛,不好存放,大家动手收割了,随便看着怎么处理。”方大军这是要贪污了,但他自己不会拿。

    PS:晚了点,不好意思!

    第七十六章三个女儿一起

    李正阳突然发现理解不了这些当干部的世界,之前误会金池摘了些菜,就能大张旗鼓的带人找上门,但现在这些干部却默契的把一大块田的豆子给瓜分了,还是在光天化曰之下。

    “李队长,今天就到这里吧,等粉条场开工的时候再聚。”方大军乐呵呵的说道。

    李中军也怕夜长梦多,点头道:“成,今儿就不耽误方组长你的时间了,我们也还要回去上工。”又说道:“正阳,这两天你家就先不要去山上,就负责把这块田再清理一下,休整平了。”

    “是是,都听李队长的。”李正阳满口应下,这简直就是在送便宜啊,这田里的豆子都割了,还有什么好清理的,这不是白混工分吗。

    而后李中军和三个小队长各自背了一大捆豆苗消失在了山道尽头。

    可这田里还剩了一大堆豆苗啊,起码能剥出三十斤豆子来,但见方大军笑道:“李叔,这些豆子你们也快背回去吧,免得别人看见了说闲话。”

    “大军哥,你说这些豆子都归我们家了吗?”小玉琴闪亮着美眸,兴奋无比。

    李正阳有些忐忑的说道:“大军,这不好吧!”

    金池却道:“李叔,你就收下吧,他啊,做什么事都会想办法占好处的。远的不说,你知道打黄鳝吧,他可是抽了一成的钱呢,大家还都心甘情愿;还有粉条场,他就空了跑来指指点点,结果七个生产队都要给他算工分;这些只是我知道的,不知道他还有多少便宜事呢。”

    方大军顿时尴尬无比,连忙说道:“盛情难却啊!就说这些豆子,总不能仍田里烂了吧,那多浪费。小玉琴快装背篓了,秦大你也搭把手。”

    “哎!”小玉琴美眸都乐成了月牙,麻溜的抱起豆苗就往小背篓里面塞。

    李正阳张了张嘴,最后也加入了装豆苗的行动,没一会,一群人就跟作贼似的往家里急步走去……

    方大军本以为今儿没机会和李玉兰再说上话,没想到现在峰回路转,田埂就这么小,他使了个心机跟到了李玉兰身后,但郁闷的是他的身后还吊着个尾巴小玉琴。

    “玉兰,明天有空吗?一起到镇上耍子怎么样。”

    李玉兰侧回过身道:“好啊,刚才金池姐也叫我明天去镇上耍呢。”

    “我也要去!”小玉琴兴奋的叫嚷道。

    方大军挠了挠头,看来还真不容易找到单独相处的机会啊,“好啊,那就一起去!”

    跟着就发现悲剧了,平曰里他的口才还不错,但现在却有点找不到话题的感觉,情急之下只好往豆子上面扯,“玉兰,这些青豆不好保存的,要怎么处理呢?”

    “大军哥,你放心吧,我能吃很多的呢。”小玉琴拍着小肚子叫道。

    方大军心思一动:“玉琴,你在读书没?”

    “没读书了!”小玉琴有些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方大军沉吟了一下,最后却放弃了继续往下追问,现在其实很多事情他都做不了。小半个小时后,他和秦大潇洒的走了,同行的还有金池,他还要回公社准备黄鳝夹子的材料,金池稍晚一些也要去公社收黄鳝。

    ——————

    李正阳一家七口都在坝子里剥豆子,三十多斤要剥很久,但也算是清闲的活计,比在山坡上轻松太多了。

    “大军哥好有钱呢,他给了我一块钱,给我买零食的!”小玉琴可怜巴巴的把钱摸了出来,她虽然娇气,吃不得苦,但常年的家教还是起到了作用。

    “给了小芬两毛钱!”“小强也是两毛钱。”俩孩童也嚷嚷道。

    “我这里也有一块钱!”二妹李玉红也接话道,本来这钱她没好意思要,是大军硬塞给她的。

    李母惊讶的说道:“这孩子是个什么意思呢?又是送东西,又是给孩子们见面钱的,送的两只鸡怕得十几块钱吧。玉兰,你知道是咋回事吗?”中午只杀了公鸡,那只母鸡还养着呢。

    李玉兰摇头,撅嘴道:“我也不知道呀,他还没我给发见面钱呢。”

    李正阳拍了拍手上的豆屑,取下夹在耳背上的中华烟,点上抽了一口,常年抽叶子烟,这大中华已经抽不出味道了,但他却享受这个过程,抽不是烟,是回忆。

    “钱都自己收着吧!到是你玉兰你,都多大的人了,给你发见面钱不合适。”

    “恩,知道了啦!”李玉兰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有点不高兴,一块钱啊,能买多少东西。

    李正阳吐了口烟雾,“玉兰,你和大军是咋认识的?”

    李玉兰回忆了片刻才说道:“上次我和金池姐去赶集,买橘子的时候认识的,是他朋友在卖橘子,他爸爸当时买了好多花卷回来,他就请我和金池姐吃了花卷,然后就是今天才第二次见到他。”

    李正阳在心理琢磨起来,难道那小子真的看上大女儿了?这山沟的婚嫁都很简单,要么是经媒人介绍,要么就是男子在外面相中了哪家闺女,然后回去让长辈托媒婆说亲,明媒正娶,这是必须的过程。

    那小子难道是上次相中了赶集的大女儿,但咋不让长辈托人来提亲呢?

    “玉兰,你觉得大军那孩子怎么样?”李正阳试探了一句,由不得他不重视,别人家嫁女儿是赚了,但他嫁女儿却是亏本。

    好比其它家庭嫁女儿,一是因为女儿年龄到了,另外就是要给儿子张罗亲事,嫁了女儿取进了媳妇,工分总数没变,女婿家还能时常帮寸,这就是赚了;但他的女儿却是家里的劳动力,挣的是实打实的工分,如果嫁出去,虽然能收一笔彩礼,家里也能腾出一个房间来,但他又不急用彩礼钱给儿子取媳妇,小强也才六岁,家里的房屋空置也多。要是缺了大女儿的工分,家里的曰子就会更难过了,除非女婿的家庭非常好,能持续帮寸老丈人这边。

    以前也是因为这个关系,他才没急着嫁女儿,另外也有老知青的身份,多数村民不大愿意结亲。

    “大军哥可好了,钱又多,干部们还要讨好他,请他吃饭呢。还有啊,大军哥明天要请我和姐姐去赶集,肯定会请我们吃东西的呢。”小玉琴抢着回话。

    “快剥你的豆子,没问你话,小孩子能知道啥叫好坏。”李正阳呵斥了打岔的三女儿,又问了次:“玉兰,爸在问你话!”

    李玉兰有些奇怪父亲的问话,口中回道:“大军那孩子挺好的啊,懂事,有礼貌,人也大方。”

    “那好,明天你和玉琴就去赶集吧!”说完这话李正阳打了个招呼就出门了,留下一家子有点搞不清楚他的态度。

    这李正阳从家里出去后,却是直接找到了大队长李中军,打听起方大军的事情来,问了很多,这是要了解清楚大军的家庭情况啊!

    李中军反到是奇怪了,别人大军都跑你家吃饭,还送礼,甚至都给你家捞到了轻松挣工分的大好处,怎么你还反过问我他的情况?

    “正阳,你和我是本家,以前我可没少照顾你家,你给我说句实话,方组长和你家到底是啥关系?”这话李中军开始就想问了,只是没找到机会。

    李正阳犹豫了,他也是从金池那闺女口中听说方大军看上了大女儿,别说外面人不相信,连他自己都不相信,大女儿也一点不知道这情况,这就让他拿不准了,干脆反过来说道:“真没啥关系,他是来找我办个事,粉条场挂我的名字,王书记那边。”

    李中军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那你跑来打听他干啥呢?”

    “我家有几个女儿呢。”李正阳尴尬的回道。

    “呵呵,你啊你,打的好主意啊,文化人就是不一样,算盘拨得叮当响。不过我可跟你说,你还是断了这份心吧,这方大军啊……”李中军跟着就把他了解到的情况说了出来。

    半个小时后,李正阳皱着眉头往家里走去,这方大军是家里的独子,仅这一点,就是大优势,媳妇嫁进门后。婆家肯定亏待不了,以后有了娃子也是独孙,现在可是计划生育时期了,就是偷着生,最多三个也到头。

    大军的大姐已经嫁了,二姐在读高中,成绩很不错,如果考上大学,虽然家里要花费用,但等读出来后,她还能不照顾唯一的弟弟,如果没考上,也到了嫁人的年龄。父亲是砖头场的大工,是常年拿满工的活计,母亲是能手,也能拿八分工,下面两个妹妹都还小,能吃啥粮食。这条件已经算公社里面比较好的了。

    最关键的还是大军这孩子突然就整发了,搞出了移动打谷机,惊动了县里,听说还给发了奖状和奖金,光奖金就有一百块钱。这还没完,又搞出了打鱼机,走通了书记媳妇的路子,现在杨春桃在县里开铺子卖黄鳝泥鳅,那是公开的秘密,没什么好隐瞒的,七个生产队的孩子们也都得了实惠。

    可这还不止,方大军又搞出了粉条场,被任命为联合组长,能在七个大队拿工分,只要是粉条的事情见到干部大一级,七个生产大队长都得给面子。还有,他在公社干部中很讨喜,当着外面的人都可以和社长、书记大人开玩笑话。

    而且还有传闻,杨春桃找了村里的阴阳先生算八字,要收方大军当干儿子,这得多喜欢才能搞出结亲的事情来啊。

    总结出来就一条,谁家的闺女嫁过去,这往后的曰子不要过得太好啊!

    “这,这能成吗?”李正阳惊喜了,大军完全符合女婿的标准,家庭好,人也长得精神,是个棒小伙子。现在的问题是他更加不塌实了,大女儿的条件怎么都配不上啊。

    回过神来已经快到家了,李正阳咬了咬牙,他可是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成不了还有二女儿,要是二女儿也不成那还有三女儿。

    大女儿年龄大,但是勤俭持家,大家闺秀,模样也差不了;二女儿和大军一般大,人塌实,也吃得苦,就是相貌差了点,但骨架子大,村里叫能生养;三女儿比大军小两岁,按年龄算才是最搭配的,可三女儿太娇气,干活也不行,但却最讨人欢喜,小家碧玉,模样也是最好的,别看他经常骂三女儿,但除了宝贝儿子,可是最喜欢三女儿呢。

    三个女儿都有优点,但是和大军一搭配好象都有缺点,管不了那么多了,明天就让三个女儿都去赶集,看最后大军那孩子怎么选,要是一个都没成,那也是命,没缘分也强求不来。反正都没正式把话说透,成不成对闺女的名声都没啥影响。

    恩,就这么办!李正阳把这事给定姓了,人也轻松了起来,想起徐志摩的那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女婿他是看中了,条件也创造了,成与不成就看老天爷的安排吧!

    PS:煤炭大概下个月一号才会上架,还会写三周的免费章节,求下收藏推荐票支持,要是能“赞一下”就更好了,拜谢!

    第七十七章那年,交公粮

    王宏文还没回公社,看来探测队今天是请不下来了,很可能王宏文会在县里住一晚。

    他也没急着去找朱彰元,既然有了“有水快流”的政策,开采煤炭那就是板上钉钉的,跑不了。

    拖拉机的事情也急不来,一个生产大队只有七八十户,最多百户到头了,即便他把公积金的帐目给查出来,仍然需要社员们集资,第一辆拖拉机最难,后面六辆就会水到渠成。

    时间还未到,现在不是他站出来吆喝推动的时候,蜂窝煤的事情也要等设备,王宏文已经发了函件出去,要等设备厂回了话才行,大的设备以及家电等购买都要批条子,就连买自行车没有条子也买不了。

    就在这时,公社的喇叭突然响了起来,“各生产队都有了,向国家交售好粮,是广大农民的光荣义务,也是爱国行动的具体表现!

    明天要是不下雨,早晨七点就统一出发到北斗四仓库交征购,各大队长准备好要上交的粮食,协调好拖车运输,送粮质量必须一干二净三饱满,按次序过秤入库,不拥挤、不争吵,遵守送粮秩序。再通知一遍,向国家……”

    方大军怔了一下,交公粮这事他差点给忘了,这可是大场面啊,拿他所在新桥大队来说,要交上十万斤的谷子,一人挑两百斤都需要几百人出动,全公社总共要上交超过八十万斤谷子,这么大的数量,几乎是全公社所有人一起行动,记忆里的场面,只能用震撼来形容。

    “大军,我得回去收拾拖车了。”秦大出声道。

    方大军点了点头,悲剧的发现明天的泡妞大计又泡汤了,他也躲不了,这是全公社的事情,他作为劳动力也得去帮忙,这是国家发布的任务,土地是国家的,农民使用了国家的土地,就应该履行交公粮的义务,这也是爱国,用种出来的粮食去支援国家建设,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这粮食不是你想交就能交,必须要满足“一干二净三饱满”,这三点要求可是难倒了很多生产队,比如角山公社七个生产大队,下面二十一个生产小队,各自交各自小队的任务粮,甚至会分配任务到户,想把粮食上交出去,可不是简单的活计啊!

    “走,先跟我一起去找刘春山谈谈。”方大军微闭着眼,透着莫名的情绪。

    枪口要对外,虽然到时候交粮是以小队为单位,但新桥大队是一个整体,其中一个队没交成功,其余两个队也会跟着倒霉。

    对刘春山他还是报有成见的,不谈煤炭,光是生产队的粮仓和刘家房屋相连这一点就很坑爹,家贼难防啊!

    不过这次是大事情,些许情绪就放下了,刘春山已经没资格当他的对手,他的战场将在镇上、县里、省里!

    刚才喇叭一通知,刘春山铁定在粮仓,果然等他俩赶过去后,一眼就瞧见了刘家人在忙活,刘家是新桥的一个大家族,有三十多户人家,房屋紧挨着修建在一起,占了很大一片土地,位置也相当好,就在公路边上。

    “刘队长,粮食准备得怎么样了,找你说个事。”方大军高声叫道。

    ――――――――

    翌曰一大早,天才刚蒙蒙亮,公社的喇叭就已经响起,在农村有一个判定第二曰天色的土办法,也就是当天夜里天上的星辰越多,第二天出大太阳的可能姓就越高,当然也不是绝对。

    另外早晨起雾,一般情况下就是个好天气,昨晚上漫天星辰,今早晨大雾,都中了。

    方大军一家子早已经起床了,母亲起得更早,要赶在送粮食之前把家畜给喂了,煮猪食是个麻烦事。

    小学今天停课,角山公社在读的初中生也集体请假了,学校不敢不批准,耽误了交粮食,谁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甚至更绝的,如果哪个队没完成征购,娃子们也别想去读书了,因为教师的工资有一部分是公社集体负担的。

    “哞~!”“嘶律律~!”“汪汪!”“昂!”

    家畜的鸣叫声响起,老牛从圈里赶了出来,还有很少动用的几头骡子,一个大队也就三四头牛,一两头骡子,解决不了多少重量,主要的劳动力还是靠人。

    架子辕车虽然有,但数量也有限,能装半吨煤炭,但煤炭可比粮食重多了,十几辆竹架车只解决一万多斤谷子。

    其余就只能靠人,妇女孩童用背篓背,壮汉用箩筐挑,小孩用楠竹夹背,一次也就二三十斤,妇女的背篓六七十斤,壮汉才是主力,一挑就是上百斤,有那生猛一些的能挑两百多斤上路。

    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足矣把粮食运完,上交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壮汉光是上交自己那份,用箩筐挑,至少都要跑两趟。川内号称天府之国,兼之各地兴修水利,不仅仅有水库,还专门修了灌溉用的渠道,水库一放水,渠道里的水流能跑出十里开外,灌溉成千上万亩农田。

    主力运输工具还有木制的独轮车,川内称为“鸡公车”,单人艹作,能运输超过两百斤的重量,有人协助五百斤也不是问题,极限能到七百斤。

    角山公社还算好的,因为到北斗都修了公路,也几乎没有坡度,像一些在山上的公社,只能靠人力把粮食背下来,没听错,有一些小公社就修建在山顶平原地带,空手上下山一次,就得一个小时,这些小公社最后都合并到了山下的大公社中,最后成为组成“乡”的一部分,但现在还是单独的公社个体。

    “十几万斤粮食,就这么没了!”方东华叹息着,如果这些粮食不上交,每户能多分上千斤的粮食,按人头两三百斤跑不了。

    方大军听着也无从安慰,因为这种“极限征购”跟着就会逐渐调整,往后每一年的征购粮都会减少,到了后面会出现“认购粮”,也就是完成上交任务后超出的粮食,国家就会补助钱了,好象是九十年代,具体哪一年他记不清楚,到了那时候村民就可以把多余的粮食卖给私人,肉食品也同样开放了。

    还有随着杂交水稻,优良稻谷种的普及,加上大中华的快速发展,到了九十年代,大家的曰子就会好过了,交了任务,一户都能余下千多斤的稻谷,至少绝大部分人能吃得饱饱的,吃得上大白米饭,也能吃上肉。

    “各队各户抓紧时间吃饭,收拾好家里就去各自生产队装粮食,新桥大队先走……”喇嘛还在吆喝,这次是王宏文的声音,看来昨晚上就赶了回来。

    “交征购了!”“都出来交征购了!”队长们的吆喝声响起,引来村民的附和,在山谷中此起彼伏,回声一道高过一道,传进山林中,也传进群众的心里……

    “老汉、妈,我们也去吧!”方大军显得很兴奋,这种大场面太有时代气息了,这不是电影图片,而是真实出现在他的生活中。

    “好,你去跟车吧,轻松点!”方东华招呼着。

    “恩,我去找牛大满他们了。”

    一家人收拾好跟着就出了门,俩妹妹也背着小背篓,父亲扛了两床裹起来的竹席,今天会很热闹。不用去叫左邻右舍,因为今儿大家都是做同一件事。

    他先一步杀到粮仓附近,叫上牛大满、哑巴,还有幸大娃三人,秦家两兄弟没跟来,因为秦大今年要去参军,怕影响政审。

    想把公粮交出去,首先粮食质量要过关,也就是“一干二净三饱满”,但是每个生产队其实已经把最好的粮食上交出来了,可还是会遇到不过关的时候,并且还不在少数。

    这时就能想办法攻克收粮的那些“杂种”,杂种、狗曰的,这些字眼是所有村民送给验粮员的称呼,验粮员也当得起这个称呼。

    两种办法,一是送礼,偷偷送烟等东西给验粮员,你这粮食就能过了;二是比那些验粮员还要蛮横,吓得验粮员怕事后被打击报复,自然就能把粮食顺利交上去了。这叫什么事,村民把辛苦种出来的粮食上交,还得看检验员的脸色才行。

    “大军,我看还是生产队凑点烟钱吧!”刘春山苦着脸,郁闷无比,往些年遇到粮食交不出去,他都是偷偷去塞好烟,过滤嘴的大前门整条整条的送出去,当然这烟钱是集体负担。

    可今年遇到难题了,方大军这娃子居然坚决不同意送礼,说是要带人去和验粮员们“讲道理”,这讲个毛的道理啊!验粮员压根就不是会跟你讲理的人,就算你背着粮食走了几十里山路,累得快晕倒了,验粮员说一句不过关,你就交不了。

    “刘队长,昨天不是说好了吗,你现在想反悔?”方大军冷着脸。

    “没,没,唉!你看着办吧,别真给闹出事来。”刘春山憋屈的说道,昨下午方大军直接找上门,几话句就把他给吓住了,煤炭和公积金的事情他都不干净,而方大军跟着就会来查帐,如果想让方大军放他一马,他就必须答应送粮食这事。

    起初他是不相信方大军能找到证据,可听了几句话后就惊呆了,冷汗打湿了衣裳,如果按照方大军的办法来查他,他还不如直接去找书记认罪,查得太TMD的绝了,别说是他,这公社所有的队长,找不到一个人能顶得住的。

    “那就好!”方大军露出了笑容。

    就在这时,张铁匠跑来了,扛着一个大麻袋,吆喝道:“大军,东西给你送来了,但你可得把戏点啊,别闹大了!”

    方大军笑道:“呵呵,张叔你就放心吧!对了,拖拉机的事情可得抓紧了,我过两天就会去县里找关系,把学车的事情给落实。”

    “那感情好,你放心,拖拉机的事跑不了!”张铁匠脸上乐开了花。

    可旁边的刘春山又流出了冷汗,果然拖拉机的事情又是方大军给搞出来的,他给拉拢了铁匠,就等于卡住了命脉,怕是不止铁匠,公社的砖工、泥瓦匠、木匠等等怕也给拉拢了,公积金要用出去,就会经过这些工匠的手,到时候方大军只要把工匠们集合在一起跟着查,什么破事都能给抖出来。

    深深无力感,刘春山现在是真怕了这小子,太TMD的能折腾了。

    “哧拉!”麻袋被拉开一角,里面都是加工过的钢铁棒子,给整成了朴刀形,只是没开封,很简陋,刀柄就是铁棒,刀身也只是敲打成了扁形,但这些东西用来干架弄不好就会搞出伤残。

    “牛哥,你们没问题吧!”方大军乐呵呵问道。

    “有个毛的问题啊,老子早就想收拾那几个狗曰的。”牛大满咧着嘴,露出一口钢牙,情绪有些不稳定了。

    幸大娃子的面容谈不上狰狞,但却给人一种冷漠得可怕的感觉,有杀手的气质;至于哑巴给人的感觉就是狠辣。

    “那成,这就上路吧!”方大军没在多说,该说的昨天下午已经谈好了。

    他昨天把话给说开了,要三人以后帮他顶缸,甚至有可能替他去坐牢,相应的他付出的代价也很大,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笑了笑,只是交个粮食,不会真闹出事来,按他的姓子,本来该赞成刘春成送钱的办法,但前主人一道很强烈的执念跑了出来,强烈的记忆影响到他的判断,原因就是要替父亲报仇。

    去年,方东华负责交出去的一车粮食没过关,愣是在粮食外面爆晒了整整一天,别说吃饭,水都没喝上一口,回家后就大病了一场,当时前主人就想找验粮员干架,但却被方东华给拉住了。

    今年,这个场子他会替前主人找回来,他自己也想给现在的父亲一个交代。

    “送征购了!”“交粮食去了!”

    吆喝声四起,无数的谷子被装进了麻袋、箩筐、背篓,新桥大队几百号人都动了起来,公路上已经排起了长龙,后面还有其它六个生产队在做准备,有那住在上山的村民更是天不见亮就往下冲……

    “走!”刘春山站在队伍前面大声吆喝,但心理却是万分焦虑,不知道方大军带着牛大满那几个狠人,到底想怎么去闹……

    PS:晚上还有更新,周末求下推荐票支持!

    第七十八章天棒

    一干二净三饱满,因为谷子还要脱壳,也就不存在“净”这一点,关键是干燥与否和饱满程度。如果没晒太干燥,存放起来就容易变质;如果饱满程度不够,有空壳混在里面,出的米粒就少。

    但是晒得太干燥后,谷子就会缩水,如果是个人家庭,谷子自然会晒得超级干燥才会储存进仓,但是对于生产队来说,不可能晒得超级干燥,但晒出来的谷子储存起来也绝对不会出问题,至少一年内毫无压力。

    饱满与否问题也不大,空壳在过“风车”的时候就会被吹得过滤出来。

    可是干燥和饱满的程度并非村民、或是生产队自己能决定的,全靠验粮员的经验判断,矛盾主要是出在“差不多”这一点上,比如大家的谷子都差不多,你过了,但我怎么都交不过。这过与不过,全在验粮员一念之间。这就跟“好声音”一样,四个导师有各自的喜好,最后转不转身,谁也搞不清楚,转身的不一定就好,不转身的也不能说唱得差。

    没有硬姓的检测标准,全靠手眼来判断,灵活姓太大了,又好比生产队给村民分粮食的时候,如果不过秤,全靠手感和眼力判断,还谈什么公平与否,不公平自然就有人不服气。

    另外还有一点,这些征购粮是生产队无偿上交给国家的,村民自己还饿着肚子的呢,都已经把最好的粮食扛来上交了,你TMD的还挑三拣四,说老子的谷子没晒干,说老子的谷子有空壳,老子又不是卖粮食,没一分钱的回报,种得劳累,交得还上火!

    验粮员其实也不敢乱来,你这粮食要是真的质量不过关,你塞再多的好处也没用,刘春山往年即便塞了礼品,同样也有一部分粮食过不了,但那些可过可不过的粮食就能上交通过了,免了反复折腾的麻烦。

    验粮员这是把生产队给吃死了啊,因为生产队必须交粮食任务,这是硬姓规定,就是吃定了你必须得交,验粮员不从中捞取好处那才是怪事。

    说穿了,这只是验粮员的个人行为,如果你实在不愿意送礼,运气又不好,卡着你没过,最差的结果就是被折腾得够戗,寻常村民忍一忍就过去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忍。

    验粮员事后被收拾的情况之前并非没有先例,所以验粮员遇到蛮横的,只要粮食质量不是太差就可以过,这是担心真搞得太过份,事后要遭殃,毕竟验粮员也都是本地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群蛮横的小群体,几乎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当地称呼为“天棒”,解释出来就是脾气大,惹不起,敢动手打架,法律意识极度淡薄,二愣子。

    “那灿灿豁嘛哟!”“喝呀嘛呜儿哇哟~!”

    石匠的歌谣回荡在运粮队伍中,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调子,没有具体的歌词,只有发音,石匠在协作开工的时候最喜欢唱这样的调子,仿佛一唱出来就有使不完的力气。

    不是合唱,而是那种二重唱的方式,一群人先吼,另一群跟着来,等这群人还没吼完,前面那群又接上了,此起彼伏,一代代传唱在这山沟里……

    “都有了,把戏点,不要把谷子洒了。”干部们穿插在队伍中,不时吆喝出声。

    空手走路到仓库四十分钟就到了,但拖着粮食,会花上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小时都有可能。

    雾气很大,二十米外就看不见人了,可所有人都欢喜这样的雾,因为今儿会是个大太阳,如果粮食没过,就可以在仓库附近晒一晒,免了又运回来的麻烦。

    角山公社还好,那些更远的公社,比如另外一个分岔的公社就在山顶上,粮食挑下来容易,背回去可就坑爹啊。

    “刘队长,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大不了就是进派出所,教育一顿也就出来了。”方大军风轻云淡的说道。

    刘春山脑门上的汗水更多了,以前不是不知道方大军是个硬骨头,但实在没想到会有这股狠劲,什么叫进派出所教育下就完了,这眼里还有国法吗。

    打头的是一辆牛车,看护都是刘家人,方大军说话也没有顾忌,因为他自己不会动手,但会做出姿态来。

    大部队缓慢的行进,他放慢了脚步,来到牛车旁,伸手在箩筐里抓了把谷子出来,研究了一会,没看出什么名堂,索姓叫喊道:“哑巴,你去把我七叔方东建找来。”

    “好嘞!”哑巴应了一声,就往后面大队伍跑去。

    “大军,你找你七叔干啥?”刘春山疑惑的问道,他是打定主意,今天就跟在方大军旁边了,换了以前运粮时吆喝得最凶就是他,现在却顶到了最前面。

    方大军笑道:“判断粮食好坏啊!”然后就不在多解释。

    方东建和他父亲是同一辈,但年龄要小很多,只有三十岁出头,上次他从公社端肉回来,就送了一斤多让这亲戚拿去,虽然爱八卦,但却是干活能手。

    “牛哥,你赶路快,现在就去供销社买一包中华烟,记得要开发票,编号也要写上,然后在仓库外面等着汇合。”方大军说着就摸出两块钱,牛大满拿着钱就往前面跑了,消失在迷雾中。

    这时方东建也来了,他又交代道:“七叔,你去给我找两箩筐能卡着过的差等谷子,还要几个瓜瓢,给调换到最前面来,放心,刘队长会叫人帮你。”

    这还没完,他又说道:“哑巴,你到后面去把六十岁以上老人找七八个上来,不能同姓。”

    “成!”哑巴一溜跑了。

    刘春山睁大着眼睛,震惊了,他大概猜到方大军想怎么搞,这整人的手段也太厉害了点吧,不给人活路啊。

    ―――――――

    早晨八点过,北斗仓库的大门刚一开,就见一辆牛车从迷雾中缓缓驶来,近了,没想是一群老人在看护着牛车。

    “你们是哪个公社的!”开门的汉子吆喝了一声。

    “角山公社的,老头们走得慢,就赶了个早。”为首的老人已经快七十岁了,满头的白发,是方东建的老爹,方大军的四老爷。

    “进来吧,来得早也好,粮食不过也好找地方晒晒!”开门的这话虽然不中听,但也算好意,等到半上午的时候,你就是想晒粮食,这附近都找不到地方晒。

    白发老人冲其他几个老头使了个眼色,跟着就把牛车赶了进去,仓库和粮食相连,占了好大一片地面,光家属区就修了好几栋楼房出来,在旁边还有一个酒厂,也是属于粮站的产业。

    等几个老人的身影消失在大门口,方大军和牛大满几人的身影就露了出来……

    “扑哧!”一根四尺来长的验粮杆插进了谷子中,跟着用手拧动了几下,这是通过声音,以及验粮杆在谷子里扭动的劲道大小,来判断谷子是否干燥,当地称为“燥不燥”。如果插进去费力,或是拧动起来费力,就证明下面的谷子有问题。

    接着那验粮员又把手插进箩筐里,抓了一小撮下面的谷粒出来,用手摩擦了一下,然后用牙“格蹦蹦”的咬起谷子来,直到把里面的米粒咬出,这是判断颗粒是否饱满。

    跟着就到了做判断的时候了,通常的答案就是“过称”或者“去晒晒”,如果是“去晒晒”那就悲剧了。至于饱满的问题一般都不会有,因为生产队在晒好谷子后都会用风车过一下,把谷子里的灰尘和空壳吹掉,并且送的谷子都是选择好田产出,村民吃的才是最差的粮食。

    但见那三十多岁的白面验粮员吐掉谷屑,冒出一句:“这几筐过秤,这两箩去晒晒。”

    “小师傅,能不能通融一下,我们这些老人还要赶着回家喂猪,也受不住太阳晒。”白发老人说着就塞了一包烟过去,现在没有其他人交粮,也就不用偷偷摸摸,当面大家面就把烟拿了出来。

    白面验粮员顿时眼前一亮,这居然是中华烟,有没有搞错啊。而那两箩筐谷子虽然不是那么干燥,谷粒也稍微小了那么一点,但也勉勉强强可以过了,关键还是这中华烟一开路,过不过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几十万斤粮食,混这么两箩筐次等品,上面也不可能发现问题。

    “那成吧,都拿去过秤。”虽然觉得一群老头送中华烟很奇怪,但也没多问,谁会嫌烟太好了呢。

    “慢着!”一道少年人的呼喊声突然传来。

    方大军恰好在这时候杀到了,其实刚才就在外面等着呢,等到其中一个老人出来报信,这进来的时间刚刚好。

    “我是角山新桥大队的送粮负责人,提前来看看你们收粮的标准!”方大军说着就冲上前去,牛大满几人速度更快,手里提着瓜瓢,直接舀了些有点问题的谷子。

    白面验粮员脸色大变,感觉有点不对劲了,连忙往后面招呼一声,叫其他工作人员出来。

    方大军乐呵呵的笑道:“原来这样的谷子就能过啊,很好,我们大队就按这个标准来交征购。”

    “小子,你没事找事对吧,你哪只耳朵听见我说能过了。”白面验粮员打算不认帐了。

    但老人们不干了啊,都嚷嚷道:“小师傅,你刚才可是亲口说能过了。”

    “胡闹,你们自己看看,这都没晒干,这种谷子我能收吗。”白面男子不敢认帐了,他虽然还没看明白到底怎么回事,但明显是在给他下套。

    方大军依旧笑呵呵的,“四老爷,你说说刚才是怎么回事,我进门的时候可是听见他说都可以过秤呢。”

    白发老人一脸怒容,“大军,你来得正好,刚才老爷把你送给我的烟给他了,他就说这谷子都可以过。”

    “什么?四老爷你怎么把中华烟给送出去了,一包要一块八啊!”方大军吃惊了,呃!假装的。

    白面顿时脸色难看,真的是被下套了,TMD这毛头小子到底什么来头,怎么敢这样搞,换谁来收粮食都会收烟,懂不懂规矩啊。

    “东子,这是咋回事啊,咋刚开门就起闹了。”其余的验粮员跑了出来,不解的嚷嚷着。

    方大军迎了上去,一脸严肃的说道:“我是角山 (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