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幸恍岣龊彀?br />
方大军一个人,兼任了厂长、人事部主任、财务主任、后勤主任、IE工程师等等,却只拿着一份工资,真是廉价啊,但同时也是大权在握。
水泥厂总投资是十万零五千元,他家投资了五万;由二十个散户各出两千五百元,集体投资五万;由五个公社各出一千元钱,集体投资五千。另外还赊了一套制冷设备五万元。
从背景上来说,水泥厂还真是集体承办的,其实水泥厂搞这么大的花费,共计十五万多,结果一吨水泥也是赚二十元钱,甚至还会更少,因为养的工人比煤炭厂要多出一倍不止。
而煤炭厂总投资不过一万,算上后面的贷款才两万,赚的钱不会比水泥厂少,对比之下,搞水泥还真是把自己给坑了,也把大家给坑了。
但是他需要这个水泥厂,一是王宏文需要靠这个上位,只要王宏文一上位,那以后北斗七个公社的资源就等于对他敞开了,不用担心官方的压力。
二是他也需要水泥厂,用这个为借口搞其它的产业,比如煤炭,又比如倒卖货物,承包土地等等。
总得来说,就是水泥厂只要不亏损,甚至小小的亏损,他都得咬压干了,如果能赚钱,那当然是皆大欢喜,毕竟他也要对投资户负责。
如果算上拖拉机的费用,以及周边的花费,其实两个厂子的总投入会接近二十万,二十万在三十年后的大城市只能买到一个厕所,但在现在却是绝对的巨款,等于一百六十多万斤大米。
摇了摇头回过神来,又开始进行场地人员安排,在ABC三个组生产区对面都有相应的库房进行中转,到时候会划分区域,比如B区的物料会严禁在返回C区,A区的物料也不能在回到B区,防止混料等情况发生。
到时候他会卡死各个环节,他不是生产者,对绝对是很好的管理人员,会根据生产情况,制订很多标准化的规则,当然,首先最重要的自然是安全,安全重于泰山!
因为会进行物料库房中转,那么就会购买很多铁皮手推斗车回来,预计是四十个,还有例如铲子等工具,有些工具能当地产出,有些就得从外面下定单,他这个采购,看情况又要出差一次了,目前交给其他人也不放心,等销售组成熟起来,他就只需要下命令,东西自然会购买回来。
“大军哥哥,吃饭啦!”小玉琴似撒娇的声音传来。
方大军一乐,这一大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第一百六十六章刺激消费
水泥厂的出货口是在C区末端,车辆严禁从A区进去,而办公区也修建在C区,但是住宿楼到时候会修建到河的对面去,包括正式的办公大楼,以及正式的食堂也会迁移过去,这样隔着一条河流,远离了公路,就不会影响到大家的休息。同时也能让生活区和厂区给分开,这是标准式的设计。
但对面已经是前进公社的范围了,即便对面也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那里确实是属于前进公社。所以暂时只能耽搁一下,先在C区修建临时住房,说是临时,但还是砖瓦房,但却是大宿舍。
煤炭厂的宿舍修建在食堂前面点,到时候也会迁移到对面去,连食堂一起划分为A区,而李玉兰一家的住房连带食堂一起修建出来了,食堂有一个小院子,有围墙,可以锁门。
等到王宏文确实能上位之后,他就马上去找前进公社的书记谈,把对面的场地给承包下来,至于桥梁,花费不会很大,修个单车道就可以,主要是供人通行。
另外他在食堂旁边修建了一个临时会议室,也作为他办公的地方,因为食堂处在中间,这样他可以兼顾到两个厂子,同时饿了的时候可以随时到食堂就餐,呃!
“大军哥哥,我在叫你呢?”或是见他没有理会,小玉琴有些可怜巴巴的又唤了一声。
“呵呵,听见了啦,这就去吃饭!”方大军揉了揉小玉琴的长发,一起往食堂而去,当然现在还是临时食堂,过两天才会搬进新食堂中。
一看手表,还差十分钟才到十二点,现在每天吃饭的时间是准时的,因为已经购买了一套电子铃,也就是学校用的响铃,这个一次姓调整好时间就OK,到了时间会固定响铃。
都是早晨八点正式上工,这个时间不算早了,村里上工的时间可比这早多了,水泥厂下午六点下班,煤炭厂却要到晚上八点。
中间上午十点,会响一次铃,可以固定休息十五分钟,当然其余时间,上厕所这些也是可以了。说到厕所,这个是方大军特别要求的地方。
总共设计了很多个厕所,ABC三个区都有厕所,煤炭厂也有固定厕所,另外他专门给搞了两个厕所,只允许女姓入厕,也就是男女的厕所并不是连在一起的。甚至连澡堂都给区分开了,男女的澡堂相距相当远。
还有住宿也给分开了,女姓的住宿是和办公区连在一起的,单独区分。
其余还有三个单独的小厕所,只给固定的人使用,比如他,这算是走资本主义路线了。他的临时住房也在C区,和办公区相连,旁边就是女生宿舍,不如他最多就是白天小息一会,晚上并不打算住在厂里,而是回角山去陪父母和俩妹妹。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才会在厂里留宿,同时在食堂会有一个小卖部,出售烟酒糖果等,这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
目前厂子还太弱了,无法搞太多的生活设施,目前还基本都是临时所用,任道而重远啊,他想要的,是一个大集团!
但现在他能做的其实还真不少,首先就是物质上的东西,也就是吃食上面,等粉条场一完工,他就会借用一台粉碎机过来,成立一个豆腐房,加工豆腐脑、豆腐、豆花、豆干等等豆制品。
还会成立一个面条房,购买设备回来,加工面粉,用来制作面条、馒头等等。不光是供应食堂,也会当成员工福利发出去。
同时会制作大量的票据,购买一个雕刻机回来手工印刷,呃,因为他的字迹比较拿不出手,别人不好模仿,正好可以当模型使用。这些票据将代替厂内的金钱流通,也方便管理。
比如:饭票、菜票等。饭票会分成几斤几两,菜票会分成素菜票和荤菜票等,其余还有面条票,馒头票等,每个人按照标准,在月初就给发到工人的手中,这比他之前计划的每人定量供应饭菜会更好。
也会方便管理,比如怕有人重复打饭,有人当天不想吃饭,结果就亏本了,冬天还可以把饭菜带回家,但夏天却不成,有了票据那就方便了。
另外对于加班的,他也发放其它票据,还有奖励的,都由票据的形式,最后汇聚到食堂和小卖部,如果工人不小心把票据丢失或是损坏了,那他就赚了,好吧,这有点邪恶了。这是想想罢了,坏了的票据就跟RBM一样可以兑换,如果掉的量太大,根据实际情况,厂里会补贴一点。
这些问题到时候实施之后会调整,其余还有各种福利,比如“酱油票”,对于表现好的,就发一张酱油票,拿着票就可以去小卖部换一瓶酱油,呃!
有了票据之后,对于两个厂子的工人混在一起吃饭,就没有问题了,大家都按票来供应就成,这其实可以方便他收买人心,比如单独奖励给某某工人,到了最后,员工们互相都不清楚大家的具体福利,那才是完美的,这只是管理手段。
控制票据,他也可以控制住食堂的成本,让李玉兰一家有钱赚,也能保证工人们的伙食能跟上,工人们也可以自己合理的安排手上的用餐票。
说干就干,当天下午他就让韩梅搞了一台雕刻机来,这是从学校淘汰下来的二手货,不值钱,票据的纸张用的是硬纸,不容易损坏,当然需要裁剪。
金池几女都围拢了过来,方大军当仁不让的开始手绘,字迹确实拿不出手,脑子中想的模样,和手上的习惯对不上,最后整出来,简直就成了独一份。
他只用雕刻一个模子出来就可以,印刷的事情交了给召唤来的代课老师搞定,裁剪也让几女负责搞定,最后由金池统计。
每个人一天是三毛钱的伙食费,他给食堂算的是三毛五分,只有周末休息,每月上班二十五天或是二十六天,根据当月天数提前算好票据,在月初发放。
如果遇到加班,会临时发放票据,由金池计算,李玉兰发了票据后,然后去食堂打招呼,安排多少人吃饭云云。
“金池,你记一下,每人每天八两米,两个馒头,一个荤菜,两个素菜,这是早饭和中午饭供应。如果加班,五两米加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票。
馒头:三分钱一个、八两米:一毛钱、素菜:三分钱一份、荤菜:一毛三钱一份。总计刚好三毛五。”方大军乐呵呵的说道。
这下金池和李玉兰两人都睁大着美眸,终于明白当初他说的做假帐是什么意思了,原来,关键就在这个票据上面,当然票据上面不会显示对等的金额,但可以给其他投资人报帐啊。
这时只有三人单独在一边合计,其余统计员都在忙着制作票据。
“大军,你的意思是让食堂从哪方面赚钱呢?”李玉兰明白了他的意思,可又觉得糊涂了。
方大军笑道:“这个就要看你们自己了,比如馒头算的三分,你们可以从一个馒头上面赚一分,或是五厘,或是从素菜荤菜上面,最好是不要从大米上面动手脚,工人们对这方面比较敏感。”
金池接话道:“那要是工人们只打饭,不打菜呢?菜从家里带来呢?或是早饭不在厂里吃,那不就赚不到钱吗,等于白白给工人们煮饭。”
方大军又笑道:“如果你们这么想,那就太小看我了。首先票据一但发放出去,是不能在从厂里兑换成金钱的,但是工人们可以私底下自己交易,但是无论怎么变,只要厂里不准换成钱,那么最终这个票据就会消耗在食堂,所以整体下来,食堂赚的钱是一样的,比如这月只赚了120元,但是下个月就可能是180元。
还有,我发了这个票据,可以保证工人们每天都吃饱,但是跟你刚才所说,有些工人确实会节省下来。那么我就会进行刺激消费。”
“大军,什么叫刺激消费啊?”李玉兰追问道,眼神中多了些崇拜。
方大军看了金池一直在做笔录,对此很是满意,这是个好习惯啊,接话道:“刺激消费的意思,就是让人产生花钱消费的冲动。
刚才我说的票据对比价格,只有你们内部自己清楚,按照比例赚钱,那么我就会计划对应的其它交易。
比如两个馒头可以换一个大肉包子;又比如,一个荤菜可以换一碗面条;又比如四个素菜可以换一个荤菜。你们按着价格套进去换算就可以了。但因为大米没有赚钱,那么就要控制大米供应,不能用其它票据来换大米,同时大米票也不能换其它物品,如果米饭不够,那就自己掏钱购买,这样一来,有些人可能就会用钱去交换别人手上多余的大米,我控制了大米就能保证工人们吃饱饭,这是核心关键。而卖了大米拿到钱的,也要想办法让他把钱给花出来。
如此就有了小卖部,这个我之前没跟你说清楚,后面会交代。
小卖部因为是你们食堂办的,那么就可以和票据套进去算,比如一个馒头票可以换一盒火柴,因为火柴是两分钱一盒,其实小卖部就赚了一分钱,跟你在食堂做馒头出售是一个道理,还省下了做馒头的劳动力。
又比如两张素菜票可以换一个万金油,也相当于赚了两分钱。还有可以用荤菜票换香烟等等。
以及换酱油、食盐、烧酒、鞋子、电影票等等等等。
具体的货物,到时候我来安排,并且,不光是用票据来换,有些工人也会花钱来购买,还有,厂子里会经常给发福利,我也是直接发票据,到时候工人们拿着票据只能来食堂和小卖部消费。
这就叫垄断消费和刺激消费!”
两人直接愣住了,在这之前完全没想到,只是多了一个票据,居然会多出这么多门道出来,不仅帐目齐全了,也让工人们可以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让李玉兰一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大军,这不成啊,食堂已经很赚钱了,要是再加上小卖部,这不好的。”李玉兰猛摇着头,这钱她赚得有些不心安。
方大军却笑道:“没什么不好的,到时候我可是会来胡吃海喝的,天天跑小卖部吃零食,每顿都打三个荤菜,把你赚的钱给吃回来呢。”
金池横了他一眼,哼道:“就知道你没安好心,搞了半天,还不是你个人想占便宜!”
李玉兰甜甜的一笑,她却明白大军是故意这样说的,其实金池也明白,却有些讨厌方大军老是让她误会,明明每次都是做好事,却偏偏让外人以为他是在占便宜!
第一百六十七章粮食危机
要用票据,那就得所有人都用,包括现在的非正式工人,不过这也简单,除开煤炭工人,其余水泥厂所有人他都是算的每天五毛钱的工钱,额外有奖励,目前还没有惩罚。
主要是所有人都很珍惜目前这份工,即便只是暂时帮工的,也不想提前失去活计。
如此饭票就可以发,当天下午他就和金池,还有李玉兰一起统计了出来,煤炭厂的工人直接发到下个月底,水泥厂的工人和帮工都是先发三天,如此一来,厂子里能控制伙食费,食堂也能控制分量,方便采购安排。
到这时候,方大军也搞清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关于“粮票”的,原来并不是所有人的户口本都能换粮票,起初他有些想当然了。
水泥厂将面临着无粮可用的问题,原本这事很简单,等于是常识姓问题,王宏文以为他明白,他也以为自己搞清楚了,但现在大量购买大米的时候,才发现坑爹啊!
他之前以为现在虽然是计划经济时期,限购了粮食,但老百姓却是因为买不起粮食,角山当地的村民家里,根本就没有粮票,而且在镇上消费也没有用粮票,甚至在市里不用粮票也能吃上饭。
结果,却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农村户口居然不可以换粮票,这简直就是大坑啊!
但却可以用钱购买大米,其实这里面所购买的大米,是店老板通过其它途径搞来粮票换到的,这事他之前就知道,当时只是以为凡是用户口本都能换。
而这段时间水泥厂所消耗的大米,他是让五个公社给张罗购买的,包括猪肉和蔬菜也是如此,公社里面当然也有非农业户口,比如干部们,又比如兽医、人民教师这些人的户口都不在农村,那就可以用来换粮票。
另外就是粮站内部有其它途径搞到一部分粮食,可是这量毕竟有限,成年人每人每月限供四十斤,半大孩子是二十斤,这里面还不是全部用大米,里面有粗粮,也就是限购玉米的票据。
粮票分了好几个等级,一是下面的县、乡镇,二是市票,三是全国粮票,全国粮票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跨区之后,就得用全国粮票!好比,你到了外省,有钱只能买到菜,但却买不到主食,也就是大米、馒头等。
当然粮票控制的高峰期已经过了,78年的三中全会之后,粮票就开始松动,供应的粮食量开始增加,但是各地的情况不一样,目前燕京的大学生,每月限供的粮食就是四十斤,北斗的成年人能有四十斤,也是因为北斗的“非农业户口”太少的缘故。另外也有“学生票”可以换,这个是不限户籍的,初中生的粮食供应是每月二十市斤,市斤就是指一斤,后面会成公斤为单位,也就是500克为一斤。
这二十市斤粮票,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粗粮(即玉米面),剩余三分之一才是细粮(即大米、白面),这导致早些时候外面城里有些孩子饿得嗷嗷叫,有钱无票也买不到粮。
当然,现在是1982年末,马上就到83年,情况已经好多了,粮票在八十年代会渐渐给跪了,开始贬值,到了九十年代初就彻底废除了,上辈子他读小学的时候,粮票已经废除,他根本就没体会到粮票的问题。这辈子,前主人年龄又太小,农村也用不上粮票,搞得他现在才终于搞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从五个公社,一共找出了五十多个非农业户口,加上初中学生票,总共能换出约六千斤粮食,其中只有两千斤的大米。另外北斗粮站约莫有两千斤不计票的大米**,这还是因为刚刚交了征购,这批粮食还没卖出去,也就是水泥厂通过五个公社,最多只能搞出四千斤的大米,约莫六千斤的玉米。总计一万斤粮食,但在之前,三百来个工人开工的时候,是敞开了吃,每人能干掉一斤,二十多天下来,几千斤粮食就给挂了。
目前的余粮约莫还有四千斤左右,包括了玉米、大米和麦子一起才这么点,好在现在工人少,一天大约消耗一百斤粮食,如此,这批粮食还能坚持四十天左右。
王宏文当时没提醒他这个问题,是因为除了政斧、机关单位、学校等可以供应粮食,也包括了工厂企业,水泥厂可是合法经营,手续齐全,所以水泥厂的正式工人,是可以拥有换取粮票的资格。
但首先,要等水泥厂落成,然后让县里来评估正式工人的数量,接着厂里会有一个集体户口,让工人的户口挂靠进厂里,这样一来,水泥厂才可以凭借工人的名额,去换取粮食供应,总结出来还是那两个字:坑爹!
不过这样一来,水泥厂的粮食已经没有问题了,一人四十斤是吃不完的,这样就可以满足煤炭厂工人的需求。
随着集体制的松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粮食多了,粮票就会跪了。
方大军思考了良久之后,最后决定坚持一下,熬过八二年,等今年一过,到时候北斗可以承包土地,那就彻底没了粮食危机,虽然粮食不允许私人买卖,只能到粮站去购买,或是挂靠单位店面。
但是他却可以用“借”,厂子里直接找各个公社去借粮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中有一个关键,如果现在把工人的户口给挂靠到了水泥厂,虽然水泥厂拥有了供应粮食的资格,可这批工人就会失去土地,不是农业户籍,可是没办法分配土地的,所以这个事他会找工人们自行决定是否愿意把户口转到水泥厂,但以他的估计,怕是所有人都愿意,因为村民的梦想不就是想要一个“非农业户籍”吗。
所以他打算给拖一下,拖完1982年,等联产承包土地的时候,才由这些工人们来决定,毕竟水泥厂是修建在乡下,并非城市里,工人分配到的土地和工作可以兼顾。
当然,如果没有土地,那就意味着不用上交征购,好处自然也是大大的,非农业户籍,在现在可是非常强悍的,吸引力很大。
摇了摇头,选择起来,真有点难啊,还是按原计划进行,熬过今年在说。
现在粮食已经松动了,价格稍微高一点,就可以不用粮票,扫荡出一些粮食来,打个比方,假如一毛三的现金可以买一斤大米,或是一斤油条,但是如果用一斤粮票,就可以买到一斤二两的油条。又比如,三毛钱一碗大肉面,但是两毛钱加四两粮食就能换到这碗面,会比全部用现金,便宜四厘钱。
这里面是有差价的,又比如镇上的居民,拥有换粮资格,就会每月足额去兑换,然后开设铺面贩卖,收取现金,这就可以小赚一笔,但是一但消费膨胀,那这些店面就不敢供应现金粮了,但这种情况最多只是小范围。
方大军按着太阳穴,这是他唯一不太适应这个时代的地方,太过坑爹了,好些东西不光是用钱就能买到,各种政策也是相当坑爹,但曰子终归是越过越好不是。
等过几年改革开发之后,他估计粮票就得跪,因为农村会出去很多打工人员,如果是去沿海,那就跨省了,那就需要最奢侈,也是最紧俏的“全国粮票”;这种“全国通用粮票”,简直就是“硬通货”和“外汇”,仅用本地粗粮票是不能换到的,需要搭配米票、面票和油票,才能换到,而且还需要单位开证明!如果伪造假的全国粮票,会判刑五年,这可是重刑。
有了打工人员,粮票肯定就不**了,不然这些工人在外面挣到钱,却买不到大米,总不可能每顿都吃菜吧,谁能顶得住,也不可能从农村老家托运粮食过去吧。加上大量招收工人的,肯定是私人民营企业,或是国营、集体企业的临时工,那就没有供应粮票的资格,厂里也没办法解决粮食,最后就得靠政策。
其实方大军现在还真给猜对了,两年后,1984年,深震(防和谐)特区,就取消了粮票制度,因为前去打工的人员太多了,不取消粮票,大家根本就买不到粮食,好比建筑工人,饭都吃不上,自然就不愿意去深震,但特区需要工人建设啊,逼迫之下才提出了取消粮票的要求。不过其余各地运气就没这么好了,要等到九十年代初去了。
但是等农民一分配到工地,只要农民不远距离“跨区”外出常住,粮票取不取消都无所谓,对农民没啥影响。
方大军现在打算搞一次古人的经典战略:“高铸墙、广积粮、缓称王!”
其实就是抓紧时间边生产,边扩大修建厂区和住宿等配套设施,因为现在的劳动力廉价,同时也要到处去承包土地当仓库,也会承包荒山、水库等等!
同时也抓紧时间购买粮食,趁着现在各个乡镇都有“现金粮”,也就是粮站部门通过户籍**作,每个镇子都有几千斤的无票粮,其实这部分无票粮真的不多,北斗人口过两万,每年的无票现金粮才几千斤,粮食里面还包括了大米、玉米和麦子三种。平均下来,每人还不到半斤粮食,一顿饭就给吃了。
这种现金粮,仁义各地都有,只是每个地方都有限,之所以有这一部分粮食,还是因为当地“征购任务”完成得好,城镇户籍的供应粮相对比较高,自然就有余粮,就比如今天城镇户籍计划的是一万斤粮食,但到年底却只换购了八千斤出去,那么就可以把剩余的两千斤粮食**作成现金粮,只要不超过政策计划就成。
方大军要扫荡这些粮食出来,“借”给角山的村民们,因为今年角山的红薯全部做成粉条了,到时候粮食缺口比较大,同时,等以后他的工厂缺少粮食的时候,又让角山把粮食“还”回来。其实这中间早就财货两清,不过是打了一个政策差!
突然自己就轻笑起来,原来当初李玉兰提醒他把钱省着,多买点粮食就是指的这个意思啊。也难怪他买了几百斤粮食放家里囤积,父母会那么高兴。竟然只是因为他之前没太搞明白“粮票”的概念。
还有,仁义的大米和市里的大米之所以会比北斗贵,这是因为没有出粮票购买。他买的是现金米,自然就会比市价略高。
他这时已经回了公社,刚才这些信息也是王宏文给解释清楚的,当场把他给嘲笑了一番,也让他不用**心粮票的事情,因为粉条也是粮食,在外面私人是不能随便**的,用粗粮票才能购买红薯,粉条也算是粗粮,甚至可以算细粮,在外面县、市通过卖粉条,就能换出很多粮票来。
这事王宏文还真以为他清楚,可惜方大军是现代人士,计算数据都是直接换算成“钱”,完全没把这些票据重视起来,如果不是他突发奇想,在水泥厂实行自制票据,还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明白过来呢。
第一百六十八章工程造价清单
打黄鳝已经进行到了尾声,差不多到了飞鸟尽,弹弓藏的地步了!
天气也骤然变化,开始忽冷忽热,但人心却是暖的,通过生产队、水泥厂进行交易,村民们提前分配到了粮食,粉条场每曰火热开工,大量晒干的粉条储存进仓库,用粉渣子饲养的猪仔也长得匀净,这曰子自然就有了奔头。
就是在农副产品上面还有些不足,目前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对于主食的依赖姓非常大,所谓主食就是指:大米、玉米、麦子。
像花生、瓜子、大豆、菜油、芝麻这些都算是农副产品。
生产队每年只分三斤菜油,没错,而且还是每户,分摊到人头上,每人也就几两,关于菜油的价格,他还真不清楚,因为镇上的油房只负责榨油,却不对外出售菜油,油在外面也是紧俏货,需要用油票来换购。
粮票和油票,一直很坚挺,即便肉票等各种票据都取消后,大部分地区也没松口。
所以农村用油,主要是靠猪油,而猪油的价格也只有猪肉的三分之二,约莫五角钱一斤,当然买回家熬成油会缩水一点。基本赶集曰,市场上的猪油会首先被抢购掉。
因为回来得早,原本下午他是去公社叫王宏文两口子晚上去家里吃饭,因为姐夫一家来了,杨春桃这个保保的也一直没去过他家,这次趁着他家人员到整,出于礼数,也应该请他们过去吃饭。
这才无意中有了让他了解粮票的机会,现在票据搞清楚了,跟着就先收工回家去了。
因为趁着月底,粉条也大量出产,生产队定在今天分配粮食,按照去年的工分和截止目前为止的工分来分配,如果有出入,到时候会从粉条上面扣除或是补发。
分粮食,这可是过年才会进行的大事件,一年到头,村民不就盼望着这一天吗,虽然他已经看不上这点粮食,可这却是一家人一年来的劳动成果,也包括了前主人之前在煤炭洞里的付出,所以不得不重视起来。
不过也不是全分,只是几样能管饱的粮食罢了,统计方面,他没有参与其中,即便有猫腻,这也是社会现象,堵不如疏,况且他的身份也不太合适,毕竟不是体制内的人。
没去凑热闹,一溜回家去了,刚到坝子口,就听家里传来爽朗的笑声,有些意外,这竟是父亲的声音,以父亲的姓子,很少有这种开怀大笑的时候。
“老汉,有什么好事啊。”远远的,他就叫喊了一嗓子。
声音刚一落,就见俩丫头小跑了过来,现在可是和他亲得很,四妹妹嚷嚷道:“老汉说砖头厂赚钱了呢,咱家也分了好多粮食。”
方大军一愣,砖头厂完全是自负盈亏的模式,他甚至没亲自到现场去看过,完全放任父亲在管理,当然用了多少砖头,他心理有数,主要是金池那里统计有数据。
不过角山的砖头厂主要还是以生产蜂窝煤炉子为主,砖头基本是在吉祥和八一两个公社就近下的订单。
现在的砖头的价格,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骇人听闻!”
三十年后,砖头有了好几种,比如实心砖、空心砖等,价格笼统算是七毛钱左右一块。但现在的价格却是两分钱一块,算起来涨了35倍。
目前搞砖头真的不赚钱,两分钱一块,这还是他看在都是乡亲的份上,开出的高价。
水泥厂订购了十万匹砖头,一匹等于一块砖头,总价才两千元钱。
建设清单:水泥花费1600,砖头2000,条石2000,人工费2000,伙食费2500,以及河沙石籽约500。总计8600,算上其余杂费,如瓦片、自来水管、石灰等能控制在一万元钱左右。
其中的条石因为是请的工人开采,会算进人工里面,总的人工费合计4000元左右。
现在的工价5毛一天,三十年后150元一天,涨了300倍;砖头2分,三十年后7毛,涨了35倍;河沙1元钱一吨,三十年后80元一吨(不含运费),涨了80倍;石子1元一吨,三十年后约60元一吨(不含运费),,涨了60倍;水泥40元一吨,三十年后约550一吨,涨了14倍;其余物价也差不太多。
这里面涨动最大的就是工价,其次是河沙、砖头等,这里面涨动最小的,居然是水泥,过了2000年,水泥厂的价格就给跪了,没有跟上煤炭的速度,等到几年后,房地产大热,水泥厂的价格才复苏,几年内就翻了一倍不止,即便翻了倍也才五百多元一吨,还是差了煤炭一大截。
而现在,偏生水泥厂用的水泥可以自给自足,这就极大限度的压缩了成本,现在修建房屋,等于是在抢钱啊。
不算石匠的工资,只算2000元的其余人工成本,如果剩以300倍,三十年后,建设同样大小的水泥厂,光是人工费就得60万,现在2000元搞定,方大军已经在偷着笑了,并且现在基本没有运输成本,建筑材料都是包送到水泥厂。
当然,他不是经济学家,对于物价的把握,完全是靠两辈子加起来的所见所闻,自己推敲出来的,所以不会那么准确,但也足够他自己偷着乐了。
10万匹砖头只是开始,几百个人工也不是收尾,这么好的低成本条件摆在眼前,放过了,那就可惜了。
“老汉,赚了多少?”这时他已经进了桃屋,到半下午了,母亲在准备饭食,二姐她们在帮忙,姐夫也在帮忙,女儿回娘家是玩耍,但女婿就得挣表现了。
桃屋里也就钟父和方东华,还有大姐在里面,俩丫头见要谈事情,也一溜跑厨房去了。
“一个人一天能打四个炉子,你说能赚多少。”方东华咧着嘴说道。
方大军神色一动,没想还挺有搞头的,一个炉子他开价一块钱,铁匠铺子分走了五毛,包括了小火钳、火栏、火盖,而且铁是有成本的,挣的是辛苦费。另外炉子的包装分走了一毛,也就是给炉子套上一个编兜,是由楠竹和毛竹经过加工处理而成,竹子不要成本,但是编织却要花时间,也是挣辛苦费。
剩余四毛,就是炉子钱,也就是砖头厂烧一个炉子出来,就挣四毛,每人一天四个,也就是一块六,一个月竟然能挣四十八,当然,炉子的煅烧需要成本,现在砖头厂是他家的,也就不能随便使用煤炭了。
除掉煤炭成本,和失败品损耗,一个月挣出个满工价三十六元还是不成问题的,这也算是辛苦费,因为打砖跟石匠的活计一样,不是一般人干得下来的,好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打砖,老师也喜欢调侃考不上“中专”的学生回去“种砖头”。
另外,这时期也已经有了工头一说,但和后世的包工头不一样,现在的工头同样需要干活,会抽成工人百分之五的工资,泥瓦匠等技工的规矩也差不多。
现在砖头厂足有二十个熟练工人,这是集合公社七个大队挑选出来的熟手,技术细腻,做工精良。二十个工人,也就是意味着方东华每月刚好能抽成三十六元钱。
加上方东华本来就是砖头工里面的佼佼者,自己也动手打炉子,每个月加起来,居然能挣八十元左右。
目前砖头厂的月产量约莫在两千五百个炉子,他下的定单是五千个炉子,足够两个月的产量了,炉子有三种型号,顶级的几个技工,是在专门搞大炉子。
为此煤炭厂也需要支付五千元钱的成本,其中一半的炉子他打算免费赠送出去,另外一半用来贩卖,价格暂时定的两元或三元,能收回成本就行,短期内不打算靠炉子赚钱。
等把帐目算清楚后,马上就引得钟父在旁边惊呼,两个月下来,亲家方东华一个人竟然就能挣到一百六十元钱。
大姐方绣兰也睁大着眼睛,显然也是被这个数字给吓到了,而方东华一直咧着嘴,盖因明天是月底三十一号,到了结算工钱的时候了,后天贷款一下来,炉子的钱就可以支付,工人们就能拿到钱了。
但方大军却是在苦笑,父亲只抽成百五分,实在是抽得太低了,按他的常识,起码要抽成百分之三十的工钱,这才叫合理。罢了!砖头厂即便亏本他都认了,何况现在还赢利了呢,虽然一个月只赚到了三十六块钱,呃!
等炉子的定单一完,也会接着订购砖头,打砖其实还真没什么赚头,两分钱一匹,手工打砖,一天打不了多少出来,夏天还好,冬天就惨了,双手顶不住。
等把炉子的事情说完,钟父就有些不好意思的问起了姐夫上工的事情。
方大军自然懂了,这也是给大姐壮势的时候,便一口回道:“钟叔,这事你就放心吧,我打算让建哥来当监工,负责检查安全,每天在厂子里到处逛就可以了。不过建哥也得多学点其它知识,比如要了解电工、机工什么的,到时候有师傅教。虽然是工人,但是会有额外补贴,每个月多了不敢说,但是包吃住,四十元钱还是不成问题。”
不是他不想把姐夫的工资开得更高,而是不能这么干,但却会在其它地方补偿出来。
PS:今天会三更!
第一百六十九章一间房
“啥?包吃住还能有四十元钱,那要是往后加上绣兰的工资,每个月还不得七八十元了啊!”钟父这时已经是满脸的喜色。
方大军点头道:“只会多不会少,只要有工人加班,监工也需要上工,可以跟着挣加班费,加了班就能管晚饭,加班费也是另外算,钱自然就挣得更多。就是没什么休息时间!”
钟父马上回道:“这有啥,你建哥儿还年轻,不趁着现在多挣钱,以后咋养孩子。”养儿子这是防老的,成年男子也有义务承担照顾上面老人和下面小孩的责任。
方大军已经知道了父亲的意思,就是想把外孙留在身边,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把钟父钟母一起给迁到北斗来,钟父已经年过五十,不太适合当工人了,但总能安排下活计,最好是那种根本离不开的岗位,如此一来,父亲的打算不就成了。
不过这事目前还不能急,小宝宝还有七八个月才出生,水泥厂的房屋有限,不好安排,并且厂区目前的环境,也不适合居家住房。
回声道:“那就没问题了,现在厂子正是缺人的时候,我看后天建哥就正式上班吧。水泥厂现在的住宿条件差,那建哥就住到这边家里,大姐也先留在这边住上一段时间,钟叔你看怎么样?”
这话由他说,比之父母开口要好很多,双方亲家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微妙,婆家怕娘家抢了儿子,娘家又怕女儿嫁出去后,就跟自己不亲了。
钟父稍微怔了一下,没有马上回话,媳妇这才刚怀上,这就给送回娘家,传出去不好听啊,外人还以为他家对媳妇不好,搞得媳妇跑回娘家去了。
大姐这时候没说话,她是温顺的姓子,现在双方父亲都在场,她就更没发言权了,但要她来选,她肯定会选娘家,在说丈夫现在都在水泥厂,她一个人在婆家也会觉得不自在。
方大军算是谈话的高手,或许猜测不全钟父的顾虑,但接下来的话,肯定会比较有杀伤力,跟着又道:“等建哥在水泥厂站住脚,我就会陆续安排些钟家那边的人过来进厂上工。”
钟父一听这话,顾虑全无了,这下谁能说闲话,儿子都在这边,毕竟是女婿,多少会不太方便,媳妇跟过来也好,儿子在厂里有什么为难事,也好通过媳妇的口说出来,“成啊,绣兰那就在这边住上一段曰子,不过坐月子还得回老钟家去。”
方大军没有接话,他毕竟自己没结过婚,对这里面的规矩不是太清楚。而方东华却在心理叹了口气,女儿始终不如儿子好啊,接话道:“那是,规矩不能坏了!”
这也确实是规矩,即便娘家条件很好,婆家很穷,但是按照传统,媳妇分娩后,坐月子必须在婆家,如果媳妇在娘家坐月子,那不就成了男方入赘,这跟金钱无关,而是脸面问题,也是农家人的执作。
钟父一听亲家开口答应,脸上的笑容就更加欢喜了,这样一来,啥顾虑都没了。
方大军这时也猜到这里面的计较,但也并非没办法解决,那就是让婆家给迁到北斗,隔得近,不就等于在娘家坐月子吗,这是后话了,暂时不急。
跟着他又说了会话,就出了桃屋,跑去清点粮食去了,大米和玉米还有麦子一起,给分了八百多斤,稻谷脱壳后会缩点水,按照原来的计划,本来还有七八斤的红薯。粗粮和细粮加起来总共有一千五百斤左右,别嫌少,相比其他家庭,他家算是好的了。
因为有二姐的七分工,母亲的八分工,父母和他的满工,还有俩丫头偶尔挣到的两分工,六口人分一千五百斤粮食,平均每人才两百五十斤,相当于一个月只有二十斤的口粮,算起来,比城镇户口的分配标准少了一半。
这情况,让村民都不敢多养家畜,因为根本就养不起。这点粮食,确实也只能糊口罢了,要每餐都吃饱,根本不?(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