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演完,才算结束。
一号台的预告也出来了,全家人都很期待,包括方大军也是如此,想想穿越前,几乎已经不在看春晚,但现在看一次春晚却这么不容易。
因为过程中,有可能信号断了,也有可能突然断电了,随时可能发生状况,而且现在的气氛和环境完全不一样。
他这时突然想和李玉兰他们联系,哪怕只是说上几句祝福或是相思的话都好,但现在却没有这个条件,通讯基本得靠吼啊。
转眼八点到了,一九八三年第一届春晚开始了,全称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首先入眼的是熟悉的赵老师致开幕辞,这声音听着太熟悉了,马上就联想到了动物世界。
然后四大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这个环节,后世已经取消了。
跟着是某相声大师讲话,名字没听太清楚,接着是主持人给全国人民拜年,家人看着都很高兴,几乎是目不转睛。
接着就是大咖**登台唱歌,这算是历史姓的一刻,代表着歌手会一代代的登上春晚舞台,这也是荣誉。
接下来的节目,在方大军看来,有些土得掉渣,也没有熟悉的网络用语。
节目主要是由相声、猜谜、诗朗诵、黄梅戏、歌舞、小品、京剧、杂技、山歌对唱等组成,光是猜谜节目就有很多个,杂技表演更是足足有半个小时左右,一直到凌晨一点多,整个节目才圆满结束。
在最后一个很特别的环节,主持人慰问直播现场后台工作人员,这一点方大军觉得后世不该取消啊,后台人员也应该有机会露脸的。
整场春晚下来,方大军还真没什么印象,估计是因为没有新意,也没有偶像的原因吧,他全身都是俗血,呃!
还有一个优点,整场五个多小时下来,没感觉到一丁点的广告成分。
结束了,他回过神来,结果,俩丫头中途已经睡着了,被抱到**去了,大姐也去睡下了,母亲因为没什么文化,看不太懂,过了凌晨,放完鞭炮,也去睡下了。
最后就剩下他,方燕,方东华,还有钟建。方大军也是第一次发现父亲的电视瘾这么大,居然能坚持看到这时候。
至于他,有不少时间都在走神,回忆起一些以前的事情,转眼就坚持到了现在。
打了个哈欠,顶不住,也得睡觉了,明儿正月初一,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曰子,因为按当地的习俗,初一这天不能干活,无论大人还是孩童都一样,这一天,算是一年中专门用来玩耍休息的一天。
第三百四十五章正月里
初一可以说是孩童们最为快乐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不用去管学习、农活等等,也不怕皮得太厉害,回家挨打。
大人们也是一样,哪怕是几乎很少闲下来的辛劳妇人,也换上了新衣服,到外面人多的地方,大家一起烤火炉聊天,说些家常和八卦。
其实初一这天的寓言很简单,那就是这一天干了什么,接下来一年也有这样的好命。
也就是若是这一天还在干农活,那你这一年就是劳碌命了,若这一天休息得好,玩得开心,那么这一会就会每天都开心,命运也更好。
很是迷信的说法,可大家都愿意相信,而在这一天,还有很多习俗规矩,那就是不能扫地,哪怕满地都是垃圾也不能,即便有人忍不住扫了,也不能把垃圾扫到屋外,必须要堆放在屋子里,因为这些垃圾代表着好运,若是扫出去了,倒出去了,那你接下来一年的好运气也就没了。
方大军却只是笑了笑,并非太在意,而一大早,他就把准备好的红包发了出去,他自己也领了红包,父母给的,大姐也给了。
这是因为他作为小辈,年龄小,所以可以有红包拿,但他现在也有资格给家人发红包了,这也上因为他我的身份不一样了,其余的厂长职位等可以不说,在瓷砖厂的主任身份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是有人民政斧的聘用合同,哪怕他没上几天班,甚至连工龄都还领,过年的那点福利也没要,但这身份却是做不得假,也是大家承认的对外的身份。
发完红包后,他就出门了,全家人都出门了,也并不是这天不能在家里,而是需要在人多的地方玩耍,玩耍和休息是两个概念了。
基本上每个村,都有那么几个固定八卦的地方,比如他所在的新桥村,公路边上就有一户,竹林旁边,经常烧一个火炉放很多板凳,一群大妈在那里说家常。
这一天是不能拜年的,因为你去拜年,主人家必然要准备吃食,这就是劳碌了。比如钟父钟母,也是初二的时候过来。
方大军骑着自行车却是往发展村而去,虽然不能拜年,但他不是已经提亲了吗,在李家也就不算外人了。
没把李玉兰接过来过年,他也没过去过年,这是因为还没正式订婚,提亲这是需要过程的,不是说他提了就行,还需要媒婆,双方要见礼等等,过程谈不上麻烦,却有些烦琐。
李玉兰一家过年当天也都回发展大队了,水泥厂虽好,食堂也够赚钱,可角山这里才是真正的家,这就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猪窝好了。
而且昨天所有的工人都允许上班,哪怕营业的铺面都已经关了,今儿虽然没规定不允许上班,但因为初一,所以也没人上班。所以李正阳一家可以在村里呆两天。
今儿也应该在发展,方大军也没想那么多,若是没在,就当骑自行车溜达一下。
其余的车辆说空闲也不算空闲,过年用车的时间很多,就算不公用,也有私用的时候,他也没占着车,当然真要用的时候,去打个招呼就可以。
这么点距离,自己骑自行车过去就行了,速度很快,转眼到了地方,然后走了一段山路,就见到了李正阳家所在那片房屋,有炊烟飘荡,他笑了,果然是在这边。
他一到,结果李家仿佛知道他要来一般,并没有觉得意外,而金池居然也在这里。
“见面发红包了。”方大军叫喊道。
每人给发了一个,包括李正阳,这算是孝敬老丈人的。
在这里逗留了一下午,结果大部分时间都是被小玉琴给缠着,这段时间他太忙了,已经很久照顾到小丫头的情绪了。
他也只是来看看,没有和李玉兰单独幽会,晚饭是留在这边吃的,然后就回家去了,李家明儿一大早要回水泥厂了,还有服装厂那边食堂要人照看。
至于李玉兰几人会到方大军家里去,初二、三、四这段时间都是回娘家的时间,而一般从初四开始,陆续就有拜年客了。
这就是二、三、四接待亲戚,后面就是接待朋友们,在到后面就是远方的亲戚,一直要过到十一二,才能空闲下来。
紧接着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了,这一天在当地才是大年,过完这天,这年也算是正式过完了,新的一年又该努力了,为明年能过上一个好年而奋斗,娃子们该读书的也去读书了,没读书的,也得忙着干家务了。
不过今年情况有些不一样,因为大家已经分到了田地,来年能有一个好奔头了,也有一些人在担忧,怕到时候打理得不好,没能丰收。
方大军自然没这个问题了,今儿初一,带李玉兰回家不合规矩,只好按耐住等了一晚。
翌曰,初二了,若是往年,大姐应该是这一两天回家里来团圆,今年情况特殊了点,一大早,姐夫钟建就上了卡车,去接父母去了去,专用调卡过来也是重视的意思,毕竟从脸面上来说,方家已经挣得够多了,女儿女婿都在这边过年,若不是方大军足够强势,这事传出去钟建连头都抬不起来。
主要还是现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太过严重,越往后面走,读书的女生越来越多,有能力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也随着生活压力加大,光靠男人一个人挣钱已经不足够养家,所以女人的家庭地位也出来了。男女基本上平等了,甚至男儿不如女啊,时间不过短短三十年,男人的地位就给跪了。
半上午时,李玉兰过来了,同来的竟然还有玉红,玉琴,以及金池,来了四个人,李正阳没有跟来,哪怕是方大军和李玉兰结婚了,双方父母也很少走动,正月里一般也不会,只是出现过寿等情况,才会如此。
只能说各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啊。
“快进屋来。”方大军迎上前去接过礼物,把几女请进了屋,李玉兰之前也只来过一次,至于金池这还是第一次来。
今天家里也没别的客人,除了几女,就是钟家那边了,都算是自己人。
“大军哥哥,你睡哪个屋?”小玉琴突然冒出一句。
这让方大军有些尴尬,他有个屁的屋啊,目前房间还没固定来着,之前住的房间让给了大姐,平时睡二姐的床,现在二姐回来,他就单独睡旁边的床,可这还是一个屋啊。
便转移话题道:“问这个干嘛,桌上有皮蛋,快去拿吧。”
“好哦,我最喜欢吃皮蛋了。”很快小玉琴就和四妹五妹玩到了一块,年龄虽然相差比较大,可小玉琴依旧跟一个小孩子般。
方大军又笑了笑,把李玉兰三女请进屋,家人也来招呼了,之前情况不一样,现在都已经提亲了,李玉兰可以说是方家的媳妇了。
而关于父母之前的想法,早就做过沟通,现在两人的事情已经没有了阻碍,方燕也没有表现出反常的情绪,态度谈不上太热情,可也不显得冷淡。
方大军也感觉很满足,有什么能比得上家庭和睦了,这也是基础,若是家庭都和睦,那天干在多的事,挣在多的钱也是没用,也没那个心思了。
金池可以说对他家很是好奇,但现在有长辈在,也不好多说话,一直到钟父那边也到了,这下注意力就分散了,便让方大军带着到处看一看。
后来直接转到房屋后面去了,几人爬到了山半上,气氛很好,只是李玉红没怎么说话,好象也不太敢看他似着,让方大军心理一咯噔,希望别又是他魅力太强的缘故吧。
他这时一手牵在李玉兰,却在李玉兰没注意到时,另外一只手去拉了下金池的手,这种小暧昧让他激动万分,也乐此不疲。
第三百四十六章全家出游
初四一到,家里的客人突然多了起来,一波接着一波,还有很多他根本就不认识的,但却能和父母扯上关系,收到无数的礼品,他也送出去N个红包,不知道摸过多少孩童的脑袋瓜子,最后能记住名字的,还真没几个。
还因为客人实在太多了,招待不过来,一些人放下礼品后,聊了会就坚持走了,饭都没吃。
哪怕他早有预计,也被吓了一跳,方燕光是记礼品单,就写满了好几个本子,这是要记录的,往后要还,或是找个时间,统一请客。
当然,也可以坦然收下,但这不是他的风格,收东西容易,人情债难还啊。
东西实在太多了,不处理,容易放坏,比如水果之类的,还有很多东西家里也用不着,比如帕子就有上百条,还有香烟无数,塞满了几个大米柜,放久了,也会变味。
最后迫不得已,只得拿出去套现,也难怪后世“礼品回收”的行业会很火暴,现在他终于理解到了。
这段时间,几乎每家都有亲戚上门,或是家人出去走亲戚,所以都没怎么忙农活。
但转眼到了初十,田野间,终于见到大片的村民在干活了,家畜市场也相当火暴,基本谁家的母猪刚一下崽,小猪就被预定了。
这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先订小猪,但不用给订金,只要口头协议了就行,然后从下崽的那一天算起,为期六十天时间为正常期。
六十天一到,无论猪崽的个头是大还是小,都必须出售。这里面牵扯到小猪的单价很高,差不多等于猪肉的出售价了。
而大猪,也是俗称的“毛猪”“生猪”,现在的出售价在四毛左右,气候和季节不一样,稍微有点小波动,猪肉的市场价在七毛左右,而小猪的单价高达六毛三四。
所以小猪越大,养殖户就越吃亏,到时候大猪出栏,等于要先宰掉购买小猪的成本。
六十天时间,虽然目前没科学的算法,但却是村民们公认最合理的时间,六十天之内,个头最大的猪,反到最受欢迎,村民也不会在意多出这点成本,因为限定时间之后,最肥最壮的小猪,到时候无论是吃食还是长肉,又或是健康方面,都会远超其余个头小的猪崽。
满双月的时间一到,往往天不见亮,订好小猪的村民就会杀到养殖母猪那户家里,这是防止那户人家早晨给小猪喂食。因为小猪是算单价,小猪一顿能吃好几斤的食物,这可是牵扯到几元钱的事情。
你早,我更早,养小猪的往往半夜就起床喂食的,什么玉米粉子,上等的粮食猛喂,因为现在小猪吃进去,等会卖出去就等于把粮食卖成了猪肉价。
一般一窝小猪,双月后能成活十头左右,最多十四头顶天了,但下崽最多能达到近二十头,中途夭折的算比较多了。
购买户一到,就先到猪圈去看小猪,选定自己看上的,等着过会下手。
而养母猪的要请购买户吃早饭,这是传统,基本上早饭吃完,这天都还没亮,因为一般也就购买一头两头小猪的,来的购买户还比较多。
这时候就各显神通了,由购买户自己到猪圈里去抢夺小猪,谁抢到算谁的,但相互之间之间不能打架。
抢到小猪,就给绑上,然后过秤算钱,但这时候传统规矩就来了,一般会赊帐,或是先给一部分。也不打欠条,把帐目算好,养猪户写清楚就可以了。口头会说明,最迟等把猪养大,卖了之后,就来结算小猪钱。
等把大家送走,养母猪那户,其实很无奈,小猪养出来了,钱却没收到几个,说不定,这钱就要等年底过年去了,还有,往往,个头最小的一两头小猪会没人要,只能留给自己养,这种次等小猪,基本属于那种光吃不长的,同一窝的大个小猪,都已经出栏了,这边还是半大。
或许是现在猪的品种不怎么样,一窝小猪,满双月的时候,体重甚至能悬殊两到三倍,差距相当明显。
有养母猪赚了钱的,但算起来几乎等于白干的也有不少,但无论是赔还是赚,大家都会继续养殖。农民不就是养殖和种植吗,不干这,还能干啥,这也是八十年代的现状。
方大军这时也有些无奈,他一觉醒来,父母已经把两头小猪给背回来了,这是瞒着他在很早之前就预定好了的,而今儿刚刚初十了。
家里养了家畜,特别是猪,就跟人一样,每天都要吃喝,所以就离不开人养殖,这也意味着他想带父母出去游玩的事情,有可能泡汤了。
又不好多说父母,这时他正在搓揉家里养的小熊猫,这家伙已经胖了一圈,经常偷吃鸡蛋,还偷别人家的,也经常一出去就是几天,然后又会跑回来,小熊猫怕热不怕冷,冬天正是它喜欢的季节。
要不是方大军早就用公社的喇叭喊了很多次,他这个喜欢偷蛋吃的小熊猫,早就被村民KO掉了。
养了小半年了,家人偶尔在它心情好的时候,抱一抱还是没问题,也是俩丫头很喜欢的玩伴,不是猫狗,但更胜。
也因为养着小熊猫,所以家里就没有养猫狗了,怕养多了会打架。
方燕初十四、五这两天到学校报道,十五晚上就上自习课了,寒假一直这么坑,基本上学生都很难有机会在家里过元宵。
算起来也就四五天后,二姐就要去读书了,家里的拜年客也差不多来过了,水泥厂、服装厂等已经恢复了正常运转。
方大军身兼多职,却依旧在家里休息,李玉兰和金池早在初六就去上班了,两人都是主要的后勤兼财务会计,厂里开工后就离不开,也不方便出远门。
早饭后,他也动身了,在厂里以及县里都打了一圈,成功忽悠到一个“出差”的机会,并且是重叠出差,经费也申请到了,跨市的票据等手续也办了下来。
但真实目的却是借机带全家人出去游玩,公款私用啊,当然最重要的是证明他在上班中。
到家后,马上就进行了安排,大姐当然不可能跟着一起外出,便让钟母近段时间过来住,钟建当然也不可能跟着出去。
PS:状态不佳,就这个小章,明天会更一万字。
第三百四十七章第一站
一同出行的有父母、二姐还有俩丫头,外加一个司机,加上他一共七个人。
不带李玉兰等人一起去,一是因为车内坐不下那么多人,另外这次是专门陪家人,一年或许就一两次有时间,所以才这样安排。
司机挑的张智鹏,也是目前车队技术最好的,正月十一这天一大早,全家人早就收拾好了行装,俩丫头很是开心,她们还是第一次出远门。
父亲方东华年轻人去过一次县里,母亲却是一次也没过去,这次母亲那边的亲戚也过来了,离得有些远,原本只是寻常的走亲戚,没想到方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也动了过来上工的意思,方大军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下来,他不是刻薄之人,能帮忙自然会帮。
比如煤炭厂就安排了约莫三十个亲戚进去,每月挣着几十元的工资,足够改善一个家庭的生活了。
这些破事全扔一边去,他现在只想陪家人。
公路上传来喇叭声,司机张智鹏已经到位了,开的卡车,这车乘坐起来最舒服,第一站是去服装厂,要先装上货,然后跟着去县里,他在那里租有住房,能安排下来,这次出行游玩的时间他定在一个星期左右。
上次服装厂开业,俩丫头正好在上课,一直都没去,也还是第一次乘坐卡车,兴奋得不得了。
方大军抱着五妹坐在副驾上,父母四人在后排,不会现场拥挤,因为四妹和五妹个头都很小。今年的考试已经出来了,二姐的还不错,但也有些偏科,考上大学的机率一半一半吧,七月份高考,还有四个月多点的时间,基本上一大学,估计就没什么休假时间了。
四妹和五妹就只考语文和数学了,成绩一般,两人加起来,单科最高分才七十二分,最低分五十六分,也算勉强及格了,对这方面他就看得比较开了,能读书就读,不能读,也要读完初中在另外做打算。
当然看得开,不代表不关心,已经在考虑请家庭教师专门辅导了,这些事依旧等游玩过去在谈吧。
车速很快,每月花掉的油耗可不是白给,卡车相比现在国内的任何车辆都要牛,经过水泥厂时也没有停留,翻过山坳就到了服装厂。
车要停下来装货,他就带着家人去服装厂看看,李玉兰也在这里,恰好李正阳也在,气氛很是不错,订婚的时间已经确定了,等开春后天气暖和了举办,大概在端午节前后,具体时间没定。
他虽然该了年龄,可现在虚岁才二十一,法定是二十二岁才能领结婚证,所以还要等一年多,不过订婚之后,两人就差不多结婚了,到时候李玉兰住过来,也不会有流言蜚语。
所以现在双方家庭说是亲家也不为过,他也看得出二姐方燕的情绪有些不太好,但并没有表现得太明显,至于没有心机的李玉兰丝毫没有发现。
到是看似单纯的肖霞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但聪明的她并没有乱说什么,过年时,方大军单独奖励了她五十元钱,这让肖霞今年过了一个好年,也来了好几波提亲的,但她都坚持回绝了,女儿家只要强势,那怕现在重男轻女,家里也管不着了。
肖霞把大部分的工资都给了父母,变相成了家里的支柱,年龄又才十五岁,过年了虚岁才十六,她父母也不想这么早让她嫁出去,若是嫁了,每月这几十元钱可就没了。
“老师好。”肖霞甜甜的叫喊道。
“恩!”方大军点了点头,两人算是很熟了,在一套房里住了一段时间,他的生活起居都是由肖霞照料的,说句难听的,连他的**都是肖霞帮着清洗的。
但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过半点超越上下级的关系,哪怕他偶尔被肖霞所吸引,也只是纯粹的欣赏,在拥有了李玉兰和王英,又和金池有些朦胧的暧昧之后,他对女人这方面的需求,已经大大降低,心思更多是放在了事业和家庭上面。
“过年在家还好吧。”他多问了一句,毕竟是照顾过他生活的人,自然要区别对待,从福利上就能看出来,肖霞领着服装厂相对最高的工资,他另外偶尔也时常发些福利。
“很好呢,我爸妈都让我感谢你。”肖霞开心的回道。
“恩,今年继续努力,把统计这块的能力在提高一点,以后我给你安排个好岗位。”方大军说着拍了拍肖霞的肩膀,然后就离开了办公室。
肖霞摸了摸他刚才手拍过的位置,怔怔出神……
——————
“四妹五妹,怎么样,喜欢这里吗?”方大军抱起五妹问道。
“喜欢!”“喜欢。”俩丫头都嚷嚷着,眼睛已经看不过来了。
随后他让李玉兰帮着陪伴家人,他也有点事情需要安排一下,叫来所有管理,简单的开个短会,时间也差不多了,货物上车,他又和李玉兰单独温存了一下会,随后上了车,继续出发。
车速依旧不减,服装又不重,只是占空间罢了。
第一站,仁义,县城虽然在他眼中破旧,可在家里眼中却是不一样,而且作为本县,以后也是生活经常来往的地方,所以有必要让家人熟悉,会耽搁一天的时间。
卡车直接到了信用社楼下,等他们下车这才前往县仓库,跟着还要去一次市里,虽然不想管工作上的事,都下面依旧要找他汇报情况,有些事也只有他能定。
县仓库是在城边上,除了仓库,正面还有一排铺子,已经在对外招收加盟商了,他把规则交了王英,让其和瘦猴几人协调着来,这边方明根也经常往乡镇跑,去拉加盟客户。每户收取一定的加盟费,主要用在了装修上面,店面必须要方大军的要求装修,主要是在招聘等方面,要统一起来。
以后的衣服就按出厂价来,因为联系不方面,所以需要什么服装就直接到县仓库来挑选,若是要运输,就额外支付费用,而服装的结算金钱,考虑到店主的资金压力,预先给一半,然后按协议补交,但运输费要当初结算。
摇了摇头,把工作的事甩出去,跟着就带着一家人到了房间,先把行李放好,主要是一些换洗和生活用品,外面当然又卖,可他自己的服装店,何必花冤枉钱,生活用品,熟悉的才用得习惯。
套二的房屋,晚上他当厅长,父母一间,二姐带俩丫头一间,不会显得挤,不另外出去住招待所,也是不想显得生分,陪着家人,睡下客厅有不是什么难事。
东西一放好,只呆一天,出来玩,当然没必要自己弄饭什么的,会很麻烦。
便带着家人一起出去了,方燕对城里也算比较熟悉,但只限于学校和招待所那片,其余地方也没怎么去过,但也能当半个导游了。
他带的资金充足,能满足各种消费,过程自然是愉快的,但他也被说了不少次,节约这个问题啊。
这会带着家人正走到二姐的学校外面,还有几天才开学,大门锁着的,外面的铺子也有些冷清,这些铺子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学生,现在学生放假自然就没有什么生意。
这也是父母第一次到这里,俩丫头都羡慕方燕能在这里读书,县的一切都晃花了俩丫头的眼。
方大军摸了摸俩妹妹的脑袋瓜子,头发已经没以前那么黄了,主要还是营养跟上了,皮肤也白了不少,看着都很可爱,四妹像方燕,五妹像大姐。俩丫头现在的穿着已经不差城里人了,但内在却还比不上。
中午时,找了家饭店吃饭,也让家人感受到了外面的物价,要比北斗贵一些,而饭店已经不能对应物价了,虽然略贵,可现在的钱真的太**了。
饭后,他就拉着一家人去理发,新年新气象,换一个清爽的发形也不错,他自己也理了发,直接修剪成了平头,看着也精神。
二姐几女自然不可能剪成短发了,只是稍微修了修,然后给盘了个相对时髦的样式,搭配上新潮的衣服,气质马上就不一样了。
理发师也很健谈,甚至还问他们身上衣服的价格,因为县里的服装店已经陆续开业了四家,他算了一家进销售部门,这也算是对其余六个投资户的补偿。
另外拉了一票老师进来,剩余的两个铺子就是他的私产了,没有自己去打理,全交给了方明根,手下养着七十号销售人员,每人贡献一点力量,又岂是他能比的。
理了发,他又带着父母去挑选手表,母亲坚持不要,说不看懂,戴着干活也不方便,方大军最后也没坚持,现在的表还真不太适合女式,表面太大气了点。
但给父亲挑了块一百多的高档表,二姐也给卖了一块,她自己挑了,六十多元的白色表。
至于他自己这块,虽然不贵,可已经戴出了感情,就没更换了,表的质量没得用,用上十来年都没成问题,出了问题,修一修也能接着用,就是不怎么防水,这点要注意,进了水里面的小零件容易坏。
早接着又买了三支金笔,他和父亲把笔别在胸口,二姐的说是留着高考的时候用。俩丫头也卖了喜欢的文具用品,书包什么的。
到是母亲的礼品,还真找不出太合适的,他看中的,母亲又不喜欢,最后说已经有了金戒指,就不要、了。
但最后,方大军还是给挑了一个银的镯子,不光能当首饰戴,还可以驱寒气。
两百多元就这样花出去了,放别的农村家庭,全家的存款也拿不出来,方大军却没放在心上,挣了钱就不是为了花的,趁着家人都还年轻,他也能多孝顺很多年,家人开心,他也更着开心幸福。
跟着带家人逛了很多地方,当然也没随意乱买东西,一是家里不缺,买了没用,二是不好携带,这次的终点站,又不是止于县里。
半下午时,父母都说要去看看他办公的地方,看来这点父母都很在意,方大军也只能表示理解,现在的思想观念不能以他的看法来。
他这个被绑架的主任身份,才是父母觉得光荣的职位。
这是小事,跟着他就带家人一起过去,说实话他自己都没详细参观过瓷砖厂,在厂里的活动区域也只是在办公楼,连食堂去的次数都很少。
这会也直接带父母去了他的办公室,厂里的门卫已经是熟人了,打个招呼就成。
“弟,你的办公室好气派啊,比我们校长的都好。”方燕坐在椅子上,看这眼前的办公室,还有屋子里的陈设,真的感受到弟弟现在已经是领导了。
“政斧的企业都是这样。”方大军笑着道,他昨儿才回过厂,没想今天刚来,厂长和支部书记就找上门来。
当然也礼貌的拜访了他家人,跟着就把他拉去谈大厦的事情了,另外还有改良的瓷砖,虽然没有同意他说的大批量生产,但是小批量还是没问题,养着这么多工人,不缺劳动力。
他也推脱不掉,父母也让他先去忙工作,只好跟着到了生产车间,见到了新样品,这种小方块瓷砖,其实是在后世的洗手间,以及外墙用得最多的样式。
而他替代的长条白,也恰好是外墙瓷砖,两个品种在用度就已经冲突了,小方块他要求有黑色、棕色等,但惟独没有白色,这下冲突得就更厉害了。
他建议是等瓷砖出来了,就用模型实验一下,看看效果,同时大厦的规划已经在进行了,但具体要占地多大,那什么位置,还没定。
不过大厦这个项目,几乎可以算是成立了,只是效率太低,现在还没个准确的信息。
没在车间呆多久,确认了样品了,他就离开了,回到办公室,恰好曾娟也从外面回来,便介绍了一番。
父母提出想晚上自己在家做饭,趁着现在天色不早了得赶紧去买菜,便一起出去了。
一家人又去逛菜市场,县与镇自然不一样,蔬菜更多,有些父母都没见过,而今年北斗也引进了不少蔬菜品种,这也是因为政策到位了,鼓励耕种,因为今年算是北斗试行分田到户的第一年,各方面都很重视,连杨梅才都下乡了多次。
最后的目的,就是在保证公粮上缴的情况下,还能改变村民的生活,只要达到这两点,那么政绩就出来。
村民所求的也不过是这点,吃饱穿暖有余钱,这曰子就算是有了奔头了。
晚餐很丰盛,但味道却感觉没家里好,没办法,用的是蜂窝煤和电炉,火气怎么比得上柴火,而且还是小锅菜,村里都是大锅,炒丁点菜也只能用大锅。
还有一个原因,没有电饭煲,在煮饭方面比较麻烦,电饭煲和牙膏,也是方大军今年为自己选好的项目,其余如水泥和服装这些,都打算放手了。
资金缺口,他考虑在煤炭上面去找出来,现在身份变了,搭上了国企这条路子,接下来就好攀关系了,钢铁厂需要煤炭,瓷砖厂也是一样,只是钢铁厂不要原煤,需要加工,这点就稍微有点麻烦。
但他拿到市场分额因为问题不大,通过一座大厦作为纽带,和国企业联系起来,同时也想吃下井县水泥厂的煤炭用度。
这些都是初步想法,开采煤炭看起来容易,挖出来就行,可是大型煤矿就要花钱了,根基不做好,越往后开采难度就越大。
思想打住,饭后,又带父母到河边去溜达,不算公园的公园,也是现成居民晚上休闲的地方,有很多人,也很热闹,甚至已经有了跳舞的大妈队伍,正在往广场舞方面发展。
恰好,又遇到了卖天鹅蛋的,想到当初和二姐吃天鹅蛋小的情形,那时候他刚才打鱼机上面挣到点钱,吃点小吃也心疼,转眼已经能吃一根,扔一根了,卖豆浆也能叫两碗,呃!
俩丫头虽然刚刚吃过饭,可依旧无法抵挡食物的**,吃了很多小吃,也玩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环境育人,他的计划是让俩丫头放假就到城里住段时间,适应城里的生活,同时也不要忘记乡村的根。
至于最后俩丫头长大后,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到时候在说吧,现在谈这些还太早了。
父母也有感兴趣的东西,母亲喜欢热闹,父亲喜欢老大爷扎堆的地方。
归途时,他问父母愿不愿意住在城里,他负责购买房屋,若是觉得无聊,可以经营一家小店,生活花费他来承担。
但父母却拒绝了,城里虽好,但还是觉得不习惯,不过偶尔出来看一看,却是很喜欢。
方大军也就由得去了,他穿越前算是在城里长大了,穿越后是生活在乡村,两种生活他都喜欢,所以也不会放弃某一种,那就换着来过,保持现在的生活状态,他就觉得很满意了。
回到家,俩丫头忙着整理购买的文具,画册等,母亲张罗着烧洗澡水,或是逛累了,看了会电视,一家人早早都睡下了,他睡在客厅里,沙发不是长条形,所以是打地铺,有些硬,但不冷,也是很快就进入了梦想。
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第二天一早醒来后,却又想不起梦中的情形,但应该是个好梦!
第三百四十八章火车票
翌曰一大早,昨儿还剩余了些饭菜,他又到外面卖了些油条和包子,一家人给扫荡光了,连他也没有浪费粮食的习惯,他舍得花钱在外面吃喝,但也不会铺张浪费,吃多少点多少,实在吃不下,如果剩余太多,也会选择打包,随了社会风气。
本山大叔“扯蛋”的小品还有很多年才会出现,到那时候,铺张浪费才会出现吧。
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是两个概念了。
早饭后没多久,张智鹏就来敲门了,依旧是乘坐卡车,这次是到市里,连方燕也没去过,到不是专门来接人,也是顺路,车上还着货,经常要往两边跑。
王家姐妹或许是见到了服装这块的利润,年后也往这边加重了关注,不光十二个铺子在出货,其余两女也找到了门路卖掉一些货物,而卖掉的那部门销售额,就不分成了,这也是之前协议好的,分成只算到出长价。
十二个铺面因为是双方一起投入,所以才五五,今年各自的终端市场,相互就没有瓜葛了,能卖得出去,那就是本事,挣到钱也是应该。
方大军猜测,有可能两女利用火车皮子,在往附近市县出货,可能找到了下家接手,他的目光已经放得更长远,这方面没和两女计较,只要出订单,就让服装厂加工。
同时服装厂接下来的收益,会投入到二期工程,在进行一点扩建,或许还会招收一些工人,这也只计划,他只控制大方向,准备放权了,让更多的人忙活起来,也让更多的人有自主赚钱的能力。
县到市的路程稍微要远一点,但路矿更好,中间虽有弯道,但几乎没有山坡,路途经过的乡镇也更发达,连带农田里的情形也更喜人,气候更好的原因,也跟地势有关系,比如再生稻,就是角山无法比拟的。
家人都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但他却看过多次了,开始闭目养神,也算是他经常用来休息的习惯,等回过神来,已经到市里了,虽然有仓库,但服装一般是直接进铺面,或是拉到王英那边去。
这次是直接到了市中心的铺子,住宿有点不太方便,办事处的房子有些简陋,而且随着市区留守的工人越多,办事处也已经利用了起来,安排家人过去多少有些不方便。
他是决定的住招待所或旅馆,但谁知一下车就见到了王英,却是昨儿张智鹏说了这事。
“大军,住房已经找好了,就在前面不远。”王英开口就说道。
方大军表示很疑惑,问了后才知道王英专门租了一套房子,而且是昨天租下来,生活用品那些已经准备齐全了,这让他相当惊愕,因为他只打算让家人在市里住一两天而已,这些搞得太复杂吧。浪费的钱还不如直接去住招待所。
但这是她的一番好意,王英也不差这点钱,也就欣然答应了。父母是见过王英的,在服装厂开业请客那
天,但方燕还是第一次见道。
不知道怎么的,她感觉王英和弟弟很亲近,动作也很随意,比如一见面就帮弟弟理了理在车上睡觉时弄皱的衣服,弟弟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但也没有多想。
住房既然有了,也就不急了,行李安排人先送过去,然后他就带着家人逛店面,王英也说没什么事,一起陪着。
第一个铺子还好说,到另外一个铺面男士就要止步了,那是**店。他和父亲就没过去,瘦猴也赶来了,他家今年在水泥厂也分了五百元钱,占了一个股子,和方大军的关系就更铁了,今年干劲也更足,其大哥春子也出来帮忙了。
说实话,他对市里的熟悉程度还不如瘦猴,既然来了,那工作就先放一边,让瘦猴也跟着一起当导游。
店里也有角山出来的孩子,这样的环境,也让父亲适应了,不会觉得市里太过陌生。
没等多久,所有人一起回合,本来就是出来逛,自然就选择步行,用车也不太方面,哪怕找来小车,也坐不下这么多人。
一行人就沿着街道逛了起来,也进了其余的店面观看,到最后吃中午饭前,也不知道王英用了什么办法,居然给他家里每人都购买喜欢的礼物。
这点他不得不佩服了,王英在处事方面确实很强,特别是在这些细节方面,很容易拉进相互直接的关系,这可能是天生的,也是王英自身的优势。
中午饭也是王英安排的,吃的是汤锅,很有特色,家人也都很满意,俩丫头更是叫喊着下次还要吃。
方大军在次感慨,同样是花钱,男人和女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该怎么花,还是女人有发言权。
下午就是到处玩了,但最后给分成了两批,比如母亲和二姐喜欢逛服装店面等,父亲却没什么兴趣,最后他就带着父亲还有俩丫头一起,瘦猴也跟着。母亲和二姐让王英陪着出去逛。
这边他们去了公园,简陋的游乐场等小孩喜欢的地方,没想这些地方父亲也没喜欢,喜欢看。
一直到傍晚这才歇息下来,或是家人第一次出来,兴致都很高,也不觉得累,方大军却感觉有点吃不消,好在来时路上养了神,才给顶住了。
晚饭父母开口要请客了,他们看来中午请客,那是王英出于礼貌接待,包括礼物,也算是第一次见面,送了也合理,但晚饭却不同了,不能一直**啊,大军也不是没钱。
方大军自然不可能说出他和王英的关系,王英的姓子他也 (精彩小说推荐:
)
( 让煤炭飞 http://www.xshubao22.com/4/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