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 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小伢子,你说的是真的?一年真给三万,所有职工全部返聘,工资加倍?”

    “疼!”

    李建只来得及说了这么一个字,就疼的说不出话来,这孱弱的身体在段厂长这种体力工作者的手中,就跟面团一样软。

    罗县长连忙拉开老段,三万块,有点涵养好不好,你好歹也是个国营厂长,收录机厂前些年也是年收入几十万,这才几年,就为了三万块,你至于这样么?

    不过他也知道,老段这是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段在转业之前,那可是以能打硬仗著称,七三年也是赫赫有名的战斗英雄,现在全厂三十多口子人都等着米下锅,三万块,起码让这三十多口人一人分一千,吃饭的问题就不用愁了。

    “老段,我来跟小李谈,你要也想去就跟着去。

    老段忙不迭的给李建道歉,半拉半拽的把李建架上了车,李建摇了摇头,想在这儿看看这些元器件,这下也没了机会。

    春江一中门口,李红军坐在马路牙子上,正在无聊的抽烟,地上已经一地全是烟屁股,看烟屁股覆盖的范围来看,他起码饶了几十个圈了。

    终于等到李建回来,李红军急急火火的跑过去,却被李建拉到一边,趴在他耳朵边上说了几句话,李红军立即就急了,

    “这怎么行,这么贵,不要他们的人,你爹我去给你干去。”

    很显然,李红军是心疼那三万块和这些工人的双倍工资。

    “爸,记住,这些都是毛毛雨,你赚回来的,要比这多百倍,千倍,你等会儿就按照我这么说的说。”

    李建解释,李红军忙不迭的点头,

    “肯定,肯定,这么多钱花出去了,不宰这帮老小子几刀,我心里憋屈啊。”

    十五分钟后,春江一中门口的随意餐馆里,罗县长,段厂长跟李红军正在正襟危坐的谈论着承包收录机厂的细则。

    罗县长罗容光是有县委给予的尚方宝剑的,小型国有企业改革,县委授权他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挑选几家有代表性的作为试点,一开始规划是水泥厂,自行车厂,羊毛衫厂这些企业,只是现在临时把晨光收录机厂当做试点,也是没有问题的。

    李红军是因为要把兜里的这些钱交出去,心里憋屈的慌,又不知道能不能赚回来,所以有点咬牙切齿。

    于是后世新闻记者不断挖掘的在国家通信电子产业有里程碑意义的晨光收录机厂承包事件,就这样在一家小小的不起眼的小吃部中进行着。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三章条件

    “承包可以,就按照李建说的这个意思,不过我有个附加条件,收录机厂后面那三十亩地,也得给我。”

    李红军咬住了嘴唇,他不知道李建非要那一块荒地干什么,哪儿原来是水泥厂的地方,整个院子加外面的滩涂荒地足足有三十多亩,水泥厂辉煌的时候整个院子里都铺满了水泥预制板,可是现在,依然铺满了水泥预制板,不同的是上面都长了长长的杂草。

    水泥厂已经停工一年多了,整个厂区都废弃了下来。

    “你收购的是水泥厂还是收录机厂,你要那么大一块地干什么?再往北就是京杭大运河,你不会想把河也划到你们家院子里吧。”

    罗县长也惊诧于李红军的狮子大开口,不过在他看来,水泥厂的那块地虽然大,却是没什么用处的荒地,太偏了,距离县城足足有十几公里,生活都不方便,除了距离运河近一点,没有任何优势。

    可是收录机厂又不是水泥厂,哪儿有那么多货需要运出去,还走运河,收录机也好电话机也好,屁大点的小东西,一辆卡车就能运多少,要填满一艘船,不得造一年啊?

    这是罗容光想不到电话机的销量有多大,以他目前的视野来看,李红军承包了收录机厂,顶天也就是能让收录机厂从死亡的边缘回到濒死状态,不过这对于其他企业来看,就已经是个好的榜样了,他可想不到现在能有多少人买这种傻大黑粗的电话机。

    这也不怪他,李建是有好东西没拿出来,还藏着呢,如果李建拿出来了好东西,罗荣光也就能想到这个收录机厂,将变成何种的规模了。

    恐怕他就不会这么痛快的把这块三十亩的地,批给李红军。

    “罗县长,你同意,我就承包,不同意就算了,正好我舍不得这几万块呢,拼死拼活干了两个星期,才赚这么几万块,全砸进来了。”

    李红军有点肉疼的把手里的黑色布包放在桌面上,这个年代,人们的防范意识还没那么强,当然,所谓的光天化日抢夺的事情,也没频繁的发生。

    罗荣光一听李红军的话,蹭的站了起来,而段厂长段铜山更是伸出了蒲扇一样的大手,去抓李红军的胳膊,

    “两个星期,三万,不,最少得五万块,你干什么赚这么多?抢钱的吧?”

    李红军看了李建一眼,脸上全是得意,

    “这几天生意好,我开的造纸厂连轴转干了两个星期,把咱自行车厂,酒厂,烟厂,洗衣粉厂的纸箱子全造出来了。”

    跟段铜山眼里只有羡慕不一样,罗荣光的眼神可复杂多了,他是主管轻工业的副县长,知道在当下,连县造纸厂也就是勉强维持个收支平衡,前一段时间刘建林才拼了老命的上县里打报告,买了省里江南机械厂仿制的热磨洗浆一体机,就是为了提高出浆率,提高产品质量,能多赚点钱,如果跟手工作坊的产品质量相差不大,价格又贵许多的话,国营厂根本竞争不过那些小厂。

    眼前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么,这个李红军,家里应该是用的晨光造纸厂淘汰的设备,却两个星期赚出来了晨光造纸厂一个月的钱,人家凭借的不就是吃苦耐劳跟拼命精神么。

    国营厂里,加班没有加班费,就算是生产出了纰漏,产品从一等品,优等品变成二等品,也不会给工人什么惩罚,都是干一天混一天,这样的产品质量能上的去才怪,这就是要深化改革的目的啊。

    想到这里,罗荣光心里,已经同意了把那三十亩地划给李红军,他同时也在心里,存了一点奢望,晨光造纸厂,能在李红军的手里发展起来,真的给整个春江县这么多轻工企业做一个表率,让有思想有技术懂生产的能人们,把这些国有企业都盘活。

    段铜山可没罗荣光想的那么多,他光注意到了李红军说的不想承包,立即叫嚷着,

    “不行,你把我们都叫到这儿来了,还说不签,签,还得多签几年,十年,老罗,让他们最少签十年,二十年也行,一年三万。”

    李红军立马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我要这块地,是准备把我的造纸厂也迁过来的,收录机厂那烂摊子,我赔几年就赔几年,可不能签那么多。”

    李建在旁边偷笑,看来以退为进这一招太好了,虽然自己心里很想吃下晨光收录机厂,更想吃下那三十亩地,可是李红军不知道啊,这等于把自己老爸也算计进去了,老爸心疼钱,自然是不想承包,所以脸上的表情跟神态,都是实打实的肉疼感,看在老段和老罗眼睛里,就是一个词,不想承包。

    本末双方对调过来,罗荣光他们到成了急切的一方,所以这个价钱,就只能任由李红军宰割了。

    “爸,签了就签了吧,回头把造纸厂挪到这儿来,以后能省不少运费,足够这笔承包的钱了。”

    李建恰到好处的站了出来打圆场,于是一场几年之后让整个春江县乃至上层江州市领导都悔青肠子的合同,就这样确认了下来。

    同时,他们也笑的合不拢嘴,整个国内经济心脏的地位从珠三角长三角眼神到运河上这个小小的春江县来,可是打死他们都想象不到的,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是让整个江州市超越省会,成功的跻身国内一线城市的行列。

    送走了罗县长,李建把段铜山给留了下来,一番交谈下来,李建已经看得出来,段铜山是个一心为了厂子的好厂长,同时也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一旦他认定的目标,就算刀山火海也要闯一闯。

    “段厂长,你说我们的电话机生产出来,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放到市场上,会不会有人买?”

    李建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段铜山想了一会儿,犹豫着说道,

    “我们的电话,没什么优势,全是劣势,傻大笨黑粗,城里人肯定不会买,就算是有人贪小便宜买了,也不好意思宣扬,估计我们也就只能卖到农村去了,可是农村根本没多少人装电话,市场也太小了吧。”

    李建听了之后笑了笑,摇了摇手,

    “不,段厂长,我们的电话机,不仅要卖到城里,还要卖给那些有钱人,什么政府机关,什么万元户,以后都会到处嚷嚷着用我们的产品,而且还会四处炫耀,你想不想跟我们一起干这样一件大事?”

    老段皱着眉头看着李建,他很想伸出手去摸摸李建发没发烧,这小子不是糊涂了吧,当有钱人都是傻子,抢着用我们的产品,南方那个叫tcl的电话机已经卖到我们这里来了,而且价格也不是太贵,还有个洋名,谁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东西啊。

    “就一句话,干还是不干,干我就跟你说说,然后你就得听我的,不干,我再找其他人。”

    “干,干,我老段这条命就攥在你小子手里了,厂子都给了你们,我老段也不想调走,这个厂子在我手里砸了,我不把他折腾活过来,吃饭都不香,反正钱你也出了,你就说吧,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段铜山一副豁出去的样子,就差露出长满胸毛的胸脯,李建回头看了看老爸,又看了看周围没有人,这才趴在老段耳朵旁边,轻声说了几句。

    “啥,你说的是真的?如果这样能行,你让俺老段干啥就干啥,不就是去市里面跑么,工商局,专利局我都有战友,谁要敢阻碍这件事,我老段把他们腿打断。”

    看着段铜山兴高采烈的样子,李建知道,这件事儿成了,不用多久,整个收录机厂的三十多个人,会庆幸碰到李建这样一个小家伙的。

    而段铜山,也断然想不到,他几十岁的生涯眼看就要暗淡无光下去,却因为不甘心在晨光收录机厂铩羽而归,在人生最后几十年里背负着三十多位工人无家可归,无肉可吃,无衣可穿的负疚感,却迎来了整个人生之中的辉煌。

    他以往最辉煌的,是参加七三年在南海之边进行的那场自卫反击战,级别不高,却用敢打敢拼赢得了数次胜利,打的敌人抱头鼠窜。

    只是和平时期的到来,让军人暂时没有了用武之地,让百战而归的英雄放下枪械,成为了大大小小的决策者,可是打仗他们在行,做企业,却不见得擅长,于是在国企缺乏竞争,而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当下,不擅长经营的这些昔日英雄,也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可是段铜山还想搏一搏,去相信面前这个只有十七八岁的男孩,他已经通过廖卫红的手,施展了让人无法相信的魔法,用廖卫红的话讲,别人想通了也都会,就是没人想到的办法,居然造出了电话机,既然他能创造一次奇迹,为什么不相信他能继续创造奇迹呢!

    三十年后,段铜山就这样对着自己的继任者,讲述当年相信一个十七八岁男孩的原因!

    第十四章联考

    “李建,你准备准备,马上就要联考了,原本学校是不想让你参加的,不过我们年级组几个老师商量了一下,这样的好事不让你去参加,对你太不公平了,所以,我们联合推荐了你,你一定不能给我们丢脸啊。”

    班主任李老师带有皱褶的脸上闪耀着兴奋的红光,这是经历了无数失败已经放弃希望却突然有了翻盘希望的兴奋。

    人都是有追求的,李老师名字叫做李桂芝,但是她可不想做衬托别人的绿叶,所以,年轻时候的李桂芝是个工作狂,但是十年动乱,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变得极奇低下,她的梦想跟追求变得遥不可及。

    原本以为十年过去,重回岗位会是另外一个春天,可是现实比饿死的野狗还要骨感,春江一中虽然是春江县最好的高中,是春江的骄傲,在整个江州市来说,却一直被江州一中压的死死的,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而她的同学,当年什么都不如她的同学,就因为到了师资力量跟生源都更好的江州一中,现在碰到李桂芝的时候都是趾高气昂。

    “桂芝,我们班那个第四名考的不好,高考紧张了,要是不失误的话,不至于才比你们第一多十分!”

    想起女同学谈起学生成绩的样子,李桂芝就有要吐血的感觉。

    现在,李建的逆天存在,让李桂芝燃起了希望,想着在同学面前,轻飘飘的说一句,“我们班那个倒数第一还比你们第一多十几分,卷子是不是出的简单了啊!”这种感觉,真爽。

    “李老师,你搞错了吧,我没资格参加联考的,这学期开学的时候你不是说了么?联考必须考进前三十名才行。”

    李建不咸不淡的说到,对于国内学校这种唯分数论的做法他是极其反感的,可是从上到下,从家长到老师都只看中分数,谁也没有办法,所以,他对这个所谓的联考一点兴趣都没有。

    “不,这次你有资格,我们特意跟教育局给你申请的资格,这事儿还是我们刘校长出的力,你一定不能辜负领导和老师的期望,这一次,春江一中的希望就全靠你了。”李桂芝有点激动,这种露脸的事情,这个学生怎么能不放在心上呢!

    “好吧,我尽量。”

    李建应付道,说完他才想起来自己回学校的目的,请假,虽然把事情都安排段铜山去干了,可是真正的设计,还需要有人去完善,搞过工业制造业的人都知道,实验室里面可以完美实现的东西,放在量产上,那就可能想破天都实现不了,产量上增加两倍可不是反应釜变大一点就能实现的。

    “李老师,那个如果我这次要是考个第一,有什么奖励没有?”

    李桂芝皱着眉头,这个李建也太不成熟了,还没开始考试就想要奖励,分明是奖励不理想就撂挑子不干的意思。

    市侩,以前光觉得李建这个孩子是烂泥扶不上墙,现在突然变成混凝土了,反而这么市侩了,哎,人无完人,只要他考好就行。

    “今年,我们学校有资格占有全市唯一一个保送清华的名额!”

    李桂芝只是听到刘校长表态的时候提了这么一嘴,却没有任何定论,因为这个名额有没有还是两说,必须春江一中考了第一名才行,所以她就用这个诱人的胡萝卜来逗弄李建,可是李建没等她说完就打断了。

    “保送名额我就不要了,联考之前,我想请假,这个没问题吧?”

    李桂芝差点哭出来,这是什么学生啊,又要请假,估计这小子连联考还有多少天都不知道,张嘴就要请假,这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呢,今天叫他来就是让他利用这一个月好好复习的,他竟然要一直请假。

    “你知道什么时候联考不?五月一号,今天才三月二十九,你这一个月准备干什么去?”

    “有重要的事,我要为国争光,为民谋福利,为国家经济做贡献,李老师我当你准假了,你要不来找我,我保证比江州一中考的好!”

    说完,李建也不管李桂芝同意不同意,转身就离开李桂芝办公室,剩下一个背影留给正在刚刚来给李桂芝送卷子的林晓丹眼睛里。

    这个李建,怎么一周没来上课,这回来了也不到教室去,这是要干什么的?

    “晓丹啊,回头等准考证拿到之后,抽个时间给李建送去,这小子又请了一个月的假,不给他准考证,我怕他都不知道!”

    李桂芝叹了一口气,碰到这样的学生,一个月不上课,最直接的办法是开除,可是开除了,谁帮她在老同学面前争气去,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去给李建办请假,还是病假!

    “什么?!李建又请假,他疯了!”

    林晓丹嘟囔着回到教室,略微有点失落,从差劲到耀眼,李建只用了一天,可是之后,李建基本上就消失了,让林晓丹有些恍惚,李建是不是昙花一现,到时候就回到原来的样子。

    李建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他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李红军回去造纸厂,前一段时间挤压下来的订单基本上已经干完了,春江县毕竟只是个小县城,大的订单还是由晨光造纸厂垄断,剩下的肉汤现在基本上都已经被李红军吃下来了。

    李建给李红军建议,趁这个时间,把新进来的热磨机学习学习,让厂里几个老工人熟悉下来,准备扩大产量。

    李红军虽然纳闷上哪儿找订单去,可熟悉生产设备已经是多年的老习惯了,还是机械性的带着厂里的工人调试机器试生产,同时也把加班的工资补贴一并发给了工人,差点被兴奋的工人抬起来扔到热磨机里面去。

    在这个工资与物质双双匮乏的年代,看得见的利益,是这些工人最大又最小的期望。

    造纸厂的熟悉工作不需要李建费心,但是强华科技虽然已经在老段的努力之下注册了下来,可是产品却还只是李建嘴里的一段话。

    段铜山却就因为李建这一句话而已经激动不已好些天,如果李建说的是真的,那么小小的春江县,将成为国际上的一颗然然升起的明星,而他老段,也将载入通讯发展史的史册。

    李建没有去晨光收录机厂,那些积压收录机的改造工作其实很简单,甚至连基本的电路板都仍然保留原样,剩下需要增加的电子元件,李建已经让廖卫红坐着南下的火车,跑去了东南沿海的fj一带去买。

    李建的设想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可是没有硬件的支持,那就只是一个空中楼阁,而廖卫红在听了李建的设想之后,立即启程,甚至连一分钟都不想耽误,他生怕这种奇妙的主意会被别人捷足先登,要知道,李建提出的这个设想,简直就是颠覆人们生活习惯的伟大发明。

    当然,李建可不敢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他这属于剽窃后人的发明,不过现在事急从权,为了快速积累到足够影响自己科技发展之路的资本积累,李建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让历史上本该九几年才会出现的那一股通信风暴提前来一些,虽然可能阻碍了西门子,摩托罗拉这种国际巨头,但是也会阻碍一些国内的企业如步步高的发展吧,步步高的哥们儿对不住咯。

    “小李,你说的这事儿能行不?要是这么简单,以前怎么没人想起来过,我们想不出来,人家老外还能想不出来,这些先进的东西,可都是那些大鼻子蓝眼睛弄出来的。”

    老段坐在原本属于他的座位上,瞪着眼睛看着正趴在桌子上画图的李建,有点拿不准。

    听李建说起来很简单,可是看他在哪儿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画图的样子,似乎没那么简单啊。

    “老外确实厉害,那是他们的积累比我们长,现在给了我们时间,你看,我们段厂长马上就要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了,哦,不是段厂长,是段书记,不知道廖老师这一趟成果如何,现在厂里还有谁还能画图,我画图还不是太专业啊。”

    李建一边架着老段,一边想找个帮手,果然,科技强国不是喊一句口号就能够改变的,哪怕他脑海里面有无数的书籍也没用,比如现在,他想画电路图,可是一个人全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而他李建原本只是个研究员,对于基础应用并没有太大的长处,如果让他坐在国家科技委主任的位子上,或者到什么研究所说不定还能培养出来几个天才,可是现在他只是个高中生,根本没那个机会。

    “画图,我会,我来给你打杂,你慢慢设计。”

    于是后世往往只需要在电脑上随便点几下鼠标就能完成的工作,在李建干半小时得休息十分钟的情况下,被段铜山用铅笔一点点的在白纸上画了出来。

    几天后,

    “什么?就这么几天时间,你们两个就把电路图给画出来了,连无线的频道也都想好了?”

    刚回到厂里的廖卫红,看到面前的图纸,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十五章苦干

    廖卫红从春江到福建,几乎是马不停蹄,他是带着政治任务去的,到福建泉州,国内最出名的无线电之相去采购一批电器元件,也就是无线发射器跟接收器,这两样东西,就是对讲机上最重要的东西。

    李建的设想,吸引段铜山跟廖卫红的部分,就是用收录机厂的设备,制造出来的电话机,要与众不同。

    即便是傻大笨黑粗,却依然能够抢手,那就需要有特点,而且让其他厂家短时间内连模仿都做不到,甚至连老外的工厂,都想不出来。

    当时廖卫红还有些将信将疑,这样的产品,以李建一个高中生能够设计的出来,用晨光收录机厂这个三十来人的小企业能够生产出来?

    可是李建把他的设想一说,廖卫红跟段铜山两个懂技术的人,立即就燃烧起来了。

    李建竟然要把电话机跟对讲机综合起来,实现无绳电话的梦想。

    如果真的让他搞成了,这是在通讯业历史上填写自己名字的机会啊。

    所以,廖卫红生怕被别人抢了先,先他们一步把这种无绳电话制造出来,火急火燎的冲向了福建泉州,而李建则留下来,整理出他们的新产品的电路图,当然,外貌设计之类的,李建他们已经没有多大的奢求了,他们用的都是最古老的电子元件,体积上必然要比普通的电话机大许多。

    可是廖卫红没想到,自己就是出去这么几天,李建竟然已经把完整的无绳电话电路图设计出来了,用的都是收录机厂目前能够买到的电子元件,这相当于,设计生产无绳电话的拦路虎基本都已经解决,剩下的只是一些细节方面的美化工作。

    晨光收录机厂被承包之后第一次厂务会,参加者不过寥寥数人,李红军,这个名义上的承包者,李建,完全是编外人员,段铜山,原本的厂长,现任的晨光收录机厂党支部书记,廖卫红,收录机厂原本的技术科长,现任的晨光收录机厂产品研发中心主任。

    “我们的产品,定位于高端市场,所以,体积大一些没有关系,我们要的是产品的厚重感,所以,电话机的机身可以不用考虑,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无绳电话可以不受电话位置的控制,按照对讲机目前能够达到的距离来看,这个距离在十米左右,也就是说,拿着我们的话筒,可以离开电话机十米远。”

    李建咳嗽了一声,

    “这样,尿急的时候接重要电话,也不用担心尿了裤子喽。”

    廖卫红没理会李建的怪调,而是专注于产品的细节,

    “我们的话筒通话时间能够达到多少,采用的模拟信号方式传输音频肯定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通话质量如何,另外用什么供电,是一次性的干电池还是可充电电池?”

    “当然是可充电电池,镍镉电池完全能够承受这种音频通话,我已经在话筒里面加了一个放电的功能,五百次充电完全没有问题。至于信号影响,这个以目前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是没有办法的,想要解决,除非用数字信号传输方式,不过那是我们的三代产品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了,我们的产品目前就是要高大上,先推出产品,把市场占领下来。”

    李建解释了一下,看到其他人完全是听天书一样听着他说话,开始分派任务,

    “段书记,你负责去科技局帮我们申请专利,记住专利所有人一定是我个人,这件事情拜托你了,国内的专利法已经颁布了,您要是想咱这三十多号人能够吃饱穿暖,一定要把这件事办成,你也知道兄弟单位他们的钻研模仿能力可是很强的,咱这又不是高精尖技术。”

    段铜山把大黑脸点的跟小鸡啄米似的,对于李建把这个专利申请人作为李建个人一点意见也没有,这完全就是李建拿出来的想法,不是他还是谁,他担心的是李建后面的话,三十多口人吃饱穿暖,那可是段铜山心里的大事。

    “爸,造纸厂的设备也调试的差不多了吧,你去联系印刷厂,咱自己生产的纸,十张换一张,让他们给印刷出来我给你的那份底稿。”

    “啊,十张换一张,太贵了吧!”

    李红军有些不愿意,不就是印一些东西么,至于用十张纸换一张,直接出钱不就好了,这么换多浪费啊。

    “听我的,爸,现在咱没有钱,只能这样迂回解决了。”

    “廖主任,您这个研发部的主任,就只能带着我,开始生产调试了,起码先组装出来一台样机,看看有没有bug,毕竟设计是设计,产品是产品啊。”

    “行,我已经按照你的设计图,组装了一半了,就剩下话筒的电源部分,不知道你用哪种电池,这才没有弄。”

    廖卫红从身后搬上来一个木头箱子,大家仔细看过去,原来就是廖卫红说的半成品。

    别人的电话只是个方方的盒子,晨光厂生产的电话,却跟小木头箱子一样,大家的眼神不约而同的落在了李建头上,要不是这小子弄出来个无绳电话出来,恐怕大家一看到这个半成品,立即就会泄气了吧,谁家用这个样的电话啊。

    “这个是样机,我中间预留了很多改动的空隙,真的产品没这么大。”

    廖卫红把箱子搬到桌面之后,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我用普通话筒试过,通话功能基本上没有问题,拨号电路也没有问题,就是振铃电路稍微有点小瑕疵,下一次应该可以调整过来,下一步的工作主要就放在发射器跟接收器上面了,我们购买的发射器是多信道的,小李你的意识是用多信道还是单信道?既然这是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我们完全可以用单信道,这样能够延长电池使用时间,也可以稍微稍微的延长信号传输距离。”

    “今天晚上,我跟你一起把这个搞定。”

    李建看着面前这个木头箱子,与自己设想中精美绝伦的无绳电话相去甚远,只能无奈的把那一声叹息,收进自己的脑海中。

    第十六章妈妈

    “五月一号,劳动节,我们争取让自己的产品面市,到时候,造出来多少台,赚的利润,厂里一分不要,全给大家分下去!”

    李建扔出来一个重磅炸弹,不过效果却跟他想的截然不同,反应最激烈的,恰恰就是最关心厂里工人生活的段铜山。

    “小李,你疯了,这样明目张胆,现在虽然提倡改革,但是你直接这么走,走,外国人的路子,可是不行的,我看这样算了,工人们辛苦了这么久,五一劳动节,我们多发一点劳动保护费,如果收入足够多的话,就每个人三百块,如果少的话,那就不要提了。”

    李建看了看老段,心下当即一凛,是啊,自己是从后世过来的,不知道这个时候国家还没有彻底开放,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可不能一步迈这么大,还好,老段这个部队里出来的领导比较懂得分寸,没有给自己戴上资本家的帽子,就这样偷换了一下概念,却是两全其美了。

    李红军当时已经紧张的整个人都站了起来,李建可是他的亲儿子,刚看着有点起色,不是以前那副智力不全的样子,可别被戴上帽子,再也没了出路。

    “好了,你们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小李,走跟我去调试发射器去。”

    廖卫红看出来了气氛的微妙,连忙一招手,拉着李建进了原本的组装车间。

    样机调试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生产工艺流程,才是最重要的,李建跟廖卫红可是要一个个手把手的把这条生产线上每一个工人都教会的,眼前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在提醒李建,这是八十年代中期,不是后世那个连生产一瓶牛奶都会上生产线的现代化世界。

    李建跟在廖卫红身后,干上半小时左右,就要坐下来休息休息,身体倒是不累,就是不停的思考,让他的脑子时不时的会疼上一阵,这就是脑神经萎缩的后果,李建知道现在是没办法解决的。

    厂务会是一大早开的,不知不觉跟廖卫红两个人已经弄到了一点钟,李建的肚子已经咕噜咕噜提过三四次意见,可是老廖同志,还是不停的摆手招呼李建,

    “在等一会儿,再等一会儿。”

    李建记得自己上辈子就很拼命,不说废寝忘食,不吃饭的事儿也是经常有,可是现在,这孱弱的身体,就晚吃这么一个小时的饭,已经走路都有些打晃了。

    刚想着不管老廖,自己跑出去吃饭,李建就听见车间外面有人喊着自己的名字,那声音似乎有些熟悉,却又有些陌生。

    “李红军你个老王八蛋,有你这样对待自己儿子的么?我为了这个家辛辛苦苦跑出去打工,你可倒好,在家里就这么带儿子的,几点了还不让他吃饭,就你这样的我放心出去么……”

    声音不大,在空旷的车间里面只传了没多远就消失了,可是听在李建耳朵里,却如同雷劈一样。

    “妈妈,这就是妈妈。”

    李建对母亲跟对父亲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李建上一世的父亲,是个在国内还算是颇有建树的科学家,只不过因为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跟一个比他小许多的城里女人厮混在了一起,直接就在李建才三四岁的时候跟他母亲离了婚。

    而李建的母亲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据说就是李建父亲当知青下乡的时候认识的农村女孩儿,硬是依靠在农村那几亩薄田,把李建从农村送进了清华大学,

    所以来到这个世界,李建对李红军并没有太特殊的感觉,反倒是对于素未谋面的母亲,极其亲切。

    “儿啊,来,妈给你煮的肘子,你尝尝,肥瘦正好,多吃点,你看看妈不在家这几天你瘦的。”

    一个农村妇女穿着有些过时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走了进来,看的出来这身工作服穿了有些年头了,而且比较大,穿在她身上肥肥咣咣的不合身,尤其是左胸位置那个被水洗的有些掉色的造纸厂几个字,更是说明了这身衣服的开路,李红军穿剩下的工作服。

    这是八十年代,人们结婚还比较早,母亲的实际年龄还不到四十岁,可是穿上这样一身衣服,顿时跟快要五十的感觉一样,李建看了一眼走进来的袁开春,顿时想起来自己的母亲,两个人眉眼间颇为相似,除了后世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而苍老一些之外,两个人就像是姐妹两个一样,顿时李建的眼泪就溢出眼眶,

    “妈!”

    李建一哭,袁开春吓了一跳,把铁皮饭盒随手扔在桌子上,冲上来把李建融入怀中!

    这个时候李红军才悻悻的走进来,嘟囔着,“你走的时候儿子比这还瘦呢,弄得好像是我给饿的一样……”

    他的话还没说完,看到袁开春眼角的泪水,立即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走,不干了,跟妈回家!”袁开春提着饭盒拉着李建硬生生往外拉,眼神掠过李红军的时候一股杀气冲了过来,让想拦着的廖卫红收回了自己的想法,咽了一口唾沫,继续摆弄他的样机。

    李建觉得自己很幸福,被老妈提着耳朵的感觉已经几十年没体验过了,

    “廖经理,晚上我再来啊!”

    袁开春带着李建上了三轮车,却不走,而是打开了饭盒,让李建吃饭,李红军过了一会儿才从里面出来,刚准备开车,却被袁开春一巴掌打住,

    “等会儿再开车,让你儿吃饱了再说。”

    李红军犹豫了一下,“不止咱儿没吃饭,大家都没吃呢!”

    袁开春回嘴,“别人没吃我管不了,我只能管我儿子。”

    李建听李红军说的,抹了抹嘴巴上的油,“爸,回头请个做饭的人来,大家加班加点,咱得把后勤保障好。”

    “管饭?那得多少钱?我问过了,以前的收录机厂可都不管饭的。”

    “爸,咱现在是创业阶段,想让工人产生归属感,必须得替他们想,他们多干一点,少几个废品,咱就赚了。”

    “雇人做饭,别雇别人了,我来,让别人来伺候我儿子,我还不放心呢,你知道我这些天在外面,都快疯了。”

    李建一边吃着肘子,一边伸手去擦眼角,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体会到亲情的滋味,简直就是贫民窟里面的奢侈品。

    第十七章产品

    李建被袁开春逼着吃过之后又睡了一觉,说了在学校的经过之后,又着墨重彩的渲染了他用考试成绩惊掉满地眼镜的戏份,这才让袁开春原谅了他所谓的请假。

    代价么,就是规定下午睡醒之后也不能去收录机厂,必须在家陪她吃晚饭,算是庆祝袁开春打工归来。

    当李建再次来到晨光收录机厂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站在李建面前的是双眼通红,精神却十分亢奋的廖卫红。

    “成了?”

    “成了,你试试。”

    廖卫红早就等在厂门口,见到李建之后不由分说把一块黑色的砖头塞进李建手里,自己则冲进了车间,那动作根本不像是个中年人,倒像是刚从学校逃学出来的孩子。

    “叮铃铃……”

    熟悉无比的电话铃声从李建手里响起,李建激动的无以复加,重生一个月了,他无时不刻不在梦想着自己改变这个世界,改变这个国家的科技,甚至改变整个世界的科技进步脚步。

    他以为,自己脑海之中的图书馆存在,各种各样的知识都不缺少,在这个世界,还不是点石成金,随便一出手就可以改天换地,可是真正的操作起来,才知道其中到底有多难。

    此时此刻,听着手中的电话铃声,他首先想到的是向自己的国家之中,那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先驱,如果不是他们在一穷二白之中拼搏,哪儿来的国家一步步迎头赶上,虽然距离一些顶尖科技还有距离,却不再是遥不可及,起码有了追上的希望。

    “接电话啊。”

    廖卫红从车间里面跑了出来,兴冲冲的朝李建吼道。

    李建连忙按下了黑砖头上的通话键,不得不说,廖卫红临时加工的这个话筒真丑,比那种黑色大块头的对讲机还大还重还丑,可是李建恨不得亲上一口。

    廖卫红是个人才,李建只是把想法跟廖卫红一说,他就凭着自己对电子元件的感觉,硬生生把这个无绳电话搞了出来,当然,电路图还是李建来画的,可即便这样,廖卫红也相当于从无到有的创造。

    起码这台样机就让李建很满意,虽然通话的时候话筒里面还有轻微的电流声,可是两者之间的距离,恐怕已经足足有十五米了,而且中间还间隔着三道砖墙,这说明廖卫红采用的单信道方案是合适的。

    子母机的子机和母机之间通话已经完全解决,就看对外通话了。

    “廖主任,廖主任,把电话连到外线上,你打个电话试试。”

    李建等到廖卫红回应之后挂断了电话,就看到那边廖卫红扛着木头箱子已经冲了出来,急冲冲的冲进了厂长办公室,

    “我去打。”

    探出头来冲李建喊了一句,廖卫红立即又缩了进去,李建笑了笑,这些搞技术的人跟自己都是一样的,有了新东西,非要立即搞明白不可。

    “能打,能打。”

    廖卫红半分钟之后从厂长室里跑出来,站在李建身边,就跟小学生见到了老师一样,脸上都是激动的神色,不过满意之中似乎还有点遗憾,

    “要是话筒也能打电话就好了,不就是在上面加一套拨号电路么,对了,你在话筒上和话机上都特别预留了一个开口,还有两到数据传输线路,是准备干什么用的?”

    “保密,我看样机的体积比原来小了一些,原来比篮球大,现在就有半个足球大,廖主任你是不是改了一下空间结构?”

    李建跟廖卫红卖了个关子,廖卫红搞技术是一把好手,但是他没经历过后世国内的山寨浪潮,很多事情他是搞不懂的,就算有专利制约,也依然阻挡不了市场上出现一批又一批的高仿货。

    出现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山寨货跟不上自己的节奏,那就要不停的保持科技上的代差,才能利用自己的领先优势从占领市场,赚取发展的利润。

    电话机上预留的两个外接端口,就是李建的杀手锏。

    廖卫红不知道李建想的是什么,听到李建说起样机体积变小,顿时挺起了胸脯,

    “咱老廖的一个晚上没白忙活,我把a16跟sxs323之间分开,换了个立板,就节省了一点地方,其他地方也多少做了些改动,又精简了一下空间,就凑合成这样了,就是到时候上车间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