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 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也可以当做用户线,这样就是八千线行驶万门线……”

    第三十六章谈话

    桌面上有早就准备好的纸和笔,李建拿起来,随手在上面画着,可就是这么随手一划,却让那个发问的中年人双目发亮,这个李建想的跟自己想的,简直就是一模一样,不,他考虑的比自己考虑的还要深入一些,自己原本不能肯定还在两可之间的想法,他竟然斩钉截铁的支持一种,而把另外一种完全给否定了。

    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在七个国家,八个通讯巨头之外,自己另造了另外一种制式,这种想法,就算拿到国外,也应该是主流技术了。

    这个中年人,就是国防科工委负责研究万门交换机的刘勇,实际上,即便没有李建的这番话,刘勇的万门机也已经有了初步的眉目,在不久的将来,国防科工委独立研究的万门机最终也成型,成为了巨大金中华当中的巨龙之爪。

    “李建同志,我这儿有一台无绳电话,应该是你父亲厂里的产品,看起来你对无线电通讯也应该有所研究,用降低信道的办法增强传输距离,但是单信道也只能传输十五米,信号就衰减为零,你考虑过不增加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传输距离么?”

    说话的人年纪比邱志鸿应该略微大一点,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戴着两片厚厚的玻璃眼镜,说话一点也不客气,给人以技术宅那种特有的情商低下感觉,李建知道自己情商低,可多少还知道说话客气点,尤其是有求于人的情况下,可这位,根本不知道客气是何物。

    “不增加发射功率,延长发射距离,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李建既然决定放开说,这些又都是通讯方面的问题,他就干脆一起说出来,要知道,在座的几个人,李建已经看出来了,他们不是邮电部的,确切的说,是只有邱志鸿一个人是邮电部的,其他人,应该都是国防科工委的。

    百万大裁军之中,应该也包括了很多国防科工委的科技工作者,他们的研究因为各种原因被下马,而面前这几个人能够在这个时候还出现在这里,恐怕他们的研究方向,是属于那种坚决不能停的。

    “李建啊,你好好的上学,怎么想起来办企业的?”

    这几个人还在消化李建传递的信息的时候,谭永胜终于可以问话了,他知道什么才是今天的重头戏,李建知道什么,懂什么不重要,李建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是怀有异想的人,有再大的能力,国家都不会允许他的存在。

    “我从我爸爸的造纸厂捡到那些笔记之前,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对通讯技术有这么大的兴趣,可是那笔记上面的一句话让我从此喜欢上了通讯技术,‘有生之年,不让外侮再临头。’,我们国家比外国落后了很多年,如果不拼命追赶,那么外侮肯定会再度临头,比如现在,我们国家的通讯事业发展到了瓶颈,恐怕任何一个省会城市的电话线都达到了万门级别,可我们自己,连两千门才刚刚研制成功。”

    李建知道对方的目的,干脆自己把话题引申开,按照对方想听的内容说下去,

    “如果我们继续发展通讯,必然要买外国产品,什么贝尔、阿尔卡特、朗讯、还有日本的nec和富士通这些企业,马上就能统治我们国家的通讯业,这就是**裸的外侮啊,我们国家的通讯命脉把握在外国人手里,甚至说不定人家在其中暗藏什么玄机,可以监听某一特定号码的通话内容,这就是国家安全方面的危机了。”

    “正是这个笔记本主人提出的这种危机,让我对通讯有了兴趣,可是当我自认为已经学会之后才发现,没有钱,就算是我懂的再多也没用,这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不足,就好像明知道twl不行,我们却必须得用一样。”

    “所以,我要自己办企业,用最快的速度赚到钱,再去提高其他基础产业,从一个点带动一个面。”

    李建说完,看向谭永胜,他这话说的简单,其中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规划,并不在乎赚多少钱,钱已经只是个数字概念。

    “那你为什么不自己成立一家电话机厂,反而要承包晨光收录机厂?”

    谭永胜接着问道,

    “因为我拿不准政策,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将来会成为**国家,我如果自己建厂,说小了是个体户,说大了可以被别有用心的人说成是资本家,我不敢承担这个风险,其实我想向谭部长您说上两句,我们国家就是一头雄狮,一只巨龙,可是不管这头雄狮再强壮,巨龙再长,他也没有精力去把每一根鬃毛都理顺,每一片鳞片都擦亮。”

    李建偷偷的用眼睛看了一下那位老人,见他也在认真倾听,继续说了下去,

    “只要这鬃毛还在雄狮身上,鳞片还在巨龙身上,不会脱离身体,那就不要管着鬃毛吸收了多少养分,鳞片带走多少空气,所有的一切还是雄狮巨龙自己的,只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适当的让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更好。”

    李建突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措辞,因为这有一种给伟人讲课的感觉,这些其实都是伟人自己提出来的,李建只是照着后世的课本宣科而已。

    “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把研究的重心放在那里?发展的重心又放在哪里?”

    谭永胜紧接着问道,李建觉得,这不应该是一个邮电部部长的问话,那很明显,他是替人问的。

    “国力有限,肯定是能急速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的优先发展,国防科技不能丢,半导体技术不能丢,通讯技术同样不能丢,可以用发展换发展,就是像我一样,用一样技术发展起来换回来的钱,去支持其他技术的研究。”

    “发展的重心,当然就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咯,这点我不懂,不过我知道,一些能源,电力,水利交通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不能让外国人染指。”

    李建只是说不能让外国人染指,却没说不能利用民间资本,后世垄断企业的那些贪腐也是隐藏在其中的**,可是民营资本中或许会有外资的影子,这个李建是把握不了的。

    第三十七章讨价还价

    整整一个上午,基本上都是谭永胜问,李建回答,把他关于通讯业走向,国家发展重心,经济社会形态等方面的理解都说了出来,其实他还想把潜艇、导弹、大飞机方面的知识一股脑的都写出来,可是他不敢,这才是第一次见面,就算他说出去,国家也不可能用,更何况,他现在已经头疼欲裂,根本没办法再多说什么。

    而他之所以忍着头疼,期间不断的用喝水上厕所来缓解自己思考的时间,不就是为了让那位老人的脸上浮现出一些笑意么。

    转型期,连伟人也需要提出来摸着石头过河,一切没有前例可循,必须要有胆略进行试点,李建就是想给自己争取一个试点的机会。

    “你把你那个电话机更新换代之后可以申请专利的内容整理一下,过几天我让人联系你,帮你找一个海外关系,先把海外的专利拿下来,至于国内的专利,现在处于保护阶段,你还不用担心,毕竟我们是第一年实行么,大概要到年底的时候统一把这一批专利放下去。”

    谭永胜敲了敲桌子,似乎是看到李建的疲态,决定结束这次接见。

    “你的人,帮我申请专利,可别专利申请回来,变成了邮电部的东西,那我可就是替他人作嫁衣裳了,这些无绳电话,换回来的可都是美元,谁不知道咱国内就缺这玩意,邮电部恐怕也缺的很厉害吧,你们下属那个厂……”

    李建咬了一下嘴唇,强迫自己清醒过来,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晕倒过去,而且一定要把担忧说出来,国内摘桃子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但是当着这位老人的面,恐怕没有人敢摘桃子吧。

    “你,唉,我谭永胜只要还在邮电部长的位子上一天,就保证你的专利所有人就是你李建。”

    谭部长皱了一下眉头,这小子这么说话,如何让身后哪位看待自己,堂堂部长还要与民争利么!

    ……

    谭部长安排人专门带着张智化他们三人安置好了住处,邮电部直属的信达宾馆,各方面的条件在这个年代都属于中等偏上,邮电部不是一个很穷的部门,尤其是对外接待日渐增多,门面不能太差。

    张智化坐在李建的房间床上,看着李建,不知道自己的话该不该说,这个李建胆子太大了,居然敢跟邮电部的谭部长讨价还价。

    而且谭部长的保证,竟然对他来说没有任何作用,李建这是硬逼着谭部长写了一份类似于保证书的东西,承诺部里帮助李建解决海外申请专利的事项,但是不得从中赚取任何好处,对于申请后的专利,没有任何权利,如果要使用,需要经过李建的本人同意。

    这样的话,人家邮电部为啥要帮你去申请,等你李建造出来产品之后,邮电部想办法搞到一部,拆解之后照着样子去申请,反正你李建没有海外关系,没有美元,想到国际上申请专利,那是门都没有。

    “李建啊,其实你今天上午的话可以委婉一点说,邮电部在国家部委之中也是很强权的部门,而且谭部长这个人,很强势,你这么说……”

    李建早就知道张智化赖在他的房间里不走是什么意思,无非是怕李建这么做把邮电部得罪了,顺势让邮电部今后对江淮省或者说江州市另眼相看。

    比如现在江州正在考虑的万门机计划,邮电部是要出一半钱的,这些用掉的外汇,算作邮电部对地方的扶持。

    “张书记,我这么说其实是为了江州跟江淮省考虑啊,你想想,如果专利权不在我李健手里,而是在邮电部,或者说专利权在我手里,但是被免费授权给了邮电部,换做你是谭部长,是让邮电部下属的企业生产呢,还是不让他们生产,而是坐视我们江州自己生产无动于衷。”

    李建很多话没说,只是开了个头,意思已经全都表达出来了,无绳电话在国际上还是空白,面对发达国家这么强的购买力,如此巨额的外汇,邮电部能不动心么,这就是从江州市的嘴里夺食啊。

    对外出口企业不交税,因为什么,不就是卖出去的东西,老外付的是美元,而这笔钱经过国家转手,交给你的时候,就按照当时的汇率换成了人民币结算。

    这等于给国家创汇,对于国家来说,江淮省创汇可以,江南省创汇一样可以,放在哪儿生产都一样,可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别人的外汇可是跟自己没有一点儿关系。

    这一点张智化早就考虑过,可是他不认为,李建之所以不放心专利权,是为江州考虑,他觉得李建是怕受制于邮电部,而没办法赚取巨额的利润,按照张智化的印象,李建应该是那种不顾一切想发展的科技狂人。

    李建却是不是为了江州考虑,他是要做出一个姿态,一个给伟人看的姿态,他还有无数的好东西没有拿出来,这只是第一步的试探,他这么做,邮电部和地方政府没有人来劝他把所谓的专利让给国家,那就是真正的尊重了知识产权,想必那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该也要出来了,对科学家的尊重也落到实处。

    一个国家只有真正的尊重科技,才能发展科技,李建是知道国家的最终发展方向,所以才敢如此赌一把,否则若是被强令将专利权上交,对于李建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损失。

    等上两三年的时间,等到伟人发话之后,一切依然回会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只是耽误了通讯行业发展的黄金时间,让这万门机这一块儿本可以不丢失的阵地拱手送人,如同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那种惨状一样而已。

    “好,有你这句话,要是邮电部不出面,我回去就算跪着求,也得求省委帮你把这个专利申请下来。”

    张智化瞬间义薄云天,似乎这一瞬间,他也想通了,谭永胜不让他们走,岂不是已经侧面说明了,邮电部基本上同意了李建的提法。

    这一住就是三天时间,李建不知道张智化跟罗容光看出来了没有,那天混在所谓专家组里,一声没吭的哪位老人是谁,毕竟老人的样子经过精心掩饰,跟平时的相貌大不相同,这才是张智化他们来的工作重心啊。

    期间李建又被那些专家拉去实地探讨了一些问题,当然是李健讲的多,他们听得多,而李建时间有限,只能是在答题思路和方法的大方向上对他们进行疏导。

    这些专家都是装满水的暖瓶,想把另外一些思路灌输进去,总需要一定的时间。

    第三十八章父子谈心

    张智化来北京果然是有另外的目的,李建住在信达宾馆,张智化却去了另外的地方,按照李建了解,那应该是后世被称为驻京办的江州驻北京办事处吧。

    李建回去的时候,也同样不是空手而归,拿着谭永胜转交的一纸红头文件,李红军承包的晨光收录机厂被国家体改委试点组选为体制改革试点,允许李红军对晨光收录机厂进行股份制重组。

    而且李建还得到一个好消息,股份制重组,国家并没有对晨光收录机厂以土地厂房等固定资产折股的时候要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也就是说,李红军私人可以绝对控股。

    一日一夜的火车在红头文件鼓励之下,李建觉得根本没什么影响,他拙劣的表演看在老人眼里,其实就是为了这一个政策,至于李建知识的来路,居然从研究所的研究员到邮政部的谭永胜,没有一个人来问,这才是李建最担心自己圆不了的谎啊。

    看来多学政治是有好处的,黑猫白猫理论在这儿绝对试用,只要对国家发展有好处,李建又不是敌国特务,就算是知识来路成迷,也被忽略不计了。

    “儿啊,你那个女同学给你送奖状来了,之后又来了两次,好像找你有事儿,你要是没事的时候去学校看看。”

    刚踏进家门,李红军就告诉李建,林晓丹来了,至于李建和林晓丹的关系,李红军还希望自己猜的没错,可是事实看起来好像没那么回事。

    “学校,算了吧,我上学不是为了去上大学,我是为了去上大学而上学,哎,老爸,我说不明白,咱去厂里看看吧,最近马粪纸箱子不好做了吧,咱县里甚至整个江州市的小厂子基本没了活,那些有生意的大厂从造纸厂就订货了,根本没咱的事儿。”

    李建本想告诉李红军,他上大学,为的是人脉,国人向来有一句话形容知识分子,文人相轻,因为古时候的知识分子就可以用文人来代替了。

    文人相轻,也就是互相瞧不起,同时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文人之间的论资排辈,你一个三本毕业的学生,在清华北大的学生面前,很难找到什么自尊,除非学术上的成就让他们无法企及,可即便是这样,也难保他们心里不腹诽几句,一个破烂学校出来的……

    李建,要的就是一个名分,和一个平等交流时候,他们能认真听你表述的机会。

    “前一阵子连轴转都忙不过来,这几天好了,干半天歇半天,幸亏有印刷厂那批新闻纸撑着,要是光造马粪纸,咱就差不多干一天歇五天了。”

    李红军指着那边还在干活的工人,有些踌躇,开工才能赚钱,上个月这些跟着他干活的老伙计都小小的赚了一大笔钱,当然这一大笔是相对于他们以前的工资来算的,却也让他们兴奋了许久。

    可是挣多少钱,肯定是由干多少活儿来决定的,目前整个春江,甚至整个江州,整个江淮省的中小企业都是开工不足的状态,甚至停工待产,他一个小企业主有什么办法呢。

    “爸,我看咱的木头和竹子都没有多少了,怎么不多买点,现在这个时候不备货,过一阵子咱需求量大了,就涨价了啊。”

    李建没去看工人,而是看向了备货用的小仓库,里面空空的基本上没什么存货,这那是长时间干生意的样子啊。

    李红军叹了一口气,

    “进那么多货干啥,马上就是雨季,弄不好再烂了长出木耳来。”

    他这纯粹是气话了,李建知道李红军这是从生意忙不过来到没有活可干的心理没调整过来,

    “爸,进货,大批量的进货,然后造三十乘以三十,高十五的纸箱子,买一台塑膜机,最外面的瓦楞纸上塑膜……”

    李建随手抽过来一根木棍在地上画了起来,俨然就是后世那种电话机的包装箱。

    装电话机的小包装纸箱说好了,李建又按照比例,每二十七个小箱子装一个大箱子的规格,定制好了大纸箱,同时又每一个箱子同比例造三张8开的白纸。

    而且李建一做,就要做三万个。

    这下李红军愣住了,生意是来了,可是他不放心啊,李建这是要干什么。

    “儿啊,这是谁定的货啊,给定金了么,三万个可不少呢,万一跑了……”

    李红军话没说完,李建接茬。

    “爸,这是咱自己的电话机厂要定的,三万个只是第一批,以后你这个造纸厂,专门给咱的电话机做包装箱,就够了。”

    李建想说的是,还有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任何家用电器无论白电黑电,没有用不到包装纸箱的,记得国内不就有一家造纸企业的老板还荣登过富豪榜榜首么。

    “三万个,咱的电话机厂,一天才能造几十个出来,这得用几年啊,而且咱的电话机也比这个尺寸大上不少来着,不一定能装进去吧。”

    李建早就把造纸厂里的电话换成了无绳电话,所以李红军当然知道无绳电话的尺寸,但是他知道的产量,却是前一阵何超没有进行技术改造时候的产量了。

    李建耐心的把电话机厂的现产量跟即将的出口计划跟李红军说完,李红军不喜反怒。

    “你个狗崽子,你准备造更好的电话机,又小又漂亮又先进的卖到国外去,却卖给我们国家政府这种低档货,一个还卖这么贵,你的心里怎么想的。”

    原本李建把电话机定价定的这么高,李红军虽然有点意见,但是觉得这既然是高科技,最好的东西,卖这么高的价格,也就忍了,可没想到李建明明有更好的东西,却不卖给我们自己的国内,反而卖给大鼻子,他的火气就起来了。

    至于外汇不外汇,国内科技能不能达到,原材料是否能供应,他还没想那么多,也不是他一个造纸厂工人能够想明白的。

    “爸,你说的这是什么话啊,我问你,原来咱的目的是什么,是拯救收录机厂那三十多个人吃饭的问题,三十多家生活的问题,所以咱就要给收录机厂找出路。”

    第三十九章心路

    李建跟李红军讲着当初承包的事情,李红军则不住的点头,全然忘记一开始李建说承包收录机厂,根本连跟他商量都没商量,直接让他拿钱就走的事儿。

    “咱当时一共就五万块钱,承包了收录机厂,交了承包费,只剩下不到两万块,除去来回的路费,如果买原材料,就是买这种新式无绳电话的原材料,最多不超过二十部,二十部电话买回来了,我们安装调试倒模开工,你算算要多少钱,要多少天,二十部电话造出来了,价格得定多少?一万块钱一部?卖给谁去?如果达到我们这种电话同样规模的利润去发展第二条第三条生产线,要多长时间?是不是在我们上第二条生产线的时候,仿制品已经出来了,我们在价格竞争的情况下,能保持多少利润?”

    李建说完,伸出了一个手指头,朝着地上比划了一下,

    “收录机厂的库存你也看了,那么大一个仓库堆满了,如果不用这些旧原件,就只能扔,这是多大一笔损失啊,而且那么多的原材料,元器件,就都报废了,我们得拖多少时间才能真正的把那个厂救活,而这边的造纸厂你也看到了,只能赚那么一阵钱,如果电话机没有销量,我们就是看着两个厂活活的倒下去没有任何办法。”

    李建摇了摇头,

    “而且,我卖给老外,是为了创汇,这些话前几天刚跟咱市的张书记说过,我们国家现在是用能源,是用各种国内也紧缺的商品去换外汇,而且很多都是赔钱赚吆喝,咱的电话机,绝对不会赔钱,能让国家赚钱,咱自己也赚钱,而且,我们卖到国外去,还不会打压我们国内的电话机生产厂家,等于把这个市场空给他们,让他们能活下去。”

    李建说到这儿,头有些疼,立即扶着脑袋坐在了地下,把李红军看的一阵心疼,赶紧上前搀住李建,半天没有言语。

    他,确实想不到这么多,可是儿子想到了,还想的这么远,立即感觉老怀甚慰。

    李建感受到李红军身上传来的父爱,心中一片温暖,上一世渴求了许久,却最终只能是奢望,这一世总算有了弥补。

    其实他心里想的更多,无绳电话现在属于高端市场,国内的消费能力有限,根本不可能按照他理想化的计算那样,一个月保证七百二十万的利润持续下去,很可能像造纸厂一样,生意红火几个月,也就慢慢的沉寂下去,只能另起炉灶了。

    而那个时候,国内的山寨货说不定已经出来,恶性竞争一出来,李建虽然有着专利,可终究是浪费了其他工厂的资金和精力,对市场判断不准确的这些厂家,有可能浪费了原本可能存活的机会,彻底死掉。

    这些能想方设法山寨的厂家,或许就是将来国内工业化复兴的基础啊。

    不止是这些轻工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精密加工业不也走的是购买先进设备,拆卸,进行逆向分析,掌握其中的原理与构造,进行仿制,替换组装,找到不足,重新仿制,直到整体仿制成功的路子。

    这同样是那些先进的列强国家当初起步时走过的道路,只不过现在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领先优势,经常用这样的理由来限制我们进口阿门的产品,当做一种常规的贸易壁垒横亘在我们面前而已。

    经历过被列强科技碾压,从我们广大老百姓身上攫取走辛辛苦苦创造出来财富的日子,李建心里那种迫切想要赶超上列强科技水平感觉就越炽热。

    有些时候,只有当你实力强大到了对方不敢挑衅的时候,才有说话的权利,否则一些猴子,小丑,倭人都敢在身后有人支持的情况下干扰我们开发自己的财富。

    经济实力强大,更需要基础工业强大,需要整个国家包括军工、物理微电子、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等基础学科的强大,才能让自己在有生之年,不再受到外侮临头。

    想起曾经自己发表的论文,牵扯到实验数据,某些挂着民主国家嘴脸的所谓科学家指着离心机的数据刁难

    “这个数据必须用高转速低温离心机才能取得,请问你用的什么品牌离心机,据我所知目前掌握这种离心机技术的只有我们日本跟美国,却都没有对你们出口能达到这个指标的离心机,我们怀疑你数据造假。”

    “什么,你们自己造的离心机,笑话,你们的技术造出来的离心机,数据造假了吧。”

    “你们国内的科研环境,不可能研究出这种水平的成果,你如果想要换个环境,可以申请移民,到我们的实验室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才是科研工作者实现自己价值的所在。”

    痛苦的记忆里,是列强从国内攫取巨额利润的一个个数字。

    苹果,三星占据了智能手机利润的大头,其中更有肾五这种说法出现,而其售价高达五千元的成本,也不过八百块人民币而已,而苦苦挣扎的国内品牌,只有一个华为能够自己制造芯片,其余的国产手机,也只不过是国产了塑料壳,用的还是列强的芯。

    手机、汽车、电脑、服装、手表、甚至电池,都是外国牌子贵,其根源不就是国家自产的东西质量不如老外么,不就是我们的基础工业制造业跟不上国外发展的脚步,才让我们国人心里有了埋藏在最深处的自卑感。

    “爸,你放心,我不会崇洋媚外,我现在卖给他们的东西比卖给国内的好,只是权宜之计,等这笔钱收回来,我们要从根本上超过他们,让他们以后只能成为我们科技碾压的提款机,而且我们的无绳电话,是可以升级的,他们的,只是一代产品,想升级就要重新购买咯!”

    说到这儿,李建有点恶趣味的笑了起来,坑老外一把,还让他们感觉不到,觉得是为他们着想,这么快就推出更新换代的产品,如此重视用户体验,才是一家正规公司的表现。

    第四十章等待

    “爸,你帮我活动的怎么样了?我想去北邮,毕业之后就是邮电部的人了,以后回来那就是下地方,见官大三级,以后这些县里的领导见了你都得客客气气的。”

    董建周末回家吃饭,又跟董建设商量找县领导批条子的事情,董建设是县自行车厂的厂长,跟收录机厂不同,自行车厂因为用的钢管细,造出来的自行车偏轻,销路在江州市附近还算不错。

    而这个年代普通人出行大部分还是自行车,自行车厂还没到入不敷出的境地。

    所以董建设在县城的地位,起码在县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要比段铜山高了许多,董建让他爸爸去操作,按理说应该困难不大。

    可是已经好几天了,竟然依然没什么消息传回来,董建生怕学校已经定了人,所以这才急匆匆的回家来问。

    “这事儿挺难办,我去找了分管教育的陈副县长,他先前还答应的好好的,一个保送名额,还是计划外的,可是这几天我再打电话,他的秘书楞是没让我见到本人,只是说让我等等,我也没办法,明天,明天我就去他办公室。”

    面对儿子,董建设有点心虚,以往的他在董建心中,那是无所不能的,当别人家的孩子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时候,董建可以偶尔吃上一小块肉,当别人家的孩子没有玩具只能玩泥巴的时候,董建有用铁条推着的滚圈,有自行车零件做成的铁玩具。

    就算现在,别人当上了班长,董建设也能让对方把班长的职务乖乖的让给董建,除了这次,居然连给春江一中提供十五辆女式自行车也不管用。

    “不行,我得去学校造造声势,不能让他一个个体户的儿子占了好处,还能跑到北京去活动。”

    董建急匆匆的回了学校,第二天,春江一中就传开了这样一则传言,李建家的造纸厂赚了钱,给校长送了礼物,又跑去北京送礼了,北邮的保送名额被校长卖给李建,换了两千块。

    小道消息向来不缺乏传播的土壤,一时之间,整个春江一中跟炸了锅一样,这个年代,正是思想碰撞的年代,国内通货膨胀,浮现出的贪官硕鼠,无不是经济发展跟不上节奏的群众心里愤恨的对象。

    人们对贪腐的仇恨,一点也不比后世人们看到贪官那种恨不得活剐了他们的感觉稍差,春江一中的刘校长瞬间就站在了风口浪尖,连他回家时,面对的也是家人的质问与责怪,你怎么能收钱呢,不收钱这是公事,只能说刘校长看重李建,现在可好,收了钱,还是两千块,要知道普通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也就是几十块钱啊。

    “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刘存贵觉得天空已经开始下雪,他真的比窦娥还冤枉啊,

    “星期一早晨,升旗仪式上,开全校大会,我倒要看看,是那个混蛋扯这种蛋,人家李建都是邮电部专家需要请教问题的人,还用争这个名额,而且这个名额就是人家北邮送给李建的好吧。”

    于是,各个班主任传达了通知,要求学生不要相信这种小道消息,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学校会给大家一个交代。

    “哼哼,交代,到时候我就要求学生公开选拔这个保送人选,这个主意是我出的,落到我头上的几率肯定最大。”

    座位上听到消息的董建,暗暗攥紧了拳头,邮电部的岗位,他已经羡慕很久了。

    只有搅浑了水,才能浑水摸鱼,现在能做的就是等,等水变混。

    ……

    “液晶屏,这东西要来干嘛?有了这么一个不重要的东西,我们的成本上升了一半,而且,这种普通电话机的利润率要比无绳电话低太多,根本没必要上这样一条生产线。”

    廖卫红看着李建拿出来的产品设计方案,很是挠头,他曾经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老了,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的节奏。

    李建去北京之前说要采购两条生产线,而其中一条是普通电话生产线,这就让他很纳闷,现在居然还要给普通电话装上液晶屏,无绳电话是高端产品,装就装了,普通的你装他,那么贵谁买啊。

    最关键的是,只能看你拨出去的号码,只要不拨错的话,不用看液晶屏也知道你拨的是什么,装那么贵的液晶屏干啥,白白的增加成本啊。

    “来电显示,以后有了万门机,所有的电话都可以来电显示,你就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而且,我们这批电话,是要卖到外国去的。”

    李建的心已经不局限于国内这方兴未艾的市场,而是国外那广阔的已经发展了多年的成熟通讯市场,李建不知道电话机真正的发展时间表,他只知道自己的动作,让很多应该在几年或者几年后才实行的技术,提前到来。

    想要赚钱,其实李建都不需要想太多高深的东西,只需要按照记忆,把国内通讯手机的历史再走一遍就行,电话小灵通功能机,智能机,绝对可以赚的盆满钵满。

    可是李建志不在此,而且这些东西,必须有相应的可及储备,比如造智能机,他知道原理,甚至直到电路图和cpugpu的原理,可根本没有那么高的集成规模,不止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

    邮电部恐怕比自己更着急,说不定这两天就有人来联系自己了,生产线的事情,一定要抓一抓。

    至于单晶硅的发展,自己只能在见到工信部或者国防科工委的人之后提一嘴,如果他们有胆量,那就把相当于这个年代水平的生产工艺告诉他们吧。

    有些产业,李建暂时还没有能力去改变,比如单晶硅的生产,从多晶硅到单晶硅,目前国外的水平应该是五英寸甚至六英寸,这样一个工厂,投资都是以亿计算的,李建的电话机看起来赚钱,可是赚个几百万,上千万可能,赚个几亿几十亿,那是把全中国的电话机都垄断也做不到的。

    而且,有钱也有很多设备也买不到。

    除非买国外已经淘汰的三英寸,三英寸人家敞开供应,这种技术国内也已经掌握,买回来有什么用。

    发展很急,可发展又不能操之过急啊!

    李建只恩那个焦急的等待着邮电部那边传来的消息。

    终于,李建在跟廖卫红讨论了两天,把生产线采用的工艺,准备使用的原材料确定下来,开始了试制样机的时候,一个自称叫做唐阳的华侨来找李建了。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第四十一章唐阳

    唐阳身材并不高大,戴着巨大的墨镜挡住了半张脸,如果不是仔细看皮肤,那一头黄色的卷毛还会让人以为他是个老外。

    “李建,可以啊,我在国外十几年了,回国一次,竟然是来拿专利,想不到,想不到。”

    这卷毛毫不见外,一见面就拍着李建的肩膀,好像多年没见的兄弟一样。

    “我这不算什么,都是为国家尽自己的贡献。”

    李建挣脱开卷毛的胳膊,心中想说的是,哥不是从背背山来的,哥不是gay,我们不是很熟,别这么亲热。

    唐阳不以为意,“我跟国家没什么关系,我是为了赚钱来的,另外,我的国家目前是美国,我有绿卡。”

    说完唐阳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雪茄,准备把茄冒削掉的时候被李建拦住,

    “我们这儿不让吸烟。”

    “我的时间有限,把材料拿给我,我还要在北京转一圈,然后就回美国去了,哦,申请专利的费用你可以等最后给我,但是手续费,要从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十,我只收美元,如果你现在给,可以预付一万美元,那就能省百分之五,也就是五百美元。”

    跟李健如此亲热的唐阳,进了李建的小房间,突然伸出了手,把李建造了一愣,这伙计是不是有病,什么都没谈,伸手就要钱,别是碰到了……

    李建想起来,这个年代的国人,可是有不少奇才的,比如说某位号称能够水变油的大才忽悠过省长,比如说号称能够有海外关系可以倒腾军舰的跑去海军诈骗。

    只是这位,似乎也不像啊,关键是这货说的,可以等专利下来之后才交钱,自己现在手头可没有美元。

    “你似乎还没有介绍,我怎么能相信你?”

    李建的目光落在唐阳眼睛上,看着他到底有什么目的,唐阳却面无表情,

    “我已经介绍过了,有人给你作保,我不担心你赖账。”

    “我信不过你啊,你哪位?”

    李建听着唐阳的话,气的直想笑,你丫的谁啊,幸亏没有直接认定是邮电部派来的人,而且邮电部一个人不来,看起来也不像是真的。

    “信不过我,你真的假的,要不是有人找我老子让我帮忙,我会来你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我跟你说,给你帮这个忙,我回头还要过那边的政治审查,我再那边混这么多年,我容易吗我!”

    唐阳说着话,终于从口袋里掏出来了他的美国绿卡,当然同时还有他的特殊身份证明。

    “给你看看,给你看看,看了也没什么用,签合同吧!”

    唐阳的另外一只手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一张白纸,上面已经打印好了很多内容,而且是中英对照双语版,只在最下方留下名字。

    “授权委托书,嗯,你还挺专业。”

    李建一条一条看着英语,同时对比着下面的翻译,竟然没什么错误,更没有什么陷阱,就是把李建授权给唐阳的事情列举了一遍,当然专利所有权人的名字是李健,而且着重声明,李建与中国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看到最后一条,李建明白了,唐阳为什么自己来,一切都源于那道无形的藩篱,列强们害怕强大的中国出现,他们把持着先进的技术,同时利用一切规则在阻止中国,当然,这一切会在最近一个时期好转,因为美苏之间的对峙升级,让美国开始拉拢中国,可眼下,很明显还没到那一天。

    所以,连这正常的专利申请,也需要证明是个人所为,跟政府没有任何关系,这典型的就是歧视,可你要想要享受专利保护,就必须申请专利,李建握紧了拳头,看向唐阳,也不是刚才那样如同看一个纨绔少爷。

    这位,恐怕是故意装出这种商人的样子,为的就是利用华侨的身份,来帮国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他还会做出很多牺牲,比如自己这样的人的误解,明明是为国出力,却被看成是列强的走狗。

    李建上前拍了拍唐阳的肩膀,

    “你可以独家代理我的产品在美国大陆的销售,当然,前提是,你给我点美元,现在。”

    似乎感受到李建情绪的变化,唐阳皱了皱眉头,

    “我回来也没带多少美元,你知道有政策的,而且,你给我人民币,我有用么,除非你愿意让我佘你的电话机去卖,另外,你似乎应该给自己的工厂,改一下所有制了,承包制的工厂产品,很容易被误解为倾销,哪怕你是独一份,到时候有足够的时间让老外越过你的专利……”

    唐阳的话提醒了李建,这几天忙着搞新产品设计,把股份制改制的事情放在了脑后,有体改委的一纸文件,等于有了尚方宝剑,李建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只是吃相难看不难看的问题,当然,李建的吃,实际上给了收录机厂活路。

    “所有制的问题我们下午就开会研究,不过美元你一定要给我点,马上就是五月第二个星期日,你是华侨,你懂的。”

    “给,给,我这里有一千美元,是我身上的所有身家,你要在黑市上换,起码一万人民币,你准备给我多少?”

    “两部无绳电话,你完全可以拿着带到美国去,送礼也好,卖掉也好,这可是第一代产品,绝对比你逃出来这点美元值钱,当然,你要想着以后当我们华强科技的独家代理,你完全可以选择不要这两部电话。”

    “想要么,想要就把电话拿来,两部不够分的,四部!”

    唐阳手里拿着几张绿色的纸片在手中扇的哗啦啦直响,李建只能乖乖就范,五月第二个星期日,这个洋人才过的节日,李建上辈子却也没少过,不单单是因为这天被叫做母亲节,而是心里那种深深的眷恋,相对于父亲的不闻不问,只有母亲,在心目?(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