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科技狂人 第 1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啊?妈,你怎么也来了?”

    发现接人的时候,母亲袁开春也在,李建有点诧异,前几天打电话的时候没说要来啊。

    “你张姨想来看看晓丹,又舍不得花钱,晓丹这孩子也不知道往厂里打个电话,我就说我来看看晓丹,顺路看看你。”

    李建听着母亲的解释,知道母亲其实是想自己了,一个月的时间没见,母亲倒略微有些胖了,不过那浓浓的亲情,依然如此沁人心脾。

    “你想我就直接说呗,我反正快要回家了,再说我不是三两天就给家里打个电话。”

    “谁想你个臭小子,你跟翠萍聊工作,我去看看晓丹。”

    袁开春看过儿子,也不想耽误他的正事,就要自己去和协医科大学。

    “别,你这个点儿也见不到她,等会儿我带你去她们学校堵人,要不是你来,我都忘了答应你过去看看她了,这次正好一并补上。”

    跟母亲叙旧,李建也没忘了抽空跟齐翠萍聊聊强华的事情,不过这次来,李建感觉自己跟齐翠萍到真相是董事长跟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对话,好似没有了创业团队的那种默契感觉。

    安排老妈先住下之后,李建问齐翠萍,

    “齐大小姐,怎么感觉你这次跟以前不大一样,是不是我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干扰了公司发展的方向?”

    “哪敢,你的公司,发展方向还不是以你的意志为转移,我只是给你打工的好吧。”

    齐翠萍不冷不热,一张脸板着根本没有任何笑容,李建知道这妮子肯定在跟自己耍小性子,这也是给自己哄她的机会,否则齐翠萍若真是生气,根本就不会这样,而是公事公办,多余话一句不说了。

    第一零三章吹牛

    (醉马已经有五章存稿,周五爆发不成问题,还请诸君多多支持。)自己最近关于公司发展的决定,似乎只有发展寻呼机这一个,而寻呼机是早早就跟齐翠萍定下来的计划,算不得什么改变啊。

    “公司最近没什么发展方向上的变化啊,生物化工跟通讯业务并驾齐驱,难道你说的是跟军方的合作?”

    齐翠萍点了点头,她怎么也想不通,李建这是傻了还是爱国主义作祟,就这样把大好钱程的数字通讯技术转让给军方,换这样一份没什么太大意义的批文,这东西只要找到关系,二十万吨的量,轻轻松松就从二代掮客手中换来,何必付出这么多。

    如果把这门技术交给她去申请专利,就算不放在欧美的一级市场,放在其他如东南亚市场,都能换来巨额财富。

    “通讯业的发展,这种制式原理是最简单也最容易模仿的,而且专利保护并不能保护到这种通讯方式,我们想利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最容易做到的不是垄断通讯技术,而是垄断通讯技术的应用,比如说,能够收发这种通讯制式的基带芯片,就如同我们现在制造寻呼机一样,找代工厂容易,控制也很容易,无非是我们能够控制关键的芯片。”

    李建对这个合伙人目前还是很满意的,所以愿意花费心思跟她解释,还准备继续压榨齐翠萍剩余的价值,齐翠萍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

    “嗯,这倒是个办法,可是你给军方用,他们根本就是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我们什么好处也得不到啊。”

    李建摆了摆手,

    “我跟他们商谈确定了三个条件,现在帮助他们搞cdma系统和基站建设,科工委肯定会出一部分人,而我也准备找一些人加入进去,这些人选我是可以随便抽掉出来的,他们等于免费为强华搞技术积累,另外这些军人如果复原之后,强华具有优先选择权,哪怕强华是以私企的身份他们也很难拒绝。”

    “有一句话叫做实验,你懂吧,这份技术最终经过军队的发展之后,还是要转向民用的,不过通过这套系统的积累,军方的通讯技术已经得到了上升,会发展出专门军用的技术,我们双方等于在这一件事情上有共同利益,所以看起来我们不占便宜,实际上我们赚大发了。”

    李建只点醒了一下齐翠萍,她就想明白了前后的缘由,不禁有点怪自己鼠目寸光了,有一门技术最大的发展不是把这门技术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是将其发展扩大,牢牢的占据技术的源头发展和科技制高点,获取最大的利益反馈给技术的发展,然后再度占领制高点,如此往复。

    “好,算我错怪你了,不过现在我们四面开花,哪儿有那么多的人手和精力,如果你把廖卫红他们抽掉到军方去,谁负责寻呼机的样机?我们的人太少了。”

    齐翠萍大大方方的认错,又提出了她心里的疑问,李建笑了笑,指着对面的华清大学,

    “我找了一帮免费的打工仔,这才请你来,明天你见了老冯,一定得狠狠的杀价,我们的实验室还没建好,但是林开合前期规划中的实验设备我已经跟唐阳说过,现在已经在运回国的路上,有些这些能用的到的可以先放到华清的实验室来,林开合跟李跃龙也可以跟华清的课题组一起搞研究,这些项目的费用由强华来出,有强华人员参与并且占据大部分技术份额的成果,由强华获得专利,华清的参与人员可以免费使用这些专利却不可以授权给商业用途,强华未参与的,可以在项目费用之外在出一部分费用来收购这些成果,同等条件下,强华拥有这些成果的优先购买权,同时欢迎这些人员毕业之后到强华去工作,条件优厚,到时候看我们的财力支持,当然,强华的实验室可以在燕京设立一个分部。”

    “疯了,这不是白送钱么?有强华人员参与的才能获得专利,强华一共才有几个人,又有谁能占据主要作用,这样我们提供实验用的所有材料跟仪器给他们用,成果还不归我们,白白的浪费钱,就算再赚钱的公司也不能这样搞啊。”

    齐翠萍觉得今天就不是个好日子,自己的情绪一会儿低落一会儿高亢,这会儿又激动起来,都快让李建折腾疯了。

    李建指了指自己,

    “这不是有强华的人么,放心,所有由我参与的项目,最终的成果,都是强华的。”

    “呸,你就是个疯子,牛肉是不是马上便宜了。”

    齐翠萍看着李建,这小子已经创造出不少奇迹,难道真的如他所说,还能继续创造奇迹?

    李建则回想起当年国内国际上对于高达通讯的谴责,第一个发展起来的高达通讯占据了cdma专利的百分之二十七,其余的被意法半导体、诺机亚、德仪等几家瓜分,可就是高达的这百分之二十七核心专利,让他的基带芯片占据了全球cdma市场的百分之九十,至于国内,更是占据到了百分之百。

    这恐怕是继七国八制之后,国内通讯业另外一个耻辱点,绕不过去的专利权,就像一座大山横亘在哪儿,让人无法穿越,哪怕是国人寄予厚望的中为公司,虽然造出了自己的cpu,却始终无法突破基带芯片这座大山。

    电子工程系主任的办公室里,冯一诺坐在办公桌后面用冷静而审视的眼光打量着面前的女孩儿,这就是李建口中那个强化科技的总经理?也太年轻了点吧,跟去年刚毕业的学生差不多大,而且还是个女孩子,竟然能在短短时间内打下如此大的基业?

    不过不管齐翠萍有多年轻,在连续被校长跟书记叫到办公室两次之后,冯一诺心目之中李建的地位已经直线上升了,校长跟书记虽然都是副省级的级别,但是别说他们,连学校的顶头上司教育部的部长都没办法跟邮电部副部长比较的时候,他们这些级别上的副省更没办法跟谭永胜相提并论。

    第一零四章处心积虑

    (感谢铁芯小棉袄同学的打赏,醉马感激涕零,周五会为铁芯小棉袄同学单独加更一章。)

    教育为先,那是在经济足够发达之后,仓廪足而知荣辱,连饭都吃不饱的时候谁去管什么礼义廉耻呢,当前经济困难,能够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邮电部要比只能花钱的教育部重要的多。

    当然,十几年后邮电部被改成邮政部的时候,两者地位已经调转过来。

    “齐经理,欢迎你到我们华清电子工程系来,听闻你是有志于国家强盛的爱国人士,在普林斯顿学成归来,就立志于发展事业,振兴国家,年轻有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把业务扩展到了欧美地区,为国家带来大量外汇。”

    冯一诺捧人的本事不小,他说的这些也是做过功课的,让李建提前把强华的资料整理了一份交给他,李建当然讲主角换成了谈判的齐翠萍。

    齐翠萍笑着谦虚,心里却暗暗吃惊,是啊,李建一个土生土长没出过国留过洋的土鳖,竟然还真的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呢。

    “强华科技处于事业的上升期,而且高度重视技术储备跟人才培养,提前就已经计划修建强华科技的实验室,只是我听说工程建设还刚开始,距离完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而强华的实验室设备已经快要运到了,不知道齐经理对这些设备有什么考虑?”

    齐翠萍心说这男人还真能揣着明白当糊涂,李建都说了你还装作不知道的问,

    “如冯主任你所说,强华一直把科技发展当做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所以准备把利润的百分之四十都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鉴于目前实验设备已经运到,我们强华科研人员跟实验室大楼都没有建成的情况,我们想找一些在物理微电子工程方面有优势的科研院校进行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也就是强华科技从院校方面提供的课题当中选择今后有可能促进强华科技发展的一些项目进行注资,并提供项目所需的经费和实验仪器,适当的派科研人员与院校方面进行合作……”

    齐翠萍洋洋洒洒把她的想法说了出来,冯一诺心里越听越喜,这不就是为电子工程系量身定做的科研资助计划么,还能有谁更适合这个计划,等于强华出钱出设备并且包销,华清电子工程系只需要出人就可以拥有研究成果的论文署名权跟科研应用权,至于专利权,华清要这玩意儿没什么大用,学校是搞科研的神圣地方,又没有三产公司进行研究到应用的转化,而且这些专利在华清手中还不一定能卖出来研究的前期投入,怎么算都是华清合算。

    而且,听到没有,强华还要派员参与研究,只是当强华的科技人员在研究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候,才拥有专利权,其余的研究成果,哪怕强华参与了,只要不是起主要作用,就要按市场价购买,这太任意了,等于白送华清好多专利权跟经费,冯一诺都想握住齐翠萍的手半小时不分开,以显示他内心的激动。

    “齐经理你们做事业的就是有眼光,能够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华清电子工程系一定会配合好强化科技的计划,争取做到我们双方都满意……”

    齐翠萍连忙伸手拦住了滔滔不绝准备上纲上线把齐翠萍升华成烈士陵园里道德楷模高度的长篇大论,

    “冯主任,强化现在说的是准备选择一家,我们已经跟科大在接触,只是李建跟我私人关系很好,要我来华清考察一下,说毕竟燕京是首府,但是你知道,我们强华科技在江州,距离科大更近,合作起来的阻碍更小。”

    “没阻碍,没阻碍,燕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毫无意外的更是科技中心,在燕京才能更好的发展科技,我们国家的诸多研究所大部分都落户燕京,强华发展通讯业所需要的硅晶片基地距离燕京也近在咫尺,无论从哪一方面,华清都不会比科大的条件差,反而更优厚一些!”

    冯一诺有些急了,不是说就要专门跟华清合作的么,怎么着又变成提前联系好科大,临时才到华清来的了。

    在你说这些优惠条件之前你说你联系好了科大,老子不会多留你待一分钟啊!

    看到侃价的时机到了,齐翠萍终于发挥了她职业经理人的素养,开始磨刀霍霍向猪羊,哦,不,向学究,冯一诺在一些现在看似没有任何缺点跟陷阱,完全是为了他考虑的地方练练败退,很快就签订了一份在十年之后他后悔的要跳楼的协议。

    齐翠萍一下子成了冯一诺的座上宾,在签订完协议之后,非要领着齐翠萍在华清校园里转一转,硕士让她感受一下华清的氛围。

    齐翠萍哪有心思在这儿陪一个老头溜达,走了几百米就推脱有事,自己往学校门口走去,李建还在宾馆等着她的好消息。

    急匆匆的直奔大门而去,却忘了脚下的路并不是多么凭证,黑色高跟鞋纤细的后跟夹在了校门口的石缝之中,齐翠萍差点点摔倒在地上,正在整理鞋子的空档,齐翠萍听见了身后的树丛下有人在说话,而且说的还是他熟悉的名字。

    “你放心,李建这个滚蛋,差点害死我爸爸,我饶不了他。”

    “我算是彻底毁了,放风的事情你们就交给我,等你这边事情办妥,我这边风声传出去,看他不身败名裂,连那个姓冯的,也一起给我身败名裂。”

    努力的回过头去,齐翠萍只看到了两个男人并向着超学校门口走去,看不清楚全貌,隐隐能看出来两个男人都不高,岁数相差不大,混入人群就泯然众人。

    知道事关李建,齐翠萍不敢纠结于鞋子坏没坏,干脆脱掉两只皮鞋,拿在手里追出去,可是正值放学时间,在人群中想找那两个男人,是怎么也找不到了。

    “李建,你又干了什么缺德事儿?让人这么恨你,都快处心积虑了。”

    把高跟鞋往地上一扔,齐翠萍赤着脚一屁股坐在了床上,砂石路上尖锐的小石子儿太多,而她的脚丫皮肤又太嫩,刚才因为心系那两个人如何对付李建追的急了些,脚底现在一片火辣辣的疼。

    第一零五章赤脚大仙

    (感谢永远是你的恶梦、tas两位同学的打赏,醉马十分感谢。)“我没干什么事儿啊,你这是怎么了,准备当赤脚大仙?”

    看到齐翠萍一双宛若琼脂的玉足在床沿边晃荡,小脚丫上晶莹的指甲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好像几个星星落尽了房中一样,李建根本没注意到齐翠萍脚底下有什么异样。

    “哼!还不是为了你。”

    齐翠萍从床上直起身来,气势汹汹的把刚才碰到两个人准备对付他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建就纳闷了,自己从来没有对付过谁的父亲,甚至得罪的人都很少很少,哪儿有这个年纪的敌人呢?儿子都上大学了。

    “哎,你这人有没有人性,我为了帮你,脚都扎破了,你也不说帮我看看,就在哪儿自己发楞,下次再碰到这样的事儿,我直接领着人家来把你砍了扔大运河里喂鱼算了。”

    抬了抬右脚在李建眼前晃动,齐翠萍却忘记了今天穿的是黑色长裙,因为腿抬起来的原因,长裙滑动到膝盖上方,如果再滑动一点点,就要露出大腿根部,连忙把脚丫放下。

    她这一晃,李建注意到了,伸手捉住齐翠萍的右脚,入手的感觉还不错,软滑挺,很适合这个年纪,脚底一层黑灰,还有一些细小的石子儿沾在上面,最明显的是脚掌上有那么牙签尖大小的伤口,已经渗出了血,跟黑灰混在了一起。

    “哎,别耍**,去给我打点水来。”

    从李建手里挣脱开自己的小脚丫,齐翠萍的心里有些不好意思了,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还在,尤其是她现在正处于心理的复杂期,格外敏感。

    李建一边捉摸着谁准备给自己下绊子,一边拿起了旅馆里面的盆,没办法,齐翠萍在燕京没亲没故,又是为了自己的事情,在她没有带任何跟班的情况下,只能李建为她服务了。

    还是后世的宾馆好,哪怕是如家、七天、格林豪泰这样的经济型宾馆都有单独的浴室跟浴缸,不像这个年代,开个房间如果是男女还需要结婚证,房间里没有浴室,洗脸都需要到统一的卫生间去打水。

    “跟着你干,真可怜,堂堂ceo连个秘书都没有,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这哪儿有一点当领导的感觉啊。”

    齐翠萍在床上晃荡着自己的小脚,总感觉左右脚有些不同,至于哪里不同却不知道,只能随便抱怨着,也不管李建能不能听到,可是李建回来的还真快,

    “你跟我抱怨,我自己还不是比你惨,要什么没什么,账面上有钱,可是自己哪儿有什么用处,我早就想买一辆车,不过想想一辆奥迪一百都那么多钱,真不值当,实在不行整一辆红旗算了,市面上买不到,你跟省里关系那么好,弄一辆应该没问题吧。”

    李建回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暖水瓶,把盆放在了戚翠萍脚下,蹲着的角度让他一抬眼的时候,不经意就从黑色长裙缝隙之中看到了白嫩,赶紧挪开了自己的眼神。

    “你帮我,哦,你帮我把毛巾拿过来。”

    齐翠萍脱口而出想要让李建帮他洗,不过转瞬就醒悟过来,换了个话题,又跟李建聊起了公司管理制度正规化,公司机构设置正规化的建议。

    现在强华的企业结构,就是土不土洋不洋的四不像结构,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必然有正规的组织架构,否则跟什么家族企业私人作坊就成了一路货色,还谈什么发展壮大,跟摩托拉罗、贝尔朗讯这样的大公司分庭抗礼。

    强华的股权结构明晰,段铜山作为政府股的代理人,必然是要在强华的管理层留一个位子,而李红军作为绝对控股方作为董事长,其他人对强华就没有任何股权。

    李建虽然是强华的实际管理者跟决策者,却一分钱的股权也不占有,完全是通过李红军的股权在发挥作用,而齐翠萍则是实际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只做发展规划与实际操作,真正的决策权却是没有。

    “这几天跟牛远博老先生交流了一下,私人企业在国内当前的大环境下,属于三等公民的待遇,最低等公民的付出,就像那句话说的,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奴才四等民,我们想要发展,还是要一个洋人的身份才能为将来解决一些问题。”

    齐翠萍很明显比之前一段时间要保守的多,不是指她的战略眼光,而是说话方面,看起来受到牛远博的启发也是颇多,对此李建也早有自己的想法,到老美或者什么英属群岛注册一个离岸公司,然后层层包裹之后把公司的属权弄的错综复杂,最后用外资的名义在国内投资,这是一些权力掮客常用的手段,而且屡试不爽,所持的也就是国内这种对待外资神圣的态度。

    齐翠萍原本对此很是抵触,她不愿意回国就是讨厌这边的大环境跟这种崇洋媚外的态度,当然也是存了在国外争一口气的誓愿,让老外看看国人也能创造出一番事业,却没想到让她投入到创业之中,竟然彻底的激发了她的斗志,连这些成见也都扔在了一边。

    “管理层入股的事情也可以考虑,不过现在管理层人数太少,无非你,我爸,段书记,廖主任几个人,给太多股份也不可能,我觉得你整理一下公司结构调整的事情,然后管理层按照分工不同,给予各自分管的分公司一定数额股份,这样就把他们的业绩跟收入挂钩起来,想要获得利益,首先就要保证自己分管的部分获得利益……”

    一盆洗脚水聊的凉了,齐翠萍就加水,不知不觉间,这两个人把一暖瓶水都聊没了,而齐翠萍的肚子也恰到好处的咕噜噜叫起来,李建只能乖乖的跑去买饭。

    吃着李建打回来的面条煮鸡蛋,齐翠萍皱着眉头跟李建继续聊她关于公司体制建设,心里埋怨李建这也太抠门了,自己可是伤员,连点好吃的也不弄回来。

    “你下午不上课,你们辅导员不找你的事儿?”

    吃过面条,在李建琢磨她说的建议的空档,齐翠萍看了看手表,奇怪的问,这小子原来上高中的时候就逃学,这到了大学更是变本加厉了啊。

    “辅导员?”

    刷一下子,李建脑海之中晃过两个人的影子,两个人,而且是两个辅导员,跟齐翠萍刚才说的人数目相符了,年龄,应该也差不多,只是自己只跟其中一个辅导员算是有过节,谁让孙金国没事找抽,想收拾李云聪偏偏沾惹到自己身上。

    另外一位,徐子光,对待自己很客气的啊,应该是吸取了孙金国的教训,他跟自己有什么仇呢,父亲,父亲,孙金国他爹跟自己是没仇的,如果另外一个人是徐子光,那就是应该是徐子光的父亲跟自己有仇。

    徐子光是春江人吧?他爹姓徐的话,自己不认识什么姓徐的人,难道他爹不姓徐,倒插门的男人在春江也不少,这样的话就不好找了,回头偷偷的上冯一诺哪儿去查一查徐子光的档案才好,总不能被人阴了自己还不知道吧。

    “对啊,你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工作,那样的话,我们一起回春江去,我现在一个人四处跑来跑去的,连个跟班都没有,这次好不容易回到南都找了两个小师妹过来,结果都填到财务部还不够,也不知道你这个做企业的是怎么想的,连账目都搞不明白,趁早关门算了。”

    李建顿时汗颜起来,搞技术的宅男,做企业真的不够格,这东西不是只要搞清楚买了多少货,卖了多少钱,付了多少运费跟工资就行了么,还要两个人加一个会计去才能弄懂啊?

    第一零六章合作开始

    “听说了么?我们电子工程系今年跟一个叫强华的公司合作,把学校门口的那栋五层楼包了下来,专门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这次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批也不要紧了,咱有的是实验设备,我跟你说,我有个师兄已经进去了,那些离心机,光刻机,晶体管检测仪,示波器,都是新的,而且都是老外造的,据说他做实验的时候手都抖得跟半身不遂一样,生怕把仪器弄坏了。”

    军训早已经结束,这些大一新生已经开始了精彩人生的第一步,钟自强吃过午饭回到宿舍,就开始传播他不知道从哪儿听到的小道消息。

    “跟我们这些大一新生又没什么关系,我们现在主要是学习理论,理论知道不,真正的动手上实验课,还不知道得等到什么时候呢。”

    王洋摊了摊自己的双手,上下打量了一下钟自强,

    “而且就算是做实验,也不能让你这样的黑熊去上,你看看你的手,别一下子把什么晶体管给捏爆了,还是李云聪做实验应该不错,对了李建这样的也行,人家一看就比你细心。”

    李建听到他们的言语,轻轻的笑了一下,没有参与进去,不出意外,下个星期开始,强华从电子工程系现有项目中选定地一些项目就要开工了,电子工程系那些老学生肯定是不够这么多项目瓜分的,这些新生也会被派到各个项目组打杂,

    齐翠萍在跟冯一诺签订好合作协议之后准备把设备放到电子工程系的实验室,可是现场考察之后发现以原有的地方根本放不下这些设备,只能另行租用了华清大学门外一栋办公楼,改建成了实验室,虽然增加了费用,不过却为强华的企业形象增添了不少分数。

    比如现在,钟自强他们一提电子工程系有自己单独的实验楼,那种自豪感就跟得了全国优秀青年团员的奖励一样。

    看着同宿舍舍友的兴奋劲,李建也有所期待,不知道这些同学到时候有多少人能称为自己实业碾压路上的左膀右臂。

    九十九集团军的cdma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李建把那些关键数据与设计理念拿过去之后,科工委立即投入了cdma芯片的研发之中,有了设计思路,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个思路,而这个时候的高达公司,应该刚刚开始成立,距离他们的cdma基带芯片问世,应该还有四年的时间,领先四年,应该足足领先他们一个代差以上,尤其是当军方进行了改良之后,李建用这些资料去注册专利,以后就不是高达坐在家里收专利费,而是向强华交专利费了。

    而因为实验室大楼还在建设之中,最少要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林开合跟李跃龙在培训完那些退伍军人之后也来到了燕京,至于生物化工生产线的事情,林开合已经跟胜利研究院进行了接洽,基本上除了几个关键部位之外都可以由胜利机械厂制造,而最关键的几个部件,抗压抗低温设备,就需要林开合吃透李建给他的材料之后,注册了专利才会去胜利机械制造厂进行攻坚。

    寻呼机的项目已经跟无线电厂谈妥,如果不接强华的这一笔代工,无线电厂就没米下锅,银行贷款已经不用指望,如果没有上级领导的干预,除了变卖设备维持工资之外,恐怕也没别的路可以走。

    所以强华给的条件虽然说不上苛刻却绝对不算优厚,对于以往眼高于顶的国企来说根本是不会干这种小活儿的,现在去只能捏着鼻子上,当然其中也有各自厂领导的考量,没有外来的源水,厂领导想报销点油票菜票都没处张罗。

    无线电厂的设备本身已经有了,而且工人都是熟练工人,除了一些老家在春江并且没什么牵挂的工人提前跳槽到了强华之外,剩下的也都足以胜任,廖卫红只是到无线电厂把生产线进行了调整,基本上等到芯片跟其他原材料到位,就可以开工。

    而邮电部已经开过了党组会议,李建不知道谭永胜在党组内部是怎么样的雷厉风行,不过各省市的邮电系统已经接到了通知,准备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上马移动寻呼系统,其中的财政支出由地方和邮电部各负担一半,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就是需要抢夺的肥肉,最近一段时间,跑邮电部的各地政府官员明显比原来多了不少。

    邮电部一所,也就是邱志鸿那个研究所最近来了一些人跟李建接洽,就是探讨数字寻呼技术的相关问题,只是李建没见到邱志鸿,据说是到邮电部下属的企业开发万门机去了。

    如果不是昨天给老爸打电话的时候李红军提到厂里装了四五部电话,李建都忘记了春江从mec购买万门机的事情,确实,从商谈到现在才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万门机竟然已经运过来了?

    李建想起来对于mec的授权,所谓的传输介质就是准备跟mec做交易用的,不久之后美国的qp公司就会开发出这种新型的传输介质,日方的通讯介质将成为一大软肋。

    而李建看中的当然不会是mec的通讯技术,毫无疑问mec是通讯巨头,但是在日本举国进行攻坚液晶技术的当下,在mec手下还是有那么一条近乎于废弃的液晶面板生产线。

    当然,不是生产液晶电视面板的生产线,而是生产计算器,仪表盘等小商品液晶面板的生产线,李建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条生产线,为自己的无绳电话加工液晶显示屏。

    无绳电话推出几个月,国内的仿品已经占据了低端市场,争光牌在中高端的优势也逐渐受到威胁,虽然李建推出的插片升级方式让争光在用户之中获得了更多的口碑,但是由于产能的关系想扩大市场还是很难。

    这个时候必须要进行产品升级,推出另外一款比仿品先进的多的设备,才能继续维持高端高额利润的地位。

    第一零七章分组

    当然,李建也有另外一层考量,电子工程系跟强华的合作进行之后,华清其他学科肯定也会眼红,提出他们的研究项目来跟强华进行合作,而材料学方面,液晶的发展肯定是另外一处热点战场,跟他们合作,等于找了一些实验员把李建知道的液晶面板材料从理论落到实践之中,到时候日系韩系液晶面板统治国内液晶面板市场的时代将永远不会来临。

    国内也不会连一条六代生产线都没有的情况下,用高价购买敌人的液晶面板,低价销售自己的液晶产品,眼睁睁看着巨额利润被敌人收取,自己却在苦苦挣扎,以至于无数原本在crt显示器时代兴起的电视机厂最终破产消失。

    “哎,李建,你在想什么呢,我们问你半天了,你准备到那个项目组去?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听说强华这次对我们小型数据传输中转站很赶兴趣,投入是最大的。”

    王洋拍了拍李建的肩膀,他们讨论的热火朝天,李建却神游天外,让还对李建的286电脑抱有希望的他们,怎么能不着急拉李建加入话题。

    “我随便,那个项目有需要我就到哪儿去,对了,286已经从美国发出来了,过一段时间就能到。”

    李建知道这些舍友巴结自己的目的所在,他们跟李云聪不一样,李云聪是因为那些书,而这些舍友,对电脑的兴趣更大,所以在唐阳帮忙联系发过来寻呼机所用的芯片的时候,他叮嘱唐阳,一定发两台二百六过来。

    对于这种简陋的电脑,李建丝毫没有操作的兴趣,之所以买两台,其中一台是准备送给春江的闫立强的,李建觉得闫立强这样对电脑软件及其有兴趣的人,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真是白瞎了,在春江一中教体育,也真难为哪位刘校长能有如此魄力。

    闫立强体育教的好不好李建不知道,不过他的数学基础跟记忆力和推演能力李建是亲身感受过的,偏偏这样一个人,还学过英语,对李建带回去的那些英语资料不用翻译就能够看懂,让李建问过他好几次身世的问题,闫立强却从来没回答过,问的急了就会顶李建一句,

    “你脑袋里有这么多好东西,我问过你怎么来的么?”

    李建从哪儿以后,就没问过闫立强的来历,不过给他带一台电脑的心思却更加重了,趁着这次采购的机会,就一并带了回来。

    “真的?”

    “李建,你要说的是真的,我们哥几个一起去聚餐,我们请你。”

    “对,这次不用你掏钱,以后电脑给我们用,等我们参加了项目,赚到点辛苦费,就请你吃好的,这次先在食堂对付对付。”

    看到几个舍友雀跃却口袋空空的样子,李建心里一暖,轻飘飘的扔出来一句话,

    “其实你们几个可以先把毕业之后的工作确定下来,只要跟强华签了合同,现在的研究都算你们工作,虽然工资不多,起码不用家里掏生活费,要是不浪费的话,还能给家里点补贴呢。”

    “真的?”

    “现在就给钱?那我到时候反悔了怎么办?”

    “是啊,我如果毕业能进邮电部或者邮电局,不是比上企业好么?要稳定的多啊。”

    “对了,强华能给开多少钱的工资,如果高的多的话,也不是没那个可能,看人家现在财大气粗,总不会等几年就倒闭吧,只要能开下去,一直保持高工资,去私企干也没什么。”

    几个人议论起来,李建连忙说自己不熟悉,具体的事情等强华负责人力资源的那个齐总来了再说。

    笑话,谈几个学生加入强华科技的这种小事,能用董事长亲自出手么。

    周一下午,整个电子工程系的教学楼里基本上空了,除了搞基础理论研究的那几个教研室,其他凡是跟应用有关的教研组,连平时打扫卫生的同学也都跑去了校园外的新实验楼。

    李建这还是第一次进入重新布置过的实验楼,齐翠萍虽然不懂电子工程,但是实验室的布局却很符合现代实验室的规范,彼此区划很明显,并不因为是老旧的楼房而显得多么局促。

    “现在开始分组,大部分同学昨天已经报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组,只剩下五个同学,李云聪、李建……”

    班长点过名字之后,询问了一下五个人的意见,只有李建摊开双手,

    “我那个组都待几天吧。”

    “那个组都待几天,李建你可想好了,项目考核是按照各自发挥的作用给钱,论文署名也是按照各自发挥的作用排顺序,你每个组都待几天,到时候只能是每个组的论文跟奖励都没你的份。”

    钟自强伸出熊掌一样的大手,在李建身后轻轻扯了一下,心想李建这小子人挺仗义的,怎么脑子这么糊涂,就算你跟强华科技的人比较熟悉,系里也得按照规矩办事不是。

    “没事,就这么定了,我每个组最多待两天,然后就会请假,主要是想多学习学习。”

    李建跟班长示意,班长拿起手中的钢笔,在项目组人员名单外面单独写上李建,然后跑去跟系里汇报。

    李建的第一站选择的是光传导项目组,彼时我国邮电部的重点科研工程八二工程已经在汉武开通,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光纤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的光线传输损耗在

    0。2db/km,而多模光线通信系统也已经商用化,在远距离传输也就是局局传输的首选,很多地方已经采用光纤传输。

    而电子工程系光传导项目组目前希望攻克的难题是石英光纤的理论衰耗极限-0。1db/km。

    同时也希望能够制造出远距离传输无错误的光放大器,国外红外led发光管早在76年就已经研究成功,我国却没有能够跟得上的光源。

    led跟lcd一直是李建想要插手的两个方面,跟lcd液晶面板一样,led光源在今后十几二十年将直接影响大多数人的生活,而我国的led发展一直落在列强之后,直到下世纪初期,才在进口了台湾的技术之后发展起来。

    第一零八章导师姜思成

    李云聪跟李建一样是刚刚做的决定,他因为最近一直在研究李建带回来的那几本外文书,所以多光传导有了极大的兴趣,没等班长请示归来,就已经去了位于三楼的光传导实验室。

    光传导的导师名字叫做姜思成,此刻穿着一身有些破旧的白大褂,将头发包在白色的帽子里,眼镜片后面露出来的两只小眼睛看了看李建,让自己手下打杂的学生吩咐李建他们工作。

    大三大四的学生在他这里也只能打杂,何况李建跟李云聪他们这样刚刚踏入校园,对光传导没什么理解的学生。

    对于姜思成这个名字李建已经很熟悉了,在给李云聪看的那些外文书中,关于光传导的这本书有中文译本,翻译者就是面前这位,当然,李建德脑子里还有另外基本光传导方面的书籍,著作者里毫无例外都有面前这位的名字。

    看着姜思成小心翼翼的在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光纤外面用不知道什么材料的液体在被膜,李建知道他这是准备实验这根光纤的光传导传输错误几率。

    原本的电子工程系光信号检测仪只有一台,而且是几年前进口的老型号,检错率受当时的条件所限,只能达到0。2db/km,姜思成想要实验新的光纤材料能否降低错误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检测装备。

    所以听到系里说强华提供的新实验室设备到了姜思成第一个举双手表示同意,他等新设备等了不知道多久,偏偏系里经费紧张,而同时等待的又有好几个项目组,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落实。

    “李建,你去把这些包膜容器清洗一下,虽然强华提供了实验仪器,能重复利用的还是重复利用,别让人说我们不知道节约。”

    一个瘦瘦的师兄躲在白大褂后面,指着一些容器让李建去清洗,按照正常的操作来说,如果有条件,这种包膜材料的调试容器完全可以是一次性的,但是在当下的实验条件,这种容器一个也要几毛钱,那个项目组都舍不得让他们一次就发挥完光荣使命。

    “好的。”

    李建本想去提醒一下姜思成,记得姜思成在他其中一本书中写到他研究石英纤维不同包膜对光损耗的影响的时候提过一句,因为包膜容器清洗后仍然有少量残余致使他某次实验的时候得出了不准确的数据,事后却无论如何也无法进行数据还原,这个问题困扰了他足足一年时间。

    清洗过容器,李建回到实验室,李云聪已经不知道被哪位师兄指使的去干什么,而四五位有白大褂的师兄都围在姜思成身后,小心翼翼的不敢说话,生怕打扰到姜思成的下一步动作。

    光纤已经被膜成功,姜思成的手很巧,本应该由机器操作的动作他用两只手就完美完成。

    光纤的两头被分别连接上了光源和光检测器,李建看到这是一台很老旧的红外光源,机身上原本的颜色已经被磨损的斑驳不堪,漏出来的部分反射出镜面一样的光,这种使用起来非常精细的仪器能够磨成这个样子,足以看得出使用频率有多高。

    而光纤的另外一头,是崭新崭新的光信号检测仪,白色铭牌上刻的是英文字母,上面一块不大的液晶屏上数字在不停的跳动,姜思成的眼睛紧紧盯着那块屏幕,右手握成拳头,似乎他的心脏也随之数字不停上蹿下跳。

    “姜老师,成了,成了,0。19db/km,比原来的标准低了0。01,这说明有效果。”

    让李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科技狂人 http://www.xshubao22.com/4/462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