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第 1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耍皇奔洌跤罘傻故怯械阈老踩艨竦母芯酢?br />

    “老板,这尊寿星公是什么材料雕刻的?”看着刘宇飞那有些尴尬、失望的神情,贾似道便向着老板询问了一声。

    “是福建寿山的冻石。”老板压根就不用看上一眼,就知道了贾似道询问的是什么。谁让刘宇飞和贾似道在刚才的时候,搞得这般兴师动众、喜形于色呢?

    不过,即便是询问之前,就已经猜到了结果,贾似道和刘宇飞闻言之后,脸上还是有些掩不住的失望情绪,两人相视一眼,苦笑一下,正准备出门去别的地方转转呢,贾似道却是转头问了老板一句:“老板,您这里有墨玉的寿星雕像不?”

    “墨玉的?”老板犹疑了一下,嘀咕了一句,“要多大?小件的倒是有。”

    “和那尊类似的吧。”贾似道指了指橱窗里的冻石寿星。

    “那就没有了。”老板摇了摇头,转而继续和客人讲起了印章,似乎是瞥见了贾似道那失望的眼神,老板遂又抬头,说了一句,“如果你们不急的话,逢周末的时候,倒是可以去找那些掮客们问问,或许会有一些收获。”

    “谢谢老板您了。”贾似道应和一声,出了店门,看了看刘宇飞,问道,“走吧,你现在还有什么打算,莫不是真准备在这里等到周末?……这可是没个准的事儿。”

    要说收东西,大多是没有固定的目标的,基本上,都是遇上了什么,才收什么。像是刘宇飞赶到扬州去收碧玉的观音玉佩,这样有谱的事情,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的时候,玩收藏的人想要从一线上手东西,说不得就得下乡,自己找寻去。

    刘宇飞自然明白这些门道,有那时间,还不如多托一些熟人,多找找门路呢。毕竟,掮客们若是手头有东西,出售的对象,也大多就是一些熟客,又或者古玩市场的店铺等地方。

    看着贾似道那有些幸灾乐祸的模样,刘宇飞不禁没好气地道了一句:“你以为我傻啊,我准备……”

    正想接着说叨点什么呢,手机响了起来。

    接起电话,贾似道只是隐约听到刘宇飞嘴里说着“买方找到了?……人还在那边?……哦,好,我马上就过去。”就见刘宇飞乐呵呵地拍了一下贾似道的肩膀,有些眉飞色舞地说道:“看来,本人的运气回来了,峰回路转,天无绝人之路……”

    “怎么,那尊墨玉寿星追回来了?”贾似道猜测着问道。

    “哪有那么容易啊,还没准呢。”刘宇飞说道,“不过,我让那边的线人,根据卖家提供的信息,查了一下收购者的信息。这不,这会儿刚有点消息,那人找到了,还在扬州呢。所以啊,哥们,对不住了,你就一个人慢慢地继续在这里逛悠吧,我得尽快赶到扬州去。不然,要是等到买家离开扬州,到时候要想再找到人,就更麻烦了。”

    “看来,这还真是个好消息呢。”说起来,整整一个上午,贾似道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刘宇飞的心情愉悦起来。

    “那是。”刘宇飞赞了一句,“只要还有希望,我就不会放弃的。走了,有事电话联系。”

    说着,刘宇飞也不犹豫,直接奔着车站去了。留下贾似道看着他的背影,脑子里琢磨着他临走时候说的话。

    或许,即便是贾似道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也会变得如同刘宇飞现在这般,为了一件心仪的古玩,追着卖家,从这个城市到那个城市吧?

    不过,说到收藏,谁没个为了一件好东西,和别人磨上十天半个月的经历呢?有的甚至还能磨上个三年五载的,凭的就是发自内心里的一股子喜欢!哪怕是过程坎坷一些,收藏者也是乐在其中!

    第090章 老太爷

    回到宾馆,从保险箱里取回自己的皮包,看了看里面的几件瓷器,贾似道便拿出手机,给果冻去了个电话。

    对方一听是贾似道的声音,那高兴的神情,即便是贾似道暂时地还没能看到,却也可以大致地想象出来。说起来,这还是贾似道第一次主动给果冻打电话呢。

    果冻轻声埋怨了一句,然后就问起贾似道是不是已经来到上海了。

    “你怎么知道?”贾似道有些惊讶。

    “那当然啦,也不想想我是谁。”果冻先是很得意地说了一句,随后解释道,“如果你不是来到上海的话,肯定不会给我打电话的。因为,你找不到我家在哪儿……”

    这么一说,贾似道倒是感觉到有些尴尬了。

    “我正想着你是不是也该到上海来了呢,你就打电话过来了。”果冻有些高兴的说道,似乎是在夸奖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对了,小贾哥哥,你现在在车站吗?我去接你。”

    “行了,你告诉我你家地址,我过去就好了。”贾似道说着,还嘀咕了一句,“我又不是像你这样的小孩子,还要人接。”惹来果冻一阵接一阵的埋怨。

    不过,尽管上海是第一大城市,距离临海也算不得太过遥远,贾似道却并不是很熟悉。说了一下自己所在地方,依照果冻的英明指示,要先乘坐某某路的公交车,转到某个地铁站,然后乘坐哪个方向的地铁,在什么站下,再往哪个方向走,乘坐一站的公家车,就能到果冻的家里了。

    贾似道一阵的无语,问清楚了地名之后,直接打车到了地铁站。

    面对着地下通道里,入目都是的人流,贾似道只能是感叹起自己算起来,还是个乡下土包子呢。不过,感叹归感叹,心里上倒是没有任何的不适应。地铁比起公家车来,的确要方便不少,至少不用等待那繁多的十字路口的红灯。

    待到重见天日,贾似道又再次打车,来到了果冻预定的地点。下了出租,抬眼一看,应该是一个富人小区。门口有保安站岗,进出的车辆什么的,都是需要经过一番检查。再粗略地看了下小区内的设置什么的,也都比较规范,处处彰显着一种大气。至少,贾似道在临海的时候,还从没有见到过类似的小区。

    想必果冻的家里,也算是个富足家庭吧?

    只是,小丫头人在哪里呢?

    在车上的时候,贾似道就发过短信来着,小丫头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到门口来接的呢。结果找了一圈,愣是连个人影都没发现,倒是在小区大门口不远的一个公交车站旁,站着不少的人。贾似道心下一笑,再次拨通了果冻的电话。

    果然,就在贾似道的视野里,一个下身穿着灰白色牛仔短裤,上身着一件草绿色T恤的女子,把手机放到了耳边,问了一句:“小贾哥哥,我就站在公交车站边上呢,你人在哪里啊?”

    在她的脑袋上,还打着一把太阳伞。说话间,那左顾右盼的动作,却是引来贾似道心下小小的感动。有那么一瞬间,贾似道甚至觉得,其实小丫头的为人也还不错,嘴巴又甜,倒和她自己夸耀的人见人爱沾上点边了。

    至于为什么小丫嘴里老是挂着“公交车”,许是她的出行,基本上都是习惯于公共交通工具吧。这样的习惯,导致她在介绍贾似道来她家的时候,也是出于她本人的意图来进行指导。真不知道是说她聪慧好呢,还是迷糊好。

    “不用看了,我站在小区门口呢。”贾似道应了一句。

    果冻转过身来一看,还真是这样,便挂了电话,兴匆匆的往小区这边走。只是,到了贾似道的面前的时候,小丫头倒是有些放不开了。毕竟是第一次面对面地看着贾似道,看着贾似道的眼神也有些飘忽,一副想要认真打量,又觉得害羞的模样,和电话中的那种大大咧咧截然不同。

    若不是明知道眼前这个人就是果冻的话,贾似道都不敢认她了。随即,取笑了一句:“小丫头,怎么,见到真人了,反而不会说话了?”

    “不准叫我小丫头。”果冻恼了贾似道一眼,还故意站挺了身体,个头几乎到了贾似道鼻子的高度,那顾盼生辉的模样,让贾似道一阵的恍惚。这电话里呼来喊去的小丫头,看上去,似乎也真不小了。

    “走吧,先到我家里去,站在外面被太阳晒死了。”许是经过了贾似道的打趣,果冻放开了不少,说话也是吴侬软语的调子。想必这小丫头,平日里就是和电话中的那般说着话的。家教应该不错,微一打量就可以看得出来,行为举止什么的,远要比小城市里的一些年轻女孩子讲究的多,还特意地走在贾似道的边上,似乎想要给贾似道也遮一下太阳。

    而看到贾似道的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皮包,好奇的眼神瞟了又瞟,大有抢过来打开一查究竟的意思。不过,最终也没有出手罢了。那鬼灵精怪的眼神,却是始终表现出一种狡黠。

    跟着果冻在小区里走了一小段路,就到了一幢别墅的门口。

    到了这个时候,果冻突然转过身,对着贾似道很是认真地说道:“小贾哥哥,我们说好了,进了屋以后,可不许喊我小丫头。对了,也不许喊我果冻,要喊我的名字。”

    “李甜甜小姐?”贾似道好笑地说了一句。

    “嗯。”果冻很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我家里人他们不知道我在论坛里瞎捣乱的。”

    “你还知道自己是在瞎捣乱的啊。”贾似道很是无语。不过,既然老爷子都准备见一见他贾似道了,难道还会不知道小丫头在论坛上瞎折腾?想到这里,贾似道的嘴角就是淡淡一笑。对于接下来的见面,倒是多了一分期待。

    果冻的父母,都不在家。客厅里有个佣人在看电视,看到贾似道来了,立即去倒了一杯水。整个房内的摆设,比较现代化,沙发茶几什么的,都充满了现代时尚的气息,简洁而大方。这有点出乎贾似道的意料,原本还以为这家子,老太爷是个收藏家,家中的摆设什么的,也会古色古香一些呢。

    果冻让贾似道先坐下,然后自己转身走向了二楼。不一会儿,就搀扶着一位老人家走下楼来,鹤发童颜,身子骨看上去还比较硬朗。若是果冻不说她太爷爷即将九十大寿,光凭第一印象的话,贾似道会觉得这可能是果冻的爷爷辈的,七十来岁的样子。

    站起身来,随着果冻的称呼,贾似道喊了一句:“太爷爷好。”

    对方摆了摆手,示意贾似道坐下。贾似道也不客气,转而从皮包里拿出了清宫五件,给摆在了玻璃茶几上。老太爷还没动手呢,果冻倒是第一个抢着先拿起了一个,动作虽然有些小心翼翼了,不过,看她那模样,就知道小丫头仅仅是好奇而已,结果,被她太爷爷说了一句,才有些悻悻地放了回去。

    看得贾似道是一阵的好笑。

    “小贾,别介意,小丫头在家里就是个小公主,被我们给宠坏了。”老太爷说话的时候,虽然是在责怪着果冻,但是语气里却是带着一股溺爱的意思。贾似道笑笑,也不在意。反而是看了果冻一眼,似乎是在说着,看吧,我都没叫你小丫头了,不过,有人还是这么喊了。

    果冻自然是明白贾似道的意思,红着脸,把头撇到了一边去,来个眼不见为净。

    老太爷应该是个北方人,说的普通话很标准,翘舌音什么的,几乎让贾似道这个年轻人都觉得汗颜。

    而且,老太爷把玩瓷器的动作,完全不像果冻那样粗糙,那份专注的神情,以及细腻柔和的动作,丝毫看不出他的年纪已经如此之长。即便是仅仅看着老太爷的那手上的动作,贾似道也是受益匪浅。

    敢情自己把玩瓷器的那会儿,都是些小孩过家家的水准了。

    待到把五件瓷器都完整地看过一遍,老太爷才长长地舒了一口,也不多作评价。只要从贾似道先前取出瓷器的那动作来看,老太爷就能明白过来,贾似道显然是已经知道了这套瓷器的价值。只是,这会儿,老太爷的神情略微有些陷入了沉思,似乎是在回想着什么一样。

    贾似道满肚子的疑问,自然不好开口询问。

    坐在老太爷边上的果冻,此时看上去,也是如此的娴静,表现地如同一个乖乖女。只拿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在老太爷和贾似道的身上不住地来回打量着,更是让贾似道难以猜测她的脑袋瓜子里在琢磨着什么了。

    一时间,客厅里的气氛很是安静。

    忽而,老太爷子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对着贾似道,笑着问道:“小贾,你心里肯定很是好奇,我为什么要亲自看看这套瓷器吧?……不怪你好奇,若不是小丫头拿着张照片来给我看的话,或许,我这辈子也看不到这套东西了。”

    说到这里,老太爷看着果冻的目光,格外的慈祥。

    “其实,在多年以前,我经手过这套瓷器。”老太爷的话,突然让贾似道的心中,升腾起一股怪异的感觉。莫非,这老太爷还和那位洪老太太有点什么瓜葛?

    第091章 其人其事

    “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了。”老太爷感叹了一句,说道,“那会儿,小丫头都还没出世呢。不要说小丫头你了,就是你爸爸,也才这么点大。”老太爷比划了一下,大概只有一米来高的样子,看得果冻挺不好意思的。

    贾似道琢磨着,若是果冻的爸爸都只有几岁那会儿,他肯定也还没出生呢。

    “对了,小贾,你这一套瓷器,是亲自收上来的,还是通过掮客上手的?”老太爷忽然这么问了一句,双眼看着贾似道,明显的让贾似道感觉到他的眼神中,还有着某种期盼。贾似道不好说谎,自然是照实说了。

    这会儿仔细想想,洪老太太的那一口不太地道的临海话,再听老爷子说话的口音,自然而然地就可以猜到洪老太太恐怕也是北方人吧?许是丈夫是个临海人,才一直居住在临海的。

    “唉,没想到小张倒是先走一步了,如今竟然只剩下小洪一个人了。”老太爷闻言之后,沉默良久,才感叹了一句。一边轻叹,还一边微微摇了摇头,“老喽……”

    “太爷爷,您才不老呢。”果冻在边上,这个时候很是认真的插了一句,“您每天早上都在打太极拳,连我都跟不上您的动作呢。”

    “呵呵,小丫头,就你会说好听的。”老太爷拍了拍果冻的手,转而看到贾似道有些好奇的目光,老太爷倒也爽快,很是大方地说了一下当年的事情。原来所谓的小张,就是洪老太太的丈夫,也是老太爷的一个记名弟子。

    只是,老太爷是比较喜欢收藏瓷器一类的东西,但是小张,却是喜欢红木家具一类。

    说起来,老太爷和小张的关系倒是有些亦师亦友了。那个时候,小张还在北面做些生意,家里的家境什么的也都还不错,只是家里没什么长辈,和洪老太太正是新婚燕尔。因为洪老太太的家境同样不错,家族里的人也颇有些势力,婚嫁的时候,就在北方办的,搞得比较热闹。一些亲戚朋友什么的,也都送了不少的好东西。尤其是像老太爷这样的收藏爱好者,出手自然不会太过简单了。老人家到现在都还记得自己送的是清朝的粉彩的这么一口小碗,送给新婚的两人,倒也别有一番意蕴。即便不是落了款识的官窑,却也是件难得的精品。

    只是后来因为小张的回乡,以及遇上了国内的文化大革命,这么一耽搁,老太爷倒是失去了小张的音信。唯一有印象的,就是送给小张的粉彩小碗,以及这套清宫五件了。毕竟,小张家里的瓷器可不多。而家具什么的,即便是老太爷现在看到了,也可能不怎么回想得起来了。

    难怪老太爷在见到果冻给出的清宫五件的照片的时候,会表现出一些激动。

    本来,在临别的那会儿,张老先生倒是乐意把瓷器什么地送给老太爷呢。因为老太爷经常去他家里头,对于这套东西上过手,鉴定过,是套好东西,印象很是深刻。只是这清宫五件这样的东西,以及其用途,如果是送人的话,实在是不太好意思出手。更何况,在张老先生的家里,那个时候倒也没把它当成古董来收藏着,甚至就摆放在家里,还在使用。

    于是乎,这么一套东西,就被张老先生给带回到了临海。并且,在前一阵子,最终以低廉的价格,落入到了贾似道的手里,贾似道倒也觉得自己算是挺幸运的了。老太爷听着贾似道的诉说之后,也不在意。古玩这一行,这样的捡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尤其还是洪老太太亲自拿到古玩街去卖的。即便不是被贾似道捡漏了去,恐怕,也会被别的人收走。

    那样的话,老太爷还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有这个机缘,再看到这套清宫五件呢。这么一来,老太爷倒是有些乐呵呵地称赞起贾似道的魄力了。尤其是听闻贾似道的说法之后,知道贾似道还仅仅是个收藏界的新人。

    一个新人,能在古玩街就随意地出手个几千块钱的,也算是比较少见了。

    这年头,做旧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几乎到了在古玩市场淘东西的话,十有八九都是新仿的地步。即便是老太爷自己去古玩市场逛逛的时候,也大多都是看上几眼,感受一下那种淘宝的乐趣而已。真正值得出手的,实在是不多。

    倒是果冻在边上听到贾似道仅仅是花了三千元不到就收上手这套瓷器,再次看向贾似道的目光,顿时变得有些愤愤起来。

    要知道,在最初的时候,她还开价三千块,被贾似道好好的取笑了一番呢。

    贾似道不禁脸色一红,目光有些闪躲,还在看到了边上自己带过来的皮包,一拍自己的脑门,怎么就把正事给忘记了呢?

    向老爷子告了个歉,贾似道先是从皮包里小心地拿出了那块看上去像是砖头的青花瓷器。先前听老太爷说到洪老太太家的家境的时候,贾似道就琢磨着,没准自己后来去的一趟洪老太太家收上来的两件东西,又一次捡到大漏了。

    别看古玩街的小贩们,嘴里经常说着什么在某某农村里,搞到一件哪个朝代的珍品,还是祖传的云云,其实,那都是一般的说辞而已。真正值钱的古董,大多数都藏在一些家境富裕的人家里。

    底蕴这东西,并不是说祖传下来一件两件东西,就能够改变得过来的。

    无非是说从农村里搞来的破破烂烂的东西,更有噱头一些,更有吸引力而已。就好比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展品,又有多少是破破烂烂残缺不齐的呢?古董古董,并不一定就是很旧、很残,看上去很有些年头的那种。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一些文房中的摆设器件,像精美的笔洗、笔筒什么的,几百年来,即便是到了现代,看上去依旧是熠熠生辉,就跟新做出来的一样,有些甚至还有点儿晃眼。

    谁也没个规定,古董就一定得是旧的。

    当然,如果是农村里祖传的用来吃饭的大碗,那自然就不可能是崭新的了。小六子家传下来的那口大碗,看着就有使用过的痕迹。

    倒是这样的东西,在古玩市场上更容易流通起来。

    只有旧一点,破一点的,买家看着才会觉得更加像是古董。尤其是初入行的人,又或者是一些观光的游客。只有把东西作旧到一定的程度,把它的历史沧桑感淋漓尽致展示在你的面前,那样才能卖得出个好价钱。

    这恐怕也和古玩街这样的市井市场,不无关系吧。

    不过,贾似道察言观色,在自己刚一拿出这件瓷器的时候,老太爷看着这东西,很有大吃一惊的样子。

    随即,不用贾似道多说,在他把东西搁置在玻璃茶几上的时候,老太爷就自主地伸手拿了起来,左右看了看,尤其是对着那个缺角,还仔细地用手指抚摸了几下,似乎是在感受着什么。随后,对着坐在身边的果冻说了句:“小丫头,去把太爷爷的家伙什,给拿过来。”

    “哦。”果冻应了一句。眼神却也还是有些恋恋不舍地打量了一下老太爷手上的这件瓷器。而且,她的大眼睛里分明写满了疑惑,“太爷爷,这是什么瓷器啊,我都没见过呢,是块瓷砖头吗?”

    不要说果冻好奇了,就是贾似道也很是期待着答案呢。

    “小丫头,你才见过多少瓷器啊。不过,这回算你聪明,倒是猜对了。”老太爷呵呵一笑,说道,“如果这东西没错的话,还真就是一块地砖。”

    “还真是砖头啊。”果冻应了一句,“难怪看着这么丑。”

    得,小丫头敢情直接从形态和作用上去品评这件瓷器了。不过,说了这么一句之后,果冻似乎是觉得自己有些多嘴了,不禁吐了吐舌头,转身去到了内间,不一会儿,就搬出了一个抽屉。里面的工具,贾似道倒是眼熟。

    放大镜、管镜什么的,一应俱全。

    老太爷拿起工具,这会儿再次仔细地观察了起来。贾似道也不打扰,看了眼抽屉里的东西,都是很寻常的器具,却都颇有些年头了,想来是老太爷经常使用的缘故。想到这里,贾似道微微瞥了眼果冻刚才进去过的那个内间,房门已经关上。

    不过,许是贾似道的小动作被闲着无聊的果冻给发现了,引来了她的一个白眼。似乎刚才那会儿,是她故意把房门给关起来的一样,让贾似道感觉很是无语,怎么遇到个这么鬼灵精怪的小丫头。

    看到老太爷收起了管镜,贾似道立即好奇地询问了一句:“太爷爷,这还真的是一块古代的瓷地砖吗?”

    用陶土烧制地砖,并不奇怪。可是,这用青花瓷做的地砖,贾似道寻摸着,自己似乎还没有听说过呢。

    “呵呵,东西应该错不了了。”老太爷看着贾似道,先是说了一句让贾似道安心的话,转而却是有些语重心长地道了一句,“不过,小贾啊,喜爱瓷器,玩点收藏什么的,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比较难得。当然,喜欢一样东西,做一件事,我们就要努力地去把它给做好。现在看来,你的知识储备,显然还不是很到位啊。这东西,即便是史书上,可都是有记载的。”

    第092章 “鬼市”传闻

    “史书上还有瓷砖的记载?”贾似道好奇道。

    “是啊,太爷爷,我怎么也没有看到过有瓷砖的出现啊?”果冻更是在一边甜甜的问了一句,问完了还对着贾似道眨了眨眼,生怕这个时候,贾似道不知道她在帮着一起询问一样,看得贾似道对着她就是无奈地翻了个白眼。

    这小丫头,绝对的没安什么好心。天知道贾似道这会儿领情了之后,等下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来呢。

    “呵呵,有没有记载,你们自己去找一找不就知道了?想要学到知识,光是听从别人讲解,那毕竟还是少数的。”老太爷笑着说道,“我只能提醒你们一下,这东西,在历史上可只出现过一次,而且,也是唯一的一次。时间嘛,就在明朝初年那会儿了……”

    贾似道暗暗记下了老太爷的话。想来,老太爷也是为了他好,尤其是这块瓷砖还是贾似道的。自己的东西,一些相关的知识,只有自己去找了,弄明白了,了解了东西的历史、背景、文化,也算是属于收藏中的一种乐趣了。

    为什么在古玩市场上,即便是打眼了,有时候也会被人说成是吃药、交学费呢?就是吃一堑,长一智。这次打眼了,你就势必会对此类的东西研究个透彻。在往后的时间里,才不会轻易上当。

    而收藏的知识,也在这样不断的积累中,慢慢地丰富起来。

    当然,搞古玩收藏的,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打眼的经历。尤其是一些新手,刚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由于眼力不够,常常会被老手们骗,花了不少的钱,买到的却往往是假东西。贾似道就听说过,有些人还能在同一个地方,跌上个这么两次、三次的。

    这样的事情简直数不胜数。

    哪怕你是名人也不例外。就像是湖南电视台的某个出名的主持人,就曾经自爆过被同一赝品骗过两次的经历。

    说起他搞收藏的原因,那纯粹是出自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次,在他生日的那天,他去长沙一名姓刘的收藏家家里玩。另外的一个朋友带了一大堆的古玉制品,请这位收藏家给鉴定一下。这其中的一块玉圭,就引起了他的兴趣。他拿在手上反复把玩着,越看越有点爱不释手的样子。而他的这位朋友见他是如此地喜欢,当即决定将这块玉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他。而且,尤为令人意外的是,一场鉴定下来之后,这批古玉制品,绝大部分都是“靠”不住的东西。行话,也就是看不太准。而这块玉竟然是仅有的几件真品之一,这让第一次接触古玩的他喜出望外,由此引发了他对古玩的浓厚兴趣。

    从这以后,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也开始慢慢地涉足到古玩收藏的领域了。

    而为了能淘到好东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会起一大早,去赶凌晨三四点钟长沙古玩市场的“鬼市”。

    所谓的鬼市,意为东西有“鬼”。一为来路不明,二是假东西太多。

    至于像临海这样的地方,虽然还有个小规模的古玩市场,氛围什么的也都还不错,但是“鬼市”却不存在。贾似道对于“鬼市”的好奇心是有的,却也仅仅局限于好奇心而已。毕竟,那里头的东西,不要说是他了,就是一些老行家,也经常打眼。

    正如贾似道看到的这位主持人一样,有一次在逛“鬼市”的时候,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一只釉里红的小荷花杯,品相完好,釉色花纹什么的都极其精美。他就把小荷花杯拿到了手上,打开强光手电筒仔细的看了看,该杯的起纹、暗花都相当清晰,没有动过什么手脚,似乎不太像件作假的东西,只是,他心里还拿不太准。

    正在犹豫不决的当口,阅人无数的古玩贩子开始见缝插针地说起故事来。说这只荷花杯是民国年间,是某某名人在景德镇烧制的特瓷,数量极其稀少,经过几次大的战争和文革,幸运保留下来的就只有这么一只了,绝对是孤品,那滔滔不绝自成体系的讲述,让当时经验还不是很丰富的主持人,瞬间就被打动了,再一寻问价钱,很便宜,只要几千块而已,当即就成交。

    这情景,倒是和贾似道在临海古玩市场初次出手的时候,有些相像了。

    不过,那主持人显然没有贾似道这般的好运气。

    第二天凌晨,当他再去逛“鬼市”的时候,怪事就出现了。还是在那个地摊上,竟然又出现了一只与他昨天买的那只一模一样的荷花杯,他赶紧上前去问个究竟,这个精明的古玩贩子一见是他之后,立即装着很“惊喜”的样子告诉他,自己刚巧在一个老户人家里又发现了一只。

    这不,为了让孤品能够凑成一对,那位主持人还是硬下心肠,咬牙买了下来。

    谁知道后面的怪事更是接踵而至,同样的荷花杯开始一只、两只、三只,接二连三地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冒出来。到了这时候,那位主持人即便不用请人掌眼,也知道自己买了假东西了,算是交了不菲的一笔学费,而且,还是在同一个“坑”上。

    收藏就是这样,交一次学费,眼睛就会亮一次。在不断的交学费之后,那主持人的眼力倒也是越来越好,早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而且,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眼力,他还会经常到湖南博物馆去看一些标准器。

    尤其是通过他的人际关系,让他成为了湖南博物馆第一批二十几名高端会员之一。

    有了这么个身份,他便可以经常参加博物馆里组织的一些活动了,能够近距离观看一些文物真品,乃至于还有上手把玩的机会,由此来逐渐地培养出分辨古玩真伪的感觉。另外的,时机恰当的话,甚至还有机会进入考古现场,观察出土文物的具体状况。

    这样的待遇,是贾似道这般寻常人所可望而不可及的。

    贾似道就对于这样的机会羡慕万分,尤其是他的左手的感知异能,即便还不能很好的分辨出瓷器一类的真伪,但是,论到对于同一种类同一时期的古玩在手上把玩的感觉,想必,再不会有人比他的感知更为精准和细腻了。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贾似道倒是觉得自己想要在收藏上有些建树的话,接触更多的真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像是眼前的青花瓷砖,若是后世的仿制一个出来,即便外表上看去非常的逼真,只要内部的胎质差别稍大,贾似道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这件真品的感知来判定另外一件究竟是真是假。

    “对了,太爷爷,我这里还有一件东西,也想请您给帮忙着掌掌眼呢。”看着瓷砖,贾似道忽然想起自己的皮包里,还有一件瓷器来着。一边说着话,一边便俯身去拿了出来。

    “呵呵,小贾你收藏的时间不长,收的东西倒是挺多。是看准了这次机会,特意带过来的吧。”老太爷先是呵呵地笑了一下,随即看似不在意地问了一句,“也是从小洪那边收上来的?”

    因为先前介绍青花瓷砖的时候,贾似道也是照实了说的。

    想来,以老太爷的胸怀,是断然不会介意贾似道的捡漏行为的。只要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若此事不是发生在老太爷认识的人身上,即便是他遇到了,恐怕他也会如贾似道这般地去寻找捡漏的机会吧?

    古玩收藏中,可没有什么同情心泛滥啊之类的说法,讲究的就是一个人在古玩上的眼力。

    当然,像是贾似道现在这般,知道自己廉价收上来的三件东西,都是价值连城的话,以后回到临海,对洪老太太稍微好一些,比如请个保姆之类的,帮忙着照看一下老太太的生活起居,也是出于对老人家的敬重来考虑。

    如果每一次捡漏,都把利润返还回去,那么打眼的时候,是不是也能找卖主把钱退回来呢?

    “是的,太爷爷。”贾似道应了一句,“不过,您先前提到的那粉彩小碗,我倒是没有怎么见着了……”

    贾似道自然明白,老太爷问这么一句的意图所在。不过,在洪老太太的家中,他的确没有瞧见那碗。而且,洪老太太也没有提起过家中还有着什么其他的瓷器。许是过了这么多年,老太太自己也不知道那粉彩小碗丢到哪里了吧。

    相反,张老先生生前比较喜爱的家具一类,洪老太太倒是打理得不错。

    这么一想,贾似道倒是有些感慨起张老先生和洪老太太之间的那份感情了。

    因为这回的笔洗是修补过的,而且,修补的技艺实在是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外行人给弄的,老太爷不禁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要说老太爷了,就是果冻在看到这笔洗的时候,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似乎在奇怪贾似道怎么弄了这么件摔碎了的瓷器来呢?

    而且,看贾似道的动作,还小心翼翼的当个宝贝似的。

    小丫头脑袋一瞥,似乎对此毫不在意。

    第093章 仿汝瓷

    不过,就在老太爷仔细的看了看这个笔洗之后,脸上却是露出了深思的神情。贾似道心头一动,莫非还真有戏?

    “小贾,你是怎么看这件笔洗的啊?”老太爷并没有直接说这东西是对的还是不对,而是问了贾似道一句。贾似道心里感觉怪怪的,若是自己知道的话,还需要拿到这里来请老太爷掌眼吗?只是,这话可不好说出口。贾似道犹疑了一下,考虑着说道:“太爷爷,我是这么想的。这件笔洗看上去,是老东西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不过,具体能够老到什么时候,这个,我心里还真是没底儿……”

    贾似道说这番话,可是认真的思索过的。在家里的时候,他就对这件碎成了六块的笔洗,认真的端详和把玩了好久。其中的胎质,更是用异能感知了不知道多少回。要说这六块碎片,是一个整体,那绝对假不了。

    现在这年头,很多作旧的商贩,往往会把老东西的碎片和新烧制的瓷片粘合在一起,制作成一个成品来出售,比如,一件笔洗,就光是底下的圈足是真的,其他的都是现代的。这样类型的古玩,在市场上也很常见。古玩小贩会专门挑那些一知半解的新手来出售。只要你一不小心,又或者是鉴别的知识掌握地还不够到位,冷不丁就会打眼。

    而贾似道却发现,依靠着异能的感知能力,他对于这一个类型的作假,倒是很容易的就能辨别出来。而且,因为这件笔洗是从洪老太太家收过来的东西,有了前两件的真品打底,对于眼前这件笔洗,贾似道也还是颇具信心的。

    唯一让贾似道疑惑的就是,这笔洗,看上去,无论是其釉色还是款式,都更接近于宋代的五大名窑中,汝窑的瓷器。

    要知道,北宋汝瓷为历代百窑之尊。

    数百年来,雅藏玩家无不梦寐以求,争相追寻,甚至不惜以毕生精力,来寻求一件汝瓷。早在南宋时期,便有“近尤难得”的记载了。作为民间收藏爱好者,不要说完整的北宋汝窑器物了,就是持有一片汝瓷片,也是十分难得的。

    而且,老太爷也说过了,洪老太太的丈夫张老先生,是个喜爱家具的藏家。在瓷器上的收藏,不过是顺带的而已。就张老先生生前和洪老太太的交代来看,似乎这件瓷器是北宋汝瓷的概率并不大。

    这样的一户人家里,若说出了套清宫五件,还算是幸运的话,那么,能被贾似道淘到一件汝瓷,却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古玩这东西,尤其是珍贵的古玩,讲究的是传承有序。若是没个由来,很难让人信服。

    不过,就在贾似道说话过后,心下正忐忑着的时候,老太爷倒是对着贾似道赞了一句:“呵呵,小贾,你的眼力不错啊。”

    随即,老人家指了指手中的笔洗,把它放置到了玻璃茶几上。然后才说道,“这应该是件属于清中期的仿品,属于粉青釉洗。看其口径在13公分左右,底径大概有9公分地样子,至于高度……”老太爷打量了一下,说道,“3公分出头吧。形制上和北宋的汝瓷很相近,施满釉,釉色莹润,通体开蟹爪纹片。底部还有5个麻酱色的芝麻钉,和北宋汝瓷中所说的‘梨皮、蟹爪、芝麻钉’这样的典型特征,十分契合。初步一看的话,还真和北宋汝瓷很相象了。当然了,如果你在瓷器的收藏上,上了些年头的话,还是可以分别出其中的一些细微的差别的。”

    “哦,太爷爷,那您可不可以给我具体讲一下这其中的差别呢?”贾似道对于老太爷断定这笔洗是件清仿的东西,倒也没有什么好失望的。不要说是北宋的汝瓷了,就是件清仿的汝瓷笔洗,对于贾似道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收获。

    “呵呵,行,反正今儿个,看在你捎来了老友的消息的份上,我老头子就给你说说。”老太爷呵呵一笑,说道,“汝窑釉色中有‘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兰弥足珍贵’之说。这件清仿的笔洗,施粉青釉,釉色纯正,泛现出神秘幽光。尤其是这口沿处,以及边棱釉薄处,在强光下隐见彩虹一般的紫红色色斑,这可是很出众的表现啊。不过,我们在看待釉色的时候,还需要经过高倍放大镜来观测。因为是清仿的,其内的气泡和真正的北宋汝瓷,还是有一些微观的差别的。而且,在具体的形态和韵感上,后期仿制的和北宋的汝瓷,也还有着一定的区别……”

    此后,老太爷倒是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地,甚至还手把手地拿起了笔洗,教贾似道如何去辨别其中的不同。一老一少,对着一件破碎了的瓷器,左看右看的,光是胎质、釉色什么的,老太爷就能给贾似道讲上半天。而且说的还是言简意赅,真知灼见,没有一句是带重复的。这其中的门道,让贾似道受益匪浅。

    看得边上的果冻,一时间倒是有些无聊起来。

    而这件笔洗,即便是属于清仿的,其价值也颇为客观。老太爷问起贾似道的工作,贾似道含糊着说了一句,自己是经营翡翠原料生意的。

    说起来,在辞职以后,贾似道还真就是靠着这么个行当过活的了。

    老太爷却是赞了贾似道一句:“小贾看起来,年纪轻轻的,还是很有魄力的啊。这翡翠原料的经营,没点实力和手段,可不太好弄。”

    贾似道只能是讪讪地笑着应和着了。

    果冻连忙问了一句:“那小贾哥哥岂不是很有钱了?”那狡黠的目光,看得贾似道一阵的心虚。敢情贾似道和小丫头在电话中的一些对话,她可都是记着呢。那会儿,贾似道为了推脱,可没少说自己穷,就差表明自己就是个穷光蛋了。

    “一般吧,混日子呗。”贾似道应了一句。

    “小贾,留下来,一起吃个晚饭吧。”老太爷邀请道,“对了,?(精彩小说推荐:

    ) (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http://www.xshubao22.com/4/462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