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流神仙手 第 3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李慧珊娇媚的看着这厮说道:“不是,我好累,不想动”

    寒风一听就奸笑起来,笑得李慧珊娇羞的给了他一个无力的粉拳,娇嗔道:“还笑,你这个坏蛋,昨晚差点把我弄死,坏死了,我打死你…打死你…”

    寒风将她轻轻的抱到腿上,亲了一口说道:“对不起,是我太狠了”

    李慧珊马上用小手捂住他的嘴说道:“不,哥你别说对不起,其实…其实我很喜欢你那么狠!”,说完羞得埋进了寒风的胸口,不敢抬头了。

    寒风狂翻白眼,一声叹息:“唉,你们女人的心思真难懂”

    刚说到这,手机响起,寒风拿起手机一看来电显示,脸上露出了惊讶,接通电话后笑道:“你好啊宁总,呵呵”

    来电的正是寒风当时在成都赌石时,因为买寒风赌中的翡翠而认识的那个珠宝界的第一美女、恒福珠宝的总经理宁静!

    宁静有点夸张的笑道:“哈哈,寒先生还记得我,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寒暄几句,寒风就问道:“宁总找我有何吩咐?”

    宁静收住笑说道:“吩咐可不敢,呵呵。寒先生,自从成都一别后,虽然没有再见过你,不过你的神奇事迹已经在业绩流传成了神话,我好想再次目睹你的神技。这次有一个好机会不知道寒先生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呢?”

    嗯?又有赚钱的门道了!这是寒风的第一感觉:“哈,我有时间啊,只是不知道宁总有什么好机会啊?”

    宁静说:“我家的世交好友是个文物收藏大家,这次他联合几个收藏家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个人藏宝展,我们恒福珠宝旗下的拍卖行顺便在那里举办一次专场拍卖会。这一次邀请了很多业界的专家赴会,我呢,就以东家的身份来邀请你,还请寒先生不要推辞”

    寒风一听是藏宝展,可没挣钱的机会啊,不过既然人家盛情邀请,而自己也喜欢鉴赏文物,自然不会推辞:“嗯,这个没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呢?”

    宁静说道:“后天开始,明天嘉宾报到,如果你答应来我就提前帮你订机票,对了,你现在容州吗?”

    寒风笑道:“呵呵,我现在京城”

    宁静:“哦,那我就帮你订京城飞香港的机票”

    寒风道谢后挂了电话,和李慧珊说了此事,虽然李慧珊也很想跟去,但毕竟要上班了,只好作罢。

    位于香港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是香港区海边最新建筑群中的代表者之一。

    香港会展中心除了作大型会议及展览用途之外,这里还有两间五星级酒店、办公大楼和豪华公寓各一幢。而它的新翼则由填海扩建而成,内附大礼堂及大展厅数个,分布于三层建筑之中,是世界最大的展览馆之一。

    宁静的世伯叫何仲光,现年72岁。他是文物界著名的收藏大家,他的收藏以青花为主,其次是书画。他最著名的珍藏莫过于那个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因为这个国宝太过出名,知道它的来历者甚众。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大罐是全球仅存的八件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之一,国家一级文物。瓷罐高27。5cm,口径21。5cm,腹径34。5cm,足径20。6cm,素底宽圈足,直口短颈,唇口稍厚,溜肩圆腹,肩以下渐广,至腹部下渐收,至底微撇。绘有“鬼谷下山”图,传神生动,画工细腻,堪称元青花绝世珍品。

    该大罐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个神秘客人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鬼谷子下山》创造于帝王大举建功立业时期。如果说元青花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则是开天辟地的稀世珍宝,是建功立业的霸业之罐!它是帝王贵族的特享,身份品位的象征!

    鬼谷子学识渊博,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天文、地理、术数等多种才能,既是一位隐士,又是一位政治思想家、谋略家和教育家。

    一直以来,稀世珍宝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产于中国,却不能收藏在国内,成为国内文物保护学家和收藏家们最大的遗憾。

    但是,就在前不久,业界居然传出惊天消息:《鬼谷子下山》大罐居然被何仲光得到,但是他是怎么样得到的,花了多少钱买来的却无人知晓。

    而今天,何仲光的个人藏宝展就要展出这个稀世珍品!这样的大好消息令收藏界为之疯狂!所以这次展览盛况空前,海内外的收藏名家纷纷慕名而来,主要的目的为了能亲眼目睹这个神奇的稀世珍品!

    寒风到了香港下飞机时,宁静专门来接机。

    宁静看到寒风,感觉他比在成都时不但更帅气、皮肤更好,而且也显得更加成熟,心里莫名的感觉很开心,将自己的小手塞进寒风温暖的大手里都不舍得抽出来了:“寒先生,再次见到你,风采更胜往昔,可喜可贺啊,哈哈”

    第一卷第五十二章遭遇下马威

    寒风看着美丽的宁静,一身职业装将她迷人的娇躯包装得十分性感,也忍不住笑道:“宁总过奖了,我的所谓风采怎及宁总万一?哈哈”

    宁静白了这厮一眼:“请吧”

    寒风摸摸鼻子:“谢谢”

    宁静亲自开车,寒风坐在她的身边,欣赏着她美丽的侧脸,心情好极了。宁静感觉到了被这小子盯着欣赏,就转过来,可爱的苹果脸泛着红晕娇嗔道:“你老看着我干什么?”

    寒风大笑:“哈哈,有美女在在身边,不抓住机会欣赏那他就不是男人,嘿嘿”

    宁静被赞得心里欢喜不已,就板着小苹果脸说道:“口花花”

    这次邀请的嘉宾都安排住在会展中心里的五星级酒店,寒风的房间就在22楼的2122房间。

    寒风放好行李,到洗手间洗了一把脸,出来想休息一会,但门铃响了起来,寒风打开房门,只见宁静笑嘻嘻的站在门外。

    寒风急忙说道:“宁总你来了,进来坐吧”

    宁静说道:“不坐了,我是来邀请你的,我的世伯想认识你”

    寒风高兴的说:“好啊,我也想拜见著名的收藏大家呢,走吧,呵呵”

    宁静看到寒风高兴,自己也开心,两人有说有笑的向电梯走去。

    何仲光住在20层,当宁静领着寒风走进客厅时,发现里面偌大的一个客厅已经坐满了人,高谈阔论的十分热闹。

    看到两人进来,众人马上止住了谈笑,一起看着这一对童男玉女,禁不住在心里暗暗喝彩。

    而不爽的也有,他就是何仲光的孙子何春!

    何春,26岁,和寒风同年,长得身材匀称,鼻梁上戴着一副无框眼镜,身穿阿玛尼深灰色西装,一表人才!

    他坐在正中位置的一个老人身边,眼睛死死的盯着寒风,暗暗燃烧的妒火把寒风灼了一下,他的眼睛在何春的脸上一闪而过,笑容依旧,很有风度的和每个人微笑着。

    坐在正中位置的老人虽然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是腰杆还挺得很直,双目也还没有昏花,带着一副金丝眼镜,坐姿和笑容从容不迫,是一个饱学之士。走到何仲光面前,宁静恭敬的介绍道:“世伯,我来介绍一下,这位就是寒风寒先生;寒先生,这是我的世伯何仲光何老”

    寒风急忙上前一步,礼貌的弓着身子伸出右手,和站起来的何仲光紧紧相握:“您好何老,您的大名如雷贯耳,久仰了”

    何仲光看着年轻的寒风,一丝怀疑在眼镜后闪了一下马上笑道:“你好寒先生,谢谢你的赏脸光临我的展览会。听说寒先生赌石十赌九涨,堪称赌石界的神话,这次还请寒先生不吝赐教哦,呵呵”

    寒风谦虚的笑道:“那是以讹传讹所致,何老可不能当真啊,再说对于赌石虽然我略懂些皮毛,但是对于何老的收藏我可是一窍不通,这次来是专门跟何老学习来的,呵呵”

    旁边一个精瘦老头插话道:“寒先生太谦虚了,上个月在京城的文物鉴定会上,我可亲眼看见你鉴定文物的风采了,而且你还因为当众看出一个唐三彩的赝品,而和京城二公子打赌赢了一千万,被业界广为传颂,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啊,哈哈”

    寒风还没说话,何春就冷不丁说道:“是啊,寒先生真是好运,我去澳门也赌过几次,有一次也赢了一千多万,看来呀,咱们都是运气不错的人,哈哈哈”

    此话一出当场引来一阵哄笑,而何仲光只是瞪了孙子一眼却没有出言责怪。

    寒风摸摸鼻子,淡定从容,看看何春后就转过头问一脸不高兴的宁静:“宁总,这位是?”

    宁静的语气不大友好:“呃,他是我世伯的孙儿,叫何春”

    寒风很绅士的向何春伸出右手:“你好何公子”

    何春却假装没看见,转过头对身边的一个胖子说道:“张潮叔,这次你总共带了多少宝贝来展出呀?”

    叫张潮的胖子看看尴尬收回右手的寒风,鄙视的目光一闪而逝,然后大声说道:“我这次带来了十件元青花,二十五件明青花,还有十三幅字画,虽然不是很多,但可都是我这辈子收藏的精品,呵呵”

    何春不禁大声的喝起彩来,还使劲的独自鼓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是要给寒风一个难堪!

    寒风泰然自若的笑了笑,没有理会。

    令人尴尬的是寒风到现在居然还没有人招呼坐下,宁静的脸上可挂不住,她阴沉着脸正想说话,寒风暗暗的碰碰她的小手,然后对何仲光笑道:“何老,我还有点事要处理,咱们明天见?”

    何仲光见寒风确实太年轻了,之前听说他的事迹本来就不大相信,现在见到真人后,心里就完全不信了,现在听到寒风告辞正中下怀。心想与其让他在这里搞得大家都不愉快,还不如让他走好了。因为他刚才正被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拍得飘飘然呢,自然想将这种美好的感觉再次延续下去。

    于是对寒风故作歉意:“呵呵,不好意思啊寒先生,既然你有事要忙那就先去忙,今晚我在下面大堂设宴为大家接风,希望寒风准时出席”

    寒风笑道:“谢谢何老,一定一定。那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和何仲光再次握手后,对众人点头致意就转身走了出去,宁静马上跟着走出去。

    到了外面,宁静感觉很不好意思:“寒先生,对不起,我……”

    寒风转身看着宁静打断她的话说:“宁小姐,你就别叫我寒先生了,我自己听起来感觉像个老学究,呵呵,还是叫我寒风或者小寒吧”

    宁静一听就心情大好:“好,那你也不许叫我宁总或者宁小姐,你就叫我小静吧”

    寒风笑着说道:“小静,真好听,哈哈”

    宁静看到寒风这么开心就问道:“你没有生气吗?”

    寒风摇摇头:“我为什么要生气呢,人家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他们爱说什么就说什么,你说对吧?”

    宁静唉的叹息一声,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寒风说:“他们全部都看错你了,真是有眼无珠!我没想到一直自诩古董名家的人,居然会对你看走眼。我现在很怀疑他们的收藏眼光”

    寒风笑了笑:“我其实也不是你说的那么优秀,不说这个事了。走吧,我们去喝杯咖啡”

    宁静瞪着寒风问道:“你不是说有事要处理吗,怎么去喝咖啡呢?”

    寒风狡黠的眨眨眼,坏笑道:“我要处理的事情就是想和你去喝杯咖啡,一起畅想一下美好的人生,嘿嘿嘿”

    宁静恍然大悟,小拳头轻轻的锤了一下寒风的手臂,娇嗔道:“哎呀讨厌,你坏死了”

    寒风伸出手指轻轻的拧了一下宁静那可爱的小琼鼻坏笑道:“就要你讨厌,哈哈哈”,说着马上开跑,宁静羞红着苹果脸在后面就追,两人很开心的就这样走了。

    这时,一个脸色阴沉的年轻人走出了客厅的门口,看着逐渐远去的寒风和宁静的背影,恨得暗暗咬牙!

    他就是何春!

    第二天,展览馆里人头攒动,不但古玩爱好者蜂拥而来,就连媒体记者也是成群结队,长枪短炮肩扛手提,镁光灯不断的闪烁,极为热闹。

    何仲光的确有面子,居然请来了特区的高官为展览会剪彩,会展门口彩旗飘扬,巨大的氢气球挂着条幅在空中摇晃,一条长长的红地毯两旁摆满了高大的花篮,穿着红色旗袍的迎宾小姐分站两旁,露出最动人的微笑迎接着络绎不绝的人流!

    展览大厅极为宽敞,被分成了各个分区,瓷器、玉器、青铜器、以及字画等等,分别摆放在一条条安装了严密监控的的防弹玻璃柜里,参观的人只能隔着形状各异的玻璃柜欣赏;每一个古董都有一张印刷精美的卡片说明,详细介绍着该古董的身份,让人一目了然。

    寒风在宁静的陪同下也在缓缓的走动欣赏着,对于能亲眼目睹这么多的古董,令自己眼界大开,暗叹此行不虚。

    不过,在高兴之余也有一样让他不但高兴不起来,还觉得十分的别扭,那就是何仲光的孙子何春居然厚脸皮的一直跟在宁静身边,满脸讨好的对宁静献着殷勤。

    何春从小跟着他的爷爷学古董,家里又有各种不同的实物给他对照,现在如今,他的确可以达到了一个专家级的鉴定水平。

    因为他何家和宁家是世交,他和宁静青梅竹马一起长大,两人学的又大体相同,何春学鉴定古董,宁静学的是玉石,因为兴趣相近,从小到大两人的感情就十分友好,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家的老人早就私下里给他们订了终身,盼望着将他们结合到一起,那就亲上加亲了!

    但是,自从何春23岁那年在容州举办的一场古董坚定会上大出风头后,业界给他加封了一个“鉴定天才”的美誉,加上他又是收藏大家何仲光的孙子,可谓名门之后,

    第一卷第五十三章真假墨竹

    业界对他更是倍加推崇,从此经常被邀请出席一些活动,让他本来就不够成熟的心态开始飘飘然起来,逐渐的自认为是文物界的翘楚了,常常在各种场合摆谱,而且对一些被赝品打眼的同行毫不留情的挖苦讥讽,变成了一个自满自大的人物!

    也正因为如此,让宁静看清楚了何春的本性,对他的言行也是越来越反感,慢慢的开始冷落何春,导致当初比较好的友情变得荡然无存。到了如今,宁静已经十分讨厌何春,而何春却放不下美丽聪慧能干的宁静,一直穷追不舍!

    最令何春无法容忍的是宁静居然带来了寒风,而且看他们俩的言行举止又十分亲密,顿时十分嫉妒。

    正因为如此,他才紧紧的跟着宁静,不让他们俩有单独相处的机会。

    被这个电灯泡照着,不但寒风不高兴,宁静也极为不爽。

    宁静之所以突然把寒风请来,其根本的目的其实只有她自己知道。

    自从在成都一别,宁静对寒风的风采就难以忘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都常常想起寒风的样子,虽然很多时候都想去找寒风,可就是找不到正当的理由,就这样一直的折磨着自己,这种情绪让她自己都感到十分奇怪。

    现在好不容易盼到一次好机会,宁静自然不会错过,于是就鼓起勇气给寒风打电话,结果他真的答应了,开心的心情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可这个何春居然恬不知耻的总跟着自己,让自己想多点和寒风亲近都不可能,这让她非常的窝火!

    三个人各怀心思的慢慢走着,不一会就走到了一幅画面前停了下来。

    何春走在前面,他先停下来,寒风和宁静治好也跟着停下。

    何春得意的指着面前玻璃柜里面躺着的一幅画对寒风说道:“寒先生,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件藏品,请寒先生帮忙看看是否是真迹?呵呵”

    寒风知道他是想考考自己,于是笑着说道:“我对古字画可是门外汉,呵呵”

    何春也觉得这厮肯定没有什么料,趁机在宁静面前出他的洋相何其快哉,于是说道:“寒先生谦虚了,我是真心请教,还请寒先生不吝赐教哦,呵呵”

    寒风看到宁静鼓励的眼神,就笑道:“那我就看看,说的不对请何先生别笑话”

    何春笑道:“请”

    这幅画和其他展品不同,其他展品有一张卡片说明,唯独这幅画没有。寒风和宁静一看就想到肯定是何春有心为难寒风而事前拿掉了卡片。

    一想到这,从寒风的神情看不出什么,但宁静在心里对何春更加重了鄙视!

    寒风看了两眼,脸色丝毫不变,但却迟迟不说话,看着那幅画似乎走神了。

    何春暗暗好笑,心说这小子肯定是被难住了,看不出这幅画的来历,他有心要出寒风的洋相就转头看看四周,发现有好几个行家和媒体记者在附近,就故意的大声说道:“寒先生,这幅画是我在京城的古玩街以三百五十万捡的漏,不知道寒先生看出什么珍贵之处没有呢?哈哈哈”

    附近的人听到以后,果然马上走过来围观,三四个媒体记者也围拢过来,远一点的地方的人看到这边围观,也立刻被吸引走了过来,以为肯定是有什么好东西被发现了。

    众所周知,但凡爱好收藏的人,对于自己的收藏必定认为是最珍贵最真的,而看其他人的珍藏时,都是以怀疑的眼光挑毛病,然后想尽千方百计把对方的东西说成假货,以此来彰显自己所谓的“独到眼光”,看这几年很火的电视鉴宝节目,就会发现这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在此表露无遗。

    何春是成名人物,众人看到他貌似在考面前的年轻人,再看那个年轻人好像很不好意思,估计是看不懂,于是大家心里开心极了,就一起将双手抱在胸前,死死的盯着寒风脸上的微小变化,耐心的等着看寒风出丑!

    寒风被众人看的不好意思,就摸着下巴笑道:“这一幅画很有名,对于一般的书画爱好者都会知道这幅画,这是石室先生的传世名作《墨竹图》,不知道我说得对不对?”

    何春一愣,看着寒风的眼神惊异不已,而其他很多人却茫然四顾,然后又纷纷探头去看那幅画,但却没有看懂。

    何春忍不住问:“寒先生,能说说此画的特点吗?”

    寒风微笑了一下说道:“细观此画,画中竹竿曲屈而劲挺,似竹生于悬崖而挣扎向上的动态。竹竿用笔自然圆浑,墨色偏淡,节与节之间虽断离但又有连属之意。

    画小枝行笔疾速,柔和而婉顺,枝与枝间横斜曲直顾盼有情。此图之竹叶更是笔笔有生意,逆顺往来,挥洒自如,或聚或散,疏密有致。

    在墨色的处理上更富有创造性,以浓墨写竹叶的正面,以淡墨表现竹叶的背面,使全图更觉墨彩缤纷和有丰富的层次。综观全图,竿、节、枝、叶,笔笔相应,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石室先生非凡的笔墨功力和对竹的深刻的理解”

    寒风一边指点着画,一边滔滔不绝的评说,听得众人连连点头,之前的傲慢之色已经被佩服所取代,不再敢有轻视之心。

    而宁静一边听一边欣赏着寒风,她突然觉得寒风现在就是一个指点江山的君主,那么的有气势,又那么的温文尔雅,又那么的帅!看得她的芳心开始生出阵阵的异样来!

    何春自然很不服气,他笑着说道:“寒先生还知道石室先生,那就请寒先生说说石室先生这个人怎么样呀?”

    寒风脑中的万能意念神咒滴溜溜的转动,有关于石室先生的资料滚滚而来,他稍作整理就说道:“石室先生的大名叫文同,北宋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

    文同操韵高洁,能诗文,擅书画,尤长于画竹。后人称他为“文湖州”,其实他从未到过湖州,只是在晚年奉命出知湖州,但人未到任即去世。然而他的墨竹画已名扬天下,学者众多,尤其是元代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法的宋元画家25人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更向世人昭示其派系的雄厚。

    而鼎鼎大名的苏东坡,乃文同的亲表弟,又是他画竹的学生,也多方为他彰扬,于是“文与可”也就成为墨竹画的宗祖。何先生,我说的对不对呢?”

    何春听得惊骇莫名,被寒风的介绍弄得不知所措,因为寒风知道的比他知道的还要详尽!等他回过神来连忙假意称赞:“呵呵,没想到寒先生对文同如此熟悉,实在令何某大开眼界,受教了,受教了,哈哈”

    旁边围观的人也纷纷对寒风的学识刮目相看,称赞不已。很多人也纷纷上前来观看这幅画,一边看一边想着刚才寒风说的意境,都觉得说得太对了,这幅画就是具有这样的神韵。

    但是寒风并不想就此放过何春。

    听到大家的赞扬也只是笑笑就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我刚才说的只是文同画的墨竹图的神韵,这个东西只要研究过文同的人都会十分清楚的。只可惜很多人都看不到真迹对照,凭的只是书上说的东西,要是大家有机会看到真迹来对照学习,就会对上述的画中意境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可惜呀,要想见到真迹实在太难了”

    围观的众人感到不解,这眼前不就是吗?大家同一个心思都抬头看着寒风不说话,但眼神都表明了深深的疑问。

    宁静也感觉到寒风说的话另有玄机,于是就问道:“那小寒你看到过几次这幅画呢,为什么说这幅画很难见到?”

    寒风看着宁静说道:“我只见过一次,因为这幅画太珍贵,为了尽最大限度的保护它,至今都没有公开展览过,我也是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看到过一次而已”

    宁静越听越觉得不对了,她冰雪聪明,立刻就配合寒风唱起了双簧:“不会吧,只看到过一次?那这次算不算呢?”

    寒风淡淡的笑道:“当然算了”

    宁静皱着好看的柳眉就问:“那你是在哪里看到这幅国宝的?”

    寒风看了一眼何春,发现他也很紧张的看着自己,于是就说道:“台北故宫”

    寒风自然没有去过台北,不过这厮的万能意念神咒很明确告诉他,这幅文同的墨竹图真迹就是被老蒋运到台湾去了,这是个事实,所以说出来的语气掷地有声,十分肯定。

    “什么!只在台北故宫看到过,那这一幅画作何解释?”一个心急口快的中年汉子手指玻璃柜里的那幅墨竹图大声问道。

    寒风风轻云淡的笑笑就对宁静说道:“小静,我们去那边看看瓷器吧”

    宁静非常配合的说道:“好吧”

    何春听得寒风这么说,就伸手揪住寒风的胳膊怒道:“寒风,你把话说清楚,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一卷第五十四章赝品中的垃圾

    寒风看看抓住自己的手,再看着何春说道:“没什么意思啊,一点意思都没有”

    何春听得更加愤怒:“你说什么没意思?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我的这幅墨竹图是假的?”

    寒风看他咄咄逼人,也就不再客气:“是的,你这幅墨竹图是赝品!”

    围观的人一听,立刻沸腾了,有的人在笑,有的人则很鄙视的看着寒风说他乱说,其中一个洪亮的声音大声说道:“你放屁!小小年纪不懂就不要胡说,人家堂堂的收藏大家何老的孙子,又是大名鼎鼎的古董鉴赏天才,你敢胡说八道他的画是赝品,这是诽谤,诽谤是要坐牢的知道吗?”

    寒风循着声音看过去,只见此人正是昨天自己在拜会何仲光时坐在何春身边的那个人!

    何春则一点都不慌了,他冷冷的看着寒风问道:“你说它是赝品,那你是怎么看出它是赝品的?如果不是赝品呢?”

    寒风冷笑道:“那我就给你上上课”

    大家一听又是骂声四起:“**,这小子是哪里来的,怎么这么狂,居然敢说给何大公子上课,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徒!”

    何春也冷笑道:“那我就好好做一回学生,要是你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我马上报警”

    寒风说道:“随你”

    何春道:“那开始吧”

    寒风说道:“那请你把画拿出来,我给你好好说说”

    何春立刻叫来工作人员,在工作人员的责任书上签了字后,工作人员输入密码打开玻璃柜,将画拿了出来,摊平在玻璃柜上后走了。寒风走到画前,闻讯赶来观看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的,最外面看不到的就向里面的人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本来井然有序的展览馆顿时闹哄哄的十分热闹。

    寒风看着这幅画淡淡的说道:“首先,文同画的墨竹图,用的材料是绢而不是纸。绢是一种丝织物,摸起来十分的细腻顺滑,哪怕到了现在,质量还是非常好,比用纸张的画,时间长就会发黄那肯定是好了很多”

    寒风说到这停顿了一下,本来十分愤怒的围观者,最里面的马上伸手去摸那幅画,摸了几下后不说话了,后面摸不到的就急忙问:“是绢的吧”

    那摸过画的有几个是何春的人,默不作声,而有一个小声的说道:“是宣纸”

    他的声音不大,但是已经让人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有几个不愿意相信的大声问:“不会吧,真的是纸的?”

    宁静也是错愕不已,现在看到寒风淡定从容,她在心里已经认定寒风是对的,就开心的问道:“小寒,那你继续说”

    寒风等噪声安静下来,就继续说道:“文同的墨竹图用的材料是双拼绢本,双拼的意思就是纵横由自己来定,因此他的这幅画纵为131。6厘米,横为105。4厘米;而这幅画的纵横尺寸绝对是对不上的”

    这番话说出来后,何春的脸色开始变了,因为他已经对自己这幅宝贝的自信心也开始了动摇。

    不过他不会这么快的就接受这个现实,于是对寒风沉声道:“你继续说”

    寒风笑了,声音也变得轻松起来:“文同乃画竹的鼻祖,他的墨竹图更是他有生之年的上上之作,因此后人模仿他的墨竹图画的画也有很多,现在在粤东博物馆就存有一幅文同的墨竹图,不过这幅画就是宣纸画的,而和文同的墨竹图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不但尺寸要比真迹的大,这幅画在画的右下角还题了‘与可试墨’四字,与可即是文同的字,这就是古人模仿墨竹图的最有力证明!而现在我们面前这幅画的右下角,不正有这四个字吗?”

    寒风的一席话把众人惊得目瞪口呆,就连何春都已经说不出话来,冷汗开始冒出额头!

    寒风并不想就此作罢,看了一圈众人说道:“本来能将文同的画画得如此之像,其功底已经非常深厚了,绝不是个无名之辈能够画得出来的,再加上是古画,其价值虽然不能和文同的真迹相提并论,但是值个二三百万还是有的”

    说到这后寒风故意停顿一下,看到何春的脸色稍微好转,马上就开始使出杀手锏,他要将何春仅存的一点侥幸心理无情的击得粉碎!

    寒风看着那幅画十分鄙视的说道:“只可惜何先生的这幅画连古人的仿冒都不是,大家请看,这种宣纸叫粤东仁化长江宣,这是民国后期才开始生产的。另外,大家请看裱这画的手法,很明显是现代工艺,也就是机裱”

    “不会吧,怎么说来说去居然是一文不值的现代仿品啊,何公子这次是阴沟里翻船了”

    “嗯,这小子一看就是个沽名钓誉之徒,打着他祖父的招牌招摇撞骗,这次看他还死不死,嘿嘿嘿”

    “尼玛的,不就仗着乃祖是有名的收藏家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他吗?以前不知道被他的无知害了多少人了,该死!”

    幸灾乐祸的声音开始响起,何春已经无暇顾及,他现在只是看着自己的那幅所谓宝贝发愣。

    宁静这时候问道:“小寒,你难道连装裱技术都懂?那就跟我们说说呗,让我们也了解一下,呵呵”

    宁静现在对寒风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想的就是怎么样才能帮他打响名声,所以问的问题都切中要害,让寒风在心里暗暗感激。

    众人听到宁静问起,就一起附和道:“是啊是啊,寒先生给我们说说,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寒风深深的看了一眼宁静后就说道:“那好吧,我就说说古代和现代装裱的技术以及两者不同之处”

    说到这停顿一下开始整理思路,万能意念神咒的神奇就在于寒风想获取什么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就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稍微整理一下头绪就侃侃而淡起来:“传统装裱是首先根据作品的用纸质地以及用墨、用色的情况,确定适宜的托法,将画芯用面浆水覆合在另一张宣纸上,称‘托芯’,此有四种托法,各种托法浆水稀稠不同。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书画的生命,故老艺人常将托纸称为‘命纸’。

    而后根据确定的款式,经过镶嵌、覆背、上下墙、砑背、装活,将一件作品装裱完成,此装裱过程所用的宣纸均以生宣棉料为主,镶料多以蚕丝织成的绫绢,熟宣不能做背纸,否则容易起皱、起鼓。传统装裱,经过二次下水,能使画芯平整如板,墨色更富神采。

    而近年异军突起的现代装裱方法,也称机裱,没有传统装裱深奥、难学、难掌握,它以机械取代手工。画芯、裱件采用普通纸张像双面胶一样,覆合加热熨平,省工省力,镶料多为化纤等织物,呈现出厚薄不等、粗细各异,因为用大面积加热、熨压,对画芯的起皱等变化无法看见。如果对画件多卷几下还会起壳,且不能清洗揭补,碰到有些裱家,不管作品内涵,所镶织物用色较深,无意间将作品的延伸空间给堵死造成画意呆板无生机。这就是传统和现代装裱方法的最大区别。大家请看这幅画,装裱的方法是不是和我刚才说的现代装裱技术所表现出来的缺点很像呢?

    所以,这幅画不但是赝品,而且还是赝品中的垃圾!”

    “我靠,服了,这才是行家,年轻的天才啊”,赞美声此起彼伏,媒体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寒风顿时成为了这个展览会的焦点人物。

    再看何春时,他已经不见了,只有寒风知道他什么时候溜走的,但他假装没看见,和宁静开始离开人群向前走去。

    前面不远,就是瓷器展区,这是寒风最喜欢的古董,所以,他领着宁静很快的走了过去。

    瓷器展区分为青花、珐琅彩、白瓷、唐三彩等等类别,最能引起寒风兴趣的无疑就是青花瓷。

    寒风慢慢的走着,在青花瓷的展柜前流连忘返,欣赏着这些古人的艺术结晶非常开心。

    宁静跟在寒风身边,听着寒风对里面摆着的青花瓷的讲解,又让她开始震惊了!

    寒风的讲解十分详细,从青花瓷品相到制造的技术,再到当时朝代的文化氛围,讲得头头是道非常的详尽,宁静不断的惊叹着寒风对文物知识的渊博。

    宁静激动之余,看着造型各异的青花瓷器就问道:“你刚才所说的比较广泛,据我所知,在青花瓷器当中,元青花的价值最高,你能和我说说元青花吗?”

    寒风笑道:“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景德镇窑成功的烧制出青花瓷器。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

    元青花瓷以景德镇为代表,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

    第一卷第五十五章令寒风震惊的名器

    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实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

    宁静边听边点头,寒风继续说道:“元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艺上看,此时出现了胎体厚重的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大碗等。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种,连盖通常可高达60厘米以上。瓶类有梅瓶、玉壶春瓶、蒜头瓶、兽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时代特色的四系扁瓶及塔式盖瓶等,其中以梅瓶、玉壶春瓶多见。梅瓶附盖,盖内有一管状子口,与瓶口牢牢套住”

    说到这里,两人刚好走到一个元青花的梅瓶前,寒风一边看着梅瓶一边说道:“你看这个梅瓶,就叫元青花牡丹花卉梅瓶,它的造型特点……嗯?”

    寒风刚刚说到这突然顿住,脸色一凝,看着里面的梅瓶露出了十分震惊的神色!

    宁静看到寒风的异样,急忙问道:“小寒,怎么了,是不是这个梅瓶有问题?”

    寒风全神贯注的看了一会,没有回答宁静的问题,而是有走几步,到了另一个元青花梅瓶那里又开始仔细的观看,看完以后接着又看下一个。

    他越看脸色越阴沉,脚步也越来越快,不到二十分钟,他就将所有的元青花和明青花给看了个遍!

    宁静看到寒风非常严肃,也不敢说话打扰他,只是默默跟在他的身边陪着他。

    正在此时,前面人声鼎沸,只见一群人向这边走来,因为寒风过于专注,没有注意到这帮人是来找他的!

    而宁静一看见走在前面的人,心里顿时一沉,马上伸小手轻轻的拉拉寒风的衣袖,小声说道:“小寒,有人来找你了”

    寒风抬头看去,只见走在前面中间的正是何仲光,而他的孙子何春走在他的左边,右边是那个说拿来几十件青花瓷展览的胖子,身后二三十人估计都是他们的朋友。

    寒风看到何仲光脸色阴沉,知道他是为孙子出头来了。于是走出来迎了上去,露出笑容打算和何仲光先打招呼,以显礼貌。

    但是何仲光却没有给他先说话的机会,看到寒风后,何仲光就说道:“寒先生,听说你帮忙春儿鉴定出了文同墨竹图的真伪”

    寒风笑着点点头,何仲光就说道:“哦?那真的应该感谢你啊,连我都没看出来,寒先生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寒风听得这话里有刺,虽然不快,但还是神色不变,不卑不亢的说:“何老过奖了,我没有什么过人的能力,只不过碰巧欣赏过那幅真迹而已”

    何仲光冷冷的说道:“那请问寒先生对瓷器有研究吗?”

    寒风很谦虚:“略懂皮毛”

    何仲光看着寒风想了想就说道:“那请寒先生来帮忙给我鉴定一个瓷器怎么样?”

    寒风连忙摆手说道:“何老您这是折煞我了,我这一点点微薄的知识哪敢在您这样的大家面前班门弄斧呢?”

    何仲光并没有因为寒风的谦虚而放缓语气,而且还更加的冷:“寒先生不必过谦,这次就烦请寒先生为我鉴定一下”

    寒风看到何仲光貌似一股子气,心里也非常理解,毕竟一个著名的收藏家的后人居然被打了眼。不但如此,最要命的还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丢的脸,让何春好不容易挣来的名声瞬间毁于一旦,怎么不叫他这个做爷爷的感到难堪和愤怒?

    看到无法推辞,寒风就笑道;“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吧,要是说得不对还请何老多多包涵”

    何仲光不想和他多言,只是说道:“那你跟我来吧”,说完后突然看见了寒风身边的宁静,迟疑了一下就对宁静说道:“小静,你陪着春儿出去散散心吧?”

    谁知宁静说道:“不行啊世伯,小寒是我们请来的嘉宾,得有人照顾好他才行,所以我得尽一下地主之谊”

    何仲光更加的不高兴了,他没想到一向乖巧聪明的宁静也不听他的话了,不过他自恃身份也不好和小辈较真,冷哼一声转身就走。

    寒风对何仲光的表现感到很意外。在他的印象中,一个收藏大家的气质应该是十分随和的,但这个何仲光却显得太过小气,这样的脾气怎么能干这个行业呢,而他不但偏偏干,而且还干得非常出名,个种原因,寒风还没想明白。

    寒风跟着何仲光走到一个最多人围着的地方,前面开路的工作人员在为他们打通一条通道,围观的人看到正主来到,顿时开始骚动起来。

    寒风跟着进去后,才发现众人围观的是一个宽大的圆柱形玻璃柱子,柱子上面摆着一个青花大罐!

    寒风看仔细后心头狂震,这个大罐正是最有名的元青花代表……鬼谷子下山!

    这个大罐的珍贵之处是因为它的纹饰画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背景是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

    元青花瓷本就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

    像“鬼谷子下山”图罐这样绘有人物故事的元青?(精彩小说推荐:

    ) ( 绝代风流神仙手 http://www.xshubao22.com/4/4673/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