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鉴宝师 第 4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徐耀辉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就当仁不让地抢在前面对这件三彩骑马俑进行鉴定。

    周夏则在旁边敲边鼓,看似很随意,其实还是很留心地去做鉴定。

    他也在脑子里回想着鉴定这唐三彩的一些技巧。

    首先,还是得看器型对不对,是不是后人臆造出来的。这样的情况,在低级唐三彩仿品中,经常可以见到。而高仿的唐三彩,基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很多的高仿品,都是以真品唐三彩为原型,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地复制出来的。

    其次,就要看三彩俑的颜sè对不对。唐三彩,顾名思义,有三种sè彩,黄,褐,绿,三种颜sè,要是这样子的基本特征都不具备的话,根本就不用看。

    第一百七十三章

    然后嘛,就是从釉sè、胎质、土锈、包浆等其他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一般情况而言,只要发现其中一处有疑点,基本就可以断定为假的了。

    周夏虽然专攻陶瓷这项,可他自己接触到的唐三彩其实并不多,理论上的知识倒是一套套的。这也是因为唐三彩一般都不会上拍卖会,基本都在民间私底下交流的缘故所致,这样的唐三彩天地拍卖公司都不收,也不会叫人带着来公司做鉴定。

    。。

    可徐耀辉就不一样了,他在古玩收藏圈子里打滚这么多年,真真假假的唐三彩见得多了,也就有了他自己独特的鉴定心得。

    而往往这样的心得,他是不会说出来的,尤其是对这耗子麻杆他们这类人,说是独门绝技也不为过。耗子麻杆这类人,除了盗墓之外,也是会弄些高仿品来卖的,甚至是亲手仿制一批出来,夹杂在真品里面卖,因为真品数量真的没那么多。要是让他们知道最关键的鉴定技巧的话,他们就会吸取经验,或者反馈回去,争取把仿品做到以假乱真。

    这可不是徐耀辉想要的结果,这古玩藏品的鉴定过程,其实也就是大家斗智斗勇,考验各方面功底的时候,来不得半点疏忽大意。否则,损失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包括金钱,jīng力,甚至是信誉等等。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

    像麻杆耗子他们这类手里有真货的人,对各类唐三彩真品的研究可谓是相当深入透彻的。基本上,市面上,网络上所流传的那些个鉴定方法,他们都是知道的,也都有相应的应对方法。作假也得与时俱进不是?

    比如说唐代三彩圆形器物的底足一般呈“飞棱”状,并在棱尖外修一刀,这在碗、盘、瓶、执壶、钵等器物上最常见。真的高仿品做出来,这道工序绝对是不会少的。

    如此种种,都是作假者为了和鉴定者斗法所做。

    可毕竟,仿品就是仿品,水平再高,也替代不了真品。

    在没有准确年代鉴定的情况下,像徐耀辉他们这样的老行家。还是有自己的鉴定方法。

    其一,到底是不同的人所制作出来的,现代人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重回过去,和唐代的那些个工匠们保持同样的技艺水平,还有心情心态等等方面。

    即便是高仿品,想要达到唐三彩的那种神韵,也是不容易的,最多。也就是形似而已。

    jīng于此道的行家们往往就可以挑出很多毛病来,诸如,比例不协调,面部呆滞,造型过于刻意。线条生硬,线条过于规整等等等等。

    除此之外,真品和仿品所用的材料,也不太可能是完全一致的。

    一般而言。唐三彩的胎质不是很jīng,胎质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颗粒,并有其他矿物杂质。从胎体坚实度来看。有的因烧成温度高,胎体比较坚硬;有的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小一些,胎体较疏松,釉层容易剥落。

    周夏在旁边看,也没什么机会和徐耀辉交流,他也不着急。尽管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要玩古董收藏,还是专攻陶瓷的,要是连唐三彩的真假都不会鉴定,说出去还是蛮丢人的。

    周夏不着急,是因为他心中有底,有考古鉴定系统,想要准确鉴定年代,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他也不打算做这唐三彩方面的收藏。要是徐耀辉真买下来的话,回头到他那去仔细研究研究就成,说不定,还能从他那里,得到些在其他地方所学不到的东西呢!

    周夏观察徐耀辉的表情,觉得这唐三彩应该不是西贝货。

    “你也看看?”没一会,徐耀辉就把东西放下,让周夏也帮忙看看。

    实物上手,周夏顿时就觉着,这唐三彩受这么多人喜欢,也不是没道理的。

    最起码,他感觉着,这骑马俑还是蛮有意思的,也相当有艺术风格,毕竟是一个时代的典型器具。

    周夏自己这会,也就和鉴定瓷器一样,主要从胎质,釉质等方面进行鉴定。

    严格说来,唐三彩算是陶器,彩陶,还达不到瓷器的标准。在唐代的话,rì常所用的青瓷,白瓷的烧制工艺,已经是相当成熟的。

    但作为冥器而言,唐三彩显然就不需要和瓷器一样,jīng雕细琢,处处追求完美。

    能够烧制成现在这样的状况,周夏个人其实还是相当满意的。这彩陶也是有其独特的美丽,而且,看得出来,这些明器,工匠们也是花费了相当的心思在上面,虽然不如瓷器那边jīng致,但也并不是粗制滥造的。

    唐三彩,作为陪葬的明器,一般也是得有身份有品级的人才有资格。对于这样的官员,工匠们自然也不敢偷工减料,基本都会拿出最好的手艺来。

    这尊骑马俑,从胎质上,周夏并没有看出什么特别的端倪来。

    最起码,绝对不是那些个低仿可以比拟的。但是,在高仿品中,还是有人会选用高岭土做材料,采用与古代相近的工艺对胎料进行加工。制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质,经过jīng心配制,烧成后无论从硬度、胎sè还是疏密度都与唐代三彩接近。

    这是不是就是高仿品?周夏暂时也不会贸然给出结论,还需要做进一步的鉴定才行。

    最高级别的仿品一般都是按照唐三彩的原有工艺来的,即便是这样,造假者也是相当有赚头的,这可比瓷器的仿制容易得多。

    周夏在工艺流程上,也没看出什么明显的破绽。

    他又仔仔细细看了彩陶上面的釉sè,开片,以及包浆等等方面,都没有挑出什么明显的毛病来。

    “如此看来,这唐三彩,说不定,还真是和先前的鎏金佛像一个地方出来的。”周夏在心底暗自琢磨着。

    这也就意味着,这唐三彩是唐朝真品。

    看起来,这耗子和麻杆两人,做生意还是蛮地道的嘛!或者是,他们两人知道徐耀辉的鉴定水平,不敢拿赝品来忽悠他。

    不管怎么说,是真品的话,就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毕竟,现在的真品越来越稀少。

    第一百七十四章花瓷

    如果这唐三彩是真的话,对于周夏破解先前鎏金铜佛像的秘密,也会相当有帮助。到现在他也没能闹明白,为什么那尊佛像,会被系统算作两件珍贵文物。

    看徐耀辉有意要买下这唐三彩,周夏也有心思帮他一把。

    然后,周夏就又用系统赋予他的能力,将手上这件唐三彩的骑马俑,做了下年代的鉴定。

    得出的结果和先前的那尊鎏金铜佛像是同一年制作的。

    这让周夏顿时有些疑惑,贞观最后一年,莫不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准备的。这麻杆和耗子两人,是盗的李世。民的陵墓。

    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但这也仅仅是个猜测,周夏要真去问耗子两人的话,他们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回答他。毕竟,这其中牵扯太多,都不会将心比心的。

    说到底,周夏最在意的,还是能不能将另外两尊佛像给弄到手,哪怕有一丝希望是珍贵文物,都是值得他去尝试的。。。

    为此,周夏没多耽搁时间,只结合着这是真品的结论,重新体味了一下这真品唐三彩应有的特征。

    这回功夫,周夏的感受也就更加深刻,尤其是这唐三彩的千年沧桑陈旧感。

    由于真品出土前或置于cháo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

    再看这件真品唐三彩的的旧感就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骨里。

    他再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而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这种近乎马后炮的感觉,当然比起未知之前来得更为激烈。也更让周夏印象深刻。这时候,周夏并不在意是不是已经鉴定过的,他只如饥似渴地吸收这其中的经验和知识,这些东西,即便别人肯教,也是需要自己亲自体验过之后,才能作为鉴定的依据的。

    随后,他也悄声把他得出的结论告诉了徐耀辉,要不要拿下这唐三彩的骑马俑。就看徐耀辉自己的。

    “你要不要收藏这唐三彩?”徐耀辉还不忘记问他。

    周夏摇头,他手里的资金不多,不想花在这上面。

    徐耀辉点点头,他也就可以放心地和麻杆耗子两人去讨价还价,他是行里的老手。本来就鉴定这唐三彩为真品,再得周夏点头认可,那就基本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

    周夏也不用担心徐耀辉的砍价能力,他帮不上忙。也就趁机他们忙碌的功夫,再仔细品鉴这唐三彩的种种特征。

    即便夜晚的这小旅馆灯光比较昏暗,对久在鬼市混了这么久的周夏来说。也不算个什么事情。借助手里的手电和放大镜,仔细研究唐三彩上面的开片,sè彩等等。他是想争取做到心中有数,以后再有唐三彩的话,即便不用考古鉴定系统,也能从容鉴定出来。

    这会功夫,周夏观察得更多的,就是这唐三彩表面的釉光了。本来也是有其他方法的,诸如将唐三彩的露胎部分放入水中这样的鉴定方法,如果是真品的话,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sè。但在现实情况中,人家很少会给你这样的机会。买回家之后,自己倒是可以尝试着做这样的鉴定。

    釉光这样的鉴定方法,无疑更为直接,也更符合周夏一贯的鉴定标准。在他所知中,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jīng光内蕴,宝光四溢。而具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唐三彩的釉光根据目前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眼下周夏所见到的这件唐三彩,出现的就是这种莹润的光泽。

    这其中的讲究还相当多,只是此刻,周夏已经来不及细看,只能回头细细研究。因为,徐耀辉那边和麻杆两人的交涉,很快就有了结果,最后以六万块的价格,将这唐三彩的骑马俑给拿了下来。徐耀辉是有渠道,可要让人家把唐三彩堂而皇之摆家里收藏,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随着信息的大爆炸,但凡涉及到古玩收藏的人,很少有人不知道唐三彩是明器,再做出这样的傻事情来的。这价格,自然就不会出得太高。

    但周夏却看得出来,麻杆耗子两人对这个价格还是比较满意的。真说起来,还是卖仿品赝品赚头更大,成本基本可以低到忽略不计,基本只要卖出去就算赚了。

    然后,徐耀辉收好唐三彩,让他们有什么好东西的话,不要藏着掖着,通通拿出来看看。

    麻杆和耗子笑笑,等徐耀辉转账的资金到了他们的账户上之后,就又抱出一个罐子来。

    周夏见了之后,更是确信,这两家伙肯定是挖了座唐代的陵。墓。

    因为他们拿出来的这件东西,也应该是唐代的,叫花瓷,古玩行里一般称之为“唐均”或者是“唐花钧”。可谓是钧窑的前身,大名鼎鼎的宋钧窑就是因此演化而来,并青出于蓝胜于蓝。

    这花瓷当中,最为典型的,当属鲁山花瓷了。

    周夏本身就是专攻陶瓷类的,对于这唐花瓷当然是非常感兴趣的。

    据他所学的知识,这唐代花瓷的种类还是蛮丰富多样的。它是以黑釉或黄釉为底釉,上施蓝斑、褐斑、月白斑的多层施釉装饰的一种高温陶瓷釉sè,在装饰效果上与唐三彩有异曲同工之妙。刚刚鉴定完唐三彩,再来看这唐花瓷,确实有些意思。两者都以斑斓绚丽的sè彩,反映出气势磅礴的盛唐文化艺术,给人的艺术冲击还是蛮大的。

    旁边徐耀辉则笑出声来,“幸好不是腰鼓,要不然,我可是看都不敢看了。”

    麻杆笑着回应道,“徐老板说笑了,我们合作这么久,再怎么也不会为这个,丢掉彼此的信誉不是。”

    知道这其中典故,周夏自然听得明白他们说的什么。

    唐花瓷在鲁山窑、黄道窑、禹县窑、内乡窑,陕。西耀州窑及山。西。交。城窑均有生产。它的造型繁多,有壶、盘、罐、花浇、腰鼓等,尤以罐类最多,腰鼓最为出名。唐代南卓著《羯鼓录》就曾记载唐代盛行陶瓷腰鼓,产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鲁山花瓷是其中的佼佼者。

    而徐耀辉所提及的腰鼓,最为出名的,就是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件花釉腰鼓了。它的器形硕。大,釉sè奔。放,是国家一级文物。它与鲁山窑出土瓷片质地釉sè相同,基本可以确认为鲁山窑产品。但八十年代陕西出土一件花釉腰鼓,则系耀州窑产品。

    一般而言,故宫博物馆中馆藏的文物,在市面上基本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东西。

    这鲁山花瓷的腰鼓也不例外,自八十年代以来,仿唐花釉产品陆续出现在市面上。最早开始于鲁山地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仿故宫藏花釉腰鼓,仿品被文物贩子购去,到广。州为海。关查获,随后在电视台被曝光,倒是惹来了不少的关注。

    然而,此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地一家非常著名的博物馆,也收了一件花釉腰鼓,并从当地公。安。局开出证明信,证明此腰鼓为掘。墓所出。孰真孰假,还真难说得清楚,但是,如果将其与故宫博物馆的腰鼓最细致对比的话,还是能鉴定出其中真假的。

    当然,也不排除其他地方真有唐花瓷腰鼓的存在。

    这仿品一旦出世,自然少不得人上当,而上了假腰鼓的当,认为自己收藏到和故宫博物馆一样好东西的收藏更不在少数。截止到现在为此,花釉仿制已扩展到河。南其它地区。

    作为唐花瓷最为典型的腰鼓,自然也与时俱进。后又因为从遗址出土的资料中,证明花瓷腰鼓有大、小多种尺寸,所以,市面上所出现的新仿腰鼓的尺寸造型和型号也rì渐增多了。

    徐耀辉这时候提出这花瓷的腰鼓来,就是说的这事。

    毕竟,这花瓷腰鼓闹得可谓是沸沸扬扬,你要是不知道的话,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在这行混的,而且还是专门研究陶瓷类的?

    当然,徐耀辉说这话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表明他的学识渊博,让麻杆他们收敛着点,别拿些有得没的赝品仿品出来忽悠。

    这也不怪徐耀辉谨慎,在此前和麻杆他们交易的时候,他们所拿出的东西中,可就有真有假。

    这在行内是惯例,徐耀辉却是牢记得,要时时刻刻都要绷紧神经,绝对不能听信故事,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

    而在唐钧中,除造假最为疯狂的腰鼓外,壶、罐仿品也不少。

    第一百七十五章又是真品?

    所以,即便是这唐花瓷中最为常见的罐类,也得提高jǐng惕。

    这样的黑釉蓝斑,更是花瓷造假中的重灾区,由不得周夏和徐耀辉两人不重视。

    虽然唐花瓷的价格普遍都不算高,但是,姑且不管这金钱上的损失。打眼买到仿品赝品,本身就让人觉得相当不爽,对古玩行家而言,牵扯到面子上的问题,可就是最大的问题了。

    鉴定这唐花瓷,当然也有一定的技巧和秘诀。

    周夏对此也只是有所耳闻,还没有真正上手鉴定过。

    徐耀辉倒是老手,这时候他也没谦虚,率先上前,做起鉴定来。

    周夏这边,因为系统并没有提示有珍贵文物,所以他也就不着急,就在旁边很随意地看。

    虽然没能上手,但隔着一定的距离,还是可以做鉴定的。特别对一些看得多了的老行家而言,基本一眼就可以断定,是真是假,无他,看得多了,只要感觉不对,或者觉得有些别扭,那就需要小心慎重。这时候,切忌的就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开脱,果断放弃就对了。。。

    这时候,周夏就是看这唐代花釉瓷的造型啦!

    是只双系的罐子,就是罐子旁边,有两个提钮的造型,可以用来将罐子给提起来。

    这花瓷双系罐并不算太大,高也就十五六厘米的样子。光这造型而言,倒是没什么问题的,自然流畅,不会给人很怪异的感觉。

    釉面底下施的是黑釉,上面的则是蓝斑,但又不是纯粹的蓝斑,而是夹着着月白sè的。

    这点倒不奇怪,唐代的花瓷中,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的。不能因此,就判断它属于仿品。

    而且,从这点上看这只罐子,还是相当有唐代花瓷的特点的。这月白sè中混杂着蓝sè,而且这白sè并不是那种白得发飘,蓝sè也不是那种现代钴料所呈现的过于艳丽的sè彩,其中的过度还是相当自然的。没有明显的现代颜料特征。因为唐代花瓷所用的材料,现代基本已经很难寻觅到,现代仿品基本就用化工原料来烧制了,对于长期战斗在瓷器鉴定前线的周夏来说,想要分辨这其中的差别,还是相当容易的。

    由于周夏对花瓷并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也就不可能像对待明清瓷器那般,做到看两眼心中就有数。

    随后还要上手,进行最为细致缜密的鉴定。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他这时候,也努力在脑子里回忆,这唐代花瓷的鉴定方法,他也没见过什么花瓷的真品实物,唯有看过一些照片。好在他现在的记忆力还算不错。一些以前看过的东西,大都能够慢慢回忆起来。

    徐耀辉却是很快就做完了鉴定,还和他轻声说了两句,问他有没有意思收藏这样的瓷器。

    周夏摇头。让他自己请便,反正徐耀辉要收藏了的话,他也可以去仔细鉴赏的。算盘倒是打得蛮jīng明的。

    徐耀辉也就不去管他,让周夏自己先琢磨着这罐子,他就去找麻杆和耗子两人商议这件花瓷的问题。

    没人打扰,周夏也就可以细细鉴定这花瓷罐。

    对热爱陶瓷的人来说,他们基本都会明白,唐花瓷在陶瓷史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还是相当显赫的。

    它首先在世界上创烧出液一液分相釉技术。液一液分相釉是陶瓷釉层中50150纳米级的小液滴和微小粒对入shè光产生瑞利散shè而产生轻重不等的蓝sèrǔ光,由于散shè的程度不同其sè泽可出现月白、天青、天蓝。原来人们认为唐鲁山花瓷釉面的蓝斑是由氧化钴作为着sè料呈sè。70年山东硅酸盐研究院刘凯民总工程师经过多次实验分析,得出结论,这种釉面的蓝sèrǔ光是由天然矿石做为原料,器物入窑炉经1200℃以上高温烧制后,釉面融熔为固体后形成的小液滴状和小颗粒对入shè光的反shè形成的物理现象,并非钴着sè。这个理论观点的提出解决了千古难题,并被古陶瓷和硅酸盐界的认可。

    花瓷的制烧成功,还成功改变了唐朝以前中国陶瓷“南青北白”的单sè釉局面。

    花瓷还为后来钧瓷汝瓷的烧制打下了基础,钧瓷做为一种窑变釉瓷,之所以称之为窑变是因他和其他瓷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比如,青花瓷是一种固定的青钴料,是人为可以预测出现的釉sè。而钧瓷釉则是一种液液分相釉,他的呈sè原理是在唐花瓷釉料的基础上添加了铜,铜在还原气氛下的胶铜离子呈现红sè,红和蓝的融熔渗化就呈现出程度不同程度的紫sè,使钧瓷呈现出“入窑一sè,出窑万彩”的艺术效果。汝瓷的天青、天蓝亦是同一道理。

    所以唐花瓷是钧瓷的源祖,不少学者及其著述中把唐花瓷称之为“唐钧”,“唐花钧”。

    而且这唐花瓷,大都为皇宫用瓷,并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并给予高度评价。唐朝文化盛兴,有专门的皇家乐师,花瓷细腰鼓是当时奏乐时担任指挥的乐器,盛兴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就是一位击鼓高手。在唐代的十部宫庭雅乐中有七部都有鲁山花瓷腰鼓参与。唐南卓《羯鼓录》中明确提到唐玄宗与宰相宋憬谈论鼓的质量和品位时说到“不是青州石未,即是鲁山花瓷”。明确提到瓷的名称釉产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种对鲁山花瓷的描述和赞美在元以前的古书中是极其少有的。元朝著名作家吴莱著《明皇羯鼓歌》也曾记述“宋公守正好宰相、鲁山花瓷闻献躁”,鲁山花瓷与当时著名贤相宋憬的素质相比可见花瓷的品质和地位。另唐《羯鼓录》中也提到瓷质细腰鼓的形制、打击方法等。花瓷细腰鼓是花瓷作为鼓腔,两端蒙皮,右手杖击,左手手拍打。

    抛开这些常识不谈,周夏做鉴定,主要还是看眼前这只花瓷双系罐,究竟是真品还是仿品,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他再从修足,开片,釉面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鉴定,最后倒是得出了这也是唐代真品的结果来。

    第一百七十六章欲擒故纵

    周夏心底琢磨着,这麻杆两人这么猥琐的样子,能安这样的好心,都拿些真品出来?

    他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了。不过不要紧,周夏还有修正错误的机会。如果这真是仿品花瓷的话,系统不会鉴别不出来的。

    然而,结果证明,这件花瓷双系罐的烧制年代,和前面的鎏金铜佛像以及唐三彩的骑马俑,都在同一年,这说明,这应该都是麻杆他们在同一座陵墓中弄出来的。

    对于他们,周夏说不上痛恨,反正入了这行,对这样的情况,都该习以为常的。

    得周夏点头,徐耀辉也很快就和麻杆两人谈妥的价格。

    虽然是唐均瓷,是后来钧窑的始祖,但这价格,着实不贵。

    徐耀辉出价到八千,很容易就拿了下来。

    。。

    这类高古瓷器,价格一直上不太去,尤其是花瓷罐这类的。如果是唐鲁山花瓷腰鼓这样的好东西,自然得另当别论。

    即便是这样,如果是现代仿品赝品来冒充的话,其中的利润,还是相当高的。据徐耀辉所知的,最早从事花瓷仿制的老板,就狠狠发了一笔。

    完成这笔交易之后,徐耀辉还有些不满足,继续问麻杆他们,还有没有什么好东西没拿出来的,不妨都亮出来看看,如果是真品的话,价格大家好商量。

    麻杆瓮声瓮气地回答说,“哎呀,徐老板,不好意思啊,就这么多了!”

    “不至于吧,我瞧着你们这趟收获应该还是相当丰富的。钱兄弟,你说呢!”徐耀辉看耗子有些yù言又止的样子,马上把话题给转向了他。

    耗子的表情显得有些犹豫,徐耀辉马上又给他浇了把火。“我说,钱兄弟,你们这样子,莫不是怕我们出不起价钱?”

    耗子连忙陪笑着说,“瞧徐老板这话说的,怎么会呢!是还有件东西,比较珍贵一点。可是在这之前。就已经和人说好了的。”

    “那有什么,拿出来看看总是无妨的。”徐耀辉又不是笨蛋,通过他们所拿出来的这几件唐代真品,那还不明白,他们干了一大票,眼下他们这拿出来的几件东西,虽然是真品没错,但要说是jīng品,却还是差了一些。如果能从他们手里再掏出些好东西来的话。那才不枉费他们摸黑过来不是。

    “这不太好吧!徐老板你就别为难我们了!”麻杆这会开口说道。

    他们越是这样说,徐耀辉就越是想看个究竟,追问着说,“那他们定下来没有?有没有交定金或者干脆就是全额付款呀!”

    麻杆犹豫着道,“这倒没有。不过他吩咐我们一定得给他留着,徐老板你也知道的……”

    “知道,看看也没什么的啊!这大晚上的,我们来一趟也不容易。”徐耀辉心底暗道。还不知道你们的德xìng,跟我玩这yù擒故纵这招,要不是看在前面几件真品的份上。他也懒得去跟他们鬼扯的。这些个家伙,只要有足够的利益,天王老子都能战翻的人,会遵循这些个本来就没影的承诺?

    麻杆和耗子低声商量了一阵,然后麻杆这才说道,“那好吧,看在徐老板的面子上,我们兄弟就勉为其难地将东西拿出来看看。”

    “这就对了嘛!”徐耀辉呵呵笑了起来,麻杆两人去床底下拖东西的时候,徐耀辉也悄声对周夏说,“等下我们可得看仔细了,这两家伙,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我就怕他们挖了坑准备坑我们呢!”

    周夏点头示意知道了,并没有再多说些什么。

    他先前还有些闹不明白,这麻杆两人这一唱一和的,究竟在搞什么鬼,听得徐耀辉这样一说,马上就恍然大悟。徐耀辉在人情世故上的功夫,还是远远超过了他,周夏自己就差点被他们给忽悠。看来徐耀辉之前,恐怕也是吃过他们一些亏的,要不然,绝对不会谨慎至此。

    “就说嘛!这年头,行里的老实人可不多见,尤其是这些个盗墓的,想要他们干净老实不做手脚,那比母猪上树还难。”周夏也在心底暗自嘀咕着,“先前的那几件东西,也许只是他们引君入瓮的一种手段而已,大头还在后面,不管怎样,有好戏看就对了。”

    周夏自己反正是无所谓的,他已经捡到天大的便宜了。

    如果是赝品仿品的话,他不搭理就是,让他们留给那所谓的联系好了的人就对了。

    如果真是好东西的话,倒是不妨和徐耀辉联手,将其给拿下来。

    总之,还是那个不变的准则,只看东西好坏!其他的什么故事啊,前后的铺垫烘托啊,通通不要管。

    要是一般初入行的人,看到前面三件都是唐代真品,下意识里,也会以为他们后面所拿出来的,也该是唐代的真品才对。或者,心底虽然还是有些jǐng戒,但总归还是会放松jǐng惕的。

    但这套,对于徐耀辉这个老江湖来说,完全不适用。前段时间打眼的那些个深刻教训,已经让他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足够高的jǐng觉。

    周夏就更不用讲了,他别的什么可能不太懂,想要让他上当受骗,买到仿品赝品,也不是不可能,只要他自己心情好,或者为了必须的理由,比如掩人耳目,也是有可能会知假买假,忽悠人家一把的。

    周夏徐耀辉两人这番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对他们即将拿出来东西,也充满期待。

    不管东西真假好坏,能让他们提起jīng神来的,就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很快,麻杆两人就从床底把东西给拿了出来。

    周夏和徐耀辉两人已经集中注意力在他们身上,因为东西是用箱子装起来的,里面有泡沫垫着,上面还用纸包着的,看不清楚里面的确切情况。

    但是,光从这箱子的块头和造型来看,就有些非同凡响。

    徐耀辉和周夏心中颤动不已,不由得同时对视了一眼,两人到是很默契,感觉这回可真是有意思极了。

    箱子大概在一米五左右,宽约有四十来厘米的样子,这样的情况,让徐耀辉这样的老行家,一见面,就能大致猜到里面所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周夏虽然没徐耀辉经验那么丰富,可他知道用排除法,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这装在箱子里面的,应该是一件古琴。

    古时候的文人雅士,陶冶情cāo,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琴棋书画了。

    琴排在第一位。

    琴,是一门异常高雅的艺术,也是流传千古,长盛不衰的传统。

    从神话中的“伏羲制琴”、”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到诗经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及至后面的“高山流水”,“焚琴煮鹤”等等动人传说,古琴艺术,已经深入人心。

    周夏虽然五音不全,乐感也差,简直连个门外汉都算不上。但这并不能阻碍他追求艺术的心,总之一句话,多看看总是无妨的不是。

    徐耀辉也好不到哪里去,说真的,在这上面,确实是需要天分的。

    就是这种他们所没有的天分,对这件古琴的鉴定,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

    但是,周夏和徐耀辉两人,肯定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尽管他们的专长并不在这上面,而是在陶瓷上。

    倘若放在前面几年,古玩收藏行里,对古琴有特别深入研究,可以称得上是专家的人,还真是不多。但随着现在大家认识的提高,眼界的开阔,古琴的收藏,也rì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关于这点,做拍卖这行的周夏深有感悟,他对古琴的拍卖历程,还是相当有了解的。

    从上世纪90年代拍卖初期,古琴便出现在拍卖会上。不过那时候的价格还不算高,中国嘉德上拍的“明万历紫漆琴”仅以17。6万元人民币成交。

    到2000年至2003年chūn,古琴拍卖市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市场行情起伏不大。2003年秋,古琴市场行情一度上升,嘉德上拍的唐“九霄环佩”琴,最终以346。50万元人民币成交。同年,来自著名收藏家王世襄收藏的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嘉德以891万元成交,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

    自2004年chūn至2009年chūn,古琴市场进入相对缓慢的发展状态,上拍量、成交量较少,且价位相对不高。

    2009年秋,随着各拍卖行对古琴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及古琴jīng品流入市场,古琴拍卖市场价位不断被刷新,拍卖总额不断攀升。尤其是2010年秋,对于古琴拍卖市场来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běijīng保利上拍的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松石间意’琴”以1。3664亿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了古琴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乐器

    后面,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在中国嘉德以1。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第二件过亿的乐器。

    古琴天价倍出的背后,势必促使更多流传于世的古琴涌入市场,同时也会促使很多的仿品赝品流入市场。

    眼前这件古琴,如果真是唐代的话,那价格上千万,可是相当轻松的事情,由不得周夏和徐耀辉不激动。

    第一百七十七章古琴

    果然,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样,麻杆两人将箱子打开,小心取出来的东西,正是一件古琴。

    周夏和徐耀辉两人再次侧目,对于古琴的鉴定,两人都没什么太足的底气,毕竟,和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差别还是相当大的。

    但两人又不可能放弃,要是真品唐代古琴的话,这价值可就高了去,试着鉴定下总是无妨的。

    虽然不太明白,但周夏他们心底都相当清楚,古琴作为四艺之首,是多项艺术的综合载体,要鉴定的话,就必须涉及到木材、髹饰、断纹、音质、品格、造型美学等方方面面,缺一不可。鉴定古琴的难度,也因此倍增,比鉴定其他艺术品要困难一些。

    现在古琴的鉴定,主要依赖于一些资深的古琴演奏家。他们多偏重古琴的音质,对周夏和徐耀辉这两个音盲来说,完全有点对牛弹琴的味道。。。

    但周夏和徐耀辉他们也有他自己的优势,毕竟,古琴的鉴定,也是有脉络可循的。除了音质外,对古琴的材质,形体造型,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需要细细斟酌的。

    “如果因为不会,就不去学着鉴定的话,那就永远没机会做出正确的鉴定。”周夏心底寻思着,同时,脑子里也在快速回忆着他之前所见到过的,关于古琴鉴定的一些诀窍。

    首先就是断代,过去古琴界对琴的断代有“唐圆宋扁”之说,也就是将琴体较圆的列为唐代,将琴体较扁的列为宋代。同时依据漆胎的断纹形状、琴材的老化程度推断时代。

    这样当然也是有局限xìng的,其实,即使同一个古代斫琴家制作的同一款式的琴,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琴材限制,琴体也圆扁不一。断纹也会受时间长短、漆胎质量、区域气候变化、使用频率等因素影响,或早或迟产生。

    周夏看眼下这件古琴的造型。倒是和唐代的古琴的造型相似。是那种典型的伏羲式造型,和běijīng故宫博物馆那件著名的伏羲式“九霄环佩”琴风格倒是如出一辙。

    这样的造型和风格,都能够体现出大唐那种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

    光这声势,就足以忽悠住不懂行的人,周夏看了之后,也不由得心生感概,这件古琴。哪怕是件仿品,也绝对算得上是高仿品,最起码,在表面的功夫上,它是过关了的。

    而要给古琴作鉴定,除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多听多看。

    “听”是指用手拨动琴弦,听其音sè。一般而言,珍贵的传世古琴一般所具备松、透、圆、润的音sè特点。

    即便是五音不全的人。徐耀辉也没放弃这方面的努力,伸手拨弄了几下琴弦,做仔细聆听状,随后还大声赞了两句。

    在周夏两人听来,这声音还是相当不错的。弹出来的声音很悦耳。

    不过,他们也明显看得出来,这琴弦是新做的。

    徐耀辉也就此问了麻杆两人,麻杆也如实回答说。“确实是没有琴弦的,我们想着一件古琴要是没有琴弦的话,那是相当让人觉得遗憾的事情。所以就请斫琴大师帮忙。给装上了琴弦,同时,也对琴身,做了一定的修补工作,使其更为完美。你们也该知道的,这古琴在地底的时候,受了不少的侵蚀,我们觉得嘛,古琴作为最主要的功能,能弹还是相当重要的因素。再说了,即便是传世的古琴,也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基本也都有经过修补,毕竟年代这么久远。”

    “那可真是遗憾了,要是能保持原貌就最好不过,对我们来说,这音质其实并不太重要!”徐耀辉直摇头,至于琴弦这点倒是无可厚非,如果真是出土的古琴,这丝质的琴弦,想要完整地保存下来可不容易。

    麻杆陪笑说,“这是我们考虑得不周,不过东西绝对是好东西,徐老板不妨仔细鉴赏鉴赏。”

    周夏则在仔细琢磨这麻杆话里的意思,这家伙倒是jīng明得很,知道提前打好预防针。到时候即便是高仿品,让他们看出了些端倪,比如新做所留下的痕迹之类的,麻杆也可以推说是他们所请的斫琴大师进行的修补工作所致。

    这也没办法的事情,古琴所用的木材,就决定了,需要不断进行修补改进,能够流传下来,已经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而且,在过去的历史中,倒也有不少的出土古琴。眼下这件,就属于出土的古琴,这鉴定方法,自然会和传世的古琴有很多不同之处,但相同的地方更多。

    主要还是要多“看”。

    首先得看所用的木材,是不是到了唐代那么远,说起来,这倒和明清家具的鉴定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不过这古琴的材质是梧桐为面,杉木为底的,倒是和明清家具所用的黄花梨,檀木以及其他红木有些差别。

    灯光比较昏暗,周夏就在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的帮助下,仔细观察这梧桐木和杉木的种种特征。他也确实发现有相当多的老化现象,这绝对不是近几百年的木材所能呈现出来的特征。而且,他似乎还能隐隐感觉到,这件古琴之上,还有一些未曾散开的yīn郁之气,正是长埋地底的特征所在。

    从这点上看,说这是唐代的古琴,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二是看古琴表面的漆质。就一般情况而言,宋元以前的琴,胎质较细腻,漆sè纯净,原有的火气,也早该尽褪。这时候,在强光手电的照shè下,还可以透过表漆看到漆胎内闪闪烁烁的鹿角霜和金、银、铜等粉末。

    鉴定古琴,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古琴的断纹。

    断纹,也就是漆器因年久而出现的裂痕,主要是由于胎骨及漆层经常不断地胀缩而产生的。断纹标志着漆器的年代。唐宋时代的古琴多呈蛇腹断、梅花断?(精彩小说推荐:

    ) ( 都市鉴宝师 http://www.xshubao22.com/4/4678/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