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好了,请大家就近观赏。”钱老笑道:“之后,再慢慢交流探讨。”
话音落下,除了坐在钱老旁边的周老、张老没动之外,其他人纷纷起身,按照之前已经决定好的顺序,一拨一拨的上前观赏杯子。
尽管,没有什么时间限制,但是每拨人都十分规矩,只是看了两三分钟,就让出位置给下一拨人,然后就返回位置思索,或者与旁边的人微声交流起来。
时间不大,就轮到了高德全,只见他带着王观与俞飞白,轻步走上了小展台。
以高德全与钱老的关系,这套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他肯定早已经鉴赏过了,所以也没有必要再细看,随意瞄了眼之后,就示意道:“你们两个看吧。”
王观与俞飞白轻轻点头,一人一边,分别打量起来。
这时,王观的双手,已经穿戴好了白手套,不过也没有急着上手,反而退开两步,站在一定的距离,仔细的观望起来。
一看之下,王观就觉得,这套青花五彩十二花神杯,非常的精美。杯子的胎质洁白如玉,晶莹如雪,再以青花、五彩,描绘了水仙、玉兰、桃花、牡丹、石榴、荷莲、兰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和梅花十二种花卉。
看了片刻,王观依稀回想起来,这十二花神杯,一花一月,并配以相应诗文装饰,称之为花神杯。一套,共十二只杯子,素来即被视为康熙朝官窑瓷器之名品。十分难得可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陶瓷工艺高峰。
不过,在旁边观赏了片刻,王观隐隐约约觉得,这套杯子精美是精美了,但是他总觉得好像有什么欠缺。
“可能是看着太新了,不像是康熙本年的。”王观暗暗琢磨,定了定神,小心的伸手拿了一只花神杯,认真的揣摩起来。
王观随手拿起来的是十一月花神杯,这个杯子上的花,以月季花为主题。
不过,由于国内的名花太多了,能够代表每个月的名花很多。所以十二月花神杯,尽管是一套。但是每套杯子上面描绘的名花,有的时候,也各不相同。十一月的花神,常见的有梅花,或者茶花。至于月季花,应该是属于花神杯中较为少见的品种。
此外,在杯子的一面,描绘了月季花随风摇曳,红花争艳的姿态;在另外一面,用楷书青花书写了一句诗文。
“不随千种尽,独放一年红。”王观轻轻细诵,努力的回忆,却想不出来这句诗的出处。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古代的诗人与诗歌太多了,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加上这又不是什么经典名句,不知道出处十分正常。
事后,王观询问高德全才知道,这句诗别说他不清楚出处。就是文学界,也在查找中,根本不知道这句诗的作者是谁。
就在王观研究手中杯子的时候,俞飞白轻步走来,小声问道:“王观,你怎么看。”
“我看有些新,可能是后仿的。”王观犹豫了下,最终是按照本心评点。虽说,他还有更加容易,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鉴定这套花神杯的真伪。但是,王观更想锻炼自己的眼力,这样才更有成就感。
“就知道你的眼力好。”
这时,俞飞白目光闪动,低声笑道:“真正的花神杯,钱老让我把玩过,和现在这套杯子的感觉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可以肯定,这套杯子应该是仿品。”
“嗯……”王观微微点头,心里有些欣然,说明他的感觉是对的。
不过,转念一想,王观心里又迷糊起来,不知道这种感觉,是自己本身经验积累的直觉,还是特殊能力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复杂的念头一闪而过,王观就决定不理会了,因为他觉得,这种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哲学问题,千万不要去多想,想多了,会让人蛋疼的。
“走了。”
时间差不多了,高德全轻轻招手,带着王观与俞飞白返回座位。
一坐下来,高德全就问道:“你们感觉怎么样。”
“是仿品。”俞飞白率先说道,王观在旁边也跟着点头。
“不错。”高德全微微赞许,就不再说话了。
一会儿之后,场中众人,也观赏得差不多了,纷纷退散回来。
与此同时,钱老含笑问道:“大家看了,觉得我这套十二月花神杯怎么样?”
众人沉默了片刻,一个中年人可能与钱老的关系较好,直接挑明笑道:“钱老,你太不厚道了,居然拿一套仿品糊弄我们。”
“就是啊。”
“这套杯子未免太新了,灯光一打,几乎把眼睛都耀花了。”
“贼光闪亮,火气还没有消除呢。”
看见有人开头,其他人也笑呵呵的报怨起来。
“哈哈……”这时,周老大笑起来,轻轻的压手,众人声音稍霁,只听他慢条斯理道:“其实呀,大家错怪令希兄了。他拿套仿品来,也是为了大家好。”
之前提过了,钱老本名叫钱令希,在场很多人知道。只不过随着钱老的年龄日益增长,而且德高望重,一般人极少直呼他的名字。不过,周老却不同,和钱老关系密切,又是同辈的知交好友,就不用那么生疏见外了。
但是,这个时候,众人却十分不解,为什么拿套仿品来,反而是为了他们好呢?
在一些人的追问下,周老笑吟吟的解释道:“你们也不想想,前两届的交流会,你们带来的宝贝,与令希兄带来的东西,都不是一个档次的。后来,我们觉得,这未免有些喧宾夺主了,所以干脆带些小玩意儿,表达一下意思就行,免得又抢了你们的风头。”
。。。。。。。。。。。。。。。。。。。。
感谢书友
情海情魔,的打赏。
最后,求收藏,推荐,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59章假中藏真的警示
一席话下来,众人恍然大悟之余,也是感叹连连。特别是那些在开始的时候,听说钱老带来一套十二月花神杯,脸色有些黯然的人。在这个时候,立即变得红光满面,不断的赞叹钱老真是高风亮节,替人着想。
毕竟,大家辛辛苦苦淘了件宝贝,又力压群雄,夺得了斗宝环节的冠军,却发现自己的宝贝,居然不如裁判带来的东西,的确十分打击人。
现在,钱老照顾大家的情绪,怎么不让人心中感激,同时又增加了几分敬重之色。所谓的德高望重,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大家能够看得见,自然口服心服。
一片赞叹声中,钱老笑了笑,忽然问道:“你们看清楚了,这十二只杯子,都是仿品吗?”
“是……”
大部分人习惯性的回答,不少人还在感叹,这些杯子仿得十分精致,几乎可以假以乱真,能够用来糊弄那些半桶水的专家了。
但是,也有一两个人,感觉有些不对。
就在这时,钱老慢慢站了起来,脸色变得有些严肃,摇头叹道:“说实话,你们让我感到十分失望。”
说话之间,钱老来到小展台上,轻轻伸手,把最中间的那只六月荷莲花神杯拿了出来,另外放到一边,然后问道:“现在你们再看,还这样觉得吗?”
一瞬间,许多人的脸色变了。
与此同时,看了一眼,王观就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只六月花神杯,是真品。”
灯光下,莹白如玉的杯子上面,描绘了一塘莲花,青花为水,五彩为花,为叶,搭配十分的协调,给人一种清雅极致的美感,妙不可言。
几个经验丰富的收藏家,只是稍微的对比,就能够轻易的把这只荷莲花神杯,与另外的十一只花神杯区分开来。
半响,才有人苦笑道:“钱老,弄了半天,你这是给我们下套啊。”
“就是给你们下套了又怎样。”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张老,以苍劲有力的声音斥责道:“亏你们也是经验丰富的藏家了,类似这样的小圈套,小把玩,难道以前就没有遇见过吗?假中带真,真中有假,这样的花样,按理来说,早就俗不可耐了。那为什么,你们还是照样上当受骗了?”
“你们肯定是觉得,老钱这人厚道,不会欺骗你们的,加上时间不充裕,所以根本没有细看。”张老有些火暴脾气,一点也不容情面,声音洪亮,好像是在咆哮:“这些都是借口!如果,你们个个都是这样想,那我干脆和老钱他们联手,把你们坑得倾家荡产算了。不然,你们迟早也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一时之间,场内几十号人,无论年龄大小,都乖乖低头听训。不听不行啊,谁叫人家是圈内的老前辈,而且最重要的是,说得非常有道理。
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了王观,扪心自问,是不是都认真仔细的观摩花神杯了。还是看了几只杯子之后,看出这是仿品之后,就下意识的以偏概全了。
过了一会,看见众人低头深思,显然是把话听进去了,钱老才站出来打圆场,微笑道:“你们不要怪我们下套,主要是想给你们一点警示。尤其是现场的,有不少年轻人,应该是才接触收藏不久,没有多少经验。希望在今天之后,你们在鉴赏藏品的时候,要牢记今天的教训。连我们几个老家伙,都能抹下面子骗你们,何况其他人呢。”
“啪啪……”
沉默了下,众人纷纷鼓掌,由衷的表示感谢。
钱老微笑,轻轻压手,等到热烈的掌声稍缓,才宣布道:“抛砖引玉,让大家见笑了。现在,就要开始鉴赏你们带来的宝物了。第一件宝物是……黄杨木雕十八罗汉。”
在钱老说话的时候,已经有人进来,小心翼翼的把那套十二花神杯收起来。然后,一阵古典的音乐再次响起,一尊精美的木雕,慢慢升了起来。
“咦,好东西啊。”
“这么大件,好像有十七八厘米,十分难得……”
“雕工精致,十八罗汉神态、衣纹,栩栩如生,应该是大师的作品。”
由于木雕作品,不像刚才那套花神杯,容易摔碎,所以要十分小心。木质的东西,算是比较耐摔。所以,许多人围上去,时不时伸手触摸,仔细验证。
王观与俞飞白,自然不落人后,站在旁边观看,聆听别人的鉴定。
“可惜,看这色泽与包浆,又浅又稀,就知道时间不是很长。”一个人说道:“而且气味很轻,很淡,雅致而不俗艳,不过也比较明显。由此可以断定,这是新东西,雕刻的时间不会超过三个月。”
“嗯,是新东西。”旁边有人赞同道:“但是,黄杨生长缓慢,难有大料,一般要几百年才会成材。就算是成材了,最高也就七八米,有千年矮之称。所以,十几厘米的摆件,也算是比较难得的大件。称为宝贝,也不过分。”
在别人议论的时候,王观却有些好奇,不知道这种贵重的木料里面,有没有蕴含宝气。带着这样的想法,王观悄悄地使用了特殊能力。
王观凝神一看,整个黄杨木雕的摆件,每个细节都清晰的映照在他的眼中。
甚至于,王观能够感觉到,自己的目光,能够穿透黄杨木的细密纹理,渗进入几毫米,看到了木雕的内部。要知道黄杨木的木质极其细腻,肉眼根本看不到棕眼,密度甚至比普通的陶瓷强多了。现在可以穿透那么几毫米,也算是王观的特殊能力进步的表现。
不过,仔细打量之后,王观却发现这件黄杨木雕,的确蕴藏着宝气。但是,气息非常的稀薄,甚至比不上民国时期的古玩。
“果然,年代太浅了,能有宝气就算是不错了。”王观暗想,收了特殊能力,也没有了观看的兴趣,慢慢的退了回去。
与此同时,其他人的反应也差不多,仔细打量,鉴定东西的真伪之后,就散开了。毕竟这东西太新,尽管收藏的价值很高,却没有古玩的独有神韵。要是在平常时候,可能还有许多人有兴趣仔细把玩,可是现在是斗宝环节,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了。
“那么,我们接着再看第二件宝物……”
。。。。。。。。。。。。。。。。。
第三更,继续求收藏,推荐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第60章古月轩
在众人落坐的时候,也有工作队员,把黄杨木雕搬着旁边,等到最终的评选。
从黄杨木雕出来,再到第二件宝物登场,才几分钟的时间而已。如果有人注意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在人群之中,有个人的脸色不太好,或许这人就是黄杨木雕的主人。
不过这个时候,却没有人关注黄杨木雕了,反而集中注意力,盯住展台,看着一只小巧玲珑的鼻烟壶慢慢呈现出来。
“珐琅彩内画牡丹纹鼻烟壶!”周老拿起宝物单看了眼,抬头笑道:“有意思,单上写的是乾隆年代,落的是古月轩的款。”
“古月轩,真的假的。”
“要知道古月轩的珍品极少,赝品却一大堆,该不会是打眼了吧。”
与刚才的黄杨木雕相比,这只鼻烟壶一登场,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关注。
恰巧,这两天在看古玩书籍的时候,王观也看了一些关于鼻烟壶的介绍,对于鼻烟壶也算是有一定的了解。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在明末清初的时候,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鼻烟壶的材料,十分的多样,竹、木、瓷、金属、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等,都可以制作成为鼻烟壶。
其中,有一种瓷胎画珐琅的工艺,非常的精美,制作出来的鼻烟壶,由于属于皇家独有,很少在民间流传,所以非常的稀少。
这种瓷胎画珐琅工艺,就是以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高温烧制而成。过去因其工艺难度极高,所以只在皇家御窑中制做极小的器具,如鼻烟壶、烟碟等。器物上还有古月轩三字款式和烧制年代。
所以,古月轩有的时候,不仅是指某件物品,也是指这种瓷胎画珐琅工艺。
其实,古月轩具体是指什么,至今还是个谜团。有人说是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时期,皇宫里的一个轩名。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姓胡的人所制作的精美料器,后来被皇家官窑加以模仿,所以留下了古月轩的名号。
第三种说法,却是认为古月轩,是历代清朝皇帝的轩名,不专属乾隆,历代精制之品,都藏在古月轩内,所以干脆就落古月轩的款。
无论是什么说法,反正大家都承认,古月轩出品的东西,绝对是精品。古月轩,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了,所以伪造古月轩名款的赝品,非常的多。
现在,出现了一件古月轩的鼻烟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这也是件赝品。当然,极少数人也知道,不能先入为主,要以不偏不倚的目光,去观看这件鼻烟壶。
不管怎么样,反正场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如果不是有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坐镇,一帮人恐怕已经坐不住,纷纷涌上去围观了。
好不容易,轮到了高德全、王观、俞飞白三人。
这时,高德全也不谦让了,上了展台之后,首先拿起鼻烟壶,打量了半天,才放下来,给王观与俞飞白过目。
“你先看吧。”
王观对于鼻烟壶,没有什么研究,等俞飞白上手之后,他才拿起来,仔细的观察。果然,认真看过之后,王观只是觉得,这东西非常的精美,工巧精细,富丽堂皇。
至于,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王观就浑然不知了。
一会儿,三人退了回去,高德全轻声问道:“你们怎么看?”
“看不准。”王观直接道:“就是觉得胎质很好,颜料色种多,画面有立体感,至于是不是乾隆年间的真品,我却鉴别不出来。”
俞飞白也点头道:“分量很轻,颜色很新很亮,有种玻璃的质感。感觉上,好像是新的,但是又觉得,只有这样的品相,才是古月轩的精品。”
“犹豫了吧。”
高德全微笑道:“犹豫了也是好事,说明你们认真看了,而且也看出一些门道来。至少你们刚才说的几个点,也能够作为鉴别真伪的依据。”
“那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俞飞白急忙问道。
“据我看,我比较偏向于……”高德全才要说出自己的判断,张老就站出来了,走到展台之上,拿起鼻烟壶,认真的观赏起来。
众人见状,纷纷噤声,免得打扰了张老的鉴定。
不久之后,张老问道:“东西看过了,你们说说看吧。”
“这是赝品!”
沉默了片刻,立即有人站出来,述说自己的看法。交流会已经举办几届了,大家也没有什么顾虑。毕竟,聚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的。说对了固然最好,说错了也不要紧。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只要下次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就好。
所以,当这人说完之后,立即有人站起来反驳,讲了理由,觉得这鼻烟壶是真品。同时,场内的藏家,开始出现争执了。无论是真是假,都有自己的观点,两方人辩论起来,可谓是唇枪舌剑,旁征博引,几乎要碰撞出火花来。
其中,一些独到的见解,让王观眼前一亮,牢牢的记在心里。
争论的时间不算很长,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理由之后,就沉默下来,一起看向了张老,等候他的裁决。由此可见,在大家心里,张老就是权威。
当然,权威的形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能让人信服,才会得到大家的承认。
张老显然做到了,在众人的注视下,也没有急着判断真伪,而是握着鼻壶壶,感叹道:“要说鼻烟壶,那可是集中了中国的绘画,书法、雕刻、镶嵌及玉石、瓷器、料器、漆器、珐琅、金属等工艺于一体,博采众长,自显奇姿。”
“特别是这种瓷胎画珐琅的工艺,要经过数次着色,反复彩烧,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所以非常的珍贵稀罕。”张老在台上举手投足,侃侃而谈道:“不过,大家也知道,要鉴定古月轩的物品,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胎体,二是釉色,三是造型,四是彩绘,五是画风,六是款识。要从这些细节全面入手,才可以看出这东西是好是坏……”
。。。。。。。。。。。。。。。。。。。。
感谢书友hollander、起车就是六档的打赏。
求收藏,推荐票,请大家多支持,谢谢。
第61章交流会的目的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件东西不够真。不过,却不是赝品,而是晚清民国的仿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会儿之后,张老也没有再卖关子,直接给出了答案,并且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你们仔细看这个鼻烟壶,胎釉虽然洁白匀净,但与乾隆时代的真品相比,就显得不够精细。而且密度低,釉面有细小棕眼。”
顿了下,张老一掂量,示意道:“胎骨薄手头轻,拿起来发飘,可见胎质不够坚密细腻。还有这颜料的彩质不够精细,彩层较厚,彩面光泽欠活,颜色浓而过艳。尤其是画风,彩色与绘画联系起来看,笔法呆板,没有多种彩色重叠地反复地皱、擦、点、染的特点。”
“总而言之,这是晚清、民国时候的仿品,仿得十分逼真。但是与乾隆时期的古月轩鼻烟壶相比,还有一点细微差异。”
放下了鼻烟壶,张老有些遗憾道:“东西真的不错,可惜没到那个年代。”
听到这话,底下不少人轻轻叹气,这些都是觉得鼻烟壶是乾隆年间珍品的人,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鼻烟壶的主人。
其实,张老的一席话下来,几乎每个见解,都比较主观。但是,却没有人质疑,甚至那些觉得鼻烟壶是乾隆珍品的人,也暗叹是自己看走眼了。
这种信服与承认,圈外人很难理解。有的时候,他们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自己怎么看,都是真的东西,而专家一上手,一摸,就说是假的。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并不是什么盲从,而是一种信任。相信张老本身的经验积累、知识素养,相信张老的人品,更加相信张老比自己看得准。
所谓的经验与积累,听起来十分空洞。但是,你不能不承认,这是存在的。现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可以依靠经验和感觉,做出一些让人瞠目结舌的事情来。
经验丰富的鉴定家,在通常的情况下,也属于这类人。就好比让一个大学生,去做十以内的加减法,基本不可能出错。错有失误,那也是极其低微的概率。
所以,当张老作出判断之后,众人一致认可。其中包括王观也没有丝毫的怀疑,只不是出于对比验证,开启了特殊能力。凝神一看,只见那只鼻烟壶上,浮动着一层淡白色的宝光。就知道其中的真伪与年代,都全被张老说中了。
王观也不觉得奇怪,收藏圈子不比其他,不是论资排辈的地方,你享有这么高的声誉,那么就应该有与之匹配的实力。
“好了,鼻烟壶先放一放。”
就在这时,周老开口了,笑着说道:“接下来我们看第三件宝物。”
说话之间,工作人员走来,小心把鼻烟壶搁到旁边。与此同时,第三件藏品也慢慢的在展台下面上升出来。
第三件宝物,竟然是一幅字画。对于字画,王观的了解不多,只是知道,字画的鉴定,似乎比瓷器、古玉之类,更加困难几倍。
毕竟瓷器古玉的赝品再多,造假技术再高超,也被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了。但是字画却不同,无论是古纸古墨,都能够流传下来。加上各种巧妙的揭裱、移花接木手法,以及历代画家、书法家的行文笔法,还有少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又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诸如此类,种种细节,稍微漏了点儿,就会看走眼,鉴别不出真伪来。
王观记得,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他年青的时候,就是觉得鉴别字画的争议太多,甚至好几个知名的字画鉴定大家,针对同一幅画,却有不同的看法。各抒己见,没有统一的结论,他根本弄不清楚谁对谁错,所以干脆专攻瓷器了。
由此可见,鉴定字画的难,没有深厚的功底,是没有办法成为字画鉴定大家的。
就在三个裁判之一的周老,学术渊博,书画造诣很高,也不敢自称书画鉴定大家,只敢谦称自己对于书画,有一定的研究而已。
当然,如果是粗制滥造,一眼假的东西,那不用说周老了,就是在场的其他藏家,也能够鉴别出来。就怕那种技术高超的临摹之作,那就很考验鉴定家的眼力了。
不过,第三件宝物,不是什么名家名作,只是清代一个名人文士的作品。反正,这个名字王观第一次听说。但是周老却博闻强记,评点起来,说得头头是道,把那人的生平事迹,以及绘画的风格,分析得很到位。
由于那人,不是什么流芳百世的大家,估计仿作伪作也比较少,所以周老评点完之后,就直接肯定,这卷画作是真迹。
对此,众不不吝送上了热烈的掌声。尽管东西不算什么传世珍品,但至少是真迹。可能这年头,真正的老东西是越来越少了,能够得到一件,也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一番热闹之后,斗宝继续下去。接下来,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件宝物陆续登场,有象牙雕件、明代古玉、精致铜炉,粉彩瓷器。
几件东西,有真有假,更有假以乱真的仿品。
钱老、周老、张老,三人轮流上阵,逐一鉴赏评点,不时穿插了他们一些个人的见解与感悟,让王观感受到古玩魅力的同时,也觉得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然而,王观却忽然察觉,这个斗宝环节,与其说是斗宝,不如说是一场请教交流探讨会。不是王观想像中的,这是那些公司老总企业家夸耀炫富的聚会。
因为出场的藏品,都是存在了一定的疑点。王观觉得,这些人把它们带来,亮宝斗宝是次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想趁机向钱老三人请教,去伪存真。
看到大家仔细聆听,专注讨论交流的模样,王观心里有些惭愧,自己好像有些肤浅,把这个交流会想得过于简单了。如果这个聚会真是夸富炫耀的地方,想必以钱老的性格,肯定是不屑于参加吧。
此时此刻,王观彻底明白了,这个聚会可能也会包含了一些拓展人脉、联络感情、了解各方资讯动态的功利想法。但是主题却非常的明确,就是想要通过这次聚会,达到交流古玩收藏经验、相互学习提高的目的。
。。。。。。。。。。。。。。。。。。
三江最后两天,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62章白玉金顶持珠玉佛(1)
“好了,我们现在看第八件藏品。”
就在王观沉思明悟之时,钱老再次开口主持起来,不过声音有两分倦意,一是年纪大了,精力没有那么充沛了;二是鉴定了七件藏品,太过专注,也消耗了不少精神。
“钱老,要不要先休息一会。”
底下,有人体谅三位老先生,开口提议起来。钱老却摇头笑道:“没事,反正还剩下三件藏品而已。一鼓作气,全部鉴赏完,就轻松了。”
“令希兄,辛苦了。”这时,周老有几分歉意,如果不是他赶时间回去,钱老也没有必要这么急的。
多年的老交情了,钱老轻轻一笑,都在不言之中。这时,一旁的张老笑道:“老周,你真觉得过意不去的话,就把你家的宝贝,借我们把玩两天。”
“那可不行。”周老想也不想,直接拒绝道:“东西到了你们手里,肯定是有去无回了。”
“什么嘛,说得我好像是强盗一样……”张老不满道。
“谁不知道啊,你张屠夫,本来就是土匪出身!”周老戏笑道。
三人在谈笑风生之时,第八件藏品,也在展台上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这是一尊佛陀雕像,通体却是用玉料雕刻的。不过,佛陀头顶的光圈,以及底座、衣饰,却镶嵌了金属片。
“白玉金顶持珠玉佛!”
看到这尊玉佛,人群中有人惊叹起来:“好高,好大,至少有四五十厘米。”
“用这么大块的玉料雕刻摆件,实属少见。”
“斗宝到现在,终于有一件,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了。”
众人称赞连连,有几个急性子,干脆快步上前,近距离的观看起来。在一连赞叹声中,王观无意之中看到,坐在附近的方明升,脸上掠过一抹得意之色。
当下,王观猜测,这尊玉佛,可能是方明升的藏品。
忽然,旁边的俞飞白惊叹道:“光泽温润,通体无杂质,竟然是极品和田玉。”
“这么远,你也能看得出来?”王观一怔,有几分惊讶。
“那是当然。”
俞飞白轻笑道:“要说瓷器,我可能不如你。但是玉石,你肯定不如我。各种新玉古玉,和玉岫玉独玉等等,我从小玩到大,绝对不可能看错。”
“哦。”
想到悬挂俞飞白车中的和田籽玉吊件,王观也有几分了然,再次感觉俞飞白的喜好真是与一般的公子哥儿不同。
要知道,什么二代之类的,在大家的印象之中,为了寻找刺激,不是玩车,就是玩命。玩收藏的,应该算是比较另类的吧。当然,这种玩,是肯下功夫,认真研究的玩,不是看到谁家有什么好东西,就巧取豪夺的占为己有。
至少,在俞飞白身上,除了有点儿花心好色之外,王观没有感觉到其他纨绔毛病。
就在这时,高德全也轻声感叹道:“好东西啊,和田玉本来就珍贵,无论古今,很少人舍得用这么大块料来雕刻摆件的。”
与此同时,在座的有人高声问道:“这尊玉佛,是新的老的?”
“老的。”
在前面观赏的人,回头答道:“而且晶莹如雪,通体透白,好像凝脂一般,是真正极品的和田玉料。玉质坚硬,表面微微受沁,略显微黄。”
“什么,沁色微黄,难道是千年白玉变秋葵?”顿时有人惊叹起来,这下子许多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上前围观。
当然,就算围观,大家也讲究秩序,稍微靠近而已,在一定的距离,仔细打量。
忽然,有人请求道:“老陈,给讲一下。”
“好……”
老陈,就是站在玉佛旁边,最近距离观察的鉴赏家。只见他在拿着放大镜,仔细的观察玉佛身体的各个部位,然后慢声解说道:“这尊佛像是由玉料和铜器相嵌而成。佛像的头光、佛体身上的裙饰都是铜质金属。”
“你们看这光圈,辐射线纹流畅,铜质裙饰与玉器浑然如一体,可见工艺的高超绝妙。不过,我看这些铜片很新,可能是后添加上去的。”
显然,老陈的鉴赏能力也比较高,一番解说下来,引得旁边众人点头不已。
“从佛像的衣饰,以及裸/露上身的造型来看,这应该是一尊菩萨!”
这时,有人补充起来,迟疑道:“从白玉受沁的情况来看,玉佛应该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应该属于北宋时代的东西。”
“不对,宋代的佛像的雕刻作品,不是这样的风格。”有人辩驳起来。旁边的人一看,知道这人对于宋代东西很有研究,他的话应该可信。
“不是宋代,难道是隋唐五代的不成?”有人质问道。
“没错,就是唐代的。”
忽然,高德全带着王观与俞飞白走了过来。高德全仔细打量玉佛片刻,肯定说道:“你们细看,佛像的脸相圆润饱满,大耳下垂,神采稳重而又不失慈祥。身体的比例匀称,结构合理,体态丰腴,丰满……”
高德全仔细评点下来,十分自信道:“这样的造型,这样的特点,完全具备了唐代佛像的风格特征。”
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人依然表示怀疑。一时之间,众人沉吟思索,一会儿之后,有人干脆问道:“张老,你怎么看。”
“你们挡着,我怎么看。”张老不客气道。
顿时,众人纷纷散开,让出一条通道来。
张老尽管已经满头华发,但是身体却十分硬朗,挺胸阔步,三两步就走到了展台之上,轻轻伸手触摸玉佛,颇有感叹道:“且不说玉料的珍稀,以及工艺的绝妙,单论这玉质佛像,也算是比较凤毛麟角了。”
类似王观这样的年轻人,才接触古玩不久,可能不理解张老的感叹,但是那些经验丰富的收藏家们,却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要知道,历代佛像,多以铜鎏金、石雕、木雕为主,玉质的比较少见。而且,是在明清时候才流行起来,都是些小佩件之类的俗品。
但是像白玉金顶持珠玉佛这样大件,而且年代久远的珍品,确实是极为少见。也难怪,才登场就引出了大家的热烈反响。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63章白玉金顶持珠玉佛(2)
“在汉代以前,高古玉器盛行一时。但是,东汉末年以来,三国更迭、魏晋动荡,连年征战频繁,玉器雕刻因而衰退。到了唐代以后,社会与文化艺术的风气,已转变为金银器、唐三彩、石雕之类的东西。”
张老侃侃而谈,交代了历史背景,有些嘘唏道:“宋代以后,更加不用多说了,基本上就是瓷器的天下。一直到了明清两代,社会富足,又出了个陆子冈,玉雕的萎靡之风,才总算重新振奋起来。”
众人纷纷点头,陆子冈谁不知道,堪称是玉雕界的祖师爷。就算王观这种,对于古玉了解不多的人,也知道大名鼎鼎的子冈玉、子冈牌。
当然,所谓的衰落期,只是相对来说,并不代表,那个时候,没有好的玉雕作品。
好比这个白玉金顶持珠玉佛,已经可以肯定,那是千年以前的东西。至于是宋代,还是唐代的玉雕,或者其他年代的东西,就要看张老怎么说了。
“其实,刚才小高已经说得十分明白了。”
仔细观看玉佛片刻,张老轻轻笑道:“看佛像造型,体态天然舒展,具有很强的动态感。衣纹流利,下身衣褶悬搭于座前若台布,具有唐代典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一锤定音,众人再也没有丝毫的怀疑。
“真是好东西啊。”张老也颇有感慨道:“这么大的极品和田玉料,却雕刻成佛像摆件。在当时来说,恐怕只有皇家,才有这样的魄力。”
“在初唐时期,李唐皇室尊崇老子为祖,所以信道。只有到了武则天时期,出于称帝的政治需要,和尚们伪造大云经,宣称武则天即是弥勒佛降生。所以,当时盛行佛教。”
这时,有人开口道:“在那种风气的影响下,各地多造弥勒大佛。其他的佛像,也多取善跏趺坐姿,与这个玉佛一样。张老你觉得,这玉佛是不是武周时期的东西?”
众人望去,发现开口说话的,正是方明升。一时之间,许多人若有所思。
张老的脾性,似乎有些耿直,听到询问,直接轻笑道:“小方,资料查得这么详细,东西是你的吧。”
“呵呵……”
方明升有些尴尬,但是却老实承认道:“不好意思,让您老见笑了。”
其实,不用他承认,其他人心里也有数。这样贵重的物品,除了作为地头蛇的方明升,谁愿意轻易带过来展示。也不说这尊玉佛,就是刚才展览出来的藏品,只要在鉴定时候,留意一下每个人的表情,谁是谁的东西,大家多少也有些清楚了。
“看来,今年的冠军,非他莫属了。”
众人暗暗猜测,又抬头望着张老,看他怎么会解答方明升的提问。
要知道,这尊玉佛,不像明清时候的瓷器,大都书写款识,比较容易判断出确切的年代。所以说,只能从玉佛的造型、雕刻风格上,琢磨推算出来。但是,这样的推算,难免会存在一些偏差,不可能精确到具体的朝代。
一般情况下,大家只会按照初唐、盛唐、中晚唐、五代,大致的划分。现在,方明升要确定在武周时期,也算是比较刁钻的问题了。
按理来说,武周时期,也算是初唐的范围。但是在武周之前,还有高祖、太宗、高宗、中宗、睿宗等,好几个皇帝。所以,确切的说,武周算是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期。
这个时候的佛像造型,不仅具有初唐的风格,也衔接了盛唐的特点。时代的特征,根本就不明显,所以非常的难以判断鉴别。
就是张老这样的鉴定大家,也要考虑了一会,才组织语言,慢条斯理道:“唐代皇室由于姓李,所以比较尊崇道家。但是并不意味着,佛教就不存在了。尽管,高祖李渊,与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抑佛。但是,到了李世民坐稳皇位,以及晚年的时候,对于佛门的压抑就放得很宽了。”
“比如说,在长孙皇后逝世之后,唐太宗就为她修筑了佛塔。还有,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玄奘从西域回来,唐太宗也命他翻译佛经……”张老沉声道:“所以,我们不能觉得,初唐皇帝崇道,就把佛门灭了,就不存在佛像玉雕的摆件了。”
“这是文化的背景,然后我们再看这玉佛造型。”
再次反复观察玉佛之后,张老斟酌说道:“初唐佛像一般仍多保留着隋代造像遗风,造型多呈体态丰肥,饱满壮硕,佛像的头部略显偏大,身体稍短,面相丰满而偏方。”
“而盛唐时代可以说是佛造像的黄金时代,此期的造像比例舒展匀称,结构合理,已完全摆脱了隋和初唐时佛头部偏大,体态略僵板的感觉,动态极为自由活泼……”
“这尊玉佛造型,在我看来,的确是处于初唐与盛唐之间,一种过渡的形状。”
听到这里,方明升脸上喜形于色。不过,接下来,张老又来了个转折:“但是,大家都应该知道,这种过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所以说,我也不能肯定,这尊佛像,一定就是武周时期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中宗,或者高宗时期的东西。”
“唉……”
方明长有些遗憾的叹气,不过更多的是兴奋的笑容。毕竟,从张老与大家的反应来看,自己这尊玉佛,已经轰动全场,拿到斗宝环节冠军,那是十拿九稳的事情。
“东西很好,大家再来看看吧。”这时,张老笑道:“不然,交流会结束,这东西就该被收回去,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了。”
“张老,瞧您说的。您老想看,我哪敢把您拒之门外啊。”方明升笑道。
得,你不敢拒绝张老,可是敢拒绝我们啊。
一瞬间,众人纷纷起来,再次涌上展台。不过,在张老的主持下,大家变得十分有顺序。几个人同时观看,欣赏几分钟,就自觉回去了。
时间不大,王观跟在高德全的身后,离距离的观赏玉佛。
在欣赏玉佛精致造型的同时,王观心里也在暗想,这么大的和田玉,又经过了千年岁月的积累,其中蕴藏的宝气,肯定非常浓厚。
当下,王观悄悄地开启了特殊能力,在?(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