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8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说不定也能拣到一件莲花纹碗。”

    旁边,王观和唐清华都知道俞飞白口中的莲花纹是怎么回事。

    那是前段时间才发生的事情,一个纽约的居民在旧货市场以3美元的价格,淘到了一个中国旧瓷碗。后来,经人鉴定那是北宋定窑珍宝,然后在拍卖场中,最终以222。5万美元的价格卖出。

    换算一下,也就是说,一个19元左右的碗,居然卖出了1385万元的天价。想一想就让人心情澎湃,难以自抑。从某种程度上,也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收藏淘宝大军之中。

    不过,对于俞飞白的野望,唐清华却给予了美好的祝愿:“做梦吧你!”

    “赶紧清醒过来。”唐清华随口道:“而且今天是周末,不仅晚上有夜市,凌晨还有早市,你着什么急。”

    “对喔,还有早市。”俞飞白立即醒悟过来,拍手叫道:“差点忘记这茬了。”

    “凌晨早市?”王观一怔,然后反应过来,试问道:“就是所谓的鬼市么?”

    “没错。”俞飞白点了点头,笑问道:“怎么样。有没有兴趣去鬼市逛一逛?”

    “这还用说,肯定的事情。”王观二话不说,马上就答应下来。潘家园本来就很有吸引力了,再加上颇具传奇色彩的鬼市,他自然怦然心动,没有拒绝的理由。

    “也别太急,那是后半夜的事情了。”唐清华笑道:“走吧。先到我屋里坐一坐,喝杯茶,养精蓄锐。免得到时候精力不济。看错了东西。”

    说话之间,唐清华带着两人向一栋花园式的楼房走去。

    这个时候,王观才有空打量四周的环境。只见这里草木成荫,还有一些人工制造出来的假山流水,倒是也有几分雅致。

    一会儿之后,穿过了一条鹅卵石小道,来到了花园式的楼房之前,坐电梯上去,就到了唐清华住的地方。那是一个非常宽大的楼中楼套房,分为上下两层。玻璃大窗户,采光角度极佳,装潢更是非常的清雅舒适。

    一进门。第一层就是宽敞的客厅。俞飞白也不客气,进来就走到最长最舒服的沙发瘫软似的坐下,然后反客为主道:“王观,随便坐。至于另外的某人,赶紧去烧水泡茶……”

    唐清华无奈一笑。如果是俞飞白一个人过来,他才懒得理会呢,说不定反过来让俞飞白自己动手。现在多了个王观,就不能这样随意了。

    幸好,居家过日子,唐清华肯定对自己好点。茶具、茶叶一律不缺,甚至还有一大瓶据说是玉泉山的玉泉水。一会儿,水烧好了,再冲进针尖似的茶中,只见蒸气袅袅,清香弥漫。

    适时,俞飞白心安理得的品茶,然后勾了勾手指头,懒洋洋道:“那个……谁说要让我开开眼的,可以把东西拿出来了。”

    “等着,非亮瞎你的眼不可。”唐清华自信道,转身就跑上了二层一个房间。几分钟之后就走了下来,手里多了几个锦盒。

    这个时候,王观站了起来,迎上去帮忙接了两个盒子,再走回来坐下。然后,他微笑向唐清华示意一下,就轻轻把一个盒子打开。

    “什么东西呀?”俞飞白连忙凑过来观看。

    “嗯?”

    王观有些意外,只见盒中居然是一只葫芦。

    “文玩葫芦!”俞飞白认出来了,把葫芦拿出来打量,笑着说道:“东西看起来不错嘛,但是皮壳这么油亮,别是被油炸过的。”

    “别乱说,那是盘出来的。”唐清华没好气道:“被高温油炸过的葫芦,尽管古色古香,但是光泽生硬,哪里有这么的内敛自然,晶莹光洁。”

    “这个就难说了,也可能是涂油日晒的。”俞飞白笑道,顺势把葫芦托在掌心,只见东西还没有巴掌大,十分的小巧玲珑。

    “这东西是范制的吧?”与此同时,王观饶有兴趣道:“新的?老的?是官模、民模?蓄虫的,还是纯观赏物件?”

    葫芦,谐音福禄,无论古今,都深受世人的喜爱,比如说葫芦娃什么的……

    一般的葫芦,就是自然生长的葫芦,也不用多提。而王观刚才提到的范制葫芦,就是指在葫芦生长的过程中,用一个模子固定起来,等它成熟的时候,最终成形的模子葫芦。

    至于所谓的官模,那是在古代的时候,大家习惯将宫廷和诸王府制作的葫芦称为官模,把民间匠人自己制作的葫芦称为民模。另外,模子葫芦之中,又细分有花模和素模。总之种类繁多,各有讲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得清楚的,在这里也就不必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购买模子葫芦,一般是来养蛐蛐、蝈蝈、油葫芦之类的鸣虫,很少用来单纯观赏。但是现在恰好相反,买来把玩观赏性的葫芦较多,养虫的倒是少了。

    “不算新,也不算老。”

    这个时候,唐清华笑道:“已经盘了十几年了,表面变得油亮光滑起来。”

    一瞬间,俞飞白马上变脸,不屑一顾道:“诶,就是几十块钱的东西,你好意思拿出来炫耀。”

    “什么几十块,起码几千上万呀。”

    唐清华辩解起来,拿起葫芦指点道:“你看,这葫芦干透、型好、芯正。托起来的时候,有微微压手的感觉。里子糠,有厚度,跟海绵似的有弹性,就是所谓的瓷皮糠里。最重要的是皮色干净,一点瑕疵也没有,就好像是一汪水一样漂亮。”

    “得了,别吹。不是三河刘的东西,你就别拿出来丢人现眼。”俞飞白嫌弃道,又躺回沙发上瘫坐起来。

    所谓的三河刘,那是指清代咸丰年间,京东三河地区一个姓刘的能工巧匠所范制的葫芦。传说一只三河刘的精品之作,光绪年间要花上千两银子才能买到手。直到现在,三河刘葫芦肯定是越来越少,就算想买也要看机缘了。

    所以,对于俞飞白的话,唐清华非常不爽,忍不住反驳道:“你当三河刘的葫芦是烂大街的大白菜啊,随便就能买到?有本事的话,你就给我买一个。另外好心提醒你一句,三河刘葫芦的名气太大了,仿制品非常多,小心别上当了。”

    “什么呀,你要的东西,凭什么让我来买。”俞飞白干脆摇头道:“我才不做这种傻事。”

    趁着两人吵起来之前,王观提前插话道:“这葫芦上的蒙芯不错,挺别致的。”

    “呵呵,我觉得也不错,那是三动的蝶恋花蒙芯。”唐清华很高兴,特意把蒙芯拿出来,单独给王观观赏。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提什么是蒙芯。或许,有人觉得蒙芯就是塞住葫芦口的盖子,那么就有些谬误了。要知道在葫芦这种东西之中,盖子是一回事,蒙芯又是另外一回事。

    其实,所谓的蒙芯,就是葫芦边口框子(上盖)上镶嵌的镂刻蒙子。材料多种多样,有椰壳、玳瑁、象牙、珊瑚、犀角等等。种种材料,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刻之后,形成了远山近水、楼台轩榭、翎毛走兽、人物故事,等等精致巧妙的纹饰。

    一般来说,蒙芯都是镂空的,起到了一个扩音器的作用。如果在葫芦里养了鸣虫,等到虫子鸣叫的时候,声音通过镂空的蒙芯散发出来,就显得更加的洪亮、清脆。

    还有那个动,是指蒙芯上经过镂空雕刻穿枝过梗,使蒙芯题材中小物件能够活动起来。三动的蝶恋花,就是指蒙芯上的蝴蝶、花朵、枝叶可以活动。

    想一想,如果在把玩光滑圆润的葫芦的同时,又能欣赏葫芦口上精致的蒙芯,甚至可以让蒙芯上的美丽纹饰活动起来,那该是一件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

    反正王观觉得确实很好,把玩蒙芯的时候,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小玩意儿,确实不算什么。”

    俞飞白泼冷水道:“要知道蒙芯的精美并不在于动的多少,而在于料的薄厚、穿枝过梗的精细程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材料的雕工,以及打磨的细腻。我记得钱老说过,蒙芯的精美,四分在雕,六分在磨。你这个蒙芯,看起来有些粗糙,不算精品。”

    “本来就不是精品。”唐清华白眼道:“你爱看就看,不看就闭嘴,少唠叨。”

    “行,我不说了,免得某人恼羞成怒。”俞飞白从善如流,立即端杯子咂舌喝茶。

    少了俞飞白在旁边吵嚷,唐清华把玩着葫芦,脸上也多了几分感触的意味:“说起来,我之所以收藏这只葫芦,主要是一种怀念。毕竟小的时候,也没少玩蛐蛐、蝈蝈。几个月前碰巧看见这玩意儿,就顺手买回来了。”

    王观轻轻点头,也理解唐清华的心情。收藏就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种怀旧而已,后来才慢慢的衍生了其他含义。

    感怀片刻之后,唐清华把葫芦放下,拿起另外一个锦盒说道:“那只葫芦只是我藏品中最低廉的东西,真正的精品在这里……”

    “是什么?”俞飞白目光瞥视过来。。。)

    第372章文人雅趣,整装待发

    王观也看了过去,只见盒子之中居然搁放了两把刀,两把非常精致美观的小刀。而且,不是普通的小刀,竟然是裁纸刀。

    不过,出奇的是,这个时候俞飞白却没有半点嘲笑之意,反而带着几分惊喜道:“东西好像很不错,总算是见到像样的物件了。”

    “那当然。”唐清华也有几分得色:“这是乾隆年间的竹黄浮雕夔龙纹象牙裁纸刀,是我央求了好久,以无比的诚心,才打动原主人转让给我的。”

    对于裁纸刀,在大家想象中,肯定是一把小刀片,不怎么值钱的玩意儿。实际上,这是有几分偏差的印象。要知道,裁纸刀在很早以前,最迟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进入文人的书房之中,成为了一项独立的文房用具。

    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用剪刀、小刀之类的锋利东西作为裁剪的用具,但是后来柔软且富于韧性的宣纸流行。大家就发现用利刃裁宣纸,很容易裁偏,造成纸张浪费,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反而是刃口略钝的刀更好用,可以在裁纸的同时把纸扯平整。

    所以,各种材料制作的裁纸刀就应运而生了。

    比如说,唐清华现在提到的竹黄浮雕夔龙纹象牙裁纸刀。象牙就不用多说了,是指裁纸刀的柄刃是象牙材料,但是刃上却用棕色竹黄夔龙纹饰整贴起来,包镶拼贴技法精绝,包浆亮丽,集实用与美观于器身,是少见的文房精品。

    说到竹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什么。其实竹黄就是以楠竹为材,去除竹青和竹肌后,所留下如纸般的竹黄片。经过煮、晾、压等流程之后,再施以刻、贴的繁复工序,薄薄的竹黄片就能牢牢的依附在象牙刃上了。

    工艺的复杂,以及巧妙精致的程度。着实让人赞不绝口。

    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对于竹木牙角之类的东西,总是格外的偏爱。或许这就是,觉得金银宝石太过庸俗,所以更加欣赏沉静内敛、低调朴实的器物。

    而用竹子贴黄制作的裁纸刀,光泽柔和,不浮不嚣,锋芒内敛。有一种沉静优雅的魅力,自然格外受到大家的喜爱。

    反正,东西拿出来之后,俞飞白爱不释手的把玩起来。

    与此同时,王观也拿了另外一把裁纸刀观赏起来,一边赞叹,一边问道:“非常精巧的东西,多少钱拿来的?有机会的话,我也想收藏一把。”

    “这个数!”唐清华笑而不语。慢慢伸出了一个手指头。

    “十万!”俞飞白点头道:“也不算贵,反而便宜了。”

    “什么十万,是一百万。”唐清华笑道。看他的神情,似乎觉得是他赚到了。

    “一百万?”

    一瞬间,王观和俞飞白顿时愣住了。他们虽然对于裁纸刀的市场价格不太了解,但是也不觉得小巧玲珑的裁纸刀,能够值一百万的价位。

    “你发烧了?脑子烧蒙了?”俞飞白惊诧道:“一件东西最多二三十万,两件撑死了就五十万。一百万肯定是在坑你,而你居然还沾沾自喜……”

    “什么呀,别说得我那么笨,东西这么贵肯定是有原因的。”唐清华笑了笑。忽然在盒子中拿出了一张相片递了过来:“你们看下就知道了。”

    “嗯?”

    王观带着几分好奇,抬头看了过去,只见相片十分陈旧,而且还是黑白照。相片拍摄的是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面坐了一个人。手中就拿着一把裁纸刀在拆公文。

    古旧的相片上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那人手中的裁纸刀,与眼前的裁纸刀吻合,应该是同一件东西。另外就是使用裁纸刀的人,王观感觉自己在什么地方见过。依稀有些熟悉……

    “叶帅!”

    忽然之间,俞飞白惊叹叫了起来,一脸难以置信之色。

    “嘿嘿,亮瞎你的眼睛了吧。”

    这个时候,唐清华得意洋洋道:“这是四九年时候,叶帅率部解放粤省,主管军政大事。当时他的办公桌上,有两件他十分喜爱的文房用品,一件是瓷笔筒,另一件就是象牙柄的裁纸刀。叶帅常用它拆看公文,可谓刀不离手。”

    “真的假的?”俞飞白激动的拿起老照片打量起来,一比与实物对比。过了片刻之后,他慢慢的冷静下来,有几分怀疑道:“东西看起来蛮像的,但是人家只有一把,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变成两把了?”

    “我不说,你们猜。”唐清华笑得很神秘。

    俞飞白皱眉道:“卖什么关子,肯定是上当了。”

    然而,旁边的王观若有所思,仔细的观察手中的裁纸刀,然后再拿俞飞白手中的裁纸刀过来对比一下,立刻示意道:“我这把是仿的,他那把是真品。”

    “你怎么知道?”唐清华十分错愕。

    “真品似乎是修过,在柄与刃衔接的地方,明显可以感觉到有微微的松动。”王观微笑解释道:“而仿品却没有这样的现象,相反十分的结实牢固。另外仿品象牙柄上的光润程度,也比真品逊色了几分。”

    “你说对了。”

    刹时间,唐清华有几分佩服之色:“可能是由于年代太久了,一次叶帅在使用裁纸刀的过程中,刃在柄上脱落下来。这让他十分心疼,尽管后来找人修好了,但是叶帅再也不敢轻易使用这件东西,干脆叫人另外仿制一把作为代替品……”

    “仿制的人也是个高手,用的是相似的古象牙雕琢,再贴竹黄,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这个时候,俞飞白也赞叹不已,自然而然的把两把裁纸刀往自己怀里一揣,然后若无其事道:“回头给你一百万,东西就归我了。”

    “滚!”

    唐清华没好气道:“你不是嫌贵吗,叫嚷着我被坑了。现在又抢着要,变脸得忒快了吧。”

    “我这也是为你着想。”俞飞白厚着脸皮道:“好兄弟,讲义气。就是一个坑,我也决定牺牲自己,跳下去帮你填起来,够意思吧。”

    “一边去。”

    笑闹之后,唐清华把裁纸刀收起来,继续让两人观赏他的藏品。各种东西也比较杂乱,王观卖给他的影青小碗也在其中。

    在欣赏各种玩物之中,时间也在不自不觉流逝,转眼就到了晚上。

    “这么晚了呀。”唐清华无意之中抬头,发现窗外天色暗淡下来,而街道上已经亮起了路灯,顿时笑道:“先出去吃饭,回来再看吧。”

    至于吃什么,唐清华和俞飞白看向王观,让他拿主意。

    王观稍微沉吟了下,就有了决定,笑着说道:“貌似有句话叫做不到万里长城非好汉,不吃全聚德烤鸭真遗憾!”

    唐清华还没说话,俞飞白就表示不满了:“王观,烤鸭什么时候吃都行,难得有人请客,别给他省钱。就算不去里兹卡尔顿、威斯汀、凯莱之类的酒店,类似什么8号公馆之类的地方也可以去的嘛。”

    王观笑了笑,尽管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名字,但是可以肯定那些地方的消费一定很贵。

    “你爱去不去。”

    瞪了眼俞飞白之后,唐清华又换了张笑脸道:“王观,你别听这家伙胡吹,他太肤浅了。那些地方就是消费高而已,东西未必就很好吃。要不,我们去吃私房菜怎么样?”

    “我知道几家私房菜馆,不仅环境优雅静谧,而且掌厨的师傅,更是国宴御厨,每人都有拿手的绝活。”说到这里,唐清华本人都有些回味起来:“八大菜系,样样齐全,而且滋味十足,让人恨不能把舌头都吞掉。”

    这个时候,俞飞白没再唱反调了,而是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我现在就想吃烤鸭,至于你说的地方,下次有机会再去吧。”王观笑道,不过对于这些所谓的私房菜,也难免多了几分好奇。

    “也好……”唐清华点了点头,有几分不好意思,坦诚道:“说实话,如果你现在想去,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定得到位置。”

    “那你就先预定一下,明天我们再去。”俞飞白建议道:“就订太素馆吧。”

    “行。”

    唐清华爽快答应下来,然后招呼两人下楼,开车载他们来到了全聚德烤鸭店。店中的生意十分红火,可谓是座无虚席。

    还好,要包厢的人不多,三人很顺利的进去了。虽说全聚德是烤鸭店,但是也有其他的小炒,唐清华叫了两只烤鸭之后,又点了许多道菜,把整个桌子摆满去。

    “大家吃。”

    菜上来之后,唐清华笑着招呼道:“吃不完没关系,打包带回去,晚上继续吃,不然哪来的精力撑到凌晨……”

    王观也不客气,洗手之后,将片好的烤鸭蘸着蒜泥、甜面酱等配料,直接塞到口中咀嚼起来,只觉得鸭肉鲜香的滋味之中更增添了一丝辣意,风味十分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这一餐,吃了一个多小时,直到十分饱,肚子都有些撑了,才算是结束。之后,三人把剩下的菜打包带走,又回到了唐清华住的地方,继续欣赏他的藏品。

    一晃,子夜过去,时针缓缓的移过了数字三,向数字四偏去。

    这个时候,三人整装待发……

    第373章潘家园“鬼市”(1)

    “飞白,真有必要带这东西吗?”

    与此同时,王观拿起俗称褡裢的布口袋,有些迟疑道:“感觉怪怪的。”

    “怪什么。”俞飞白郑重其事道:“不带这玩意,人家就知道你是外行人。带了这东西,人家就算知道你不是行家,也是圈子里的人。再不济,也你知道你懂些收藏知识,不会毫无顾虑的下刀狠宰!”

    “他说得没错。”唐清华赞同说道:“以前我也以为没必要,但是注意观察就发现了带褡裢和没带褡裢,摊主给出的价格不一样。”

    “听见了吧,不要觉得我在蒙你。对了,还有手电筒……虽说时过境迁,有些规矩已经不适用了,但是你带去了也没人笑话你。”

    说话之间,俞飞白将一支小巧玲珑的手电筒递给王观,然后检查了下身上的装备,立即踌躇满志道:“走吧,去大扫荡,把宝贝都拣回来。”

    王观和唐清华没有俞飞白那样张扬,但是也笑容满面的下了楼,向潘家园方向而去。

    如果是在古代,凌晨三四点钟出门,外面肯定是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时代不同了,街道上都是路灯,非常明亮,犹如白昼。

    特别是来到了潘家园附近,眼前的情形让王观感觉有些吃惊意外。

    这个时候,潘家园大门没开,但是门前已经人影憧憧。摊主们用三轮车载着装满物品的纸箱子,顾客们开着车、走着路聚集在市场门外,噌杂拥挤,把大门顶得叮咚作响。王观踮脚四望,感觉周围黑压压的人头,少说也有一两千人吧。

    “奇怪吧?”俞飞白笑呵呵道:“我第一次来的时候,也非常的惊奇。毕竟在我想象中的鬼市,那就是见不得光的地方,在一片空地儿上,没有灯光照明。而逛鬼市的人要么是提着灯笼。要么是打着手电筒,光亮幽幽,照着来往人影飘忽不定。就好像是幽冥鬼地一样,这样才比较有气氛嘛。”

    “可惜,那是近百年以前的事情了。”唐清华笑着说道:“当年的鬼市,一般是鸡鸣狗盗之徒把窃来之物趁天黑拿出来卖;要不然就是王公贵族的纨绔子弟,朝廷官宦的妻儿老小生活陷入困境,不得已纷纷开始变卖家中宝贝。两类人。前者是见不得光,后者是怕丢面子,所以选择在黑暗中进行交易。”

    “但是现在却不同,一是没有这个必然,二是市场现在越来越规范化,有关部门不断的整顿秩序,自然就没有‘鬼’的氛围了。”

    说到这里,唐清华补充道:“当然,现在大部分人逛鬼市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为了感受以前的气氛,而是为了抢占先机。”

    “没错。”俞飞白点头道:“摊位多了,而且进货的渠道各不相同。时间也不一样,几乎每天都有人拿不同的东西来卖。有一些老顾客,也就是所谓的老鬼,对于各个摊位的情况了如指掌,随便一逛,就知道哪家摊位有新货到了。这些新货,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

    王观微微点头,也表示理解。

    毕竟,现在的潘家园。已经不是二三十年前的情况了。那个时候,这里真正的就是旧货市场,什么好玩意儿都可以看到。但是现在,估计是赝品居多,真东西极少。至于能不能在万千沙砾中淘出金子来。那就要看个人的本事了。

    “开了,门开了……”

    就在这时,潘家园大门开了,门外的人群一涌而入。

    然而,众人进去之后。并没有出现人声鼎沸的吵闹现象。也不需要什么人来维持秩序,各个摊主就迅速到位,将一块布铺于地上,再从箱子里拿出一个个用报纸包裹的物件,井然有序排开起来,生意就算是开张了。

    “一个马扎一口箱,一块破布走四方”,这句话用来形容这些摊主十分恰当。

    在摊主们摆好的东西之后,专程来买东西的鬼客就开始游走起来。这些人和王观他们的装扮差不多,肩膀挂着褡裢似的袋子,手里攥着手电筒,兜里搁着放大镜,或是蹲在摊前,或是漫不经心的溜达,十分悠然自得。

    此时此刻,王观三人也进入了潘家园之中。

    王观抬头一看,只见顶棚上头悬挂了好几排大灯,但是也有几分朦胧,四周仍旧是荧光一片,可见带着小手电也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尽管刚才喊着要大扫荡,但是进来之后,俞飞白却十分谨慎,也没有急着下手,而是仔细的观察情况,似乎在寻找看得顺眼,符合心意的东西。

    “大家分开走吧。”这个时候,唐清华提议道:“如果是遇到捏拿不准的东西,再招呼另外的人过来帮忙判断。”

    “好……”

    俞飞白没有意见,而王观更不会反对,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当下,三人各自找了个方向,分散而去。

    一直听人说,潘家园是江湖,里面的水很深,但是这水到底能有多深,王观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不过,走过一排摊位之后,王观立即意识到,这里的水果然是要多深有多深,而且比他想象中的还要深。

    王观也知道这里的东西鱼龙混杂,赝品很多,自然也不奢求件件是宝贝,但是满眼一望,琳琅满目的,竟然没有一件象样的东西。话说就算是赝品,好歹也要用点心思伪造呀,别让人一眼就看出假来,那样太没有诚意了。连骗人的诚意都没有,叫人怎么上当?

    王观摇了摇头,在尽头一转,又逛起了第二排摊位。

    就在这时,王观经过一个摊位的时候,眼睛余光瞄到了一抹亮青的颜色,让他心中一动,停下来驻足观看起来。只见那件东西是方形的,有点儿像瓷砖。

    走了几家摊位,看到的东西都是以瓷器为主,大多数是瓶瓶罐罐、杯杯碗碗之类的物品,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乏味。现在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王观多少有几分兴趣,不由得蹲了下来,拿起那块东西仔细打量。

    乍看之下,这东西真的很像是瓷砖,不过比一般的瓷砖厚多了,表面是一层青花纹饰,颜色比较古拙,看起来确实有些年头了。

    “小兄弟,您看准了,这可是永乐青花地砖。”

    摊主是个发福的中年人,身穿宽长的大棉袄,两只手就套在衣袖里,看见生意上门了,立即笑容可掬道:“当年永乐皇帝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取了江山。为了向天下人显示他的合法地位,所以前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建成了一座规模宏大的报恩寺,用来纪念他的父母,也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

    “在报恩寺中有一座九层八面白琉璃宝塔,塔内的地面上就铺设了这种青花地砖。这可是好东西啊,古今中外,用青花作为地砖的只此一例!”

    摊主滔滔不绝说道:“后来到了太平天国的时候,起义军率众攻陷了金陵,报恩寺塔就毁于战火之中,这些青花就散落民间了。这就是其中的一块,堪称稀世珍品。”

    王观笑了笑,把摊主的话完全当成了耳边风,只顾看东西。而且,摊主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又简单的介绍几句之后,就闭嘴不语了。

    过了片刻之后,王观才算是看完东西了,慢慢的抬起头来。

    一瞬间,摊主抓紧机会说道道:“小兄弟,觉得东西怎么样,如果你喜欢的话,我可以便宜一点卖你!”

    “我就是随便看看……”王观坦然自若的把青花地砖放下了,然后随意说道:“听说永乐青花地砖的青花是苏麻离青,非常的珍贵。”

    “没错,就是苏麻离青,那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料,价格昂贵就不用多说了,主要是苏麻离青那是郑和下西洋才带回来的东西。一但他不下西洋了,库存的料完用之后就没了。”摊主连忙点头道:“所以才说,这东西是稀世珍宝。”

    “听说用苏麻离青料烧造的青花颜色,不仅颜色发亮,更具有宝石一样的光泽!”适时,王观似笑非笑道:“不过,在这块地砖上,我可看不出这样的特征来。”

    听到这话,摊主也不介怀,反而轻描淡写道:“东西放久了,肯定有些陈旧,回去保养一下,用清水洗洗,再擦一擦就变得鲜亮了。”

    摊主的回答,也在王观的意料之中。如果连几句挑刺、质疑的话也听不进去,那么说明这个摊主肯定是新手。毕竟,看出东西不对的,难免会评点几句;要是觉得东西好,想要买下来的,更会把东西贬得一文不值。

    反正真正有经验的鬼客,就算在地摊上发现了宝贝,也绝对不会大张旗鼓的宣扬,更不会露出半点端倪,而是一脸漫不经心的表情,然后不动声色的悄悄拿下来。所以摊主口中从来都是好话,而鬼客嘴里却是专门挑毛病的言辞。

    然而,王观刚才的贬低,可不是为了低价买下这个青花地砖,而是真的觉得东西不对。他可以肯定这东西不是永乐青花地砖,但是也不是现代的赝品……

    与此同时,看到王观没有放下东西,甚至还在反复观察,摊主自然是以为他心动了,又连忙开口说道:“小兄弟,东西真的很好,错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第374章潘家园“鬼市”(2)

    在摊主的催促声中,王观悠然自得的打量青花地砖,一点儿也不着急。

    反正无论潘家园现在变成什么模样了,但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可没变。只要东西在他的手里没有放下来,那么别人肯定不会上来问价……

    “老板,这个青花地砖怎么卖?”

    王观一听,才想着谁这么不懂规矩,回头一看,却发现是俞飞白。

    “你也来了,看看这件东西吧。”王观见状,立即笑着把青花地砖递了过去。与此同时,看见两人是朋友,摊主也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他说是永乐青花地砖?”

    俞飞白把青花地砖拿过来,微微打量片刻,就轻轻摇头,低声道:“明显不对嘛,且不说青花的发色不是苏麻离青,就是是砖头的厚度也不够,真品起码有两三厘米厚,这个却不足一厘米……这些特征,你没有理由不清楚啊。”

    “我当然知道。”王观轻轻点头,轻笑道:“不过,你不觉得这件东西很眼熟吗?”

    “眼熟?”俞飞白一愣,拿出了手电筒,一边照射青花地砖,一边观察起来。半响之后,他有些茫然道:“从来没有见过啊。”

    “你的记性,真是……”王观摇头轻叹,然后提醒道:“我们见过的,在澳门的时候。”

    “澳门?”

    俞飞白眨了眨眼睛,忽然醒悟起来了,恍然大悟道:“那些青花壁砖!”

    “想起来了吧。”王观笑道,当初他们在澳门观赏一些著名景点建筑的时候,就曾经见过类似的青花壁砖。注意是壁砖,贴在墙上的,不是铺在地面上的地砖。

    据说,那些壁砖并不是现代作品,而是当年葡萄牙人占据澳门之后,对中国的青花瓷器极有兴趣。买得多了,葡萄人也想仿制。但是青花瓷器不是那么容易伪造的,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工艺,最后只能制作出一种青花陶瓷壁砖来。

    “嘿嘿,还是你的记性好。”适时,俞飞白笑道:“怪不得感觉这东西不像是现代作品,但是仿永乐青花地砖也仿得太假了。我还在奇怪是谁捣弄出这种不伦不类的东西来,没有想到居然是中西合璧的玩意。”

    “别笑,青花瓷也是中西合璧的东西。”王观随口道:“早期青花瓷的造型和图案。都可以看出明显的西域风格。再说了,大名鼎鼎的苏麻离青,更是进口料。”

    “只不过,我们以前吸收国外的文化、文明,却能够融会贯通,并且酝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恰好相反,越学别人的,越是把自己的东西丢掉了。”

    说话之间,王观也有几分感叹:“诺。就像这个青花壁砖,不伦不类。”

    “别感慨了。”沉默一会儿之后,俞飞白拍了拍王的肩膀。招呼道:“走,去那边,我刚才看到了件非常有趣的东西。”

    王观轻轻点头,把青花壁砖放下之后,就与俞飞白走了。

    见此情形,摊主也没有说什么,更加不会阻拦。毕竟,这是公平的买卖,你情我愿才会达成交易。绝对不可能强买强卖。

    另外,摊主也觉得自己赚大了。尽管王观和俞飞白在小声聊天,但是距离这么近,摊主多少也听见了一些,自然知道了那块青花壁砖的来历。本来摊主一直以为青花壁砖是赝品。打算糊弄一个是一个。没有想到,竟然是真东西。

    这种情况下,摊主自然不能把东西随便卖了,立即把青花壁砖收起来,等到某天遇到一个外国人光顾的时候。再把东西拿出来,添油加醋的漫天忽悠。

    在他的口中,这块青花壁砖自然不是什么葡萄牙人制作的半成品,而是葡萄牙人专门到瓷都窑厂订制的外销瓷,那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中西方友谊的象征……

    反正一顿忽悠下来,那个老外也晕头转向了,但是感觉东西也不像是赝品,就花了大价钱买了下来,让摊主大大的赚了一笔。

    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此刻,在俞飞白的引领下,王观来到了另外一个摊位,这里有俞飞白所说的有趣物件。

    王观低头一看,也觉得那件东西真的非常有趣,造型是个小兔子,呈伏卧状,头前探,长耳贴伏于脑后,像极了鼠标。

    “老板,你的鼠标怎么卖?”这个时候,俞飞白半蹲下来,把卧兔物件托在掌心,只见东西憨态可掬,十分可爱。

    摊主的年轻也不大,三十来岁左右,显然对于电脑也不陌生,所以很风趣的说道:“兄弟,你说错了,这不是鼠标,叫兔标。”

    “材料好像是滑石。”与此同时,王观顺手在卧兔上微微触摸,就笑着说道:“做东西的人很有天赋嘛,雕琢得这么形象,堪称一绝。”

    “兄弟,你们喜欢的话,就买回去呗。摆在电脑旁边,与鼠标放在一起,也相映成趣。”年轻摊主趁机推销起来。

    “行啊,多少钱?”王观笑道:“真鼠标最多一两百,你这个兔标可不能太贵了。”

    “不贵,三百块而已。”年轻摊主笑眯眯道:“毕竟真鼠标用久了也会坏的,但是这件东西可以摆上好几十年……”

    “贵了,这是滑石材料,一磕一碰就碎了,比真的鼠标还不耐摔。”王观摇头道:“我看一百块就算是到底了。”

    “一百块太低了,最少要二百五……不,二百四十八!”

    年轻摊主和王观讨价还价起来,也没有什么顾忌。毕竟现在不同往日,所谓的鬼市已经名不副实,没有必要遮遮掩掩。只要不是大声吼叫,没人会刻意旁听。

    “两百块……”

    “成交!”

    一翻磋商,相互妥协之后,王观掏钱付账,就完成了一笔交易。年轻摊主收了钱,又招呼道:“两位,我这里还有其他好东西,随便看看……”

    王观一眼掠过,没再发现其他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就笑了笑和俞飞白离开了。

    “两位小兄弟等等……”

    就在这时,旁边走来一个有几分文人儒雅气质的中年人,笑眯眯的叫住了他们。

    “我们吗?”

    王观回头看向那人,只见他身穿休闲的衣服,右手戴着一串珠环,右手执了一把合起来的折扇,看起来也是个爱好风雅的人。

    这时,中年人微笑点头,彬彬有礼道:“恕我冒昧了,这位小兄弟能不能把手里的物件给我观赏一下?”

    “想看兔标?”俞飞白一怔,倒也爽快,直接把东西递了过去。

    反正这么多人在旁边,哪个敢起歹心,不说潘家园本身的保卫人员了,就是在场的摊主、鬼客,足够让那人吃不了兜着走。别的地方大家可能不会管,但是在这里偷抢,那是犯众怒的事情,绝对没有好下场。

    所以俞飞白非常淡定,另外就是看中年人文质彬彬的模样,似乎也有点身份地位,应该不至于为了区区一枚滑石做成的物件,做出有*份的事情来。

    事实也是这样,接过东西之后,中年人仔细打量片刻,就抬头笑道:“小兄弟,这东西十分有趣,我很喜欢,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割爱,把它让给我呀?”

    “不能。”俞飞白笑嘻嘻道:“我们也很喜欢,打算留着自己把玩。”

    “不知道这东西你们是多少钱买的?”

    中年人微微沉吟,就笑着说道:“小兄弟,你们不妨考虑一下。所谓千金难买心头好,难得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也不介意出双倍的价钱,希望你们能够成全我……”

    俞飞白继续摇头,反问道:“大叔,你知不知道,自己的举动很让人误会?”

    “呵呵,真的很明显吗?”中年人笑了,微叹道:“迟了一步啊。”

    “先生,这件东西……”

    这个时候,旁边的年轻摊主不淡定了,干脆舍弃了摊位走过来,表情复杂道:“东西只是普通的石雕而已,而且还是最普通的滑石材料,难道说会有什么特殊来历不成?”

    “谁告诉你,材料普通就不能是好东西了?”

    事到如今,中年人也知道,肯定是搪塞不过去了。毕竟大家都不是笨蛋,如果不是很好的东西,他肯定不会在别人买下东西的情况下,刻意去拦人想把东西买下来。

    人就是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自己觉得不怎么样的东西,别人却争着抢着要,那么自己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东西真的很好,说不定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当然,要说这是稀世的宝贝,也有些言过其实了。”

    与此同时,中年人脸上带着温文儒雅的笑容,慢慢评点道:“不过,这东西也不多见,能够传到现在更是十分难得……”

    “先生,您就甭卖关子了。”年轻摊主虚心求教道:“请您赐教,实话告诉我,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

    “这是唐代的圆雕作品,是一个席镇。”

    说话的却不是中年人,而是王观,只见他轻笑道:“老板,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席镇吧?”

    “席镇?”

    年轻摊主愣住了,茫然摇头道:“我就知道过纸镇,不知道什么是席镇。”

    “笨,顾名思义啊。纸镇是用来镇纸的,那么席镇就是来用压住席子的。”俞飞白哔叽啪啦的说道:“古人是席地而坐,就算有床,也是十分低矮的床榻,然后在床榻上铺一层席,或者悬挂帷帐。这东西就是用来压住帷帐或席角的,明白了吧。”(未完待续)

    第375章潘家园“鬼市”(3)

    “啪啪……”

    一瞬间,中年人轻轻的鼓掌,轻叹道:“两位小兄弟果然是行家。”

    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王观和俞飞白三言两语之间,就把那件东西的来历交待了清楚,也就能知道他们买兔形席镇并不是单纯的喜好而已。

    “谈不上是行家,就是偶然看过席镇的介绍罢了。”王观摆手道,一贯的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那小兄弟怎么能够确定是唐代作品?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