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88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啊……”

    王观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同时有些啼笑皆非。也蛮佩服那个店老板,竟然把周老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申出来,变成了符合他职业特点的“哲学”。

    毕竟,当初王观他们听见,也觉得店主说得很有道理。

    “易之,不用生气,其实人家说得也没错嘛。”此时此刻,钱老轻笑道:“东西在手里本来就是财富,不亏确实就是赚了。”

    “我没生气。”周老笑道:“只是有点儿理解先贤的苦恼了。仔细想想,人家先贤的诗书文章,本来不是这样意思的,但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硬是改成另外的意思。要是让各位先贤泉下有知,指不定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了。”

    “夹带私货,那是常人通病,很难避鬼……”

    说到这里,钱老若有所思,抬头看了眼王观,立即指了指他手里剩下的几本书册,然后笑眯眯道:“还有那几本,也拿来给我看看。”

    “钱老,差不多一样的,没必要细看的。”王观笑道,也把剩下的几本书册递了过去。

    “是吗?”

    钱老不置可否,拿起了其中一本书册慢慢的翻看起来。一页,两页,三页……很快就是二三十页,翻开了书册的小半。

    然而,钱老却没发现什么异常,顿时眉头一皱,招手道:“王观,别卖关子,给我老实的交待清楚,这些临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特别的地方?”

    众人愣住了,连忙翻看手里的书册,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钱老,您为什么这样说?”俞飞白连忙好奇问道:“是不是发现有什么不对?”

    “不是不对,而是反常。”

    钱老轻笑道:“在我的印象中,王观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而且,如果说这些是普通的瓷器也就罢了,他确实有可能买下来收藏。但是我可不记得他有临书描帖的爱好,现在却突然多花钱,购买这些对他来说不是很必要的东西,其中肯定有问题。”

    “钱老,您分析得很透彻啊。”俞飞白一听,立即点头赞同道:“不仅有问题,而且反常必有妖,问题很大啊。”

    “令希,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多疑了。”

    旁边,周老十分惊诧,不以为然道:“以前没这个爱好,不代表现在不喜欢。再说了,我们也一样,有的时候突然心血来潮了,也经常买一些自己用不上的东西。”

    “易之,你为他辩解之前,先看看他的表情再说。”钱老提醒道。

    “钱老,我有什么表情。”王观摸了摸脸,一脸无辜道:“很正常啊。”

    “装,继续装。”俞飞白哼哧道:“钱老目光如炬,说你有问题,你肯定有问题。就算没有问题,你也要把问题交待出来。”

    “飞白,不要说胡话。”

    这个时候,钱老也有些哭笑不得,摇头道:“如果没问题的话,王观应该急于辩解的,可是他现在一点儿也不急,就已经充分说明一切了。”

    “真的?”俞飞白瞪大了眼睛,立即拿起一本书册猛地翻看,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你翻那些没用,估计是这几本有什么玄机。”钱老笑道,顺手把书册整理了下,数了一下,就五本而已。

    “钱老……。”

    适时,王观有些恍然道:“原来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在唬我的呀。”

    众人一听,就知道王观是承认了。一时之间,俞飞白忍不住叫道:“王观,你这小子,又藏了一手,太不够意思了。”

    “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还在研究之中,打算研究清楚了才告诉你们的。”王观解释道。

    俞飞白只是叫嚷而已,也没有打算深究,而且对于五本书册的玄机更加感兴趣,所以急忙追问道:“发现什么问题了?是书里有夹层,还是有宝藏的提示之类的线索?”

    说话之间,俞飞白在钱老手里讨要了一本书册,然后对着边缘一搓,飞快的翻页……

    “不要这样折腾,容易伤纸!”王观有些心疼,连忙阻止俞飞白,顺手把书册拿了过来,随口道:“不是什么宝藏,你多想了。”

    “不是宝藏,那又是什么?”俞飞白急不可耐道:“别总是在卖关子,赶紧说呀。”

    “等等……。”

    王观点头,也开始翻页。不过,他的速度快多了,三两下就找到了需要的页面,然后递给了钱老,笑着说道:“您老看看,这篇字帖有什么不同。”

    “嗯?”

    钱老带着几分好奇,立即低头观看起来。乍看之下,他立即精神一振,马上就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之前说了,大观太清楼帖,是一部丛帖。时期收录了历代名家的字帖,其中第一卷是历代帝王法帖,第二到第四卷是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是历代诸家占法帖。

    之后的第六卷到第十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二王帖了,收集了王羲之和王献之这对父子的珍贵字帖,再精心摹刻出来。

    这个时候,王观递给钱老观看的,正是王羲之著名字帖篇章。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钱老轻轻诵念,手指忍不住跟着比划起来。

    “快雪时晴帖。”

    与此同时,周老也忍不住凑近过来观看。然而,与刚才轻视的态度不同,现在他的目光落在书页上,就再也没有再挪开了。

    旁边,俞飞白等人心痒难耐,却不好开口催促两位老人家,只得焦急等待了。

    好久之后,周老才慢慢回过神来,惊叹道:“不对,果然非常的不对……”

    “周老,什么地方不对啊?”俞飞白急忙询问起来。

    “字不对,纸也不对……”

    回答的是钱老,只见他轻捏那页纸,微微皱眉道:“看风格,好像是两个人的手笔。”

    “什么好像,分明就是。这篇字帖与其他字帖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周老肯定道:“绝对是两个人在临摹,确切的说,临摹这篇快雪时晴帖的,必然是一位势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已经有大王(王羲之)的六七分神韵了。”

    “形神具备,书风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堪称绝妙。除此以外……”钱老十分赞同,然后指着书页道:“易之,你知道这是什么纸吗?”

    “什冻纸?”周老错愕,也随之伸手微微触摸书页,仔细感受了一下,顿时脸色一变,愈加的惊诧:“这个好像是……澄心堂纸。”

    “不是好像,我可以肯定,就是澄心堂纸。”钱老也是十分确定。

    澄心堂纸,那是南唐后主李煜设官局监造于澄心堂的名贵纸张,和天下第一品的李廷挂墨一样,这种纸也被世人列为纸中第一品。南唐亡国之后,这种纸在北宋年间,深受文人的追捧,可谓是一幅百金,非常的昂贵。

    “又是书法大师手笔,又是罕见的澄心堂纸……”

    一时之间,周老惊疑道:“这篇字帖,绝对不是民国时调的东西。”

    这不是废话,而是一个结论。

    “这个临本,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纸质也有些泛黄,但是和这篇字帖的纸也有一定的差异。”钱老点头道:“当时,如果不是刻意对比仔细研究的话,还真容易给忽略两者之间的颜色深浅,以及纸质的不同。”

    说到这里,钱老抬头问道:“王观,你是怎么发现的?或者说你发现了什么明显的特征,从而知道这些临本夹带了私货。”

    “钱老,你再看看这个……”

    王观笑而不语,又拿起另外一本书册,翻找到一篇文章。

    “月半帖,也是极具神韵的笔法。”周老立即拿过来观望,马上就发现其中的不同。

    “还有……”王观又翻开了另外一本书册。

    “给我,给我!”

    俞飞白连忙夺手抢了过来,一边辨认上面的文字,一边读了出来:“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小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周老很吃惊。

    此时,王观又翻开一本书册递给了唐清华,让他念诵:“谢生多在山下,不复见…,川”

    “大王(王羲之)谢生帖!”周老非常吃惊。

    最后一本书册,王观给了萧山,只见他表情复杂,轻声念道:“献之等再拜…”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儿……”

    “小王的鹅群帖!”

    此时此刻,周老也已经有几分麻木。

    当然,周老的麻木,却比不上萧山的懊悔。

    要知道这套大观太清楼帖,他可是曾经看过,却没有买下来。这种进入宝山却当面错过的心情,可是非常的让人后悔、沮丧。

    “大王的快雪时晴帖、月半帖、谢生帖,小王的鸭头丸帖、鹅群帖!”与此同时,钱老列数了一下,有些期待问道:“王观,还有其他的么?”

    ♂♂

    第384章蔡鲁公,王馆长

    “钱老,我翻找对比了好久,就发现了这几个异常。”

    这个时候,听到钱老的询问,王观有所保留道:“不过,毕竟东西到我手里就半天时间而已,没来得及彻底研究,也不知道其他书册还有没有。”

    其实,王观用特殊能力看过,可以肯定没有了,但是也没有必要把话说满,免得显得不够慎重。反正他也料到,就算他说没有了,钱老等人也肯定会再检查好几遍。

    当然,那是事后了。

    现在钱老等人,还是比较关心这几篇字帖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的话,又是什么联系,或者说到底是谁的杰作?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集中在王观身上,既然是他发现了大观太清楼帖临本的奥秘,那么肯定也知道了些什么。

    “王观,还是刚才的问题。”钱老表情多了几分认真:“你是偶然发现的异常,还是基于什么理由,才发现了书册字帖的不对。”

    “说起来,那真是运气。”

    王观没有再卖关子了,在萧山手里拿回那本书册之后,就笑着说道:“当时我在那家店里就是在翻看这本。不过说实在话,上面的文字大部分是草书,我也是连猜带蒙的才辨认出好几个字,自然觉得十分的无趣,就想顺手扔回原来的地方。”

    “然而,扔得有些不准,把书册扔地上了。”

    说到这里,王观语气多了几分庆幸:“还好扔在地上了,书册又自然翻开,我连忙拿了起来,却在书册的中间,也就是这篇鹅群帖之中,发现了一枚淡淡的钤印痕迹……”

    “有印,在哪里?”周老连忙问道,要知道字帖的印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也是辨识作者身份的依据,绝对不能忽略。

    “一开始的时候,看到那个印,我以为是临大观帖作者的款识,但是仔细辨认之后,才发现不是……”说话之间,王观也捏起了一张书页。

    虽然说王献之的鹅群帖的字数不多,才五十来个字而已,但是篇幅却占了不少,几乎用三页纸。现在王观拿起来的,正是第二页。

    不过,由于装帧是蝴蝶装的形式,所以一二页是相连起来。另外二三页版心内向,单边向外。王观所看见的钤印,就在第二页的边角,一般人比较容易忽略。

    这个时候,王观尽量把书缝扯平,在他的提示下,大家连忙凑近打量。只见一方浅浅的钤印就在书缝角落之中。钤印的颜色微浅,但是字迹不算模糊,依稀可以辨认出来。

    “兴化鲁公?”一瞬间,俞飞白皱起了眉头,莫名其妙道:“兴化在什么地方?有姓鲁的名人吗?鲁肃,还是鲁迅?”

    “你别瞎扯。”唐清华摆手道:“不要误导人,鲁肃也就罢了,鲁迅可是姓周的……”

    “废话,我当然知道。”俞飞白没好气道:“指不定,这个鲁公也是笔名。”

    “一边去,少来扯淡。”唐清华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未必……”

    与此同时,钱老若有所思道:“鲁公不是笔名,然而也有可能是封号。”

    “封号?”王观一怔,忽然反应过来:“鲁国公?”

    “历史上的鲁国公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周老沉吟道:“比如说唐代的颜真卿就封过鲁郡公,说起来也能称为鲁公。另外还有宰相韦温曾封鲁国公,晚唐时的孔纬也是鲁国公……”

    “对了,就是这个颜鲁公。”

    听到这里,俞飞白惊喜交集道:“难道说,这是颜真卿的手笔?”

    “飞白,你多想了。”王观无奈提醒道:“不要忘记了,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人,而澄心堂纸是五代才发明的。最重要的是,唐代哪来的大观太清楼帖?”

    “对喔!”俞飞白拍了拍脑袋,及时醒悟过来:“也就是说,这个鲁国公,应该是在五代以后的人。不,应该说是宋代人。”

    “宋初名将曹彬,就曾封为鲁国公,不过这人是武将,不以书法闻名。另外他与兴化也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他死的时候,大观帖还没出现呢。”钱老低头想了下,突然笑道:“易之,我突然想到一个人,不仅出生地在兴化,也被赐封为鲁国公……”

    “我也想到了。”这时,周老有些兴奋,也有几分踌躇道:“是他吗?如果是他的话,确实很有可能。毕竟他晚年改学二王字帖,书风笔法姿媚,字势豪健,颇具二王风采。当然,最主要是他有这个时机、动机、先天条件……”

    “周老,您说的到底是谁呀?”俞飞白心急,连忙问了出来。

    “这个人,你们肯定知道。”

    周老笑着说道:“很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的权臣奸佞,也有人说他是战战兢兢如履

    o冰,专门为皇帝收拾烂摊子的忠臣良臣。反正这人在政治上饱受讥诽,但是在书法上的成就却十分的不凡,堪称一绝。不过,由于骂他的人多了,大家不太情愿认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绩而已……”

    在周老述说的时候,王观等人的脑子飞快运转起来,不断的汇集相关信息,收罗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最终锁定了一个人。

    “蔡京!”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萧山,他十分吃惊,有些释然,又有些不确定道:“周老,您说的是不是宋徽宗时期的权相蔡京?他在大观二年被封为鲁国公,而且曾经主持大观帖的摹刻工作,甚至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没错,我说的就是蔡京。”周老笑道:“蔡京是兴化仙游人,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研究,只说他的书法。根据史料记载,他书法初学本族堂兄蔡襄,后学欧阳询,最后学习二王字帖。可谓是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

    “现在大家谈到宋代的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黄米没有什么争论,提到蔡的时候,一般会有两个观点。一是指蔡襄,二是指蔡京。”

    周老微笑道:“在古代的话,认为这个蔡是蔡襄的人比较多些,但是在现代,觉得是蔡京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这个排名我们也可以不管,反正有争议就说明蔡京书法的出众,在当时就是冠绝一时。传说之中,就连狂傲的米芾,也自叹不如蔡京。”

    “虽然这个只是传说而已,并不能当真,但是也能够从侧面上说明了一些人对于蔡京书法的推崇。就算蔡京在道德上有缺失,也不能抹灭他在书法上的贡献。”

    周老娓娓而谈,似乎已经确定几篇字帖就是蔡京的作品。

    “易之,你能肯定吗?”这个时候,钱老沉吟道:“毕竟,只凭一枚钤印,不算铁证,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需要什么证据?”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了陌生的声音。王观连忙看去,只见一个六七十岁左右的矍铄老人,小心翼翼的抱着一个方长盒子走了过来。

    “王兄,你总算是来了。不愧是当领导的,就喜欢摆架子,姗姗来迟。”周老轻笑起来,语气调侃的意味居多,并不是在指责。

    “周兄,你这是当面指鹿为马,栽赃陷害呀。”老人无奈道:“为了这东西,我不知道费了多少唇舌,才勉强拿出来了。如果待会拿不回去,估计要受到大家的口诛笔伐了。”

    明白那人的小心思,周老笑了一笑,就不再说话了。

    与此同时,钱老站了起来,一边过去迎接那人,一边给王观等人引见起来:“这位是故宫的王馆长……”

    当然,王观他们也知道,现在的故宫馆长不姓王,那么这个王馆长应该是副职。不过他们也没有因此而有所轻视。毕竟由于特殊的国情,故宫博物院的馆长那是行政职业,属于真正的领导,所以专业水平多少让人有些摸不准。

    相反,副馆长之类,尤其是得到钱老和周老热情相迎的副馆长,王观几人自然不会怀疑他的水准。甚至可以确定,又是一位大师级别的人物。

    “俞飞白、唐清华、萧山……”

    与此同时,钱老点了几个人名之后,重点介绍起来:“王兄,这个就是宝物的主人,你的本家王观了。”

    一瞬间,王馆长笑容愈加灿烂,把方长盒子放下之后,主动和王观握手,热情洋溢道:“小友,说起来我们可是一家人,以后要多多亲近啊。”

    “呃……”王观含糊应声,一点受宠若惊的感觉都没有,心里反而充满了警觉。无事献殷勤,需要小心提防才行。

    一番寒暄之后,王馆长坐了下来,随之看到桌上堆满了书册,有些好奇道:“钱兄,这些是……”

    “没什么,没什么。”

    不等钱老回应,周老就把夹带五篇疑是蔡京临摹字帖的书册搂到了身前,然后掩饰道:“就是不相干的东西,你肯定不感兴趣的。”

    有句话叫做欲盖弥彰,就是指周老现在的行为了。

    “到底是什么宝贝,让我也开开眼。”

    本来王馆长真的没有什么兴趣,只是随口一提而已,现在却多了几分狐疑。不过,他也清楚,自己再问,周老肯定不会说的,所以干脆直接伸手去扯一本过来。

    第385章不嫉妒,不嫉妒……才怪。

    “别抢,弄坏了你赔不起……”这个时候,周老惊叫起来,也担心王馆长把书册扯坏了,所以只能松手,让他抽了一本书册过去。

    “大观太清楼帖。”

    王馆长看到写在封面的文字,就顺手翻开书册打量起来。片刻之后,他脸上出现了几分不以为然的神情,显然也是觉得临本的水平不怎么样。

    周老见状,立即说道:“不是早告诉你了吗,这是普通的东西,你偏不相信……”

    “嗯?”

    所谓人老成精,王馆长可没有糊涂,转念一想,就轻笑道:“你才说我弄坏了赔不起,现在又说是普通的东西,这样自相矛盾,肯定有猫腻。”

    “哪有什么猫腻,是你多疑了。果然当官的人就是这样,满肚子都是弯弯绕绕。”周老埋怨起来,可惜他毕竟是比较传统的学者,撒谎的时候表情不自然,很容易让人看出破绽。

    “周兄,你越是顾左右而言他,越是说明了问题。”王馆长畅笑道:“不要隐瞒了,难道说我还会抢你的东西不成?”

    “你没抢,但是你借,然后就像刘备借荆州,一借就不还了。”周老嘀咕道,却是让王馆长颇有些尴尬。

    “周兄,那是好几十年前的事情了,你还提它干嘛。”

    咳嗽了下之后,王馆长转移目标,改问旁边的钱老:“钱兄,你给我说道说道,这是些书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竟然让周兄这样重视。”

    “书册里夹带了私货。”钱老笑了笑,直言不讳道:“表面看起来是民国时期文人的临帖,实际上有几篇是古代名家的手稿。我们怀疑是蔡京的临帖,不过还需要更多的证据。王兄你是这方面的行家,正好帮忙作个鉴别。”

    “蔡京手稿?”王馆长十分吃惊,意外之余,也急忙问道:“在哪?”

    “就在书册里。”

    看见钱老说开了,周老也不再掩饰,立即笑道:“你们别告诉他,看他能不能找出来。”

    “周兄,你这是在考我呀。”

    王馆长一笑,也不以为意,反而兴致勃勃的翻找起来。

    一本书册也不算厚,而且王馆长的实力也不是吹捧出来的,所以也没费多长时间,就发现其中一页纸的手感有异。

    刹那间,王馆长停顿下来,定神观看字帖:“月半哀感,奈何奈何……”

    “王羲之的月半帖。”

    乍看之下,王馆长的表情也变得不再平静了,有点儿ji动道:“笔势流畅,体态圆丽,果然有大王的风范。”

    “合着你刚才不信呀。”周老笑道:“以为我和令希在合伙骗你?”

    “没有,怎么会呢。”

    王馆长连忙摇头,随即半是好奇,半是抱怨道:“周兄,你藏得真够深的,我从来不知道你手头上竟然有这样的好东西。”

    “我倒是希望是我的,可惜不是。”周老摇头道。

    “不是你的,那你藏什么呀。”

    王馆长有些哭笑不得,然后猜测道:“那是钱兄的东西?”

    “别瞎猜了,是王观的东西。”

    周老笑道:“他凌晨去潘家园逛了一圈,就带回来了这一套大观太清楼帖。没有想到在字帖之中,居然夹有这些手稿。说起来临本的原主人,估计也是一位心思缜密的人。把古人字帖夹在自己的临帖之中,一般人根本不会细看,自然发现不了端倪。”

    “也就是说,他又拣漏了,而且是大漏。”旁边,俞飞白揪住头发,十分苦恼道:“为什么每见看见宝贝,总是他拿走了,我却错过了呢?”

    萧山连连点头,十分明白俞飞白的心情。要知道每次去那家店,他都看到大观太清楼帖摆在那里,却从来没有想到里面夹带了私货。白白错过好多机会,现在才后悔莫及。

    无视俞飞白的哀叹,王观虚心问道:“周老,除了那个兴化鲁公的钤印,还有别的证据能够证明这几篇字帖是蔡京的手书吗?”

    “还有别的几篇啊?”王馆长闻声,急忙向周老讨要,逐一观察研究起来。

    与此同时,周老答道:“在没有明证的情况下,那么只有从字迹上着手了。要知道临帖手书,不是复印描摹,难免会带有自己的风格,不可能完全和原帖一模一样。蔡京怎么说也是书法名家,就算是临书二王字帖,也一定是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书法家的自傲,也是鉴别他书法手迹的证据。”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理解。

    毕竟就像现在许多人说的,我要做某某第一,不做谁谁第二。有能力的人,肯定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比如说,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就曾经说过,学我者生,似我都死,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书法。

    蔡京也是这样,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那么就算是临帖,也必然有自己的风格韵味。然而,怎么辨识这些风格韵味,就需要仔细的斟酌了。

    反正,王观自认没有这样的学术修养,所以非常自觉的少说多看。

    “刚才我说过,传说就连狂傲的米芾,都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周老沉吟道:“实际上,两人的书法倒是颇有几分相似。以这篇鹅群帖为例,米芾就曾经临写过鹅群帖,并且让他的朋友附马王诜误以为是真迹收藏起来。”

    “我曾经有幸见过米芾临写的鹅群帖,其中笔力雄健,线条轻重,字体大小悬殊多变,纵敛交互的姿态,气势不同凡响。”周老娓娓而谈道:“不过,与米芾的字势峻傲相比,蔡京的笔法却多了几分姿媚,而这几分姿媚恰恰是融合了大王书风的神韵。”

    “鹅群帖是王献之的行草作品,他是王羲之最有天赋的儿子,初承家法,而敢于革新,转师张芝,创上下相连的草笔势连绵不断,往往是一笔连续几个字,这就是所谓的一笔书。”周老仔细点评道:“米芾的笔法主要是学王献之的,所以米芾临写的鹅群帖,章法大开大合,数字一笔的挥运令人赞叹,颇得小王的精髓。”

    “然而,你们看眼前这篇鹅群帖,用笔挥洒自然,字字笔划轻重不同,特别是在整个作品的布局方面,每字每行,无不经过精心安排,做到左顾右盼之中求得前后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地。”

    周老感叹起来:“起笔收笔,神态自如,从容不迫,寓刚健于妍丽之中,寄情思于笔端之上,这分明是大王的书风啊。小王的鹅群帖,居然出现了大王的神韵,很大的程度上已经说明一切了。”

    这个时候,王观等人除了叹服,也只剩下叹服了。什么书风笔法,他们半知半解,但是却感觉周老分析得非常的透彻,完全可以肯定字帖就是蔡京的临书手稿。

    “没错,就是这样。”

    与此同时,钱老赞同道:“蔡京书法姿媚,痛快沉着,独具风格,颇有王羲之的风采。所以在临书王献之字帖的时候,就显露出许多痕迹。但是在书临大王快雪时晴帖、月半帖、谢生帖的时候,却是显得非常的流畅自然,没有丝毫的滞涩。”

    适时,发现王馆长也观赏完了,钱老转头问道:“王兄,你怎么看?”

    “你们都说完了,我还能说什么?”王馆长苦笑了下,然后指着鹅群帖夹缝中的钤印道:“不过,从这个印色来看,确实比较符合宋代印色的风格特点。要知道宋代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

    o,只有到了南宋未期,才出现了极少数油印。”

    “如果说这枚钤印的印色鲜艳夺目的话,我倒是要怀疑是不是后人的伪作。但是想一想,却也不太可能,毕竟要到了在明代,才有为蔡京辩护的事情发生。期间蔡京可是和秦桧并列,受人唾弃辱骂,应该没人会仿他的印章和作品吧。”

    王馆长笑着说道:“至于到了明代,类似这种珍贵的澄心堂纸几乎绝迹,更加不可能有人剪裁成册页,临写几篇字帖,又故意盖上蔡京的钤印……种种迹象表明,这几篇字帖就是蔡京的手稿。而且,从没有任何修剪的状况来看,应该是残页……”

    “也就是说,当年蔡京应该是临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可是由于在流传的过程中,许多卷册都损毁了,只剩下最后的几篇残页字帖。不过,可能是由于蔡京的名声不太好,或者是害怕怀璧之罪,所以得到了残篇字帖的人不对外声张,只是私低下收藏观赏。”

    说到这里,王馆长脸上也有几分羡慕之色:“还是小友的运气好,居然是普通的临本之中发现了这样的好东西。”

    “他的运气不是好,而是已经逆天了。”俞飞白嘟喃起来,自我安慰道:“还好,我已经习惯了,不嫉妒,坚决不嫉妒……才怪。”

    在俞飞白抓狂之前,王观连忙抢先道:“周老,这些字帖夹在书册总不是回事,不知道您认不认识经验丰富的装裱师傅,我想请他帮忙把字帖取出来,再重新整理裱好。”

    “王兄弟!”

    忽然,萧山有些迟疑道:“其实,我也懂一些装裱……”

    第386章竟然是真的!

    “实际上,我在琉璃厂就经营了一家装裱店。”

    这个时候,萧山也知道自己不能谦虚,所以半是含蓄,半是直白道:“店铺名为萧山阁,也就是我的名字,在圈子里也有点儿名气。”

    萧山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想接下这件差事,重新装裱蔡京的字帖。

    或许对于手艺人来说,都有这么一种情结。就算不能拥有宝贝,但是宝贝经过自己的手,就已经十分满足了。蜀川的黄老是这样,萧山也是这样。

    对此,王观略微迟疑,就点头答应了。反正书页完好无损,只要小心拆下来重新装裱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既然萧山敢主动请缨,那说明他有把握第386章竟然是真的!,没必要拒绝。

    “谢谢王兄弟。”萧山很高兴,甚至有些ji动。

    “对了,王观。”与此同时,俞飞白提醒道:“在装裱之前,先检查其他书册,说不定还有漏网之鱼。”

    “好,回去就仔细检查。”说话之间,王观目光落在王馆长身前方长的盒子上,有几分期待道:“钱老,检测的结果出来了么?”

    “吕奶奶,怎么样,东西是真的,还是仿的?”

    一瞬间,俞飞白的注意力立即转移了,蔡京的手稿再珍贵,却也比不上焦尾琴。

    此时,一直不作声,只是默默旁观的吕珍终于开口了,温婉微笑道:“这件事情,还是由王馆长解说比较好。各个测试是他负责主持的,最清楚不过了。”

    “王馆长……”

    王观和俞飞白连忙转头看了过去。

    旁边,萧山有点儿惊诧,忍不住悄声问道:“唐兄弟,王兄弟和俞兄弟说的是什么东西?”

    “好像是一张古琴。”唐清华说道,这事他也没怎么打听,只是单纯的以为是普通的古琴而已。可是现在看来,似乎不太像。

    “呵呵,第386章竟然是真的!谁说都一样。”

    此时,王馆长笑容满面道:“不过在说之前,我却是想告诉王小友,有些珍贵的文物,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更是全人类的财富,需要精心细致的保管与爱护。而我们故宫博物馆的职责,就是为了更好的收藏与保管这些文物……”

    接下来,王馆长用了很长的篇幅,为王观讲述了故宫博物院的成立、荣耀、意义。似乎害怕王观听信了什么流言,又继续深层次的阐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道理,希望王观不要因为某些个害群之马,对故宫博物院产生不好的印象。

    最后,王馆长试探道:“……小友,你是明白事理的人,应该不会因为一些疏忽就全盘否定故宫博物院长久以来保护文物的功劳吧。”

    这个时候,王观踌躇起来,感觉很为难。王馆长的言行举止,分明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如果说不会,那么没有任何意外,王馆长肯定顺水推舟,和他谈捐献的事情。

    毕竟,无论古琴是真的,还是仿的,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然而,看到这位老人家一脸诚恳的表情,王观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会。人呀,有时候往往就是由于人情,让自己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王观想求助,却又发现钱老和周老很默契的低头喝茶,显然是打算置身事外。

    就在王观苦恼的时候,俞飞白非常够义气的救场,笑眯眯道:“王馆长,故宫博物院的功劳大家肯定不会否认,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掩盖不了。事物都有两面性,讨论这个没有什么意思,您还是公布一下古琴的检测结果吧,我和王观都等得要急疯了。”

    “没错,没错……”王观连连点头,在桌子底下朝俞飞白竖起大拇指。

    “果然,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尤其是声誉,一但出现污点,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弥补回来。”王馆长感叹起来,神情十分的低落。

    “王兄,挽回大家的信任,不是光说,而是在于做。”

    沉默了下,钱老劝慰道:“只要用心去做了,大家自然能够看到。”

    “知易行难,谈何容易啊。”王馆长微微叹气,随即摇了摇头,端起杯子喝了。茶就展颜笑道:“算了,不提扫兴的事情了,我们还是说说这张古琴……”

    说话之间,王馆长轻轻把方长盒子的盖打开,只见里面搁了一张古琴,盒底还垫了一层软布,显得十分的慎重。

    此时,王馆长慢慢地把古琴抱了出来,动作非常的轻柔,仿佛担心稍微用一点力气,就损伤了古琴似的。旁边,钱老、周老,以及吕珍,眼睛神采涟涟起伏,非常的专注,可见他们的心情,远远没有表面那样平静。

    “小友……”

    忽然之间,王馆长抱着古珍,竟然向王观轻轻鞠躬。

    “王馆长,您这是做什么。”王观一惊,本能的连人带椅避开,差点摔了一跤。

    “小友,谢谢了。”王馆长身体依然保持鞠躬的状态,而旁边的钱老和周老脸上露出了理解的笑容,并没有阻止他的意思。

    “王馆长,您这是要折我的寿啊。”王观连忙绕步过去搀扶。

    王馆长纹丝不动,硬是再一鞠躬之后,这才直起了身体,郑重其事道:“小友不用介怀,这个礼不是我在拜你,而是替古琴在谢你。如果不是你的发现,这件传世重宝恐怕还流落在海外,甚至明珠暗投,说不定会在某天彻底的消失了。”

    “王馆长的意思是……”

    适时,王观心中一颤,有些ji动起来:“这张古琴真是?”

    “真是焦尾?”俞飞白叫了出来,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之色。要知道,虽然大家口口声声说这琴很有可能是真品,但是心里却没有丝毫把握。

    实际上,大家已经做好了古琴是仿品的心理准备,只是抱着万分之一的希望,过来做个详细的检测,好让自己死心而已。

    如今,看王馆长的模样,似乎这万分之一的几率,真给他们遇上了。

    “飞白,你刚才说什么焦了?”

    与此同时,唐清华一脸惊疑,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自己听错了,而不是肯定王馆长手里抱着的就是传说中的绝世名琴焦尾。

    不仅是他,萧山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度认为自己出现了幻听。

    “你焦了,别打岔,听王馆长说。”

    这个时候,俞飞白欣喜若狂,又十分不解道:“王馆长,一千八百多年的木头,能够完好无损的流传到现在吗?”

    “一般情况下,肯定是不能的。”王馆长也是非常的感叹:“不过焦尾琴却是例外,其实你刚才也说出了为什么琴身历经两千年岁月而不朽的原因。”

    “我说了?”俞飞白彻底愣住了,迷迷糊糊道:“我说什么了?”

    王馆长才想解释,却听见唐清华一脸惊愕,不可置信的叫了出来:“焦尾琴,我没有听错吧,真的是蔡邕的焦尾琴?”

    “唐青huā,你别总是打岔行不行。”俞飞白怒目而视,没好气道:“先给我憋着,等王馆长解释清楚了你再叫。”

    “呃……”唐清华无语了,一肚子的疑问却没人解答,其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呵呵,不急,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的交流。”王馆长温和笑道,实际上在知道结果的刹那,他的心情也是非常ji动,简直难以用笔墨形容。

    昨天吕珍把古琴送去检测的时候,故宫的一帮专家经过目测鉴定,也觉得是仿品可能性比较大一些。不过为了慎重起见,马上安排仪器检测。

    也没huā多长时间,检测的结果就出来了,却让大家感到非常的意外,难以置信。因为数据资料表明,古琴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一千九百年。要知道,仪器检测尽管有误差,但是误差最多是上下浮动几十年而已,不会超过一百年的基数。可是现在却显示一千九百年,比大家预计的一千四五百年,足足多了将近五百年的差距。

    这个的结果,让大家茫然不知所措,好久之后才反应过来,带着患得患失的心情,又反复检测起来。两次、三次……十次,二十次,一直检验了三十次,每次的结果都相差不多,才让大家接受了这样的事实。

    接下来的情形也不用多描述了,研究室的人狂欢庆贺,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而来,根本顾不上休息,连夜研究,想要破解琴身不朽之秘。

    一夜奋战,通宵达旦,直到天色破晓,才总算是有了一点儿成果。

    王馆长缓缓的讲述,长叹道:“小友,你不知道呀,刚才我说要把古琴带出来,有几个家伙死活不肯,几乎要和我拼命。好说歹说,他们好不容易才同意了,但是务必让我把东西拿回去,不然的话,他们非吃了我不可。所以,你看……”

    “咳,王馆长!”王观避而不答,只是好奇问道:“您还没说呢,到底是什么原因,才使得琴身两千年而不见腐朽毁烂?”

    王馆长有些失望,不过却也没有卖关子,直接揭示了其中的缘由:“说了你们可能不信,但是研究的结果却表明,琴身之所以能够这么长时间不朽,那是由于整个琴身木质的内部,蕴藏了一种罕见的元素……”(未完待续!!!

    第387章贪图名利?

    “什么元素?”

    王观等人闻声,自然是急忙追问起来。

    “这种元素具体是什么,我们还没有研究出详细的信息,所以只能根据它的特征,暂时命名为碳化元素。”王馆长笑着说道:“所以我们才希望把古琴带回去,继续做深层次的研究。”

    王观还是没有说话,如果说只是借一段时间,仅供研究之用,他倒也无所谓。但是就怕像周老说的,这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没有还,那他岂不是欲哭无泪。

    见此情形,王馆长心里又叹气起来,甚至在想,为什么国家没将古琴列为青铜器一个等级的文物呢。这样的话,根本不需要什么废话了,直接强行征辟……

    也难怪王馆长有这样的心思,主要是这张古琴太珍贵了,不对,珍贵这个词,已经不能用来形容焦尾琴。要知道,在国人的心目中,这琴已经不是物品,而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