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0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事不急。”

    文教授有些尴尬,但是人到了他这样的年纪,已经不在乎什么脸皮面子。更加不在乎自己的话里前后矛盾,依旧笑容可掬道:“我们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解决。毕竟破解机关是一件非常耗费脑力的事情,需要清醒的头脑,愉快的心境……”

    说了一些或许连他自己都不信的话。文教授才透露了自己的意图:“今天你们匆匆过来,也应该有些舟车劳顿了。所以下午就四周走走,观赏一下附近风景。有什么事情,我们明天再说,不必急于一时。”

    听到这话,王观若有所思,随即向侯老看去,只见他也微微点头之后,顿时笑道:“既然这样,一切就听从文教授的安排好了。”

    “好。”

    王观识趣,文教授也十分高兴,立即招呼道:“大家吃饭,吃饱了我再叫人做向导,带你们游览邙山风光景致。”

    不久之后,午餐结束。文教授果然信守承诺,安排一个青年带领王观他们在四周闲逛,一行人随之慢慢地就来到了翠云峰上的上清宫。

    相传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都是仙人居处游憩修炼之地。北邙山就是属于道教传说中的七十二福地之一,传说之中太上老君就曾经在这里炼过仙丹。所以在唐代的时候,这里就有道教建筑,初称老君庙,在唐代开元年间,这里的小庙就升级成为道宫。

    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上清宫规模宏伟,殿堂巍峨,门外有石狮石马,内有画圣吴道子所绘的五圣千官像,十分辉煌壮观。杜甫曾经来这里游览过,一览洛阳的山河形势,写出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名句。宋代的苏东坡也曾于此刻石题句。

    从唐代开始,再到五代宋元明清,上清宫几度兴衰,至少规模格局仍在。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却惨遭日军炸弹破坏,唯有几间殿堂幸免于难。所以现在王观等人进入道观中参观,自然感受不到古代的恢弘壮观,只能通过旁人之口,缅怀一下曾经的辉煌。

    当然,道观什么的,俞飞白见得多了,自然不会有什么兴趣,随手插了一炷香之后,就扯了扯王观,低声道:“你说说看,他们到底在耍什么花样?无缘无故的,怎么不让你继续破解机关了呢?”

    “谁知道。”

    王观沉吟道:“可能是和你一样的想法,猜测地宫里面全部是金银财宝,而营地的守卫明显不够,所以打算缓一缓,等到明天召集更多的人手,这才开启地宫。”

    “这倒也是。”俞飞白想了想,点头道:“营地才几十号人,加上三五个小民警,如果地宫里头真是满满地金银财宝,那确实不够大家哄抢。”

    “少扯淡。”

    王观微笑道:“有些事情,千万不要抱太大希望,不然肯定非常失望。”

    “失不失望也无所谓了。”俞飞白撇嘴道:“反正就算是挖出了什么东西,肯定也没有我们的份。我没帮上什么忙,也不指望有什么好处。但是你却不同了,如果顺利打开机关门,应该算是重大立功表现,怎么也得给你一些奖励……”

    “尤其是曾老,那可是提供了关键线索。忽略了谁都不要紧,总不能忘了曾老吧。”

    一瞬间。俞飞白回头问道:“方老板,你说是不是啊?”

    “呃……”

    方明升一怔,随即笑了。以他的精明,自然知道俞飞白这话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想拉拢自己,争取同盟,然后让自己向考古队施压。这样的小把玩,那是他玩剩下来的。很多年前就已经不用了。

    不过也要承认,方法不在俗套,而是在于实用。至少方明升觉得俞飞白说得很对,他可以不在乎有没有好处,但是却不能不顾曾老的利益。或者说他也知道曾老肯定不在乎能不能在这事中得到什么利益,然而如果能够争取,为什么不争取一下?

    就在方明升沉吟之时。王观目光比较锐利,忽然举手招呼起来:“清华,这里。”

    俞飞白连忙看去,只见道观大门之下,在郑老板的引领下,唐清华正悠然散步似的走了过来。不过听到招呼声,抬头一看脸上也露出笑容,自然加快了脚步。

    “事情办完了?”

    “办妥了!”

    唐清华点了点头,又奇怪道:“你们的事情也解决了?我还琢磨着是不是看完了风景再去找你们呢,没有想到在这里遇上了。”

    “事情耽搁了。还没解决。”王观微笑道:“闲着也是闲着,就到处看看。”

    “哦。”

    唐清华有些意外。不过也知机没有胡乱打听,只是笑道:“这好呀,郑老板还说看完了上清宫,再带我到邙山晚眺的地方看看呢。”

    “现在才过中午,晚什么眺。”俞飞白提议道:“不如到古墓博物馆瞅瞅?对了,不是还有一个仰韶文化遗址吗,也可以过去观赏一下。”

    “那里有些远,叫辆车吧。”

    就在大家商讨的时候,忽然有人远远的叫唤:“郑老板……”

    “嗯?”

    众人顺势看去,只见不远处有一个身材有几分干瘦,又蓄了八字胡的人走了过来。速度倒是蛮快的,脸上更是笑容灿烂,带着几分意外欣喜的语气招呼道:“郑老板,真是好久不见了。看你红光满面的样子,最近肯定是生意兴隆,恭喜发财了。”

    “贺兄弟真会说笑,我就是小本经营,能发什么财。”郑老板不咸不淡道:“倒是贺兄弟人脉广,路子宽,那才是风生水起,财源滚滚。”

    “哈哈,这个就需要郑老板多多帮衬了。”八字胡笑眯眯道:“眼下就有这个机会,不知道郑老板愿不愿意关照了。”

    听到这话,郑老板眉头一皱,有些迟疑道:“贺兄弟,这事我们稍后再说,你也看到了,我在陪几个朋友参观游览,抽不开身。”

    “没事,没事。”

    八字胡眼珠子骨碌碌转动起来,忽然笑道:“郑老板的朋友,那也不是什么外人。反正地方也不远,不如到我那里喝杯茶,稍作休息也好……想必郑老板不会不给这个面子吧。”

    “这个……”郑老板为难起来,稍微迟疑就点头道:“我和你过去,不过我几个朋友他们还有事,就不能奉陪了,不如等到下次有空再说……”

    八字胡闻声左右看看,发现方明升旁边的两三个身材魁梧的保镖,立时咧嘴笑道:“郑老板是客人,主随客便,当然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这边请!”

    郑老板微微点头,转身低声道:“唐总,我有点事儿,先失陪一下,回头我们再联系。”

    “等等!”

    说话之间,郑老板才想跟着八字胡离开,却让俞飞白拦住了,只见他饶有兴趣道:“你这是准备去哪?不是说好一起行动的吗,干嘛不带我们去?”

    “俞兄弟,你……”

    郑老板正想解释,却听八字胡大笑道:“几位朋友,大家不要误会,我这可不是在强迫郑老板做什么坏事,只不过是最近得了几件东西,想请他帮忙看看,掌一掌眼而已。”

    第866章他乡遇故知

    PS:双倍月票开始了,大家有票就不要留了,请多多支持。

    “帮忙掌眼?”

    一瞬间,众人有些意外,毕竟看到郑老板不怎么情愿的样子,大家还以为他摊上什么麻烦事了。好歹也是相识一场,俞飞白打算问个究竟,如果真是不平之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高富帅,他也可以拔刀相助。

    当然,王观和唐清华却非常清楚,肯定是这小子太无聊了,巴不得摊上什么事情,好让他尽情折腾一下。这种行为可以理解为看热闹的不怕事大,所谓正义良知,那纯粹是往脸上贴金,绝对高估他了。

    但是郑老板不知道呀,心里多少有几分感动,如果能够公投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或者感动中国好青年什么的,他肯定毫不犹豫投俞飞白一票。

    “如果诸位有兴趣的话,也可以一起去看看嘛。”

    与此同时,八字胡笑容可掬道:“既然是郑老板的朋友,那么应该也是古董圈子里的人,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我贺老六这人,欢迎大家到我家作客,大家交个朋友。”

    “哦,听你这么说,那真得去看看才行。”

    贺老六是谁,俞飞白肯定没听说过,也不打算去打听,只是对于他口中需要郑老板帮忙掌眼的东西感兴趣而已。一时之间,他看向王观等人,兴致勃勃道:“反正也是闲着,过去看看怎么样?”

    “随便。”王观无所谓道,反正这么多人,而且有方明升的保镖在,他也不担心出现什么意外。或者说就算有意外,那也是别人的意外,倒霉不到他们头上。

    在俞飞白的鼓动下,加上大家也有那么几分好奇,所以事情十分顺利。大家立即改变了游玩的主意,随着贺老六而去了。

    事实上贺老六也没有撒谎,他的家确实就在附近,五六分钟的路程而已。途中趁着贺老六不注意,王观等人自然悄悄地向郑老板打听他的底细。

    “这人……怎么说呢。”郑老板含糊其辞道:“也是倒腾古董,但是路子比较野,从来不讲究,属于黑白通吃的类型。”

    霎时,众人明白什么意思了,所谓黑白通吃。估计偏黑的多一点,也意味着手头上的东西可能来路不正,也难怪郑老板不太愿意与这人打交道。或者说私底下打交道没问题,但是不想光明正大的往来,免得受到什么牵累。

    毕竟作为一个正当经营的古玩店铺老板,郑老板还是比较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看到贺老六找自己,不管心里是什么想法,但是人前肯定要装作为难的样子。

    当然。以上纯粹是俞飞白揣测,反正知道怎么回事之后,他的热情就消退了大半。还以为会发生什么jīliè冲突之类,没有想到真的只是掌眼。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值,兴致自然不高。不过也没叫嚷着回头,只是百无聊赖地随行。

    不久之后,一行人也来到了贺老六的家里。那是一栋还算不错的宅院,但是看着却有几分不协调的感觉。主要是青砖围墙,圈了大片空地。但是大片空地明显比正式的房屋多出将近一两倍的范围。

    如果这是豪华别墅,那也不是什么,然而这却是普通民宅,就显得有些本末倒置了。对于普通宅居来说,房屋是本,空地是末,庭院的空地再大,也不可能反过来超过房屋。这里却反过来,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奇怪。

    “或者是在增加建筑面积,等到政府征地的时候多赚一笔。”

    想到这个可能性,而且也是时下比较流行的情况,大家也见怪不怪,在贺老六的招呼下,轻快穿过空旷的庭院,直接来到了房屋的厅中。

    “六哥回来了。”厅中也有人,听到脚步声向门口看来,立即看到王观等浩浩荡荡的一行人,顿时愣住了。

    不仅是这人发愣,王观也颇感到意外。因为这人他认识,却是大掌柜曹祥的朋友,与他一起在松原探索蒙古王公宝藏,有鹰眼之称的关扬。

    “小关,有客人来了,帮忙招待一下。”

    此时,贺老六笑眯眯道:“去我屋里把上好的太平猴魁拿出来……”

    “……哦。”

    关扬回过神来,深深看了眼王观,随即就闪到里边房屋。两三分钟之后才重新走了出来,手里多了一个精致小盒。盒中装放的,正是中国名茶之一的太平猴魁。

    与其它历史名茶不同,太平猴魁的创制时间,以及形成品牌效应的时间较晚,那是在一九零零年的时候,这才横空出世。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影响力,直到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才驰名中外。

    经过百年发展,尽管太平猴魁的名声没有西湖龙井、碧螺春这样的名茶响亮,但是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成为中国民间非官方认证的十大名茶之一。能够获得这样的殊荣,太平猴魁的品质自然不差,其中的滋味更加不同寻常。

    等到贺老六烧水把茶叶冲泡好后,只见颜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在水中若隐若现,汤色清绿明澈,缕缕清香飘逸,沁人心脾。

    能够让贺老六藏在屋里,说明这茶叶的品级不低,不是特级就是一级品质。滋味十分鲜爽醇厚,回味甘甜,有少许奇特的茶香,也就是所谓的“猴韵”。

    不过,大家只顾喝茶,场中气氛自然清冷了下来。或者说,一帮人心思各异,谁也不打算先开口说话,准备以观望为主。

    一时之间,厅中安静了下来,只见众人举杯轻抿茶汤,或是眯眼品味,或是摇头晃脑,仿佛都沉醉在太平猴魁的滋味之中。

    对此,贺老六也不沮丧,反正很沉得住气,脸上挂着笑容,又喝了一口茶之后,这才开口道:“几位朋友很面生,应该不是本地人吧。”

    所谓的面生,那是纯粹是借口,站不住脚的理由。毕竟洛阳人口几百万,贺老六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个个都认识。之所以知道王观他们不是本地人,主要是口音的问题。

    中国十分辽阔,有天南地北的划分,不要说不同省份的口音了,就是邻村之间,也有可能形成不同的说话习惯。哪怕同样是在说普通话,但是其中的腔调各有不同,贺老六也算是见多识广的人物,自然可以轻易分辨出来。

    对于贺老六的试探,俞飞白开口回应了,然而却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举杯吹了吹茶叶,漫不经心道:“你这是在打听我们的底细吗?然后看准了再下刀。”

    “这位兄弟说笑了。”贺老六一怔,随之摇头道:“就是想和几位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大家以后可以互相关照。”

    “关照就算了。”俞飞白随口道:“你刚才不是说有什么东西让郑老板帮忙掌眼吗,现在可以拿出来了吧。看完了东西,我们还打算去逛杜甫陵园呢。”

    “好说好说,耽误不了诸位的正事。”

    类似贺老六这样圆滑的人,自然能够感受到俞飞白身上的“贵气”。说白了,所谓的“贵气”,就是这种近乎傲慢的态度,不是目空一切的傲慢,而是底气十足的神态。

    这话有些费解,但是大家也要明白,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有些人真的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到大衣食无忧,从来不为身外之物发愁。如果家长又十分娇惯,那么与电视上胡作非为的纨绔子弟没有什么差别。

    当然,由于俞将军家教比较严厉,俞飞白身上倒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不过起跑线真是太超前了,或多或少总会有几分优越感。平时隐而不露,但是仔细留意他的说话习惯,却也可以体会出来。不是官二代,就是富二代,反正很有背景。

    贺老六心中若有所思,眼睛余光又瞄了眼方明升,这人走到哪里,就有两三个身材魁梧的保镖随行,大老板的派头十足,本身的气场更加明显。只要不是瞎子,都应该清楚他的身份更加不简单。

    况且贺老六也清楚郑老板的底细,好歹也是圈里比较名望,换句话说就是身家比较靠前的人物。现在却好像员工讨好老板一样,寸步不离唐清华左右,由此也能看出端倪来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些人都是大豪客,更是大金主。

    想到这里,贺老六眼中透出欣喜之色,不过表面上倒是十分淡定,笑眯眯的起身出去,准备拿东西过来。

    “关兄。”

    与此同时,王观微笑道:“好久不见了,他乡遇故知,在这里看见你,真是意外惊喜啊。”

    “我却是相反,有惊没有喜。”关扬心里嘀咕,不过脸上还是陪笑道:“王东主不在京城发财,怎么跑到洛阳来了?”

    “洛阳十三朝古都,闻名中外。正巧有空,就过来感受一下这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王观轻叹道:“来到之后才发现,果然名不虚传啊。”

    “睁着眼睛说瞎话……”关扬心里直翻白眼,以他的老练,怎么可能听信这种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谎言。不过他也没有拆穿的意思,只是点头笑道:“对,没错,洛阳是好地方啊,无论怎么参观游玩都不会厌倦……”(未完待续……)

    第867章青铜礼器

    ps:双倍月票,投一送一,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此时此刻,关扬饱含感情吟诵似的呓语道:“立河洛之间,居天下之中,既禀中原大地敦厚磅礴之气,也具南国水乡妩媚风流之质。开天辟地之后,三皇五帝以来,洛阳以其天地造化之大美,成为天人共羡之神都。”

    “啪啪!”

    王观很给面子的拍手叹道:“好一篇洛阳神都赋,从来不知道,关兄的文采这么好。”

    “咳!”

    关扬脸皮再厚,也不敢把人家的城市宣传词据为己有,含糊其辞的点头之后,立即转移话题:“王东主,曹三哥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很好呀,谈了几笔大生意,单单是提成的钱,足够他在京城买房了。”王观轻笑道:“你平时不和他联系吗?”

    “呃……最近有点忙。”关扬尴尬一笑,随之反应过来,自己不是在套他的底吗,怎么反而被套了?

    就在关扬警觉之时,贺老六也返回厅中了,手里还提着一个小皮箱。一时之间,众人的目光也随之集中在皮箱上,脸上也充满了好奇之色。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谁也不能避免。

    看到众人的目光,贺老六也有几分得意,立即将小皮箱搁到旁边的桌子上,然后慢条斯理的解开箱中小巧的密码锁,又故意磨蹭了片刻,这才将箱子打开。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集聚箱中,只见箱里东西不多,只是三五件而已。不过每件东西的造型比较奇特。或者说不是大家常见的东西。

    乍看之下,众人都有几分意外。因为箱里的东西,却是国家禁止买卖的青铜器具。

    当然,肯定不是青铜鼎之类的大件东西,那可是国宝,就算贺老六有这个胆子敢倒腾,也绝对不可能当着王观几个还算是陌生人的面拿出来。实际上这些是比较小巧的物件,整齐有序的摆放在箱中。照样十分引人注目。

    在这里也要说句题外话,尽管国家有规定,禁止青铜器在市场流通。但是在近些年来,一些拍卖行也有青铜器上拍,只是不敢大肆宣传而已。鼎尊之类的珍宝,肯定是不敢上拍的,不过类似爵、壶、觚、戈头之类的小玩意,却有人小心翼翼的拍卖。

    不仅是小拍行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大拍行也偶一为之,其实这是在打擦边球。顺便试探国家对于这种事情的底线。至于民间之中,更是难以监管到位了。毕竟人家是在私下交易。民不举,官不究,倒也不用特别担心。

    所以说,贺老六现在拿出几个青铜器,大家只是感到意外而已,并不是惊诧。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看看。”

    此时。在贺老六的招呼下,其他人也饶有兴趣的走来打量这些青铜器。其中俞飞白最不客气,直接把一个青铜爵拿起来观赏。

    爵。一开始的时候,那是古代饮酒的一种容器。一般来说,只有贵族才有资格使用爵来宴饮,所以久而久之,大家就把贵族的封号称为爵位。而且从称呼就可以知道,古代的爵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属于青铜礼器的一种,寓意非凡。

    不过在秦汉以后,由于陶瓷工艺的蓬蓬发展,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布衣百姓,显然更加欣赏由陶瓷制作的容器,青铜爵也随之慢慢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了。

    当然,也不是说从此以后,爵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事实上,至少在清代以前,还在爵的存在。只不过这种爵,已经不是实用性的器物,而是演化成为纯粹的礼器。宫廷祭祀的时候,一般会摆上几个爵供酒奉天,这是封建王朝遵循的古礼,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这才彻底废除。

    反正据王观所知,秦汉以后的历代帝王,对于爵杯之类的东西,还是蛮欣赏的,至少清代的皇帝就叫工匠仿古复制的不少精致的爵器。有这样的真品流传下来,在市场上的价格也不低,而且向来是土豪巨商竞争的目标。

    不过,俞飞白现在拿起来观赏的爵器,显然是先秦以前的东西。造型不用多说了,充满了古拙气息,三个尖足鼎立,中间是圆腹状,上端却是一个小船形,一头尖,一头宽。尖头是倒酒,宽头是喝酒。小小的构造,把古人巧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码对于用来了圆杯的众人来说,这样精巧的古爵杯,才是真正的饮酒容器啊。用这样的东西喝酒,不仅可以怀古思古,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大家的猎奇心理。

    没错,说白了就是猎奇。

    其实想想也应该明白,古代的容器传承至今,那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些东西不合适宜,那么在流传的过程中,肯定惨遭淘汰。这是大浪淘沙的历史选择,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杯壶用品,未必就是最漂亮精致的,不过肯定是最方便实用的物品。

    所以古代的物件,可以作为收藏品、观赏器,甚至是送人的佳礼,但是绝对不可能再登上历史舞台。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大势,谁也改变不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真有反复的现象,那么两千多年来,早就反复了,何必等到现在。

    “好像是新挖出来的。”

    此时,俞飞白打量片刻,随手把爵器放下,然后凑到王观身边悄声道:“尽管没有多少土沁,但是一股新鲜的泥土气息还在。”

    “是吗?”

    王观笑了笑,也低声道:“未必如你所想。”

    “嗯?”

    俞飞白一听,顿时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是意思是说,你觉得这是新挖出来的东西,那么可能是真的。难道就不担心是几年前埋的,现在重新挖出来而已?”王观提醒道,也是现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造假手段。

    有些制作赝品的高手,他们非常有耐心,每隔半年就埋一批东西在地里,然后等了两三年之后才挖出来。就是这样,挖一批再埋一批,已经形成一个流水线工厂了。

    “你不觉得,他家的庭院大了点吗?”王观轻微笑道:“刚才走进来的时候,我注意到角落的泥土,好像有翻动过的痕迹……”

    一瞬间,俞飞白表情就变了,忍不住骂道:“该死的造假贩子。”

    当然,虽然是骂,但是俞飞白也不至于骂得很大声,依然属于窃窃私语的范畴,但是其中的怒气却是十分明显。不过,到底是愤怒贺老六的造假,还是怒自己打眼,那就两说了。

    “也不见得全部是赝品。”

    与此同时,王观沉吟道:“至少那枚青铜戈头,看起来好像是真品。”

    “切,类似这种枪头、戈头、矛头什么的,出土得太多了,根本不值多少钱。”俞飞白不屑一顾。品相再好的戈头,就算有铭文,最多是两三万,这点小钱他肯定不会放在眼里。

    “那块编钟怎么样?”

    旁边的唐清华也听到了两人的窃窃私语,忽然指着箱中的一件东西,轻声问道:“东西应该是编钟吧,我在故宫博物馆见过类似的东西。”

    两人顺势看去,立即轻轻点头,确定那东西就是编钟。

    编钟也是先秦礼器的一种,在古代礼和乐是不分家的,用孔子的话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就是礼崩乐坏的黑暗乱世。诸侯之间,几乎每天都在征伐,没有和平的时刻。

    但是也不能否认,在这个礼乐崩坏的特殊时期之中,浩如繁星的人才就好像泉涌似的,一下子就迸发出来。这些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言行举止,已经影响了中国两三千年,而且估计还会继续影响下去,直到中华文明消亡为止。

    不客气的说,中华文明的源头和基础,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乱世出英才,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各种好的、坏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不仅是擦出了灿烂的火花,更相互交融起来,一举奠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主流文化价值观。

    扯远了,反正青铜编钟也是很珍贵的东西,最著名的肯定是曾侯乙编钟。毕竟相对其它单个出土的编钟来说,曾侯乙编钟却是一整套,而且保存十分完好,音律又非常齐全,自然被世人奉为稀世珍宝。

    相对来说,眼下这个编钟就有几分寒碜了。扁圆状的钟体内外长满了铜锈,显得十分斑驳不堪,品相不怎么样。

    适时,贺老六也看到三人在对着编钟品头论足,当下立即单独把东西拿出来,笑着说道:“这是战国时期的编钟,你们看上面还有字呢。”

    青铜器上铸刻铭文,一般称之为金文,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两件东西质量相当,可以肯定有字的青铜器,在价格上肯定比没字的要高。至于金文的内容,也不外乎就是几种。祭奠祖先、铭功纪赏、诸侯盟约、媵女陪嫁,以及一些祈求上天降赐福禄长寿的嘏辞。

    当然,最基本的还是督造衙府及工官工匠之名。可惜几人对于先秦以前的文字不太了解,无论怎么观看,也辨认不出编钟上的文字是什么意思。

    “就两三个字。”

    俞飞白推测道:“或许是工官工匠名吧,要不然就是诸侯国名之类……”

    第868章六瑞?玉璧

    ps:月底最后两天多时间,求月票支持,大家有票就投吧,谢谢。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