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第 229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

    总而言之,丹书铁卷只是皇帝赐给臣下的一种奖赏和信物,或许还能够享受一些特权,但是并没有超出表德彰义,率世历俗的范畴,这与现代的勋章、奖章的涵义基本类似。

    当然,也有能够免死、免罪的丹书铁卷,但是这种铁卷非常稀少。从汉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拥有免罪丹书铁卷的人屈指可数。而且免死和免罪的次数也是有严格限定的,绝对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泛滥。

    比如说唐末时候的吴越国的国王钱缪,在没有立国之前,由于帮助朝廷征伐叛臣有功,所以朝廷赐予卿恕九死,子孙三死的丹书铁卷。不过考虑到当时唐末朝廷的影响力,这块丹书铁卷更是具有象征意义而已,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了。

    值得一提的是,开始的时候,铁卷是分开存放的。用一块圆筒瓦片状的铁块,再在上面书写金字,然后从中间剖开,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

    但是到了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所以可以确定,王观手中的半块丹书铁卷,或许是唐代以前的东西。

    “可惜只有半块。”

    王观观赏了片刻,忍不住摇头叹气起来。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陇望蜀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了,对于残缺不全的东西,想要把它补全,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无可厚非。

    “下次那人来了,你旁敲侧击一下,看看他有没有另外的半块。”

    叹了声之后。王观也收拾了心情,随口说道:“如果有当然就好,要是没有就算了,也不能强求。这些文字有些特别,我带回去向钱老请教一下。”

    曹祥当然没有意见。连忙找来盒子将半块丹书铁卷装放起来。

    之后王观又在店里待了半个小时,与曹祥聊了聊古玩市场的最近行情,以及一些经营的状况之后,他就开车离去了。

    不久之后,王观回到了大宅门,这个时候钱老正和高德全在喝茶聊天。

    “回来了。”

    看到王观的身影。钱老立即招手笑道:“巡展的事情已经商谈出结果来了,你也听一听。”

    “这么快?”

    王观有些惊讶:“不是昨天才磋商的吗,今天就有结果了?”

    “他们想要趁热打铁。肯定不会拖延。”高德全笑道:“况且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我们的条件也不算苛刻,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王观一听,也有几分恍然。毕竟巡展珍宝的目的,并不是主了赚钱……至少王观等人不是为了赚钱。所以并没有斤斤计较。

    那些人看到条约这样宽松,也不打算磨磨蹭蹭。要知道现代社会节奏极快。大家也不知道珍宝事件能够火多久,巡展肯定是越快越好。不然又出现什么大事,把公众的注意力转移过去,就有些不利于“弘扬民族珍宝文化”的计划了。

    对此,王观也不置可否,既然打算把诸多珍宝公布于众,他就知道不可避免要陷入世俗化的潮流之中,就好像是焦尾琴。这个时候还在国外展出,根本没有回到他的手中。估计这批珍宝也差不多,肯定要经过漫长的展览时间,才能够返回博物馆。

    另外,对于这种商业细节,王观耐心听了两句,就没有什么兴致了。随手把带回来的锦盒打开,拿起半块丹书铁卷继续研究。与此同时,也成功引起了钱老的高德全的关注。

    “这是什么?”

    钱老眼睛微眯,稍微打量就惊诧道:“丹书铁卷?”

    半块丹书铁卷已经仔细擦拭干净了,表面上只残留少许斑驳痕迹,所以钱老很容易判断出这是什么东西。

    看了一眼,钱老也很有兴趣:“店里收上来的?”

    知道王观出门去哪里了,自然不难猜出东西的来历。不过东西怎么收上来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丹书铁卷的出处。

    “您老看看。”

    此时,王观把东西递了过去,然后有些遗憾道:“只有半块而已……”

    “有半块就不错了。”

    高德全也凑过来打量,闻声笑道:“要知道这种东西尽管在古代不少,但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却不多。而且只有半块,说明东西年代足够久远……”

    “年代久远不是关键,关键是书卷的内容。”王观皱眉道:“卷面文字剥落得太厉害了,十分含糊不清,看不出是什么内容。”

    “这也没办法。”高德全解释道:“文字是填金,是涂了一层金粉,而不是镶金,肯定十分容易剥落。”

    “所以说,还丹书铁卷呢,居然这样小气……”王观表示了鄙视。

    “呵呵,这是丹书铁卷,可不是小说电视演义的免死金牌。”高德全笑道:“能够涂金也算不错了,有的朝代还涂银的呢。”

    这个也正常,比如说在乱世的时候,偏安一隅的王朝由于实力不足,所以只好打造银字的丹书铁卷了。不过由于王朝实力不行,没过几年就被灭了,那些丹书铁卷也就没用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反正丹书铁卷的性质,注定了它要与国同休。皇帝颁发丹书铁卷的本意也是好的,一是封赏功臣,安抚人心;二是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其他人朝这个目标奋进;三是希望享受特权的功勋在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

    前面两点还好说,至于第三点,貌似国家有难,首先避战的就是那些贵族了。

    没有办法,无论古今都是一样,特权滋生腐败。享受惯了的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寄生虫,怎么可能有什么作为。

    “金粉剥落也不要紧。”

    此时,钱老笑道:“涂金的地方,总会留下些许痕迹的。回头重新描摹一遍,就知道是什么内容了。”

    “那就麻烦钱老了。”王观打蛇随棍上,笑着说道:“内容好像是篆书,我篆书不行,就怕描摹错了。”

    “我看你不是篆书不行,而是懒得不行。”高德全取笑起来:“博物馆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你也应该清闲下来,正应该找点事情来做……”

    “谁说我清闲了。”王观连忙辩解道:“我可是一直在做准备呢。”

    “做什么准备?”高德全有些好奇。

    “赴台的准备啊。”王观严肃说道,对于朱大先生的事情,他可是一直没有忘记:“钱老,调查一个多月了,有什么线索了吗?”

    “……有点谱儿。”钱老迟疑了下,这才轻轻点头道:“有一个模糊的目标了,但是又不敢确定,害怕打草惊蛇。”

    “真的。”王观有几分惊喜交集。

    “不好说,就怕错了。”

    钱老摇头道:“本来打算让你过去看看的,后来觉得你的目标太大,所以只好让那边的人拐弯抹角调查,进度就慢了点。”

    “我的目标大?”

    王观愣了一愣,然后就醒悟过来。想想好像也是,毕竟朱大先生也不是傻瓜,自己屡次破坏他的好事,想必也注意到自己了。不然在酒泉的时候,也不会有意外的袭击警告了。

    如果自己去到了台湾,以朱大先生的机敏性,肯定逃之夭夭。

    想到这里,王观也赞同钱老的说法,原来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成为了别人眼中忌惮的对象,真不知道是该荣幸呢,还是荣幸,肯定很荣幸!

    “这事你先不要管。”钱老叮嘱道:“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让他们放松警惕……”

    “明白了。”

    王观恍然大悟,突然理解钱老怎么开起博物馆,甚至连珍宝巡展搞得轰轰烈烈,原来还有这么一层深意啊。果然,姜还是老的辣,一举多得,厉害!

    “对了,你也别躲在幕后了。”

    适时,钱老沉吟道:“大家并不知道那些珍宝是你的收藏,你也不需要遮遮掩掩。作为博物馆的副馆长,你索性大大方方地参与巡展的事情,给记者拍几张照片也没关系。抛开其他不提,多与这方面的同行接触,对你也有好处。”

    “嗯。”

    王观想了想,立即点头道:“既然这样,那我就作为希夷博物馆的代表方,直接参与到巡展的安保工作去吧。”

    “这样最好不过了。”高德全立即说道:“在故宫之后,巡展的下一站,就是鲁省的省城。反正你现在也没事,那干脆明天带人去看看他们布置得怎么样了。”

    “行。”

    王观爽快答应,在第二天早上更是直接带人来到了齐鲁大地。作为姜子牙、周公旦的封地,孔夫子的家乡,这里的人文气息肯定十分浓郁……

    这不是废话,因为人文历史气息浓郁的地方,那么对于珍宝感兴趣的人肯定不少。而且这也是事实,听说下一站的巡展在这里举行,预售的门票已经被人订购一空了。

    第946章又立功了

    ps:今天的第一更,已经月底了,求月票支持啊。

    “也就是说,单单是预售的门票钱,就已经收回成本了吗?”

    听到了鲁省博物馆负责人的讲述,王观脸上也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

    鲁省博物的负责人年纪也不大,四十岁左右,去年才成为博物馆的负责人,严格来说也算是属于还能更进一步的阶段,对于这件事情肯定十分重视。毕竟省博物馆,那是属于机关单位,事情办好了,办得十分漂亮,那就是政绩。

    作为一个有上进心的人,他怎么可能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所以知道王观一行人到来,早早就在派人迎接,甚至亲自来到门口迎请。尽管有点儿惊讶于王观的年轻,但是考虑到对方是私人博物馆,肯定会“任人唯亲”,鲁省博物馆的负责人也就释然了。不是一个体制内的,年龄什么的不是标准。

    反正负责人十分老练,就算心里有什么想法,都不可能表现出来,相反还更加热情洋溢,礼请王观等人稍坐,一边喝茶,一边了解情况。

    当然,主要是负责人在叙说,王观在聆听。说白了,尽管大家是合作关系,但是希夷博物馆却是比较强势的一方。王观等人过来的目的,可不是单纯喝茶,而是挑刺来了。

    没错,就是挑刺,在鸡蛋里找骨头……

    嗯,至少负责人是这样觉得的,但是不给挑又不行,所以只好笑脸相迎了,期望能够给王观等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待会不要那么严格。

    “谢谢吴馆长的茶。”

    怕什么来什么,这个时候,王观笑容可掬道:“不过时间也不早了,是不是该带我们参观一下博物馆了?”

    “……那行,去看看。”

    吴馆长站了起来。检查就检查,他觉得自己的工作已经做得十分细致了,也不怕验证。而且与王观交流片刻,他觉得王观不是那种存心在鸡蛋里找骨头的人,自然有几分放心。

    片刻之后,在吴馆长的带领下,王观正式参观鲁省博物馆。

    才看了一会,王观心里也十分感叹。这里不愧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博物馆,其中深厚的底蕴果然不是希夷博物馆能够比拟的。

    鲁省博物馆的前身,却是一九零四年英国浸礼教会牧师创建的广智院。

    建国以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省城博物馆成立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断收藏积累青铜器、书画、动植物标本、古生物化石,以及各类陶瓷文物。其中能够称为镇馆之宝的东西也不少,比如说蛋壶黑陶杯、鲁国大玉璧、九旒冕等。

    蛋壶黑陶杯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日照东海峪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质地细腻坚硬。东西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样精致的工艺,就是现在一些陶厂的高级技术人员也没有办法复制,堪称一绝。

    想一想。新石器时代距今,少说也有四千年历史了。在四千年以前,先民使用的工具还是以石头为主。但是已经懂得制陶,甚至于制作出蛋壳一样细薄,却十分结实耐用的器物了,这该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反正王观近距离参观蛋壳黑陶杯以后,根本没有掩饰自己惊叹之色,赞不绝口。

    “再看看这个亚丑钺!”

    看到王观对于文物感兴趣,吴馆长连忙介绍另外一件东西。那是一个比较奇特的青铜器,长方形,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弧形刃,器身作透雕人面纹,极富威严。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丑铭记,所以才有了亚丑钺的名称。

    关于钺,现在的人肯定不太清楚是什么。其实钺在古代有着几种不同的用途,首先它是一种实用的作战兵器。另外它还是一种刑具,用来处置罪人的。

    当然,更重要的则是,钺是权力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殷本记》记载,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逐伐桀。也就是说,这样的东西,本质上和青铜鼎一样,属于古代礼仪重器、王权的象征,那么其中的珍贵程度也可想而知了。

    “非常不错。”

    王观兴致勃勃的欣赏着馆藏,有些明白钱老为什么说参观巡展对于有好处了,能够无拘无束地参观诸多珍贵文物,对他来说确实是极大的好处。

    当然,王观也没有忘记正事,在他欣赏珍贵文物的时候,随行的几个人已经在检查展厅的各种安全设施。不小心不行呀,毕竟参观的人流太多,如果有什么闪失,不管是对谁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说白了,王观现在是“领导”,只负责吃吃喝喝,与吴馆长聊天。至于具体的工作,却是底下的团队负责。要是检查出什么不合格的地方,再汇报给他,让他与吴馆长交涉。

    经过检查之后,事实证明仓促之间的布置,多少有些问题。听到了汇报,王观微微皱眉,观赏文物的心情自然消失了,正准备和吴馆长提意见。

    没有想到,吴馆长反应更快,抢先承认错误,表示再给他们两天时间,在珍宝送来展览之前,肯定加以改进解决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吴馆长这样知情识趣,王观也不好再多说什么,轻轻点头之后,就算是揭过这事。不过口说无凭,王观也不可能尽信,肯定也会派人监督。不对,应该是督促,或者帮忙,反正就是同一个意思。

    尽管吴馆长不喜欢旁边有人指手画脚,但是想到政绩……他决定忍了。

    谈妥了这事,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在吴馆长的盛情邀请之下,王观等人欣然前往一个环境雅致的餐馆吃饭。觥筹交错之间,享用了鲁省的地方美味,大家也算是尽兴而归。

    出来之后,王观等人又在吴馆长的安排下,在一家高档酒店落脚住宿。反正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衣食住行什么的。都是接待方负责,不用王观他们操心。不仅是鲁省这一站,包括全国的巡展城市都是这样。

    免费的旅游,公款吃喝,在去年以前,一直是王观的理想,现在终于实现了……

    在感叹之中,王观忽然接过了钱老的来电。以为他准备询问具体的情况,连忙接听了。才准备开口,就听到手机中传来钱老喜悦的声音。

    “王观,你又立功了。”

    听到这话,王观立即愣住了,迷惑不解道:“钱老,这话是什么意思?无缘无故的,怎么说我立功了?”

    “丹书铁卷。”

    适时,钱老笑着提醒道:“还记得丹书铁卷吧。”

    “当然记得啊。”

    王观心中一动,连忙问道:“已经研究出丹书铁卷的来历了?”

    “没错。”钱老有几分开怀:“经过镇补之后。卷面上的文字恢复过来了,尽管只有半卷。但是从文字措辞来看,我们觉得那应该是李唐朝廷颁发给孔家的丹书铁卷。”

    “孔家?”

    王观又是一怔,由于有些突然,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孔家是来头了。而且听语气钱老好像确定他肯定知道一样,反而让王观有几分茫然。

    “曲阜孔家啊。”

    察觉王观语气中的迷茫,钱老怪异的提醒道:“孔夫子的孔家,你现在就在鲁省。那是孔圣人的故乡,怎么反而给忘了?”

    “啊……”

    瞬间,王观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更多的却是欣喜:“是衍圣公孔家啊。”

    孔子万世师表的称呼可不是吹嘘出来的,尽管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学说不合时宜,没有受到诸侯的重用。但是在他逝世以后,尤其到了汉朝,汉高祖高刘邦任用儒生为他制定礼节,所以对于创立儒家学说的孔子比较优待。

    不过真正让孔家奠定天下第一世家地位的,却是在汉武帝听信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家的地位一下子就突显了出来。

    随着儒学的普及,天下读书人都可以说得上是出自孔子门下。为了拉拢天下读书人的心,历代皇帝也不断的加封孔家,封侯封公,一直延续下去。

    期间,孔家的封号也屡经变化。到了宋仁宗年间,干脆封为衍圣公。可能是觉得这个称呼十分贴切,所以后来的明清两代一直沿用承袭,不再另外改封号了。

    可以说,至少在民国以前,孔家不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世家,传承了两千多年,有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的殊荣。

    反正在那个时期,不管王朝更迭,无论是谁坐了江山,孔家的地位却无可撼动,相反每当新朝建立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提高孔家的待遇。

    只不过到了民间年间,儒学陷入了全面低潮,在西方船坚炮利之下,大家发现儒家学术思想根本不可能救国图强,然后毫不犹豫地予以抛弃,再狠狠踩上两脚。

    这种情况下,衍圣公的封号肯定是保不住了,直接改成奉祀官。再之后新中国建立了,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开始,曲阜衍圣公府第肯定难逃一劫。

    所以钱老推测,那半块丹书铁卷,应该是在清末以后,民国时期或破四旧时期,才被人翻挖了出来,几经辗转之后,才落到了王观手里。

    “你的运气不错。”

    此时,钱老笑道:“按理来说,每个朝代都会给孔家一块丹书铁卷,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已经遗失了,现在得了半块,极具研究价值……”

    第947章做什么的?

    PS:

    月底没几天了,大家有票就投吧,求支持。

    “……大家都知道,孔家应该有很多丹书铁卷,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实物。”

    这个时候,钱老继续笑道:“有人猜测,可能是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孔家出于谨慎的心理,所以把前朝的丹书铁卷给毁了,所以才没有实物流传下来。可是现在看到你发现的半块丹书铁卷,却是可以推翻了这个结论了。”

    “那半块是左卷,还是右卷?”王观细心询问起来,如果是唐代的丹书铁卷,那么左卷归孔家保管,右卷却是宫廷库藏。

    如果是左卷,确实是孔家的东西;要是右卷,那就不好说了。毕竟在唐安史之乱的时候,长安被乱军打下来了,宫廷内库肯定遭受到洗劫,很多东西因此流落民间,或许丹书铁卷的右卷也在其中。

    钱老也明白王观的意思,轻松笑道:“肯定是左卷啊,如果是右卷,也没必要特意打电话给你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只有半块丹书铁卷,确实是个遗憾。”

    “就是就是……”王观深以为然。

    “算了,这种事情也不能强求。”钱老顿了一顿,这才问道:“事情办得怎么样了?”

    “很顺利,吴馆长很热情,也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王观笑道:“不过在仓促之间,也难免有些疏漏,在我们的提醒下,他也派人调整过来了。”

    “那就好。”

    钱老有些满意,随后迟疑道:“这么说来,你现在比较清闲吧。”

    “对,上午检查完了,下午他们调整,我们明天早上再检验就行了。”王观见微知著。立即说道:“钱老,有事你就吩咐吧,我正闲着呢。”

    “其实也没什么事。”钱老解释道:“我有一个老朋友,他就住在鲁省的省城之中,你要是有空的话,就替我过去拜访一下,问候一声。”

    “行,地址在哪里,我马上就去。”王观爽快答应起来。心里再次感叹钱老真是知交满天下呀,哪里都有老朋友。

    不过,在钱老的细说下,王观忽然发现他的老朋友可不简单。姓颜,颜回的颜。据说是颜回的后裔,再不济也是颜氏族人。

    说起来,颜回没做过官,又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是作为孔子生平最为得意的弟子,他的只言片语却在论语书中出现,思想与孔子保持高度一致。许多人觉得。如果不是颜回早于孔子逝世,估计就是孔子的衣钵传人了。

    不管怎么说,在后世人的眼中,颜回也是圣人。复圣!

    古代祭祀孔子,在孔子的旁边,也就是所谓的配享孔庙的一般有四人。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在七十二贤者之中名列第一,由此也可以知道他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当然。这也不是重点,毕竟祖宗再厉害。那是祖宗自己的本事。如果后人不争气,属于扶不起的阿斗,那也没有办法。不过作为钱老的朋友,那位颜老先生,倒也没给祖宗丢脸。属于具有真才实学,又十分低调的人。

    如果不是钱老述说,王观真的不知道在民间乡野之中,还隐藏了一尊大佛。此时此刻,在钱老的提点下,他自然是拜佛去了。

    一番辗转,王观来到了闹市之中。所谓小隐于野,大隐于市,颜老先生就是隐居于繁华的闹市之中。这样颇为锻炼心志,有点儿在炮火中看书的意味。

    心志其实就是专注力的问题,如果足够专注,就算闹市再吵闹,一样能够静得下心做自己的事情。如果没有任何专注力,哪怕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之中,一样只会睡懒觉,而不是专心致志的读书。

    这个时候,王观步入闹市,立即听到了阵阵喧嚣之声,此起彼落,连绵不断。在这些杂音的笼罩下,他扪心自问,在这里住几天还行,但是时间久了,肯定神经衰弱。说白了,还是心境的问题。年轻人还太嫩,定力不行。

    王观摇了摇头,然后打量四周的环境,再向旁人的路人打听情况,片刻之后就来到了一条还算宽敞的街道之中。街道两旁,尽是商铺店面,经营衣食住行各样东西,倒也还算热闹。

    一路走过去,看到一间经营文房四宝的店铺之后,看了眼招牌,王观立即露出了笑容,径直走了进去。

    跨入了门口,王观顺势打量店铺情况,只见店面在三十平方左右,布置得十分雅致。在玻璃柜台之中,摆放了许多文房器物,其中以毛笔居多,各种型号的毛笔应有尽有,倒插在一个个造型别致的竹筒之中,显得十分典雅。

    不过以王观的眼力,却是能够看出这些东西的质量不错,所以定价比较高,自然使得店铺的生意比较冷清。一眼望去,店里除了自己,就没别的客人了。

    哦,对了,还有老板。

    适时,王观注意到在店铺的角落,一个须发稀疏的老人,正在津津有味地翻阅一本十分粗厚的书籍,而且由于太过专注了,却是没有注意店里来客人了。

    “请问……”

    王观迟疑了下,立即轻步上前,态度恭谨道:“您是颜老吧。”

    听到声音,老人这才恍惚回神,抬头一看,眼睛微眯起来:“……想买什么东西?”

    “不买东西。”王观摇头笑道:“我是找来颜老的。”

    “找老颜?”

    出乎意料,老人显然不是王观要拜访的人,只见他随口道:“他有事出门了,跑去游山玩水,要过几天才回来。我受他之托,帮忙看几天店。你找他做什么?”

    “呃……”

    王观怔忡了下,感觉真是不巧,有些遗憾地解释:“我也是受人之托,前来拜访颜老,转达问候之意。”

    “……这样呀。”

    听到这话,老人也多了几分热情,顺势引手道:“坐,喝杯茶。”

    尽管不凑巧,王观却不想这样匆忙离开,就点头坐了下来,在老人斟茶倒水的时候也及时表示了感谢。

    “你来晚了两天。”倒茶之后,老人放下了水壶,笑着说道:“就在三天前,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老颜的兴致突然来了,就兴冲冲跑到海边游玩去了。”

    “写生作画吗?”王观好奇道。

    “嗯。”

    一瞬间,老人有些惊讶,然后笑道:“看来,让你过来拜访的人,确实是和老颜关系不错的朋友,不然也不知道他是画家。”

    “不仅是画家,更是水平很高的大画家。”王观笑道:“颜老的人品十分高洁,只绘画,不卖画,所以才不为人知而已。”

    “他又不在,不用拍马屁。”

    老人说了句玩笑话,也颇为认同的点头道:“不过你说得也对,老颜的字画确实很好。可惜他十分小气,让他帮忙画几幅而已,就推三阻四的,一点儿也不爽快。”

    “呵呵……”

    王观不好接这个话茬,只得以笑声代替言辞了。颜老先生的字画到底有多好,他没有亲眼见过,也不好作评价。

    但是王观却相信钱老不会撒谎,毕竟一个画师几十年如一日的作画,不受任何商业经济的影响,非常专注的绘画,想必水平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类似这样纯粹的人,现代社会应该找不出多少个人来了,也难怪钱老这样赞叹推崇。

    最重要的是,人家绘画是不求名利,而是真正的爱好。不作为职业,纯粹是一种爱好,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欢,属于自己的兴趣。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很多人只是一时兴趣,三分钟的热度而已,不是谁都能够持之以恒的。

    人家能够坚持不懈,你却不能,这就是差距,你有什么理由不佩服人家?单单是这一份毅力,足够让人保持敬意了。

    适时,老人随口道:“当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等两天,他肯定会回来。”

    说话之间,老人笑道:“过两天省城博物馆要举行珍宝展,他肯定不会错过,一定会在展会之前赶回来。”

    “那也好。”王观一听,立时点头道:“恰巧我也有事,要在省城多待几天,到时再过来拜访颜老就行了。”

    老人轻轻点头,又饶有兴趣道:“说说看,是谁让你来拜访的,说不定我也认识。”

    “……是京城的钱老。”王观稍微迟疑,也没有隐瞒,据实说了出来。

    “姓钱的?”

    老人想了想,摇头道:“不认识。”

    王观一笑,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老人看起来也不像是圈里人,不知道钱老也正常。不过聊了这么久,还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他也好奇请教起来:“老人家怎么称呼?”

    “姓段。”说话之间,老人在兜里一摸,掏出一张名片递了过去:“要是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找我来聊聊。”

    “哦!”

    王观双手接过名片,低头一看之后,脸上就露出怪异的表情。只见名片倒是十分干净,没有诸多花里胡哨的头衔,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名字而已。

    当然,还有联系方式。不过在名字和联系方式的背后,却有一个淡淡的水印。水印惟妙惟肖,若隐若现,让人看了就知道是什么东西。

    “罗盘?”王观看了眼,自然十分错愕。

    “看到这个标志。”

    此时,老人笑眯眯道:“应该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吧?”

    第948章青山绿水好地方

    ps:今天的第三更,求大家多多支持,求月票。※※

    这个时候,王观有些迟疑道:“您老是相师?”

    “差不多,确实能够称为相师。”老人十分坦诚:“不过,不是相人,而是相地。一般情况下,人家称我为地师。”

    “嗨,和你说这个,估计你也不懂。”

    适时,老人摇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说这个是封建迷信,嗤之以鼻。我就不明白了,同样是帮人排忧解难,为什么心理学家可以受人尊重,而我们就是招摇撞骗了?”

    这话好像有些道理……

    王观想了想,安慰道:“段老您偏颇了,其实国家也很重视这方面的学问的,至少在环境学和建筑学方面,都应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倒也是。”段老点头道:“风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环境学和建筑学,只不过有些人利欲熏心,借着这个幌子骗人,这才败了整个行业的风气,然后就形成了世俗偏见。”

    “没错。”王观附和起来,自然而然联想到了古玩行业中的不良造假奸商。就是他们,使得整个行业鱼龙混杂,公信力大降。

    难得有个年轻人赞同,段老也不管王观是真心还是假意,就滔滔不绝的倾吐起来:“我也不知道,不能责怪大家提防警惕。毕竟十个风水师之中,至少有九个是半吊子。他们或许是有心,或许是无意,反正学艺不精,只好谎话连篇,能蒙一个是一个。”

    “这种情况下,大家不信任也是正常的。”

    说话之间。段老叹声道:“这样也就算了,问题在于现在的年轻人,极少有人愿意学习这方面的手艺了,行业前景堪忧啊。”

    “段老您多虑了。”王观笑道:“恕我说句不客气的话,您老听了千万别见怪……”

    “你说。”段老有些好奇,同时自嘲道:“这些年,什么怪言恶语没听过,早就习惯了。不管话有多难听,我左耳进右耳出。自动过虑。”

    “段老您放心,我这可不是什么坏话。”王观微笑道:“我只是想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现,现在的有钱人越来越多了,但是精神却愈加的空虚寂寞。而且由于社会的竞争十分激烈。压力自然也更大。”

    “不管是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又或者是为了排解压力,反正现在相信玄学的人可不少。看到有利可图,那么这个行业肯定日益兴盛……您老别急,我知道那些人大多数是骗子。”

    王观笑着说道:“但是你也不能否认,就是由于这些骗子的存在,行业愈加繁荣起来了。哪怕是虚假的繁荣。但是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之中,总会出现几粒金砂。从古至今,著名的风水玄学大师,不都是这样诞生的吗?”

    “主要是有这个氛围。然后庸者下,能者上。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锥子总会刺破布囊的。只要有真本事。还怕他不冒尖?”

    这是王观的由衷之言,不管是风水行业。还是收藏行业,包括各行各业。尽管有诸多的问题,平庸的人肯定是充满了怨言,但是有能力的人却是时刻准备着,总有一天会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然后一飞冲天。

    所以说关键还是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实力,就算机遇到了,你也捉不住,怪得了谁?

    “你这话倒是有些道理。”

    此时,段老沉吟了下,立即笑道:“在年轻人之中,有这样见识的人不多了。”

    “您老过奖了。”王观笑了笑,也不据功:“这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在长辈身边待久了,他时常有这样的感叹。我在旁边听到了,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已。”

    “这样已经不错……”

    段老还想再夸赞两句,忽然之间店铺中的座机响了。

    “谁打的电话?”

    听到声音,段老有些惊疑,微微向王观示意之后,就捉起话筒接听起来。

    “……老颜。”

    接听电话之后,段老感到十分惊讶:“真是巧了,店里有人来拜访你呢……一个年轻人,受人之托过来探望你……京城,姓钱的朋友,认识吗?”

    “……认识就好,人在这里了,你什么时候回来……什么,让我过去?”

    适时,段老错愕道:“好端端的,让我过去做什么?”

    “……真的……行,我马上就去。”

    也不知道颜老说了些什么,反正段老兴高采烈的挂了电话,然后起身就要往外走,不过很快就醒悟起来,貌似店里还有客人。

    然而,王观也知机站了起来,顺势告辞:“段老您有事要忙,那我就不打扰了。”

    “……等等。”

    段老迟疑了下,忽然伸手阻拦道:“老颜绘画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打扰,所以我才没告诉你他在哪里,现在他不作画了,你要不要跟我去看看他?”

    “……也行,就麻烦段老了。”王观想了想,也没有拒绝。现在有空,就先完成钱老的托付,不然再过两天,一忙起来就不知道还有没有空闲了。

    “那就走吧。”段老收拾了下,顺便锁上店铺大门,然后就要叫出租车。

    “段老,不用这样麻烦,我开车来的。”

    以王观现在的待遇,只要和吴馆长打个招呼,不要说车了,连司机都有安排。不过他觉得是来办私事,不打算让司机跟来,只是自己开车过来而已。

    “这赶情好。”段老也不客气,直接让王观引路,来到附近停车场上车之后,就轮到他来引路了。作为一个地师,别的可能不行,但是地理肯定很好,起码十分熟悉地形。

    在段老的指引下,王观开车出了郊外,然后一直往南。也不算是正南,只能说是偏南,途中还下了国道,在一条乡间小道上奔行。好久好久之后,才算是抵达目的地了。

    嗯,确切的说,应该是目的地之前的山村。

    对于这个山村,段老十分熟悉,不仅是他熟悉山村,山村的人也熟悉他。看到段老来了,山村中的一些人,无论男女老少,纷纷热情招呼起来。

    由于是方言,王观没听懂他们在说些什么,但是从众人的笑脸上,王观就知道段老在这里很有人缘,颇有几分德高望重的意味。

    示意王观把车开到一户人家门前停下,叫村民帮忙照看之后,段老也没有耽搁,叫上两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孩领路,就直接朝山上进发了。

    “老颜就在山上作画。”

    此时,段老解释道:“遇到了点事儿,就让我过来看看。”

    “什么事呀?”王观自然好奇询问起来。

    “好事。”段老呵呵一笑,也没有解释的意思,只顾赶路。别看他年纪大了,但是腿脚十分利索,爬山如履平地,显得十分轻松。不愧是地师,经常往山里跑,早就锻炼出来了。相比之下,尽管王观较少爬山,但是贵在年轻力壮,身体素质也不差,倒也不至于掉队。

    就是这样,大家慢慢翻山越岭,走过了十几个山头之后,段老喘了口气,脸上露出几分笑容:“到了。”

    王观闻声一看,只见附近山峰清幽,植物茂盛,甚至有潺潺溪水流淌而过,说起来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确实十分适合写生绘画。不过就是远了点儿,王观心里默算了下,发现从省城过来,再到达这里,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累啊。

    “走,再加把劲儿。”

    这个时候,段老招呼道:“过了山头,在对边的半山腰中,那里有个溪水积蓄的水潭。老颜就在水潭旁边绘画,去了就看到他了。”

    事实证明段老没有撒谎,爬上山顶之后,王观登高四望,豪气自然生。山风吹拂,四周蒙蒙水气飘来,让他感觉一阵清新自然,十分舒爽。低头再看,半山腰中果然有蜿蜒的溪水绕过,然后化成了清澈的水潭。青山绿水,妙不可言。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水潭的旁边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确实有个人在挥毫泼墨。不过隔得较远,也看不太清晰,但是可以肯定,他应该是颜老无疑。

    “老颜。”

    这个时候,段老远远叫唤一声,就慢慢朝山下走去了。

    上山容易下山难,这话确实有点儿道理。尤其是荒山野岭之中,并没有特意开辟出来的道路,那更要小心了。免得脚步一滑,直接滚葫芦似的滚下去。

    “段兄。”

    听到声音,底下的颜老也回应起来。

    几分钟之后,大家在小水潭旁边相聚,王观才算是看清楚了颜老的模样。一身比较传统的老人服饰,头发有几分稀疏,但是长长的花白胡须却十分浓密,充满了书卷气质。

    “诺。”

    此时,段老引见起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来探望你的,反正你也不作画了,就顺便带他过来见你。”

    “颜老您好。”王观连忙问候起来:“钱老让我过来探望你,问声好。”

    “好……”颜老有几分意外,不过也很高兴:“大老远的跑来,真是辛苦你了。令希应该还好吧?”

    “一切安好!”王观笑道:“让您老有空,也到京城看看他。”

    与此同时,在颜老开口说话之前,段老抢先道:“待会你们再慢慢寒暄。老颜,你说的东西呢,在什么地方?”

    第949章虹草

    ps:今天的第一更,求月票支持。

    “什么东西?”

    此时,听到了段老的话,王观心里多少有些好奇。

    “好东西啊。”

    这个时候,颜老笑逐颜开,连忙示意道:“你们过来,看那里……”

    在说话之间,颜老引着大家来到附近的山壁下。这里是一高大的山壁,形状十分陡峭,就好像是山头被人斜劈了一刀,最终形成了这个模样。 (精彩小说推荐:

    ) ( 拣宝 http://www.xshubao22.com/4/486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