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呵呵,好着呢,怎么样,现在生意不错吧?”
“不错,不错,去年产值一千一百多万,今年可能要上两千万。”
“厉害啊,连年翻番。”柳罡自然是替宋村长高兴,也替大沟高兴,他真正的走上仕途,那实际上应该算是大沟乡,之前,他差不多也就是在混时间,而宋村长的野猪养殖项目,那更是他第一个联系落实的投资项目,野猪项目能够成功发展,他自然是高兴。
“这两年还行,不过,省内的市场也差不多饱和了,再往下,恐怕没啥发展的前景了。”
“省内饱和了,可以尝试开拓外省的市场啊,沿海那些发达城市,他们对于这些原生态的食品,可是舍得花钱的。”柳罡笑着道。
“沿海城市,我下来就让他们去试试”宋村长眼睛微微的一亮,现在,他的确是在开拓省外市场,不过,却是只是包括附近的身份,而且,效果并不是很好。柳罡这个提议,却无疑是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视界,尤其是柳罡的一句舍得花钱,更是让他茅塞顿开,野猪肉虽然也不是很贵,可是,相对于家猪肉,那却是贵了太多,一般的家庭,偶尔的买点还行,长期买,却是承受不起了,而S省附近的身份,经济状况也比较差,比S省也差上不少,自然购买能力有限了,而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即使一般的家庭,也不会在乎这点花销。
第二卷刑警大队长第三十二章感激
第三十二章感激
“宋村长,你知道下山村的杨守思不?”寒暄了一番,柳罡进入了正题。
“杨守思,知道,就是之前下山村那个吃素的老师吧?”宋村长笑着道。
“嗯,宋村长知道他这几年的情况吗?”
“他在外面的情况不太清楚,不过,这人还真不错的,虽然自己没有教书了,可是出去后却是还自己出钱为下山村请了一个老师,去年又寄了两万元钱修学校。其他的就不太清楚了,柳书记,要不我打个电话问问杨支书。”宋村长现在也很少回上山村了,杨守思的情况,也因为比较特别,他才听说了。
“呵呵,不用了,就这些情况就差不多了,好了,不打扰宋村长赢钱了。”柳罡笑着道,他要了解的,主要也就是这杨守思是否遵守了自己的承诺,宋村长这话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可是,那却是等于是告诉了他答案了,杨守思出去后,就出钱为孩子们请了一个老师,那时候的杨守思,仅仅是打工就能如此做,之后自然不会食言,再有那两万元的建校捐款,也是足够赔偿那些鸡的钱了,更何况,他能够捐出这两万修学校,自然不可能对于他直接损害的民众没有一个交代。再有最关键的疑点,宋村长显然应该是不知道杨守思被抓的事情,宋村长如果知道,就不会和自己如此说,在其他人面前,宋村长有必要替杨守思隐瞒被抓的消息,可杨守思是自己抓的,他完全不必要隐瞒自己,连宋村长都不知道杨守思被抓的事情,说明下山村的人并没有外传杨守思离开的真相,这也可以从侧面表明,杨守思取得了这些乡亲们的谅解。
挂断了宋村长的电话,柳罡倒是又欣慰了许多,不管杨守思能不能帮忙介绍投资商,也算是知道了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到时真找不到投资商,他也可以让杨守思出面筹办天麻企业,资金问题,他可以来想法解决,一个值得信赖而又了解天麻市场的人,才又可能将这个项目得到最好的发展。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最好的,还是能够让投资商自主投资,拉个几百万的投资,他要是出面找人,难度系数并不大,可是,市场是有风险的,他了解的天麻市场,也是片面的,他也不敢保证别人能赚钱,随着在党政机关工作经验的增加,他对于市场的风险认识也越发的深刻,如果别人本来就有这方面的投资意向,那倒是无所谓,就像金霞投资医院(目前的金霞,也是买下了医院,还拉了一个省里的医院做大旗),而如果别人本来就没有这方面的投资意愿,又对这一行业一窍不通,完全听自己的意见而投资,他就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至于干脆让林晓木出钱,杨守思出面,他更没有去想。
“老宋,你刚才喊柳县长,我怎么不知道这附近有哪个姓柳的县长?”宋村长挂断电话回到牌桌上,麻将桌上的牌友禁不住的问了起来。
“呵呵,胡所长,咱们这柳林出去的柳县长,你说说还有谁?”宋村长笑呵呵的道。
“啊,是柳书记,啊,不,是柳县长的电话,怎么不早说,好久没听到老领导的声音了。”回答这话的,却是柳林派出所所长胡林旭,去年,胡林旭就担任了柳林派出所的所长,他对于柳罡的印象,那无疑也是深刻的,他能够担任这个所长,那也正是因为柳罡呢,不是柳罡,他压根没有可能担任副所长,更不可能和贾玉林关系多密切,就更别谈什么所长的问题了。
“呵呵,你们都错了,现在可不是柳县长,而是柳书记了,U省黎通县党委书记。”桌上一人笑呵呵的道。
“县委书记,老李怎么知道?你好像不认识柳……柳书记吧?”宋村长好奇的问道。
“呵呵,老宋,你去问问柳河人,看看有谁不认识柳书记的。”那人笑呵呵的道,说起这话,那却是满脸的骄傲和自豪。
“哦,我倒是忘记了,你是柳河人。”宋村长恍然道,柳罡在柳林,其实还真没有多少人有着多深的印象,可在柳河,那还真没有人不知道柳罡这个党委书记,即使柳罡也走了许多年了,现在柳河的人说起柳书记,那也是我们的柳书记,好像,柳罡现在依旧在当他们的书记。
“我也是偶然间知道柳书记的消息的,前段时间我去U省收一笔钱,等人的时候,就无聊的拿了张省报看,上面刚好有着柳书记任命的报道,柳书记可不是普通的县委书记,好像还是地委委员,就像我们这里的市委常委一样,现在的柳书记,可是副厅级的干部了。”那人笑呵呵的,显得很是的开心,仿佛是自己升官发财了一般。
“啊,老领导都副厅级了啊不过,老领导也应该副厅级了。”其他人反应倒是没有多大,胡林旭却是禁不住的惊呼出声,其余几人那都是企业家,并不太了解官场的升迁和官员的级别,他这个派出所所长,那却是清楚的,他这个所长,那也才副科级,享受正科级待遇,副厅级,那要是在公安机关,市局局长都得兼任市委常委,才能上副厅级,科级干部没有那么严格,稍微资格老些,担任点领导,待遇都容易上去,可上了副处级干部,那就非常的严格了,上副厅级,那更是难上加难。
“柳书记的能力,副部级也值得起,看看我们柳河镇,现在可是连城关镇都被我们超过了不少,看上去比县城更像县城。”老李笑呵呵的道,他的确并不太了解什么副厅级副处级的,那副厅级,也是当时办公室接待他的人说出来的。
“那是,柳河现在真的非常漂亮,而且也很热闹,每次从柳河过,都感觉着柳河在发生变化。以前,柳河可是比我们柳林还小一些,现在,五个柳林恐怕都比不上柳河了。”麻将桌上唯一不曾开口的中年人也开口了。
“呵呵,五个,如果讲经济,十个柳林也不及,柳河现在的GDP,你可是占了全县GDP的百分之四十,三分之一还要多。说实在的,六年前,我们可是做梦也不曾想到,柳河会有今天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李笑呵呵的道。
“老宋,我怎么没有听你说过,你和柳书记那么熟悉?”那最后开口的中年人笑呵呵的问道。
“呵呵,老万,你是不知道,老宋的养猪场,那就是柳书记帮助办起来的。”宋村长办养猪场的时候,胡林旭乃是大沟派出所的所长,他自然是知道当时的情况的。
“不是帮助办起来的,那养猪场,从想法到具体实施,包括资金,都是柳书记一手操办的,我只不过是一个跑腿的,我们上山村能够有今天的发展,那全靠了柳书记。要不,我们现在恐怕还是那个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宋村长笑着补充道。
“还有这么一回事,我也一点没有听说过。”老李也饶有兴趣的听着。
“呵呵,你要是去上山村说起柳书记,呵呵,说柳书记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你说柳所长,那保准每个人都会告诉你这个答案。”说到这里,宋村长却是微微的感叹了一声,“说实在的,我现在想起这几年的发展,都还和做梦一般,那时候的上山村,交通不便,连电也不通,哪曾想到,这几年的时间,会有今天这变化。”
“老宋,柳书记当时怎么就想着让你们养家野猪?”老万好奇的问着。
“呵呵,说起来也是我们上山村的福气,柳书记第一次去我们上山村……”宋村长禁不住的想起了柳罡第一次到上山村的情景,那时的柳罡,是因为调解三家人的矛盾,当时柳罡给大家留下的第一印象,也就功夫厉害,大多数村民对于这位年轻的警察,更多的是一个怕字,却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让他们怕的年轻警察,却是让上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着最初那些家野猪,那哪里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那只不过是因为舍不得丢掉,才不得不喂养在那里的,喂在那里,卖又卖不出好价钱,长又长得慢,还是柳书记找张董高价收购了去。而当初让大家养家野猪,还根本没有人愿意,还是柳书记动员张老板出钱,给上山村安装了电灯,还给了一些定钱,才有着几个胆大的村民开始了养殖,随着养殖户赚了盆满钵满,大家也才纷纷的加入了养殖的行业,现在,整个村子,也是几乎没有了其他产业,除了野猪,还是野猪,而他这个村长,也摇身一变成为了董事长,从一个一名不文的穷村长,变成了成为了柳林镇的首富,县领导的座上客,全省都大大有名的家野猪大王,没有柳书记当初的热心,哪有他的今天……
第二卷刑警大队长第三十三章讨论
第三十三章讨论
接到林晓木,返回亘南,也是深夜两点了,虽然人很是疲惫,林晓木却是没有一点睡意,慵懒躺在柳罡的怀里,享受着柳罡温柔的抚摸,小指拇指轻轻的捏着柳罡的耳垂,一脸的幸福,这一转眼,两人又分别了一个多月了,小别胜新婚,显得分外的亲热。
“老公,津州的项目还有一年就结束了”不过,两人的话题并不是什么私密话儿。
“哦,这么快啊”柳罡倒是有些意外,这差不多是改造了小半座城,既然这么快就结束了,的确有些出乎他的意外。
“也不快了,都两年了,你知道我们赚了多少吗?”林晓木喜滋滋的道。
“不是还有一年才结束吗?”柳罡更加的意外,不过,对于赚了多少钱,他还真不怎么在意,他从来也就没有把那些钱当成他自己的钱,赚多赚少,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房子都基本上卖出去了,剩下的工程量基本上能够算出来了,我们大概算了算,净赚了有二十三亿左右。”林晓木有些兴奋的道。
“赚了这么多啊,这房地产,还真是暴利的行业”柳罡虽然不在意,听到这个金额,那还是禁不住的有些震撼,这一下子,居然就赚了二十多亿,让那一笔钱窜上了三十多亿的恐怖数额。
“我们算是赚的少的了,整个津州的房价,在S省的地级市中,算是比较低的了,明阳的房子都比津州贵上几百。如果我们按照正常的房地产炒作,比现在高五百轻轻松松。津州人可都感激我们着呢”林晓木有些得意的道。津州可是比明阳大的多,富裕不少,按照正常情况,那可是应该比明阳价格更高。
“呵呵,买房的人感激你,卖房的人说不定都恨你入骨了。”柳罡笑呵呵的道。
“这个倒是,我回去参加了一个地产方面的会议,都没有开发商愿意和我说话。”林晓木笑着道。
“其实,不仅仅是开发商,那些有着二套房的人,也都不会欢迎你。”柳罡笑着道,只有一套房子的人,房价涨也好,跌也好,其实是不会太在意的,涨,他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住房卖了,卖了他住哪里去?跌,对他也没有影响,反正就那么一套房,涨和跌,只不过是财产上的一个数字而也,那房子值一千万,和值一万,也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房子涨跌,影响的是那些需要买房子的人,或者是卖房子的人。
“有着二套房的人,那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没有住房,大多数人是欢迎房子维持在低价的。”林晓木笑着道。
“我倒是不怎么认为,我认为,城里的大多数人,恐怕都希望房子涨价的。”柳罡摇了摇头。
“你今天是怎么了,以往,你可是一直赞成低价的,怎么忽然改变主意了,你要是早点改变主意,我最少多赚十个亿。”林晓木仰起头看着自己的老公,说实在的,她对于压房价,还真有些意见呢,只不过,她对于钱,也真不是太在意,死过一次的人了,她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生命和感情,因此,她很是爽快的执行了柳罡的意思,可此时,柳罡却是说希望房子涨价的人更多,这岂不是和柳罡自己的观点背道而驰。
“我说大多数人希望房子涨价,可不代表我也赞成房子涨价。你不能非要把我划在大多数人那一拨里吧。”柳罡笑着道。
“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不赞成房子涨价。”
“其实我说的也不准确,大多数人对于房子涨和跌,其实是无所谓的,只有一套房子的人,涨跌对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也没有想过要在城里买房,他们也不会关心房价的涨跌,希望房子涨价的,是那些有着二套房的人,还有那些炒房的人,以及那些城郊结合地方的等待拆迁的人,搞房地产的人,还有政府,房子涨价,他们都能从中获取自己的利益,房子涨的越多,有着二套房的人就能卖的越多,而城郊结合的地方等待拆迁的人,房价越高,他们的房子就越值钱,他们的土地也就越值钱,他们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可以说是暴利,一个原本其实啥都没有的人,因为拆迁,因为出售土地,他们一夜之间就可以从一个一无所有,变成百万富翁,”柳罡略微的顿了顿,才道,“我在培县就看到过一个人,自己没有一点能力,也不务正业,一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吃喝嫖赌,五毒俱全,三十多岁了,还找不到老婆,可是,他就占了一点,家在城边,而且他老子还给他留下了一大片房子,三百多个平方,还有两间铺面,拆迁的时候,土地加上房屋,他一下子就收入了一百五十多万,加上一套住房,一夜之间,从一个无赖混混,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百万富翁。”
“培县人均工资才多少?不到一千,就算一千吧,一个工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才一万二,一百五十多万,那要干多久?一百三十年,还得不吃不喝,这对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工人,公平吗?别说工人,一个中型的企业,一年才创造多少的利润?这一百五十万可是不用交任何税收的,能够赚一百五十万纯利润的企业,那得要多少的规模?”
“可是,这毕竟是极少的个案”林晓木低声的道。
“也不能说是个案,城郊这种情况比比皆是,除非是政府征收,这种情况才要好的多,而起,这也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政府征收的价格,可能一亩只有几万,而企业征收的价格,那却是几十万,基本上是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差距,这一点,你应该也非常清楚吧。”
“几倍的差距是常见现象,十倍差距也不奇怪,因此,现在企业购买土地开发,往往都是先找政府,由政府征收,再转卖给企业,政府从中赚取高额的差价,政府的官员也从中收取大笔的贿赂,如果单纯的政府赚取这笔钱,那也还好,终究也还是用在了城镇建设上,可是,这些钱,其实大部分进入了相关人员的私人腰包,吃亏的是农民,政府也背了恶名,可钱都被贪官污吏给拿去了。”
“政府不叫背恶名,贪官污吏,那也是政府的官员,他们做的事情,也是代表政府,”柳罡有些忧心忡忡,不过,现在他并不想讨论这个问题,因此,他迅速的转移而来话题,“这样政府征收和企业征收的巨大差距,就让农民获得的价值有着天壤之别,对于政府来说,所找的理由无非是说什么为了公共利益,可是,为什么为了公共利益,就应该让农民的利益受损?”
“老公,我都被你说糊涂了,你到底是希望政府征收,还是希望企业自主征收?”林晓木听着柳罡的话,怎么听,怎么都是矛盾的,一会说一些农民无故得利,一会说一些农民利益受损。
“我觉得,还是政府征收比较合理,不过,政府征收的这个价格,应该合理,房屋的价格就不说了,按照市场价,可土地征收价格,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国的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只是承包经营……”
“可是,这些农民一旦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他们以后怎么生活?”
“就算你给他们再多钱,也无法保证他们以后能够好好的生活,就像我之前说那个人,他一下子得了一百多万,结果,他天天去赌钱,而且,那些人都知道他有钱,合起伙来骗他的钱,不到半年,一百多万就被他花了个精光,连房子也被他抵押了出去,最后倒差了十多万,他根本无钱来还,和收账的人发生了冲突,失手杀死了对方,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这个案子,柳罡的记忆很是深刻,也让他对于一些政策,产生了许多的怀疑,“其实这并不是个案,现在的拆迁赔偿,动辄几十万,多点上百万,这对于一个月收入只有一千元左右的人来说,根本就是一笔巨款,在这样一笔横财跟前,许多人都很难正确的面对,因为获得了意外横财而家破人亡的,有着很多。”
“想要让这些失地农民真正的有保障,关键还是社会的保障制度,长效的保障制度,而不是一次性给多少多少钱,给的钱再多,遇到不争气的人,也是白搭,再有,这些人其实也没有什么理财的能力,也不懂得如何的利用这笔钱,当然,我国目前的状况,也真不好理财,不说他们,如果不进行投资,我都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产不贬值,因此,大多数的钱,不是滚进了银行,就是滚进了房地产,”略微的顿了顿,柳罡才道,“我当初买那些些房子,其作用,也是保值增值,不说靖原市的两套房子,就说我在临山的房子,上个月老贾打电话给我,我临山的那楼房,别人出一百五十万买,我当初才花了多少?十二万,即使按照那房子的实际价值,二十万,那也赚了一百三十万,二十万,六年多点的时间,就赚了一百三十万,多少倍的利润?6。5倍。我这六年辛辛苦苦的才挣了多少钱?我算了算,也就三十万上下,只是当一个零头,而且,这还是不吃不喝,不算开销。”
“不管是商人也好,农民也好,工人也好,公务员也好,大概除了慈善家,钱都是逐利的,谁不希望自己的资本增值?当一个行业的利润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时,人们自然的就会选择进入这个行业,而大量的资金进入某一个行业,那结果必然是导致这个行业巨大的泡沫,”柳罡有些忧心忡忡的叹了口气,“我简单的了解过一些情况,这些拆迁户,拥有三套以上住房的,占了大多数,有着五套以上住房的,占了一半左右,他们的房子来源,一是拆迁安置房,一是赔偿的钱再购买的房产,这还没有算一些给他们一块地,他们自己修房的那种,那部分人的房子更多,十多套住房的也不乏其人。尤其是中小城市更是如此,你看看,城镇租房的人,基本上都是在接近城郊的地方,这些人,单纯的靠着房租,啥事都不做,都能过上中上的生活。你说,这些人会希望房子降价吗?”
“我们再说那些炒房的人,他们为什么去炒房?那还不是两个字,利益,如果没有房价的持续上涨,而且是暴涨,他们敢炒房吗?”柳罡摇了摇头,“他们不敢,炒房的人的资金,大部分来自民间集资,他们为此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他们追逐的就是暴利,如果没有暴利,如果房子不涨反跌,他们大概就只有跳楼了,不说不说跌,就是涨幅稍微的小一些,他们都承受不起,单单那高额的利息,就足以让他们倾家荡产。”
“搞房地产的人,当然也希望涨价,而且涨的越多,利润越高,这一点谁都能够理解,你比我还要了解,再说政府,假如把政府看成一个自然人,那么,政府无疑是最希望房子涨价的人了,房子越贵,土地也就水涨船高,政府可以多卖钱,而且,税收是按照成交价收取的,你房子卖的越贵,政府收取的税收也就越多,再有,政府机关往往都占据着不少好的地皮,房价猛涨,他们的地皮也就越是值钱,之前政府部门搬迁,政府还需要大量的拨款什么的,可是现在,如果政府搬迁到城郊结合的地方,大概,单单地皮的差价,都可以将政府大楼修起来了,当然,不能修的太奢华,中间也不能有什么猫腻。”
“这些人都是希望房子涨价的人,我们再回过头来仔细看看,一个城镇,尤其是中小城镇,真正没有房产的人有多少?真正需要购买房产的人有哪些人?”
第二卷刑警大队长第三十四章刚性需求者
第三十四章刚性需求者
“城内真正没有住房的人,这部分人其实是很少的,小城市这种情况更少一些,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或者至少有着一间自己的居住的房屋,大一点小一点的差别而也,完全没有住房的人是极少数,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改善自己的住房而购房;再有就是城镇居民的下一代,结婚或者和从家里搬出去,需要购买住房者,这部分人应该是主要的购房群体;另外就是在外打工的农民,为了子女的教育或者方便自己工作,他们需要购房;再有就是那些镇上有钱的,想要去县里购房,县里有钱的,想要去地市购房,地市有钱的,想要去省里购房。”
“城内没有住房的那一部分人,往往是城内真正的困难群体,这一部分人,其实房价涨不涨,和他们也没有什么关系,真正的苦难群体,即使房价不涨,他们也买不起房,买房只能是他们一个美好的梦想而也,涨价,只不过让他们离梦想的距离变得更加的遥远;这部分人的比例并不高,大约也就百分之一二吧;而那些进城务工群体,他们更多的是选择租房,有条件的,也才选择购房,房价对他们有着不小的影响,很可能让他们的梦想无法实现,不过,我认为这并不是很关键的一点,房价高,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少一点,而房价低,有着购房意愿的进城务工者多一点,一个理智的人都是量力而行的,对这部分人有影响,但是并不是绝对的,毕竟,农民在家里,也还有着自己的土地和住房,选择回家乡修房子的人,那依然是主流,一心想要留在城里的人虽然也不少,但是比例并不是太大。至于一山望着一山高的那一拨人,更无法考虑,也没有必要考虑,这些人,往往是在镇上有着自己的住房,然后想去县里买房,在县里有着住房,想去市里买房子,虽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可是,这部分的住房需求,显然不是必须的,如果真能完全满足这一部分人,那房屋的需求量就太大了,差不多,每个家庭考虑两套房再说,而且,这些人买房房,压根也没有太大的价值,许多在镇上工作的人在县里买房,也就周末出去住两天,平时也都空着,完全是一种浪费,再说了,既然他们有余钱买这么一套房,他们也就不差钱,至少,不差购买一套房的钱,他们买房,其实更多的还是投资;而住房较差的城镇居民,以及结婚或者从家里搬出去需要住房的,这一部分人才是房价上涨的真正受害者,这部分人,对房屋的需求基本上可以算是刚性的,也就是所谓的刚需。”
“社会上真正应该关注的是这部分人,这部分人,不少是下岗工人,城镇低收入群体,他们拿着农民工的收入,甚至还远远不如,他们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工作,诸如商店服务员之类的,他们也没有土地,也没有正式的工作,说他们享受国家的政策吧,他们离低保又有着一些差距,而且,我们的低保政策,保障的范围委实太狭窄了些,而且标准太低了些,两百多,在现在的社会能够做什么?可是,他们缴纳的保险什么的,却是按照城里的标准缴纳,就像医保,城镇居民和下岗职工自己缴纳医保,一年是一千多,一千多,这些低收入者差不多要干两个月了,可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才多少?10元钱,报销的比例是一样的,还要交社保,他们工作的单位,往往都是不买社保的,社保得自己交,现在社保也是三千左右,这得他们三到四个月的工资,等于一年的一半都交了医保和社保,因此,他们大多数根本就不买保险,在培县的时候,我大概了解了一下,家庭收入在两千元左右的人群,有着不小的比例,他们一年即使省吃俭用,那最多也就能够省下几千元钱,我们就算是五千好了,现在,即使是镇上,房子也是几万,县城通常得十来万,七八万可以买套小一点的,就算七万吧,首付百分之三十,那也得二万一,现在的房子,都是清水房,连门都没有,总得装修一下吧,我看过几家最简单的装修,那差不多也都花了一万以上,家具我们就不算了,这也得三万多,一年五千,也得存六年;而五万的按揭,即使是按揭二十年,那每个月也得三百多,差不多也就是他们能够承担的极限了,可是,人们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房子,还有其他,教育,谁都有孩子,或者会有孩子,谁也不敢说自己不生病。”
“然而,这部分人的比例,同样不是很大的,至少,在城镇居民中,比例并不是太大,占据不了多数,大概,也就百分十左右,当然,这并没有认真统计过,只是根据我自己的估算;真正需要购房的主体,实际上应该是那种原本和父母住在一起的,或者是结婚需要买房子的,这部分人群,才是最大的需求,当然,原本和父母住在一起,需要搬出去的,这个群体也不大,主要的还是结婚购房这部分,而这部分人,其实是最不好说的一个群体,按理说,这部分人,其实是最不应该购房的,我们国家的结婚年龄总体偏小,许多人刚参加工作不久便结婚,哪有刚参加工作就有钱买房子的,即使是最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可是,这另外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也不能不考虑,现在没有房子,别人谁愿意和你结婚,就算女孩子同意,女孩子的父母也不会同意,最终,逼的大家都必须买房,这一点,却是几乎涉及所有家庭,当然,家里是女孩子的压力小一些,那些孩子还小的,也不会太去考虑这个问题,至少,那也得孩子十好几岁才会去考虑这个问题吧,这样,这整个的比例,也就高不到哪里去,我大概调查了一下,城镇居民真正需要购房的家庭,应该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而需要改善住房的那一部分人,他们的压力相对要小的多,毕竟,他们原本也有着自己的住房,改善住房,他们需要的钱要少的多。”
“大多数人希望房子涨价,和控制房价之间并不矛盾,正因为大多数的人都希望房子涨价,所以房子才会疯涨,也正因为房价疯涨,大多数人才会疯狂的投入购房的大军之中,这个时候,房子已经成了一种商品,而不是单纯的住的地方,就像一种物资,其实本来是不太紧缺的,至少,还能勉强维持供应,可是,如果忽然的传出这种东西要涨价,你说,人们会这么做?”柳罡摇了摇头,继续的道,“听到消息的人,相信的会立刻去购买一些储存起来,而随着他们的购买,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加入购买储存的行列,最终导致商品稀缺,从而导致更多的人购买储存,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了,本来就只能勉强够供应的,现在大部分商品都进了一些人家的仓库,你说,这商品能够不紧张吗?”
“房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本来房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紧张,可是,买涨不买跌,这是大多数人的心态,随着房价的连年疯涨,让越来越多的人都投入了购房大军中,从而必然导致房屋的稀缺,从而继续的导致一轮轮的涨价,当然,这还只是自然的规律,更多的是那些商家,炒房者,他们利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房屋要涨价的态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购买,进一步的抬高房价,政府也在其中推波助澜,让房价一轮轮的上涨。”
“那老公说,这房子还能涨多久?”
“涨多久,也许,这才刚刚开始罢了”柳罡忧心忡忡的摇了摇头。
“刚刚开始”林晓木看着柳罡,柳罡说的这些,她虽然没有想那么多,可是,作为一个做企业的,她的嗅觉也是敏锐的,她感觉着这房子会上涨,可是,她却委实不认为,这房子能够涨到多高的程度,商品的实际价值,终究是摆在那里的,一旦完全脱离了实际的价值,这面临着的,必然是暴跌。
“如果仅仅是商人的炒作,一件商品的价值,那或许还有着一个限度,可是,如今这房子的价格,可不仅仅是商人的炒作,他加入了政府的因素,而且,政府在这其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政府是最希望房子涨价的,商人炒作房价,赚取的其实并不是钱,而是一座座的房子,房子越涨价,他们越是买房子,他们的钱,全部都拿去买房子了,不仅现金,还大量的贷款买房子,甚至贷款会越来越多,人赚钱也是会上瘾的,他们很难舍弃这个暴利的行业,赚的越多,他们只会野心越大。而真正的赚钱的,还是政府,税收,土地出让金,各种规费,他们都实实在在的进入了财政,另外就是银行,银行疯狂的贷款,高额的存贷款利差,让银行赚了个盆满钵满。当然,即使是政府介入,这房屋的价格,也依然有着极限,只不过,这个极限,有可能会被无限期的拖长,而拖的越长,对于社会,对于国家的危害也就极大。”
“政府应该早晚会意识到房价高涨的危害,会加以调控的。”
“不错,政府会调控,现在,已经有了这方面的风声,一些学者和一些领导人,已经意识到了这方面的问题,报纸上也有过几篇报道,要求提高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要求整顿土地市场,我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一类的政策就就会出台。可是,我想,这一类的政策,应该不可能太强硬,更多是一种指导性的政策,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不说别的,政府就会带头抵制,现在政绩考核,主要是GDP,什么最能增加GDP?除了房地产还能有什么?除了GDP,就是地方形象,什么最能影响地方的形象,还是房地产,一个高楼林立,富丽堂皇的城市,和一个普通的城市,谁更让领导喜欢看?再有,房地产带来的海量的财政收入,也让政府更有钱去改变城市的面貌,以及其他的一些政绩工程,你说,他们会希望房地产市场冷清吗?”
“再有,现在有着二套房的主体,是什么人?不是城镇居民,也不是拆迁户,拆迁户虽然有些人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可是,我们的土地,更多的是被政府征收,再转手卖出去,大多数拆迁户,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利益,而且,这部分人,毕竟是少数人,成不了主题。”略微的顿了顿,柳罡才继续的道,“现在有着二套房的重要人群,是公务员群体,事业单位人员,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不仅仅是国企领导,还包括普通的国企管理者,甚至一个小组长,我所了解的公务员群体,事业单位人员,国企管理者,基本上都有两套房,甚至更多,平均两套房,应该是绰绰有余,这些人再房地产上有着足够的利益,他们自然是希望房价上涨,这些人,也足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政策,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去影响政府的政策。”
“那老公的意思是,这房价还会大幅度上涨?”林晓木的眼睛微微的有些发亮。
“而且,会越长越快。”柳罡有些低沉的道。
“老公,这笔钱,你真的不打算现在用?”林晓木忽然的问道。
“怎么,还想投资房地产?”柳罡自然知道林晓木的心思。
“反正你现在也不用,多赚点钱,到时也更能派上用场不是?再说了,我们不去赚,别人也会去赚。”林晓木笑嘻嘻的道。
第二卷刑警大队长第三十五章投资目的地
第三十五章投资目的地
“准备去什么地方投资?”柳罡看了眼林晓木,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他只是一个县委书记,他能够改变的,只有黎通县,其他的地方,那就不是他能够改变的了,并不会因为他的担忧,房地产市场就发生改变,房地产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依旧是最赚钱的行业,正如林晓木所说,他们不去赚,别人也会去赚,甚至赚的更多,林晓木赚来的钱,他还可以支配,可以让这些钱发挥更大的作用。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要限制林晓木呢?当然,林晓木也不可能来黎通搞房地产,黎通的房地产市场,黎通哪来的什么房地产市场,几十亿的资金,即使不贷款,也可以将黎通彻底重新修一遍了,不说黎通,就是亘南地区,亘南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也入不了林晓木的眼,亘南地区,虽然是个地区,可是,市场大概还远远比不上培县,亘南地区的房地产,根本容不下林晓木如此庞大的资金流。
“我觉得,还是在S省最好,公司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如果来U省,恐怕又得另起炉灶。”林晓木道,一个企业想要跨省发展,可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房地产行业,如果直接将公司搬过来,各方面都比较麻烦,还不如直接在当地收购一个公司更来的容易。
“你是想去绵宁吧?”柳罡倒是很快的想到了一个地方,津州的房地产,短时间内是不会有林晓木太大的事情了,毕竟,林晓木那造城运动,也让津州的房地产市场趋于饱和,即使有一些市场,也不放在林晓木的眼里了,而绵宁是S省第二大城市,市场前景比津州宽广的多,当然,这还不是最为关键的,最为关键的是,肖玉岑去了绵宁担任市委书记,肖玉岑显然是欢迎林晓木过去的,大家有着多年的合作经验,而且,林晓木更多的也尽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有,绵宁的老城区也比较复杂,改造难度更大,这些,一般的开发商可不愿意去啃。柳罡倒是不反对林晓木去绵宁,肖玉岑这个人虽然有些势利眼,可是,官声还不错,也比较有魄力,而且,林晓木过去,那也还有着两个人可以照顾他们一些,不至于惹出太大的事情来,一个是副市长兼公安局长蒋天,蒋天还是原来的职务,市委常委,副市长兼公安局长;还有一个就是林晓木他们的老战友罗翔飞了,罗翔飞倒是前进了一小步,市局副局长兼刑警支队支队长,市局副局长,虽然依旧是副处级,可是,却是比之前的公安局党委成员,分量更重的多。他并不希望林晓木获取什么不正当利益,林晓木也委实没有必要去捞取那些不正当的利益,可是,目前国内的局势,你想要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也不是那么的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是最大的利益所在,林晓木想要进军绵宁市房地产市场,那必然会引起当地房地产行业的激烈反应,做出什么事情,那也真不好说,有着这么两个公安局的同志保驾护航,至少,可以让林晓木他们不至于遭受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陷害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场新秀 http://www.xshubao22.com/5/5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