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记 第 6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对,自己也的确有点讨厌这种浮躁跟炫耀,但她却又的确也很喜欢别人羡慕跟注视的目光,这种矛盾地心理,让王慧琴感到十分无助跟气愤。

    接下来,在跟自己儿子在车中的一番详谈之后,她内心的浮躁已经开始平缓下来。同时仔细一想儿子的话,也已经开始接受自己儿子是天才的这个事实了,因此在此后的日子里,也基本都是不插手儿子的操作,把大权全部交手自己的儿子。

    果然,自己不干之后,自己儿子立刻又开始在商界挥斥方遒,在股市上狠狠大赚一笔,然后迅速组建了一个大银行,接着又做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反正自己不理解,只能目瞪口呆,而听听别人那些专家的说法,他们也很佩服跟不理解。

    尽管依然不理解这一切,但王慧琴现在却有一种特别地自豪,那是为了儿子而自豪。

    就是这种自豪心理。就是那种彻底相信自己儿子是天才的念头。让王慧琴已经彻底对儿子的所作所为不加干涉。这又从一个完全护着,什么都管的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完全放心,什么都不管的极端。

    如果这在外国的父母,恐怕很难有这种极端的心理转变,但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大陆,这种心态却是再正常不过,毕竟这时候大陆的教育还刚起步。都很稚嫩。而受过苦的父母对教育也很盲目,否则八零后普遍地小皇帝。也不会再后来成为普遍了。

    什么是小皇帝?就是一味的宠溺,一味的相信,一味的什么都不管。

    王慧琴现在对唐欢的待遇,也基本跟对待小皇帝差不多了,否则唐欢后来多次在林美玉家夜不归宿,她也从不过问了。

    当然了,王慧琴毕竟也是劳动妇女出身,特别在度过最初的浮躁期后,担忧并没有完全消失,所以为了给自己留个后路,她未雨绸缪地搞了一些产业,比如组建自己地班底开服装厂跟贸易公司,就是想着万一儿子跌跟斗了,自己家还能有点退路……这在唐欢看来当然十分可笑,因为他现在这个情况如果真的要倒塌了,王慧琴这点东西估计都不够塞牙缝。

    不过王慧琴的这点东西虽然唐欢已经看不上眼了,但好歹是老妈喜欢并且关注的事业,而且她在这个创业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因此唐欢其实也就基本不过问,顶多是在周围帮衬一点,比如保个驾护个航,不让别人随便动之类。

    如果说王慧琴是完全信任,唐振国的信任则是基于怀疑论,因为他依然在怀疑唐欢的背后有人,而这一切地动作,自然是得到了高人指点。

    这个时候,随着唐家地财富急剧增长之后,唐振国已经基本消除对方会对自己不利的想法了。因为现在唐家控制地产业,不是全资所有,就是绝对控股,而且他也问过一些专家,得知只要自己家人,主要是他自己以及自己老婆两个人不同意的话,那些公司就不会到他人手中,别人怎么狙击收购也没用,所以这怎么看自己家都是很赚的样子。

    尽管对唐欢的白胡子老头儿说法从来都不太相信,但目前这个情况看来,似乎也只有这样的解释了,毕竟他也知道,这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或许真就有个大财主想要提携自己儿子一番也说不定。再者说,现在公司大头都在自己老婆手中,老婆完全信任儿子,他也没有理由不相信不是。

    不过对于自己儿子想要跟政府贷款的事情,他曾经踌躇过,毕竟这不是弄外汇回来。而是把外汇花出去,跟这个时代普遍的想法有些相悖,但是想到万一不成,自己家地产业也会被国家接手,不会便宜了外人之后,唐振国又同意了下来。

    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唐振国,爱国心那还是冈冈的,对社会主义事业。也依然是坚定无比,只不过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矜持,以及对陌生事物的克制,他才从来没有干涉过自己儿子的生活跟一切。

    其实内心来说,他跟自己老婆王慧琴一样,也是犯了溺爱的通病,在相信自己儿子是天才后,基本就完全放手了,再说他现在也没法管,因为唐欢除了偶尔在家吃个饭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特别是那个混血女林美玉的住处泡着。

    他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这样有点不妥,但唐振国现在也是有点类似当初的王慧琴那样,对周围很多事情都看不懂,看不透,处在学习摸索阶段,因此在自己老婆多次让自己不要管儿子之外,也就慢慢放手了。反正他觉得自己儿子身边有安全部派出地保膘跟着保护,也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至于说儿子是不是有点早恋问题,这个么。这里是资本主义的香港么,有就有好了,反正如自己老婆说的,再怎么样,自己儿子又不吃亏。

    当然,唐欢能够这么快跟中国政府借贷一百五十亿美金。除了自己资产优良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不知道的,那就是中国政府高层早已经把唐欢以及他所属的企业当做重点关注对象了。

    其实不难理解,任谁在从大陆到香港一年之后就组建了香港华人第一银行,成为香港首富,又收购了香港仅次于政府的最大雇主公司。(怡和跟置地是当时是仅次于香港政府的雇主,基本香港的各个行业都有涉入,影响力堪称四大洋行之首。)也就是说,唐家在香港已经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至少在资金方面。绝对是香港华人第一,已经超过了包玉钢。

    这样的人要想不被人关注。那绝对是不可能地。

    其实唐家开始在香港崛起的时候,国际炒家团、美国政府、英国政府以及中国政府就开始对他们密切关注了,之所以都没有继续深入接触,完全是因为各自都有自己的考虑。

    国家炒家团不用提了,因为那些炒家,或者说是银行家们刚刚联手在亚洲抢了一大票,而这个过程中,所以在这些过程中,可能最了解唐欢内幕资料的,就是这些财团。

    白胡子老头儿这个故事,反正这些财团是绝对不会相信的,他们都认为这是陈彼得的功劳。现在的陈彼得已经被他们定义为一个曾经被埋没的优秀资本运作高手。尽管过去陈彼得灰溜溜的从华尔街败退回香港,但现在陈彼得已经用他的实力证明了他地出色。既然陈彼得够出色了,那么国际上,特别是美国的那些资本运作财团也就接受了他,并且让他继续冲锋在前,一起继续狙击亚洲。

    至于唐欢的巨额财产么,那些国际财团都认为是陈彼得的一个试验,一个试验自己所学是否应验的小白鼠,因为那个很会唱歌的小孩儿够傻够天真,能够完全相信一个外来人地话,还能一下子把全部资金拿出去给他炒作。知道这一切之后,很多炒家都在叹息,怎么自己当年碰不到这样地人傻钱多的投资者呢。

    然后,陈彼得的第一次操作成功了,但由于用的都是那个小孩儿的资金,自然大头都是那会唱歌的小孩儿,而第二次陈彼得的狙击行为,依然是找到这个小孩儿…………这不难理解,花别人的钱实现自己地抱负,国际炒家不都这样做么。

    所以说,唐欢现在大概有多少钱,这些国际财团就算没有准确数字,但也有个大概了解,当然,这个过程中由于互相合作过,因此他们地底细陈彼得也都大体清楚。

    实际上这是国际炒家团或者说是国际银行家的一个不成文地规矩,那就是互相之间保持一种相对的透明,避免相互之间的巨额损耗。

    这不是说他们之间多么友爱,这只不过是因为大家都是鳄鱼,彼此之间了解一下对方的实力。也是能控制同行之间地厮杀,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当然如果对方突然露出破绽或者自己倒霉了,那么周围的人必定会群起而攻。

    国际炒家团们,他们或许明面上并不是什么世界首富,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调集大量远超世界首富的资金去做事,所以首富与否对他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调动多少力量。

    也就是说,陈彼得尽管并不是唐欢这笔财富的实际拥有者。但他可以自由调动这笔财富,那跟有这笔财富也没两样了。可以这么说,在他们眼中,唐欢的财产就是陈彼得圈养的羊,要用就用,万一出事了,也是唐欢去负责,他们却没有责任…………他们也都是这样做的。

    所以说,国际财团对唐家地关注,只是很少。不管唐欢有多少钱,那种,那都是一只肥羊,他们更关注的是新加入的伙伴,他们认为真正的鳄鱼,陈彼得。

    既然是这样,那么这些财团主要集中地的美国政府,对唐欢的关注也基本就是这样了。

    美国理论上是个民主社会,是个小政府大社会的形态,但实际上不过是金融家们的游乐场。也是这些金融大鳄的最佳栖身地,美国政府跟这些财团是互相合作又互相斗争的关系。金融家需要美国政府地保护,但美国政府也需要金融家的合作。

    此刻的美国政府,是里根执政,而里根是跟美国这些财团接触很深,并且互相勾结在一起的。自然在这方面的情报也会部分共享。那些金融财团知道的,美国政府也基本知道了,所以,美国政府压根就没怎么看得起唐欢这一家暴富的家伙,因为美国政府跟财团的想法是一样的,那就是这唐欢一家都是金融白痴,不过是陈彼得圈养的肥羊跟弹药仓库。既然是肥羊,那还需要费心去调查。去关注么?显然不需要。那纯粹浪费资源,而浪费是可耻地。按照里根现在的话说。美国政府现在也不富裕啊,一千多亿美金的财政赤字,那些金融家又不肯掏钱帮忙,只好继续抢劫日本,我容易么。

    与情报丰富的国际财团以及美国政府相比,英国政府跟中国政府对此就基本两眼一抹黑,他们对唐欢的关注就多了一点。

    香港跟英国差不多,是个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香港政府对大商人地控制力有限,而且目前无论是英国政府还是香港政府暂时都是困难重重,有太多更重要地事情等着去处理,所以对待唐家这样的家族,暂时是采取一种克制跟观察的姿态,当然也有一种讨好的意味。毕竟他们都知道,这一家人之所以来香港,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大陆曾经受到过政府的不公众待遇,所以他们暂时来说还是相信,唐家不会再次倒向大陆政府,至少要继续想办法让他们保持这种想法。

    对于大陆政府来说,他们之所以不想过早的介入,主要是要遵循香港的游戏规则,为了给广大香港市民一个定心丸,毕竟他们早已经开始从内部通过唐振国渗透了,因此相信唐家绝对是亲大陆。既然已经完全相信,那么在表面上就不妨大度一点,什么都不表态,就是最好地表态。

    不过知道这一切地,主要是大陆的秘密部门安全部,是直接受中央指示在观察地,因此其实大陆很多地方甚至部门都不清楚这里面的事情,也就让唐家在香港继续保持了一种低调跟中立的色彩。

    对于唐欢说的白胡子老头神秘人的故事,虽然荒唐,但是安全部门对此还是有些半信半疑,毕竟对于这些情报部门来说,无论多么荒谬,都是首先要相信,然后再找证据证实,是基于宁可信其有原则,这实际上是世界上任何成功的保密单位的基本准则。

    可惜调查来调查去,也可能是大陆安全部现在实在太弱小,而对方又太强大,所以最终还是找不到那所谓白胡子老头儿神秘人的信息,只是起码知道一点,那就是唐家之所以在香港这么成功,所有的一切都是唐欢这个小孩儿独断专行所为,而他接触最多的人,除了一个貌似是情妇兼秘书的林美玉,就是那个远遁美国的陈彼得了,但他们交流的详细内容就不得而知。

    最后,安全部高层开始尝试着相信,所谓白胡子老头儿可能就是那个陈彼得,是陈彼得教唐欢这么说的,而陈彼得为什么要这么提携唐欢么,估计就是与林美玉有关,毕竟林美玉跟唐欢这个小孩儿是那种关系么,而林美玉据说曾经跟陈彼得谈过一段恋爱,而陈彼得现在的妻子也是林美玉的姐姐…………真相大白了,唐欢就是听陈彼得的,而陈彼得估计是个金融奇才,纵观唐欢成功的路,都跟这个人有关。所以,这次唐欢要借款投资日本,肯定也是陈彼得要带他一起发财。

    再加上对方曾经给自己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避免了美国情报人员的损失,这也可以看做是对方对自己的一种善意。就是因为这样,也或许是承情,没有如历史上一样被免职的安全部凌部长亲自找到中央首长,并且对此做出了一系列分析。

    凌部长认为,对方尽管在外,但至少对祖国大陆有一定的善意,而且对方在金融方面的才能已经毋庸质疑,中国方面还没有任何一个这样的人物。既然对方认为日本是个不错的下手对象,而香港又有实际优良资产为抵押,那么拿钱出去尝试一下这种曲线投资也未尝不可,就算投资不成,起码也可以通过贷款的方式拿到香港的大量有影响力的资产,怎么看自己都不亏。而且通过这样一种方法隐蔽的合作一下,不但可以加深信任,也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投资出路。

    对于凌部长的分析,中央高层觉得十分有道理,而且也确实觉得这样的买卖不亏本,所以就直接下了文件,从外汇管理局调出一百五十亿美金外汇,用高额贷款的方式给了唐欢所在的新发展银行,接着唐欢转手又拿去操作投资。

    再接下来,等到广场协议签订之后,等日元开始升值之后,中国政府那一切的疑虑就全都被打消了。

    第一九七章 小农思想害死人啊

    广场协议在9月22日签订之后,美、日、英、法、西德五国就开始联合干涉外汇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大量抛售美元,形成美元的大幅度贬值。

    在此后短短三个月之内,也就是到1985年12月的时候,美元迅速从1美元兑380日元左右,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超过百分之五十。

    自然,由于早就有所准备,在日本的陈彼得早在9月21日的时候,就通过手头的资产大量贷款,反过来投入外汇市场,全部卖空美元,然后继续玩叠加单,利用在日本的本土优势,几乎是在跟各国财团同步,甚至还抢先半步大肆掠夺日本财富。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掠夺,日本政府毫无政策。经过这一段时期的研究,唐欢也算弄明白了,其实日本政府并非真的对此没有办法,也不像后来所说,日本没有经济人才,真正的原因是,日本根本无法对自己的经济政策做主。

    其实要通过经济手段掠夺财富,最大的杀器,就是浮动汇率,这玩意表面看起来对活跃经济很有好处,能够规避一定的汇率风险,但其实就是给金融高手跟强势经济体玩掠夺用的。

    日本政府的金融汇率政策,1949年到1971年的时候,原本是固定汇率,然而到了1971年,却被迫改变这种政策,变成浮动汇率。

    其实当时的美国政府跟国际炒家团,原本是想在70年代,特别是石油危机时期就抢日本一把的,只是没想到日本人消费热情不高,反而对赚外汇情有独钟,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也世界第一,因此这个企图并没有得逞。

    不过,当时的企图没有得逞,并不是放弃了掠夺日本。而是在酝酿更大的掠夺计划,甚至唐欢在经过一系列调查以及跟陈彼得交流的过程中还惊异的发现,原来整个七十年代日本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销售狂潮,还是美国的那些海外财团放水地结果。

    刚开始,这让唐欢还有些不理解,毕竟在他记忆中,貌似自从1980年日本汽车坐稳第一把交椅之后。美国政府曾经对此进行过多次交涉,进行了一系列闻名的汽车贸易战,按说这应该是美国政府痛恨才对,怎么会故意放水呢。

    经过陈彼得的一番电话解说,唐欢这才明白,原来日本卖车卖的越多,外汇赚的就越多,尽管也同样伤害了美国汽车制造商。但就总体来说,却对美国的金融家们有利。

    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国那些金融炒家们地杰作,而美国政府之所以在汽车贸易战中并没有占优势,并非是美国政府跟日本还讲点什么道理,纯粹是那些美国国内的金融财团幕后推动阻挠的结果。

    换句话说,美国政府跟那些金融财团。既有利益联系,也有利益冲突,按照陈彼得的话说。那些大鳄们,根本不在乎哪个国家哪个国籍,他们只在乎这个国家能不能为他们提供更方便的赚钱机会。

    也就是通过陈彼得。唐欢终于了解了一点后世所谓国际银行家的冰山一角,也终于明白了,世界上那庞大金融游资的主要来源,更明白了所谓美元政策的真正含义。

    根据陈彼得地描述,这些背后的金融炒家,他们百分之九十以上集中在美国,也就等于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玩家都在美国。

    从某方面来说,或许这些炒家团是这个世界最公平的一个团体。他们没有任何的人种歧视。也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主义,加入他们这个***从头到尾要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赚钱。

    只要你会赚钱,只要你能赚钱,那么不论你是种族主义者中的黑鬼还是黄皮猴子,都会成为他们地伙伴,当然,要是你在这个过程中露出破绽了,也会立刻被他们群起瓜分。

    之所他们中最多的是银行家,那是因为银行表面看起来只是一个金融服务行业,表面利润并不高,但是银行却是一个资金运转的通道,所有大额资金地流转,都要通过银行,而在这个流转的过程中,上下其手的方法就多了去。而且如果是银行自己直接进行投资地话,不但可以用一块钱当成十块钱这样花,在抄外汇的过程中,还可以直接就使用更高倍数的杠杆效应。其实所有的外汇保证金交易,都是通过银行,而银行往往为了规避风险,有时候也会自己做,而杠杆效应要比普通在外汇市场上放出去的还要高。

    银行自己做外汇交易,这当然是违规,不过类似的违规已经多不胜数,只要投资不失败,那就没有问题,所有出问题的银行违规操作,都是投资失败而被发现。

    尽管也有管理银行的所谓金融监管,但这东西对他们这些银行家来说,不过是换个稍微有挑战意义地玩法,所有地法律他们都可以找出N多漏洞,并针对这些漏洞做出新的规避方法。

    在唐欢所知道地世界里银行家在表面上并没多少财富,比如那些银行总起来的规模,甚至还不如那些零售企业。之所以造成这样,是因为那些零售业软件业之类,是实实在在的经营,利润虽然不如金融业那么大,但风险小,而金融投资的风险很大,不可能一直如唐欢这个变态这样只成功,不失败,很多银行都是成功与失败并存。

    比如微软跟沃尔玛,他们这样的企业,很难让他突然倒闭破产,但银行业来说,可能一个投资不好,一个庞然巨物就会轰然倒塌。唐欢前生08年那场金融危机里,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只剩下两家,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表面看起来是这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银行可以倒闭,但那些银行的头头们,或者说是那些银行家是不会有损失的,因为破产就意味着他们不用为自己的失误负责,他们依然是隐藏的巨富。可以把钱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瑞士银行等离岸公司,然后再换个身份继续玩。

    后世美国之所以要求瑞士银行公开名单,表面看起来是要谴责这种不规矩的金融制度,要求公平,其实是要拿那些掠夺了美国财富的银行家开刀,要不是美国在那次危机中受创太深。他们才不会管别人死活呢。只是很可惜,这种做法很难很难,至少在美国历史上,貌似二战以来,特别是在肯尼迪被杀之后,美国政府拿这些银行家还从来没有办法过,。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而政治,则是金融的延伸,当然这之间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往往一场战争之后,可能新地政治格局就此改变,然后新的金融规则也会发生变化。

    在二战结束以后,新的金融寡头开始崛起,而旧的金融寡头也没有消亡。反而联合那些新的金融寡头一起,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利用更为发达的通讯交通技术。通过美元这种金融产品,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发达国家之内。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银行结算系统,同时依据分布在世界各地地银行为中心,又同时开始组合出一套严密的金融产业链条,从而产生了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完美计划。

    不过,陈彼得也承认,世界上从来没有完美的计划,而这些人虽然牛,但也也不可能真的主导整个世界的金融变化。因为金融的变化的确就是一种量子反应。一点微小地差异,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变。而这些人并不是神,不可能真的把世界上所有地点所有的金融变化都囊括在手。

    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一群战略高手,但有的时候战术也可以改变既有战略,甚至他们的战略在当前来说可能是成功的,而在总体方面来说,或许就是失败地。

    他们的行为准则,就是建立在掠夺这个基础上,尽管世界财富会不断增长,但他们的吞噬速度要更加地快,所以从广义上来说,他们这种掠夺的最终途径,必然是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进而重新洗牌,世界上地多次惨烈战争,实际上归根到底都是这种金融方面引起的,可能源头并不是一两个人,但一定是因为那一小群人。

    从这上面来说,其实马克思他老人家,一早就对这些资本家的本质看明白了,而唐欢也想到,或许自己小时候,不,应该是这个时候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某些理论方面还是有点道理的,只不过具体实施就差了太多而已。

    其实这些道理,早都在马克思大师的那一系列论著里,只不过东西方两大阵营学的道路却偏了,我们非要去揪住里面的主义问题,非要证明什么社会主义正确性,而西方人则更客观地审视这里面地金融规律,忽视主义与否,而是从里面抓本质,找金融的本质及具体操作。

    其实马克思地《资本论》,都是华尔街金融家们必读的科目,只不过人家从中学到了如何利用资本去更好的运转世界,我们却只是学到了如何蔑视他人。

    “不过,你的出现让我吃惊。”就在唐欢还在陷入思考的时候,电话那头继续传来陈彼得的声音,“知道么,我感觉你对金融的东西了解很少很少,连皮毛都没有,但你却对具体的金融走势把握的相当准确,甚至准确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知道么,就算那些人,也只能规定个大概时间表,这时间通常是五年以上,而你却可以在一两年之内找到这些漏洞并迅速利用他们,在这一点上,他们都不如你。自然了,他们都以为是我的功劳,但我知道不是,其实我很清楚,如果没有你的大局观跟提前预测,我是不可能这么短时间找到这些准确的漏洞的。”

    “是么?”唐欢在转椅上转来转去,对着桌子上打开免提的电话笑了笑道,“那么也包括这次狙击日元?”

    “当然不包括。”陈彼得继续传过话,“由于我也插手了,所以我知道,他们为了这次日元行动,已经足足计划了十年之久,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准确的说,从71年12月迫使日本实行浮动利率制度的时候。在日本经济开始因为浮动利率飞速起飞的时候,阴谋就已经在开始运作了。现在的行动,不过是在收割果实,但你却并没有参与这个计划当中,你却能够提前获知,这就让我,特别是让他们惊讶了。(??)”

    “呵呵。大概是我运气好吧。”唐欢只能苦笑了下,他能说什么,难道告诉他,自己是个后来者,是个特殊的存在?

    “不是运气,这恐怕,只能归咎于你的天才,或者说是你对金融有一种特有的敏感吧。”陈彼得那边也笑了笑。“本来我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你并不是金融出身,可后来我又想了想,发觉历史上还真有个跟你类似地存在。”

    “哦?跟我类似的存在?”唐欢奇怪道,“是谁啊?”

    “那个人,就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历史上最传奇的人物,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内森?罗斯柴尔德。”

    “哈?内森是谁?”听到这里,唐欢先是愣了愣,接着又一下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刚才说什么?罗斯柴尔德?”

    “对啊。”电话那边的陈彼得似乎叹了口气,“我想来想去,历史上成功的商人有很多。但能像你这样具有敏锐目光跟大胆举措,并且还总是成功的人,貌似只有那个奇才内森了。好像他也总是能够抓住别人发现不了地金融漏洞,并且具体的时间还非常准确,准确到让人发寒。比如当年的拿破仑在滑铁卢之战,事前谁都没有想到结果究竟会如何,但他却似乎都能够预料到一样,借此大赚一笔。此后内森的决策也总是正觉。以致于人们都纷纷传说他有一套比国家还要严密迅速的情报网。但真要说起这个,又是迷雾重重。总之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内森就是凭借着过人的眼光跟大胆举措,成为当时最著名的银行家。当时有句话,当内森发怒时,英格兰银行都在颤抖,说的就是他。而你么,我看跟他十分相似了,都是眼光敏锐,魄力十足。”

    “等等,我不是说那个内森。”唐欢立刻对着电话大声道,“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还有么?是不是他们控制着你说地那些金融财团?”

    “嗯?你说什么?我不太明白。”

    “我是问,现在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还有么?”

    “当然有,这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家族。”

    “那他们在金融上的能量还大么?”

    “这也是自然的,他们在金融方面的能量现在也很大。”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们那些美国的财团,是不是都是这个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的啊?”唐欢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毕竟前世他看过一本书《货币战争》,里面貌似就是说是这个罗斯柴尔德控制了美国金融业,甚至是美联储。

    “嗯,你地意思是不是说,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我们背后那些银行家的头儿?”陈彼得不确定的问。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唐欢点了下头,“是不是依然是罗斯柴尔德控制了美联储啊?”

    “呃,你是从哪里知道这些地?”

    “你别管了,是不是吧?”唐欢兴奋起来,因为他忽然发现,可能自己就要知道一个前生不知道的真相了。

    “哈哈哈……”陈彼得突然在电话里笑了起来,“你的想象力真够丰富,居然说是那个罗斯柴尔德控制了美联储,哈哈哈。不过也不怪你,可能你是被他们地历史吓住了。”

    “难道不是么?”唐欢疑惑道。

    “当然不是。”陈彼得在电话里继续道,“我早说过了,金融业的变化,是一个很复杂的变化,而就长期来说,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模式,而且新技术总会带来新的变革,这种变革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财阀,因此不可能有长久不衰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只不过是历史长河里保存比较好的家族,如果说十八世纪我不敢说,但现在么。他们只是一个二流地金融家罢了。”

    “二流?”

    “对,二流。”陈彼得继续道,“其实你也不要把那些金融炒家想太高深了,他们不过是站在这个世界地金融顶尖,掌握了顶端优势罢了,而作为国际上的金融炒家,并不光有钱就行。最重要地是影响力。也就是说,跟国家政权要紧密结合起来,否则光有钱,没有政治影响力,那一切都是白搭。反过来说,你的政治影响力涉及的面越广,你的经济影响力也就越远。”

    “唔,还是不太明白。能简单点说么?”唐欢轻声问。

    “这个么,简单说,就是你这个金融家所在国家的实力强弱。”陈彼得在那头顿了顿,接着道,“什么是政治?什么是经济?这政治跟经济必须有个实体做依靠,那就是国家。如果政治是一个国家的大脑,那么经济就是这个国家的心脏。而这个国家地力量越强。你的经济啊什么的,影响力也自然越远,当然反过来也会刺激你的国家实力继续增长。

    在过去。英国是世界的中心,谁掌握了英国政治,谁就是世界明面上的王。而谁在当时掌握了英国的金融,谁就变相等于是世界无冕之王。当时的罗斯柴尔德,地确做到了这点,所以他在过去要成为一个这样的存在不是不可能,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世界中心是美国,而二战后经过了一系列的洗牌,类似的金融寡头也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以前我在美国华尔街的时候,听到过句流行话。说民主党是摩根家族的。而共和党则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呵呵,这句话真伪虽然从来没有人验证过。但大体上还算正确点,或者这么说,民主党是以摩根家族为代表地一群金融家,而共和党则是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代表的工业家,当然,两者到了现在,其实已经互相渗透,很难分清到底谁是工业家,谁是金融家了。总之,我加入的那群炒家团里,他们就有摩根与洛克菲勒家族地代表。”

    “哦,原来是这样。”唐欢点了点头,“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那倒也不必。”陈彼得回话道,“其实过去我也很少知道,但加入这个***之后,很多资料就知道了,如果你来这里,你也能知道这些,这些其实不算秘密。”

    “唉……”

    “对了,阿欢,现在我们在日本的金融界已经得手,成果斐然。到底有多少钱么,老实说我现在还算不出来,但总之破千亿是肯定的。呵呵,你开不开心啊?”

    “开心?我开心个毛啊。”唐欢耸了耸肩,又坐回座椅,“就算是上千亿了,我也不能公开啊,否则按照你地逻辑,我早完蛋了。哼哼,我可不是美国公民,也没有多少政治势力,如果大家知道我这么有钱,肯定拿我当肥羊,”

    “你知道就好。”陈彼得那边笑了笑,“所以这次我们得学学摩根财团跟洛克菲勒那些人,再分散投资,并且多开公司,呵呵,你知道么,光一个摩根,现在在全世界方位内就有超过一百家公司,而且很多都是世界有名的。”

    “嗯,说的也是。”唐欢点头,“你去做好了,反正当初咱不是说了么,具体怎么做是你的事情,我有了灵感,要做大的方向,是我的事,我是船长,你是舵手么,嘿嘿。”

    “靠,少在这说这风凉话。”陈彼得笑骂了一句,“我自然知道我该怎么做,不过我这么说,是想提醒你。”

    “提醒我?提醒我什么?”唐欢疑惑道,“我有什么可提醒的?”

    “呵呵,你在香港,我是说你明面上的产业,太过于突出了。”陈彼得沉声道,“而且,你过于追求绝对控股,这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压力,而有了压力,别人就会更多地注意你。你在香港地产业,目前已经是很可观的了,这样不好。”

    “那怎么办?”唐欢撅了撅嘴,“难道让我把钱送出去?”

    “那倒也不必,这样一来恐怕更让人怀疑。”

    “那你说,我要怎么做?”

    “维持现状,然后,多花钱。多败家。”

    “多花钱?多败家?”唐欢皱了皱眉,“难道找个直升飞机,飞到香港天空往下扔钱?”

    “那当然不行,你不能盲目地败家。”

    “要求还真多。”唐欢撇撇嘴,“那你说咋办?”

    “这还用我教你?”陈彼得那边笑了笑,“你不是人小鬼大么,不是一向很有女人缘么。对了。你还搞娱乐界啊,这样,你可以多搞点花边新闻啊,比如整天换女人了,比如多送女人名车豪宅跟珠宝了,这样。”

    “靠,你这什么主意?”唐欢大声道,“你这不是让我败家。你是在败坏我的名誉,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哎呀,漂亮女人啊……”

    “得了,我又不是种马,偶尔冲动下无所谓,让我整天这样,我可受不了。”

    “咳咳。好吧,跟你说实话吧。”陈彼得那边咳嗽了两下,“其实美国这边。你基本不用担心了,因为他们并不担心你。也就是说,你应该担心的。反而是你的祖国大陆跟英国政府?”

    “为什么这么说?”

    “你的钱太多了,日本这次之后,你已经可以富可敌国。”陈彼得继续沉声道,“你现在的资金数额,已经可以规划一次中小规模地产业链,而且你现在的资金总额,在那群炒家团当中,也可以算的上是名列前茅的。至少就金钱数额来说。前五名是没问题的。而他们那些人,还只是能调动。大多数钱并不是他们所拥有,而你却是名副其实的属于你自己。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但就个人拥有的财富来说,你已经是世界首富了,先恭喜你一下啊。”

    “少来这套,你到底想说什么?”

    “唉,好吧,我们继续。”陈彼得叹了口气,“回到上面地话题,你现在这么有钱,而且是属于你所有,如果控制了你这个人,会怎么样?你想到过么?”

    “嗯?”

    “你还是不明白么?”陈彼得继续道,“你以为那些财团的主脑人有那么悠久的历史了,为啥现在居然把首富的位子让给你?这是因为他们早就看明白了,首富这个称号,不但不是个好东西,还是一个羁绊(奇*书*网^。^整*理*提*供),这早在洛克菲勒时代就证明了,对了,你应该知道第一代洛克菲勒先生的故事吧?”

    “这个,略有所闻。”

    “对啊,洛克菲勒当时还不懂,明目张胆的追求财富,后来成为了美国首富,结果备受政府的攻击。他当时尽管不断的分化财富,但他花钱地速度怎么也比不过赚钱的速度,因此被政府控制的媒体描绘成为邪恶的恶魔,让全美国人民唾弃他,故意忽略他为美国做了多少善事。后来,就因为有这些前车之鉴,大家都开始默默的赚钱,拒绝张扬。”

    “嗯,这是应该的。”唐欢同意道。

    “所以啊,时至今日,为啥那些财团都不见了?因为他们分化了,表面化整为零,财富看起来不再集中于一两个人的手中,而且各自干各自地,甚至很多都不相统属,但是这些公司的财富通过银行,可以迅速的把资金集中起来。控制了银行,也就等于变相地可以控制了这些财富,跟拥有也就没两样,所以说……”“所以说,那些银行家,表面看起来资产并不多,但他们可以通过银行控制那些分散的企业,转而迅速汇集起庞大资金,从而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看来你终于明白了。”陈彼得笑了笑,“我早说过,你是个天才。”

    “这还用天才,你都说这么明白了,我再不理解,我就是傻子了。”唐欢说到这里叹了口气,“看来,我前期地确犯了错误,总想着捞钱…………唉,小农思想害死人啊!”

    “现在你明白也不晚。”陈彼得继续笑着道,“从现在开始,你的那些明面上的东西就别管了,让他们自己发展,咱以后具体玩地下操作。至于表面上的你呢,继续扮演你玩世不恭的顽皮少年形象好了。比如唱唱歌,打打架,玩玩女人拍个电影,总之你得让别人继续认为你的成功是运气使然,不是你自己有本事,明白?要知道自毁名誉,在古今中外可都是隐藏实力的好方法啊。”

    “这个,我倒不在乎那点名誉,可现在中国政府跟英国都注意到我了……”

    “这没关系,你让他们往我身上引么。”陈彼得那边自嘲了下,“反正我现在已经是十恶不赦了,再有什么也无所谓,反正我是美国人,这笔财富的真正所有人又不是我,他们拿我没辙,嘿嘿。“……”唐欢一阵无语。

    “对了,”陈彼得突然又道,“这个事情你最好跟阿玉详细说一说,不然……”

    “我知道,这个你不用跟我说,我知道该怎么办。”唐欢淡然地道,“反倒是你啊老陈,你总是三番两次地跟我说起阿玉……这个,貌似不太好吧?你已经结婚了,别让我引起误会啊。”

    “呵呵,抱歉抱歉,是我的错……”陈彼得说到这里,突然沉默了一下,接着他又轻声道,“好了,总之今天地例行讨论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记 http://www.xshubao22.com/5/528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