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记 第 71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了,在他看来,春节,就是该跟家人过个团圆节,要是去参加春晚,那就是给别人带来欢乐,自己可就辛苦地紧,他现在好歹也是一大款,又不缺名声,怎么可能苦自己去为了大家。

    今年的团圆饭,小舅舅也没有参加春晚节目,而是回了家跟家人一起度过,因此算是姥爷家最圆满地一次团圆节日。

    大家凑在一起,自然会相互说着彼此的境遇,而大家也忽然发现,这短短的两年中,一家人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源头,赫然就是还没有成年的唐欢。

    自然了,到了目前这个情况,没有任何人怀疑唐欢的天才性,实际上唐欢目前所做地一切。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已经是他们不可思议的事情了,而不可思议地事情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他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跟唐欢相处的法子,那就是忽略他的那些成就,只要知道唐欢是他们的好外甥,好侄子,好儿子,那就够了。

    这个春节不太冷,没有下雪。

    这个春节很轻松,大家全部都乐乐呵呵热热闹闹。没有林毓婷的深情告白。

    总之,这是一个唐欢重生穿越以来,过的最轻松最自如,也最是让自己有点想不起具体过程的快乐春节。

    春节过后,唐欢收拾了心情,开始马不停蹄进行了一系列正经工作。

    重中之重地事情,自然就是大飞机的合并事宜。

    唐欢先是到达上海飞机制造厂,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上海飞机制造厂以及那架已经停飞快半年的运十飞机。

    由于上面秘密的表达过意思,加上目前的运十也确实是困难重重。所以有关领导对唐欢的这次考察十分重视,可以说不但接待规格是高规格的,上海市的高级领导全部出席,甚至江书记也亲自过来作陪;而与高规格接待的同时,上海飞机制造厂还派出了几个能说会道地专家过来,全程陪着唐欢,充当解说员。

    最后,在考察结束之后,唐欢结合前世的经验,也总算是看出点目前大飞机的困境。其实简单就是一个字,钱。

    唐欢记得前生不但网络上铺天盖地介绍运十的下马,电视上也有个纪录片专门请来当时的专家来介绍当年的情况,其中就有当时。也就是现在的副总工程师程布识,而这次陪同解说的专家质疑,就有这个副总工程师。

    先前,唐欢还以为中国的技术并不差多少,可真的过来看过之后,才知道中国在大飞机方面还差西方多远。

    其实最关键地问题,并不是主要的飞机设计问题,而是工艺问题。运十飞机的整体设计。已经完全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实际上根据程不识说,还有更好地设计方案。之只不过受限于中国国内目前的工艺水平,才不得不才用这种中低档设计。

    中国的工业化生产毕竟起步晚,又一直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中间还闹过文革,自然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工艺水平没法比。

    其实很多东西,特别是军工方面,大都是理论图纸没问题,但设计出的东西却没有足够工艺的能力来生产出来。最典型就是潜艇地发动机,中国对于潜艇地研制一直下力气很大,可自己造出来的潜艇,实话说并不怎么样,噪音大不说,续航能力也不怎么样,哪怕是所谓地核潜艇,也就只是有个核动力,真的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潜艇相比,就差的太远。

    这一切的原因,并非国内设计研发能力不成,而是工业技术不过关。

    现代社会的国防现代化,其实并不是简单取决于几个技术,而是跟国家的工业实力相对应的。国家的总体工业实力强大,制造能力就强,制造能力强,这才能够生产出设计图上的东西,才能有精良而强大的武器。

    中国,目前恰恰就缺乏工业的现代化,在全世界发达国家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时候,中国当时几乎同步发展的数控机床,却因为文革耽搁了十几年,而这十几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的黄金岁月,十年顶后世二十年,三十年,这差距一下子就拉大了。

    “还有材料学。”说到这里,程不识又开始叹了口气,“据我所知,西方国家的飞机,已经开始大量才用更轻便,更安全的复合材料,可我们还是只能用钢结构跟铝合金结构,这样无论是油耗还是坚固性,都差一些。自然,发动机方面,也一样有着诸多压力。”

    “这个,程工。”唐欢忽然问,“如果我肯下大力气砸钱下来,会怎么样?或者说,如果给你充足的资金,你接下来会如何搞好这个飞机?”

    “你是说,钱任我花?”程不识皱了皱眉。

    “对。只要你能想到地,随你花。”唐欢点点头,“我只要速度。我要在最短时间内追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飞机标准,所以,如果我能给你足够的资金,你能做到么?或者说,你怎么去做?”

    “呵呵呵。”程不识忽然笑了,“你要真地无限支持我资金,我自然能够做到。至于怎么做么,我当然是首先把资金投入到数控机床工业方面。大力发展数控机床以及精密仪器制造。其实这个数控机床跟精密仪器,主要是软件设计方面,或者说就是一个反复试验的过程。要搞精密加工,必须在同一个基础上反复试验,而有了钱,试验自然就可以敞开了搞。试验多了,失败多了,自然会优中选优,这最终出来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数控机床。同理。工业母机,也就是一个不断自我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烧钱的大家伙。如果你真的肯下大力气投资在这方面,不计成本的烧钱,我估计用不了三年,最多五年,我们就可以追上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地平均水平。当然,在这过程中,我还会大力投资材料工程学,集中大量科研人员。研究试验各种新型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么,老实说原理我们也懂,只不过没有精确的试验数据,无法制造出合格的产品而已。”

    “我有点明白了。”听到这里唐欢点了点头。“完了你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给你足够的钱去烧,你就能够加快科研速度,对么?不会存在什么不可跨越的技术障碍?”

    “对,只要有足够的钱给我们用,加快科研速度并不难。”程不识点点头,“其实现代科学,理论上很多都不是什么大秘密。缺乏的。只是一些微小的技术差异,以及大量实际试验。也就是说。一套设备从理论的图纸上反馈在实验室里,然后再从实验室反复试验获得实际数据后,才能形成技术上地突破,进而产生新技术新工艺,接着再进行工业化生产。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需要大量资金做底子,或者说是做消耗,这里面很多过程是不能省钱的。有了钱,也就是有了充足的研究材料跟消耗物资,加快研究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如果有外国的先进产品做参照呢?”唐欢忽然又问,“比如你说的工业母机,还有数控机床,如果有外国的现成货让你参考,又会怎样?会再次缩短研发时间么?”

    “这是当然。”程不识点点头,“如果有现成的工业母机以及精密的数控机床,我们就可以参照他们地设计,少走很多弯路,也自然就能够节省很多的资金。但问题是,这些东西,那些国家是不可能给我们的。”

    “唔,这你就不用担心了。”唐欢淡淡的一笑,“总之,你地意思是说,如果要想尽快搞好大飞机,我还要先花大价钱投资在数控机床跟工业母机制造方面?”

    “对。”程不识再次点点头,“不过纠正一点,不是你投资什么数控机床跟工业母机,而是要先在精密加工方面进行投资。不过目前我们在这方面技术的缺乏实在太少,所以最好呢,是跟德国奥地利等精密仪器公司进行合作,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如果我们能取得他们的一些成熟技术,在这个基础上研发,就能事半功倍。”

    “这倒是个不错的方法。”唐欢慢慢的点了点头,“这样吧,我听说现在欧洲,特别是德国日本的出口正受到冲击,在精密仪器方面的出口已经放松了一些限制,到时候我会让你们出国考察,商谈引进精密仪器加工技术的问题,你看如何?”

    “如果是这样,那可就真是太好了!”听到唐欢这么说,程不识一脸兴奋,“要是能真地具体去国外考察一番,引进他们地技术,哪怕是他们暂时淘汰的,那也对我们有很多借鉴作用,作用可不是一般地大。”

    “不过在这之前么。”唐欢忽然又问,“你说,如果我们出设计图,零部件先从外国采购,而不是本国生产,这样行不行?能不能加快我们的大飞机制造速度,尽快造出合格的样机?”

    “这样……”程不识皱了皱眉,“唐……”

    “你叫我小唐就好了。”唐欢笑了笑,“可别叫唐先生,我这么小,你这么叫我,我自己都觉得别扭。”

    “呵呵,好吧,小唐。”程不识笑了笑,“小唐啊,其实一架飞机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他的设计,一架飞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成本,都在设计方面。我们这个大飞机项目,当初是国家的708工程,受到很多重视,而且已经研制了十几年,很多技术都得到了突破,如果我们跟外国采购零部件,很容易泄露我们的设计方案。尽管这样做会大大节约时间,提高飞机的性能,但对自主研发是没有多少好处的。因为就如我先前说的,这零部件的工艺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涉及到我们的工业能力,买来的零部件再好,也不是我们自己能生产的,这样就受制于人啊。”

    “呵呵,程工您多虑了。”唐欢笑着摇了摇头,“看来,你们的意识还是停留在苏联那套,就是什么都要全,什么都要自己造。拜托,这都是什么年代了,是全球化的时代,意识也要改变一下了。制造飞机这样的东西,可未必一定要什么配件都是我们自己造,只要核心技术在我们手中就可以了。比如美国的波音飞机,他们的零部件就是全世界采购的,他们只是搞设计,我们完全可以学他们啊。至于说起设计泄露,这个大可不必担心,我们本来的飞机设计方案,就不是国际最先进的,而且这还是民用飞机,不是战斗机,不存在特别技术问题,只在于一个能不能造的问题。现在西方的飞机研制已经在我们之前,我们的设计方案,他们未必会看在眼里。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先在关键部件方面向西方发达国家采购,一方面提高我们的精密加工工艺,这样就能够两头不误,既能快速形成大飞机的生产,尽快形成大飞机的商业化,一方面也能通过这些零部件获知西方目前的工艺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呵呵,好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没意见。”程不识笑了笑,“这样跟外国采购配件也可以,但价格可能会很贵,同时我们自己的工艺研发也不能放下,完全依赖进口部件,还是受制于人,不怎么妙。”

    “放心吧,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话,我还是记得的。”唐欢也笑着道,“这不是暂时的么。”

    在参观完了飞机制造厂的厂房车间之后,唐欢又忽然心血来潮,又问起了那些科研人员以及工人的待遇问题。

    这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原来此时此刻这些飞机制造厂的科研人员,这些放在欧美都绝对是高级工程师的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很多人有的工资每月居然还不到一百块钱,而且还有好几个月没有发全,真正迎合了那句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名言,至于普通工人,那就更加不堪了。

    同时,他们的住宿以及家属安排也很糟糕,再加上本身薪水少,生活中也都面临着种种的问题。

    就是在这种极其低廉的薪水下,这些中国老一辈的工程师与科研工作者,就是凭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与对飞机的热情,不怕苦不怕累,也对私生活没有什么大的要求,一心扑在飞机研发上,让唐欢跟着乱感动了一把,并且立刻就下了保证,新集团会大幅度提高工程科研人员以及公认的薪资待遇。

    这年月,还是高级知识分子才是真正朴素的人啊。

    第二一四章 飞机的根本

    参观完了上海飞机制造厂之后,唐欢又顺便去刚成立不久的上海大众,也就是原上海汽车制造厂看了看。

    唐欢这次参观新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公司,其实也主要是想看看这个最早走上合资路线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究竟有什么实际的得失值得自己借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满足自己的一点好奇心,毕竟前世他看了太多关于上海汽车公司合并后的利弊讨论了。

    在这个过程中,唐欢刻意要求各位领导不要陪同,而是纯粹找了专家,包括上海飞机制造厂的程不识教授以及原上海汽车制造厂的一些工程师,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减少政治方面的介入,让这些专家从纯粹技术方面来看待问题。

    唐欢带着程不识以及上海大众汽车的几个工程师在各个厂房车间观摩,又询问了很多具体事宜,比如合并后的生产线成本问题,汽车装配部件的本地化生产问题等一系列方面。他获得一个信息,那就是基本上,上海大众汽车公司,除了生产线跟技术是全套引进之外,很多零部件几乎都是本地生产,只有一些发动机的关键设备,才是进口德国,而对于发动机研制方面,他们也已经开始了上了项目,正在组织人手钻研攻关,全面贯彻组织上关于“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三步走路线。

    二一五章 咱背后也有国

    听完了程不识的话,唐欢没有继续旁听那些专家接下来的座谈会,因为他需要知道的已经知道了,一些纯粹技术性的考证,对他来说已经没有意义。

    唐欢现在想到了很多,也感慨很多,因为他忽然发现,貌似自己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搞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而他目前的情况,看似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在如履薄冰。

    以他目前的资产,已经不是随意可以花钱的地步了,万一一个不小心,他的隐秘资金暴露,可能麻烦就会立刻缠身。毕竟他的这些钱,无论从哪个国家的从法律来说,都是不合法的,他是利用这个冷战时代这个特殊背景,利用主流资本主义国家金融监管力度不完善,利用美国正在实行美元阴谋的特别时期,再加上自己先知先觉的先手优势,钻了个大漏洞,搭上了那些国际游资的主人,也就是国际银行家们的顺风车,凭借狙击亚洲财富而瞬间暴富。

    其实一切的一切,从港元风波开始,就已经完全失控,他当初的想法,不过是最简单的利用港元贬值升值的兑换来赚几个钱,本来也就打算最多赚个十几亿顶天,可他没想到这时候的美元这么强势,也没想到通过美国搞外汇杠杆炒作,居然可以做到这样,居然可以无视所有监管,借着那些几乎是上赶着借给他钱的国际银行家们,真正做到百倍放大,百倍利润。提前掠夺了亚洲四小龙四小虎在整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大量财富。

    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场掠夺风波中,他因为走了先手,之后地一系列事件始终都是冲在最前锋,也就是说,他已经是大家地活靶子,尽管现在这个活靶子是陈彼得承受过去。但万一陈彼得所用原始资金的来源,也就是自己当初的操作曝光,自己肯定不能幸免,只有跑路美国,借美国保护这一条路,然后。真到那个地步。自己可就真的是任人宰割了。

    目前看来,自己的这个秘密保持的还不错,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走运,搭上陈彼得的路发了点小财。但却想不到自己究竟有多少钱,也想不到自己也是背后主使之一。不过,这种秘密究竟能够保持多久,他没有多少信心,因为他现在有太多把柄掌握在那些同样隐秘,同样不干净地国际银行家们。他们是否愿意出卖他,或者什么时候想要出卖他,他都无法作出反击。因为他没有那些人的把柄。毕竟这一系列事件中,他们不过是借钱的。从头到尾操作狙击打头阵的,都是自己跟陈彼得,而他们却在背后乐呵呵的赚钱,却一点都不承担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钱再多,也只是纸面上地东西,绝对不可能放开手脚大花钱,并且暂时也只能存在像瑞士、维尔京群岛等地,谁让他别地没有,就是钱多呢。

    唐欢越来越觉得,自己就像一只越来越大的肥牛,周围的狼群之所以在背后给自己支持,只不过是看到这个肥牛还能继续往前冲,还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万一他们觉得自己失去价值了,很可能,不,是立刻就会反过头来围攻自己。

    暂时还没事,那只是因为大家现在还有一个共同的肥羊可宰,那就是日本以及联邦德国等地,可万一等到这个肥羊被打趴下,自己恐怕就要成为他们下一个目标。

    之所以会这样,唐欢现在有点明白过来了,那就是因为自己是无根之木,没有强大地实力当后盾,或者说,没有强大的国家政权撑腰。

    美国?是个好选择,可美国的政坛已经被这些寡头掌握的滴水不漏,自己一个外来黄种人,是绝对不可能插进去的,在自己成为真正的狼之前,他们是不会接受自己成为他们中一员的,而他们万一接受,那也不过是不怀好意,因为这种情况不过是羊自认为自己是狼的一厢情愿。

    羊之所以不能成为狼,主要地,其实并非是他有没有没有狼地性情,这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那就是看它有没有狼那锋利的爪牙跟牙齿,或者说是实际压制性力量。

    国际银行家们,利用民主社会地特殊优势,掌握货币流通,掌握财富流通,自然也就跟国家政权挂钩,可以左右政策制定,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压制性力量,这些,恰恰都是自己不具备的。

    自己具备的是什么?不过是穿越的先知先觉优势,不过是能比别人先行一步的优势。这个优势在现代社会的确是十分巨大的,但这优势也有限度,而且根据量子理论,自己施加了一个影响,必然会产生其他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当自己利用先知先觉的优势做的事情越多,可能事情反过来变数也就越多。自己的的确确没有多少金融理论,在这方面还是个菜鸟,一旦出现自己掌握不了的变数,恐怕到时候就是那些跟金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鸟来收拾自己了。

    而且,这段时间他研究金融方面的知识越多,也就越发现金融方面的波动其实非常大,他的确可以缔造一个个财富神话,但一个不小心,不是全军覆没,就是元气大伤。在金融领域,其实从来没有一个能够长盛不衰的金融家族,哪怕是传说中的罗德斯柴尔德家族,也是一样。

    其实这不难理解,通过美国曾经的首富洛克菲勒就能知道,那就是财富本身就是一个双刃剑,他在掠夺财富的同时,会产生几大的财富不均,进而产生社会动荡,接着就是变革,然后反过来如洪水猛兽一样冲击这些财富的集中者。

    罗德斯柴尔德,就是在二战期间损失惨重,而洛克菲勒、摩根。这些巨头。也是一样,在巨大的全球性经济危面前,一样是无力反抗,只能尽力保存元气。

    过去,对这种财富集中者地最大杀器,就是反垄断法,有了这个。就没有一家独大地局面,从而让财富分散避免社会动荡。尽管那些大财阀依然通过分家来重新达到家族控制,但这种控制,就远远不如集中在一个人手中那样简洁有效,毕竟人心难测,分出去了的东西。就是间接控制。问题自然就多多,也容易被政府各个击破。

    当然,这一切并没有难倒那些银行家,实际上现在那些隐秘的大财阀。都是利用银行这种特殊的金融流通机构来重新达到一种新形势下的金融掠夺。

    不管怎么说吧,那些老牌金融家,他们家大业大,不但有钱,还有庞大的关系网,能够左右本国政治家为自己服务,但自己除了钱,却什么都没有。这绝对是很危险很危险。

    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大靠山,一个强大国家作为靠山。单纯以功利角度来看。美欧国家绝对不用想,自己地人种身份就决定不可能进入他们的主流核心机构,香港更不用指望,唯一的选择,恐怕还是自己的祖国,中国大陆。

    中国是一个大国,还是常任理事国,而这个大国那么巧,又是一个穷国,而不是一个强国。当然,因为社会制度不同,掌握这个大国的,并非是金融家,而是那些军事政治家,或者说是功勋阶级。尽管自己并非功勋后代,不是太子党,但是自己有庞大的资金,有特殊地背景,可以帮中国很多忙,这应该是目前正处在改革开放地中国最需要的一个角色。

    想到这里,唐欢又是浑身一阵冷汗,他不禁为自己先前的鲁莽而感到一阵心惊。

    是啊,突然的要求见最高领导,然后鬼使神差地暴露自己的底牌,又大言不惭的说什么防止**……自己当时究竟在说些什么?怎么会那么简单就吐露一

    不过再仔细一想,他也就释然,毕竟他也是长在红旗下,受党多年教育,尽管后来互联网时代变得不良民了,良心大大的坏了,但也就只敢私下里说一说,真的遇到高官,其实跟其他小人物一样,还是怀着一种敬畏之

    因此,面对最高首长,表现的慌张,急于表现自己,甚至语无伦次,也就不难理解。

    然后,既然是如此,最高首长并没有全面认同自己的话,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毕竟现在的邓首长,是一个走过腥风血雨,三起三落,经历过多少大阵仗与勾心斗角地老牌政治家,他地睿智,不仅在目前的国内是罕见地,在目前的国际上也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威慑力。后来很多人都说,多亏邓首长,否则中国在冷战期间那个复杂的时期,可能真要走上前苏联的道路,那时候,凭着中国的底子跟善于内斗的特性,后果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是啊,尽管不是第一个提出改革开放的人,但他却是第一个率先敢于大胆改革开放的最高领导,然后,在文革之后,人们思想混乱,党的政权面临严峻挑战,毅然发动一场战争,不但政治上凝聚了人心,巩固了政权,军事上也检验了中国部队战斗力,从而开始了大规模军事化改革,而在外交上,也跟美国的关系大大升温,拉着美国压苏联,并且也大大提升了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跟威慑力。其实中国就是通过一场越战,才重新走出文革期间的阴影,一跃而在国际舞台上显示出自己的威力,也变相为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既然是这样一个伟人,那么自己一个凭着先知聪明,而没有伟人特质的人,凭什么认为他什么都不懂?什么是伟人,伟人在一定程度上,就在于能够通过细微的小事,推断将来,跟自己这样特殊的存在是两码事,本质上不一样。

    当然了,具体经济方面,邓首长恐怕还真的不如自己,比如在金融战争的理论,恐怕他也只知道一个和平演变。但究竟如何和平演变。具体用什么方法,恐怕他还一知半解。而现在看来,所谓和平演变地第一枪,就是通过金融战争来实现。

    当时邓首长对自己热情而又不全面支持,恐怕也是心存疑虑,害怕自己又成了别人地枪。毕竟他这样的人,不可能只听自己的片面之言就全面支持一个人。也就是说,如果自己想要获得祖国大陆的全面支持,还得做出点实际的东西表示才是。

    那么自己该如何表示呢?想到这里,唐欢忽然笑了,他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在做了。

    没错,最大的表示。就是大力投资内地。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目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项目,特别是重工产业!

    这个投资内地,其实对自己也是有大大地好处,刨除爱国心不说。刨除能获得祖国大陆的支持不谈,光这投资内地能够获得的利润,就绝对是空前的,因为目前国内的金融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有太多空子可以钻,而且自己是中国人地身份(咱是因为年龄小,唐欢尽管因为唱歌有美国地居住权以及香港居住权,但出生地在中国。在成年之前加入正式国籍之前。现在也依然可以说是大陆人),还有香港身份的老娘做依托。加上雄厚的资本,能够获得更巨大的优势。

    不客气地说,他如果现在投资内地,以他地优势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无可抵挡。

    当然,唐欢也想到了,中国太子党们以及庞大的官倒依然客观存在,在这个历史时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自己必须避开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或者说是要跟这些利益群体一起致富,不能什么都自己吃。可问题是,自己的资金太过庞大,如果现在投入进去,恐怕就没他们什么事儿了,而要是故意放水,他们恐怕就会认为自己好欺负,根据国人欺软怕硬的一贯性格,说不定他们反而会自不量力的来觊觎,万一最后惹出点事情来,那可就太得不偿失了。

    对于那些太子党先期某些人的德行,他可是太清楚了,自大,不知道天高地厚,很多就是他们目前地写照。

    那么,既要花大价钱投资内陆,又要显示自己地力量,还要避免跟那些太子党官倒之类的有太多纠葛,更要得到丰厚地回报,那么,想来想去,貌似中国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那些频临倒闭的,投资大,见效慢的重工业了。中国的重工业,底子还是很厚的,当然,经历了那么多事情,问题也是多多,可以说目前的中国重工业跟制造业,都是一个虚浮的工业体,在国际上不具备任何的竞争力。

    但是烂船还有三斤钉,中国这几十年来的重工业发展,更多的是体制上的问题跟政治上的问题,在软方面,中国这几十年来,还是培养了大量优秀而敬业的专家,这才是一个工业最宝贵的财富,也就是人才!

    设备落后可以引进,技术落后也可以引进,但要走上真正的工业强国之路,归根到底还在于那些使用这一切的人才,只有人才保留了,并且焕发了他们的力量,才能走自主研发,才能重新翻本。

    二战后,德国覆亡之后,苏联忙着抢工业设施,而美国却在忙着派飞机抢各种技术专家,后来的发展就一目了然。

    中国的这些老一辈专家,他们的专业知识无疑是极其丰富的,毕竟在物理化学这方面,就是等待去发现,跟政治是两码事,也不存在富国穷国的鸿沟。这些宝贵的人才,就是缺少一个能完全发挥他们力量的所在,以及一个能激发他们那斗志的环境。

    投资重工业,制造业,还有冶金化工等方面,正好可以引用国外的先进体制,加上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定可以让他们重新发挥应有的才能,而可以预期的是,这样的投资回报率,也肯定是可观的很。

    同时,这些重工业项目都是投资大回报慢,那些太子党估计是没兴趣也没实力搞这些个,国家呢,很多想搞,但目前也没实力搞,那么自己联合他们去搞,给他们送钱送技术送管理制度,他们肯定是乐呵呵的要命。

    只要自己投资的规模够大,效果够好,那么自然也就让自己跟国家绑在了一起,到时候,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些举足轻重的企业来在国内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进而在国际上继续去搞东搞西,不用害怕万一的报复。

    “看来,不管当初去香港是什么目的,最终还是要叶落归根,还是要走回来,有个家在背后支撑着才是。”唐欢喃喃自语道。

    唐欢想到这里,越来越开心,只觉得胸中的郁闷也开始慢慢散去,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一通百通,所有现有的以及潜在的问题,似乎在投资内陆这个前提下,都已经开始烟消云散。

    他又想到,投资内地不止是可以让自己取得政府的信任,获得优厚的回报,进而强国报国,同时也是一种最好的自保方法。

    唐欢穿越来的时候,正是全球经济危机时期,那时候的一系列事情越来越证明当年的思想政治课本很多东西的正确性,那就是玩金融不过是第三产业,是虚拟的泡沫财富,工农业产业,才是真正产生财富的东西。

    尽管也很多人说,工厂一样可以倒闭,农产品也可以卖不出去,然后资不抵债破产,比如美国最大的通用,在21世纪初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之下,也摇摇欲坠,又比如索尼,也是损失惨重,但这跟金融业还是有着根本不同。

    没错,工厂可以资不抵债,也可以破产,但他还是有厂房,有技术,这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只要度过这个难关,他依然会产生效益,也就是说,对于工业来说,资不抵债不是问题,经济风潮也不是问题,他们最重要的就是,能否具有持续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不会一下子被人打死,就算损失了,也顶多是换个持有人而已。

    但金融不一样,金融不过是在玩弄货币,是在玩弄财富交流的流通环节,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就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目前自己最多的就是钱,是在金融领域玩,那些知道自己底细的银行家们,有太多办法玩自己,可如果这些虚拟的货币转化为实际的工厂矿场等东西,那又不同,特别是国内,因为这样就等于有了国家这个保护伞。如果这些工厂之类的规模庞大,地位举足轻重,那么万一出现比如经济危机之类的事情,国家也肯定会帮忙。就比如美国,在后来的经济危机之中,各个工厂企业都快倒闭了,不就立刻跟政府要了救市资金么。

    换句话说,只要自己投资在那些实在的、重要的企业上,万一出现问题,国家也会帮着自己度过难关,不会只有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了。然后背后靠着国家这个大树,自己继续凭着先知优势搞钱,也就不必整天提心吊胆了。

    “你们背后有国家,咱背后也有国!”唐欢笑眯眯的想。

    第二一六章 学一把万恶的资本家

    尽管自认为是想明白了今后该做什么,但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好的事情,而且也必须回去找人好好商量一下,所以唐欢决定先把这些恼人的事情抛在一边,而是继续去参观一下此时的宝钢,看一看这号称被日本摆了一道的一期工程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因为有政府的特别介绍,加上唐欢考察大飞机厂与汽车厂,准备携带巨资投资的事情在业内也广为流传,所以唐欢的这次轻装考察获得了宝钢上下的重视,他们其实也都希望在唐欢未来的大投资方面分一杯羹。

    宝钢的一期工程,已经差不多竣工,看着这一座座貌似很现代化的厂房设备,唐欢却深深的叹了口气。别说,这小日本的东西,卖相还真的不错,很明显这里的厂区规划,比老厂区要好的多,而设备也看起来一排先进模样。

    在旁边洋洋得意的解说员陪同下,唐欢亲自去看了一下整个炼钢的流程。从选矿、填料一直到一炉钢水变成钢锭,他都亲自看了一遍。尽管他是个外行,只能看个热闹,但他也总算了解一点现代化炼钢的一些初步流程。

    就他个人来看,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花活在里头,因为这个炼钢的过程的确很流畅,而据说产出来的钢锭质量也很好,如果不是唐欢在前生知道一点流传出来的所谓内幕,还真不知道这大好的场面被人狠狠宰了一刀,成了日本新日铁地提线木偶。

    看完炼钢过程。唐欢又回到办公室,跟他们详细询问炼钢的原料来源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听到他们的解说之后,才知道原来宝钢除了煤炭是自己从国内解决外,铁料都是进口。而且更离谱的居然是通过日本方从澳洲或者巴西进口,这必然会被日方剥一层利润。

    不过,据说市场销售情况很不错。宝钢地钢材由于质量很好。加上现在正是大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所以宝钢产品基本是供不应求。

    这还是改革开放初期,还没有92年邓公南巡之后完全放开脚步大开发的时期,等到邓公完全掌握全国大权,然后92南巡,全国上下都深刻明白上层地风向标。又开始经营股市之后,到了那个经济急剧升温的时候,才是钢材市场呈现爆发式成长的大时代。

    那段时期。中国自己生产的合格钢材根本就不够,因此很多都是大量进口外国钢材,可以说就是这种刚性需求,养活了9年后因为日本泡沫经济危机而频临破产边缘的新日铁等日本钢铁公司。以中国大多数老百姓的血汗钱,帮日本的钢铁公司度过了最困难地时期。

    所以说,刚刚起步的中国,实际上有着巨大的钢铁需求缺口,如果在92年之前能够投资建成一系列大型地钢铁集团,拥有者巨大的产能,那么广中国一地,就可以吃的盆满钵满。顺便还可以打击日本钢铁业。

    唐欢忽然发现。自己如果在中国搞钢铁生意的话,那绝对是一本万利。因为他依稀记得,改革开放期间,特别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这整整十几年地时间里,正是中国发展呈现跳跃式的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个发展,又特别以钢材跟水泥的需求为最大需求,可以说只要生产出还OK的钢材水泥,基本不用发愁卖不出去。毕竟,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至于怎么做钢铁集团么,具体他是不懂里面怎么炼钢,但他有资金,可以通过金融手段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钢铁机构,而他的印象中,也有一个值得借鉴的学习榜样,那就是后世地钢铁巨头米塔尔。

    这个印度人,后来打造了世界第一地钢铁集团,而他并非是以技术取胜,完全是以资本吞并的方式取胜。具体就是收购一些经营不善但依然有潜力地钢铁公司,然后注入新资金新技术,焕发本地钢铁厂的活力,转而重新给自己带来利润。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米塔尔只是追求财富,是真心实意帮助本地钢铁厂注入资金跟技术,所以也可以获得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所以让他能够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大型国际钢铁公司,并成为其他钢铁集团的学习榜样。

    其实米塔尔的经营模式,有点类似之前美国的摩根,都是以金融手段为主,所谓钢铁企业,不过是他们经营的一个产品罢了。

    摩根本身是一个金融银行家,但他却收购了美国第一钢铁公司卡内基的钢铁公司,也就是有了这个钢铁公司,才奠定了摩根财团的根基。

    想起了摩根与米塔尔,唐欢忽然又觉得,自己或许跟那个本身就是钢铁起家的印度米塔尔不太一样,但现在还真有点像当时的摩根。

    可不是么,自己也是掌握了银行,有着大量资金,但就是缺乏一些劲力十足的实业产品,或者说是蓝筹股这样的东西来做后盾。而钢铁,特别是优质钢铁,在国际上是一个几乎永远都供不应求的刚性需求产品。自然了,钢材作为一种产品,跟地产一样,也会有泡沫,但只要控制得当,钢材产品的作用,却远远不止是房地产那样的茶品,因为钢材的质量跟产量,还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的标志。

    这里面,特别是优质钢材,所需要的技术很多,以钢铁厂为龙头,能够大大冶金方面的技术跟生产能力,对于其他方面的贡献,也是多多,所以,钢材生产,还是一个技术性的东西,跟单纯玩金融的房地产,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上海的宝钢,刨除现在吃地亏。刨除心里的不痛快,说句实在话,这公司的确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宝钢虽然没有原材料,但他紧靠长江三角洲这个繁华地段。市场地运输反而最短,加上有很多名牌大学,人才优势明显。所以相比而言,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换句话说,宝钢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主的现代化企业,是走地日本模式,以生产工艺以及产品质量取胜。

    不过,宝钢模式因为是日本那种模式,因此对外来优质矿产的依赖很严重。对交通运输,特别是海运方面的依赖也很大。要想让宝钢持续发展,避免后来能源矿产公司擅自提价而造成的损失。就必须学习米塔尔那样,先去在全世界通过金融手段控制掌握那些优良矿产。也就是说,掌握优质矿产资源以及那些公司,这才是重中之?(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记 http://www.xshubao22.com/5/528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