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记 第 9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稣嬲闹泄硕加Ω糜械囊逦瘛!?br />

    “有些事情总要去做的,不能因为某些错误,就不去做,甚至反过来去谩骂以及攻击,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唐欢再次闭上了眼睛,“中国,就是批评家太多,而太缺少实干家了。谩骂或许痛快,找漏洞也很容易,但难的是如何去修补这些漏洞,如何在既成事实下去改善那些漏洞。我现在稍微有点力量,所以想去脚踏实地的做点事,为中国人做点事,为中国做点事。”

    第二六六章 暴雨就要来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有一个爱国心,又很有责任心好了吧。”听到唐欢说完之后,林美玉忽然扑哧一笑,然后她看了看远方的那个刘秘书,“不过你说的在中国离不开政治是不错,然后,站在胜利者背后也不错,可是,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岂不是说总理那些人跟邓公有矛盾,然后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邓公?”

    “当然。”唐欢点点头,“如果不是这样,我干嘛第一次找的不是赵总理跟胡书记,而是去找邓公呢?”

    “可你怎么就这么肯定邓公会赢呢?”林美玉又问,“要知道,貌似胡书记跟总理那些人,跟邓公的实力也不相上下吧?邓公虽然掌握了军队……难道,你是说邓公会发动军事政变?”

    “呵呵,你想哪儿去了。”唐欢笑着摇摇头,“军事政变?你想的也太儿戏了,实际上邓公目前根本就不用发动军事政变,事实上从始至终,这个国家的大权都一直在邓公手中。不客气地说,现在的胡书记跟赵总理,没有邓公支持,也不会有那么多权利。”

    “那又是为什么呢?”林美玉问,“邓公为什么要给他们权利呢?”

    “恐怕,这是因为邓公也对改革到底怎么走心存疑虑吧。”唐欢说到这里,就慢慢叹了口气。

    的确,如果说1985年之前,胡赵都是坚定的邓公一系的话,那么1985年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或者可以说,19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政坛的一个分水岭。

    这是因为,在1985年之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的领导层围绕改革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开始向两极分化了。一种观点是在**领导下政治上相对开放的以市场为主导地经济;另一种是较少政治自由的、**和政府继续对经济和社会进行绝对控制的、由市场政策进行调节的计划经济。

    前者,或者说完全以市场为主导的更加自由的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经济和政治改革地同时并举;后者较保守的观点则强调地是缓慢渐进的经济改革,不愿意进行大幅度地政治改革。而双方辩论的焦点则是:引进价格体系改革的时间和性质问题,还有就是最关键的党政分离问题。

    改革开放的观点最早似乎是由赵和胡提出地,然后他们的观点得到了邓公支持,并且邓公也因此想法提拔了他们。用他们地热情跟能力去推行改革开放,否则的话。以他们的背景来说,根本就没有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登上国家权利的顶峰。而赵跟胡,也是所谓开明改革派的领军人物。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1986年底以前,他们这些更加开明的改革派似乎掌握着主动权,是他们讨论并起草了引进价格改革的计划。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似乎都还没有什么太突出的矛盾。但1986年4月,随着他们的深化政治改革。特别是党政分离的试点工作开始进行地时候,邓公和胡耀邦之间地关系仿佛一下子就出现了裂痕。

    当然,这只是双方裂痕的一种表面化,其实在之前,就能够看出双方都已经有些不爽了。如果说之前邓公是完全支持**内开明一派地话,那么到了这时候,邓公则几乎完全站到了保守派那边。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苏联也是一样,苏联的改革也是一样在进行,因为对于苏联跟中国这两个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他们都清楚不改革就无法继续走下去。所以其实中国跟苏联的改革几乎是同步的。而在政治方向上,戈尔巴乔夫跟胡赵两人的观点。其实也相差不大,当然结局一样,双方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的失败,似乎更加惨痛,赔上了整个苏联,中国则因为邓公的强势出手,避免了国家的大规模动荡。

    唐欢一直认为,所谓的民主跟自由,都是要跟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定,在整个中国大众普遍都不清楚到底什么事民主跟自由之前,或者说在他们还没解决好温饱之前,奢谈西方的民主完全是自找麻烦,而后来的64事件,在唐欢看来,更像是一种发泄,一种以自由民主口号去宣泄对生活种种不满的发泄,而不是一种有意识的民主改革。

    的确,自从87年之后,中国因为完全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引起了剧烈的通货膨胀,而中国老百姓一向有存钱的习惯,因此到了89年的时候,大多数老百姓忽然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穷了,然后加上当时许多因为企业改革而下岗的工人生活无着落,国家也取消了过去那种把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全包的政策,还有看到身边一批先富起来的人生活奢华而有着强烈心理不平衡的仇富心理等等等等,这些改革中积累起来的不满,就以一些幼稚冲动的大学生为主导,以某些向往西方民主的大学教授为核心,加上外国**势力的资助,开始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最终结果在推翻**执政的,支持所谓党政分离政策的示威暴动。

    结果不言而喻,与91年苏联不同,因为邓公的强势,因为果断的调动军队进京镇压,这个暴动最终被镇压下去,国家维持了统一跟稳定,而暴动过后,似乎所有的负面能量一次性发完,人们就再也不想去管什么党政分离的闲事,而是专注于提高自身生活素质的事情上来。****

    当然,中国89年事变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中国与苏联不同,中国这时期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其实还是农民,而农民对所谓党政分离其实并不反感,相反,他们很多人反而还对那种自由的经济改革不怎么喜欢,因此整个国家其实从整体上是十分稳定的,也就是京城等几个少数大城市的大学生之类闹腾,然后某些下岗工人跟着同情一下,加上各级政府严密监控。并没有真的造成轰动效应。

    在后来的网上,唐欢记得很多小白愤青对这个事情痛不欲生,说什么毁掉了中国的民主改革,这在唐欢看来,根本就是个笑话,或者说,是那些小白们在站着说话不腰疼。

    苏联地惨痛教训不必说了。而中国在那个情况下一旦真的党政分离,**失去了权利。那么人民面临的情况只会更加恶劣,至于领土。什么西藏新疆之类,恐怕也就真的不保了,那时候必然是一个国土四分五裂,然后人民生活急剧下降,整个社会剧烈动荡的黑暗年代。

    要知道在89年的时候。西藏跟新疆是除了京城之外闹腾的最厉害地地方,后来新时代胡书记的上台。也是因为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色,才入得邓公地眼。

    所以说,邓公的伟大之处,中国真正地有识之士其实都明白,或许在某些激进分子严重,他阻碍了中国的所谓西方民主化进程,但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稳定来说,他可以说居功至伟。别的不说,但就唐欢自己来看,他可不想跟苏联解体后那些苏联人那样。过着不知道明天。物价一天三变,吃饭都吃不上的悲惨日子。

    而现在地1986年。当邓公跟胡赵分歧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似乎外国地**势力也跟着欢腾起来,中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也达到了一个小**。

    此时此刻,邓公可没有后来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那种风光,实际上国外媒体对他的评价大都是攻击跟谩骂,就算是主流媒体,也大都用各种方式希望邓公退休,把权力完全交给更加“开明化”的胡赵。

    就在今年9月初,一家更自由的报纸刊登了一篇督促邓公退休的文章,该文说基于两点原因邓应退休:一是有助于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二是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民主的制度,这篇文章和一些提倡政治改革的文章引导人们提出了更加广泛地民主要求,使邓公极为关注。与此同时,国内可以说妖气横行,各种反对**地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公然在大街上对毛太祖的画像上画上监狱地栅栏,以示对**领导人的侮辱跟不屑。那时候的许多极端知识分子,似乎走上了一个怪圈,那就是似乎不蔑视谩骂一下**,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不能体现自己的民主斗士风格。他们似乎在幻想着,中国提前走向西方民主,然后民主了,一切的所谓生活地位也好,生活品质也罢,就都能得到一个很大的提高,然后世界也就大同了,西方世界不会敌视中国了,战争不会有了,国家也就跟着富强了。

    这无疑相当可笑,而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还真就是这样想,并这样做的,不得不让唐欢在后来深深的怀疑,那些人是不是真的脑子进水了,或者是真的别有用心。

    就在唐欢来北京对中关村进行投资计划的时候,北京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思想动荡的局面中,而如果不出意外,那么唐欢记得,好像在1986年底,具体哪个月他忘了,反正不是十一月就是十二月,这里就将会爆发一场学生的大规模示威游行,口号是要求得到更大的民主,督促邓公下台,支持胡书记深化改革。

    不过,就是这次学潮,给邓公提供了一个要求胡书记提前在1987年1月下台的借口,也就是在那之后,胡书记走下了一把手的领导岗位,只保留了部分领导职务,但已经无法对主要大政方针做出指示了。不过胡虽然不是党的十三大政治局常委了,但他仍然是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主任,一直到他198年4月去世。

    胡离职之后,赵总理立即就被任命为党的代理总书记,万某则成为代总理,这是八十年代以来邓公第三次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政治运动。

    “好了,我们该回去了。”唐欢拍了拍屁股,从地上站起来,然后又拉起了林美玉。

    “这么早?”起来后的林美玉问。

    “不早了。”唐欢看了看越来越阴沉的天空,“恐怕就要下雨了,而这场雨,貌似还不会小,肯定是暴雨,所以我们还是及早避一避吧。”

    “嗯……”林美玉看了看天空,也跟着点了点头。

    “对了,你知道么。”唐欢忽然道,“我以前啊,最喜欢下大雨,然后也最喜欢趴在窗户边,看着外面下大雨的景色,呵呵,在安全的地方静静观察暴雨的景色,其实也是很不错的事情,你觉得呢?”

    “这个……”林美玉玩味的一笑,“你是在另有所指?”

    “有么?”唐欢跟着眨了眨眼。

    “你说呢?”

    “呵呵。”唐欢笑了笑,不承认,也不否认,而是拉起了林美玉的手,“走吧,暴雨就要来了,我们还是找个安全的地方静静看戏吧。风雨过后,有些东西就该明朗化了。”

    第二六七章 好人未必能成事

    从中关村实地考察离开后,唐欢终于还是跟胡赵分别见了面,不过就只是单纯的就经济合作开发问题交换了一些看法,对什么反腐倡廉什么的说法,一概不提,与唐欢在遇见邓公时候的有点掏心掏肺的态度完全不同。

    当然了,以唐欢目前的财力跟地位,他目前也的确只适合一个一心以赚钱为主,还有点爱国心的商人的形象,再加上唐欢确实有钱,还具有一定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无论邓还是胡赵,都对唐欢在内地的投资大开绿灯,几乎是有求必应。同时里面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合作案,那就是跟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外局的全面合作,并且承诺可以让唐欢的银行开到中国内地,享受与中国内地银行一样的待遇。

    在邓公那里,唐欢得到了一些关于工业跟商业方面的投资项目,而在胡赵这里,唐欢则又得到了一些具体政策方面的保证,特别是自己私有银行进入内地的保护措施,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具体项目,开发高科技经济开发区,中关村。

    在那次接触中,唐欢发现,胡赵两人虽然没有邓公那种和蔼中带着看不透的敬畏,但却十分的平易近人,对老百姓的民生十分的关注,对于唐欢来内地投资的事情,也是大大的赞扬,但似乎情报系统不如邓公,因此对唐欢的真实背景似乎总是有点摸不透,当然也就是这一点上,让唐欢更加确定了坚决不能跟胡赵走近。

    开玩笑,都一国高层领导人了,居然还不知道唐欢的真实背景,只能说在情报方面,他们比邓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这种情报的不对称,也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所以,那次会面中。唐欢毫不犹疑的就把银行进入内地的事情否决了,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的银行要进入内地,并且享受同样待遇,那也不能由胡来说,而是应该让邓去应承。现在如果答应了胡的这个优惠政策。难保不会在后来触动里面的某个利益,所以还是暂时抽身地好。

    也就是因为这样,唐欢摆出了种种理由,对胡的好意只是心领,又说私人银行全面进入大陆的时机不成熟,自己还是现在大陆搞点投资,比如开发好中关村为妙。

    由于唐欢的理由冠冕堂皇,再加上他也没有拒绝,只是说拖一拖。所以也就没有引起胡赵的不满,反而认为唐欢是一个做事稳重的人,因此对唐欢更加有好感了。

    而就在这次会面之后。唐欢还私下里感叹过,那就是胡是个难得地好人,可以说有赤子之心也不为过,可惜好人未必就能做好事,更加未必能成事。胡书记这样的人么,平日做朋友可能很不错,但做中国的领导人,火候真的可能还差点,轻易相信人。就是他最大的软肋。

    自从华倒台之后,基本上中国实际的最高领导人一直都是邓,不管喜欢邓也罢,不喜欢他也好,这都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因此,要想做点实事,就只能跟邓打好关系,故作清高甚至故意反对之类的,只能是自找麻烦。同时也是对国家不负责的表现。

    总之,在与胡跟赵见过面并就一些新地合作计划交换了看法之后,唐欢对这个胡书记感到深深的同情,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么北京今年年底地学潮必然会出现,而随着学潮游行的发生,胡也会因为这个事情从党的总书记这个位子上下马。

    唐欢还记得在历史上。胡在总书记岗位上下马之后。虽然还有一些职务。但基本已经说话不算了。而代理地赵上台之后。一开始在表面上地确是有些醒悟过来地样子。大都是听从邓地安排。一切为邓公马首是瞻。这算是邓公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地又一次胜利。

    可惜。在这次胜利后。开明改革派饱受打击。保守派甚嚣尘上。而保守派地做法。邓公也是不能容忍地。因为邓公十分明白。保守派对中国是没有好处地。中国如果还要保守。那也是没有出路地。如果不改革。不开放。中国以及中国**最终地结局也一样是走向深渊。顶多能推迟一下这个时间而已。改革开放或许会有危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选择了保守。最终地结局却一定万劫不复地失败。

    就是因为对保守派地反攻倒算大开历史倒车地做法不满。因此邓公在后来年10月党地十三大召开地时候。旗帜鲜明地再次支持改革派。这一次。改革派地实际领导人赵地做法。就比胡地做法要高明很多。他一方面旗帜鲜明地支持邓公大搞改革。一方面继续突出邓地最高领导人地位。而这个突出在十三大上特别明显。

    早在十三大召开前地5月份。作为党地学习文件。赵重新发表了邓在1980年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地讲话。这已经预示着即将召开地十三大将以此为指导思想。

    然后在十三大上。**在报告中洋洋洒洒地陈述了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说明在这个阶段中发展生产力是党地首要任务。而没有直接提及那些有关社会主义地模式和社会主义概念化地东西。算是避重就轻。

    由于邓公为了打击保守派地授意与放权下。这次大会在正式选举中央委员会地过程中。人们第一次有了真正地选择。一些党代表们对那些反对政治改革地人。或者说是保守派投了否决票。改革派正式再次踏上政治舞台地第一线。同时。在这次大会中。邓公正式退出了政治局。陈和彭也退出了政治局。

    不过虽然邓公推出了政治局,但依然兼任军委主席,也依然大权在握,所以十三大的新领导班子中,在赵的有意推动下,尽管没有在官方明面上公布,但私下已经正式地把邓小平认作至高无上的领导。

    这一次,中国政坛一片改革派,赵算是真正的把握了实权,可以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

    再然后,赵虽然还是小心翼翼,看上去对邓公尊敬依然,但在年到年这期间,赵却加大了改革的力度,特别是价格改革的实验,走的就有些过急了。因为赵急切的想通过改革的成功奠定自己的领导权威,以此来对抗站在背后的那个巨大身影。

    可惜的是,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个麻烦事儿,特别是价格体系的改革中,实行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策略,因为引进的市场机制与本身计划经济制度有很多巨大冲突,使经济陷入了困境。

    早先,为了确定一个所谓更加合理的价格体系,赵寻求引进完整的市场机制,然而赵的反对者们,也就是保守派却指出这样做在政治上是有危险的,因为完整的市场机制不仅会削弱党对经济的控制能力,而且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会在广大群众中产生消极影响。但赵对这些却不听,执意要那么做。所谓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二次机遇,国有企业改制以及大量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台的。

    虽然在1988年上半年赵进行了一些价格改革的试验,但是在同年7月底,当时党的领导们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那就是中国陷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

    在这段时期内,中国的价格飞涨,商品积压,存在银行再也不保险,于是老百姓又转而向银行挤提存款,可银行又在前一段时期大量把钱放贷了出去,从而造成了银行的银根紧缩。在这个时候,**的决策者们没有根据具体事情研究出一个更合理的对策,而是立刻无限期推迟了这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利用政策以及宣传来应对这场通货膨胀的危机。此后,更加自由的改革被较保守的经济政策所取代,还大量地削减了信贷和基建投资,而这一波所谓的金钱潮,后来据说高达七千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机遇,也就戛然而止。

    再往后,事情几乎就更明显了,这次赵在经济上的改革失败,让他转而在思想上又搞起了改革,虽然没有直接触及党政分离,但思想意识形态的极度放任,却导致了自由化思潮的再次兴起,加上国外势力推波助澜以及赵跟邓的矛盾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年事件的发生。

    年之后,赵下台,邓直接接过指导改革开放的的旗手职责,开始进行有限度的改革,一方面紧抓党在军政方面的领导权威,一方面又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沿海带动周边,以点到线,然后以线铺开辐射周边。深圳大开发,浦东开发,股市开盘……可以说,邓公背后直接指导下的年代,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年代,当然了,邓公的成功,也是得益于八十年代的许多经验教训,可以说也是站在别人失败的肩膀上成功的。

    “阿玉。”回宾馆后想完这一切的唐欢轻轻的摇了摇头,对旁边的林美玉道,“事情已经谈完,不如我们继续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吧。不如去避暑山庄?要不北戴河?你喜欢哪

    “哪儿都好啊。”林美玉笑了笑,“只要你喜欢的就可以了。”

    “这个么,那咱们就去北戴河吧。”唐欢笑了笑,“可以去看看山海关,我想去那里很久了。”

    就在林美玉点头同意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阵敲门声,随着敲门声的,还有一阵沉厚的男音:“请问唐欢唐先生在么?我是中科院下属公司的人,有点事情想来求见唐先生。”

    第二六八章 最难料理是家事

    这个找到唐欢并且大胆过来求见的人,自称是中科院计算所一家下属公司的总经理……这本到没什么,毕竟这时候中科院下属事业单位多得很,因此一开始唐欢本不想见这个人,而是想赶对方走,可这个人后来的自我介绍却让唐欢打消了原先的想法,因为这个人自称是柳传至,而他的公司名字则叫做联想。

    怀着一份好奇,唐欢在房间里接见了这个已经四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又穿着一身廉价西服的传奇人物。

    在稍微打量了一番对方之后,唐欢就主动问了起来:“那么柳先……不,柳同志,您找我来,到底是想要做什么呢?”

    “其实我来的目的很简单。”柳传至直接回答道,“我知道唐先生是香港著名商人,所以我想跟唐先生合作,让联想在香港创建公司,或者说让联想到香港落户。”

    “哦。”听到这里,唐欢并没有感到吃惊,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么你为什么要想到去香港做?据我所知,联想公司是家国营公司,在这里的业务很好,如果你要去香港发展,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

    “知道,意味着竞争会增强。”柳传至笑了笑,“因为在香港我们公司没有特权,也不可能轻易贷出款来,所以要比国内困难的多。”

    “你知道还要这么做?”唐欢笑了笑,“或者说,你不觉得你的公司现在就去香港发展,太早了点么?”

    “早?不早,一点都不早。”柳传至摇摇头,“像我们这只能个高科技公司,如果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走出去,接触世界同类最先进的技术,起码要知道差距有多少。过去。我们总是在国内闭门造车,造出的东西自以为很先进,可一旦对比国外,就知道原来我们制造的东西已经落后了。也就是说,像我们这种技术含量高的公司,只有走出去。多接触国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我们才能真切的知道这种差距究竟是多少,也才能够奋起直追。同时,在政策呵护下的公司或许会成长很快,但毕竟是温室中的花朵,不如在风霜中地成长坚实。去香港创业,等于给我们开了一扇窗,也能够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这种尝试越早越好。”

    “呵呵。你这么一说,倒也说的过去。”唐欢笑着点头,“那么你你来找我。还说到所谓的寻求合作……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你是还想让我投资了?”

    “您猜对了。”柳传至笑了笑,“我的确也想让您投资,一来您地地位在香港可是真正的一言九鼎,二来么,我们联想现在可没多少钱。”

    “你可真有自信。”唐欢笑着摇摇头,“就凭这这两点,你就急匆匆的找来了?你知道么,要不是我心情好。你差一点就进不来,我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见的。你还真够大胆的。”

    “我也知道您一定很难见。但我还是想来试一试。”柳传至笑了笑。“试一试。可能会失败。但不尝试一下。就一定会失败。现在。您不是已经接见我了么?”

    “哈哈哈。好。好。不愧是……呃。嗯。你有这样地胆量跟见识。联想在你手中一定会发扬光大地。”唐欢再次一笑。然后他顿了顿。接着道。“那么你想让我投多少呢?或者说。你要让我投资。有什么凭仗么?总不能真地就让你空口白牙说动我。去空手套白狼吧。”

    “怎么会呢。我们可不是那种骗人地皮包公司。我们真地是中科院下属公司。这可是国营地。”柳传至摇摇头。“至于说具体我们希望您投资多少。实际上现在我们也没有一个定数。毕竟我对香港以及海外市场不熟。也不知道我们地产品在当地是否一定能够畅销。”。

    “那你……”

    “不过我敢保证地是。我们公司地科研实力都是绝对过硬地。”他连忙打断唐欢地话。“因此只要能在香港站稳脚跟。那么国外有什么好地产品。我们都可以先研究。或者模仿过来。然后再自主创新。再然后根据市场来生产合适地电脑产品。如果说我们有什么凭仗地话。那就是我们公司地科研队伍了。他们可都是原中科院地高技术人才。俗话说得好。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么。”

    “唉。现在我不佩服你都不行了。”唐欢笑着摇摇头。“连具体地细节都没想好。就毛毛躁躁地来找我寻求合作。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了。”

    “呵呵,您见笑了。”他跟着一笑。

    “好吧,就算我被你说动好了。”唐欢点了点头,“可是我还是感到奇怪,那就是你为什么来找我呢?如果说单纯缺少资金的话……据我所知,您的父亲目前就在香港吧,而且还很有钱,你干嘛不找他呢?”

    “您知道我父亲?”柳传至微微一愣。

    “这当然。”唐欢看了看他,“柳古书先生我可是久仰大名,他在年去香港创办了香港中国专利代理公司,可以说是目前的中国最早认识到专利巨大作用的人,堪称中国专利第一人。这样的人,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听到唐欢这么说,柳传至居然苦笑的摇摇头:“中国专利第一人,唉……没想到父亲在香港居然这么有名了,还真是,真是……”

    “你怎么了?”看到他居然在那摇头苦笑,唐欢反而有些不解了,“我说错什么了?”

    “这个……”柳传至顿了顿,“我从没听说家父在香港是那么有名,据我所知,他目前在香港也就是一个小公司的老板,至于在国内……他地名声可不怎么好,很多人都反对甚至看不起我的父亲,还有人曾经给邓首长写信,说主张建立专利制度的父亲,是卖国贼。”

    “这其实没什么。”唐欢耸了耸肩膀,“先行一步的人,总会被别人看做异端。其实你应该感到庆幸。这说明你父亲要比别人看的远,看的清楚。”

    “或许是吧。”柳传至再次苦笑了下,“可家父目前在国内的名声并不好,然后他就算有钱,但也有限,何况我也不希望他插手这件事。毕竟您知道,联想是国营企业,如果我父亲再插手,我怕别人会说我们别有用心。如果不到非不得已,我是不会去找父亲帮忙的。”

    “嗯。”唐欢点了点头,“行了,那就这样吧,你先回去,拿出个详细地章程来。然后我们研究研究之后,再就具体和做事情谈,你看这样如何?”

    “这。好地,我们一定尽快拿出具体地章程。”柳传至一下站了起来,“您放心,很快的,绝对很快。”

    “这个,三天之内能拿出来么?”唐欢笑着点头,“因为我不会在北京呆太长时间。”

    “三天……没问题,我们一定可以做出计划。”柳传至连忙点头。

    “那很好,就这样吧。”唐欢点头。

    等柳传至离开后。林美玉在一边玩味地笑道:“怎么,咱们现在不走了?”

    “对,先不走了。”唐欢摊了摊手。

    “就因为刚才那个年龄可以当你父亲的人?”林美玉继续笑,“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这样?”

    “这个么,他地确值得我这样。”唐欢郑重的点点头,“至于说到有什么地方么,嗯,你不觉得他很有成大器的气象么?”

    “成大器的气象?”林美玉失笑道,“抱歉。我可没看出来,我就觉得这个人胆子很大。”

    “就是胆子大,这就够了。”唐欢跟着笑道,“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着,胆大心细是必备的条件,而他这都具备了。再者说他的公司毕竟是中科院下属单位,应该是不会错的。”

    “可是……”

    “好了好了,咱们不要继续在这方面讨论了。”唐欢摆摆手,“总之就是这样了。”

    看到唐欢这个样子。林美玉只好叹了口气:“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那。那我们就多等等吧。”

    “你也不用这么个表情。”唐欢连忙站起来,从背后环住林美玉的腰,“其实我这么做,也是想提前投资一个有实力地人跟一个有实力的公司。知道么,这家公司可是主营电脑业务的,而将来电脑产业会是一个很不错地新兴产业,现在投资进来,将来就可以获得十分不错的收益。”

    “你以为我是在为那个人担心么?”林美玉回头嗔了唐欢一眼,“我是觉得在这里心里不踏实,想及早离开这里。”

    “噢?怎么个不踏实?”唐欢问,同时环住林美玉的手慢慢上移,一直移动到对方的胸口处停下。

    “说正事儿呢。”林美玉用手轻轻打了唐欢的手一下,阻止唐欢那继续作怪的手,这才继续道,“前面你跟我说,现在正是内地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时期,而现在你跟双方都有接触。我怕万一真的他们之间的矛盾提前爆发,会殃及到我们。”

    “哈哈哈,我还以为你要说什么呢。”唐欢笑着放了手,“原来是这个。我之前不是说了么,咱们是外来者,只要不牵扯里面地政治派系,那就绝对不会牵连到我们。他们中的任何一方,现在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再者说,他们就算之间有矛盾,但要爆发出来,也需要一些引子,而且大陆政坛的变动,也不是那么儿戏的,不是说怎样就怎样。所以,我们顶多是能看看戏,就如现在这样,呆在安全的屋子里,静静观看外面的风雨罢了。”

    “可还有句话,叫做世事难料不是么?”林美玉摇了摇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担心,总觉得继续呆在这里不安

    “这……”看到林美玉皱眉担心的样子,唐欢终于苦笑了下,“看来,中国大陆给你的印象真地不好,起码在政坛上,你似乎有点接受那些西方人的妖魔化了。事情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算了。”林美玉忽然一甩手,“你爱怎么就怎么把,我不管了。”

    说完,林美玉就当先进了卧室,并砰的一下关了门。

    “有没有搞错?”看到这个样子,唐欢疑惑的挠挠头,“这脾气怎么跟暴风雨一样,忽然就变了?难道真的是因为害怕中国的政治?不会啊,她可不是不懂事的人啊?”

    “对了。”就在这时候,林美玉忽然又打开了门,“我觉得你该好好地考虑一下黄淑惠跟她地孩子问题了,你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吧,再过些日子,孩子就要下生了啊。”

    “说话啊!”

    “唉。”唐欢叹了口气,“阿玉,你放心,我会的……我保证,一定在孩子出生之前去看她,可以了么?”

    “你,我……”林美玉张嘴欲说什么,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然后回过头,砰地一下又把门给关上了。

    “唉,外部的事情容易解决,可这内部……”看着那关上的屋门,唐欢不禁又摇了摇头,“果然,一个人最难料理的,还是家务事啊。”

    第二六九章 我们有儿子了

    时光匆匆,转眼间已经是年底了,再过两天,就是西方的圣诞节了。

    美国旧金山的一处私人医院里,林美玉正在病房外焦急的走来走去,时不时的还把眼睛望向产房的方向。

    看到林美玉这么急躁的样子,唐欢微笑着摇摇头:“阿玉,别这么急,没那么快的。来,过来坐下,你晃得我眼晕。”

    “哼!”林美玉看了唐欢一眼,这才气冲冲的过来坐下,“你的孩子,难道一点都不急么?”

    “我……”唐欢刚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苦笑了下,什么也没说。

    当初在给柳传至提供了资金以及帮助之后,因为林美玉的反对,唐欢接下来就没有继续在大中国旅游,而是乘坐专机去了美国旧金山,去看望已经怀孕的黄淑惠。

    当时见面的情景,唐欢现在还记得。

    第一次见面的地点,是在图书馆,那时候黄淑惠正在看书,而见面后的黄淑惠,只是微微一愣,然后就冷静了下来。

    “你来了。”

    “是的,我来了。”

    “走吧,换个地方说话吧。”

    “好。”

    这就是他们见面后地台词。简单到极点。好像电影里一样。

    在那个过程中。唐欢可以明显地发觉黄淑惠地肚子隆了起来。看起来怀孕时间已经不短了。起码有六七个月地时间。

    后来。他们来到一家咖啡厅。叫了东西之后。唐欢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那个问题:“你肚子里地孩子……”

    “是地。是你地。”黄淑惠落落大方地承认。

    “哦。”唐欢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拿起了红茶喝了一口。然后这才继续问。“几个月了?”

    “六个月了。”

    “六个月……这么说,最初的……是在三月末四月初?”

    “……差不多吧。”

    “可是……”唐欢顿了顿。然后才继续问了起来,“可是,我记得我们那……我都有戴套的,这个,怎么,怎么会……”

    “……”黄淑惠垂下了眼帘。轻轻地拿起钢勺搅拌起了杯中的咖啡。

    “是意外么?”唐欢紧盯着她问。

    “如果我说这是意外,你相信么?”黄淑惠抬起了头,反盯着唐欢。

    “如果你一定要这么说的话……”唐欢说到这里,轻轻的笑了笑,“我信。”

    “呵呵。”黄淑惠笑了起来,然后她转过了头,不再跟唐欢眼光相对,而是看着咖啡厅的玻璃窗外,“好吧。我承认,这不是意外,这都是我预谋的。”

    “噢。”唐欢轻轻点了点头。“那段时间。我,我在跟你……地时候,偷偷用针把所有的保险套都戳破了,然后,然后就……”黄淑惠继续盯着玻璃窗外,“然后怀上了,我也没想到会那么快。”

    “一开始,我这么做也只是尝试一下。”黄淑惠继续道,“因为看到书中有这样的情节。所以我也就照着做。大概那么做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总是感到浑身无力,还总是发晕……”

    “那是初孕反应吧。”唐欢接口道。

    听到唐欢这么说,黄淑惠转头看了他一眼,接着又转过头看向窗外:“对,你说的没错,是叫初孕反应。不过一开始我不知道,以为这是经常性贫血,就去医院检查。结果医院说,我是怀孕了,说这是初孕反应,说不同的人状况不同,我的状况稍微严重点。”

    “我记得了,四月份的时候你好像请了长假,说身体不舒服,应该就是那个初孕反应吧?”唐欢叹了口气,“我真是太粗心了。根本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而且你请假之后,我也没有怎么去看你……”

    “这不关你的事。”黄淑惠转过脸。微微笑着摇了摇头,“那段时间你正好在日本谈事情,所以,呵呵,再说我也不想让你知道。”为什么?”唐欢忽然问。

    “什么为什么?”

    “什么都为什么。”唐欢静静地问,“比如,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事后又为什么不想让我知道。”

    “唉,我就知道你会问这些。”黄淑惠叹了口气,“先回答你第一个为什么吧,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好,我在听。”唐欢点头。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黄淑惠低下了头,又玩弄起了咖啡勺,“一开始跟你的时候,我只是毕业后想找一份好的工作而已。毕竟我妈在你家里工作,然后你们地公司很大,你提供给我的薪水也很多。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当时你提供的薪水是相当诱人的,而你给我的那个秘书职位,也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没有拒绝的理由。”

    “接下来,再跟你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开始对你好奇,因为你明显年龄很小,而且是小的太多,但你偏偏就做到了许多别人都做不到地事情。”说到这里,黄淑惠嘴角微微一笑,“那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你这么大的公司,居然没有竞争对手,从一开始就没有,或者说,你的崛起,实在是太快太快了,快的让人措不及防,而等到他们开始注意你的时候,你却已经迅速膨胀成了一个巨无霸。”

    “你从来不具体过问公司的事情,你甚至不知道你公司下面有多少员工,有多少部门,然后你也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可以说,你在公司的管理方面,只能是幼稚来形容,而且公司里已经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派系,你也是从来不过问。在我地感觉里,你旗下的公司,其实就是围绕着你个人旋转。你也从不在乎你旗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记 http://www.xshubao22.com/5/528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