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赏天下 第 10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鞫ジ凰难蠊碜优侍浮?br />

    紧接着双年展的就开幕了,而李墨白的个馆也做好了向公众开放的准备。

    第三七零章情迷威尼斯

    第三七零章情迷威尼斯

    第三七零章情迷威尼斯

    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就好像一个漂浮在酽酽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奇·书·网'

    不到8平方公里的小城被一百多条蛛网般密布的运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岛,岛与岛之间只凭各式桥梁错落连接,形成了400多座桥,这也是李墨白将自己的个展主题定为‘桥’的缘故之一。

    初来乍到很快便会迷失在这座‘水城’中,好在有大运河呈S形贯穿整个城市,沿着这条号称‘威尼斯最长的街道’,可以饱览威尼斯的精华而不用担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栋宫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于14至16世纪,有拜占庭风格、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筑地基都淹没在水中,看起来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艺术长廊。

    平日里大运河真的像一条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样,各式船只往来穿梭其上,最别致的当然还是贡多拉。所谓贡多拉就是一种月牙形的黑色平底小船,也是威尼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因为车子是没有办法在威尼斯市内穿行,‘贡多拉’船身狭长,首尾翘起,最适宜在狭窄的水巷中行驶。艄公身着黑白相间的传统服装,头戴有红色帽箍的草帽,他们用单桨划船,操作非常熟练,一条‘贡多拉’除艄公之外,最多可以乘坐六人。

    ‘贡多拉’制作严格而又讲究:长为10。75米、宽为1。75米,以栎木板为材料,用黑漆涂抹七遍始成。几百年前的威尼斯贵族们喜欢乘坐雕刻精美,装饰着绫罗绸缎的贡多拉互相斗富。为了刹住这种奢靡的风气,威尼斯政府颁布了一条发令,禁止把贡多拉漆成彩色,于是曾经争奇斗艳的贡多拉都变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黑色小船。

    乘着‘贡多拉’,在古老的手风琴和其他乐器的悠扬音乐声中穿行于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赏‘街道’两旁古老的建筑,古时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脑海浮现。

    威尼斯的夜景更是威尼斯的一绝,此时的李墨白就租了一条贡多拉,和蒋絮涵两人站在船头穿行在威尼斯的碧波上荡漾,水面倒影着月色,经过一天的喧嚣,此时的河面重归平静,贡多拉在如丝般的碧波上静静前行。

    两岸爬满青苔的古老墙根发出特殊的潮湿气味,仿佛伸手可触。河水汩汩,船儿荡漾,让人忍不住幻想自己回到几百年前艺术辉煌一时的威尼斯,自己是王公贵族,正乘坐贡多拉,赴一场假面舞会。只有撑船的威尼斯小伙儿在狭窄水巷拐弯处的一声吆喝,才把人又带回到现实世界中来。

    “李墨白,快看这就是叹息桥”看到了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封闭式桥,蒋絮涵便大声说道,兴奋不已。

    李墨白自是看到了叹息桥,也不说话,伸手将蒋絮涵揽到怀里,便封住了蒋絮涵的嘴唇,为为这座充满风情的小城平添一道风景。

    威尼斯是水城,船行之处自然是处处有桥,眼前就是威尼斯最著名的莫过于‘叹息桥’,它是连接总督府和监狱的一座封闭式的巴洛克风格的桥。至于为什么这座桥有这么个无奈的名字,常见的说法是一名死囚走过叹息桥时,透过桥上的窗户看到对面房子里自己的女友拥抱着新情人,不禁深深叹息,于是叹息桥因此得名。

    随着岁月的流逝,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有来由,至少现在的叹息桥已经成了恋人见证爱情的地方,据说只要在桥下拥吻,爱情就能天长地久。无数情侣在这里上演李墨白和蒋絮涵正在上演的一幕,也算得是威尼斯的一景。

    “大坏蛋,透不过气来啦”蒋絮涵好不容易挣脱,笑嘻嘻地说道,仿佛刚才的一吻永远值得回忆。

    关于威尼斯的故事太多,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更是让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了这座古老的小城。小小一座城,却有大故事,不仅有著名的双年展和电影节,还有全世界最著名的‘狂欢节’,历史上甚至一度曾握有全欧最强大的人力、物力和权势,不得不令人惊奇。

    威尼斯不但水美,建筑更美,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片段大多数都是在这里拍摄。全世界最美的广场——圣马可广场、圣马可教堂、总督宫等等绝美的建筑令人深深为之沉醉,凡是到过威尼斯的游客无不永远在心中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在威尼斯最吸引李墨白的地方正是总督宫,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最高行政官总督的官邸。宫殿最早建于公元九世纪,目前的宫殿是14…15世纪的哥特式杰出作品。穿过与教堂相连的卡尔门也有译名为‘纸门’,进入总督宫内院,就可见15世纪建造的巨人阶梯,上立海神和战神的巨大雕像,从1485年起,总督就在这里加冕。

    宫内还有一处‘金梯‘通往总督的居室,因其两侧涂金的墙壁而得名。宫内包括委员会厅、候客厅、四门厅、议会厅、十人厅和大会议厅等,各个厅都以油画、壁画和大理石雕刻来装饰,使整个总督宫复杂奢华、辉煌璀璨。其有一幅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油画作品,取材于但丁的《神曲》名叫《天堂》,长22米,宽7米,有700多个人物,气势极为宏大,占据了大议会厅东面的整个墙壁。

    早在几年前李墨白便来看过这幅画,在那时候李墨白便渴望将但丁的《神曲》用中国画长卷的方式绘制出来,只是李墨白一直认为笔力不够,这一次来到威尼斯,李墨白自然是再次在这幅壁画前徘徊良久。

    李墨白深深为这样一座城市着迷,实在是太美了,美到令人目不暇接,哪怕每天看着这些漂亮的建筑,都不会有视觉疲劳,每一眼都充满新鲜感,无怪乎威尼斯能诞生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油画流拍——威尼斯画派,以及如今的双年展、电影节、狂欢节等重要的文化活动。

    但是这么一座美丽的城市,愿意居住在这里的当地人却是越少,原本几十万的人口,现在已经不到6万,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座旅游城市,甚至当地人每年都会为这座城市举办‘葬礼’,一方面每年都会面临洪水肆虐和逐年下沉的地基,以至于威尼斯城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彻底消失在海面以下;一方面由于威尼斯每年有2000万的游客接待量,致使当地人更本就住不起房,大量的日用品商店也改行销售面具、玻璃制品等纪念品,从而导致物价上涨速度令人不堪忍受,不得不逃离这座美丽的城市,让人们心中平添一抹乡愁。

    天下乌鸦一般黑,作为民主自由的发达国家,其统治阶层一样只知道收税,并不在意民生,何况东方那片自己深爱的土地正在全力建设经济,民生更不是统治阶层所考虑的问题,只要能发展经济攒政绩,老百姓的死活谁在意?

    摇了摇头,李墨白心中苦笑一声,如此良辰美景,怎么能冒出这样的想法,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就好,至于成败得失,任由后人评说吧,这个时候还是先享受眼前的美景与身边的美人才是正事儿。

    原本李墨白想带着三个宝宝也来看看威尼斯的美景,小开始培养三个小家伙的艺术情操,奈何三个小家伙从下午开始就睡得香甜,也只好将小伙们留在房间由保姆照看。

    “大坏蛋,这座城市还真是美,总觉着看不够。”回到了酒店,三个小家伙依然在睡觉,蒋絮涵倒了两杯红酒,递给李墨白一杯说到。

    “景美人更美,我看着你也觉着永远看不够。”李墨白结果酒杯,满口花花地说道,虽然已经结婚了,但是两人还保持这热恋般的漏*点。

    “大坏蛋,你这个话对别人说过没有?”蒋絮涵嘻嘻一笑,“我猜你对你哪位白雪公主也说过同样的话。”

    李墨白闻言心中直冒一连串的叹号和问号,脸上却依然嬉皮笑脸地说道,“宝贝儿,我是小矮人吗?再说了,就算要说也要征得你的同意啊”

    “大坏蛋,你说我们在这儿买一幢房子怎么样,每年都可以到这儿来度假。”蒋絮涵没有追究李墨白的意思,只是一带而过,却是转移了话题,男人是管不住的,尤其是李墨白这样的男人,随他去吧,只要他的心不要飞了就好,自古文人多风流,又不是自李墨白开始。

    “没问题,你可以明天就开始找房产经纪,看看能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房子,只要能找到,咱就买下来。”李墨白非常赞同蒋絮涵的想法,喝了一口杯中的红酒后又道,“不过现在嘛”

    说着话,李墨白便将蒋絮涵抱在了怀里,双唇已经贴上了蒋絮涵的双唇紧紧地吻在了一起,然而就在这时候小宝的哭声却是传了过来,两人就如触电似地分了开来,不由相视哈哈大笑。

    第三七一章轰动威尼斯双年展

    第三七一章轰动威尼斯双年展

    第三七一章轰动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节,始于1894年4月22日,是欧洲最重要的艺术活动之一。'奇·书·网'并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并且其资历在三大展览中排行第一,威尼斯双年展一般分为国家馆与主题馆两部分,主要展览的是超现代艺术,被喻为艺术界的嘉年华盛会。

    李墨白的风格与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格有些格格不入,传统中国画的个馆实在是让整个艺术圈都惊掉了大牙,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政治缘故,与艺术无关。

    无论外界如何评论,李墨白也不想解释,在李墨白看来,艺术没有国界也没有流派,只有带给观众无穷尽的视觉享受和思想启迪就是好的艺术品,对于时下流行的装置、行为艺术实在没有良好的观感。

    当然李墨白也不反对这些艺术,甚至对部分作品非常欣赏,但是大多数的作品在李墨白看来就是垃圾,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的意yin式的自娱自乐,既没有美感又不能启迪观众的思想。

    最令李墨白恶心的是竟然有艺术家以《艺术**》为题,在公众场合赤身**的造i,想着就够恶心了,居然也被称之为行为艺术,然而这种类似的丑行却是在行为艺术圈颇为流行,其中包括一些道貌岸然的名家。

    最为可笑的是胸前写上***这个英文单词,伸出中指指着**也被称之为艺术,而且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名家,看上去是在为老百姓鼓与呼,私底下做的事儿真是让人不齿。

    李墨白的个馆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确是非常另类,另类到所有的媒体都非常好奇,观众更是好奇,为什么一个传统画家竟然被邀以个馆的形式展出,然而正是这种好奇,却造成了李墨白的给个馆人潮如涌。

    不看不行啊,这可是最热门的话题,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场行为艺术,一个传统画家为什么闯入了超现实艺术的领地,纷纷猜测主办方的目的。

    李墨白的个馆布置乍一看充满中国风,但静下来一看,却又不是这样,而是融入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中西方元素结合的没有一点突兀之感,令人眼前一亮,所有来看过的人都震撼不已,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只是往往都是不伦不类,像极了暴发户。

    但是在李墨白的个馆里,却是丝毫没有不爽的感觉,反倒是非常的和谐,这时候记者们终于明白李墨白个馆的主题为何叫‘桥’,的确是对于中西方文化理解的足够透彻,从而显得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在看到李墨白的作品的时候,记者倒是罢了毕竟艺术修养有限只是惊叹于李墨白作品的丰富,却是说不出一个道理来。

    然而,同样是抱着好奇心前来观看的艺术家则就不一样了,一眼看出李墨白的与众不同之处,看过之后心中震撼的只有一个想法:李墨白站在巨人的肩上,正在向艺术的巅峰攀登,距离那最耀眼的王冠只有咫尺之遥。

    美国人玩波普艺术源于美国没有历史也没文化,说难听点就是没有教养,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讲究的是个人自由的表达。

    法国人玩立体抽象,的确是现代艺术的巅峰,但是跟八大山人比起来,毕加索还没有入门,看过八大的作品就能明白什么才叫抽象,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八大的画风没有形成流派,也因为文化的原因,中国画对于透视并不是在在意。

    透视的技法由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中最先使用,也是达芬奇给后代留下的财富之一,然而事实上中国画早于南朝的宗炳和唐代的王维就提出过类似的理念,张择端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更是采用了透视原理,只是并没有重视这一原理,也没有去总结这个经验而已。

    当代人玩装置、行为艺术,实际上更多的是根本无法超越前人的高度,要想出名只有走偏门,通过传媒建立声誉,但若想名垂历史,恐怕也只能在财经史上留名。

    李墨白没有去跟风这些不入流的作风,而是潜心研究名家作品,欧洲油画、古埃及壁画、古希腊壁画、非洲的壁画、印加绘画都是李墨白学习对象,积累了丰富的底蕴厚积而薄发,这次展出的作品《皇帝的新装》就是融合各民族的绘画技巧的大成。

    所有的艺术家、评论家、ji者看到《皇帝的新装》这组作品,无不惊讶万分,太美了,美到令人目眩;太震撼了,震撼到令人心痛。

    讽刺,这是绝妙的讽刺,改变的结局更是画龙点睛,虽然很多人都曾经想过,并且无论是西方历史还是东方历史都正是这般上演,但却没有人敢于去表达,李墨白却偏偏就表达出来了,指出皇帝赤身**没有穿衣服。

    技法上更是没有任何的挑剔,不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画面感,都堪称一流。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一组画所表达的思想,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究竟谁在为老百姓说话?

    “我的上帝,李是个天才,这是我看到的最美的绘画展,《皇帝的新装》和《离骚》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品。”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劳伦斯向来吝啬赞美之词,但是这次却在记者的镜头面前用上了‘最美’‘最伟大’这个定语,令所有在场的记者都是大为吃惊。

    “李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拷问我们所有人的心灵,揭穿了政治游戏的真面目,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我憎恨他,原本我以为这个世界很美好,可是李打破了一切,我的心好痛。”一名白人青年如是对记者说道。

    “李的绘画技巧丝毫不逊色与历史上著名的画家,尤为出色的是他将各民族的文化紧密融合,却没有一丝突兀生涩,实在是令人惊讶。”著名艺术家费舍尔看过李墨白的作品后对自己着说道。

    “李墨白让世界见识了中国人的创造力,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即将来临。”一位中国画家兴奋地对前来采访的中国记者说道。

    “白少不但是一名有良知的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大师级的画家,我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不会。”一名特意前来参观的粉丝如是说道。

    赞誉声一片,质疑声自然是随之而起,美国的艺术评论家的萨默尔不以为然地说道,“陈词滥调的自以为是,根本没有创新的观点,而且技法上也是毫无章法的堆积,只是片面地追大求全,丝毫没有给人强有力的艺术感染力。”

    “要想成为大师,必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没有从李的作品中看到一个大师所应该具备的特质,文化需要保持独立性,而不是任由嫖客蹂躏的*子,艺术更不是。”一个以露阴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也大言不惭地在博客上写道。

    三大社、BBC、CNN、ABC、NBC、《纽约时报》《每日镜报》《泰晤士报》等媒体纷纷粉专题报道,一时之间李墨白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随着媒体的推波助澜,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到了威尼斯双年展李墨白个馆,几乎每一个到双年展的游客都要道李墨白的展馆观摩一番。

    国内的媒体虽然总是习惯性地后知后觉,但是这一次却总算没没有掉队,不过也没有想到李墨白竟然再次引起了世界性地轰动,纷纷加大篇幅报道。如果说之前几次引起世界轰动是因为其中有政治因素或者说经济因素,但是这一次绝对是艺术的力量,这一组《皇帝的新装》如果说讽刺,绝非讽刺天朝,而是将全世界的政府都给讽刺了。

    李墨白的粉丝更是乐翻了天,几乎所有人都在论坛中议论,一片欢声笑语,就如同欧美人的狂欢节一般热闹。

    所有的媒体都希望能采访李墨白,但是李墨白却是让尚善代自己有礼有节地婉拒了记者的采访,李墨白不是不知道如何面对记者,而是不愿意配合记者去演戏,再说李墨白也不想成为一个媒体的宠儿。

    艺术圈也是颇为热闹,几乎所有和艺术沾边的人都在讨论,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李墨白引发的文化大融合以及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

    各大著名的画廊以及艺术博物馆也是闻风而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收购李墨白的作品,要是李墨白将来真的成为大师,那么自己的博物馆又将增加一个亮点,即使眼前,李墨白的作品也是炙手可热,如果能买下《离骚》《皇帝的新装》《百子图》三幅作品之一,那就就更是意外之喜。

    圈子里议论也是越演越烈,从最开始的私下交流,到后来分成阵营明显的两派,纷纷在传媒与网络上口诛笔伐,相互攻讦,争论的面红脖子粗。

    而始作俑者李墨白反倒是成了局外人,即使更新博客和围脖也是绝不参与这个话题,因为此时的李墨白在夜以继日创作新的作品。

    就在距离展览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众人的争论也达到高峰的时候,李墨白再次在双年展上推出一幅巨幅作品,一下子又将所有人的眼球再次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点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点

    第三七二章世界的焦点

    李墨白花了整整100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全身心创作,才完成这幅长68米,宽5米的巨幅,画完这幅画李墨白感觉自己完全虚脱了,整个人瘦了一圈。'奇·书·网'

    再次从迷离中清醒过来,李墨白又恢复了精气神,只是身边的人却是担心不已,有其实李墨白,甚至将李墨白老妈也接到了威尼斯照顾李墨白的生活,公务机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往返一趟京城,采购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以保证李墨白的营养。

    然而李墨白却是不闻不问,如同疯子一样只是画,对于外界根本不管不顾,本来李墨白也没有心思掺和各方的争论,事情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至于理论还是先让评论家去评说,一切都与画家没有关系。

    蒋絮涵每天看着李墨白疯狂地作画,看到李墨白笔下一个栩栩如生而又区别于传统的人物形象,心中是既满足又担心,忐忑不已。

    当李墨白展出这幅巨作时,整个西方沉默了,争论声也戛然停止,所有人心中都是五味俱全,为什么是李墨白,为什么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是白人,即使是西方国籍也好,可偏偏就是西方人。

    一时间新闻媒体只是报道李墨白画了一幅世界上最大幅的绘画作品,却是没有评论,也没有说这是油画,ji者们无法定位这幅画,更不敢去评论这幅画,画家们和评论家们都没有说话,谁敢乱说。

    西方沉默了,但是国内却是欢声笑语一片,纷纷认为这是李墨白对于批评者最强有力的打脸,国画家们也认为这是对当代艺术的打脸,赤luo裸抵打脸。

    “当以波普文化为代表的当代艺术横扫世界的时候,中国的李墨白横空出世,狠狠地煽了越来越堕落的当代艺术,请允许我向李墨白致敬。”著名画家赵让之如是在CC**的《新闻联播》ji者的采访中说道。

    “中国文化向来都是以包容的心,接纳各民族的文化,李墨白就是中国文化的使者。”另外一名评论家如是说道。

    这一档全国人都在看的新闻,破天荒地用了3分钟报道并简单地解读了李墨白这幅《天堂之路》,取材于但丁的旷世名著《神曲》,绘画的手法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文化,几乎融合所有画派的精髓,集视觉美感与思想内涵于一身,通过画笔为观众演奏了一台美术史与西方史的交响曲。

    《神曲》的思想价值万古长存,表达了执着地追求真理的理想,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史诗,可以说是一部西方文化体系的集大成的著作。

    李墨白在读中文版的《神曲》的时候,已经为之着迷,但是由于语言间的差异,《神曲》的语言美几乎损失殆尽,于是李墨白学会的第一门外语不是英语,而是意大利语,当能不借助字典通读的时候,李墨白深深为但丁的天才而折服,在那个时候李墨白便在心中打定主意将来一定要将这幅画给画出来。

    虽然西方的艺术圈暂时性地失语,但是李墨白在全球的影响力丝毫不逊色大腕权贵艺术家,艺术爱好者知道李墨白又展出了一幅新作,而且是惊人的巨幅作品,兴趣顿时被调起来,纷纷前往威尼斯想看个究竟。

    于是,威尼斯发生了眼中拥堵事件,贡多拉在水上往返不绝,几乎是船挨船,步行街上也是人挤人,李墨白的个馆前更是人山人海,当然持续竟然,一方面欧洲人的总体文化水准较高,保持秩序的习惯已经渗透到骨子里,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读过李墨白的杂文集,自是了解李墨白的思想,都怀着一份敬仰之心。

    西方的媒体ji者更是蜂拥前往威尼斯,希望抢到第一手的新闻,只是来晚了ji者只能排队,根本没有办法进入李墨白的展馆。

    李墨白看到这一幕,也不得不佩服西方人的艺术修养,想想也是,仅仅一个意大利,就有2000家博物馆,其他发达国家同样是拥有大量的博物馆,比如纽约一个城市就有几百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老百姓的艺术修养自然是不会太低。

    想到这里,李墨白心中不由哀叹一声,中国才有多少家博物馆,连一个小小的意大利都没有办法比,可是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13亿人口,何其悲哀啊。

    就在艺术圈沉默的时候,梵蒂冈教廷首先发出了批评的声音,毕竟这幅画中将历史上的教皇、教主、教士置于地域四层接受惩罚,更是将教皇蓬尼法斯八世至于地域第八层审问,这一些列画面可是有损教廷威严。

    当《神曲》是一部文学著作的时候,只能影响到喜欢读书的读者,而当他成为一幅名画的时候,却可以影响所有人,只需要看一眼,并且通过简单的文字介绍,所有人都会明白教廷原来也是如此地贪婪,这种情绪可是有可能如病毒一样传染。

    随着教廷的抗议打响了第一枪,李墨白的反对者自然是闻风而动,纷纷开始大肆批评李墨白的作品庸俗、丑陋、血腥、暴力等等,甚至说李墨白别有用心,几乎是所有恶毒的攻击都见诸报端、网络。

    一时间,整个西方世界的艺术圈阴霭密布,尤其是学院派的声音最响亮,恨不得将李墨白分食了,认为李墨白破坏了艺术的传统与教养。

    李墨白却是毫不在意,甚至在房间中乐呵呵地看着肥皂剧,丝毫不为这些批评影响自己的心情。

    在西方大肆批评的时候,国内的媒体以及艺术家却是大力维护起李墨白,纷纷发表文章反击西方是伪民主,说一套做一套等等,李墨白很清楚这是高层在推波助澜,进一步巩固统治基础,丝毫不以为感激,而且这样的辩论已经完全偏离艺术的轨道,虽然自己的确是是有政治讽刺的意味,可是并没有对任何的权贵歌功颂德,不过对于统治阶级而言,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自然不介意在需要的时候出来唱戏。

    李墨白国内的粉丝也是纷纷组团前往威尼斯,希望在第一时间亲眼目睹李墨白的画作,但是多数人都听从了李墨白的劝告,结束了威尼斯双年之后,将在国内公开展出,自然是等着在国内观看,出国毕竟是麻烦事儿不是。

    至于网络上自然是沸沸扬扬的一片,所有人都在讨论《神曲》,讨论李墨白在这幅画中究竟都用了哪些绘画技巧,又是如何将这些绘画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粉丝们自然没有忘记反击西方的批评,外语熟练的粉丝更是翻墙登陆国外的网站同李墨白在国外的粉丝同仇敌忾地与那些批评人士论战。

    凡是看过这幅画的观众,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观感,都认为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世界各民族绘画艺术的巅峰。

    随着论战的白热化,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和西西里的媒体率先向批评家开炮,毕竟但丁是全意大利人的骄傲,而佛罗伦萨更是但丁的故乡。意大利的主流媒体在短暂地失落过后,也坚定地为李墨白鼓与呼,这幅画无论如何都是以意大利的骄傲——但丁的作品为原型,怎么说都给自己的国家涨了面子不是,批评李墨白就是批评但丁。

    随着意大利的反击,美国的艺术家也站出来反击,《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CNN、NBC等变成为了最强有力的阵地,很多看懂了这幅画的艺术家丝毫不吝啬对于李墨白的赞誉。

    “最开始得知威尼斯双年展邀请李举办个展的时候,我很惊讶,甚至有种看笑话的心理,然而在看到李那组《皇帝的新装》的时候,我的心被狠狠地抽了一下,为什么我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对于身边的事情却是熟视无睹?

    而当我看到这幅《天堂之路》的时候,我已经惊讶的无以言表,这是一个奇迹,几千个任务都是惟妙惟肖,绘画手法更是精妙绝伦,我实在是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批判,虽然我很想批评李总是不喜欢与人交流,但现在与李有了交流的渠道,那就是李的作品。最后我要说的是,这次双年展的金狮奖如果不颁发给李,绝对是威尼斯双年展对打的损失,更是整个艺术圈的耻辱。”

    著名的艺术评论家威尔金森,在《纽约时报》撰文写道,威尔金森几乎批评过所有的艺术家,但是对于李墨白却是没有一句批评之辞,威尔金森可是久负盛名的评论家,只要他在报纸上说一句赞誉之词,艺术家的的身价立即成倍增长。

    “一个跨时代的大师在威尼斯冉冉升起”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的战斗”

    “新的文艺复兴即将开启”

    随着美国艺术家和评论家的全面反击,欧洲更多沉默的评论家和艺术家也调整了心态开始反击,你方唱罢我登场,虽然李墨白还是没有接受专访,但是李墨白的光辉却是比娱乐明星大腕还要灿烂。

    在一片纷争声中,威尼斯双年展也即将尘埃落定,最富盛名的艺术金狮奖颁奖晚会也即将揭开谜底。

    第三七三章颁奖晚会

    第三七三章颁奖晚会

    第三七三章颁奖晚会

    威尼斯双年展向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中国第五代、第六代导演基本上都是依靠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荣誉后,才逐渐在国内电影圈或的地位。'奇·书·网'

    李墨白却是自始至终没有加入任何协会,除了博古阁之外,确实很少和艺术圈的人有来往,近一年甚至是典型的宅男,除了旗下几家公司不得不参加的会议,李墨白也就是偶尔在798看看,或者去参观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

    对于获奖李墨白更是不太在意,文学、绘画不是一个奖项可以决定其成就,那是需要历史的检验与证明,无论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一幅绘画雕塑,都只是作者的个人表达,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思潮,假如100年之后,这些作品依然为老百姓所喜,那才是真正的成就。

    100年前,全世界有无数的作家、艺术家,但是今天我们能记住并为之着迷的几乎连百分之五都没有,可见这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于是当代的艺术家们想破脑袋地求新求异,反而遗忘了传统。

    对于美国这样一个正在创造历史的国家而言,求新求异也算是在为这个文化薄弱的国度文化建设作贡献,而对于像中国、埃及、希腊这样的文明古国而言,那是非常非常之危险,古埃及文化或许就是这样才形成断层,好在中国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众多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中国文化始终没有被销蚀,但是60年代那场浩劫却让中国文化遭遇有史以来最惨烈的破坏,其破坏程度远超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清代康熙到乾隆的文字狱。

    李墨白现在要做的就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而不是去获奖。但是李墨白却不排斥获奖,获奖无疑可以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强自己的影响力,让自己的观点能影响更多的人,从而实现中国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吸收与融合,让中国文化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李墨白现在仅仅自是迈出了一小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是李墨白一个人可以撑得起来,但只要让更多的西方观众对中国了更深的了解,其他的中国传统艺术家也会雨后春笋般地冒头,李墨白深信中国有这个实力和底蕴。

    争论依然在继续,各方喋喋不休地在传媒给搭建的舞台上唱戏,好不热闹,而李墨白却是幕后的一位观众,每当情节胶着的时候,李墨白便给下一剂猛药。

    在这场争论之中,尚善等人也是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尚善一篇评论的文章,几乎被所有的媒体转载并被很多的评论家所引用。

    双年展的颁奖典礼是针对近两年取得卓越成就的一次表彰,主要有两个奖项,一个是针对国家馆,一个是针对个人。中国馆由于被官方了,生命力非常脆弱,自是与金狮奖无缘,也没有人期待中国馆会爆冷,但是李墨白却是不一样,风头正劲,是个人金狮奖最大的热门(注:威尼斯双年展的金狮奖原本是在开幕的时候公布,但是无涯为了情节需要故意将其放在了闭幕)。

    全球的媒体都在期待,最中李墨白能否击败其他的艺术家而获奖,毕竟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这个时候却是非常考验主办方的魄力。

    实际上评委会也是压力很大,从李墨白所引起的轰动而言,颁给李墨白绝对是无可厚非,但也正是因为这个轰动,颁给李墨白又会遭遇较大的阻力,甚至会遭遇反对者口诛笔伐。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双年展的闭幕式终于到来,闭幕式也拉开了帷幕。这一届双年展前来参加颁奖仪式的艺术家非常之多,所有人都想亲眼目睹金狮奖花落谁家。

    颁奖晚会和电影节的颁奖仪式相同,但也有不同,毕竟双年展只有两个奖项,更像是一场艺术家交流的沙龙。

    艺术家们和明星一样走红地毯,每个人都是华装丽服,充满艺术家的气质,一点也没有电影明星的严肃,艺术家的装扮可谓是各有特色,让人看上去颇似一场服装秀。

    李墨白倒是简单,一袭精工细作的白色长衫,脚踩一双布鞋,但却让所有人的眼前一亮,儒雅而不失风流,精气四溢,要是留着‘一’字胡须,还真是有民国文人的风采,且更添几分风流。

    虽说长衫是源自于满洲旗袍,但是实际上却是经过数代的改良,不但融合汉服的元素,还具有西方时装的韵味,已经可以列入汉服的体系,长衫旗袍可是在20实际30年代风靡大上海,算不得满洲服饰了,这也正是汉文化的包容性,只要是优秀的元素统统融合进来。李墨白也想过穿传统的汉服,但是考虑到李墨白个展的主题,穿着民国时期的长衫倒是更符合‘桥’的概念。

    蒋絮涵也是一身裁剪得体的旗袍,曲线玲珑的身材尽显东方女性之美,两人牵手走上红地毯的时候,记者的闪光灯就没有停止过。

    签名过后,两人配合着记者拍照,倒是很给各路记者的面子,中国的记者看到李墨白册形象,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伟大的先贤鲁迅的形象,心中也不有震撼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李墨白从杂文到绘画还真是都透着这个味道。

    颁奖晚会是沙龙形式,一点也不严肃,艺术家们自由交流,倒是热闹非凡。在场的艺术家李墨白基本不认识,完全是圈外人,也没有主动去搭讪,而是准备找一个座位坐下来,等待颁奖仪式结束便就离开。

    然而李墨白和蒋絮涵刚刚从台上走下来,便有人主动和李墨白说话,“祝贺你,李,我是德国的霍尔曼,很高兴认识你。”

    “李,我是美国的史蒂夫,祝贺你。”

    “李,你好,我是意大利的马尔蒂尼,你的作品太棒了”

    一路有人打招呼,李墨白倒是没有觉着吃力,这种场合的应酬对于李墨白而言普遍不过,剑桥的学生没有不懂西方上流社会礼仪的,自然是应对得体。

    各国的艺术家有的向李墨白表示祝贺,有的向李墨白表示钦佩,还有画廊的老板或者高管混迹于其中,希望藉此机会和李墨白相识,要知道现在各家画廊都已经接到相关的需求信息,此时正是一个和李墨白认识的最好机会,谁让李墨白并不轻易出手自己的作品。

    李墨白虽然不认识这些艺术家,但是只要一介绍,李墨白立即能对上号,李墨白不愿意和圈里人交流,并不意味着李墨白固步自封,而是随时关注着当前的流行趋势,各国略微出名的艺术家的作品,李墨白都曾经认真分析并从中吸取养分。

    跟李墨白聊天非常舒坦,只要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李墨白总是能不着痕迹的将对方最为得意的作品给夸赞一番,而且与多数的艺术家交流起来也没有语言障碍,欧洲语系相当简单,只要掌握了拉丁文,其他的语种学起来并不太难,对于以古文字研究为专业的李墨白而言,实在是太容易了。

    原本众人对李墨白都没有直接的观感,当略略交流一番后,心中对李墨白顿生好感,如此语言天赋,难怪能将中西方文化完美地融合。

    应酬了一番后,颁奖仪式也终于开始了,没有主办方的冗长发言,只有对这届双年展所涌现出的新元素进行简单地回顾。李墨白自然也是屡屡被提及,几幅作品也是获得高度评价,这时候众人心中已经大致明白今晚上金狮奖的已经明确,非李墨白莫属。

    回顾结束后,卡塞班上台首先公布了国家馆的金狮奖得主——印度馆,李墨白没有太过于吃惊艺术商人的嗅觉往往灵敏,尤仑斯早在三年前已经撤出798,将投资转向了印度,以至于这几年的798凄风惨雨一片,逐渐有些落寞,一场被炒作起来的狂欢终于被打回了原型。

    随着国家馆金狮奖的公布,印度馆的策展人兴奋不已,高高举起金狮子,用英语发表了获奖感言,自是一番感谢。

    接下来,所有人便将目光向李墨白聚焦,不聚焦不行,谁让李墨白在这次双年展上的表现实在太过于出色,几乎让所有人都失去了光彩。

    颁奖嘉宾卡塞班从信封中取出获奖名单,微微一笑,“朋友们,接下来我要向大家宣布的是个人金狮奖的得主,他就是——”

    卡塞班故意停顿了下来,下面的艺术家倒是颇为配合,各种各样的鬼叫声都有,丝毫没有绅士风范,都是一帮离经叛道的家伙,才没有多少忌讳。

    倒是又不少人大喊“神奇李”,引得众人开心大笑,神奇李原本是媒体的给李墨白冠以的称呼,现在在西方倒是被广泛接受。

    “是的,他的作品充满艺术感染力与思想穿透力,令人震耳聩聋,不但吸收了各民族的绘画技法,而且糅合的非常巧妙,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让传统艺术再度绽放光彩与生命力的——神奇李”

    卡塞班漏*点洋溢地说道,对于李墨白的评价也是非常高,这个获奖理由也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台下顿时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李墨白听到卡塞班的话,知道自己获得了这座金狮子,一脸微笑地站了起来,向众人鞠了一躬表示感谢后,然后走到了台上,从卡塞班手上接过金狮子高高举起。

    “谢谢各位评委的厚爱,感谢大家对我一直以来的支持,感谢我的爷爷将我带上艺术之路,感谢父母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感谢我的爱人给了我一片宁静的港湾?(精彩小说推荐:

    ) ( 玩赏天下 http://www.xshubao22.com/5/532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