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姜梅问题中的考虑,是下午的时候她提出的一个邀请,邀请他加入孙杰伦自创的“威杰唱片”,并且充当孙杰伦的御用词曲创作人之一。
孙杰伦成为天王巨星之后的第三年就恢复了自由之身,并于当年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一个叫“威杰娱乐”、一个叫“威杰唱片”,全力运作自己、包装自己。
当然,威杰唱片公司也签约了不少作词人、作曲人、音乐制作人。
这一次,姜梅和孙杰伦估计是看中了他的才华,所以想要让他加入威杰唱片。
面对着姜梅的热情问话,赵星驰沉吟了一会,最后回答道:“我是个外行人,对于业内的规矩并不是太懂,我只是按照我自己的想法来思考,所以我就直说了。我可以加入威杰唱片,也可以专为孙先生作词作曲,不过歌曲版权需要归我。另外,在唱片、广告、商演等等渠道上的收入分成上,我要拿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十五?”姜梅惊呼一声,随即就生气的说道:“赵先生你是在开玩笑吧?百分之十五的分成,这绝对不可能,最多百分之二!”
“那就没什么好谈的了!”赵星驰也不跟她废话,直接说道。
姜梅怒极反笑,冷声说道:“我看赵先生你是一点也不了解我们这一行。就算是在九十年代初,唱片业最辉煌的时候,包括词作者、作曲人、制作人、经纪公司、唱片公司、歌手在内的全部内容提供商,在唱片的分成上也只有百分之四十而已。而在这百分之四十的分成上,百分之六十是唱片公司的,百分之三十的经纪公司的,只有百分之十是歌手、词作者、作曲人、制作人按比例分配。至于现在,哼哼,内容商能够拿到百分之十的分成已经很了不起了,赵先生你一开口就要百分之十五,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赵星驰听得怔了一下,有些不可思议唱片业居然萎缩到这等地步,但也没有改变初衷,只是笑着说道:“是不是开玩笑就不劳姜小姐费心了,不过,我想我们还是有合作机会的。”
姜梅冷着脸回了一句:“希望是吧!”
第十八章由《东风破》引出的……
酒店之内。
赵星驰一行人离开之后,孙杰伦立即问姜梅道:“谈得怎么样了,他有没有答应?”
姜梅冷笑道:“答应什么,人家胃口大着呢,一张口就要百分之十五的分成。”
“百分之十五?”孙杰伦怔了一下,然后失笑道:“他该不会不知道我们这一行的行情吧?就算是我,一张唱片能够分到的也就百分之十左右,他凭什么敢说下如此大话?”
“行情我都跟他说了,不过他还是自信满满的说要百分之十五的分成,讲价的机会都不给我,直接就说少于这个数字就没得谈。我看还是算了吧,这种人,也就碰巧写了这样一首好歌,没什么真才实学,反而自大的很,招进公司来,保不准还是个大麻烦。”姜梅叹了口气,最后说道。
孙杰伦想了想,最后点头笑道:“听你的。”
姜梅看了他一眼,又道:“可是这样一来,你以后的路子又该难产了,我看还是你还是别再犹豫了,赶紧趁着这个机会转型,急流勇退,退出歌坛,主攻影坛。”
听着这话,孙杰伦却摆了摆手,神秘一笑:“也不一定,其实看着这首歌,我已经有了灵感,隐约触摸到新的方向。”
姜梅大喜问道:“真的?”
孙杰伦笑而不语,卖起了关子。
另一边,酒店门口。
赵星驰一行人刚刚走出来,赵蓉这个丫头就跑到了赵星驰的身边,拉着他的手问道:“表哥,你是怎么认识我的偶像的?真是太牛逼了!不过表哥,如果我以后想见我的偶像了,你还能不能带我去见我的偶像?”
“对呀对呀,表哥,你该不会不帮我们吧?”赵丽也小跑了过来,可怜兮兮的在赵星驰跟前卖萌。
赵星驰无语,伸手在两个丫头脑门上敲了一个爆栗:“美得你们,你以为孙杰伦是在替我打工啊,想见就见?就这一次,以后你们想见孙杰伦,自己想办法去。”
“啊?”赵丽和赵蓉两姐妹立即耷拉了脸色,闷闷不乐。
“赵星驰,你是怎么认识孙杰伦的?还有,刚才你和孙杰伦的经纪人鬼鬼祟祟的躲在房间里干什么?”王美霞这时忍不住问道。
赵星驰给了她一个白眼:“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什么鬼鬼祟祟的,你会不会说话,不会说话就别说,没人会把你当哑巴的。”
“你……”王美霞直接被噎住了,张口就要开骂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了,心里突然想到刚才是赵星驰带她们去见了孙杰伦,一个激灵,骂人的话竟然说不出口了。
赵星驰诧异的看了她一眼,有些搞不懂她这次怎么没有开骂了,但随后就抛在了脑后,懒得搭理她,然后看向了范小萱,笑着说道:“范小姐……啊,不,应该叫小萱的,我以后可以这样称呼你吧?这么晚了,路上不太安全,要不我送你回去吧?”
“咳咳咳……”包括王美霞在内,赵丽、赵蓉等人直接被呛到了,然后齐刷刷的用一种不可思议的额神色看着他,就像是见了鬼一样。
赵星驰老脸微红,但还是坚持住了,继续用期待和紧张的眼神看着范小萱。
范小萱这个时候也差点被呛得咳嗽,心里更是无语的很:“小萱小萱的你都直接叫开了,还问我干嘛?”
至于最后那句希望送她回家的话,她倒并不是在意,或者说已经习惯了。
自从在人民出版社西江分社,赵星驰第一次见面之后就向她大胆表白,她就知道赵星驰对她很有好感,希望追求她。现在再听这话,也只是说明赵星驰还没有死心,她有没有男朋友,赵星驰是不在意的。
而且,赵星驰这样的追求者,她遇到过很多,所以并没有太大的感觉。
“哈哈哈……表哥,原来你喜欢这位姐姐啊!”赵蓉这丫头突然跳了出来,脆生生的说道,然后一脸笑意的看着范小萱和赵星驰两个人。
王美霞上下打量了赵星驰几眼,古怪的看着他道:“赵星驰,真有种啊你,居然敢名目张大的追求我家小萱。我告诉你,没那么容易,我家小萱也不会看上你的,所以,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小丫头片子懂什么!”赵星驰揪住她的衣领,将她拎到了身后,然后淡然的看着王美霞道:“小萱会不会看上我是她的自由,我喜欢小萱是我的自由,就算是小萱也干涉不了,所以你这个外人最好还是当外人好了,别猫抓耗子多管闲事。”
“切!”王美霞不屑的哼了一声,心里却有些酸酸的:“这个家伙,和我相亲就那么不情不愿,转过头就看上了小萱。我真的就比不过小萱吗?”
“还是不劳赵先生费心了,美霞会和我一起回去的。”范小萱有些皱眉说道,心理面对于赵星驰那番话有些不喜。
什么叫做喜欢她是他的自由,她也管不了?
死缠烂打什么的,她向来是不喜的。
赵星驰有些失望,但还是笑着说道:“没关系,那你们一路小心,再见。”
他并不知道范小萱的心思,如果知道,一定会觉得冤枉死。在地球上,他的那番话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很多人深以为然。没想到在土星,面对范小萱,他的这句话居然起了反作用,这真是太冤枉了。
一行人随后就分开了,各回各家。
第二天,孙杰伦演唱会的报道很快就上了各大娱乐杂志和报纸的头版头条。
赵星驰醒来后,一翻家里订阅的报纸,再看电视节目报道,满眼都是孙结论的身影和演唱会的报道。
原本,孙杰伦的演唱会已经进行到第五站了,早就过了报道的热度,但是谁让昨天晚上突然爆出了一首新歌,一首好的新歌《东风破》呢。换做别人,也就随便炒炒算了,但是放在孙杰伦这位亚洲天王巨星身上,那就值得大书特书了。
“《东风破》,孙杰伦爆新歌!”————《东周刊》
“孙杰伦新歌问世,一曲《东风破》惊爆演唱会!”————《壹周刊》
“新歌曲,新曲风,一曲《东风破》!”————《香江日报》
“《东风破》问世,或是新音乐潮流?”————《音乐无极限》
…………
第十九章贴吧里的战斗
《东风破》这首歌,一经孙杰伦在演唱会上唱出,立即在娱乐圈掀起了很大的波澜,尤其是在歌坛。
究其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因为孙杰伦这一两年没有好歌面世,所以乍一听《东风破》这首旋律悠扬,歌词意境极佳的歌曲,很多人都炸锅了。各大媒体报社是因为这一两年没少当黑粉,所以现在有被打嘴巴的嫌疑;歌坛同样如此。
一个却是因为《东风破》这首歌很特别,不同于现在流行乐坛的歌曲风格。既不是靡靡之音的情歌,也不是说词的R&P,同样不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更不是口水歌,而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音乐风格,格外的与众不同。
各大媒体不可能不知道,歌坛中的音乐人就更加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才在第二天就掀起了轩然大波,被大肆报道。
与此同时,孙杰伦口中的那个歌迷朋友,也上了各大娱乐报纸的头版头条,所有纷纷开始猜测这“歌迷朋友”到底是谁?
有人说这是孙杰伦故布迷阵,其实是某个音乐人创作的。
有人说孙杰伦那句话不像是说谎,也不像是故布迷阵,然后在堂而皇之的刊登了寻人启事,寻找神秘歌迷,重金悬赏云云。
赵星驰看着这些报道,心下想笑,但却笑不出来,只觉得很无聊。
再上网看了看报道,赵星驰无聊的感觉顿时不翼而飞,然后一团怒火涌上心头。
“楼主可以肯定,这绝对我家杰伦自己写的歌曲,然后因为要报答我们,所以才故意说这首歌是我们当中的谁创作了这首歌!”
“沙发!”
“近距离抚摸楼主!”
“强烈支持!”
“顶!”
“打酱油的飘过!”
“我觉得也是,我们家杰伦那么帅,那么好心肠……”
“楼主这话说到点子上了,顶你一个!”
“楼主烧饼!”
“楼上的你才是烧饼!你全家都是烧饼!”
…………
…………
在孙杰伦的贴吧,赵星驰看到的就是这样恶心的一幕,这些脑残粉是要闹哪样啊?
是可忍孰不可忍!
赵星驰立即穿上马甲开始在贴吧奋战,开骂楼主,开骂这些脑残粉。
但是很快,屏幕一刷。
他的发言立即就被人屠版了。
“楼主滚粗!”
“楼主别让我找到你的ID,不然一定跑到你家砍你!”
……
凶残的屠版,三两下功夫就刷满了屏幕。
一分钟之后,帖子被吧主吊了起来鞭尸。
赵星驰气得大骂吧主无耻、吧主死全家,然后果断关掉浏览器,猛灌了几口茶水。
差不多半个小时,他的心情才平复下来,苦笑道:“我擦,看来我是闲的没事干,自己找虐受。明明在地球的时候就被天涯那些满嘴喷粪的家伙恶心坏了,知道和脑残们是有理也说不通,现在还凑上去,活该啊!”
生了一肚子闷气,下午的时候,赵星驰就出门了,然后去了自家的玩具厂,找到老爸赵卫国。
一见面,赵星驰就说道:“爸,我想到公司上班。”
办公室内,赵卫国愕然的看着他道:“你不是在写你的小说吗?现在怎么想着来公司上班了?”
赵星驰挠了挠头,苦笑道:“也没啥大问题,只是觉得烦了,成天蹲在家里写小说也挺无聊的,所以就想给自己找点事做,顺便学习一下公司的管理问题,给自己充充电。”
赵卫国一听这话,很是高兴,立即说道:”好好好,你能有这份心,说明你还是长进了不少的,走吧,爸带你去参观一下我家的玩具厂。”
“好嘞。”赵星驰笑着应了一声,然后跟在了赵卫国的后面,走进了工厂。
玩具厂的全名是“星伊玩具”,“星”是赵星驰的星,“伊”是林宝伊的伊。说是说公司,其实也就是一个小厂子,公司不过五十个人,生产的也就是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布绒玩具。入目所见的,或者是熊猫,或者是猴子,或者是小狗,没多少技术含量。
五分钟不到的时间,赵卫国就带着赵星驰参观完了整个公司。
虽然在规模上、品质上、创新上等等问题上面,星伊玩具公司可以说是简陋之极,但公司生产的玩具全部都是走出口路线,公司内部各个部门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倒也没让赵星驰太过于失望。
除此之外,星伊玩具公司是赵卫国白手起家创立的,从无到有,从只有他自己干,到现在的五十名员工,一年也能挣个几十万,足以让赵星驰佩服到五体投地了。
设身处地的想想,赵星驰可没有这份能耐,看他在地球上的宅男样就知道了。
“目前来说,公司还算运转良好,不过以后可就难说了。公司一没有技术,二没有人才,三没有资本,很难做得起来,不是转手卖给其他人就是自动关门的结局。”赵卫国随后感叹了一句,然后看着他说道:“当然,这也得看你去了,爸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已经不求什么了,这个厂子我打算慢慢的转到你的手上。”
赵星驰没有摇头拒绝,而是笑着说道:“我不想让公司倒了,这毕竟是爸爸你的心血。相反,我还要把它发展壮大,因为玩具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前途的,而且我心理面也有点想法。在这之前,我打算熟悉一下公司的运作,爸你可得教我啊?”
赵卫国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笑道:“只要你愿意学,我就把我知道的全都交给你。”
两父子相视一笑。
随后的日子里,赵星驰就跟随在赵卫国身边,努力的学习公司的运作,同时出席各种酒宴,认识赵卫国生意场上的伙伴和朋友。
虽然身为穿越者,但是赵星驰可没有自达到他什么都懂的地步。
活到老学到老可不是一句空话。
如果不学习,凭他一介宅男,他压根就不懂公司的运作,他以后怎么去做生意?怎么去管理一家公司?又怎么去保证不会在做生意的时候被人给坑了?
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是损失惨重。
穿越者的资本有很多,东山再起没问题,但也要大伤元气。
赵星驰有着自知之明,所以虽然他的未来目标是在娱乐产业这一块,但是必要的生意经还是要具备的。
除此之外,自家的这个星伊玩具公司也不是一个摆设,在赵星驰的未来规划中,玩具公司应该是占有很大分量的。
而在赵星驰沉浸于学习如何管理一家公司的时候,时间渐渐的到了十一月份。
这一天,远在昌南市财经大学的钱敏丽给他来了一个电话。
赵星驰才恍然知道,《明朝那些事儿》终于要上市了。
第二十章上市中……
一本新书上市,如果作者是知名作家,那么就应该在新书上市之前大做广告,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广而告之;如果是大牌的明星作家,那就应该在新书上市之前举办一场新书发布会,搞得跟明星专辑或者电影公司电影上市一样隆重。
但是赵星驰不是,他只是一个新人菜鸟。
所以,财经大学出版社在将《明朝那些事儿》开始推向市场的时候,只是让钱敏丽给他打来了一个电话通知一下,然后那边就开始铺货了。
对于这一点,赵星驰也有些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这本来自地球的戏说历史小说能够在土星上受到读者的喜爱,然后自发的红起来。
赵星驰也没有在网络上看到有关这本书的宣传,可以肯定,他的第一本书是静悄悄的上市了。
说起来,赵星驰自己除了因为卖《东风破》这首歌赚来一点自信之外,对于《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他还是不太自信的。他的考虑当中,这本书就相当于他在土星上的一个试验。试验成功,这本书火爆,那么他以后就可以非常自信的当一个文化贩子,将地球上的名书全部给倒腾到土星来,然后大肆获利。
一天后,钱敏丽给他带来了十一本精装版《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册,将其中十本给了赵星驰,说道:“这是免费给你的。”
赵星驰笑着接过,然后伸手指了指她手上剩下的那一本,问道:“那这本呢?”
钱敏丽抿嘴一笑,双手举着那本书递到他的面前,说道:“这本是我的。大作家,给签个名吧,等以后你出名了,我就转手卖钱,赚上一笔。”
赵星驰知道她说笑,但听得心下也是一乐:“没问题,本大作家就成全你。”他接过了书,然后郑重其事的签下了自己的第一个签名。
签名没有龙飞凤舞,只是用正规的楷体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中规中矩。
钱敏丽收回书本看了看签名,立即鄙视道:“真没水平。”
赵星驰不乐意了,反驳道:“你知道什么,我告诉你,等我以后成为了著名作家,我的签名就是潮流,就是水平。”
钱敏丽“切”了一声,压根就不相信。
两人聊聊笑笑,下午的时候,钱敏丽就走了,同时也将《明朝那些事儿》后面的稿子全部带走了。
至于稿费,额,钱敏丽说还要半个月才能拿到,赵星驰也只能是再次郁闷了半天。
《品三国》也全部写出来了,不过赵星驰不打算和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准备待价而沽,等到《明朝那些事儿》彻底将他的名气打出去之后,他再做打算。
……
又是一个周末。
目前还是孤单宅男的高小峰没有地方可去,舍友们邀请他去爬上,他认为爬山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所以毫无犹豫的拒绝了。
十点半,太阳都晒屁股了,高小峰才睁开了惺忪朦胧的眼睛,有气无力的起了床。
这里是昌南大学,高小峰正在读大三,语言与文学专业。
不过,别看这个专业的名字坑爹,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比较冷门;但是,这个专业不仅一点也不冷门,反而是热门专业。为啥?就因为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经济高度发达,但娱乐文化产业却比较滞后,还在蓬勃发展当中。
当然,造成这一切的后果却是因为华夏百年的积贫积弱,不得不先发展理工壮大国力,保家卫国。
现在,华夏的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而且还在以一种令全世界感到恐惧的速度飞快往上提升。除了头号强国的美帝,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与华夏想抗衡。这个时候,正是文化娱乐最佳的发展时期。
语言与文学专业,是一个万金油似的专业,毕业后当不了作家,当不了文化研究者,当不了著名编辑,但是当一个小编、当一个文字工作者、当一个记者总是可以的。更何况,著名作家、著名文化研究者、著名编辑,那都是从小编往上升的、从不入流到入流往上发展的。
所以,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还是很光明的。
洗刷完,随手从枕头下面抽出一本厚厚的网络小说《我和我的小师妹》,高小峰出了宿舍,然后去食堂吃早餐。
额,十点半了,应该是吃午饭了。
高小峰是宅男,“元凶”就是武侠小说以及现在的网络小说。
高中的时候,高小峰从父母的严格管束下解放出来,很快就随着同学们开始阅读起打打杀杀、情情爱爱的武侠小说,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刚开始到租书店租盗版小说看,然后购买武侠名家的小说集,厚厚的一本,红皮书精装版,几本武侠小说集合在一起,看得是不亦乐乎;接着发展到学会了电脑,然后在网上偷偷摸摸的看那些尺度渐渐开放的小H文。
近些年,网络文学开始兴起,而且随着电脑、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网络文学迅猛发展,铺天盖地,充斥在所有人周围,十个拿着手机低头看的年轻人当中,至少有五个是在看网络小说的。
高小峰也是五个人当中的一个,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越来越多的小说被他翻完了,他渐渐的开始书荒了。
没办法,高小峰只能再次回到学校外边的那个租书店,租那些盗版的小说看。
吃完中饭,高小峰去了租书店,将《我和我的小师妹》还给书店,然后疯狂的寻找能够入他眼的小说来。
但是找了半天,高小峰再次失望了:“尼玛,这写的什么啊,狗屁不通的玩意也敢印出来卖?”
到最后,高小峰一气之下,将租金拿了回来,然后打算去上网找书看。
不过,走在去网吧的路上,路过万华书店的时候,高小峰突然来了兴致,打算去里面瞅瞅看。
万华书店是全国连锁的大型书店,国有企业,更是昌南大学附近为数不多的正版书店之一,里面的书全部都是正版的,假一赔十。
高小峰极少来这边,因为正版的书至少三四十,但是盗版的书却只要十块,甚至五块就可以买到,而且除了纸张和印刷有些瑕疵之外,和正版书几乎没什么不同,所以比较一下,最看重性价比的高小峰就非常愿意买盗版书了。
“咦,这是什么书,《明朝那些事儿》?”高小峰逛了几圈,最后在历史书籍这一大分类中拎出了一本新书,有些不明白之下,喊了一嗓子:“服务员,这本书是啥书?”
穿着红色马甲的男服务员走了过来,一看那本书,立即笑道:“这是一本戏说历史的小说,昨天刚刚上市,听说作者还是隔壁财经大学的毕业生。”
第二十一章同样的书,不同的人
万华书店内。
当高小峰听说手上的这本《明朝那些事儿》是隔壁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写的,他立即就像把书给还到书架里去。
财经大学和昌南大学虽然同属西江省,而且都在昌南市,但两所大学向来是不对付的。
学校高层不对付,学校里的学生也不对付。
从上到下,里里外外,两所学校都是死对头。
以高小峰昌南大学的学生身份来说,财经大学、尤其是财经大学的学生,向来都是他不服气的对手,无时无刻不想着找茬和坑对方一把。
理由很简单,因为财经大学的名头要压昌南大学一头。
社会上,甭管是谁,只要问起西江省哪所大学最牛逼,别人一定会回答是西江财经大学,从来没有谁说过昌南大学很牛逼的,虽然昌南大学的政治地位要比财经大学高上那么一点点,毕竟是以“昌南”为名的。
这个时候,要让高小峰看财经大学毕业生写的小说,这不是打他的脸么?
不过,刚想着放回去,高小峰突然想到:“无论我看还是不看,都代表我认输了,这可不行。那还不如看看,找些毛病也好啊,到时候爆出去,反正丢的是他们财经大学的脸。嗯,不错,那就看看再说。”
翻开封面,高小峰带着挑刺的眼光看了起来。
“历史应该写得很好看……”
第一句话,高小峰看得就冷笑了一声,这什么玩意,他当他是谁,口气这么大?
高小峰看了一下作者名,不是真名,而是一个笔名“金古传奇”。
这一下,高小峰的冷笑声越发的大了:“癞蛤蟆打哈气,口气好大。笔名居然都传奇,内容又是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倒想看看你能写出什么花样来?”
高小峰内心批判的**越来越强烈了,想要喷薄而出。
“洪武大帝第一篇同年
我们先从朱元璋的一份档案说起
姓名:朱元璋。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
……”
“哟,有点意思。”高小峰尽管心里不舒服,但也不得不承认,一本历史小说居然以这样的笔法来写,还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再往下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譬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的星星闪啊……
……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那他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那个时候可没有计算机。)
……
……”
“哈哈哈……哎哟喂,太好笑了……不是吧……这怎么可能?”高小峰越看越有趣,渐渐的竟然沉浸到了小说的世界当中,沉浸在了“金古传奇”这个家伙的视觉当中。
至于挑刺的问题,额,早已经被高小峰抛到了九霄云外。
此刻,高小峰只有一个心思,那就是看下去,继续看下去。
翻页的速度越来越慢,渐渐的,高小峰每看一页都要回味两到三遍,笑上几笑,然后再翻看下一页。
当一个人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候,时间往往过得很快。
不知不觉间,手上的这本书已经被高小峰翻了一半。
不过,正当高小峰找了个位置,舒舒服服的打算将剩下的一半看完的时候,一只大手伸到了他的面前,一把将书抓在手上,然后一个身穿马甲的年轻人出现在他的面前,神色严肃的看着他。
“哪个王八……”最后一个“蛋”字被高小峰咽了下去,因为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万华书店的工作人员。
高小峰赔笑一声:“这位大哥,不要这么认真吧,再让我看看,就看一会……”
工作人员很干脆的摇头拒绝了,然后严肃的神色突然一变,热情的笑道:“这位同学……是同学吧?你如果真的想要看这本书的话,你可以买回去看啊?买回去了,随便你怎么看,什么时候看,就算过上几年,这本书还可以拿出来看,以后还可以留给自己的子女看,这是可以传下去的啊。怎么样,这位同学,要不要把这本书买回去?今天正好是全场八折的最后一天哦,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要抓紧啊……”
“抓紧你妹啊,传下去你妹啊!”高小峰恨得牙痒痒的,咬牙切齿的看着眼前的这个混蛋,真相直接走人。
不过刚刚转过身,高小峰就忍不住了,最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回过头来肉痛的说道:“这本书多少钱?”
“不贵,不贵,原装正版才十五块钱,再打个八折,只要十二块钱,就十二块钱,相信同学你吃一餐饭也不止十二块钱吧?”工作人员笑着说道,心下暗笑,就算是吝啬鬼,一样不怕你不上钩。
“好吧,你赢了,这本书我买了!”高小峰皱着眉头,倒吸着冷气,掏钱的动作要多慢就有多慢。
不过最终,十二块钱还是给了出去,高小峰第一次买了正版书籍,最后一脸肉痛的揣着书走出了万华书店。
高小峰暗暗发誓道:“妈了个巴子,我腿贱啊!十二块大洋啊,我买盗版只需要五块而已,亏大了,以后再也不腿贱跑这万华书店来了,纯熟找虐受!”
另一边,靠近人民出版社西江分社所在地的一间万华书店内。
范小萱在走进书店之后,和高小峰一样,翻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好奇之下打开来看看。
不过,和高小峰不同的是,范小萱对于财经大学可没有什么敌视情绪,所以翻看这本书只是好奇而已,并不带任何的批判**。另外,相比起普通女生,在学校就有“魔女”之称的范小萱除了喜欢看言情小说之外,还喜欢看武侠小说、志怪小说以及野史、八卦,反正是广泛涉猎,各种题材腥荤不忌。
如此一来,看《明朝那些事儿》,还颇对范小萱的胃口。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
同样的话,高小峰看了是冷笑,但范小萱却觉得眼前一亮,嘴角微微翘起:“有点意思,没想到随便逛逛居然找到这么一本书,看来今天不虚此行啊!”
第二十二章原来是他
不出意外,范小萱在翻看《明朝那些事儿》之后,一样被现代化小说笔法写成的明朝历史给逗笑了,然后沉浸到了书中,沉浸到了“金古传奇”这个家伙看待明朝历史的角度当中,从“金古传奇”的角度解读明朝历史。
看了一小半,看到朱元璋和陈友谅开始鄱阳湖决战前后,范小萱就合上了书,然后走到柜台掏钱买了回去,她要买回去细细欣赏。
在范小萱看来,一本好书,囫囵吞枣的看完那是瞎胡闹,只有细细的看,泡上一杯茶,一边品茗一边看,一遍看完看两遍,慢慢的解读,这样才能够从中得到读书的乐趣。
刚走出万华书店,身上的电话却响了。
范小萱接过电话,原来是姑姑范晓月打来的,让她过去一趟,说有要事找她。
“有要事找我?该不会是相亲的事情吧?”范小萱心下嘀咕道,但还是揣着书坐的士去了人民出版社西江分社那里。
赶到的时候,范晓月已经站在了出版社外面,一身的休闲装,右手上挎着一个包包。
“姑妈,找我啥事啊,急急忙忙的?”范小萱见面就笑道。
“反正是要是,你跟我走就是了。”范晓月说着,拉上她的手就走,看样子是不到目的地是不会说的了。
范小萱一阵迷糊,这是要闹哪样啊?
直到到了目的地,环境优雅的半岛酒店,范小萱跟着范晓月走进了雅座间,看到了早已经坐在里面的一男一女两个人。
女的上了年纪,虽然保养得体,皮肤白皙有弹性,但眼角、鬓角的鱼尾纹以及沧桑的眼神还是暴露了她的年龄,至少在四十岁以上。
男的非常年轻,也就二十来岁的模样,长得一表人才,斯斯文文的,笑起来脸上的酒窝和明亮的眼睛,神采飞扬,十足一个阳光大男孩。
范小萱立即就懂了范晓月找她的目的,果然是相亲,她心下不禁苦笑一声,在外面的时候停住了脚步,没有进去。
范晓月拉了她一下,没有拉动,转过头一看,范小萱脸色木然,眼神决绝,知道她是生气了,不由得笑骂道:“你这孩子,都二十好几的大姑娘了,又没有一个男朋友,不相亲的话你自己去倒追一个啊?乖,听话,跟姑妈进去认识认识,就当交个朋友也行啊。姑妈不会逼你和对方一定要处下来的,全凭你的意见,这总行了吧?”
范小萱苦笑道:“姑妈,你这套说辞都说了多少次了?问题是我根本没有那方面的意思,你们这样弄,我会很烦的!”
说到最后,范小萱加重了语气,心里更是不耐烦到了极点。
范晓月怔了一下,旋即歉然道:“这次是姑妈错了,不过这次是最后一次行不?对方是我的老同学了,也是你妈妈的同学,已经约好了,如果见都不见,我和你妈妈的脸上都不好看,你就当帮你姑妈和你妈妈这一次,就这一次,以后再也不自作主张了,行不?”她比了一根手指。
范小萱立即就软了下来,但为了自己,还是硬起心肠,板着一张脸说道:“就这一次啊,如果再有下次,我就不管了,让你们丢面子去!”
“没问题!”范晓月笑靥如花的答道,然后拉起了她的手:“你右手拿的是什么书?放我包包里吧,拿在手上不太好看。”
范晓月看见了被范小萱拿在手上的《明朝那些事儿》,皱了皱眉,伸手就要去把书给拿过来。
范小萱把书递给她,随口回答道:“《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戏说历史的书,财经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写的,挺不错的,我挺喜欢,所以就买了一本。”
“《明朝那些事儿》?那是什么书?”范晓月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将书放进了包包,要走的时候,她才突然惊讶的看向了范小萱:“你说什么,那本书是《明朝那些事儿》?”
“是啊,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范小萱问道。
范晓月反应过来,赶紧从包包里将书重新拿了出来,然后翻着看了起来。
《明朝那些事儿》
金古传奇著
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很好看
……
一会之后,初略翻了一下,范晓月立即就认出了这本书来,神色复杂的感叹道:“原来还真是这本书,没想到还是有出版社出版了,可惜了,真是可惜了!”
“可惜什么?难道姑妈你知道这本书?”范小萱疑问道。
“我当然知道这本书,你还见过这本书的作者呢。”范晓月点头回答道。
范小萱笑道:“不可能,我怎么可能见过这本书的作者?这可是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写的,我西江大学的,怎么可能……啊,不对,难道这本书的作者曾经来过我们出版社投稿?”
原本开玩笑说着的,但最后范小萱醒悟了过来,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范晓月,。
也只有她最后的那个猜测,才能够说通范晓月为什么会有那句话说出口。只是,她认为的这么一本好书,人民出版社居然打了回去,没通过出版的要求,这实在是有些太荒诞了。更何况,她的姑妈范晓月还是人民出版社西江分社的副总编!
范小萱想象不出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范晓月苦笑一声:“你没有猜错,的确是这样,这个作者还真是来过我们出版社。不过和你想象不一样的是,这本书原本我是同意了出版的,不过被社长否决了。”
范小萱叫道:“这怎么可能?这么一本好书社长为什么要拒绝?本来应该可以赚到的钱为什么要推出去,社长他不想要业绩了?”
“事情很复杂,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范晓月拍了拍她的手背,说道:“算了,不说这些了,还是说说这个作者吧,你知不知道他是谁?”
范小萱摇了摇头。
范晓月促狭的笑道:“其实,这个作者我在你面前提了提,想给你和他做个介绍呢,谁知道被你推了。”
范小萱怔了一下,脸蛋突然有些发烫,不动声色的问道:“不会吧,那这人是谁啊?姑妈您就别卖关子了。”
范晓月满含深意的看了看自己的这个侄女:“还能有谁,就是上次来投稿的那个年轻人啊,我同学的儿子,他出去的时候,我后面还追了出去问你他走了没有的那个。”
范小萱呆了一下,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浮现出一张略带局促的对她大声告白的脸,原来是他!
第二十三章要火的节奏!
《明朝那些事儿》的首印册数是一万册,在财经大学附属出版社看来,这个数字已经非常高了。在钱敏丽看来,这对于赵星驰来说也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也可以说财大出版社对他的期望值还是可以的。
一般的新人新书,首印一个五千本,算是极好的了。
赵星驰能够首印一万,这还是看在了他是财经大学毕业生的份上。
赵星驰虽然不以为然,但毕竟没做任何的宣传,他自己又不是什么大牌,所以也就认可了。
《明朝那些事儿》上市第一天,统一都只是在昌南市而已。与此同时,财大出版社的网站上也多了这样一本书,除此之外,平平无奇。
第二天,《明朝那些事儿》的首日销售数据反馈了回来:三十册。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可喜的销量,但同时也是不太起眼的数字,毕竟册数太少了。
钱敏丽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星驰,这让赵星驰内心颇受振奋。虽然没有YY小说中一夜爆红的地步,但一天三十册的销量,没有任何的宣传,足以说明他倒腾地球文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
可喜可贺!
赵星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赵卫国和母亲林宝伊,两老都为他高兴,甚至特意邀请了一大家子过来喝酒吃饭。
当天晚上,赵卫国喝得红光满面,大着舌头说他太高兴了,太欣慰了。
赵星驰哭笑不得,心下感动非常。
上市第三天,《明朝那些事儿》的次日销量反馈了回来:一百册!
震惊!
接到这个数据的钱敏丽不可置信的揉了揉眼睛,拿着这个数据的右手甚至都在发颤,因为她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这个数字是真实的。
一百册,足足是首日销量的三倍还多!
这意味着什么?
钱敏丽用脚趾头想也知道。
作为一个在出版社工作的编辑,长年累月的在出版工作方面浸淫,钱敏丽深深的知道,这是一本书要大火的征兆啊!
没有任何的宣传,首日销量能够达到三十册,这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喜人的成绩了。在钱敏丽的工作当中,除了名作家和网络小说大神,她很少见到有新人的书能够达到这个成绩。
只是因为首日销量这玩意有点玄虚,所以她也没有在意,出版社也没有在意,只是开始从之前的无视变到开始注意了,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本书会火还是会扑街。
但是,次日销量不同。
如果说上市首日是试水的话,那么新书上市的次日,那就真正是检验一本书 (精彩小说推荐:
)
( 华娱高手 http://www.xshubao22.com/5/5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