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字体: 滚屏: 自动翻页 夜间看书

华娱高手 第 5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公司有人来接机,是他的助手林美佳小姐。

    “欢迎回来!”接机的时候,林美佳非常正式的给两人松了一束花,这让赵星驰很无语,但这种感觉很不错,他心里有点小小的喜悦。

    第二天,赵星驰和钱敏丽一道走进了公司,开始进入工作状态。

    公司的事情,有韩敏中执掌,一切有条有紊,赵星驰看了报告觉得没问题之后就放在了一边,开始筹备《笑傲江湖》电影两部曲的拍摄工作。

    拍摄团队之前就已经完成,只等他一声令下就开赴衡店,所以现在缺的只是一个开机仪式而已。

    “什么时候开机?”钱敏丽问道。

    “定在下个月1号吧,争取能够上明年的贺岁档。”赵星驰说道。

    “好的,我这就通知下去。”钱敏丽点了点头。

    之所以说是明年的贺岁档,实在是3D电影的拍摄很费时间,没有一两年根本拍不出来。《画皮》四月份就开拍了,但到现在十月份,整整六个月的时间,也就拍了三分之一而已,可见拍摄时间之长。

    电影的确很赚钱,但风险也大,风险就风险在这个上面。

    长达一两年的拍摄时间,投入这么大,到最后能不能卖座还是一个未知数,风险能不大吗?赚了好说,皆大欢喜;亏了就惨了,谁都要倒霉,不仅剧组倒霉、导演倒霉、演员倒霉、投资公司更是倒霉,甚至因为一部电影亏本就破产的电影公司都有。

    京城,接到红星传媒公司传递过来的开机消息,周冰几个月来的怨气终于消散了,悬着的心也落了下去,抿嘴一笑:“终于开机了,不容易啊!”

    衡店,还在敢拍《笑傲江湖》电视剧的罗烨也松了口气,心道:“看来过关了,也不枉我演一回电视剧!”要知道,罗烨出道以来就只演电影,从未演过电视剧,《笑傲江湖》电视剧是他演的第一部。

    身在公司的赵星驰当然不知道两位主角的心思,钱敏丽出去后,他就打开了电脑,登陆自己的围脖和博客。

    去高卢国之后,他就没再上网,甚至没打开过电脑。

    赵星驰先登陆了自己的围脖,整个页面充斥着“星爷人呢?”这句话,队伍非常的整齐,没有一个插队的。再看一下时间,翻翻过去的留言,这些家伙居然连排了五天的队!也就前四天的留言有真正的内容。

    “星爷到底去哪儿啦?该不会是失踪了吧!”

    “星爷你的节操呢?《阿Q正传》怎么只来了一个序章就断更了?”

    “报警把,星爷估计是被绑架了,国外可都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绑架了星爷可以拿很大一笔赎金。”

    “哎,四天了,还没有星爷的消息,这日子过得也太乏味了,没有星爷的日子真不是日子!”

    ……

    看着这些留言,赵星驰是哭笑不得,赶紧发了一条围脖出去:“已平安归来,各位勿念!另,《阿Q正传》今天恢复更新!”

    围脖发出去几秒钟,赵星驰刷新一下页面,一个名为“我是赵太爷”的网友就把沙发抢走了:“擦,星爷本尊现身?不管了,先把沙发抢到手再说。”

    半个小时后,“赵星驰归来”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网络,网友纷至沓来对他强势围观,他的这条围脖不停的被转发,转发次数超过十万次!

    赵星驰笑了笑,转而打开博客页面,《阿Q正传》的第一章序安安静静的躺在里面,在它的下面是无数的评论。

    赵星驰翻看了一下,很多评论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

    譬如说猜到他是因为“内地蝗虫事件”而特意写《阿Q正传》、分析出《阿Q正传》到底在讲什么、品位出“赵太爷”“阿Q”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等等这些,他早就知道会被神通广大的网友给翻出来。

    唯一令他眼前一亮的是,是一个网名为“大巧不工”的网友的评论,他就在评论里大胆猜测道:“阿Q应该不止这序章里表现的这么简单,应该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我认为赵星驰应该是想通过阿Q来严厉批判人性的弱点。我们可以先从序章的风格开始说起……”

    “大巧不工”通过各个角度来讲解他为什么会这么猜测,虽然在赵星驰看来,理由牵强的很,但是得承认,这“大巧不工”的洞察力真的很厉害。

    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当时是掀起了向腐朽封建制度狂风暴雨似的进攻,《阿Q正传》是最犀利的一部短篇小说,它就像一柄锋利的尖刀,深深的扎进了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裸露出背后的鲜血淋漓。

    即便到了新世纪,《阿Q正传》依然是映照国民精神的一面镜子。

    半个小时后,《阿Q正传》第二章“优胜记略”上传到了博客,在最后,赵星驰加上了自己的一句话:“在某个程度上,我也是阿Q,你也是阿Q,他也是阿Q,人人都可以是阿Q,它是一面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灵魂的镜子!”

    第二百六十章文人的震惊(上)

    “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了!你算什么东西!”

    “未庄人叫长凳,他也叫长凳,城里人却叫条凳,他想:这是错的,可笑!”

    “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然而不到十秒钟,阿q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

    ……

    看着“优胜记略”这一章的内容,几乎每一个读者在看第一遍的时候都觉得很好笑,这阿q未免太搞了吧?整个一活宝!

    有的人一笑了之,走了。

    有的人却若有所思,开始从头再读一遍。

    走了的人不知道,再度一遍之后,感觉立即就不同了起来,没有走的人知道了,这种感觉是一种很深很深的悲哀,悲哀到骨子里,悲哀到灵魂里!

    精神胜利法!

    这是阿q这个猥琐愚昧小人的思维方式,也是他一生的注脚!

    不论是受到什么委屈,阿q都是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意淫,在意淫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然后延伸到现实中,觉得自己并没有受到委屈,反而占了很大的便宜。

    “精神胜利法!星爷塑造的这个阿q真的是绝了,一针见血!”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阿q这个悲哀的人物是旧时代下长出来的畸形,我终于懂了为什么要暴风骤雨式的摧毁旧的制度,因为旧的制度就是一口大染缸,在里面都只能长出畸形。”

    “阿q的精神胜利法现实生活中不也经常可见吗?阿q真的是一面镜子,可以用他来看清我们自己的灵魂!星爷塑造的阿q绝了,星爷的眼光绝了。这是对人性的鞭挞,对丑陋的控诉!”

    “好书!值得读一辈子的书!”

    “内涵深刻,意味隽永!”

    “后面的章节不用看,只看到这一章,《阿q正传》足以拿便国内的文学奖项,星爷一书封神。从此之后。再也无人可以质疑星爷在文学上的学识。”

    “传世经典!不朽名著!”

    ……

    铺天盖地的议论热潮下,所有看明白了“优胜记略”的读者都点了32个赞,盛赞《阿q正传》必将成为经典名著,是传世名篇。

    整个网络都沸腾了!

    也在这个时候,《阿q正传》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入了无数学者文人的家中,在辽阔的华夏大地上酝酿着更巨大的震荡波。

    西江省昌南市,曾宪文家中。

    “嘀嘀嘀……”刚刚泡完脚,打算睡觉的曾宪文听到了电脑里面传来的声音。立即就是一怔。

    穿上拖鞋回到电脑桌前,戴上老花眼镜,曾宪文点开了不断闪烁的歪歪窗口,立即就见到自己的老友,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杨兴展给他发来的信息:“老曾,你那个学生写了一篇博文,我认为很有意思,也建议你去看看。这是地址……”

    曾宪文怔了一下,第一眼就注意到地址链接下面出现的“赵星驰”三个字。

    曾宪文是西江省财经大学的校长。虽然在外界名声不显,但是在华夏文化圈、教育界、乃至政界,曾宪文还是有很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虽然在处理赵星驰的事情上让他大丢颜面,名誉受损严重,被不少人笑话,但依然德高望重。

    对于赵星驰。曾宪文要说没有一点怨怼之心,那是大大的假话。只要还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就逃脱不了七情六欲,怎么能无私到不生一点气?

    如果说赵星驰现在默默无闻,曾宪文早就把这点破事给忘得一干二净了。作为财大的校长,他每天都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去琢磨这点小事;但是,千不该万不该,赵星驰不仅不是默默无闻,反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路展翅高飞,到现在已经成为了华夏最知名的作家!

    这种情况下,曾宪文心里能好受得了?

    赵星驰越出名,就越是说明他当初做的决定是错误的,这是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甚至可以说没多少人可以忍受。

    所以到现在,曾宪文虽然对于赵星驰不生气了,但每每在媒体上看到赵星驰的新闻,他的心里面立即就起了疙瘩。

    当然,这点疙瘩产生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从骨子里看轻赵星驰现在的成就。这样说,曾宪文自己会不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若有若无间总能看出一丝影子,因为赵星驰的文学作品只有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

    对于一个现代的传统文人来讲,如果要以武学标准的一流、二流、三流、不入流来划分群体的话,写科幻小说、诗词歌赋是三流,研究历史、写言情的只能是二流,写武侠小说是不入流,只有写那种反映真实生活、艺术内涵极高的文学作品才是一流。这种划分,虽然没有明说,但隐隐约约的就是这样,一种潜规则。

    文人相轻,这句话不是说真玩的。

    曾宪文是自比一流的,在看待赵星驰这个只写不入流、三流、二流作品的文人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带着轻视。

    也因为这个原因,曾宪文从此就很少关注赵星驰的事情了,也从来不看赵星驰的作品,即便有人向他强烈推荐,譬如说老友杨兴展,其人就是赵星驰的武侠小说迷,经常向他推荐赵星驰的武侠小说,说这些武侠小说深得华夏传统文化精髓。

    现在看到老友又向他推荐赵星驰的作品,曾宪文第一个念头就是婉拒,然后关闭电脑去睡觉。

    但是,看着“赵星驰”三个字后面的书名“阿q正传”,曾宪文的心就跟被猫爪子挠似的,痒得很,然后手一哆嗦,单机了一下鼠标左键,刚好点在地址链接上。

    页面一闪,赵星驰的博客空间出现在曾宪文的面前。

    “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终于归结传到阿q,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

    “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因为……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什么东西……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该为怒目而视了……我总算被我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一序章,一优胜记略,阿q这个靠着精神胜利法的卑微怯弱愚昧小人跃然纸上,就这样活生生的出现在曾宪文的眼中,然后形象鲜明的活在他的脑海里,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甩不脱,挣不掉。

    “这……”曾宪文震惊了,下意识的伸出右手指着电脑屏幕,但是右手也震惊得颤抖了起来。

    越想着阿q这个形象,曾宪文就越震惊,几乎不能自己。

    渐渐的,曾宪文脑子里空白一片……(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一章文人的震惊(下)

    京城,杨兴展家中。

    和前几天一样,杨兴展在睡觉前都要逛一下赵星驰的博客空间,看看《阿q正传》有没有更新。

    “咦?哈哈哈……,居然更新了!”杨兴展像个小孩子一样的开心大笑了起来,然后紧紧的盯着屏幕,一字一句的阅读着“优胜记略”。

    杨兴展五十多了,但却是一个人人公认的猛人!

    这不光是学术界这样认为,京城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这样认为,就连外界也是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杨兴展有两猛!

    一猛是猛在学术,对于华夏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在学术界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极强的影响力,是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享受国家津贴的华语文学专家,在国内能和他比肩的一只手可以数得过来,在整个亚洲都享有很高的声望。

    一猛是脾气猛,正直之外更是火气十足,谁惹他不顺眼了,他就骂谁,不管是政府要员也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也罢,亦或是媒体界、社会名流、地区政府和国家政府……,他都敢骂,而且还是公然发表围脖痛骂,一点儿也不客气。

    譬如说和赵星驰不对付的南方系《南方周末报》、《星周刊》等报纸,杨兴展就曾痛批道:“民族败类!煽风点火的卖国贼!”

    又比如说批评美帝的民主选举:“美帝总统大选举纯粹是一部选举电视剧,选民们只顾着在电视上看热闹。”

    又有这一次“内地蝗虫论”,杨兴展也站了出来,痛斥道:“很有一部分人当奴才当惯了,让他们翻身做主人,他们不习惯。”

    ……

    诸如此类。杨兴展尽管深受非议,很多人批评他毫无文人的涵养,但同时也令他声名大噪,几乎成为了华夏学术界在公众面前的一面旗帜。

    而在京城大学,杨兴展因为他的猛,更因为他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赢得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喜爱,连年成为京城大学最受欢迎的教授,没有之一。导致的结果,是很多学生给杨兴展起外号,什么“杨猛”、“北大剑客”、“火箭”这些。

    杨兴展并不生气,相反,他甘之如饴,因为他就是性情中人,在这个问题上。杨兴展甚至还开玩笑说道:“我觉得你们更应该叫我杨过的或者老顽童的!”

    他的学生听得哈哈大笑。

    在生活中,和杨兴展有过接触的人都知道,杨兴展非常喜爱武侠小说,尤其是这两年,更是对到了痴迷的程度,授课的时候都嘴里都常常冒出武侠小说中的句子或者人名。

    杨兴展最爱看的是赵星驰的《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神雕侠侣》,尤其是《笑傲江湖》,更是爱不释手。但是。如果问杨兴展最喜欢这些小说中的那个人物时,杨兴展的答案却是《神雕侠侣》中的“杨过”。说杨过很像他,在杨过的身上看到了他的影子。

    问他最喜欢哪个武侠作家,杨兴展必然答赵星驰。

    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赵星驰的武侠小说,杨兴展会说出很多理由,甚至可以滔滔不绝的讲上一天一夜。

    令所有人感到不解和震惊的是,杨兴展甚至还向学校提过一个建议。在中文系开设“赵学”研究,也即专门研究赵星驰的武侠小说的学说!

    赵学!

    不管是谁,听懂了这个名词之后,都会感到不解和震惊,茫然失措。然后想也不想就反对。原因很简单,赵星驰他算哪根葱?他有什么学术成就?他现在才多大?他有什么资格让他的著作成为一种学说?

    幸好学校领导没有同意,学生和老师这才消停了下去,但从那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杨兴展对于赵星驰的看重。

    杨兴展觉得很可惜,所以也没再提这事,不过心理面一直再琢磨着如何把这件事给办成。

    赵学研究,并不是杨兴展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

    武侠小说的诞生历史很早,一千多年前就有了,不过是文言文,而且并没有形成体系,所以在学术界归类为“志人小说”,也即以“人”为核心的小说;与之相对的是“志怪小说”,以“鬼怪”为核心。

    现在的武侠小说传承发展自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到新华夏成立后经过一代武侠宗师“青龙子”的大力发展,武侠小说这才彻底成形,不再是单纯的打打杀杀,开始上升到人文艺术的领域,成为文学的一支。

    但是,青龙子以及之后的武侠作家,并没有继续深化,依然保留有旧时代武侠小说的特征,始终混迹于草莽之间,停留在简单的替天行道层次。

    杨兴展喜欢看武侠小说,但看多了这种草莽的替天行道,他很快就觉得腻味了,弃书不看之外,更多的还是深深的失望。

    直到赵星驰的《射雕英雄传》出现!

    《射雕英雄传》刚开始更新的时候,杨兴展没有看。虽然因为老友曾宪文的关系,他对于赵星驰这个“眦睚必报”的小子很有印象,但是武侠小说一直在原地踏步,甚至开始在网络小说的冲击之下逐渐走向没落,所以他提不起任何的兴趣,也不认为赵星驰这个毛头小子能够写出什么好的武侠小说来。

    直到有一天他那个每天晚上都在外面游荡的小儿子开始会回家了,而且还非常的准时,八点钟之前一定到家。

    杨兴展在惊喜之余,也非常奇怪,所以在小儿子第三次准时回家的时候,他问了为什么。

    小儿子的回答再次让他大是奇怪,因为小儿子居然回答道:“老爷子明知故问啊,你可以看《射雕英雄传》,我就不可以看吗?”

    杨兴展知道,小儿子深受他的影响,也爱看武侠小说。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让小儿子主动回家的居然是《射雕英雄传》这部武侠小说!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杨兴展开始翻看《射雕英雄传》。

    也从那个时候起,华夏多了一个赵星驰的武侠迷,更多了一个自觉的开始向别人推销赵星驰学说的教授。

    杨兴展对《射雕英雄传》是赞叹不已的,虽然前面的几章让他看到了旧时代武侠的特点。但是随着情节的进展,《射雕英雄传》越来越展现出新派武侠的锐利锋芒,就像是一柄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寸一寸的露出,到最后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让人发自内心的震撼和叹服,心悦诚服。

    大智若愚的郭靖、爽朗豁达的令狐冲、孤傲狂绝的杨过、重情重义的陆小凤……,一个又一个鲜明的形象,杨兴展看得是如痴如醉。在学校的时候还好些。但是到了家里,杨兴展每每看到高兴处,他就手舞足蹈的,像极了“老顽童”周伯通。

    以上这些,是他动“赵学研究”心思的主因。

    赵星驰暂时封笔,杨兴展是极为可惜的,每天猫爪子挠似的,恨不得跑到魔都去逼迫赵星驰开写新书。

    当然。他知道是不可能的,所以又将之前的几部武侠小说重读。

    “内地蝗虫论”的新闻爆出来后。杨兴展气愤难当,立即开骂了;不过当天晚上,这则新闻还是给他带来了一点好处的,赵星驰居然开新书了!

    《阿q正传》!

    初看到这个书名,杨兴展就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不是他喜欢的武侠小说。

    但是。等他开始看第一章序的时候,开头就把他给震惊到了。

    “……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续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了起来……”

    “……名不正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

    就看这个开头,杨兴展就意识到,赵星驰这是要写一部思想极深的小说。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样的小说注定是很生涩深奥的,但对于杨兴展来说,这样的小说才是最值得关注和欣赏的,也是最值得研究的。

    而一个人要想成为公认的文人学者,就必须要写这样的文章或者小说。

    喜欢武侠小说归喜欢,但杨兴展同样是这样认为的。

    再往下看的时候,杨兴展神色郑重了起来,并且越往下看,神色越郑重,到最后看完序章,杨兴展半天说不出话来,直到一口沉重的气息从嘴里吐出,他才反应过来,兴奋的猛拍桌子,高声叫了一句:“好!”

    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杨兴展把序章连读了整整八遍!

    杨兴展是越品越有味道,尤其是那句“你也配姓赵”,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不停的在他脑子里回响。

    可惜,赵星驰第二天没有更新,这让杨兴展大为失望,并在之后的几天里茶不思饭不香,唉声叹气不断。

    没想到,赵星驰居然九天之后的今天更新了,实在是可喜可贺。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细细的品味着这一章,虽然只是读第一遍,但杨兴展却没有和一般人一样没心没肺的笑起来,而是越来越沉重,像是有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了他的心口。

    重复三遍过后,杨兴展喃喃自语道:“好一个阿q!好一个赵星驰!这篇文章了不起啊,赵星驰了不起啊,我看着这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可以否决我!”

    第二天,杨兴展在授课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令世人感到震惊的决定。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站在讲台上,杨兴展扫视了一眼坐得满满的教室,神色一反常态的严肃。(未完待续

    ps:感谢“我爱啖西瓜”同学的打赏支持,也感谢“雁孤狐”同学的月票支持,谢谢!

    第二百六十二章京城大学的公开课

    杨武和董莱是京城大学中文系的一对好机油,同是西山省人,老家在同一个小镇,从小学起就是同学,一直初中、高中,然后到现在的京城大学,铁的不能再铁的哥们,就差穿同一条裤子了。

    除了在审美标准上有些诧异之外,两人课外的喜好也相差不大,都喜欢读武侠小说。

    杨兴展这位“火箭”大侠的公开课,两人自然不会错过,平日里,他们可没少和杨兴展一起聊武侠小说的话题。

    到了公开课的时间,两人提前五分钟进了教室。

    杨兴展还没有来,杨武和董莱除了议论一下今天的公开课将会讲什么之外,剩下的就是对着教室的女生们评头论足一番。

    中文系向来是阴盛阳衰,所以两个人在这个方面的福利不错,每天都可以养眼。

    杨兴展进来的时候,脸色是严肃的,这和他平时笑眯眯的态度截然不同,杨武和董莱看得暗暗心惊,有些担忧杨教授是不是遇到了麻烦事?

    不过,课堂之上,两人不好公开问,所以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和其它同学一起开始等待杨兴展授课。

    “同学们,今天我要讲的只有一篇文章,节选自著名作家赵星驰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标题是优胜记略……”

    杨兴展授课从来都不拖沓,走上讲台之后就直入正题,这一点和很多“教授”是鲜明的对比。很多“教授”在授课的时候,喜欢先讲一讲自己的威风的过往史,摆一摆自己过去创造的成就,实在是让学生伤脑筋。

    不过,杨武和董莱没有像以前一样暗暗嗤笑那些“教授”的作风,因为他们已经被杨兴展的这句话给惊到了。

    杨兴展很推崇赵星驰。曾经多次向学校领导提及将赵星驰的几部小说搬上课堂,甚至还考虑弄出一个“赵学”来研究,这在京城大学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和杨兴展是趣味相投,所以更加的清楚。

    然而,行动和结果是两码事。

    杨兴展的行动一直都是失败的。所以“赵学”没出现,赵星驰的小说也没有有选择的搬到京城大学的课堂上。

    但是现在的结果呢,杨兴展却是公然把赵星驰的《阿q正传》搬到课堂来!

    这算什么?

    轻一点是说先斩后奏;重一点可以说无组织无纪律!

    杨武和董莱不由得很是担心,这个可爱可敬的老头可别因为今天这事被学校给处分啊。

    他们的这些想法刹那间在脑子里转过,但在多媒体大厅里,大半的学生立即骚动了起来,议论纷纷,整个课堂一片哗然。

    两人更是担心了,看向杨兴展的目光有了一丝焦急。

    讲台上。杨兴展不仅没有被学生的抵触反应给惊到,严肃的脸上反而渐渐的有了笑容,恢复到了以前授课时的态度。

    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杨兴展敲了敲桌子,笑着说道:“今天之所以要讲赵先生的这篇《阿q正传》,大家可以放心,并不是因为我是他的武侠迷……”

    学生们先是一怔,然后就哄然大笑了起来。课堂的气氛顿时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大家可能没有看过《阿q正传》,因为潜意识里认为赵星驰是写历史小说和武侠小说的。不是文学的主流,所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想去看他写的任何东西。但是不要紧,我先把《阿q正传》的内容读给你们听一遍,字数不多,只需要五分钟。”杨兴展说着,拿出昨天晚上打印好的两张文稿开始朗读了起来。

    底下的学生。有兴奋的,有茫然的,有好奇的。

    兴奋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读了《阿q正传》;茫然的和好奇的都是没有读过。

    杨武和董莱没有读过,因为他们这几天还在重读《射雕英雄传》和《笑傲江湖》的实体书。所以连网都没有上。

    两人对视一眼,好奇了起来:“这《阿q正传》真的这么好?”

    “……虽然还有些热剌剌——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躺下了。他睡着了。”杨兴展语速缓慢,抑扬顿挫,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不会让人精神发困,但也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将《阿q正传》的序章和“优胜记略”读完了。

    学生们听得都很仔细,原本还带着看笑话的轻视态度,一路听下去,心渐渐的沉淀了下来,震撼、惊讶、错愕、悲伤……,各种情绪涌上心头,复杂难明。

    杨兴展停了一会,微笑着看着他们,他听到了他们变得沉重的呼吸声。

    能考上京城大学这所华夏国内排名前二位的世界名校,都是高智商的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阿q正传》并不是很难,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理解了。只是有些地方还想不通,所以在沉重的表情之下,杨兴展还看到了茫然和困惑的神色。

    杨兴展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讲《阿q正传》?是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将这部不朽的名著推荐给在座的各位。有人会说《阿q正传》只写了两章而已,就值得评价为不朽名著吗?我认为是的!赵星驰先生的创作初衷,我并不了解,但从这两章来看,思想性、艺术性都达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它讽刺心灵丑陋的华夏人,道出了千百年来华夏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不朽的名著!

    登峰造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道出了千百年来华夏人一直存在的劣根性!

    一个又一个能令所有人都为之震惊的评语从杨兴展口中吐出,课堂上的所有学生都震撼了,即便是那些开小差的学生。

    三个评语,任何一个都不是轻易可以达到的。

    但凡达到了任何一个评语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广受文人学者甚至广大群众的认可。

    如果这个评语从杨兴展口中说出,这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就更加不可估量了。

    但是现在。《阿q正传》居然得到了杨兴展的三个评语,杨兴展就差表现出他五体投地的敬仰之情了,那《阿q正传》的价值到底该有多大?

    学生们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了。

    终于,有学生开始举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一个穿着淡绿色背心连衣裙的女学生,身姿窈窕。面容俏丽,长长的马尾辫在背后垂到了腰间,更加衬托出那秀美的背部和腰肢。然而,女学生的脸上却充满着一种义愤填膺、似乎杨兴展的这番话是对她的极大侮辱的神色。

    杨武和董莱就坐在漂亮女学生这一排,所以能够看到女学生的正面。

    两人认识她,是中文系十朵金花之一的刘菲菲,据说爱慕她的人如果组织起来,完全就是一个加强连。

    杨武是爱慕刘菲菲的,不过只是暗恋。性格有点宅的他没有表白的胆子,这时见到她站出来,暗暗叫了一声好,但表面上却惋惜的说道:“虽然我只听了一遍,不过感觉《阿q正传》还是配得上杨教授的这番话。”

    “切!你小子也就这点出息了,有贼心没贼胆!”董莱不屑的回答他道。

    他的审美观和杨武不一样,刘菲菲是骨感型,所以他一直认为刘菲菲干巴巴的。如果长点肉就好了,但作为杨武从小一块长大的死党。他还是知道杨武对于刘菲菲的那点心思。低声在他面前发表和刘菲菲不同的意见,只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里而已,所以他毫不客气的拆穿了。

    杨武神色一滞,怒道:“懒得跟你说。”

    董莱撇了撇嘴,转而看向了讲台之上的杨教授。

    杨兴展笑着伸手一指刘菲菲,说道:“刘菲菲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刘菲菲道:“杨教授,我承认《阿q正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但是巅峰造极、不朽名著、批判华夏人劣根性的说法,是不是不太妥当?”

    部分同学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显然他们也是刘菲菲这种看法。

    杨兴展笑了笑。挥手示意刘菲菲先坐下,然后打开了昨天晚上做的教案,等投影仪将内容投影到讲台的大屏上后,他开始讲解了起来。

    “《阿q正传》的背景是上世纪民国时期,那个时候是华夏民族最苦难,是华夏社会最黑暗的时候,基于这个事实,我认为《阿q正传》画出了那个时期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但是,透过两章的内容,我发现阿q这个人物并不仅仅是民国时期的国民的写照,其实可以一直延续到今天。阿q完全可以代表上世界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八十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以及整个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

    “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的核心……”

    “《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现实主义的严峻性与表现主义带来的离间效果在小说中同时并存……”

    杨兴展恢复了严肃的神色,开始讲述他对于《阿q正传》的理解,深层次的剖析《阿q正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刘菲菲说不出话来了,义愤填膺的神色渐渐冰解。

    多媒体大厅里,只听得见杨兴展洪亮的声音和学生们沉重的喘息声。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教育课,学生从来没有想到过,简简单单的两章内容,《阿q正传》居然有那么多说道,如此深刻的思想和艺术。

    仿佛思想里有鬼似的,在网络上读过《阿q正传》的学生想起了赵星驰在结尾时候的那句话“人人都是阿q,他是一面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灵魂的镜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三章阿Q正传的风波(上)

    “杨教授讲的真是太棒了,星爷也真是碉堡了!不讲不知道,原来《阿q正传》这么牛逼……”出了多媒体教室,杨武既是兴奋又是感慨的说道。幸好他不是那种追星族,否则这会肯定已经是两眼冒红心了。

    董莱表示赞同,不过随后就道:“算了,不管这些了,《阿q正传》又不是你写的,你高兴个毛线啊?还是想想办法怎么去把你的女神刘菲菲给追到手吧。”

    杨武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后强辩道:“胡说什么,她什么时候是我心中的女神了?还有啊,追什么追,人家漂亮就要追求,我没那么好色好吧?”

    董莱不屑的撇了撇嘴,不过也没有再糗他,转而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在他面前摇了摇,嘻嘻笑道:“刚才杨教授的授课我都录下来了,你说我们把它传到网上怎么样?”

    杨武先是无语董莱跳跃性的思维,但很快就兴奋了起来,笑道:“这是必须的。”

    董莱大手一挥:“那就行动起来吧,我刚才看见不少人录了像,可别让他们给抢先了。”

    杨武点了点头,跟在董莱身后飞快的朝外面跑去。

    “这一次,杨教授不知道会怎么样,要是挨了处分可就糟糕了。”

    “杨教授怎么可能挨处分?别瞎说!反倒是星爷,我想他马上就声名大噪倒是真的,虽然他的名头已经够大了。”

    “《阿q正传》都得到了杨教授的认可,星爷声名大噪这是必须的,说不定一旦形成大势,我们学校都要邀请星爷来做演讲呢。”

    “哈哈哈……这个可以有,到时候一定要问问他还会写什么武侠小说。”

    “哎,可惜了。我应该向星爷要推广费的。免费的帮他做推广,太亏了!”

    ……

    一路上,两人乱侃大山,惹得旁人纷纷行注目礼,不过他们毫不在意,奔跑着返回了宿舍。

    十分钟后。“《阿q正传》被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兴展搬上课堂”的消息开始出现在京城大学的论坛上,并在短短五分钟内传遍了整个网络;半个小时内点击次数、转发量、转载量都数以十万计,整个华夏都轰动了起来!

    没人能够想到,赵星驰的《阿q正传》居然会被京城大学中文系的教授搬上课堂,讲解给京城大学的天之骄子们听,这是新华夏成立以来的首遭。

    京城大学,国内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大学!百年名校!世界名校!

    华夏第一所国立大学,传承华夏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在华夏近代历史上,京城大学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深刻的影响了华夏百年来的历史进程。

    在国人的心中,京城大学是最顶尖的学府,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以考上京城大学为荣。

    在城市里还好一点,如果在农村,有哪家的孩子考上了京城大学。那必须是连摆三天的流水席宴请乡亲父老;乡政府、镇政府的领导都会来道贺,并且送上丰厚的现金奖励。让学生可以衣食、学费无忧的完成学业。

    现在,赵星驰写了一部短篇小说,还没有写完,里面的文章就被搬到了京城大学的课堂上,这是何等的荣耀?又是何等的惊人?

    现在说起赵星驰,除了懵懂孩童和耄耋老人。99%的华夏人都听过他的名字。

    但是,即便是对赵星驰知根知底的人,在网络上看到这则消息之后,还是被震得不轻!

    没有图片没有视频还好说,无图无真相。

    但是。视频都出来了,还有假吗?

    所有人在看到视频之后,对赵星驰的不同印象让他们的脑袋有些疼。之前的印象是历史小说作家、武侠小说作家;现在却骇然发现,赵星驰居然是一个写传统小说的人,是一个学术型的文人学者。这个颠覆,不可谓不大!

    中立的人发表评论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支持的人发表评论说:“星爷霸气威武,无可匹敌!”

    “星爷高端大气上档次!写下里巴人的通俗小说牛逼,写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学依然牛逼,华夏已经不能阻止星爷的脚步了。不知道星爷啥时候冲出国门,去让那些没文化的外国鬼畜见识见识华夏的文化?还是星爷的征途在遥远的星辰大海?”

    “《阿q正传》本来就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都非常高的经典之作,被搬上京城大学的课堂也没什么,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这倒是出乎了我的预料。”

    “干得漂亮!京城大学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从这一刻开始,我就是杨大侠的粉丝了,支持杨大侠!支持星爷!”

    不可避免的,不少人也对这个事情抨击了起来,什么“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罢了,写的东西居然可以上京城大学的课堂了?”、“京城大学越来越堕落了”、“一个小年轻写的无病呻吟的垃圾文章”、“不知道赵星驰塞了多少红包给京城大学?”……,等等等等,不是质疑声就是阴谋论、或者谩骂。

    但是,这并不是主流,主流的还是中立者,其次是支持者,最后才是反对者。

    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是,此前“代笔门”事件的挑起者之一“圆坦克”蒋圆,在这件事上竟然发围脖支持赵星驰,并且声称:“《阿q正传》进入京城大学的课堂,是非常合适而且合理的。不仅如此,我强烈建议教育部将《阿q正传》选入初高中、甚至大学的语文教材!”

    蒋圆的围脖一经发出,犹如火上浇油,围绕此次事件的热潮变得越发的大了起来,原本冷淡处理和旁观的文人学者也坐不住了,纷纷站了出来。

    或者支持,或者反对,由此拉开了一场混战。

    当然,这次的混战并没有“代笔门”那么火爆,因为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是杨兴展这个文学界的大拿、京城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部主任。

    虽然有说文人相轻,但到了杨兴展这个程度,文学界其它老的少的、厉害的 (精彩小说推荐:

    ) ( 华娱高手 http://www.xshubao22.com/5/5374/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