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段时间太忙,他忙,刘享雨也不闲,跟着总理也是东跑西点的,虽然大多数时间在同样的一个城市,见面的机会还是比较少的。这次的见面,也是时间有限,趁着这个时间,俩哥俩倒是好好地聊了一下,相互介绍了一些情况。
李云虽然支持,不过这一年来,他的心思都被教育基金的事情牵扯去了,特别是后面的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简直是竭尽心机的,几乎没有时间关注别的情况。在刘享雨的介绍下,对于目高速铁路的建设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请柬上面,被邀请的日子是2003年的12月19日,这个日子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对未来来说,确实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是中国高速铁路开始全线开工的日子,自从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里面铺设高速铁路干线之后,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面,铁道部会同国务院各部委,一起做了差不多一年的准备工作。到了这一天的时候,已经基本上准备完毕了,这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是中国的高速铁路事业发展最快速的时间,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已经步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里面。
巨大的资金投入,各方面的政策倾斜,让以SY机车厂、宝山钢铁厂等高速铁路相关行业得到了很大的促进。特别是SY机车厂,更是研究出来了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机车。本来SY机车厂的技术实力比起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在获得了日本的一些先进的技术之后,SY机床厂的技术实力大增,再加上资金和人才的大量投入,短短的半年时间里面,SY机床厂就笑话了从日本获得的先进技术,并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中国需要的机车。
2003年7月,SY机车厂研制的DF-5号机车顺利地通过了测试,标志着沈阳机车厂正式地步入了国际先进机车生产厂家的行列。这款高速的轨道铁路机车,设计的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70公里,稳定的平均时速也可以达到300公里以上,基本上达到了国务院和铁道部的要求。
在DF-5型机车研发完成之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面,到了2003年的9月,在DF-5号的基础上面,SY机车厂又推出了性能更加优秀的DF-6号,这个DF-6号,整体的稳定性和性能比DF-5号要高出20%,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中国也成为了世界少数几个可以制造高速铁路机车的国家之一。最关键的是,它的成本和能耗较DF-5下降了10%,能耗比更高,性价比更高。并且按照成本核算人员的估计,如果DF-6型机车正式的投入生产,达到1000辆以上的话,成本会进一步的降低,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的这些高速铁路对于机车的要求,相比于国外同类关品,其下降60%以上,而且性能方面更加适合。
机车方面,沈阳机车厂提供了优秀的机车,而在铁轨方面,宝山钢铁厂也是捷报频传。为了获得这次高速铁路的铁轨订单,宝山钢铁厂集中了80%以上的技术力量,全力攻关这个铁轨的项目,到了2003年的11月份,终于拿出来了符合需要的无缝铁轨样品,这个样品达到并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耐磨、耐酸、耐碱、耐腐蚀等诸方面有了巨大的提高,基本满足了铁道部的要求。
经过了这些大型企业的共同努力,在2003年年底的时候,已经基本完成了高速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机车、铁轨、技术等方方面面的基础都已经准备就绪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这次的高速铁路投资项目,是中国数十年来,最大的一项铁路方面的投入了,总投资数千亿美元,横跨的范围之大,影响之深,都是史无前例的。
为了这项工程更加地深入人心,铁道部和国务院各部委通过协商,并且报请国务院批准,于2003年的12月19日,举行这个高速铁路的奠基仪式,宣告中国的这个高速铁路的工程,正式地开工建设。当然了,北京不过是这个项目最大的一个工程中心,这个铁路毕竟是全国范围的高速铁路,在其他的几个重要的城市,诸如SH、GZ、HEB、XA、ZZ等几个城市,也一样举行了高速铁路的奠基仪式。
一个项目,同时开工12条线路,这也是一个创举了,当然了,这些还只不过是第一期的工程,这次的高速铁路计划是横跨全国各地。这12条作为一期工程,全部的通车里程是6000公里,目前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连接了中国几个比较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以这些重要城市为基点,相互之间联通,全面地带动和辐射大半个中国。
预计高速铁路完工之后,这些地方的联系将更加的紧密。就拿北京到SH为例,从原来的最快需要9个小时,缩短到通车之后的最快4小时多一点就可以抵达,极大地缩小了时间。如果单单从全部的旅程时间来说,几乎不比飞机要慢,毕竟飞机要提前一个小时,并且飞机场大多位于市郊,特别对于一些大的城市来说,单单是城市的交通时间,就要一小时左右。这样来往计算一下,1500公里之内的里程,反而是坐高速火车更加快一点,而2000公里之内地,高速火车同飞机所花费的时间基本相同。
高速铁路的开工仪式并没有在北京市火车站进行,而是在北京市郊外。北京城区范围内的铁路基本上可以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只要做出适当的修改就可以了。真正的铁路工程建设,是在距离北京城区25公里之外的CP开始的,这里也是将来连接南北东西高速铁路的一个重要的中转枢纽。
北方的冬日,晴冷晴冷,不过12月19日的这一天,天气显得格外的好,冬日的阳光照在冬衣上面,似乎有着一丝的暖意。由于距离北京城区比较的远,李云是坐车去的,仪式的开始时间定于上午的9点钟左右,而李云早在早晨的7点30分就出门了。
一路上,除了在三环附近有一点点小小的堵车之外,其他都非常顺利,到了上午的8点30分的时候,李云抵达了北京CP。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在北京附近29个标段的生活区,基本上都在这里,大型机械、工程车辆、铁轨等把旁边的一个广场堆得满满的。
距离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左右,会场已经来了不少的的,旁边也停着大大小小的车子,仪式的举办地就在高速铁路起点的一个小小的平台上,由于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到场,此时的平台是戒备森严。各种穿着便装的安检人员对着平台做最后的检查工作,而在平台的外面,大约1公里的范围里面,几乎到处都是武警和解放军战士,他们负责对应邀人员做出最后的检查。
李云的车停在了最外面,这里是这次仪式的几个临时停车场之一。下车之后,李云让司机等着,自己拿着请柬,向着平台的方向走去。请柬只能满足李云一个人进去,经过了大概三道关口的检查,李云终于走到了里面。平台虽然是开放性质的,不过在接待人员的布置下,已经形成了一个类似会场的样子,主席台上面放了一排椅子,而下面则是十多排的椅子,而且在椅子上面,都瓢了不同的名字。
现在还没有到开幕的时间,所以主席台上面是没有什么人的,对于领导们来说,即便是来了,也要到差不多开始了才坐上去,但是下面的被邀请的人员中间,大多数都是提前到的,看情况,有些差不多到了好长时间了。
李云并不知道自己应该坐在哪里,拿着请柬询问了接待的人员,接待的人员简单地查询了一下,然后把李云领到了主席台下方的第一排。看到这个情况,李云倒是吃了一惊,接到了总理的请柬,他并没有怎么在意,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商人,虽然总理他们非常看重自己,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最大的可能是配角,但是现在居然是第一排。
李云虽然是一个商人,但是对于官场上面的东西,还是了解一点的。排位置本身就代表着你这个人的地位,不能有差错的。主席台应该是总理他们这些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部委的领导坐的,即便是下面第一排,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坐的。想到这里,李云就非常地惶恐。李云本身是非常低调的人,不然的话,也不会是这么大一个公司的老总了,几乎不在新闻媒体露脸,这么重要的事情,中央电视台等重要的新闻媒体,肯定是要来到现场的,关注的人多了,人们肯定要注意到坐在最关键位置上面的这些人,特别是陌生人,这就有违了李云的初衷了。
李云看着自己的座位,虽然不是第一排的中间,但是也是比较靠近中央的位置,他有些为难的对旁边的接待人员说道:“你好,不知道能不能给我换个位置,换个后面一点的位置。”
接待人员都是从各部委抽调出来的,经常负责这样的接待工作,听到了李云的要求是大吃了一惊。来这里提要求的有没有,当然有了,不过大多数都是觉得自己的座位太靠后了,询问为什么,现在居然有一个人嫌自己的座位靠前,想要换到后面一点。他以为自己是什么,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接到请柬的,又拿过来请柬仔细地看了看,确实是真的。于是接待人员非常无奈地,但又很有礼貌地告诉李云,这个座位已经排好了,不能随便改动了。
听到了这样的话,李云也是很无奈,坐下吧,不是,不坐吧,也不是。思前想后,最终不得不在那个位置上面坐了下来,此时的第一排,也只有他一个人到来,后面几排倒是坐不了少的人。刚才李云问执行的话,,他们也都听到了,对李云既是羡慕,又有些好奇,这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好像非常地眼生,他是怎么能拿到这里的请柬,并且坐到这里的。
孤零零地坐在第一排,李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别扭。看看表,现在不过8点40分,苦笑地摇摇头,还有20分钟,只能坚持一下了。正在这个时候,身后有人拍了拍李云的肩膀,他回过头去,看到坐在他身后位置的一个40多岁,领导模样的中年人,正在跟他打招呼。
李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冲那个领导模样的人点点头。
那个坐在李云身后,同李云打招呼的人,就是北京CP区委书记区海明。这样一个大的工程,把开工典礼定在了CP,他当然是非常地重视,前面做了无数的准备工作,这次仪式也是第一个就来到了现场,坐在第二排也没有什么,不过看到李云这样一个好似什么都不懂的人,心中一直都有疑问,最终还是忍不住前来询问。按照常理来说,这个年轻人是不可能坐在这个位置的,他虽然没有见到安排表,但是按照职务的高低来推算的话,这里最少要坐下司局级以上的实权人物,类似李云年纪的人,是不可能登上那个高位的。这次的开工仪式在CP举行,他要做到尽善尽美,最终还是忍不住,来向李云求证:“小伙子,一个人过来么,以前怎么没有见到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听到了后面的问话,李云倒是有些犹豫了。他也有些明白,总理这么的安排是看他的影响力的。林氏企业在中国的影响力,他本人几个项目对国家和政府的贡献,都完全胜任这个位置的。不过这些东西知道的人太少了,李云也不是一个想去宣扬的人,现在被问起来还真的不好说。
想了半天,最终李云只好支支吾吾地说,自己是军方来的,他的职务和头衔上面,也只有这个可以拿得出手的。上校军衔虽然在北京有一大把,特战一军的上校军衔就有些意思了,再说了,李云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军衔报出来。
看到李云有难言之隐,讲话支支吾吾的,区海明也就不再多问了。这次高速铁路虽然是一个民用的工程,但是它也有军用的用途,军方派出人员前来监督也是正常的。这个年轻人虽然年轻,但是区海明有些看不明白他,也许是哪个军方高层的代表吧。想到这里,区海明有些释然了,虽然李云并没有穿着军装,但是区海明已经相信了李云的话,再说了,这里的把守这么的严密,也不会有人混进来吧,于是不再追问李云的身份了。
看到区海明不再追问自己的身份,李云稍稍地松了一口气,又等了一小会,人陆陆续续的都来了,第一排也开始有人坐下了。看着周围坐着的人,李云坐在那里越发地如坐针毡,旁边的人基本上都是部长副部长的人,最差的也是重要部门的司局级,而且最关键的是,别的人大多都认识,基本上打量一圈,都把疑惑的目光投向自己。
就在李云难受的时候,时间已经接近了开幕式了,总理带着铁道部部长,财政部部长等一行人,鱼贯地走入了会场。下面所有的人都站立起来,欢迎总理的到来。总理既然已经来了,刘享雨肯定是来了。李云怀着愤愤的心情,寻找着刘享雨。这个家伙肯定知道座位的安排,但是却不告诉自己,让自己这么的被动,如果早点知道,就可以更换座位了,不用像现在这样如坐针毡。
看来看去,李云在总理的旁边并没有看到了刘享雨,他虽然跟着总理,但是却不能在主席台上面就坐,可能就在旁边。李云坐下以后,向四周看去,在平台旁边的地方,看到了刘享雨正在和几个人站在一起,看样子应该是总理的随员。看到刘享雨的时候,刘享雨也正在找他,看到李云的样子,刘享雨的嘴角流露出一股笑意,冲李云点点头,然后就什么都不做了。
李云看到了刘享雨的笑意,心中暗恨,这个当哥哥的,明知道弟弟不喜欢这样,还不告诉,真的是要命啊。不过此时此刻已经来不及了,只好这样硬着头皮地坐在这里。总理们在主席台刚刚就坐,闪光灯和摄像机就次第开来,众多的长枪短炮,纷纷对准了主席台和第一排,李云不得不收摄心神,专心地注视这上面。
开工仪式倒是老生常谈,和平时的仪式一样,不过这个就是规模大一点,领导的级别多一点,到会的媒体多一点,其他的没有什么两样了。主席台上面的领导分别地做了讲话之后,然后全体的人员都被拉到了旁边的开工现场,每人一把铁锹,在奠基石上撒了一些土,就完成了所有的仪式。
在这个开工仪式中间,李云一直那样坐着,但是他清楚的感觉到,恐怕第一排的人中间,他是被镜头摄入最多的。中国的媒体一直都是无风不起浪的,更何况在这样一个高官云集的第一排,冒出来一个年轻的,陌生的人物,这就更有东西写了,也许过不了几天,他的名字就将家喻户晓了,不知道这到底是福还是祸。
仪式结束之后,人们散开了,总理等领导在施工方的陪同下,前去视察机器设备,李云发现刘享雨没有跟着总理一起去,连忙跑到他的旁边,逮住他狠狠地说道:“好你个刘大哥,就是这样坑你弟弟的,昨天怎么没有通知我,害我坐到了第一排。”
听到了李云的职责,刘享雨苦笑了一下,他站在这里,说道:“小云,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啊,这是总理吩咐下来的。”
“那你也应该告诉我一下吧,你看看,第一排坐的都是什么人,我一个商人坐在第一排,不是有些不伦不类的。”
“没什么不伦不类的,他们又不知道你是商人。你知道么,目前你在总理,老书记以及徐老心目中间的地位可是很高的,如果不是你的年龄小,甚至可能给你压些担子。”
“千万不要。”李云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官场上面发展,自己的优势也不过是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但是现在这个优势越来越少了,商场上面还好办,经历了这么些事情,已经熟悉了,跑到不熟悉的官场上,那就不好了。自己的将来还不是李云考虑最多的东西,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在中国可是层出不穷的。
“不过是这么一说罢了,看你着急的,不过这次让你坐在第一排也算是一个姿态,谁让你们公司旗下的工程公司,获得的标段可是最多的。”
“标段是最多的,什么意思?”李云这段时间,把心思放到了教育基金上面,对于林氏企业的运营并不了解,再说了工程公司早就从总公司里面分了出去。独立动作了,知道的情况就更加少了。
“你还真的不知道。”刘享雨有些吃惊地看着李云。他知道李云这段日子在忙教育基金的事情,不过这个公司毕竟是李云的公司旗下的子公司,这个总裁真的是太不负责任了,这么大的事情居然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是不是享雨大哥给帮忙的,不过他们的能力如果不行的话,也不要太惯他们了,工程要紧。”
“我哪里能帮忙啊。这个工程是国务院重点督办的工程,也许是受了你教育基金的影响,这次工程从招标到开工,一切都非常的透明,反腐力度也很强,开始到现在,严惩了数百名的贪官,刹住了这股风气。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次的招标,凭借的全部都是每个公司的实力,你们的工程公司能够获得这么多的标段,足见你们的能力高超。”
听说到是凭借实力来的,李云暗暗地松了一口气。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是关系到未来发展的一个庞大的项目,如果真的在自己的工程队公司手中出现了豆腐渣工程,那么自己就是人民的罪人。这些年来,他的主要目标都放在大项目上面,工程公司的小项目关注的少,最多在老总述职的时候,强调几句,深挖潜力,从自身做起,提高技术水平和实力,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公司,其他的就放手不管了。没想到几年的时间里面,他发展到了这个程度,真的是意外啊。
“小云啊,有件事情我非常地奇怪,你的工程公司到底是怎么发展的,怎么会这么强,只要你们工程公司参与的竞标,都是他们胜利了。如果不是他们的人员不足,恐怕就没有别的公司参与的份了。特别是其中的几个重要的标段,他们打败了国外的大型企业取得了胜利,让总理是大感欣慰。”
“刘大哥,你要问我,恐怕我也说不出来,这么多年了,我基本上没有直接的指引工程公司的发展,最多在资金上面支援一下,尽可能地在世界范围里面,给他们购买设备而已,其他都基本上就没有管了。”听到了刘享雨的问话,李云苦笑着说道。
“感情也是甩手掌柜啊,看来这个问题不能问你了,还是等你回去,让你们的工程公司给个报告吧。总理的意思是在全国的范围里面推广一下,接下来全国范围里面的工程很多,高速铁路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总理这些项目的施工,尽可能的自主化。”
“等我回去安排一下吧。”对于刘享雨的要求,李云当然是欣然同意了。看来当时的豆腐渣工程的事情给总理很大的震动,高速铁路的建设,再加上其他的一些配套设施的建设,是很大的一批工程,如果出现几个豆腐渣工程的话,后果非常的严重。
“尽快地给我吧,这个应该不难吧。”刘享雨看了看远处正在参观的机器设备的总理,然后说道:“总理正在关注着这个事情呢。”
“好。”李云说完,突然想到一件事情,然后问道:“对了,刘大哥,现在高速铁路兴建了,原有的铁路怎么处理?”在高速铁路兴建的时候,曾经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是高速铁路建设和原有铁路安置的问题。
当时一共确定了两个方案,其中第一个方案就是,在原有的铁路的基础上面,进行改造。原有的铁路稍微地修改一下,就可以变成新的高速铁路的路基,这样的话工期可以缩短,而且投入将会减少。不过这样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足就是工程期间原有的铁路并不能发挥作用,同时在某此路段,由于以前兴建铁路的局限性,新的铁路高速的优势不容易发挥出来。
第二种方案就是,重新建设全新的高速铁路,从布局到规划,到兴建,全部都是新的。这样一来,投资要上升30%,还需要进行征地等一系列的工作,需要的投入和精力将几倍于前一项。
两种方案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好处,每一个方案都有不少人支持,并且都有讲头。经过了大量的辩论和调查,国务院同意的是第二种方案,其实细细地算下来,也没有什么,两种方案的焦点就是资金和投入的问题,只要资金宽裕了,当然选择最好的方案,第一种不过是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的一种妥协的方案。
李云主导的再次投资,让中央获得了足够多的资金,把它拿出来一部分就足以承担铁路的兴建工程,更何况铁路兴建成功之后,随之的地价、商业价值等诸多的因素,都是非常的可观的。特别是第二个方案,呆要动作得好,得到远远的高于支出。
“原有的铁路,在兴建的期间,还是按照原样来动作!”
“那么,高速铁路建成之后呢?”刚才在开工仪式的时候,李云就注意这个问题了,不过一直都没有说,正好在这里询问一下刘享雨。
“现在还没有具体的确定下来。不过有一个想法,是把原有的铁路给单独地划出来,作为货运的专线,以前的铁路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经过技术调整之后,再加上新的动车组,单独运送货物,又不用考虑舒适度的问题,速度可以达到200公里左右。这样的速度,可以基本满足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段的需求,让原有的铁路可以最大限度的贡献它的力量。”
“这个想法不错啊,也就是说,把原来的铁路做为货运线路,把现在新建的这个高速铁路作为客运。这样的话不是说现在就可以应用了,在高速铁路没有开始的时候,进行提速啊。”
“也不能完全这么的说,现在的高速铁路也可以抽出来部分的运力,作为货运使用,毕竟客运需要的运力比较的小。这不过是第一种想法,也有别的想法是,中西部的民展不均衡,如果贸然全部使用高速铁路的话,会增加出行的成本,呼吁原有的铁路和高速铁路双轨制,拉开价格,分流客源。”
听到了这样的想法,李云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样一来,分流的结果,必然会让新建的高速铁路运力浪费,而原有的铁路的货运优势也不能表现出来,有些不伦不类,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样子。
“刘大哥,那么总理他们倾向于那边?”
“既然投资了这个项目,总理当然是倾向于第一种方案,不过目前第二种方案的市场也不小,大家都争执不下,不过现在还没有完全建成,还有几年的时间,尽量地来说服他们,放心吧小云。”
“那就好,还是让高速铁路主要做客运比较好,相信几年之后,中西部地区会有比较大的发展,一定可以适应高速铁路的价格,让高速铁路的运力彻底地发挥出来,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客货分开,安全性大大地提高。”
“小云,你们谈什么呢?”李云他们正聊的时候,旁边传来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总理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了自己的身边,他旁边已经没有陪同人员,只有几个随员在,其他的看样子都被总理支开了,没有跟过来,在旁边远远地站着。
“总理,你看完了,要走了么?刚才我们没有聊什么,不过是问一下,关于新旧铁路的事情。”李云看到总理过来,连忙站起来,恭敬地说道。
“是这样啊,享雨,准备一下,我们要回去了,小云,我先走了,好好努力啊。”总理说完,拍了拍李云的肩膀,然后走向了自己的专车。
看到总理要走了,刘享雨也不多呆了,回头对李云比划了一个电话的手势,小声地说道:“小云,我走了,电话联系。”说完紧跟着总理,向着总理的车而去。
目送着总理车队离开,整个奠基仪式的现场也开始逐步地冷清下来,不用人组织,这些人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一个接一个地鱼贯而出,很整齐,除了什么都不知道的李云。李云并没有直接地离开,他想起了刘享雨的要求,这次工程公司在这里中标的标段不少,应该有几个高层在吧,询问一下,省得回去通过总公司了。
第四百七十七章 企业转型
小送着总理的车队走向远方,李云看了看仪式平台的四周,除了这个平台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个个的小工地,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见过的,没见过的,铁轨,枕木,石子,这些铁路的原料,应有尽有,极目望去,方圆数十里,都是类似的景象,而且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开始,各个小工地的机械都动引起来,开始以这里为中心,向着四面八方发散出去。
北京CP这边,是高速铁路在北方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总共的,2条线路,在这里交汇的就有6条线路,所以也是众多施工公司云集的地方,刚才总理讲话的时候,也曾经讲过了,一期工程的,2条线路,总共分成了,20个标段,而在这,20个标段中间,林氏旗下的这个工程公司拿走了其中的45个标段,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强一点的份额,这个其中还是有不少的国外公司竞争的,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真的可以说是惊世骇俗了。
当然了,林氏企业的工程公司,能够获得这么大的份额,也同这个高速铁路的施工要求过高有关系,高速铁路是未来几年中间,中国最重要的交通工程,国务院非常的重视,再加上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于技术方面要求太高,工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通车之后,机车的速度,如果一个高速铁路由于施工的制约,最高的时速受到限制的话,这个高速铁路还不如不建。
正是这些方面的限制,让国务院也好,铁道部也好,对于施工队的资质调查的特别地仔细。门槛也相当的高,软硬实力,技术水平,设备器械等等全部参照国际顶尖的标准,并且严格把关,这样的高标准的要求下,国内的大多数施工队的资质考察都不过关,即便是国内顶尖的施工队,中铁,中建等。也不过在集中了最优秀的人员和器械之后,获得了少数标段的资质。
这么高地标准,让不少的官员开始质疑这个标准太高。毕竟国内的这些顶尖工程公司,能够竞标地标段,不过20%的样子。甚至有些官员说。中国一向就是凭借这人员的优势来施工地,当时地人民大会堂和长江大桥就是这样建设起来的,如此的标准,不是放弃了国内的优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硬生生地把工程外包给国外么,一时间很多的八卦和小道消息开始流传,比如评审部门收到了国外的贿赂,提高准入门槛,不给国内企业机会,诸如此类的消息,让铁道部等相关部委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此时的林氏工程公司横空出世,用自己实力证明了,中国也有世界一流的工程公司。至此国内获得的标段超过了半数,并且挣到了几个最能表现公司实力的标段,平复了这股风潮,让高速铁路可以按照铁道部最初预想地那样施工,这也是李云能够坐到第一排的根本原因。
总理的车已经远去了,其他的诸位领导的车也都开走了,整个仪式也就结束了,而施工方也回到了自己的工程段,准备开始开工建设了,机器设备都已经到位了,准备也都好了,早一点开工当然是最好的了。
工程公司在CP址内拥有,4个标段,占据了CP32个标段的接近一牛,其中还有包含了几个隧道的工程,在这里,工程公司还提出了一个世界先进的高速铁路隧道项目,长度和核定速度都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工程公司并不难找,周边的接持人员都知道,李云不过简单询问了几个招待人员,就顺利的找到了工程公司驻CP的联络点,这里说是一个联络处,侧不如说是一个大的公里,由于开工仪式已经结束了,里面的工人们正在开动着各种各样的设备,或者集中起来,宣布着什么,一片马上就要开工的架势。
早在前几年,李云让工程公司转型的时候,就曾经强调过了,高技术设备的重要性,这一条政策,这么些年来,一直在工程公司贯彻了下来,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工程,和公司的技术水平不无关系,这个联络点里面,到处是各式各样的机器设备,有些见过的,但是吏多的是没有见过的,不知道什么用途的设备。
绕过了一个有一个的设备,李云来到了一排简易小楼前面,这是用钢铁构架造起来的两层小楼式的建筑,放在这里,成为了工程公司在CP的联络处。联络处基本上就是工地,大家的主要任务是工程,况且李云这几年来的也少,基本上没有几个人认识他,大家都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李云畅通无阻的来到了联络处的门口,推门进去,立刻就看到了一个熟人。
孔祥云,一个他亲自任命的工程公司的老总,当年的他不过是林氏下属的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后来李云非常的重视工程公司,加大投入之后,让工程公司独立了出来,在选择老总的时候,觉得他非常适合这个工作,就认命了他作为新公司的老总,事实证明,李云的眼光还是非常好的,这个人做的非常的不错,这次能够获得这么多的工程,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孔祥云正在给下面的几个标段负责人布置着任务,抬头一看,居然看到了李云站在门口,有些喜出望外的放下图纸,迎了出来,对着李云有些激动的问道:“李总,您怎么来了?也不通知我一下。”
“我是来参加这次的开工仪式的,你忙你的,我坐下看看。”李云指了一下孔祥云旁边的人,示意孔祥云以工作为主。
“没关系的,李总,该布置的基本上都布置下去了。”孔祥云把李云让了进来,对旁边的几个使了一下眼色,那些标段的负责人分别地出去安排工作了。整个屋子里面就剩下孔祥云一个人了。
对于孔祥云的安排,李云也不客气,坐了下来,看下了四周,这里应该是孔祥云的办公室,摆放着电脑和打印机和办公器材,还有几部电话,传真机之类的东西,更多的则是各种工程图纸,堆的满地都是的。桌子上面,地上都有不少。
看到李云注意到这些工程图纸,孔祥云有些慌乱收拾了一下。一边收拾一边说道:“李总,我这里乱的够呛,你看。差不多没有坐的地方了。”说完之后。孔祥云有些高声的叫道:“小吴,小吴。”
一阵慌乱地脚步声,一个年轻的秘书模样的跑进了屋里,问道:“孔总,你叫我。”
“去泡一壶茶吧。”
“不用那么麻烦。这是在工地,那里那么多地讲究。”李云看到这个情况,连忙的阻拦,这里毕竟是郊区,不方便就别弄了。”
“没关系的,小吴你快去吧。”孔祥云对秘书挥挥手,那个叫小吴秘书带上门,就出去了。
看着那个小吴出去,李云转过头对孔祥云说道:“看来现在工程公司地主要精力都集中到了这里了吧?连秘书都过来了。”
“是啊。李总,在这次地工程中间,我们一共接到了45个标段,基本上公司的全部力量都铺到这边了,公司那边只留下了少数的几个接待和联络的人员,剩下的人员基本上都在这里,就这样,人员还有些不足,毕竟全部地工程面太宽广了,要保持他们之间的联系,就需要大量的人员。”
“这样啊,你可以给总公司打一个报告,公司旗下的不少公司的网络都覆盖到了全国的,借用他们的网络,或者干脆借用他们的人员都可以,但是有一点你要给我保证了,这个工程质量一定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放心吧,李总,当年你说地话我一直都记在心上的,这么多年来,我们如果不是严把质量关的话,我们工程公司早就不行了,质量第一,速度第二,这个口号,已经成为公司所有施工队的座右铭了。”
“那就好。”李云听到了孔祥云的回答暗中松了一口气,这么重要的工程,只要把好了质量关,其他的也就没有什么了,工期的问题,只要别出什么大的返工事件,应该没问题的,这么些年来,孔祥云在工程方面的经验,绝对比自己高,相信一定会把握好的。
正说着,秘书小吴把茶泡好了,端了进来,李云拿起一看,原来是碧螺春,笑着打趣道:“祥云,你的准备够充分的,还以为这里喝不到好茶了呢。”
“李总,看您说的,茶还是可以保证的。”
李云微微一笑,然后突然间想到了关于后勤方面的问题,这里来了不少人,而且在一两年时间里面,经常时间的在这里,后勤方面如果解决不好的话,肯定会影响的整个全局的,有些顾虑的问道:“对了,祥云,我们差不多来了有千把人吧,生活问题和饮食问题都解决的如何?”
“谢谢李总的关心,这个工程CP的政府特别的重视,专门的为施工队建设了餐厅等设施,吃饭基本上可以满足需要,只有一点,就是这里的水质量较差,很多从南方来的技术人员,有些喝不惯,出现了一些拉肚子的现象,我们经过了调整,每天专门的派出车辆,前往北京市采购矿泉水和纯净水,一天两次的话,基本上满足了这些人的饮水需要。”
“这个问题一定要重视,有困难的话,让北京的几个分公司支援你们一下,不要怕,尽管提,这个工程将是这段时间,我们公司最关键的项目,一定要重视。”
“好的,李总,我会的。”听到了李云这么关心公司员工的基本问题,孔祥云也是很激动的,连声的保证道。
“对了,刚才我我在参加奠基仪式的时候,总理的秘书刘享雨告诉我,想要你们把这些年发展的经验介绍一下,方便其他的兄弟企业学习,怎么样。应该没问题吧,怎么着也算是一个宣传吧。”
孔祥云听到李云提到地这个事情,有些难于启齿的,停了半天才说道:“李总,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公司能够由现在的这个发展,全靠当时你的一句话。”
“我的一句话。”李云没有想到绕了半天,居然绕到了自己的身上,有些不解的问道。
“你当时说过了,不注重一朝一夕的所得。重视技术的储备和机械设备的升级,这么多年来,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地。从软的实力上面说,我们的大多数人员,并不是简单地体力劳动者。有相当的人员都拥有中高级的职称。可以熟练地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同时公司地大部分所得都用于机械设备的吏新,虽然每一个施工队的人员比其他同行业的施工队的人员比起来要少触,但是不论从生产效率还是速度质量,都远远地超过国内的同行。同国外的先进水平比起来也不慌多让。”
“那就照实说罢?”李云奇怪了,这不是很好的经验么,为什么孔祥云这么的犹豫,不愿意说出来。
“这样的好处也是这几年才逐步的表现出来,前面几年,如果不是有总公司的支持,我们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大的一个施工队伍地,特别是前面的5年,每年的投入都大大的高于收益。都属于负债经营的,即便到目前,拉平之下还是略微的亏损,接到了这个高速铁路的工程,才基本上确定扭亏为盈。”听到了李云的话,孔祥云只有苦笑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并不适合推广,特别是在国内,真的要算的话,每年的投入将会在3-5亿人民币,同时收效比较慢,他们也是5年之后,才基本。汕列了收支平衡,这样长期大量的投入,国内基本不可能。
李云这才明白,为什么孔祥云这么的犹豫,林氏企业有多有钱,在这点上面就表现出来了,一年承担几亿亏损,锻炼出来一个精干的施工队伍,形成现在的工程公司,基本上都不用考虑的,这些钱他们亏的起,但是对于国内来说,在中小城市的施工队,大多买几万,几十万的设备,拉上几十人就可以形成了,即便一些大的施工队,也不过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让他们投入这么天文数字的资金来锻炼出来一个高效率,高规格的施工队,是不可想象的,即便是国家的一些大型施工队,诸如中铁,中建等,总资产也不过几亿,这样的总资产,要支持那么大的烧钱行为,恐怕一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之梦 http://www.xshubao22.com/5/5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