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 第 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等张桂梅安顿好了行李,医院的领导和主治医生就拉着张桂梅谈起了陈伟雄的情况。显然,陈伟雄一进医院,医院就对他进行了全身检查。张桂梅嫌陈兆军碍事,就把他轰出了办公室。

    陈兆军知道,爸爸头上的这几块弹片的事,如果自己不推动一把,肯定又会像上一世一样,采用保守疗法。陈兆军很记得爸爸痛苦起来的样子。他知道,凭借303的技术,做这样的手术是没有问题的(当然,风险还是有的)。关键是不推他们一把,没有人愿意冒这样的风险。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推303医院一把。

    陈兆军被妈妈给赶了出来,没事干了,就在爸爸的病房附近瞎转悠。他还真想不通,自己不就是比一般的孩子聪明一点么,妈妈就这么放心自己一个7岁的孩子一个人呆着。

    转了几圈以后,陈兆军发现几个背着相机的人正往这边来。陈兆军一拍脑袋,自己这么就没有想起来,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话讲回来,谁在这样一个连平时说话都要小心翼翼的年代,会想到要利用媒体的力量来达到什么目的呢?不过这回,陈兆军是利用定他们了。

    “那么是谁,为什么要进我爸爸的房间?”陈兆军守在陈伟雄病房的门口,拦住了几个记者的路。

    一听说这个守门的孩子是陈伟雄的,所有的人都客气了起来。

    “小朋友,叔叔们是报社的记者,想来采访一下你爸爸,不知道可以么?”其中一个记者拿出了狼外婆的本事来,哄着陈兆军。

    “不行,爸爸的头疼病又犯了,正在休息,谁也不能去打扰他,不然妈妈会打的。”陈兆军非常巧妙的设了一个套,他就不信,这些一贯嗅觉灵敏的记者会不上套。

    “你说爸爸的头疼病又犯了?你爸爸原来也老犯头疼病么?”另一个上了年级的老记者非常敏锐,一下就听出了陈兆军话里的东西。

    “是的,妈妈说是给美国鬼子的飞机给炸的。好了,你们快走吧,不然把爸爸给吵醒了,妈妈就该不高兴了。”陈兆军继续把坑给挖得深了些,可是他可不敢在病房的门口说,要是等一会张桂梅出来,看见他在这下套给这帮记者,真的就该揍他了。

    老记者使了一个眼色,其他的几个记者都陆续离开了病房门口。反正现在陈伟雄还没有醒,根本不可能接受采访,还不如先才这个小家伙身上挖出点什么。他们知道,老记者一定有办法把小家伙给带出来的。

    “小朋友,你看,你爸爸还在休息,要不然跟伯伯先到外面去,伯伯给你讲打美国鬼子的故事好么?”老记者使出了平时屡屡奏效的手法,在他看来,对付像陈兆军这样在部队长大的孩子,这简直就是杀手锏。

    “好啊、好啊,那我们到外面去说吧。”陈兆军很激动的样子。

    等老记者把陈兆军带到医院的小花园的时候,几个记者已经摆好了架势。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录音笔之类的东西,只有靠速记,所以很多重要的时候,需要几个记者同时进行记录,免得到时候有所遗漏的。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老记者现在的角色就是一个骗子。

    “妈妈说了,名字不能随便告诉别人。”陈兆军非常坚决。其实他知道,要是他们想知道自己的名字,途径太多了,都是为了给他们一个可靠的信息,还是保守一点的好。

    “那要不这样,伯伯在给你讲打美国鬼子的故事以前,你要告诉伯伯,你爸爸为什么老是头疼。”老记者的想法跟陈兆军差不多,想要搞清楚他的名字太简单了,犯不着现在让他产生敌意。

    “告诉你可以,但是你不能告诉妈妈听。而且等一下你要给我讲两个打美国鬼子的故事。”陈兆军和一般的孩子一样,开始提出条件来。

    “为什么不能告诉妈妈?”老记者很细心,其实他是最会从字里行间找问题的人。

    “爸爸说过,过去的功劳都是过去的,没必要老是挂在嘴边上说。妈妈听爸爸的,我也得听爸爸的。”无论是谁看到现在陈兆军的样子,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什么是闪光点?这就是闪光点!老记者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后面的记者。

    “好的,等一些我给你讲两个打美国鬼子的故事,那你现在可以跟伯伯说一下,你爸爸是怎么受伤的么?”

    不用老记者提醒,其他的记者都拉开了架势,做好了记录的准备。

    “妈妈说,爸爸是参加抗美援朝的时候,被美国鬼子的飞机给炸伤的,现在头里面还有几块弹片呢!”

    “是么?”这可是重大新闻,一帮记者的笔开始刷、刷、刷的记了起来。

    “当然是真的,要不然爸爸就不会经常头疼的睡不着了。你不知道,爸爸头疼的时候可吓人了。连被子都给他撕坏了好几次了。”陈兆军知道,那个时候的记者跟后来的记者不一样,讲究的就是严谨,所有这些,在见报之前,他们都会调查的。

    “那你爸爸都是是么时候才会头疼的?”

    “爸爸不能太累,要是没睡好就容易头疼,所以爸爸休息的时候,妈妈就不准我们去吵他,不然妈妈就会打我们的。”

    “小朋友,你真听话。你妈妈呢?”老记者知道,现在再问下去也没什么好问的了,现在的关键是找到陈伟雄的爱人张桂梅,希望可以从她身上得到一些资料。

    “妈妈在跟医生伯伯谈事情,让我看着爸爸。哎呀,我得回去看爸爸了。”陈兆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可不想跟记者聊太久。

    看着陈兆军跑进了病房,老记者开始安排任务了。

    “小赵,你马上跟x军医院联系,调一下陈伟雄的病例档案。小孙马上整理一下刚才的记录,上报社里,听一听社领导的意见。小王跟着我,采访一下303医院的医生,看看他们的意思。”

    由于陈兆军的推动,媒体开始运转了起来。

    一天后,一篇名为《昔日保家卫国勇士,今日抗震救灾英雄》的专题报道就出现在了报纸的头条并迅速被多家报纸转载。顿时,全国呼声一片,大家都认为,不该让陈伟雄再受病痛的折磨。

    303医院迅速反应,为陈伟雄做出了手术的安排。

    此时此刻,张桂梅的心情是忐忑不安的,可陈兆军的想法就不同了,他觉得,与其让爸爸后来那么多年一直受到病痛的折磨,不如现在冒一点风险,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他知道,只要小心,这个手术的风险并不大。他相信,在这么多压力面前,303医院无论如何都会做好这个手术的。陈兆军相信,这对陈伟雄来说,应该算是一件喜事了。

    正文 第十七章 一个将军的诞生

    陈伟雄的手术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当然了,地震已经过去已经近10天了,每天翻来覆去的说救灾的情况,未免让人有疲劳的感觉。在这个时候,陈伟雄这个原抗震救灾指挥部现场总指挥的手术情况正好填补了这段新闻空档。再说,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自关怀,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就算陈伟雄想低调也不可能了。其实很关键的就是,陈伟雄怕别人说他个人英雄主义。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身份和当时所处的位置,另一个就是那篇被陈兆军忽悠着写的文章造成的影响。这一切,都让所有的人感到,陈伟雄受到什么样好的待遇都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303医院安排了最强的手术阵容,器械和药物使用更是不计成本。就算是这样,进行头部手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在陈伟雄进手术室前的一刻,一直担心丈夫的张桂梅突然发现陈兆军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这让张桂梅很意外,她本来还想让老儿子跟他爸爸说几句鼓励的话的。不过很快张桂梅的所有注意力又都回到了陈兆军身上,看着正躺在手术车上,被记者们长枪短炮对着的丈夫,张桂梅的心“碰、碰”的跳着。虽然从进303医院那天开始张桂梅就穿上了白大褂,可她还是没有机会进手术室,她也不敢进去。

    此时此刻,陈兆军正偷偷的躲在医院小花园的假山后面。看见爸爸被刮了光头搬上手术车的那一刻,陈兆军突然觉得怕了起来。虽然明明知道这次手术的风险是很小的,可是风险毕竟是存在的。陈兆军不知道,如果自己继续呆在那里,会不会突然阻止手术的进行。他只好一个人悄悄的跑出来,躲到假山的后面默默的为爸爸祈祷。

    陈兆军以为没有人注意他的行动,可是他错了。上次采访陈伟雄不成、后来从陈兆军这里得到第一手资料的老记者早就盯上了他。这都怪陈兆军没有听他讲故事。老记者回去后一直觉得这里面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他反复考虑,越来越觉得有意思。别看陈兆军当时没有说几句话,可是逻辑严谨、条理分明。用一个想听故事的理由做幌子,其实不过是想借这个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思。老记者在x军也有不少朋友。在调查核实陈伟雄受伤的详细情况的时候,偶尔提到了陈兆军,他没有想到,反馈回来关于陈兆军的信息会有那么多、而且那么的惊人。他这才知道,几乎在整个x军,就没有不知道陈伟雄这个老儿子的。有了这些信息,老记者感到,也许自己真的是被小家伙利用了一把了,虽然这是他心甘情愿的。

    今天一到医院,老记者就盯上了陈兆军。他考虑,也许自己可以从陈兆军这里再得到一篇有价值的东西。

    “陈兆军,你不去病房等着,怎么一个人跑到这里来了?”老记者笑眯眯的问道。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陈兆军也不想隐瞒什么。他红着双眼回答:“我是在为爸爸担心,我担心爸爸出了什么意外。”

    老记者又一次感到意外。他不明白,陈兆军怎么不像上次一样隐藏自己了。但是,这些话他没有说出来。他感到陈兆军还是信任自己的。

    “别担心,医院为你爸爸安排了最好的医生,这个手术在技术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你就放心好了。”

    陈兆军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的眼里,你爸爸是一个什么样地人?”其实老记者也不知道该跟陈兆军说些什么好,这话不过是随口一问。

    “我爸爸是最好的爸爸,他看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时刻关心我们的每一个成长过程,我们家的三个门上,分别有我们兄弟三个人的身高记录,一般来说,爸爸会每隔一个月给我们量一回,有时候他太忙,补上记录的时候一定会在边上做下记录,说明这次身高记录不是在正常的习惯时间里量的。他同时也是最严厉的爸爸,每次我们犯了错,他都会一边打我们,一边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打我们,根据错误的大小,他会有一个很明确的尺度,小错少打两下,大错多打几下,习惯了以后,我们基本上在被打以前就知道这次要被打几下了。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尽量少犯错误或者将错误降低到最低限度。因为这样可以少挨些打。爸爸同时是一个最好的丈夫。妈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每一个孩子出生以后,只要爸爸有时间,他可以不顾自己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帮妈妈做饭洗菜。只要爸爸在家,妈妈就可以不用帮我们洗尿布了。每到妈妈生日的时候,爸爸都会尽量搞些好吃的给妈妈吃,可是他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过过生日。我们问过爸爸,他的生日是那一天,可他总说忘记了。可是我不明白,一个人怎么会把自己的生日给忘记了?爸爸还是一个好军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军装穿在身上,他都会穿得一丝不苟的,部队搞训练的时候,他从来都跟战士们一样,战士训练什么,爸爸就训练什么,战士们休息了,爸爸还要处理文件,每天,爸爸的灯都是最后一个熄灭的。爸爸还是一个非常……”陈兆军林林总总的说了很多,虽然有些东西并不完全像他说的那样,可是这都是上一世陈伟雄去世以后陈兆军的回忆,在他的眼里,自己的爸爸是最好的爸爸。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这么想的。

    老记者的眼眶红了,他没有想到自己随口一问,陈兆军竟然讲了那么多的话。这让老记者不由的想到自己已经去世的父亲。他突然觉得,陈兆军说的爸爸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同样的和蔼可亲,同样的令人尊敬。老记者觉得,自己每白费那么多心思来盯着陈兆军。他相信,陈兆军口中的陈伟雄会更容易让人接受的。

    老记者回去的时候,陈伟雄的手术还没有结束,他甚至顾不上跟同事们打招呼。他要马上回去把陈兆军说的东西整理出来,因为他担心时间长了,会忘记一些什么。因为陈兆军说的陈伟雄太普通了,普通到几乎跟每一个人的父亲都差不多。可是他又太不普通了,他用一个不是普通人的身份在做一个普通人做的事,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

    老记者的这篇由陈兆军口述整理出来的报道是跟陈伟雄手术成功的消息一起发出来的。也许是老记者写在文章结尾的那句“这就是我们共和国的军人”的话起了作用,经中央首长亲笔批示,一个向“共和国的优秀军人陈伟雄”学习的浪潮开始在在全国全军范围内掀起,这是陈兆军始料不及的,也不上他想的。这让还在病床上的陈伟雄看到这篇文章后,差一点又要打陈兆军一顿(当然,就算真的要打,陈伟雄也动不了)。

    不过对陈伟雄来说,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连续两份报导,不但给陈伟雄换回来了一个全国英模称号,还让他在病床上就接到了调任x军参谋长的命令。这下,陈伟雄终于跨进了将军的门槛了。

    正文 第十八章 军部大院里的民兵连

    由于303医院高超的手术水平和张桂梅尽心尽力的服侍照顾,陈伟雄恢复得很快。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已经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陈伟雄就是一个劳碌命,感觉到自己好得差不多了,就急着想出院了。张桂梅也惦记着家里面的陈兆平和陈兆广,于是两人一商量,就跟医院提出出院的要求。303医院正好顺水推舟。反正不过是术后护理的问题了,有张桂梅在,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一家三口上了x军派来的上海牌轿车,回到了离开了一个多月的家。

    由于陈伟雄已经被越级提升成了x军的参谋长,当然就要应该搬到军首长的大院里去住。房子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可是陈伟雄还需要到医院去观察一段时间,张桂梅当然也得陪着,这事就耽误了下来。可是陈兆军知道,过不了几天,就到9月9日了。如果不在这以前搬家,恐怕短时间内就没有办法搬了。陈兆军可不想继续向原来一样,兄弟三个挤在一间房子里了。他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自己搬家好了。

    陈伟雄和张桂梅在家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张桂梅所在的x军医院,家里就剩下三兄弟了。好在还没有开学,否则这还是个事。

    陈兆军跟两个哥哥一商量,他们也都同意陈兆军的想法。于是,剩下的事就简单了,陈兆军到通信连找到陆连长,请他给派几个战士和一辆大卡车。

    陆连长当然没有二话,不但给派了车,连他自己都亲自带队帮着搬家。

    这事本来不大,可是放在那个时候,就这么几个孩子就办成了这样的事。可是让军部的所有人都对陈家的几个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等陈伟雄和张桂梅听说这事的时候,他们也都感到惊讶不已……

    陈伟雄出院不久,陈兆军和陈兆广也该开学了。陈兆军本来应该是上小学一年级的,可是他实在不想在小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于是跟学校提出,直接上小学三年级。整个学校的老师有一半都是军属,对陈兆军的事知道不少,所以对他的这个要求到没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可是其他的地方上的老师就不同了,这两年,时不时就可以听到一些关于陈兆军的新闻,可他的水平到底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为了检测一下陈兆军的水平、也为了显示公平,学校专门为陈兆军的入学进行了一次考试。整个考试内容涵盖了几乎小学的所以内容。当然,这些老师做得还是比较巧妙的。陈兆军那知道到底小学都有些什么内容,原来是拿过陈兆广的书来看,可不过是为了装样子,根本就没有仔细看过。结果就是,陈兆军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答完了整张试卷。这下,没有谁再说什么了。按照陈兆军的试卷上的水平,就是直接上初中也是可以的,问题是他的年纪还太小。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陈兆军上课不吵事,哪个老师都不管他,随他干什么。问题是陈兆军根本就没有吵事的心,所以也就不存在谁管不管的了。

    倒是陈兆平的事很是让陈伟雄他们伤了一段时间的脑筋。按照一般政策,陈兆平高中毕业以后要么当兵,要么就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本来按照陈伟雄的设想,陈兆平毕业以后就应该参加上山下乡的,等到来年征兵的时候,直接把他送到部队去。可是由于陈伟雄住院的缘故,已经都耽误了不少时间了。可谁知道这个事一提出来,就遭到了陈兆军的强烈反对。陈兆军的理由很充分。

    “大哥为什么非要去上山下乡,反正他明年就要当兵了,就让大哥再在家带我们一段时间吧!”

    “这不行,上山下乡是党中央的号召,爸爸是领导干部,必须以身作则。”陈伟雄一贯都是这样,对中央的声音,他是言听计从。这应该就是军人的本色吧。

    “爸爸,大哥在学校就没学到什么东西,可这两年大哥学了多少东西?反正再过一年大哥就要去当兵了,就让大哥在家里带我们把!”陈兆军开始耍赖了起来。

    听陈兆军这么一说,陈伟雄也犹豫了起来。不知道怎么的,陈伟雄发现,陈兆军说的许多东西都有一定的道理,也许听他的没错?

    张桂梅本来就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可是由于陈伟雄坚持,她也就不说什么了,这会发现陈伟雄开始有了动摇,赶紧添上一把火。

    “就是,老陈,干嘛非让孩子到农村起,再在家里呆一年,到时候当兵一走,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你懂什么,我现在可是军参谋长了。自己的孩子都不下乡,到时候别人会说闲话的!”显然,张桂梅说话的技巧还有待加强。

    “其实这个简单,军里面像大哥这么大的孩子不少,可以由军部出面,把这些孩子都给组织起来,一个是进行政治文化学习,另一个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民兵训练,你想一下,等明年招兵的说话,我们这些部队的孩子,一个个政治文化素质过硬,军事水平更是比其他人强上一头,这可是保证为部队输送合格军人的最有效的办法。”陈兆军的这一席话正是对着陈伟雄的软肋而去的,正好挠在了陈伟雄的痒痒筋上。

    一听这话,陈伟雄舒服了。陈兆军的解释让陈伟雄有了很合理的不让陈兆平去农村的理由,毕竟他也是当父亲的,没有哪个父亲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乡下受苦的。更不要说他们都明白,让陈兆平下乡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老儿子的这个说法有道理,不过这也不少我一个人说了算的,明天我就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军长和政委,看看他们怎么说吧。”陈伟雄妥协了。

    陈兆军暗暗偷笑。谁都知道,军长和政委各有一个孩子跟陈兆平是同学,谁也不相信,他们会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山下乡……

    果然,当第二天陈伟雄解释了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上山下乡的理由以后,军长和政委几乎同事送了一口气。不难想象,他们都为这事伤透了脑筋。陈伟雄送来的这个理由真是太好了。

    军长当即决定,召集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所有处长一起来开会,专门讨论以后部队的孩子到底要不要上山下乡的问题。会上,军长首先声明,不少不支持上山下乡的运动,但是,这些部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首先要保证成为合格的兵员,因为他们将来将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对于这一点,在座的所有军人都没有一点异议。因为这已经是惯例了。有了这个先决条件,所有的事就变的简单起来。不管是家里有没有孩子是要在今年上山下乡的,无一例外的都举手同意了军长的说法,因为他们都知道,就算他们的孩子今年不用上山下乡,可还有明年呢?要不就是后年?有了这个先例,以后当然就可以照此办理了。

    于是,x军的大院里出了一件怪事,一帮就差头上的一颗红星和肩上的两面红旗,其它的都跟军人没有一点区别的年青人在司令部的几个参谋的带领下,每天跟军人一样出操锻炼,平时还要学习政治和文化课。连使用的武器都是制式装备。与军人唯一不同的,他们晚上可以回自己的家里睡觉。这些年青人被称为民兵。谁也解释不清楚,有什么必要在军部大院里面,警卫连的驻地设置这样一个民兵连的机构。可不管这么说,这可是报请了军区首长同意了的。而且,就在这个民兵连成立以后,各大军区军、师一级的机关大院里,纷纷出现了一些这样的民兵组织。不过除了陈兆军,恐怕没有人知道,这个怪胎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就这样,陈兆平成了x军军部民兵连的第一任连长。

    正文 第十九章 曙光在前

    眼看就要到1976年9月9日了,陈兆军知道,这个时候,可是个微妙的时期。可以说是1949年至今最混乱也最黑暗的一年,在这个时候,只要稍微站错脚步,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地狱。为了这个,陈兆军费了不少心思。经常针对性的举一些例子,时刻提醒家人小心。

    其实不用陈兆军提醒,陈伟雄他们也都明显的感觉到政治气候的变化。好在有老人家的一句话:军队不能乱。所以,部队困难是现在唯一的一篇净土了。但这也只能相对而言……

    9月8日这天晚上,陈兆军非常小心,他针对,按照爸爸现在的级别,应该会比其他人更早知道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果然,9月9日快天亮的时候,军长的警卫员敲响了陈伟雄家的门。

    听到敲门声,陈兆军知道,该来的终于来了。一夜没睡好的陈兆军在这个时候进入了沉睡状态。

    被敲门声惊醒的陈伟雄和张桂梅都很吃惊。没道理这个时候有人来敲门的?就算有事,家里有电话,为什么不用电话联系?陈伟雄的心里很乱,他真的担心了起来,在此之前,地方上听说终于的事已经不少了。通常都是半夜里一通敲门,门一打开,一帮这个小将哪个武装的一拥而上,然后就与家人天各一方了。该来的还是要来的。陈伟雄镇定的穿好了军装,正要离开房间的时候,张桂梅说话了。她拉开抽屉,将陈伟雄的枪拿了出来。

    “老陈,枪带着。”

    陈伟雄看了一眼张桂梅,又打量了一下在她手中的枪,坚决的摇了摇头。

    “不用了,万一我……,”话说了一半,陈伟雄没再说下去,他知道,张桂梅一定是听懂了:“你们要小心,看好几个孩子。”

    张桂梅没再说话,身子一卷,整个人钻进了毛巾被里面。

    陈伟雄叹了口气,快步走出了房间来到客厅,打开了大门。当陈伟雄发现门外只有军长的警卫员的说话,他松了一口气,但马上又紧张了起来。他知道,一定是军长有什么紧急绝密的事,才会用这种方式来通知他的。要知道,当时的军用电话还是人工转接的,整个军部,除了军长和政委各有一台保密电话以外,使用干部的电话都是可以被监听的。有的时候,为了防止泄密,不得不用人工的方式通知。很显然,今天晚上就是这样的情况。陈伟雄不敢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急忙跟着军长的警卫员走了。

    陈伟雄不知道,就在他离开房间的那一刻,张桂梅已经从被子里钻了出来,两只耳朵竖着,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许久(其实很快),她听见房门小心关上的声音。张桂梅的心里踏实一点了,她知道,也许没什么事了。不过张桂梅再也睡不着了,她索性起床,自己到厨房开始帮几个孩子准备早饭。

    7点多的时候,陈兆军被妈妈叫了起来,他很意外,平时天热的时候在家里只穿军用衬衣的妈妈今天突然穿得非常整齐,只要再带上军帽,就可以参加汇操了。

    陈兆平他们也感到很意外,只有妈妈心情好或者休息的时候,才能吃到妈妈做的早饭的。今天妈妈不知道是怎么了,专门为他们做了早饭?就在大家都为不用吃食堂的早餐感到高兴的时候,陈兆平突然发现,平时总在一起吃早餐的爸爸今天没在。

    “妈,爸爸怎么不来吃早餐?”

    张桂梅白了陈兆平一眼:“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快吃你的吧!”张桂梅很少用只有的语气跟孩子们说话的。大家都发觉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谁都没敢再说话,老老实实的吃完早餐,上学去了。

    陈兆军小学的路正好要路过警卫连,也就是陈兆平的民兵连,所以跟大哥一起走的。一路上,兄弟两个都没什么说话,快要到警卫连的时候,陈兆平忍不住了。

    “老三,你说妈妈今天是怎么了?一大早起来就不高兴的?”

    陈兆军叹了一口气:“大哥,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还是想一下今天你们怎么搞训练吧。”

    陈兆平叹了口气:“唉,我倒是想今天搞军事训练的,可是参谋说今天学习政治,挺烦人的。”

    陈兆军一听这话,心里一动,因为跟自己搞了两年的物理和化学,陈兆平现在理科的水平已经不低了,想来考大学是够了,可是一年后考大学,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政治是必须过关的,而且占分还特别高,如果陈兆平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补习一下政治那就最好了。按照陈兆军的设想,自己的两个哥哥最好都投身仕途。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发展,否则,要想起来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

    “大哥,学习政治就学习政治吧,在家里辩论的时候,你连我都说不过。我告诉你,只有搞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否则,你别想辩得过我和爸爸。”

    陈兆平一听就不服气了(起码他得做粗话这个样子来):“你牛什么,我告诉你,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净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就不信,我会输给你一个小家伙。”

    在家里1时候,陈伟雄父子几个经常辩论,因为大家不但觉得只有挺好玩,还学习了政治(陈伟雄语录),所以在辩论的时候,大家只讲道理,不论年纪大小。其实这在当时的社会上,也是一种风气了。不过基本上都是在批斗会的社会才有的……

    陈兆军和所有的人一样,老老实实的上了一天的可,到了下午4点。军里面下了紧急通知,所有部队范围内的机关、部队、学校、工厂和商店全部停止一切活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

    这是x军历史上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完全命令式的强迫整个x军范围内所有工作都停下来听广播的。大家都不知道出了号码事,可谁也不敢乱猜。这一刻一直持续到哀乐响起……

    所有的人都在为外面的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了领导人而感到悲痛。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陈兆军。都是没有人想到,此时此刻,他的心里还有一些莫名的兴奋。因为他知道,随着邓小平同志的复出,改革开放的年代已经不远了。

    正文 第二十章 一切都为了高考

    毛泽东同志的去世,让整个中国陷入了一片悲痛的海洋,许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但这不代表没有人知道。陈兆军知道,现在是一个分水岭,只要能够在这一个月内坚持下来,中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将很快结束,神州大地将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

    这一段时间,陈兆军开始在家里更多的与陈兆平讨论起了马克思主意哲学真理观的问题,除了引导陈兆平学习政治的方向以外,他还有一个坏坏的念头,就是企图引导着陈兆平去剽窃胡福明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知道,等到明年邓小平上台以后,就有机会向两个凡是开炮了。陈兆军就不相信,有了这份东西,陈兆平还不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就算什么都不整出来,最起码也可以给陈兆平一个练笔的机会,陈兆军相信,陈兆平现在的理科水平已经足够了,差的就是语文和政治。当年不止一次听说,有人考大学的时候其它科目都分数很高,可是政治只考了几分,就为了这,名牌大学与他擦肩而过了。陈兆军可不向让陈兆平重蹈覆辙,毕竟政治就是一个背书和理解的问题。至于语文,这在陈兆军看来就简单得多了,因为他有一个别人都不具备的优势――他知道作文题!当年的这篇作文题可让陈兆军很笑了几次。不过这都是后话,他可不想现在就暴露出来。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去世,整个部队都紧张了起来,军部民兵连的武器被收缴了(担心出事),于是这帮人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要是换了一个地方,一帮陈兆平他们这么大的小伙子早就不知道野到什么地方去了,开始在军部民兵连里他们可不敢。要知道,为了能够有一个可以把他们管起来的地方、省得他们这帮人一天到晚惹事生非,军首长可是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请示了军区首长以后才整出来的这么一个在军部警卫连里面的民兵连。别看这个民兵连的建制不过是一个连,其实没几个人。这可是普通干部子弟想都想不到的地方。且不说到时候会成建制的整个变成军人,就是负责管他们的几个参谋,个个都是全军数得出来的优秀人才。有军事素质最过硬的、有文化水平最高的。为了这帮孩子,军首长没少费脑筋。当初选带队的参谋的时候(当时叫军代表),一点都不比后世海选大片主角差,就是这样,为了能当上这个军代表,觉得主角还有点本事的参谋、干事的个个都各显神通,因为谁都知道,这就是一个资本。且不说将直接得到军首长的重视,就是将来档案里面提上一句:该同志曾担任过x军军部民兵连军代表。你想想,只要是在部队范围内的,谁能想不到是怎么回事?

    有了这批最优秀的军代表,陈兆平他们这帮部队的干部子弟算是没脾气了。要说文的,谁比得上全军范围选出来的秀才?要说武的,只要你想去跟军侦察连的第一扑俘手试一下,保证没有人反对。

    当时组建整个民兵连的时候,军首长就发了话:不管外面怎么乱,民兵连不能乱!只要在民兵连呆一天,这帮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训练,训练、学习。所有的军代表都被授权:不管是谁的孩子,只要不听话,都给我关紧闭!时间你们定,直到给我关到怕了、听话了为止!

    于是,整个民兵连在1976年组建以后,除了参加了一次毛主席追悼会,还有就是参加的粉碎“四人帮”的游行,其它的时间,每天除了学习就是训练,直练的这帮年青人一个两个身体倍棒,吃饭倍香,要是去当打手,估计三、五个普通人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然了,也不看一看他们的教官是谁)。要说起学习来,担任文化教员的军代表直接按成绩给他们分了班,成绩差的从初中补起,成绩好的(向陈兆平这样的)就补其它的科目。就算你什么都懂了,连每天的报纸都能背下来了,你放心,肯定有你去的地方,你可以跟女民兵去学声乐、练跳舞。反正不到时候是不能回家的。要是有人敢不听,那就太好了,禁闭室可是原来整个警卫连的工具房,小房间多得很,就算每人一间也足够关整个民兵连所有的人。你放心,就算呆在禁闭室里,饭肯定是够你吃的,蚊帐也有。不过其它的东西就是奢望了,比方说光亮(整个石头砌起来的房子,水泥浇筑的顶,装了双层的房门)?比方说声音(且不说石头房子的隔音效果,要是周围50米都是禁区呢?)?这些都得等你关禁闭的时间够了,背出了2500字的检讨以后的事了。没有一个家长对这个有意见,相反,要说谁进了禁闭室,出来还得考虑自己的屁股到底能挨得起老爸几脚。反正,x军军部民兵连的禁闭室除了民兵连刚组建的时候用过几次,后来一直都没用过了。倒是军代表们每个星期都会让所有的人,每人负责一个房间,不但要打扫干净房间,还要用枪油仔细的给每个房间的锁头上油。每次到了这个时候,民兵连里就有几个人的脚在打抖,其他人看见他们这个样子,也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生怕自己也变成他们中的一员。

    陈兆平跟他的民兵连的手下,除了从报纸上就只有晚上回家的这个途径了解外面的事了,当然,处于这样一个信息困乏的时代,这些东西都已经足够了……

    眼看着就要到1977年征兵的时候了,陈兆军开始焦急了起来,他知道,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是在8月份进行的,可招兵工作在7月底就会结束。怎么能拖过这几天那?

    就在陈兆军焦急的想办法的时候,陈伟雄拿回来的一份内部参考文件上出现了邓小平的名字、陈兆军顿时兴奋了起来,他知道,只要邓小平出来工作,高考的时间就不远了……

    为了解决x军民兵连这帮孩子当兵的问题,陈伟雄已经跟军长和政委商量了几次,他们都明白,在当时的环境下,让孩子当兵是最好的选择。一帮男孩子还没有什么问题,可是毕竟还有一些女孩。要知道,部队每年的女兵人数都是有指标的,一下安排那么多女孩当兵,军里面的压力的确不小。

    不过今天陈伟雄来找军长可是带着笑容来的,因为陈兆军给他出了一个好主意。昨天晚上晚饭的时候,陈伟雄又谈起了民兵连当兵的事,陈兆军突然接上了话题。

    “爸爸,大哥他们当兵的事简单,但是秀娟姐姐她们可怎么办?”

    “唉,这几天我都想着这个事,的确不好办。每年就那么几个女兵的指标,不知道有多少人都盯着呐。”陈伟雄很感慨,招兵的事归军务处关,参谋长又管着军务处,所以这事到头来怎么都得落到陈伟雄的头上。

    “爸爸,秀娟姐姐她们跟着民兵连训练也很久了,要是为了几个指标的事就让她们当不了兵,到时候林叔叔那里就不好说了。”陈兆军慢慢的下着套。

    “这个我也知道,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陈伟雄一想到林处长为了自己女儿的事来找自己,他的头就开始疼了起来。开始僧多饭少,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怎么的这都是一件伤脑筋的事。

    “我看还不如等一段时间,等过了招兵的统一时间再说。”

    “这样就更不好处理了!”陈伟雄知道陈兆军的意思,无非是想动特招的脑筋。

    “这也不一定,要说一个两个也许不好办,都是要是军部的这一帮孩子都一起办,估计军区就会同意的,再说这样也可以照顾一下今年毕业的孩子了,而且还不会占用指标。”陈兆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他知道,就是特招一个人,陈伟雄也得跑一趟军区。不过是签个字的事,到时候看到有这么多军首长的孩子,军区领导一定不会说什么。陈兆军知道,自己的照顾想法一定可以打动陈伟雄的。

    “这到也是……”

    陈伟雄没再说些什么,不过他也认为陈兆军说的有道理。陈伟雄不知道,陈兆军费尽心思,不过是想拖过招兵的时间。他知道,凭大哥陈兆平现在的水平,一定可以考上大学的。现在的关键就是时间了……

    正常招兵的时间里,民兵连的孩子包括陈兆平在内,都在进行着跟平时一样的学习和训练,不同的是,多了几个今年刚毕业的新民兵。所有的人都从自己的父辈口中得知,他们今年将错开正常招兵的时间,绕过地方武装部,另外直接到军部军务处报名。都是从小就在部队长大的孩子,谁都明白,这意味着他们可以躲过最辛苦的新兵连,没有人不为之欢欣鼓舞。

    陈兆平很意外,平时很小心收敛的陈兆军怎么会突然想起要给报社写起稿件来,还非逼着他跟?(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 http://www.xshubao22.com/5/5424/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