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不光池田一郎为难,所有的人都很费解,因为陈兆军的操作方法太不一样了。他根本不管市场情况如何,也不管到底挣了多少钱,反正是有多少算多少。根本不管,直接又丢进了证券市场。而且是一成不变的买日本经济指数上涨,也就是大盘。像他这样的人,这么个操作办法,有必要专门给他配一个金融顾问们?
“所长,你说这个中国来的陈兆军是不是根本不会炒股?中国现在好像还没有股票市场地。”证券课的小林光二说出了直接很久以来的想法。其实从陈兆军第一次拿着3多万日元来开户的时候,他就注意上了陈兆军。不为别的,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很少。而且没听说谁在福冈证券所开户的。在小林光二的印象中,来日本地中国人都不是很富裕,更不要说一下拿出几千万来炒股票的了。不过他当时很快就把这事丢到了脑后,道理很简单。他还以为陈兆军不过是想象赌钱一样从证券市场上挣点钱而已。可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陈兆军拿来的钱一次比一次多,数量也越来越大。更奇怪地是他根本就不炒,这是等着。以为他就认准了大盘,不管是拿来的钱也还,还是挣到的钱也好,全都一股脑的有丢进证券市场,直接买大盘涨。说来也奇怪,自从陈兆军买大盘以来。大盘几乎就没有停过,今天两点米明天三点的在涨,还真让他挣到了不少的钱,几个月下来,差不多给他挣了三、四成的钱。这就不能不引起小林光二的注意了。但是陈兆军的举动太奇怪,他每次进场连盘都不看。从来都是买了就走。
“小林君地意思是陈兆军根本不懂股市行情?”池田一郎在桌上的烟灰缸里弹了一下烟灰,慢条斯理的说,其实他是借这个动作来掩饰一下自己,他视乎感觉到了点什么。
“应该是这样的。”小林光二没怎么犹豫,直接说出了他的想法,这个事他已经想了挺久了:“没见过像他这样操作证券的,有时候明明是在跌了,而且下滑得还挺快,可是他根本毫不犹豫就会直接进场,反正我观察国几次。每次他进来到他离开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钟。”
“那么你们说,我们还有必要给这样的人派一个金融顾问么?”池田一郎其实到不为别的,只是他心里有点闹心,你说别人不会金融不懂证券,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几个月的时间,就从证券市场上拿走了那么多的钱。
“我的意思,我们是不是再等一等,看一看?”小林光二小心翼翼的说。
“要不就先这样吧。马上就开市了,大家都去忙吧。”池田一郎不想再在陈兆军的这个事情上纠缠太久,直接宣布散会了。
参加理会的人陆陆续续走了出去,大家地是也不少,这段时间股票市场逐步升温,似乎有走出低谷的。
是些被套牢了股票的老股民。这不能不让池田一郎回想起前几年大牛市时的热闹景象。
哎!不知道什么时候牛市再来啊。池田一郎自言自语的说。他也着急啊,证券市场火起来了,他的日子就好过得多,如果证券市场疲软,他这个所长也干得没有味道……
小林光二刚回办公室没有多久,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进来吧。”
秘书拿着一张单子进来:“课长,刚才陈兆军先生又在户头里存进了10亿4万元,跟原来一样,还是买经济指数大盘,我们已经给他办了。”秘书是按照规定来的,凡是有一次行操作达到2日元以上的,就必须跟课长报告。她也不记得,这几个月为了这个陈兆军进来报告过多少次了。
“什么?他又存进了十几亿日元?”小林光二开始出现头昏眼花的症状,不知道是不是站起来太猛的原因。
“陈兆军先生还在么、。如果在,请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行么?”小林光二撑着桌子。按理来说,他应该亲自去请地,否则太失礼了,可是小林担心自己会倒下。所以让秘书去的。
“他办完就走了,我没拦住他。”秘书小心的说,一定是小林的脸色太难看了,秘书有点担心的问:“小林先生,您没问题么?我帮您倒一杯水来好么?”说着。自顾着把文件夹放在桌上,想去给小林光二倒水。
“不用了,你出去吧。”小林光二知道,自己问题不大,是受刺激太多了的原因。
—
秘书犹豫了一下,拿起文件夹:“那么我出去了。”说着,抬腿想走。
“等一下。”小林叫住了秘书,他现在好多了。指了一下秘书手上的文件夹:“把文件夹留下。我要去所长办公室一趟。”
“哦!是的!”秘书放下文件夹走了出去……
小林光二整了一下领带,让自己显得精神一些,抬手敲响了池田一郎地房门。
“进来。”池田一郎在办公室里说。
小林光二推门走了进去:“所长,有个事跟您说一下。”有了自己的经验。小林光二觉得还是慢一点说的好……
“什么?又存了10几个亿?”池田一郎跟小林光二的反不过相对要好一些。毕竟小林光二准备了一下的。
“是的,他刚才又买了日本经济指数上涨的大盘。然后就走了。”小林光二先把话说出来,免得池田一郎让他去追人。
“这可真不的了,这下他地账户上都有20个亿了,你说怎么那么有钱?”池田一郎想不明白了。20个亿可不是个小数目,要是控制得好,几乎可以操作一支小盘子的股票了。
“这个就说不上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得给他配一个专门的金融顾问了!”小林光二有点哭笑不得,早上还是他提出先不给陈兆军配金融顾问的,可是好像陈兆军正等着他一样,硬是要用钱砸一个金融顾问出来。
池田一郎双手撑在桌面上,轻轻地摇了摇头,无奈的说:“你去安排人吧。看一看能不能联系上他。要是行,下午就让金融顾问跟他见面!”……
小林光二可联系不上陈兆军了,这会,他正在学校里上课呢。不过他可没有别人那么老实,别人都在听课的时候,他正偷偷摸摸的给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陈兆平写信。陈兆军今年就要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去向已经定了下来,在中央办公厅工作。陈兆军很担心,自己在日本搞的传销要是传到了中国可不的了。本身传销这东西就是这样,越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传销的生存空间越大。传遍速度也越快。自己把这潘多拉地盒子给打开了,在日本这样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都传遍得那么迅速,要是到时候再给这帮人整合一下,搞出几个变种来。那可不得了。陈兆军很清楚的记得,当年传销刚进入中国,不少人利用这种方式搞集资,张桂梅可是把家里的那点钱都拿出去了的。后来还好陈伟雄不高兴了,说这东西是不正之风,这才又收了回来。还好收得快,结果不到半年,那家公司就被取缔了。不少老头老太太的天天在那儿哭,闹心死了。这一世,陈兆军可不能让这事再出现在中国。
在给陈兆平地信里,陈兆军详细讲述了传销的危害和可能出现的变化,说出了现在日本这边田中电子公司的传销手段。让陈兆平给内部参考上写几份文章明说一下这个事情的危害,尽快立法或拿出处理办法
万不能让它蔓延开来。当然,陈兆军可不敢说日本自己一手搞出来的。否则他担心到时候陈伟雄会打断他的腿……
田中收购回了陈兆军手里的股份,很是兴奋了一把。他开始给下面的几个A级代理商打电话,让他们加大推广力度,尽快占领更多地市场。
虽然眼下出现的几个利用传销手段销售产品地公司还不足以对田中电子的霸主地位造成影响。但是田中已经知道了。传销这个东西很容易让手下的业务员非常忠诚,一旦他们与公司产生关联以后,一般都不会再为另一家公司服务,其实说白了很简单。反正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东西(性价比而言),不管买什么都是一样的,当然选择自己熟悉的东西传。再说他的佣金可是跟等级挂钩的,传得越多,等级越高。为什么要传一个新地产品从头开始?反正这么笨的人没有见多。
原来陈兆军在的时候,田中虽然也在全力的催促下面的A级代理商拼命发展下线,可是还是不像现在这么着急。现在每挣一分可都是自己的……
田中不知道,在日本的一些农村,一个名为“农业户互助协作”的以集资返利为诱饵地传销活动正在悄悄的蔓延开来,并迅速在农村地区形成规模。许多农民从银行里取出一辈子的积蓄,存进了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里面,指望着自己地本金能够变成一个会下金蛋的金鸡。经过一些既得利益的农民的宣传。这个组织蓬勃发展了起来。日本的一些地方银行是首先发现这些问题的单位。他们发现,许多农业户和农民一夜之间提出了所有存款,统一交给了一个人,转了个手。这些钱又存回了银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钱很快就变得庞大了起来,而且是非常庞大也非常快。这一个异常的情况被很快报告给了日本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当即引起重视,马上派人下来巡查,结果巡查情况另他们大吃一惊。不少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组织,其实说是组织都非常勉强,一般都是由一个两个人挑头。然后吸引着下面地农民将钱存进了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里面。如果这些人利用这些钱去进行投资或开发什么项目也没什么好说的,可是调查发现,他们纯粹就是以丰厚的回报来吸引大量的资金,然后利用这些资金给先加入的农民回佣,拉来地人越多,回佣也越多。整个就成了滚雪球,越滚越大,可是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那么一切就全都成了泡影。反正中央银行巡视的几个地方,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苗头。无他,附近的农民都入会了,难以发展新会员了……
日本财务省财务大臣是最先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他立刻就判断出这是一种新的犯罪型式,必须立刻进行打击,否则将有愈演愈烈的可能。到时候就会一发不可收拾了。于是,首相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后直接下令,全面取缔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和任何以这种型式出现的以吸引资金为目地的组织,同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检查,看一看还有没有类似的情况。这一检查他们才发现,原来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的东西本身是一种被称为传销的营销手段的变种。而此时此刻,这个被称为传销的营销手段已经蔓延整个日本,许多行业都开始竞相模仿,甚至已经有人开始传销起药品来。看来,得马上想办法遏制传销的蔓延了。
为此,首相紧急召集各相关部门的大臣开会,讨论如何解决传销蔓延的问题。所有的人都知道,要想迅速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紧急立法,用法律的手段宣布这样的手段为非法手段,然后凭借法律对各个传销组织进行取缔……
田中当然不知道这个消息,他现在正准备建自己的第二个电热毯加工厂。他现在新招的工人都多了这样一个条件,要想进田中电子公司,必须先成为田中电子的下级业务员,否则免谈。
陈兆军这个时候已经坐在了福冈大学的教室里,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不过他可能是福冈大学里最有钱的大学生了。在证券市场上转了不知道多少圈的钱已经为他挣取了大量的现金。为了保险,陈兆军开始将一部分现金取出,存进了在福冈的美国银行,他早就知道了下面出现了“农业户互助协作”的组织。他明白,一担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日本政府肯定就坐不住了。不出台办法取缔才是怪事。
正文 第八十四章 报到
兆平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离毕业不过半个月的事是名人了(能到中央党校来上学的人都不是什么简单的角色,内幕消息最快),分配得还算不错,直接分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具体岗位,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写东西。收到陈兆军的信的时候。陈兆平都觉得挺奇怪的,陈兆军知道当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已经是画圈以后的事了,可是中央党校可是个敏感的地方,所以自从陈兆军到日本以后,这还是第一次给陈兆平写信。陈兆军仔细看了一边信的内容,然后又计算了一下传销既得利益的公式,顿时,一个紧迫感涌上了他的心头。他知道,要是不对陈兆军说的传销进行防护的话,很有可能这东西会让国内的经济变的一塌糊涂。
接下来的几天,陈兆平几乎一有时间就钻图书馆,专门看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可惜的是,当时这一类的书籍实在太少,看了半天他也没有找到什么理论依据和支持,可是陈兆军信中说的是,有给了他一个很沉重的压力和紧迫感,逼的他不得不赶紧动手写些东西出来,就算不能完全正确或找到理论支持,可是公式在那里放着,应该很容易让人理解。于是,在陈兆平毕业的前两天,一份名为《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东西分别被寄到了《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编辑部。在稿件里,陈兆军基本是是复述了陈兆军信中的内容,和一些计算公式,另外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起来。这份东西是陈兆平认为最没有低的但也是最紧迫地东西。没有底是因为陈兆平很难从现有资料上查到关于如何鉴别传销方法和应该怎么样对它进行防范的有用的资料。紧迫是因为他预见到一但传销进入中国就将会给我们还很不完善的经济体系上大上一个深深的烙印,而且如果不加以防范,传销这个手段将有可能很快进入中国。
信发出后的几天,陈兆平还很盼着会马上有消息,可是等了半天,却什么都没等来。可时间不等人,陈兆平从中央党校一毕业,就得马上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去上班的。虽然报到证上开了有几天的是。可是没人会等到了时间才去报到地。匆匆忙忙回了一趟家,见过了陈伟雄和张桂梅,陈兆平有直接赶回了北京,到办公厅报到去了。
本来去报到的事是一件挺简单的事。拿着学校开出的证明,然后和报到证一起交到办公厅人事处就完事,人事处自然会安排你的去处。陈兆平想当然的也是如此办理的。他到了办公厅门口,跟站岗的哨兵解释了一下这件事刚分配来地,现在要到人事处去报到。哨兵例行检查了证件后。给人事处打了个电话,也就放行了。刚来上班,第一天报到,当然挺兴奋的。进了大楼以后略一打听。知道了人事处的位置,当然就直奔了过去……
“您好,我叫陈兆平。刚从中央党校毕业出来,今天是来报到的,请问我该找谁?”当时社会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做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这在当时几乎是妇孺皆知地东西,陈兆平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清楚这些。所以在这里说话还是非常小心的。
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抬手接过报到证一看。眼神明显一呆。原来是看到报到证上陈兆平的名字了。原来,他刚才根本就没注意听陈兆平说什么。
“陈兆平同志,原来是你呀,哎呀,早寄听说咱们厅里要分来一个研究生了,没想到你还那么年青。你好!你好!欢迎你来咱们厅里工作!”负责接待的人明显变得热情了起来。用力握着陈兆平的手摇晃着。
“不客气,不客气,以后还得跟你们老同志多学习。我这不是刚来,什么都不懂,到时候还要请您多指点我才是。”陈兆平嘴上说着,可心里还是有些沾沾自喜的感觉,毕竟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少,更不要说研究生了。
“好说、好说,以后叫我老黄就行,我这就给你办手续。”老黄说着。伸手拿出了几份表格,其中两份递给了陈兆平:“这两份东西你自己填一下,其它的我来填。哎,对了,相片带了么?”
陈兆平当然知道这些规矩,相片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准备好了,您那里需要几张?”说着,伸手拿出了钱包。这个钱包还是陈兆军跟信一起给他寄来地陈兆平是不认识是什么牌子的了,不过看着挺漂亮,就装在了兜里,换下了原来的钱包。
“我这要四张,两张进档案,一张办出入证,一张办工作证。”老黄说着伸手接过陈兆平递过来的相片,一晃眼看道陈兆平手上拿着的钱包:“呦,陈兆平有亲戚在国外呀,这钱包可是高级货啊!”在办公厅呆久了,接待任务也做多了,老黄相信自己不会看错,陈兆平手上拿的可是不少来华访问地贵宾才拿的包,应该是路易威登。
陈兆平一下连就红了起来,在当时,政府部门工作的人还是很忌讳海外关系的,更不要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这样的地方上班了,他真后悔拿这个钱包出来,可事情已经这样了,再说一会表上肯定要填,只能连忙解释起来:“哦,这是我弟弟给我寄来的,他现在在日本留学。”
老黄也知道继续讨论这个事犯忌讳,要不是太意外他也不会说,他曾经悄悄的打听过这个牌子的包值多少钱,一个从国外回来的翻译告诉他,只要是这个牌子的包,就算再小,老黄两年地工资都买不起。他没接陈兆平的话,直接拿过相片放在桌上,填起表格来。
陈兆平一看这个架势,也连忙忙自己的了。
两个人正填着表,厅长走了进来:“老黄。”
“厅长,您有什么事?”老黄连忙站了起来。
“一会有一个新分配来的研究生报到,你让他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厅长说着,转身就想出门。估计他是出来方便才顺路过来说一声的否则就一个电话打过来了。
“哎厅长,您说的是他把?”说着一指陈兆平:“他就是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研究生,叫陈兆平,刚过来报到的。”
正文 第八十五章 政策和对策
兆平非常意外,自己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可不认识什么来报到,主任就找上自己了?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领导了,态度还是要有的。他也连忙站了起来。
“主任您好,我是陈兆平,刚才中央党校毕业的,你找我么?”
“哦!你就是陈兆平啊?不简单么。”主任也许还真的急着去方便一下:“这样,你先填一下表,一会我回来有电视找你。”主任没头没脑的丢下几句话,又急急忙忙的走了出去。
等厅长出去了,老黄和陈兆平才各自落座,拿起笔填起表格来,因为他们现在都知道了,陈兆平马上要赶着出去了。
“小陈,看不出来,你还和咱们主任认识啊!”老黄一边填写着表格,一边笑着对陈兆平说。态度可完全是两回事了,应该怎么说哪?要是他刚才还当陈兆平是一个刚毕业分配来的学生,那么现在就完全象是在对一个多年的同事说话了。
陈兆平知道老黄的意思,可是这事该怎么解释?可是不回答肯定是不行的,只有应付着说:“哪里,我找到办公厅来都还是问了不少人,这以前连办公厅的门往那边开都不知道。”
老黄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在说什么:“行,赶快填表吧。”
两人继续忙碌了起来……
等厅长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有一会了。陈兆军的表格也填得差不多了。
“小陈,怎么样?搞完了么?”主任进来就问。
“哦,快了。”陈兆平说着想站起来。
主任手虚虚的一压:“不急。你先填着,我没什么事。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地两个同志要来找你一下。”说着,主任看了一下表:“要不这样,你填完了表就到我办公室来等一下好了。”……
陈兆平填好表格后跟老黄打听了一下主任的办公室,就往主任办公室去了……
主任和陈兆平聊了没一会,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个人就到了。大家先是客套了一番,做了一下介绍,接着也就进入了正题。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一个处长拉开包。拿出了一份文件。
“小陈,你看一下,这个东西是你写的?”说着,手上的文件递给了陈兆平。
陈兆平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写给《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的《警惕传销活动进入我国》的稿件,没想到在这出现了。不过他很快释然,在当时,一些被认为有价值地或有情报作用的新闻稿件、评论等东西会被最先送到国家相关部门审定。如果被认为有价值,这份东西就会留下来。
“这是我写的。”陈兆平老老实实的回答。
“我们很想知道你的这些数据和资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是我弟弟给我写的信上说的,他现在在日本留学,具体地资料我也找不到。不过我认为可信程度很高,最起码如果这样操作的话,对国家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陈兆平说到。
“你能把你弟弟的信给我们看一下么?”国家计划委员会地同志说。
陈兆平知道,这与其说是商量,不如说是命令。更不要说这两位是通过正常组织关系来的。他拉开身上的包,将陈兆军写回来的信交给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两位同志。
来人接过信,仔细看了一遍后,随手将信夹在了陈兆平的稿件里面,收进了包里。陈兆平知道。这封信恐怕是再也会不来了。
“是这样,陈兆平同志,你给报社和《红旗》杂志写的东西引起了相关领导极大的重视,我们也派人在日本调查了一下,情况的确比较危险,为了防微杜渐。我们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务院办公厅法制局和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等几个部门联合组成了一个对策研究小组,这两天就开始工作。刚才我们也跟你们主任说了,准备借调你到这个对策小组去,你这两天赶快办手续,后天到国家计划委员会报到。”
陈兆平听了这话,明显有点蒙。自己才刚到办公厅报到,还是提前报到地,怎么这些人就找上门来了?他看了主任一眼,希望能从主任的眼睛里看出点什么。
主任看出了陈兆平的意思,微微的点了点头:“小陈。这都是组织安排,这两天你赶快办手续,办完了就过去。到时候我会跟秘书处说一下,你先挂在秘书处,等这事办完了,就赶快回来上班。咱们办公厅很需要你们这样有才气、稳笔好的年青人的。”……
接下来地两天,陈兆平赶快忙完了自己的工作安排,紧接着就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的对策研究小组去上班了。到这里以后他才搞明白,原来那天别人之所以一下就找到了办公厅,完全是陈伟雄泄露出去的。原来,等国家计划委员会接到报社转上来的稿件以后非常重视,马上汇报给了上级领导。来到一看,也明白这事的危害性。一时责成几个部门临时组织一个对策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当然少不了陈兆平的加入。于是就先给中央党校打电话,查到了陈兆平的家里,跟着就打电话到了家,谁知道陈伟雄说陈兆平已经到北京去了,这样一来,国家计划委员会的人就只有算着时间在北京堵陈兆平了……
且不说陈兆平他们在国家计划委员会里地对策研究小组不停的忙碌着,为防范传销进入中国做准备,同时制定法律和法规上的东西。日本这边也一样。虽然他们在对付传销方面比中国方面晚,但是他们的对出台对付传销的手段地需求却更加强烈。因为传销已经对日本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再不赶快想出办法来规范、管理或取缔传销的蔓延,传销势必对日本的稳定和发展到
的打击。
自从发现传销的问题以后,日本也是几个部门联合了起来。先是调查取证,然后寻找法律依据。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如果光是类似于“农业户互助协作”这样地组织还好办,完全可以用诈骗或者扰乱金融的办法进行处理,可是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个“农业户互助协作”本身就是传销的衍生物,要整治它,就必须对已经蔓延全国的各类传销组织进行一番清理。可问题是很多组织都是正式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了的。就像田中电子公司一样,他有完全合法的经营手续,而且他也不过是利用传销这种手段在推销他的产品,而且他地每一个下线又都是填过表格的业务员或代理商,法律也没有规定不能这样。一瞬间,日本的政策制定部门也伤脑筋起来。不过事情又不能不处理,还是法务大臣想了一个办法:首先取缔“农业户互助协作”这样的没有正式登记地组织,同时宣布它的危害性和不合法。同时对以后出现的类似组织严格限制。制定法规宣布民间融资为非法。解决了这个事以后,再掉过头来取缔无牌无证的传销组织。同时马上着手收集正规传销组织的证据。把事情拆开,分成几步来办!
于是,日本政府很快行动起来。“农业户互助协作”和类似的组织被宣布为非法,相关负责人纷纷落网。几乎是一夜之间,不少农民发现原来的“农业户互助协作”的主要负责人都进了监狱,接着他们就从政府公布的报告上发现,他们存进“农业户互助协作”地钱几乎被挥霍一空,查扣回来的钱连原来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顿时,农民们愤怒了。不少地方出现了原“农业户互助协作”负责人的家被哄抢的情况,根由本来相互介绍入社的邻居朋友大打出手。彼此反目成仇地情况。这些事日本政府都看在眼里。他们一边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一边擦了一把冷汗。幸亏发现得还早,要是再晚一些发现这个问题,恐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可就是这样,还是有不少尝到了甜头的人继续顶风作案,当然。手段要相对隐蔽得多,而且开始有向偏远地区发展的趋势。
田中看着这个情况,还有点沾沾自喜的,对他来说,打掉这些小型的传销公司当然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最起码,他发展下线的渠道又拓宽了许多。田中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从事过传销,那么他就会非常容易再接受这个东西。一担他的上线断了,他就会很快重新找一个传销组织加入进去。继续之间的传销生涯。
—
田中电子公司毕竟是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传销公司。影响力是许多传销公司都无法媲美地。正如田中所料的。大批被取缔的非法传销公司的业务员很快加入到了田中电子公司的传销队伍中,跟着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大量原来他们的下线。马上,田中电子公司的传销队伍变得更加庞大了起来。现在,金钱对于田中几乎就是一个数字了,每天他都在看着这个数字在不停的变化,账面上的钱也越来越多起来。他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该买一架私人飞机玩一下了。
陈兆军冷冷的看着田中电子公司的发展。他心里清楚,为了维护稳定和正常的金融秩序,日本政府是一定不会让田中电子公司继续存在下去,取缔它不过是早晚的事,他现在担心的是传销这个毒蛇猛兽千万不要跑到中国去,否则自己可就真的成为了千古罪人了……
这天上午,陈兆军正在上课的时候,福冈大学的一个老师悄悄的走进教室,叫出来了陈兆军。告诉他有法务部的人找他。
陈兆军知道,这一定不是什么好事。自己在日本除了上学,根本就只是在田中电子告诉搞了一段时间,虽然已经退出来了几个月了,可是这事早晚还是会找到自己头上的,毕竟自己才是这场传销风暴的源头。他很庆幸,一发现苗头不对的时候,自己就已经把钱全部取了出来,存进了美国人在日本开设的银行。根据陈兆军的经验,日本人视乎不敢在美国银行搞什么名堂……
“请问您就是陈兆军先生是么?”两个日本法务部的官员正在教室外面等着陈兆军,见到他出来,上前询问着。
“是的,我是陈兆军。”陈兆军很镇定。事情到了这一步,惊慌失措是没有用的,镇定一点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我们是日本法务部的官员,这是我们的证件。”两个人说着递上了证件的证件,毕竟陈兆军是中国公派的留学生,起码的理解还是要有的:“我们需要看一下你的证件,以便我们确认你的身份。”这也是必要的手续。
“这没有问题。”陈兆军看过两人的证件,可以肯定是没问题的,然后拿出了自己的护照递了过去。
“是这样,我们现在正在调查一个经济案件,由于情况比较特殊,而且与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我们希望您能跟我们去一趟东京,学校这边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至于您这边,您随时可以跟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联系,也可以给国内打电话。我们绝对不会阻拦您。”法务部的官员非常客气的说。
陈兆军心中早就有数,当然不会说什么。
“行,我希望我可以保持这个权利,我们现在可以走了。”
“当然,非常感谢您的配合。只要您愿意,无论什么时候,您都可以联系的。”……
半个小时后,陈兆军上了福冈飞往东京的飞机。他现在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不过按理来说,自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参与经营。
正文 第八十六章 胜利大逃亡
兆军和日本法务部的官员到东京的时候还没到吃午饭然到了这一步,陈兆军也不着急了,反正在日本搞传销的事总得交待一下。
可怜陈兆军上一辈子连法院的门往那边开的都不知道,这辈子第一次跟司法单位接触。结果接触的搞得要跟外国的司法部门打交道,而且还一步登天,直接就到了日本最高的法务部。
法务部的车直接在机场外面等着,接上了陈兆军和两个法务部的官员后,拉响了警报,直接飞车回到了法务部。
等陈兆军跟着两个法务部的官员进了会议室以后才发现,整个法务部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陈兆军先生,我们经过详细调查,发现您是原来田中电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你一直都没有参与田中电子公司的管理,而且已经于8月前将所以股份全部转给了田中先生,我们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一个明显是整个办公室里为首法务部官员说到。
陈兆军怎么说原来也看过几本电影,知道些情况,于是开口问道:“我想知道,我们现在的谈话算是什么型式的?如果是正规的司法程序,我想先跟律师谈一下。”这要是放在以前,陈兆军就算是要打官司他也请不起律师,可今生不同了,他也是有钱人了。
“陈兆军先生,我想您误会了,请让我来给您介绍一下。”一个离陈兆军最近的官员站了起来:“这位是。”一指刚才说话的为首的法务部官员:“我们日本国法务部地法务大臣桥本先生。其他在座的这些都是我们日本国一些法律界和法务的一些专家。我叫宫本,不是日本国法务部的工作人员,而是一位注册律师,如果您有需要。我可以随时为您服务的。并且根据相关的规定,这次的服务将是免费的。”显然,日本国法务部对这次谈话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已经帮陈兆军准备好了律师。
“哦,这就谢谢你了!”陈兆军连忙给宫本鞠了一躬。其实陈兆军很烦日本地这些规矩,可是没办法,只有入乡随俗了。
宫本看了一眼法务大臣桥本先生,桥本微微给他点了点头。于是宫本接着说:“陈兆军先生,我这里有一份赦免文件,文件里面显示,如果您能为日本国法务部提供关于一些传销公司的运转情况,日本国将不追究你在此之前在日本国期间可能的任何从事经营、管理或以参股方式进行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任何问题,您看这样可以么?”
陈兆军一看就明白了,显然,日本国法务部这次是有备而来的。他伸手接过文件,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这份文件上日本国法务部已经确认了,您只需要签一个字就行了。”宫本说着递上了笔。
陈兆军想了一下:“我能给我们的大使馆打个电话么?”他有点不放心了。还是咨询一下的好。
法务大臣桥本接过话题:“可以地。我们日本国方面也可以出面邀请中国驻日大使馆派人来旁听我们的咨询会。”现在日本已经有点焦头烂额了,必须尽快解决传销的问题,他们现在最想得到的就是陈兆军关于传销地解说和预防方法。在他们看来,陈兆军能够在传销进行得如此火热的时候退出田中电子公司,肯定是发现了传销的弊病了……
为了等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来人,日本法务部的咨询会是中午吃过午饭后才开始的。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来了两个人,他们先跟陈兆军聊了一下,然后看了赦免文件,示意陈兆军签下来再说。这份文件在陈兆军签好以后。被迅速送回了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保存。这下,陈兆军放心了许多。
中国大使馆方面显然早就得到了国内的通知,让他们随时留意传销在日本的情况。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这事竟然跟陈兆军有关。搞笑的是,中国方面地几个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制定预防措施,而引起这个事的也是因为陈兆军给他哥哥陈兆平写信的结果。
连着几天。陈兆军在日本国法务部讲得是口干舌燥。他得先解释自己跟田中电子公司的关系。好在许多事情都是日本国方面已经掌握了的,陈兆军费得口水并不多,关键是在这事的起因上。陈兆军总想把自己给拎清楚,所以反复说只是为了帮田中夫妇度过难关,这才想出了这个一个数学公式来。
日本法务部地人连着听了陈兆军上了两天的数学可以后,几乎连汗都要冒出来了。稍微有点数学常识的人都不难算出,只要有时间,传销简直就是毒蛇猛兽,一但陷进去,想出来都难。估计也没有谁想出来。说真的,就连这些连听了两天课的这些日本高官们都在想着,如果是自己想出的这个办法,搞不好也搞传销去了。现在的问题是,这东西太可怕了,得赶快想办法取缔了它。
当然,接下来的事就和陈兆军没有什么关系了,日本法务部连夜开会,对陈兆军提供的一系列数据和就算方法进行了演算,并且大致推算出了到目前为止大概有多少人圈进了传销的网络里。反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但是田中电子公司一个企业,围绕着它地业务员就不在小数,更不要说近段时间全国各地冒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以传销为手段的各种公司……
讲课的事没过几天,日本国法务部找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请求会面。大使很奇怪,为什么是法务部来找自己?一般情况,驻国外大使都是跟所驻国无价宝打交道的居多。很少听说法务部找上们来的。不过不管怎么说,上门来的都是客,当然是要见一下地。
“大使先生,我今天不是代表日本国政府法务部。而是作为一个中国的朋友,想对贵国政府提出一个请求:出于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法务部建议,请贵国召回贵国G省公派留学生陈兆军先生。否则,我们的确很难保证他的安全。”法务大臣桥本先生非常客气的说出了以上这番话。别看法务大臣桥本是以个人的身份说的这个事,但是他地身份和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
经是法务部的正式通牒了,这个说法不过是好听一些交字眼罢了。的确,他们已经签署了对陈兆军的赦免令,同时也无需陈兆军出庭为田中电子公司一案做证,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很担心一但消息走漏出去,陈兆军的安全会没有保障,毕竟一旦宣布立法取缔传销公司,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就会受到伤害。政府也不可能为陈兆军专门派几个保镖。要知道,当时日本和中国建交经不长,两国地关系也很好。再说,他们也通过秘密途径知道了陈兆军的身份(当然。这些都不能拿出来说事)。以上这些,就足以让日本国政府对中国大使提出这样的请求。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法务大臣个人而言,他实在是不喜欢陈兆军,好好地读你的就是了,没事给人出了这么一个坏点子。搞得整个日本乱七八糟的,简直都没法让他这个法务大臣混了。不把他赶走真的难解桥本的心头只恨。
大?(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 http://www.xshubao22.com/5/5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