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活 第 3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看来自己的老公没说错,陈兆军就是属牙膏的,只要用力挤一挤,总有点好东西。李爱红清楚,有了这个小品的本子,明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自己就算不想拿奖都难了。

    几天以后,李爱红将这个小品报给了总政文工团的领导。情况正如她所意料的,总政文工团的领导也都被这个小品给笑倒了一片,大家当时就同意,将这个小品当成总政文工团选送的节目,交给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李爱红当然就成了主演。接下来地几个月,李爱红来陈伟雄家的时间就少得多了,因为她得忙着排练……

    就跟陈兆军预料的一样,在1987年:+凭着小品《卖拐》成了当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最佳小品奖地获得者。这让李爱红很是高兴了一番。不过张桂梅还有更高兴的事,她就要当奶奶了。李爱红的预产期在6月》。上去了,可是让张桂梅没少担心。算算时间,正是9月份的事。陈兆军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那天自己给李爱红剧本的结果。不过他连春节都没有过完就又开始忙碌了起来。一股是洪都富士汽车开始正式生产了。另一个,林鑫辉给他来了一个电话,说切克弗想约他过一段时间在黑河见上一面,有事要跟他谈。

    林鑫辉的这个电话让陈兆军心跳了起来,他不知道切克弗为什么想找自己,当时他记得自己曾经跟切克弗说过自己想要一台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的事。如果切克弗找自己是为了这个事,那么无论如何就都要去见一下他。陈兆军知道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意味着什么。当年我们国家要是早有了它,运十就不会下马了。我们的潜艇也许也就可以到美洲海岸边上去转几圈了。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切克弗的约会-1

    鑫辉来电话的事,陈兆军非常谨慎。谁知道这个事的?要是真的是折腾出一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这可是我们国家非常需要的。陈兆军知道,自己上一次能够从丰田公司搞来几套,一个是几方面的配合,而且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渠道和理由。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具备陈兆军这样一个条件的的确不多。光具备有需求是远不够的。谁都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的需求,当时就是为了控制中国的发展状态,所以这样的控制才更严格,因此光有需求的不够的。但是陈兆军有一家挂名的日本企业,日本对把超精密数控机床买给国内企业的限制并不多,因此这就让他购买到机床成为了可能。也许是冥冥之中给了陈兆军一个将机床运出日本的机会。他又在日本并不限制出口的美国有了一家企业,这就让运输成为了可能。但是陈兆军知道,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没有国家的帮助,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单枪匹马的或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将几套超精密数控机床运回国内的。所以他需要在第一时间将这个事反应给国家相关部门。

    别看事后国家只是全力的配合着陈兆军将几套超精密数控机床运回了国内,具体去向连陈兆军都不知道,更不要说按照陈兆军的想法分配了。而且没有人说要给陈兆军一分钱的回报。但是陈兆军从后来的洪都与富士的合资合作上看出,虽然这次合资合作从表面上看是基于三方的需要,陈兆军知道,虽然自己在名义上拥有一家公司。但是如果不是有国家地默许或授意,陈兆军是不可能拥有如此比例股份的。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投入和获取,间接地。陈兆军的股份出现是摊薄了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股份,而原本属于洪都摩托车有限公司的这一部分股份无疑是属于国有资产。虽然谁都没有也不会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结果,但是陈兆军知道,有时候,这些事情就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国家拿走了原本属于你的或者你相应的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而这些事又是不能说的,作为鼓励和报酬,对个人进行一些相应的补偿就成了平衡点,只是谁都没有必要说明这件事罢了。

    陈兆军不知道切克弗为什么找自己。但是他相信,如果光是为了一些小生意(虽然可能让其他人看起来已经很大了),是没有必要。想起自己跟切克弗的要求,陈兆军知道,不管切克弗这次找自己是为什么。其价值一定不会低于一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无论是什么,这已经不是陈兆军凭借自己地能力能完成的事了,赶快上报是必须的。

    接到林鑫辉的传话的时候离春节已经很接近了。陈兆军想通了这里面地环节后,直接跑到小四合院找陈兆平去了,因为这会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了。

    “兆军,你怎么这个时候跑过来了,吃饭了没有?”陈兆平这会正在吃饭。李爱红的怀孕让这个家里伙食水平顿时上了一个台阶,加上张桂梅时不时地送只鸡买条鱼什么的。还有陈兆军时不时从国外整回来的一大堆补品和营养品,李爱红都有点给吃走样了,不过这也就更符合了陈兆军给的剧本里的人物特点。所以李爱红不怎么介意。

    看着一桌子的好吃的,陈兆军嘴馋了。别看他现在是有钱,但是他更享受这样在家里吃饭的感觉。

    “没呢。就是闻到嫂子作好吃的了,我才跑来的。”陈兆军也不客气,直接桌边一坐。直接伸上了手了。不是他不知道厨房在什么地方,不过他知道李爱红会去帮他拿碗筷地。

    “你看看你。都多大了,还用手!等着,我给你拿碗筷去。”果然,李爱红发话了。陈兆军经常到这边来蹭饭吃,李爱红已经习惯了。

    看着李爱红去厨房帮陈兆军拿碗筷去了,陈兆平问:“到底什么事?你又惹着爸爸了还是惹着妈了?”陈兆平不相信陈兆军这会过来就为了吃饭。别看他平时也不少来,可一般都会提前打招呼,否则饭不够吃怎么办?

    “哎,大哥啊!看你说的,没事我惹两个老的干什么?”陈兆军说着,顺手又抓了一块白切鸡吃,这还是陈兆平在特一师地时候学会的。在北京一般地馆子里还没有。

    “没惹就好,省得我还得去帮你看着。那你说吧,今天过来干什么?”陈兆平一听陈兆军不是为了躲家里的两个老的,就更肯定陈兆军是有事了。

    陈兆军心中有数,这事急也不在这一会,先吃饱了再说。

    “我就过来吃饭的,不行啊?”这会,李爱红也出来了,陈兆军故意大声说出了这话,就等着李爱红帮他的腔的。陈兆军是知道,自从李爱红

    后,地位可是大大不同了。陈兆平是时时刻刻让着了李爱红。

    “兆平,兆军又没有惹事,跑过来吃个饭怎么了?有什么事你们兄弟俩吃完了再说。”其实李爱红心里也有数,陈兆军恐怕是真的有事才过来的。不然不会赶上这个点。可是她也心疼自己的老公,天大的事,等吃完了饭再谈。

    “就是么,还是嫂子对我好。”陈兆军说着,从李爱红手里接过碗筷。他也心中有数,这事要是说出来了,陈兆平的这个饭就不用吃了。

    “就你是个宝!”陈兆平这会都恨不得给陈兆军一筷子了。对自己这个弟弟,他算是彻底没招了。别看小时候玩的那些东西,可陈兆平知道,可要不是玩那些东西开始,自己现在恐怕不过是一个退伍后在小工厂里当着工人的人。怎么可能像现在这样,整天风风光光的在中央领导身边?不过有时候兆军说的话是有点欠揍的感觉。可是你还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因为陈兆军非常善于抓住矛盾的要点,平衡做得很好,让人拿他没办法……

    等陈兆军吃完了李爱红因为饭不够吃专门为他下的面条以后,陈兆平都快看完新闻联播了。

    陈兆军此时此刻颇有点酒足饭饱的感觉,往沙发上一靠,都有点想睡觉了。不过他知道这会可不是睡觉的时候。陈兆平正等着他呢。

    “你也吃饱了,就说说吧。今天过来有什么事?”别看陈兆平眼睛盯着电视,可是陈兆军的活动都留意着。

    “这次的事我也说不好。但是我估计跟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有关。”陈兆军心里也没底,毕竟还没见着切克弗,是知道是怎么回事?不过有一点陈兆军知道,通过苏联的途经一定能搞到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要是没有这个东西,苏联的潜艇也开不出白令海峡。

    一听这话,陈兆平“刷”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跟我进书房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陈兆平毕竟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上了那么长时间的班,保密已经成了习惯。说着,头都不回,直接走往去书房的路。

    李爱红也很能理解(毕竟是军人),看陈兆军懒洋洋的不想动。伸手推了他一把:“快去吧,别让你哥等着。”

    陈兆军真不明白,就家里几个人,李爱红还是军人,坐在沙发上聊不好?非要去书房……

    “到底是怎么回事?东西是什么地方来的?”陈兆平挺着急这个事。谁都知道它的重要性。

    “你别急呀,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事呢。要不也不找你来商量了。”陈兆军毕竟心中没数,谁知道这事到底能不能成?

    “不管能不能成,你先说说是怎么回事吧。”陈兆平现在很迫切的想知道,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的弟弟做出这样的判断。

    陈兆军老老实实的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并讲出了自己的分析理由……

    “看来你说的这个事有可能,就算不是,这个切克弗也不能断了。”陈兆平想了一下:“这样,你先坐一会,我打个电话。”……

    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也是看人来的。要是一个没边的人扯这个事,估计别人会当你是神经病。但是这事是陈兆军说出来的,就足够引起重视了。第二天一早,几个相关方面的专家就找上了门来。陈兆军这回聪明了,他晚上根本就没有回陈伟雄那边住。要不一帮人找上门去,陈伟雄又该不舒服了。在陈伟雄看来,陈兆军还小,用个人身份介入这么多一般大人或者政府部门才会介入的事,好在他还没有搞出什么问题来,要不陈伟雄都不知道怎么办了。要知道,这个损失可是不得了的。

    由于这个事情挺急,陈兆军跟着一帮人一早就走了,至于陈伟雄那里有陈兆平在,陈兆军倒是不担心。现在的关键就是看切克弗到底要干什么了。对于这个事,陈兆军事先已经说过了,他也不清楚切克弗到底约他是什么事,只是这样推测,能行就行,不能行也没有办法。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很能理解。只要能行,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就算不行,建立这样一个通道也是一件好事。

    陈兆军一直没问跟他一起去黑河的人是谁,在给他介绍的时候,他只听到了其中两个人的称呼,一个是老王。一个是老杜。陈兆军知道这两个称呼不过是为了方便,但是他值得,既然陈兆平都没有跟他说这些是什么人,那么也没有必要去问了。

    正文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切克弗的约会-2

    廖沙已经在黑河等了陈兆军两天了,他也着急得很。楚,自己手里面的这些东西可不是开玩笑的,一担出了问题,那事情就大了。不过话说回来,利益与风险共存这句话可不光是中国人知道,谢廖沙也很清楚。为了搞到这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谢廖沙已经花了不少的钱了,不过他清楚,无论现在投入了多少,将来的回报率一定是非常高的。

    这个谢廖沙不是别人,正是与陈兆军约会的切克弗。谢廖沙的父亲是后贝加尔军区(总部赤塔)司令谢聂夫斯基。不能不说谢聂夫斯基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当初他发现苏联的局势很不稳定,经济也一片混乱,于是让谢廖沙去德国留学。谢廖沙在欧洲呆了四年后,并没有像谢夫斯基想的留在欧洲,而是返回了苏联。学了四年经济的谢廖沙知道,虽然苏联现在的政局和经济都不稳定,但是相对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只要把握好现在的机会,发财应该不是什么难的事。

    回家后的谢廖沙并没有听从谢聂夫斯基的吩咐到内政部或是部队任职,而是选择了在由谢聂夫斯基控制的赤塔地区进行中苏贸易,这几年下来,谢廖沙的确挣了不少钱,但是他知道,这并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他很能希望有朝一日自己的名字能够排到福布斯的排行榜上。可以说,谢廖沙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

    由于谢廖沙明里暗里有谢聂夫斯基的帮忙,另一个关键,谢廖沙拥有的启动资金是当时苏联最为紧迫地外汇。几年下来,谢廖沙干得风生水起的,渐渐的成了赤塔和黑河地贸易名人。谁都知道。如果有人接不下来的生意,就该找谢廖沙了。不过黑河的人都只知道有个切克弗,谁也不知道谢廖沙。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毕竟现在苏联还有克格勃,谁也不愿意惹上他们。其实谢廖沙也知道,自己的事克格勃肯定清楚得很,但是毕竟谁都知道,谢廖沙不过是挣点钱,况且要是想动他,还得试一试谢聂夫斯基的威力。因此谢廖沙一直在克格勃的视线边缘游走着。

    自从上次跟陈兆军做成了几笔生意以后,谢廖沙的感触很深,这到不是因为生意大小的问题。对中国的情况,谢廖沙还是知道一点的。他清楚,在中国。能够用到军车进行运输地人,没有很深的背景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说陈兆军他们肯定的能量肯定能够在中国军方有一定的影响力。另一个方面就是刘骏留学地事。别看谢廖沙人在苏联,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不清楚中国现在的一些情况。他可以想象一帮希望去美国留学的年轻人在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外面排队地情形。对于刘骏那么快就可以通过美国的渠道来到苏联。谢廖沙的感觉除了吃惊就没有其他的了。他想不通。陈兆军他们是如何做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一切的。他当然不知道,陈兆军他们除了插队夹塞以外,更重要的是用钱开路,对于美国这个移民国家来说,这也许是最有效的办法了……

    刘骏到了苏联以后,谢廖沙跟他联系过几次。不为别的,他就是想了解一下陈兆军的情况。刘骏也没有什么好隐瞒地,大致跟谢廖沙说了一下。这下,谢廖沙基本清楚了,他跟陈兆军的结识不过是一个意外。陈兆军并不是有意思的想认识谁。就连他当地几次倒爷,也是玩票的性质,更多地无非是想引导一下刘骏。看过谢廖沙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收获了。最起码他清楚了一点。陈兆军是真的想要搞一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回去。对这个,谢廖沙开始留上了心。

    谢廖沙毕竟是学经济的。他只知道苏联目前的经济情非常危险,但是也充满了机会,但是他对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的事可是一窍不通,他甚至不知道,这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的。于是他找了几个专家,四处打听这个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打听他才知道,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本就不是苏联的东西,目前世界上能生产这个东西的国家也非常有限,就连苏联现在也在寻找途经想要搞几套回来。这个消息顿时让谢廖沙感到心灰意冷,他是学经济的,非常清楚供需和供求矛盾。对于陈兆军需要的这些东西他知道,只要自己有办法搞来,一个转手,也许自己这一辈子都不需要再做任何事。谢廖沙知道,凭借自己和家庭的影响力,只要不是什么先进武器,他都有办法搞到,但是现在的问题是,这本来就不是苏联的东西,而且连苏联也在想办法搞这个东西。想到这,谢廖沙动起了心思。毕竟这只是一套机床,又不是什么关键的武器设备,换句话说,苏联是有可能搞到的。这就是说,如果有这样的途经,自己也可以想办法做个“转口贸易”,现在的关键是寻找途经,如果找到合理的途经,也许机会就来了。

    谢廖沙非常小心,他清楚这些事情的关键,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些见不得光的事。如果能借助这个机会。也许这并不是什么可能的事。谢廖沙开始动起了心思,他明白,了解这件是情的渠道和途经是很重要。谢廖沙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关系寻找能够获得超大型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机会,很意外的一个机会,他到父亲的老朋友苏联太平洋舰队西罗诺夫的家里面去玩,西罗诺夫跟谢聂夫斯基的关系非同一般,他们一个是后贝加尔军区司令,一个是舰队司令,由于两个部队驻地很近,平时需要配合的时间很多,两人经常相互联系,从战略上来说这是一个联防关系。谢廖沙跟西罗诺夫打听关于超大型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事情。西罗诺夫告诉他应该是近一时间之内会有一段从日本三洋公司搞到两套这样的设备地机会。听到这个消息,谢廖沙简直欣喜若狂,如果是进来的是一套设备。谢廖沙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其它的问题,必竟于他而言,祖国地利益还是高于一切的,但是现在这的情况是会有两套设备,也就是说,有可能可以留下一套,而把另一套卖出一个好价钱。谢廖沙并不忌讳

    诺夫于他而言根本就是一个长辈,他相信无论自己说诺夫都会很理智考虑他的建议。

    西罗诺夫对谢廖沙的这个子侄还是很放心的。且不论两家的关系。谢廖沙这几年的成绩他也是看着的,另外西罗诺夫知道,自己的女儿对谢廖沙地敢情也不一样,很有可能大家就会成为一家人,因此并不忌讳跟谢廖沙说什么。

    “谢廖沙。你知道么,这套设备到时候可从我这里上岸,但是这可不是普通的东西。克格勃方面看得很紧。”西罗诺夫知道谢廖沙四处打听超大型超高精度数控机床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搞一套。可是这牵涉的人和事情太多,再说克格勃也盯着这是,问题不是很好处理地。

    “西罗诺夫叔叔,这个事您别担心,您告诉我克格勃方面是谁在复杂这个事就行了,我去负责办,要是真的办成了,这事对大家都有好处。”谢廖沙知道,现在的克格勃跟原来不一样了,很多时候。他们愿意为了自己地利益付出一些,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

    “这个没有问题,不过你一定注意。千万不要让麻烦惹上身了。”西罗诺夫很清楚这见事,这绝对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

    根据西罗诺夫的线索。谢廖沙逐级找到了苏联远东地区克格勃的头目。谢廖沙很清楚,这事不是一般的小喽罗能办得来的。经过一番周折,谢廖沙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几方面一合计,终于想出了一个即可以搞到设备,又可以蒙混过关的办法。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偷梁换柱。

    现在的关键,谢廖沙必须马上找到陈兆军,然后当面商量处理地办法。谢廖沙当然明白,光凭自己是没有什么办法完成这件事的……

    自从得到了确切的消息,谢廖沙就赶到了黑河,紧急联系了林鑫辉,让他马上联系陈兆军。谢廖沙知道,如果不在货物下船以前将该准备地东西准备好,到时候临时准备就来不及了。

    就在谢廖沙迫不及待的时候,陈兆军跟老王和老杜到了黑河,通过林鑫辉,很快,谢廖沙出现了。

    “切克弗,你好!有什么好生意介绍给我?”陈兆军等林鑫辉走了以后,并不忌讳老王和老杜。陈兆军知道,这事到了这个时候他只需要按照一般程序办就对了。

    谢廖沙对老王和老杜一直陪着陈兆军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其实要是没有人保镖一样地陪着陈兆军到会让谢廖沙感到不放心。

    “你好,陈兆军先生,我现在想告诉你的是,以后你可以叫我谢廖沙。至于切克弗不过是我在中国为了方便做生意临时起的一个名字。”谢廖沙微笑着说出这个结果。

    “我的天,有这个必要么?说真的,我觉得谢廖沙好听多了。”陈兆军感觉到有点意外,但是这也是情理中的事,所以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

    “看来我的合伙人不错,跟你合作让人放心!”谢廖沙很注意观察陈兆军的表情,当天发现陈兆军一点都不对他说的东西感到意外的时候,谢廖沙满意了。这意味着陈兆军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正常的。

    “行了,你先说一下这次咱们该谈点什么事了。”陈兆军也很清楚,谢廖沙找他来不是为了聊天的。

    “那好,我们就聊一下我们的生意。”谢廖沙并没有什么不高兴的,相反他更欣赏陈兆军的这个风格。毕竟他在德国留学多年了。已经习惯了这样严谨的风格。

    陈兆军没有开口,就等着谢廖沙说。

    “你上次要的设备不是我们苏联生产的,不过我有一个消息,最近,我们苏联会从日本搞回来两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大概会从海参崴上岸,我跟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关系还可以,现在的关键就是在上岸的时候用等重的日本普通机床将其中一套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换出来,不知道你觉得怎么样?”谢廖沙

    “你的意思是说要我先给你一套普通日本机床加上配重,等你们的机床到了海参崴以后把它换过来?”陈兆军有点为难了,谢廖沙现在的身份不过是个倒爷,一套普通日本机床也得几百万,万一到时候谢廖沙不认账,自己也没有可能追究他。这钱就丢到水里去了,虽然陈兆军不是很在乎这点钱,但是并不意味着他有那么大方。

    “现在的情况只能这样,你要知道,我们要想从日本搞东西不是很方便,再说,如果用这个办法太容易引起注意。我是说如果我通过途经从日本搞一套设备的话。”谢廖沙说的很实在。

    陈兆军想了一下,他很希望老王或老杜给他出个主意,因为一担他们开口了就意味着国家答应了承担这个事。可是老王跟老杜两个人就是不说话。不过这也代表了一个态度

    “行,东西什么时候要?”

    “越快越好,我不知道机床什么时候会靠岸。再说,我还需要提前将设备运到海参崴,然后进行包装。”谢廖沙很满意陈兆军的态度,这在他看来是正常不过的事了。其实谢廖沙自己也担心,如果让他自己掏钱买设备的话,第一是他当然担心万一陈兆军不要就算砸进去了,第二就是他也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陈兆军想了一会:“这样,明天上午你再来一趟,我会告诉你我什么时候可以准备好。”……

    谢廖沙的身份通过外交途经很快就被确认了,陈兆军想不通,老王和老杜他们到底是在什么地方给谢廖沙拍的照片。

    两天以后,谢廖沙带着五辆军用卡车拉走了所有的设备,剩下的就是等了。谢廖沙和陈兆军都知道,现在还不是谈钱的时候,一切都得等超大型超高精度精密数控机床换出来再说……半个月以后,谢廖沙通知陈兆军,设备到手了。不过这次陈兆军没有介意到谈判里,因为所有的事都不需要他介意了。

    正文 第一百二十章  电真空

    爱红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非常成功,不但得到了晚会最受欢迎小品奖,还一下成了一线明星。总政文工团给李爱红记了一等功,还为她评了一级演员。在春节联欢晚会后的庆功宴上,李爱红笑得很甜,可是谁都不知道她的心里含着几分酸涩。整个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现场,李爱红时不时的会往那几个特定的位置上看上一眼,她是多么希望能在这些位置上看到自己的丈夫、为自己编剧的小叔子能坐在那个位置上。为了这个,整个录制进行得很不顺利,多亏了那个时候还不是现场直播,否者非出问题不可。可是李爱红也知道,这不是她想就可以改变的。她不知道最近自己的丈夫和小叔子都有些什么事,但是她明白,要是不是有非常重要的事,陈兆平和陈兆军是不会耽误看自己表演的。其它且不说,就连陈伟雄都来了,她就不信陈兆平和陈兆军敢不来。

    陈兆平和陈兆军都是没有办法。陈兆平除了需要处理陈兆军的事情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事要办。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发函要调陈兆平到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这一段时间,他正忙着办理交接工作。当然,其它的事也不少。

    陈兆军当然更没有话说。他毕竟得等跟谢廖沙的事结束了才能走。不过这事陈兆军是挺不舒服的。其实陈兆军并不想从这个交易中获得什么好处什么的,可是也不带这样的。左右他成了一个牵线人了。两边一联系上,老王和老杜就显现出了他们的威力。别看他们每次出现地时候都扛着陈兆军的招牌跟谢廖沙派出来的人打交道,但是这些都跟陈兆军没什么关系了。从该怎么交接,到后来付给谢廖沙多少钱,这些事陈兆军都不知道。可是他还不能走。因为为了保证这次交易地顺利进行,陈兆军有必要留在黑河直到交易的完成。就这么着,陈兆军就这样天寒地冻的的在黑河一直呆了半个多月,直到这事结束了为止。如果单是这样,事情是很容易理解的,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就陈兆军个人而言,他要这些设备也没有用,但是他不太服气的是,眼见着设备回到国内后。陈兆军想问一下这些东西到底是会给什么单位用,可是负责运输和联络的人居然对他说:小同志,这是国家机密,不该你知道的就不要问。估计看那个架势,要不是看着一直负责联系和处理这事的人(也就是老王和老杜)一直都对陈兆军很恭敬。就会怀疑他是不是有刺探秘密地嫌疑了……

    陈兆军从黑河回去以后,就接到了陈兆平的通知,让他到陈兆平新上班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去一趟。这次。陈兆平对陈兆军可是用的通知的方式。陈兆军纳闷了,大哥跟自己有什么话不能说?有什么不能在家里说?非得让自己跑一趟国家计划委员会?不过既然大哥都已经发了话了,陈兆军当然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听着。

    由于陈兆平刚调到国家计划委员会,那些人并不认识陈兆军,所以要是告诉别人陈兆军要进国家计划委员会的门比进中共中央办公厅还麻烦,估计相信的人不多,不过地确是这样。

    由于陈兆平说的很严肃,所以陈兆军只有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国家计划委员会,看来陈兆平是打过招呼的,所以陈兆军只是履行了一下登记手续。门岗就把陈兆军给放了进去,还给他指明了陈兆平的办公室位置。

    “兆军,你来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国家计划委员会刘副主任。今天就是刘副主任有事要找你。”陈兆平介绍着一个显然是在他办公室里等着陈兆军的中年人。

    “刘副主任您好!”陈兆军当然知道国家计划委员会意味着什么。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是陈兆平通知他来的。

    “兆平,你弟弟看来很年轻么,原来首长跟我说起你有一个这么年轻能干的弟弟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相信,现在看来,我是小看了你弟弟了。”刘副部长很是亲切的跟陈兆平说着这番话。这明显是一个态度。

    “部长您这话说地,我这个弟弟从小就调皮得很,没少给我们惹事,不过要说小聪明还是有一点的”陈兆平当然了解自己的弟弟,说这话地时候,一直很亲切的看着陈兆军。中国人地谦虚是世界闻名的,陈兆平能够在这个时候说出

    ,说明陈兆军在他的心里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令意的。

    其实听到这话,陈兆军的心里也非常感动,他知道能从大哥的嘴里听到他跟外人说这话是多么的不容易。

    “大哥,谢谢你!”这是陈兆军的由衷之言。

    看着两兄弟的表情,刘副部长笑了。

    “将门虎子,所言不虚。看来你们兄弟两个都是能人啊。”刘副部长总结性的说出了这句话。

    陈兆平知道,这个时候该是自己离开的时候了。毕竟领导是找陈兆军谈事情的。

    “部长,我先出去了,你们谈。”……

    陈兆平离开办公室以后,刘副部长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陈兆军同志,对于你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国家都看在眼里。考虑到你的特殊性,相关领导让我问一下你,你愿不愿意到我们国家计划委员会来担任一个研究员?”

    一听这话,陈兆军觉得有点懵,他可不想给自己套上一个笼头,成为一个国家公务员。必尽以后还有许多挣钱的机会,要是一下到了国家计划委员会,好看是好看,陈伟雄也会高兴,可是陈兆军一想到自己以后要朝九晚五的整天面对着一大堆的公文,陈兆军简直是不寒而栗。

    陈兆军的面目表情迅速被刘副部长看在了眼里:“陈兆军同志,你的情况我们知道,我们并不想用这样一个职位困住你,我想这个职位对你来说,更多的是告诉你一个责任,所以,你也不用像你哥哥一样每天上班的。这主要是方便以后你的活动。”

    “如果是这样当然没有问题。我同意了。”陈兆军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当然马上同意,对他来说(其实对谁都一样),有这样的事不答应,那就不是陈兆军了。

    “那就好,明天你就把相片交给陈兆平同志,到时候好帮你办证件。”刘副部长显然对陈兆军的这些都意料到了。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

    “好的,没问题,我明天就把相片给我哥。”陈兆军显然挺兴奋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现在有一些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是溢价发行的股票,100面值股票以113价格发行。大概有500元左右吧,不知道你想不想要,如果你想要,我们就帮你安排一下,要是你不想要,这事就算了。”

    陈兆军一听就知道,这一定就是当年最早发行的股票了,估计这才是今天刘副部长找他的主要原因,别看是溢价发行的股票,但是这绝对是国家对他原来的一些贡献的奖励。要是不要就真是笨了。

    “当然要的,我该去什么地方办理手续?”

    刘副部长拿出了一个信封:“你明天去一趟上海,直接找到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到时候把钱交给他们就行了。”说着,刘副部长将手里的信封交给陈兆军:“这里有一份公函,你只要将公函交给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王总经理就行了。”

    看着手里的公函,陈兆军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他还真不知道,股票买卖居然会用这样的型式来买卖。不过话说回来,在当时的环境下,即使不是陈兆军买,也会有一些其他的人买的,方式估计也差不多。不管怎么说,陈兆军知道,这些股票未来是很有前景的。既然这是国家给的,为什么不要。

    “谢谢您刘部长,我明天会去办的。”陈兆军接过了公函。

    “说真的,小陈,我这个当部长的都羡慕你,要是这些股票给了我,恐怕我也买不起。不过这都是你对国家有贡献才会有这样的事。”刘副部长明显显得很羡慕的说。

    陈兆军在这一刻显得有些激动了。看来,我们国家的高级干部还是廉洁的、可信的。如果换在后世,且不要说有多少人能买得起,就是看着这庞大的利益,估计有不少人也要动心眼了……

    这天晚上,陈兆平陪着陈兆军一起回的家。李爱红从春节联欢晚会以后就搬回了陈伟雄这边,毕竟有一个当护士的婆婆,什么事都方便一些,再说张桂梅也放心一些。陈兆平当然就跟着回来住了。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授衔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人民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的军歌声中,陈伟雄穿着新式军装严肃、整齐的站在总参谋部的队列里,听着总参谋部的领导宣布命令……

    “陈伟雄!”总参谋部领导下达命令。

    “到!”随着口令,陈伟雄迈着规矩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向主席台中间的位置。

    “根据军委命令,现授予总参谋部特种作战研究室主任陈伟雄同志少将军衔。现在,由我接受军委委托,为陈伟雄同志佩戴军衔!”总参谋部的首长侧身从随行的参谋手上的托盘上拿起摆放好的少将肩章,严肃的为陈伟雄戴在了肩上。

    陈伟雄庄严的敬了一个军礼,接着一个向后转,对着台下的战友们也敬了一个礼,然后伴随着军乐,踏着标准的齐步走下了主席台。

    可以想象,这一整天,特别是在授衔的这一刻,不光是陈伟雄,所有的军人都心潮澎湃。但是所有的人都纹丝不动的站在主席台下,对于军人来说,这是最庄严、最神圣的一刻。对每一个军人来说,是祖国对于他们无私奉献的承认,是他们得到最高的奖励,这是他们一生中最能表现自己价值或者说是他们自身价值得到承认的最好地证明。

    整整一天,每一个挂着不同军衔军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谁都能看地出来他们脸上的笑意。但是大家也都能够看出,为了保持军人的形象,所有的军人都将他们喜悦的心情压在心底里。这天下班的时候。陈伟雄在军人服务社买酒的时候不但见到了挂着中校军衔的张桂梅,也看到了正来买酒的陈兆军和陈兆平两兄弟。当然,不止是陈伟雄一家人在这里买酒,不少平时大院里进进出出的总参谋部地大大小小的军官们几乎不约而同的都拥向了军人服务社,因为他们今天都想和一点酒,而且是好酒。军人服务社里有最好的茅台和五粮液,这正是这些心情激动的军人们最需要地。很奇怪的,今天喝酒大家都没有拉大队,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将酒买回去后,跟自己地家人一起分享这份心情。

    这一次。陈家是有点优势了,一家四口人,除了张桂梅以外,陈伟雄有他的大红旗,陈兆军和陈兆平一人开了一辆洪都斯巴鲁(陈兆军的车是配的。陈兆平的车是陈兆军送的),还有一个关键就是陈兆军不怕花钱。总参谋部宿舍区军人服务社已经提前为这一天做好了准备,平时茅台和五粮液的存量不过就是几百瓶。可是今天他们准备了几千瓶。这可都是特供酒,跟平时街面上买的可不一样,再说了,这里的酒都是直接从酒厂运来的,不至于买到假酒。不过今天碰上陈家几个人来买,也让服务社主任有点头疼。别人不过是两瓶三瓶地买,可是陈兆军和陈兆平直接把车开到了服务社的仓库,成箱成箱的让人往车上搬,看那个架势,是打算把车装满。主任算了一下。要是让陈兆军和陈兆平把两辆SUV都装满,再加上陈伟雄地大红旗的话,整个服务社地仓库库存得下去一大半。这让他怎么应付后来的人?陈家老三有钱的事大家可都是知道的。要是由着他这么搞下去,多少酒都不够他折腾。让主任想不明白的是。陈伟雄平时挺收敛的。陈家的几个孩子平时见了他们的老子都小心得不行,今天这个架势,要是陈伟雄没有发话,估计没谁敢这么干。

    “陈主任,恭喜您当将军了!”服务社主任知道,这事得跟陈伟雄商量着,要不然你又没有提前挂出限售的牌子,就只能让陈伟雄一家把酒都给包圆了。

    “哦,这没什么的,多了一份责任而已。”陈伟雄自然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跟您商量点事行么?”部队服务社的主任不是军人,但也是从部队退伍的。跟将军说话还是客客气气的。

    “商量事?”陈伟雄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大家彼此也没有什么联系,真不知道有什么好商量的:“什么事?你说吧。”

    “您知道,为了这次评衔的事,我们服务社是做了一点准备,不过要是都象您这样买酒的话,估计一会我们的酒就不够买了,所以您看。L

    是这事,行,我让我两个儿子不装了,不过装上的就了,省得麻烦。”什么叫揣着明白装糊涂?看一看现在的陈伟雄就知道了。

    其实陈兆平和陈兆军他们一开始也没有想买那么多的酒的,可是陈伟雄一见到他们俩在服务社,直接就撂下了一句话:快,有多少算多少,把服务社的好酒都给我买了,明天我要去特一师给他们授衔。

    陈伟雄对特一师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事谁都知道。其实像他这样下基层,?(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 http://www.xshubao22.com/5/5424/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