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看看大家议论得差不多了,徐局长最后摆了摆手,压下了下面地声音,总结着说道:“行了行了!这话就到这了!我告诉你们啊,这次的事,谁都不能打马虎眼!把活干好了!这回这二十个编制一下来,市里头不知道有多少眼睛在盯着我们!要是出了问题,谁的日子都好过不去!年底的时候,一帮干警指着我们几个局领导戳脊梁骨,你们受得了,我受不了!我告诉你们啊!千万别在这事上出问题!否则,别怪我不讲情面!大家听仔细了,没本事的,谁推荐进来的,都不行!”
徐局长这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下面听的人,也都清楚厉害关系,谁都知道,现在再搞歪门邪道,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钱多钱少且不说,千夫指的味道可是不好受!能够光明正大地挣点钱,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来,比什么都强!
第二百七十章 异位
沈哲良(杜撰),作为万宁市公安局的副局长,自从陈兆军来到万宁以后,各方面的惊喜就一直没断过,沈哲良甚至还想着如果以后有了机会,是不是应该继续留在万宁市。他心中清楚,按照万宁市目前的发展水平,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要升格为地级市。谁也说不清楚,到时候会不会计划单列出来。一旦计划单列出来,自己这个公安局副局长,混好了,那可就有副厅的待遇了。这样的升级速度,放在其他地方,想都不要想。再说,万宁市别的不说,有陈兆军在,什么不好?陈兆军刚来,人还没露脸,就帮公安局搞来了七十辆洪都斯巴鲁警用轿车,让他这个副局长很是欢喜了好长一段时间。接着又搞了廉政奖惩的连坐制度,使得他可以在能够在合法的情况下增加不少收入。一切,可都是陈兆军来到万宁之后所带来的好处啊!这些,使得沈哲良这个副局长深深地认识到,只要跟着陈市长走,就绝对会好处不断,坏处没有。
当然,如果是前一天,沈哲良还依然会这么想。但是自从昨天徐局长召开的那次党委会议之后,他就再没有这个想法了。跟着陈市长好处固然够大,但是麻烦事也不小。这不,前一天硬性指标才刚下来,今天就飞到上海了。
一个星期的时间,从上海复旦大学招几个优秀的、有觉悟的、素质高的……应届毕业生回万宁。沈哲良自从知道这件事开始,一直到跑到复旦大学校门口,都无比地头痛着。
虽然,前一天会议的时候自己运气够好,抽到了相比起清华北大来名气略低的上海复旦大学。但是,复旦大学怎么说都是国家有名的高等院校啊,毕业生一个比一个厉害,一个比一个“有眼光”,自己这么一个农业县级市公安局的小小副局长。怎么能吸引得了别人?相比起局长以及那位抽到北大的家伙,自己运气是好,但也好不到哪去,这运气怎么不好到让自己抽一个三流大学的签来呢?抽到一间三流学校地签,或许……也难!沈哲良心里无奈地感叹了一声。现在大学生缺稀,国家各方各面又都是需要人才的时候。只要是个大学生,就不会将目光投向一个县级市,而且还是做一个小小的警察,大把有前途有钱途的地方等着他们去呢。更别说又要优秀、有觉悟、素质高……
这一路上,沈哲良都很烦躁,也很头痛!他实在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说服别人,应该如何去完成这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只不过,硬性指标,政治任务,关系到自己的前途。硬着头皮上吧,不行也得行!只要自己把话说好听了,怎么地都会被自己拐来五个吧?
小心翼翼来到复旦大学教务处主任办公室内,沈哲良心里清楚,别看这不过是所学校地教务处主任,可是这毕竟是复旦大学,跟普通中学小学甚至一般大学的教务处主任不一样。随便放到哪去,级别起码也得是副厅以上,自己不过是个副处级的公安局副局长,谨慎一些总没坏处。况且,自己这会是跑人家屋子里头拐人来了,谁知道人家会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真给人家教训两句,任务完成不了不说,心里也怪难受的。
“您好!彭主任!我刚才跟您的秘书通过电话,我是万宁市公安局的副局长沈哲良!”沈哲良恭敬地说道。
“哦?沈局长!请坐请坐!哈哈!”彭主任听到来人是万宁市公安局的副局长沈哲良,心里顿时高兴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许多:“来来来!这边,这边坐!”说着,彭主任将沈哲良请到了办公室的沙发上,跟着自己也顺势坐了下去。刚刚听到秘书说万宁市公安局要来复旦大学招几名网络警察的时候,可把他给高兴坏了。他当然清楚万宁市政府部门就业对学生们的吸引力有多大,前一段时间做地毕业分配意愿调查的时候,恨不得近半的毕业生都希望能够分配到万宁市政府机关单位工作。要说起这万宁市,还真是厉害,异军突起,一举颠覆了毕业生分配希望流向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大中城市的情况。现在突然有了这样一个契机。最起码自己可以在学生面前说是经过学校努力争取来的这么一个机会,学校的面子会好看许多。
沈哲良这会莫名其妙了,他真没想到,堂堂复旦大学教务处主任竟然如此平易近人,相比他的秘书冷言冷语地可是客气多了。看来。这官大了。架子反倒小了。不过他清楚,级别差距还是摆在那的。自己说话客气点,总是没坏处,起码在被拒绝的时候,也不会太难看。
“彭主任!这真不好意思!您看,我们局里面这么点小事,让您还在百忙中抽空来见一下我!不过,确实是,我们基层公安局有难处,很需要得到你们大专院校的支持!我也知道,你们复旦大学的才子们,毕业后都能分配得很好!可是,我想,您能不能出于帮助我们基层公安局工作这个角度上,支援我们一些人才?”沈哲良说这番话是经过再三考虑的,既不能太掉架,又要说得好听。
“哎呀!沈局长,你这话就说过了!我们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要为各个基层单位服务的,否则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什么?再说,我们地学生,是很希望到你们万宁的各个单位投入基层工作的!这样吧!别的不说,我听秘书说,你要计算机专业的是吧?我们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今年毕业生有五百八十多人,你看这样,我给你定向分配一百个,够了吗?”彭主任这番话也是经过考虑的,虽然许多学生都有这个意愿,可是计算机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紧俏的专业,学生分配情况很多时候不能够依据学生的意愿决定。再说,这万宁市公安局再怎么用人,也塞不下一百个人吧。不过要是他们真要。分过去百把个学生,自己还是能做得了主的。
“多……少?一……一百个?”沈哲良听后顿时目瞪口呆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毕竟,这跟自己地猜想差距太大了。
彭主任一看沈哲良的表情,皱了皱眉头:“哎!沈局长啊,一百个还不够吗?多了我也不好办哪。毕竟许多学生的去向都已经定了!你也知道,我们现在地毕业生啊,都不够分配,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这两年一下子火起来了,哪都要!不过呢,你们要是真地那么缺乏地话,我再想办法帮你调剂一下!”毕竟万宁市的情况比较特殊,谁也不知道他们那里能够塞下多少人。很有可能,下去以后一分流。也就没多少了。
沈哲良一听连忙摆手:“不不不!不用了!不用了!一百个够了!不不不!不是,不是够了,是多了,一百个太多了!”沈哲良这会说话都有点不利索了,他没想到,自己地工作竟然进展得如此顺利。
“一百个多了?”彭主任略微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他还想着。能够给学生们多创造一些让他们更满意地就业环境呢:“那……你们到底要几个人哪?”
“五个!”沈哲良张开巴掌晃了晃。他真后悔,刚才自己怎么没跟彭主任的秘书讲清楚,自己就用不着这么一路担心下来了。不过话说回来,跟那秘书也说不清楚,人家根本就没给自己什么说话的机会。现在好了,看来解决这五个硬性指标的事已经板上钉钉的事了。
“才五个啊?”彭主任此时更是失望:“哎呀!沈局长,你看看你们万宁市能不能再多要点?你别看我们现在计算机专业的这帮学生分配去向都不错,不过我们学校也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意愿,不少人都愿意到你们万宁市去工作!我相信啊,到了你们那。都用得上,毕竟我们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也算得上是人才济济吧!”
沈哲良这会的心情可大好啊,毕竟这彭主任的级别位置放在那儿,能跟自己这么商量,面子上都好看了许多。而且,自己本想着是能拐一个算一个,没想到到这会还往自己怀里面塞人,这人生哪,还真是反复无常啊!沈哲良心里感叹着。嘴上当然还是需要客气地:“彭主任!其实这个事是这样,我们万宁市需要二十名计算机专业的人才,组建一支特殊的网络警察队伍。我们公安局正副局长四个人分别到了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以及您这,每人包揽五个指标。要不我跟我们局长商量一下,二十个指标全在复旦出。也省得他们跑这么一趟了。”
“行行行行!我这儿有电话。你赶紧跟你们局长商量一下!我出去跟秘书招呼一声,让他准备一下。中午你就留在我们学校吃饭!”彭主任说完这话,指了指办公桌上的电话机,直接便走出了办公室,顺手带上了门。彭主任真希望万宁市公安局的这二十个指标全在复旦出,网络警察是什么概念,这可是个新警种啊!以后这批学生的前途恐怕就不可限量了。到时候在外面说起来,中国第一批网络警察全是在复旦出来的,这多有面子啊!只不过,他能看到地,北大、清华等肯定也看到了,他只希望,沈副局长这会的这个电话打的能够及时。
在彭主任出去之后,沈哲良这会得意了起来。他当然希望自己能够独自完成这此新警种的指标任务,其他不说,到时候他也可以出去吹牛,这整个警察队伍的人,可都是他一手从复旦给挑回来的。其他那几个家伙,推三推四的,还不愿意干了,这不一会工夫,什么都解决了?
“喂?徐局长啊!您现在到哪了?”沈哲良心里头乐着,拨通了徐局长的移动电话。
“哦!是沈局长啊?我现在到清华了!什么事啊?”徐局长那边小声地回答道。
“哦!徐局长,您到清华了?哎呀!这事啊,您不用再跑了,省的求爷爷告***难看,这二十个名额啊,我全包了!复旦大学地彭主任对我很热情,很支持我们万宁市基层公安局的建设,他已经答应。这二十个指标全从复旦出!您看,您是不是其他两位跑指标的副局长,让他们也别辛苦了!”沈哲良语气豪迈,恨不得指点江山的味道都出来了。
“沈副局长啊!你说我该说什么好啊?你等一会!”电话那头,徐局长的声音说到这,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徐局长地声音再次传了出来,从背景的声音可以听得出,他是换了一个环境:“你说你们几个人,啊?不就是让你们招几个大学生吗?一个两个推三阻四的不愿意干,还抓阄?现在好了,我告诉你,你说二十个都给你?另外那两个家伙也说二十个,我这清华都能出两百呢!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你们!遇到困难,一个两个躲得比谁都快。有好事了,个个往上赶!我告诉你们啊,这个作风,一定要该!”徐局长说完这番话,听了一会,才又换了种语调,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单位里合作时间长。没必要把伤了脸面:“这样!我之前也跟书记商量过了,我们的指标肯定是定死了,四个大学都有,才能分出优劣来。按照市里面的精神,我们这一批网络警察是全国第一支网络警察队伍,一定要优中选优!你要想办法跟复旦大学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让复旦大学安排几十个学生到我们那去实习。好地,我们留下来,不行地,我们给他们写实习鉴定。再退回去。毕竟名额有限的事,应该容易理解!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组建网络警察的任务。对了!还有一个关键,我们希望的是,来一个,能用了,就得留住一个。所以,最好是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实习,人数控制一下,太多地话就让学校推荐!一定得选好地!具体的情况。晚上咱们再联系,我这还有事,就这样!”徐局长说完,也不等沈哲良回话,直接便挂上了电话。这也是没有办法地事。这会他正跟清华大学教务处的主任谈着关于学生分配的问题。出来打电话已经不是一次了,这显得太不礼貌了!
电话这头地沈哲良汗都快冒出来了。原本想着打个电话邀个功什么的,哪知道会给这么数落了一轮。好在万宁现在的政府政务相对透明,大家一是一,二是二,谁也不敢乱来,徐局长这话呢,也就是为了工作而已,平常私下里,大家的感情都不错,倒也不用计较什么。不过,这会他心里琢磨不透了,听徐局长的口气,敢情自己是最后一个打电话要求包揽指标的人,而徐局长那儿仿佛也是个轻松的事!万宁这么个小地方,什么时候成了香饽饽了?这样地中国顶级高等学府的学生还趋之若鹜,实在是令人费解。不过,徐局长既然已经安排好了,自己也不用想其他的了,老老实实照做就对了。
沈哲良的电话放下没多久,彭主任便敲门进来:“沈局长?情况怎么样了?这样你们万宁公安局几个同志就省的跑了吧?”
沈哲良一脸苦笑:“彭主任!这事我晚了一步!我那几个同事早上是比我先上飞机,这会他们那边都已经落实了。我们毕竟是一个县级市公安局,编制有限!实在是用不了那么多人!”这话要是放在前一个小时,他还真不相信自己能说出来,叹了口气:“不过,根据我们市里的意思,想跟您商量一下!我们万宁市呢,很希望以我们公安局网络警察作为一个契机!吸收一些你们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到我们那去实习!当然,至于分配的问题呢,我们只能是择优!不过,我们会按照学生们的表现给出适当的实习鉴定地!您看,能不能让我们万宁市公安局成为复旦大学计算机系部分学生的一个实习基地呢?”
“这个可以啊!这是好事啊!”彭主任脸上又挂上了笑容,怎么说,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还是很重要的。再说了,这也创造了一个择优录取的机会,自己在学生面前也好说话:“行行!你要几个?我让计算机系给你推荐几个!多少都问题不大!”
“彭主任!我们市里的意思是这样,我们希望,能够到我们那去的,到时候能留得下来,所以呢,我们需要看一下学生们的意愿。距离要求我,要尽量公平公正!我们初步考虑是,让学生自行报名参与这次实习,然后我们再从中挑选五十个名额!不过,这个话讲回来,我想是这样,学校推荐的肯定是最好的!这样,您看,能不能让计算机系给我推荐十个人,然后我再到学生中挑四十个!这样一来,就更能体现出公正和公平地原则了!您看这样行吗?”沈哲良说这话,在心里是思量了一番的,他还真得给彭主任一些机会,谁知道下回还要不要打交道?办事情,得办得漂亮,给自己留点后路。
“行行!这样更好!我在学生面前也好说话很多了,公平公正嘛!只要表现好,我们学校就能推荐!然后自己有意愿、有实力、有能力的,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也省的那帮学生们说三道四地!”彭主任说着这番话,心里计量着:“沈局长!你看能不能这样,我一会让秘书张榜公布这个消息,消息上面呢,我们还是说选五十个参与实习地人。然后这边我让计算机系给您挑十个名额过来?这样操作可能会方便一些!”
“这个事您安排就行!瞧您这客气的,我都不自在了!”沈哲良这会心里面不知道有多痛快。
“哎呀!客气什么!走,吃饭去!”彭主任心里也挺高兴地,瞅着时间也到中午了,连忙招呼着沈哲良。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万宁来了
方阳(杜撰),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四年级学生,还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毕业出去了。这会,他和其他学生一样,正为毕业后的去处发愁着呢。作为复旦大学的学子,相比起其他学校来,他多了不少优势。而他的专业又是最近新兴的热门,跟复旦大学中其他的一些曾经热门如今却有点冷的专业相比起来,他又多了不少可以选择的好去处,按说不应该为自己以后的饭碗愁些什么。特别是在目前大学生极为缺稀的年代,他根本不用愁没得分配或找不着什么好工作。只不过,人都是不容易满足的,又了一堆好的供自己挑选,就会想更好的。而且方阳此时还因为有太多地方可以选择,可供选择的去处之间的差距不大,没有绝对的优势,让他难选了。他现在希望的是,能够出现一个拥有绝对优势的去处,自己也不用那么费事地愁上那么长时间,担心入错行了。
只可惜,如意顺心的事不会总是发生。方阳跟其他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样,走了好运,在考取复旦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在当时来说算是颇为冷门的计算机专业。现在要想再走走运,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除此之外,方阳还愁着最后几个月的实习期该往哪去呢,如果能出现一个在自己心目中存在这绝对优势的地方就再好不过了。毕竟,作为中国有数的几家有名的高等院校出来地才子。一般的地方还真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这会刚好是午休时间,方阳正在校园宿舍里跟另外两名舍友谈论着这几个问题呢。
“哎呀!我说方总,你说你这段时间整天都愁眉苦脸的干嘛呢?我不是说了吗?毕业后跟我干,保管比其他地方好!你们还不信了,整天在那里挑三拣四的,烦不烦啊?”这间寝室的四个室友中,最有来头的莫过于此时正在自己计算机上面捣鼓着什么的家伙了。这个家伙名叫熊伟平(杜撰),他父亲是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能耐不小。而最关键的是,熊伟平自己也算争气。凭借自己过硬地工夫和运气(选了个分数线底的先冷后热专业)考上了复旦大学。凭借这两点,这帮人中毕业之后路途最明朗的就数他了,铁定由父亲帮忙安排。不过这家伙有点小毛病,不管什么事都爱拿到嘴上来吹吹,他喜欢那种处于人上人的优越感。这会不正是,都是一个寝室的室友,愣是被他一个劲地踩,任谁也不舒服。
方阳一向都对这个家伙不太来劲,他真想不明白。都是受一个学校教育的,怎么在思想上差距就那么大。对于这个喜欢贬低别人来摆显自己的熊伟平,方阳以及其他两名室友都很想打击,只不过没办法,对方其实说得也没错,除了谁都有的“复旦大学学生”名衔之外,自己根本没什么值得拿出来的东西。当然。没有办法反击并不代表方阳会沉默,自大不可取,但徐悲鸿说得没错,人可不能没有傲骨:“雄伟!你该不会是真地让我们,去你们市的乡里任什么职吧?这真比起来,我不如找一家普通点的机关进去算了!”寝室里的几个室友彼此之间说话比较宽松,称呼都是用上了外号,而且语气不太客气。只不过,也相处了几年了,彼此之间都已经适应习惯了。特别是他们这些名牌大学生。“不骄不躁”可是他们自认的优点之一。不管说什么,都能够一笑而过。
“喝!方总就是方总,也太小瞧人了吧?我又不是没说过,刚开始的时候确实辛苦一点,但是基层也有基层的好处!只需要坚持一小段时间,调上来就是好职务!”熊伟平不服气地争辩了一番,之后又叹气地说道:“唉!本来我是想着照顾一下自己室友地,结果却被你们这样数落。算了算了,你们爱咋咋地,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
方阳怎么能不知道熊伟平心里是什么想法。摆显嘛!以后要真跟这个家伙混,指不定会有多凄凉呢。即使真混出点名堂来,以后还是要生活在“雄伟”那伟岸的身影下,这可是同样身为复旦才子的方阳所不能接受的。只不过方阳现在一方面确实没什么“资本”去争辩啥,另一方面也懒得去跟熊伟平计较。便随口敷衍了一句:“唉!我是相信你。只不过不好好选选不对不起自己了?还是那句话,你给我的名额留着。反正还有时间,我好好考虑考虑!”
“你们心里想什么我清楚得很!”熊伟平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计算机操作着,一边说道:“你们放心好了,我们都是凭能力办事的,以你们的能力,说不定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超过我了!难道对于这点你们没自信?”
见熊伟平又来劲,方阳很想反驳一句“你所谓的能力就是走关系”,但话没说出来,就被一声猛烈的推门声给打断了。
寝室地门是被人从外面撞开的,在被撞开之后,进来一个气喘吁吁的人,这个家伙正是方阳他们的另一名室友,姓崔。
“哎!我说老崔!你以后开门能不能斯文点?这门可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撞的!”被吓了一跳的熊伟平没好气地抱怨了一声。
说来奇怪,要像往常,崔同学肯定会解释一番“男子汉”开门不能像个娘们之类的话,而这次“老崔”非但没有解释什么,反倒颇为着急地对寝室里分散坐着的三个室友断断续续地说起了别的事:“喂!你们赶……赶紧!不得了了……万宁……万宁来了!”虽然喘得厉害,表情也不怎么自然,但还是抑郁不住崔同学双眼中透露出来地兴奋。
“什么万宁来了?我说老崔,你是不是想去万宁想疯了?”问这个话的不是熊伟平,而是四位室友中的另一位姓戴的“袋子”同学。
“不、不是,是、是万宁来、来我们学校、招聘来了!都贴公告了!”崔同学气喘吁吁地回答道。
“哦!我说什么呢,不就是招聘会吗?见多了!这次又是万宁哪家公司啊?贴公告了,手笔还真不小啊!”熊伟平笑笑说道:“我跟你们说,别对这抱太大希望。虽然那些都是国际顶尖的公司,待遇或许会好一些,但是花力气帮别人赚钱心里怎么都会不舒服,而且又没有保障,谁知道会不会什么时候就把你给炒了?这东西,真不如到机关捧铁饭碗去。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出国,就不一样了!”
“不是,不是!是机关!是、是万宁市公安局,来咱学校招网络警察来了!只要是计算机系地应届生就可以自由报名。”崔同学终于回过气来,缓缓地把自己要表达地说了出来。
崔同学的一番话反响可不小,特别是方阳,都恨不得直接跳起来上前去揪崔同学地衣领了:“什么?你说什么?万宁市公安局来咱学校招聘?”
除了方阳之外,另外熊伟平和戴同学也都惊讶地站了起来,双眼疑惑地望向崔同学。
崔同学一瞅眼前这架势,话又开始不清楚了:“对!万宁是公安局、招聘网络警察、名额有限……哎呀!你们自己去看看吧,都贴出来了!”
崔同学话还没说完,几个人就都溜出了寝室,每个人都留下一句“记得锁门”之后,就全没影了,郁闷得崔同学站在原地愣了好一会,才一边锁门一边嘀咕着:“好心没好报啊,好心没好报!”
熊伟平并没有跑去看公告,而是招到公用电话给自己的父亲打了个电话,他相信“老崔”说的一切都是真的,毕竟远远的公告区那边围了那么多人。他现在需要做的是,赶紧打电话问问老爷子的意见,看看他有什么看法。对于这些方面的东西,还是听听经验丰富老人家的好。毕竟,对于万宁,熊伟平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多的好感,怎么说那也不过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嘛,再怎么发展也更多是借助了媒体的宣传。但是,最近万宁太疯狂了,各种轰动的新闻是层出不穷啊,特别是万宁市的市长竟然是世界首富,这让熊伟平也有点心痒痒的了。只不过,他心里头那点脸面却不容他胡乱挥霍,自己这个经常在别人面前自夸的人,竟然也沦落到跟别人一样去竞争一个名额的地步,那实在是太丢人了。所以,他需要老爷子给他打打气。
这个电话也没通多长时间,熊伟平从老爷子那里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复。作为一个市委书记,熊伟平的父亲对于万宁市的了解多少比别人会多一点,对于万宁的未来自然很看好。因此,他很明确地告诉熊伟平,去努力一把,争取一下,行就行,不行还可以再回到他身边,事情并不难,总之是有益无害的事!
获得父亲的意思之后,熊伟平也有了前去报名的借口和底气。不管怎么说,面子是关键!他很可以说成这个名是老爷子令他去报名的,老爷子的命令不能不听,成了是自己的本事,不成就说成是自己不想去。总之,这个脸面是丢不得。
第二百七十二章 光明前途
沈哲良原本还略有担心,毕竟万宁市不过是个农业县级市,除了有世界首富的市长之外,在对学生吸引力方面似乎再没什么优势了。而拥有这么个市长,吸引这些顶级学校的学子到万宁的机关部门就业或许可以,但是吸引他们到万宁来实习恐怕就不太容易了。更何况,复旦教务处的彭主任告诉他的是,学生是希望去万宁机关工作,但指不定那些学生也愿意到万宁市公安局当一个小小警察啊。虽然他手上的五个名额的任务没问题,但现在这会要五十个自愿者,沈哲良心里还是挺担心的。因此,在学校帮忙将招聘及报名到万宁实习的公告贴出去之后,沈哲良心里便一直牵挂着事态的发展,连午饭都吃得不利索。
后面的发展出乎了沈哲良的意料,第一天报名要求到万宁公安局实习的人数竟然高达两百多人,如果不是因为专业的限制,如果不是因为有不少人已经确定了去处,这个人数肯定还要多。看到了这些,沈哲良心里的那股优越感甭提有多好了。用沈哲良的话说,叫大学生算啥?现在我就拥有决定这些顶尖学校大学生命运的权利。当然,这些东西沈哲良心里想想可以,或者以后吹吹牛也行,但是要做,给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没办法,这事徐局长已经再三强调过了,中央关注的事,把中央关注着的事搞砸了,那以后要想再好好混下去,恐怕就难了。
对于这个现象,沈哲良实在是莫名其妙。他实在想不明白,堂堂复旦大学,竟然会有这么多人愿意到小小的一个农业县级市去做一个小小的警察,就连一个实习的机会,都抢得“头破血流”。为此,他特地在一次吃饭的时候请教了复旦大学的彭主任。
彭主任乍一听沈哲良的这个问题。差点没笑出来。为了让沈哲良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关键,彭主任特意给他解释了一番:“沈局长,你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万宁市的变化和万宁市以后地增长潜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想当初,深圳市从一个小小的渔村,几乎是瞬间便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这是为什么?关键便是能够引入大量资本,开发的强度又很大,能够在各种产业上面形成集团化模式。而现在的万宁,已经具备了或者超过了深圳的条件。不管怎么说。我们复旦大学好歹是国内知名的学府,能考进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哪一个不是出类拔萃的人尖子?这些事情,他们都看在眼里。现在的学生,不是我们能比地啦!”
了解了这些情况和学生们的想法,沈哲良底气足了不少,在办这件事上面,作为一个领导人的魄力便体现了出来。这会,他可不是拐一把就溜的想法了,不是品学兼优的。直接就筛下去。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没用多长时间,学校便将五十个名额全部挑选出来了。这些学生可都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系的优等生啊,不管是从学生在学校的档案上,还是在学校的表现等方面,都是一等一的好学生。不过,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沈哲良还是利用剩余的时间,一个个地好好打听了一番,问老师、问同学等等。毕竟,他也不敢担保复旦大学推荐地学生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滥竽充数的存在。虽然回去还要竞争一番,凭实力上岗,但沈哲良还是不太放心。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回去之后在其他其他三位局长面前面子能够好过些,不至于被别人比下去太多。当然,这也是完成好任务的关键,懈怠不得。
沈哲良在这边满心欢喜地各方各面地进行着检查。而学生这边,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两百多个人,只有五十个名额,“咔嚓”掉四分之三强,忧愁的人相比起欢喜的人多了三倍以上,这些还不算那些已经在之前就定好去处的学生以及那些非计算机专业地学生,他们心里也很希望能够拥有到万宁实习的名额,最好就能够竞争上去。他们心里普遍都认为,在万宁如果获得好评,即使没办法留在万宁。以后出来找工作也肯定能有更好的去处。只不过,名额就那么多,竞争残酷,而且定向计算机专业,这就必定要有一帮人失望。
方阳非常幸运。在万宁市公安局报名实习公告贴出的当天便报了名。经过学校的一系列审核之后,他得到了学校的通知。得到了前往万宁实习的宝贵机会。
跟方阳一样,寝室中的其他三位同学也同样对这个机会很珍惜。两百多个只进五十个,不是谁都像方阳那么幸运的。除了他之外,也就“老崔”跟他一样,获得了学校的推荐,得到了前往万宁实习地宝贵机会。另外两个,则和大多数人一样,在第一轮便被筛下去了,连实习的机会都没有。
不过虽然只有一半的通过率,方阳所在的寝室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除了极个别通过三个甚至是四个名额的寝室之外,他们这间寝室的通过率算是很高的了。这会,寝室的四个家伙正聊着这个事呢。
“唉!还是你们运气好啊!不是学生会干部有罪吗?这万宁门槛未免也太高了吧?”开口抱怨的正是没获得这次实习资格地“袋子”同学。跟其他人一样,没通过自然有一通抱怨,大多都说这万宁的门槛太高或者说万宁的选材要求太过离谱了。
“不是学生会干部也一样可以,你没看不少学生会积极分子都通过了吗?嘿嘿,水平问题,水平问题!”崔同学此时可是满面春风啊,对于万宁的向往,相比起其他同学来说,他可是多了不少。这会能到万宁去实习,他已经很满足了。
平常寝室里都是这么开玩笑的,即使出现这种有人欢喜有人愁地情况,也大多不会闹出什么矛盾来。戴同学听到崔同学地玩笑话后也没生气,直叹自己运气不佳罢了。
“唉!我说过不止一次了,去那破县级市,还是一个农业市,干嘛?能有什么出息?袋子,你也别灰心,咱们好歹室友一场,毕业出去了,我帮你!我说过,刚开始是会辛苦一点,但只要努力工作,以后保管飞黄腾达!咱们那市可是个好地方,各方面开发都不错,城市化的水平也高,别地不说,工资方面可比一般地方多不少!”熊伟平政治出身虽然不错,但在学校里的表现只能居中,自然成为了淘汰名单中的一份子。只不过,他报名不是跟大伙一起的,因此他不提,也没几个人知道。
没几个人知道并不代表没人知道,崔同学便是其中一员。听到熊伟平的话后,他忍不住回应道:“嘿!我说雄伟,你说万宁市是个破地方,怎么那天我也见着你跑去报名了?你说这些话,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嘿嘿,你知道的!”玩笑可以开,但不能开太过分了,崔同学当然知道该如何把握。
“唉!别提这个了,都是我妈在知道了这个事后非逼着我去的!你们不知道我妈那人,整一个人云亦云,别人说好了,她就听,逼着我非要去报名!没办法,老妈的命令我怎敢不从?只好去报名咯!不过,报名并不代表我会去,这不,在学校和万宁那个破副局长联合面试的时候,我控制了一下,就下来了!万宁那破地方,我是真不想去!留在我们那个市多好?我妈她也真是的,当初我说要报计算机她也是阻止了我一番,还好我爸英明,最后时刻帮了我一把。否则啊,恐怕我们几个连见面的机会都没咯!”熊伟平刚开始本打算说是父亲逼的,但他父亲好歹是个市委书记,这么说出去没几个人信。
话是从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谁信谁不信就另说了。不过,他的话,至少戴同学相信了:“我说雄伟,你不会吧?这么好的机会你都不把握好?唉!太可惜了,你不去,让给我啊!”
“我说袋子,你怎么还不开窍啊?去万宁那算是好机会吗?不就是有个世界首富市长吗?他能把他的钱分给你?我跟你说,现在最好的机会已经摆在你面前,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了!”熊伟平“教育”着戴同学道。
“还能怎么样?万宁没法去,我已经走投无路,只能请雄伟大人收留了!”戴同学虽然失落,但现在这个年纪的人普遍都很乐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半开玩笑地把话说出来。
“去去去!什么叫万宁没法去就找我?搞得那么勉强?像是我求你去的一样?爱去就去,不去拉倒!”熊伟平脸上不高兴地说道,但他心里倒挺美的。毕竟自己说的话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小小的虚荣就足够了。
沈哲良的工作很顺利,在五十名学生中,他还真挑出了几名滥竽充数的份子,换上了几个在他看来真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只不过,沈哲良在学校的住所这段时间中有不少学生拜访,这中间是否有水分就不得而知了。
总共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到,沈哲良便亲自带领着五十名复旦大学实习生,满足地从上海飞回万宁。
不仅是沈哲良,其他几位局长也同样带着大学实习生回到了万宁。对于这一次的招聘活动,每一个人都打足了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他们知道,这批人中的一部分,将会成为中国未来第一批网络警察。谁也不知道网络警察会走到哪一步,但是可以肯定,作为一个新警种的出现,用前途不可限量来评述,似乎并不过分。
正文 第二百七十三章 好事多磨
不知不觉,几个月的时间就这么流逝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全世界似乎波澜不惊,但是在万宁,却是经历了一番热火朝天。这几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万宁有史以来城市化进度最快的一段时间了。全世界媒体对于万宁的关注一直没有淡过,今天说万宁的GDP增长又有什么突破,明天又说万宁的政策给万宁带来了多少效益,而且一直以来,对于陈兆军的一切动作都没有停止过关注,甚至对陈兆军的一番普通的公众会议讲话,都能够被他们引申出不少内容来。没办法,全世界的读者都在被万宁一次又一次的各种新闻刺激着眼球,特别是在这个平静的时期,对万宁市以及陈兆军的各方面报道能够保证媒体的受众不回落,也正式各大媒体乐此不彼的原因了。陈兆军当然明白媒体的作用,现在已经到了这一步,那么如何利用好自己的身份为万宁谋到更大的利益就是他要考虑的了。当然,利用媒体是最便捷的方式。所以,他会时不时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一些有倾向性的话,稍微左右一下投资的方向。只不过,他也清楚这个东西不能乱用,用滥了可不好。
万宁市的城市化速度发展之快,用各大媒体的话来说,即使是相比起深圳来,也同样是犹有过之而无不及。除了一些比较明显的资源劣势之外,万宁市的很多方面发展速度都超过了深圳,而城市化进度也在好事者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得出结论,万宁与当年的深圳已经不相上下。而且,媒体以及各评论界都用很客观的目光评述着万宁的潜力,相比起深圳来,万宁拥有更?(精彩小说推荐:
)
( 重活 http://www.xshubao22.com/5/5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