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迢迢 第 9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薛华鼎看着朱书记这么算,心里有点哭笑不得,于是问道:“那我们在无线电二厂地那二百多工人怎么解决?”

    朱书记笑道:“你们可以让他们继续生产收音机什么地。或者你们把蓄电池厂的规模扩大一点,也可以在我们县里建一个分厂。我知道你和你岳父他们地经济情况和社会活动能力,资金和市场销售的问题都是有一点,但没有多大的问题,只要你们有魄力,肯定不难。”

    薛华鼎心里道:“随意扩大厂的规模和数量真有你这么说的这么容易,办厂跟说书一样,那谁不会成为大富豪?”

    薛华鼎没有在这个事上深究,而是问道:“那第二条,也就是资金方面我又能帮什么忙,您该不会要我们扩大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再拿出一大笔钱来捐助给柴油机厂吧?”

    朱书记心情似乎特好,爽朗地大笑了几声,说道:“呵呵,你还很直爽嘛。就是你们最有钱,我要你们贡献十万出来,我估计你们这些做生意的人也不会拿出来。”

    薛华鼎心里道:你知道还说?

    朱书记满脸笑容地说道:“消化工人是需要你私人帮忙,而资金方面就需要你们邮电局这个单位出面帮我了。”

    薛华鼎不解地哦了一声,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面看来成竹在胸的朱书记。

    朱书记转头指上办公桌上薛华鼎带过来的贷款文件,问道:“那是你们的贷款文件吧?你说你们邮电局能贷到款吗?”

    薛华鼎一愣,说道:“如果朱书记帮我们在银行领导面前说几句好话,我想这不是很难。我们这次贷款的数额并不是很大。”

    朱书记点了点头:“我刚才扫了你们的报告一下,看了你们需要的数额确实不大。”他停顿了一下,又问道,“那你说你们邮电局为什么这么轻易地贷到几千万的贷款?”

    第324章【坚决拒绝】

    华鼎还在想着朱书记葫芦里卖的什么藥,略微想了一道:“因为在可以预计的将来,我们邮电局的效益好,有还贷的能力,而且各级政府现在也支持电信事业的发展,电信上去了,地方的经济才能够上去。银行方面对邮电业还是有一定的倾斜。当然,主要是朱书记能…”

    朱书记挥了挥手,说道:“行了,你就不要拍我的马屁,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一个县委书记最大也只能在县里最大。如果你们是柴油机厂,我就是在银行领导面前说尽好话,拍烂了胸脯,他们也不会把贷款扔到明显是一潭烂泥的那个窟窿里去。最多为了双方的面子好过,给十几万二十万的,就当扔到水里。”

    当然,这是朱书记谦虚,真要他出面找各级银行,几十上百万还是要得到的,只是最多恐怕就难了,谁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前途来做人情。

    朱书记直接了当地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先将柴油机厂一分为二,成立一个三产公司,将这个厂区的大部分地皮用来建商场、饭店这些门面,同时把债务移出去一大部分。剩下厂里的一部分精干人员建一个新的厂,我们政府支持他们一部分资金,你们邮电局支持他们资金,让他们发展起来。也为其他企业找一条改革的路子。”

    薛华鼎惊讶地问道:“我们邮电局支持部分资金?”

    朱书记道:“现在不是单位与单位之间提倡搞对口扶持吗?你们以通信建设的名义贷一部分款,然后扶持他们一把。你们也可以用担保地形式帮他们贷一部分资金。另外。除了资金方面,你们还可以购买他们的一些产品。”

    薛华鼎连忙摇头道:“朱书记,您…,嘿嘿…”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但很快就很干脆地说道,“朱书记,您就别害我们了。那个烂泥坑得填多少钱才有起色啊?再说我们采购他们什么产品?无论是柴油机也好,还是他们现在的防盗门、防盗窗也好,我们都不需要。就算将来开发区的职工宿舍建起来了。我们又能采购几套防盗门、防盗窗?这一点点钱真是扔到水里都不起泡。”心里则有点愤怒:“你还真以为我是猪啊,要杀就杀。”

    朱书记则说道:“你们需要什么,他们就可以生产什么。只要不是高科技的他们就可以生产。我也到你们工地看过,那些线啊、挂钩什么的。他们应该可以生产吧?”

    “朱书记,您渴望柴油机厂崛起的心我理解。但您也许不知道,现在生产那些东西已经不赚钱,没什么利润可言了。主要是生产这里金具的厂家太多太多。这么低的利润,让私人作坊去做还可以,反正家庭作坊不计什么人工费,多少能赚一点钱。如果让他们柴油机厂去做。我敢百分之百地肯定他们要亏本。朱书记,不行,我们邮电局可不想背这么包袱。而且他们新开始做还不知道他们做得怎么样。劣质产品地可能性很大。”已经拒绝一次了。薛华鼎越说越大胆,也不管朱书记是不是领导。态度越来越坚决。

    朱书记倒也不否认私人作坊做那些小东西能赚钱,柴油机厂做这些亏本。见薛华鼎拒绝也不生气,在他自己心里也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他还是有点不死心,又问道:“那资金扶持能不能想办法呢?”

    朱书记也是硬着头皮答应了市里的领导解决柴油机厂的问题,这段时间只要有点时间就思考它,可惜想来想去想破了脑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为此还开了几次常委会,也是无人提出令人眼前一亮地点子,大家强调的就是没钱。朱书记问大约多少钱能解决这个问题,手下人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八千万,有的说一个亿,更有夸张地说要二个亿,把朱书记气得差点拍桌子了。

    今天好不容易理了一个头绪出来,正好薛华鼎打电话过来说要汇报贷款地事,病急乱投医的朱书记就迫不及待地把他招过来了,临时起意的他还把薛华鼎也拉入了自己考虑的范畴。跟他说出了这些在薛华鼎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地话。让薛华鼎都不敢肯定面前这个朱书记还是不是以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朱县长。

    其实,人们只看到了当官者风光的一面。当这些大权在握地官员一旦不能把握自己命运地时候,他们也就成了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有脆弱,比普通人还要失去自信、失去思维能力,时常作出一些错误地决策或判断。

    有人私下里也告诉了他,即使这个柴油机厂的问题不解决,市里也不会把他头上地乌纱帽摘掉。但朱书记不这么想,他自己也是一级领导,更懂得领导的心理。市里的领导现在说不摘乌纱帽并不能代表今后就不摘他的乌纱帽,只要其他事做的不合领导的意,他们就可能拿这件事来处理他。

    而且朱书记现在已经到这个位置了,心里只想早点去掉县委书记前面的那个“代”字,争取在下届的时候能进市里常委,捞一个厅级干部待遇再退休。如果柴油机厂这个问题不解决,总是横在自己的仕途上,那些伸手可及的东西可能就成了过眼云烟。他肯定到死都不甘心!

    朱书记常常在心里安慰自己道:“柴油机厂对我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啊,如果解决了,那市里领导还不对我刮目相看?”

    他现在是有点理解酒桌上传言的那个市长了::两大款在酒桌上打赌,A说,我一个电话,叫市长来他就得来。B不相信地说道,胡吹,你能叫市长现在来敬一杯酒,我输你一万块。A兴奋地喝了一杯酒下肚。巴掌往自己鸡胸上一拍,笑道

    你输定了,你等着。我现在就叫他来,唤狗一样。在是八点十五分,八点二十五分前一定到,迟到一分钟就输你一万。B自然不信,也把胸口一拍,豪爽地说道:好!就是八点二十五分为届。早到一分钟我拿二万元给你。A信:|我是XX。你在五分钟之内到XX酒楼XX餐厅来一趟。五分钟后,市长果然在B目瞪口呆中驾到万元。

    这个没有骨气的市长肯定是有求于A地贿赂,或者是有求于A替他向上美言,或有求于A为他创造政绩。也有可能是A抓着了市长的把柄。

    薛华鼎哪里想到朱书记心里装了这么多想法,他再次拒绝道:“朱书记,不可能的。我们县邮电局最多最多拿出几万元的对口扶持资金。您也知道我们不可能为其他企业做什么经济担保,这是违反政策的。”

    朱县长也是尝试性的。见薛华鼎全部拒绝了,仅仅是叹了一口气,说道:“俗话说天无绝人之路。可我怎么就束手无策呢?那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让他们生产一种投资小、适合他们生产而且利润还说得过去的产品吗?…。算了,算了。你又不是这个行业的,说出来地东西也没有用,我还是找他们厂里的领导开一个座谈会,我就不信他们就只能帮人家打工。好了,你们的贷款报告先放我这里,等我看完之后,我就帮你们去找找银行,我以前答应了,不会食言的。要是天上能掉下一笔钱就好了,呵呵。”朱书记最后自嘲地笑了笑,接着就如普通人一样脸上无神起来。

    朱书记地话让薛华鼎心里一动,突然想起省财政厅鲁利来。他犹豫了一下,看着为了公家的事呕心沥血的朱书记此时无力的样子,心里有一丝不忍,就说道:“朱书记,上面还真有一笔资金,不知我们县能不能争取一些。”

    “哦。”感觉失败地朱书记先是随口应了一声,接着就睁大眼睛看着薛华鼎道,“你说什么?一笔资金?多大规模?具体说说。”

    于是,薛华鼎将在省城与鲁利的交谈捡重点说了一下,主要意思是省里从中央获得了一大笔资金用于扶持全省农业的发展,只要是有利于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业生产的项目都有可能获得相关资助。

    朱书记地心开始是热切的,心思也飞快地转到怎么找人争取这笔资金的方面去了,但见薛华鼎说话地口气似乎是说出这件事之后他就不管了地意思,朱书记心里就动了一个小小地念头。

    他假装用冷静而无奈的口气对薛华鼎说道:“全省这么大,资金地扶持面又有这么宽,不但农业本身有权利得到,就是与农业有关的,像农机制造、农藥、化肥等生产企业也有可能获得。全省最多几十亿资金吧,这么几下分下去,我们县能争取一二千万就不错,县里其他项目其他行业也要瓜分一点,最后摊到柴油机厂就没多少了。”

    薛华鼎颇有一种满腔热血被冷落的感觉,哪里会想到冠冕堂皇的朱书记会在自己这个小小的人物面前扮可怜?薛华鼎劝道:“朱书记,有总比没有强吧?况且现在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开,我们县只要早点活动,我想还是可以争取一笔不小资金的。”

    朱书记心里感到好笑,但嘴里还是平静地或者有点轻描淡写地说道:“这个你放心,向上争取资金是肯定的,只是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我还是希望你能在我们县开一个厂,帮我们吸收一点多余的工人,这样才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着死缠烂打的朱书记,薛华鼎只好说道:“好吧。我跟他们说说,我争取…”

    朱书记打断他的话道:“你就不要说争取了,上次你也是这么答复我的。但今天又是这么说,不行!你必须保证有一个工厂建在我们开发区里。”

    薛华鼎听了朱书记有点横蛮、甚至有点无赖的话,忍不住笑了,说道:“我的好书记,您就放过我吧。投资的事不是我一人人说了算的,我现在在您这里拍胸口没用!我在里面也只是占了一点股份,我能保证什么?必须由公司董事会决定,况且我以前就放弃了经营决策方面的权利。我相信朱瑗朱老师跟您说过这些事。”

    朱书记沉默了,好久都没有说话。过了良久,他才开玩笑道,“你什么时候帮我解决部分分流的职工,我就什么时候帮你们联系贷款。”

    薛华鼎也开玩笑道:“呵呵,那可难不倒我。这贷款是邮电局要的,是公家的事,投资开发区建厂是私人的事,二者扯不上。”

    朱书记只好无奈地接受这个现实,答应薛华鼎帮他们邮电局找银行后,就放薛华鼎回去了。

    不过,朱书记并没有完全绝望,等薛华鼎一离开办公室,他马上要秘书通知副书记张清林和几个副县长以及财政局、计委等部门的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向省里要农业扶持资金的事情。

    第325章【强悍者】

    于向上争取资金,贫困县的领导们可比薛华鼎轻车熟们以县政府的名义向上伸手要过无数次资金了。

    朱书记知道只要他把这个信息给手下的人一说,“久经沙场”的他们马上就能想出无数套薛华鼎想都想不到的方法来争取资金。他们这些老油子想出的招数远远不是一个刚当一段时间县邮电局局长的薛华鼎和初出茅庐的鲁利所能想到的。

    至于并不重要的资金申请报告更会写得滴水不漏,没有资金的难处和不利影响以及有了资金后全县人民能获得巨大的收益都会写得跟真的一样,不,应该说是比真的还真。

    理所当然的是各种安华市的、省城甚至京城的关键人物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被他们调动起来,一齐为争取扶持资金而努力。

    现在的社会,向上级要资金、要贷款不是有一个好项目就可以的,而是要充分运用人的优势。人的功夫做到位了,就是项目不好也可能要来大笔资金。相反,没有一点人脉关系的话,项目最好也只能停留在纸面上。

    坐在单师傅车里回局的薛华鼎还在郁闷自己提供的信息没有引起朱书记的足够重视呢,哀叹自己送公家的贷款报告过去揽私人麻烦回来。心里“骂”朱书记道:“靠,只知道挖我们这些小人物的,有本事找上面去要啊。省里拨一根毛都比我们大腿粗。”

    他还没有想到自己只是被朱书记那个老狐狸善意地玩了一把而已。

    不过这种郁闷也是暂时的,他薛华鼎可不会傻到真地考虑朱书记为柴油机厂操心地事。一回到局里。薛华鼎就把精力全部集中到局里的工作中了。

    九月三十日下午,薛华鼎接到许蕾从自己家里打来的电话:她和她妈妈梁燕已经到了这里。

    薛华鼎连忙跟蔡志勇打了一个招呼就提前下班回家。

    因为早就知道她们要来,薛华鼎请彭冬梅和罗敏帮忙,为梁燕准备了干净整洁的房间和床铺。厨房里也买了充足的蔬菜和鱼鸡肉蛋。当薛华鼎回到家里的时候,她们已经在厨房里开始洗菜准备做饭了,不好意思的薛华鼎还插不上手。只好在她们身后攀谈,有时帮她们递一个碗,或者指点一些餐具的位置,倒也觉得很温馨。

    当晚。三人无话。梁燕一个人到她的房间去睡下后,干柴烈火地薛华鼎和许蕾欣喜激动地在他们私人空间里劳苦而勤奋地耕耘着,直到二人都累得抬不起胳膊了才停下来。

    第二天上午很迟才起床,当他们起床的时候。梁燕一个人到外面散步去了。

    吃完中饭后,薛华鼎从局里把他的坐骑桑塔纳小车开出来,带着她们二人转了转长益县县城,也到开发区去看了一下。

    在车上薛华鼎将朱书记请他们帮忙的事说了说。梁燕只是笑了笑,不置一词。但她脸上淡淡地微笑显示她把朱书记的话看成了一个不好笑的笑话而已。

    刚从广州深圳过来的梁燕对这个县级开发区地规模和开发程度不屑一顾,自然也坚决反对将未来的蓄电池厂建在这个交通不发达、技术人员缺少的地方。

    十月二日薛华鼎驾车送她们到安华市的无线电二厂参观。当他们三人到达地时候,不但许昆山、罗军从外地赶了过来。这个厂里的管理干部也都在厂里忐忑不安地等待梁燕的到来:他们还不知道这个女人来后怎么安排他们。

    薛华鼎本来也准备在这个自己地领地里面看一看地。但快进厂区时接到许昆山地电话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市里的王副市长闻听梁燕和徐昆山过来了,就让他地秘书打电话说他马上过来陪他们,并请他们在市政府招待所吃中饭。

    因为王副市长在县开发区见过薛华鼎。为了避免麻烦薛华鼎干脆带着许蕾进城。找市里的罗豪喝茶聊天打保龄球去了。

    直到下午送走王副市长之后。许昆山才打电话将薛华鼎、罗豪、许蕾三人喊到一家宾馆的会议室,开会商谈有关人事机构和产品生产的问题。

    正式开会之前。罗豪笑着问梁燕对这个厂的感觉如何。薛华鼎和许蕾也在旁边认真听着她参观后的感受。

    梁燕已经在原厂长和罗军的带领下,把厂区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作为未来的总经理梁燕还不时找厂里的相关人员询问设备和技术人员情况。

    除了对破旧的厂房和技术含量低的设备感到有点不满以外,梁燕还是比较满意这里的人员素质,特别是通过跟技术人员的交谈和看了工厂生产的收音机后,心里更是有了信心,感觉比她原来想象的要好。她最中意的是这里厂区面积宽广、环境幽静。

    她笑着对罗豪、薛华鼎和许蕾说道:“这里人的技术素质还可以,反正我们又不生产什么高科技产品,他们当普通技术工人的水平足够了。”

    罗豪和薛华鼎听了她的话,这才放下心来。这事是薛华鼎首先提出来的,而罗豪鼓动薛华鼎将这个厂全部买下来。虽然无论梁燕如何评价都不影响这个厂已经买下的现实,但能够让梁燕满意当然更理想了。

    会议开得很随意,不是股东的罗军、许蕾都参加了旁听。对于人事机构方面,几乎都是按梁燕的要求来办:她自己出任总经理,她招聘的二个助手将出任财务总监和总工程师,他们将在一段时间之后到位。这里的原厂长下到车间当车间主管,副厂长等人也都降一级使用,更小的领导就自然成了普通工人。

    按梁燕的计划是等和他们合作一段时间后再按他们地能力提拔到相应的领导岗位上。

    在生产什么产品上

    了一些分歧:罗豪的意见是生产成本低、技术含量低装饰用收音机,同时试制薛华鼎设计的电缆告警器。对蓄电池进行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等这里的地皮卖掉获得更多的资金之后,再换地进行蓄电池的生产。罗豪发言说是这样的话好处就是投资少、风险小,其出发点就是能够养活厂里地工人就行了。

    梁燕的意见则是把握现在LD和VCD影碟机蓬勃发展的时机,大量生产音箱和功率放大器。鸿运扇、告警器什么的都可以缓一缓,只有在人工、资金、厂房空闲,而且自己等几个高层管理人员有多余地精力的情况下才生产这些利润低、市场狭窄的产品。

    这段时间她调查了鸿运扇和告警器的市场情况,按她地调查一台鸿运扇最多赚十几元的利润,而告警器则只有一二千台的市场,总利润也非常有限。

    梁燕说道:“音箱和功率放大器却不同。它们的需求量很大。我在广州、深圳调查了一段时间,大部分家庭都有购买VCD地想法,VCD买回家之后无外乎是放电影、卡拉OK。它们都需要音箱来衬托效果。你们也知道,没有功放的话。家庭卡拉OK几乎进行不了。现在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生产厂家不多,也没有几个拿得出手地产品,而且大部分厂家都集中在沿海地区。极大多数厂家更没有预计到VCD会进入千家万户,同样也没有预计到音箱和功放会随之进入普通家里。我可以肯定地说音箱和功放市场无限巨大。利润也比收音机、鸿运扇高得多,我们现在进入这个领域地话适得其时。”

    许昆山似乎不相信地问道:“你怎么就知道VCD会进入千家万户?现在都是二三千元一台,普通家庭能买得起吗?加上我们地音箱和功放,恐怕要三四千元吧。他们有这么多钱?还有现在VCD碟片很少,没有碟片买了VCD机也只是摆设。”

    实际上许昆山这么问并不是真的反对梁燕地建议,他可不会把好不容易争取到手的老婆得罪。现在这么问也只是引导梁燕更好地说服罗豪这个新股东。顺带也说服一下薛华鼎。因为梁燕这段时间在南方调查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以前虽然不认同。但见她全心赴在这上面,他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帮助她,可以说他们二人现在是在演双簧,只是别人不知道而已。

    梁燕早把这些调查清楚了,她说道:“碟片的事肯定会解决,现在不说正版碟生产线正在加紧扩建,盗版碟也越来越多。一些商店卖的碟片只要五六元一张,便宜得很。至于影碟机的价格是不是贵,这要看顾客是一些什么人。据我的调查表明现在购买VCD机的大部分是有钱家庭和新婚的年轻人,他们几乎将VCD当着了必买电器,就如彩电、洗衣机一样。我随机抽样了三百多对即将结婚的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有百分之八十三的人回答一定买。百分之八十三,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巨大数字。这个数字有可能含有不少的水分,但我想百分之五十的比例还是有的。即使不算农村的年轻人,只说大城市里有百分之五十的年轻人购买,这个市场也不小吧?”

    梁燕自问自答道:“那么,他们三四千元能不能出的起呢?这个问题只要我们稍微分析一下,我们就会觉得是可以的,因为我们中国人都有一个习惯,就是用多年的积蓄和借钱来结婚,报纸上不是说很多人为了结婚而债台高筑吗?这些积蓄、这些债就有一大部分是用来买电器,电视机、冰箱、洗衣机、VCD。”

    说到这里,梁燕稍微停顿了一下,小口地喝了一口水。

    罗豪本身就是有钱人,他认识的也是有钱的朋友,听了梁燕的话,他赞同道:“梁阿姨说的不错,我的几个朋友结婚都买了VCD和音箱,不少还是托人从上海、广州、深圳买过来的。买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既然罗豪这个新股东也赞成梁燕的观点,其他人就更没意见。罗军只是许昆山请的经理,在这里决策会议上只有听的份,最多是许昆山他们问起他的时候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现在许昆山没有问他,他就不开口,他心里早就决定在今天会议上只带耳朵。

    梁燕并没有因为罗豪的认同而停止劝说,她继续说道:“我前段时间委托了朋友到北京有关部门打听,他们了解到这段时间有不少厂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建设VCD厂家的报告,有十几个厂家申请购买生产VCD的生产线和元器件。可以说VCD的产量在明年、后年会呈倍数地增长,其价格也将随着产量的大增而下降,价格的下降势必带来用户的增多,也必然带到音箱、功放的销量。”她没有说她委托的人实际是许昆山委托的,在这方面经商多年的许昆山有着比别人更多的优势,当时梁燕只是稍微说了一下,许昆山就打电话给在京城结识的高官子弟,很快就获得了相关信息。

    罗豪有点不解地问道:“既然这么多人生产VCD,那我们生产VCD怎么样?”

    第326章【得意和失落】

    燕笑道:“我们现在还没有生产VCD的这个能力。资才都缺乏。”

    许昆山见罗豪没意见,就问梁燕道:“如果我们生产音箱、功放的话,我们还有投资多少?还需要请一些什么人?”

    许昆山再次提示性问道。

    梁燕又一次和他演双簧,她说道:“我请教了有关专家,我们现在只能进行部件组装,其投资的主要方面是购买零部件和员工的工资,投资大约在一千三百万左右。只要资金到位,二个月之内我们就可以进行生产出样品。人员方面,进行组装的基层技术人员我们现在的这些工人基本可以胜任,只需要聘请几个高级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就可以了。这些人我已经请好,就是工资比较高。…,这是我跟他们商谈后确定的基本工资数额,你们看看是不是可以。”说着,她从随身携带的坤包里翻出一张纸,对罗豪和许昆山扬了扬。

    许昆山摇头道:“仅仅几个人的工资问题完全是小事,你定了就是。主要是小罗还有你薛华鼎同意这里进行音箱、功放生产不?”

    罗豪看了薛华鼎一眼,说道:“我同意。”他现在没有投资一分钱,风险几乎等于零,不同意才是傻瓜:最差的结果是不从这里得一分钱,一旦她成功则有大笔的分红可得。

    薛华鼎哪有不不同意的呢?他以前就说过不管公司的事,只管分红收钱,所以他说道:“我也同意。”说到这里,似乎心有不甘,又加了一个词,“不过——”

    许昆山笑问道:“不过什么?”

    薛华鼎道:“我们难道就不生产蓄电池了,我还准备生产停电宝呢。”

    梁燕不解地问道:“什么是停电宝?”薛华鼎跟许蕾提起过,但因为只是随便说一说,许蕾就没有跟梁燕谈。

    薛华鼎解释道:“就是一种停电后的应急设备。现在到处都经常停电,当停电之后。这个停电宝就可以放电出来照明或者放电视。”说到这里,薛华鼎停了一下又用规劝的口气说道,“…,我们现在在大规模销售‘电信资源管理系统’,与不少邮电局都建立了联系,已经建起了很好的人脉关系网,如果生产电缆告警器和蓄电池的话,销路应该是可以的。”

    见许昆山、梁燕沉思。薛华鼎又说道:“倒是这个音箱、功放什么的,它们都需要我们从零开始建立销售网络,开拓市场的投资一定很大,也存在不少困难。…。我的意思并不是反对生产这个市场前景很好地产品,我是说以前的人脉和网络最好能利用起来,先稳步发展得利后再进行其他的。”

    薛华鼎说完,罗豪和许蕾都用赞同的目光看着梁燕。

    许昆山正要帮忙梁燕解释,梁燕自己说道:“这就要看我们怎么取舍了。要想所有的项目都做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精力和资金。我之所以决定上音箱和功放,除了未来的市场前景很好这个因素外,还有一个便利条件就是有别人的销售网络供我们使用。不知你们刚才注意了我说地话没有,我在说资金的时候,说是投资一千三百万。主要用于购买零部件和人员工资,并没有提到销售网络的建立。这是因为我已经找到了合作伙伴,我们的产品只要符合他们地要求,他们就利用他们的销售网络为我们销售。当然,我们也要让以部分利给他们。”

    梁燕见薛华鼎点头,又说道:“至于你所说的蓄电池、停电宝,还有那个告警器。都只能作为我们的副产品,也许这些产品将来取代音箱、功放成为主产品,但那是将来,现在不是。我会在生产音箱、功放的同时考虑这些问题的,其前提条件就是不对我的主产品产生冲击。”梁燕在湖舟当过单位的一把手。有长时间独当一面的经验,所以她说话干脆而有力。

    产品的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许昆山和罗军都暂时留在这里协助梁燕工作。

    薛华鼎和许蕾则开车到省城拜访姚甜。姚甜鲁利他们准备元旦结婚,正在加紧装修新房,购买结婚物品。看到许蕾过来,姚甜自然很高兴。二人叽叽喳喳说了很久,薛华鼎和鲁利就边看电视边漫无边际地瞎聊。

    在省城住了一晚,薛华鼎和许蕾才回家,又住了二天许蕾就回单位上班去了。现在梁燕地工厂还没有走上正轨,许蕾还不到辞职过来的时候。

    送走了许蕾,薛华鼎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来。

    “电信资源管理系统”试点取到了圆满成功,在市局和廖旺盛他们共同组织的验收中,长益县邮电局的试用得到了所有人的好评,市局南区分局心服口服地承认他们做的没有长益县邮电局的好。

    不过,他们地试点工作也很不错,廖旺盛不断再市局领导面前为他们说好话,亲自考察了试点工作的姚局长最后答应市局南区分局的王局长说,这次试点打擂台不影响南区分局的年终评优。

    南区分局和长益县局都皆大欢喜。

    朱书记承诺帮邮电局活动贷款的事也达到了薛华鼎地预期值。通过朱书记的努力,在薛华鼎轮流带着几个副局长陪那些银行行长吃了几餐饭、送了不少“土特产”之后,二千多万贷款就顺利进了邮电局的帐户。使邮电局的通信工程建设更是如虎添翼。

    时间慢慢地过去,94年过去95年接

    95年的新年过后,梁燕的公司终于推出了第一批音箱、正如梁燕通过调查所预计地一样,这批音箱、功放很快就伴随着日益被普通家庭接受

    日益增多的VCD进入了用户手里。

    尝到甜头的梁燕一边继续聘请更多的高技术人才以改善产品质量和外观,一边筹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所有的资金、人力和厂房都被她集中到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上,她将收音机、鸿运扇什么的全丢到了脑后。原来答应的什么蓄电池技术储备、告警器试制也都被她压下不理。

    薛华鼎和罗豪也没有什么不愿意:只要是赚钱,没有必要非得生产哪种产品不可,天上的麻雀想抓净是不可能的。罗豪甚至越来越佩服梁燕地能力,以前他和他幕后的人还担心这个女人没能力瞎闹,他时不时到工厂里来看看。见工厂走上产销两旺后,他是一百二十个放心了。

    在罗豪和他背后人的运作下,市里不但在水电、税收等方面大力优惠。而且当地银行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主动上门服务为无线电二厂提高了二千万元的低息贷款。

    市里还将这个厂还作为重点保护企业挂牌予以特殊对待,不许相关单位到这里“骚扰”。市委领导也隔三差五地到厂里视察,听取厂里的意见,积极为厂里解决实际问题,有些甚至厂里都没想到的问题,如进厂道路、车辆购置、政治待遇等等,市里都帮他们想到了。现在梁燕成了市里的政协委员。

    梁燕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些好处。当然,她地表现也没有让市里的领导失望,不但每次热情接待前来考察的市里领导,除了全部接收原来无线电二厂的所有职工。而且还聘用了几十名外单位地下岗工人。

    按市里孙书记的话说:“无线电二厂从以前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转变为社会稳定器。也为市里下一步改造国营困难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成功经验。”

    总之,无线电二厂是成功了,投资商和市政府都是赢家。以前那些怀疑者、眼红者在事实面前都闭上了嘴。不主管经济的罗副书记因力举将无线电二厂卖出去而得到了舆论的赞誉。市委宣传部专门组织了一期宣传活动,电视、报纸都铺天盖地地宣传其成功经验。《枯树也能展新绿》这篇描写无线电二厂改革的文章还上了省报头版头条。

    唯一可惜的是无线电二厂现在上缴的利税不多,否则的话牛皮还可以吹得更大。

    长益县地朱书记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薛华鼎的提示下他组织县里四套班子到处活动,以柴油机厂转型生产农耕机械的理由从省里要来了三千万的专项资金,投入到柴油机厂里,也更换了柴油机厂的领导班子。让主管工交企业的王副县长兼了厂里的党委书记并派驻一个工作小组进驻。

    但是,县委县政府地努力几乎白费了,柴油机厂的经济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最近费了很多精力、寄予了无数人无数希望而开发出来的几个产品依然无人问津,反而占用了大笔来之不易的资金。

    几个投资商受县委县政府之邀来考察柴油机厂的投资事宜,但了解到柴油机厂地现状和车间里一群群无事可做而只能闲聊的工人后,都无一例外地打了退堂鼓。

    厂办公大楼倒是热闹非凡。厂里的新领导也不断被各种各样的人物请出去吃饭、喝酒、唱歌潇洒,周围的酒楼、舞厅、夜总会因此而生意红火。

    开始朱书记还感到有点奇怪,不理解怎么突然有这么多人来巴结这些新上任的厂领导。不过,他很快就理解了:这些人是听到县里为柴油机厂争取到专项资金后前来要欠款地。特别是有人如愿以偿要回去多年会要到的欠款之后,要款的人更是蜂拥而至。

    朱书记真是哭笑不得。马上将王副县长招到自己的办公室,给白天还喷一嘴酒气的王副县长下了一条死命令:从外面收回别人多少欠款,厂里就还债主多少欠款。从省里争取的专项资金不许“乱”用,只能用于厂里的技改、生产和发放工人的工资。

    别以为柴油机厂产品这么差它就只欠别人的钱,实际上别人也欠它的钱。县里派驻的工作组整理账簿后发现,柴油机厂欠外面五千多万。别人则欠柴油机厂二千多万,典型的你欠我我欠他的三角债。只是柴油机厂欠别人多一些而已。

    而且,柴油机厂的那些债权基本是烂账,工作组给县里汇报说外面欠的二千多万估计能要回来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很多欠款还是过去大集体的时候欠下的,现在生产队已经不存在,大队变成了村、公社变成了乡,领导更是换了好几茬了,厂里的业务员前去催款往往连对象都难找到,客气的请你吃以餐饭,不客气的连面都不见。业务员要回来的多是一叠车票、住宿吃饭的发票。

    朱书记现在可不管这么多,既然别人能烂账,那我们柴油机厂也能烂。我们长益县可不会傻到拿自己的钱来填这个窟窿。不管怎么样,有了钱的朱书记总算松了一口气,有了这笔资金至少可以保柴油机厂的职工暂时不闹事,厂里能够偿还部分拖欠的工资和医藥费,也能发放二年的困难补贴。

    第327章【神人下来】

    书记心里:“能拖二年就先拖二年吧,车到山前必有事还得感谢薛华鼎提供了那个信息。没有这笔专项资金,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过年。”

    过年之后,朱书记加入了安华电信局组织的考察团,和薛华鼎等人一起受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邀请”到欧洲“考察”了半个月。第一次出国的他们看什么都是新奇的,心里充满了好奇。对国外干净优美的环境、街道上人们从容不迫的神态都有深刻印象。

    他们是从德国入境的,第二天晚上就接到了西门子公司的宴请,不过外国佬显然不懂得吃东西,那些玩意吃在薛华鼎等人的嘴里一点味道也没有。薛华鼎唯一能吃得下的就是熏肉、土豆、煎鸡蛋、牛排,其他的就没怎么吃。

    他们一行人游历了德国、西班牙、法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等七国的一些大城市和名胜古迹。在半个月的“考察”中,他们仅仅在西门子公司与一个部门经理和几个服务人员座谈了半个小时,只有这半小时勉强可以与考察挂上勾,其余时间全部是旅游、购物。

    半个小时内谈的是什么大家回国之后都忘记了,唯一能记得的是当时一人喝了一杯自动咖啡机里流出来的甜咖啡。

    在瑞典坐上回国的中国航空公司CA911航班前,西门子公司再次宴请了考察团一行,他们送了每个团员一台德国产的照相机做礼品。之后热情地拥抱、挥手告别。

    从飞机上走下来,踏上北京地土地时,有点疲惫有点兴奋的薛华鼎心里感慨道:“靠,这种考察真是舒服,怪不得这么多人都眼红这个差事。”

    这次考察每人除了得了一部照相机,每人还得了一千五百美元的出国补贴,可谓满载而归。

    不过这种美事很难遇到,回到单位之后,薛华鼎收起美金和礼品。脱下西装,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95年上半年长益县邮电局又开通了二条光缆传输线路,线的交换机设备,当然这些交换机都是从华蕾电信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薛华鼎自己的公司——购买的爱立信旧交换机。价格是八百元一门,比西门子新交换机的价格少三分之一。前三个月长益县局已经开通了二个旧爱立信交换机设备交换局。

    这年的四月,电信总局以法人登记,其原有的政府职能转移至邮电部内其他司局。逐步实现了政企职责分开。

    社会上电信和邮政将分开的传闻越来越大,本来在邮政岗位的一些头脑灵活地职工开始朝电信方面动脑子,想今后能分到电信去。一些本来在电信岗位的老职工则开始不愿意响应局里的号召到外面开办代办点,因为代办点的业务极大部分是邮政业务。他们担心今后被分到邮政。

    这无形中给了县局领导增加了更多地困难,薛华鼎和钱海军只好逐一苦口婆心地做工作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路迢迢 http://www.xshubao22.com/5/5440/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