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见好就收。但客观上还是帮了薛华鼎地忙,通过他的抛售。茶价已经趋于稳定。
作为官场上的“老手”,薛华鼎知道这个国土局局长的心思并不纯洁,表面看他是主动当了薛华鼎打击马春华的急先锋,其实他很容易全身而退,只要他私下对外宣称是奉命而为,即使将来马春华咸鱼翻身,他也没什么损失。可以将大部分责任推到薛华鼎身上。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利用职权讨乖卖好的话,他还可以从马春华那里得到好感。
这种猜想也许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作为一个上位者还是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免得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薛华鼎想起自己跟马春华以前说过的话,就对国土局局长道:“…,那是在特定条件形成的,当时为了争取火力发电站项目,我们地方政府和某些公司采取了一些过激手段。对于这些事的处理要慎重,我请你们和有关部门商量一下,拿出一个比较稳妥地方案交市委市政府。”
国土局局长一愣,想不到自己拍马屁拍在马蹄上。所谓稳妥的办法。无非是不要挑起事端地代名词,也就是不要刺激有关部门有关领导的意思。他讪笑道:“好。好,…”
薛华鼎说道:“谢谢你们,这件事这么快就顺利解决,我是没有想到。这充分说明你们国土局班子得力,你们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我代表市委、也代表那些迫切需要土地的农民感谢你们,感谢你们所做的一切。对于这件事的顺利完成,你们国土局要牵头总结一下,工作突出的同志一定要提出表扬。对了,你和市委办公室联系一下,让他们在你们提供材料地基础上做一个专题出来,让其他单位学一学你们的经验。”
才打了对方一棒,薛华鼎又送出了一个甜枣:由他们牵头书写总结报告,自然是容许他们将自己的成绩写上去。如果真的能上一个专题,那么今年国土局先进集体基本就是板上钉钉——定死了。
国土局局长高兴得连连说谢谢,然后兴奋地道了再见。
汤正帆很有深意地瞟了薛华鼎一眼,他发觉自己这个政法书记还真有点比不上这个年轻地市委书记:他对这个国土局局长处理得非常巧妙,不但制止了他表功办坏事,而且让对方感恩戴德。更巧妙的是薛华鼎在处理马春华的事上显示出了高超的手段,既打压了马春华达到目的,有显示出他宽容的惊人气度。
薛华鼎已经有了马春华的把柄,但又放了他一马,相信现在处于劣势的马春华下不了狠心、也没有必要搞鱼死网破地那一套,当然更没有胆量与薛华鼎争雄。他只能乖乖地就范,帮助薛华鼎慢慢稳定政局。这在战场上叫围三阙一,放开一条生路让对方生不起拼死之心。
汤正帆心里想:怪不得他年纪轻轻就青云直上,而自己却这么多年原地踏步。
果然,当国土局手里掌握地材料通过各种渠道辗转汇集到马春华的手里后,马春华心里恨死了下面那些投靠新主子地家伙,也恨死了薛华鼎这个实际幕后指使人,但他又感激薛华鼎的“宽宏大量”,还通过在开常务会的时候全力支持薛华鼎的决定来暗示自己接受了他抛出的橄榄枝。
到了这个时候,马春华已经不相信韩副省长的后台有逆天地作用。他不可能让自己不退反升。马春华现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力保这次茶叶运作贾永明不亏本,特别自己的市长位置不被拿掉。
因为薛华鼎没有刻意猛攻,没有痛打落水狗,也因为马春华刻意低调以求自保。绍城市的政局竟然难得地稳定下来了,至少表面上看是如此。这让省委几个领导非常满意,对于他们而言,市里班子团结、政局稳定是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至于是不是抓出蛀虫、是不是挖出腐败分子,他们并不是很放在心上,那是比较次要地工作。只要政局稳定了,市里的经济才能稳步上升,那些违法乱纪、贪污腐化的家伙才能被顺利清除。
看到薛华鼎在绍城市游刃有余地工作,他们都对他的工作能力暗暗点头,心里存在的那些疑问基本都已经消失了。他们都相信绍城市在薛华鼎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成绩。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愁,这话还真是至理名言。
带着情人在杭州留连忘返的熊致远还在返回福江省的旅途中。就因为得知了几个消息而怒气冲冲,心里将马春华骂了一个底朝天,问候了马春华的祖宗十八代。气愤之下地他将那个小鸟依人的女子抛在一边,想尽办法很快地回到了省城春州市。
他一再强调贾永明征到地土地必须缓慢发还,这下倒好,这家伙几天就抛了一个干净。
土地全部发还让蓉洱茶的利好消息变成了利差消息,这个行动有利地暗示了蓉洱茶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了。囤积土地没有多少必要。因为贾永明是马春华的外甥,他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消息灵通人士。虽然大家都知道贾永明这么做是被迫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土地的利润不大,否则唯利是图的贾永明会这么老实?
还让他吐血地是。贾永明竟然不通知就把手里囤积的蓉洱茶给卖了出去,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卖光,但受他抛售茶叶的影响,蓉洱茶的价格一下稳了下来,没有如前几天那么猛涨了。
气愤地熊致远不断地打他的电话,但姓贾的家伙不是不接就是关机。一条哈巴狗竟然一下变成了一条恶狼,这是熊致远万万没有想到。连这个蠢笨的家伙都不能控制,让熊致远很有失败的感觉。
贾永明的行动也让很多跟着熊致远炒作的商人犹豫起来。特别是一些被熊致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鼓动过来的朋友都纷纷打电话给熊致远。问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个不协调行动地家伙。
熊致远哪里敢说出直接原因,他可不敢说他手里最重要地筹码——市长马春华——已经反水了。他只能拼命地为那些家伙打气。一再保证蓉洱茶的炒作还是按自己地计划在运作,同时还信誓旦旦地保证自己将再投下一笔巨资购买蓉洱茶,再把它的价格抬起来。
那几个商人虽然不是很相信他,但还是答应再等待几天,如果情况如熊致远所说的好转起来,他们就继续跟进,否则,不予奉陪。
电话打得烫手,说尽了口水,连骗带哄地终于打发了那些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朋友”,熊致远还没有在沙发上坐稳,没有敲门就冲进来的手下又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
手下的话还没有说完,心里还在责备手下没礼貌的熊致远从沙发上一蹦而起,一把抓住手下的衣领咬牙切齿地吼道:“你说什么?你给老子再说一遍!”
第596章
无论是再说一遍还是再说二遍,手下告诉他的事实是:“前几天存放在海关仓库的五百吨茶叶被海关封存,进行严密看管了!”
手下不顾熊致远的失态,快速地把事情向他汇报了说,茶叶从金丰县茶厂装车的时候就有全副武装的警察陪同护卫。他们从茶厂出发一直护送进海关仓库,而且在海关仓库里面也有警察接应。
车队来回运输了好几趟,警察们没有落下一趟。那些雇佣来的卡车司机都很自豪,开起车来都是兴高采烈的,见人就说他们享受了县长级的待遇。
只有那些心里有鬼的人感觉到事情不对头,似乎一切都不是按计划来的。当时这个手下心里就想警察武装押送可能是绍城市官方对外国专家团的尊重,估计等茶叶全部入库之后警察们就会撤走。
但是,事情不是他所预计的,警察们不但没有立即撤走,反而是有关方面加强了保卫措施。
有人还催问他们外国专家团什么时候提交报关单,因为他们茶叶占用的仓库还是绍城市政府出面找了关系临时租借的,海关没有得到一分钱收入。所以海关的人要求他们尽快办理一切出口手续,把茶叶装箱启运,腾出库房。
今天上午,海关还发了最后通牒,告诉他说如果一周之内不把这些茶叶运走,他们海关就按正常的程序收取存储费,而且是从他们入库的那天算起。
因此,熊致远一到家,手下就急急忙忙地跑来汇报。
熊致远看到手下惊慌失措的样子,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安慰了手下几句,然后把他送出门。
关上房门之后。熊致远烦躁地走到窗户前,双手抓紧窗帘绳猛地一拉。窗帘没有如期打开,绳子却断了。
熊致远气恼地将手里这截绳子往地上一扔,如赌气孩子似的狠狠踩上几脚。然后才用手扒开洁白的窗帘,双眼看着远处的天空。
天空是蓝的,高级宾馆外面地环境是美的,但熊致远却没有任何欣赏地心情。
“妈的,谁他妈这么阴?”熊致远思考着。
怪不得熊致远这么失态,这五百吨茶叶可是他炒作蓉洱茶最重要的法宝。按他地设想,他用比较高的茶价将这些茶叶用外商的名义买下来,然后其他炒作的朋友跟进。茶价自然会进一步提高。当茶价到达一个“理想”的高度后,他再把这五百吨茶叶和其他途径收购的低价茶叶一起抛掉,让后面进场的贪婪者接盘他则抽身走人。
这五百吨茶叶只是暂时借放在海关仓库里,之所以放这里纯粹是掩人耳目而已,只要不办理报关、出口手续就没事,等一段时间可以通过海关里的熟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运出来。
可现在这些茶叶被警察扣死在这里,熊致远就玩不下去了。茶价即使涨起来,他也只能干望着。冻结地茶叶完全打乱了他的一切计划,要知道如果这五百吨茶叶不能在绍城市抛出去变成现金。那么熊致远不但耗光了几十年的积蓄,还把韩副省长等官员参股的钱都败掉了。
得罪了韩副省长这些官员,今后他无法再在国内立足了,最好的结局就是回到美国。和他那个不喜欢的老婆一起苦苦经营那间小商店。这还需要他跑得快,跑得慢的话,他还可能被股东们抓住,将来是死是活可就难说了。
“不行,老子不可能就这么承认失败!”熊致远下了狠心,拿出手机就拔了起来。
但是,第一个打往海关熟人的电话就让他吃了闭门羹,对方竟然用普通人的口气跟他说话。全忘了酒桌上地称兄道弟和按摩时的心照不宣。对方回答他的要求就是二个字:不行!
在熊致远的追问下。对方才说出这事上面强势人物直接插手,他无法按计划将茶叶运出来。甚至他还否认以为参与了什么计划。
对于熊致远地威胁。对方犹豫了一下就干脆说道:或者熊致远派人把送出的钱取回来,或者对方将钱交给海关的纪检部门。反正就是承担被降职、处分的危险也不敢帮熊致远的忙。
其他朋友的回答基本差不多,不是一问三不知就是向他大吐苦水,处理意见则都是惊人的统一:他们收的礼可以退。至于原计划,因为上面已经有人盯着,谁也不敢冒着进监狱地危险帮他。
一轮电话打下来,熊致远只能干瞪眼。因为他送出地礼金都不多,每人也就几千上万的小意思。最大地好处只是他给了那些家伙一个口头承诺:一旦茶叶运作成功,他就从里面拿出一部分利润出来分给他们。
这种承诺既没有纸面记录,又没有录音,人家说没有听到这个事,他熊致远也没办法。
熊致远大骂一通这些家伙是忘恩负义的恶棍之后,却也拿不去其他控制他们的办法,只能自认倒霉。不过,这不代表他就不活动了:韩副省长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呢!
到了这个时候,熊致远不敢再像以前一样只报喜不报忧了。虽然韩副省长现在在京城活动,但熊致远还是详细地把当前的情况汇报给他听,而且还告诉他,如果茶叶不能从海关仓库里运出来,那么,不但熊致远自己会倾家荡产,而且韩副省长自己和他的朋友那些入股也会血本无归。
当然,在汇报的时候,熊致远不忘记将马春华、贾永明狠狠地告了一状,话里简直就把马春华当着了坏他们好事的罪魁祸首。
听了熊致远的汇报,得知自己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钱竟然血本无归,韩副省长当场就发飙了,破口大骂熊致远笨蛋,大叫着要他马上把钱还给他。
熊致远态度很好,真正做到了骂不还口,不过。也不断提醒失态的韩副省长,这事要解决得好。非得他出面摆平有关领导不可。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那个年轻的薛华鼎!
韩副省长在京城虽然活动了一周,也见到了相关人士,但他们给他的答复只是慢慢来。像这种茶叶炒作地事是短期行为,他们只能跟有关人士打招呼,不能直接插手。
事关自己退休后潇洒的钱,韩副省长当然不能就这么放弃,他不管自己年纪大、职位高,不惜被别人耻笑而不断在熟人面前奔波。最后,总算拉到了一名部长,他当着韩副省长地面给福江省省委书记张京泰打了电话。电话里说他接到群众来信,反映年轻的绍城市市委书记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还搞过去老一套,竟然设关立卡阻碍商品流通,请他过问一下。
张京泰也爽快地答应会过问。虽然韩副省长知道这些话都是官场上的套话,但人家做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他只好千恩万谢之后回到了福江省。至于他开始出发地另一个目的早就被他丢到了一边:为马春华活动,让马春华上调一步或者为他向下打一个招呼,以改善他目前的窘境。
坐在回省城的飞机上。韩副省长心里道:“姓马的,老子算是看透你了,如果这次你不出力,那就别怪老子不客气。”
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他心里想的所谓对马春华不客气,也就是说一说而已。马春华已经喂饱了他,真要翻脸了,最先倒下去的还不一定是谁。这次茶叶炒作本来就是他自己和熊致远想出来的主意,他也是在他地儿子和二个在熊致远在国内公司“上班”的孙子鼓动起来筹集资金参股的。马春华则只是他们的一颗棋子,现在棋子不听话了,他也只能口头上吓一吓。
“熊致远一直是一个精明人。这次怎么就不行呢?”抛开马春华。韩副省长认真思考熊致远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在他的帮助的,这个熊致远利用外商的身份在福江省内大展手脚。做的基本上都是空手套白狼的生意,通过股权置换、技术入股、销售分成等等各种各样地办法他“购买”了好几个效益不好的国营企业。也让韩副省长获得了不少的收入。每次渗透、瓜分、侵占、购买国有企业,这个熊致远都是成竹在胸,每次都是大胜而归。
这次茶叶炒作计划最完备、运作的时间也最长、动用地资金最多,在即将收获的时候却反而遇到了这种倾覆之祸,这怎么可能?
韩副省长回到省城后的第二天就来到了绍城市。这次来他没有找马春华,而是直接找到了薛华鼎的办公室。
“韩副省长,您怎么来了。快请!”韩副省长的出现让薛华鼎很是惊讶,他连忙放下手里的文件,热情地迎了出来。
韩副省长笑道:“几次打电话给你爷爷,想通过他邀请你到我家里坐坐,你都不去。我就只好来看你了。”
“不敢当。我好久都没进省城了。上次去省城开会,您又不在家。下次一定专门登门拜访,聆听您的指示。请坐!”薛华鼎敷衍道。
“呵呵,一看你就是没诚意。算了,我也是当领导的,知道大家都很忙。反正我是要退休了,事情少,既然你们忙,那我就下来走一走。”韩副省长故意营造一个宽松地气氛。
薛华鼎笑道:“呵呵,我们欢迎您经常下来指导。”
韩副省长连连摇头,说道:“指导算不上,我们聊聊天就行。虽然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传授,但还是有一些教训地。”
二人吹牛打屁说了好几分钟,就是没有说到点子上。韩副省长几次想把话题让蓉洱茶上面带,但薛华鼎总是不配合,总是将话题岔开。
等姜乐为送上茶水后,韩副省长喝了一口茶,问道:“这茶味道不错,是不是蓉洱茶?”
薛华鼎说道:“不是,这是绿茶。”
韩副省长道:“你怎么不喝蓉洱茶?听说它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现在价格都涨上去好多了。”
薛华鼎说道:“是啊。我们市里正在建造种苗基地。韩副省长,你认识种苗培植方面地专家吗?我们市里想聘请几位。我正准备这几天抽空到省农科院去看看,听说省农科院院长还是军队里出来的。这人还真是不错,能文能武…”
韩副省长不满地瞟了又一次岔开话题的薛华鼎。然后说道:“你们办种苗基地就是因为茶农对种苗需求迫切吧?你们计划扩种多少面积?”
“本来想多扩一点,可是现在棉花也涨价了。一味地扩大种茶面积也不行。现在我听外省的同志说,他们那里有人干脆直接收籽棉,开着车到棉花地里问农民要才摘下的棉花。以前棉农把棉花收回来之后,先要晒干,然后送到轧花厂把棉籽出掉,然后进行分级,再出售。很麻烦,也耽误了不少人工,现在好多了。我估计这是棉花涨价的前兆,我想派一个调查组到全国几个产棉区和棉纺厂调查一下,看能不能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现在信息就是金钱啊。韩副省长,你说呢。”
第597章
“是啊,信息灵通,生意就好做,我们政府的就能为农民多办实事。”韩副省长只好顺着薛华鼎的话说道。
“对!韩副省长,你这话真让我下定了决心。刚才我还犹豫着是不是派调查组出去,现在,我是决定派,而且调查组的规模还可以适当放大,时间也要抓紧。另外我还要安排主管农业方面的领导早点动手,引导农民购买良种,农资部门调运薄膜、化肥。一些农民现在不想做营养团,准备采取直播的方式,我还是觉得以前的营养团育苗科学一些,虽然多一些人工,但苗壮、株高,纤维长。韩副省长,以前我们政府是怎么宣传营养团育苗的,那样有效吗?”薛华鼎很“谦虚”地问道。
韩副省长能够成为一个副省长,自然不是随便薛华鼎所能忽悠的。他没有急于回答薛华鼎的话,而是先喝了一茶,说道:“这事我还真有点经验,你先听我说。”
说着,他又喝了一口水,等薛华鼎认真下来——虽然是装模作样的——之后,他才说道:“现在是新的形势,当然采取新办法。我听说你们绍城市在市场经济时代的今天还在采取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办法,对商品流通采取行政干预,这有点不合适吧?地方保护主义可是中央三令五申要制止的。就拿这个蓉洱茶来说…”
听到韩副省长一本正经地把话题拉回来。薛华鼎不好意思再岔开了,只好装着洗耳恭听地样子,听这个韩副省长怎么说。
韩副省长接着说道:“严格来说。我们政府在路上设卡阻止某种商品流通是违反上级政策的。蓉洱茶不是非法产品,也不是劣质产品,恰恰是我们绍城市的特产。我们绍城市这么阻止它进入,是不是有点过分,我们省委市政府是不是在滥用上级组织和人民群众赋予我们地神圣权力?”
薛华鼎刚要反驳,韩副省长又说道:“我今天不是来批评我们绍城市市委市政府的,我只是以一个老同志的身份,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来说这个事的。提醒你们一下。我是在替小商小贩,替那些弱势群体说话。人家做生意容易吗?好不容易等到蓉洱茶价格上涨了,你们却禁止他们交易。他们又不是走私贩私,又不是没有工商注册的公司。你说,他们这么做违反哪家规矩,破坏了哪一条法律,让他们遭受这些无妄之灾?薛书记,你认为呢?”
薛华鼎笑了一下,诚恳地说道:“韩副省长,您别生气。对您忧国忧民的行为。我感到很钦佩。说实在的,我们这么设卡在平时确实是不恰当地,确实是您刚才所批评的地方保护主义。…,您先听我说完,现在是非常时期,可以说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做这件事,我们市委市政府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现在所有的人都知道蓉洱茶的价格已经太高了,明显是被有心人,或者说是奸商炒作起来的,如果放任这么他们这么炒下去钱被别人拿走了,最后受苦的还是我们绍城市的群众。我们这是迫不得已,为了保护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而采取地临时措施。其实,大家都知道。只要不是存心炒作,对于小商小贩,我们市委市政府也是网开一面,少量茶叶还是允许进来的。”
韩副省长冷笑道:“蓉洱茶的价格难道是你们绍城市市委市政府规定的?超过你们规定的价格就应该抑制,那么,当天低于你们规定的价格,你们是不是要抬起来?这与过去的老一套有什么区别?薛书记,不要忘了。现在是什么时代!”
薛华鼎见他说来说出都是这些话。似乎不把自己说服,把关卡撤掉誓不罢休似的。他心里笑了一下。说道:“我们也是借鉴了其他地方其他行业的一些做法。比如炒股,我们国家现在不也加了一个跌停板一个涨停板的限制吗?正因为我们无法直接控制蓉洱茶地价格,我们政府就有责任引导这个价格回归到一个理性的水平来。也正是因为我们知道商品的价格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就要认真地甄别哪些因素是人为造成地、哪些人是在进行趁火打劫。
在设立关卡方面,我承认我们的行动损害了不少正当商人的权利,但我们主要的目的是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孰轻孰重大家都清楚。
再打一个比方,当我们公安机关抓捕逃犯的时候,也一样要把很多人、很多车拦下来检查。平白无故地耽误他们的旅行。甚至拦截下来地车辆、人群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无辜地。有可能那个逃犯压根就不走道路或者干脆躲藏在一个地方不行动…”
韩副省长很不高兴地说道:“这与你们设卡完全是二码事,那是法律法规所容许的,是正常执法,而你们这是违法。你们地行为已经在省里、在中央引起了反响,给我们福江省造成了…”
薛华鼎针锋相对地说道:“我们这也是经过了市常委会批准的,也向省里汇报得到了支持。”
韩副省长盯着薛华鼎问道:“那你的意思我是在无理取闹?”
薛华鼎笑道:“呵呵,韩副省长,我没有这个意思。我相信你也是为了茶农好,让他们多得一点实惠,现在是代表茶农在提醒我。”
韩副省长说道:“知道就好,我刚才还以为你在说我胡闹呢。”
薛华鼎心里道:你这还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韩副省长心里感到自己很是失败,他今天的来地目的不是要说服薛华鼎将这些关卡拆了。他相信只要有茶叶,还是可以运进绍城市的。====公安局设立地关卡又不是铁板一块,而且他在绍城市工作过多年。在绍城市官场里面还是有不少得过他好处的官员,只要他开口,偷运进来一点茶叶,问题不大。再说,他们的关卡也只是针对大宗茶叶才查,对于个人携带的几斤,几十斤茶叶并不阻拦。他们完全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形式光明正大地运进来。
他今天来的目的是想在设卡这件事上先打击一下薛华鼎的气势,然后再用私人关系、用自己副省长地面子来换取海关那五百吨茶叶的放行。采取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他认为肯定会奏效。
他昨天找朱虎省长试探性的提出了撤除海关重点监视的行为,但朱虎省长没有答应他,也没有拒绝他。只说这事是绍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并执行的,他虽然是省长,也无权干涉下面的一些具体事情。
所以他心有不甘地来了,来求这个职位比自己还低一级、年龄比自己少一半的市委书记薛华鼎。
没有想到薛华鼎在设卡方面竟然还显得理直气壮,完全不给自己面子,话里一点都不妥协,也完全是我行我素。即使他说出薛华鼎他们采取的行动使中央和省里有了意见,薛华鼎还是一副无所谓地样子。真不知道他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还是身后有强大的后台。
早知道这样。自己还不如顺着他来,夸奖他决心大、魄力足。等二人谈话的气氛好之后再说五百吨茶叶的事。现在气氛僵了,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藥可吃,尴尬地韩副省长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直接说出来意:请薛华鼎放松对海关仓库的监视。当然,他又编出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外国厂商准备将五百吨茶叶运到其他地方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以提高蓉洱茶的竞争力。
韩副省长客气地说道:“我们这里的包装太难看了,都是用纸包装的,式样单调,格调老土。在国外无法卖出高价,只有采用新地包装。用其他古朴古香的包装盒才能引起国外客户的青睐。
薛书记,你也是出过国的人,国外对包装很讲究吧?同样地东西,包装好与包装差的价格相差很大的。而且我们这里的人工费便宜、材料价格低。如果按以前的计划在国外分装的话。那就少了一大笔利润。这还是我给他们的建议呢,呵呵,在我们这里重新包装,也能为我们省创造一点点利润嘛。”
薛华鼎用脚趾想也知道韩副省长又在虚晃一枪。不过,想到是一回事,怎么拒绝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对方不是一个副省长,薛华鼎肯定会一口回绝说出这些话。但对方比自己的职位还高,说地话又是“合情合理”。薛华鼎还真有点为难。
薛华鼎思考了一下。干脆打开窗子说亮话,说道:“韩副省长。我不是怀疑您地话。我是担心那些外国企业又想搞什么名堂。这件事发展到今天,我不说您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派警察监视他们,是我安排的,我地意思也确实是不让他们把茶叶偷偷运回来。在您领导面前我也不敢说假话,我就是担心他们是这次茶叶涨价的炒作主角。按我的预计,他们是利用他们是外商这个嘘头来把茶价拉起来,然后低价购买的茶叶抛售出去,赚钱之后一走了之,让我们政府和茶农给他们揩屁股。如果我们这样放任他们把茶叶运出来,到时候我们就无力控制他们了。韩副省长,您说呢?”
韩副省长想不到薛华鼎这么开诚布公,把原来的一层薄纸给捅穿了:我薛华鼎就是怀疑他们才这么做的。
这使他为五百吨茶叶说情的话反而不好说了,只好笼统地说道:“薛书记,你也不用怀疑一切嘛。商人是为了追求利润为天职,但他们怎么可能与我们政府为敌?我想他们这次是真的买我们的茶叶,也真的是想重新包装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作为地方领导,我们不能用怀疑一切的目光来看待问题吧?”
薛华鼎笑道:“我倒是不怕他们与我们政府为敌。韩副省长。这样好不好,我让人通知他们,请他们给我们一个详细地加工计划。我们考察论证之后,我们市委再讨论下一步办法。”
韩副省长不甘地问道:“能不能先让他们把茶叶运出来,时间就是金钱嘛。”
薛华鼎说道:“韩副省长,如果他们真急的话,或者真有这个打算的话,我想耽误不了他们多少时间地。一个报告几页纸的事,能花他们多少时间?您说呢。”
韩副省长牙齿恨得痒痒的,薛华鼎的话听起来每一句都是客客气气。可实质内容却都是围绕着二个字:“不行!”说是说考察论证,能不能通过考察论证还不是你薛华鼎说了算?
但他贵为副省长也不能强行命令薛华鼎怎么做,说实在的,有时候一个副省长的影响力还没有一个市委书记的大,他要顶着不办,你也无可奈何。
韩副省长只好就势下坡,说道:“这个考察、论证流程能不能简单一点?为外商提供优良、高效的服务更利于我们福江省、绍城市招商引资嘛。”
薛华鼎说道:“我们一定尽可能简单,争取不让他们埋怨。”
韩副省长带着一个若有若无地承诺、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和无穷的郁闷离开了绍城市,连薛华鼎在后面客气地请他吃了饭再走都没有回答。
送走了韩副省长,薛华鼎打电话向王小甜询问了种苗公司的筹备情况。王小甜现在也恢复了正常。没有前几天那么像不成熟官员一样亢奋。此时的她完全明白了蓉洱茶价格的上涨是一些有心人操纵的结果,也知道了涨价所能带来的恶劣影响。她现在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个种苗公司身上,想早一点拿出种苗来交给茶农。
薛华鼎听了王小甜的汇报之后,在表示满意的同时,又分配她一个另外地任务:请她参考外地的经验,构思一下建立一个对茶叶培植、茶园管理、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公司出来。
针对王小甜的疑问,薛华鼎说道:“不管这次茶价的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要建立一个这样的公司。现在茶叶的生产有点不适合农户单个单个的从田间管理到加工炒制到销售了。他们生产的茶叶质量与农户的手艺高低依赖性太大,不利于资源优化。如果我们把茶青集中起来炒制,打出统一地品牌。进行统一销售,这样的话,茶农所产生的效益更多。”
王小甜问道:“不一定。茶农在整个环节中处于最低层,他们没有多少发言权。属于弱势群体。利润极有可能让上面的人拿走,他们还是没有什么好处。对于手艺高地茶农,他们的收入反而会减少,有点得不偿失。”
薛华鼎说道:“你说的有道理。但我们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避免。”
“自愿入伙?”王小甜问道。
“呵呵,入伙太难听了。不过,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加入公司采取自愿的形式。”
“今后怎么控制那些公司利用种苗、销售市场等有利条件逼迫茶农加入?”王小甜一旦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思路一下就清晰起来,这些问题也问到了点子上。
薛华鼎说道:“这就是你要考虑的问题。建立这种公司的最终目的就是减少资源浪费。为茶农争取更多地收入。我知道。现在外地已经在尝试这么做了,你可以带人去考察。当然。如果达不到这种目地,甚至反而使茶农被限制住,那我们就不鼓励办这种公司。或者等其他地方有成功经验之后再说。”
王小甜说道:“现在的情况确实是资源损失大,茶农地收入很难提高。薛书记,我这里的事交给谁来负责好?”
“呵呵,多压的担子就想推掉?这里还是你负责。都是茶的事,你负责最好。”
在薛华鼎思考下一步怎么工作的时候,那个气急败坏的熊致远正在思考怎么陷害薛华鼎一把。
听了韩副省长带回来的消息,熊致远咬牙切齿地说道:“姓薛的,你让我活不好,我让你活不成!搞完你老子就跑。老子要你付出付不起的代价,哈哈哈…”
第598章
熊致远在明确知道绍城市采取措施反击后,他清楚地知道凭他们几个人联合起来的力量是无法和一级政府抗衡的。他并没有再如他在朋友面前吹嘘的继续投入资金抬高蓉洱茶的茶价,而是采取相反的办法,将以前低价收购存放在绍城市的部分茶叶慢慢地抛售出去了,正如贾永明所做的一样。
在没有政府、媒体做内应的情况下,他熊致远这种资金并不雄厚的老板投入最多的资金也只是把钱扔进了一个无底洞。而且在购买五百吨茶叶和其他应酬之后,他也没有多少资金可以扔进去,他手下的几个企业已经筹集不到任何流动资金。
明知道将茶叶重新包装是韩副省长临时想出的办法,薛华鼎的答复也是应急之语,但熊致远还是让手下赶快书写了一个茶叶改换包装的方案出来交给了绍城市市政府。想通过韩副省长的关系,多少能将海关等同于“冻结”的茶叶拿出一些,减少一点损失。
熊致远的失信,让他的那些朋友完全失望了,他们也争先恐后地将收集的部分茶叶脱手跑人。现在,茶叶商人都知道没有人支撑的茶价肯定会直线下降。
正如熊致远所预料的,薛华鼎没有松来手,即使韩副省长又跑了一次绍城,得信的薛华鼎提前下到金丰县视察工作去了,让韩副省长扑了一个空。
熊致远终于下了决心…
茶价在茶农惊讶地目光中由一路飙升之后开始掉头直下。
不过。因为绍城市茶叶市场的蓉洱茶数量不是很多,加之公安局设立的关卡堵住了外地投机商在价格崩溃前地狂抛,茶价的下跌并没有一下崩盘。而是缓慢下降着,茶农不久也接受这个现实。
茶价不再发飙,薛华鼎的心思自然不再放在这方面了。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第一件事就是要着手准备召开蓉洱茶文化节,虽然他知道这个文化节对防止茶价过分下跌的作用有限,但有作用总比没有作用好。
除了这个蓉洱茶文化节来烧一把稳住茶价的火之外,薛华鼎最看重的就是王小甜副市长她负责的茶苗培植、全市茶园改造了。他希望借这个机会让绍城市茶叶的质量平均能提高一个档次,那么即使这次茶价降下来,将来它再上升就有了物质基础。他希望这个计划能提高外地茶商对绍城市蓉洱茶地信心。能多少弥补这次炒作对蓉洱茶的名声损失。
除了蓉洱茶,薛华鼎主要的精力则集中在安海县的罗浦口码头建设上。前几天,省政府正式下文将安海县罗浦口转为民用,通知他们将这个码头从部队手里接过来。港口码头的交接按说很简单,那里已经没有多少部队也没有什么贵重的设备设备要谈判,只要他们部队的人一走,地方派几支工程队进去进行建设就行。
但中国人爱面子、也喜欢客气。在省政府的通知下发之后,同时接到了上级命令的当地驻军立即派人与绍城市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接洽。对方提出最好办一个隆重的交接仪式,来一个完美地结尾。
薛华鼎开始有点不同意,觉得完全是劳命伤财。不接受的时候你们部队将它当垃圾、当负担,现在地方政府要接受了,你们却要搞什么完美结尾。
但仅仅过了一天,薛华鼎就改变了主意,很爽快地接受了军队的建议,而且还建议在仪式里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这让部队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一些领导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薛华鼎思路的改变,是被远在京城的聂元平劝服的。在国家发改委工作的聂元平不知从哪里听到薛华鼎不愿意大张旗鼓的音信,马上就打电话来批评薛华鼎不知道造势。聂元平告诉薛华鼎说只有大力造势,上面地资金才会痛苦地拨下来。也只有造势,薛华鼎想利用码头为绍城市经济做出巨大贡献的“宏伟”计划才可能顺利实现。
他还一本正经地告诉薛华鼎。不但薛华鼎这些地方诸侯需要政绩,国家各部委也同样需要政绩。罗浦口如果军转民成功,绍城市政府固然可以大吹特吹,国家发改委也可以往自己脸上贴金。大家都可以从里面分一杯羹。最后结论就是薛华鼎必须先从这个接收仪式开始一步步造势。直到罗浦口码头具有报纸有名、电视有影的光辉形象为止。而且这些媒体最好是国家级的,最次也是省级地。
薛华鼎很谦虚地接受了聂元平的“批评”和建议,同意在罗浦口举行一个规模宏大的交接仪式。
薛华鼎思路的改变没有遇到任何阻挡,大家都是心同此意,市里几个领导一商议,大家很快就资金、人力、宣传等等方面达成了共识。()马春华还主动提出承担罗浦口港口建设的指挥部总指挥的重任。
自从茶叶炒作失败后,马春华现在完全是夹起尾巴做人,只想能做出一件大事出来保住自己市长的位置。至于与薛华鼎竞争。他早就没有了这份雄心。
军民双方达成共识后,当地驻军马上调集了一个营的兵力重新进驻港口。和当地政府派驻地工程队一起整修码头地破旧设施、打扫环境卫生、拆除那些锈蚀无用的设备、搭建举办交接仪式地舞台…
让大家很惊讶的是在与军队接触之后的第三天,薛华鼎就召集大家讨论罗浦口的规划、建设方案,还请专家组讲解港口建设的前景。
直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薛华鼎早已经动手开始筹划了,说明他早就从上面渠道得到了相关信息,这个信?(精彩小说推荐:
)
( 官路迢迢 http://www.xshubao22.com/5/5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