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未删节) 第 2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十一月,到达云梦,在九嶷山祭祀虞舜,坐船沿长江顺流而下,观览籍柯,渡过海渚,经过丹阳,达钱塘。

    到浙江边,水势凶险,便向西行一百二十里,从江面狭窄余杭渡过。

    登上会稽山,祭祀大禹,眺望南海,并且立石刻碑,歌颂大秦功德,碑文写道:

    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草脩长。三十有七年,亲巡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斋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六王专倍,贪戾傲猛,率众自彊。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皆遵度轨,和安敦勉,莫不顺令。黔脩絜,人乐同则,嘉保太平。后敬奉法,常治无极,舆舟不倾。从臣诵烈,请刻此石,光垂休铭。

    回程经过吴地,从江乘渡江,沿海向北行,抵达琅笽。

    方士徐福等人到海中寻找仙药,好几年都未找到,花费又多,害怕遭到谴责,于是欺骗始皇说:“蓬莱仙岛的神药可以得到,常被大鲛鱼所困扰,所以无法到达,请陛下派高明射手与我们一道去,大鲛鱼出现就用弓箭射杀它。”始皇梦见自己与海神交战,海神形状像人。询问占梦的人,

    博士说:“水神不能见到,用大鱼蛟龙作替身。现在皇上祷告祭祀完善恭谨,却有这种恶神出现,应当除去它,而后善神就会到来。”于是秦皇命令下海的人携带大型渔具,并亲自拿着连弩等候大鱼出来射它。从琅笽向北一直到荣成山,没有见到。到了之罘,见到了大鱼,射杀了一条。于是沿海西行。

    始皇到平原津就染上疾病,只能前往沙丘行宫修养。

    沙丘平台行宫。

    人难免一死。

    至从抵达沙丘平台行宫后,秦皇身体日渐衰弱,一天比一天严重,脾气也因此变得一天比一天坏,他以知自己将死,却如世人一般不敢坦然面对,不许任何近侍提到‘死’字,否则就受重罚。

    真正了解情况的也只有胡亥公子、赵高、李斯及几个亲近的内侍,本来蒙毅也该知道,的,可惜他早已变成了一堆白骨了。

    时过半月,秦始皇病情愈严重,整个人都瘦得走了样,腹部肿胀,明显是积了水,命危已在旦夕。

    近日来也都处在昏迷状态,今晚夜半,秦始皇突然清醒过来,精神大好,但更似回光返照。

    “来人,取笔墨和锦绫来。”秦始皇大叫一声,用力喊出。

    赵高、李斯和胡亥此时都在。赵高疾步而至,准备好了秦始皇所要的一切。

    秦始皇勉强坐正,让赵高在枕边取出他随身携带的密玺,挥笔写道:“与丧会咸阳而葬。”他只觉得胸口暴痛,头脑一阵昏眩,连人带笔扑在书案上,再也没坐起来。

    李斯三人大恐,赵高连忙将秦始皇扶,秦始皇只指着书案上的信和玺,断断续续地说:“玺和信派人传给扶苏!”

    说完,气绝而亡,一代祖龙病逝于沙丘平台宫。

    李斯三人见秦皇没了知觉,吓得魂飞魄散,赶忙让太医给秦皇探脉。

    太医探脉之后,登时吓得瘫倒在地,哆哆嗦嗦地道:“陛下……陛下殡天了……”

    李斯三人吓呆了,接着都跪倒在地磕头。

    接着,李斯站起身来,命令手下心腹赶紧把那个太医拉出去秘密杀了,以免泄露秘密。

    然后,李斯对赵高和胡亥道:“赵大人,公子,如今陛下去世,是我大秦之悲,但是现在我们不是悲伤的时候。如今陛下一没有立皇后,二没有立太子,如果我们就这样宣布陛下驾崩,那天下恐怕会出现大乱之势,所以依照本相看来,我们先暂时秘不丧,急召扶苏公子进京,然后送陛下的龙体回咸阳,再行丧!”

    赵高和胡亥均觉此言无甚不妥,均是点头答应。

    “另外,陛下的遗诏还请赵大人尽快让人送到上郡,交给扶苏公子!”李斯道,虽然他不喜欢扶苏,但是对大秦的未来还是很看重的。

    赵高点了点头,但心中那颗黑心不停地转动,他从心底里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彻底从奴才变成主人的大好机会。

    忽然,一个疯狂的计划出现在他的心里。

    于是他之后单独约见胡亥;胡亥今年也才二十岁年纪,身材十分高大,相貌颇为俊秀,但是眉目之间却充满了一股酒色之气。

    赵高恭敬地对道:“公子现在切莫为陛下的死难过,奴才有要事要禀告!”

    胡亥愣了一愣,他虽然才干不佳,好酒好色,但是毕竟在皇宫这么多年,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当下便道:“赵大人请说!”

    赵高请胡亥坐下,将刚才的事情说了,接着道:“公子,如今陛下去世,没有遗命封立诸子为王,而只赐给了长子扶苏遗诏。等长子一来到,就会立为皇帝,而你却连一点儿土地也没有分封到,该怎么办呢?”

    胡亥一愣,道:“本来如此。我常听人家说,贤明的君王最了解他的属臣,聪睿的父亲最清楚他的儿子。我父皇他当然知道哪个儿子应该嗣位,哪个儿子不应受封。现在我父皇既然不下命令封赐诸子,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高冷笑一声,道:“公子,话不能这样说,现在天下的大权,都在你、我和丞相李斯的手中,我们要谁生谁就生,要谁死谁就死,你何不多加考虑计划看看?而且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控制别人和接受别人控制,这两样哪里可以相提并论呢?”

    “恩?赵大人是什么意思?还请明言!”胡亥颇为吃惊,道。

    “这还用说吗公子?”赵高指了指旁边的遗诏,“如今遗诏就在这里,陛下驾崩的消息也只有奴才,丞相和公子三个知道,我们只要修改遗诏,立公子为皇帝,天下不就尽是公子的了?”

    胡亥一听大惊,叫道:“这万万不可!废长立幼弟是不合乎道义的;不遵从父亲的遗诏,妄想嗣位为帝;或者惟恐长兄嗣位以后,自己失去宠恃,可能被杀,因而阴谋篡位,这是不孝的;我自知才能薄弱陋劣,勉强依靠别人出力帮忙,并不算是能干;这三件都是违背道德,不为天下人所心服的。我要是妄想这样做,就怕自己身遭不测,说不定弄得国亡宗灭,,社稷不保!”不得不说,这酒色之徒还算懂点儿道理。

    赵高微微一笑,道:“奴才听说商汤、周武王杀了他们的君王,全天下人都称赞他们行为符合道义,不算是不忠诚。卫君杀了他的父亲,卫国人因而推重他的德望,孔子还在《春秋》上特加记载,不算是不孝顺。做大事的人不可拘泥细端,隆盛的德行不必计较琐细的礼节。乡里间日常的琐事,和朝廷百官所担负的工作,性质各不相同,如果百官办事套用处理乡间琐事的办法,那必定会导致失败。因此,凡事只顾细节而遗忘大体,必生祸患;犹疑不决,必招灾害。要是能勇敢果断,放手去做,连鬼神也会畏惧逃避,后来必能成功。奴才言尽于此,但愿公子按照奴才的意见去做。”

    胡亥听了这话,呆了一呆,心中不断挣扎。最后,终于利益大于良心和兄弟之情,答应了赵高。

    ※※※

    Fxcm书斋 http://www。fxcmz。com

    第099章 沙丘政变(2)

    解决了胡亥,但事情还没完,赵高知道,如果不把丞相李斯解决,那一切都是扯淡。

    于是赵高又约了李斯,刚见面就单刀直入:“陛下去世,赐遗诏给长子,叫他赶来参加丧事,到咸阳会齐,准备嗣位为帝。可是遗诏还没来得及送出,陛下就先驾崩了。如今还没有人知道陛下去世的消息,所赐给长子的遗诏和符令玺印都在奴才这里。现在要决定谁是太子,就看你我的嘴巴怎么说话了,照奴才看,我们不如修改遗诏,改立胡亥公子为帝如何?”

    李斯一听大怒,指着赵高骂道:“赵高,你怎么能够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这种立定太子的事,不是我们这种做人臣的人所应该讨论的!陛下既然已经立了扶苏公子为帝位继承人,那我等自当以赤胆忠心相报,岂能做出背主之事?!”

    赵高毫不生气,呵呵一笑,道:“丞相稍安勿躁,请听奴才说来。您自己估量一下您的才能比蒙恬怎样?您对国家的功劳可比蒙恬高?您可曾比蒙恬更加深谋远虑而不致失算?您未必真比蒙恬更不会结怨于天下人?您比蒙恬更加和长子扶苏有旧交情而又深得信任?

    李斯听了,愣了一愣,道:“没错,这五样我都比不上蒙恬将军,但你为什么对我如此苛求责备呢?我与蒙将军同朝为臣,自当互相辅助,而不是互相攀比。”

    赵高微笑道:“从丞相大人友,奴才原不过是宫禁里一个供人驱使的奴役,侥幸因为熟悉狱法,得以有机会进入宫廷,掌管事务,到现在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来没见到秦王所罢免的丞相或功臣,是曾经连封两代相继为官的,这些大臣最后都是被诛戮而死。陛下的二十几个儿子,他们的为人都是你所知道的。长公子扶苏刚强果断,威武勇敢,肯信任人,又善于鼓舞别人,让他们替自己出力。扶苏即皇帝位后,必定任命蒙恬当丞相,这样一来,你是不可能带着通侯的印绶回家享福,这是很明确的了。奴才接受陛下的命令,教胡亥公子学习,奴才让他学习法令诸事好几年了,却没有看到他有甚过失。胡亥公子慈祥仁爱,敦厚笃实,轻视财物,看重士人,心里非常聪明但口不善于言辞,对于士人都非常礼貌尊敬,朝廷的那些公子都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所以他可以继承皇位,你最好计划一下,确定他为太子。”

    李斯冷笑一声,道:“赵高,你别痴心妄想了,你趁早回到你的本位去管你自己的事吧!我李斯遵照皇帝的遗嘱,自己的命运听从上天的安排,还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吗?”

    赵高冷笑一声,毫不想让,道:“丞相你自以为现在的处境很安稳,但说不准会很危险呢!如果你参加我们的计划,也许你觉得很危险,但说不定却会平安无事。一个人要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怎能算是出类拔萃的聪明人呢?”

    李斯正气昂然地道:“我李斯原不过是上蔡民间的布衣,陛下侥幸提拔我为丞相,封我为通侯,陛下之所以要把我的子孙都封了尊位,赐给厚禄,原本是要把国家存亡安危的重担交给我的。我怎么能辜负皇帝对我的恩义呢?肝胆相照的忠臣,不因怕死而存侥幸于万一的心理;谨身侍亲的孝子,也不宜于勤劳而使自己的生命遭受危险。做人臣的只要各守本分的职责就够了。你不要再说了,再说的话,可就要陷我李斯于罪了!”

    赵高心道这李斯当真不好对付,当下继续劝道:“丞相,我听说聪明人处世,凡事灵活变化,不会固执不通。他能够抓紧局势变化的关键,顺应潮流;看到事物史记展的苗头,就能知道它原本的方向;看到事物展的动向,就能知道它最后的结果。事物的展本来是有这种情况的,怎么能固执着永恒不变的准则呢?现在天下的权威和命运都掌握在我们手中,奴才有办法揣摩出胡亥的意志来。而且现在扶苏在外,胡亥在内,始皇为上,扶苏为下,如由内部控制外部,由上面控制下面,自然方便。一旦错过机会,上下内外的形势生变化,再想反对扶苏,就不免变成乱臣贼子了。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这是必然结果,客观的形势,是足以决定人的行为和取舍的呀!丞相你现在怎么还不理解这种道理呢?”

    李斯凛然道:“我听说晋献公废申生立奚齐,结果换来三代的政局不安;齐桓公和他的弟弟公子纠争夺君位,后来公子纠给杀了;殷纣杀了叔父比干,不听人家的劝谏,因此都城变成废墟,国家危亡。这三件都是违背天理的例子,弄得宗庙没有人祭祀。我和他们这几个一样也是人,他们既然因违背天理而遭灾祸,我还干嘛参与篡位的阴谋!”

    赵高冷笑一声,道:“在上位的和在下位的如果同心协力,就可以保有永久的富贵;宫里的人和宫外的百官大臣如果互相应和,事情自然顺乎,不致有差错。丞相你要是听我的计策,你就可以长久享有侯爵,还可以传给子孙万代。而且你也可以像王子乔和赤松子两位仙人那般的长寿,像孔子和墨子两位圣贤那般的聪明智慧。现在你却舍弃这个好计策不肯听从,那么连你的子孙都不免遭殃,我实在很替你耽心害怕。一个善于自处的人是能因祸得福的,你打算把自己如何来安置呢?”

    李斯呆了,这话彻底说到了他的心头抬头,李斯可以不在乎自己的性命,但是不能不在乎李家的兴旺啊!

    他脸上阴晴不定,不停地思索着。

    终于,李斯痛苦地抬头望着天,掉眼泪叹息着道:“唉!我偏偏不幸生长在乱世里,既然不能自杀来报答陛下龙恩,要向哪儿去寄托我的性命呢?”最终,李斯听从了赵高的计谋。

    赵高于是回复胡亥:“奴才是得了公子您的允许,奉了您的圣喻去通知丞相的,丞相敢不听从吗?”胡亥大喜,当下三人一起密谋,商量如何修改遗诏的事情。

    自此,沙丘政变算是成功了一半,这改变天下局势的大事,也终于如原来的历史一样生了。

    ※※※

    第100章 扶苏自尽

    九原郡位于秦朝北地边疆,乃是大秦国土和匈奴东胡的边境所在,本位匈奴土地,但是蒙恬率领大军北击匈奴以后,便彻底控制了这里,大秦三十万北疆长城军团驻扎在九原一带的长城边缘,将边疆守护得固若金汤,胡人无不仇视大秦,但是却绝对无人敢来犯其虎威。

    校场之上,一队队身穿黑甲、手持长兵的士兵正在吆喝着训练,但见军容肃肃,队列严谨,人人脸上都带着坚毅之色,毫不因为天气的酷热而有半句怨言,好一副精兵之像。

    将台之上,一个身穿长衫、三十来岁的男子看着眼前的一幕,嘴角抑制不住的显现出笑意。

    但见这男子皮肤,眉目清秀,容貌俊秀的仿佛女子一般。在这北疆之地之人大多是粗狂虬髯之辈,但是此人却毫无粗野之色,反而多了阵阵书卷之气,此人正是秦始皇的长公子——赢扶苏!

    此时,扶苏看着这些跟自己在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的将士,看着他们意气风的训练,看着他们的强悍,看着他们的铁血,扶苏心中很是开心。

    有这样一只精锐之师巩卫大理秦,大秦焉能不千秋万代,帝业永祚?

    “公子!”忽然,背后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扶苏一愣,转过头一看,但见一个四十来岁的将军走了过来,只见他一张厚重的国字脸,凤眼生威,高鼻阔口,相貌粗野,好一幅塞北男儿之相,此人正是此时大秦第一骨鲠之臣、扶苏的挚友——蒙恬蒙大将军。

    “蒙兄,你来了?”扶苏笑了笑,道,“将士们今天的状态很好,训练效果也极佳,我们大秦有福了!”

    “是啊!”蒙恬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精锐之师,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道,“方才来报,匈奴派遣来的进攻九原的千余骑兵,已被我军将士合围歼灭!”

    “真的吗?太好了!这帮胡人,贼心不死,居然还敢犯我大秦龙鳞,想害我大秦百姓,对于他们这帮蛮夷,自然是给予最大的打击,让他们知道厉害!”扶苏恨恨地道。

    “自然,匈奴人来多少我们都不怕,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杀一双!我们蒙家军,自然会永远守护大秦,效忠陛下和公子!”蒙恬坚定地道。

    扶苏笑意更浓,正要说话。忽然,远处一个军士奔了过来,对二人抱拳道:“见过将军,公子!”

    蒙恬和扶苏一愣,扶苏问道:“什么事?”

    “启禀将军,公子,有钦差来到传旨,如今就在将军府内!”军士禀报道。

    蒙恬和扶苏吃了一惊,扶苏急道:“那咱们快回去吧!”

    ※※※

    蒙府内。

    钦差一行十余人正在大堂上等候着。那钦差是个四十来岁的太监,他此时心中颇有些担心,如果一会儿蒙恬和扶苏抗旨造反,那自己等人肯定死定这差事儿当真危险,但是赵大人吩咐下来,又不能不做啊!

    “蒙将军、扶苏公子到!”忽然,门口传来了力士吆喝声,接着,就见扶苏和蒙恬大踏步地走了进来。

    扶苏一见钦差,立刻问道:“这位大人,可是父皇有谕旨召我?”

    那钦差暗自叹了口气,道:“是的!扶苏、蒙恬接旨!”

    蒙恬和扶苏赶忙跪下:“臣等接旨!”

    钦差张开圣旨,清了清嗓子,道:““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圣旨念完,扶苏和蒙恬都惊呆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二位还不接旨?!”那钦差眼睛一瞪,叫道。

    “臣……臣等接旨!”扶苏和蒙恬叫了一声,扶苏接过圣旨,站起身打开看了好几遍,登时大哭,叫道:“父皇!儿臣究竟做错了什么,你要如此对儿臣!”说着,拔起一旁的宝剑便要自刎。

    蒙恬大惊,赶忙拦住扶苏,劝道:“公子切莫如此!陛下如今在外头,还没有立太子,派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叫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呀!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恬请求您重新去向陛下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如果陛下还是要公子自杀,那您再死也不迟!”

    钦差一听慌了,叫道:“蒙将军此言差矣!陛下圣旨在此,白绢黑字,上盖传国玉玺,岂能有假?蒙将军,公子,你们不肯遵旨而行,莫非是想要造反吗?!”

    扶苏一听“造反”二字,登时慌了,叫道:“蒙兄,我是大秦的臣子和长公子,是父皇的亲生儿子,常言道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如今父皇既然下了圣旨要我自尽,那还能有假吗?扶苏不能做不忠不义不孝之徒,这样便是到了地下,也愧对赢氏先祖啊!”说着,扶苏挣脱蒙恬,挥剑自刎,高大的身躯登时倒在了地上。

    蒙恬目瞪口呆,想不到扶苏竟然如此迂腐,不知变通,一时无语。

    那钦差却是松了口气,阴险的一笑,对蒙恬道:“蒙将军,扶苏公子忠君爱国,已经遵旨而行,不枉为陛下之子,那您是不是也该尽快遵旨,追随公子而去呢?!”

    蒙恬叹了口气,转过头正色道:“蒙恬医一生为大秦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未做过对不起大秦的事情,如今要蒙恬无缘无故的自尽,蒙恬不服,恕难从命!”

    “什么?难道你要造反抗旨不成?”那钦差登时大惊。

    “不!蒙恬绝不会背叛大秦,蒙恬要见陛下,跟陛下解释清楚!”蒙恬叫道。

    “那好!”那钦差又松了口气,道,“那麻烦蒙将军先行跟我们回去,我自会让您见到陛下的!”这钦差知道这里是蒙恬的地方,此时不能把蒙恬逼急了,不然自己等人肯定吃不了兜着走。

    “正该如此!”蒙恬叫道。

    钦差一挥手,两个侍卫上前,将蒙恬押了下去。

    当天下午,蒙恬就被押走,暂时关押在阳周大牢,将军职位交予裨将王离担任。蒙家军中自然是一片哗然,但是因为大秦治军森严,所以众士兵虽心中不满,但是无人敢出来替蒙恬说话。

    ※※※

    第101章 吴中之事

    钦差从九原赶回,将扶苏自杀、蒙恬被关押在阳周大牢的消息告知胡亥三人后,三人均是大喜,当下胡亥命令使者前去传讯,将在阳周大牢的蒙恬秘密处死。自此,大秦江山完全掌握在赵高、胡亥手中。

    而湖海一行的队伍继续前行,从井陉抵达九原。当时天气酷热,秦始皇的尸身腐烂,车内出阵阵恶臭,李斯就命令随从官员的车上各装载一担臭,用来混淆尸臭。

    车行从捷径直抵咸阳,赵高等人公布秦始皇驾崩的消息,丧事大办,接着宣布遗诏,胡亥登基为帝,号秦二世,大赦天下,安葬秦始皇于骊山皇陵。

    接着,二世招来赵高,对他言道:“人生在世上,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实在太短暂了。朕既然已经当了天下的皇帝,想要享尽天下一切声色的娱乐,受用一切心中所喜爱的物质,而又要使宗庙安定,百姓生活愉快,永久享有天下,直到我寿终正寝而止,按道理讲,这是可能的吗?”

    赵高言道:“这是贤明的君主所能够做到的,但昏乱的君主就不该这么做。臣不敢回避斧钺的罪诛,且让臣说给陛下听听,但愿陛下稍加留意考虑。说到沙丘篡位的密谋,诸位公子以及朝廷中的大臣们都在怀疑,而公子们都是陛下的哥哥,几位大臣又都是先帝所委任的。现在陛下刚刚即位,他们这般人总是歪歪扭扭地不服气,只怕他们就要造反了,陛下又怎么能尽情享受这种快乐呢?”二世问:“那该怎么办呢?”赵高说:“让法令变得严峻,刑罚变得苛酷。让犯法有罪的,互相牵连而受诛,甚至于逮捕他们整个家族的人。诛灭大臣,同本皇族的人疏远,而让贫贱没有地位的人得到尊宠。把先帝所委任的旧臣一概除去,另外任用你所亲信的人,并同他们接近,他们就暗中感激陛下的恩惠,自然归附了陛下。如此对你有害的人都被消灭,那些人的奸计也就无法实现了。朝廷中的百官大臣,没有一个不蒙受你的隆恩厚德的,陛下自可高枕无忧,为所欲为,纵情享受,充分游乐。没有比这更好的计策了!”二世同意了赵高的话,就把从前的法律都改动了。结果凡群臣和宗族有罪,二世皇帝随即把犯人交给赵高,命令他穷究审问。

    之后,秦始皇十二个公子在原咸阳被当众斩,陈尸市面让众人看。九个公主也给在杜县残忍杀死,也陈尸到市面上,场面惨不忍睹,他们的的财物也都充公,没收在天子内库里,牵连被治罪的人更是数不清。

    二世更是不问青红皂白,就连连下令诛杀异己,结果弄得大臣惶恐不安,朝政动荡。

    秦始皇用法严苛,但有限度。而秦二世用法无度,竟以杀人多者为忠臣,残忍者为明吏,弄得天下怨声载道。

    秦国法令诛罚日益刻深,股肱之臣人人自危,欲畔者觽。秦二世对此毫不知觉又作阿房之宫,治直道﹑驰道,赋敛愈重,戍傜无已。

    田赋徭役重得百姓负担不了,无法生计,只得弃家逃亡,山川大泽充满了盗贼。他们都是逃亡者最后的去处。他们打家劫舍,做无本生意,但代价却要守本价的百姓来付,因此,善良百姓越来越少,盗贼却多如牛毛。

    ※※※

    会稽吴中

    项府之内

    密室之中,项梁、项羽、陈平、萧何四人正看着飞虎队从咸阳传来的讯息。

    当年项羽游历归家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过吴中,一面和众美人过起逍遥日子,一面等待着天下大乱。

    而陈平也确实不负众望,项梁拨给他五百人训练,他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将他们培养成一级的死士,刺探情报、投毒暗杀无不精通,项羽给这只队伍取名为“飞虎队”,将他们安置在咸阳等地,秘密刺探情报。

    而另一方面,萧何项他经过多年努力,依照韩非留下来的治国理论,和对大秦律法的修改,以及项羽提供的一些时代的理论,成功制定出一套新的治国理念,这种治国理念既不完全依靠法家思想,也不完全倚重儒家思想,法政仁政有效地结合起来,里面详细讲述了兴农耕,开荒田,修水利等造福百姓的措施,各种官爵和封赏激励制度,以及创建学院、选拔人才的方式。

    而这种治国理念经过项羽三人多次修改之后,已经大大出夏商周春秋战国的政策,比之管仲、吴起、商鞅等变法还要有改革性,并且很容易被贵族和百姓接受,因为律法宣扬平等和爵位双面性,哪些收到保护,哪些收到征服打击都详细地解释,团结了绝大多数人,孤立了极少数的旧贵族,实施起来会非常有效。

    项梁这些年来也在做准备,项羽先后又依靠自己的知识已经高的头脑,给项梁造了一些军械,比如项羽将现在的弓加以改造,结合宋朝“神臂弓”的结构,制造出了一种新的弓弩,弓架之身长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总重量约在十二斤上下,弓架前面另有一个马镣状的圆环踏脚,比之现在的弓更易取准,射程更远,并且开弦更容易、上箭度更快。

    项梁试用之后自然大喜,赶忙命人秘密打造。

    接着项羽又制造了一种新型床弩。

    床弩,又叫车弩,就是把弩机安装在车架上的巨弩,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射程最远可达五百多步约一千米,射的巨箭能轻易射穿巨梧,杀伤力惊人,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射极慢,在战场上基本只有一次射机会。

    床弩的命中率也很差,单架床弩基本上没什么用,不过当上百架床弩集中使用时,形成的散射面还是相当恐怖的,只需被巨箭散射面所覆盖,不管是重骑兵、轻骑兵、重甲步兵或者是轻甲步兵,非死即伤,绝无幸免!

    而项羽改造的这种床弩,比一般的床努更要大数倍。努臂粗如碗口,张开足有一丈二有余。上面架的努箭有九支,正中间一支努箭比寻常长矛还要粗大,然后左右两旁各四支努箭,从中央往旁边由粗变细,布局十分合理,射一次,九只粗细不一的努箭齐出。威力将是恐怖的。

    床努下装有车轮,行动起来十分方便,而项羽为解决床努射填装缓慢的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了一种十分巧妙地翘杆机械,操作士兵用它们可以大大提高填装效率。

    项梁看了之后彻底惊呆了,这种床弩远较目前秦军中的旧式床努要大得多,在两军交战上将挥出骇人的杀伤力。

    于是项梁一挥手,又命人偷偷秘密打造,反正他们现在钱多得很,江东又是项家经营百年的地方,根深蒂固,所以只要不明目张胆的造反,干什么都行。

    并且,项梁还相继结交了江东很多名门望族,这些世族、宗族都是原故楚的贵族,暴秦灭亡楚国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恨秦国入骨,项梁派人秘密游说之后,这些前楚贵族都纷纷表示将来若是天下真的大乱,必定会出一份力光复楚国。

    说完公事,该说家事了。这些年来,项羽还真的是为开枝散叶了,他的几个娇妻美妾都已经为他生下了五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分别是龙婷所生长子项惊、女儿项兰,吕雉所生儿子项盈,吕素所生女儿项馨,玉漱所生之子项威,赢灵所生之女项月、项莲,月姬所生之子项铮,魏鸢所生之女项雪,张雅所生之女项琴,徐丽所生之子项风和如姬所生之女项曦一时之间,项羽都觉得简直身在梦中。

    而妙弋和薄晴都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项羽也早就想把她们都收入房中,经过轮番劝说,徐丽和魏鸢终于因为楚国颇有些蛮夷之国、不在意这些的说法勉强同意了项羽收用自己女儿的条件,并且说服了薄晴和妙弋,但是二女至今都没有和项羽圆房,原因是徐丽和魏鸢都在尽力拖延此事,项羽也不着急,慢慢地等待着,心道总有机会吃掉这两个小妮子。

    而此时此刻,在关中的飞虎队细作已经将他们探听到的秦朝最新的动向传到了吴中,项羽等人正在讨论当中。

    ※※※

    (精彩小说推荐:

    ) ( 《秦末争霸之重生项羽》(未删节) http://www.xshubao22.com/5/5472/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