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看完脸,沈红星“顺便”看了一下美女老总的胸,“C”沈红星只用了130毫秒就分辨了出来磨杵文化老总上胸围和下胸围之差。
“奇怪,怎么最近碰到的女人全都是C,难道中国女人这个年代就普遍有C了?”沈红星一边奇怪的感叹着一边看向办公桌旁边的女人。
想来大概也是来投稿的作者吧,正这么想着的沈红星和办公桌旁边的女人眼对眼以后,两个人都惊讶道:“诶,是你!”
原来这办公桌边的女人正是沈红星几天前送货去8号301,然后扑灭热水器的火之后从浴室里出来的肉感女警!
“左婷姐,你也来投稿啊?”沈红星如此问道,他还真没想到眼前这个肉感女警左婷原来是个文学女青年。
肉感女警左婷听到沈红星问的话,“扑哧”一下乐了,娇笑道:“没有,我跟徐晓燕是朋友,两个人好久没见然后就过来看看她……”解释道这里的左婷这时才反应过来沈红星刚才问的话里有个“也”字。
她楞了一下,看着沈红星半天,然后说道:“你是来投稿的?”
沈红星点点头,把之前放在书包里的稿子拿了出来在左婷眼前晃了晃。
左婷看到还真的是稿子,一下子愣住了。她之前以为“救命恩人”沈红星只是个小杂货店的小伙计而已。
跟她还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可是没想到沈红星既然还是个文艺青年,十几岁就可以写出投稿了!
后世李开复告诉他女儿的话里提到,有三种男人是女人最好不要碰的。排在首位的就是文艺青年,之后的才是浪子和中年男人。
为什么这三种男人碰不得?因为他们对女人的诱惑力很大,同时也经常不能给女人一个好的归宿。
但是为什么文艺青年会排在首位呢?呵呵,这个原因你懂得~自然是文艺青年诱惑力最大。
左婷虽然是个女警,但女警也是女人啊。她又不是像高原那样的文艺女青年,这个世界上只有比文艺男青年水平高的文艺女青年才可以免疫文艺男青年的诱惑。
要是文艺女青年碰到比她水平高的文艺男青年呢?唔,这个时候她会变得和普通女性一样。
左婷只觉得沈红星在她心目中的层次一下从地下二层的地下室一下上升到五六层楼那么高。
这时候一直被晾在旁边的徐晓燕插话问道:“你们两个认识啊?”
左婷刚要说什么,沈红星就插话说道:“啊,我们算是邻居吧,住的不远。”他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左婷,笑了笑。“然后我有时候会帮她母亲做点事情,就这么认识的。”
左婷听了沈红星的这番解释,一下子觉得沈红星这是知道自己和徐晓燕是朋友后,不想用他曾经救过自己和母亲的这份情来逼得徐晓燕认为要帮左婷报恩。“他是想凭自己实力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脑海里这么认为的左婷顿时对沈红星的评价又上升很多,在她看来沈红星这就是百分之一百万的排除在那些整天空想、矫揉造作、欲赋新词强说愁的假文学青年之外,一下子从一个“少年”变成了有担当有胆气有自己想法值得女人跟随的“爷们儿”了!
而沈红星这边,他则是根本不知道左婷脑子里在怎么想,他是发觉之前光顾着和左婷聊天,忘记和徐晓燕打招呼有点失礼。于是给徐晓燕道歉,介绍了下自己。
“我姓徐,徐晓燕。”徐晓燕同样介绍了下自己,然后转头看了看左婷,对沈红星说道:“咱们到旁边的小会议室里谈吧?”
左婷知道这是徐晓燕的习惯,就如同她不管看到谁进到她办公室时,她都会下意识的把正在看的文件掩盖起来甚至收到抽屉里。在商海里打拼,能小心自然要小心,从来只有内贼造成的危害才是最大的。
徐晓燕带着沈红星进到了旁边一个小会议室,看起来跟之前美术摄影出版社的会议室差不多大,不过因为开了六个窗户,所以明亮很多,并不会使人觉得压抑。
徐晓燕和沈红星坐下后,就接过沈红星递过来的稿件认真的看了起来。
翻开第一页,徐晓燕首先看到的是一张稿纸上用了几百字大概简介了下全书从头到尾的剧情。
“还挺专业的嘛”,徐晓燕暗暗赞叹了下就看是认真的看起简介。渐渐的徐晓燕有点皱起眉头,“军事类啊?”她还真没操作过军事类的小说。
而且军事类的小说市场前景真的不怎么样,如果说别的题材——言情、仙侠、商战,甚至是已经有些过时的武侠都有一批固定的、被市场认可的受众。但是军事类?也许写成剧本还好操作点,小说的话潜力真的不大。
可以说,只通过看简介的半分钟时间,徐晓燕已经毙掉了沈红星的这本《亮剑》。现在她做的不是马上就张口说不可能,而是继续翻页,看起了正文。
她要看看沈红星正文里的功力怎么样,如果说沈红星文学功底很好,情节安排合理、描写到位,只是一不小心犯了新人都容易犯的错: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而不是根据市场来决定小说的类别的话,那么还是可以合作的,自己可以指导沈红星开一本新书嘛。
开始看了两页的徐晓燕惊讶的发现沈红星的小说写的特别“流畅”,她不知道沈红星是怎么具体做到的。只是觉得一看这小说仿佛就可以极快速的一览就过而丝毫不影响自己获取文字所要表达的含义。
不过徐晓燕是越看越觉得可惜,她都有点被沈红星的小说吸引住了。但是她清楚的知道,吸引她的不是军事故事本身,而是沈红星深厚的设计安排剧情的功底。
在她眼里,沈红星仿佛是专门研究过读者心理一般,各种情节高潮安排的扣扣相连,直有让人不断血液澎湃,随着故事里的高潮而拍案叫好。
这本《亮剑》里,平淡的部分让人觉得温暖,压抑的部分让人觉得愤怒,高潮的部分让人觉得心情澎湃,悲伤的部分让人忍不住黯然泪下。
甚至沈红星还为日本军人的台词配上了拼音写成的日语发音,徐晓燕只觉得沈红星是个选错了题材的天才。
她绝对会和沈红星合作到底,但是这部小说还真的不能出。
于是她想了想,对沈红星说道:“小沈,我很看好你的潜力,但是不看好你的这本书的潜力”。
沈红星愣了,他没太听懂徐晓燕的意思。
徐晓燕解释道:“你的潜力很好,如果这本小说写得不是军事类的话,我现在估计已经在和你签合同了。这么打个比方吧,如果你写了本‘中国古代神话’的本子,放在书店里卖。就算写的再好,情节安排再怎么用心,也卖不了多少本。这个军事类的也一样,至少按我的经验来说,没戏。”
沈红星听到徐晓燕的话,一下子傻掉了。他没听懂徐晓燕的意思,《亮剑》没市场潜力?这是刚才这个磨杵文化的老总评价的?那沈红星重生之前的06年看到的《亮剑》电视剧是什么?那到处喊着“亮剑精神”是什么?
全是自己的幻觉么?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十二章 左婷帮忙
徐晓燕看着桌子对面诡异笑着的沈红星急忙说道:“我知道你写出来这本书,肯定对自己充满自信。实际上我也很相信你的实力,只不过有时候人也要顺应时代而活。托大点说,你要是肯换个题材写的话,徐姐我都可以给你打下手,从选题到收集材料,甚至你写完了扔给我改错字都成。”
徐晓燕真的是起了爱才之心,她当然知道沈红星这种“文艺青年”是把自己的作品当儿子一样的存在,半点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碰到别扭点的文艺青年甚至还鄙视走市场路线的商业文学。
好像总觉得“我手写我心”就是无上的荣光,这纯粹的荣光容不得半点金钱的铜臭味玷污。
但是在徐晓燕看来,曹雪芹先生是穷困而死,高更先生也是穷困而死,专研共产主义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先生大半辈子都是靠着富二代导师恩格斯来养着他。
而现代也被列为古典文学家的巴尔扎克和大仲马呢?都不用说他们生活那个年代的评论,就是现在法国人还认为他俩纯粹就是写商业小说的货。
徐晓燕争相苦口婆心的劝沈红星,就只见沈红星摆了摆手抢在徐晓燕之前说道:“不知道徐总知不知道英格兰的J。K。罗琳?”
徐晓燕迷茫的摇了摇头,之间沈红星继续说道:“她是个单亲妈妈,一边带着孩子一边用空余时间在小咖啡馆里写小说。她写好了一部分以后,到处投稿结果没一家出版社要的。她写的还是儿童文学来着。后来呢,大概就是这两年吧,有个美国的书商看中这本书。出版了以后,她的那本书的销量狠狠的打了之前拒了她稿的书商的脸。甚至可以这么说,她的那本书,会是这个时代几十年里最好的儿童文学之一。”
徐晓燕听懂了,这是沈红星看给她留面子所以没有当场开骂,而是绕着弯子暗示他沈红星的书和什么J。K。罗琳的书一样好。
徐晓燕还想继续劝沈红星,却只见沈红星直接站了起来,微笑着伸出手来说道:“那就这样吧,不耽误徐总时间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合作。”
徐晓燕还是舍不得,于是一边掏名片一边说道:“这样吧,小沈你回家以后再考虑考虑,我呢也在考虑考虑。这是我的名片,要是你有什么想法了打电话给我。”
沈红星笑笑接过了徐晓燕的名片,跟徐晓燕道了别就转身而去。
当沈红星走出小会议室经过总经理室门口的时候,看到他出来的左婷本来还想等沈红星走进总经理室后跟他聊聊他的小说,没想到左婷发现沈红星根本没有走进总经理室,而是直接径直向外走去。
左婷惊讶的看着这个时候刚走进总经理室的徐晓燕,只见徐晓燕摇了摇头说道:“他本身的才情是极好的,功底很不错,就是这本小说取的题材不行,居然是抗战军事类的。你说要是出版了,放到书店能卖多少?”
左婷一听徐晓燕这话一下愣住了,眼睛看着总经理室的门外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徐晓燕等了半天发现左婷没说话,一看左婷的样子刚想问她怎么了,就只见左婷猛的把她随身的小包一抓,然后就快步走向门外。
“我说你怎么一句话不说就走啊?”徐晓燕冲左婷的背影吼道,结果左婷头也不回仿佛没听到一般就冲了出去。
徐晓燕看了左婷这架势,脑子里突然想起了什么,苦笑着看着左婷的背影摇了摇头。
走出磨杵文化大门的沈红星叹了口气,从包里掏出来刚才在来磨杵文化的路上买的“大前门”。
这几毛钱一包最次的烟,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很不错,吸进去以后几乎跟七块五的红双喜一样,只是比红双喜少了一些醇香之气。
重生之前的沈红星和好几个死党到处想买大前门都买不到,虽然是上海烟草公司出品,但是沈红星居然跑遍上海本地的便利店都买不到……
撕开大前门的包装,从纸盒里抽出一支烟,沈红星拿着一次性打火机熟练的把烟点着。刚吸了一口,就听背后有人快步向自己走来。
沈红星回头一看,原来是左婷。他问道:“怎么了?看你急急忙忙的样子?”
左婷赶了两三步走到沈红星的身前停下来说道:“还不是因为你,对了,你那书怎么了?”
“没怎么,徐总不看好这书的市场前景,而我和她持相反意见。”沈红星回答道。
左婷伸出一只白白嫩嫩的小手掌,说道:“给我看看。”
虽然有点奇怪,但是沈红星还是叼着烟从包里掏出了稿子递给左婷。
左婷接过稿子没马上看,斜着眼睛看了看沈红星,伸手把沈红星还叼在嘴角没抽几口的大前门抢了过去,然后甩在地上还踩了几脚。
“才多大就抽烟!”也许左婷自己没感觉到,她说这话的口气活像是沈红星的女朋友或者是他老妈。
说罢,左婷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在磨杵文化大门口的台阶上坐下来开始看沈红星的小说。
沈红星看着左婷这番动作无奈的摇了摇头,这妹子也太猛了,别的妹子什么都讲究,这妹子倒好,什么都不讲究,比爷们还爷们。
身边的左婷安静的坐在台阶上看着稿子,沈红星站在旁边纳闷起来。
他从来不记得《亮剑》出版的时候有这么麻烦啊,虽然《亮剑》小说是2000年出版而电视剧2006年左右才出来,那也是因为之前先买了影视改编权的那公司废柴拍不出来。
后来换了公司以后一两年就拍好了几十集的《亮剑》电视剧。难道说都梁当年也是这样被到处拒稿?
与不停投稿的J。K。罗琳相同也不同的是,沈红星百分之一百万的相信自己的这本书,就算全中国百分之九十九的出版社都拒绝,他仍然会坚持投稿下去。
“亮剑会没有市场前景?瞎了他们的狗眼!”沈红星在内心骂道。
过了没多一会儿,正在看稿的左婷停了下来,一脸奇怪表情的盯着沈红星猛看。
“干吗?”
“没想到你写的小说还挺好看。”左婷还是那副奇怪的,仿佛在重新认识沈红星一般的表情。
“过奖,不过刚才不是才被人家老总拒稿了。”沈红星说道。
左婷歪着脑袋想着什么,然后突然站了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然后拉着沈红星就往外走。
“诶诶诶,姐姐你干吗啊,拉我去哪儿啊?”沈红星忙问道。
左婷就仿佛一幅没听到沈红星问题似的,使劲儿拉着沈红星走到了马路边上招起了手。路边不远处的一辆出租车看到左婷招手,马上开了过来。
左婷拉开出租车的门就推着沈红星进去。沈红星被左婷弄的手忙脚乱好不容易才在出租车后座做好,就对着坐进来的左婷问道:“妹子!你这到底要弄我去哪儿啊?你可是人民警察啊!”
左婷不耐烦的瞥了沈红星一眼,说道:“带你去我家。我爸一个老战友这几天正好来看他。我爸那老战友是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的副总编,你这本又是写抗战军事的。当然要找对口的出版社才会给你出版啊!”
沈红星愣愣地看了左婷半天,才憋出来一句:“谢谢。”
哎,之前沈红星救了左婷和她老妈,现在左婷又来帮沈红星弄出版小说的事情,真是恩恩相报何时了啊。大概人生就是这样,你欠我一点,我再欠你一点,然后两个人的人生就慢慢的卷在一起变成一团乱麻。
车开了十几分钟,又回到了一切的圆点,站在8号301门口的沈红星这么感慨着。进了门,看到屋里有两个老汉,一个清瘦点的拄着拐棍,另一个稍微显点富态。
左婷冲着拄着拐棍的老人叫了声“爸”,然后介绍身后的沈红星就是之前帮左家救火的年轻人。
左婷的父亲赶忙过来握住沈红星的手连声感谢,说道:“本来应该是我们全家上门感谢的,前两天我还说要找个时间请你们全家吃顿饭表达下谢意。没想到今天你上门来了,哎……”
沈红星赶忙客气了几句。这时旁边稍显富态的副总编过来打听是怎么回事,听了左婷父女的一番解释,副总编顿时对沈红星连连赞叹。
一番寒暄过后,场面即将陷入冷场的境地时,左婷说道:“沈红星本来今天是去几个出版社投稿,他写了本抗战军事类的小说。我看着觉得挺好看的,谁知道那些出版社就知道说什么没市场前景。”
副主编一听到跟自己的工作有关,这看惯人间潮起潮落的老汉瞬间就猜出来左婷和沈红星之前发生的事,一准是左婷一时间想报恩,于是就把沈红星领到自己跟前来。
副主编笑着对沈红星说道:“抗战的小说?那合我们这些老头子的胃口,要不给我看看?”
副主编看的出来一切,左婷的父亲自然也看的出来,他一半怪女儿一半帮女儿解释的问道:“你跟那徐家丫头不是好朋友么,怎么不把小沈的书介绍给她看?那丫头不是看市场听准的么?”
“我就是在徐晓燕他们公司里面碰到小沈的,后来徐晓燕看了小沈的书说是没市场前景。”左婷嘟着嘴巴说道。
这个时候看了没几页的副总编说道:“恩,小沈是吧?你这小说有点意思,不过呢,我今天没带老花镜过来,这眼睛看不清楚。这样吧,你这稿子先给我,我回头带回出版社去好好看看。三天之内不管行不行一定给你个信儿,成吧?”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十三章 审稿
看到坐在沙发边角的沈红星点了点头,副主编满意的笑了笑,然后低头看下稿子想确认一下沈红星的联系方式之类的信息有没有留下。
副主编看了沈红星的信息,愣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来对着众人笑道:“这小伙子叫沈红星,我叫董红军,别的不知道的一见这俩名字肯定以为是年龄差不多的俩人?”
沈红星听到这话才知道原来眼前的副主编叫董红军,笑着客气了两句。
这个时候左边一边许久没说话的左婷父亲左平开口说道:“小沈不错,年纪轻轻就写的出来小说。挺有才气挺好,而且年纪轻轻的就知道上进,比现在很多小伙子好多了。看看现在市面上的那些书,整天什么情情爱爱哭哭啼啼,没出息!”
“呦,老爷子您这话跟邓老爷子评价那帮写伤痕文学的作家的话差不多啊。”沈红星笑道。
邓老爷子自然就是那位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共和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而邓老爷子当年看到那帮返城知情的作家整天就会写一些在插队过程中的悲惨往事,于是评价那些人整天就知道哭哭啼啼,没出息。
当然,在沈红星看来,那帮人其实也算有出息了。邓老爷子说这话只不过因为他是军人,以前出生入死,以一个法国留学生的身份回国入党,从尸山人海中冲出来的人物,心气自然是高。
而那些下乡的知识青年呢?本身全部都是在城市里长大,很多在家从小都没吃什么苦,十八九岁就离了父母到乡下去劳动,吃了若干年的亏终于盼来了改革,听说可以开放高考了。
他们青春期的时候碰到造反派造反,说读书无用,说老师是臭老九,老师没心思教书,爱玩的年轻人自然也没多少心思学习。
等毕业了又碰到上山下乡,本来城市里的日子过的好好的却跑到穷山恶水去种什么田。等到他们以为自己可能要一辈子生活在乡下以后,他们跟周围的农民或者知青结了婚,谁知到还没多久又听说可以回城了。
但是回城的代价却是要离婚……
普通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一辈子碰到这么多事情,想不哭哭啼啼也难。谁让大家都是普通人而不是从尸山血海冲拼杀出来的烈火金刚咧。
两位老爷子听了沈红星的话,倒是惊奇了起来,他们根本没想到沈红星这个看起来十几岁的娃娃,居然对差不多在他出生时候的一句话有印象。
再跟两位老爷子乱聊了聊军事啊打仗啊,美军在91年打破国内无数军事家眼睛的海湾战争啊之类的话题,沈红星看了下左家客厅里挂在墙上的钟,一看快到饭点了,于是起身告辞。
推辞了左家留他吃饭的邀请,沈红星走回自家小卖部。
当天晚上沈红星在家接到了个电话,一听是左家打来的,老左家想周末请沈红星母子吃顿饭,以表达上次沈红星在他们家救火救人的谢意。
这些按下不表,且说回到编辑部的董红星。
董红军第二天回到编辑部的办公室,一看办公桌上的时间表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工作安排,再探头看外面大厅里的编辑,个个都是忙着做自己的事。就一个临时调来帮忙庶务的武警唐子杰没什么事情的样子。董红军想了想,招手把唐子杰叫了进来,说道:
“小唐啊,我这里有部小说的稿子,可是你也看到了现在编辑部忙成什么样子了。这个稿子呢,要不你帮忙看下吧。”
董红军边说边把沈红星的《亮剑》从公文包里拿了出来递给唐子杰。
“诶?总编,帮忙是没啥说的。可是我也不懂啥文学理论啊,别给您办砸咯。”唐子杰赶忙摇手道。虽然帮忙是应该的,但是忙也不能乱帮。
找他这种不懂什么文学理论的外人来帮忙审稿,万一看岔眼了怎么办?
“呵呵,这个你放心,不是让你做别的,你就是把这小说看一遍,然后告诉我你的感觉就行。要是好看就说好看,要是不好看就说不好看。再说咱这是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出出来给谁看?
还不是给普通军人和普通老百姓看?你呢就先拿去看,回头告诉我感觉怎么样。白居易写诗还要讲究要让老太太也能听的懂呢是不?回头等我这边忙完了,对照你的感觉我在自己看一遍。”
唐子杰听了董红军这话也就不再推辞,点头接过了沈红星手写的《亮剑》稿子。
董红军这一天忙的几乎快飞起来了,见作者A聊稿子、去开会、审作者B的修改稿提出意见、将作者C的三次修改稿提交给出版社主编、副社长、社长看。
等到董红军把几天积攒下来的工作忙完,刚刚在办公室的办公椅上做下来好好喝杯茶的时候。就听得办公室外的办公大厅里“噗通”的一阵响,像是什么东西掉到了地上。
过了几秒钟就见武警唐子杰一瘸一拐的进到了董红军的办公室,董红军一看他这样乐了,问道:“你怎么了?刚才是你摔地上了?”
唐子杰摸着后脑勺嘿嘿笑道:“刚才一直在看书,没换过姿势,谁想到整条腿完全麻了。”
“你啊,毛毛躁躁的。”董红军笑着说道,然后看到唐子杰手里拿着《亮剑》的稿子,于是董红军问道:“这稿子怎么样?”
一说到《亮剑》唐子杰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说道:“好看!过瘾。弄的我一口气从早上看到现在刚刚看完。这不,刚才看完我就是想来找您才摔了。”
“是么?”董红军问道,“怎么好,说说看?”
“我也说不太好,就是觉得特通顺、特勾人,看了一章就想看第二章,看了第二章就想看第三章。而且主角怎么说呢,挺爷们的。”
“是么?”董红军伸手从唐子杰手里接过《亮剑》,他现在对沈红星的这个小说倒是有点兴趣了。
待得下班回家吃完饭,董红军坐在书房里,桌子上摆着一杯刚泡好的碧螺春,戴上老花镜开始亲自看沈红星的《亮剑》。
说实在的,董红军当编辑这么多年了,看的小说也不能说少了,谦虚点也可以自夸破万卷。任何东西看的久了自然会审美疲劳,更不用说是专业人士了。
就如同迈克尔-乔丹这位篮球之神在96年写的自传里说的:他儿童时期极爱篮球,甚至每天晚上做梦都会梦到篮球。但是自从进入NBA这个职业联盟之后,他再也没做过一天关于篮球的梦。
再爱的东西,天天吃天天看,日久天长也会烦到要命。
能让董红军兴奋的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能让今天的他兴奋起来的小说很少见。有的小说,包括一些有名望的作家的小说,写得很纯熟,写得很匠气,人物故事都还可以,甚至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就是叫人兴奋不起来。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就是“四平八稳”,四平八稳到没有任何生气,仿佛就像是把画好各个完美器官的纸片拼成一张人脸一样,总是让人觉得缺少个人特色。
但是看了会儿《亮剑》,董红军却觉得眼前一亮,这书里描写的李云龙不是如同往常经常被描写的革命主角一样高大全。
李云龙出身低,他身上充满了土匪气,但是还是个英雄。这样董红军觉得很好,出身低可以使得普通老百姓接受这个主角的心理门槛降低很多。
一个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也许有的读者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
沈红星笔下的李云龙不同于往常的革命英雄,他有着中国农民式的狡猾与狭隘的一面,为人桀骜不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到处闹事,打仗、纪律两头冒尖的刺儿头。
但是这样的主角让董红军觉得很真实,以他这么多年的从军生涯来说,见过太多太过两头冒尖的部队了。
战斗力强的部队,不知道怎么就是纪律不好,不是跟兄弟部队争就是跟老百姓打架。而那些平常纪律非常好的部队,战斗力也不知道怎么就是上不上去。
《亮剑》中的这些设定,隐隐的让董红星产生了一种感觉,他觉得这本小说可能会产生一个冲击性的结果,颠覆“样板戏”般进入俗套的英雄形象。
等到看到因李云龙抗命,上级决定让准备去延安学习的28团团长丁伟代替李云龙的原职。而调李云龙去后方做被服厂厂长。日军派出战斗小分队突袭了独立团,因团长孔捷指挥不利致使全团损失惨重,总部首长不得不再次抽调还背着处分的李云龙去独立团任职时,董红星乐了。
他越看李云龙越觉得熟悉,觉得李云龙身上的这种纯粹的阳刚之气特别想传统的父亲形象。
想到这里,董红星摇了摇头,仿佛想把脑中所想的甩出脑袋。董红军现在完全已经看中了沈红星这本书,他现在心中是想马上把整本书看完,好对沈红星的全部文学功底有个直观的印象。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十四章 《亮剑》
董红军只觉得自从他成为编辑这么多年来,很少看到《亮剑》这种作品了。不,甚至可以说这本书起码是他负责审稿的小说里最出色的一部。
也许沈红星在这本《亮剑》里表现出来的文学功底不是登峰造极,文笔只是朴实流畅,不像有的名家那样精于钻研每个字的位置,没有到“一字千金”的地步,但这才是沈红星的第一本小说,这才是一个15岁的年轻娃娃的第一本练手之作不是么?
从情景安排来看倒是挺不错,各种情景画面感非常强,虽然有些错别字而且部分描述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描写的用语以及部分台词有点太过于富有“现代气息”,说不好听的意思就是少年化的流行用语用的过多。
像什么“给力”、“瞎了我的氪金狗眼”、“我了个擦”、“一逼那啥”之类的词到底是怎么回事?“给力”是北方方言里会用的,“瞎了你的狗眼”应该是骂人啊,怎么变成“瞎了我的狗眼”还是“氪金”的?氪金什么东西?
“一逼那啥”董红军知道是J省的方言,不管是省南还是省北甚至是临近的徽商省也会用这词。
确切的说应该是“一逼那啥糟”,那啥是指代男性生殖器,逼自然就不用说了。这种带有男女生殖器的词语怎么能用在小说里面呢?不过还好沈红星起码还知道点分寸,稍微遮掩了下。
另外叙述方面也有点重复,不过这些都是小毛病,修改修改就可以。
正想到这里,突然一个声音在董红军背后说道:“你看了一夜没睡啊?身体不要啦?”这突然冒出来的声音把完全沉浸在思考中的董红军吓的差点心脏病发。他浑身猛然一抖,整个身体感觉就靠着脊柱突然一弹,整个人就突然吓得跳了起来。
在董红军背后的老婆一看董红军的动作,也吓了一跳说道:“你干嘛啊?”
董红军则是不停的揉着胸口,瞪了老婆一眼埋怨道:“进来也不知道敲门,刚才你差点把我心脏病吓出来。”
董红军老婆一听是这么回事,一时间心疼自己男人,一时间也有点不好意思,赔笑道:“我不是看你一夜没睡么?”
“现在几点了?”董红军没好气的问道。
“都五点半了,你可是整整一晚上没睡,现在赶紧上床上眯一会儿吧,今天干脆就不要上班了。”董红军老婆说道。
“不睡了,你给我做点东西吃,我一会上班去,今天还有事呢。”董红军现在一心都在这本《亮剑》上,那有时间睡觉,他想着要早点赶到出版社把这稿子上交给社长副社长看看,相信他们也会跟自己一样看好这本书。
近十几年来,自百万大裁军之后,要求军队要忍耐,国家财政全面向经济发展倾斜。弄成了什么“研究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能这么搞么?一切向钱看的后果是什么?总XX部的某位姓刘的不就是被对岸某个岛上的军情局用钱腐蚀的么?
结果呢?导致96年对台军事行动提前被对方以及美国发现!军心已经有点散了,董红军虽然不是在一线野战部队,但几十年的从军生涯让他看的清清楚楚。
他知道现在必须有东西来提高军队的凝聚力,但是近几年的军旅小说军旅电视拍的都是什么玩意?基本还是XX大革命里的样板戏那一套。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完全被这帮“作家”忘记了,他们只是不停的满足于“作家”这个名衔,靠着作协每个月发的一点津贴当铁饭碗,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活力,如同七十八十的老头子一样每天混吃等死。
军队需要有生命力有活力有冲击力的作品,而现在沈红星的这一部《亮剑》让董红军看到了那么点希望。
他甚至隐隐约约觉得沈红星就是那个他一直在等待的人,虽然他之前一直不知道自己在等救星出现。
沈红星,这个年轻人也许笔头上不如那些所谓的“作家”,但是他有活力,他的思想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一样。这本《亮剑》让人看出他心中的那种生命力,那种少年人特有的,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冲力!
就连董红军也觉得自己好像被沈红星的这种热力炎炎的生命力激发出了漏*点,想急切的做点什么。
董红军扭头看了看客厅墙壁上挂着的钟,听着妻子在厨房里不紧不慢做早饭的声音,心里一急也顾不得等早饭做好,直接蹬上鞋子就冲出了家门。
早上六点钟刚过十六秒,董红军就踏入了出版社编辑部的大门,进了自己办公室坐在办公室上等待了一分四十二秒之后,董红军觉得光这么等待简直就是在对国家、对人民、对军队、对战友的犯罪。
就连往日那听起来节奏是“嗒嗒嗒嗒嗒嗒”的机械手表的秒针,如今节奏听起来也像是变成“嗒——嗒——”一般。
实在忍受不下去的董红军一下猛的站了起来,快步走出编辑部,将自行车骑向社长家。
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的社长葛向东刚刚起床,刷完牙洗完脸准备出去买点油条豆浆之类的早点回来给全家吃。
在客厅门口刚刚穿好皮鞋系上鞋带的他,拧开大门结果发现门外站着举手要敲门的董红军。葛向东愣愣的看着董红军几秒钟才反应过来自己没认错人,问道“老董,这么早有事?”
董红军急急忙忙的从公文包里拿出来沈红星的《亮剑》稿子,一副认真无比的表情说道:“社长,这稿子你要看看。”
葛向东接过稿子,疑惑的看看董红军,虽然有点奇怪但是他还是相信董红军的专业判断。以往办事稳重的董红军如果急到早上上班前就跑到自己家里来让自己看稿子,那就一定是到了紧急不可的情况。
既然如此葛向东也认真起来,让开大门说道:“行,你先进来。我这就看。”
魏翠红一直觉得自己嫁了个好老公,丈夫葛向东一直很心疼她。这几年来葛向东一直是让她每天多睡会懒觉,而他出去买早点。
今天同样睡了个小懒觉的魏翠红醒了过来,揉着惺忪的睡眼,还在半睡半醒间迷迷糊糊的魏翠红伸了个懒腰,穿着睡裙就打开卧室门准备穿过客厅去上厕所。
结果进了客厅没走几步,就隐隐约约的看到客厅的沙发上坐着两个人,魏翠红扭头一看,是自己老公和董红军。魏翠红仿佛也没觉察到什么,一边打着哈欠一边跟董红军打招呼道:“咦,老董你也在啊?”
董红军看到睡眼惺忪的魏翠红向他打招呼,于是说道:“早上好。”
魏翠红笑了笑,然后就穿过客厅走进了卫生间。进了卫生间,关上门。魏翠红退下内裤坐在马桶上打了个哈欠。迷迷糊糊得想着“老董和老葛工作到这么晚啊……”扭头想想也不对,昨天晚上董红军没来自己家啊,她昨天晚上是和丈夫葛向东一起躺在床上看电视来着。
而且之前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明明感觉到葛向东机床的动静啊,然后过了一会儿还听到了葛向东出去买早点关上大门的声音呢。
“那刚才怎么在客厅里看到有个人像是葛向东?葛向东出去买了早点的话,董红军为什么会在我们家?”想到这里的魏翠红赶忙处理好自己的个人卫生,然后冲出卫生间大声问道:“老董,你怎么在我们家?”
“稿子有点情况,我等不及就来找社长了。”董红军笑着解释道。
看到丈夫葛向东的确在看稿子,魏翠红笑笑,心里不是太高兴的半夸奖半讽刺到:“老董工作起来还真认真。”
看董红军笑笑没说话,魏翠红就到厨房间开始刷牙洗脸。等刷好牙洗好脸,准备开始吃早饭的魏翠红突然发现厨房间里没有任何早点。
她奇怪的走到客厅问正在看稿子的丈夫道:“老葛,你买的早饭呢?”她还以为董红军是在葛向东买早饭回来的路上碰到的呢。
正全部身心投入到《亮剑》里的葛向东头也没抬就反问道:“什么早饭?”
董红军这个时候明白过来早上葛向东那是要出门去买早饭,于是赶忙站起来说道:“大概是我把老葛耽搁了。这样我现在去买,你们一家要吃点什么?”
虽然闹了个这样的笑话,但是董红军一点也不觉得丢人或怎么样。他相信社长葛向东会同意自己的判断的。
果然不出自己所料,社长在跟自己一起上班以后,推掉了当天左右的应酬。一心一意的在办公室里审起了这本《亮剑》的稿子。
最终在下班前,看了一天稿子的社长董向东终于看完最后一页,合上整本稿子回想了下剧情,然后猛地一拍桌子说道:“这部小说我们一定要出版!不过好像还有点小瑕疵,老董你回头找作者,跟他谈谈让他修改下。等错字等瑕疵改的差不多了就签合同!”
如同董红军一样,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的社长董向东也看出了这本《亮剑》的价值,不仅小说本身有个好看的故事,而且《亮剑》里的那种所谓的“亮剑精神”对军队来说更是有价值。
作为军队的文艺工作出版社,虽然他们也经营一些面向市场的作品,但是碰到这样对军队精神有促进作用的作品,他们出版社更是应该出版,不管市场成绩到底怎样!
这本《亮剑》,他们解放军黄海军区文艺工作出版社一定要出版,即使是亏本也要出版。葛向东心里给这本书定下了这样的基调。
第一卷 从泥鳅到杂鱼 第十五章 详谈
当天晚上下班后打电话给沈红星联系了下,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董红军第二天一早就做出版社的小车一路到了云港市。
然后两人就在离左家不远的一个小饭店里边吃边聊。董红军对沈红星说道:“你这本《亮剑》呢,我和我们社长都看过了,意见都是觉得你这书很好。不落俗套,没有高大全。反而是恰当的给主角李云龙安排了一些小毛病,这样显示主角更具有真实感,这样很好。
而且整本书怎么说呢,很具有一种冲劲儿,人物也很有活力,特别是你在书里写出来的那种‘亮剑精神’,这个对当代的军队来说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这一大段话夸下来,把沈红星夸的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可是就像通常的谈话一样,之前的一顿夸奖之后总是要有个“但是”的。不出沈红星的预料,这个但是很快就来了。
“但是怎么说呢,虽然对第一次写书的你来说做的已经不错了,但是毕竟是要出版的小说,还是要精益求精。错别字啊一些叙述方面的小问题还是要改改。”董红军这么说道。
“我改?”沈红星随口问了句。
“对啊,不然呢?难道想我帮你改啊?呵呵”董红军一听沈红星问的话,笑了起来。
沈红星忙摆摆手解释道:“那哪敢,我哪敢劳烦您老爷子呢。不过您手下的那些编辑呢?他们平常除了审稿还干嘛?”
“他们啊?审审稿子,然后把作者的一切不恰当不到位的地方指出来,敦促作者按时交稿改稿吧。”董红军给沈红星科普起编辑的工作职责来。
“那不是太轻松了么?”沈红星惊奇了起来,只用 (精彩小说推荐:
)
( 重生者狂想曲 http://www.xshubao22.com/5/55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