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这可是犯了忌讳的!
让人惊讶的是,老爷子没有生气,反而不常有的长叹,最后表态,安排李路在后方做参谋工作,这才让张慧芬情绪稳定下来。
李路又是一整天的劝说安慰,才让张慧芬接受这个改变不了的事实。
老爷子对儿女要求严格是没错,但是面对母爱,老爷子依然是狠不下心来。别忘了,数起来,他最是溺爱这个长孙子。
只是,革命战争年代走来的老爷子,心中自有一杆秤,个人感情和国家利益站到了对立面时,毫无疑问的选择是后者。
所以,所谓安排在后方,只不过是应付张慧芬的缓兵之计罢了。
人到了南疆,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无法预料。
出发前的几天时间,李路几乎都是陪着母亲张慧芬,感受着浓浓的母爱的同时,也伤感忧伤。母子连心,李路也是人,他不能保证自己就能完好无损地回来,倘若真的不幸牺牲,他完全可以想象母亲是如何的伤心欲绝。
他李路只是重生者,不是不死鸟,此番参战是肯定会上火线的,否则意义不大。抛除以后在军界的发展不说,后世的李路常常幻想,如果时光倒流,他一定要参加南疆保卫战。
这场战争,是华夏最后一场战争,至少到李路重生时的2012年是。
子弹不长眼,谁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倒在战场上,李路也不知道。他是优秀的全地形作战人员没错,但是,不代表他就是万能的,更不代表他就一定不会受伤、牺牲。
只是,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为了理想,为了信仰,李路唯有暂时把亲情放到一边,收拾好心情踏上征途。
收回了思绪,李路把心思放到了眼前。
第17侦察大队实际上只是一个营的兵力,四百人的样子,战斗人员三百左右,其余的属于勤务后勤支援人员。
下辖三个侦察连和一个机炮连,连编制人员大多没超过一百人,对于参战的部队来说,算是很精干的了。这里面又有大约三分之二是新兵,这也正常,第17侦察大队的组建,本意就是组织一定数量的新兵参加轮战,积累作战经验,为军区侦察大队培养后备人才。
李路更清楚的是,原本第17侦察大队是不会出现的。最后一支参加老山轮战的侦察部队应该是东北军区组建的第16侦察大队。这支部队会在几个月后全部撤离南疆归建,也标志着七大军区组建侦察部队参加老山轮战行动结束。
但是,李老爷子在这个时候出手了,向上级申请了再一次组织侦察部队参与老山轮战。说起来,李老爷子的军事眼光确实比其他将领高上一筹。老爷子这一手完全是在位组建华夏第一支特种部队做准备。
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遭遇了偏差。这个年代,特种作战的思想刚刚出现在国防军中,要找出精通此道的人才可谓困难重重。
老爷子这种从革命年代走来的老革命,能够看出特种作战在未来军事领域中的重要性已属难得,再奢望他精通此道,显得有些为难人了。所以在后来具体实施过场中遭遇了偏差,是完全应该理解的。
不幸的是,当时恰逢89风波发生,紧跟那位步伐的***倒下,产生的连锁反应就体现在老爷子身上。接着很快,老李家就彻底消失在华夏的政治版图上了。
现在,李路不但回来了,还成功地加入了第17侦察大队。
如果说之前所做的一切,把老李家最大的危险解除掉,那么,李路目前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尽力避免第17侦察大队像历史上那样遭到大伤亡。
如此一来,第17侦察大队圆满地完成轮战任务,首都军区特种部队顺利组建,即使老爷子那时已经调往东南军区,这件功劳还是会坐实的。
想到这,李路起身朝大队部走去,他要和陆勇谈谈。
第019章编组问题
大队部在另一节车厢,大队干部条件自然比普通战士的要好。陆勇作为第17侦察大队的最高指挥官,自己拥有一个独立的包厢。
车厢之间的过道处站着一个小战士,单肩背着枪。说是小战士,其实年纪与李路差不多,十**岁的样子。
小战士自然是认识一连二排长的,因为这个见习排长太年轻了,以至于开大会介绍时,几乎所有人都记住了李排长的脸庞。
李排长要见大队长,小战士就小跑着去汇报了,不一会儿就返身回来,陆勇跟在后面,居然亲自过来接。
李路“啪”地敬礼。
“李排长,请进。”陆勇还礼后,客气地说道。
出发前,高大山单独召见了陆勇,交代了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一些经验之谈,另外一部分则是关于李路的。高大山话里话外虽然没有透露出李路的身份,但是这种姿态摆出来,陆勇岂能不明白?
李路是军中的衙内,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陆勇才这般客气对待。
李路自然是知道的,如果不是高大山有交代,陆勇断然是不会这般客气的。但是他每一个动作都按照规矩来,并没有因为超然的背景而随意而为。
穿了军装就是军人,如果连条令条例都遵守不好,何谈成为优秀的军人?
“坐,坐下说话。”陆勇在自己的床铺上坐下,招呼道。
“谢谢大队长!”
李路一丝不苟地靠脚,直直坐下,双手放两膝,腰板挺得直直的。目光自然地落在陆勇脸上,谈话时看着对方,是最起码的礼貌。
此时,李路第一次看清了陆勇的样子。但见国字脸的两边脸颊处,留着粗粗的胡茬子,显得刚毅坚韧。可以说从相貌上看,就能看出他军人的身份。
此人倒是天生一副当兵的样子。
列车晃荡之中,两人的谈话随之展开。
“李排长,和同志们相处感觉怎么样?”陆勇微笑着问道。
李路答道:“我很喜欢这种革命友谊,每一位同志我都当成亲兄弟一样来看待。”
“嗯,不错,我相信你会是一个合格的排长。”陆勇说道。
李路注意到,陆勇说的是“合格”,而不是“优秀”或者“出色”。当下心里微叹,看来要获得大家的认同,还需要真刀真枪做出点东西来才行。
由此,他有想到,这个时候向陆勇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他会不会听进去呢?一想到第17侦察大队到达南疆之后,马上就接到了一项深入敌后的任务,李路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他整理了一下,说道:“大队长,我来是有些话想和你说说。”
“哦?请说。”陆勇眉头轻轻一扬,端起茶缸喝水。他心想,这位衙内该不会是要提出留在后方吧,这也太心急了点……
“我觉得咱们侦察大队的战斗编组有些问题。”
陆勇水也不喝了,把茶缸放下,拧着眉毛,看着李路。虽然他心里不是很看得起这位衙内,但是那天考核后李路的几番话,他觉得挺有道理。
李路说道:“咱们大队现在的编组,基本沿袭了普通的步兵部队,但是我们要面临的是越军精锐的特工队,这样的编组方式就显得笨拙了,而且火力分配也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一点,南疆是热带丛林地形,丛林作战最大的敌人是丛林,如何在特殊的环境下最大程度地发扬火力是重点。”
其实,经过了近七年的轮战,国防军已经总结出了许多丛林作战的经验,很多还成为丛林作战的指导性战术,写入了训练大纲。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国防军,丛林作战经验是最为丰富的。
陆勇当年是跟随高大山参加了战争的,而且也参加了前年的首都军区组建的第一支轮战侦察大队。论丛林作战经验,比起李路这个来自后世的全地形作战人员呢都不遑多让。
李路清楚这一点,但是,别忘了,第17侦察大队三分二是新兵,这就导致许多丛林作战技巧用不上用不好。
组建第17侦察大队的本意是训练新兵,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新兵的组成比例过大!
这就是后来第17侦察大队遭到大伤亡的根本原因。
李路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去影响第17侦察大队的组建,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在战斗编组这一方面动脑筋。
为了让陆勇能把接下来的话听进去,李路一开始就先就特殊的战场地形表明自己的观点,以此来与陆勇形成共鸣,这样才好说话。
果然,说到丛林作战,陆勇一下子来了兴趣,接过话,说道:“丛林中树高林密,雨雾缭绕,视界、射界都受到限制。战争初期,我们没少在这方面吃亏。即使是小分队伏击,往往一个弹夹的子弹打出去了,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杀伤效果。”
李路点点头,说道:“战争初期我们装备的半自动步枪,已经被证明不适合用于丛林作战。丛林作战中,尤其是小分队作战,要求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瞬间强大的火力以及持续的火力压制。当时部队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后来换装了56式冲锋枪,情况才好上一些。”
“现在咱们装备的81…1式自动步枪,我觉得是一种优秀的丛林突击步枪,可以折叠的枪托使得在枝蔓遍布的丛林中使用更加灵活。”李路笑着说道,“不过,话说回来,就咱们这个编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比如所有的重火力都集中在了机炮连,这样难以有效地给予分队火力支援。”
想了想,李路继续说道,“我有个想法,拿我的二排举例子。现在二排编制二十九人,三个战斗班,除了我,五班是九个人,六班九个人,七班是十个人。装备三具40火,三挺轻机枪,二十三支自动步枪。”
“大队长,这根本就是步兵班的编组方式。普通的地面作战,在上级火力的支援和配属下,这样的编组没有问题。但是放到我们侦察部队,那就有大问题了。别的不说,全大队,有侦察器材的只有三连。大队长,咱们侦察部队是干什么?不就是潜入敌后执行侦察任务的么。按照这一点来算,全大队只有三连才能担负这样的任务。”
陆勇眉头皱起来,不禁伸手去拿烟。李路见状急忙掏出中华烟,递过去一支,又给点着火,这才坐回去。
作为实战经验丰富的侦察部队军事干部,陆勇自然是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战斗编组与战术运用息息相关,战术运用直接关系着战斗的成败。
“大队长,抛开侦察部队的性质不说,就说小分队作战,我们现在的编组方式也不是最合适的。”李路说道。
陆勇抽了一口烟,说:“据我所知,前面的十几支轮战侦察部队都是同样的编组方式,他们打得很好。”
李路反问道:“两三百人的伤亡,对于一支团级的侦察部队来说,算打得好吗?”
陆勇一愣,直直看着李路。
“真正意义上的侦察部队,能够杀敌十自损一,甚至无伤亡!”李路抛出炸弹。
陆勇彻底愣住了,打仗不是过家家,那是真刀真枪地干,要达到李路说的这种程度,在他看来显然是匪夷所思的。
李路却知道,他现在所说的侦察部队根本就是后世的特种部队。
李路说道:“其实侦察部队能够发挥的作用,大得难以想象。咱们现在的情况做不到那样,不过尽量争取以最小的代价歼灭更多的敌人,还是可以努力一下的。首要的问题,就是战斗编组。”
陆勇稍稍回过神来,认真说道:“说说你的看法。”
李路心里悄悄松口气,说了那么多,无非就是等陆勇问出这句话。
“把现有的编组全部打散,重新编成若干支作战小分队。”
李路说道,“七到九个人的小分队,突击手、狙击手、观察手、火力支援手,明确岗位和火力配置。把大队所有的侦察仪器全部打散分配到各个小分队。重点是,明确小分队的作战思想。不是和敌人死打硬拼,而是渗透、反渗透、伏击和反伏击为主。”
说到这,李路不得不举例子,说道:“比如我军一支侦察分队潜入敌后,发现了敌军的重炮阵地,第一件事不是策划攻击,而是保持隐蔽状态,将坐标信息上报,由上级火力对其展开打击,确认目标毁伤后立刻撤离!说白了,侦察分队有可能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打过一颗子弹,引导上级火力对目标进行准确打击就是最重要的任务!”
在陆勇看来,这是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他已经完完全全被这个衙内的言论给震懵了,不由在想,这到底是哪位首长家的孩子,脑袋里蹦出来的全是一些从来没有出现过,但是却有很强的实用性的作战思想。
没错,就是作战思想。一支军队善战与否,作战思想是核心之一!
李路说的,都是来自后世的特种部队作战思想,能不是全新的吗!
所谓的侦察部队也好,特种部队也好,李路都认为有一个共同的流程原则,秘密进入,完成任务,秘密撤出。
如果与敌人发生了交火,一定程度上说,行动就是失败的。
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比如斩首战、袭扰战等,很多时候都需要依靠特种分队本身去执行,上级给予的支援有限。
就目前来看,也只有这种办法,才能在避免第17侦察大队损失过大的前提下,完成好这次轮战任务。
李路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他有信心带出一支达到后世特种部队水平的侦察分队,不需要多,三个月足矣。只是眼前,他最缺的就是时间。否则也不会在列车上,就找到了陆勇开始这番谈话。
第020章临时的试点部队
陆勇已经开始抽第三根烟,李路也点上了烟抽起来,一时间包厢里烟雾缭绕。
第三根烟抽完,陆勇依然没有说话。他在考虑,在衡量。
部队的战斗编组在组建的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第17侦察大队是战斗编制,不是平常的部队编制,所以,组建的时候就弄好了战斗编组,并且按照编组进行了长时间的临战训练。
说白了,战斗编组不好轻易改变。
本来部队按照原来的编组训练得挺好,你倒好,还没上战场就给改了,这下战士们之间的契合出现了问题,如果导致不必要的伤亡,你陆勇可是要负责任的!
陆勇考虑到,重新编组会破坏战士们临战训练形成的默契度。大家都知道,战斗中班组之间单兵之间的协同配合多么的重要。而要形成默契,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配合训练。
显然,现在重新编组部队,是没有时间进行临战训练的。
当然,陆勇也考虑到一个责任问题。如果改变了编组方式,最后还不幸得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伤亡,那么责任就全是他陆勇的了。如此,就会给他的前途蒙上一层灰尘。
可是眼前这位李排长的建议,陆勇打心里觉得有道理,也很有必要。当然这是完全抛开李路的背景。陆勇是年轻的军事干部,从战场上杀出来的军事干部,三十来岁,这一类人胸中自有一股气,是不会轻易屈服于权贵的。
只有一种人能够让这样的人尊重和佩服,那就是沙场上真刀真枪干出成绩来的人!
事实上,这个时候陆勇已经完全忘记了高大山跟他交代的有关于李路的话,自然也就暂时忘记了李路衙内的身份,完完全全地站在军事的角度去思考李路的建议了。
良久,陆勇才开口,说道:“李排长,你说的很有道理,说实话,我是颇有些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李路露出一丝腼腆的笑容,摇摇头。
“不过全部打散重新编组,时间上来不及了,战士之间的配合协同也会出现问题。”陆勇说道,“你看这样行不行,先在你们排搞个试点,然后再寻找机会推广开来。我估计我们要在南疆待上一段时间,也正好好好地检验一下你说的那些战术理论。”
李路先是眉头一皱,然后很快舒展开来,点了点头。
目前这是最好的结果了,指望全大队都按照他的建议打散重新编组,的确有些不实际。
也还不算坏,起码,他可以在自己的排里先搞起来,其他的只能见一步走一步了。
最大的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如何让第17侦察大队重蹈历史上遭遇大伤亡的覆辙?
陆勇如此表态,有重新编组困难的原因,也有对李路没有完全信任的原因,或许后者更甚。
但是对于这点,李路觉得很无奈。总不能跟他说我是重生回来的,知道第17侦察大队不久之后会遭遇什么。那样的话,只怕陆勇会第一时间下令把这个神经不正常的李排长给关起来。
李路心道,看来只能尽自己所能,徐徐图之了。
“大队长,我一定会好好搞的!”李路表态说道。
陆勇点点头,说道:“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你随时找我。”
这个时候他倒是想起了高大山的交代,尽力支持李排长的工作。不管怎么着,军中衙内的面子还是要卖的,何况这个衙内看上去还挺有几分本事。
“谢谢大队长!如果没有什么指示,我先回去了。”李路站起来说道。
“好好休息休息,到地方了恐怕就没那么多时间睡觉了。”陆勇也站起来。
李路利索地抬手敬礼,陆勇还礼,目送他离开。
走到车厢之间的过道处,李路站定了脚步,点上一根烟,透过厚厚的玻璃望向列车外面。
列车沿着西南方向向南行驶两千公里后,转入成昆线,然后一路南下到达南疆。整个过程几乎是由北向南穿过了华夏,需要花费两天两夜的时间。在这个年代,这个速度算是很快的了。
现在列车行驶在华北平原上,方圆望去一马平川,绿油油的农作物布满了田野。正是春耕时分,大地显现出最原始的活力。
李路却没有心情去欣赏平原春色,他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他的“试点部队”上了。
陆勇之所以同意让他用自己的排搞一个试点,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何尝不是在给他一个证明自己那些理论的机会?
如此,便要好好把握好这个机会。
李路看得更远,如果利用好了,不仅能对第17侦察大队形成有利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参与首都军区组建特种部队,就有更多的实战依据和凭仗了。
想到这,李路把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后世的那些特种小分队的编组方式全部过滤的一遍,一个个权衡,寻找出一种最适合现实情况的方式。又反反复复地分析了一遍,有了方案之后,才回到二排的区域。
这个时候,他已经抽掉了三根烟。
刘小光正和其他两个班长聚在一起抽烟说话,擦得发亮的81…1式自动步枪就随手搁在旁边。第17侦察大队全程开进都是轻武器随身携带,只不过枪弹分离,只有干部身上才携带有一个压满子弹的弹夹。
看见李路走过来,刘小光三人连忙掐掉烟头,站起来。部队中的尊卑在这一刻得到体现。甭管李路多年轻,职务摆在那,你下级该怎么对待上级你就怎么来。
这不是规矩,而是写进了条令条例里面的行为守则!
李路抬起手压了压,示意他们坐下,扫了一眼旁边的81…1式自动步枪,随手拿起一支。
他扫了一眼枪号,说道:“七班长,这枪是你的把?”
刘小光点点头,心中自然是对排长记住自己的枪号感到惊讶。其实他不知道的是,不仅是他,全排二十八个人的枪号他都记在脑子里。
当排长,可不仅仅挂个职务上任得了,这不是路三哥的作风。事实上在得知自己要担任二排长之后,李路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首要的事情就是尽快了解排里的每一位战士。
李路就着座位坐下,枪就跟拎了根麻杆一样轻轻松松地拿在手里,说道:“我考考你们,这枪的实际射速是多少?”
刘小光张了张嘴巴就闭上了,眼睛看向了五班长。他觉得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有点丢七班长的份。随便找一个战士,都能轻松说出八一杠(81…1式自动步枪以下简称八一杠)的参数。
这可是必学的军事理论知识。
五班长沈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81…1式自动步枪发射7。62毫米口径步枪弹,初速为750米每秒,射速为600…750发每分钟,空枪重3。5公斤,全枪长955毫米,加刺刀为1104毫米……”
待五班长熟练地背完八一杠的参数,李路才点点头,说道:“不错,五班长的理论知识学得很扎实。”
他话锋一转,“不过,我刚才问的是八一杠的实际射速……”
众人一愣,仔细一回想,还真是这样。参数上的是理论射速,跟实际射速可是有很大的区别。
刘小光的脑袋转得比较快,他对枪支的熟悉更甚,要知道他这个军区侦察大队第一神枪手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的。
“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加上更换弹夹需要的时间,我觉得一分钟最少也能打九十发吧?”刘小光很不确定地说道。
事实上,没有人测试过实际射速。
实际射速也称为战斗射速,顾名思义,就是在战斗中能够打出的最大射速。
理论射速是根据枪支的工作参数来计算的,而实际射速则不然,就像刘小光说的,要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目的倾泻子弹。可不是死扣着扳机把子弹打出去就行了的。
而且在打光了一个弹夹之后,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换上新弹夹,这都是影响到射速的因素。
李路有些惊讶地看着刘小光,颇有些意外。刘小光其实已经把八一杠的实际射速说出来了。后世经过多次测试,八一杠的实际射速最多能达到每分钟九十发,也就是三个弹夹的容量。
点了点头,李路说道,“不错,根据测试,优秀射手在考虑精度的前提下,一分钟内最多能够打光三个弹夹。”随即,他抛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们觉得除了瞄准之外,还有什么会影响到了射击的速度?”
这个问题就不是局限于八一杠上面了。
一直没有说话的六班长梁伟军冷不丁地回答道:“更换弹夹!训练的时候我就觉得,更换弹夹占用的时间几乎等同于瞄准时间。新兵上了战场,肯定没有办法保持训练时的稳定情绪,手忙脚乱中甚至弹夹会装不到位。”
李路赞赏地冲梁伟军点了点头,六班长给他沉稳、细腻的感觉。
“六班长说的很对,”李路说道,“我们都知道,战斗中的火力持续性很重要。你们三个都是参加过一次轮战的老兵了,对这点想必体会更加的深刻。”
说到这,三个班长不约而同地点头。
排长这个话确实说到了他们心里。为什么大规模战事结束之后,部队普遍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不好用,最大的原因就在于56半不能提供足够的火力强度和火力持续性。
56半是半自动步枪,简单通俗地说,就是只能单发射击,扣一下扳机发射一发子弹。它的弹夹容量是10发,实在是少得可怜。
相比之下,越军装备的是苏制ak…47,无论火力强度还是火力持续性,都完胜56半。
而56式冲锋枪就是苏制ak…47的华夏版本,八一杠则是以ak…47为原型,经过改进后研制出来的新式步枪。所以,八一杠长得跟ak…47非常的像。
掏出烟,给三个班长都发了一根,三人有些扭捏地接过拿在手里,李路先点燃自己嘴上的烟,把火柴盒和烟都放在桌子上,示意大家都点上。
抽了几口,李路问出了真正的问题,说道,“怎样缩短更换弹夹的时间,你们有想过吗?”
注:为了让非军迷朋友们看得轻松些,如果内容涉及到一些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步枪会在章节末尾进行注释。当然,不会是很严谨的那种注释,通俗直白看起来最舒服。
譬如:
1、“弹夹”与“弹匣”,关于哪个称呼更适合,步枪觉得日常使用中两者皆可,咱们就不咬文嚼字了,大家能明白是什么部件才是王道。“弹夹”更加通俗易懂一些,所以下文统一使用“弹夹”。
2、56式半自动步枪与56式冲锋枪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步枪,朋友们千万别搞混了。步枪常写错别字,但是对于书中涉及到的知识,步枪一贯的态度都是严谨认真的。
56半是国产的半自动步枪,56冲则根本就是仿制的ak…47,或者直接就是拿缴获来的枪支装备部队了,也叫56冲。
两种枪支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看外形,各位不防度娘上找找两者的照片,一目了然。
第二个问题,我们56年就已经仿制了ak…47,为什么南疆战事中依然大量使用了56半呢?原因非常的多非常的复杂。大家都知道1969年3月的珍宝岛武装冲突,自然也知道中苏在这个时期的恶劣关系。使用56半替换56冲,不免有政治上的原因。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56半并非是一种很差的枪械,相反,56半的设计很优秀。部队官兵之所以不给好评,第一个因为这个枪出现的时机和地方都不对,第二个因为文革出厂的56半存在非常多的质量问题……你们懂得。
作为一款半自动步枪,56半的精度值得称道,步枪觉得如果改成精确步枪供精确射手使用,是非常不错的。
ok,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如果朋友们有兴趣了解的话,请在书评区留言,人数足够多的话,步枪申请一下,开个单章专门说说南疆战事的那点鲜为人知的东西。
以下附上56半、56冲和八一杠的参数。
56半:全枪长1025毫米,全枪重(不装弹)3。85千克,枪管长521毫米,膛线右旋4条,弹仓容弹量10发,发射56式7。62毫米步枪弹,初速735米每秒,战斗射速35…40发每分钟,有效射程4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1500米。
56冲:全枪长1102(带刺刀),全枪重(不装弹)4。03千克,枪管长414毫米,膛线右旋4条,弹夹容弹量30发,射速600每分钟,初速710…730米每秒,有效射程400米,自动原理为枪机回转式闭锁。
八一杠:全枪长955毫米,加刺刀为1104毫米,全枪重(不装弹)3。4千克,初速750米每秒,弹夹容弹量30发,有限射程400米,弹头飞行到400米仍可以穿透a3钢板8毫米,瞄准基线315毫米,准星高40毫米,自动原理为枪机回转式闭锁。
第021章单手换弹夹的真正。。。
李路的问题一出来,刘小光就看了其他两位班长,笑着说道:“排长,这也算是问题啊,动作熟悉了速度自然就快了。”
闻言,李路眉头轻轻皱了皱,把放在大腿上的八一杠递给刘小光,说道:“你给我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更换弹夹的。”
刘小光接过枪,收起笑容,这可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排长露一手。他心里多少有些看不起这个年轻的排长,但是他也知道,在考核的时候这位年轻得过分的排长把他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说不定人家心里也看轻自己呢!
刘小光站起来,飞快地成据枪姿势,枪口指着窗外,说道:“排长,你下口令吧!”
李路从怀里掏出秒表,认真地看着刘小光的动作,说道:“准备了,开始!”
话音刚落,只见刘小光双手持枪变成单手持枪,左手飞快地区拔胸前的弹夹,一声清脆的“咔擦”声,刘小光用新弹夹撞击弹夹卡栓,随即向前一挤,空弹夹应声落下,又是一声清脆的“咔擦”声,新弹夹已经装好,刘小光的左手飞快地从下面绕到枪的右边“唰”地拉了枪机。旋即,恢复了双手持枪的战斗姿态。
整个过程说起来费力,实际整个过程令人眼花缭乱。
李路下意识低头去看秒表,2。32秒。
刘小光坐下来,轻轻呼了一口气,把枪抱在怀里,望着李路。
此时此刻,李路的内心是震惊的,他震惊的不是刘小光的速度,而是他的动作——单手换弹夹!
这是在后世传得沸沸扬扬的单手换弹夹,更因为涉及到的一起案件而被广大网友追捧!
那个事件发生在94年,可是现在是88年啊!
足足三秒,李路才从愣神的状态恢复过来,眼前的事实确实让他吃惊。平心而论,单手换弹夹这种动作在后世的国防军中,根本就不算什么很牛13的动作。最普通的步兵部队战士,只要稍稍练上个把小时,就能很好地掌握到技巧。
其实这也不是很讲究技巧的动作,足够熟练就行!
而李路后世在特种部队的时候,别说是利用单手换弹夹的方式达到延长步枪火力持续性了,就是使用手枪射击,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震惊他的是,这个动作居然在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这么说,传闻是假的?
稳了稳情绪,李路问道,“七班长,你这个动作从哪里学的?”
看到排长被震住的表情,刘小光很满意,听见李路这样问,当下奇怪地看了其他两个班长一眼,说道:“呃,排长,单手换弹夹当兵的都会啊!”
……
“只不过这种动作很容易损坏枪械,一般不让这么干。”突然想到排长没有参加过南疆战事,刘小光就补充道,“上了战场就没这么顾虑了,所以我们侦察大队当成一个科目来练的。”
李路拧着眉头,问道:“这么说,单手换弹夹这个动作是在南疆战事中出现的了?”
梁伟军插话说道:“据说是79年战事的时候,一位老兵发明的。”
这么一说,李路心中便有数了,轻轻舒了口气,关于单手换弹夹的一些从后世带到这个时代的问题有了答案。
当初听闻单手换弹夹是94年的一名军官发明的,李路就半信半疑。他一度怀疑那位军官参加过轮战,但是没有办法证实,毕竟那件事很敏感。因为他觉得,这种一切从实战出发的动作,最大可能是在战场上出现。
平时训练,极少人有想过用这么粗暴的动作去换弹夹。当过兵的都知道,部队对枪械的管理是如何的严格、保养是如何的高标准。
现在,一切都有答案了。
单手换弹夹这个动作到底是谁发明的,已经无法考究了,但是李路坚信一点,那就是一定是在南疆战场上首现的。
本来,李路是想要向大家传授这种快速的更换弹夹方法,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必要了。突然,他又想到另一种方式,再想到单手换弹夹并不是每一位战士都能熟练掌握的,稍微思考他就有了决定。
“不错,单手换弹夹确实能够提高更换弹夹的速度,自然也就增强了火力的持续性。”李路点头说道,“不过部分战士掌握起来有些难度。”
本来,李路以为说出后一句话,三个班长会有不服的表情,却发现三人都深有同感般地点头。心道,看来,自己排里的三个班长都不是等闲之辈啊!都很清楚每一个战术动作的难度。
这个时候,旁边的战士看见新排长和三个班长在讨论战术动作,纷纷围了过来,侧耳倾听。
李路扫了围观的战士们一眼,稍稍提高了下音量,说道:“我记得84年的时候就出现过一种非常简单的提高火力持续性的方法,可是不知为何我们没有采用。”
说着,李路就站起来,冲旁边的战士说道:“去找卷胶带来,最好是黑色的电工胶带。”
这种东西多得很,每个连队的战备物资库都有。
很快,那个战士就从文书那要来了一卷黑色的电工胶带,递给李路。
李路跟刘小光要了两个弹夹,就动起手来。这个时候,不仅全排的战士都围了过来,坐在不远处的其他排的战士也围了过来。看不见的都站到了座椅上,大家目不转睛地盯着他手上的动作。
只见李路把两个弹夹并在一起,一高一低地错开,用胶带缠起来,一个双弹夹就完成了。
他示意刘小光把步枪递过来,拿起枪后,他犹豫了一下,拿出秒表扔给刘小光,说道:“给我卡下时间。”
随即把双弹夹随便地插在裤子口袋里,然后瞬间成立姿据枪姿势,枪口同样指向窗外。
刘小光真想看看新排长有什么绝活,当下调整好秒表,喊道:“准备!开始!”
“咔嚓!”……“咔嚓!”……“刷!”
没有然后了。
刘小光目光落在秒表上——1。75秒。
大家都在揉眼睛,却不是因为不相信,而是真的看不清楚排长的动作!
和刚才刘小光一样的动作,取弹夹、卸弹夹、装弹夹、拉枪机,一个不少。但是,大家都没看清楚李路的动作,只能看见他的左手在划着残影……
实在是太快了!
而且,李路换上去的是双弹夹。两个弹夹并在一起还能如此精准地把其中一个装上去!
“妈呀,这也要太快了吧!”战士们中有人没忍住,惊讶道。
李路就是存心要露上一手,否则他这个新来的还是见习的十八岁排长怕是要镇不住这些老兵油子,甚至新兵蛋子都会给他脸色看。
单手持枪,枪口朝上,高高举起,李路说道:“我要给弟兄们说的,其实是这个双弹夹。大家看,把两个弹夹绑到一起,上下错开,换弹夹的时候只需要卸下打空的这个,直接就可以换上新的。这样做的好处是省去了取弹夹的动作,达到了缩短时间的目的。”
其实在李路缠弹夹的时候,脑瓜子灵活的战士已经明白了,现在这么一讲解,大家都被点醒了。这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缩短换弹时间的方法!
在后世,很多国家的军警都采用这种简单易用的方法来缩短换弹时间。
这时,沈涛一拍脑袋,他是长江以北的人,身材不高不矮,满脸的疙瘩痘痘是他长相最大的特色,他说道:“次奥,我想起来了,排长说得没错,这招以前就有很多人用,我咋给忘得死死了呢!”
李路笑了笑,说道:“觉得单手换弹夹难以掌握的同志,可以用这种方法。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绑的时候要注意,不能让第二个弹夹影响到枪械的射击。”
他扫视了大家一眼,说道:“好了,去文书那里再要点胶带,大家试着绑一下。另外,我提醒你们,增加了一个弹夹子弹就会增加枪械的重量,如果你觉得这样影响了你的射击精度,那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
“是!”
大家轰然答道,都是第一次看见新排长的身手,一下就被折服了,然后就都纷纷兴奋地动起手来。
对于即将要上战场的战士来说,尤其是新兵,任何一个有益的战术动作都能够增大自己存活的几率。由不得大家不如饥似渴。
围观的战士散去,刘小光他们的座位恢复了平静。李路重新坐下来,扫了一眼三个班长,都从他们眼中看到了两个淡淡的“服气”,顿时心里一阵欣慰。
“排长,”刘小光低声说道,“你是怎么练的,居然只有1。75秒!”
梁伟军表情一贯的严肃,据李路了解,他是典型的南方人,有着一副拳击手一般的身材,说话略带一点口音,他说道:“这个成绩超过了军区第一名。”
“熟能生巧罢了。”李路摆摆手,问道,“军区第一名是谁?”
沈涛忍着笑意,把手一指刘小光,刘小光尴尬地低下头挠脑袋。
“哈哈!”
大家都纷纷开怀大笑起来,笑声之间,李路和三个班长的关系又拉近了不少。
三个班长中,刘小光表面上吊儿郎当的样子,却是一个头脑灵活身手敏捷的狙击手苗子。五班长沈涛生性直率,颇有北方人豪爽味道。六班长是其中最为严肃谨慎的一个,没有把握的话不说,没有把握的事情不轻易做。倒是和他拳击手一般的身材相得益彰。
先是发中华烟,然后是露一手绝活,李路这软硬兼施使得娴熟,很快就获得了排里兄弟的好感,初步建立了威望。
尤其是三个班长,现在才算是真正把他当成自己的排长来看待。班长是军中之母,重要性谁都无法忽视。老资格的班长可以无视排长,威信高的班长的地位在连长之上,这种例子都非常常见的。
要顺利实施下一步的试点计划,李路就必须争取到三个班长的支持,否则他寸步难行。
目前来看,可以说是很成功的。部队,永远是强者为尊。
第022章第二排突击队?
少顷,李路示意大家靠近点坐,然后从口袋里拿出小本子和笔,说道:“刚刚我和大队长讨论了关于战斗编组的问题,大队长决定让我们二排先做一个试点。刘小光,沈涛,梁伟军,你们是参加过一次轮战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我们讨论一下,我们排的战斗编组应该怎样安排?”
三个班长你看我我看你,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解。战斗编组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怎么突然就要改变了?但是排长说得严肃,显然这是一项重要任务。谁都明白试点的意思,那就是要给整个大队做示范的!
不过,他们一时半会想不明白其?(精彩小说推荐:
)
( 1989红色攻略 http://www.xshubao22.com/5/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