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亍R桓雎懿芬桓隹樱佣嗔俗匀痪湍馨才哦嘁恍┞懿仿铮?br />
关于101大队,李路有自己的想法,他也单独和老总汇报了想法,并且得到了支持。当然,这些别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开常委会议的时候,一看大队长拿出来的编制计划,郭明和闫正天的脸色就不好看起来。
他们俩调到101大队,还没怎么着,亲朋好友老部下新同事就找上门来了,都想在总部新组建的直属单位谋个好差事。自然,那些人是不知道这个101大队究竟是干嘛的,只知道这是直属总部的新单位,这就够了。
虽然101大队的事情不能往外说,但是一些人的想法,郭明和闫正天还是暗暗记在了心里。都是在一个系统工作,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谁没个人情?
没想到,李大队长根本就没有考虑这些,直接就把那些容易安排人的岗位给搁置起来了。难不成把那些人情安排到战斗连队的岗位上?郭明和闫正天是连想都不敢想的。恐怕他们现在提出来,下一分钟就会接到调令。
参训战士都是整连整班地淘汰,他们可不会怀疑李大队长的铁腕。
至于陆勇嘛,他倒是意见和李路一致。因为常委中,只有他是一开始就和李路讨论特种作战部队的,当时在南疆前线,他也是支持李路进行特种小分队试点的。
赫赫有名的短刀突击队不正是在陆勇的支持下,由李大队长一手带出来的么!
关键的是,陆勇很清楚上面调他到101大队是干什么的。不是去争那几个正连副连职位,而是认认真真地学习特种指挥作战。这个话,高大山是当面摆明了告诉陆勇的。
反正呢,李大队长开几次常委会,都是在走形式,他决定的事情,现在的101大队真没谁敢去提出反对。整个大队都是人家一手规划搞出来的,你拿什么去反驳?
再说,人家李大队长也说了,一切工作都要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基础。精简编制,缩小规模,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这。
之后的事情就顺利了,讨论三个战斗连队的干部人选。李大队长定下了基调——优先从教官队和机关干部当中选择。当然,前提是候选人一样要全程参与了集训。想那些主要做纸面工作的,自然不在此列。
然后问题就来了,就算把教官队以及机关中符合标准的干部都安排下去,人数也不够。
这个时候郭明和闫正天的小心思又开始活络起来,在脑子里筛选着认识的人当中有没有勉强够格的……
谁知,李大队长接下来的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他们的念头,李大队长说:“宁缺毋滥,当连队干部要是比不上底下的兵,我要他何用!”
那就只能平均分配了。
李大队长接着拿出了一份配备名单,首先是关于三个连长的人选。教官队长刘小光拟任一连长,吴军拟任二连长,谢东流拟任三连长。
一连是武力侦察连,101大队这把刀的刀尖,让刘小光当连长,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刘小光的资历和能力都摆在那,本身又是中尉,又当过排长,而且还是李路亲手带出来的指挥型人才。资格是杠杠的够的。
吴军在首都军区侦察大队干了四年的侦察连长,两次参加轮战,上尉军衔,本来就是正连职,担任属于特种作战连的二连连长,也是一点问题没有。
至于谢东流,郭明和闫正天就有异议了,连陆勇都觉得不妥。因为谢东流的档案显示,他一直在情报部,没有带兵经验,而且从事的工作和特种作战不搭边。贸贸然地担任连长,恐怕不妥。
李路当时做了更加详细的介绍:谢东流本身是世界关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专业中有涉及部分特种作业的内容,年纪轻轻就已经是上尉正连职干部了。而且很多人不怎么重视的城市作战,谢东流是非常的有经验。让他来当这个三连长,是有考虑的。
因为谁也没有李路清楚,未来城市特种作战的重要性会去到一个很高的程度。
大队长坚持,而且说得有道理,于是谢东流任三连长这个任命,首先就在常委会上通过了。
接下来就是指导员的人选了,在政工方面,李路全部放开了让郭明和闫正天去选人,不管哪个部门的,符合标准就行。其实李大队长也想在这方面施加自己的意志,因为在他心目当中,战斗连队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首先是合格的特种兵,然后才能是连长或者指导员。
但是,李大队长的确没有更多的人选了。而且,作为党委常委,一个还是党委书记,李路不得不考虑郭明和闫正天的想法。他们俩都是总部机关过来的,人情世故方面比从野战部队上来的陆勇要重,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要一把手选好了,连队的建设就不会有多大的问题。再说了,即便是郭明和闫正天推荐上来的人选,也必须得通过李大队长的考核。
101大队是你想进就进的么!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包括陆勇在内,三人都明白,大队长心里早有了一番安排,开常委会研究讨论,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
副连长这个岗位,因为人手短缺,也暂时放下了,李路的意思是先把排长配备整齐,就是这样,也显得紧张。
赵荣军中士拟任一连一排长,推荐提干;龚令辉少尉拟任一连二排长;黄观辉少尉拟任一连三排长。
李路这个提议一出来,其他三个常委马上就明白大队长的意思了。这三个人都是老短刀,跟着大队长在安南杀了几个进出的老部下,身上都负着沉甸甸的功劳。可以说是李大队长的心头肉,现在不仅让最出色的刘小光当一连长,还把其他人也安排进去。
这说明大队长对一连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这个武力侦察连比其他两个连队,受关注度都要高上一个层次。
龚令辉和黄观辉基本上都没有什么问题,郭明和闫正天担心的是赵荣军。他因为教育程度的局限,当初授衔的时候拿了中士,没能当成军官。按照惯例,他只能代理排长职务,而不能获得正式任命。
不过李路提出把赵荣军纳入101大队第一批提干的推进名单里面去,给他争取个中尉,那就没有问题了。
随后郭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衔虽然上去了,可是文化程度还在那。101大队既然是新型部队,干部的文化水平自然不能太低,这也是李大队长一贯倡导的。
李路早有准备,当下就抛出了一个干部培训计划。大家一看,这个计划完全就是集训期间李路亲自讲授的干部培训班的超级加强版,加入了大量的文化科目。
大队长走一步看三步,什么都准备好了,那大家还能有什么问题?
常委会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举手会……
回到全体会议现场,李路宣读了关于若干人员的任命,然后进行民主评议。大队党委常委会上通过的任命,基本上是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尤其是在部队,尤其是在李路当老板的101大队。
被读到名字的人,有些人面无表情,有些人感觉意外,有些人颇得失落。其中感觉到失落的是吴军,他还以为调到101大队,职务会小上半级,没想到还是当连长。
让他失落中赶到欣慰的是,他的级别小上半级,正连职变副营职,由此101大队出现了副营职连长这种怪现象。
这也是特殊环境下的特殊情况,再没有哪支部队比1988年的的101大队更特殊了。
民主评议后,任命就算是确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报总长办公室批准。其实其他三个大队领导都知道,李路手里就有权限。
接下来进行了参训战士入选101大队人选的讨论,这个时候会场才变得热闹起来。因为通过最终考核的人数超过了101大队所需要的数量,就必须得在里面挑选最好的兵。
关于这方面,与会的教官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包括全程参与集训的几个助理员,都很有资格发表意见。众人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气氛非常的热烈。
而关于多出来的小部分兵,是退回原单位呢,还是另作安排,也需要在会上进行讨论。李路不倾向再进行一次考核,因为没有谁比他更清楚,集训营的兵,从现阶段来看,已经最大限度地优秀了。接下来要接受更高层次的训练,否则是不会再有提高的。
再进行考核,就是鸡蛋里挑骨头了。
三个战斗连队攻击210名战士全部敲定完毕之后,午饭时间就到了,李路当即决定延迟一个小时开饭,讨论多出来的18名战士如何安排。
基本分成两种意见,一个是回去,毕竟也算是综合素质里排名靠后的战士,退回去也是理由充分;另一个是平均分配到三个连队,多不多少不少也就每个连队增加6个兵员,问题不大。
两派人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退回去的理由是,集训营的高标准不能打折扣,否则以后想要维持就更难了。主张留下来的理由是,这18名战士是通过了最终考核的,理论是符合入选101大队的,退回去有损101大队的名誉,倒不如留下。
相持不下的时候,李路一语定权坤:“不退回,也不下连,就用他们来组建机关炊事班!”
一语出,惊四座。
第068章101大队成军
1988年8月31日,101大队营区大操场。
101大队成立了,没有鞭炮没有掌声,也没有领到莅临讲话。依旧是在大操场,101大队长李路上尉宣布总部直属特种作战部队成立,代号101。李路完成了自己的承诺——9月之前完成101大队的组建工作。
他不用上军事法庭了。
也就是这一天,国防军特种部队的旗帜部队、日后闻名全世界的101大队,在大山中的营区里,悄然出世。
李路同时宣布,虎豹集训营第一期结束。
“虎豹”是集训营的正式代号,但是私下里兵们喜欢称为废物集训营,蕴含着**丝自卑中的强大自豪感。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虎豹集训营会慢慢成为国防军特种兵的最高集训单位,演变成国防军特种兵集训的首选之地。日后,海陆空三军各自组建特种部队,都会把人派到虎豹集训营进行训练。因为只有从那里出来的兵,才是真正的特种兵。
关于这一点,李路是没有想到的,他搞出这个一个临时性的集训营,本意是每年举行一次集训,为101大队提供新鲜的血液,标准要求自然是严酷之极的。因为他主导创立的一套完整的特种兵培养体系,使得虎豹集训营日后名声大震。和海军陆战队的兽营并称两大集训营,一北一南。
作为虎豹集训营的缔造者,李路日后也收获了巨大的军中声望。当然,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101大队全体官兵大会上,参谋长闫正天亲自宣读了分配名单,大部分人都心情澎湃,心里涌动着苦尽甘来的味道——如果以后的那些不算苦。只有少部分人倍感失落,就是那18个成绩排名靠后的战士,被编入机关炊事班。
即便他们心不甘情不愿,命令就是命令,他们想退出也不可能了。一旦入选101大队,那就不会像集训营的时候,受不了就可以申请退出——那会被视为逃兵!
还有一些兵感到意外。
当初李路费尽心思从各个单位挖来的20名技术兵,能留到现在的,只有那么9个人。他们当中有精通枪械的军械员,有精通车辆维修改装的汽车兵,有擅长埋扫地雷的工兵……
他们9人单独编成一个特殊的战斗班——战斗保障班。
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为什么当初大队长死活都要从别的单位挖这些人过来的原因。
大会结束之后,101大队就算是正式成军了,所有工作要从集训时期转入到正常工作训练当中来。
随后几天,李路几乎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他亲自指导去完成。他也想放权让部下去做,遗憾的是,整个101大队,除了他,没有谁更加清楚特种部队这个新事物。
他也不能让101大队走弯路——国防军的特种部队建设起步已经晚了,再走弯路,只怕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赶上世界水平。如果按照既定的历史轨迹走下去,那李路回到这个时代后的初衷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所以,任何一项工作,李路都做到亲自参与完成或者全程指导监督。他熬了无数个夜晚编写出来的《101大队训练大纲》终于在成军当天出炉,部队的日常训练内容有了指导性的依据。
随即,以原有的部队日常管理规定为基础,他集合其他三大常委,根据大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增减和改善,最终完成了《101大队日常管理规定》。
这两部还显简陋的草案出来后,101大队就算是走上正轨了。兵们的一举一动除了有条令条例的约束,也有大队自己的指导。很显然,101大队是不会沿用国防军现有的任何训练大纲,不管是步兵的还是侦察兵的。
它本身就是一个新型的部队,带有极其强烈的试验意味。不过有着李路这个逆天的家伙在,101大队所有全新的尝试都会取得最完美的成绩和最好的效果。
这一摊子事情做完之后,李路就开始编写更加详细的系列训练手册。他的心不可谓不大,要想把101大队建成全军的标杆性特种部队,就必须得事无巨细。
然后大队的兵们晚上站岗的时候看到,大队长的房间只按时熄灭了不到两天,就又开始彻夜通明了,往往在出早操前的一个多小时,灯火才熄灭。
有了先知先觉这个无敌大杀器,一个星期后天微微亮起的时候,特种兵系列训练手册的第一册就出来了——《狙击手训练手册》。
点起一根烟抽着,看着书桌上整整齐齐叠起来的几十张信纸,李路深深地怀念起后世的电脑来……如果有那玩意,起码能缩短三分之二的时间。时间都他喵的耗在书写上了。他心里暗暗想着,一定要给大队机关配上电脑。
不过这也有一个好处,李路这厮的钢笔字居然给练出来了。
言归正传,李路之所以先把狙击手的训练手册弄出来,完全是因为这个兵种非常的重要。后世无数血淋淋的事实证明了狙击手的重要性和恐怖性。
在此之前,李路给刘小光下达了一个命令——在一连里挑选人员,组成一个狙击手班。刘小光是首都军区侦察大队第一神枪手,又经过李路的亲自传授,可以说是国防军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狙击手。
同时,他也是最明白老排长的意思的,由他来组建狙击手班,带来狙击手班训练无疑是最恰当的人选。
《狙击手训练手册》出来后,李路机要员袁方把草稿整理成册,同时列为a级绝密资料。在手册里面,李路不但借用了后世国防军狙击手训练大纲的成熟方法方式,还借鉴了后世接触过的国外老牌特种部队训练狙击手的经验。比如海豹突击队、三角洲特种部队、俄罗斯信号旗、以色列总参谋部的野小子等。
往往在后世公众知晓的狙击手训练方式,在这个时代,那就是一等一的国家机密。
《观察手训练手册》、《突击手训练手册》、《爆破手训练手册》、《火力手训练手册》……李路把训练对象细分到每个岗位,编写出小册子,有的厚一些有的薄一些,但是都完完整整地呈现出每个岗位的战士应该如何获得怎样的技能。
又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这么一个系列的训练手册全部完工,同样的被列入a级绝密资料。
时间来到9月18日,这一天101大队停止了上午所有的室外训练,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室外——918,国耻日,爱国主义专题教育。新建成的外面是迷彩涂装的大礼堂里,李路亲自授课。
把兵们带回1931年9月18日的沈阳事变,里里外外地剖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描述了他们的暴行。李路仅仅说了两句话就脱了稿,苏长城为他撰写的课件,被他扔到了一边。
从918事变讲起,一直到抗战胜利,延伸到两国之间的恩恩怨怨,拓展到1840年,一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时期。一段华夏人民的屈辱史完完整整地呈现在官兵面前。
“从1840年始,华夏人民从未真正站起来过。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非但欧美强国,连安南那些小瘪三也敢过来撩拨几下。过河拆桥,用我们援助的武器朝我边民开枪,用我们援助的大米充当掩体。我堂堂华夏天朝,竟要受此侮辱,是我辈军人最大的耻辱!”
“1979年,我们忍无可忍教训了他们一顿,1984年我们在海上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安南没有悔改,可以肯定是,他们将会在未来三十年内不断地侵犯我们!”
“同志们,看看你我们的周边,北边的北极熊、半岛火药桶、日本,南边一众不知天高地厚的东南亚小国,西边蠢蠢欲动的阿三、中亚火药桶……我们就在这样一个被各种不安分因素所包围的位置。而且,大家别忘了目前跟咱们打得火热的美帝,他们也不是善良之辈!”
“作为101大队的一员,我要求在座的每一个人,脑子了都要有随时准备打仗的意识!每个人都要有即将亡国的危机感!”
李路没有继续说下去,最后一句话已经过分了,再说下去,他担心自己控制不住,发表出更多鹰派的言论。
他整整讲了一个上午,原本安排讲话的副大队长陆勇、副政委郭明、参谋长闫正天,全部被取消掉——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了。
借着918国耻日这个机会,李路让兵们接受了一次心灵和思想上的洗礼。他是军事主官军事干部,但是那不代表他不重视思想教育。恰恰相反,李路一致认为,扎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战斗力的根本。
国防军能够战无不胜,关键在于这是一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这个本质永远不能也不会改变。
上午的大会结束,下午兵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训练当中,对上午接受的思想教育进行实践的巩固。
也就是在下午,目前暂时具体分管大队后勤工作的副政委郭明找到李路汇报了一个情况。大队成立之前的后勤工作是由闫正天这个参谋长负责的,因为郭明要协助李路进行对外的工作。大队成立了,后勤处长还没到位,就由郭明这个副政委先管着。总是让闫正天这个参谋长管后勤,不但工作量大,也不正常。
郭明汇报的情况是——库存的弹药不多了!
第069章装备处人选
上面是按照普通步兵团一年的训练量,给101大队拨付弹药的。当然都是步机子弹、手榴弹、迫击炮弹等等轻量级的弹药。101大队是没有火炮那些玩意儿的。
从集训营开始,到现在101大队正式成军,也不过三个月。居然把一年的训练弹药量给打光了!
说到这一点,郭明面上苦笑心里暗暗道:衙内就是衙内,够败家的!
两百多号人把足够上千人的步兵团使用一年的子弹手榴弹啥的打没了,这话往出说谁也不会相信。但是事实就是如此。
郭明特意查看了出库登记表,赫然发现,常常一个班一天的消耗量都是在千发以上。要是专门的射击训练,每个战士一天的子弹消耗量居然达到了恐怖的五百发!
老天,即便是战时状态,单兵的携带基数才是一百五十发!
怪不得现在提起射击训练,很多战士都下意识地哆嗦,拿筷子的手开始抖动。普通部队的战士求之不得的射击训练,101大队的战士们现在是视为最为恐怖的训练。
那么大的量,要求还那么高,肩膀、手受得了,那股火药味也受不了,有些人当场就吐了。更让兵们崩溃的是,频繁的射击训练意味着频繁的擦拭枪支。每一次射击训练结束都得擦拭武器。
你以为那个活轻松?
擦不干净没饭吃,班排长是戴着白色手套检查的!
而郭明自然而然地就想起李大队长给射击训练定下来的一个原则:敞开了打,只许多打,不许少打!一副败家子的豪气!
李大队长呢,坚信好射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要做到指哪打哪,就必须人枪合一,就好像学开车一样,一开始挂档都很生硬,踩离合踏板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只有熟悉了才能顺畅了,这就是人车合一。
要做到人枪合一,除了练还是练,毕竟有天赋的人是极少部分的,那些人都被挑去狙击手班了。
战士们的枪法是练出来的,每个战士都掌握了手枪、步枪、轻机枪、重机枪、60毫米口径迫击炮、40火等武器的使用方法,这还不够,每个人都要达到;大队长亲自制定的标准。
照这么用下去,一年的训练用弹药量还真的不够!
李路早有预料,所以郭明汇报之后,他微微一笑,先给他倒上杯水,然后说道:“老郭,我正想找你商量商量军械这方面的事情呢,你就过来了。”
101大队的政委还是由李路兼着,但是谁都知道,这个兼职很快就会去掉的,也肯定是由郭明来接任的。现在郭明本来就是顶着副政委的帽子干政委的活。
所以,101大队的两位主官,实际上是李路和郭明,一般事情他俩商量着就解决了。只不过101大队这种情况,李大队长是一言九鼎的。
“难道大队长向上级申请拨付弹药了?”郭明有些惊讶地说道。
李路点点头,又摇摇头,讲道:“不单申请拨付弹药,还申请了一批新武器。”他点上一根烟,“明天我带人去一趟白城子,把东西押回来。”
郭明喜上眉梢,不禁竖起大拇指,“新型武器?大队长,这个要得!”
“上次常委会议咱们通过了把装备部门从后勤里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装备处,已经获得上级批准了。”李路抽了几口烟,“关于装备处处长,你有什么好人选?”
其实李路也就是循例地问问郭明,没指望他能有什么好推荐,毕竟他没在后勤干过。
“我还真有个人要推荐。”
谁知,郭明低头想了会,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一个人,“z003号仓库里,有个军械科长,叫全德昌,今年也四十出头了,干了十几年科长一直没动窝。级别是正营,军衔却上到了中校。”
z003号仓库是隶属总部的综合性战备仓库,看编号就知道,它的规模是如何的庞大。它的级别是正师级。
李路讲道:“不过是一个升迁无望的老军械罢了,在正营职上待了十几年,按照他的年龄,差不多也该专业了。”
郭明点点头,说道:“没错。一连指导员范远良在z003号仓库工作过一段时间,昨天向我汇报工作提起了全德昌这个人。此人在军械管理方面才能突出,可以说是z003号仓库的第一人。可惜人有些古板,好几次调整都没落到他头上。这不年底该专业了,范远良感叹部队要流失掉一个人才,所以在我这提了几句。”
范远良是郭明从外面调进来的人,副连职干部,当了一连指导员,级别也小上半级成了正连职。他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和郭明闲聊,显然关系不一般。按照郭明的描述,全德昌就是那种性格耿直不懂世故圆滑的干部,没有升迁的机会那就正常了。
也许范远良真的为全德昌的能力惋惜,也有可能范远良和全德昌之间有私人关系。不过这些李路不打算去深究——只要能把活干好,管你是谁!
李路缓缓点了点头,“能够得到你这么重视,想必是个人才。这样吧,你马上启动审查考核程度,如果他能通过,那么装备处处长是他的了。”
没想,郭明此时却有些犹豫了,说道:“大队长,这个全德昌的能力应该是足够的,只是他的年龄……”
郭明的顾虑也有道理,101大队几乎是青壮派军官。大队四大领导中,郭明年纪最大,也就三十**岁,年轻如斯的李大队长就不必说了。副大队长陆勇也是一个三十三四岁的副团级中校青年军官。底下那些军官就不用说了,全部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
从这些就能看出,李大队长在建设101大队的过程中,加入了干部队伍年轻化的要点。
李路也考虑到这一点,但是干部队伍年轻化不代表就不要老成稳重经验丰富的干部了,只要有拿得出手的绝活,年龄就不是问题。
“全德昌要真是个人才,他的年龄就不是障碍,起码在101是不存在问题的。”李路缓缓讲道,“中校正营的情况不多见,不过也说明不了什么。你可以告诉全德昌,只要他干得好,一年之内我让他上副团。”
这个话,也就李路敢说,敢当着副政委的面说。谁不知道李大队长有这个能耐。
国防军中,一个人的军衔上升明显快于职务,通常说明这个人混得不如意,纯粹是靠资历在撑着。因为军衔的晋升,在和平年代,一般是看服役年限的,时间一到,就给你晋衔。相对而言,职务才是关键的玩意儿。
就好比地方上,正厅级巡视员和财政厅厅长,行政级别是一样的,但是职务不一样,后者手里抓着的是省级行政单位的财权。巡视员就是闲职一个。
如果一个人的职务上升明显快于军衔,那就只会说明一个事情,那就是这个人要么有极强的工作能力,要么有极强的背景。比如上尉营长啊,中校团长啊这些,就是年轻有为的青年军官代表。
像李路这种综合了两大因素的怪胎,也就是他,才能以上尉的军衔担任正团级大队的大队长还兼着政委一职,行政级别去到了副团待遇。其中自然也有“特殊环境下特殊情况”的因素。
“装备处长暂时就先这么定了,全德昌要是不行,咱们再商量。”李路讲道,“装备处下面的军械股比较重要,老郭,你觉得咱们大队谁适合当这个股长?”
郭明想了好一会儿,无奈地说道:“要我看谁也不适合,军械股长虽然说只是正连职,但是也是个小小的一把手。咱们大队里,能用的人都安排了,其他的,要么是些学生官,要么就是些没有经验的机关小干部。”
李路点点头,这是101大队的现状,不过显然,他心里有一个人选,便说道:“你觉得秦国华怎么样?”
“秦国华?”郭明脑子里马上浮出了一个彪形大汉,“他的各方面素质都挺不错的,是块好钢。不过,他刚从陆院过来不到半年,马上就走上一把手的位置,怕是力有不逮啊。”
摆摆手,李路说道:“秦国华级别上没有大问题,中尉副连职,干一段时间再调整成正连,也符合常规。关键是这个人精通十八般武器,呵呵,大队的轻重武器熟络程度,恐怕他是第一人。在陆院的时候,这小子还接触过大量的陆军装备,这一点很适合。而且他又是管理专业的,管理协调方面的能力也摆在那。”
“老郭,我明白你的意思。一个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军官,一下子就安排到这么重要的岗位上,会引来非议。”李路继续说道,“不过老郭,咱们不是别的部队,咱们是101。101的建设本来就是打破了常规,干部任用安排也不必拘泥,只要能提高战斗力,怎么来都行。这也是我们的基本建设原则。”
认真听完大队长的话,郭明缓缓地点点头,他被李路说服了。其实秦国华和全德昌一样,前者是没有资历,后者是资历太深厚,本质上所顾虑的问题是一致的。既然能抛开全德昌的年龄,为什么要拘泥于秦国华的无资历呢?
“我赞同,一切以提高战斗力为目标。”郭明说道。
“哈哈哈!”李路笑道,“那装备处的事情,就这么定了。我明天出发去白城子,家里的事情就要辛苦你了。”
郭明回答道:“大队长你放心吧,我会看好家里,等你凯旋,呵呵。”
第070章神秘的白城子
白城子是一个地名,它在老百姓和军人的眼中,有不一样的含义。对于前者来说,白城子只不过是东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城市。对于后者来说,白城子是一个神秘的地方。
因为那里有亚洲最大的兵器试验中心和全军唯一的轻武器试验部。轻武器试验部是华夏唯一的轻武器试验鉴定国家靶场,部队所使用的各种枪械、弹药以及配属装具,在列装之前,都需要通过那里。
早在组建101大队之处,李路便征得总长助理齐永宁少将的同意和支持,委托轻武器试验部,按照他的意图改造一批枪械。前不久,轻武器试验部发来消息城101大队所需要的武器已经通过了全部试验。李路当即决定亲自带人前去接收。
白城子距离首都一千多公里,李路不想把有限的时间过多地耗在路途上,当即动用了总长办公司特别参谋的身份,搭乘空军的联络飞机直飞空军15号机场,然后转乘轻武器试验部派来的212吉普车抵达目的地。
同行的人有苏长城和秦国华两位军官,以及警卫排代理排长邱大力和一连九班战士王朝阳、刘志翔和孔忠武孔二愣子四位士官。他们三人都被选入了武力侦察连一连,同样是安排在九班。
一行七人到达轻武器试验部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轻武器试验部一位姓陈的科长负责接待他们,安排了住所,然后就是丰盛的晚餐。陈科长是知道李路的来头的,总部直属大队的一把手,年轻得过分的年纪,一看就是一副军中大衙内的样子。所以晚餐整得很是丰富。
东北的特产是悉数上来,轻武器试验部的一个副部长作陪,期间部长也过来敬了几杯酒,可以说面子给得足足的。虽然李路对这种公款吃喝实在是反感,但是现在是他有求于人,不得不按下心中的不快,笑脸相待。
一个晚上就在酒桌上度过,把101大队几个干部骨干给乐翻了,东北野味可是很少有机会吃到的。至于酒嘛……101大队是有禁酒令的,谁敢当着大队长的面喝酒?
李路打算晚上就接收枪械的计划泡汤了。他想着提前试试枪,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还可以提出来让他们立马进行改进,凭轻武器试验部现在的实力,两三天时间就能完成改进。
这样就能节省很多时间下来,大队始建,有一大摊子事情在那,李路恨不得多出几个分身来。而且前几天高大山来电告诉李路,首都军区特种大队也成立了,仅仅比101晚一个星期的时间。
总政的老板程老爷子出席了首都军区特种大队的成立大队,并且挥毫写下了“狼牙”二字,首都军区特种大队就有了狼牙特种大队这个别称。周伟文以中校副团职的身份,担任了狼牙大队的首任大队长。
自此,老程家的意图再明显不过——李路已经查清楚,周伟文是老程家的女婿。
狼牙特种大队的规模远超101大队,首批兵员超过了八百人。于是问题就来了,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符合标准的兵员?老程家用了最直接的方法——兼并首都军区侦察大队。
本来,首都军区的特种大队组建原则就是要以侦察大队为基础,老程家用这一手,任何人也不能指责什么。周伟文的五营名义上隶属侦察大队,到头来反过来把上级单位给兼并了,这倒也是咄咄怪事。
因为南疆战事的关系,侦察大队一直保持着满编的状态,也就是说兵员超过千人。狼牙特种大队接收了近八百人,剩下的人,全部打散分到下面的师属侦察营。
而侦察大队大队长高大山则被无情地抛弃了。李老爷子获知情况之后,根据李路的建议,把高大山调到了东南军区,挑起了组建东南军区直属特种大队的重任。李老爷子有这个想法很久了。
首都军区直属特种大队的组建,被视为李程两家的一次争夺战。现阶段,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老程家占据了上风。老李家呢,连一贯的自留地侦察大队都被撤销了,可谓败得很有节奏。
只是,了解其中乾坤的人不会这样认为——君不见老李家的嫡孙李路以十八岁之年纪、上尉之军衔担任了总部直属的101大队一把手?101大队的组建瞒得过军中很多人,但绝对瞒不过红色家族。他们只是具体情况不了解而已。
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李路最清楚。狼牙特种大队名义上盯着国防军第一支特种部队的名头(101大队的成立对外人来说是绝对的绝密),有着来自总部和军区的大力支持,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
101大队呢,本来就是李路和魏老总之间协商出来的一个秘密部队,没有立项,自然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否则也不会出现魏老总想给101大队增加点军费也做不到,还得按照营级的标准来。老总也是有心无力啊。
狼牙特种大队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无疑给了李路很大的压力,所以,他必须得想法设法把101大队的战斗力搞上去,真正落实“特战先驱”、“国防军特种部队之父”的名号。当然,他是没想过后面那些名头的。他心里想的只有如何赶超外军水平,同时给老程家一个响亮的耳光——这才是特种部队!
综上所述,李路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原因就很清楚了。
第二天一大早,陈科长就陪着李路一行人来到了靶场。那边早有几个穿着迷彩服的士官在忙碌着,一条长长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枪械。
李路也没跟他们客套,直接走过去,扫了一眼桌子上的枪械。81式战术改进型突击步枪、54式战术改进型手枪、81式战术改进型班用机枪、一挺样子熟悉的重机枪……
旁边的一个士官看见李路的目光停留在重机枪上,颇有自得地介绍道:“这挺重机枪是新式武器,口径12。7毫米,战术性能超过了85式重机枪,并且重量大大地降低到26。3公斤。根据你们的战术要求,我觉得这玩意儿挺适合你们的。”
李路拿眼看去,脏兮兮的迷彩服,肩膀上拐着两道粗粗的拐杠和一道细杠。登时吓了一跳,眼中就流露出崇敬之色来。
方才没注意看,现在看清楚后才发现,跟自己说话的居然是一个二级军士长,四十多岁的样子。二级军士长啊,仅次于有“士兵将军”之称的一级军士长!他的兵龄估计比李路的年龄都要大。
其实,这个叫罗大佑的二级军士长心里的震惊不比他少。罗大佑当了十九年的兵,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的上尉,这么年轻的副团职干部。只不过罗大佑见过的大官太多了,倒也不至于失色。
李路的目光回到那挺重机枪上面,看着熟悉的模样,忽然脑中闪过一个型号——89式12。7毫米重机枪!对,就是它!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国防军中的经典装备,即可以高射打飞机,也可以平射打步兵、装甲车辆等。而且它直到21世纪,都占据着“全世界重量最轻的重机枪”的宝座。
按照历史上89式重机枪列装部队的时间来算,这个时候在这里进行试验,完全是吻合的。
“罗班长,咱们先试试改装的枪吧?”李路用征询的口吻对罗大佑讲道。
罗大佑拿起一把81式战术改,扔给身边的一个胖乎乎的下士,看样子是他带的徒弟,说道:“射击之前先了解了解,小胖,你给他们讲讲这个枪。”
李路示意部下们靠过来,认真听讲。
“根据你们的要求,我们在八一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装。”小胖下士冲大家憨憨地笑了笑,随即表情严肃起来,“我们改进了瞄准座,使之能够加装4倍白光瞄准镜。在枪管下加装了导轨,可以安装战术手段或者激光瞄准仪,当然,也是能够挂载外挂式枪榴弹发射器的。另外枪管消焰器部分,改成可以安装外接式消音器。”
大家看着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的八一杠,都觉得很怪异。桌子上摆着的几支81式战术改突击步枪都是不一样的搭配,瞄准座上都一样安装了瞄准镜,不一样的地方体现在其他部位。枪管下挂着外挂式枪榴弹发射器的,战术手电的,激光瞄准器的。枪口有套着消音器的,有样子没变的。
反正桌子上的81式战术改都比八一杠多了几种东西。
李路拿起一支81式战术改仔细查看着,微微点点头。能够基本按照他提供的改装方法和图纸完成改进,由此可见轻武器试验部的确实力不凡。要知道,现在可是1988年,而不是2008年。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那些外挂式枪榴弹发射器啊瞄准镜啊这些配件,质量真心不怎么样,甚至激光瞄准器直接就是民用产品。这也可以理解,光电仪器方面的研发制造能力,现在的华夏还很欠缺。
现在的国防军武器装备库里,压根就 (精彩小说推荐:
)
( 1989红色攻略 http://www.xshubao22.com/5/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