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在十几个城市都铺了分店,一天营业额上百万了吧?”
李路对关世山查过他的公司不会觉得一点惊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想查几个公司太简单了。如果不是因为老李家本身就是政治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恐怕李路会提高警惕,甚至会未雨绸缪地做一些事情,以免日后发生变故被人活吞了都不知道。不过现在,只要老李家还在,他就没这个担忧,而只要他李路还在,老李家倒下的可能性极小,几乎为零。
不过听到关世山说友谊超市已经开始营业的十几家分店一天的营业额上百万,李路还是不住在心里嘀咕:前几天张景春汇报过来的数据是日盈利额突破了五十万。也就是说,光是友谊超市,一个月就能为李路带来至少1500万软民币的收入,而且盈利额正在稳步而快速地增长。
张景春都乐疯了,李路觉得自己还是有些低估了现在的华夏人民的消费能力。超市这种新鲜事物,再加上李路带来的超前管理经营理念,生意不得不火火红红。
友谊商场因为建设的周期稍微长一些,联系商家进驻等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目前为止也只是在深珠特区城市以及北上广和沿海的几个经济稍微发达点的省会城市铺开。毕竟友谊商场的定位是中高档,普通百姓还消费不起。
红色地产呢则刚刚开始楼盘的建设,而且动作很小,仅仅在首都挑了几个小地块建设。距离真正的盈利期还有一段时间。
所以别看李路手里有好几家公司,目前来看,也就只有友谊超市能够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资金。而且,路三哥正让杰克满世界地大肆搜罗技术和人才呢,哪哪都要花钱。
想到这,李路把想起了远在美帝的蓝天投资,要想短时间内凑到足够启动708工程的第一批资金,他就得铤而走险,利用不多的金融记忆在华尔街出重手。
李路动心了,换成谁谁都会动心。以民营公司接手国家级别的工程,可谓是天方夜谭,想都不会有人去想过。像708这样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十几个行业,一大堆配套项目,就是美帝波音、洛克希德那样的军工巨无霸,也别想以一己之力完成。
付出是巨大的,回报无疑也是巨大的。
如果708工程得以顺利进行下去并且最终成功,从国家的角度看,会让一国的飞机制造工业跃上一个层次,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够制造大型客运飞机的国家。
从李路的角度看,只要运10工程成功,凭借着他的先知先觉,他有把握一举改变后世波音和空客的飞机充斥华夏各大航空公司的局面,并且走出国门。
本来,在他的远景规划中,红色动力将按照未来军工集团的陆地装备制造公司来打造,而远在美帝的方向机械制造公司则无疑是未来军工集团的航空装备制造公司的前身。
现在,运10工程要交给他来搞,何尝不是一个绝佳的契机。以方向机械制造为技术输出点,源源不断地搜罗技术和人才,输送回国,这是最好不过的方式。毕竟方向在美帝不是长久之计。
而李路所要面临的问题也非常的大而严重。
当年运10工程进行了14年,国家为此投资了差不多六个亿。算下来一年是四千万多一点。如果按照这个额度,李路完全不需要烦恼,光友谊超市的盈利就能解决掉。
然而绝非这么简单。
别忘了,国家投资六个亿,那是在所有国有企业无条件配合的情况下。研究人员、工人等等,是不计回报地为此奋斗。七十年待末的国家体制内大工程,往往是以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和后世以最多的钱做最垃圾的工程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在李路要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全盘接手运10工程,研发大飞机,意味着,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他掏腰包。甚至即便有钱有时候也买不来有关部门、国企的配合和合作。
根据他自己的计算,第一年,他就要投入不低于5个亿软民币的资金,才能保证运10项目运转起来。没错,他的瑞士银行里还有差不多5个亿的美元,完全足够他第一年的投入。但是问题是,这些钱他不能动,也不敢动。
要是让上面知道他在境外有秘密存款,恐怕事件就严重了,瑞士银行里的钱起码现在不能曝光。
他只能从国内想办法。
想到这,李路认真地说道,“关叔,不是我叫苦,以我现在的资金实力,真的扛不起来。按照我的计算,重启708第一批资金至少需要5个亿……五千万我倒是有。”
关世山理解地点点头,沉吟了半晌,讲道:“如果场地、人员、仪器、机械这些东西,我们想办法给你提供呢?”
李路苦笑说道,“5个亿就是我减去了你说的那些预估出来的第一批资金。关叔,现在和十四年前不一样了。以前计划经济不花钱能够办成的事情,现在得花钱,而且得花更多的钱。再加上一些必须从国外进口的相关研发设备制造机械,5个亿是非常保守的了。”
关世山不由摸起烟来,叼上,李路赶紧帮他点上,自己却没心思抽了。他真想接手运10工程,别的不说,能够弥补后世的遗憾,能够让运10在自己的手里焕发新生,这这是何等的荣耀!
房间里安静下来,两人都沉默了。关世山眉头紧紧地皱起来,一口一口地抽烟。
李路想了想,慢慢开口讲道,“不过关叔,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
“哦?”
关世山眉头一扬,来了兴趣,“什么想法,说说。”
李路组织了一下语言,讲道,“前段时间我跑到本港那整了个爱国基金会,这个事情你知道吗?”
“嗯,这个事听老总提起过。”关世山想起了,“这个基金会属于哪的?”
李路说道,“名义上是由本港的一批爱国商人操作,实际上是控制在情报部手里。不过爱国基金会所募得的捐款,都需要用来转换成物资送到内地。”
关世山隐隐猜到李路的想法,便问道,“你的意思是?”
李路点点头,“如果可以的话,请荣家出面帮个忙,在不会影响到情报部的控制权的前提下,对爱国基金会进行名义上的接收。然后把所募得的款项,以投资的名义注入友谊超市或者红色地产。”
关世山恍然大悟,不由感慨,“你小子鬼点子就是多。不过这个方法也许是目前解决资金问题不足最合适的方法了。”
李路深以为然地点头,“是的,从爱国基金会那边过来的基金,按照比例占据股份,通过荣家中转一下,实际上是军方的股份。这样一来,如果以后公司赚钱了,军方也多了一个收入的渠道。”
关世山连连点头,不过又问道,“爱国基金会募捐来的那点钱,也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吧?”
李路解释道:“关叔你太小看本港人了,只要操作得当,一年募捐一两个亿港币,那是没问题的。况且,咱们在南洋还有几千万华人呢,他们有一部分人可都是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关世山了然地点点头,“这个事情我得向上面汇报,爱国基金会把募捐范围扩大到南洋,这不是小事情。”
“好,那我等你消息。”
第103章红色集团
红色集团在首都挂牌成立了,没有任何仪式,也没引起外界很多的关注。
后世首都著名商务区的那个位置,一栋原来属于军队财产的九层大楼以及一块面积约莫2000多亩的土地,被划到了红色集团名下。而红色集团,这个日后世界军工界里称王称霸的巨无霸,此时总部驻地仅仅是一栋破破旧旧的九层楼房。
李路秘密接手了708工程,从与关世山会面到红色集团挂牌成立,仅花了半个月的时间,所有的一切手续全部办妥,这就是军方的办事效率。
其实,红色集团是完完全全属于李路的私人企业公司。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才是李路和军方合资的企业,才是真正负责708工程的公司。
军队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入股,占据了30%%u7684股权,李路个人占有70%%u3002这个比例完全是按照出资比例里商定的。当时关于股权比例,军方高层还有不同的意见,觉得不能让个人掌握公司的绝对控股权。
这个事情闹到了老人家那里,老人家一句话就事情解决了:“既要让马儿跑又不让它吃草,这个要不得嘛!”
而关于公私合营的飞机公司审批,也一度闹到了老人家那里,老人家亲自做了批示,于是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成为了一个特例,也成为华夏第一家有私人资本的飞机公司。同时为了日后华夏放来对民间资本放开军工制造业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成立之后,李路将手里的几家公司加以整合,于是红色集团就挂牌了。集团下有红色地产公司、红色动力机械制造厂、友谊商场、友谊超市连锁、百年建筑公司等全资子公司,而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则作为合资企业而存在。
实际上,军方在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里是隐蔽的存在,对外界而言,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是百分百的私营企业。
军方承诺,不会干涉红色飞机公司的经营,只会行使监督权力。
李路把红色飞机公司的地点选在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地方——南港,而他的红色汽车公司就在南港。李路的眼光不是其他人能比拟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红色飞机公司会因为选择在南港这个天然优良港口城市建厂而获得巨大的优势。
研发中心、试制基地都设立在南港,这里地势平缓交通方便,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
李路获得了延长一个月假期的命令,于是他首先开始着手按照后世先进的理念搭建红色飞机公司的组织架构,把专业岗位交给专业人士。由于名义上是完全私营的公司,李路可以聘请一个专业的运营团队来管理公司。并且把研发团队的重要性提上一个更高的高度,独立于运营团队。
在选择谁来代表李路掌舵红色飞机公司这个问题上,李路选择了自己的三叔李建设。李建设和每一位李家成员一样,都是大学毕业生,读的是机械制造和企业管理双专业,脑子比他的大哥二哥都要聪明。不过这厮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是不务正业,和几个同类的衙内干些倒腾批文的活,天天厮混,是首都衙内圈鼎鼎有名的人物。
话说,李路之前混出个西城七剑出来,何尝没有他这个疯疯癫癫的三叔的“功劳”。
李建设还不想答应呢,说还没玩够。结果老爷子亲自打来电话一顿怒斥,那厮就老实了,乖乖地跟着李路上任去了。老爷子一直不怎么管他,一是因为他没惹过大麻烦,二是老爷子对儿子一向执行的是放养政策。
李建设平时疯疯癫癫的,干起正事来却比谁都正经,浑身带着军人干脆利落的作风,倒也不丢老李家的脸。
基本搞定红色飞机公司组织架构的事情,李路马不停蹄地参加处理爱国基金会的事情了。说情报部秘密掌控爱国基金会,其实李路不出面办,谁也玩不转。这玩意从头到尾都是李路一个人一手搞出来的。
荣家那边很配合,完全按照李路的要求办了。爱国基金会摇身变成荣家的一个营利性慈善机构。在荣家以及本港几大富豪的帮助下,爱国基金会一个星期内,从南洋以及本港募集到了三个亿的资金。这可把李路乐坏了,顿感肩膀上的压力少了不少。
忙完了爱国基金会的时候,李路又开始遥控指挥杰克想办法把方向机械制造公司里的雄猫设计团队挑几个大拿,秘密送过来华夏,参加708工程的研制。这一步有些冒险,不过为了708工程,李路顾不上了。
有大名鼎鼎的雄猫设计团队大拿的加入,运10的研发速度以及质量肯定会上一个档次。别以为设计战斗机的就不擅长运输机,这玩意都是相通的。另外,李路藏在红色汽车制造厂里的那颗awg…9雷达也秘密送到了红色飞机公司那,组建了一个小团队负责研究。
人才方面,在军方的配合下,李路几乎搜罗了全国专业高校里的顶尖人才。丫的开出高额的研究经费和待遇,到处挖人,不管是国企还是研究所,能挖的都他妈的挖过来,再多都不嫌多。
红色飞机公司成立仅半个月,居然拉起来一支人数五百多的技术团队,加上原来的708工程老团队的大部分,人数直逼千人而去。为此,李路得付出一笔高额的人工费用。因为现在他们不再是为国家干活,而是为了私企干活。待遇不高是留不住人才的。
况且,如果不是有军队私下里找一些人谈话,恐怕那些政治过硬的老技术员们再多的钱也不会来红色飞机公司。
借着军方出面的便利,李路也不忘往自己的独资公司里扒拉人才。任何时候,人才都是第一位。为此,李路不惜代价。
正当李路终于有时间歇口气的时候,一个来自本港的电话让他又再次忙碌起来。
李晓萍告诉他,奔驰公司有一个合作项目,问问李路感兴趣不感兴趣。
李路当时就坐起了身子,之前他让杰克去寻求奔驰卡车的合作未果,现在反倒是送上门来了。当下他就启程前往本港。
李晓萍在关口接他,数月不见,李晓萍变得越发的妩媚了,身上多了一种成熟的气质。今时不同往日,两三个月前李晓萍是给人打工的白领,现在是一家新兴国际贸易公司的老总。
看着朝自己稳步走来的男人,李晓萍心中百感交集,如果不是他,恐怕现在自己连白领都不是,而是一个因为身负高利贷不得不沦为他人玩物的女奴。
想起这些,李晓萍就觉得委屈,眼中渐渐泛出了泪花,张开双臂扑向李路。正是南方逐渐降温的时节,李晓萍里面穿了低胸毛衣,外面套个小外套,下面是短裙和丝袜。迈着长长的美腿,小腰左右地扭着又圆又翘的屁股,引来无数的目光。
李路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把她给揽入怀里,让她饱满的胸部紧紧贴着自己,就这样搂着她走向轿车。李晓萍体贴地接过李路手里的公文包。
旁人看到这一幕,无不朝李路投去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李路上一次来本港住的是凯悦酒店,郑大钧给开的高级套房。李晓萍成为李路在本港的唯一女人之后,她就把凯悦酒店的总统套给长期包了下来,平时自己住,李路来了就可以住。
两人直接回到凯悦酒店,一进门,李路就拿过李晓萍手里的公文包扔到一边,然后把李晓萍摁在墙壁上嘴巴就亲了上去。娇喘之中,李晓萍动作还有些笨拙地解开李路的裤子,膝盖一曲,就把头埋了下去……
(此次省略战斗场面一万二千字,请各位自行脑补)
点了根事后烟,李路问道:“说说情况。”
李晓萍淡淡的眉毛轻轻皱着,“战斗”让她下面很受伤。“奔驰想要在内地建立合资企业,销售轿车。”
李路眉头皱了皱,回忆一下,86年奔驰在本港建立了经销公司,拉开了布局华夏的序幕。可以说,这个公司的确拥有很敏锐的意识,看到了内地蕴含的巨大市场。
不过奔驰本港迁往首都并且改为奔驰华夏,那是二十一世纪的事情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有这种想法呢?
“仅仅是经销奔驰所有的进口产品?”
李晓萍点点头,“听他们的意思是这样的。”
李路抽了几口烟,“你先跟他们接触一下,看看有没有建立合资工厂的可能。”
李晓萍张大了美丽的眼睛,“这样能赚钱吗?”
的确,以李晓萍的眼光,她看不到内地未来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就看不到奔驰等豪华轿车品牌在内地会烂大街。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之后,长期待在珠海或者深圳的人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多数挂着港澳牌照的轿车,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老款车,当然包括奔驰。而反观内地路上跑的,各种新款豪车充斥着街道。往往汽车一上市,很短时间内就能轻易地在大街上看到它,如果它的确不错的话。
那个时候的华夏内地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当然,仅仅是针对少部分人来说。要命的是,这个“少部分人”,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
“按照我说的办。”
第104章舆论造势
李路之所以希望有和奔驰合作的机会,起初的原因是想获得奔驰卡车并且生产它们。
为什么李路那么看重奔驰卡车,根源却是在他重生前的一次偶然。当时他还在特种部队,一次演习中,他亲眼看见国防军中数量极少的奔驰卡车拉着拖曳式重炮在泥泞的野外上轻轻松松地越野。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的军卡,一样的马力拉着一样重的东西,却频频发生意外,不是陷车就是机械故障,而且都还是出厂两三年的新车。奔驰卡车却是使用了将近二十年。
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奔驰卡车的质量的确是过得硬。
这个印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李路的脑子里,以至于重生后,看到军卡他就想起这件事。
直到杰克获得了斯堪尼亚卡车的技术,他这个想法才慢慢淡下来。
现在,奔驰的人却找上门来想要进行合作,倒是让李路不得不考虑,要不要答应,如果答应,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合作。他没有去调查奔驰为什么会找上远海公司,那根本不需要调查——肯定是奔驰从郑大钧或者一些知道自己背景却不是很清楚的人那里得知,远海公司有着深厚的内地大人物背景。
唯一的问题是,奔驰怎么现在就有进军内地的想法了,或者说,历史上本来如此,只是李路不曾了解。
李晓萍遵照李路的意思,和奔驰本港的人进行了初步的接触,反馈回来的信息是,奔驰无意在内地建立合资工厂。李路不觉意外,历史上奔驰直到十几年后才开始在内地建立合资工厂。
于是,李路便失去了对奔驰的兴趣。他看上奔驰的本意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技术和培养工人。没有合资工厂,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本港逗留了两天,也没什么事情需要处理的,郑大钧等人也不知道他来。李路就安安心心地两天都待在房间里。
确切地说两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和妖精般迷人的李晓萍频频发生战斗。到李路准备离开本港的时候,李晓萍已经没有办法正常走路了,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
也许她需要购买一些补肾药品吃一吃。
李路正要离开本港,远海公司的经理人却向李晓萍汇报,说奔驰的人想得到和李先生见面的机会。李路当即就知道,奔驰的人知道李晓萍不是远海公司的真正老板,所以才说“李先生”而不是“李小姐”。
不过,李路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自顾走了,只是交代李晓萍全权处理这个事情。这两天,李晓萍已经很清楚李路的条件了,所以只要按照李路的指示去做就行。反正李路对和奔驰的合作已经不是当初那么迫切和必须了。
回到首都,李路和翟小静温存了几天,假期就结束了。翟小静调回了总部医院,以后和心上人相处的时候会越来越多。翟小静经常往李家老宅跑,照顾小李麦,俨然把自己当成老李家的第三代女主人了。李路为此很欣慰。
而李路的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平静的时期。他现在的正式职务是总长办公室特别参谋。他这个特别体现在,他没有具体负责的工作,但是什么工作他都需要去做,当需要他的时候。
说起来,李路的工作重点还是在于特种作战部队。101大队结束了在卫藏的任务后返回,李路便频频地往101大队驻地跑,指导他们的训练。同时,李路并没有停止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本身有这方面的知识是一回事,他做不做研究又是另外一回事。总不能什么都不学习,完了就表现出逆天的知识来,那岂不是会被当成怪物。
总的来说,在总部机关这段相对空闲的时间里,李路做的最多的,是对特种作战的理论上的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发表出去。他深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扩大影响范围。
他要利用自己的先知先觉,掀起舆论的大讨论。
李路在《国防军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论特种作战》的长篇论文,连载了整整五期,将近三万字的巨作。
李路首先在论文中阐述了特种作战的具体含义和特点。在第一期里,李路着重强调了特种作战这种作战方式,并不仅仅限于陆军。后世陆海空三军都有自己的特种部队,这点无疑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具体到“特种兵”这个兵种来说,它是陆海空军数十个兵种当中最新的一个,又是最不容易被人理解的一个。
说到特种作战,就必须说到特种兵,那么,什么是特种兵呢?很多人都能找出答案来。通俗地说,执行特种作战的兵就是特种兵,特种部队里的兵就是特种兵。这话没错。
李路认为,真正的特种兵必须具备全天候、全地形作战能力,不管他隶属什么军种。隶属谁,那是领导归属问题,具备不具备海陆空作战能力是战斗力程度问题。
在文中,李路对当前各大军区以及海空军计划组建自己的特种部队持欢迎态度,但是他不忘强调,特种部队不在多而在精,隐晦地提出,希望能首先搞清楚“特种部队”,然后再动手去组建。
可以说,头上顶着国防军第一支特种部队缔造者、国防军特战先驱光环的李路,他是有资格说这样的话的。路三哥早在南疆战事中,就两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他的理念和能力。
洋洋洒洒三万字的论文轰动了军队,甚至被军校收录研究,日后更是列为了理论教材。
李路并未就此停笔,他酝酿中的第二波文章紧接着发表——《未来海军和海洋权益之我见》。又是一篇宏伟巨制。
如果说写特种作战的时候,李路是站在军队的角度和高度去思考问题,那么在写这篇直接指向海军建设的文章的时候,李路更多的是站在一个国家的高度去看待问题,提出建议。
他以西沙海战和金门之战为具体例子,深入剖析了结果迥然的两次以海军为主体的战斗。他没有用很高深的语言文字,而是采取一种直白通俗的方式,把海军的重要性点出来。
“……从日本列岛到马六甲,在可以遇见的未来,华夏将遭到来自帝国主义的围困——我们将遭遇浅海困龙的困境。突破岛链的封锁,保住我们的出洋口,维护海洋权益,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未来的世界必将会是海洋的世界,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全世界。华夏必须奋起直追,加强海军建设,以保证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手里能够掌握着一支可以随着国家利益扩张而扩张的海洋力量……”
“……我国有着长达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有着面积达300万平方海洋国土。我们需要的,绝对不是千百吨级的护卫舰,更不会只需要几千吨级的驱逐舰。我们需要更大更先进的驱护舰,需要能够搭载足够战机的航母,来维护海洋国土的主权利益。倘若现在不重视,十年后,我们将会被别人甩下半个世纪的差距……”
“……我认为,华夏海军应该实行阶段性发展,大致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到2000年我们应该拥有至少6艘6000吨级的搭载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驱逐舰,6艘通用型导弹驱逐舰,至少12艘4000吨级的导弹护卫舰,以及不少于20艘先进常规潜艇。到第二阶段,也就是2010年前,万吨级的防空驱逐舰以及更多的先进潜艇、国产航母已经加入海军的服役序列,至少在2015年到来之际,完成第二艘航母的下水。到2020年,海军应该至少拥有三个航母战斗群,只有这样,才能基本保证需求……”
在接下来的连载中,李路毫不客气地用几乎是怒斥的文字,批评当局忽略了海军的建设,“泱泱大国居然没有一艘排水量超过3000吨的战舰”。李路直白无误地指出,“有人曲解了老人家‘军队要忍耐,全力发展经济’的意思,军队忍耐并不代表完全停滞不发展,尤其是最需要加快建设的海空军。”。
李路没有任何顾虑地把矛头指向当政的那位,他知道有些问题并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历史原因。但是,站在对手的角度,李路不介意把更多的屎盆子扣在那位的脑袋上。
一通令人目瞪口呆的怒斥之后,李路回过头来,从华夏的地理位置、国土资源、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等切入,大斥某些人以“天朝大国”自居,丧失了基本的忧患意识,并且忽略对群众的宣传,任由民间弥漫着自大盲目的思想潮流。然后话锋一转,引出海军的建设。再次强调,一支强大的海军,不仅是保家卫国的必须,还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生存的底气,更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之林的地位保障。
李路通俗而煽情的文章,首先引起了军事院校以及地方高校的学员学生的大讨论,然后蔓延到中学、社会。经过各大保持的头条转载,一时间在全军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海权热”,海军一下子成了瞩目的焦点。
李路的目的达到了……
第105章家庭会议
转眼就到1989年的春节了,在这个传统佳节,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共和国几乎进入一个停歇的状态。唯有一个特殊的集体,和往常一样,保持着高度的戒备和战备值班。
他们就是国防军。
除夕夜,李路是在101大队和战士们一起过的。吃饭喝酒唱歌,所有不用担任战备值班的战士欢聚在一起吃大餐。在李路的建议下,陆勇从抽了大部分军官去接替站岗放哨的战士。李路没想到的是,他这个一时的提议日后会成为整个国防军部队不成文的规矩。
节日干部骨干站岗,战士休息。
一直到晚熄灯号响起,李路在陆勇的陪同下巡视了一圈之后,才驾车和刘小光返回李家老宅。李家三代,基本算是团聚在一起。李健国一家,李建军一家,李建设这个光棍,李建芳这个还在读博士的姑姑,还有刘小光和他的母亲。
大大小小十几口人热热闹闹的。
老爷子坐镇东南,这个时候他肯定不能离开岗位,此时此刻老爷子还在视察部队的途中。边远哨所、重点部队,以老爷子的作风,春节这几天他都坚持要走到。
李路没把刘小光当外人,更没有把刘妈当外人,老李家的成员秉承了老爷子的作风,更是一个个的有贵族的气质却没贵族的架子。张慧芬对一心照看小李麦这个孙子的刘妈,更是待若亲母。
李明华、李蓉华、李大军,这三个麦光华的弟弟妹妹,此时此刻真正融入了老李家的这个大家庭。翟小静回京之后,首先就带着他们去买了衣服,这个准大嫂的眼光比李路不只是高上一星半点。后来张慧芬回京,又带着他们去大肆采购。此时此刻的张慧芬贵为红色动力汽车制造公司的老总,当真是有钱的紧。
现在一看,明华、蓉华和大军早没了当初乡下小孩子的拘束和简朴,显得洋气非常,谈吐举止什么的也有很大的改变。李路看见了也是欣慰得紧。
一大家子看着春晚吃着零食,彼此聊聊工作和近况。这里面就数李路的三叔李建设话最多。这厮以前只要一家人团聚都是不敢多说话的,生怕引来“政治教育”。这回干了有军方背景的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那是底气十足,就开始说他怎么怎么着手工作的诸如此类。
说到这,不得不说明一下,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的大老板,也就是总经理,是李路。但是呢,公开的信息上显然公司的总经理是李海军,照片是李路的照片。这个李海军有着另一套档案……
也就是说,李路就是李海军,只是为了需要,军方出面为他多造了一套身份资料,所有资料都是真实的。不得不这样么做,军人不能经商,但是,红色动力飞机制造公司以后有很多事情都需要李路亲自出面办,而且肯定需要和国外进行联系。
为了达到目的,别说造一个真实身份,就是造十个也行。
对于一个红色家族来说,每一次聚会都不会不谈工作,这次显然一样。虽然老爷子不在,但是老李家的第二代第三代全齐了。说着说着,李健国就示意李建军、李建设和李路上书房,看样子就是要商量事情了。
书房里,几个男人坐定,李路就动手泡起茶来。老爷子不在,但是他的位置没人敢去坐,就是李健国也不敢,大家都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李建设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家族会议,不免点点忐忑,不过老爷子不在,他很快就正常起来。
会议自然是李健国主持,几个人按照顺序向大哥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李路也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近期做的工作。然后焦点就集中在他身上了,为啥,这厮可是发表了很多反响激烈的文章,全都是关于国防建设的。
特别是海军建设这方面,李路这厮几乎就是指着那位的鼻子去怒斥的。可把老李家这几个二代吓得够呛,不过老爷子没说什么,他们也就没那么担心了。就连李健国也知道,他这个儿子在家族里的地位特殊,是随时可以和老爷子取得联系的。
要知道,就是李健国他想要和老爷子联系,都必须得经过老爷子的事先同意,通过机要秘书中转一下。李路这厮可是享有直接和老爷子通话的特权的。
李路把自己发表那些文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地向父亲和叔叔汇报了。即便是不在军界的李健国和李建设,都明白,李路说的这些都是非常有道理。这与他们从小就在一个红色世家里长大有着莫大的关系。
枪杆子里出政权,军队的实力上不去,别说国家会受到欺负,恐怕党的根基都要不稳。什么叫做执政党的基石,就是最底下的那块石头,没了它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谈着谈着,李路忽然说道:“爸,听说年后中组那边要调整一批中层?”
李健国一愣,微微有些吃惊,这个消息还只是在小范围内,“你怎么知道的?”
李路回答道:“杜家的长孙是我死党。”
李健国这才想起来他这个儿子以前混蛋的时候,跟几个世家子组了一个什么西城七剑,跟小混混组织一样。
“嗯,主要是平调。”李健国点点头。
李路其实还知道,他老子心里在打着心思,所以他才主动挑起这个话题,便说道,“爸,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动为妙。”
李健国拿眼看着他,李建军和李建设也拿眼看着他,等着他说出个所以然来。
李路分析道:“此次调整范围主要是正厅级干部,以从下面调入京的居多。很明显,这是那位为了巩固自己在京的势力。其中也包含许多家族的政治诉求。正因为如此,才掩盖了那位的真实目的。一旦那位倒台,怎么上来的人估计得怎么下去,甚至就直接撸掉了。所以我觉得咱们还是不要趟这趟浑水。”
那位成为历史就在几个月后,那些怎么上来的人估计屁股没坐热就得怎么下去。又何苦来哉?
李健国若有所思,李路说的他都想过,只是在南港,他遇到的困难远超想象,当地的宗族势力非常的庞大,官员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有很严重的排外倾向。而且那里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经济一直难以有起色,和这些不无关系。所以李健国其实有些想转换阵地了。
李路仿佛看穿了他的心里所想,说道:“爸,你安心在南港待上两年,肯定能够做出一番成绩来的。而且,做出成绩来之后,你最好要求到艰苦地区任职。比如卫藏省。”
李建设忍不住插话,“老三,你这是什么招数啊,人家都是想方设法往好地方跑,你倒好,哪里艰苦到哪里去。现在可不是以前。”
李健国却是隐约有些明白李路的意思了,他忽地问道,“听说你前段时间去卫藏省执行任务了?”
李路笑了笑,心想,他老子的脑袋真不是盖的,就凭这个敏锐性,做到正部高官那是可以预见的。
“是的。爸,我仔细分析过,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卫藏和西疆这两个地方都很乱,会成为共和国的两个大麻烦。这对咱们国家的社会安定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是话又说回来,乱世出英雄。越是乱的地方就越能做出成绩来。就不要说发展经济了,只要把地方的治安提上一个档次,就是了不起的政绩。就好像咱们当兵的渴望打仗一样,只有打仗才能建功立业嘛!”
李路可不是随便说的,后世古涛同志一步登天,不就是因为卫藏这边的活干得好么!动乱中,不乱的几个省份的当家人就是日后的中枢大佬,这是**裸的现实啊!
“所以我觉得,先用几年的时候在地方上把该打的基础打好了,然后回部委过渡一段时间,再下去的时候,就有足够的条件挑选沿海省份,到时候经济上面再做点成绩出来……”
李路没有继续说下去,李健国的神情已经告诉他:老子明白了。
而且很明显的,李路把红色飞机公司放在南港,何尝没有助力老爹的意思。要知道,大飞机是一个涉及行业非常的广泛投入巨大的工程。保守估计,只要红色飞机公司走上正轨,一定能硬生生地把南港的经济总量提升至少25%%u4ee5上!
这绝非戏言!
第106章大内南哥
年初一,李路奔向去翟小静家拜年,但是老爷子知道之后,阻止了他。老爷子的传统观念还是比较重的。李路和翟小静谈恋爱,这个他持肯定态度。但是没有提亲之前,李路可不能就这样贸贸然地去拜见女方的家长。况且对方还是地位如此显赫的红色贵族。
所以李路只能等到老爷子挑一个黄道吉日,亲自前往翟家跟翟家老奶奶提亲之后,才能到翟家拜见翟小静的父母亲。
年初二开始,李路就跟着老爹老妈走亲访友,主要集中和老李家走得比较近的几个家族,军队将领和省部高官。然后就是老爷子的老部下以及李健国以前的同事登门拜年……几天下来给三个累得够呛。
初六这天,李路正打算好好休息一下,准备回去上班。临近午饭的时候,关振华打来电话,说江南想请他吃个饭。李路开了路虎车就出去了,江南的面子不得不给。
江南何其人也?
这小子今年22岁,也是衙内圈里的一号人物,其地位和路三哥比起来,甚至有些超出。有句话说,西城七剑,大内南哥,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说起来,江南的家世也不是多么显赫,他老爹泥腿子一个,他爷爷更是解放前就死了,血红血红的农民。
但是他老爹虽然是泥腿子出身,话说,开国那帮人里有谁不是泥腿子?要命的一点是:江南那个已经五十五岁的老爹,江开云,是太祖的警卫,贴身的那种,跟了太祖十几年,杠杠的太祖御前带刀侍卫,现在是禁卫军的头子!
太祖驾崩之前,江开云已经是中央警卫团的大老板,肩膀上是赫赫的一颗将星。
太祖的贴身警卫、现任中央警卫团大老板,江家是有资历也有权势的家族。江南则是江家最小的儿子,成长轨迹跟路三哥差不多,但是他呢是最抗拒从军的,却喜欢经商。
李路也听说了,江南这段时间跟几个走得近的衙内有进军房地产的意思。房地产啊,好东西谁都想咬一口。
自从重生后,李路就没跟江南联系过,以前倒是经常一块喝酒泡妞什么的,又都是军人子弟,关系还不错。这次,江南这么突然地找自己,李路差不多就该猜出他的想法了。
红色地产是路三哥的产业,这一点别人不知道,但是绝对瞒不过江南这样的大内衙内。他老爹是干啥的,中央警卫团啊,总部都管不着的牛逼单位。
让李路觉得有意思的是,江南居然把会面的地点安排在了和平酒店。据李路所知,江南手下就有一个酒店,好像叫什么帝豪酒店,比和平酒店要上一个档次呢。这厮不在自己的酒店和路三哥见面,反而选在和平酒店,显然是知道这里是路三哥的吃喝玩乐大本营。
也就是说,江南有求于路三哥啊。
“老三!”
韩峰引着李路刚走进豪华包房,里面就响起一个声音爽朗的声音。这一声“老三”差点没把韩峰吓趴在地上。他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有谁敢这样称呼三哥的 (精彩小说推荐:
)
( 1989红色攻略 http://www.xshubao22.com/5/5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