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红色攻略 第 13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总得来说,苏联解体,叶利钦自废武功,意味着,莫斯科应该退出世界的权力中心了。它的未来,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地区大国,甚至强国都称不上。割裂的远东,独立的车臣,甚至极有可能东扩的北约,都将极大地压缩他的生存空间。如果未来的某日,他最重要的邻居曾经的兄弟乌克兰发生民主政变,甚至加入北约……”

    李路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说下去,顿了一下,看着大佬们都纷纷陷入了沉思,他话锋转移,说道:“二十一世纪是与俄罗斯无关的……说到咱们和莫斯科的关系,不得不提到外蒙。外**立本身就是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强行通过的决议,当时的国民政府签下了这条丧权辱国的条约,分割了领土。随即,苏军在外蒙大规模驻军。远东军区的第39集团军直到现在都依然驻扎在乌兰巴托。可以这样认为,外蒙一直被苏联视为战略性的攻击出发阵地。”

    “外蒙……”李路忽然放慢了语速,语气变得有些沉重,“我个人认为,当年放弃外蒙的主权,是极大的战略错误。”

    感觉到众大佬的目光都盯在自己的脸上,李路调整了一下情绪,往下说道:“从经济发展层面来讲,外蒙远非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是一块巨大的不毛之地。前苏联的多次勘探活动得出的结论是,那里蕴含着极大的矿藏以及油气田资源。尤其是铜、金、铝、煤、钛等金属矿产,储量和质量是世界一流的。就拿煤矿来说,外蒙有着极少的可以露天开采的煤矿,未来将会成为世界资源的处女地之一。”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是围绕着资源争夺的世纪。随着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所需的资源会越来越多。消耗的资源和经济的发展速度是成正比的,我们飞跃式地发展,资源地飞跃式地减少。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控制更多的资源,无论内外。”

    “再从战略格局上考虑,我们重新拥有蒙古,将是我们不仅可以获得一个巨大的为子孙后代牟利的资源宝地,更是使得我们获得一个北疆以北的前哨阵地,并且能够把防御阵地推到西伯利亚!”

    转到了军事角度,李路的语气变得坚决和斩钉截铁起来,铁血的意味侧漏。他指着地图,“这意味着,莫斯科任何时候想要对远东地区做任何的动作,都需要看我们的脸色。再一次,各位首长请看,假若,远东顺利独立了,那么,他们和俄罗斯的交接的地方必定是位于赤塔州,也就是在外蒙以北边境附近。那么,不管是往西的俄罗斯,还是往东的远东地区,这些地区的事务,我们都拥有了无以伦比的插手条件。而且,在这里,我们可以对独立后的远东形成钳形态势,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我们在远东地区影响力的长期存在。”

    他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框住了东亚,“美日韩三国,因为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势必不愿意看到我们的伟大复兴,势必会在过程中添加阻碍。而东亚乃至整个亚洲,都会成为他们下手的地区。我获得了一份关于白宫内部的战略会议的情报,不远的未来,美帝将会把战略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其实,苏联的集体以及华约的消失,欧洲已经失去了最主要的对手,美帝能够腾出更多的经历放在亚洲上。从五角大楼准备把大西洋舰队的一个航母战斗群划归太平洋舰队可以看出,他们正在做这个工作。这意味着,我们将会遭遇比现在要大得多的军事压力。”

    “为了围堵我们,美帝一定会在我周边寻求盟友。苏联解体,俄罗斯对外蒙的影响力会下降到一个最低点,于是,外蒙便会成为一个政治势力的真空地区。如果我们不动手,美帝势必会把手伸进来。届时,我们面临的将会是形势更加负责的北方更大周边地区。”

    “这,就与我们默许甚至助力远东独立的目的相背离了。”

    缓和了一口气,李路总结说道,“因为红色计划,实际上我们和莫斯科已经回不到从前的关系了,他们也不再是也不可能会成为我们的阶级兄弟。即便因为新一轮的东西方对抗等形式,俄罗斯会迫于形势不得不和我们站在统一战线,但是,那也只是同床异梦的妥协。只要有机会,贪婪的北极熊会毫不犹豫地咱我们肥沃的北方咬上一口。”

    “现如今,摆在咱们面前的,是一个绝好的解决掉北方强邻的机会。错过它,我们就错过了一次拥有远东话语权、收复旧土的机会。”

    说完,李路放下指挥棒,瞬间恢复了标准的军姿。

    最高领袖的目光离开李路,从左到右看了一眼,也没说话,那意思却是再明显不过——人在这,话也说完了,想问什么就问什么。

    万千山坐了坐身子,磕了磕手里的烟灰,看着李路,问道:“小同志,你刚才说,咱们和毛子之间离撕破脸皮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我很想知道,既然要保护这层窗户纸,又怎么样在当前的远东独立上面表态和行动嘛?”

    李路并没有把心中的计划说出来,而是很巧妙地用一句高度概括的话回答了这位军队中的理想派领袖大佬的问题。

    “这需要集合整个国家的高端精英人士的智慧,才能做好这件事。”

    李路这应付式的回答显然是不能让人满意的,万千山脸色没什么变化,准备说话的当口,黎鹏程开口了:“小伙子啊,你就说说你的想法嘛。把你叫来,就是要听你畅所欲言的嘛,说错了没关系。”

    你当然希望我说错了,李路心里暗道一句,依然沉默着。即便是在这样的核心会议,他也不一定非要按照政务院院长的话去做。他官职低,就正好应了那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不是自己这一派的大佬发话,下面的话,打死他都不会说出来。

    魏老总笑了笑,看着李路说道,“你个人对此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嘛。今天我们就是来听你说话的。”

    李路这才点点头,整理了一下措辞,眉头紧锁着说道:“作为红色计划的子计划之一,我和团队拿出了一份针对外蒙以及远东独立的详细方案。”

    此时,那名中枢警卫局的少将,快步走到最高统帅身边,耳语了几句,最高统帅点点头,随即少将招了招手,马上有文职军官手里捧着十几份文件夹走过来,挨个呈到每位大佬的前面。

    李路心里算着时间,看着大佬们翻开文件夹去看方案。大佬们的脸色是随着阅读的推进而变得丰富起来,有怪异,有吃惊,有怀疑,有沉思。

    觉得差不多了,李路便开口说道:“正如刚才所汇报的那样,远东能否顺利地独立,仅凭车臣以及莫斯科内部的问题牵扯,是还不足够的。对于正在进行的远东战争来说,远东想要独立,首先要在战场上打败俄军,或者打退俄军,甚至说给予俄军不可承受的重创。让莫斯科看到,远东战争会成为整个国家一个长期血流不止的伤口。”

    “显而易见,单凭远东以及远东联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这一点的。而根据我们的分析,远东独立的最好时期就是今年,而且越快形成定局越好。我们实在无法预估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

    “那么,在不动用除了陆空战斗群之外的武装力量越境干涉的前提下,保护我们和莫斯科之间的窗户纸的完整。目前能够想到的,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远东联军以战场层面帮助的,能达到最好效果的,只有外蒙。”

    “确切地说,只有驻扎在外蒙的前苏联军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第39集团军。”

    在场的大佬中,最具战场嗅觉的无疑当属老李家的老爷子李红军了,听到李路这句话,他很快就反应过来,眉头一皱,说道:“你的意思是让第39集团军切断俄军的后勤补给线?”

    老将的反应不可谓不快,李路心中叹服。

    他点了点头,答道:“是的,只要切断远东铁路,俄军的二十万大军就会变成失去供血的肢体!”

    第425章外蒙的重要性

    李路把全盘计划和准备工作托出出后,“让毛子的第39集团军去截断自己人的后勤补给线”这样一个天方夜谭的计划,居然通过了最高统帅部核心会议的批准。

    核心会议结束之后,李路被通知留下来,大约半个小时之后,他被带到一处更为隐蔽的会客室里,里面,最高统帅、方上将、魏老总、老李家老爷子、万千山几人在座。

    李路顿时就知道,这是更为私密的高层碰头会议,而且针对性非常的明显——在座的,除了最高统帅,全是军方的核心大佬,全都是参加过战事的老将。

    “坐吧。”

    最高统帅指着边上的一把椅子,笑着说了句。

    李路老实不客气地一屁股就坐在椅子上,端端正正地坐着,两手放两膝。表面平静的他,心里却是想不明白这阵仗是要让自己说什么或者做什么?

    方上将开始说话,直接入正题:“关于外蒙的问题,我们几个老头子想听听你的看法。”

    李路顿时了然了,原来是关于外蒙的事情。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尽管李路刚才在会议上是借着远东独立的事情捎带着说了一下外蒙,但是谁都清楚他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

    显然,李路倾向于收复外蒙——当前的环境对于远东来说是独立的最好时机,对华夏来说,何尝不是收复失地的绝佳机会。

    低头想了想,此时在座的都是军人,想听的,自然是国防军事层面的看法。心里有了成熟的想法,李路抬起头,沉声说道:“领袖,各位首长。从老毛子的扩张历史来看,他们都是跨过乌拉尔山脉,沿着西伯利亚对远东进行侵蚀的。据我所知,远东铁路至今都未能收回建设成本,而且持续亏损,但是老毛子依然花费巨资维护它。因为这是莫斯科对远东实际控制的唯一路线。”

    “然而,西伯利亚始终太过苦寒,全年冰冻期在半年以上,部分地区甚至是永冻区。他们所依赖的西伯利亚铁路,在经过多次细致勘查建设,也只能做到单一双线,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脆弱性。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面对远程火炮、地地导弹以及航空兵的打击,就更加的脆弱了。”

    “即便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改造为电气化,也只是增加了运输量而已,对于改变先天的战略劣势没有任何实际改变。国内长期有一种论调,部分人认为外**立成为了我们和老毛子之间的战略缓冲区,实际上这根本是自欺欺人。老毛子早在45年就开始在外蒙驻军,那支第39集团军就是当年从旅大地区撤过去的。即便退一万步,这种观点也是丝毫站不住脚的——即便那是战略缓冲区,那么,谁控制了它主动权就在谁手里!”

    李路语气变得低沉,“我们掌握的情报很清晰地显示,老毛子的驻外蒙陆空集群化部队,完全可以在不考虑后续补给的情况下,单程突击二十四个消失,一口气干到帝都城下,绝对不是玩笑话!事实是,在老毛子控制了外蒙之后,我们的战略态势变得更加恶劣了。而他们与远东地区的联系、补给,完全可以借用自然条件更好的外蒙来实现。如果爆发战争,外蒙就会变成一个能够源源不断为苏军供血的地方。”

    几位大佬纷纷点起了烟,抽着,沉思着。

    李路深深呼吸了一口,忍着烟瘾,缓缓说道:“如果,我们成功收复了外蒙,便可以把大毛的西伯利亚生命线至于我们的打击范围内,莫斯科与远东地区的联系将面临被我们随时切断的危险。现在,远东闹独立,他们即将成为两家人。我们在乐见其成的情况下,就要未雨绸缪地防止他们将来再次成为一家人,而外蒙,就是我们随时监视他们双方的最佳前沿阵地,更是将来非常优越的战略后勤基地、战略前进基地!”

    “总而言之,我坚定地认为,当前,我们有一个历史上最好的收复失地的机会,而为现时计为长远计,我们都不应该坐失此次机会……”

    ……

    离开帝都返回漠河的李路,刚到指挥中心,后脚就接到报告,情报部来人要见他。

    而见到情报部的来人后,李路就笑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人正是神龙不见首尾的情报部八局老板叶孤云。

    两人见面也没有客套,直接就进了保密会议室。

    叶孤云看上去赶了很长一段路,端起水杯就灌了一口,随即沉声说道:“我是从欧洲一路赶回来的,大半天的时间都在天上。”

    李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辛苦了,老叶,就算你不回来,晚些时间我也会把你紧急召回的。”

    叶孤云脸色一整,跳了跳眉头问道:“有情况?”

    点点头,却又摆摆手,李路说道:“利用驻外蒙俄军第39集团军的计划,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批复,正式授命我全权负责此项计划。”

    他说着眨了几下眼睛。

    叶孤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这么说,是时候启用咱们安插在第39集团军的棋子了。以前做下的准备工作是时候推进到收获阶段了。”

    点点头,李路说道,“所以,此事事关重大,需要你亲自前往乌兰巴托坐镇。”

    重重地点点头,叶孤云说道:“我等这一天等了很久。”

    “车臣、莫斯科,都按照计划行动了起来,绝佳的时机已经创造了出来。远东独立能否抓住机会形成定局,就要看远东联军能否在战场上给予俄军足够的创伤。而远东联军能否做到这一点,全看俄军第39集团军能否起义加入远东联军,然后切断远东铁路,并且在那阻击俄军增援部队一个月。老叶,你身上的担子非常重。”李路说道。

    走了几步,李路放低了声音,“另一件事,外蒙的事情也配合着第39集团军的起义推进,你在欧洲找到的人,是时候要回到他们的祖国为国效力了。”

    叶孤云凝重地点点头,情绪有些许的激动。能够参与到策划外蒙公投回到大华夏的版图这样的伟大行动中去,饶是他是情报部最神秘的八局局长,也无法完全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点了根烟抽起来,李路看着叶孤云微微笑。

    一会儿,叶孤云的情绪才缓过来,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身为党**人,能够参与到收复失地中去,是最大的荣耀。”

    李路微笑着点头,谁说不是呢?

    慢慢的,叶孤云又恢复了面无表情,低声说道:“此次我从欧洲紧急赶回来,是另有重要情报向你报告。”

    李路微微一愣,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代号为“欧洲之旅”的军工大采购、大渗透、大掠夺计划。这项由红色计划主体部分延伸出来的旨在获取欧洲军工强**事技术、产品、资源等等的子计划,明面上由杰克派出的一个心腹团队和红色集团团队组成的联合财团负责,见不得光的事情则是由叶孤云负责。

    本来,叶孤云肩负着远东这边的事务,当远东独立的准备工作上了轨道,他就把重心转移到了欧洲。

    李路以为“欧洲之旅”计划出了重大变故,以至于叶孤云亲自赶回来汇报,没想到,叶孤云却是说了一个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情况。

    第426章苏夏的背景令人震惊

    李路彻底震惊了。

    没想到,叶孤云带回来的消息,是和他哪位女副团长苏夏有关的。

    很久之前,大约是苏夏刚到701团的时候,李路就交代叶孤云搜集有关她的信息,把这个来路神秘的女上校博士副团长调查清楚。

    之后各种事情发生,而苏夏也没有搞什么小动作,很规矩地负责701团的技术建设工作,表现还不错。李路就渐渐把这件事给忘了。没想到,时隔这么久,叶孤云真的把她的底细给摸清楚了。

    而令他震惊的是,苏夏居然是当年中枢调查部派驻欧洲特工的后代!

    李路也就终于明白,为什么看似毫无背景的、表面上是一个失势的二流红色家族后代的苏夏,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强悍的背后关系。应当说,那不是什么背景关系。因为苏夏的父母亲在任务中双双牺牲,而她的父母当时在调查部中是最重要的境外人员,因此,她的一切,都得到了来自最高统帅部的照顾。

    只是一转瞬,李路就记了起来,当前,曾经担任过调查部高官的某位老人仍然活着。而李路几乎可以肯定,是这位老人给最高统帅部打了招呼,要照顾这位老部下的独女。

    颇为不可思议地摇着头,李路静静地听着叶孤云汇报详细情况。

    叶孤云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德文档案,递给李路,低声说道:“这是在东德找到的一份学生档案,为了这份档案,我损失了当地一个眼线。”

    李路飞快地打开,拧着眉头看,看着看着,就和自己的记忆联系了起来。

    在苏夏来到701团之前,李路关于她的记忆,是曾经在帝都衙内圈里的那些破事儿烂事儿。当时,苏夏的印象是一个没落二流红色家族的后代,圈子里的交际花。

    李路飞快地把两个时间相连起来,顿时线索就清晰起来。

    叶孤云在一边慢慢地说道:“我调查了档案上这个叫做菲尔娜的女学生在东德的情况,不管怎么看,都是很普通的公派学生的档案,到了欧洲之后,用了菲尔娜这个名字。就没有在意,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了。前段时间我回京,在整理局里的历史档案时,无意中看到70年代后期展开的一项向欧洲派驻潜伏人员的行动。”

    “当时调查部刚脱离军管不久,为了重振地位,策划了一系列的对外行动。欧洲那边就派出了很多精兵强将。因为刚脱离军管不久的原因,调查部在欧洲的行动得到了情报部的配合。因此,有一份行动备案留存在情报部,密级非常高。当时,调查部派出了他们的精锐,是一对资格非常老的夫妇……”

    中枢调查部曾经是级别最高、能力最强的情报机构,主要对外,是党管部门。其地位是远超军队系统的情报部的。后来在大革命中受创,短时间内瘫痪,于是上层决定将其实施军管,由情报部接手。大革命后期,秩序逐渐恢复正常,随从情报部脱钩,重新独立编制。

    叶孤云所说的行动,应该就是这个时期里开始的。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大革命期间调查部整过二代几个老人的黑材料,遭到忌惮。在83年被撤销,以其为主体,和公安反间谍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合并。这就有了安全部的出现。

    缓缓点点头,李路示意叶孤云继续往下说。

    叶孤云指着李路手里的档案,慢慢说道:“我看到了那对夫妇的照片,第一个反应就是想起了之前在欧洲获得的这份档案。他们的面向、神态、气质,很相像。我直觉地认为,这个女学生和这对在异国他乡牺牲的前辈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即,我离开翻阅了那对夫妇的档案,随即马上前往欧洲,组织力量对这个女学生的在德期间的所有情况进行调查。”

    “最后的结果显示,苏克天同志和夏雪同志在德潜伏期间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子,他们牺牲之后,孩子被当地的华人抚养。那个孩子就是档案中的这个女学生。”

    李路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这个女孩子,就是学生时代的苏夏。她的名字取之于父母的姓。大约在她上初中的时候,也就是调查部被撤销的那段时间,国内某位曾经担任调查部高官的大人物出于对老部下的感情,派人把她接回国内。随即,她在国内一直度过了高中时期。潜移默化中,她决定继承父母的职业,加入了情报系统。随即被派往德国留学,最后学成归来时。她父母曾经的老首长因为私人感情,不忍看着让她从事残酷的情报工作,于是把她调往了701团,成了国防军的第一位最年轻的女博士上校副团长。”

    叶孤云大吃一惊,看着李路:“难道你也通过别的途径调查清楚了整件事情?”

    李路苦苦一笑,摇了摇头,说道:“实际上,那位神秘的曾经担任过调查部高官的老人,正是翟小静爷爷的老部下,现任最高检察长官文复明。”

    叶孤云一愣怔,恍然大悟。李路和翟小静订了亲,作为心腹干将,他是知道的。他也就解开了心里的疑惑。殊不知,李路是将后世的相关记忆连接起来,得出的结论。

    而他们二人都知道,撤销调查部的,正是文复明。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权倾一时的调查部,最终毁在调查部出身的文复明手中。

    或者,正是因为有着一个不管职务还是背景,都相对独立的文复明在背后照顾着,苏夏才如此的不把老李家的长孙放在眼里。的确如此,饶是最高统帅,也不得不私底下对文复明执晚辈之礼。

    这是一位真正的大秘书——他曾经担任过第一老总、翟老、南老的秘书!

    而文复明和老李家老爷子的关系,就是在同在南老身边工作开始发生交集,后来结成好友,感情亦是颇深。

    常人都知道,在华夏,最为牢固的关系是战友情、兄弟情、上下级的感情,太多政治集团正式依靠这种感情裙带结成更大的联盟,充实着共和国的政治版图。

    从这个层面来看,李路忽然发现,他和苏夏还算是同一阵营里的人。这使得他不得不心中感慨一句:世事弄人啊!

    随即,他也发自内心地重重地松了一口气,原来,自己心里依然对苏夏这个女人心存忌惮,只是埋藏得深,不曾发觉。

    叶孤云也感受到了李路的变化,暗想,看来这一趟没有白跑。一天弄不清楚苏夏的底细,李路显然对自己这个副团长是一天都放不下心来。同时也就难怪在面对苏夏的时候,李路总有一丝别样的甚至可以称之为阴森森的感觉,原来,这是一个受过训练但是没有真正执行过任务的特工。

    把档案交给叶孤云,李路严肃地说道:“关于她的材料,全部销毁掉。这里面的事情,也应该随着岁月的流失消失了。”

    叶孤云点头:“好,我会处理好的。”

    李路背着手走了几步,沉思片刻,说道:“关于苏夏的调查,到此为止。你马上前往乌兰巴托,我会让胡震天和张东流过去协助你。必要的时候,我会亲自过去。”

    “总而言之一句话,一定要让巴托夫按照咱们的计划把他的第39集团军拉出去!”

    注:关于中调部这个曾经牛叉爆的东厂,也许会在新书中多写写,如果弟兄们有谍战情节有兴趣的话。可以进咱们枪团的驻地一块聊,q群:336572164

    第二更送到,今儿起,一直到月底,每天双更,求弟兄们月票、推荐票支持!

    第427章军卡坚决不卖了

    驻外蒙的苏军第39集团军,其实力绝非下辖部队那么简单。除了近卫第2坦克师、第51坦克师、第12、41、149摩步师,驻外蒙的苏军部队里,还有300多架战机、至少600架直升机。

    退回去十年,国防军那点子家当,甚至没有办法跟老毛子部署在外蒙的陆空集群相抗衡。

    要知道,全盛时期,驻扎在外蒙的苏军的武器装备先进程度是超越了其余远东军区部队的。那是一个实力强悍的陆空集群。

    而这个陆空集群的指挥权就是在第39集团军司令员巴托夫手里。

    说白了,老毛子以第39集团军为主体,在外蒙部署了一个陆空集群。

    苏联解体之后,外蒙陆空集群就变成了被遗忘的一群人,莫斯科甚至没有精力去管更近的西部集群部队,就别说这个隶属远东军区的距离遥远的外蒙陆空集群了。

    直到远东宣布独立,克里姆林宫才猛地想起这个远东军区辖区边缘的陆空集群。然而,第39集团军隶属远东军区,远东军区司令员宣布改旗易帜分成两部分加入波力和西亚二国。

    于是,莫斯科把第39集团军列为了打击目标,也就是说,外蒙驻军也被他们划入了敌方阵营。

    叶利钦恐怕怎么也想不到,直到尼布楚战役爆发之后,第39集团军依然没有正式的表态何去何从。巴托夫当时根本没有表示愿意加入远东联军,但是,他也没有回归俄军序列的意思。

    不过,如果当时莫斯科下一番功夫做一些努力,也未尝不能把驻外蒙的十万大军拉拢过去。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吃。李路开始加大了在外蒙的活动力量,和巴托夫取得了接触之后,莫斯科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叶孤云来到乌兰巴托的时候,胡震天和张东流已经在那里等候着了。胡震天是十八大王牌特工里,李路最为倚重的一个。单就红色计划来说,他在情报部的地位仅次于叶孤云这位局长大人。

    而张东流,这个比胡震天以及很多人都要早地跟着李路的原情报部特工、101大队情报军官,现在的军刀团核心成员,即便是在叶孤云、胡震天等人眼中,也是颇具神秘感的。

    叶孤云和张东流知道军刀团的存在,但是他们和军刀团显然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系统。一个是军队谍报机构,一个是李路私人掌握的海外武装,理论上是完全搭不上线的。

    但是,张东流见到叶孤云,还是老老实实地喊了一声局长。当时他在情报部的时候,叶孤云就是副局长。而胡震天也不得不尊称张东流一声师兄,张东流的资格比他老许多的。

    他们之间的合作不止一次两次了,庞大的红色计划无数个小计划,几乎都要用到情报力量、特殊力量。情报部不方便出手的,全部由军刀团去搞。

    此番策反第39集团军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很具有挑战性的。

    首当其冲的,他们要面对生性粗狂脾气暴躁的巴托夫。

    路南航空新开辟了帝都至乌兰巴托的航线,一周有三个航班往返。基本上,路南航空在这条航线上是处于亏损状态的,飞一个航班就亏一个航班。因为,即便现在涌入外蒙的华夏商人在逐渐增多,但是能够坐得起飞机的,毕竟是少数。

    但是不知道为何,路南航空依然坚持着航班飞行,即便飞机上没有哪怕一个乘客。外人只当路南航空财大气粗,宁愿亏本也要占据着这条航线。只是,极少部分人知道,在执行这条航线飞行任务的图…124飞机的腹部,安装着对地探测装备。

    叶孤云手持华夏护照从乌兰巴托机场入境,以往,驻蒙苏军会在机场安排人员对每一位入境的外国旅客进行安检,但是此时,根本看不到一个穿苏军迷彩服的人。

    胡震天和张东流接上叶孤云,一行三人就开了一辆脏兮兮的三菱越野车就往乌兰巴托市区开。

    车上,胡震天开车,叶孤云坐在后座,张东流坐在副驾驶上。张东流在车载电台上摆弄了一下,边说道:“这边的通信实在落后,要保证通畅,咱们不得不弄了台北斗车载终端过来。”

    胡震天接着说道,“叶局,还别说,这个东西真的很好用。通话、简短文字传输,定位,都可以。美帝的gps好像都做不到这么多齐全的功能吧?”

    张东流略微思索了一下,“美帝的gps没有文字传输功能,也不能主动发射定位信号,只能依靠卫星被动地搜寻信号。咱们的北斗还处于初期阶段,信号什么的偶尔不稳定,覆盖范围也不行。不过,这个状况会很快发生改变的。”

    叶孤云轻轻提了一脚前座椅,笑了笑说,“你俩小子看来事情搞的很顺利嘛!”

    胡震天和张东流相视一笑,随即纷纷收起笑容,张东流打开了电子屏蔽器,低声说道:“叶局,乌兰巴托的情况远比我们预计的要复杂。我们到这三天,至少发现了三个国家的人在试图接触巴托夫。”

    叶孤云不禁眉头一皱,“都是谁?”

    “中情局,陆自情报课,军情5处。”

    “军情5处?”

    叶孤云不禁慢慢闭上了眼睛,身子后靠,沉思起来。

    美帝和小日本插手外蒙事务,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如果他们没动作,那才是咄咄怪事。但是这个日不死的****帝国,居然也把手伸进了外蒙,这就值得引起注意了。

    也许,军情5处只是作为中情局的帮手进入外蒙。不过,叶孤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的小。在情报领域,从来没有哪两个国家真正穿一条裤子的,哪怕是美帝和英伦那样的铁杆。

    想了想,叶孤云睁开眼睛,此时,车已经驶入了破破旧旧的乌兰巴托市区,他打量着外面那些甚至比不上华夏一个经济稍好一些的县城的市容,问道:“中情局的人有没有和军情五处的人存在联系的迹象?”

    摇了摇头,张东流说道:“时间太短,至今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我们安插在这里的线人,加上我带过来的几个前克格勃特工,目前就在做这个事情,相信不久就会有线索。”

    胡震天补上一句:“我们的人也对三方人马实施了跟踪监视,有风吹草动会第一时间报告。”

    示意谢东流关掉电子屏蔽器,叶孤云说道:“回到酒店之后,马上展开,一定要抢在他们之前和巴托夫接触上。”

    两人都明白地点头。

    此时,第39集团军司令部驻地,巴托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翻看着这段时间的部队情况汇总,一只手扶着额头,烦躁非常。他的秘书垂手站在边上,小心翼翼地看着他。

    巴托夫是一名典型的苏军泥腿子出身的高级将领,能够成为中将司令员,指挥着一个陆空集群,完全是跟他以前的战功有关。也算是苏军当中的草根中的战斗机了。

    五十来岁的他,身材魁梧,没有标志性的大肚子,看着还算舒坦。不过此人脾气暴躁,性格刚烈,很难交流。远东联军派来的代表就因为态度有些许恶劣,就被他掏枪给毙了。倒也是一个敢作敢为不惧后果的莽将。

    巴托夫一边看着一边自言自语:“一个月之内发生了上百起倒卖武器装备事件,好吧,用不了多久,战备库就会被他们搬空。”

    机要秘书也是一脸的愁容,忍不住说道:“司令员,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部队已经快一年没有领饷了。而给我们的日常补给,也中断了七个月。事实上,没有发生兵变,正是因为司令员领导有方。”

    悄无声息的一个马屁过来,巴托夫这才稍稍有些舒服。那些报告,他也就是看看,仅仅看看,知道有这些个事。他还能有什么措施不成?

    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倒卖军资的一个,否则,他哪有钱去维护必要的应急力量?单单是司令部的那个警卫营,每个月就要扔进去四五万美元,才能维持最基本的运转。

    看着巴托夫的心情好了一些,机要秘书走近了几步,低声说道:“司令员,上回和我们交易的那个华夏人又来了。”

    巴托夫顿时眼睛放光,同时也有些疑惑,“又来了?这回他想要什么?ak…74还是rpg?”没等机要秘书说话,他就坐了坐身子,很坚决地说:“卡车是坚决不能卖了!他已经从我们这买走了三百多辆卡车!”

    上一回,那个神秘的华夏商人就从巴托夫手里买走了三百多辆军用卡车。这个数量对于陆空集群来说不算什么,即便对第39集团军来说也不算什么。装备各个部队各个后勤部门的军卡成千上万辆。

    但是,巴托夫还是心存顾忌的。轻武器以及弹药的库存,他可以用军事训练等层面作为理由上报损耗数量。军用卡车就没这么简单了,要知道,陆空集群装备的卡车大多都没过报废期间的一半。

    军卡是坚决不能卖了。

    机要秘书这才用更低的声音说道,“他这次来,好像有别的事情。”

    “嗯?”巴托夫浓眉皱了皱。

    机要秘书摊了摊手,“不过具体是什么事情,他说见到您时自然会说。”

    巴托夫抚摸着下巴沉思片刻,问道,“他这次来,有买点什么东西的打算吗?”

    显然,巴托夫不认为那个神秘的华夏商人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倒是对他是不是再次挥舞着美元购买大量库存轻武器弹药更加感兴趣。随即,他开始在脑海里搜寻,哪个战备仓库都有哪些存货。

    这边,机要秘书压低着的声音在说道:“他表示,此番将会购买一批金额远超我们想象的物资……”

    “哦?”

    巴托夫眉头猛跳,两眼光芒一闪,问道:“他人在哪?”

    “我安排在招待所住下了。”

    “走,去看看。”

    第428章大生意

    “苏先生,我们又见面了,哈哈。”

    巴托夫哈哈大笑着走进招待所最好的房间,远远的就伸出手,朝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华夏人说道。

    但见那华夏人身材均称,国字脸,短发短须,冲锋套装,却是没有半点商务人士的味道。

    此人名唤苏同国,在帝都衙内圈被称为花爷,新近崛起的大众矿务公司的老总。去年,这个大众矿务公司成立之后,立刻对河西省的煤炭发起了猛攻。配合着政府新近出台的,煤炭业现代化建设,大肆收购当地的大小煤矿。

    饶是大众矿务资金力量雄厚,在这个过程中,也免不了会遇到阻力。但是有来自上层部门的支持,就算是国企,也不得不把一些煤矿转让过去。目前这些动作都还在进行当中。

    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大众矿务进行着这么重要的动作的时候,作为掌托人,苏同国居然会出现在鸟不拉屎的乌兰巴托。

    实际上,这已经是苏同国第三次来到乌兰巴托和巴托夫见面了。

    站在苏同国身边的,是一个身材不输俄罗斯人的满脸横肉的大汉。却是已经在李路身边的李刚,外号老酒的侦察军官。原来,李路是考虑到苏同国的安全,特意把李刚派过来。

    因为此次前来乌兰巴托,比以往的都会更加的危险。

    “再次与您见面很高兴,将军。”

    苏同国拍了一下李刚的肩膀,给巴托夫介绍道:“这位是我的助手。”

    巴托夫笑了笑算是打招呼,李刚也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丝毫不在意巴托夫的冷淡。

    苏同国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军,请上座。”

    同时,李刚默不作声地走出去,关上了门。巴托夫看了苏同国一眼,也挥了挥手让机要秘书离开。门再次关上,外面的警卫被机要秘书示意在十米之外警戒,以保证屋内的谈话不会泄露。

    屋里,苏同国慢慢地泡着茶,说道:“将军,我带来了点好茶叶,给您尝个鲜。顶好的龙井。”

    “哦?”巴托夫一介莽夫,哪里懂茶,也装模作样地端起茶杯,一口饮尽,“不错,味道很好。”

    苏同国在他眼里是不折不扣的土豪、狗大户,上回交易一批库存ak…74,巴托夫开出200美元的单价,没想到苏同国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下来,还猛夸便宜。让巴托夫是欣喜若狂啊,要知道,他卖给那些来自中亚的游击队,顶多100美元,还附赠120发子弹!

    所以,巴托夫是很喜欢和这个年轻的神秘商人打交道的。显然,谁管他购买的枪支弹药最终会流落何处。

    “听说苏先生此番过来,除了购买一些产品之外,还有别的事情?”苏同国还在慢慢地品着茶,巴托夫就拿话先把交易意向给定了下来。

    苏同国微微一笑,说道:“这一次除了肩负别的使命,也有计划从将军您这买点东西。只是不知道将军是否愿意出让。”

    他一句话就把意思给扭转了过来,生意是次要的,“肩负的使命”才是重要的。

    巴托夫目光闪烁了几下,沉默了下来。莽将不代表没脑子,能做到这个位置,巴托夫显然也是不简单的。苏同国以民间商人的身份出现,但是很显然,不用去调查,巴托夫就能肯定,他背后有官方的影子。

    那些轻武器弹药军用车辆,难道真的倒卖别的国家去?

    有些事情心照不宣。

    想了想,巴托夫问道:“不知苏先生想要些什么。”

    他绝口不提苏同国有什么使命。

    苏同国往巴托夫的茶杯续满,又给自己倒了点,放下茶壶,这才仰了仰身子,说道:“将军手下的一百多架su…27、米格…29战机,据说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进行日常维护了。”

    巴托夫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皱着眉头盯着苏同国,目光变得凌厉。

    苏同国仿佛浑然不觉,慢悠悠地抿了下茶水,缓缓地说道:“将军,说实话,看着这些美好的艺术品因为某种因素而饱受风吹雨淋,得不到良好的维护,我觉得很心疼。”

    此时,巴托夫果断地摇头:“那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获得战机的话。一架也不行。”

    苏同国好像早就料到了巴托夫的反应,微微摇了摇头,“将军,远东战事正酣,莫斯科再一次陷入沸腾的民意之中,克里姆林宫面临易主的危险 (精彩小说推荐:

    ) ( 1989红色攻略 http://www.xshubao22.com/5/5537/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