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吴晨有点哭笑不得,怎么现在跑江湖的,都喜欢到处发名片。他见那卡片上黑乎乎的不知道多脏,就没接,掏出手机来跟陈歪嘴互相记了手机号码。
跟陈歪嘴道别之后,吴晨慢慢的往康王中路走去,觉得今天还是挺有趣的,他在单位里憋得久了,心里还是很乐意跟这些市井之人多接触,感觉一下生活的气息。
转了几路公车,终于又到了康王中路,拐到长寿路,吴晨信步找到上次孔四的摊位,却是人去摊空,不会是黑了自己之后跑路了吧?不至于呀,不就五百块的盘子嘛。
吴晨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像孔四这样摆摊的小贩,虽然叫流动摊贩,但是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很少流动。
吴晨掏出手机给孔四打了过去,孔四在电话里说,他正在往老宅子的路上,去请人帮忙看一把紫砂壶呢,问吴晨有没有兴趣,有的话也过去。
“好咧!”吴晨一听,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自己左右也没事,正闲得蛋疼,加上紫砂壶,也是自己喜欢的。
在电话里,问了地方就在多宝路一带,那里保存比较完好的一片西关大屋,现在还住在那里的,不是富贵闲散之人,就是社会底层。
不过能让孔四上门拜访求教的,应该是位高人吧?自己要想进入这个行当混,有前辈引路指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挂了电话,吴晨就想到,自己的那个老壶也一直没搞清楚是什么东西,何不一起带过去,请教一下别人,顺带的混个脸熟。
吴晨想罢,看了看时间,来得及!就赶回单位,拿了那把古壶,用旧报纸稍微包裹了下,揣在内yi兜里,赶往孔四所说的地方——老西关!
都说“东山的少爷,西关的小姐”,意思是说,这两者登对,非贵即富,苦逼的穷吊丝们就别瞎琢磨了。
旧时候,东山一带,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多的是纨绔子弟。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说的正是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
而西关一带则是商业繁华区,多是富家小姐,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就是一个地道富家西关小姐的精致态度。
在那个时代,东山洋房与西关大屋,代表着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特别是西关一带,因为在明清时候,地处老广府的老城西门外而得名,由于地靠那条大江,在明末时候,兴建起了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逐渐形成老广府商贸集散地,到了清代中后期,又先后兴建了宝源街、逢宝街、多华街等居民住宅区,慢慢的形成后世闻名的西关大屋。
这一片到了今天,大都比较破败杂乱,除了几个主干道,吴晨都不是很认识路,边走边问。等到孔四告诉的地址,见是一间保存较好的大屋,大门敞开,一眼望进去,能见到西关大屋典型的土泥砖、水磨地和粗粗笨笨未经雕琢的原木家具,单纯拙朴。
因为没有见到人,吴晨也不敢乱窜,这若是平常人家还好,万一碰到家里就一个姑娘在,引起什么误会,可说不清。
他给孔四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就见他从里面走了出来,看起来似乎挺高兴的,哈哈走过来,伸出手来准备拍拍吴晨的肩膀。
“别,我说哥们,这习惯,咱们以后能不能改改?点头致意就好了!”这是什么毛病啊!吴晨哪里敢让他这魔掌拍到,上次让他给拍得隐隐作痛,几乎都要怀疑自己受了内伤呢!
“呵呵,还挺快的嘛!”孔四收回手去,把吴晨领了进去。
“我在你摊位那边,没找到你,才给你电话的。我还回单位拿了个壶,左右就在这附近,等会记得让人帮我也看看?”吴晨一边说着一边跟着孔四踏入屋门。
“没问题!”孔四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可以看得出来他今天的确兴致很高!
我靠,真不愧是富贵人家!
一踏入大门,吴晨立马就感受到一股浓烈的西关风情——柔和的灯光从玄关顶上的三面古董窗花透出,将榆木鞋柜上的纯铜把手映得乌沉发亮。
穿过玄关门廊,入墙的展示柜是用柚木仿造的老式博古架作为间隔,上面一个青花瓷瓶里,一大束绿叶植物恣意伸展,一个搪瓷寿星翁憨态可掬。
地面则是西关大户人家盛行一时的花阶砖,黄灰色的地砖四块拼成一块,中间相连部分嵌上咖啡色的菱形小砖。错层的台阶,则使用灰绿色调的大小不一的方砖做贴面。
吴晨砸吧了下嘴巴,这跟他想像中破落的老宅子也太大相径庭了,这种传世的古朴典雅,还真不是随便能达到的!不过,这种人家,孔四这么一个街边小贩,就能认识了呢?
孔四见吴晨满眼疑问,明白他的意思,附耳低声在他耳边介绍了一下,原来这家人姓田,老爷子是个高人。孔四今天刚掏了一把紫砂壶,不太好确定,就上门来请田老爷子帮忙掌眼的。
要说这田家,也是西关赫赫有名的主,早在明朝时代就有族人入朝为官,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又靠外贸起家,逐渐发展壮大,拥有自己的码头、船队和洋行,历经数代而不倒,直到建朝那阵子被没收了祖宅,后来才发放回给田家。
作为田家后人的田老爷子,在当地可是享有盛誉,是跟北京的马老齐名的民间收藏家,最近这些年陆续给国家捐献了好几批宝物,获得荣誉无数。
这些事,吴晨似乎在报纸上看到过报道,没想到今天能拜访其人,心里越发感到惊奇,孔四还能认识这田家老爷子,看这熟门熟路的样子,应该是常来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中庭,上了台阶进了客厅,见到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头,正悠然的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穿一身黑的休闲装,对着他们微笑。吴晨赶紧对老头树了个拇指,不再说话,看他重新把一盘铜钱摇得哗啦啦作响,猛地往地上一倒,记下了正反面的数目。又开始摇动,再倒再记,如此反复六次。
吴晨也懒得去看他神神叨叨的摆弄,这是最简单的铜钱起卦,不外乎就是根据每次的阴阳数字,组成六爻,对应某卦的卦象而已。
因为蹲得久了有些腿麻,吴晨站起来,活动了一下,举目往天桥上看去,发现那些阶梯之间居然是有缝隙,斜斜看过去,能看到穿裙子的女孩走过时候的裙底风光!吴晨嘿嘿一笑,心想难怪这老头要在这里蹲点,还是挺聪明的嘛,懂得挑地方。
吴晨想到这,不禁看向陈歪嘴,见他已经摆弄完了,正在掐指念叨着呢,就又重新蹲了下来,假装关心的问道:“怎么样呢?”
“奇怪!见鬼了!”陈歪嘴看了看吴晨,神神叨叨的喊道。
这叫什么话嘛,吴晨很不满的瞪了他一眼,“你才见鬼了呢!哦,不,我才见鬼了呢!”
陈歪嘴嘿嘿一笑,说:“小兄弟,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此卦诡异!你看六爻皆阳,我还真没碰过!”
吴晨听他这么一说,也咦了一声,心里快速算着,六爻全阳,这个概率还真不高,将近三十万分之一,看来可以去买福利彩票了,中个中等奖项什么的没问题。
陈歪嘴盯着吴晨看,心里有些讶异,口中却是啧啧的说道:“从卦象上看,此乃乾卦,动在四爻,乃或跃在渊之象。或跃在渊,乾道乃革。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吴晨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乾卦九四爻,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倒是跟自己的现状挺吻合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世道,谁不是这样呢?往前一步是幸福,也可能是孤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着不同的决定跟选择,如果按照量子理论的n维世界解说,每一刻都会离散开去,活在不同的世界里,这就是“或”!
一个或字可以概括许多人的人生状体,这没有什么可意外的。吴晨见陈歪嘴还在摇头晃脑的背爻辞,吴晨赶紧拦着他:“得了,歪嘴兄!你说的太玄虚了,我可听不懂!不过我听说乾坤二卦之妙,不在乾坤本爻,而在乾坤二用上,乾卦应该是用九吧?”
“你也知道用九?!”陈歪嘴有点愕然,嘴里也不念叨了,敢情你小子装b逗自己玩呢!
“听说过,没见过。”吴晨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您老继续。”
陈歪嘴吸了口气,自说自的:“从卦理上看,你现在的事业正处在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就看你敢不敢迈出一步,跳出来或许就是飞龙在天,退回去又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的地步。至于感情么,切忌患得患失!要勇敢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只要你敢,必有收获!好了,五元!”陈歪嘴边说,边学着领导人手掌往前推的手势,很有气势嘛!不过最后话一转,手刚好伸到吴晨面前,手掌朝上,食指跟中指勾了勾。
吴晨忍俊不禁,笑着掏了五元给陈歪嘴,权当看表演了,这哥们不去天桥真可惜了,心念一动,说:“歪嘴兄,我看你再搭把二胡,或者小三弦什么的,边算命,边卖艺,两不落,多好!”
“老土了吧?那些是老哥哥我二十年前玩过的玩意了!想当年,老哥我还弄了个录音机,没事来几句假唱什么的。”陈歪嘴嘿嘿一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名片,递给吴晨,“小兄弟,得空多来关照关照老哥!”
吴晨有点哭笑不得,怎么现在跑江湖的,都喜欢到处发名片。他见那卡片上黑乎乎的不知道多脏,就没接,掏出手机来跟陈歪嘴互相记了手机号码。
跟陈歪嘴道别之后,吴晨慢慢的往康王中路走去,觉得今天还是挺有趣的,他在单位里憋得久了,心里还是很乐意跟这些市井之人多接触,感觉一下生活的气息。
转了几路公车,终于又到了康王中路,拐到长寿路,吴晨信步找到上次孔四的摊位,却是人去摊空,不会是黑了自己之后跑路了吧?不至于呀,不就五百块的盘子嘛。
吴晨不禁感到有些奇怪,像孔四这样摆摊的小贩,虽然叫流动摊贩,但是一般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很少流动。
吴晨掏出手机给孔四打了过去,孔四在电话里说,他正在往老宅子的路上,去请人帮忙看一把紫砂壶呢,问吴晨有没有兴趣,有的话也过去。
“好咧!”吴晨一听,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自己左右也没事,正闲得蛋疼,加上紫砂壶,也是自己喜欢的。
在电话里,问了地方就在多宝路一带,那里保存比较完好的一片西关大屋,现在还住在那里的,不是富贵闲散之人,就是社会底层。
不过能让孔四上门拜访求教的,应该是位高人吧?自己要想进入这个行当混,有前辈引路指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挂了电话,吴晨就想到,自己的那个老壶也一直没搞清楚是什么东西,何不一起带过去,请教一下别人,顺带的混个脸熟。
吴晨想罢,看了看时间,来得及!就赶回单位,拿了那把古壶,用旧报纸稍微包裹了下,揣在内yi兜里,赶往孔四所说的地方——老西关!
都说“东山的少爷,西关的小姐”,意思是说,这两者登对,非贵即富,苦逼的穷吊丝们就别瞎琢磨了。
旧时候,东山一带,是权门显宦的聚居地,多的是纨绔子弟。一杯红茶、一个壁炉、一栋洋房、说的正是侨归东山少爷的典型生活。
而西关一带则是商业繁华区,多是富家小姐,一盆兰花、一笼画眉、一手厨艺,就是一个地道富家西关小姐的精致态度。
在那个时代,东山洋房与西关大屋,代表着权力与财富,现代与传统,各分东西,相辅相成。
特别是西关一带,因为在明清时候,地处老广府的老城西门外而得名,由于地靠那条大江,在明末时候,兴建起了十八甫,开设有十三行,逐渐形成老广府商贸集散地,到了清代中后期,又先后兴建了宝源街、逢宝街、多华街等居民住宅区,慢慢的形成后世闻名的西关大屋。
这一片到了今天,大都比较破败杂乱,除了几个主干道,吴晨都不是很认识路,边走边问。等到孔四告诉的地址,见是一间保存较好的大屋,大门敞开,一眼望进去,能见到西关大屋典型的土泥砖、水磨地和粗粗笨笨未经雕琢的原木家具,单纯拙朴。
因为没有见到人,吴晨也不敢乱窜,这若是平常人家还好,万一碰到家里就一个姑娘在,引起什么误会,可说不清。
他给孔四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就见他从里面走了出来,看起来似乎挺高兴的,哈哈走过来,伸出手来准备拍拍吴晨的肩膀。
“别,我说哥们,这习惯,咱们以后能不能改改?点头致意就好了!”这是什么毛病啊!吴晨哪里敢让他这魔掌拍到,上次让他给拍得隐隐作痛,几乎都要怀疑自己受了内伤呢!
“呵呵,还挺快的嘛!”孔四收回手去,把吴晨领了进去。
“我在你摊位那边,没找到你,才给你电话的。我还回单位拿了个壶,左右就在这附近,等会记得让人帮我也看看?”吴晨一边说着一边跟着孔四踏入屋门。
“没问题!”孔四很爽快的答应了下来,可以看得出来他今天的确兴致很高!
我靠,真不愧是富贵人家!
一踏入大门,吴晨立马就感受到一股浓烈的西关风情——柔和的灯光从玄关顶上的三面古董窗花透出,将榆木鞋柜上的纯铜把手映得乌沉发亮。
穿过玄关门廊,入墙的展示柜是用柚木仿造的老式博古架作为间隔,上面一个青花瓷瓶里,一大束绿叶植物恣意伸展,一个搪瓷寿星翁憨态可掬。
地面则是西关大户人家盛行一时的花阶砖,黄灰色的地砖四块拼成一块,中间相连部分嵌上咖啡色的菱形小砖。错层的台阶,则使用灰绿色调的大小不一的方砖做贴面。
吴晨砸吧了下嘴巴,这跟他想像中破落的老宅子也太大相径庭了,这种传世的古朴典雅,还真不是随便能达到的!不过,这种人家,孔四这么一个街边小贩,就能认识了呢?
孔四见吴晨满眼疑问,明白他的意思,附耳低声在他耳边介绍了一下,原来这家人姓田,老爷子是个高人。孔四今天刚掏了一把紫砂壶,不太好确定,就上门来请田老爷子帮忙掌眼的。
要说这田家,也是西关赫赫有名的主,早在明朝时代就有族人入朝为官,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又靠外贸起家,逐渐发展壮大,拥有自己的码头、船队和洋行,历经数代而不倒,直到建朝那阵子被没收了祖宅,后来才发放回给田家。
作为田家后人的田老爷子,在当地可是享有盛誉,是跟北京的马老齐名的民间收藏家,最近这些年陆续给国家捐献了好几批宝物,获得荣誉无数。
这些事,吴晨似乎在报纸上看到过报道,没想到今天能拜访其人,心里越发感到惊奇,孔四还能认识这田家老爷子,看这熟门熟路的样子,应该是常来的。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中庭,上了台阶进了客厅,见到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头,正悠然的坐在一把太师椅上,穿一身黑的休闲装,对着他们微笑。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27章紫砂老壶
孔四给他们分别介绍了下,吴晨赶紧上前问好。
田老倒没有什么架子,笑呵呵的让他们都坐了,提起桌子上一把陶壶给他们倒了茶水。
吴晨趁机扫了一眼大厅,感觉挺空荡的,房子大是一个缘故,东西也不多,两三件看似古董的家具,简简单单地摆着,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
“呵呵,喝茶。”田老头看了看吴晨跟孔四,他这些年回老屋养老,一个人住惯了,也很少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偶尔爱逛个古玩什么的,一次偶然在孔四摊上买了个小玩意,就认识了。
孔四见他是个老行家,就常常上门请教,平常有空来来走动走动,把些市井传闻说给老爷子听,帮着买些生活用品,做些家务活什么的。
田老见他性情豪爽,为人也忠厚勤快,很是喜欢,没事不少指点他,一来一往,倒成了忘年交。
今天孔四又拿来了一个壶,是在一朋友那里盘下来的,让田老掌掌眼,这老小二人边聊天边看东西,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广府这一带,要说什么国宝重器,那是极少的。一些近现代好的东西,或者海外回流的文物,倒是不少,此外就是一些私藏的紫砂壶也还是有的。
“谢谢田老!”见田老招呼喝茶,吴晨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对于老人家,他一向是比较客气的,当然对于陈歪嘴那种,靠吃喝哄骗的江湖人士除外。
吴晨拿一杯茶喝了,却是普洱,他一向只喝老家的茶,对普洱也不是很了解,说不上好坏,只觉得口感还行。喝完茶,就又放了回去,恭恭敬敬的坐回位置。
田老见吴晨的做派,甚是稳重,不似孔四那么大大咧咧的,心里很是满意。
孔四跟田老两人都不说话,见吴晨看着壶在沉思,神情各异,田老想的是这小子看着稳重,就是不知道悟性如何!
孔四却是不清楚吴晨的底细,上一次见面给他的印象,充其量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现在见他脸带犹豫,沉吟许久,心里就有些忐忑,连门外汉都能看出问题来,那这把壶就毁了。
过了一会,吴晨小心翼翼的放下茶壶,再把盖子慢慢的合上,转头对田老先生说道:“呵呵,不知道田老您觉得这把壶怎么样?”。
田老一愣,不禁莞尔,这小家伙有趣,不死板,知道先探别人的底细。他本来是准备听听吴晨的看法的,现在见他先问到自己了,也不废话,直接下了定论,淡定的说道:“应该是真品!”
吴晨一听就郁闷了,相对这把壶的真假,他倒是更想知道这把壶的来历。说来惭愧,他虽然喜爱茶具,平时也东瞧西看的,但对这紫砂壶还真算不上入门,毕竟过手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大部分是通过图片书籍或者网贴了解的。
这个壶他是感觉很好,刚刚也想偷偷的作弊了一下,无奈着异能时灵时不灵的,并非他能左右操控,就好像空有一身宝贝,却不能换成米粮,只能活活饿肚子一样!
没办法,只好凭着手感,觉得这应该是一件真东西,问题是看不出是谁的,连款都看不懂!连谁的作品都不知道,就判断真假,这有点勉强吧?
要说紫砂壶的名家,吴晨就知道朱可心、顾景舟还有那个曼生十八式。特别是对朱可心,吴晨专门查过他的资料,所以知道的多一点,朱可心出生于宜兴,“可心”是他的艺名,据说是取“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一生名品无数,荣誉等身。至于其它的名家,就所知寥寥了。
“我早就知道是真的了!否则我捡它干嘛呢!这家伙,我一上手就特有感觉,死活磨了半天才让给我的,怎么样,这回算是捡到了吧?”正在吴晨胡思乱想之际,就听到孔四得意洋洋的说道。
他吹了一会,话锋一转,有点担心的说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谁的呀,只知道产地是在桂林,那片地儿,可没听说过有什么大师!这个漏是大是小,还得请田老您给看看呢。”
田老听孔四将“桂林”二字,理解为广西那个风景甲天下的地方,不禁呵呵笑了一下,问了问吴晨知道出处不?
吴晨也是摇了摇头,孔四所问的正是他想问的,倒是省了他自己废口水。田老见他们都不知道,就说道:“此桂林非彼桂林,是指民国制壶名家冯桂林。”
“冯桂林?”吴晨在脑海里搜索了一番,没什么印象!看看孔四,也是一脸茫然,田老就不客气的教训他们道:“要想玩这一行!很多知识还是要死记硬背的,切不可仗着自己聪明,就不肯下苦工夫,到头来可是要闹笑话的!”
一番话说得两人都有些脸红耳赤,特别是吴晨,平常虽有爱好,却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对于一些文献史料,能跳过就跳过,倒不是他不肯下死力气去背,主要是没有时间,工作忙,兴趣广么。
田老见他们神情羞愧,也不为己甚,点到为止,给他们讲了讲冯桂林其人。冯桂林是民国时期宜兴的紫砂名家,以技术全面著称,擅长制作各款砂壶,花货、光货都能拿得出手。
而且为人勤奋,号称“年无一日息,日无一可闲”,经常与跂陶合作制器,由桂林造壶,跂陶镌铭,署款通常用“桂林”篆文方印,多钤于壶盖,也偶有钤于壶底的“冯桂林制”款。
“这把金鼎六角山水花卉纹紫砂壶,从各方面看,都是冯桂林的作品。而且能看出原来的主人长期使用的痕迹,能保存到现在更是难能可贵。”田老笑呵呵的说道。
“那这个大概能值多少钱?”孔四一听,咧嘴笑了一下,这冯桂林好歹也是个大师级人物,价格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我……”田老正讲得兴起,见孔四一出口就问价格,顿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道,“就知道你要问价格!你就不能有点收藏?这么好的东西,可不是常有的,以后再想收,怕是难找了!”
“是、是、是。”孔四也不反驳,一叠声的称是,心里却是腹诽不已,您老人家大宅子住着,大奔开着,二郎腿翘着,没事就听听小曲,喝喝小酒,泡泡小niu……呃,这个好像不大行了吧——你当然能有点收藏了!
像自己这样的,几百块钱每个月的农民屋住着,都快没钱交租金,房东信誓旦旦喊着要赶人,真收藏在房里,不定哪天回家就发现,连那床破被子一起,被房东扔大街上了哩!
“唉,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田老见孔四虽然频频点头,脸上却都是关切,还是关心价格问题啊,他暗叹了一声,有心自己收着,就把价格稍微估高了点,他也知道孔四的处境,权当是帮衬点,“这把壶估价,大概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吧。”
“这么值钱?!嘿嘿,这冯老头还挺有名气的么!”孔四一听,顿时满脸红光,这漏可算捡到了,他收这个的时候,对方开价十万,砍到最后,用了六万块收了进来,这里面还有一点是他跟人借的,本想着能翻一番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么值钱!
“呵呵,紫砂壶也是两极分化很严重,价格差别悬殊。现在的大师就不说了,老几辈大师的作品价格可不比其他古玩低!冯桂林的壶虽然不如朱、顾的那么贵,却也是难得的老物件。”田老缓缓的说道,对于孔四能见到这么一个老壶,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孔四一听更高兴了,忙不迭的吹嘘起自己是如何收到这个壶的,吴晨间中插几句跟紫砂壶有关的问题,田老都一一解答,老少三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一壶茶都喝淡了。
“对了,你不是也带了一把壶过来么?拿出来给老爷子瞧瞧呗!”等到孔四兴头过去,才想起来还要帮吴晨看东西呢!
“嗯。”吴晨点了点头,从兜里掏出那把古壶来,恭恭敬敬的放在桌子上。
“呵呵,有古怪啊!比我那把还重!”孔四先上手试了一试,就感觉到了异样来。
是有点奇怪!田老仔细看了看那把壶,又来回摩挲了许久,这的确是紫砂泥做的,不过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重!虽然壶壁重了点,但是密度不对!难道里面夹杂了什么别的?
“怎么得来的?”田老里里外外又看了一遍,沉吟了片刻,问道。
吴晨就把怎么得到这把壶的经过说了,当然隐藏了他所知道的这把壶的异常部分,有些东西还是不大好跟人说。
“嗯,这把壶内外都是紫砂泥没错,款式也符合明清时期的工艺。”田老说完,没等他们开口,摇了摇头,“但是密度不对,而且这个刻款也从来没见过,不大好判定。”
吴晨不禁有些郁闷,如果连田老都看不出这把壶的来历,只怕只一带就没有人能知道的了。
“嘿,这有什么!怎么说都是一把古壶是吧?再说,越是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物件,越是有价值!”孔四大大咧咧的说道。
吴晨闻言,不由得自失的一笑,看来自己是迷在其中了,的确,这总归是一把古壶,至于其来历跟微妙之处,回头慢慢研究就是了吧,反正他有没打算要出手。
“呵呵。”田老见吴晨一点就放下了,心里暗暗称赞,这小子,不简单!他本来也有意想瘦下来,回头仔细研究的,不过见吴晨没这意思,也就不再提了。孔四给他们分别介绍了下,吴晨赶紧上前问好。
田老倒没有什么架子,笑呵呵的让他们都坐了,提起桌子上一把陶壶给他们倒了茶水。
吴晨趁机扫了一眼大厅,感觉挺空荡的,房子大是一个缘故,东西也不多,两三件看似古董的家具,简简单单地摆着,没有什么多余的摆设。
“呵呵,喝茶。”田老头看了看吴晨跟孔四,他这些年回老屋养老,一个人住惯了,也很少跟外面的人打交道,偶尔爱逛个古玩什么的,一次偶然在孔四摊上买了个小玩意,就认识了。
孔四见他是个老行家,就常常上门请教,平常有空来来走动走动,把些市井传闻说给老爷子听,帮着买些生活用品,做些家务活什么的。
田老见他性情豪爽,为人也忠厚勤快,很是喜欢,没事不少指点他,一来一往,倒成了忘年交。
今天孔四又拿来了一个壶,是在一朋友那里盘下来的,让田老掌掌眼,这老小二人边聊天边看东西,时间倒也过得挺快。
广府这一带,要说什么国宝重器,那是极少的。一些近现代好的东西,或者海外回流的文物,倒是不少,此外就是一些私藏的紫砂壶也还是有的。
“谢谢田老!”见田老招呼喝茶,吴晨站起来恭恭敬敬的应了一声。对于老人家,他一向是比较客气的,当然对于陈歪嘴那种,靠吃喝哄骗的江湖人士除外。
吴晨拿一杯茶喝了,却是普洱,他一向只喝老家的茶,对普洱也不是很了解,说不上好坏,只觉得口感还行。喝完茶,就又放了回去,恭恭敬敬的坐回位置。
田老见吴晨的做派,甚是稳重,不似孔四那么大大咧咧的,心里很是满意。
孔四跟田老两人都不说话,见吴晨看着壶在沉思,神情各异,田老想的是这小子看着稳重,就是不知道悟性如何!
孔四却是不清楚吴晨的底细,上一次见面给他的印象,充其量也就是个业余爱好者,现在见他脸带犹豫,沉吟许久,心里就有些忐忑,连门外汉都能看出问题来,那这把壶就毁了。
过了一会,吴晨小心翼翼的放下茶壶,再把盖子慢慢的合上,转头对田老先生说道:“呵呵,不知道田老您觉得这把壶怎么样?”。
田老一愣,不禁莞尔,这小家伙有趣,不死板,知道先探别人的底细。他本来是准备听听吴晨的看法的,现在见他先问到自己了,也不废话,直接下了定论,淡定的说道:“应该是真品!”
吴晨一听就郁闷了,相对这把壶的真假,他倒是更想知道这把壶的来历。说来惭愧,他虽然喜爱茶具,平时也东瞧西看的,但对这紫砂壶还真算不上入门,毕竟过手的东西还是太少了,大部分是通过图片书籍或者网贴了解的。
这个壶他是感觉很好,刚刚也想偷偷的作弊了一下,无奈着异能时灵时不灵的,并非他能左右操控,就好像空有一身宝贝,却不能换成米粮,只能活活饿肚子一样!
没办法,只好凭着手感,觉得这应该是一件真东西,问题是看不出是谁的,连款都看不懂!连谁的作品都不知道,就判断真假,这有点勉强吧?
要说紫砂壶的名家,吴晨就知道朱可心、顾景舟还有那个曼生十八式。特别是对朱可心,吴晨专门查过他的资料,所以知道的多一点,朱可心出生于宜兴,“可心”是他的艺名,据说是取“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之意,一生名品无数,荣誉等身。至于其它的名家,就所知寥寥了。
“我早就知道是真的了!否则我捡它干嘛呢!这家伙,我一上手就特有感觉,死活磨了半天才让给我的,怎么样,这回算是捡到了吧?”正在吴晨胡思乱想之际,就听到孔四得意洋洋的说道。
他吹了一会,话锋一转,有点担心的说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谁的呀,只知道产地是在桂林,那片地儿,可没听说过有什么大师!这个漏是大是小,还得请田老您给看看呢。”
田老听孔四将“桂林”二字,理解为广西那个风景甲天下的地方,不禁呵呵笑了一下,问了问吴晨知道出处不?
吴晨也是摇了摇头,孔四所问的正是他想问的,倒是省了他自己废口水。田老见他们都不知道,就说道:“此桂林非彼桂林,是指民国制壶名家冯桂林。”
“冯桂林?”吴晨在脑海里搜索了一番,没什么印象!看看孔四,也是一脸茫然,田老就不客气的教训他们道:“要想玩这一行!很多知识还是要死记硬背的,切不可仗着自己聪明,就不肯下苦工夫,到头来可是要闹笑话的!”
一番话说得两人都有些脸红耳赤,特别是吴晨,平常虽有爱好,却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对于一些文献史料,能跳过就跳过,倒不是他不肯下死力气去背,主要是没有时间,工作忙,兴趣广么。
田老见他们神情羞愧,也不为己甚,点到为止,给他们讲了讲冯桂林其人。冯桂林是民国时期宜兴的紫砂名家,以技术全面著称,擅长制作各款砂壶,花货、光货都能拿得出手。
而且为人勤奋,号称“年无一日息,日无一可闲”,经常与跂陶合作制器,由桂林造壶,跂陶镌铭,署款通常用“桂林”篆文方印,多钤于壶盖,也偶有钤于壶底的“冯桂林制”款。
“这把金鼎六角山水花卉纹紫砂壶,从各方面看,都是冯桂林的作品。而且能看出原来的主人长期使用的痕迹,能保存到现在更是难能可贵。”田老笑呵呵的说道。
“那这个大概能值多少钱?”孔四一听,咧嘴笑了一下,这冯桂林好歹也是个大师级人物,价格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我……”田老正讲得兴起,见孔四一出口就问价格,顿时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道,“就知道你要问价格!你就不能有点收藏?这么好的东西,可不是常有的,以后再想收,怕是难找了!”
“是、是、是。”孔四也不反驳,一叠声的称是,心里却是腹诽不已,您老人家大宅子住着,大奔开着,二郎腿翘着,没事就听听小曲,喝喝小酒,泡泡小niu……呃,这个好像不大行了吧——你当然能有点收藏了!
像自己这样的,几百块钱每个月的农民屋住着,都快没钱交租金,房东信誓旦旦喊着要赶人,真收藏在房里,不定哪天回家就发现,连那床破被子一起,被房东扔大街上了哩!
“唉,真是孺子不可教也!”田老见孔四虽然频频点头,脸上却都是关切,还是关心价格问题啊,他暗叹了一声,有心自己收着,就把价格稍微估高了点,他也知道孔四的处境,权当是帮衬点,“这把壶估价,大概在一百五十万左右吧。”
“这么值钱?!嘿嘿,这冯老头还挺有名气的么!”孔四一听,顿时满脸红光,这漏可算捡到了,他收这个的时候,对方开价十万,砍到最后,用了六万块收了进来,这里面还有一点是他跟人借的,本想着能翻一番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么值钱!
“呵呵,紫砂壶也是两极分化很严重,价格差别悬殊。现在的大师就不说了,老几辈大师的作品价格可不比其他古玩低!冯桂林的壶虽然不如朱、顾的那么贵,却也是难得的老物件。”田老缓缓的说道,对于孔四能见到这么一个老壶,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孔四一听更高兴了,忙不迭的吹嘘起自己是如何收到这个壶的,吴晨间中插几句跟紫砂壶有关的问题,田老都一一解答,老少三人聊得兴起,不知不觉一壶茶都喝淡了。
“对了,你不是也带了一把壶过来么?拿出来给老爷子瞧瞧呗!”等到孔四兴头过去,才想起来还要帮吴晨看东西呢!
“嗯。”吴晨点了点头,从兜里掏出那把古壶来,恭恭敬敬的放在桌子上。
“呵呵,有古怪啊!比我那把还重!”孔四先上手试了一试,就感觉到了异样来。
是有点奇怪!田老仔细看了看那把壶,又来回摩挲了许久,这的确是紫砂泥做的,不过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重!虽然壶壁重了点,但是密度不对!难道里面夹杂了什么别的?
“怎么得来的?”田老里里外外又看了一遍,沉吟了片刻,问道。
吴晨就把怎么得到这把壶的经过说了,当然隐藏了他所知道的这把壶的异常部分,有些东西还是不大好跟人说。
“嗯,这把壶内外都是紫砂泥没错,款式也符合明清时期的工艺。”田老说完,没等他们开口,摇了摇头,“但是密度不对,而且这个刻款也从来没见过,不大好判定。”
吴晨不禁有些郁闷,如果连田老都看不出这把壶的来历,只怕只一带就没有人能知道的了。
“嘿,这有什么!怎么说都是一把古壶是吧?再说,越是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物件,越是有价值!”孔四大大咧咧的说道。
吴晨闻言,不由得自失的一笑,看来自己是迷在其中了,的确,这总归是一把古壶,至于其来历跟微妙之处,回头慢慢研究就是了吧,反正他有没打算要出手。
“呵呵。”田老见吴晨一点就放下了,心里暗暗称赞,这小子,不简单!他本来也有意想瘦下来,回头仔细研究的,不过见吴晨没这意思,也就不再提了。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28章田家往事
正事弄完,一老二少,重新沏了一泡茶,聊起大天来。
这不说还好,田老一说两人才知道原来田家曾经那么显赫,除了经商成为一方豪强之外,自明代起,历代先祖都有在朝为官之人,更妙的是,几代人出的都是海军将领,虽然明清两代长期禁海,但是水师还是一直都有的。
虽然在民国早期,因为作为广府本地商团领袖之一,组织了反抗孙大炮的商团,一度遭到国*民*党的迫害,不过凭着其强大的本土势力,后来又有家族成员成为国*民*党海军中的重要将领。到了天朝建立,田老作为家族嫡系子孙,并没有随其它长辈一起,逃到米国或者台岛,而是留了下来守祖业。
出于总所周知的原因,后来很是吃了不少苦,居然能够挺下来,也算他命大。平反后归还了部分资产,却没有工作。他倒也逍遥,靠着海外亲戚的资助,走街串巷的收些旧东西,积累到一定数量后,留下精华,再把不太喜欢、有些缺陷的转手。
那段时间平民百姓买卖古玩可是很危险的,他就像个地下工作者一样秘密进行,就这样倒买倒卖,居然让他做的规模不小。又在其叔公的帮助下,到美国待了一段时间,开了间“古意轩”,他开始从古玩街、古董店淘宝,做古玩商贸,那个时候的华人街、古董店什么的,还是有不少旧东西,跟现在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为有基础、兴趣和学识,经营很快上正轨,在当地华人中名声颇高,成为美国华人古玩协会的副会长,十多年前落叶归根,回到广府开了个“古意轩”,却不是店铺,而是供研究、鉴赏和业内交流所用的私人博物馆。
这十多年来,他陆续将在美国收购的古玩文物带了回来,除了捐献一部分给国家外,都放在古意轩里,交给儿子田俊在打理。自己则回到祖屋养老,每日深居简出的,除了当年落难结识的几个老朋友,就偶尔跟孔四这样的市井之徒打交道。
说起祖业,田老也有些小激动,要不都说这人老了就跟小孩似的,他念头刚动,人已经回屋抱出一个方形箱子,看模样应该是老紫檀做的,线条硬朗,雕工简约,气息古朴。
吴晨跟孔四正在奇怪,这老头怎么突然抱个箱子出来,莫非是有什么宝物要两人开眼?却见田老将箱子放在桌子上,按开嵌套的铜锁,掀起盖子,一股书香气扑面而来。
田老从里面拿出一叠书信来,这才对两人说:“这可是历代保存下来的书信,里面有我们田家历代先祖往来的信件,也有这些年我跟叔公们的通信和电报。”
说完很是感慨,这些东西要保存完好还真不容易,自己在那些年也为此吃了大苦头。后来平反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回这些书信,幸好最?(精彩小说推荐:
)
( 宝路天行 http://www.xshubao22.com/5/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