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路天行 第 3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他看了看,先给林榛,还有黄晓琳分别打了过去,在电话里好话说尽,陪了很多不是,又撩了撩已经板结的头发,装出一副精神勃勃的样子来,虽然对方并看不到自己,却也让自己中气足了许多,自我感觉良好!

    好不容易才安抚下了二女,又详细说了现在自己的情况,尽量往好了说,让她们不用为自己担心。挂了电话后,又给大牙、杜钦他们,还有在省城的孔四、徐志飞这些弟兄也都报了平安,在电话里也不能多说,只简略的说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这算不算重色轻友?挂了电话后,吴晨把自己好好的鄙夷了一把,颇有些心虚的左右看了看,这种事可不能说出去。

    吴晨跟大牙两边,都还算好,杜钦他们那里,可就严重了,不单有人员死伤,就连那些近海养殖基地,基本上也都全军覆没了。就这几天,估计想跳海的人不在少数!

    后面的事,连吴晨都听烂了,那夜洪水倾泻而下,裹泥携沙的,他们这个村离了三十多里,建在存在外围的房子都被一冲就倒!上游那些村子能幸存下来的,真是祖宗显灵!

    吴晨听老爹的意思,当年在水库边上就没几个能活着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老爹能活了下来,他有些好奇,却克制住了没有去问,这种揭人伤疤的事情,他还是不愿做的,特别对方还是长辈。

    见大家都有些沉默,四叔公就出来打圆场,作为坚定的革命者,他是不大信这些的。那次水灾之后,水库几乎清空,除了一些鱼,却是没有也发现什么。

    而老爹被隔离了一段时间,只怕也是因为说了这些事情,出来后就缄口不提了。

    老爹讲完,就沉默了下来,一屋子人也都不说话,只有外面窜进来的风,一股股的仿似有形之物,嗖嗖直叫着,到处乱钻,直让人觉得一阵冷似一阵!

    吴晨抖索了一下,不自觉的靠近火堆,火真是个好东西啊!光明、暖和!他烤了一阵子,觉得身上逐渐有了些暖意,就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顺带吐吐粗气。

    又见一众老头还在发呆,气氛有点沉闷,他赶紧又散了一圈烟,想着逗弄大家再说说话,权当听聊斋故事,没想到大家却都不再说话,自顾抽着烟。

    正在沉闷中,吴妈跟两个妇女,送了些烤好的地瓜过来,也不知道她们是在哪里找到的,看样子应该是平常用来喂猪的地瓜,并非什么好品种,在火柴堆里烤出来,黑乎乎的都有些地方烧焦了。

    但是此刻,这些完全没有品相的劣种地瓜,却是香甜诱人,一众老头也不顾形象,拿起来吃得热火朝天的,吴晨也填了两个下肚,加上身上的衣服烤干了,便觉得多了几分生气。

    等到了下午,雨虽然停了,水位还没退,几间杂货铺的东西,都被“村里”统一征用了,按人头分发,好歹先垫吧着点肚子。

    几个小店主这一下是真的大出血,却不敢高声嚷嚷,怕犯了众怒,背地里聚在一起,商量了一番,就找到村长,跟前跟后,话里话外的全是诉苦。

    村长哪里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只是现在还顾不上这些事体而已,最后被烦得实在受不了,挥着手直骂滚粗!让他们去找村里会计登记,回头按一半赔偿!

    等他们欢天喜地的走了,村长也累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正愁着接下来怎么办,他娘的,这没电还真不好弄,现在村里仅有的几部手机,连同吴晨那一部,早就让他征用后,用光了电量,成了几块废疙瘩。

    看这水,一时半会是消退不了了,全村老小都困在这里,也不知道外面的救援啥时候到!可别没淹死,倒被饿死了!

    “村长!有大兵!”一群在玩耍的小孩,突然吵闹起来,尖厉的童声,让村长全身像是突然充满了电,一蹦而起,果然远远的,就看到救援的大兵过来了。

    四乡八里早就一片洪泽,这些武警作为第一波救援人员,都是划着小皮艇、小竹排之类的东西进来的,随身并没有携带多少物资,主要任务还是先救人!

    村长他们才懒得管什么武警跟部队有什么区别,在他们嘴里都是大兵。这种危难时刻,大兵就代表国家啊,就像这水里终于抓到一根稻草,心里终于有了底。

    不过等那些大兵上来之后,却是直接找到村长,询问灾情。村长一听他们问来问去,都是有没有人被困之类的,又见他们除了装备,基本都是两手空空,连个布袋都没有,心里好大一阵失望。

    他只拉着带头的小队长,问救援物质什么时候能到。

    现在东西要紧啊,救什么人!村长不无自豪,牛逼哄哄的说道,村里清点过了,除了几个受伤的,就没死人,也没被困的!全都挤在这片孤岛上等方便面呢!也没弄明白,这一村老小现在这种情况,算不算被困?

    “我靠……!”那个小队长憋了好久,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这都什么人啊!见面就要方便面!

    他确认了一下,村里的确没有需要解救的被困人员之后,通过对讲机,向上面汇报了一下情况,拉着队伍就走!他们还得往上游继续赶去!

    村长失望之余,也没打算就这样放他们走,充分发挥雁过拔毛的优良传统,硬生生的留下了两个小竹排,这万一有个突发事件什么的,也能自发组织村里青壮,往外联络了。

    他本来还想要个对讲机什么的,这种军用物品,又是内部频道,小队长如何能给他,果断走人!边走边骂,真是他娘的,现在是什么鸟都能当村长!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32章垃圾围城

    就这样,挨到晚上,外面的救援物资终于进来了,大家挤在高地上,也不顾地上泥泞,闹哄哄的排着队领东西,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以前那种集体生活的岁月。

    特别是妇女主任,两碗热面下肚,马上就要张罗村里妇女来点娱乐节目,被村长一通好训,这个时候,不时有上面来的领导“路过”呢!这搞得热火朝天的,让上面下来的人情何以堪啊?

    村长见情形不对,就把村干部跟各大队领头人,都抓起来训话,就算没死人,可是大家也要多想想,家里那些死了的鸡鸭鹅猪牛狗的!这可都是宝贝啊,就这么没了!很多尸骨无存,这少的也有几年,多的十几年敢情,想一想,怎么能不让人满心悲怀?

    好了,都散了,散了!回去好好动员村民,多想想家里的损失,见到外人,要一脸悲壮哀伤!谁再整那些虚头虚脑的,可别说是我们村里人!

    吴晨听得直乐,这村长大人,还是非常有政治觉悟的,不哭的孩子,哪来的奶喝。

    ……

    黄晓琳是从微薄上,看到此次灾情的,这时候,距离下大雨那天,已经又过了一天,官方媒体还没有报道,民间已经是沸腾一片,随着市区某个女孩发的第一条微薄,这事终于在网上形成了燎原之势,各种小道消息,更是通过手机、短信等方式,在虚拟的空间里,到达一个个终端。

    因为担心吴晨,黄晓琳就给他打了几个电话,都在关机中,搞得她越发的担心!一整天,除了不时下意识的拨打吴晨的电话之外,也开始组织民间救援行动。

    她们企业作为华南精英会的副秘书长,在商圈内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救援活动,在三角地区几个地级市,筹集物质,组织人手,日月驰援家乡!

    ……

    就这样又挨过了两天,水位终于消退下去,道路才开始显现出来,虽然满是泥泞跟垃圾杂物,总算是见到大地了,对于吴晨他们这些在水上“漂”着的人来说,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而外面的车队,也终于能够进山。

    前期的人员抢救已经告一段落,大灾之后防大疫,已经被折磨得极度缺乏抵抗力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引发穿各种传染病,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防止瘟疫的大面积爆发。

    迫于民间的压力,加上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据可控,媒体终于开始连篇逮笃的报道,省市两级政府也“高度重视”起来,特别是在省领导亲自赶赴灾区的之后,一切都立马变得有序起来,各种救援队伍跟物质,也纷纷赶往各地,进行清场和防疫。

    虽然官方动用了不少人员,无奈受灾地区实在过大,各路人马撒在这广袤而古老的大地上,立马就像雨水进了沙漠,转眼间就不见个影子,还得各地自行组织民壮,配合着灾后的救助与重建。

    吴晨跟着村里的精壮劳力,开始清理村里各处,农村自古就没有所谓的垃圾处理一说,几十年堆积下来的垃圾,这一下子全让洪水给拱了出来,加上各种残枝败叶、各家被泡废的家具电器、被褥服饰等等,真是满目疮痍啊!

    光是全村的垃圾,就清理了两天两夜,运走了几十辆大卡车!

    最恐怖的是那些动物尸体,经过几天的浸泡,鼓囊囊的外表看不出什么来,内里却已然腐烂得不成样子。

    刚开始的时候,吴晨跟村里另一个小伙子,还挺积极的去抬过一头死猪,两个汉子前后各拎起两条猪腿,喊着一二三,刚一用劲,手里就剩下四根光蹄!那猪腿都烂得掉落了,撕裂处满是白色的疽!两人差点没当场呕吐出来。

    吴晨也没法去埋怨那些救援人员,听他们说,就这一路的国道省道村道,全是淤塞,只能先头部队进来,大部队则边清理边往里赶,短短十几公里,清理了两千多卡车的垃圾,这才从县城到了他们村子!

    大队伍到了之后,他们这些业余份子,就被发配去收拾各自家里了!卫生局的人现场指挥,先是抬走大件的,再用铲车铲地皮!最后是消毒喷车外加人工喷雾,全村无死角的进行消毒。

    那些被浸泡过的家具,挑拣一些还能用的,都摆到外面晒晒太阳,能捞回多少是多少,大人小孩也都用热水夹杂分发的药水,洗了又洗,收拾得妥当了,才好出来重新见人。

    就这样,村子里忙忙乱乱的,又整理了好些天,终于消停了下来!

    等到各家各户,都清理得差不多,村里除了一些疙瘩角落之外,看着也差不多恢复原状之后,上面的领导就要来视察了。

    村长忙着准备接待,本来他是要拉着吴晨一起作陪的,怎么的,这也是村里出过的唯一一个官!别看他级别不高,实打实是在省里要害部门工作,回到老家,别说镇长,就是去找县长,对方都得陪着笑脸招待,这么好的武器,村长怎么能放过呢!

    吴晨对此是大呼头疼啊,别说已经辞职了,就是以前上班的时候,他也不喜欢这种交际应酬,因为工作的关系,平时跟地市一级的联系还算多,跟县一级的就很少了。

    逢年过节的时候,倒是经常有地方官员上去走动,也留有电话,说好回到老家一定得去找他们坐坐!吴晨每次都是笑着点头,这些可是正经的父母官!父老乡亲的幸福指数,可就全靠这些父母官了。

    对于这些走动的官员,尽管每次吴晨都是很热情客气的招待,但是也只是口头虚应着,走个过场,真到了放假回来,却宁愿跟大牙他们扎堆瞎侃,或者呆在家里宅着,懒得出去流窜。放假么,本来就是发霉的好时候!

    就像这次回来,他也没跟任何一个领导走动,即使这两天手机开通了,倒是有些以前认识的人,打电话过来关心,他也是客客气气的,对于一些相聚的邀请,则一概婉拒了,人都泡得全身长毛了,哪里还有这个力气。

    再说了,往后哥们也不再是这个圈里的人,不陪你们玩儿了!

    因此这两天,吴晨对村长大人,那是能躲则躲,手机也假装落在家里。到了这一天,为了躲开村长,吴晨一个人偷偷的溜到在祠堂里,去清理那些所谓的老东西。

    这段时间,到处乱糟糟的,祠堂也是让他们搞得一塌糊涂,好在一些生活垃圾什么的,都已经清理掉了,剩下一些老房子里面的东西,错乱的堆放着。

    祠堂里原来也有一些房间,堆放着各种“老东西”,除了在那个年代收上来的一些“禁书”跟物品外,就是那些年搞活动的工具,比如铜锣啊,彩旗啊什么的!这几天,为了省空间,几个房间的东西都被扔到一块了!

    打开房门,一股浓烈的霉味铺面而来,只见满屋子堆得满满的,跟收垃圾站没什么两样,都没什么落脚的地方。本来就是破旧的东西,这几天又受了些潮气,更是容易发霉。

    吴晨开着门,通了一会风,让鼻子稍微适应了下,才走进去,随便翻翻检检起来,这一番,倒是让他看到不少有趣的东西,很多都是带有时代特征的废气物品。

    在一个几条破袋子的书堆里,吴晨翻出一条当年的横幅,因为放置太久,都已经粘合在一起,此外还有一些会计记账的稿纸,里面夹杂着一本黄胶皮的笔记。

    吴晨也不以为意,以为是账本之类的东西,以前村里的干部,可没少用这样的东西。他抽开来,随手一翻,却发现是一本日记本,上面字迹虽然有些模糊,却也像模像样,也不知道是谁写的,就抖了抖,看了起来。

    对这类东西,他还是很有兴趣的,每次读到老日记,总觉得里面记录了某个人的人生,流淌着逝去的岁月,有一股子说不出的感觉。

    这个本子,入手就能感觉到它的老旧,胶皮跟首页都黏合在一起,中间有些页面也是破损严重,字迹都发毛了,正背面相互渗透,勉强能看清上面用圆珠笔写的字,不过,字却是繁体的!

    用圆珠笔写的繁体字!这得是什么时候啊?有这个习惯的,应该是民国时期吧?

    前面的几页,黏合比较严重,吴晨怕搞坏了?不敢随便撕开,便从能打开的地方开始看起。虽说是笔记,却没有记载日期,字写得不算好,行文却有点文言跟白话混杂的味道。

    翻了几页,他就发现,这并不是每日都记的流水账,而是隔上一段时候,才就最近发生的事情做个记录,而且大都是寥寥数语,比如近两日翻看了某某山,无果;近日于谁谁探听当地民俗之类的。

    从日记上的记载来看,感觉这哥们是在寻找什么东西,至于是什么,日记上却并没有明写,只是透过字里行间,隐约能体会到一种焦灼。

    吴晨又看了几页,一个稍微熟悉点的名字,崩了出来,却见里面写着“…与竟生兄详议物竞天择之理论,激辩甚烈,仍无法使彼此信服…”

    看来这哥们是个搞理论研究的?难道是个跟达尔文那样的生物学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倒是可以解释此前有关游山玩水、探听打屁的记载了。

    竟生兄又是是谁?感觉很熟悉啊!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33章民国笔记

    吴晨望着天花板想了一会,灵光一闪,不正是大名鼎鼎的张竟生么?呃,关于这哥们,他可没少听说!在外面或许并不出名,但是在他们这一带,那可是再熟悉不过之人了。

    民国多奇人,在这个最后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了一批极其优秀的人才,更加衬托出那个烽火飘摇时代的不平凡。

    这个张竟生绝对算得上一个,他就出生在吴晨老家这个小县城里,却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是民国第一批留洋博士,与胡适、顾维钧并称为民国“三大博士”,素有“文妖”与先知的名声。

    在早年的时候,他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任为南方议和团首席秘书,协助伍廷芳、汪精卫与袁世凯、唐绍仪参与南北议和谈判,促成清帝退位。

    不过他显然是个做学问之人,并没有从政,在1921年起,任京城大学哲学系教授,跟胡适一通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教授,是国内第一个在大学课堂讲授“逻辑学”,第一个提出“美治”思想;他在国内最早提出和确立风俗学,最早翻译卢梭的《忏悔录》,最早发表人体裸体研究论文。

    让他“声名狼藉”的是其所著的《性史》,他的这种超前的“美的人生观”显然触怒了时人,报纸和杂志对他众口讨伐。

    即使是此前因发表《性道德之科学标准》而遭猛烈批评的周建人,批判起《性史》也毫不留情。曾与张竟生同批留法的宋子文,在南京教育会议上,更是点名斥责张倡导“乱爱”和“淫乱”。

    这本被林语堂称为“很颓废的书”,出版4个月后,便因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以“诲淫”的罪名,提请天津警方在天津查禁。

    后来,这位无奈的博士便回家老家,在朝山地区做起公益事业,开公路、育苗圃、办农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乡村建设运动”,时有“南张北梁”(梁漱溟)之称。同时,他率先提出计划生育,比马寅初还早37年,首倡爱情大讨论。

    纵观其一声,毁誉参半,生平著述与译作甚丰,只可惜风liu总被雨打去,就这么淹没在历史的狼烟中。

    晚年的张竟生,就是在吴晨他们村里渡过的,吴晨要是早生个十几年,还能见到这老头呢!

    这样一个风云人物,晚年虽然自甘平庸,不过在他们这四乡八里,绝对是一个另类的存在。吴晨自小就没少听村里老人,给他讲这位“博士”的各种匪夷所思的轶事或者“恶事”。

    但是,不管怎么无法理解这个怪胎的所作所为,村人都为张竟生的头衔跟学识所折服,对于他在绝境中,依然拒绝汪精卫招用的风骨,更是钦佩,明里暗里都尊敬的称呼他为“张博士”。

    因为张竟生一直在他们村子里呆到去世,这个笔记本留在他们这里,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写这笔记之人,既然叫张博士为兄,岁数应该差不多,到底是什么时候来过的呢?是在民国时期,还是建国后?

    如果从行文风格来看,此人也是个高级知识分子,这样看来,却应该是在建国前了,否则顶着一个臭老九的身份,怕是行动不会便捷如此,而且从里面内容来看,似乎也跟唯物主义,大有相悖之处。

    带着满脑袋浆糊,回到住处之后,吴晨就继续猫回房间里,躺在床上,把那本日记能翻动的地方,都一一给看完了。

    令他失望的是,从记载的内容来看,并没有涉及到宝藏之类的,反倒是跟张竟生争论各种物种起源的内容,占了极大篇幅。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当年达尔文的言说,在天朝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天朝传统文化中偏于神话居多,两种思潮的对撞尤为激烈。

    令吴晨纳闷的是,从日记所记载的路线来看,貌似跟自己这段时间在查看的地图,非常的吻合,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两者只见肯定是有所关联的。

    但是,陈吊眼的义兵山寨跟他们讨论的这些,完全风马牛不,能有什么样的关联呢?

    山寨?这些天来,那张地图已经牢牢印在吴晨的脑海中,他又回头翻了一遍日记,再次确定了,这里面记载的地点,跟他们正在破解的那张地图,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这一再次比对,还真让他找到点区别,日记里面有一段,是记述他们到了一个叫做“四壁山”的地方,这一趟也是耗费了不少时日,虽然寻找的东西依然没有着落,但是似乎确定了一些什么,为他们下一个着眼点提供了线索。

    这是个什么地方?看起来似乎还挺重要的。吴晨在脑海里转了转,貌似这个地名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他想老大一阵子,还是没有印象,就给老罗打了个电话过去。

    “四壁山?”老罗一听也有点发懵,他正在清理档案馆呢,这一次县城也遭水了。虽然档案馆所在的位置比较高一点,没有完全被泡,却也是进了不少水,对于这种单位来说,防水防火防虫子,是最为重要的。这次遭了水,却因为不是重要部门,没有什么人关注,连灾后整理的工作,也全靠他自己跟几位大妈自己搞。

    “对,就是四壁山!”吴晨怕他听岔,就把这三个字怎么写的,也仔细说了,“我是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应该也是个大山所在,就是不知道这个名字到底是别名,还是老名。”

    “嗯嗯,我仔细找找看!”老罗快速的回忆了一下,这个名字挺陌生的,也是没有听过,他也不敢保证,就跟吴晨说回头查查看。

    挂了电话,老罗就在资料堆里翻开了,好不容易在一本民国版本的县志中,让他找到了一条匪患记录,其中又提到千壁岭就是四壁岭。

    有别称就好办了,查不到四壁岭,那就查查看千壁岭呗,果然,再查山川志,里面记载着“千壁岭,在县城东南二一公里,近渔村墟。西高五一九公尺,形势险隘,路通诏安。相传为陈吊眼啸聚处。”

    吴晨接完老罗的电话,心里一阵激动,在电话里狠狠的谢了他一通,搞得老罗有些莫名其妙,不就是写论文查个资料么,用得着这么激动?哎,做学问的人,真是难以常理度之啊!

    吴晨也没空去给他解释着许多,根据这个地理位置推测,四壁岭应该就是他们口头上叫的那个莲花山!

    这就全部对上了!他赶紧拿出那份地图来,在莲花山位置标了一个圆圈,开始整理起思路来。

    因为怕损坏了原图,他早就自己描画了一张,作为平常所用,而将原图小心的给藏了起来。前些天他白天在档案馆整理资料,晚上回到家,就对着地图,一一标注出每个地方在那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迹,以及这些事件的先后顺序。

    现在又根据日记,在上面画了一条路线,终于理顺了一点脉络,从记载的线路来看,这个应该是当年陈吊眼义军分布地图。而日记上所记载的,串出来,竟然是当年这些山寨逐一被元军攻陷,而撤退的线路。

    令他感到震惊的是,当年那伙人踏点,竟然跟他们这张地图有惊人的重合,难道那些人也得到过这样的一张藏图,并且仔细研究过义军的行迹?

    知道四壁岭就是莲花山之后,吴晨虽然心里还是有疑惑,不过自觉有了重大发现,兴奋难耐之下,就给大牙跟杜钦,,打了电话。

    一聊之下,才知道,大牙这些天闷在家里,周围都是乱糟糟的,大家都在忙着救灾,心情也是很不好。杜钦则是家里受灾严重,眼看着要能收获的鱼排,一夜之间荡然无存,一家人想哭都哭不出来,现在只能等着政府的救灾款了,想回本那是不可能的,能拿回多少是多少吧。

    电话里听得这两人都有点闷闷不乐的,心里就有些好笑,这两货,一个生来没心没肺的,一个整天跟打了鸡血般激情四射,没想到也有今天这般的垂头丧气。

    他见道路已经能够通行,吴晨干脆开着车先把杜钦接上,再拐到大牙处。上了二楼,关起们来,吴晨就把自己的发现跟他们都说了一遍。

    “原来这陈吊王还是两个人,到底哪个才是吃人肉的?”大牙听完吴晨的解说后,有些惊奇的问道,他没有跟吴晨一起查阅资料,这些却是不知道的。民间相传,陈吊王是个很邪性的人物,既有抗击元兵,保护百姓,惩处恶霸,为民申冤等好事;也有杀妹吃人等恶行。小时候,老人偶尔还会吓唬不听话的小孩子说,大半夜还出去玩,小心被陈吊王抓走。

    “吃人的那个是你好吧,只有你才有这么好的牙口!”吴晨有些郁闷的说道,这家伙的关注点永远与人不同,“咱能说点正事不?”

    “什么正事?我们不就正在听你的研究心得么,你不就是要说那两个人,不是一拨的吗?”大牙又是一脸的讶异。

    “我靠!…重点!重点!”吴晨快要无语,“重点是莲花山!地图!”

    “哦,莲花山就莲花山呗,有什么好生气的。”大牙耸了耸肩,对杜钦笑道,“这人真是莫名其妙!是不是做研究的,都这么神经质?”

    说完跟杜钦两个人贱贱的贼笑笑了一通,见吴晨黑着个脸,大牙这才说道:“好啦,长得这么大了,还是这么小气!不就是说地图上的莲花山,就是陈吊眼同志的老穴,后来吊眼同志被姓高的诱捕,壮烈牺牲了么!哎,谁让他名字不取好呢?吊眼、吊样…他不挂谁挂啊!”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34章无获而归

    “不是,我说咱能不能别这么三分钟热情?之前不是你喊着叫着要我去查看的么?现在有点线索了,你怎么一点也不兴奋?”吴晨见大牙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心里那点小成就,顿时消失得没了踪影,真心郁闷起来。

    “嘿嘿,后来我也想清楚了,像他们这种民兵,哦,义军!怎么说也是纪律部队吧?又不是土匪,整天打家劫舍的,的确像你说的,自己的饭都吃不饱,哪里会有什么宝藏。”大牙懒洋洋的说道。

    “那也未必,你忘了陈吊王藏宝的传说了?”杜钦突然说道,他们这一带乡下传言,陈吊王败走之际,把金银珠宝都埋了起来。

    “你自己都说了是陈吊王么?跟吊眼同志有吊关系!”大牙一脸不屑的说道,突然精神一震,对吴晨说道:“木头,要不先把这陈吊眼给放下。给你个机会,好好研究一下陈吊王?你听听,这名字,气派!就算是屌丝,也要当王!”

    “别扯蛋!”陈吊王的资料,吴晨也是有研究的,手里厚厚的记录了一份材料,足以当成陈吊王的简传,否则怎么能甑别出两人来呢。但是他不想跟现在的事混在一起,毕竟跟文天祥有关的是宋末元初的陈吊眼,跟那张地图有关的也应该是此人。

    “会不会藏宝的是陈吊眼呢?反正传言中,这两个人是混在一起的么!”杜钦想了想说道。

    “这个不大可能吧。陈吊王是元末起义军中的一支,跟朱元璋、陈友谅他们一样,好歹都是争夺天下之人,有些财宝还可以理解。陈吊眼是元初义军,那时候南宋皇帝自己都吃不饱,连饷银都没有,这些义军多是当地民众组成,长期活跃于山间,不大会有宝藏。”吴晨综合自己的研究,摇了摇头。

    “那还查个什么劲啊!三缺一,再招呼个人,刚好凑一桌得了。”大牙一脸索然的说道,他现在对钱没那么饥kě,这次回来跟父老乡亲臭屁了一番,还非要接父母去广府住,差点被他老爸一顿暴打,什么德行!

    “嘿嘿,你傻啊!”吴晨一听心里咯噔一下,看来自己又说漏嘴了,他怕大牙这货毫无动力,只好瞎编一通,忽悠他,“他们虽说是义军,朝廷至少得给些信物吧?要钱没有,官印兵符之类的,总得给吧,这些要放到今天,可就是文物了!所以说就算当年他们没有宝藏,但是还有文物啊不是?”

    “还文物呢!别又像上次那样,弄得头破血流的,才搞到一块废铁一片废铜!”大牙一点都不买账,一想到那次吃夜草,顿时心有余悸,好好的席梦思不睡,跑荒山野岭去钻山沟,看来哥们是真心喝多了!

    “德行!反正我不管了,权当免费一日游,你们也得陪我走这一遭!”吴晨见说不动,干脆耍起赖来,连拉带拽的,非要两人陪着去一趟莲花山,为此不惜威胁大牙说,如果不同去,自己就尽选山石嶙峋的路走,底盘磕坏了可别怨自己。

    “从小我就看出你这流máng坯了!大家非要说你是老实人!唉!”大牙叹了一声,颇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无奈,无奈之下,还是跟杜钦陪着吴晨跑了一趟。

    三个人在莲花山下停好了车,就开始步行上山,这里离他们各自的家里都不算远,小时候也都曾经来过。那年代,漫山遍野都是放牛的娃,四处瞎转呢。

    不出所料,一天下来,前前后后的,也跑了一圈,连个线索都没有。传说中的陈吊王山寨遗址,早就已经成了一片荒坡,长满各种乔木跟灌木,根本看不出什么来。

    等到天色渐黑的时候,几个人才回到县城。大牙一边脱鞋按着脚上的水泡,一边抱怨连连!“先说好了啊,木头,车子扔你那,爱咋整咋整!明天要再找我出来爬山,我就关机了!”

    “行啦!睡好你的觉吧!”吴晨没好气的说道,虽说大水已经退去几多天,但是这天上晴一天阴一天的,到处都还是发霉的味道呢,不找点事情,出去晒晒,那还了得。

    当然,没有什么新的发现,这是意料中的事,今天跑这一趟也是求个心安,如果有什么意外收获,则是惊喜了。

    “也别拉着我哈。”杜钦也是臭着把脸,这家里鱼排被扫荡一空,他作为长子,弟妹还小,正是得他在家里忙碌的光景,却被吴晨拉出来,溜山就溜了一天,莫名其妙嘛!

    “成!都修整两天,我也好回去重新整理整理,下一个点!”吴晨想想也是,这些地方没太多必要去踩点,不过先前已经有人跟自己一样,专门踩过了。就算没有这些人,如果地里真有什么东西,也没这么好找,否则早就让住在山脚下的人,给挖了不知多少遍了,哪里还等到现在。

    看来自己有点被自己带到沟里了!既然已经有前人探路,何必再亲自摸索一遍呢?还是要从资料上做文章了,看看那些人的终点在何处!直接杀奔过去,没必要再在这些前期里面瞎折腾。

    回到家里,吴晨越想越觉得不靠谱,大牙跟杜钦这两个家伙的积极性明显不足啊!他可没有一个人跑去钻山沟的打算,就给孔四打了个电话,先说了下自己的近况,让孔四放心。

    孔四也说那边的店面,已经初定下来了,就在华林那一带,原来是一家经营老字画跟文房四宝的店铺,撑不下去了,转让出来的。双方已经谈得差不多,只等吴晨跟大牙回去看过之后,如果没意见,就可以跟原来的业主签约了。

    这还用等他们去看?吴晨干脆甩手到底,直接就说不用等他们了,让孔四跟杨军看着办,觉得还行就签了呗,反正公司法人跟总经理都是孔四,办理手续根本不用他们这两个甩手股东。

    说完店铺的事,吴晨又嘿嘿笑道:“如果搞得差不多了,就让军子在那盯着吧。你过来一趟,有好事呢!”

    “行啊!是不是看到什么好东西了?”孔四一听,声音明显高了许多,这个时候吴晨找他过来,估计是看到什么古玩了,又拿不准,让自己过去掌眼呢!嘿,真别说,搞古玩,哥们熟,还得咱来,他内心瞬间就充满了自豪感。

    第一卷穷则思变第135章终要应酬

    现在新店要开张,虽然大部分的门面货,他都能通过以往的渠道弄来,不过作为古玩店,总得有些真家伙,否则还不如直接就叫做工艺品店呢。

    “嘿嘿,来了就知道。”吴晨也不跟他解释,寒暄了几句,就挂了电话,洗洗睡了。

    这一次受灾,在一楼的东西全都泡了几天水,那些电器什么的,浸泡过水之后,直接当垃圾扔了!有些木制的家具还能用,就趁着天放晴,猛晒了一通,放了回去,加上新买的电气家私,整个房间除了还有点霉味之外,已经彷如新家了。

    吴晨今天累得够呛,这一下睡得有些迷糊,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梦,一个接一个的,内容各异,折腾到天亮,就听到门口有人,在很大声的跟爸妈说着话,正是村长大人,只听他响亮的声音一路进来,把个迷迷糊糊中的吴晨震的无比烦躁。

    “咚咚咚”不一会就听到老妈在敲房间门,边敲边喊道,“晨啊,起来了!村长找你有事呢!”

    吴晨一阵烦躁,把枕头恶狠狠的扔到地上,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打开房门,脸上却已是笑脸盈盈。没办法啊,跟老妈叫板,自己还没那个胆呢!

    等他洗刷完毕,回到客厅,村长跟吴爸正在冲茶,他也就走下来,从老妈手里接过一碗粥,稀溜溜的喝了起来,很久没这么早起来吃早餐了,感觉还是不错的!

    “晨啊,等会吃完后,跟叔走一趟!今天县长大人要来镇里视察灾后情况,我们村里也算一个点呢,得去汇报!”村子笑眯眯的看着吴晨喝粥,按辈分,他可比吴晨的爹还要高一辈呢,不过现在都不怎么论这些了,照年纪叫呗!

    这小子太能溜了,村长找了几次都没找到人,今天一大早堵上门来,看你还往哪里跑!不是他非要拽上吴晨,实在是过去到镇里、县里开会什么的,没少跟那些领导们炫耀吹牛,还自包自揽的,替这个孙侄接下了不少“碰个面”的约请。

    “叔,今儿我还真有事呢!”吴晨一听,就知道今天怕是在劫难逃了,不过还是想做垂死挣扎。唉,早知道在大牙那里躲几天清闲,麻将哥们也爱啊,“再说,我也已经辞职了,以后跟他们那个圈子没什么关系。人走茶凉的,更何况本来也不是什么好茶,可别不招人待见。”

    “呵呵,辞职怕什么!怎么说也是当过官的!放在以前,也叫做乡贤达绅了,是吧?”村长笑呵呵的说道,把个吴晨差点给说笑了,这都什么跟什么啊,还遗老遗少呢!

    不过村子说得也没错,人虽辞职了,人脉还在么!方便处说个话,引荐下也是常有的事。“你还别说,镇长听说你回来了,都问了好几次呢!叔知道你面子薄,没事,你就跟着走一趟,只当认识一下就行。”

    “村长都找你好几次了!今天你必须去!”吴爸在边上,见吴晨还想推脱,直接就下命令了,做人可不能给脸不要脸。

    “成!”吴晨无奈的说道,他心里其实对村长还是很钦佩的。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陆陆续续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青壮劳力并不多,他回来当这个村长,其实就是替大家伙照顾父老乡亲呢!像他们这种村子,鸟都不拉屎的地儿,可没有什么油水。

    等吴晨吃了早餐,抹了抹嘴,就坐着村长的破摩托车,一路飞驰着到了镇里。现在是灾后比穷的时刻,他们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开着那辆让老妈抹得干干净净的大奔去镇政府。

    村长放好摩托车,拉着吴晨就进了镇长的办公室。镇长是本地人,年纪也不大,见他们来了,也是热情得很,招呼着抽烟喝茶,大家坐着,闲聊了一会。

    吴晨好几次听村长说起镇长的,却很少提到书记。这是很值得玩味的,毕竟镇里的真正一把手是书记,并非镇长。

    吴晨虽然不太乐意去想这些,却并不代表他不懂。

    在天朝,村里面是没有所谓的政府机构的,只有村民委员会和村支部委员会,其中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根据自治法选举出来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组织的“头”就是村主任,过去也叫“村长”。

    而村支部委员会,则是村里的党组织,组织的“头”就是支部书记,叫做“村支书”。

    一般来说,村支书跟村主任都会一肩挑,像吴晨他们村就是这样的,沿用习惯,还叫村长。所以严格说起来,吴晨他们村长跟镇长最多是“指导关系”,而没有“领导关系”,反倒是跟书记有组织关系。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书记跟镇长就各自是党政一把手了。在天朝,各级政府一二把手的话语权是不一样,越到基层一把手越强势。

    在乡镇跟县这个层面,书记绝对是一言九鼎,至少要到市一级才会逐渐有平衡的出现,而到了省一级这种平衡才真正表现出来。

    这个镇长也是四十刚出头年纪,可以看出来,和村长关系很是熟络,说话就都不客气,各种乡言俚语乱飞,三个人把整个办公室给抽得烟雾缭绕。

    村长在“领导”面前,充分发挥了“叔公”的王八之气,虎躯不停的震啊,吴晨今天是来抬轿子的,自然是把姿态放得相当低。

    几个人都是扯闲篇,聊聊茶的品质,说说烟的真假,压根就没提到什么救灾的事。回头又到去书记那里坐了一会,也是瞎聊了几句,就接到电话,说是县长马上要到了,赶紧出去相迎。

    吴晨见那县长长得黑头黑闹的,一副村官模样,应该也是从基层干上去的,再想到他的口碑还是不错的,心里先有了几分好感,基层官员不好做,想干实事的,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县长听到书记介绍吴晨的时候,哈哈一笑,双手握得很紧,好像无比熟络的样子,吴晨也是满脸堆笑,连声问好,这点基本功,还是有的。

    又忙忙乱乱的一通问候之后,众人就拥着县长到了会议室里听取报告。

    吴晨不是圈内人,这种正式场合,也就懒得进去听他们念稿子,就独自回到镇长的办公室里,抽烟喝茶,闭着眼睛打盹。

    等到差不多中午,一行人才出来,县长就邀请大家 (精彩小说推荐:

    ) ( 宝路天行 http://www.xshubao22.com/5/555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