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情人 第 1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嘿,伙计,如果你下回想带女朋友来看电影,想让她笑崩溃到你怀里,我劝你看《两杆大烟枪》!这真不是什么自大狂拍的电影,是天才导演拍的电影!无与伦比的电影!”

    那男的呆了呆,回头看了看洋洋得意的艾文,回过头继续追他女朋友去了。

    还好我不象他女朋友那样被什么自大狂的说法蒙蔽,艾文吹了个响亮的口哨,很快买好了下一场次的票,坐等再次观看。

    第一场八九位观众,有四五位留了下来,全英国最好的影评人之一卡尔文,也留了下来,买了第二次观看的票。

    与调音师以悬疑感让人不停观看不同,《两杆大烟枪》是以享受乐趣,观看潮流,体会酷劲而再次观看,而卡尔文自然与其它观众不同,他总觉得自己第一遍完全没有把握住这部电影的内在,他不知道怎么去对这部电影写影评。

    哦NO!这他妈是部划时代的开山之作!

    坐在沙发上,被观众们感染到暴粗口的卡尔文突然想通了,这部电影完全不能用以前的电影手法来套,如果说一定要找部电影的话,昆汀的《落水狗》勉强有一些些影子在里面。

    这年仅二十岁的导演,真他妈是个天才!

    这是自大狂拍的电影?这他妈谁放的狗屁!

    又一批观众进来了,由于十点钟档次的电影已经是非黄金时段了,这一时段的观众比上一个时段还有可怜,仅仅只增加了二三位新的观众。

    但不管是看了一遍的艾文和那些老观众,还是新进来观看的新观众,无一例外,全是弯着腰,捧着肚子,扶着墙,东倒西歪地走出电影院的。

    什么情况?

    无他,这些人全被《两杆大烟枪》给笑抽过去了而已。

    第二天一早,张东城便接到了汉默电影公司老板奥斯顿的电话。

    “史密斯,非常不好的消息,昨天第一场的上座惨不忍睹,十点那场的就更不用提了。”电话里传来奥斯顿低沉的声音。

    “我知道,我昨天去过现场,知道真实的状况。”张东城的语气很平静,但还是异常地充满信心。

    “根据院线传过来的数据,昨天只有7%的上座率,这个数据可真不怎么样。”

    “是吗?昨天我在的电影院有两百个座位,加上我才十个观众,那只有5%的上座率,这么说另外一家播放我们电影的电影院,应该有十八个观众,嗯,还行!”

    “哦,听上去你还觉得不错?难道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奥斯顿奇怪地问道。

    “做为电影公司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上座率,是票房。但做为导演,我还需要关心观众们的反应,他们大笑或是大骂,他们拍着椅子叫好,还是拍椅子骂娘。”张东城微微一笑。

    “是吗?这么说观众们的反应很热情?”奥斯顿略有些意外,但还是紧接着问道。

    奥斯顿是几乎对《两杆大烟枪》不抱什么希望了,所以首映他根本没去看。

    “第一批九位观众,有五位看了第二遍,你觉得怎么样?”张东城的笑中终于露出了一丝得意的味道。

    “你是说真的?有超过半数的人看了第二遍?”奥斯顿有些不敢相信地说道,然后想了想,话筒里传来他急不可待的声音:“今天晚上我也去电影院!”

    第一天的票房收入,简直可以忽略不记,院线方面提供的数据是,在这一般的电影无比重视的首映上,《两杆大烟枪》只收入了28英磅(一张电影票,一磅)!

    这还是一天晚上播放两场才得到的数据!

    哦,天啊,这摆明了是老本都要赔光的节奏。

    但很快,第二天的票房数据出人意料地翻了三番,达到了84英磅,观影人数84人次,第一场上座率达到了百分之一十四点七!

    第三天,票房数据便吓了所有人一大跳,观影人数一路狂彪到了424人次,票房收入424英磅,第一场上座率突破了百分之六十!

    百分之六十!仅仅用了三天,《两杆大烟枪》便超出院线总经理爱德华的预期,上座率远远地将百分之五十这个坎甩在了身后!

    好吧,让我们把时间拨回星期二,看看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吉格尔,你听我说,把那些小妞们先放到一边吧,有场电影简直酷毙了,酷极了,搞笑的你会连腰都挺不起来!”那天晚上连看两场的艾文第二天一大早便抓着死党吉格尔,推荐他去看电影。

    “FUCK,老子多少年没进过电影院了。又不是什么好莱坞大片!”吉格尔漫不经心地说道。

    “里面的摇滚音乐棒极了,而且是部划时代的黑帮喜剧片,好吧,如果你不去看,就把钱还给我!”艾文简直怒了,这么棒的电影如果朋友不去分享,以后怎么说里面的台词逗乐呢?

    “哦,SHIT!有你这么认真的人吗?好吧我去看看。”吉格尔无奈地举起手。

    当晚,当艾文扶着脸直抽筋的吉格尔出来时,得意洋洋地说道:“怎么样,我没推荐错吧!”

    “没错,简直他妈的太没错了。明天叫上兄弟们一起来看,啊哟我的脸啊!”吉格尔只顾着揉脸。

    “他们要是不来怎么办?”艾文问道。

    “不来?不来就连兄弟都没得做!”

    伦敦的另一边:

    “我昨天无意看到一部非常好玩,非常酷的电影,如果不是我有事,今天我还想去看一遍!”

    “真的么?什么电影?”

    “两杆大烟枪,哇哈哈,别提多逗了,我在电影院里都快笑死了,旁边甚至还有人笑趴在地上的。”

    “不会吧,真这么搞笑?报纸上不是说那是个自大狂拍的电影么?”

    “什么自大狂,那都是报纸瞎说的。快去看吧,你绝对不会后悔的!明天我和你讨论结局,结局那最好玩了。”

    “OK,正好晚上没事,我去看看。”

    第二天:

    “看了吗?”

    “看了,我都笑翻了,这电影真是不错,我准备明天请全家人再去看一遍,我弟弟一定会喜欢这部电影的。”

    “哈哈,我推荐的哪会有错?明天我约了一大帮人去看这部电影,一起吧!”

    或者,在伦敦的另一边。

    “今天晚上陪我看电影,哈德那家伙说搞笑极了,整部电影风格非常独特,他现在满大街找里面演员们穿的衣服,说那简直是酷毙了!”

    “啊,我约了女朋友吃饭!”

    “什么?你又有了新女朋友?你敢骗我,我就杀了你。如果你敢耍我,或者我认为你在耍我,我也杀了你。如果你忘了,我也会杀了你。事实上你要很努力才能保住小命,我说的话你听懂了没有?因为如果你不懂,我就杀了你!”

    “呃,FUCK,你搞什么?”

    “哈哈,这就是哈德那家伙介绍的电影,两杆大烟枪里的台词,很好笑吧?”

    “好吧,看在你要杀了我的份上,晚上一起去吧。”

    在1995年九月的英国伦敦,一股风潮在莫名地卷起,先是几个人,慢慢地扩散到几百人,到这股风潮慢慢渗透进最为年青最为活力的大学校园时,那暴发而出的激情让无数人措手不及。

    或许,连那些热衷于不停拉着没看过的人,喋喋不休地介绍着《两杆大烟枪》是如何如何经典时,他们有都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创造历史。

    “应该是万错之兄,NO是之母,好吧,之兄之母不都一样?”

    “我宁愿用鸡腿自卫比较安全一点!”

    “枪只是装样子,高手都是用刀!”

    《两杆大烟枪》中的对白在大学校园中仿佛风暴一样蔓延,席卷而去毫无半分阻碍,特别是当说出台词的人洋洋得意,而对面的人却哑口无言时,一探究竟与刨根问底便成了唯一的想法。

    先是一两所大学中的学生们成群结队,仿佛奔仆战场般组团围观,继而整个英国的学园一到晚上便空无一人。

    做为潮流的带动者,这些大学生们,或许是看完之后满嘴的英式台词与厘语,或是四处寻找与剧中人相仿的,酷劲十足的衣服用以武装自己,或是疯狂寻找那些劲暴刺激的英伦摇滚、重金属、雷鬼、朋克与爵士歌曲,听上个百把十遍也不在话下。

    新兴的网络,让这些最具时代感的人们找到了知音。

    “跪求《两杆大烟枪》里全部配乐!”——网友暗黑魔法师

    “求《两杆大烟枪》里赌钱输了的那段配乐!”——网友超级烂人

    “杰森斯坦森刚出场时的那件黑色风衣哪儿有卖?知道的好心人给个地址啊,我要买给我男朋友!”——网友珍妮。

    “维尼琼斯戴的那条银条项链在哪买?我找了三天了!高价求购!”——网友杰莱德

    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找到了共鸣,找到了知已,找到了可以有关这部电影的一切乐趣,风潮如太平洋上的暴风之眼一般,渐渐兴起。

    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开始向上向下,将30岁以下的英国人,以及15岁以上的英国孩子的眼光都吸引了过来,如同一个多米诺骨牌般倒下一个,便势不可挡!

    HOHO,让我们再把时间拨回周四,《两杆大烟枪》放映的第四天。

    eworld集团总经理爱德华先生在周四的清晨便接到了昨天的院线数据,和夫人一起喝着咖啡的他保持着英国绅士慢条斯理的华贵气质,看着这份最新出炉的上座率及票房统计表。

    当他的目光渐渐下移,看到一行字的时候,他的英国绅士风度荡然无存,惊讶之下几乎打翻了咖啡杯,滚烫的咖啡溅到脸上,让他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疼得拚命跳脚。

    也不顾脸上被烫得通红,爱德华拿起有些湿的统计表,不顾一切地将咖啡汁抖掉,瞪大了双眼盯着上面的数据,不久便哈哈大笑起来。

    “哦,上帝,难道这史密斯还真是个天才导演?第一场上座率60%!三天便突破50%的坎级了!”爱德华看着数据,掩饰不住笑意。

    “你在说什么?爱德华。”夫人不解地问道。

    “有个小子,搞不好还真捡到了宝!不行,我今天晚上要到现场去看看,别是奥斯顿那个老狐狸为了达成目标而花钱请人!”爱德华没头没脑地扔下一句话,便在夫人奇怪的眼神中风风火火地推门而去。

    当周四的晚上,爱德华先生走进电影院的时候,面前的一切让他比早上更加震惊,更加震撼!

    售票厅里,满满当当挤着四五百多号人,年纪清一色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排着队,有的焦急地看着前面,不停地探头探脑,有的聊着电话,有的嬉笑打闹着,有的更是抢着坐椅,三五成群的打着扑克!

    什么,这些人,都是来买票的,难道都是为了那部《两杆大烟枪》?

    爱德华的心中突然跳出这个念头。

    很快,他的念头便被证实,售票员大声地喊道:“今天《两杆大烟枪》的两场电影门票全部卖光了,现在只能买明天的票!”

    “哦不,混蛋!老子可是专门来看这场电影的,你们在搞什么!”

    “明天?还要等到明天?不行,我今天就想看!我可不想被哈里用里面的台词嘲笑我!”

    “FUCK!为什么不多排几场?老子要看《两杆大烟枪》!”

    售票员的话激起千层浪,整个售票厅的观众们群情激奋,排了这么长时间的队,这时候告诉自己没票?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啊!

    “混蛋,叫你们经理出来!”

    “我们要看电影,要看《两杆大烟枪》!”

    “真是搞笑,这么棒的电影只有两家电影院上映,还只排了两场!你们经理有没有经济头脑,想不想挣钱?”

    “就是,完全就是个白痴,电影院的经理就是个白痴!”

    “高价求购《两杆大烟枪》的电影票,我出两磅,两磅一张!”

    “SHIT,谁缺你那两磅,老子出十磅,有没有要卖的?排个队就能挣上九磅,大好机会就此一次!”

    闹哄哄的声音响彻云霄,整个售票厅乱成一团,大骂者有之,买不到票拚命砸玻璃者有之,为了一睹真容出高价者有之,鄙视电影院经理者有之,总之就是这没买到票的二百多人没一个走的,都是在售票厅里呆着,拚命地宣泄着不满的情绪,可就是不走!

    他们都在等待奇迹,或是渴望奇迹,盼望着谁能听到他们的呼声,而不要让这满腔的热情被没票的现实打得粉碎。

    第62章梅比乌斯之环

    爱德华尴尬地在一边站着,做为电影院线的总经理,是他要求只能排出两场,现在那些破口大骂电影院经理的声音如同一个接一个的响亮耳光,打的他满眼冒金星。比·奇·中·文·网·首·发

    很快,他便掏出电话,给这家电影院的经理打了过去。

    “我是爱德华,马上安排加演,什么?加演哪部电影?FUCK,还用说吗?难道你不知道你的售票厅里马上就有两百多人要暴动?混蛋,马上安排加演两场《两杆大烟枪》!”

    重重地关了电话,爱德华看着这些因为史密斯的电影而有些癫狂的人们,只觉得呼吸都有些不顺畅起来。

    今天,不用看数据报表了,今天两场的上座率,绝对是百分之百!

    哦天啊,从第一场不足百分之十的上座率,短短三天便天翻地覆,一举冲到上座率百分之百,这电影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这么让人疯狂?

    爱德华打定主意,今晚,必须看看这部电影。

    很快,电影院传来广播声,加演!

    情绪激动的人们终于安静下来了,只要有票,哪怕是十二点,哪怕是半夜两点,也必须看到这部电影,黑色幽默巅峰之作的电影!

    当爱德华先生与浩浩荡荡二百多位将放映室坐满的观众们,一齐捧着肚子扶着墙出来的时候,他便下定了决心,明天,星期五,将《两杆大烟枪》的播放场次扩大到一百块,不不不,二百、或是三百块屏幕!

    冲击今年票房冠军的黑马,这部简直让人惊叹的电影,会让所有人挣个盆满钵满的电影,终于如同蛰伏于深海的东方巨龙,终于要来了!

    就在爱德华做出正确决定的第二天,周五的《世界新闻报》上,终于刊登出了全英闻名影评人卡尔文先生对《两杆大烟枪》的影评。

    “经典中的经典,创造一个新时代的作品——两杆大烟枪”

    早在周一,我便看了这部电影。原本,我是抱着对《调音师》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好奇的心态去看的,但做为影评人这么多年,我从来没看到任何一部电影在视觉与听觉上,给我如此多的冲击与思考。

    我原本想着,再看一遍,再看一遍我就能明白了,可直到我看了第八遍,直到身边的观众从第一场的寥寥可数到整个放映室暴满,外面售票厅里甚至还挤满了想要买到票的观众,我才知道,这部电影,已经完全不能用普通的眼光来注视了。

    我不想说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有多么现代感与冲击力十足,也不想说剧中人物满口的伦敦腔有多么讨喜和搞笑,更不想说那些飘逸的风衣与劲暴的摇滚音乐有多么诱人,我只想说一点,这部电影的结构,如精巧绝伦的梅比乌斯之环,让人目不暇接到拍案叫绝!

    如果将一张纸条,头尾相接,你会发现他本身有分里面和外面,两者是不相交的。这是一个普通的纸环。

    如果你将纸条的头转一圈后(180度)再和尾相接,你会发现里面和外面是可以相通的。这就是有名的梅比乌斯环。

    在普通的纸环中央之处用剪刀横剪一周,便将原来的环剪断为两个较窄的纸环,其宽度为原来的一半,而长度保持不变。但如果以同样的方法剪开一个梅比乌斯环,得到的就不是两个环,而是一个更大的纸环,一个扭了两转的环!

    《两杆大烟枪》中的黑色幽默绝妙地让我们想到了梅比乌斯之环。主角们忙忙碌碌、波折不断,可是到头来却貌似什么都没有改变,所做的貌似都为无用功。由一个环还是变成了一个环,开始=结束。巧合、荒谬、无奈、嘲讽,在现实中戏剧化众多巧合下的奇趣,奇趣产生种种笑话,笑话中夹杂着无奈,无奈里伴随着嘲讽。眼睛看着,嘴上笑着,心里沉着。这时,它们已经不是同一个环了。

    一场赌博,两次抢劫,三帮劫匪,四个小混混,无数笑料。没有完成的发财梦,从开始的没有钱,到结束还是没有钱(虽然结局是开放式的。)

    浓重的英国伦敦口音超级配合整部片的黑色幽默风格。用镇定、严肃的英式英语说出搞笑的台词,给人强烈的对比感,有种滑稽的效果,像是长相滑稽可爱的大毒枭镇定的声称自己不贩毒。

    整部片子充满着梅比乌斯式的黑色幽默,每个人做着自己的小事情,却造成了大混乱。一些人因自己而死。追随着主流道德,展示着伦敦混乱街区的混乱的事情。它本身也是一个梅比乌斯之环,做与不做有着同样的结果,但一个有着丰富的过程,一个却没有。

    有人说史密斯先生拍这部电影声称要与教父比肩是自大狂,我倒想说一个事实,最少在让人笑得流眼泪,趴在沙发上直抽抽的程度上面,教父,还真比不上。

    如果你想在这部电影里找到快乐的时光,带上你的朋友们去看吧,你一定不会失望。

    如果你想与在朋友们面前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去看吧,你会成为将要席卷全英的潮流先行者。

    如果你想见证一个奇迹的上演,那么去看吧,奇迹已经诞生!

    卡尔文的影评在世界新闻报上占据了娱乐版最为显著的位置,也吸引了大批影迷们的目光,再加上这短短几天内便疯狂卷起的浪潮,让整个英国电影界娱乐界为之哑口无言!

    什么?那个自大狂拍的电影,真得有可取之处?

    有没有搞错?

    不仅仅是普通的影迷们借着周五的时光成群结队地开赴电影院,好尽早一饱眼福,媒体记者们与影评家们也行动起来了,他们要做的事儿,就是与普通的观众,好好练一练臂力,以求能抢上一张票!

    汉默电影公司里,此刻却是一片欢腾,所有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史密斯的《两杆大烟枪》火了,火爆到仅仅四天便让eworld集团总经理爱德华低头认错,主动在周五这天扩大屏幕数量,从可怜巴巴的两块屏幕,暴涨到超过300块!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兴奋的色彩,公司要挣钱了,要挣大钱了!《两杆大烟枪》就是那棵金光闪闪的摇钱树,简直闪烁着万道金光!

    “哈哈,德里克,我和eworld集团签了协议,《两杆大烟枪》由他们独家播放,真抱歉你来晚了!”

    奥斯顿一扫前几天的颓势,满脸红光意气风发,客客气气地把电话挂了,却是一脸不屑地扔到一边,嚣张地点上根雪茄,狠狠地抽上一口,才解恨地说道:“FUCK,这该死的德里克,老子以前求他上映电影的样子仿佛儿子求着老子,现在怎么样?还敢小看史密斯的电影吗?这目光短浅的废物!嘿,骂人真他妈解气!”

    拿着雪茄美美地抽了两口,电话又响了。

    “哦,每日新闻报的总编想要两张今天晚上《两杆大烟枪》的票?哈哈,不好意思,告诉他们一张友情票都没有,想要票,自己去电影院排队!”

    扔掉电话,脸上笑得简直歪了嘴的奥斯顿想了想,又把电话拿了起来,给张东城打电话。

    “嘿,史密斯,我有个大好消息告诉你……”

    周五,eworld集团下属的65家电影院,一共312块电影屏幕,全部投放到《两杆大烟枪》的播放中去,而狂潮一旦形成,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制它的势不可挡,纵横无敌了。

    就像是在原来的时空中,星爷的《大话西游》的狂潮一样,带领着社会,改变着文化,将后现代主主义真正推到人们的面前,让他们为之疯狂,为之痴迷,为之投身于内,狂热而虔诚,甚至影响力跨越十几年。

    而创造这场狂潮的主角,张东城,正在电影院里。

    “嘿,史密斯,这儿的人可真多!”维多利亚紧紧地贴着张东城,惊讶地望着电影院里挤得仿佛沙丁鱼罐头一般的人们。

    第63章吞金兽的真面目

    “天啊,史密斯,你要挣大钱了!”宝贝辣妹艾玛也瞪大了眼睛,看着几乎是人潮汹涌的售票厅,然后粉拳不断兴奋地砸在张东城胸前。

    张东城听着宝贝辣妹艾玛的话,先是微微一愣,然后剑眉轻轻一挑,充满霸气与自信爆棚,指着售票厅里拿着电影票,仿佛战斗终于胜利冲进放映厅的影迷们,骄傲地说道:

    “挣钱?呵呵,这只是梦想实现时的附带品而已,看看吧,他们,是我的观众!”

    哈利维尔看着面前的张东城,这仿佛指挥着千军万马,随着他的手臂,人们如潮水般冲向放映厅,他就像个决战千里之外的将军,灯光在他身上流趟,给他镀上鑫色的光华,那股牵动人心的魔力,让她彻底着迷,彻底失去抵抗,彻底无依无靠起来。

    她的心在砰砰直跳,她的眼在他身上迷醉,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电影院里出来的,当其它的辣妹们哈哈大笑,笑到倒在沙发上摸着肚子哎哟哎哟的时候,当其它的观众把嘴里的爆米花笑到直喷而出,仿佛机枪扫射般横扫一片的时候,当整个放映厅暴笑声掀翻屋顶,所有人都前仰后合,跟着电影中的人物而拚命擦着眼泪的时候,她只是盯着脸色平静,享受着观众们报以最热烈掌声时,才稍稍露出一丝微笑的张东城,完全不知道时间在前进,完全不知道其它的一切,与她有什么关系。

    她只是看着他,看着他……

    而一边的老板奥斯顿,正美滋滋地抱着电话,通知他的手下戴维:“嘿,戴维,原定计划取消,那什么哈里斯的狗腿就给他留着吧!”

    “不是吧老板,我都准备出发了!嘿嘿,我的刀磨的很快!”

    “不用了,我现在正沉浸在巨大的幸福之中,别打扰我,我要好好享受!”奥斯顿挂了电话,虽然被挥舞着钞票的人潮挤得站都有些站不稳,但脸上,却满是得意的笑容。

    周六,英国报纸上关于《两杆大烟枪》的评论越来越多,上百家报纸,无数影迷的来信,娱乐版头条!

    这一些都说明着《两杆大烟枪》在英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以及,影响深刻影响全世界日后电影发展的地位。

    泰晤士报的特约记者班尼迪克在娱乐版头条中写道:

    黑色的幽默,堪称的经典,这不是自大狂的电影,而是真正属于英国的电影!

    这几天在上演着一个奇迹,《两杆大烟枪》这部小制做电影突然之间横空出世在,声名远扬。这部电影在全英国伦敦的年轻人成为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我怀着好奇心想去了解,却惊讶地发现想买到这电影的电影票有多么的难!

    当我和好几个被挤成一张照片的影评朋友们从千军万刀的包围中挣扎而出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些很久没有让我们满头大汗的经历,是多么的值得。

    黑帮剧情片,黑色幽默,多线发展,阴差阳错,几方势力互相牵制追逐。而且最重要的是,看起来真是很带感。每一部份都那么搞笑,每一个镜头都那么经典。这种具有划时代性质的电影必须推荐!

    对,我就是推荐它,值得所有人去观看的《两杆大烟枪》!

    如果一定要说理由,好吧,那么我就说说,这部电影的剧情给力,全程让你不敢去厕所,紧凑,惊喜叠出,不到最后一秒,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精彩而不落俗套的佳片,属于东伦敦地区的黑色幽默也发挥得如行云流水,如此方方面面都娴熟的杰作,真不敢相信是导演的大屏幕处女作品(调音师只能算是电影短片),这真是个人才,天才!

    其中明明是很惨很惨的故事,我却看得欢乐无比,仰头大笑,被小报记者称为自大狂的史密斯对观众情感的吸引和操纵能力强大无比!

    演员方面,虽然我觉得没有惊喜,但也都胜任了,没有败笔。还有应该大加赞美的是本片的镜头处理,干脆利落,高手风范,其中最爱赌桌那一场,镜头的应用就是经典,不发一言而把千言万语再好不过的表达出来,看的时候我一直都在不停地赞美,不停地暴笑。

    经典,必将成为经典,不会被羡慕嫉妒的诬蔑所掩盖。

    声名远扬,必将成为声名远扬,它的光彩一旦被世人知晓,泰晤士河的污泥再深,也挡住不人们惊叹的心!

    一个震惊英国的奇迹,一个属于英国的奇迹,一部历史上的巅峰之作!

    没错,当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说,嘿,伙计,你是不是收了贿赂才这么说。

    好吧,我大声地宣布,我喜欢《两杆大烟枪》,我爱《两杆大烟枪》,我要为它摇旗呐喊,我为它高声咆哮,一切,都他妈是我自费!

    作为班尼迪克的朋友,一起前往电影院却挤得连钱包都被人偷了的每日电讯报的记者柏特莱姆大声地进行声援:

    《两杆大烟枪,值得我的钱包再被偷一次的电影》!

    当我和朋友们从人山人海中拚杀而出的时候,我的钱包不见了,哦该死的,哪个不长眼的小偷敢偷我的钱包?不怕我明天把你登在报纸上?

    当朋友们兴高彩烈地坐在坐位上等着电影开场时,我的心情却是沮丧而烦躁的,但当电影开场,从第一幕,第一句台词,第一个演员出现的时候,我的注意力终于从我那该死的钱包上被吸引了过去,然后,沉沦。

    古怪的暖黄色调,层出不穷的帮派人物,五六条线索齐头并进,直到最后一波抢夺高潮的迭起,才恍然大悟这从头到尾结构的完整精确,夸张的巧合却让人惊叹连连,配合着摇滚音乐和流畅的镜头剪辑,不愧为一部经典的黑色幽默片。

    而剧中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巧合主要是事件巧以及人、物的巧。

    第一“巧”是事件的巧。

    开始是一群满口粗言的混混,黑帮,强盗,悉数登场让人眼花缭乱。但影片中的七伙人正如七条线,一个个轮番出场毫无关联,巧的是由于人物间的利益得失和需求,接二连三地牵扯在一起,看似无意随机实则缜密精确。

    随着人物出场产生的利益纠葛,正是一条条独立看似凌乱的线,各种不经意制造的巧合冲突最终汇集形成一个环形的因果链,报复,寻仇,枪枪的人一伙接一伙相遇,时间地点拿捏地恰好,观众们讶异的是这些节点,而我们讶异的却是编剧精心布下的局,他将一条条独立延长的绳索,以潜在的关系引向同一个方向,最终汇集拧成一股大麻绳,以夸张的情节,形成戏剧的巨大张力和喜剧效果。环环相扣,因果相生,极度夸张的巧合让人始料不及,却又都在情理之中,将这巧合的黑色幽默发挥到淋漓尽致。

    第二“巧”是人和物的巧。

    七个团伙构成平行发展的线索,之所以使人瞠目结舌的巧合不断发生,却充满合理性和必然性,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物性格的巧合。每个人都有其特定的性格特点,恰好这些性格促使每件事情的必然发生,因此才有了上述事件的巧合。正如两个笨贼头脑简单,行事马虎不严谨,才会糊里糊涂把抢卖掉,在寻枪过程中连门牌也不看清。巧的是哈利的严谨,办事都不亲自出面,于是雇来的两个笨贼因为没见过自己,从而导致悲喜剧的诞生。又如罗伊在酒吧和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就暴露出性格的残忍,巧的是刚好他的大麻被抢又卖回给他,因此依照残忍必赢的性格才会直接追杀到艾德的家,碰巧有仇必报的艾德的邻居埋伏在艾德家,于是发生了阴错阳差的冲突。这里的每一个冲突都有着巧合的性格冲突做主导,所以事件巧合也是必然的。

    而贯穿全剧的矛盾冲突有三个:钱、枪和毒品,这三种道具恰好是他们的需求和利益所在,钱输钱,钱买枪,枪抢毒品和钱,这三种东西在各个团伙手中不断地争夺传递,成为所有冲突矛盾的导火线和动力,巧合的物品争夺使一系列的巧合产生明暗线索的联系。

    正因为有了人物性格的巧,加之物质需求的巧,才在极巧的时间点上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巧合事件,因而夸张却充满黑色幽默,荒唐意外却处处必然。

    当我随着无数扶着墙叫喊肚子疼的观众们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什么钱包!在这样一部必将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面前,再丢一次,又如何?

    而刚刚成为新新人类聚集地,整个英伦的网络论坛上,人们顶着缓慢的网速,诅咒着电信公司的同时,却偏执得如同见了红布的公牛,兴奋异常地在发表着各自的看法,以及对《两杆大烟枪》的鼎礼膜拜之心。

    大轮回剧情,赞不绝口。配乐无比踩点。特写连毛孔胡渣都分毫毕现。摇摇欲坠,坐在各种笑料回荡的嘴角上,寻着被烟熏的发黄的咯吱作响的牙齿,就快要从这口腔中滑落下去。笑到背气的是帅哥那严峻,放纵时而又苦逼崩溃的脸。铤而走险后疯癫狂欢,年轻人们决不会想到这一切都只是纠葛的开始。向史密斯先生致敬,他完全拍出了一部属于英国人的电影!——网友史莱德。

    复杂线索、黑色幽默、经典台词、碉堡镜头、牛逼的叙事结构,好吧,我唯一遗憾的怎么不是英国本土导演拍出这部电影,而是一个在伦敦只住了五年的中国导演?不管怎么样,我给打上满分!——网友疯狂炮轰。

    无处不在黑色调侃的味儿,黑吃黑真有趣,经典中的经典!——网友毕维斯。

    谁他妈说这是自大狂拍的电影?谁他妈有资格乱诬蔑别人?毁灭总要比建设容易,好吧,我再也不订阅不购买每日邮报了,那是份只会乱放屁的报纸!——网友布莱克

    “滚吧,每日邮报!史密斯,我代表我们学校所有烟迷们宣布,我们爱你!”——网友布雷尔塞。

    与报纸上,网络上的一片赞歌成正比的,是狂彪而起的票房,是让全英国电影界都瞪目结舌的奇迹!

    让我们来看看《两杆大烟枪》可怜兮兮的前几日票房,和终于撕去伪装,露出狰狞无比的票房吞金兽的真面目吧。

    星期一,二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28英磅,上座率7%。

    星期二,二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84英磅,上座率14。7%。

    星期三,二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424英磅,上座率突破60%!

    星斯四,二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800英磅,上座率达到100%!

    星期五,三百一十二块屏幕上映,票房收入62400英磅,上座率依然是惊人的100%!

    星期六,三百一十二块屏幕上映,加场到深夜,票房收249600英磅,上座率还是他妈的100%!

    星期天,三百一十二块屏幕上映,全天滚动播出,票房收499200英磅,上座率竟然还是让每日邮报的哈里斯记者垂头丧气的100%

    !

    《两杆大烟枪》的首周总票房收入,从让人笑掉大牙的几十英磅,风云突变,变成812536英磅!

    第64章臭鸡蛋的洗礼

    一周仅仅在全英国,便收入80多万英磅,而且观影热潮风起云涌,无数买不到票的影迷们甚至聚集在eworld集团门前,抗议他们的独家播发权让全英国想早日看到这部电影的影迷们无法满足愿望,愤怒的他们喊出的口号简直要把爱德华先生办公室的玻璃震破!

    全英国的年轻人,都迷上了这部让人忘记一切,只能跟着暴笑的黑色喜剧片,全英国的舆论也随着浪潮而天天拿着它说事,翻来复去,吸引无数人的眼光。

    一个名气不大不小,只有一部法国电影节上获得好评的电影短片,一个年轻到只有二十岁的中国导演,竟然引发英国风潮,征服了全英高傲的观众,这是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疯狂的票房,疯狂地叫好,每日邮报的报社总部每天都被《两杆大烟枪》最铁杆,最痴迷的粉丝们用臭鸡蛋砸得满脸开花,这几天上班的记者和编辑们都要戴着口罩,偷偷摸摸地跑来上班。

    “吉格尔,你今天准备了几个?”艾文脸上带着笑,手里提着个包,与一大伙人在每日邮报的报社前说说笑笑,眼尖的他发现吉格尔抱着个姑娘走了过来,连忙跑过去问道。

    “嘿,我今天足足准备了七十个!哈哈!”吉格尔放开姑娘,展示自己手中的提手袋,眼神中满是戏谑的表情。

    “HOHO,准备了这么多?我才拿了三十几个。今天再给他们上演场好戏!”艾文哈哈大笑,提了提自己手中的包裹。

    那家伙穿着件黑色的风衣,戴着硕大的口罩,鬼鬼遂遂地想走进报社。

    “嘿,有人要进报社了!”不知道是谁一声喊,足足上百个年轻人从街头巷尾冒了出来,一个个手中拿着或大或小的鸡蛋,一声忽哨之下,雨点般向那想走进每日邮报报社的人脑袋上砸去。

    “这是为了你们写的自大狂!”

    “这是为了我们最爱的《两杆大烟枪》!”

    “这是给你们没有职业道德的报应和惩罚!”

    随着一声声呐喊,鸡蛋被运足了力气的人们扔了出来,炮弹般袭击那个倒霉的家伙。

    鸡蛋在他的身上,他的脸上,他抱头而蹿的手臂上,凶狠而无情地暴裂开来,黄黄的蛋液横飞四渐,直到那家伙连滚带爬地冲进报社,年轻人们这才吹着响亮的口哨,拍着手掌停了下来。

    “哎,那家伙也是!”有人又是一声喊。

    无数个鸡蛋被举起,无数双愤怒的眼睛冷冷望去,那个被穿流不息的车流暂时挡住去路的家伙连忙把口罩扔了,举起手大声喊道:“别,别扔!我不是每日邮报的!”

    “你不是每日邮报的?那你为什么戴个口罩要进去?”艾文大声喊道,看样子,他是这些年轻人的头儿。

    “我,我是去辞职的!我再也不想过这种每天顶着臭鸡蛋上班的日子了!”那家伙连忙说道,可怜巴巴地望着堵了满街的年轻人。

    “哈哈,你这是个聪明的选择,不过如果明天再让我看到你,你懂的!”艾文叼上根烟,很吊很浪地点上,嚣张地点上。

    他的身后,站着无数的人。

    “我懂,我懂,我辞职信都在这!”那家伙举着一封信,连吼带叫地冲进每日邮报的报社。

    “哈哈,笑死人了,这家伙可真有趣!”艾文和伙伴们哈哈大笑起来。

    正当所有人哈哈大笑,仿佛自己打了个无比漂亮的胜仗一般得意洋洋的时候,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开到所有人面前,摇下车窗,一个肥头大耳的英国男人大骂道。

    “嘿,你们在搞什么!”

    “HOHO,你在说什么?老家伙,我们听不懂!”艾文阴阳怪气地说着,伸出根中指。

    “我是每日邮报的社长,你们在我们报社门口捣乱,我要报警!”那男人气急败坏地面地着上百根中指,破口大骂。

    “FUCK!就是你,就是你诬蔑《两杆大烟枪》,侮辱我们的电影!”艾文大骂一声,根本不用下令,上百个鸡蛋便飞了过去,砸得那男人哇哇大叫,忙不叠地关上车窗一溜烟地跑了。

    当英国警察吹着警哨赶来的时候,艾文他们早已一哄而散,只有满地的鸡蛋壳凌乱地掉在地上,随着那股席卷全英的风潮,无助地摇摆着。

    每日邮报社里,罪魁祸首哈里斯正手足无措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他甚至不敢抬头,因为一抬头,便会面对无数道愤怒的目光。

    好几个被鸡蛋砸得鼻青脸肿的记者们,用热毛巾敷着脸,然后恨恨地盯着那个连头都不敢抬起头的家伙,气得根本不想工作。

    又一个满脸鸡蛋,浑身仿佛洗了个鸡蛋澡的编辑进来了,这个空间又多了一道愤怒的目光,如锋利的剑一样射在哈里斯的身上,让仿佛芒刺在背的哈里斯情不自禁地颤抖着。

    “社长……”

    “社长……”

    身后的声音响起,哈里斯知道报社的社长来了,更是缩着脑袋,仿佛想挤进自己的电脑中去一样。

    而同样鼻青脸肿,脸上满是鸡蛋液,笔挺的西装上肮脏不堪的社长,暴跳如雷!

    “谁他妈能街告诉我,为什么我们报社外面会围着一群混混?为什么!”社长咆哮的声音在整个空间暴响,却让哈里斯的心仿佛沉入深渊。

    “社长,是因为哈里斯,是因为他不实的报道让愤怒的影迷围在我们门口,甚至打的好几个记者编辑都辞职不干了!”有人站了出来,手臂直直地指着缩成一团的哈里斯,高声叫道。

    “对,社长,都是因为他为了抢新闻而胡说八道,一点职业素质都没有。根本不站在报纸应该有的公正公平的基础上而瞎写,这才让影迷们暴动!”有人也站了起来,他的眼窝中了个鸡蛋,黑?(精彩小说推荐:

    ) ( 好莱坞情人 http://www.xshubao22.com/5/5564/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