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之王 第 105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不少内容……如果时间再长一点就好了……于是在某些细小的地方就显得有些脱节。当然,这同样不影响到观赏,这是部不错的电影。”

    这是影评人鲍里·柯利特在《洛杉矶时报》的专栏上写的评论,虽然柯利特因为和各个电影公司的关系都不错,他的影评一向都有吹捧的嫌疑,被不少同行批评为光说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却一沾即走,但这篇影评相对还是比较客观的,电影的基本看点和问题都点了出来,连不少英国影评人也同意。

    “不得不承认,格温妮丝·帕特洛,这位美国女演员确实很好的将艾玛的那种感觉诠释的出来,当你投入到观赏当中的时候,会很快忘掉她是个美国人。这再次印证了奇迹导演的眼光,他总能为那些角色挑到合适的演员。”《卫报》上的一篇评论如此写道。

    “很好,阿德里安又赢了一次,电影不仅美轮美奂,女主角格温妮丝的表演也无可挑剔。”这是《独立报》的报道。

    第二卷扩张第九十三章奇迹导演和奇迹女郎

    “那就继续。”在获得了反馈之后阿德里安这么说了句,然后打电话给格温妮丝把这些告诉了她。

    “真的吗?”格温妮丝的声音在欣喜之中听起来又有些疲惫,万圣节之后她随即又回到了罗萨里托,卡梅隆可不是那种喜欢拖拉的导演,尤其是在阿德里安如此信任的情况下,他的电影拍摄周期长主要还是因为过于追求完美。

    这说起来既有趣又矛盾,一方面他不想拖拉总是把进度安排得很紧,另一方面却又不断追求完美而延长进度始终拍不快。阿德里安曾查看过《泰坦尼克号》的进度表,跟乌龟爬没什么区别,要是换他执导的话男女主角早已经相遇了。

    所以卡梅隆的工作态度可以想象,根据阿德里安得到的消息,剧组的每个人都吃了不少苦头,格温妮丝又怎么会例外。

    “当然,如果你有看报纸的话就会知道我没有骗你,我说过你适合,你就肯定适合,安心演好现在的角色,你肯定会更加出色的,”阿德里安如此安慰的说道,“好了,感恩节之前记得回来参加首映式,告诉詹姆斯,如果他敢不放人,我就亲自过来找他。”

    其实,批评的声音也不是没有,有英国影评人认为格温妮丝的表演略有些做作,在很多地方显得生硬;而有美国影评人则认为她根本不应该去扮演一个英国人,因为这等于抹去了自己的特质。而在电影上面,英国影评人认为《艾玛》完全没有之前《霍华德庄园》所展现出来的风范和优雅,过于在男女之间的关系上打转削弱了故事潜在的思想,唯一还不错的地方就是节奏比《霍华德庄园》要好;美国影评人则批评阿德里安过于沉溺于英式风格的电影,今年的两部新作都是讲述英国的故事,这实在太糟糕了。

    你看,比较极端的看哪里都有,当然,这些人都是少数中得少数,绝大多数参加了试映的影评人都给了《艾玛》高分,如果五分最高的话,那么这部电影应该是无限接近于四分。至于那些喜欢挑刺的小报,他们想参加试映也没办,所以只能从侧面进行一些挑拨。

    比如在正经媒体看来,《艾玛》四月才开机,两个月之内拍完,然后在还有一部大制作的后期要处理的情况,阿德里安却提前完成并大肆宣传放在感恩节之前上映,而且质量也相当不错,这样的效率实在让人惊叹。但小报们却认为《艾玛》明明在《勇敢的心》完成拍摄之后才开始的,却放在了前面上映,那么肯定是《勇敢的心》出了问题。

    “也许奇迹导演意识到他对战争电影不是那么有把握,也许是感觉压力太大了,所以只能不断延后进行修改,否则为什么不能先上映呢?也许他会像《闻香识女人》那样冷藏上几个月再拿出来也说不一定。”有小报幸灾乐祸的猜测道,对于这种不用负责又能吸引眼球的行为,他们向来很乐意做的。

    阿德里安并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的,除了公司内部几个高层外谁也不知道他把《勇敢的心》会放在后面上映的原因,所以小报们喜欢猜就去猜好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艾玛》的首映式,要争取能在票房上取得个能说得过去的成绩。

    算起来,《艾玛》的成本不算低,所以首映式的规模也不算低,虽然比不得那些超高的大制作,还是来了不少嘉宾,剧院的外面也围了很多记者。对于很多人来说,派对、首映式、酒会什么的都是获得机会的地方,更何况是奇迹导演的作品首映式。加上发行工作是交给米拉麦克斯的,他们在这方面很有一套,即使给出的预算相对来说不多,却依然搞得有声有色。

    “对不起,请让让。”罗杰一边大声说着一边从人群中挤过去,他有些焦头烂额的四下看了看,终于抓住了个熟悉的人:“嘿,威廉,你看到阿德里安先生了吗?”

    虽然罗杰一直在为阿德里安打理着和电影有关的,私人方面的经济事务,彼此已经很熟络了,可他除非在完全私人的场合中一般都会用“阿德里安先生”来称呼他。

    “这样可以提醒我,我在为谁工作。”面对阿德里安的询问,他是这样回答的,当然,这样的回答也让他的地位相当的牢靠。

    从罗杰身边经过的高个子男人猝不及防之下,被他拉了个趄趔差点绊倒,当即恼火的抱怨道:“你在干什么,罗杰?”

    “抱歉,伙计,我并非有意。”罗杰忙向他道歉,顿了顿后立即又问道:“我正在找阿德里安先生,米拉麦克斯的哈维·韦恩斯坦迫切的希望能和他谈谈,你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吗?我找遍了整个前厅都没看到他的影子。”

    “这还需要问吗?既然不在前厅,那肯定在侧面的休息室里,”威廉·里沃德没好气的说道,“你看哪间外面挂着请勿打扰,那么他肯定在里面。”

    “上帝啊,我居然忘了这个,谢谢。”罗杰拍了拍他的胳膊就要离开,却又被对方一把拉住。

    “你该不是现在就想去吧?”里沃德似笑非笑的说道。

    “你是说……”罗杰挑起眉来立即想到了一个可能,而里沃德则肯定的点点头,表示他猜对了。

    “嗯……好吧,看起来我得转告哈维先生,目前并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咂了咂嘴吧后,罗杰叹息的说道,和里沃德一样,语气里带着点戏谑和羡慕。

    阿德里安会去做什么,亲近他的人都知道,罗杰如此,担任过他好几次导演助理的威廉·里沃德也是如此。虽然嘴巴上不会说什么,心中难免会竖起个大拇指,即使这样的事情在好莱坞很常见,但能像阿德里安这样在数个女人之间周旋,还能把她们治得服服帖帖的却没几个。当然,这些事情自己知道就好,要是拿出去乱说的话……

    剧院的休息室中,女郎正坐在梳妆台前整理着自己的衣服,她一身粉色的细肩吊带长裙,金色的秀发高高挽起在脑后形成一个发髻,露出洁白的鹅颈和三分之二的背脊,显得颇为诱人,而镜中的脸蛋上带着满足的若有若无的笑容,明媚之中又带着性感。

    “你真是太诱人了,格温妮。”拉好裤子上的拉链,将领带搭在衬衣上面,阿德里安走过来从背后抱住了她,微笑着在肩头上温存吻了下。

    “每次都是这样,你似乎很喜欢在这种事情做这种事情。”拉了拉长裙的吊带,格温妮丝千娇百媚的白了他一眼。

    “嘿,今天好像是你拉着我到这里来的。”阿德里安提醒的说道。

    “你完全可以拒绝,不是吗?”格温妮丝当即反驳道,好吧,永远不要在这个话题上和女人计较,所以阿德里安很快举起了双手:“好吧,我的错。”

    随即,他在她身边坐了下来,凑到耳边笑嘻嘻的出了口气:“你不觉得,就在和热闹的人群只隔着一道墙壁的房间里亲热是件很刺激的事情吗?哦,也许我应该让人把墙壁打掉,然后换上警察局里常用的那种,我们能看到外面而外面看不到我们的镜子,那样一定会更加刺激,或许还会有人对着镜子化妆打扮呢。”

    “你真下流,艾德”格温妮丝虽然皱起了眉头,可语气里却是一片娇嗔的味道。

    两人又打情骂俏了一番,穿好衣服的阿德里安才站了起来伸出了手:“好了,我们出去吧,电影快开始了,你马上就能看到自己的完美演出。”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格温妮丝起身亲昵的挽住了他的胳膊,就像之前在众多记者的注视下走进剧院的那样。

    虽然那时快门响个不停,闪光灯也没有停过,阿德里安并没有在意。记者们喜欢拍就拍吧,反正之前也有过关于他和格温妮丝之间的绯闻,有些事情也迟早会被透露出来,而在那之前不如将水搅浑,而且越浑越好。

    “对了,艾德,马上就是感恩节了,也许我们可以好好策划下?”在出了休息室后格温妮丝忽然这样说道。

    “抱歉,格温妮,感恩节我已经有安排了。”阿德里安想也没想的回答道,然后带着诚恳的歉意拍了拍她挽在自己胳膊上的手。

    复杂的神色从格温妮丝眼中一闪即逝,虽然她已经有心理准备,却没想到阿德里安会拒绝得这么干脆。她当然知道阿德里安有什么安排,很多事情他都没有刻意的隐瞒,这让格温妮丝想要耍点小脾气小手腕也无从做起,所以只好轻轻咬住了自己的嘴唇。

    电影无疑是比较成的,作为改编自名著的爱情喜剧来说已经很不错,几十分钟的时间里,不少观众都被有趣的情节逗笑过,偏暖色调的画面看起来也很舒服,考究的服饰和场景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式庄园风格展现得很到位,格温妮丝的表演也让人印象深刻。

    “哦,奈特利先生,你不认为这很合适吗?”银幕上得格温妮丝说着这句台词时,嘴角微翘,眼睛滴溜溜的转着,带着点小得意和小邪恶的模样实在非常可爱,用两根手指捻起茶杯漫不经心的送到嘴边的动作也尽显优雅,所以结束之后响起了不少掌声。

    “从未有哪个美国女演员能像格温妮丝一样将英式风情如此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样,也没有哪个美国导演能像阿德里安一样制作出如此精美的英式风情的电影,出色的女演员加上出色的导演,就有这部出色的电影。”……《独立报》

    “也许在主题上不能和《霍华德庄园》相比,但阿德里安对英式风情的掌握依然无人能出其右。”……《帝国》

    “格温妮丝的精彩演技可以让那些质疑的声音闭嘴了。”……《芝加哥论坛报》

    首映之后,因为之前种种争论等候已久的记者们顿时挥动起了自己的笔杆,米拉麦克斯的公关能力确实不错,他们很善于利用形式宣传造势,试映的时候好评占据了90而首映之后这个数据则只下降到了85,美国本土绝大多数大部分影评人都给出了高分。

    英国媒体虽然争论不断,有人认为《艾玛》完全不如《霍华德庄园》,阿德里安的执导水平在直线下降,也有人认为格温妮丝的表演言过其实,仅仅只能算一般,那些出色的英国女演员完全不会输给她,可总的来说还是偏向好评的。

    就从电影本来来讲,《艾玛》的确不如《霍华德庄园》,毕竟前者只是爱情轻喜剧,后者的寓意则要深刻许多,可谁让电影出自阿德里安的手呢?奇迹导演的名头已经深入人心,加上之前的出色作品和种种成就,足够弥补中间的差距,更何况韦恩斯坦兄弟率领的米拉麦克斯在宣传上面一点也不输给拉弗恩掌控的博斯沃思。

    格温妮丝也是如此,如果只说电影中得表演,的确换任何一个出色的英国女演员都可以做到,可问题在于她的不一样,一个出身演员家庭的土生土长的美国女演员却演出了不折不扣的英式味道,这该让英国人的自尊心得到多么大得满足。更何况还有阿德里安的眼光加成:凡是奇迹导演看中的演员都会获得成。自然也就获得了更多的称赞。

    于是这部原本只赢得了口碑却输了票房的《艾玛》,在上映的首周拿到了1000万得票房,这个数据虽然不算特别好,但相对成本而言已经很不错了,单以票房收回成本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不少。而格温妮丝的人气也随之飙升了一大截,原本只能算二线女演员的她,立即跳跃般的站在了准一线的位置上。

    “还记得我对你说过什么吗?”接到格温妮丝的电话后,阿德里安悠然的如此说道。

    “哦,我爱你,艾德,我非常非常爱你。”格温妮丝则兴奋的回应道。

    不过随着电影受到热捧,他和格温妮丝的绯闻也开始有些甚嚣尘上,毕竟首映那天晚上,格温妮丝挽着他胳膊进入剧院的亲密照片被无数人拍了下来。于是以八卦为生的小报们立即行动了起来……这也是为什么电影能获得高比例好评的原因之一,小报们都忙着报道两人的绯闻去了。

    有的小报将之前《艾玛》开拍时的种种旧闻翻了出来,认为那时两人就开始在约会了。有的小报则根据之前两次关于阿德里安和茱莉亚的报道,认为奇迹导演是在脚踏两条船。又有小报则翻出了当年阿德里安和莫妮卡约会的照片,认为格温妮丝是个幌子,他还是在和茱莉亚约会。

    一时间众说纷纭,各种各样的内幕消息纷纷出炉,极大的满足了公众的八卦。

    而作为知名度最大的小报,《太阳报》干脆的列了份名单出来,不仅莫妮卡、茱莉亚、格温妮丝榜上有名,连布兰切特也赫然在列,而这篇报道的题目则是:奇迹导演和他的奇迹女郎们。

    同时他们用一种仿佛亲眼看到的旁观者的口吻,将那些众所周知的事情一一列了出来,比如作为好莱坞极其稀少的意大利女演员,莫妮卡·贝鲁奇正是因为出演了阿德里安的《低俗小说》才算站稳了脚跟,然后发展起来确定自己的地位,而阿德里安也在戛纳电影节上亲口承认她是他的缪斯;又或者茱莉亚·罗伯茨因为《留住有情人》而人气大跌时,也是因为出演了阿德里安制作的《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才得以重新振作,而且有消息显示,阿德里安曾为她重新修改过剧本;然后是凯特·布兰切特,据说为制作《生死时速》而甄选女主角的时候,曾向她邀请了几次;至于格温妮丝·帕特洛,就更不用说,什么样得情况才能让一个导演用美国女演员去演英国角色?

    “很显然,阿德里安更钟情那种气质优雅的女性,尤其是凯特·布兰切特和格温妮丝·帕特洛,在气质和容貌上都非常相似,茱莉亚·罗伯茨就更不用说了,莫妮卡·贝鲁奇或者是个特列,但同样风情万种,所以我在想,等他的另一部作品上映后,苏菲·玛索将又会是什么样子?”《太阳报》的记者用这样一段话结束了报道。

    很遗憾,凯特被遗忘了,她虽然在阿德里安有关的四部电影里出演过角色,可都没能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龙卷风》本来是个好机会,可惜巨大的灾难场面抢了所有人风头,加上她很快怀孕了,于是也就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阿德里安度过了一个很郁闷得感恩节,凯特同样是女人,同样不会讲理,尤其是在这绯闻满天飞的时候。

    总之,《太阳报》的这篇报道虽然没有多报道一个字,甚至连一点倾向都没有,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于是,风流浪子、花花公子、处处留情这些原本只在圈内流传的称号纷纷由公众再次戴到了阿德里安的头上。

    第二卷扩张第九十四章只是个预告片而已

    “你真的不打算说点什么吗?”莫妮卡躺坐在长沙发上问道,她此刻赤裸着身体,垫子抱在胸口,双腿并拢紧紧靠在一起,半侧身体将重要地点能遮挡住了,半遮半掩再加上那由内到外的散发出来的慵懒风情,尽极诱惑。

    “为什么要说点什么?”坐在不远处得阿德里安则埋首坐着手中的事情,偶尔会抬头看上一眼,眼神很清澈,没有半点包含在其中。

    “所有的媒体都在争先恐后的报道这件事,”莫妮卡轻快的说道,“让我想想,嗯,奇迹女郎,这个称号似乎挺不错。”

    “纠正一下,只有小报们在报道这件事,更多的媒体只是提了那么几句。”阿德里安笑了起来,“而且,你都没有说什么,我又何必多说什么?”

    虽然面前只有莫妮卡一个人,但那个“诱”的发音怎么听都像是复数。

    《太阳报》的专题一出炉,就像往油里加了滴水,立即噼里啪啦的翻滚开来,公众喜欢电影花絮,喜欢各种秀,喜欢电视剧,但最喜欢得的还是名人的八卦绯闻。谁和谁打架了,谁和谁面和心不和,谁和谁在约会,谁**谁出轨谁吸毒,这些消息只要见了报立即会吸引一大片眼球。

    窥私欲这种东西从人类穿兽皮建造房屋有了后就有了,更何况还是高高在上的名人,小报就是为此而存在的。可想而知,“奇迹导演和他的奇迹女郎”这个话题会让多少人兴奋?更何况《太阳报》在报道的时候更多是在暗示,很多内容需要读者去脑补,而脑补这种东西通常都只会补充自己想看到的,那么可想而知会有多少人会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所以这个话题到最后火爆到,即使是那些“正经”的媒体也少不得提那么几句以取悦读者。

    不过,人们面对这样得消息更多的是羡慕加嫉妒,有恨的话也只是茱莉亚的影迷,即使如此他们也都承认,《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是部不错的电影,尤其是根据公布的部分原剧本看,阿德里安的修改很适合茱莉亚的形象和气质。

    总之莫妮卡也好,布兰切特、格温妮丝也罢,她们在此之前都还是二、三线演员,阿德里安发掘了她们,而且他那么年轻又那么有才华还那么有权势,彼此之间擦出些火花发生点什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从有导演有制作人开始,和漂亮的女演员之间就有着说不清的纠葛,更何况是现在,当然花花公子这样的名头却是少不了的。

    至于某些事情的可能,没人往那方面想,就算想了也不会在意。在美国人看来,这种事情同样很正常,只要你情我愿,谁也管不着。如果要说好莱坞在这方面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没人会用强,否则就等于破坏了规矩。

    虽然这段时间无数人对阿德里安和四个女人的关系充满了兴趣,进行各式各样的讨论,猜测他到底和谁保持着长久的关系,又或者都只是露水姻缘。但无论是阿德里安还是莫妮卡、茱莉亚,她们都对此闭口不谈,而且问及对对方的感观,也只是公式性般的“他是个出色的导演”、“她是个很好的演员”这样的回答

    即使如此,依然会被解读出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莫妮卡就曾说了句“艾德是个很有魅力的男人”,立即被解读成了余情未了,或者还在暗中约会等等。

    “不得不承认,《太阳报》的那些家伙很会收集资料。”阿德里安随即这么感叹了一句。

    很多东西在制作电影花絮的时候都会谈到,比如关于《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原剧本和为茱莉亚而特意做出修改的事情,所以《太阳报》会收集到并不意外。但是像《生死时速》几次邀请布兰切特这种事,虽然不是秘密,剧组里的人都知道,但他们居然也能打听到,不愧是最出色的小报。

    “那又如何,他们依然没挖掘到最关键的东西。”莫妮卡轻笑着说道。

    阿德里安耸了耸肩不再说话,别看四个女人对媒体的询问都不作回应,但私下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别的反应,毕竟默认彼此存在是一回事,但摆到明面上来又是另一回事……虽然摆出来的只有部分。莫妮卡和格温妮丝还好,她们都有自己想要的,虽然不太高兴但很快抛在了脑后,毕竟阿德里安是什么样的人她们又不是不知道。

    茱莉亚却少不得吵吵闹闹一番,可惜她已经被阿德里安撰在了手中,再加上那些甜言蜜语的许诺,很简单就被摆平了。至于布兰切特,她似乎不太喜欢“奇迹女郎”这个称号,但她对自己被拿来和格温妮丝比较更为不忿,她本来就和格温妮丝不怎么对盘,现在这样让她更加烦闷和矛盾。

    除此之外,其他女人也或多或少插了进来,凯特直接告诉他,这几天不要过来了,她要和女儿交流感情,如果他敢来的话她马上带着莉莉回伦敦。虽然阿德里安有心想要好好教训教训她,要让她明白谁掌握着话语权,但现在显然不是时候,所以暂时只能按捺下来。

    莎拉倒是没说什么,她从那天到他办公室来之后就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但少不得在交谈中流露出埋怨的意思,阿德里安一阵好哄才让她露出笑容。丽芙嘛,依然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模样,而且显得很惊奇,她知道他和不少女人保持着关系,却不知道有哪些,所以……

    “如果可以的话,给我个名单怎么样?”她是这么说的,湛蓝的眸子眨呀眨的,一副无辜的模样。

    阿德里安很是奇怪,虽说她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但这个样子和记忆中的也实在太大相径庭了吧?不过话又说回来,前世对丽芙了解得并不多,那些只能当做参考,不能完全相信,而且她也不是没有被欺骗过,所以有这样大大咧咧的对什么都无所谓得性格也是可能的。

    最正常的还是查理兹,平时做什么现在依然做什么,只是目光的调侃、揶揄以及幸灾乐祸多了很多,在听到他和其他女人打电话时尤其如此,仿佛在炎热的夏天吃了支冰激凌一样无比爽快。不过最麻烦的却是娜塔莉的来信,她自然也看到了这些消息,虽然只是旁敲侧击的问他,和哪个奇迹女郎合作得最愉快,但就凭“奇迹女郎”这个词就不难猜出她可能的真实想。

    只是要怎么回答,阿德里安却颇为为难,娜塔莉不在他面前,他无得知她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问这种问题的,如果回答得不好,即使不会很糟糕,但也会有所损失

    虽然如此纷纷扰扰,阿德里安还是乐在其中,如果这点事情都搞不定,他又如何更进一步呢?

    “好了,你可以起来了,莫妮卡。”他忽然长出了口气,看着面前的东西露出满意的笑容。

    “是吗?”保持着姿势的莫妮卡挑了挑眉,拿开了挡在胸前的垫子坐了起来,稍微活动了下姿势,摇摆了下曼妙的身躯后才又慢吞吞的将丝质睡衣穿了起来。可让她失望的是,阿德里安从头到尾都没有看过她一眼,全神贯注的做着手中的事情。

    莫妮卡很快调整了过来,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她从来没有在这个时候**成过,但也正是如此,他才显得更为迷人,不是吗?

    “让我看看怎么样了。”她说着来到了阿德里安身后,那是一幅素描,虽然还没有完全完成,虽然只是黑白两色,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都非常到位,尤其是莫妮卡那慵懒而诱人的风情却跃然于纸上,就素描而言,可以说是上中之作了。

    “怎么样?”一边用炭笔小心勾勒着,阿德里安一边问着抱住自己的成熟的可人儿。

    “很棒,和以前一样。”弯着腰的莫妮卡低声说道,然后情不自禁的在他脸上吻了吻。

    “只要你喜欢。”阿德里安笑了起来,一个厉害的导演基本上都是多面手,要会分镜会构图会色彩会讲故事的节奏等等,所以很多导演在画画上面有一手,前面说的那些都可以在画画中得到锻炼。詹姆斯·卡梅隆小时候就办过画展,年轻时也曾画过一段时间机械工程图,这也是他为什么特别痴迷机械技术。

    不过这样一来也就导致他的画精细有余,灵气不足,人物显得有些死板。阿德里安就不同,两世为人,两世记忆,让他对很多东西都看得很透彻,加上两世都在画画上面有所钻研,因此他的画在普通人当中算是很出众的,尤其是素描,颇具力。他的女人们基本上都做过他的模特,从凯特到莎拉,从莫妮卡到布兰切特,无一例外,如果不是克尔斯滕每次在外面不能呆太久,肯定也跑不了。

    至于……更进一步的摄影,嗯,今生的阿德里安在摄影技术上还是有些造诣的,可惜想要让他的女人们拍一些尺度大的照片暂时还不可能。莎拉被他忽悠着拍了几张,可都穿着内衣,而且将重要部分都紧紧的遮住;凯特也拍过,不过那是怀孕之后为了纪念才拍的。只有莫妮卡拍过一些尺度大的照片,但想要更大依然还不行。

    没关系,来日方长么,迟早的事,只要别像爱迪生先生那么蠢就行了。

    “换衣服吧,”阿德里安回过头来吻了吻莫妮卡,“我还有些细节要处理,你刚好可以收拾打扮一下,我们还要去参加韦恩斯坦兄弟的派对。”

    “没问题。”莫妮卡支起身来,然后想到什么的笑问道:“不过这样公然一起出去,你不担心被记者们拍到照片吗?要知道这段时间他们把你盯得很紧。”

    “我既然可以绕过他们到你这里来,又怎么会担心被他们抓住?”阿德里安耸了耸肩,“再说,就算让他们拍到了也没关系,很快公众的视线就要被转移了。”

    之所以这样说,当然是因为《勇敢的心》的预告片即将放出,感恩节过后《艾玛》在北美的票房堪堪越过了2500万,虽然增长得比较缓慢,却没有显出颓势,英国那边的票房相对也还算不错,所以也该开始大张旗鼓的宣传《勇敢的心》了,要知道这已经是12月了。

    开场是嘹亮、悠扬而又略带悲伤的苏格兰风笛,詹姆斯·霍纳的配乐很好抓住了苏格兰风笛的特质,不愧是少数几个顶级的配乐大师。

    “他的父亲是英雄,但他却只想平平淡淡度过一生。”画外音响了起来。

    镜头剪切,先是华莱士小时候的种种,将羊群当做英格兰士兵,向它们投掷石块,以及在父亲葬礼上和青梅竹马之间的淡淡情愫,然后画面一转变成了长大之后。

    “我已经不去想那么多了。”回到以前的村庄,华莱士如此对儿时的伙伴说道。

    “但命运注定他的想不会得到现实。”画外音再次响起。

    在和青梅竹马之间的温馨镜头过来,画面又开始切换,朋友新婚礼上英格兰领主的第一夜权,英格兰士兵想要侵犯他的妻子,以及最后对他妻子的行刑。

    “根据国王的命令,这个女人必须被处死”英格兰士兵高声宣布道。

    “抗争,只有抗争,只能抗争,他选择了这条路并终将走下去”画外音变得高亢起来。

    华莱士带领朋友和招募来的士兵开始反抗起英格兰人来,他们的一个个胜利获得了苏格兰贵族的支持,终于在平原上准备和英格兰的正规军进行决战。

    “要消灭他们非常的简单。”得到消息的长腿爱德华傲慢的说道,并开始训斥起自己那懦弱无用的儿子,然后好好警告了一番刚刚嫁过来得国公主伊莎贝尔。

    “准备木桩,将它们削尖”这边华莱士想出办对付英格兰的骑兵。

    惨烈的决战终于开始,无数次得拼杀之后,勇猛的华莱士终于赢得了这次胜利。

    “然而背叛无处不在。”画外音随即响起,带着一点悲怆,但马上再次变得高亢:“但他永远不会放弃

    苏格兰领主赢得战争的争吵,华莱士的义无反顾,长腿爱德华的阴险,在短短几个镜头的切换中通通表现了出来。最终被背叛的华莱士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儿时的伙伴也死伤无数,但他并没有放弃战斗。

    “华莱士还在战斗。”酒馆里的人们小声谈论着。

    “他神出鬼没,英格兰士兵永远别想找到他。”农场的农夫们窃窃私语着。

    “只要他还在,他们终将被赶出这片土地。”小商贩们如此说着,

    “你很像我妻子,很温柔很善良,请你转告那位暴君,我们绝不会轻易握手言和,除非英格兰的士兵撤出这片土地,否则我们将奋战到底,为了自由”阴险的长腿爱德华不惜用自己的儿媳来设圈套,而被华莱士所感动的伊莎贝尔则告诉了他一切,华莱士表示了感谢之后随即铿锵有力的说道,然后大步离开了。

    至此,预告片结束,还留在屏幕上的,就只有“为了自由”。

    阿德里安所预料得一点也没错,《勇敢的心》预告片刚上映顿时又引起哗然一片,最开始放出海报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人觉得之前关于华莱士和苏格兰独立很大可能就是奇迹导演新电影的内容,但毕竟没有更多的消息,而阿德里安向来喜欢出人意料,所以也就放过不提,没想到还真是这个题材。

    “我想提醒阿德里安先生,今年的愚人节已经过去很久了而明年的还没有到来,这个题材实在太糟糕了。”英国的或者说英格兰的记者如此表示。

    “威廉·华莱士是谁?一个骗子一个窃贼一个卖国者,显然居然变成了为苏格兰独立而奋斗的英雄,还有比这更滑稽的事情了吗?”还有人如此义愤填膺的写道。

    但苏格兰的媒体却感到很有趣:“无疑,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题材,虽然华莱士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有待商议,但也却是好莱坞首次把目光放到苏格兰的英雄人物上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奇迹导演会带来一部精彩的作品。”

    至于美国媒体,他们当然站在自己人这边:“真不知道那些英国人在激动什么,这只是部电影预告片而已,我们才不关心威廉·华莱士是谁,我们只知道这是奇迹导演的新电影,一部关于英国中世纪战争的电影。从预告片中可以看出非常具有气势,他驾驭起这种题材似乎也游刃有余,虽然这还只是一支预告片,虽然离电影正式上映还有段时间,但根据阿德里安以往的作品,我们应该不会失望。”

    总之,英国或者说英格兰媒体非常的不满,而美国得媒体则表示只是部电影而已,很快两边就开始打起了嘴仗,苏格兰媒体虽然谨慎的保持着中立,但依然难免被卷了进来,谁让这是个关于历史上苏格兰独立的故事?于是这段故事在预告片出炉之后,纷纷迅速的占据了各大娱乐媒体的版面。

    “这才只是个预告片而已。”有人忍不住这么感叹。

    第二卷扩张第九十五章嘴仗

    “很幸运,终于在昨天看到了奇迹导演阿德里安·科威尔的最新作品,是的,就是年初那部传得沸沸扬扬的战争电影。仅从场面来说,还算不错,很大气很很有史诗的感觉,激昂的战争场面足以让每个男人肾上腺素激增,他对画面和节奏的控制一直都不错,但如果从别的方面来说,这部电影……太糟糕了。

    我想,阿德里安先生或许应该回学校好好上一堂历史课,尤其是英国历史,在威廉·华莱士的时代,苏格兰人还没有开始穿裙子。当然,要清楚的区分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这个借口是可以接受的,但请别忘了华莱士全家都是效忠爱德华一世,如果真要计较起来,华莱士应该是个叛国者而不是英雄。而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勇敢的心’罗伯特·布鲁斯却变成了优柔寡断的人物,最后还是在华莱士的死得激励下才彻底开始争取苏格兰的独立,真是让人感到讽刺。

    除此之外,伊莎贝尔公主在华莱士叛国的时候才不过几岁,还没有嫁到英格兰去,她是如何千里迢迢度过英吉利海峡和华莱士产生感情的呢?我认为阿德里安这里完全可以这样修改,伊莎贝尔公主在见到华莱士之后一见倾心,然后两人发生了关系,在最后爱德华国王逮捕了华莱士并处于死刑的时候,伊莎贝尔公主再低声告诉他,她已经怀了华莱士的孩子。瞧,这是多么的动人和坚毅,这才是好莱坞电影应有的情节,不是吗?

    其他细节就更不用说了,在第一次决战时,和华莱士作战的一个士兵,时而戴着头盔时而光着脑袋,镜头只要一转立即就会变个样子。不得不说,华莱士很幸运,他的对手光顾着摘头盔戴头盔去了,否则他说不定已经死在对方的面前。

    这是部毫无诚意的电影,任何一个对那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在看上三分钟都会找出无数错误,奇迹导演选择这样的题材制作这样的电影更多只是想要展示自己,看,什么类型他都拍,至于观众的感受,以后再说。”

    ……《泰晤士报》约翰尼·斯坦利。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一部壮丽的史诗,一个民族不屈的呐喊,华莱士临刑前的那声‘自由’可谓振聋发聩

    这是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故事,中世纪的时候,不列颠并非像现在这样统一,英格兰和苏格兰彼此常年征战不断,它们有时候会统一有时候又会分裂,而《勇敢的心》讲述的正是关于苏格兰在那时争取独立而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

    威廉·华莱士的父亲是个英雄,在和英格兰对抗的时候被狡猾的长腿国王设计处死,虽然华莱士憎恨英格兰人,可长大之后却并不想继承父亲的遗志,直到他的未婚妻因为反抗英格兰士兵而被杀害。当华莱士报了仇之后,在村民和朋友那‘我们得英雄’的呼喊中,终于明白了自由的可贵,终于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并承担下来。

    在和英格兰人的一次又一次作战当中,他获得了苏格兰贵族的支持,终于为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政治永远是肮脏的,苏格兰的贵族见控制不了他,于是转头将其出卖给了狡猾而残暴的长腿国王,遭到背叛的华莱士并没有气馁,他继续作战,和英格兰人,和背叛者,他一次又一次的识破了长腿国王的阴谋,并和远嫁过来得伊莎贝尔公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都知道对方心中的情愫,但身份的差异只能将这份感情埋在心底。

    最终,华莱士在罗伯特·布鲁斯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布鲁斯的父亲出卖给了英格兰人,已经病入膏肓的长腿国王欣喜若狂,想要当众处死对方而继续稳固王室的权威。然而,无论行刑者如何折磨华莱士,他都没有说出‘请求宽恕’的语句,最终,在斧头落下的瞬间高喊出‘自由’

    阿德里安不愧是奇迹导演,无论是获得胜利后的喜悦,还是遭到背叛后的失败,又或者最后的呐喊,以及私下里华莱士和未婚妻以及伊莎贝尔公主的感情,都触动了人们的心灵,最后那声‘自由’尤其让人震撼,一段故事娓娓道来,不知不觉就让让沉浸其中,跟着故事的节奏起伏。虽然还是有不少的瑕疵,比如穿帮镜头相对有些多,比如历史的细节有所不同,比如华莱士的真实事迹,但这并不能掩盖这部电影的巨大魅力”

    ……《洛杉矶时报》菲利普·冈瑟

    《勇敢的心》的预告片在播出之后没多久,博斯沃思影业就举行了首场试映,然后就有了这两篇观点截然不同的影评。前者尽极冷嘲热讽,如果不是有着专业素质的话,恐怕已经批评得一无是处;而后者则尽极夸赞,几乎快认为这是今年最好的电影了。

    之所以会这样,看看刊登的两家报纸就知道原因了,基本上英国的影评人都对《勇敢的心》嗤之以鼻,甚至不加掩饰的表现出自己的厌恶。

    “就算是按真实历史改编,但也得有个底线,我情愿没有参加这次试映。”某位英国影评人在自己的专栏里说道。

    而美国的影评人虽然也有人认为改编得有些过,可大多数从电影本身出发还是认为这是相当不错的作品。

    “这只是部电影而已,只要关键情节没有变化,细节上面自然可以为故事而做出改变。在几百年前的时候,华莱士反抗过英格兰吗?当然苏格兰独立了吗?当然那么还有什么问题?这只是部电影而已,不是纪录片。”面对英国同行的质问,美国影评人随即反驳。

    “或许应该为某些人普及下底线的意思,就如同约翰尼那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在华莱士背叛的时候,伊莎贝尔公主才不过几岁,可电影中她却来到了英国还和华莱士产生了感情,这真实太荒谬了,阿德里安是否考虑过尊重历史?”英国人马上进行反击。

    “如果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最后的字幕当中,职员表过后写 (精彩小说推荐:

    ) ( 好莱坞之王 http://www.xshubao22.com/5/5665/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