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是程总理提出的动议,一号首长很支持的……”旁观者清,严宁每每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很多方面都能做到一语中地,赵北上见严宁如此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式,显然是意识到了什么,略一停顿,还是将动议背后的真相跟严宁交待了清楚。
“程总理?一号首长?赵伯伯,是为了平衡?严宁的脸上浮起一丝忧郁,果不其然,李江山果然与江南派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之所以这一次程总理主动动议,让李江山调往中央部委,估计也与严宁和赵北上两个人关。严宁趁火打劫,成功的为凌家聚敛了大笔的财富,获得了凌家上下的一致认可,已然当作三代领军人物来培养。至于赵北上的上位,更是关系到凌家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两个人都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而李江山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严宁和赵北上下套,试图挑起与宗家所代表的中原派系之间的斗争,阻止两个人的进步,从而坐收渔人之利,偏偏事不机密,被严宁揭了个底漏,引得赵北上震怒,在这种情况下,再将李江山放在北江省,怕是有些不妥。
如此凌家势大,江南派系为了避免与凌家发生碰撞,产生不可预见的后果,果断地采取了主动后撤,避其锋芒,说起来,这也是对李江山的一种保护。培养一个干部不容易,培养一个省部级正职的高级领导干部更不容易。到了李江山这个层级,在任何一个派系中都绝对称得上是骨干,任何一个派系都是不能轻易损失的,也损失不起。
但是,李江山的调转居然得到了一号首长的支持,这让严宁的脑子立刻飞速的运转起来,第一个念头就是凌家最近的势头太盛,已经引起了一号首长的顾虑,与江南派系联起手来打压凌家的威风,把局面掌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甚至有连带着接班首长也一同打压的架式,避免其过早的抢班夺权。虽说这平衡之道,是古之君王最为擅长的,但如今能叫出名号的政治家们,哪一个不是深谙此道,一号首长在这个时候出手支持江南派系,闹不好就有深层的目的。
“嗯,举一反三,孺子可教,看来你爷爷对你的看中没有错。以后,遇到事就要这样,多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把事情考虑全面了,才能少出漏洞。不过,这一次一号首长支持江南派系也并不全是为了平衡,怕是还另有深意,只是一时之间我也有些琢磨不透。但是在官言官,万变不离其中,一号首长出手,怕是为了这个省长的位子去的……”严宁的担忧和赵北上想到了一处,不过严宁的层次毕竟不高,受眼界的局限性,很多情况了解的不够深入,赵北上就没有这方面的局限,念头转来转去,立刻就将其中的原因分析了个七七八八,大体认为一号首长是要扳回曾经失落的一局棋。
74、难题
74、难题
几年前,北江省委副***赵一书成为上位省长的最热门人选。然而,临近换界,赵一书被人揪住了小辨子,以其子赵强违规经商一事大说特说,最终逼着中央将赵一书调离北江。作为一号首长潜龙时期的旧将,赵一收的人品,能力还是很得一号首长看中的,临近换届之时手下大将被人硬是挤走了,对一号首长的威信可是一个打击。这也是一号首长在换届之后立刻向刘老抛出橄榄枝,将拱卫京畿的重任交到刘向严手中的主要原因。也造就了凌家逆势上扬,重新焕发生机的主要契机。
赵一书调离,北江省长的宝座被李江山收入囊中,无疑江南派系和李江山才是这场争斗的最大赢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情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脑海。但是,谁又能说这件事没有在一号首长的心里扎上一根刺,谁又能说一号首长就能咬着牙咽下这口恶气?从一号首长支持江南派系,支持李江山调任部委一事来看,答案是否定的,擅长隐忍的一号首长能在凌家与江南派系的冲突的当口做出表态,显然要再次将这个北江省长的位子收入囊中。
而且,从操作的手法看,从切入的时机看,从力量对比看,一号首长深得平衡之精髓,把几大势力之间的关系拎的门清。首先是凌家,凌家所做的一切都要给赵北上入常让步,这必须得到一号首长的支持,断然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一号首长;其次是洪玉华,作为内定的***人洪玉华更不会在即将上位的时候同一号首长交恶,在最关键的时候给自己的仕途增添阻力。
最后是江南派系,江南派系主动后撤,已然说明了江南派系只要保证李江山全身而退,避免与凌家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就是大获全胜,至于李江山的下一步的去向可以慢慢图之,至于北江省长的位子早就不在考虑的范围内,算是彻底的舍弃了。权当扔块骨头出去,谁愿意抢就抢去,若是能抢个头破血流,说不准还有趁火打劫的机会。所以,军队功勋派,北江学院派、江南经济派在李江山调转一事上都有了共识。所以,在一号首长出手的那一刻,已然胜券在握。
“少了李江山掣肘,赵伯伯正好可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打牢基础,至于新省长,呵呵,不管谁来,都不会在赵伯伯要上位的时候去拖后腿,稳中求进,任何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都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是,只有一年的时间,对于自己来说,实在有些紧迫了,也不知道马叔到底能不能上一步,林***又该怎么安排……”虽然赵北上上位已成定局,逆势上扬已然有了结果,算是在整个凌系干部中挑了头,但在凌家具体力量的整合上,却是不能掉以轻心,若是能利用这个大好时机,迅速壮大凌系力量,才能更好的为未来打牢坚实的基础。
在整个凌家的政治版图上,北江省并不是重点,如果不是因为先有赵北上在特殊的时期下放在北江省,并一直扎根在北江工作,后有严宁返回北江老家工作,甚至凌家都未必会关注北江省的政治格局,大伙的目光,都紧紧盯在西北这个根据地上,盯在东海省这个沿海富裕的省份之上。
然而,既使赵北上出任了北江省委***,但北江省的实际情况,也未必那么好插手进来。在改革开放已然进入了攻坚阶段的时候,作为老工业基地,全国的大粮仓的北江省,在任何一个政治派别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一号首长对北江省长的位子念念不忘,事隔四年再度出手扳回局面,从江南派系对李江山调任,但却对李月仙留在北江只字不提,摆明了还要在北江省留根钉子,都充分的说明了北江省的重要性。
本来按照严宁的意图,在赵北上入主朝堂以后,从西北抽出一名凌系的骨干来接任***,从而进一步将北江省紧紧地纳入凌家的政治版图。然而,一号首长的突然出手,来势汹汹地直奔省委一号而去,势在必得,稳操胜券的架式,彻底打乱了严宁的意图。眼下凌家需要一号首长的全力支持,根本不能与一号首长发生任何形势上的冲突,这形势不及人,严宁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省委一号算是没希望了,但政府一号说什么也要争一下子。
在赵北上入主朝堂以后,一号首长的安排的人选势顺利接位。这样,这个省长的位子可就空了出来,若是能将马芳河推上去,凌系在北江的根基仍然牢靠。马芳河的资历和声望都已经够了,省委排名第四,主抓农业的副***出任省长,与官场规则并不抵触,特别是在北江这个农业大省,主抓农业工作还有不少加成。只是,马芳河是一直作为赵北上副手存在的,没有什么明确的施政理念,在中央高层中的声名不显。若不是马乐嫁给了凌震,马芳河与凌家结了姻亲,只怕众多领导根本不会把目光在马芳河身上多停留片刻,这是马芳河的一大弱点。
除此之外,严宁想将林宪国也推上去,至少也要更进一步。作为北江省的本土干部,严宁对林宪国的评价相当之高,无论权谋机变,实际掌控,甚至隐忍之道林宪国均是上上之选。更重要的是林宪国如今才五十三岁,按照中央省部级领导干部六十五岁退休的政策,林宪国正处于年富力强之际,此时予以重用,完全有望成为马芳河的得力助手,甚至成为凌家今后的中坚骨干。
这几年来,林宪国有意识的向严宁靠拢,在工作上全力支持严宁不说,每一年进京出席全国两会,都会让严宁事先打个招呼,然后他去拜访凌家,甚到刘老还亲自接见了他一次,直让他有受宠若惊的感觉。按严宁的想法,最好赵北上能趁势将李月仙的组织部长拿下,然后让林宪国顶上去。不过,严宁自己也知道,这个想法有点太理想化,难度太大。
虽然在北江省委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赵北上有绝对的发言权,这一回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坐视这个省委组织部长的职务落到外人手里去。但是如今北江形势复杂,中央高层可不会任由赵北上搞一言堂,至少也要考虑一下有一号首长做后台的新省长的想法。而且,既使新省长同意了赵北上的意见,也不过是暂时的退让罢了。等到一年之后,赵北上进入中央,新省长就变成了新***,势必要将组织部长安排上自己的人,那样林宪国的地位可就尴尬了,毕竟新省长初来乍到,可没有赵北上那种对北江省委绝对掌控权的信心,收拢权限是必然的。
这几年,凌家和一号首长关系处得不错,彼此扶持,共同发展,算得上是盟友了。但盟友就是盟友,绝对不是自己人。选人用人,对北江全省进行渗透,尽全力的将资源掌控在自己手中,可是代表着一派政治势力的原则问题,在原则问题上,一号首长不可能迁就。所以,支持林宪国接任组织部长的想法基本没有可能。
从林宪国的表现来看,赵北上和严宁的想法是一致的,大用是必须的,只是用在哪最合适,一时之间两个人还没有认真细致的商谈一下。最初赵北上的想法是给林宪国解决副部级的待遇问题,***、政协、工会这样的二线部门随便安排一个就完了。只是严宁觉得这样用林宪国实在是有些浪费了,赵北上手上的牌是不少,但跟严宁交往密切的可不多,甚至很多连线都没搭上,安排别人占据重要岗位,严宁势必要重新进行磨合,若是相处的融洽还好说,若是不融洽,严宁可就要头疼了,得不到凌系干部的拥护,严宁这个未来领军人物可就成了一句笑话。
因此,严宁对林宪国的组织定位很明确,很清析,就是为林宪国谋求副省长的职务。先将林宪国送进省部级干部的行列,分管一摊,既能给自己遮风挡雨,又能给马芳河打下手。对于林宪国来说,有了副省长这个台阶,以后若是有适当的时机,谋求更加重要的职位也顺理成章了。而且,如果马芳河接任省长,在省政府里边有一两个得力的助手,全力地开展工作,就是一号首长推荐的新***也不至于太过紧张,支持的可能性也很大。
当然了,马芳河要接任上省长的阻力可是不小。赵北上一走,新***上任,在大局未定的情况下,北江省高层必然要暗流涌动,别说其他政治派系要去争取,就是依附在赵北上旗下的自己人指不定也要打破头去争上位,说不得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下,到了省委常委这个层次,谁的上面没有一个强势的领导做靠山。所以,这个省长的位子到底花落谁家还真不好说,至少严宁知道,赵北上,甚至是凌家都没有绝对的把握能推动马芳河上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题。
75、攒鸡毛凑掸子
75、攒鸡毛凑掸子
帮助凌家在高层的部局完成,对于严宁来说,工作重点还得回到双江,回到边宁。边宁没什么说的了,张亚军被严宁打的连招架之力都没有,又受到王双阳的严重警告,彻底装起了孙子。常务副县长朱宝玉隐隐有向严宁投诚的意思,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在政府常务工作上基本上都是在按着严宁的思路去运作,至于边宁其他各大部委办局,基本上都被严宁清洗了一遍,换上了老康县长推荐的人选,随着自己的手如臂使指,指哪打哪。
所以,严宁下一步的侧重点还是在林宪国调任之后的双江。马芳河出任省长一事值得商确,但林宪国升任副省长却问题不大,有赵北上全力支持不说,就是在中组部里宗家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甚至都会帮着做些工作,毕竟林宪国霸着位子不动,就会压着王双阳在双江市长的位置上继续蛰伏下去,若林宪国一动,双江市委书记就非王双阳莫属了。
王双阳本身是中组部选派的干部,和宗可林又是同学,能够在偌大的中原派系中展露头脚,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水平,宗家对王双阳可是很看重的,自然也希望他在北江这个并不属于中原派系的地盘中迅速的成长起来,占据一席之地,从而增加宗家在高层的话语权。
林宪国和王双阳都有了调动,双江市的领导班子势必要进行一些变化调整。一朝一子一朝臣,千古不变的定律,以王双阳的干炼精明,不可能不把双江的大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王双阳出任双江市委书记,对严宁影响不大,凌家和宗家彼此达成了共识,有了合作,甚至有向盟友方向发展的趋势,此时算得上是蜜月期。王双阳不说帮着严宁谋划一二,至少不会拖严宁的后腿。
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市长这个位子上,严宁不是不想争,实在是手上没有这种雄厚资历的人选。按照赵北上的想法,若是严宁能不显山不露水的从双江现有的地厅级干部里面推荐一些年富力强,又有能力的干部上来,培养成他自己的班底,他倒会帮着运作一下。但是严宁不能推荐出合适的人选来,指不定赵北上会把这个位子当成筹码去平衡各方的关系,赵北上也又赵北上的难处,好事不可能都给严宁一个人留着,既使严宁是凌家第三代中的领军人物也不行。
而跟严宁走的近的地级领导就那么几个人,从资历,能力上来看,徐自强倒是比较合适,只是徐自强已经五十四岁了,这个年纪若是送到人大、政协,哪怕是出任一把手也能说得过去,但若是出任市长,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王金辉也不行,虽然是副市长,但连常委都不是,一下子冲到市长,跨度太大,难保不会惹人非议。王爱民也不行,帮他谋划成省教育厅正厅级的巡视员,都已经把马芳河的老脸都扔出去了。至于周宾更是不行,虽然上了副厅级,在冰城开发区干的有声有色,却压根没有执政地方的经验,一样是拿不出手去。
“唉,自己还是太过年轻,工作经历浅薄,手上小猫两三只,实在推不上去啊,说不得这个市长的位子要放弃了……”正厅级的市长,严宁不舍得,但思来想去,不得不无奈的接受现实,不舍得也不行,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想要整合自己在北江的力量,扛起旗来,实在是不容易啊,严宁再一次因为自己的年纪问题,缺少资历的问题头疼不已。
“严宁,我是林宪国。中组部的考核通告看到了吧,你小子消息最灵通,有没有什么小道消息,别跟我藏着掖着啊,小心我收拾你……”正在严宁因为舍弃一个市长的位子疼的直滴血的时候,林宪国的电话打了进来,在林宪国的眼里,严宁就是一个小辈,充其量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小辈,哪怕严宁是林宪国与凌家和赵北上之间的桥梁,但要让林宪国折节跟严宁递小话也是不可能的,林宪国能做到市委书记,其码的风骨还是有的。
“林书记,通告我看是看到了,但也不是来考核你的,你着急个什么劲啊……”林宪国这不捣乱还好,一来电话直让严宁的心里更气了,合着我这费心费力的帮你谋划出路,不落好不说,你还要收拾我,这天下哪有这般道理,想也没想的就是一句不软不硬的话将林宪国顶了回去。
不过,话一出口,严宁猛然间又变得的兴奋起来,自己的资历浅,在双江经营的时间短,拿不出合适的人选,但这个难题在林宪国这边就不是问题了。这几年,林宪国在双江经营的风吹不透,水泼不进,展现了超强的施政手腕,农业书记李知起,常务书记孟庆伟,常务市长梁中桥,常委市长丁大全,组织部长俞天明、还有王金辉都算得上是林宪国的人。林宪国若是高升了,这些人可是调动不了的。虽然自己年纪小点,资历浅些,想要将这一大批地厅领导接收下来不可能,但攒鸡毛凑掸子,能拉过来一个是一个,别的不说,农业书记李知起可是严宁最看好的人选,能力强,资历足,若是能拉过来,这市长的人选不就是有了吗。
“你个小混蛋在哪讨野火了,还冲我耍上脾气了,麻溜的赶快说,我这急着要到省里去谈话呢……”严宁话里有话,显然已经听到了风声,知道了内幕,林宪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为察觉的笑容,就知道严宁跟赵北上和马芳河走的近,这消息最为灵通,找严宁就是找对人了,至于严宁阴阳怪气的态度,林宪国可不会当回事,这个小混蛋指不定又发哪门子疯了,若是真把他的态度当真了,不跟气死也得被烦死。
“嘿嘿,书记,接到谈话通知了?那就去,这事跟咱们没关系,唱唱赞歌,抬抬轿子,把人送走,天下可就太平了……”把算盘打到林宪国的头上,严宁想想都觉得美,这个老家伙鬼精鬼精的,一点亏都不舍得吃,就拿上回调整边宁组织部长冷报国的事来说吧,俞天明把交流建议都提交上去了,这老伙计不见兔子不撒鹰,一直拖到赵北上放了话才痛快地给办了。虽在严宁知道这是林宪国在试探自己在赵北上心目中的份量,属于事出有因,但这心里总是觉得有些不舒服。
“有人要走?你个小混蛋把话说清楚了,别跟我打哑谜……”林宪国敏锐的捕捉到严宁话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有人要从北江调走了,那岂不是代表着省级领导出了缺,若说林宪国对自己再上一步没有念想那纯属胡扯,否则也不会三番五次的跟严宁这个小混蛋打交道了,为了不就是想通过严宁攀上赵北上,攀上凌家这个棵大树吗。
“嘿嘿,难得我们的林书记也有着急的时候。不是说了吗,跟咱们没关系,走的那位层次太高,你也接不上去,就别胡思乱想了。不过,谈话之前,要先到哪去领会一下精神,不用我教您了吧,嘿嘿嘿……”林宪国越急,严宁的心里越是高兴,这个老伙计倚老卖老,又是自己的直属领导,总是习惯性的压着自己一头,这功夫看到他吃憋,心里可是十分的舒服。而且,严宁可不能把话说的太清楚,太清楚了,李知起的事可就不好谈了。
“说你是小混蛋还真是一点错没有,老子提处级的时候,你小子还穿开裆裤呢,这会儿居然教起我来做事了,看我不老大耳刮子扇你不?行了,你不说就不说了,到了省里我自然也就知道了是谁了,犯不上让你个小混蛋牵着鼻子走。还有个事,从省里谈完话,我可能就直接跟团进京参加全国两会了,我想抽空去拜访一下刘司令员,你给我个电话,我好联系一下……”严宁虽然不说是谁要走,但基本上把意思都透露出来了。自己的层次不够,那就是说走的人是部级正职领导,北江省够得上的就四五位而矣,跟严宁又没关系,那就代表着不是赵北上要进京,只要不是赵北上,那还真跟自己没关系,那就爱谁是谁吧,林宪国立刻停下了继续追问。
“呵呵,书记,我岳父哪里您去不去都行,都是自己家人,没那么多讲究。您只要跟紧赵伯伯思路就行了,其他的问题都不大。不过,书记,我想向您了解一下李知起书记的情况,嗯,有没有重用的可能……”从年龄结构和工作能力上说,林宪国线上也就李知起接任市长算是合适一些,至于孟庆伟和丁大全,一个年纪偏大,一个能力不强,还有就是梁中桥,更是提也不用提了,若不是他手里牵着一个旅游项目开发的事情,早就应该转入二线了,甚至直接退休都不为过,严宁基本上不做考虑了。
“李知起?”严宁的思维跳跃性太大,直让林宪国半天没缓过神来,口中碎碎叨叨的念叨了两句,整个人归于了沉默。
76、木秀于林并不是好事
76、木秀于林并不是好事
在双江,很多人甚至是很多领导干部都认为李知起是林宪国的人。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林宪国当双江市长的时候,李知起是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在林宪国的领导下,把双江工业转制工作开展的有生有色。等到市委换届,何延书记退至人大,林宪国上位,李知起也从工业副市长升任了市委副书记,主抓农业工作,但是这一个是常委副书记,一个是非常委的副市长,政治地位可是有着巨大差别的。
按照常理来分析,新书记对领导班子的配备是有绝对发言权的,哪怕在干部的使用上并不符合常理,有过份之举,上级领导也会从大局出发给予一定的关照。李知起能如此顺利的上位,在双江干部中自然少不了一番揣测之词。对于当时政治资本并不是很充足的李知起上位的原因,自然要落到了林宪国的头上,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是林宪国的到省委做的工作,才有了李知起的顺利上位。
然而,自家事自己清楚,林宪国清楚的记得,当初自己向省委推荐的人选是主管财贸金融工作的王金辉接任农业副书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临近换届之时,人选突然换成了李知起,为此,林宪国还找到了秦部长了解原因,只是当时秦部长并没有给林宪国一个明确的答案,只用了一句服从组织决定搪塞了过去。事后林宪国多方打听,也没弄清李知起到底是谁的人,甚至是李知起走通了谁的路子都说不清楚。
放着这样一个摸不清底细的人在身边,搞不好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一个炸药包。林宪国几次想将李知起调出双江,但就因为摸不清李知起的路子而不敢轻举枉动,这一拖就是三四年。好在,李知起非常识趣,不说事事围着林宪国的思路去做吧,但至少工作完成的很出色,在书记会上,常委会上,也从来不跟林宪国唱反调,给林宪国留足了面子,这也更加让双江的干部认为李知起是林宪国的人。最起码严宁在对李知起的分析上也留下了同样的感观。
“严宁,你这个边宁的书记什么时候改任成组织部长了?呵呵,还是省委的组织部长呢,考虑的都是地级干部,可了不得了你。李知起这个人,你不用想,直到现在我都没摸透他的底,藏的很深的,至于外面的传言都是道听途说,不是一家人,怎么也捏不到一个锅里去。怎么你不会是又听到什么小道消息了吧……”好一会儿,林宪国才回过神来,打破了沉默。虽然对下属不了解,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从正常的思维考虑,林宪国知道严宁绝不会无的放矢,既使问到了李知起,就一定有严宁的原因,特别是在如今这个紧张的时期,误导了严宁的思路,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嘿嘿,书记,你可小瞧我了,我考虑的可不只是地厅级干部,还考虑部级干部呢,您可别得罪咱,咱心眼可小,小心以后来考核您的时候,我给您打小报告,让您那省长当不成……”双江还有如此一个人材,放到林宪国身边数年,硬是没把他的底细给摸清楚了,这可比李知起不是林宪国线上的人来的还要让人惊讶,这对严宁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不过,林宪国能示之以诚,显然没有把严宁当成外人,严宁也不介意向他提前透露一些内部的消息,安安他的心。
“省长?哈哈哈,哎哟,你个小混蛋,就知道拿我开涮,一把年纪了,能踏踏实实的为党和人民做点实事,我就知足了,那些虚无飘缈的东西,我可不去想了……”严宁一向沉稳,能走到这个位置绝非偶然,而且严宁就是再不稳当,也不会拿自己这个直属领导开玩笑。只是,严宁透露出来的这个消息实在是有些太震惊了,太意外了,直让林宪国有不敢接受的恍惚和错觉。居然不是政协、不是人大,而是政府副省长,严宁这步棋,自己走的实在是太好了,太对了,本以为能从凌家、从赵北上手中混个副部级就算烧高香了,哪成想人家如此关照,这是要重用自己啊,刹那间,林宪国从沉默中惊醒过来,直有心花怒放般的感受。
“呵呵,书记,您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说不准一年半载的,你老就梦想成真了呢,这是全省人民的选择,是人尽其才,组织是自然要给予认可不是……”实在有些出乎意料,李知起居然不是林宪国线上的人,看来自己还得重新做打算,说不得要继续压榨一下林宪国的剩余价值了,哪怕能挤出一滴油来,也算是收获不是。
“呵呵,你个小鬼头,就这张嘴甜,也不知道多少人被你哄得团团转……”再一次从严宁的嘴里得到确认,林宪国知道严宁,或者说是凌家已经和赵北上达成了共识,自己出任省政府的副省长应该是确定下来的事情了,看来自己这个电话是打对了,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好的消息了。心情大好之下,林宪国毫不吝惜对严宁的追捧,大有引为知己的意思。
“孟书记,大全市长不行吗,都是实打实的干部……”只是,严宁就是严宁,走一步看三步,深谋远虑,这边刚刚透点眉目,他那边已经考虑下一步的布局了,也不知道他这脑袋怎么长的,处处走到别人的前面。不用说,严宁这是手中缺少得力的人选了,想要不动声色,按不就班的在双江完成布局,这份心思可实在是够深的。
“差一点,孟书记年纪大了点,丁市长能力差了点,支不住政府的架子……”看来林宪国也有不足之处,至少在干部的使用上,只注重听话,好摆弄,对于下属的能力却是没那么看重。若是把丁大全推上位,别说他去和王双阳掰手腕了,就是能不能把政府彻底收拢过去都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宁缺匆滥,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严宁可不想因为队友的原因,被人打的暴头鼠窜,毫无还手之力。
“嗯,金辉市长倒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他现在连常委都不是,资历上要差上不少。不过,严宁你也不用着急,不是还有一段时间吗?你再慢慢的琢磨琢磨,实在不行,你自己上到市委里来,虽然有难度,但操作好了,也不是不可能,至少我和王市长这一块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总不会让人把你压着就是了……”严宁说的倒是没错,孟庆伟和丁大全当个副手,分管一摊还行,单独拿出哪一个来,去主持一市政府的运转,精力上,能力上都多有不足,这一点,严宁都能看得出来,林宪国又岂能看不清楚。
而且,林宪国也猜出来了,之前严宁一点好声气都没有,估计也是在这个事在发愁,严宁年轻,资历浅,再出色也不能冒然进的太快,势必需要有人在市委里为他遮挡风雨,帮他牵制对手,从而让人不拖他的后腿,他才能在边宁干好工作,干出成绩来。否则,严宁想要迅速的成长起来,只怕还要经过一番的磨励。
至于让严宁上到市委,别看林宪国说的轻松,但林宪国自己都觉得心里没底,这个可能性实在太过缈小,严宁满打满算才二十八岁,既使转过年来才换届,也不过二十九岁,这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上到副厅级,成为一市的常委,这个先例只怕全国都没有,既使在国有大型企业中也不见得有多少这个年纪的副厅级干部,若没有特别拿得出手,封得住人口的政绩,实在难以服众。
“呵呵,书记说的对,是我执着了,所有的事都不是一促而就的,慢慢谋划吧。您看我在这叽叽歪歪了半天,都耽误您老到省里开会了,这个罪过可是大了……”嘴上敷衍着林宪国一番之后,严宁挂断了电话,心里却是千回百转,辗转反侧,林宪国的话虽然是在安慰自己居多,但也不是没有几分道理的,从某种方面来说,给严宁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为什么自己不能站到前台来,在双江市委中打出自己的旗号呢?这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足够自己谋划的了,只要拿得出过硬的成绩来,上有赵北上提携,中有林宪国扶持,下有徐自强等人援手,这个事情没什么不可能的。
不过很快,严宁就把自己这个有些荒唐的想法压制住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不论是古之圣贤做的总结,还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告诉了严宁一个事实,过早的站到前排来,只能给人当耙子打,把所有的火力都吸引到自己的身上来,时时刻刻应对那些防不胜防的阴谋、阳谋,诡计,伎俩,绝对是有得烦,稍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覆的地步,这和严宁一向严谨,低调的性格不符,不到万不得已凌家也好,赵北上也好,都绝对不会让自己站出来,甚至严宁自己都无法说服自己。
77、做不好就换人
77、做不好就换人
几天以后,中组部再次下文,任命李江山为对外经济贸易部党委***、代部长;免去李江山北江省委副***,省长职务;任命尤世明为全国政协常委、秘书长;免去尤世明北江省委副***、省政协主席职务;任命李月仙为北江省委副***,省政协主席,正部级,同时免去李月仙省委组织部长职务;任命鲁东省委副***,常务副省长张令森为北江省委副***,副省长,代省长;任命宛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鲁运城为北江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
圈外人,很难从这一项项人事任命中看出什么名堂,不会分辨出北江省一下子升了三位高级领导干部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会知道李江山和李月仙的工作变动经过了多大的曲折和磨难,更不会知道张令森和鲁运城的任命是经过了怎么样的一系列较量和碰撞后才达成的妥协。
张令森这个人严宁不但知道,而且还很熟悉,一号首长所代表的红色世家派的中间骨干力量,还有着学院派的政治背景,入仕之前曾是京城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高级讲师,算起来也是老师谢天齐的学弟。严宁在京城上学那会儿,张令森曾几次到谢天齐家中拜访,严宁都经陪在一旁,听张令森和老师对经济发展方向进行讨论,自古文人好清谈,一壶茶、一个话题引申开来,就辨能论上小半天,张令森虽然当了副省长,但骨子里还是以文化人自居的。
如果说刘向严掌控的京城军区是拱卫京畿安全的御林军,为京城的安危增加了一道卫士屏障的话,那么鲁东省和宛南省就是拱卫京畿的附属城郭。鲁东省和宛南省都是扼首京城的要地,一个可以从海路直插京城,一个是江南进入京城的必经之地,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战略上,这两个省份地理位置对京城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无论谁当一号首长,都要把这两个重要省份的主要领导权限牢牢地掐在手中,这也一直是一号首长的特权,没有任何人会在这一点上去挑撩一号首长的逆鳞。
因此,鲁东、鲁西和宛南就是一号首长的自留地,从这几个省份出来的干部无疑都扣着一顶一号首长的帽子,一号首长能一下子从自己派系中选出两员干将来到北江,可见一号首长对北江省的重视承度正在日益提升,很有一番要在赵北上进入中央之后,将北江省收入囊中,和掌控辽阳辽东几省的北方学院派唱唱队台戏的架式。
至于鲁运城这个人严宁不了解,也没听过,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大会上,也就是中组部公布任免决定的会议上,严宁这个级别实在凑不上前去,坐的太远,模模糊糊的,也没看清楚他到底长的什么样。不过鲁运城的到来,也恰恰说明了严宁之前猜测的正确,张令森抑或是一号首长都对北江省委组织部长这个职位很看重,根本不想等到张令森接任***以后再做调整,现在抓在手中,虽然要舍弃当前的一些利益,但也好过夜长梦多。从尤世明上调全国政协给李月仙让路,李月仙还能挂着省委副***的头衔都说明这一点,政治就是在妥协和退让中达成一致的。
至此。随着一号首长再次插手北江政局,在北江省委里增加了两名重量级常委,使的本就派系林立的北江局势更加复杂起来。一号首长突然发力再次介入北江事务,是很多人想不到的,也不愿意看到的。至少势力范围毗邻北江的北方学院派不愿意看到,曾经费尽心力将赵一书挤走,推李江山上位的江南派不愿意看到,但是一号首长借力打力,这个切入点抓的太准了,切在了洪玉华和江南派的软肋上,纵使心有不甘,却又令人无可奈何。
“康秘书,请县长,春华***、满堂***,福成县长、马志县长过来一下,我有事要商量。另外通知***局的王刚下午上班的时候来一下……”大会结束之后,严宁立刻返回了边宁,谁当省长,谁当组织部长跟严宁没多大关系,倒是边宁的形势不能再拖了,不管今后的路怎么走,严宁都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出来,边宁作为边境县,作为农业大县,想要出成绩,还得在口岸和农业上有所突破。
口岸的问题经过宗家居中协调,已然见到了点眉目,远东地区总督府和议会已经就符拉维克市和边宁口岸之间的通商问题做出了反应,有意要加强符拉维克市与边宁之间的商贸联系,如果协调的好,提升口岸档次,进而两地之间全面开埠也不是不可能的。
至于农业问题,对于严宁来说可就容易不少,大农业发展的思路可是在榆林得到有效验证的,而且边宁自古有塞北江南的美誉,地理环境、气候、甚至是耕地面积都比榆林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情况要得多。何况,在整个北江,可是边宁最先号召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的,虽然眼下发展规模差一点,但毕竟基础还在,关键是怎么去落实,怎么去铺开。
另外,严宁还想在边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彻底解放出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口岸开埠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蜂涌而至的俄国客商必然会促进边宁的经贸繁荣,各种类型的加工厂就会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用工问题也就随之得到了解决。短短两个月,朱宝玉在劳动力的培训、就业与输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严宁不觉得对这个长的有如麻杆一般的常务副县长另眼相看。
“县长来了……”李春华、谢满堂离的近,康秘书一通知,立刻就到了严宁的办公室,几个人正在闲聊着,张亚军带着栾福成和马志匆匆地赶了过来。对于张亚军,严宁除了骂过他不够资格跟自己谈以外,一向都表现的很尊重,毕间是政府一把手,又比自己大着十几二十岁,严宁还真拉不下来脸整天损斥他,何况张亚军摆正了位置,工作起来倒还真不含糊,这种一味配合开展工作的积极性,自然也是严宁乐于见到的。在口角上占些便宜,来显示自己的独一无二和高高在上,严宁还真没有那么敷浅。
“好了,人来全了,咱们在小范围内把工作商量商量。就两件事,一个口岸扩充,一个农业产业提升。先说说口岸,俄国符拉维克市发来了通函,有意加强与边宁之间的商贸往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我们务必要把这次与俄方的商谈谈出结果来,突出边宁的口岸地位,我的想法是县长和福成县长带队走一趟俄国,主动接洽,全面协商,我们有这么大的一个互贸区,基础已经打牢了,能不能提档升级,拓展商贸,就看你们这一次商谈了……”随手将符拉维克市发来的电传件递到了张亚军的手中,严宁知道张亚军是土生土长的边宁人,俄语学的很到位,看明白这个邀请函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把这项如此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主导?(精彩小说推荐:
)
( 官翔 http://www.xshubao22.com/5/5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