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翔 第 224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明显有着北江人的身躯和豪爽,彻底推翻了严宁对江南人印像中的观感。不出意外的话,这个人就是刘治给自己拉来项目的关键人物,明珠汽车工业集团,占据了全国汽车制造集团的三甲之位,副部级的大型国企,来头着实不小。

    “严宁你不用和他客气,他是一个破落户的性子,做生意做的鬼精鬼精,最爱占便宜,你若是老实些,你保证会往死里欺负你,就连我买个老脸替你搭个线,这家里的存货说不得也要被他一扫而空……”刘治嘴上不停地挖苦,但任谁都能听出来他对赵沪生的欣赏和满意。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国企也好,私企也好,生意人哪个不是精打细算,唯利是图的,明珠汽车工业集团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若当家人没有这种鬼精占便宜的心思,怕是这家企业早就破败不堪了。

    “沪生,情况我都跟你说了,严宁在西北整合工业格局,缺少发展的支撑,你要帮着严宁在西北建个分厂,上几条生产线,搭起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至于你的那些小心思可不许耍,你是长辈,不许欺负严宁这个后生……”提醒完了严宁,刘治又转向了赵沪生,话里话外透着是帮忙而不是盘剥,警告的意思十分明显,显然对赵沪生的精于算计了解甚多。

    “哎哟,刘老啊,在您眼里我就是这么不堪啊!您老都发了话,我哪还敢再去算计啊!回头我给您下个聘书,我和严书记之间的合作由您老亲自当监督,怎么搞都由您说的算,这样您总放心了吧……”赵沪生对刘治的脾气摸的很透,轻描淡写的既表现了诚意,又遮住了刘治的怀疑,嘻嘻哈哈间就把刘治哄的团团转,再一次印证了刘治口中鬼精鬼精的性格。

    “聘书就不用了,我这一把年纪了,可折腾不起了。这个世界是你们年青人的了,你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多努力工作,多创造价值,这才不负党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轻轻地摆摆手,刘治对赵沪生的聘书提议直接给予了否定。不过,刘治却亲手倒了一盏茶送到了赵沪生的手中,郑重嘱托的意思不言而喻,很明显,刘治对明汽集团与严宁之间的合作很是看重。

    “刘老,喝了小小的一盏茶,这要约就算成立了,我可亏大了,回头你得再补偿我一罐。不过,您刚刚说要在西北建分厂的事情,我觉得不太妥当,建立分厂投入大,见效慢,并不适合眼下严书记加快整合的步伐。我的想法是,西北的工业基础底子厚,特别是有不少的老军工企业,从中选取一两家,搞个合作合营,明汽集团出生产线,出技术支持,西北的企业出厂房,出产业工人,两家形成合力,将架子搭建起来,先贴牌生产,逐步向自主研发延伸。这样,会有效缩减西北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谈起了项目合作,赵沪生的面色一正,玩世不恭的神色顿时一扫而空。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作为明珠汽车工业集团的当家人,赵沪生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三言两语就将与西北之间的合作圈定了一个范围,显然也是有备而来。

    “严宁你怎么看,哪一种合作方式更适合西北……”对于赵沪生的表态以及未来的合作方向,刘治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刘治却没有一锤定音的单方面把事情敲定,帮着严宁拉项目,自然要听听严宁的意见,于是轻轻地一拔弄,这个皮球就传到了严宁的脚下。

    “感谢刘老和赵总对西北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西北的工业积重甚深,需要像明汽集团这样的行业旗舰企业大力支持,相信明汽集团入驻西北,必然会对西北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形成强力的助推。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比较赞成赵总的想法,西北的发展缺的不是基础,而是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完备的市场销售渠道,只要把这几大块问题解决了,西北的工业必然会重新焕发生机,西北的社会也必然会随之发展起来……”从始至终,严宁都在听刘治和赵沪生的交谈,没有发表任何个人的意见。一来刘治把线都牵好了,领个人情就是了,没必要再多去费心,二来则是还没摸透赵沪生的想法,言多必失,赵沪生对自己个人有什么想法倒是其要的,但若是失去了主动,损失了西北的利益就干系重大了。

    而且,刘治是政治场上的老狐狸,赵沪生是生意场上的老油条,若论起小心眼,自己可比不上两个人的万分之一,由不得自己不小心谨慎。不过,一味的沉默也不是应对的办法,刘治把皮球踢到了自己的脚下,不论是真想听听自己的意见,还是暗藏考较的意思,自己都得拿个态度出来,这个合作得进行下去,这个人情也得领下去,因为政治派别和亲情间的小矛盾,小问题而影响了西北的发展进程,那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现,严宁自然不会犯如此幼稚的错误。

    “嗯,既然你们都有共同的想法,那就按你们思路走,具体的细节你们自己商量,合作是前提,共盈是目标,你们两个都是经济发展领域中的俊杰,今后有机会的话要携手共进……”大方向确定了下来,刘治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个笑容更多的给向了严宁,其中不止包涵着鼓励和期望,还多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很是复杂。

    “对对,共盈,共盈。那个刘老正事说完了,该吃饭了吧,您家的大师父淮扬菜做的可是一绝,吃一回都忘不了,今天您可得让我好好的解解馋……”刘治笑了,赵沪生也笑了,再一次摆出了嬉笑的面孔开始向刘治邀功,所提及的要求无非是吃吃喝喝的小事。严宁看的很清楚,自打赵沪生一进门,就是要酒要茶要吃要喝,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惜自损身份的无赖耍宝,纯是故意在逗弄刘治开心,而从刘治的纯真的笑脸中,也能看出老人很享受赵沪生这种惫赖和率直的性子,这或许就是人到老年之后所期望得到的关怀和关爱。

    ……

    晚饭是在刘治的家中吃的,严宁没有刻意的客气和推辞。席间赵沪生谈及了不少华夏汽车工业发展中的弊端和问题,以及西北发展汽车工业的思路和展望。所谓术业有专攻,在汽车产业的发展上,他当之无愧是专家级的人物,一番不俗的言论直让严宁受益匪浅。

    在刘治家吃过晚饭,严宁即提出了告辞,走在街灯明亮的马路上,严宁的心思飘的很远。刘治比他儿子刘鼎锋要来得大气,他能够在江南派脱颖而出,并且历经数十年的宦海沉浮而始终屹立不倒,绝对有其成功的必然。这舍得舍得,先舍后得,刘治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肯舍,敢舍,把汽车工业都当成了诱饵舍给了严宁,就是一个严宁根本无法拒绝的例子。

    然而,既然是诱饵就说明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吃下了这个诱饵就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严宁不认为仅仅是和陆小易这一个没名没份私生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值得刘治下如此大的工夫,说到底这根子还是出在了刘鼎锋的身上。从两人见面之初,刘治就大肆批判刘鼎锋的言行来看,眼光毒辣的刘治已经意识到了刘鼎锋弯道超车的做法有车翻人亡的危险。

    政治是最黑暗的,某个政治派系也好,某个政治人物也好,其行为准则往往是要根据绝大多数群体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发现刘鼎锋不能给江南派实现分润北江发展利益,甚至会让江南派麻烦不断,饱受争议的时候,未必不会把他当做弃子。但是,江南派可以舍弃一名干部,刘治不能舍弃自己的儿子,借着与陆小易之间的感情交好自己,甚至是竭尽所能的帮衬自己,就是在做着未雨稠谋的打算,就是提前替刘鼎锋谋划后路的意思,称得上是用心良苦。

    171、汇报和布置

    西宁钢构机械厂生产的港口大型货柜整装搬运机械设备。具有比肩国际水平。领先国内同行业产业技术的特性。再一次验证了华夏军工技术。品质保证的良好口碑。在各种技术参数标准的检验下。西宁钢构机械厂举办的产品推介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技术领先。质优价廉。让明珠市港务局下属四个港务集团。二十余个码头集装箱运营公司都纷纷下单订货采购。推介会现场气氛无比热烈。

    想想也正常。常务副市长沈城玉全程陪同现场推介。市长林红义又对港务局方面做了重要指示。相关的领导只要不傻。都能知道西宁钢构机械厂的来头不小。这市领导的要求和面子在前。厂方恭维和热情在后。别说产品技术领先。质量过硬。就是比现行的参数标准差上一两个档次。家大业大的港务局也准备捏着鼻子认购几套。权当打发乡下的穷亲戚了。

    “严书记辛苦了。同志们辛苦了。那个汽车生产线的事情真的敲定了……”短短的三天。机械厂的订单抓到了一大把。再加上严宁又意外之得的拉到了一个汽车生产线大项目。可以说严宁的明珠之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杨晓声将消息传回了西宁以后。蒋中南兴奋的整晚没睡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杀向省城亲自去接机。现在这个阶段。蒋中南巴不得严宁折腾的狠一些。再狠一些。狠一些。最好用两年的时间就把开发区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严宁所取得的成就越大。他在未来的收获也就越大。在这个问题上。蒋中南比谭定方看的明白。

    “呵呵。我还以为你是特意来接我的呢。这还没等高兴起来呢。你就露出了真面孔。敢情是来接汽车生产线的……”蒋中南大老远的跑到省城来。无不彰显着他此时的干劲十足。这种积极主动性正是严宁所期望看到的。西宁也好。省也好。甚至整个西北也好。只要人人思进。人人投身于发展之中。倾进全力。那么西北势必会呈现出一个暂的面貌。

    “哈哈。主要是来接你的。接汽车生产线是次要的。只不过刚才看到你一高兴。把主要的事忘了。就想着生产线这个次要的事了。罪过。罪过啊。不过。严书记。我偷偷的问一句。那个生产线真的定下来了吗……”严宁能当着大家的面开玩笑。显然是心中笃定的结果。这让蒋中南笑逐颜开。顺着严宁的话题哟嗬了起来。丝毫不觉得一把年纪了。配合严宁开个玩笑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市长。你就把心放肚子里。明汽集团会和西宁进行合作。随随便便就能给你添上几个亿的财政收入。可是解决了你的大问题。就凭这市长你就得请客……”严宁和赵沪生商谈的结果是明汽集团会在西北投建四条生产线。分设成两个合作企业。至于选择哪两个适合的企业去发展汽车工业。还要征求一下西北几个当家的领导的意见。并参照其他的配套条件。合作的条件很复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协商。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确定下来的。

    但是。严宁作为项目的引入者。西宁又具备发展汽车工业的基础。其中的一家企业必然会落在西宁。这一点不容置疑。否则就是严宁同意。赵沪生怕也不会同意。毕竟涉及到了一些政治利益交换。缺少了严宁的直接参与。赵沪生的心里可不放心。而关于双方合作的具体事项。则属于枝节末端。严宁考虑不过来。也不明白其中的细节。等到选定了企业。交给下面的人完善就是了。

    “请客。请客。大家都是西宁发展的有功之臣。宴请大家是应该的。今天我就大放血了。包全场。回头。严书记您可要给我报销啊……”话说到这个程度。蒋中南的心算是彻底落了地。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高兴之余。一改以往的古板正统。诙谐的话语接连不断。引得大家一起哄笑不已。

    “香港那边的反响怎么样。这几天有没有洽谈预约……”喧闹过后。严宁和蒋中南并排的往外走。在简单的了解了一下西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运转后。严宁又把目光落到了蒋中南香港招商的情况反馈上。香港工商界人士资金充裕。实力雄厚。若是有他们注资到西宁开发区之中。势必会推动开发区大大地提高一个档次。

    “来了几拔客商。对西宁的工业基础、市场前景。以及劳动力状况还算满意。不过。也仅仅是满意。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在西宁呆了两天。仅仅是打了个转。就打道回府了。看来西宁的发展潜力入不得这些大老板的眼啊……”从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上看。蒋中南对招商引资工作并不陌生。但是。让蒋中南想不明白的是。在香港举办招商发布会的时候。表现出极大热情。抢着来接洽的客商怎么会突然间变得冷淡了下来。来到西宁的不过小猫两三只。这和他预期的目标可是有着太大的出入了。

    “呵呵。这很正常。没什么值得失望的。这些商人。特别是香港的商人都是人精。为了在接下来的合作谈判占据主动。在没有完成全面的市场调查之前。是不会表现出有任何投资倾向。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还任重道远啊。”香港人精明。哪怕看中了某一地的发展。有心要注资合作。获取利益。也会不紧不慢的抻着来。目的就是在某些方面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以此获取低的准入门槛和好的政策倾斜。这类手法严宁在北江时见过不少。

    至于内地的商人就好理解了。全国都开展招商引资。直接的后果就是把一些具备一定实力的商人衬托的有如大爷一般。一个个跩的不行。虽然这类跟大爷似的老板最终能落下好下场的不多。但不可否认总会有一些二货不知所以的往这类人中扎堆。所以。对蒋中南所面临的局面。严宁早就有了心理准备。

    “不过。市长有一点你一定要把握住。我们借助西宁开发区的政策倾斜来招商。最忌的就是朝令夕改。待遇不一。回去以后。我们要把招商政策都印刷成册。让每一位客商都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若无特殊情况。尽量不做改。而且。我们开展招商引资。搭建发展平台。目的是与客商合作共盈。共谋发展。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没必要刻意的降低什么。像西北重工刘副总那样自以为是。牛皮哄哄的。也不用抢着待见他……”这不患寡而患不均。倾斜的尺度不一样。优惠的待遇不一样。会让客商有厚此失彼的落差。但这话又说回来。招商引资的目的可不止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为企业的发展架设平台。若是企业摆出客大欺主的那一套来。今天这事。明天那事。稍稍有一点做的不到位。这脾气就来了。严宁还敢到窝心呢。

    “书记。你说的有道理。咱们要在服务上多下功夫。要让客商感受宾至如归的周到和热情。但也不能没有任何原则一味迁就。这事回头我就把你的意见跟招商局和开发区落实下去。”蒋中南细细品味严宁的想法。若有所思。深以为然。却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对严宁的称呼从严书记变成了书记。这虽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却说明了蒋中南的心里已经认可了严宁这个市委书记的存在。

    “这个事情就说到这。稍后找时间再开个小会。听听大家的想法。还有个事情。就是平川口的城区改造工程。平川口是开发区的起点。也是开发区的后花园。它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一定要着眼于未来五十年。甚至长时间的发展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高定位。不要怕多花钱。今天多花一些。或许就能有效避免未来的重复建设。若是县里无力承担匹配资金。市里就先预借一块。让玉杰市长和明珠书记一起把这项工作担起来。先从平川口预演一下。下一步就该在西宁展开了……”李迪科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用实际行动打动了大鼻子查理的顽固不化。与ue集团签属了以土地置换的方式整体推进平川口县城的改造建设。只可惜李迪科呕心沥血。上吐下泄得来的胜利果实随着他的升职而最终便宜了赵明珠。这会儿又被严宁掂记上了。原本的规划设计在严宁的口中被改的面目全非。但不可否认严宁的视角。加注重未来的发展。

    一场别开声面的接机。逐渐演变成了蒋中南的专题汇报和严宁的工作布置。蒋中南所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在严宁的思索中迅给出了妥切的意见和建议。而在严宁的布置中。西宁正一点一点剥离了旧有的面貌。朝着辉煌的未来不断的前进。

    172、专题汇报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西宁跟随时代变革的脚步。踏准改革的每一个节奏。艰苦创业、开拓创。演绎了从改革走向辉煌的动人篇章。改革中凸显变化。创中品味成就。发展中感受崛起。政治安定团结、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西宁正在迅崛起……”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紧张忙碌的生产车间。高标准的城市布局。一组组生动而又绚丽的画面无不展示了西宁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画面定格在最后一个镜头的一刹那。会场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十月十日。西宁市委、市政府。华夏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专场报告会在平川口县隆重举行。夏省委书记向国锋、省长董文杰。秦川省省长倪中夏。甘南省省长杨茂林等西北几省的主要党政领导出席了报告会。严宁代表经济开发区做了专题报告。并通多媒体演示。让到场的每一位领导切身感受到了开发区的巨大变化。汇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经过近两年的全面建设。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尾声。两条高等级的高公路将西宁、奉节、草邑紧紧连接在了一起。一个纵跨三省之地。辐射面积达到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大型经济技术开发区展现在西北人民的面前。初一运转即迸发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

    以草邑地区的发展为例。这个原本为国家级的贫困地区。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占据了甘南省投资总额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由全省倒数第一。一举跃居全省第四位。财政收入跃居全省第五位。巨大的变化无不彰显了开发区所起到的绝对拉动作用。

    “干的不错。继续努力……”通过记录画面。与会的每一位领导都切实感受到了开发区的经济活力。而推动成立开发区。并将开发区作为带动经济发展赋予实践的严宁自然成为了领导们关注的焦点。杨茂林率先站起来。第一时间向严宁伸出了手。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郑重有力。表示着他对严宁的真挚祝福和殷切的鼓励。

    “谢谢杨省长。没有各位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开发区不可能如此快的建设起来。这个成绩我可不敢一个人全占了……”眼看着杨茂林起头。各省的领导都要过来表示下心情。严宁的背脊可冒了汗。虽说以严宁目前的身份地位根本不需要过多的在意这些领导的态度。但有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没必要搞的太高调。太张扬。适当的谦虚低调一些。能衬托出严宁的胸怀。

    “要得。要得。之前我对开发区的发展以及所能起到的辐射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怀疑。现在看来。是我多心了。事实胜于雄辩啊。这份成绩出自你的手。你享受这份殊荣理所应当……”上一次严宁找到杨茂林缓和彼此间的关系。并想要搭建起草邑开发区的班子。结果关系是缓和了。但严宁的目的并没有完全达到。杨茂林对开发区的发展信心不足。生怕误了秘书洪奎的前途。没敢把他放到开发区去。反倒是把洪奎放到了发展成绩已经显现了的宽甸。

    左右宽甸和开发区都是严宁的手笔。杨茂林变通了一下思路。严宁也挑不出理来。不过。从现在看来。杨茂林感到有些后悔。因为自己的一时之误。断了洪奎一个发展的坦途。可惜了一个大好的机会。开发区的发展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不但引起了西北地区各方势力的关注。就连京城高层都有目光开始聚焦。这个时候再想插手进开发区。难度可要增大不少。

    而且。西宁开发区横跨三省。三省都有一个地区加入其中。但在开发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无疑是西宁。挂的牌子也是西宁。那么出了成绩大部分也要算到西宁去。这是让杨茂林揪心的地方。要知道当初严宁可是一门心思的把开发区建到甘南去。偏偏杨茂林因为宽甸的问题跟严宁有了隔阂。对严宁的想法热情度不高。没有拿出应该拿出的热情。虽说最终顺着大势被夹裹了进去。但主动谋划和被动应对。可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态度。说不准严宁的心里会有一个隔阂。今后再想和严宁没有间疏的地步可就难了。

    “杨省长。您可言重了。要我说您怀疑的对。别说您有怀疑。就是我自己都有怀疑。发展没有固定的模式。改革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若是没有一个怀疑的观点看问题。想当然的去胡干。去乱干。成不了大事。就拿开发区来说。能看到今天的成果。我也深感意外。不过实话实说。开发区的成功凝聚了三省领导的集体智慧。汇集了三个地区领导班子和所有工作人员的精力和心血。我这真不是客气话。没有您和各位领导的全力支持。没有同志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操劳。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的佳绩。这份殊荣单独的算到我一个人的头上。真的让我受宠若惊。心中有愧……”若是杨茂林简单的客套客套。品评两句也就完了。但他在严宁巨大的成绩面前。一边对严宁大加赞赏。一边自揭其短的展开自我批评。这严宁若是大咧咧的生受了。问题可就大了。

    严宁倒没杨茂林想的那么小心眼。像杨茂林这样的一个省部级大员。承担着一省人民的福祉。凭什么相信你一个一名不文的后生晚辈拿出来的所谓的规划。就因为你是凌家的女婿。人家就得拿着一省的发展前途去支持你吗。这在道理上说不通。所谓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想要让人认可你凌家接班人的身份。那得拿出让人认可的东西来才行。

    而且。严宁在与西宁地方势力之间因为局部利益纠缠不休的时候。是杨茂林对宽甸的改革成果大加赞扬。这无异于从侧面对严宁给予了支持。也正是杨茂林对宽甸持有的肯定态度。才压制住了夏省内的不同看法。才让严宁涉险过了关。所以。从某些方面来说。严宁对杨茂林还是感谢的。对他不随波逐流。敢于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人品还是很仰慕的。哪肯接受他的自我批评。

    “好。严宁说的好。独木不成林。一个巴掌拍不响。开发区成功了。辐射带动着三省跨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个功劳大家都有份。各省领导的成绩我代替大家领了。基层同志们的功劳。严宁替大家领了。皆大欢喜吗。这个宣传片看完了。接下来进行下一项。摆酒庆功……”一个诚恳致歉。一个刻意谦虚。一老一小演绎出一场别样的将相和。向国锋知道严宁的为人。杨茂林再坚持下去指不定会羞愧的无地自容。索性站在夏地主的立场。站了出来和稀泥。顿时皆大欢喜。

    ……

    “书记。这是您要的宣传片光碟。都是从各省电视台的宣传片中剪接下来的。我看了一下。很生动的展现了西北发展的客观实际……”走在平川口县委招待所的走廊里。宣传部长姚远看到严宁走出来。立刻迎了上去。将一盒厚厚的光碟送到了严宁的手中。

    “这么快就收集出来了。很费劲。替我谢谢电视台的同志们……”说是摆酒庆功。但向国锋、杨茂林等几位领导俱是浅尝辄止。稍稍地喝了两口酒意思一下。一来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不允许。二来也是自恃身份。总不能让这些省级领导像乡下基层干部似的甩开膀子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不喝的面红耳赤。乌嗷喊叫不罢休。所以。以严宁的酒量轻轻松松的就陪了个全场。甚至将各位领导一一送回房间。都不见一点的醉态。

    “书记您太客气了。这是您交给我们的工作。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姚远想不明白严宁要这些宣传片做什么。但为领导服务就是做下属的职责。领导有要求就得竭尽所能。所以。严宁提了这么一茬事以后。他立刻组织宣传部。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开始收集。好在各省市电视台之间都有一定的业务联系。各省的领导来到西宁。又都带着记者随行。收集的记录片顺利的一塌糊涂。不过一个下午的时间。连收集带剪接都齐活了。

    “呵呵。这是我个人的私事。跟工作没关系。替我谢谢大家就是了。行了。姚部长你也忙火一天了。回去早点休息……”严宁收集这些记录片纯属临时起意。随着气候的一天天转暖。老太爷的身体多少有了一些起色。时不时的提起想要回西北走走。这个要求受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结果老太爷这几天耍起了小孩脾气。今天在做开发区介绍的时候。严宁就想着。老太爷身体不适。不益远行。倒可以把西北的发展变化做成记录片放给他看。再想办法找几个西野出身。身体康健的老兵到京城陪老太爷说说话。聊聊天。多少也能弥补一下自己不能身前尽孝的遗憾。

    推荐北岸作《官升》。地址:///book/一本边收女边升官的爽文。大家可以去看看。

    173、奖励

    ?“怎么安置,大家都议议,别我动了手,把严宁留在了新夏省委,就有人背后说我事事把尖抢先,做事不地道……”在座的领导一个个的面脸凝重,却不知打的什么心思,足足五分钟居然没有一点动静,向国锋的耐性一点一点被消磨掉了,脸上挂着几分的不高兴,用力地将手中的香烟往烟缸中一拧,目光阴沉的扫过全场,嗡声嗡语的提出了心中想要说的话。……。

    严宁率先离了场,几位汇集在平川口的各省大员却没有散,这会受向国锋之邀而凑到了一起,说是品茶聊天,交流经验,实际上都是在为严宁的下一步安排做着考量,西宁经济开发区覆盖了三省三个地区,整合了三省的工业发展格局,在西北大地中心开花,辐射带动了三省的快速发展,所迸发出来的经济活力已经显现,这份巨大的成绩无异得益于严宁的规划,布局和落实,也正因为西宁开发区取得的巨大成绩,严宁凭借自身凌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实力获得了西北诸省领导的认可,也正逐步融入到西北的权力金字塔顶端。

    今天的这个专题汇报会,就是检验西宁开发区发展成果的一个盛会,现在检验完成了,成果看到了,事实证明,西宁开发区要发展有发展,要成果有成果,那么有功就要赏,就要奖,下一步自然就是要对西宁开发区进行表彰了,可是对于开发区发展的带头人严宁,该怎么奖,又该怎么赏,就成了与会领导一个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难题。

    若开发区的带头人不是严宁,而是其他人,了不得向国锋说一句话,将严宁头上的代理称号去掉,扶了正,小小的动了一步,就名正言顺的成为了一方大员,以严宁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出任主政一方,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但是严宁的身份特殊,自然不能和其他人相比,仅仅是给严宁扶了正,这个奖励是轻是重先不说,单说这个书记对前来挂职的严宁有意义吗,严宁想要的又是这个书记的虚衔吗,凌家又在意这个所谓的市委书记吗,很明显,这个想法只能归类于一厢情愿。

    眼下的凌家在政治层面上的形势虽然有了一定的好转,却仍然不足矣改变青黄不接,后继无力的困境,这一点在坐凌家的谪系干部们都很清楚,凌家老太爷把严宁当做凌家接班人来培养,大家虽然没有反对,却也没有坦然的接受,不过是遮遮掩掩的口头应付着,而随着严宁在北江,在审计署逐步地展露头脚的时候,凌家内部的分歧和矛盾也就来了,而这些矛盾说到底都集中体现在了年轻的严宁能否承担起未来执掌凌家门户的重任,是否具有带领凌系干部走向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的能力,因此,对严宁怀疑的声音是此起彼伏。

    以前严宁在北江工作,大家对严宁不了解,对严宁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在所难免,不过,严宁从审计署的工作期间,从审计工作职责入手,妥善处理了凌家与各大政治派系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娴熟的政治手腕和协调能力,用实事压制住了凌家部分干部的声音,而这两年,严宁又顶着压力在宽甸进行改革,在西宁筹建经济开发区,来发展的事实证明他足矣胜任凌家接班人的身份和地位,在这个时候,西北的几位当家人若是仍然坚持着不知所谓的,莫名的观点,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那么凌家上下可就要怀疑你的政治立场有倾向性了。

    政治是最残酷的,对于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人,所享受的待遇只有被清洗一条路,在场的都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老鸟,差不多都是从基层起步,从小兵干起,在布满荆棘的仕途上冲杀一条血路出来,踩着别人的鲜血和骨头上位来的,哪一个人的脑筋不比别人转的快,哪一个的政治斗争经验会比别人差,哪一个又不明白在这种最需要表明政治立场的时候,稍稍偏差一点,就会引起严重地政治后果,所以,在这个时候,谁会抢着去表态呢。

    “向书记,宽甸的发展和西宁开发区的作用,足矣证明严宁在掌控区域经济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说句实话,换做我在严宁这个年纪,想要取得如此突出显赫的成绩,我做不到,所以,对于严宁的能力和成绩我是认可的,严宁是一颗好苗子,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培养,他也需要我们给他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但就是因为严宁够优秀,够突出,我才认为滋事体大,如何安置和使用严宁更合理,更妥当,才要更加细细斟琢,我想大家一直没有表态,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环顾全场,杨茂林的心头一阵苦笑,敢情向国锋这是把矛头对准自己了。

    董文杰是新夏省的省长,这会有向国锋在场主持,哪怕他有想法也是不会表态的,秦川省的省长倪中夏又是凌系干部中的后起之秀,既使表了态,资历和威望都不足矣左右众人的想法,而其余的几个副书记、副省长,在涉及到这种原则立场的问题上,更不会冒然出头,所以,眼看着向国锋拉下了脸,随时有翻脸无情,上纲上线的可能,杨茂林觉得自己再不表态是不行了。

    但是,杨茂林对怎么奖励严宁也深感为难,严宁是中组部从审计署中选派到西宁挂职的,本身就是正司局级的干部,又在北江有过地方任职的工作经历,凭借凌家的支持和严宁在审计署干的风声水起,只要京城某大部委有了合适的空缺,就一样有上位的机会,慢慢地调整就能跻身于重要岗位之上,根本没必要跑到西北来吃风沙,仅仅在西宁给严宁扶了正,显得西北的领导太小家子气了,凌家同不同意,严宁接受不接受,可就是两说了,别最后严宁没留住,反倒落下一个不能容人的骂名,那西北的脸可就丢大了。

    可若是再助推严宁一把,给严宁压上一个主管工业、经贸的副省长的担子,是不是拔苗助长,能不能把尚未完全长成的严宁压垮了先不说,单说中央能不能同意,首长们能不能同意,四十出头的副省级干部在华夏都是极为少见的,像严宁不过才三十出头,就跻身高位,听着有些像笑话,既使干部年轻化,也不至于年轻到这个程度,这轻了也不是,重了也不是,所以杨茂林才感到了为难。

    “书记,茂林同志的想法有道理,就冲严宁以往的工作经历和眼下所取得的成绩,给他在几个省中挑选一个,向中央报告申请一个分管副省长都毫不为过,但地方有地方的客观实际,中央有中央的通盘考虑,咱们这样打着捆的一拥而上,首长们也不好决断,若是引起了首长的反感,反倒耽误了严宁的前途和进步……”眼看着向国锋和杨茂林一个刻意施压,一个闪转腾挪,这两个资格最老的大员要是掐起来,这热闹可就大了,董文杰虽然和向国锋搭班子,但和杨茂林的私交很好,一手托关两家,没有谁比他更合适跳出来和稀泥了,而董文杰的话说的也有水平,既没否定杨茂林的想法,又安抚了耐心渐渐磨去的向国锋,三言两语就把茅盾转到了上面,直有茅盾上移的想法。

    “向书记,杨省长,董省长,各位同志,听了大家的意见,让我很受启发,对于严宁的安置和使用,我想一个初步的提法,严宁有显赫的成绩跟着,又得到了三省的一致认可,上副省级问题不大,只要对地方上的发展有利,中央不会枉做恶人,哪怕严宁就是年轻一点,也不会设置障碍,但让严宁主持一条战线的发展,似乎担子有些太重了,那就让严宁挂个省委常委的衔,继续坐阵西宁,引领开发区辐射带动西北,既使对严宁的使用有争议,也可以用西宁的发展时机太过重要来搪塞过去……”董文杰和起了稀泥,倪中夏也不能没有表示,不过,倪中夏的建议比之向国锋和杨茂林更有针对性和建设性,位子还是那个位子,工作还是那些工作,但挂了省委常委的头衔,就等于给严宁提供了一个加强学习,提高视野,锻炼能力和参与决策的机会和平台,这和中组部培养后备干部的观点和主张并不冲突,更容易得到中央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省委常委,主持西宁和开发区,中夏同志的这个提法好,考虑的够全面,我同意给严宁挂一个常委衔,坐阵西宁,协调奉节和草邑,引领开发区不断做大做强……”细细一琢磨,向国锋的眼晴不由地就是一亮,对倪中夏投去了一个赞赏的眼神,他的这个提议不但将眼前所面临的漏洞都堵了上,更让严宁有机会接受到更高层次的锻炼,称得上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点子。

    推荐北岸新作《官升》,地址:。/book/。,一本边收女边升官的爽文,大家可以去看看,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174、放弃

    根据倪中夏的提议。针对严宁的奖励问题算是敲定了。向国锋虽然年纪大。资格老。但做起事来毫不拖泥带水。立竿见影的就串联起雷启功和祁连羽。以三省省委的名义联名向中央组织部打了推荐报告。报告以严宁在西北筹建经济开发区。整合西北工业发展格局。引领西北经济腾飞作为主要事迹。毫不吝惜笔墨的大加称赞。严宁的形像被刻画的异常高大和丰满。

    三个省的省委书记联名。这个影响力绝对够大。而联名推荐一名中央部委到地方挂职的司局级干部。这在党的历史上不说绝无仅有。却也是十分少见的。所以。报告一传到京城。立刻在中组部的领导层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些事情守不住秘密。哪怕在中组部也一样如此。不过半天的时间里。这个消息就被迅地传遍了各个政治派别之中。以凌家在华夏的政治影响力和严宁继税费改革。审计通报之后的又一次惊人之举。足矣引起各路英豪审慎的关注。

    虽说对严宁的联合提名推荐得益于凌家在西北的然地位。但也离不开严宁太过优异的表现。毕竟宽甸的改革和西宁经济开发区的成立。有如给颓废的西北地区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使得西北各地以此为样板。吸纳的思想和元素。攻坚克难。开拓创。推动着西北整体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所谓英雄造时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严宁的成功。在于然的示范作用。

    不过。对于三省领导有如小孩子一般的举动。严宁在心怀感激的同时。多的却是感到无奈和苦笑。对于严宁来说。引领西北的经济步入了发展的轨道。得到了西北干部的一致认可。确立了自己凌家接班人的地位。就已经达到了目的。至于给自己安了一个常委的头衔。实在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挂职的日期就要结束了。不说中组部有通盘的考虑。就是岳父和二叔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毕竟京城才是广阔的舞台。

    “严宁。动静搞的不小吗。三个省委书记联名。我的天啊。你个混小子。急着要进政治局吗……”严宁的猜测很快就得到了检证。临近傍晚的时候二叔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言语中充满了嬉笑怒骂。

    “二叔啊。您别笑话我好不。几位领导推荐的事情。我也是今天才知道的。可能是向伯伯、杨省长觉得之前对我的工作支持不够。眼看着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显现出来了。他们心里有些不好意思。才整出这么一档子事来。就是没想到祁连叔叔也跟着他们胡闹。是不是京城里传出不好的风声了……”向国锋导演出这么一场戏出来。严宁是有苦自己知。所谓树大招风。不论这风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于严宁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知道的是因为严宁成绩突出。几位领导莫不开脸。不得不奖。这不知道的指不定会认为严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翔 http://www.xshubao22.com/5/5749/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