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2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夏天佑肯定地说道。

    “往后,有时间多过来坐坐。”

    “是,夏叔叔!”

    第103章我这人就是爱交个朋友!

    夏家的晚饭很丰盛。

    说丰盛,不是菜肴很多,但有好几样野味,山鸡、菜花蛇等等,都上了桌。浩阳地区就地形而言,在楚南省算是山区,境内多矿藏,自也多山。

    夏天佑笑呵呵地向刘伟鸿介绍,这些野味,都是他亲自动手弄来的。

    刘伟鸿微笑道:“夏叔叔还是喜欢打猎?”

    “嘿嘿,和平时期,没机会动枪,只好打个野物过把瘾了。你也知道我喜欢打猎?”

    “是啊,我以前吃到过好多回夏叔叔寄给我爸的野味,我爸对夏叔叔的枪法,赞不绝口,说您以前是师里面的特等射手,七九年自卫还击的时候,您身为营长,还亲手干掉了八个鬼子!”

    刘伟鸿笑着说道。

    上辈子,他们父子关系很紧张,刘伟鸿一点不爱听刘成家“唠叨”如今和夏天佑坐在一起了,刘成家对这位老战友的点滴评价,又一一涌上了脑海,便随口说了出来。

    “哈哈,我就知道你爸会跟你们吹牛。我这个枪法算什么呀?你爸那才是真正的神枪手。我的枪法,还是你爸教的,那会子,他是我的班长。七九年那次,他干掉的鬼子比我多,他那个营,是著名的硬骨头营,干掉好几百鬼子。他是全军的特级战斗英雄啊!”

    说起这个,夏天佑又激动起来,拍着桌子说道。

    夏寒就在一旁朝刘伟鸿吐舌头,做鬼脸。

    只要说起七九年那次大战,老头子就会激动。来家里做客的人,只要知道夏天佑这段英雄事迹的,都会很巧妙地将话题引到这上面去。夏天佑便眉飞色舞,振奋异常。别人倘若有什么事求他,这时候开口,往往都能有所收获。

    刘伟鸿无意之间,搔着了夏天佑的痒处。

    接下来,刘伟鸿算是明白夏寒做鬼脸的意思了。

    “来,伟鸿,搞一个!”

    夏天佑很豪爽,五粮液用喝茶的玻璃杯装,一杯得有二三两,逮着刘伟鸿就要搞一个。

    刘伟鸿的酒量也还勉强,拼命的话,一瓶五粮液应该是灌的下去,但照这个搞法,他全部的酒量加起来,也就将将够和夏天佑碰三四次杯!再往后,非趴下不可。

    不过这是第一杯,于情于理都是不能推脱的。

    “夏叔叔,我声明在先,我没当过兵,喝酒不在行。这一杯,我是晚辈,当得陪您的。不过,接下来我就不行了!”

    刘伟鸿不得不先打预防针了。

    这个喝酒不比别的,逞不了能。

    夏天佑眼睛一瞪,正要说话,他的爱人已经抢先开了口。瞪他一眼说道:“老夏,伟鸿是年轻人,正长身体呢,你以为跟你一样,大酒桶啊?”

    夏天佑的爱人四十几岁,也姓刘,长相周正,看上去很有修养。

    夏天佑似乎对这位夫人很是敬畏,哈哈一笑,说道:“好好,我不勉强年轻人喝酒。伟鸿,干了这一杯,你能喝多少就是多少。啊,多吃菜!”

    刘伟鸿长长舒了口气,和夏天佑一碰杯,一扬脖子,咕咚咕咚的将一整杯五粮液都干了下去。仿佛一团烈火,顺着食道一直淌进肚子里,整个人似乎都要燃烧起来。这还是相对比较温和的五粮液,要是茅台和二锅头,只怕真的要起火了。

    “好,爽快,不愧是刘成家的种!”

    夏天佑大为高兴,拍着桌子乐呵。

    “来,伟鸿,多吃几口菜,压一压……”

    刘阿姨便忙着给刘伟鸿面前的碗里夹菜,什么山鸡、野兔、蛇肉,满满的能起了尖。

    “伟鸿啊,你爸爸妈妈,身体还好吧?离开首都了,也不知道美茹习惯不习惯?”

    听这个话的意思,刘阿姨和林美茹的关系还是很不错的,两家应该是经常有往来。

    刘伟鸿上辈子年轻时节叛逆,后来一直在外地工作,对父母的朋友往来,不是那么熟悉,闻言忙即答道:“谢谢刘阿姨,我妈那个人,性格比较乐观,到哪里都能习惯。”

    “嗯嗯,是啊,你妈的性格,确实很开朗。”

    “伟鸿,你家老子,电话里着实夸你呢,说你这两年懂事多了,不调皮了。哈哈,好啊好啊,这样才是老刘家的子弟嘛。”

    夏天佑哈哈笑着,话说得很直爽。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是啊,以前年纪小,不懂事,老是让大人操心。现在工作了,当然要有个样子,不能再胡闹了。”

    “听到没,夏寒!你得多跟你伟鸿哥学学。二十一二岁的人了,还是个小警察,整天跟社会上一帮坏小子混在一起,有意思吗?”

    夏天佑听了这话,顿时朝夏寒瞪起了眼睛。

    夏寒本来津津有味的在对付一条鸡腿,没想到躺着也中枪,便咧嘴一笑,继续专心致志地啃鸡腿。他不怕,反正有人帮他说话。果然,刘阿姨又冒了出来,说道:“老夏,吃饭就吃饭,那么多话呢?总是喜欢教育这个教育那个!孩子惹你啦?在部队教育人习惯了不是?”

    刘伟鸿暗暗好笑。

    夏天佑的家庭和他的家庭有许多相似之处,似乎老头子对儿子都不怎么待见,逮着机会就要上一通政治课。刘阿姨和林美茹则是典型的慈母,总是张开翅膀护着儿子。

    难怪夏寒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

    夏天佑也并不是真的要教训小孩,习惯罢了。老战友的孩子上门做客,看上去沉稳踏实,很有模样,夏天佑心里着实高兴,一再被老婆“呵斥”也不在意。不时和刘伟鸿碰杯,大谈他们当年在自卫还击战场上的英雄事迹。不过夏天佑信守诺言,虽然碰杯,却不一口干了,刘伟鸿愿意喝多少就是多少,不勉强。

    这顿饭吃得很尽兴。

    饭后,刘伟鸿自也不能一抹嘴拔腿走人,在客厅里坐下来,继续陪夏天佑两口子聊天说话,直到八点钟左右,这才起身告辞。

    夏寒赶紧起身,说道:“刚好我今天值班,要回局里去,还是我送伟鸿哥吧。”

    这声“伟鸿哥”叫得有些别扭,不过当着老头子的面,不能不这样,不然夏天佑又该吹胡子瞪眼睛了。

    夏天佑明白这小子是不想搁家里头呆着,找这么个由头。但送刘伟鸿回去,也是礼节所需,夏天佑倒也并不阻拦。刘阿姨叮嘱了一句。“路上小心不要开快车……”

    夏寒驾驶着边三轮摩托车,径直朝农业局那个破院子里开。

    刘伟鸿说道:“夏寒,去综合市场,我住那!”

    “好咧。”

    夏寒也不问为什么,一拐龙头,去了综合市场。

    “夏寒,上去坐会。”

    到了综合市场,刘伟鸿邀请道。

    “好。”

    夏寒似乎也有心要和刘伟鸿交个朋友,当下并不拒绝,随着刘伟鸿上了四楼。不待刘伟鸿拿出钥匙开门,唐秋叶在房子里听到脚步声,早已兴冲冲地跑来打开了门。

    夏寒不防在刘伟鸿家里冒出这样一个丰满的性感美女,吓了一跳。

    “呀,来了朋友?快请屋里坐。”

    唐秋叶连忙笑着说道,待人接物,唐秋叶还是很懂礼数的。

    “呵呵,这房子不错,租的买的?”

    一进门,夏寒便东张西望地打量起来,嘴里啧啧赞叹。

    “租的。一百五一个月。”

    “一百五?”

    夏寒吃了一惊,吐吐舌头。

    “来,夏寒,坐!”

    客厅里摆设很简单,一张方桌,几张塑料椅子。

    临时性的家,就没必要整沙发了,忒贵!

    刘伟鸿招呼夏寒落座,顺手递给他一支黄熊猫。

    “咦,这是什么烟?以前没见过。”

    夏寒见了黄熊猫那长长的过滤嘴,很是惊奇。

    “特供烟,我在老爷子那顺来的。你要是喜欢待会我给你几包……”

    刘伟鸿笑着说道。

    “这个……不好意思吧?”

    夏寒不禁有些惊喜,嘴里却如此说道。

    刘伟鸿哈哈大笑,说道:“得了吧你,你像是不好意思的人吗?”

    刘伟鸿这么一说,夏寒也大笑起来,朝刘伟鸿伸出了大拇指,说道:“伟鸿哥,够意思。我喜欢你这个性格。”

    刘伟鸿笑道:“夏寒,你今年多大?”

    “二十一,刚满的。”

    “嗯,比我小一岁。这样吧,在京城那块,几个哥们都叫我二哥,你要是不介意,也叫我二哥得了。往后有机会,把那几个家伙介绍给你认识,都是特好玩的人,一准说得来。”

    夏寒顿时大为高兴,说道:“好啊,我这人吧,别的没什么,就是喜欢交个朋友。二哥,往后在这浩阳城里,你要是有个什么跑腿的活计,尽管开口,别见外啊!”

    这话不算夸口。

    夏寒在浩阳市公安局治安大队做警察,三教九流的人都认识不少,人脉关系是很广的。

    刘伟鸿笑着点头。

    唐秋叶泡了茶水过来。

    夏寒连忙起身,接过茶水,说道:“这是大嫂吧?”

    别看夏寒吊儿郎当的,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这些礼数倒是守得很严。

    “对。她就在下面开个服装店,秋水伊人……”

    “啥?秋水伊人是大嫂开的?哎呦,这可真是真人不露相了,这些日子,秋水伊人可是成了浩阳城里大家谈论的重点,咱们局里搞内勤的那些个小嫂子大姑娘,都念叨着呢,谁都想去那里买衣服!大嫂厉害!”

    夏寒就伸出了大拇指,啧啧赞叹。

    第104章你要注意一下某些人

    总体来说,浩阳地区农业局成立两个月,工作还是卓有成效的,菜篮子工程已经初见成效。刘伟鸿的办公室副主任也做得有板有眼,局里大部分同事对他的工作能力都能认可。

    但也有不满意的人。

    这一日,刘伟鸿去财务科交票据,庄栖凤就告状了。

    “哎,伟鸿,你们那个食堂怎么回事啊?伙食越来越差了?”

    庄栖凤不忙审核票据,气呼呼地说道,圆圆的脸鼓了起来。这两个月,她和刘伟鸿的关系,貌似很亲近了,以前叫“伟鸿主任”如今索性连后缀都免了,直接叫名字。她比刘伟鸿大七八岁,这样子叫也不算僭越。

    庄栖凤眼下是一个人在这边过,丈夫小孩都还留在青峰市,工作关系一时没调过来。她嫌一个人做饭麻烦,就在食堂吃。再说了,钉子厂这个筒子楼,也确实不方便做饭菜,搞得整个楼道都是油烟,人住在里面也不舒服。

    瞧庄栖凤的体型,就可以知道,她很在意吃的好不好。

    这食堂的伙食一差,庄科长自然就不乐意了。

    自从唐秋叶过来之后,刘伟鸿在食堂吃饭比较少。唐秋叶虽然做了老板,却一日三餐按时给刘伟鸿做好饭菜。反正店里请了两个帮手,也得管饭。

    “是吗?我倒是不觉得。”

    “你当然不觉得啦,唐秋叶过来了,每天好酒好菜的伺候着你,小日子美得……你这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庄栖凤瞥了他一眼,半真半假地说道。

    这话才让刘伟鸿有些吃惊。

    唐秋叶过来,可没有在局里露面,老同事一个不见,怎么庄栖凤就知道了?刘伟鸿不由又想起那天在浩阳宾馆碰到陈伟南的一幕。看来根子在这里了。

    见了刘伟鸿的样子,庄栖凤抿嘴一笑,压低声音说道:“好啊,你这家伙倒是会享福,才多大点的人,就学人家金屋藏娇了?哎,打算瞒到什么时候?也不清我们大家吃几颗喜糖?”

    在她看来,刘伟鸿是未婚男子,唐秋叶是离婚女子,都是单身。既然公开住到了一起,那就是两口子,吃喜糖是理所当然的事。

    唐秋叶和王小伟的事,庄栖凤自然知道,也很同情她。如今见她终于和刘伟鸿走到了一块,心里也为她高兴。

    “庄姐,食堂伙食真的越来越差了?”

    刘伟鸿不愿意多谈论他和唐秋叶的事,便避开了这个话题。

    “那当然了,我会跟你说瞎话?我看啊,这都跟某些人有关,一天到晚往食堂跑,向人家吴老板要这个要那个,拢共就这么二三十个人吃饭,能有多少油水?他要得狠了,人家当然要在我们身上赚回来!”

    说起这个事,庄栖凤又气呼呼的了。

    这个所谓某些人,毫无疑问指的是陈伟南。

    陈伟南很不讨人喜欢。才来了两个月,就和局里的同事吵过几回架,和庄栖凤他们财务科的人,更是不对头。陈伟南在办公室分管后勤工作,经常要和财务科打交道。他仗恃有陈崇慧撑腰,丝毫也不将庄栖凤这个财务科长放在眼里,态度很是嚣张,基本上是拒绝财务科对他所提供票据的审核。在他看来,庄栖凤也就是加一下数目罢了。

    审核?免了吧!

    办公室和财务科是平级单位,凭什么审核办公室的工作?

    陈伟南还喜欢贪便宜。如同庄栖凤所言,农业局机关食堂,拢共也就几十个人吃饭,能有多少油水?他不时向承包的吴老板伸手,人家只能在饭菜上打主意了。难道承包个食堂,还能搞亏本不成?

    刘伟鸿本来没打算在财务科逗留的。他忙,庄栖凤也忙。但既然说开了,而且是工作上的事,倒不妨坐下来,多聊几句。

    见刘伟鸿摆出了“长谈”的架势,庄栖凤很满意,更加来了兴趣。这说明,对她的话,刘伟鸿还是很在意的。这就是尊重!

    庄栖凤喜欢这种感觉。

    无论男女,只要是个领导,就没有人不喜欢被人尊重的。

    “伟鸿啊,你要注意一下这个陈伟南,我看啊,他这人品质有问题。”

    今天刚好凑巧了,财务科另外两位同事都不在,就庄栖凤一个人,庄栖凤说话也就不藏着掖着,点名道姓地说了陈伟南。

    她自觉和刘伟鸿的关系是不错的,大家是同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有义务给刘伟鸿提个醒。

    刘伟鸿脸色便郑重起来,说道:“庄姐,这个可是很严重的问题。”

    “嗨,我知道。你以为我是那种没原则的人?我真不明白,你当初怎么就同意让他分管后勤工作了。我核过他的票据,他买的那此东西都很贵,质量还一般。你要注意啊,咱们局里这段时间,东西买得多,账目也比较大,这事如果出问题,可小不了!”

    刘伟鸿点了点头,一丝笑容从他嘴角一闪而过。

    当初同意陈伟南分管后勤工作,刘伟鸿就知道会有今天。两世为人,刘伟鸿自觉在相人之术上,还是颇有心得的。以前在楚南省农科院,刘副研究员闲得无聊,就钻研这些个相人之术,按照新潮的说法,叫做“心理学”没想到还真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陈伟南心术不正,手里头只要有了点小权,必定要生出是非来。

    庄栖凤说的这些,刘伟鸿心里有数,不过由别人说出来,更好一点。而且,刘伟鸿也还不清楚,陈伟南这样胡来,是不是得到了陈崇慧的属意。但陈崇慧肯定不会一无所知。陈伟南经手的票据,最终是需要陈崇慧签字才能在财务上报销的。

    这段日子,朱建国的工作重点,落在菜篮子工程上面,没事就往郊区那个试点乡镇跑,要不就是在地委行署领导处转悠,争取混个脸熟。

    在刘伟鸿看来,朱建国已经开始逐渐“上道”了。

    在官场上混,要想如鱼得水,光有一个老大罩着,是不够的。陆大勇和朱建国是同学不假,关键时刻也会关照他,但陆大勇身为地委书记,一把手,一碗水要端平,太关照自己的关系户了,不免寒了其他同志的心。这么大一个浩阳地区,要想建设起来,可不能单单指着几个心腹手下,还得依靠大多数干部一起努力。

    所以有个时候,陆大勇反倒不能太关照朱建国。

    朱建国在其他地区领导那里博取个好印象,就显得非常必要。比如总结表彰的时候,由曹振起提个头,表扬朱建国几句,陆大勇便能顺水推舟,将功劳记到朱建国头上。

    这都是官场上行之有效的好手法。

    外边的事情一多,局里的事情,朱建国就多多放手,交到陈崇慧手里。公平地说,陈崇慧这个人,搞内部管理还是有点办法的,以前在农校,也能做好朱建国的副手,让朱建国省了不少心。

    既然要人家陈崇慧多干活,朱建国自然也要放些权力下去。一个单位,要紧的权力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人事权,一个是财政权。人事权比财政权更重要,但不显眼。毕竟农业局作为地区直属机关,人员编制是有职数限制的,要进个人,不是那么容易,需要几个局领导坐在一起商量商量才好做决定。虽然最终是由朱建国拍板,看上去倒也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朱建国亦会适当照顾一下其他局领导,让他们也能安排一两个人进来。反正朱建国自己,也找不到那么多亲戚朋友来安置。除非他拿这个东西做交易,“卖官鬻爵”朱建国还没这么大胆子。

    财政权就显眼多了。条条里的单位,通常都实行财务一支笔的制度。这支笔,自然是握在一把手手里的。而偏偏这个东西,就最惹人眼馋。人家尽管不是局长,好歹也混到了副局长这个层级,手里一点批钱的权力都没有,这个副局长的权威,如何体现?

    而且谁心里都明白,单位里的工作,只要和钱沾上那么一点边,操作手法到位的话,总是能或多或少得一些实惠。

    朱建国便将这个权力,也分润了一些给陈崇慧,规定多少金额以内的报销款,陈崇慧签字就能生效。

    超出这个范围,才需要呈送他局长大人批示。

    至于其他副职,却没有这个待遇。

    这也正常,就算是在地区,真正有权批字拿钱的,也就是行署专员和常务副专员两人,其他副专员的批示,财政那边是不认账的。

    “陈伟南还有点小聪明,票据都是分开报的,每次报销都在三干以下。”

    庄栖凤说道。

    三千,也是陈崇慧批示的上限。超过三千,就要朱建国点头了。

    陈伟南这么干,很明显是要避开朱建国,在他叔侄俩手里就完成整个程序。

    “庄姐,陈伟南报的那些票据,你这里存档了吧?”

    庄栖凤就笑了。她知道刘伟鸿要有所动作了,当即打开抽屉,拿出一些复印好的资料,交到了刘伟鸿手里。

    看来这女人对陈伟南的意见还真是不小,早就准备好了。

    第105章又有人告状

    刘伟鸿从财务科出来,就在走廊上碰到了吴师傅。

    作为局里唯一的司机,吴师傅其实是蛮辛苦的。农业局就一台二手桑塔纳,除了局长朱建国,其他几位副局长,有时也要用车,吴师傅几乎没什么空闲。

    刘伟鸿体谅他,就将原先钉子厂车间,现今的会议室附近的一间平房拾掇了一下,给吴师傅做了休息室。忙里偷闲的在那里打个盹也是好的。

    吴师傅对刘伟鸿的观感,因此变得很好。

    一个能体谅下级的领导,总是比较受人尊重的。

    “刘主任……”

    见了刘伟鸿,吴师傅迎了上来,打了个招呼。

    一开始刘伟鸿还以为是偶遇,见这个架势,就知道吴师傅有可能是专程在这里等他的,有话要跟他说。

    “吴师傅,有事?”

    刘伟鸿和颜悦色地说道。

    按照管理序列,司机归办公室管,吴师傅正经是他刘主任的下属。实则吴师傅是局长们的直接下属,农业局开张到现在,吴师傅还真没专程给刘主任服务过几回,最多是和朱建国一起下乡时搭个便车。

    “呃,刘主任今晚上有没有时间?我想请你吃个饭。”

    吴师傅觑着走廊上没人,贴近刘伟鸿,压低声音说道。

    刘伟鸿就笑了。

    他当然明白吴师傅的意思。

    “吴师傅,咱们去你的休息室说说话吧。好久没跟你一起聊天了。”

    吴师傅微微一怔,随即喜出望外,连连点头。

    刘伟鸿办公室不止他一个人,很多话都不好说。吴师傅的休息室却是单门独户,正合适谈话。

    吴师傅的休息室看上去还比较整洁,一则吴师傅平时也没有多少时间在这里休息,二来吴师傅本身也是个爱整洁的人。一台桑塔纳尽管是二手货,吴师傅还是每天都把车擦得铮亮。这一点,局长们都很满意。车是差点,整得光鲜些也多几分面子。

    一进门,吴师傅就紧着请刘伟鸿落座,又给刘伟鸿泡茶水。

    这间平房以前是钉子厂的工具室,面积不算小,二十来个平房,里面搁一张床,一个书桌,都是新的,墙壁也重新刷了一次白灰,像模像样。

    “吴师傅,是不是为了食堂的事情?”

    刘伟鸿先递给吴师傅一支烟,自己又点了一支,抽了两口,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吴师傅见刘伟鸿问得直白,便叹了口气,说道:“刘主任,你也是知道的,当初我把我老表介绍过来搞这个食堂,可没想要什么好处。当时你也说了,就是个临时的措施,以后要改的,是吧?”

    刘伟鸿点点头。

    草创之初,时间很紧迫,五天内要搞定一切,很多事情都不容拖延,必须快刀斩乱麻。当时只有吴师傅是本地人,熟悉情况,刘伟鸿就让他介绍了眼下这个吴老板过来搞食堂。等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再根据情况加以变动不迟。

    吴老板带了妻子一起过来,两口子都比较勤快,手艺也过得去,开始一段时间,大家都吃得很满意。刘伟鸿也就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干得不错,那就让他们继续承包下去。不料陈伟南一来,一切都变了样。

    “唉,本来我老表是很感激刘主任的关照,一直想要请你吃个饭,就是你太忙了,没时间……”

    吴师傅絮絮叨叨地说道。

    刘伟鸿摆了摆手,止住了他,说道:“吴师傅,别的话不用多说了,你直接讲吧,是不是有人为难食堂的吴老板?”

    吴师傅便露出了为难的神情,嗫嚅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毕竟他要“告”的,是陈局长的亲侄儿。如果陈伟南只是办公室的普通干部,吴师傅才不鸟他。说到底他也是本地人,坐地虎嘛。

    刘伟鸿淡然说道:“吴师傅,如果你相信我,请你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就是了,不要有什么顾虑。”

    吴师傅也没犹豫多久,咬了咬牙,说道:“这个,刘主任,不瞒你说,陈主任这段时间对我老表要求得太严格了些,我老表有些吃不消了,他……他不想搞这个食堂了。”

    所谓陈主任,自然是说的陈伟南。吴师傅也是依照社会上的惯例,给陈伟南“官升一级”一般来说,对于机关里的人,总是要称呼一个光鲜的头衔才好,总不能叫,“陈干部”那是乡下人的水平,未免不伦不类。

    听了吴师傅的话,刘伟鸿暗暗好笑。

    在机关呆了两个月,吴师傅说话的水平也是见长。

    听听,“要求太严格”果然是大机关的人说的话。

    “吴师傅,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一五一十告诉我吧。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刘伟鸿望着吴师傅,很肯定地说道,神情十分诚挚。如果是一个中年官员,做出这种诚挚的神色,吴师傅不会很相信。但刘伟鸿如此年轻,吴师傅马上就信了。在他看来,刘伟鸿这个年龄,就算要作伪,也做不到如此程度。

    看来什么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年轻有时候反倒更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是这样,陈主任说要我老表每个月给他五百块,他吃饭还要全免费……”

    吴师傅说道,脸上闪过一抹怒色。如果陈伟南不是陈崇慧的侄儿,他敢这样搞?以为坐地虎是吃素的?仗着有个当副局长的叔叔,吴师傅也是投鼠忌器。吴老板不承包食堂没事,总不能连累他自己把铁饭碗都丢了吧?

    “他真这么说?”

    刘伟鸿不动声色地反问一句。

    “真的,我老表上个月给了他两百,他嫌不够,这个月加码了!”

    吴师傅继续爆出猛料。

    无论是五百还是两百,绝对数值都不大,至少在刘伟鸿眼里,这是笔小钱。但比照当时的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这钱就不少了。陈伟南的正工资才几十块钱,加上其他补贴福利,也就一百块不到。一个月五百,相当于他五个月的工资,如果拿后世做对照,就不是个小数目。

    这也太离谱了,几十个人吃饭的小食堂,每人每餐不过一块钱左右的生活费,陈伟南就敢这么要钱,比黑社会收保护费还狠。

    刘伟鸿双眉一蹙,问道:“上个月给了两百?有证据吗?”

    “有。他开了个收据!”

    刘伟鸿本来也是随口一问,不料就得到这样一个答案,一时之间,有些不敢置信。

    开了个收据?

    陈伟南居然给开了个收据!

    这人要不是过度狂妄,相信他叔叔能一手遮天,要不就是脑子进了水,彻底坏掉了。收受人家的好处,竟然敢给人家开收据。

    神经病!

    “那个收据,你带来了吗?”

    刘伟鸿轻轻摇了摇头,问道。

    “有,就在我身上。”

    吴师傅说着,果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收据来。看来他今天成心告状,什么都准备齐全了。

    那是一张餐厅里用以记录菜单的薄纸,圆珠笔笔迹,写得歪歪扭扭的。可以想见,这就是吴老板在宾馆餐厅请陈伟南吃饭时,陈伟南给他开的收据。那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收到吴老板两百元。

    望着这张莫名其妙的收据,刘伟鸿倒是有点明白了。

    “他亲手写的?”

    其实刘伟鸿能够认得出来,这确实是陈伟南的亲笔。就在一个办公室上班,陈伟南经常要报销些款子,需要写个报销凭证请刘伟鸿签字,刘伟鸿对他的字迹比较熟悉了。

    “亲手写的。当时他喝了些酒,我老表说要有个收据,他就写了。”

    吴师傅答道。

    果然和刘伟鸿猜测的一模一样,陈伟南当时确实就是脑袋进了水——酒水!

    刘伟鸿纤细看了看那张收据,问道:“吴师傅,这收据可以给我不?”

    吴师傅略略犹豫了一下,便点头应诺。

    对他而言,留着这张收据的用处并不大,他又不是农业局的领导,不能凭这个把陈伟南怎么样。交到刘伟鸿手里,吴师傅还是比较放心的。他觉得刘伟鸿是个正派人,大气,不贪小便宜。

    “刘主任,那你看,食堂那个事……怎么办?我还得给我老表回句话呢!”

    吴师傅试探着问道。

    刘伟鸿说道:“吴师傅,放心吧,这事我会处理的。你让你老表安心搞下去,不要理会陈伟南的敲诈。我就只有一个要求,伙食要搞好,既要便宜又要实惠。咱们不能在局里同事嘴里去揩油,是吧?招人恨的。”

    “对对,还是刘主任说话在理,听起来就让人心里舒服……”

    吴师傅赶紧给刘伟鸿拍了一记。

    “吴师傅,这事,除了我,你还跟别的领导汇报了吗?”

    “没有,没有,我只相信你!”

    吴师傅连忙说道,有点赌咒发誓的意思了。

    照说他是局里的司机,有很多机会单独和朱局长在一起,朱建国对他印象也很不错,他完全可以直接向朱建国告状。之所以找到刘伟鸿头上,一个是因为他守规矩,觉得刘伟鸿是自己的该管上司,也是食堂的该管上司,向他汇报比较合理。另一个,吴师傅对朱局长和陈局长之间的关系也有点拿不准,表面看,朱局长对陈局长信任有加,直接向朱局长告陈局长的侄儿,只怕不妥。

    而刘伟鸿曾经和陈局长发生过冲突,却是大家都听说了的。

    吴师傅可也会盘算。

    第106章刘伟鸿到底什么来头?

    刘伟鸿和陈伟南之间的冲突,是骤然爆发的。

    和吴师傅谈过话之后,刘伟鸿回到办公室,等着陈伟南回来。不过陈伟南这人,行踪不定,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回办公室。

    当时又没个移动电话,连传呼机都是奢侈品,几百上千元一个。

    那会能在腰间别个扣机的家伙,就是大款了,生意忙,不得不配这样一个传呼工具。比后世的手机,牛叉多了!

    刘伟鸿泡了杯茶,打了省城的长途,传呼李鑫。

    李鑫是时尚一族,公私兼顾,做着单位的处长,生意上也不落下,传呼机早就配了的。

    不一会,李鑫的电话打了过来,笑呵呵地问道:“伟鸿,什么事啊?”

    两人之间已经是很要好的朋友了,上次刘伟鸿借李鑫的丰田车送云雨裳去江口,在宏利县冲关,撞断木栏杆,车头也受了损伤,尽管在江口修好了,刘伟鸿回去之后还是跟李鑫说了这事。李鑫压根就不在意,只是关心刘伟鸿没有受伤,那就放心了。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的。

    现在李鑫和刘伟鸿说话,口气就十分的随意。

    “李哥,和省报的人熟不?”

    “怎么,想要我人帮你吹一吹?”

    李鑫马上就明白了刘伟鸿的意思。

    刘伟鸿笑道:“我现在还不够格。帮我们局里吹一吹吧,咱们搞了个菜篮子工程,初见成效了。这个东西,值得在省报上冒个头,还是比较有新闻价值的……”

    刘伟鸿简单将菜篮子工程介绍了一下。找省报的记者宣传这个事,也早就在刘伟鸿的计划之中。身在官场,想要向上,有几个重点是一定要牢记的。

    第一个当然是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后台。没有一个硬扎的后台,想要上去,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当然后台这个东西,主要得靠自己去找。就像他刘伟鸿,老刘家嫡孙,招牌够大了,后台够硬了,却还是不够。这个大招牌和大后台,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用上去的。无论多厉害的“绝招”用多了就不灵。所以刘伟鸿现在要找的,就是能随时在浩阳地区派上用途的后台。朱建国是最直接的后台,用好了,效果不小。李鑫背后的省委组织部长李逸风,偶尔也能派上用场。

    第二个就是政绩。政绩分两种,一种是真的,硬邦邦的政绩;另外一种就是虚的了,官样文章,好看。但甭管哪一种政绩,都必须会操作。

    这就是第三个重点:舆论宣传。

    做出了政绩,还得有人帮你摇旗呐喊,将这个好事情公之于众。这样才能引起上级的重视,提拔重用你的时候,也有了理由。

    刘伟鸿原本想这个菜篮子工程一开始的时候,就联系省报记者,仔细思考过后,决定往后押。等见到了真东西,再惊动省报的大记者不迟。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给人家看,这样的报道比较扎实。

    所有的领导,都是“操作”的高手。甭管报纸上、电视上宣传得多热闹,事情的本质到底如何,道行高深的领导一眼就能看个八九不离十。

    某种政绩,是不是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主要取决于这个政绩能给领导本身加多少分。但实在的政绩还是比虚的东西更受欢迎一点。至少这个经得起调查,没有穿帮的危险。确实拿不出真家伙,才不得不用假货凑数。

    菜篮子工程本身的意义还是比较大的,也值得推广。

    李鑫八面玲珑,聪明得紧,听了刘伟鸿的介绍,马上就意识到这个事情确实有新闻价值,当即说道:“好,我帮你联系一下。应该没问题,我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要是有时间的话,就来大宁一趟,见个面,喝个酒,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常来往。”

    这个就真是将刘伟鸿当自家兄弟看了。一般的交情,李鑫不会说后面那一段话。刘伟鸿直接和新闻部梁主任拉上关系了,往后就有可能将李鑫撇开了。但他们之间,自然不是一般的交情。

    刘伟鸿在体制内打拼,能够和省报新闻部的头头搞好关系,助力是显而易见的。

    “行,那我请示一下局长,尽快过去一趟吧。”

    “好啊,我等你。好久没在一起喝酒了,怪想的。”

    刘伟鸿笑着和李鑫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便起身前往朱建国的办公室。这个算是大事,得第一时间向朱建国汇报。辛苦了两个月,不就是等着这最后一锤子吗?只要上了省报,这个政绩就出来了,功劳也就扎实了!

    也真是巧了,刘伟鸿刚走到朱建国办公室门口,正碰上陈崇慧从里而出来。

    “陈局!”

    刘伟鸿礼貌地给陈崇慧打了个招呼。

    陈崇慧脸色有些不好看,似乎刚才在里面和朱建国的谈话,不是那么愉快,听到刘伟鸿打招呼,停住脚步,板着脸望了刘伟鸿一眼,微一点头,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便径直去了自己的办公室,“砰”地一声关上了房门。

    刘伟鸿分明在陈崇慧眼里,看到了一抹浓浓的恨意。

    这倒是有点奇怪了。

    自从上次在陈崇慧办公室顶牛之后,两人之间再没有发生正面冲突。由于刘伟鸿依照陈崇慧的意见,安排陈伟南分管了后勤,陈崇慧似乎对刘伟鸿的顶撞也一笑置之,揭过去了。日常相见,也有说有笑,看不出什么隔阂。

    刘伟鸿恪守本职,该为陈崇慧服务的,一样把服务做好。不管怎么说,陈崇慧是局领导,办公室就是为局领导服务的,本职工作不能马虎了事。

    怎么今天陈崇慧是这种眼神?

    难道他刚才与朱建国之间的不愉快,是因为刘伟鸿引发的?

    没有道理啊,这段时间,刘伟鸿确实没有和朱建国谈到有关陈崇慧的任何事情。

    刘伟鸿摇摇头,也不去胡乱猜测,伸手敲了敲朱建国的房门。

    朱建国坐在办公桌后抽烟,脸色也比较凝重,听见敲门声,抬头一看是刘伟鸿,便点了点头,示意刘伟鸿进去。

    刘伟鸿走进办公室,顺手带上了房门。

    “伟鸿,什么事?”

    朱建国板着脸问道。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局长,我刚才和省城的朋友联系了一下,他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你看我们是不是抽个时间上趟大宁,和省报的记者见个面?”

    “弄报?”

    朱建国的心思显然还在刚才和陈崇慧的谈话上头,脑子一时拐不过弯来。

    省报跟咱们农业局什么事?

    刘伟鸿笑道:“局长,菜篮子工程第一期建设基本完成,眼下已经初见成效了。我考虑,是不是请省报的记者下来采访一下,帮我们宣传宣传?这是个好经验啊!”

    “啊?对对对,好经验好经验,伟鸿啊,快坐快坐!”

    朱建国立马回过神来,变得满脸笑容了。

    这个刘伟鸿,办事就是靠谱,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主意。

    “怎么,你和省报的人也熟?”

    刘伟鸿刚在办公桌对面落座,朱建国便主动递了支烟给他,笑呵呵地问道。

    请宣传部门出马,朱建国不是没想过。问题在于浩阳地区的报社,还没成立呢。浩阳市又太小,不可能有报社。至于请省报记者出马,朱建国有点憷头。他在省报没熟人,想起为了朱玉霞论文获奖的事情,在省城求爷爷告奶奶,忙乱了好几天,最终还是靠刘伟鸿才解决了问题,朱建国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这年头,办事都要靠关系,关系到不了那一步,多好的想法都没用,实现不了。

    不料刘伟鸿就主动提起了这个话头,朱建国自然兴奋。

    “嗯,也是一个朋友介绍的。他和省报新闻部的梁主任比较熟,让我们去找他,他帮我们介绍。”

    朱建国将信将疑,问道:“什么朋友啊?这么厉害,和省报新闻部的主任也熟?”

    在朱建国想来,不要说省报新闻部主任,就算是省报正式的记者,那也是很了不起的。当时媒体还不如后世那样发达,远未达到记者满街走的地步。省报记者,算得是真正的“无冕之王”能量极大。

    刘伟鸿微微一笑,很随意地说道:“李鑫。省委组织部李逸风部长的公子,我和他认识。”

    朱建国顿时呆住了。

    好家伙,刚才还只是省报记者,一不小心,省委组织部长就这么随随便便从这位嘴里溜出来了。但以朱建国对刘伟鸿的了解,这个年轻人几乎从来不在这样的事情上乱攀关系。

    何况这是要见真章的,胡乱吹牛可不行,等到了将成,不就穿帮了?

    “呵呵,也只是普通朋友,一开始也是其他朋友介绍认识的。李鑫这个人比较讲义气,肯帮忙。”

    见朱建国吃惊的模样,刘伟鸿就笑着解释了两句。

    他越是说得轻描淡写,朱建国心中的疑虑就越甚。李鑫再讲义气,若刘伟鸿身份太低,也是攀不上这个高枝的。

    先前是省卫生厅廖厅长亲自上门拜访,现在又和省委组织部长的公子拉上了关系。

    眼前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个什么来头?

    第107章话不投机

    朱建国心中疑惑,却不多问。

    别看朱建国刚刚步入正经的官场,悟性可是不低。他很清楚,有些事情,是不能刨根究底的。就算心里明白,面上也只能装糊涂。刘伟鸿倘若真的大有来头,又不肯张扬,多半是有原因的,自己硬要去揭开这个秘密,只怕会有诸多不便。

    “哈哈,是李部长的公子亲自牵线,那肯定没问题了。”

    朱建国高兴地说道。

    且不管刘伟鸿是何种来头,他现在正启用自己的关系网,为他朱建国摇旗呐?(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