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40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返娜褐冢×考跎偃嗽鄙送觥5酱镏螅蠹乙游业拿睿荒芩姹愣们剐怠⒕担饕强刂剖绿⒄埂C靼琢寺穑俊?br />

    朱建国站在百余名公安干警和武警官兵面前,声音洪亮地做了战前动员。

    “明白!”

    大家整齐划一地高声答道。

    “好,大家要集结在一起,不要落单。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更要保护枪械不被抢走!现在听我的命令,向右转,目标花山岭,跑步前进!”

    朱建国大声下达了命令。

    三列纵队在向导的带领下,整齐有力地向花山岭强行军开进。

    刘伟鸿自然是紧紧跟在朱建国身边。

    乡间小路,自然谈不上什么路况。好在毕竟是通往乡政府的“官道”路面还不算十分狭窄,其实小车勉强也能开得进去。就是万一遇到路面滑坡或者忽然变窄,车辆难以通行时,掉头就成了大问题。反正只有五六里地,强行军速度不见得就比车行速度要慢。

    朱建国尽管年届五旬,但军人出身,平日里又爱好打篮球等体育活动,身板倒是蛮结实,完全跟得上大队伍强行军的速度。刘伟鸿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怕就算是武警战士之中,也很少有体质比他更好的。

    蒋大正同志就遭罪了。

    蒋局长白白胖胖的,体重有些超标,又不是训练有素,平日里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头?开始那一两里地,还勉强能跟得上,只是气喘吁吁,汗如雨下。一转入真正的乡间小路,无论蒋局长怎么喘气,怎么流汗,那也是绝对跟不上了。

    蒋局长本来和朱建国一道,紧跟在两名向导之后,是在队伍的最前列。慢慢的就往后出溜,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十们一个个从他身边挤了过去,将堂堂局长大人抛在了身后。

    眼见得离朱建国越来越远,蒋大正心急如焚,咬牙切齿,奋力想要跟上去,但身子骨不争气,两条肥肥的大腿就像灌了铅似的,怎么也迈不快,一张脸憋得通红,依旧无济于事。

    乡间小路是真正的羊肠小道,就在田垄之间穿行,蒋大正在公安局的一些心腹部下见了局长这个德行,有心想要搀扶他,却也难以办到。这样的路面,压根就没办法让两个人并行。

    蒋大正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努力,索性在路边停了下来,吩咐随后跟进的副局长,让他赶到前边去,和朱书记呆在一起,协助朱书记指挥。

    朱建国可不认识公安局的人,也不认识武警指挥员,等到了现场,肯定要有一个熟悉人员的同志在一旁协助才行。蒋大正自己跟不上,却不能让整个任务砸了锅。

    副局长年轻,身体素质也比蒋大正好,欣然领命,迈开两条长腿,超过一个又一个战友,很快就追上了朱建国,紧紧跟随在他的身边。

    乡间小道崎岖难行,尽管是强行军,也花了三四十分钟才赶到花山岭脚下。

    所谓花山岭,是一座较大的山峰,峰顶地势开阔,远远的,就能看到山顶上人头涌动,无数村民手持棍棒等武器,正打得热闹。

    尚未来到山脚之下,就能听到呐喊之声。

    一见这个情形,朱建国急了眼,扭头大喊道:“快,加快速度,跑步上山,把群众隔开!”

    吼了这一嗓子,朱建国自己先就跑了起来,跟随在他身后的队伍,随之加快了行进的速度,迅速往山上爬去了。

    这个时候,武警战士和公安干警体力上的区别也显现出来了。紧紧跟在朱建国身后,行有余力的,全都是武警中队的指战员,数十名公安干警又要落后些了。

    花山岭大约有三百来米高矮,所谓望山跑死马,虽然远远地在山下就能看到山顶上械斗的村民,真要赶到山顶,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到的。

    朱建国奋勇向前,尽管也是气喘吁吁,脚下却是半点也不肯慢下来。

    刘伟鸿跑到了他前面,碰到特别陡哨的地方,自己先登上去,转身再拉朱建国一把。

    大约一刻钟之后,终于近了。

    山顶的群众也已经发现了这支荷枪实弹的队伍,顿时就有些慌乱。

    朱建国果断地对身边的武警中队长下令道:“上尉,鸣枪示警!趁群众停下来的机会,你带着武警战士迅速插过去,将两边的人隔离开来,明白了吗?”

    处理这样的紧急事态,朱建国还是很有魄力的。

    “是,首长!明白!”

    武警上尉立正敬礼,转身朝中队战士下达了简单的命令,随即举起手里的微型冲锋枪,对准了天空。

    “哒哒哒……”

    一串清脆的枪声,划破了虚空。

    果然如同朱建国所料,枪声一响,正在不远处械斗的村民们,大都愕然停手,纷纷扭头向这边望来。

    武警上尉趁着这个机会,率领三十几名武警战士,以极快的速度插了上去,迅即冲进人群的中间,分别向着双方的群众,举枪警戒,形成了一道暂时的“隔离带”见到武警战士黑洞洞的枪口,山顶的村民毕竟有些畏惧,乱纷纷地向后退开了几步,不过依旧紧握锄头棍棒等武器,向对方怒目而视。

    朱建国不由大喜。

    他要争的就是这短暂的“平静时间”“快,你带着干警们过去,加强力量,把群众彻底分开,不能让他们继续动手。”

    朱建国对着身边的副局长命令道。

    副局长也算是经验丰富,立即领命行事,带着数十名干警冲了过去,和武警战士一起,组成了一列长长的“人墙”将械斗双方彻底分隔开了。

    朱建国很清楚,眼下只是暂时平静,只要群众之中有人喧哗“不服”上千名打红了眼的村民,立时便会酿成巨变,搞不好就演变成村民和警察的冲突。

    当务之急,是必须立即镇住这些村民。

    朱建国大步上前,边走边高声喊道:“乡亲们,我是县委书记朱建国,我不是来抓人的,我是来处理问题的,请大家都不要激动,听我说……我再重复一遍,我不是来抓人的,我是来处理问题的……”

    第161章当机立断

    听了朱建国这么大呼小叫,原本还有此不服气的村民。也老实下来。

    九桥乡确实民风强悍,但偏僻落后,对于“官家”还是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之意。眼前这个中年男子,声称自己是“县委书记”对大家还是很有震慑力的。

    搁在过去,这就是七品县令。

    老话有言:破家令尹,灭门知县!

    由此可见,知县对于普通百姓,是何等的权势。

    当然,现今是新社会,县委书记是“人民公仆”不能以老观点来评价了。虽然有些“人民公仆”经常欺负主人,毕竟咱们是法制社会了。

    朱建国见了这般架势,心中又略略舒了口气,快速来到人群之中,在一块凸出地面的石头上站了,高声说道:“乡亲们,打架是很不应该的,也解决不了问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都应该找政府,找组织解决。现在,请大家都放下武器。我们要先救人。这些受伤的人,可都是大家的亲戚朋友。他们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是家里的顶梁柱。要是出了好歹,留下一家老小,怎么过日子啊?大家说是不是?”

    没有人回答他,但很多人的目光,却是情不自禁地向躺在地方那些受伤的人望了过去。

    刘伟鸿粗略打量了一眼,只见有十来个男子倒在地上,不住呻吟,好几个头破血流,其中一两个,却是直挺挺地躺着,也不呻吟,不知道是晕死过去了,还是直接就没气了。

    第一稳定局而,第二抢救伤员。

    朱建国采取的措施,十分合理。

    “乡亲们,聚众斗殴,是犯法的,是犯罪。首要分子,是要抓起来坐牢的。要是个天打死了人,说不定要有人抵命……”

    朱建国此言一出,人群中立即响起了嗡嗡之声,一些本来打算放下武器的村民,又情不自禁地握紧了手里的锄头棍棒,警惕地望着朱建国,似乎只要他一下令抓人,就要奋起反抗。

    “但是,我在这里给大家下个保证,只要大家现在放下武器,我就既往不咎。不抓人,也不追究责任。大家立即放下武器,不要耽误抢救伤员的时间。这些人都是你们的亲朋戚友,你们眼睁睁看着他们断手断脚,终身残废吗?要眼睁睁看着他们去死吗?放下武器!”

    朱建国忽然大喝一声,颇有威势。

    “当哪”一声,终于有人丢下了手里的棍棒。

    这个东西是相互“传染”的,有了第一个放下武器的人,就有第二个。很快,所有人都放下了武器。大家都眼睁睁地望着站在石头上的朱建国,等待他的决断。

    “好了,大家现在都各自回家。村里的负责人留下来,我们要尽快送伤员去医院,你们配合一下,把他们家里人找出来,一起去医院照顾。”

    朱建国长长舒了口气,身子略略晃悠了一下,很快便镇定下来,下达了第二个指令。

    除了械斗的双方,这个山顶之上,还有另一群人,约莫是二三十人的样子,都是干部打扮,为首一人,微微秃顶,腆着个大肚子,脸上已经有了老年斑,正是夹山区区委书记黄克俭。其他的人,估计也是夹山区和九桥乡的干部,早一步赶到了此地,却没有朱建国那样的气势,压不住群众,只能眼睁睁在一旁看着,干着急。

    如今朱建国稳住了局面,村民们都放下了武器,黄克俭便机灵起来,立即率领着手下的干部上前,劝说村民回家。

    他们是本乡本土的干部,对这些村民的领头人比较熟悉,很快就从人群中将几个为头的找了出来,让他们给村民做工作。

    眼见得县里来了大批的“部队”都是荷枪实弹,连县委书记都到了,械斗双方也就不敢再强项,几名“头人”略事犹豫之后,便听了黄克俭的话,转头劝说各自的族人回家去。

    群众事件就是这样,一旦为首的人改变了想法,也就闹不起来了。就算人数再多,亦是蛇无头不行。当下村民们又捡起自己的锄头棍棒,转身往山下走去。

    之所以选在这个花山岭“决斗”因为这里本就是两大姓氏争夺的“祖山”张姓和马姓故去的老人,俱皆是葬在这一带。随着时间推移,故去的人越来越多,“祖山”就有点不够用了。

    花山岭也是“决斗”双方的分水岭。张姓族人居住在山左,而马姓族人居住在山右。现在回家,那也是泾渭分明,各自从一个方向下山,截不相混。

    很快,刚才还人头涌动,声音鼎沸的花山岭山顶,就变得空旷起来,山顶茂密的茅草几乎被完全“荡平”很多地方洒下了血迹,可见刚才一场剧斗,还是很激烈的。

    黄克俭这才走了过来,很惭愧地对朱建国说道:“朱书记,真是对不起啊……”

    一大堆区乡干部地跟在黄克俭身后,脸带愧色,望向朱建国的眼神很是不安。发生了这样重大的事件,这些干部可谓人人有亏职守。

    不待黄克俭说完,朱建国便伸手止住了他的“检讨”皱起眉头,说道:“老黄,现在不是做检讨的时候,赶紧救人!”

    真是的,现在谁有时间听你废话?

    “哦哦,好的,好的……”

    黄克俭满脸羞愧,急急忙忙指挥手下的区乡干部们,会同械斗双方的领头人去救人去了。

    简单统计一下,整个山顶之上,一共留下十一名不能动弹的村民,其中两人,两眼翻白,已经昏迷过去,好在还有一口气在。

    如此大规模的宗族械斗,自然不止这几个人受伤,估计很多人身上都吃了棍棒,只是伤得不算太厉害,也就自行回家去了。眼见县里来了这么多“部队”凡是能动的,谁愿意留在这里啊?县委书记嘴里说是不抓人,谁知道他会不会变卦?

    操着锄头棍棒打群架,他们倒是不怕。人都有“羊群心理”这么多族人聚集在一起,大家“胆气甚豪”觉得天下间没有可畏之事。但被县里抓去坐牢,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关在监子里,可不是玩的。

    说起来,这么大一场群殴,只有十一人重伤,尚未有人当场丧命,要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朱建国听说都还有口气,一直悬着的心,又放下来些。

    “快,马上把人抬下山,送医院急救!”

    朱建国二话不说,一挥手,下了命令。

    这会子功夫,县公安局局长蒋大正,终于也气喘吁吁的赶到了山顶,听了朱建国的命令,马上就一迭声的吩咐手下的公安干警救人。

    公安干警和武警战士们将受伤的村民背了起来。又就地取材,用村民们遗弃在现场的棍棒加上武警战士的皮带,临时做了两副简易担架,将那两名晕死过去的村民放到了担架上,一行人带着伤员,浩浩荡荡地向山下走去。

    见黄克俭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自己身边,朱建国扭头对他说道:“老黄,你就不用跟我们去医院了。你留下来,带几个干部,留在这里,继续处理善后事宜。记住,绝对不能让村民们再打起来。不然,你要负全部责任!”

    朱建国的语气十分严厉,神情也很严肃,盯着黄克俭,目光烁烁。

    要搁在平时,朱建国断然不会这样跟黄克俭说话。黄克俭虽是他的下属,毕竟年纪大了,将近六十岁,怎么也要给三分面子。黄克俭平时要是听县委书记这样疾言厉色的“喝斥”只怕也心中不服。但眼下出了这么大砒漏,累得朱建国大老远从县里赶过来,黄克俭心中惭愧,自也不敢犟嘴。

    “是,朱书记!请你放心,肯定不会再打起来了。”

    黄克俭忙即挺胸答道。

    朱建国停住脚步,双目炯炯地望着黄克俭,似乎在考虑黄克俭的保证是不是可信。

    被朱建国这种明显带着怀疑之色的眼光盯着看,黄克俭更是惴惴不安,又再将身子挺直了些,像是下决心似的说道:“朱书记,请你放心,我保证不会再出事!”

    终于,朱建国缓缓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好,我信得过你。老黄,你是党员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关键时刻,绝对不能含糊。”

    这么说,其实还是有些不大放肆。

    黄克俭忙即说道:“是的是的,朱书记,我检讨检讨……”

    朱建国摆了摆手,说道:“检讨不必了,你去工作吧。”

    “是!”

    黄克俭转身点了几个干部的名字,要他们随自己一起去做工作。料必这几个干部,不是黄克俭十分信任的心腹,就是本地负责的干部,用得上。

    一行人抬着伤员,从花山岭上走了下来。

    蒋大正许是心中有愧,一直紧紧跟随在朱建国身边,低声说道:“朱书记,有一个伤员,恐怕快不行了。是不是就近送往九桥乡的卫生院?”

    朱建国脸色一变,随即下了决心:“好,就近送卫生院。你告诉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尽可能保住性命。哪怕残废了,也比丢了命强。到了乡政府,你马上给县人民医院打电话,叫他们派得力的医生马上赶过来。”

    “是,明白!”

    第162章县委常委会的决议

    朱建国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由于耽搁的时间太长,加之九桥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太差,那名重伤的村民终于没能抢救过来,尽管九桥乡卫生院和县人民医院派去支援的医生尽了全力,伤员还是在次日转往县人民医院的路上过世了。

    消息传来,朱建国闷了很久没有出声。

    如果不曾死人,这起宗族械斗的案件就比较好处置。鉴于林庆县民风强悍,境内宗族势力“雄厚”经常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斗殴事件,上级对这个还算体谅。

    这种偏僻落后地区,历史上形成的“宗族敌视”情形,也不能完全怪在当权者头上。

    只要不死人,一般上级都不会太过追究的。

    但是死了人,情况自然又不一样。

    朱建国现在最郁闷的,还不是怎么向上级交待,他郁闷的是怎么处理这个事情。在花山岭,他确实是说了“既往不咎”的话,也一再向村民保证,他不是来抓人的。但那是权宜之计。当时不那么说,压根就稳定不了人心,控制不了事态。如今打死了人,如果就此不了了之,却如何服众?

    先抛开法律的尊严不谈,林庆县的宗族势力,远不止局限于九桥乡一隅之地,其他地方的宗族更大,人口更多。眼下九桥乡打死了人都不处理,其他的宗族势力岂不是更加肆无忌惮?万一再来一两回大规模的宗族械斗,再多打死几个人,朱建国这个县委书记就真的不用做了。

    弄不好想退回去做农业局长都没有可能。

    但真要严肃处理,将械斗双方的头头抓几个来判刑,朱建国又担心会进一步激化九桥乡张姓和马姓族人,说不定还会引起宗族势力和国家强权机关的冲突。

    这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而且,朱建国是个要面子的人,既然当众说了不追究,反手就去抓人,似乎也有点说不过去。堂堂县委书记,岂不是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

    怎么办?

    向陆大勇请教,显然不现实。

    这样的事情,身为县委书记,没有一点主见,还要让地委书记劳神费力,给他想办法,陆大勇一准后悔当初看错了人。

    朱建国一个电话,又将刘伟鸿召进了办公室。

    也不是说朱建国就如此“依赖”刘伟鸿。其实朱建国也觉得这样的事情和刘伟鸿商量,不会有什么结果。毕竟刘伟鸿年岁太轻,或许有些政治眼光,论到处理地方纠纷的经验,那就太欠缺了。只是遇到棘手的问题和刘伟鸿商量,已经成了朱建国的“思维定式”而且他刚到任不久,和县委班子里的人还处于磨合期,除了刘伟鸿,暂时也没有其他亲信之人可以托以腹心。

    烦躁不安的时候,找个信得过的人说说话,也是缓解紧张情绪的一剂良方。

    其实刘伟鸿也一直在思考这个事情善后事宜。

    坚持呆在基层,可不仅仅是为了熬资历,学习治理地方的手段,也是重要的原因。

    “伟鸿啊,这个事情,还真是麻烦……”

    朱建国在长沙发上坐了下来,就着刘伟鸿的手里点着了香烟,头往后一靠,轻轻舒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道。

    在刘伟鸿面前,朱建国基本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情感。

    刘伟鸿也抽着烟,沉吟着说道:“书记,我个人的意见呢,还是应该严肃处理。这种事情,不能惯。一惯就要出毛病。古人云:治乱世用重典,虎冠之吏,血流四十里,然后四乡平安。我们林庆,偏僻落后,宗族势力错综复杂,动不动就械斗,治安都搞不好,长此以往,又谈何经济建设?我看,就得杀一儆百……”

    朱建国缓缓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又担心马上去抓人,会刺激那些村民,要是再引发一场冲突,那就真不好收场了。”

    朱建国这个担心,刘伟鸿也仔细考虑过,当下说道:“书记,这事应该由蒋大正来想办法。他是公安局长,就是管这种事情的。怎么抓人不引起村民的反弹,是他的分内之事。”

    “他?哼哼,我看指望不上!”

    朱建国气哼哼地说道。

    前两天蒋大正的表现,着实让朱建国不满。虽然说体力不佳,并不是蒋大正的过错。很多中年男子,都是这样的状况。但身为公安局长,竟然连走路都是不过县委书记,也太扯淡了点。在朱建国想来,公安局长就得是铁铮铮的汉子,杀伐决断,雷厉风行,非如此,怎能保一方平安?

    刘伟鸿笑道:“书记,客观来说,蒋大正除了体力差点,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还是过得去的。他以前不是做公安出身,能有这样的表现,就算不错了。”

    刘伟鸿这也是实话实话。

    他的观点,和朱建国不大一样,倒也并不觉得,公安局长就得是个“莽汉”比较而言,刘伟鸿更希望公安局长是个智谋型的人物。

    毕竟一地的治安,不是靠公安局长“凶悍”就能搞得好的。

    这是个综合性的工程。

    “而且,往往四体不勤的人,点子反倒比较多。用脑多过动手嘛。”

    刘伟鸿又加了一句,似乎对蒋大正的印象还算可以。

    朱建国微微颌首,也不知是不是真的认可刘伟鸿的“判断”头往沙发上一仰,沉思稍顷,说道:“这个事,还是应该上常委会讨论一下。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刘伟鸿笑着点了点头。

    朱建国治理地方的经验暂时还比较欠缺,多召开常委会,听听那些“老鸟”的意见,很有好处。

    刘伟鸿作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秘书组的实际负责人,也是有资格参加县委常委会的。当然,刘副主任的职责是会议记录。只带耳朵和手,不带嘴巴的。

    每次县委常委会,刘伟鸿都不错过。

    朱建国通过县委常委会来“汲取经验”刘伟鸿何尝不是?

    多数县委常委的意见,倒是和刘伟鸿的意见一致。

    大家都认为应该好好整顿一下这股歪风邪气。多年来,林庆县宗族势力械斗不断,隔不了多久,就要闹一出。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而每次一闹,都要让县里的领导们头痛好久,为了擦屁股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现在就应该抓几个为头的家伙,判他几年徒刑,做个“榜样”看还有没有人跟看来。

    县长邓仲和的发言,却引起了刘伟鸿的兴趣。

    邓仲和也赞同大部分常委的意见,认为应该严肃处理。不过除了“杀一微百”邓仲和还讲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邓仲和认为,宗族械斗是一种封建残余。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有关。越是偏僻落后的地区,就越是容易引发这样的宗族械斗。怎么没见县城发生宗族械斗?

    所以,严肃处理领头人,“杀一做百”只是治标,不能治本。要想根绝这种封建残余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加速经济发展。经济搞上去了,农村富裕了,眼界自然就开了,大家的心思一活泛,谁还有兴趣去打群架?

    都忙着赚钱呢!

    对邓仲和这个发言,刘伟鸿深以为然。

    仓麋足,知礼仪!

    应该说,刘伟鸿对邓仲和的印象很是一般,这主要是由那个三年经济发展规划案而来。到目前为止,此事也还没有最终落实下去。但邓仲和三十几岁能做到县长,必有过人之处。观感不好,不妨碍刘伟鸿向他学习治理地方的经验。

    至少邓仲和的眼光,还是比较超前的,紧紧盯住经济建设不放松,也算是尽职尽责。

    既然多数常委都赞成严肃处理,常委会的意见,就比较统一了,朱建国最后拍板,决定“杀一儆百”至于具体如何落实,自然要着落在公安局头上。

    讨论完此事的处置措施之后,朱建国提出了第二个议题:改组夹山区的领导班子。

    事实证明,黄克俭确实不合适担任夹山区区委书记的职务了。这个人的工作热情早已消褪,只是在混日子等退休,再放在这样重要的位置上,完全不能胜任。

    对于朱建国提出来的这个议题,常委们倒也并不吃惊。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一来,黄克俭年龄偏大,工作不积极,是到了将他撤下来的时候。二来,朱建国到任三个月,也该立威了。此番宗族械斗,就是个很好的机会。撤换一个老资格的区委书记,颇能收到震慑人心的效果。县级干部,朱建国动不了,区委书记,已经是正科级干部里含金量最高的职务了。

    朱建国如果连这样的机会都不抓住的话,这个县委书记还真是白干了。

    这个提案,也很顺利地通过了。

    黄克俭别看参加工作的年头很久远,因为常年在夹山区那样偏僻之地任职,与县里的头头们并没有太多的交往,关键时刻,自然也不会有人站出来给他说话。再说了,朱建国明摆着要拿他的乌纱帽立威,此时出来给黄克俭说话,就是刻意要和朱建国过不去了。谁又会愿意做这个出头鸟?

    常委会议一致通过,免去黄克俭夹山区区委书记职务,另行安排工作。夹山区委的工作,暂时由区委副书记、区长熊光荣主持。

    第163章出人意料的新任命

    这次宗族械斗事件,刘伟鸿从头至尾都参与了。但从头至尾,刘二哥也只是将自己当做一个看客。最多只是在幕后给朱建国出点主意,以他现在的身份,还上不得正经台面。

    但刘伟鸿没有想到的是,要不了几天,这个事就跟他真的扯上关系了,而且是最直接的关系。

    这一日,刘伟鸿正在秘书组的办公室里鼓捣一篇文章,朱建国做了县委书记,大会小会不断。只要是县里的会议,他这个一把手,是必定要发言作指示的。一些重要的会议,还要准备个专门的讲话稿。这也是国内官场的特色。领导不做指示,怎能显示出领导的不凡?

    身为县委办副主任,给朱建国写好发言稿,是刘伟鸿的分内工作。

    刘伟鸿虽然担任现职不到三个月,已经成为县委办比较有名的笔杆子,就算是一些“老秘”写文章的功底也不见得就盖过了刘主任。

    这也在无形之中令得刘伟鸿的威望上升。本来嘛,给一群玩笔杆子的人做直接上级,要是没有点过硬的本事,还真是难以服众,更不用说刘伟鸿又是如此年轻了。眼见刘伟鸿笔杆子上很是来得,又是正经科班出身,大家对这位“小主任”的观感,也就略略开始起变化。

    看来这位,也不仅仅是靠着和朱建国的关系好才荣膺重任的。

    其实刘伟鸿很烦写这样的官样文章。但形势格禁,不得不然。怎么说,也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是?

    正在搜肠刮肚,打算弄点新东西出来,桌面上的电话就震响起来了。

    是朱建国叫他马上去办公室一趟。

    刘伟鸿便退出文档,关了电脑显示器,一身轻快的去了隔壁的县委书记办公室。

    “伟鸿来了,过来坐,过来坐!”

    这一回,朱建国有别于往日的随意,早早就在待客沙发上坐了等着刘伟鸿上门。一见刘伟鸿进来,立即脸露微笑一迭声地招呼起来。

    刘伟鸿就有点奇怪,今儿个是怎么啦?

    没有特殊变故,朱建国是不会这样的。刘伟鸿和朱建国打了一年多交道,对他的为人性格很了解。总体来说,朱建国算是性情中人。

    不过刘伟鸿的奇怪,自然不会在脸上带出来,笑哈哈地走过去,就在朱建国一侧落座,自然而然的敬上香烟。

    如今刘主任抽烟的档次高了,一色的大中华。

    云雨裳那边,按月会给他汇钱到账户上,唐秋叶的服装店,生意也是越来越红火,单单一个春节,唐秋叶就尽赚了一万多块,高兴得什么似的,紧着给刘伟鸿送了一万元现金过来。唐秋叶老实得紧,总将刘伟鸿当做是真正的老板,她是老板娘。赚了钱,都乖乖地交给刘伟鸿。

    唐秋叶喜欢钱,但她更喜欢刘伟鸿。如果一定要她在钱和刘伟鸿之间做一个选择,唐秋叶会毫不犹豫地选刘伟鸿。

    有一个了不起的男人真心疼爱着,女人才活得有滋有味。

    唐秋叶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却又很实在。

    自然,刘伟鸿笑着将钱全都还给了唐秋叶。他不在意这点钱,只要他的女人高兴开心就好了。唐秋叶这样死心塌地地爱着刘伟鸿,刘伟鸿也是真心疼她。

    有了钱,刘主任就不刻意亏待自己穿好的吃好的,绝不避讳什么。

    朱建国笑嘻嘻地接了过去,似乎心情很是不错。

    难道斗殴事件已经解决了?

    刘伟鸿这么想着。

    这几天因为宗族械斗打死了人,朱建国一直都是闷闷不乐。虽然地区并没有真的追究什么,朱建国还是觉得“有亏职守”而且检讨还是要做的,必要的姿态得摆出来。

    朱建国一辈子要强好胜,堂堂县委书记作检讨,也让他感觉很难堪。

    这个心情的变化有些古怪。

    “书记什么事这么开心啊?得表扬了?”

    刘伟鸿笑着问道。

    不管怎么样,朱建国心情开朗,他也瞅着高兴。朱建国这人,刘伟鸿比较喜欢。可不仅仅因为他是上级的原因。性格对胃口吧。

    交朋友,有时候也讲究个缘分的。

    “嘿嘿,确实高兴。不过,不是为我,是为你!”

    朱建国有滋有味地抽了几口烟,笑哈哈地说道,望向刘伟鸿的眼神,益发的亲切。

    “我?书记,你别拿我开心了,我能有什么高兴事?”

    “你要升官了,难道不该高兴?”

    朱建国望着他,似笑非笑地说道。

    “升官?”

    刘伟鸿不由拖了拍脑袋,有点不明所以。他上副科级都不到一年,怎么又要升官了?

    朱建国笑了几声,随即隐敛笑容,正色说道:“伟鸿啊,经过县委的慎重考虑,决定派你去夹山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你觉得怎么样啊?”

    刘伟鸿顿时晕了一下。

    这个他还真是没有想到。

    毕竟他自己也清楚,年纪太轻了,满打满算,也才二十二周岁。在县委办公室做副主任,都算是惊世骇俗了。如果去下面区里做党政一把手,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这样年龄的副科级干部,必须得在省级机关以上,才不会那么引人注目。

    毕竟省级机关的副科级干部,也就是个大头兵,压根算不上什么领导的。自报家门说在某某厅做副科长,别人听了,那是毫不在意。

    但如果说在某某区做区长甚至是区委书记,那就要惊落一地的眼镜了。

    见刘伟鸿脸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神情,朱建国很满意。

    嘿嘿,总算把这个家伙吓了一跳。

    朱建国对刘伟鸿十分欣赏,就是有时候觉得他沉稳得过分了,也老辣得过分了,丝毫也不像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似乎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让他大吃一惊。

    现在,刘伟鸿终于也有了吃惊的时候。

    “不是吧,书记,这个……”

    刘伟鸿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措辞,顿了一下,才继续说道:“领导们怎么想着要我去夹山区任职?”

    朱建国说道:“这也是领导们深思熟虑的结果。邓县长亲口提出来的。”

    刘伟鸿立时警惕起来,双眉微微一扬,说道:“邓县长的提议?”

    “对!”

    朱建国很笃定地点了点头。

    “小邓认为,夹山区最主要的问题,不是宗族势力,而是经济落后。只有把夹山的经济搞上去了,大伙有了奔头,才不会天天打架闹事。这个倒也是很有道理的。他亲口向我推荐,觉得你很不错,有经济建设的眼光,所以推荐你去夹山区担任区长,协助熊光荣同志搞好区里的工作。”

    朱建国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说了原因。只是依旧忍不住叫县长为“小邓”看来邓仲和在朱建国心目中的印象,还是没有多少好转。

    “嘿嘿,邓县长这么看得起我。他怎么就知道我有经济建设的眼光了?”

    刘伟鸿全然不信邓仲和会有这般好意,这里面,肯定有些其他的原因。能官升一级当然是好事,但若是不搞清楚背后的真实原因,心里头总是有疙瘩。刘伟鸿可不喜欢自己身后,总有阴影紧跟不放。

    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朱建国笑了笑,说道:“也许那个经济发展规划的事,他知道是你弄的了。”

    倒是有这种可能,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经济发展规划,乃是引发朱建国与邓仲和不和的导火线,就眼下还在纠缠不休。邓仲和就算不清楚完全是刘伟鸿的首尾,起码也会怀疑。朱建国到任之后,最信任的始终是刘伟鸿,邓仲和高度关注刘伟鸿,也就在情理之中。

    “书记,那你自己的意见呢?”

    刘伟鸿谨慎地问道。

    他很清楚,自从黄克俭免职之后,很多人都盯上了夹山区区委书记的职务。这个职务,虽然谈不上是个香饽饽,总归也是很诱人的。别的不说,级别不就摆在那里呢。做区委书记,可比担任一般的县直机关头头要强。这已经是正科级里面,含金量最高的职务了。许多县级领导,都是从区委书记的位置上提拔起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大伙也是心知肚明。

    谁能当上这个区委书记,谁就有机会成为朱建国的亲信。朱建国下决心拿掉黄克俭,不就是要空出这么一个位置来,安排自己的人吗?

    这个,甚至比区委书记职务本身,更有吸引力。

    刘伟鸿压根就没想过要去夹山区工作,不料乌纱帽自动自觉地掉到他头上来了。确实是有点出乎意料。

    朱建国笑了笑,说道:“我现在不是正式找你谈话吗?”

    这其实就是明确的态度了。朱建国若是不同意的话,完全可以直接否决邓仲和的提议。同刚到任没多久,朱建国也有点舍不得将刘伟鸿放出去,他身边暂时还没有什么十分得力的帮手。

    “照我本人的意思,我是不想让你去的,我身边也少不了你。但是,这又是个机会,我不能挡了你的上进之路,是吧?”

    朱建国很诚恳地说道。

    “现在,就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意见了。”

    第164章要做就做一把手!

    其实从朱建国一说让他去夹山区工作,刘伟鸿就一直在思考此事了。

    暂时还没有召开常委会讨论,但朱建国和邓仲和两位党政一把手已经通了气,这个事已经有了八成以上的把握,或者说可能性。就算召开常委会,多半也就是走个过场。党政一把手都首肯的事情,在常委会上通不过的几率太小,几乎是没有。

    也就是说,眼下只要他刘伟鸿自己点个头,夹山区区长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无论区委书记还是区长,都是实打实的正科级,相对于他的年龄来说,二十岁出头就到了这个级别,还正式治理一镇五乡,很是了不得。

    京师的世家子,还很少有人是真正在最基层历练过的。

    如同云雨裳所言,世家子一旦外放,至少也是县级机关。比如贺竞强,一下去就是县委书记。这样好,也不好。至少,刘伟鸿有了这么一段治理乡镇的履历,将来是有可能加分的。缺点是起步低了点。不过他比贺竞强年轻了五六岁,相对而言,这个起步,也不能算低了。

    无疑,出任夹山区区长,比他呆在县委办公室做个副主任,实际上的县委书记秘书,难度要大得多。算是刘伟鸿下定决心从政之后,遇到的第一个真正的挑战。

    但也是机遇!

    “书记,嗯,我想请示一下,这个夹山区区长的位置,是不是已经定下来了?”

    刘伟鸿沉吟稍顷,问道。

    朱建国双眉微微一扬,略有点诧异地反问道:“你是什么意思?”

    刘伟鸿又犹豫了一下,决定直言不讳,说道:“书记,如果还没有定下来的话,我想,要么就直接去做书记!做二把手,不好施展。”

    朱建国这回是真的吃了—惊,忍不住上下打量起刘伟鸿来,似笑非笑地说道:“好啊,伟鸿,你胃口不小,敢情这个区长,你还看不上眼?”

    朱建国是确实没有想到,刘伟鸿会这么直白地向他伸手要官。这个年轻人,你说他心怀大志也好,说他不知天高地厚也好,总之他的手就这么伸出来了!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书记,咱们先别说看不看得上眼的问题,先来分析一下夹山区的形势吧。夹山区,你也亲眼见识过了,就是那么个烂摊子。地处偏僻,山多地少,偏偏人口却不少。人均耕地面积,也就一亩左右吧。这样的自然条件,土里刨食,解决温饱都难,更加谈不上脱贫致富了。夹山区一镇五乡,九桥乡是国家级贫困乡,竹林乡是省级贫困乡,其余三个乡,也都是出了名的穷。就算是夹山镇,名义上是镇,和其他区的乡比起来,也差得远,一样的贫困。这样一个地方,要想尽快把经济搞上来,让老百姓仓麋足,知礼仪,可不容易。”

    朱建国点点头。

    刘伟鸿说的是事实。

    发展经济,嘴里说说容易,真要做起来,何其困难。

    之所以黄克俭能在夹山区区委书记的位置上“混”到临近退休,夹山区太穷,在县里完全没有任何地位可言,是主要的原因。

    夹山区就这么个烂摊子,全然不受重视,自也就由得黄克俭“混”着。

    “当然了,夹山区穷是真穷,自然条件也是真的恶劣。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优势可言的……”

    刘伟鸿继续说道,有意停顿了一下。

    朱建国顿时来了兴趣,马上问道:“哦,那你倒是说说看,夹山区有什么优势?”

    和刘伟鸿谈话,朱建国总是能听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东西。

    在此之前,朱建国还真是没有想到夹山区那鸟不拉屎的地方,能有什么优势可言。

    “呵呵,夹山区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也丰富。我查过矿产局报上来的资料,夹山区有好几处储量丰富的媒层,还在九桥乡发现了锑矿和锰矿,储量也不小,开采难度并不大,主要是交通不便,前提?(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