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93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只有梁师傅还勉强支撑得住,不过也已经满头大汗。

    刘伟鸿望着这“溃不成军”的队伍,也只能暗看摇头叹气。

    小欧忍不住问道:“刘书记,还有多远啊?”

    刘伟鸿气定神闲,笑着说道:“不远了。经过前面那个村落,就开始登山,一个多小时吧,就能到猴子背。当然,这是我的速度。”

    人家都已经上气不接下气了,这位额头土汗水都很少,好不悠闲。

    “还要一个多小时?还没开始登山啊?我们这一路,走的不都是山路吗?”

    小欧顿时惊呼起来,脸上露出了绝望的神情。

    而且刘伟鸿说了,是以他的速度还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大家可都知道了,彼此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刘伟鸿笑道:“这只是土坡路,不是山路。山路可比这个陡峭多了,我都很吃力。”

    “我的天啦……”

    小欧的脸完全绿了,也顾不得县委书记就在身边,大声哀叹起来。

    慕新民的脸也是黑黑的,别看他什么都没说,其实只是在硬撑着,心里头老早后悔了,真不该提出这个建议,不是自讨苦吃吗?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咬着牙关硬撑了。

    刘伟鸿抬腕看了看手表,沉吟稍顷,说道:“慕书记,看来必须要歇息一会了。这样吧,我们去前面古亭村休息一下,喝点水再走,你看怎么样?”

    慕新民点点头,说道:“我倒是没什么,不过小欧是女同志,确实有点吃不消了,那就先休息一下吧。”

    “哦……”

    小欧顿时欢呼不已,像个小姑娘似的。

    古亭村背靠大山,在山脚下聚居了百十户人家,算走进山前的最后一个大村子。相对夹山镇或者九桥乡政府所在地,他们这里,其实也已经算得上是山区了。而在林庆县而言,整个夹山都是山区。

    刘伟鸿引领着慕新民等人,径直去了古亭村支书家里。

    古亭村的支书四十来岁,见到刘伟鸿,显示一愣,随即便惊喜地迎土前来,老远就伸长了双手,笑呵呵地说道:“刘书记,你怎么来了?哎呀呀,真是贵客啊!快快,请进屋里坐。”

    刘伟鸿和他握了手,笑着说道:“马支书,给你介绍一下啊,这位是慕书记,我们县里新来的县委书记,今天特意来看望大家。”

    马支书顿时便有些晕菜。

    县委书记?

    自从盘古开天地,就还没有一位“县太爷”到过古亭村。今天这是刮的什么风?

    好一阵,马支书才回过神来,赶紧在衣服上擦了擦双手,抖抖索索地和慕新民握手,嘴里一迭声地说道:“哎呀,是县里的慕书记。这个,这个可真是……”

    这个了半天,也没“这个”出下文来。

    慕新民自然是笑着和马支书握手,说了些勉励的言语。

    小黄尽管累得够呛,这时又利索起来,及时拿出相机,将县委书记和基层村干部热烈交谈的镜头摄进了画面之中。

    第377章猴子背

    慕新民一行,真正到达猴子背村的时间,是下午四点。

    三点钟的时候,他们在半山腰碰到了一大群村民,大约有三四十人,男女都有,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筑一条引水渠。尽管山风呼啸,天气寒冷,很多年轻小伙子,还是打了赤膊,浑身上下热气蒸腾,挥舞着大铁锤,叮叮当当地敲打山石。

    见到这个情形,几乎已经虚脱了小欧精神一振,吃力地问道:“刘书记,他们在干什么?”

    刘伟鸿答道:“在修引水渠。”

    “修引水渠?猴子背村的地势不是很高吗?”

    小欧很不理解。这么高的地势,又从哪里去引水?更高的地方,不是更缺水吗?

    刘伟鸿说道:“猴子背村其实并不在山径,而是在山的那一边,算是山沟吧。他们村落的地质构造有些复杂,可能是石灰岩地形,也可能地下有溶洞,总之存不住水。每次下雨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渗透完了。整个猴子背村八十几户人家,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都严重不足。他们只能修筑这条引水渠,从十几里外的山涧里引水过来。这一路上尽是岩石,修这条水渠很不容易。”

    刘伟鸿边说,边向那群村民走过去。

    村民们猛可里见到五个这么“洋气”的干部,都有点好奇,情不自禁地停下了手里的活计,望了过来。

    “高支书,高支书,高晨!”

    刘伟鸿冲着那群人就大喊起来。

    “哟,刘书记?”

    稍顷,从村民中传出一个十分讶异也十分惊喜的声音,随即一个矫健的身影便越众而出。仔细一看,却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汉子,身躯特别结实,精赤上身,一身古铜色的腱子肉犹如铁打一般,旋风般向着刘伟鸿冲来,形容之猛恶,难以言表。

    这样猛虎般的汉子,将小欧吓了一大跳,一连向后退了几步。

    “哈哈,我就知道你小子肯定会在这修水渠呢。农闲了,有时间弄了,是吧?”

    那名精壮汉子一来到近前,刘伟鸿便哈哈大笑一拳捣了过去,打在他汗淋淋的胸膛之上,如同擂鼓般,咚咚作响。

    刘伟鸿何等手劲,这汉子却连眉头也不皱一下,看样子是想给刘伟鸿一个熊抱的,终究不敢,站在那里,嘿嘿地傻笑,一迭声地说道:“书记,这么大冷天,你怎么又来了,不放心我啊?你尽管放一百二十个心。区里拨了款买水泥,又给了雷管炸药,我高晨要是再修不好这条水渠,那就从这山上直接跳下去!都没脸见人了我!”

    “嘿嘿,你小子倒想得美。你一跳了之,留下这半拉子工程,谁来搞,我自己来?”

    看得出来,刘伟鸿对高晨着实喜爱,笑着调侃道。

    高晨便笑呵呵的,望向刘伟鸿的眼神,也很是亲热,似乎将刘伟鸿当成了亲兄长来看待。

    “慕书记,给你介绍一下,这位高晨,是猴子背村的村支书,退伍军人。高晨,这位就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慕新民书记,亲自来看望大家了!”

    与高晨交谈了几句,刘伟鸿便即给他引介。

    “县委书记?”

    高晨也愣住了,有些不敢置信地望着慕新民。

    眼下的慕新民,可着实有些狼狈,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本来梳得一丝不乱的头发,也是水淋淋的,贴在头皮上,“数量不足”的劣势便显露了出来,再配上他威严的方脸,看上去颇为滑稽。

    当然,高晨倒是不敢怀疑慕新民的身份,刘书记亲自介绍的,能错吗?他只是不敢相信,堂堂县委书记,竟然会步行数小时,赶到这鸟不拉屎的猴子背村来。

    “哈哈,你好啊,小高支书!”

    慕新民脸上难得地要出了笑容,主动向高晨伸出了手。

    “您好,您好,慕书记……”

    高晨连忙双手握住县委书记的手,连连摇晃,神情甚是激动。小黄便赶紧举起相机,将这珍贵的镜头,拍了下来。又对着其他村民也拍了几张照片。

    这可是真正难得的好新闻素材。

    “小高支书,你们这是在修什么工程啊?”

    尽管刚刚刘伟鸿已经介绍过了,慕新民还是问了一句。

    高晨忙即答道:“报告慕书记,我们在修一条引水渠。我们猴子背村一直都缺水,特别是碰上干早年,喝水都有困难。这么多年,我们一直都想修一条水渠,但是没有雷管炸药,也没有水呃……我们村里太穷了,没钱买这些东西。幸好今年刘书记来了,他对我们很支持,给我们解决了雷管炸药,又拨款两万,给我们买水泥,我们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条水渠修好!”

    “嗯嗯,好,好!党和政府,就是应该为人民群众服务嘛,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慕新民便连连点头,赞许地说道。

    小欧笔走如飞,将慕书记这段指示记剥了下来,又低声对慕新民说道:“慕书记,您看,是不是给大家都说几句话,群众都在等着呢。”

    小欧也没想到会在半山腰上,碰到这样热火朝天的感人场面,觉得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时机,如果慕书记给群众说几句,整篇稿子,可能就有了灵魂。

    刘伟鸿微微一笑。

    不愧是搞宣传的,新闻敏感性很高。

    高晨便连声说道:“欢迎慕书记给我们大家作指示!”

    慕新民矜持着,点了点头。

    高晨自然不知道慕新民今天前来猴子背村的真正用意,以为又来了一位和刘书记一样关心群众疾苦的好领导,心里头十分高兴,见慕新民点头认可,立即返身对着三四十名村民高声喊道:“乡亲们,县里的慕书记来看望我们大家了。慕书记要给大家作指示,大家热烈欢迎!”

    村民们懵懵懂懂的,不知道县里的书记是个多大的官,听了这个话,便都鼓起掌来。慕新民举起右手,向村民们致意,在高晨的引领下,站到了一处高高的岩石上,清了清嗓子,开始对村民们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小黄忙着拍照,小欧忙着记录,似乎刚才登山的疲惫一扫而空,浑身又充满了活力。

    刘伟鸿和梁师傅站在一起,微笑着倾听慕书记的讲话。

    凛冽的寒风中,慕书记的身躯不时抖动一下。

    梁师傅便低声说道:“刘书记,这里太冷了,风太大,慕书记流了汗,搞不好就会受寒……”

    说着,梁师傅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颤。

    只觉得被汗水湿透了的内衣冷冰冰地贴在身上,就像一件冰甲似的,很不舒服。

    刘伟鸿便微微一笑,没有吭产。

    身上冷不冷,慕书记五十几岁的人了,应该不用别人提醒吧?

    果然,慕新民只简简单单地讲了两分钟,便结束了演讲,从岩石上下来。一直为他抱着外套的梁师傅连忙走上前去,将中山装给慕新民重新穿上,对高晨说道:“高支书,慕书记今天走了一天的山路,早晨八点多就出发了。你看,现在是不是请慕书记去你们村里休息一下,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高晨如梦初醒,连忙说道:“当然当然,慕书记、刘书记和各位领导,今天都是我们猴子背的贵客……慕书记,刘书记,请去村里休息吧。”

    这个提议,自然没有任何人反对。

    其实慕新民只是硬撑着,已经很吃不消了。别看小欧很狼狈,但毕竟年轻,慕新民搞不好回去之后还要病一场。不过说起来,病一场也不坏。县委书记一上任,就急着深入山区体察民情,因此被冻病了,也是一个极佳的新闻素材啊。单这一件事,就能做个很好的文章了。

    林庆县刚刚搞了个“林庆经验”作为全国典型,马上又出一位“爱民如子”的县委书记,正是相得盖彰。说不定五十三岁的慕书记,也和前任朱书记一样,还有上升的空间呢?

    官场上的事,关键是要顺应潮流,还有那么一点运气。

    高晨大声说道:“乡亲们,今天收早工,大家都一起回去,陪县里和区里来的大领导说话聊天。”

    修水渠的村民们便即欢呼起来。寒冬腊月的,谁愿意在半山腰上砸石头啊?只是这条水渠乃是猴子背村的“生命线”必须赶在明年开春前修好,将山涧的水引进来,才不影响春播。大伙这才在高晨的带领下,拼命地赶工。如今县里的书记和区里的书记都来看望大家,谁心里不是热乎乎的?

    当下在高晨的引领之下,簇拥着慕新民继续向山上攀登,须得翻过这座山,才能赶到猴子背村。村民们收拾好工具和雷管炸药,说说笑笑地跟在后边。他们从小就在山区长大,走山路早就习惯了的,毫不在意。倒是小欧很快又开始掉队,几名身强力壮的女性村民便热心地上前搀扶她。到后来,干脆一边一个,架住她往上攀登。

    小欧开始还有点不好意思,村民们便笑着安慰她。

    也是,她一个城里的女干部,爬了一天的山,到这里来看望大家,确实够难为的了。在此之前,还从没有城里的女子到过猴子背呢。

    刘伟鸿则步履轻盈,一路上不时和高晨交谈几句,询问水渠的进度和村里的情况。

    第378章刘书记的脑袋就是好使

    对干小黄、小欧等城里长大的年轻人来说,猴子背是一个奇观。翻过大山,就能看到一面山坡上,从上到下一栋栋各式各样的民居。

    说各式各样,绝不夸张。有些房子,是以条石建成的,看上去十分的厚重。有些房子,则是以土砖建成,很是破败。还有一些,则是木板房,显得相当的古朴。但不管哪种房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有一层,没有两层以上的。从山坡上一直延绵到山沟之中。

    小黄一见如此景观,立即便举起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一边不停地向周围的村民询问。

    高晨笑着对他解释道:“黄科长,我们这猴子背,可是很有一些历史了。在这里一两百年了吧。老祖宗迁到这里来的时候,据说是为了躲避兵祸。当时只有几户人家,现在都快一百户人家了。

    高晨是退伍军人,很见过些世面,对城里机关干部的称呼也分得清,没有像普通村民一样叫小黄“黄干部”而是叫黄科长。

    小黄便感叹地说道:“哎呀,真是没想到,在这大山深处,还能见到这么大的一个院子。”

    刘伟鸿说道:“高晨,老祖宗是为了避兵祸,不得不躲进深山老林。如今太平盛世,改革开放了,就不能抱着老黄历不变。得想办法发展,脱贫致富。”

    高晨是刘伟鸿第一次徒步考察猴子背仙女寨等几个大山深处的村庄时认识的,对这位年纪轻轻却在村里极有威望的退伍村支书很有好感。已经给高晨许下诺言,只要他组织村民们将引水渠修通了,就将他调到区里,想办法给他解决干部待遇。

    刘伟鸿喜欢这种一心为公,又敢打敢拼的年轻干部。

    而高晨对刘伟鸿亦是敬佩有加。这位比他还要年轻的小书记,办事那叫一个利索,甚少官话套话,实地考察过猴子背的实际情况之后,二话不说,就答应给他解决急需的雷管炸药和水泥。高晨自从两年前从部队退伍,被村民们选举为村支书之后,为了修引水渠的事情,这两年没少跑乡里区里,鞋子都是烂了两双,愣是一无所获。

    穷啊!

    村里穷,乡里也穷,区里一样的穷。

    谁都理解猴子背村民的艰难,但谁都拿不出钱来,解决不了实际的问题。

    直到刘伟鸿实地考察猴子背,才算是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从饲料厂的第一批盈利之中,拿出一笔款子来,支持猴子背村修建水渠。

    一些雷管炸药,加两万块钱,就能解决一个村子数百人的用水和后续的发展,刘伟鸿怎么算这笔账都觉得十分划得来。

    高晨说道:“刘书记,等水渠修好了,就能解决大问题,明年的日子就好过了。”

    刘伟鸿摇了摇头,说道:“高晨,当领导的,眼光不能这么短浅。就算修好了水渠,也只能解决人畜的饮水问题,灌溉问题不一定能完舍解决。我看等主干渠修好之后,还得想想办法,我们以前的灌溉方式有问题。你们这地存不了水,再多的水浇下去,农作物来不及吸收,就全漏了。这个不行。你们那水渠,引不来这么多水。”

    高晨愣了一下,点点头,说道:“到书记,是这个理,但我真是想不出好办法来。”

    刘伟鸿说道:“滴灌!高晨,你明白什么叫滴灌吗?”

    高晨连连摇头,神情有点茫然。

    刘伟鸿说道:“这个滴灌,是以色列的农庄发明的一种浇灌技术。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缺水很严重。但他们的农作物,每年都能大丰收,科学种植就是根本的前提。所谓滴灌技术,就是直接将水管接到田间地头,作用于农作物的根部。简单来说,就是每一株植物的根部都有一个水龙头,每天定时浇水,水流量不大,很小,一点一点地滴下去。基本上还来不及渗透,植物就能把水分都吸收了。用水量很小,但能保证农作物的需要,明白了吗?”

    高晨便沉思起来,想象着刘伟鸿所言的这个滴灌技术,是何种模式。

    刘伟鸿索性从山道上直接走进一块坡地,指着地里种的一些作物,现场给高晨“上课”须知刘书记以前是在农校当先生的,传道解惑倒是老本行。

    见了这般模样,慕新民、小黄、小欧等人也只得停住脚步,来到地里,和村民们一起听刘伟鸿“讲课”大家也都是一脸的茫然。

    慕新民也好,小黄小欧也好,都不是出身农家,对这些农业科技知识,全然不懂。

    高晨的悟性很高,听了一会,便搔了搔头,说道:“刘书记,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这个水管,得花多少钱啊?咱们这满山遍野都是坡地……”

    这要是每一株农作物根部都安排一个滴灌的水管,那还了得,不知要花多少钱了。不要说猴子背根本没这个财力,就算夹山区,也给不了这么多钱。

    慕新民脸上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年轻人,就知道耍嘴皮子,好高鹜远,一点都不脚踏实地。

    刘伟鸿不再笑骂道:“高晨你个笨蛋!水管就一定得是铁制的,要出钱买?你自己抬头看看,对面那竹山,那满山遍野的竹子,你不会就地取材?把竹子弄回来,劈开两半也好,将中间打通也好,再钻些眼儿,连在一起,不就是水管?你们在水渠的源头控制好,搞些小闸门,每天定时开闸两三个小时,那就足够了,开动脑筋嘛!”

    离猴子背大约十来里地的对面山上,确实是茂密如海的竹林,郁郁葱葱,蔚为壮观。竹子耐旱,根系发达,深入地下,普通农作物不能生长的地方,竹子都能适应。

    高晨茅塞顿开,兴奋地一拍脑袋,叫道:“对啊,这就是现成的材料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刘书记,还是你的脑袋好使!”

    其实也不是高晨笨,关键是他以前根本就不知道有滴灌技术这回事。刘伟鸿也是因为有了后世在省农科院工作的记忆,才知道这个技术的。

    小欧便急急忙忙打开笔记本,将刘伟鸿这段话在本子里记剥下来。

    慕新民说道:“嗯,刘伟鸿同志这个办法似乎是不错。如果能行得通,倒是值得在全县其他干早的农村推广。毛竹不值钱,用来代替水管,是个不错的思路。”

    小欧又连忙将慕书记的话也记剥下来,心说还是慕书记高瞻远瞩,总是站在全局的高度看问题。

    刘伟鸿微微一笑点头称是。

    虽然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慕新民这么说有点“抢功劳”的意思。但如果真能在全县推广,那倒是个好事,能让许多的农民得到实惠。毕竟慕新民才是县委书记,刘伟鸿再牛,暂时也管不到夹山以外的区镇,须得借助慕新民手里的权力。

    “刘书记,我明天就安排人去那边砍竹子做水管。咱们先试验一下要是能行得通,就得马上动手了,不然赶不上明年的春播。”

    高晨也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听刘伟鸿说得有理,便摩拳擦掌的,只想马上把这事做好了。

    刘伟鸿拍了拍他的肩膀微笑说道:“走吧,咱们先到村里去,慕书记几位,真的比较累了,得好好休息一下。”

    “啊,好的好的。慕书记,请!”

    山势十分陡峭,山路又非常狭窄走在上面,须得十二分的小心翼翼才行。幸好小欧的皮鞋,早就拗断了高跟,不然在这种山路上她很容易摔了下去,那就麻烦大了。

    饶是如此,高晨也专门做了安排,请两名女性村民搀扶着小欧,生怕她摔跤。几百米的山坡,真滚下去了可不是玩的,会出人命。而高晨自己,则亲自搀扶慕新民。不管慕新民是不是县委书记,年岁就不小了,算得长者,来猴子背做客,高晨当得保护人家的安全。

    至于刘书记,却是不必在意。

    这人矫健着呢,体力比他们这些山民还好。

    高晨的家,在山坡的下方,建在一处略显平坦的坡地上,青石墙壁,屋顶上铺的也是风干的茅草,糊了一层泥巴,一共三间房子。高晨的父母住一间,高晨住一间,还有两个较为年幼的弟妹,住了一间。高晨那间房子,就做了临时的会客室,而他父母的卧室,则兼做厨房。当然,如果不是特别寒冷的天气,做饭都是在室外,垒个土灶,烧柴火。冬天则是在室内,有些石炭,再加一些木炭,既能煮饭又能取暖。

    至于高晨这个支部书记的房间里,就是一张床,还是用石头垒起来的架子,上面搁一块竹制的床板,再垫些干燥的茅草,一床简单的黄布棉被,一看就知道是部队的物品,退伍的时候,部队首长允许高晨带回家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张自制的木桌和几张自制的竹椅木凳,高矮参差不齐,算是个小小的办公场所。七八个人进去,便显得十分的狭窄。

    见到这个模样,小欧、小黄不免目瞪口呆。

    这就是村支书的家兼办公室?

    第379章山村真实生活

    眼见高晨有点手忙脚乱,刘伟鸿就吩咐道:“高晨,现在别忙其他的,你做好几件事吧。第一,弄点热水过来,请慕书记和大家洗把脸。第二,弄点热茶,最好是姜汤,再发发汗,不然就这么息汗了,会感冒。第三,搞个大火盆过来吧,这房子里太冷。”

    初冬季节,在平原地带,或许还不是太冷,但在山区,温度最少要低三四度,慕新民他们可是照着山下的气温穿的衣服,而且一身汗,平息下去之后,最容易着凉。

    刘伟鸿这个布置,很有针对性。

    小欧望向刘伟鸿的眼神,就变得亮晶晶的了。她现在就感到好冷了,刘伟鸿简直就是她肚子里的蛔虫。这个小书记,年纪轻轻,懂的事还真不少。

    高晨连忙答应了一声,急急忙忙跑了出去。

    很快,热水,姜汤和老大的火盆都被弄了过来。

    慕新民等人用热水洗了把脸,又擦了擦手掌和手臂,感觉舒服多了,再喝着热气腾腾的姜汤,围着大火盆一坐,刚刚息了汗,感到凉飕飕的身子,又逐渐暖和起来。

    真舒服啊!

    一开始的时候,小欧还努力挺直了腰肢坐着,但是很快就扛不住,两个眼皮子直打架。实在是累惨了。小黄也比她好不了多少,不过小黄是男子,体力上略好一些,勉强在支撑着。

    慕新民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毕竟上了年纪,浑身都像散了架子似的。只是身为县委书记,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打瞌睡,那也太不成体统了。刘伟鸿说他十个月时间,跑遍了全区一百零三个行政村,慕新民开始还有点将信将疑,现在见了刘伟鸿这行有余力的样子,却是信了九成。

    年轻就是好啊!

    不过再年轻体力再充沛,也要人家小刘有这个心,愿意跑才行。看来这个年轻人是真的想做出点成绩来。

    慕新民又在心里暗暗掂量了一下自己受领的“任务”这样一个有背景又实心想为群众办点事的年轻干部,真的要“看住”他吗?慕新民第一次犹豫起来。但这种犹豫,也只是稍瞬即逝,自身的利益很快占据了上风,慕新民的心马上变得刚硬,并且隐隐为自己的“动摇”感到羞愧。

    五十几岁的人,在官场混了一辈子,还这么“天真”真是可笑!

    喝了几口姜汤,慕新民开始和高晨随口聊天,询问着猴子背村和相邻的其他几个山区村落的情况。高晨自然一一作了回答。

    小欧原本昏昏欲睡,这个时候又强打精神,坐直了身子拿出本子,记录慕书记和高晨的对话。一旦投入工作,身上的疲累似乎也略有减轻,不那么犯困了。

    刘伟鸿默默作陪很少插嘴。

    高晨家门外,早就围了一圈的村民,好奇地往屋里打量着。听说来的是县委书记呢。其实县委书记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猴子背村的大部分村民并不清楚。在他们心目中,县里最大的官该是县长。

    一县之长嘛!

    至于县委书记,应该是县长手下的干部。不过也走了不得的大官了。猴子背村,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么大的官。以前区里的小刘书记就已经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领导了。

    慕新民在村民面前很和蔼,举手招呼几个年纪较大的村民,进屋里来坐。房间本来就不大,再进来几个人,就挤得满满当当的了。但人多了,倒也暖和。

    慕新民又掏出自己的香烟,礼让给村民们,村民们便带着畏缩和恭敬从他手里接了过来。

    一时之间,房间里很是热闹。

    高晨陪着聊了一会,眼见时间不早,便说道:“慕书记,刘书记,你们几位先坐一会,我出去一下。”

    无疑,他是要去安排晚餐了。

    慕新民连忙吩咐道:“小高啊,你是去弄晚餐吧?我有个要求,就是不要搞特殊,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就吃你们平时吃的饭。”

    “这个……慕书记,你们几位是贵客,这样不行吧?”

    高晨顿时有点犯难,搔了搔头说道。

    刘伟鸿便暗暗好笑。

    高晨是个实诚人,远不如夹山镇周边那些支部书记那样“圆滑”领导这样的话,那是肯定要说的,但你肯定不能当真。一般来说“懂事”的村干部,都会笑呵呵地答应下来,然后该怎么弄还怎么弄。

    猴子背的生活水平,刘伟鸿可是见识过,真要是村民们吃什么,慕书记也吃什么,今晚上慕书记估计要饿肚子。那种饭食,慕新民这种刚从省里机关下来干部,不要说没吃过,可能连见都没见过。

    “就是这样,不搞特殊。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慕新民很坚决地一挥手,说道:“我这次来,就是想要亲眼看看山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高晨还是有点拿不定走意,眼神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刘伟鸿身上,刘伟鸿年轻,和他很谈得来,又是夹山区的书记,高晨就将他当成了“自己人”在夹山区的辖境内,区委书记也算半个主人吧?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高晨,按照幕书记的指示办。”

    高晨似乎就明白了什么,点了点头,转身出了房间。

    慕新民继续和其他村民聊天说话,有关村里的情形,问得很是详细。

    很快,食物的香味便传了过来。小欧和小黄都情不自禁地咽了一口口水。今儿走了一天山路,就在古亭村吃了点饭,临行前刘伟鸿让小熊准备的饼干,也在路上被吃了个精光,这会早就饿得肚子咕咕叫了。这食物的香味,就显得格外诱人。

    刘伟鸿就知道,高晨还是没敢当真“执行”慕书记的指示。不要说县委书记这样尊贵的客人,就算来了普通的亲戚,淳朴的山民们,谁不是的拿其所有来招待啊?

    天擦黑的时候,高晨走了过来,说是可以开饭了,又请示道:“慕书记,我们有自己酿的包谷酒,是不是喝一点?”

    慕新民一听,微微领首:“好,自酿的包谷酒,可以喝一点。”

    被邀请来谈话的几位村民,便纷纷起身告辞,围在屋子外的村民们也都散了。总不能在这里围观县里领导吃饭吧,太不礼貌了。

    高晨和他的父母一一一对四十几岁的中年那女,端了几个大碗过来,摆在桌子上。正中间一个大海碗,堆尖一碗黑红的肉片,用红辣椒爆炒的,一看就知道是风干的野味。在这大山深处,村民们偶尔能打到个野物,一般都是拿到城里去卖掉换钱,也有风干了挂起来,准备待客用的。

    野味旁边,是一夫碗红薯粉条炖白菜,一大碗油豆腐,都是红辣椒铺面。此外还有两个竹篮里,堆尖放着金灿灿的玉米面饼子,热气腾腾的。

    高晨捧着一个酒坛,打开来,浓烈的酒香四溢。

    这种农家老包谷酿的酒,可比一般的米酒度数高得多了,足有四十几度,刘伟鸿曾经喝过一次,挺厉害的。

    慕新民顿时板下了脸,很不悦地说道:“小高同志,不是跟你说了嘛,不要搞特殊,你们平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高晨憨厚地笑着,说道:“慕书记,也就是些家常菜,真的没什么。我们这谁家来了客人,都要招待的。这已经很怠慢了,山里只有这些东西,叫贵客见笑了。”

    慕新民想了想,说道:“那好吧,我领你这个情,明天必须要吃一样的饭食。”

    “好好……”

    高晨连连点头。

    当下几个人围桌坐了,高晨给大家斟酒。他的父亲也在一旁作陪,母亲都悄悄的走了,高晨的弟妹,也没有上桌来。

    “来来,慕书记,刘书记,各位领导,我代表猴子背的乡亲们,敬大家一杯……”

    高晨站起身来,端着酒碗,高声说道。

    大家有说有笑地吃了起来,许是饿了,这种很普通的饭食吃在嘴里,只觉得格外香甜。

    吃了几口,慕新民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忽然问道:“高晨,你妈妈和弟弟妹妹呢?怎么不一起过来吃?”

    高晨脸上便露出尴尬之意,支支吾吾地说道:“慕书记,我们这有规矩,客人来了,女人和孩子是不上桌的……”

    “咳!你这个小高,怎么这么封建?快去快去,把你妈妈和弟弟妹妹都叫过来一起吃。”

    慕新民就很不悦地说道。

    高晨便很为难。饭菜都是按照“定量”做的,可没有做他母亲和弟妹的份量,这要是都叫过来吃,肯定不够,客人就吃不饱了。哪有县委书记和区委书记来视察地方,却叫人家饿肚子的道理?

    见高晨不肯去,慕新民索性放下碗筷,大步走了出去,径直去了高晨父母那边的房子,小黄和小欧等人,自然也跟了过去。

    推开门,却只见高晨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围在火塘边,火塘上挂着一个铁锅,锅里是一锅清汤,漂着几片菜叶,看不到一点油花,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乌黑的杂粮饼子,就着那锅清汤在吃饭。见到慕新民进来,赶紧起身,很是诚惶诚恐的样子。

    小黄赶紧举起相机,拍了几张照片。

    第380章姓慕的颠倒黑白

    “书记,这不是颠倒黑白吗?老慕怎么能这么干?”

    马吉昌怒气冲冲地来到刘伟鸿的办公室,将一份最新出刊的《楚南日报》重重拍在桌子上,嘴里呼呼地喘着粗气,满脸怒容。

    “怎么啦?”

    刘伟鸿笑着问道。

    “书记,你自己看吧,小熊刚刚送过来的《楚南日报》”

    马吉昌一屁股在刘伟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里坐了下来,梗着脖子说道。

    通常《楚南日报》送到之后,多公室的小熊会第一时间送到书记办公室。他知道刘书记喜欢看报纸。做一把手的,关注上面的消息,很是正常。不过这一回,小熊却没有急着将报纸送给刘伟鸿,而是先给了马吉昌。

    实在小熊担心刘书记看了今天的《楚南日报》之后,会大发雷霆。

    不过马吉昌也差不多,看了之后气坏了。

    刘伟鸿便拿起那份《楚南日报》看了起来。

    头版的显眼位置,刊登着一篇通讯,一张照片特别显眼,乃是林庆县委书记慕新民和几名村民一起用餐的照片。照片上的那几位村民,就是高晨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慕新民和他们一样,手里拿着黑乎乎的杂粮饼子。

    这篇通讯是由林庆县委宣传部写的,主要内容就是慕新民考察基层工作。

    眼下已经是十二月中旬,慕新民到任一个多月,基本都在下基层考察。其中在夹山区呆的时间最长,三天两夜。上次刘伟鸿陪同他考察猴子背,就花了一天多的时间。慕新民返回县里之后,又陆续考察了其他几个区,然后这篇文章就见报了。

    通讯的主角自然是慕新民,这个理所当然。但这篇通讯之中,慕新民考察夹山区的内容,占了一多半,而其中最突出的内容不是考察夹山的饲料厂和机械厂这些新鲜事务,却集中在猴子背村等最为贫困落后的山村。

    通讯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写夹山区的贫穷和落后,用比较夸张的语法,将猴子背村形容为“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村民们的主粮,就是这种黑乎乎的杂粮饼子和几片菜叶煮成的清汤。还特别注明,这是在村支书的家里。可以想见,其他村民的生活只有更差。

    “我呸!什么边吃边流泪?演戏也不是这么演的,我看他是吃不下去,噎得流眼泪吧?”

    马吉昌气呼呼地说道。

    刘伟鸿本来也是脸色严峻,闻言却“噗”地笑出声来。

    这个老马有时候也蛮有幽默感的。

    “书记,你说,他到底是何居心?咱们夹山区建起了好几个工厂,群众今年种棉花赚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大批生猪也快出栏了,这些都是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么好的东西,他不报道,偏偏要报道猴子背。不明内情的人看了还以为我们这些区干部都在吃干饭呢,一点不关心群众的死活。这不是成心的吗?夹山区这一年来的变化,就是瞎子也能看得到!他一个县委书记,这么没水平!”

    马吉昌见刘伟鸿笑了,也跟着笑了几声,随即又气愤愤的了。

    刘伟鸿不吭声。

    “还有啊你看这段,这儿……”

    马吉昌站起身来,跑到刘伟鸿的身边,伸手指着报纸,说道:“这里说什么慕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区委书记刘伟鸿,要多下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多关注群众的疾苦!他妈的,他才来了几天,看了几个地方?你刘书记到任十个月走遍了全区一百零三个行政村,这个他们怎么不写?这就是想污蔑你嘛!”

    马吉昌气不打一处来,差点就将报纸戳了个大洞。

    马吉昌说的不错,整篇通讯都在突出慕新民的勤政爱民,而夹山区的干部尤其是区委书记刘伟鸿,隐然成了衬托慕书记光辉形象的反而人物,被慕书记“语重心长”地告诫,带着点批评的意思。

    报纸上还特意点明,刘伟鸿是一名非常年轻的干部,刚刚从学校毕业两年时间,担任夹山区区委书记不足一年,以前没有基层工作的经验。摆明就是说刘伟鸿基层工作经验不够,管理这么大一个区,能力尚有欠缺,以至于夹山区还有那么多群众生活在极度的贫困当中,连饭都吃不饱。

    这样的年轻干部,和老成持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比较起来,还是差了点火色。

    “书记,你说,姓慕的这么搞,到底是什么意思?”

    马吉昌一手扶着刘伟鸿的椅子背,望看报纸,问道。马吉昌四十几岁,尽管一直在基层工作,脑袋瓜子可也转得不慢,从这篇明显不对头的通讯之中,颇能看出点门道来。老慕这是专门冲着刘伟鸿来的,这一点错不了。只是老慕为什么要这样搞,马吉昌一时有点猜不透。不讨他对慕新民的观感,是特别恶劣了,一开始还叫声“老慕”现在直接变成了“姓幕”的……

    也难怪马吉昌如此生气,这篇通讯上尽管只提了刘伟鸿的名字,没有提夹山区其他干部的名字,但完全否定夹山区的工作,乃是确定无疑的。马吉昌身为夹山区区长,这一年来,跟随刘伟鸿,兢兢业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夹山区的群众几乎人人都得了实惠,到头来得了这么个评价,叫他如何不郁闷?

    刘伟鸿笑了笑,拿起桌面上的大中华,递给马吉昌一支,笑着说道:“区长,坐,坐下聊。没什么大不了的。”

    马吉昌这才意识到自己这样子站在刘伟鸿的身后,刘书记得扭过头跟他说话,很不方便。自己是有点不大礼貌了。连忙接过烟,回到办公桌对面坐下。

    刘伟鸿亲自给马吉昌点了火,自己也点上一支,深深抽了一口,没有忙着说话。

    “书记,这个事,不能等闲视之。我估计这张报纸一发下去,咱们区里的干部,马上就会变得人心惶惶。”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多少工作等着做呢,姓慕的搞这么一下,简直就是他妈的故意捣蛋!”

    马吉昌说着说着,又激愤起来。

    自刘伟鸿出任夹山区区委书记之后,夹山的班子空前的团结,干部队伍的士气也很振作,马吉昌作为区长,推行什么工作都很得心应手,心里头是很惬意的。只觉得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就是个年干得最开心,浑身都劲鼓鼓的。不料关键时刻,姓慕的却从背后给了这么一刀子。

    真是气死人!

    不但气,还有点怕。

    不管姓慕的是个什么意思,他可是县委书记。慕新民这样不待见刘伟鸿,夹山区的干部还有前途吗?如果继续紧跟刘伟鸿,就要得罪县委书记;向慕新民靠拢吧,现放着刘伟鸿在这里,这道坎就很难迈得过去。以刘伟鸿的强势,岂能容忍夹山的干部背叛他?

    在夹山区地位越高的干部,这种尴尬之意便越浓。

    当真两难啊。

    刘伟鸿刚看到报纸的时候,心里头也很生气,不过转瞬之间就平静下来。很多事情,光生气可解决不了问题,得冷静去应对。

    “吉昌,慕书记关心贫困山区,总是好事嘛。领导要树立威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