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116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名单的始作俑者,那就更加不消说了。这几天看似平静,其实一到晚间,县委大院就变得热闹非凡,登门升见老领导的中层干部络绎不绝,往往前一批人还没走,后一批人就在门。等着了,县委大院的林荫之中,到处能看到闪动的身影,都是在等着领导的空闲,好进去探听消息。

    在地方上,最牵动人心的就是干部调整,每一次干部调整,都会造成这种现象。料必经过几天私下的交换意见,邓仲和徐头浩等人,俱皆心中有底了吧?现在还只是过场,用不了多久,这个看似平静的书记办公会议就会变得“唇枪舌剑,硝烟弥漫”

    第471章争执

    “对于这些干部的调整,大家有什么意见,都谈一谈嘛。”

    待得刘伟鸿的汇报告一段落之后,慕新民缓缓说道。

    徐文浩随即说道:“慕书记,我讲几句吧。”

    他是分管干部的党群副书记,一般这样的会议,他都会发表意见。而且徐文浩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看上去心情不是那么好。刘伟鸿刚才通报的内容,他手里有两份名单,一模一样。这正是徐文浩生气的原因。身为党群副书记,他竟然先从县长邓仲和手里拿到名单,其后慕新民才找他沟通。

    程序上,慕新民倒也没有太大的错误,先交代县委组织部考察,随后与分管副书记沟通,也算是比较正常。问题在于,徐文浩的判断,和刘伟鸿基本一致,这份名单,多半不是慕新民的意见,而是周云舟与米贤华的幕后推手。慕新民没打算和拉拢他徐文浩啊,估计对他与邓仲和的关系比较忌讳。

    既然如此,徐文浩便也不能在龟缩不出了。

    党群副书记这个职务,其实很是敏感,也很是考验政治智慧。文件规定,县委书记管干部,党群副书记协助书记工作,县委组织部是具体的执行部门。党群副书记有那么点两头不靠的意思。如果碰到强势的县委书记,党群副书记便比较难做,往往会被弱化甚至架空。徐文浩现在更加头痛,不但书记很犟,县委组织部长更牛叉,他要是不好好表现一下自己的存在,只怕真的会边缘化了。

    邓仲和找过他,徐文浩心里有数。一边是忌讳,一边是主动伸出橄榄枝,徐文浩也需要仔细权衡一下。

    “文浩同志,请讲。”

    慕新民尽可能在脸上挤出一点笑容。不过大家已经习惯了他那张古板的四方脸,对他硬挤出来的笑容反倒有些不适应了,只能尽量不去看他的脸。

    徐文浩正色说道:“慕书记,各位同志,先谈谈邱德远同志的调整。我认为,邱德远同志在荆湾区的工作还是很得力的,这个同志在荆湾区工作对间长,情况熟悉。现在他们正在大力推广生猪养殖,建一座大型洗煤厂,这些工作对于荆湾区的发展积极重要,都才刚刚铺开,这个时候将邱德远同志调走,我认为不合适。而且让龙华同志去接任荆湾区的书记,更加不合适。龙华一直都在机关工作,基本上没有什么基层经验,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让龙华接替邱德远,不妥!”

    邓仲和与刘伟鸿便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读到了一丝欣慰之意。

    徐文浩这算是表明态度了。

    任谁都知道,邱德远是邓仲和的亲信,上回人代会上,刘伟鸿推举事件,就是邱德远和夹山区的马吉昌在前边运作的。可谓是帮邓仲和冲锋陷阵的干将。徐文浩一上来,便反对调整邱德远,就是一种信号。

    慕新民不悦地说道:“文浩同志,这回调整干部,有个基本前提,就是有些干部在一个地方工作对间太长了,这个不符合干部任用的常规。就说邱德远,区长三年,区委书记三年,加上副书记和副区长的任期,邱德远在荆湾区前前后后干了十来年。这个不行。长时间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很容易形成惰性,也容易搞一言堂。这个对干部队伍的建设,对党内民主的发挥都是不利的。你也是老组工干部了,这个情况,应该是很清楚的。”

    以邱德远打头,本就是慕新民刻意的安排,目的便是要打压一下邓仲和。邓仲和已经成为刘伟鸿的盟友,慕新民算是看明白了。而刚好,邱德远又在荆湾区任职时间太长,正是十分合适的目标。

    照理说,荆湾区区委书记和县交通局局长,都是正科级,邱德远调任,也不算贬谪。不过真正的内行,都不会这么看的。主要还是因为林庆县地处偏僻,境内交通网络很不发达,交通局局长,实在不算多么的位高权重。而荆湾区,又是林庆县最为富裕的一个区,紧随城关镇之后,人口也比较多,区委书记的份量很重。如果是搁在后世,邱德远这个调任,就算不是提拔,也该算重用。

    时代不同,认知也就不一样。

    慕新民的话,隐然有指责徐文浩之意。你这个老组工干部,还需要我来教你怎么做吗?

    徐文浩随即说道:“慕书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承认,邱德远在荆湾区工作的时间是比较长,但这个同志性格直爽,本质不错,在荆湾区这么多年,也没犯什么错误,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好。这就足以证明,邱德远并没有产生惰性,更没有搞一言堂。尤其现在荆湾区处于准备更上一层楼的关键时刻,临阵换将,历来是兵家大忌。我认为这个调整不妥。”

    慕新民很郁闷。

    名单上的第一个调整,就闹了个满拧。

    周云舟轻轻咳嗽一声,微笑着接上了话:“徐书记,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大局出发。徐书记的顾虑,不能说没有道理,邱德远同志确实很不错。我们这里也没有谁否定他嘛,就是一个正常的调整。慕书记的意见,我是赞同的。一个干部,确实不适合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工作太长时间,时间太长了,是容易出问题,都形成惯性了嘛。这个文件也有规定的。正是因为邱德远本身过硬,所以才要请他做表率。他这样过硬的同志,都一样必须调整,其他同志就更加不能有意见了。再说,交通局也是非常重要的部门。我们林庆的交通状况落后,正需要一位工作能力强,作风硬朗的干部去主持交通局的工作,这样才能迅速打开局面,扭转这种落后的状况。这也是县委对邱德远同志的信任,呵呵……刘部长,我听说你带领组织部的同志,在搞一个干部考察评议制度,这个思路我是很赞成的。我听李刚同志说,你们搞的那个考察评议制度的草案里面,就有这么个意思,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任职时间太长的领导干部,要适时进行调整,是不是这样啊?”

    周云舟是老组织部长,有关干部工作,谈起来头头是道,而且话锋一转,就揪住了刘伟鸿,想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是好手段。尤其是眼见慕新民吃瘪,及时站了出来顶住徐文浩,表现得很到位。周云舟以前在组织部长任上,就和徐文浩合作得并不愉快。

    这也可以理解,两人分管的其实是同一个领域,级别也一样,只是党内排名略有不同,相互争权在所难免。要让周云舟真心将徐文浩当作上级对待,可没那么容易。现在既反驳了徐文浩,又向慕新民表了忠心,算得一箭双雕。

    刘伟鸿微微一笑,说道:“周书记,是这样的,我们拟定的干部考察评议制度,确实有这么个内容。不过,我也赞同徐书记的意见,由龙华担任荆湾区区委书记,不大合适。龙华同志几乎完全没有乡镇工作经验。”

    邓仲和与徐文浩的双眉,均是微微一蹙,马上便舒展开来。

    刘伟鸿嘴里说赞同徐文浩的意见,实际上,他只赞同了一半,而且侧重点不同。徐文浩的重点是不同意调整邱德远,而刘伟鸿的重点,则是放在了邱德远的继任者身上,他不赞同由龙华接邱德远的班。言下之意,对于调整邱德远,却是同意的。

    刘伟鸿心里确实也是赞同调整邱德远。在这一点上,他其实支持慕新民和周云舟的意见。很多事实证明,同一个干部在同一个地方任职时间过长,着实容易出问题。轻则产生惰性,工作只按经验搞,没有进取开拓心理,重则搞一言堂,做土皇帝。对于任何不同意见都听不进去。

    刘伟鸿不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作为县委组织部长,他首先就要从全县干部配置的大局上着想,而不是单纯的将这个当成权力之争和官场争斗的筹码。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刘伟鸿并不认为将邱德远调往县交通局是一种贬谪。身为重生者,刘伟鸿非常清楚,未来一二十年,道路交通的发展,是何等的迅猛。路桥产业和房地产一样,都成为支柱产业了。邓仲和前几个月在年终总结大会上,也公然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如果邓仲和真的实施这个政策,与此相对应的,交通局长这个职务就变得十分重要,其重要性,绝对在普通区委书记之上。而且一旦大举修路,就要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理所当然要由县长的亲信过去把关才对,不然出了问题邓仲和还蒙在鼓里呢。现在将邱德远调过去,是个很不错的安排。

    只是徐文浩的意见,明显与刘伟鸿相左,刘伟鸿便将言辞说得比较委婉。大局要考虑,原则要遵守,与徐文浩的关系,却也不能搞得太僵了,中间这个度的把握,非常要紧。一旦拿捏不准,就容易出问题。

    第472章配合默契

    邓仲和便有意无意的瞥了刘伟鸿一眼,刘伟鸿轻轻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米贤华咳嗽了一声,说道:“刘部长,龙华同志工作能力是很强的。这个同志年富力强,又有文凭,虽然没有地方工作经验,问题也不是很大。刘部长以前在县委办工作,去了夹山区之后,工作不也一样能够开展吗?”

    这话很有意思,等于直接在指着刘伟鸿的鼻子“申饬”了。就准你二十二岁担任区委书记,不许人家龙华四十岁的人做区委书记?你什么逻辑?

    刘伟鸿淡淡一笑,对米贤华这夹枪带棒的言语,倒是并不太在意,只是心里头暗暗有些奇怪,龙华怎么就得罪米贤华了?这么急着要将龙华赶到乡下去?

    须知县建委绝对是县直局委办里面的重量级单位,掌管着全县的城镇建设工作,实权很大,油水也多。龙华如果由县建委主任调往荆湾区担任区委书记,尽管谈不上贬职,起码也会很郁闷。

    所以当刘伟鸿拿到名单的时候,心里便在纳闷,还以为是慕新民的意思,不大清楚龙华和上坪米家的瓜葛。现在看来,真正想要挪动龙华的人,反倒是米贤华。一个是上坪米家现任的“族长”一个是米家的女婿,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矛盾来?

    这中间可能有些故事。

    自然,刘伟鸿不是神仙,暂时还搞不清楚具体情况,但有一点是明白的,那就是不能让米贤华得逞。慕新民重用米贤华,米贤华自己主动向慕新民靠拢是一个原因,慕新民想要借此掌控林庆县最大的宗族地方势力,也是一个原因,双方可谓一拍即合。现在,米贤华不经意间将一个“离间”上坪米家宗族势力的机会送到了刘伟鸿面前,自然要好好把握住。

    刘伟鸿虽然将米克良、米克林兄弟下了监狱,对龙华却没有什么意见。龙华这个人还是很懂事的。刘伟鸿也不是想要将龙华争取到自己的阵营里来,现放着米凤娇在龙华身边这种可能性真不大,那个女人对刘伟鸿可谓恨之入骨。但就此分化米贤华与龙华,却是可行的。

    刘伟鸿微笑说道:“米主任,也不是这个意思。我从来也没有否定过龙华的能力,但业精于专。龙华长期搞建委工作,城镇建设才是他的强项。我们使用干部,是要因人而异,量才委任,而不是机械地执行一些文件的规定。何况徐书记刚刚也说了荆湾区正在大搞建设,我建议,另外委派一位精通农村工作的同志,去担任荆湾区的区委书记。”

    邓仲和随即说道:“刘部长这个意见很有道理,我比较赞同。邱德远调任县交通局长,我看可以。至于荆湾区区委书记,我建议由肖宗林同志担任。老肖是农经委的主任,以前干过乡党委书记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性格成熟稳重,由他去担任荆湾区区委书记,是比较合适的。”

    米贤华便和周云舟对视了一眼,眼里都闪过一抹不忧的神情。

    邓仲和又在公然拉山头,投桃报李了。

    肖宗林是徐文浩的亲戚嘛。虽然说亲戚关系有点远,但两家走动得比较勤密。肖宗林从乡党委书记的位置上调任县农经委副主任,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调整级别。别看县农经委只是个正科级单位,因为主任是由副县长米贤华兼任的,所以会委任一位副主任实际主持工作,级别高配到正科级。米贤华调任县委办主任之后不再兼任农经委主任,肖宗林便扶了正。

    一般来说,这个正科级没多少实权干部看得上眼清水衙门,没滋没味的,就是搞个调研,平日里清茶一杯报纸一张,打发时间。由乡党委书记调到县农经委级别上升了一级,实权完全没有,绝对谈不上是升迁,典型的明升暗降。

    但这个规律,放在肖宗林身上不合适。他和党群副书记关系好,先在农经委呆两年,级别捞到了,资历也够了,适当的时候一外放,不做区委书记也当区长,挺好的一个曲线救国的路子。

    现在邓仲和提出由肖宗林担任荆湾区区委书记,不但是送了徐文浩一个人情,而且荆湾区基本还在邓仲和的控制之下。瞧这个情形,邓仲和这是和徐文浩“联盟”了。

    米贤华心里头很不乐意。

    他是坚决想要将龙华贬到乡下去,另外,龙华不动,他县建委主任的位置就空不出来,米贤华的另一个算盘也落了空。他可是给人家许过诺,会全力推荐的。

    但这毕竟是研究干部工作的书记办公会议,名义上,他只是列席,总是跳出来发言,于理不合。便瞥了周云舟一眼,请他出面。以前米贤华在上坪区做书记的时候,就和周云舟关系不行,如今两人更是成为慕新民的“哼哈二将”那就更要同气连枝了。他身居县委办主任要职,很多时候,也能帮得上周云舟的忙,周云舟该当买他的面子。

    周云舟轻轻一点头,便即说道:“邓县长,肖宗林同志虽然也是合适的人选,不过这一回,名单里可没有他的名字,暂时就不讨论吧。我们还是先按照这个名单来讨论。不然人数太多,这个会就不知道要开到什么时候了。”

    周云舟这个话,听上去很是合理,实际上就是在指责邓仲和节外生枝。书记才是干部工作的正管,慕新民既然定出了名单,咱们就应该就事论事,你把其他的干部都扯进来,不合规矩。莫不是你邓仲和想要架空县委书记,党政一把抓?

    邓仲和淡然答道:“既然是开会讨论,那就要把事情办好了,搞透彻。龙华不是合适的人选,自然要另外选人。”

    慕新民说道:“邓县长,也不能说龙华就不是合适的人选。这个同志我了解过,能力比较强,学历也高,应该能够领导好荆湾区。如同邓县长所言,荆湾区要大发展,还是应该由能力强有文化的干部去领路,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发展。”

    你以前用的那个邱德远就是个大老粗!

    这句潜台词,慕新民没有明白说出来。眼见得周云舟“孤军作战”邓仲和他们却是三个人轮番上阵,慕新民自然要出面给周云舟撑腰。而且这是他上任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整干部,如果不能落实下去,他就真的会被邓仲和等人彻底架空了。

    一个官帽子都捏不住的县委书记,谁会听你的?

    周云舟马山接口说道:“而且龙华同志在县建委工作的时间也太长了,担任县建委主任超过了四年,根据慕书记的指示已经干部任用的原则,也应该动一动。”

    周云舟是老林庆,知道米贤华与龙华以前是有点不对路,既然米贤华那么想要恶心龙华一把,周云舟便给他出一把力。将来总是有回报的。

    刘伟鸿忍不住又瞥了那个名单一眼,发现周云舟和米贤华在此事上头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提出来调整的干部,大多数都是“符合条件”的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单位,工作了较长的时间,算得是准备充分。难为他们如此“精挑细捡”不但搞出了这么一个名单,还要体现自己的意志,很是了得。

    刘伟鸿的眉头微微蹙了一下。他与邓仲和固然商量了对策,奈何人家也不是省油的灯。看来这一回想要“获胜”还得按照他们商定的策略走最后一步棋。

    刘伟鸿心意既定,正准备开口,一直都在旁听的李学智忽然开口了,说道:“龙华同志的能力如何,我和他打交道不多,暂时不好评价。不过我们县里的两会刚刚开过,任命了新的政府班子和组成部门的一把手,现在不到一个月马上就调整县直局委办的一把手,不是那么好吧?不然,是不是显得人大的任命,太儿戏了?”

    他是县委副书记兼县人大主任如此说法,正合适他的身份。一则给予了刘伟鸿有力声援;二来也是维护他自己的权威。李学智可不是孙文阁,担任人大主任也不是退二线,四套班子的正职领导人之一,适当的时候,自然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

    慕新民不忧地说道:“学智同志,正常的工作调整,还是可以的嘛。谁也不是要将人大的任命当儿戏。”

    李学智笑了笑,也反驳,却说道:“慕书记,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不是反对调整干部。不过我认为,现在组织部都还没有开始干部考察,是不是等刘部长他们把这个流程完成之后,根据干部考察的结果,再来研究谁去谁留?这样更加符合规定嘛。”

    一缕极淡的笑意自刘伟鸿的脸上掠过,李学智的配合还是很默契的,把他想说的话说出来了,而且完全合乎组织规定,无懈可击。

    慕新民和周云舟、米贤华顿时都被憋住了,作声不得。

    谁都没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以前的所谓干部考察就是个过场,先在书记办公会议上定下了调子,然后走完这个干部考察的流程就行了。组织部长要分一杯羹,也先就在会上分了。

    可是大家都忘了,如今的县委组织部长,不是周云舟,而是刘伟鸿。

    足足憋了几秒钟,慕新民才极不情愿地点了点头。

    第473章大家都紧张了

    县委组织部随即展开干部考察评议,整得动静特别大。组织部的所有干部,除了办公室主任张俊玲等少数几个留守人员,其余俱皆派了出去。县政府给组织部买的新车已经到了,刘伟鸿又从县人事局借了一台车,自己和三位副部长倾巢而出,一人带一个小组,一台车,分赴各个乡镇和县直局委办,开始进行干部考察评议。

    组织部有关干部考察评议制度的草案,徐文浩已经签字同意,认为可以试行。却一直压在慕新民的办公桌上,绝无动静。刘伟鸿亲自登门,向慕新民做了解释,慕新民只说还要好好考虑一下,便没了下文。刘伟鸿等了两天,索性不理了,自己召开了组织部部务会议,要求此番干部考察,就按照组织部拟定的制度草案执行。

    刘伟鸿做出这个决定,李刚、林格、许彪等三位副部长面面相觑,都有点忐忑不安。早知道刘伟鸿和慕新民不对路,也知道刘伟鸿是个牛脾气,但这样子“擅自行事”是不是有点过了?须知以前刘伟鸿的跋扈,只是个人行为,这个干部考察评议,却是组织行为,性质完全不一样。

    刘伟鸿大手一挥,毫不在意地说道:“干部考察评议,本就是组织部的正常工作范畴,上级文件有明文规定的,大家照此执行吧。有问题我负责!但工作干不好,该批评就得批评,该处分还得处分!”

    一把手说了这样的话,李刚等人自是不好多言。因为他们从刘伟鸿看似平淡的言辞之中,听到了暗藏的“杀气”上面追究下来,我去顶,你们只要对我刘伟鸿负责就是了。谁要是不配合我的工作,那可就对不起了!现今整个林庆县的干部都知道,林庆县有一个人,是惹不得的,那就是刘伟鸿。

    不管你是县委书记也好,副书记也好,纪委书记也好,惹了刘伟鸿,下场绝对堪忧。米克良、米克林兄弟下狱,陈文东降职调离,貌似现在慕新民的日子也特别难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扛不住了。

    其他同志,如果自认没有比这些人更加牛皮的本钱,还是乖乖配合的好。

    再说,刘伟鸿讲得也确实有道理。这本就是组织部的正常工作向县委书记和分管副书记汇报,只是出于官场礼节。一般来说,书记和分管副书记,都会支持的。林庆县原本就是基层党建工作全国典型,加上县委组织部这个干部考察评议制度和干部教育办法,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党建工作架构。好好加工一下,搞不好又能上报纸,捞个好政绩。县委书记和副书记,凭什么不支持?

    慕新民这样犹豫不决,在下边的干部看来就是脑子搭错了线。

    人家办事,你出成绩,还不好吗?

    其间内情,只有慕新民和刘伟鸿自己心知肚明。慕新民前来林庆县,可不是为了出成绩的,“任务”没完成,出再多的成绩也枉然。而且慕新民很清楚刘伟鸿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名正言顺地“争权”又哪里肯轻易同意了?

    刘伟鸿直接就撇开了他自己先干了起来。

    这么雷厉风行地一考察,下面的干部便都紧张起来了。瞧这个架势,刘部长“玩真的了”绝不是以前组织部那种走过场的干部考察。刘伟鸿每到一地,不管是调整名单上有没有名字,只要是副科级实职干部都要招找来谈话,详细了解他们负责的工作进度,听取他们的汇报。除此之外还要召开民主评议会,请所有的干部都参加一起对领导同志进行全面的民主评议。当然这种民主评议,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公开开大会,一种则是单独谈话。不但刘部长亲自谈,随行的组织部干部也会与基层干部谈话,基本上一个不落。

    虽然说,基层干部有很多老官油子,对于刘部长这一手颇有应对之策,但毕竟也有一些是心存正义的干部,还有一些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干部,经验方面就不是那么丰富,往往谈着谈着,就会说漏了嘴,谈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来。

    刘伟鸿这种考察评议的模式,己经有点类似后来的中央巡视制度了。深入基层,了解最一线的情况,也走了解最全面的情况。一到晚上,刘伟鸿的住所便灯火通明,刘部长召集下属开会,总结一天的考察结果,交流经验,力求完善考察评议制度。

    刘伟鸿很惊喜地发现,这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开始一两天,组织部的干部们还有点不大适应这种新模式,放不开手脚。但是很快,大家便活跃起来,很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究其原因,第一个当然是刘伟鸿以身作则起的表率作用。第二则是“大权在握”的良好感觉在支撑。

    以往对组织部的干部,其他干部也很是客气,不过多数走出于礼节所需。尤其是一些不急着提拔的干部,更是如此但如今不一样了,每个基层干部在组织部干部面前,都是小心谨慎,甚至一些老资格的副科级、正科级乡镇领导,面对县委组织部一个刚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小年轻,亦是笑容满面,点头哈腰,那种感觉,不是一般的爽。

    于是乎,干劲便上来了,一个比一个闹得欢腾。

    见了这种精神面貌上的快速变化,李刚、林格、许彪等老资格的副部长,不由对“娃娃部长”另眼相看。刘伟鸿能够在夹山闹出偌大动静,短短一年多时间,树立无上的权威,果非幸至,内里着实有几分真本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人心凝聚起来。

    除了干部考察评议,刘伟鸿还忙里偷闲,每到一地,必定要去矿山瞧瞧。他还分管着矿产工业这一块的工作呢。再说,国营煤矿和集体所有制煤矿的主要负责干部,亦在组织部的考察评议范围之内。刘伟鸿这叫一举两得。

    组织部这边搞得热火朝天,县建委主任龙华家里,却是另一番气象,颇有点剑拔弩张的气氛。

    吃过晚饭之后,龙华坐在沙发里闷闷地抽烟,米凤娇则双手抱胸,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满脸怒气,瞧那个样子,只想找人干架。

    “王八蛋!都是一群王八蛋!”

    走不了几步,米凤娇便破口大骂起来,也不知道她骂的是谁。

    龙华眼皮子都不曾抬起半点,压根就将米凤娇当做了空气。这个女人,就没有消停的时候,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单位,时不时就会歇斯底里地发作一番,龙华早就麻木得不能再麻木了。

    “哎,我跟你说,新城区那个工程,说什么也不能给王二麻子!这个王八蛋,以前见到我,就跟条狗似的,就差没那条狗尾巴了。现在倒好,自以为攀上了米贤华的高枝,就敢小看老娘!王八蛋!他是不是忘了,建委主任姓龙,不姓米!”

    米凤娇走到沙发前,朝龙华大声嚷嚷起来。

    龙华双眉一蹙,很不高兴地说道:“你声音小点行不?让别人听到了,还以为我得了王二麻子什么好处呢!”

    若不是怕米凤娇的大嗓门被悄壁邻居听到,龙华才懒得搭理米凤娇。只要一接口,这女人立即便没完没了的纠缠上来,不把人吵死誓不罢休。龙华真是怕了她。

    “我说你怕什么?反正米贤华这混蛋都要搞你的名堂了,你还有什么好怕的?要我说,明天,你就去县委办找他,当面甩他两耳光,看他还敢不敢这样子搞名堂。”

    米凤娇益发的火气暴涨,说话的口气亦是越来越大。

    此时此刻,龙华直想跳起来甩她两个耳光。

    这个愚蠢的女人,还不清醒呢?

    以为还是以前吗?米贤华是什么人?县委书记面前的大红人,正儿八经的县委常委。就算以前米克良在台上,也拿人家没办法。

    “这个王八蛋,他不就是想报复吗?当年我二哥没答应他,他到现在都怀恨在心。我呸,也不撒泡尿照照他那个鬼样子,谁看得上他?心眼比针尖还小。”

    米凤娇气得狠了,不住地咒骂。

    龙华冷笑道:“你是不是后悔了?当初要是你嫁给了他,现在不就是县委领导的夫人?”

    “你……龙华,你什么意思?难道我嫁给你还嫁错了,你有什么好?啊?要不是我二哥,你能有今天?做人要有良心!”

    米凤娇不干了,冲着龙华又嚷嚷起来。

    龙华黑着脸,“呼”地站起身来,朝米凤娇逼了过去。

    米凤娇大吃一惊,吓得往后退了几步,紧紧盯住龙华几乎扭曲的脸,吃吃地问道:“你……你想干什么?”

    她毕竟还是有点害怕的。现在确实不比从前了。

    龙华理都不理她,径直从她身边走过去,进了卧室,“砰”地一声,将门关上了。米凤娇愣了一下,连忙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将耳朵贴在卧室房门上,仔细聆听起来。

    似乎龙华是在卧室里给人打电话,还恭谨万分地叫了几声:“刘部长”

    第474章分化

    县委常委楼,刘伟鸿宿舍。

    龙华站在宿舍门外,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次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情,这才略略弯下腰,举起右手,轻轻敲了敲门。

    他看得出来,门没锁,是虚掩着的。不过必要的礼节,还是的遵守的。

    因为住在这屋里的,不是夹山区委书记,而是县委组织部长。

    “请进!”

    房间里传来刘伟鸿清朗的声音,听上去,隐隐有一丝威严之意。

    龙华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走了进去,一眼就看到刘伟鸿坐在沙发上,连忙带上门,疾走几步,来到刘伟鸿面前,微微鞠躬,带着谄媚的笑意,以一种近乎“妖异”的柔和语气说道:“刘部长,您好!”

    刘伟鸿这才缓缓站起身来,微笑着说道:“龙华同志,你好。请坐吧!”

    “是是,谢谢刘部长!”

    龙华一迭声地答应,顺手将手里拎着的一个熟料袋放在茶几下。那里面,装了两条烟两瓶酒,其中一条烟,是经过特别处理的,相信刘伟鸿只要稍一留心,便能看得出来。拿在手里,感觉也会不同。

    原本龙华在刘伟鸿面前,也无须如此小心翼翼,你再是县委领导,县建委主任也算得个角色。以前龙华就是这么想的,但几天前,书记办公会议的消息传来,龙华就不再敢这么想了。

    正科和副处,看似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犹如天壤之别。就是主动和被动安排和被安排的区别,好似一条巨大的鸿沟,将两人分开为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那次书记办公会议上,龙华的名字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出现在县委领导的嘴里,但每次提到他的时候,都不是什么好事,更不是褒义。尽管米贤华和周云舟对他十分肯定,甚至还可称为赞赏。但他们的真实意图,却是要将他赶到乡下去。而刘伟鸿、徐文哈与邓仲和口口声声说他龙华经验不够,不足以主政一地,实际上却等于是在为他说话,让他能够留在县建委主任的位置上。

    官场上的话里话外之意,谁能说得清楚呢?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含义完全不一样。

    龙华宁愿被说得一文不值,只要能保住现有的位置就行。

    “龙华同志,喝茶!”

    刘伟鸿亲自起身,给龙华泡了一杯茶水。

    “是,谢谢刘部长!”

    龙华连忙站起身来,双手接过,又是一迭声的感谢。似乎龙华的脑子此刻也有点短路了,除了“谢谢”不会说别的话。

    刘伟鸿又递给他一支烟,龙华双手接过,见刘伟鸿自己也叼上了一支赶忙掏出打火机,给刘伟鸿点上了,又装作很随意地打量了一下刘伟鸿的房间,便感叹地说道:“刘部长真是清正廉明啊!”

    龙华住的也是三室一厅,县建委的干部宿舍,不过和刘伟鸿这个三室一厅比起来,就豪华得太多了,简直如同宫殿一般。刘伟鸿的客厅里,除了一个电视机,一套木沙发,基本上什么家具都没有。

    刘伟鸿微笑说道:“宿舍嘛,能住就行了。

    这倒也是实话,宿舍就是宿舍,不是家。当然了,这个宿舍比以前整洁多了,刘伟鸿听了云雨裳的建议,请了一个钟点工给他打扫房间里的卫生。说是钟点工,其实也不确切是县委大院负责打扫卫生的一位阿姨,张妙娥给物色的,据说和张妙娥还有点亲戚关系,是张妙娥在县委办上班的时候,给她介绍进来做临时工的,人非常的老实本分,手脚勤快。刘伟鸿每个月付给她五十块,阿姨每天两次帮助刘伟鸿搞一下清洁卫生。

    至于衣服裤子,自然要刘部长自己洗了。好在有洗衣机,也不算太辛苦。而且刘伟鸿衣服很多,俱皆是好衣服。云雨裳和唐秋叶都给他买了不少。一个礼拜不洗衣服,问题也不大,有衣服替换。

    “刘部长艰苦朴素的作风,足为楷模,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龙华渐渐的口齿伶俐起来,高帽子一顶接一顶,漫天飞舞,往刘部长的大好头颅上纷纷掉落。

    刘伟鸿摆了摆手,淡然说道:“龙华同志,大家都是老熟人,客气话就不多说了。”

    “啊,是是,其实也不是客气话,我确实是发自内心的对刘部长十分的感激和敬佩的。”

    龙华连连点头,高帽子却继续乱飞。身为干部,在上级面前溜须拍马,几乎已经成为思维定式,一不小心奉承话便冒了出来,自己都拦不住。

    刘伟鸿也有点无奈,只好不再多言。

    很多事情,大环境不变,那都是改不了的,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刘部长,我……我今天过来,是想向你汇报一下县建委近段时间的工作情况……”

    龙华观察着刘伟鸿的神情,试探着说道。其实今天下午,组织部的小向就只经正式通知过他了。明天上午,刘部长将亲自带队,前往县建委进行干部考察评议工作,请县建委的同志们做好相关准备。

    得到这个通知,龙华原本紧张的心情,益发的忐忑不安起来。他很清楚,此番干部大调整,是难以避免的了。不但慕新民有这个需求,邓仲和、刘伟鸿等人,也一样有这个需求。

    本来朱建国接任县委书记之后,就该调整干部,但朱建国没来得及调整。上任不久,就爆发出刘伟鸿与米克良的“恶仗”等硝烟散尽,“林庆经验”随之出台,朱建国忙着向上级汇报,巩固基层党建工作的丰硕成果,年底便高升了。

    如今又是半年过去,慕新民到了该动干部立威的时候,刘伟鸿刚刚接任组织部长也需要借助此番大调整来树立自己的威信。至于邓仲和、徐文浩、周云舟等人,自然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借这个机会,清除异己,排斥前任康书记的亲信,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组织部长等人,均有同样的需求,这个事情便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

    而龙华却很悲哀地发现,自己成了第一个被排斥的对象。

    那份名单之上第二个名字就是他。米贤华借这个机会,要报当年一箭之仇。

    龙华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

    县委书记办公会上的情形,现在大家都基本清楚了。米贤华和周云舟要将他赶走,刘伟鸿与邓仲和却要保住他。当然,龙华心里非常明白无论刘伟鸿还是邓仲和,都和他龙华没啥大交情,之所以保他,只是不打算让他出任荆湾区区委书记这样重要的职务。如果米贤华坚持的话,邓仲和、刘伟鸿肯定会改变主意。那么就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形:龙华连荆湾区区委书记的位置都捞不着,不知道会被打发到那个角落里去喝西北风。

    一个县里,正科级的闲职可不少,那条冷板凳都可能是为他准备着的。

    龙华经过仔细分析之后,觉得这种可能性最大。邓仲和己经同意邱德远出任交通局长,荆湾区区委书记空缺成为定局。邓仲和与刘伟鸿关注的焦点是派一个信得过的干部去荆湾区,而米贤华的焦点,却是要打压他龙华。双方的目标并不矛盾。较量之后,唯有牺牲龙华,双方才能达成一致。

    他刚刚也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试探着给刘伟鸿打了一个电话,原本也没抱多大希望,毕竟他是米克良的妹夫。不料刘伟鸿却一口答应,让他过来。

    龙华立即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刘伟鸿微笑点头说道:“好啊,龙华同志请讲!”

    龙华便打叠精神,开始汇报县建委的工作,刘伟鸿听得很是认真,时不时会插口问一两句,对县建委其他几位副主任的情况也比较关注。

    龙华心中暗暗欣喜。

    好不容易,龙华的汇报告一段落,刘伟鸿点了点头说道:“龙华同志,看起来县建委的工作还是做得不错的。米贤华主任对你的能力也很肯定啊。”

    龙华苦笑一声,说道:“刘部长也不瞒你说,我对米主任的表扬不敢当啊。当年,我和米主任是有那么一点矛盾。”

    刘伟鸿就笑了,似乎比较感兴趣:“哦?这个我倒是不知道。”

    龙华脸色一红,说道:“嘿嘿,说起来都是陈年旧事了。当时我和米主任都在县革委上班,我爱人也在同一个单位,那时都还没结婚呢。米主任有那个意思,但后来,我爱人家里就反对,说都是姓米,怕这样子不好,所以……”

    刘伟鸿不由一怔,随即又感到好笑。合着米凤娇这样的女人,当年还是抢手货?自然,抢手的是米克良的权势,谁娶了米凤娇,谁就能攀上米克良这棵大树。不过刘伟鸿随即恢复了严肃的神情,在这样的事情上表现得过于轻浮,不是县委领导应有的风度。而且转念之间,刘伟鸿就明白了米贤华的心思,米贤华可不是要算陈年旧账。上坪米家,以前最有名望的就是米克良一家,米贤华只能居于人下。如今米克良倒台,米贤华隐然成了上坪米家的“新领袖”要想彻底整合米家在县里的那批势力,打压龙华就是必然的。只有米克良一家彻底失势,米姓族人才会投入米贤华的“怀抱”对于刘伟鸿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个机会,一个彻底分化米家的机会。

    “龙华同志,不要有太多的想法,安心做好本职工作,要相信组织!”

    刘伟鸿正色说道,很是严肃。

    龙华顿时大喜过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