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让他出任常务副县长,直接和邓仲和搭班子。至于高如柏,则接替李学智副书记的职务。陆大勇对刘伟鸿在夹山区发展经济的做法比较肯定,觉得在常务副县长的岗位上,刘伟鸿能够将他经济建设的长处完全发挥出来,比较容易出成绩。而且相对来说,经济建设工作比较单纯,万一有什么拿不准的地方,还有邓仲和把关。毕竟县长才是负全责的。不过刘伟鸿自己却提出来,愿意尝试一下党建方面的工作。
在京师陆大勇见到了马国平,证实了刘伟鸿的真实身份,自然要满足刘伟鸿这个“小小要求”反正是安排进县委常委,那么常务副县长也好,组织部长也好级别上是一样的。
刘伟鸿之所以自己争取出任组织部长,在于他十分清楚在体制之内,党的工作总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最重要的工作。实际上一个地方的经济是不是能搞上去,关键还在于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不是到位。单纯凭某一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纵算他是重生者,亦不例外。在高层领导眼里,党委书记的地位和行政首长亦是截然不同。党委书记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刘伟鸿不愿意自己的任职履历上,缺了组织部长这个环节。
当然,刘部长上任之后搞出的一连串动作,很多人都还是在观望。
但是一周之后,便开始有动静了。
这一日,县纪委书记卢正阳,亲自打了电话过来。
“刘部长,你好,我卢正阳啊,呵呵……”
卢正阳在电话里笑呵呵的,声音很是响亮。
“你好,卢书记!”
刘伟鸿也很客气。
卢正阳说道:“刘部长,你现在有时间吗?有些工作,我想向你汇报一下啊。”
刘伟鸿微笑说道:“卢书记太客气了,这个可不敢当。这样吧,我马上就过去。”
“哎哎,刘部长,这个可担当不起,还是我过来汇报吧……”
卢正阳益发的客气了。尽管他的年纪比刘伟鸿大了许多,资历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但刘伟鸿在县委的排名,正经在他前面,处于几位副书记之后,位居第六。卢正阳这是讲规矩。
“卢书记,你是老领导,当然应该我去拜访你。就这样说好了,你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到。”
刘部长以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卢正阳又客气了两句这才挂了电话,心里头颇为很满意。谁说刘伟鸿跋扈?只要你不招惹他,人家还是挺讲究规矩的。至于你硬要去找人家的麻烦,还不容人还手了?
县纪委依旧是在那栋独立的小楼办公,刘伟鸿这一回过去,和上次陈文东在的时候,自然是完全不一样了,每个碰到他的纪委干部,都是恭恭敬敬的向刘部长行礼问好。而且陈文东倒台之后,县纪委进行了“大换血”一大批干部,包括两名副书记李兵和黄兴国都换掉了,纪委干部大多是新人,对刘部长没有任何成见,俱皆敬畏有加。
卢正阳亲自站在办公室门口迎接,见刘伟鸿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口,立即快步迎了上来,双手伸得老长,嘴里笑呵呵的:“呵呵,刘部长来了,你好你好!”
刘伟鸿与卢正阳热烈握手,寒暄了几句,一起进了卢正阳的办公室落座。
卢正阳用的不是陈文东以前的办公室,换了一间。他比较讲究这些东西,陈文东倒了霉,估计与他那间办公室的风水有一定的关系。
倒走进来倒茶水的,还是原任办公室主任周莉。周莉依旧是老样子,面容姣好,身材曼妙,颇有风情的一个花信少妇。以前传闻她是陈文东的情人,随着陈文东贬职调离,此种传言也就渐渐消失了。陈文东没有牵连到她。
像她这种年轻又不失风韵的少妇,在机关工作,总有自保的手段。当然,暂时还没听到她与新书记卢正阳之间的暧昧传闻。卢正阳不是陈文东,在这些方面比较注意。不过,周莉亲自过来倒茶水,可见她已经完全取得了卢正阳的信任,连本该通讯员做的事情,都代劳了。
“刘部长,请用茶!”
周莉声音娇柔,满脸含笑地说道。
“谢谢周主任。”
刘伟鸿亦是脸带微笑,似乎对周莉以前所做的一切,早已如同过眼云烟一般。刘伟鸿确实也不会老是去计较这些。政治斗争中的雷霆手段,只施加在那些真正阻碍他进步的人头上。其他小事,不必斤斤计较。
周莉轻轻一笑,带着好奇打量了刘伟鸿两眼,退了出去,带上了门。
“刘部长,呵呵,你真厉害!”
周莉一出去,卢正阳便朝她伸出了大拇指,慈眉善目的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当然,多多少少带着一点职业化。让卢正阳这样的老油条真正佩服一个人,可不容易。
“卢书记,你可是我的老领导,这样说,我可真是担当不起了。”
卢正阳笑着说道:“呵呵,刘部长,我这也不是拍马屁,确实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看,这个干部公示一搞,效果就出来了,我这里可是收到了不少反应问题的信件。”
说着,卢正阳便将茶几上一大堆各式各样的信件往刘伟鸿面前推了一把。瞧那堆信件的规模,怕不有好几十封。
刘伟鸿一点也不奇怪,他那边收到的信件更多。毕竟这个工作,是组织部在推动的。大家对拟任的干部有意见,想要反映,头一个想到的也是组织部。
在林庆县普通干部的心目中,刘伟鸿的威望其实是很高的。他斗倒了米克良,大快人心。因为米克良的“邪恶”便衬托出刘伟鸿的正义。基层干部和群众,不大理会什么官场斗争,他们的观点非常朴素,收拾了坏家伙的就是好官。在我国,底层民众历来都有“青天情结”也有“侠客情结”刘伟鸿的表现,刚好符合这些标准,威望也就起来了。
刘伟鸿连县委书记也敢顶!
没有一点底气,又或者立身不正,刘伟鸿敢这样子吗?
这样的干部,应该是信得过的。
第484章声名鹊起
刘伟鸿微笑道:“卢书记,有效果就是好事嘛。要是一点响动都没有,那就不好了。”
“是啊是啊,是好事。虽然不说反映问题越多越好,但完全没有人反映问题,肯定也是不对的,刘部长,听说组织部那边也收到了不少信件?”
卢正阳附和了几句,随即问道,脸上露出关注的神情。这才是他今天请刘伟鸿过来的目的,想要探探刘伟鸿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仅仅只是做个样子给大家看看,还是想要动点真格的。
刘伟鸿答道:“不瞒卢书记,组织部那边确实也收到了不少的信件,不比你这边少。”
卢正阳马上问道:“那么,这些信件,主要是反映了哪个方面的问题呢?”
“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反映一把手不民主,搞一言堂的;也有反映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粗暴,喜欢乱发火乱骂人的;还有反映作风问题和经济问题的,不一而足。”
刘伟鸿说道,看上去,语气还比较轻松。
卢正阳一张笑脸,却逐渐严肃起来,说道:“刘部长,我这边统计了一下,大致也是这方面的内容。被反映的同志还不少,除了马吉昌同志,几乎每一个拟任干部都有人反映问题。”
夹山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干部队伍空前团结,马吉昌以前给刘伟鸿做副手,紧跟刘伟鸿的步伐,大家对他没什么意见。很简单嘛,刘伟鸿不正管着这事呢。
真反映了马吉昌的什么问题,那不是跟刘部长过不去?谁会干这样的傻事!
刘伟鸿点点头,肯定地说道:“越是这样,越证明我们这个动作搞对了,让我们对这些同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是啊,是这样,以前我们对这些同志了解得确实不够入。不过刘部长,我也发现一个问题这些信件,大多都是匿名信,这就有点不好办啊。”
卢正阳抚了抚头顶稀疏的头发,感慨地说道。
县纪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匿名检举一律不查。
这是有过深刻教训的。虽然大多数反映问题的人,都是一片好心,但不可否认,也有极个别人,别有用心唯恐天下不乱,四处写匿名信告状,捏造事实,诬陷干部。一开始的时候,纪委很是认真,对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都派人调查,结果查来查去查不到什么确切的证据,最后不了了之,却对被举报干部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多了,干部们都很有意见,闹得怨声载道。最后纪委便有了这么个“内部规定”省得被人钻空子,一张邮票八分钱搅得“天下不安”刘伟鸿也认真起来,沉吟说道:“卢书记,我理解这中间的难处。原则上,我也认为匿名举报,可以不予理睬。除非是证据十分确凿。但只要是实名举报,我看是必须要查的。不查不好交代。”
卢正阳舒了口气,连连点头,说道:“对对我也是这个意见。”
他就是担心刘伟鸿新官上任,为了尽快出成绩立威,不管实名举报还是匿名举报都坚持要查,那就不好办了。既然这个事情是在县委常委会议上通过的纪委就有义务协助配合。这样一来,出了成绩得“好处”的是刘伟鸿和组织部,累死累活做恶人的,就是他们纪委了。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卢正阳可不愿意去做。现在刘伟鸿明白表态,卢正阳就比较放心了。
别看人家年轻,这官场上的道道可是拎得清。
“这样吧,卢书记,我有个建议。李主任那边,也收到了一些信件,都是反映问题的。我们不如一起去拜访李主任,和他商量一下这个事情,看看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才最妥当。你看行吗?”
刘伟鸿略加沉思之后,说道。
卢正阳没有马上点头。这个事,听起来挺简单,也理所应当,但卢正阳还是得仔细想想。原因无他,李学智和刘伟鸿,那是公认的“一路人”两个都是地委书记陆大勇的亲信嘛。在林庆县配合得也蛮默契。现在卢正阳在这个事情上和李学智刘伟鸿协调一致,谁知道慕新民会不会有什么想法?虽然是工作上的问题,却也不能不小心一些。
卢正阳眼下还没打算掺和进去。实在这两边的来头都不小,一个是省长作后台,一个是地委书记做当靠山,谁都惹不起。
刘伟鸿理解卢正阳的顾虑,笑了笑,说道:“卢书记,我们先碰下头,拿个基本的方案出来,到时候再向慕书记汇报,如果需要的话,最好是上常委会研究一下,再做决定。”
卢正阳立即连连点头,说道:“这样好,这样好,毕竟这是大事,慎重一点也是应该的。”
这个小刘同志,还真是善解人意啊。
严正阳的心情,马上便变得开朗起来。
刘伟鸿办事雷厉风行,当下就在卢正阳办公室给李学智打了电话,说明了一下情况。李学智自然表示十分欢迎。两个人随即联袂出门,出门前,刘伟鸿电话通知向耘,让他将收到的所有信件,直接送到李学智办公室去。
县人大也在县委大院里办公,是一栋独立的办公楼,规模不如县委县政府办公楼那样大,胜在自成体系,环境更加幽静。
“呵呵,正阳书记,伟鸿部长,两位好!”
李学智也是礼数周到,在办公室迎接两位同僚。说起来,李学智正经算得是上级领导,正县处级干部,排名紧跟邓仲和之后,在徐文浩之前,从他对卢正阳和刘伟鸿的称呼之中,也能看得出来,李学智在这个方面,拿捏得恰到好处。
三人见礼已毕,分宾主落座,稍顷,向耘气喘吁吁的将一大堆信件送了过来。李学智这里收到的信件没有那么多,但也有二三十封。一总摆放在茶几上,高高的堆成了一座小山也似。
基本上,李学智同意刘伟鸿和卢正阳的处理办法,暂时忽略匿名举报信,集中精力调查实名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三个人很快就拿了个基本方案出来。李学智新任人大主任,也正想做一番成绩出来,在这个方面的诉求,他与刘伟鸿一致,自然就好商量。
下午,慕新民应他们三人的要求,召开了常委会议,一起商讨此事的后续处置方式,几乎全部常委都同意按照李学智三人研究的方案办理。
实名举报信数量不多,一共涉及到三个拟任干部,其中正科级干部两名,副科级干部一名。根据县委常委会的决议,对这三名拟任干部,由县纪委牵头,就实名举报信上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
私下里,刘伟鸿都匿名信也没有完全置诸不理,仔细清理了一下,对于问题反映比较集中,看上去较为容易调查的信件,归纳到了一起。随即,县委组织部单独派出了干部考察小组,对这几名干部重新进行考察评议。
一时之间,林庆县官场再一次掀起了一场风暴。尽管针对的干部只有少数几个,但对大家的震撼却不小。看来,县委这一回是玩真格的了。
其实想想也知道,依照我国政治生活的惯例,既然县里出台了这个文件,那就肯定要好好搞一两回的,抓那么两三个典型出来,以确保文件的权威性。
那几个被调查的干部,看来是撞到枪口上了。
这一查,还真查出了些问题,其中一名拟任局长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涉及到了比较大额的金钱。县纪委在向县委汇报之后,决定对该名干那正式立案调查,对他的拟任自然取消,常委会上另外安排了一位新的拟任局长。其他两位,问题不是十分严重,尚未达到违纪违法的程度,县纪委和组织部对他们进行了批评教育,没有取消他们的拟任资格。
这个结果,好似一枚重磅炸弹,将原本就不大平静的林庆官场震得地动山摇。县委已经通过的拟任干部,被立案审查,这还是第一回。大家一下子变得谨慎无比。
县委宣传部以此事为蓝本,专门写了一篇数千字的通讯,经过省委宣传部批准,刊发在《楚南日报》之上,主题内容当然是突出林庆县委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新举措,对县委书记慕新民同志,县委组织部长刘伟鸿同志,县纪委书记卢正阳同志,均有赞誉之词。
《楚南日报》上一刊发这篇文章,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地委组织部长魏爱国亲自召见刘伟鸿,详细探寻了刘伟鸿在林庆县推出来的这些大动作,对此十分肯定,鼓励刘伟鸿继续发扬,争取继“林庆经验”之后再搞出一个党建工作的新模式出来。地委组织部,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将林庆组织部的良好经验在全区推广。
短时间内,刘伟鸿便即声名鹊起,成了整个浩阳地区组工干部们议论的对象。
这个全区最年轻的县委领导,还真不是玩的,确实有两把刷子。
第485章大宁和林庆可不一样
大宁市委大院,坐落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中,很是威严大气。
这还是七十年代建起来的办公大楼,以新潮的眼光来看,是有点老土了。不过刘伟鸿觉得,反倒这种红砖黑瓦的建筑,才更显得威严。后世很多地方政府,都搞了花里胡哨的办公大楼,怎么看怎么像是迪尼斯乐园,就是没有了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刘伟鸿是前来拜访大宁市委组织部长朱建国的。
刘伟鸿出任林庆县委组织那长之后搞出来的一连串大动作,上了《楚南日报》朱建国自然看到了。立即便给刘伟鸿打了电话,笑呵呵表扬了他几句,随即就跟他开起了玩笑,说刘伟鸿是不是把他老朱给忘到爪哇国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来看看他。
刘伟鸿立即微笑着答应下来,马上就去省城拜访老领导。
朱建国便笑眯眯的,很是满意。这个刘伟鸿,还和以前一样,抬头知尾,是他朱建国肚子里的蛔虫。老实说,这许多时候没见到刘伟鸿,朱建国还真是比较想念了。在大宁市这段时间,朱建国每日里都小心翼翼的,尽管省委组织部长李逸风亲自召见过他两回,给他撑腰打气,叫他放开手脚干工作,不要有什么顾虑,但朱建国还是感到压力很大。
大宁市可是省城,市委书记乃是由省委副书记兼任的,位高权重。班子里的同志谁不是小心谨慎?朱建国初来乍到,以前从未有过大城市的工作经验,较之其他常委同志,就更加要小心在意了,日子过得挺压抑的。
如今刘伟鸿也成了组织部长,虽然是县里的组织部长,毕竟是同一个系统,工作上有很多相通之处,刘伟鸿搞得风生水起,朱建国就想请刘伟鸿过来,好好谈谈“请教”一下。刘伟鸿本就是他的“军师”一向军师请教理所当然。
刘伟鸿刚好也要到省交通厅跑一下夹山区修路的款子,两相其便了。
这个事情,去年年底刘伟鸿就在搞,慕新民打死也不在报告上签字,就一直拖了下来。前不久慕新民终于签了字,刘伟鸿随即跑了地区交通局。照理说,他已经不是夹山区委书记了,这个事情,该当由新任区委书记马吉昌或者新任区长柳树林去跑。不过刘伟鸿很清楚,无论是马吉昌还是柳树林,在地区交通局都不如他那么有面子。尽管卸任了区委书记,刘伟鸿可也没有将自己当做外人。不说他对老爷子的三年承诺,单单就他在夹山区工作了一年多,也已经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八万干部群众有了很深的感情。刘伟鸿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夹山区的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地区之行很顺利,新任地委副秘书长兼地委办副主任王化文亲自作陪,宴请了的地区交通局的领导们,地区交通局那些头头,去年就答应了刘伟鸿,只要他们县里把报告打上来,地区肯定要给点钱的。如今刘伟鸿今非昔比,已经是全地区最年轻的县委领导,加上有王化文作陪,就更加要给个面子了。公家的钱,给谁都是给,没必要和刘部长王秘书长过不去。
一顿酒喝下来,地区交通局的局长很豪爽地在报告上大笔一挥,批了二十万元。刘伟鸿心里头是有点嫌少,但考虑到浩阳地区新建,地区交通局要用钱的地方也很多,能够专门照顾夹山区二十万,已经很不错了,自然也就没有多说,与地区交通局的领导们把酒言欢,各自尽兴而去。
这笔钱是地区交通局从专项基金里面拨付的,虽然还是要请常务副专员和专员曹振起签个字,亦只是个程序而已。曹振起心里不待见刘伟鸿,但还算遵守规则,没有刁难,痛痛快快地批了字,刘伟鸿找到地区财政局,将拨款落实了下去。加上县里拨给夹山区的二十万,已经有了四十万进账。刘伟鸿兀自“不知足”又一口气跑到了省城,继续打交通厅的主意。要是能在交通厅也弄个三四十万,那就比较宽裕了,眼下乡间公路造价不高,还能发动群众出工,精打细算下来,很能办一些事情。
刘伟鸿办事,历来先公后私,先和李鑫一起去了省交通厅,邀请厅里领导一起吃饭,基本上把事情落实了下来,第三日上午才过来拜访朱建国。
上班时间,刘伟鸿没有去朱建国家里,径直去了大宁市委大院。
来之前,刘伟鸿电话预约了的,朱建国的秘书亲自在门卫室迎候。这位秘书大约三十来岁的样子,对刘伟鸿的态度恭谨中透出好奇之意。朱部长跟他说过,前来拜访的这位客人,乃是朱部长在林庆县的老部下,现任林庆县委组织部长刘伟鸿。
秘书同志听说过刘伟鸿的大名,前不久《楚南日报》上都有他的新闻,据说在组织工作上颇有创新的思维,尤其那个干部任免公示制度,让秘书同志很是惊诧了一阵,原来组织工作还可以这么干的。所以听说今天来拜访的客人是刘伟鸿,秘书心中颇为期待,原以为会见到一位成熟稳重的中年干部,不料一见之下,竟然是一个大男孩。这一来,确实是将秘书同志搞晕了,再也想不到啊!
经过一番交谈,秘书同志才确认这位就是朱部长要见的客人,一边在心里猛摇其头,一边十分恭敬地领着刘部长去了朱部长的办公室。
大宁市委大院占地自然要比林庆县委大院广阔得多,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数量也不是县里可比的。组织部有一栋专门的办公楼,四层砖瓦水泥结构的红色楼房,朱建国在三楼办公。办公室是复式的,外间有秘书室。不过看得出来,这是后来改装的。估计当初这栋楼不是办公楼。
很明显,朱建国专程在等候刘伟鸿,一见刘伟鸿走办公室,便即笑呵呵地从待客沙发区走过来,与刘伟鸿热烈握手。
“哈哈,伟鸿啊,你可是有段时间没来看过我了。是不是县里的工作当真那么忙啊?慕新民那个家伙,没有再出什么么蛾子吧?”
朱建国还是那么粗豪直爽,哈哈打得震天响。
单从这句话里,刘伟鸿就知道,秘书同志是朱建国信得过的心腹。不然朱建国不会当面批评慕新民,用词还那么“不堪”这人到了一定的层级,说话办事都要注意个影响了。只有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才会放下面具,露出本相。
朱建国出任大宁市委组织部长也有半年多了,也该培养了几个亲信心腹。
刘伟鸿笑道:“慕书记的态度,变了不少。”
“嘿嘿,他不变不行了。《人民日报》都发了社论,他还能怎么样?”
朱建国有点不屑地说道。由此可见,朱建国对林庆的事情,一直都比较关注,慕新民是种什么样的政治态度,他都一清二楚。
刘伟鸿脸色微微一凝,随即说道:“书记,报纸上的事情,咱们就不议论了。”
朱建国顿时一愣,有点狐疑地望了刘伟鸿一眼。他心里很清楚,在这样的事情上头,刘伟鸿是从来不会轻易开口的。一旦开了。必定意有所指。难道他不认可《人民日报》的社论?一时之间,朱建国的脑子有些拐不过弯来。朱建国本来打算要写篇文章,阐述一下自己观点的。见了刘伟鸿这个态度,此事似乎还有必要再考虑清楚了。
不过朱建国的愣怔,也就是瞬间之事,马上笑着说道:“来来,伟鸿,请坐请坐!”
当下两人在待客沙发上落座,秘书奉上清茶。瞧朱建国对刘伟鸿的亲热劲,这位还真是朱部长最待见的人啊。
“伟鸿,你在林庆搞的那几个制度,我觉得很不错啊。你们那个干那考察评议制度和干部教育办法的文件,我都仔细看过了,尤其是那个公示制度,很有借鉴意义。”
朱建国一坐下,便迫不及待地说道。
刘伟鸿不忙答话,掏出烟来,敬给朱建国一支,自己也点了一支,这才缓缓说道:“书记,这些都还在摸索阶段,不是十分成熟。魏爱国部长跟我谈过,时机合适的时候,准备在全地区推广。到那个时候,也许就比较成熟了。”
朱建国不由蹙了一下眉头。
刘伟鸿的意思,他心里清楚,这是不大赞成他在大宁市“依葫芦画瓢”啊。
“书记,大宁是省会城市,秦书记的作风特别稳健,和我们林庆县,小地方不一样啊。”
刘伟鸿便提醒了一句。
他在林庆县推行“新政”那是因为他实力足够,上面有陆大勇支持,县里有邓仲和、李学智、徐文浩、蒋大正等人做盟友,下面有一帮亲信干部拥护,这才可以大展拳脚。朱建国在大宁市不过是初来乍到,市委秦书记是省委副书记,位高权重,朱建国哪里有他在林庆县那样的实力?他推行的这几项制度,可都是在党委一把手那里“分权”朱建国真要是依样葫芦了,只怕立即就会受到秦书记的强力打压。秦书记在省委的排名,尚在李逸风之上。朱建国焉能抵挡得住!
第486章朱建国很郁闷
朱建国就有点郁闷,不高兴地说道:“只要是好的东西,那就应该推广嘛”刘伟鸿笑了。
估摸着朱建国这大半年,确实走过的比较压抑了。这也难怪,省会城市的市委组织部长,哪里是那么好当的?李逸风当初力挺朱建国,固然是给了他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但何尝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顶住了,时机合适的时候,朱建国便能更上一层楼。顶不住,那就证明朱建国不堪大用,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了。在我国的官场,历来是僧多粥少,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着有限的这些位置呢。
但官场上,确实是急不来的。你沉不住气,越是着急就越是有可能坏事。
刘伟鸿微笑说道:“书记,我有个建议。你现在最主要的是熟悉情况,尽力协助秦书记做好干部管理工作。大宁的情况远比林庆复杂,熟悉的过程,可能要略长一点了。据说秦书记比较喜欢成熟稳健的干部,对你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倒也不是虚言安慰,根据李鑫那边传过来的消息,朱建国上任之后,工作兢兢业业,谨守规则,秦书记确实对他还算满意。秦书记五十几岁了,属于那种比较老派的干部,甚至是还有点保守,喜欢脚踏实地的成熟干部,乃是理所当然。朱建国努力配合他搞好工作,秦书记自然也就会有个笑脸。
这就很好,在刘伟鸿看来,这个开局算是非常不错的了。
朱建国闷闷地说道:“奏书记当然满意了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我都快成了传声筒了”刘伟鸿不由暗暗失笑。
朱建国的性格,很对他的脾胃,本质上他们都是同一类人。朱建国以前在部队当的是军事主官,回到地方,农校校长、农业局局长直至县委书记,官职不大却都是一把手说一不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了,可不是那么好改的。如今到了大宁市,官职是升了,手里的权力在外人看来,那也是大增。实际上却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办事人员,只能在秦书记划了定的圈子里走,还得小心谨慎,心中郁闷可想而知。
“书记,这种情况应该也是暂时的。上级领导考察一个人有个过程。李鑫跟我说,秦书记这个人思想是古板一点,但也比较重情义。只要你真正得到了他的认可,我相信他会逐渐放开手脚的。他们那种老干部,都是这么个性格,几十年了,要改也难。”
刘伟鸿便安慰道。
也就是在朱建国面前,他才会这样子敞开说话,没有丝毫的顾忌。
朱建国郁闷了一阵,随即便自我调整了过来。他就是这种开朗的性格,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下,都能迅速摆脱不悦的情绪,往开心的事情上想。
“嗯,你说的也很有道理,秦书记也确实就是那么个性格。其实他人是不错,对我的工作也比较支持。他是一把手,我们都要配合他工作的。”
刘伟鸿微笑点头。
朱建国其实一直就是这么干的,尽管他心里不情愿,但也知道官场上的很多规则,必须要遵守。刘伟鸿在林庆县“大动干戈”依照很文艺的话说,就是点燃了朱建国心中的激情,也想跟着火一把。但同人不同命,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伟鸿,《人民日报》的社论,你怎么看?”
朱建国虽然认同了刘伟鸿的意见,还是有点不甘心,又再次提起了《人民日报》的社论。他总觉得这个时候应该表态了,或许能够大有所获。
刘伟鸿的脸容便严肃了些,沉吟着反问道:“书记,你是怎么看的?”
朱建国没怎么犹豫,径直说道:“我是完全支持,坚决拥护。我打算写个文章,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
刘伟鸿轻轻摇摇头,说道:“书记,时机未到。”
朱建国便疑惑起来:“时机未到?”
“嗯。”
刘伟鸿微微点了点头。
历史的轨迹,在刘伟鸿看来,已经开始发生了偏差,至少因为他的参与,老爷子的态度逐渐起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必然要影响到整个国家大局走势的。但这种变化,还不是那么明显,老爷子心里肯定也在进行“思想斗争”如果就这样下去,不发生其他意外,刘伟鸿比较有把握改变老爷子的观念。
问题在于,这个意外,是一定会发生的。
刘伟鸿重生的蝴蝶翅膀,暂时还只能影响到他身边很小的一个范围,对于国外鞭长莫及。眼下已经是九一年六月,北方那个邻国,局势已经非常的严峻,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照此发展下去,八一九事变肯定会如期而至。这场政变尽管失败了,却必定会导致老牌帝国的迅速坍塌,苏联四分五裂,俄罗斯重新取而代之。
刘伟鸿现在担心的就是,八一九事变之后,老爷子的态度会不会再变回来。发生在北方邻国的这种惊天大事,是必定会影响到我国的。戈氏搞改革,却让联盟陷入分裂的深渊之中,我国的高层大佬,焉能对此视若罔闻?据刘伟鸿所知,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正是因为苏联的剧变,令得国内姓什么的争论,达到了最高峰的状态,一时之间,从上到下都“严加戒备”某方势力大张。
也就在这种情形之下,才有了最高首长的南巡之举。
在这种情形之下,朱建国这样级别的干部,贸然参与进去,实在祸福难测。
就算最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但这中间的几个月时间,足以让他万劫不复了。事实上在刘伟鸿的记忆之中,有很多干部就是在八一九事变之后,黯然离开了政治舞台,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时过境迁,是没有人会记得这些“旧人”的,大家忙着争抢胜利的果卖。
朱建国不是刘伟鸿,没有护身符!
纵算是刘伟鸿,面对这样大事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小心翼翼,不敢轻举妄动。刘伟鸿丝毫也不鼓励朱建国去冒险,搞政治投机。
这个东西,不但需要运气,更需要本钱。
但刘伟鸿也知道朱建国的性格,这么隐晦的一两句话,怕是不足以阻止他胸中的那团烈火,当下又说道:“书记,现在不急,可能过不多久,局势会更加明朗,到那个时候再表态,可能更加稳妥一点。”
朱建国将信将疑地问道:“伟鸿啊,这又是什么内幕消息?你在首都的那些朋友,听到什么风声了吧?”
朱建国现在越来越怀疑刘伟鸿在首都的背景极不简单。这个年轻人表现出来的手腕、胆略以及极其敏锐的前瞻性,无一不与他的年龄格格不入,朱建国有理由这样“猜疑”刘伟鸿笑道:“书记,你放心,我要是有内幕消息啊,一定第一时间通知你。”
朱建国就笑起来。
他不怀疑刘伟鸿这个话,刘伟鸿已经帮了他很多忙,以双方的年龄差距,能够有这样的交情,缘分真是非同一般。
朱建国解开了心结,接下来的谈话,就真的比较轻松起来。朱建国对林庆县的情况,依旧很关心,毕竟那里可以算是他仕途上真正的起点。在农业学校甚至在农业局,都只是一个普通工作,只是职务不同而已。真正让朱建国领略到“仕途刚青”的,还得是林庆县委书记这个位置。
朱建国饶有兴趣,问得很是细致。刘伟鸿倒也不嫌麻烦,一一作了回答。两个人天南海北地瞎扯起来。
“伟鸿,不急着回去吧?今天中牛还是去我家吃饭,我给玉霞打个电话,叫她回家来,一起吃饭……”
朱建国兴致很高,聊着聊着,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朱建国抬起手腕一看表,都快到下班时间了,便即说道,不过马上眉头就蹙了起来,似乎又想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
“书记,怎么啦?”
刘伟鸿有些奇怪地问道。
“嗯,还不是因为玉霞的事情,这孩子,前天回来过一次,心事重重的,好像很不开心。我和她妈妈问了好几回,她都不吭声。哎呀,我这个女儿的性格啊……要是心脏不好的,会被她气死了。哪有性格那么冷淡的女孩子,和爸爸妈妈都不说话的?伟鸿,你来得正是时候,你帮我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啊,叫她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闷在心里,那样很伤神的。你说的话,她能听……她没什么朋友。”
朱建国说着,脸上满是担忧之色,不住摇头。
“朱医生有心事?”
刘伟鸿也有点奇怪了。朱玉霞只是性子冷淡,但心理一直是比较健康的,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刘伟鸿和她打了这么久的交道,算是比较了解了。说起来一直都是朱玉霞在给刘伟鸿做心理辅导呢。刘伟鸿真想不到她能有什么心事。
“是啊,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以前她在明珠读大学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是这样的。好几个月都闷闷不乐的,那时候,我们也问不出个名堂。你说说,有这样的女儿吗?”
朱建国很是郁闷。
刘伟鸿点了点头,说道:“好吧,那我现在就过去找她。”
“也不急,叫她回来吃饭吧。”
刘伟鸿微笑道:“我还是叫她去外边吃吧,顺便问问她到底有什么心事。”
朱建国犹豫了一下,便即颔首:“那好,那你们晚上回家里来吃饭。”
第487章朱玉霞确实比较反常
刘伟鸿到申清大学的时候,差不多正好是饭口,学生们都下课了,三三两两的结伴去食堂就餐。刘伟鸿将车子停在朱玉霞的宿舍下边,点起一支烟,等待着朱玉霞下来。朱玉霞的生活非常的有规律,一般都会准点去食堂吃饭的。
但是这一回,一贯料事如神的刘部长显然有些失算了。
眼见得路上的学生已经变得十分稀少,依旧不见朱玉霞的人影,莫非她不在宿舍?这个可比较难办了,刘伟鸿得去她导师那里去找。
说来惭愧,跟朱玉霞做了这么久的“哥们”还不知道她在哪里上课。得找个人问问才行。
想着,刘部长便起身往宿舍楼走去。正在此时,却只见一个苗条的身影急匆匆地走了过来,手里端着个饭盒,刘伟鸿定睛一看,却是黄桃花。
“桃花?”
刘伟鸿叫了一声。
“呀……”
黄桃花吓了一跳,待得看清楚是刘伟鸿,立即满脸飞霞,惊喜地叫道:“刘书记?来看玉霞姐呢?”
“嗯。你干嘛呢?”
“啊……玉霞姐这几天人不舒服,在宿舍里不想出门,我给她送饭去。”
黄桃花连忙答道。
“不舒服?”
“是啊……”
黄桃花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压低了声音说道:“刘书记,我……我看玉霞姐是有心事,我问她,她又不说,你……你去劝劝她吧。”
刘伟鸿微笑点头,说道:“好你把饭盒给我,我给她送进去。”
“哎!”
黄桃花自是点头不迭,连忙将饭盒递到了刘伟鸿的手里:“刘书记,那,那我先回店里去了,我叫人帮我看着呢。”
待得刘伟鸿一点头,黄桃花就急急地走了,似乎在刘伟鸿面前感到了莫大的压力。
见黄桃花宛如受惊的小白免一般,刘伟鸿摇了摇头,嘴角浮起一丝笑容。难道刘部长就真的那么让人害怕不成?
刘伟鸿端着饭盒,进了宿舍楼。
宿管大妈倒是没有怎么盘查刘伟鸿。宿管大妈也算得是“相人有术”刘伟鸿的外表尽管年轻,那气质明显和在校学生不一样,不像是“心怀叵测”来研究生楼泡妞的小学弟。理论上,在校大学生禁止谈恋爱,虽然从来没人真正遵守过。但是研究生在理论上都不禁止谈恋爱的。九十年代初期,研究生实际上就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很多都是带薪读的研究生,研究生本身也有津贴发放的。
朱玉霞的宿舍没有锁门,门是虚掩的。
刘伟鸿谨守礼节,敲了敲门。
“桃花,进来吧。”
里面传来朱玉霞懒洋洋的声音,不是冷淡,是慵懒。朱玉霞的冷淡,也是因人而异。至少对黄桃花,她就非常的友好。
刘伟鸿便郁闷了一把,一不小心,自己就变成黄桃花了。
推门进去,朱玉霞正斜斜靠在床头看书,但也不是正儿八经地看,似乎那书只是一个摆设,她的心思并没有放在书上,有点百无聊赖的样子。
“是你?”
见到刘伟鸿,朱玉霞明显吃了一惊,眼里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惊喜之意。
“我在下面碰到黄桃花,就自告奋勇上来了。我说你不像话啊,人家小姑娘要看店子呢,中午正是生意最好的时候。”
刘伟鸿走过去,将饭盒放在书桌上,佯作不悦地说道。
朱玉霞淡然一笑,说道:“我也跟她说过,叫她不要给我送饭,我自己会去的。但她不听,我也没办法。不过你还别说,她自己弄个小炉子炒的菜,比食堂的好吃多了。”
刘伟鸿将饭盒往她面前一堆,说道:“快吃。怎么回事?隔两个月不见,你就瘦成了这副德行?考试不及格啊?”
朱玉霞看上去,确实比以前更苗条了,下颌尖尖的,那小身板风吹得动。眉宇间总是带 (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