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第 182 部分阅读

文 / 未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点击/收藏到桌面
    恕D慊故翘浮罢隆辈还跷昂枰睬宄弦断蛩蜗阑惚ǖ恼飧銮榭觯赡苁钦娴拇嬖凇U庖彩且恢治弈巍>」艽蟛糠秩褐诙际峭ㄇ榇锢淼模膊荒芊袢希肥凳怯心敲醇霰鸬娜褐冢跷虮冉系停换岽尤芯梅⒄沟慕嵌热タ悸俏侍猓幌氤没诱掷锒嗯闱?br />

    后世钉子户和“最牛钉子户”频频出现,也不是没有原因的。算是一种我国特色,内情很是复杂,不能单纯的去责怪某一方。

    见刘伟鸿把出了“划江而治”的架势,宋晓卫心中自然不悦,但也没有表露出来,现在浩阳这个政局,宋晓卫要是真的能实现“划江而治”就算是很了不得。

    “好,那就请市长多多关注一下这个问题……市长,我今天请你过来,主要是干部调整方面的一些问题,想和你通个气。”

    宋晓卫没有继续“纠缠”修路的事,开始谈到了正题。

    刘伟鸿点点头,静候下文。

    宋晓卫没有拿名单给刘伟鸿看,而是口头谈起了自己计划要进行的中层干部调整,报了几个名字出来,基本上均是浩阳比较重要的区镇一把和市直局委办的头头。之所以没有直接拿名单给刘伟鸿,也是宋晓卫的一种策略。他很清楚,刘伟鸿肯定想要在干部调整的问题上分一杯羹。虽然说书记管帽子,市长管票子是组织分工,但刘伟鸿若是完全不能在中层干部调整的议题上发出声音,也是不可能的。你下面没有几个亲信,谁来帮你推动工作?

    估计刘伟鸿肯定会有不同的意见,宋晓卫便口头通报,省得刘伟鸿拿着名单跟他“理论”眼见得自己拟定的干部调整名单,被刘伟鸿随手划拉一番,宋晓卫的面子,又会被剥掉一层。口头通报,就能有效地避免这种尴尬。

    果然,刘伟鸿的双眉又蹙了起来,显然是有了不同意见,但刘伟鸿说出来的话,却让宋晓卫大感意外。

    “书记,关于干部调整,我有一个建议……”

    宋晓卫不动声色地说道:“市长请讲。”

    “我建议,撤区并乡,彻底地改造一下我们市里的干部组成结构。”

    “撤区并乡?”

    宋晓卫有点晕菜。什么叫“撤区并乡”刘伟鸿笃定地点点头,说道:“对的,就是撤区并乡。目前我们市里面搞的四级管理架构,市里,区公所,乡镇,行政村。我认为,这个架构太繁杂了,管理层次太多,上传下达的环节太多,效率就比较低。而且每一个乡镇的规模都太小,每个乡镇仅仅管着十几个行政村,四五十平方公里的地域,一万左右的人口,这种规模的管理单位,其实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现有的乡镇,都是副科级架子,职能不健全,责权利不统一,责大权小,很难负起真正的责任,大部分乡镇,不过就是在进行简单的‘维持性’管理。乡镇规模太小,人力财力物力分散,办不了大事,想要振兴经济,培养拳头产业,有点先天不足。而且,行政层级过多,养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多,财政不堪重负,群众也不堪重负。我看,是时候给这个管理机制消消肿了,再这么搞下去,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了。”

    宋晓卫脑门子上一条条黑线浮现而出。

    不是,市长同志,我只是和你沟通一下几个干部的调整问题,你竟然给我提这么大的一个建议?撤区并乡,从根本上改变浩阳市的管理架构?

    搞什么啊?

    你就不能消停点,不标新立异不行吗?

    宋晓卫双眉紧蹙,有点不悦地说道:“市长,这个好像不是我们市里面能够决定的?”

    刘伟鸿说道:“确实不是我们市里可以完全决定的。不过,书记,我们可以向上级提出这个建议。改革开放,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是政治体制的改革。纵观古今中外,效率越高的管理机制,层级就越少。市里面发一个文件,要开个大会,区里也要开个大会,乡镇又要开一个大会,村里还要开一个大会,一层层地传达下去,往往得要很多天的时间,工作效率太低了。取消一个层级,政令更加畅通,效率也会提高。而且撤销一个层级,撤销许多重叠的机关和部门,国家工作人员的数量就会减少,能节省不少的财政预算,节省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又是一大动力。我认为,值得尝试一下。”

    这倒也不是刘伟鸿一时心血来潮,在他的记忆之中,九十年代中期,全国都开始进行撤区并乡的工作,一度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政治改革。浩阳市提前一步,也不算多么的离谱。搞好了,还能提前启动撤区并乡的流程。

    宋晓卫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个上头,虽然听上去,刘伟鸿说的也不无道理。可是他上任一年,浩阳市发生的各种“新闻”和“动荡”已经不少了,宋晓卫压根就不想再搞什么幺蛾子。

    “这个问题,市长,咱们再仔细考虑考虑……”

    第741章各取所需

    “书记,撤区并乡这个事情,估计省里应该很快就有意向了,是不是开个会研究一下,打个报告上去?”

    刘伟鸿却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意见。

    宋晓卫心里十分腻歪,这位,还真把自己当成市委书记了?你就再强势,该守的规矩还得守!难道浩阳市的事情,就非得按照你刘伟鸿的意思办理?

    不过,宋晓卫的腻歪,也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马上就开始深入思考,刘伟鸿如此坚持,到底是何用意?听上去,理由倒是很冠冕堂皇,什么基层政权机构责权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发展,精简人员编制,节省财政支出,好处多多。不过宋晓卫身为市委书记,想问题绝对不可能这么简单,只看表象。

    按照“官场逻辑”宋晓卫第一个要考虑的就是:刘伟鸿如此坚持,有什么目的?对他有什么好处?

    仔细想想,真要是搞“撤区并乡”对刘伟鸿最大的好处,就是整个浩阳市的中层干部大洗牌。刘伟鸿从来都不曾隐瞒自己对“官帽子”的野心。他现在手里握着经济建设的大权,市政府“一统江山”宋晓卫基本插手不进去。市政府的几位副市长,如今眼里几乎只有刘市长,没有宋书记。

    事实证明,向宋书记靠拢,后果很严重!

    周鹏举那么厉害的角色,说拿下就拿下了,一点挣扎的余地都没有。其他副市长,谁不是心中栗栗。

    不过刘伟鸿虽然强势掌控了市政府,但全市中层干部的调配大权,仍然还是掌握在宋晓卫手里。刘伟鸿想要干涉下面干部的调整,有诸多不便。组织原则是要讲的。往往刘伟鸿想要将自己看中的干部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就不得不向宋晓卫妥协,让宋晓卫的亲信干部也上到重要的岗位。相对而言,宋晓卫在干部调整这一块,占着很大的优势。

    如果一搞这个“撤区并乡”所有科级副科级干部重新调配,宋晓卫就不能自专了,必须要上书记办公会议和常委会上进行广泛的研究讨论,这个时候,刘伟鸿的意图就能得到更加顺利的落实。浩阳市委班子十一名常委,刘伟鸿、熊光荣、樊国生、龙宇轩、丁立国这五位是完全抱成团的,差不多就占了半数,在常委会上大规模讨论干部调配,宋晓卫完全不占丝毫的优势。刘伟鸿可以趁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将手伸进宋晓卫的后花园,把市委书记的人事调配大权,拿走一半。

    如此一来,宋晓卫可真要成为一个挂名书记了。

    但宋晓卫的思路,没有这么狭窄,他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刘伟鸿这个提议。那就是,刘伟鸿凭什么认为宋晓卫会同意他这么搞?

    很明显,宋晓卫现在还是市委书记,这样的大事,宋晓卫如果坚持不同意,刘伟鸿再强势也没辙。难道刘伟鸿还能以市政府的名义,向地区和省里打这个报告?那是自动授人以柄,刘伟鸿肯定不会干这样的傻事。他唯一的途径,就是说服宋晓卫和他一起干。

    那么,宋晓卫的好处在哪里?

    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宋晓卫没有好处,可以想见,宋晓卫是肯定不会支持的。

    刘伟鸿事先应该早就将这一点考虑进去了。

    宋晓卫的好处,刘伟鸿刚才已经点了一下,那就是省里可能也有这个意向。这就要好好思量一下了。省里大佬难道真的想要搞撤区并乡?李逸风向刘伟鸿透露了什么信息?

    也许有这个可能。

    虽然方东华暂时还没有指示,不过李逸风是省长,方东华是省纪委书记,这样的“政治体制改革”省纪委书记不太关心也是有可能的。

    假如省里大佬真有此意,浩阳市先行一步,将报告打上去,就是“暗合上意”政治上能够获得一定的加分。证明宋晓卫肯动脑筋,胸怀全局嘛。而且一旦此事被省里确定下来,按照一贯的工作模式,可能会先搞试点,这个试点毫无疑问会落在浩阳市头上。

    宋晓卫久在机关,对于试点模式的好处,十分清楚。搞好了,乃是很不错的政绩。

    撤区并乡这样的大事,必定是由市委书记牵头的,政绩也主要归市委书记所有,市长只是陪衬。

    刘伟鸿坚持要搞这个撤区并乡,意图渐渐明晰了:宋晓卫得面子,刘伟鸿得里子。

    刘伟鸿的意思很明白,你宋书记放开手脚,让我在浩阳大展拳脚,等做出了成绩,你宋书记只管坐享其成。等时机一到,你自然就官升一级了,岂不是好?

    而如果宋晓卫真的升官了,刘伟鸿也就有很大的机会顺序接班,正位市委书记。

    仔细想想,这个事情搞好了,还真有可能是个“双赢”的格局。

    前提是宋晓卫愿意与刘伟鸿分享组织人事大权。

    说起来很复杂,但宋晓卫在脑海里只是转悠了几圈,马上便将此事的前前后后都考虑清楚了,微蹙的双眉舒展开来,带上了一丝笑容,说道:“既然市长认为这样办很有必要,那么我们就在这两天先开个书记办公会讨论一下,听听其他同志的意见。”

    刘伟鸿微笑点头。

    宋晓卫到底是个聪明人,只要好好一想,就能知道这个事情对他并没有害处。就算省里暂时还没有要撤区并乡的意思,但这个书记办公会议一开,宋晓卫的好处就来了。

    眼下,宋晓卫在浩阳市的威望很糟糕,下面很多区乡干部都在观望着,如果宋书记还不能搞点大动静出来,那么他的威望只有更加低落,完完全全变成了陪衬市长这朵红花的绿叶了。书记办公会召开,不管撤区并乡的事情是不是能够最终落实下去,下面的干部心里先就乱了,眼见得乌纱帽就要不保,还不得紧赶着给宋书记“请安”啊?

    到时候,宋晓卫尽可以将此事推到刘伟鸿头上:不是我要折腾你们,是刘伟鸿要折腾你们。放心,只要你们好好跟着我干,我会为你们着想的。

    如此,宋晓卫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手里握着主动权,威望自然就上来了。

    既然此事对他利大于弊,宋晓卫自然不会拒绝。

    而刘伟鸿想要得到的好处,自然也不会少,大家各取所需。

    “市长,撤区并乡这个事,确实值得好好研究一下。不过,其他工作也不能落下……”

    宋晓卫笑着说道。

    这是在提醒刘伟鸿,咱们还是回到正题上来。撤区并乡暂时还只是一个设想,能不能搞成,关键还得看上面是个什么态度。眼下这个干部调整,也不能不进行。

    宋晓卫的性格,其实是很坚韧的,有那么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思。

    刘伟鸿微笑说道:“有关这几位干部的调整,基本上,我赞成书记的意见。要不,就在书记办公会议上一起讨论一下?”

    宋晓卫微笑颔首。

    刘伟鸿也是个聪明人,宋晓卫同意讨论撤区并乡的事情,刘伟鸿自也要“识趣”不在这几个干部的调整上再出幺蛾子。既然要合作,那就都拿出诚意来。

    不过刘伟鸿还是留了点后手,要求在书记办公会议上一起讨论。你宋书记如果真的同意搞撤区并乡,那就最好。不然,以后再有重要的干部调整,我刘市长就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从宋晓卫那里离开,刘伟鸿回到自己办公室,随即给向耘打了个电话,让他立即过来一趟。

    宁浩高速公路浩阳段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就设在市政府办公楼内,向耘来得极快。作为刘市长的前任通讯员,向耘也有着“特权”基本上只要刘伟鸿的办公室没有别的干部在,向副指挥长就能随时觐见刘市长。

    “市长!”

    向耘来到刘伟鸿巨大的办公桌前,恭谨地叫了一声。

    “向耘,刚才宋书记告诉我,说东园区的部分群众,对拆迁补偿的标准有意见,准备要联合一些群众,抵制拆迁。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刘伟鸿也没有让向耘落座,直截了当地问道。

    “市长,这个事情,我暂时还没有得到消息……”

    看上去,向耘有点紧张。

    听听,有关高速公路建设的问题,竟然是宋书记先知道了情况,他这个实际负责全盘工作的副指挥长,却一无所知,怎么说都是“有亏职守”而且向耘很清楚,抵制拆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宁浩高速公路,市政府已经明确定为今年经济建设领域最重点的工作,刘伟鸿绝对不容许任何阻碍这条高速公路建设的情况出现。一旦搞砸了,他向耘就是第一个被“开刀问斩”的家伙。

    刘伟鸿倒也没有怎么生气,这个情况,应该还是处于萌芽阶段,或许有个别人想要借机多弄点钱,多数群众,还是会配合市政府工作的。关键是后续处理措施,一定要得当。

    “这样,你马上去东园区一趟,了解一下具体的情况,咱们再来商量。记住,要细致一点。”

    “是,市长,我马上就去东园区。”

    第742章财政收入都被干部们吃掉了?

    两天后的书记办公会议,一下子将本来已经逐渐恢复平静的浩阳官场,又搅得暗流汹涌。

    对于刘伟鸿提出来的撤区并乡计划,其他三位副书记,全都持否定意见。

    撤区并乡的议题,是宋晓卫提出来的,但宋晓卫也说得明明白白,这是刘市长的提议,请同志们考虑一下,都谈谈意见。

    看来对这个事,宋晓卫心中还是没底,至少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刘庆隆明白表示了反对。身为党群副书记,自然希望浩阳市的一切,都“有序运转”这也算是一种“条件反射”要是搞乱了,对大家都没有什么好处。所谓的权力,是建立在秩序之上的。

    按照刘庆隆的思维,这样的大事,肯定要有上级明白无误的指示,才能执行。现在上面毫无动静,浩阳市又何必如此标新立异?不是自找苦吃吗?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李大群也不赞成撤区并乡。不过李大群的言辞说得比较委婉,只是说兹事体大,应该慎重考虑,不能盲目。

    李大群的身份略微特殊一点,前任市委书记苑忠兴在任的时候,李大群比较靠拢苑忠兴,勉强算是苑忠兴线上的人,但不能称之为铁杆。现在苑忠兴去了地委宣传部,李大群就开始保持中立,既不过分靠拢宋晓卫,亦和刘伟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纪委的工作,相对而言比较独立,李大群采取这个中立的态度,倒也能够左右逢源。

    免得一个表态错了,就成为被“打击”的对象。

    但真正反对最激烈的,却是即将退休的市委副书记,市人大主任古建轩。无论是在书记办公会议上还是在常委会议上,一般情况下,古建轩都不怎么发言。除非涉及到了人大的工作议题,古建轩才应景似的说上几句。

    这一回,古建轩却旗帜十分鲜明地进行了反对,而且话语说得很不客气。

    “现在市里面的情况,好不容易稳定了下来,就没必要这么折腾了?搞来搞去,搞得人心惶惶的,大家都不得安生,有什么好处?”

    古建轩抽着烟,脸色阴沉沉的,十分不悦地说道。

    会议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古建轩这等于是指着刘伟鸿的鼻子在训斥。

    小刘同志,你能不能别再乱搞了?

    你看看,自从你担任浩阳市长之后,一年多时间,浩阳市发生了多少大事?

    对于古建轩的激烈反对,倒也在刘伟鸿的意料之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古建轩马上便要退了。最多到今年年底的全市人大会,古建轩就得让贤。

    古建轩在浩阳市为官多年,干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县长,一大批中层干部,是他提拔上来的。这也是古建轩“安身立命”的根本。现在一搞这个什么撤区并乡,中层干部大洗牌,说不定古建轩提拔起来的那批干部,就得有很多要靠边站。

    相对而言,古建轩以前提拔起来的那批干部,年龄都比较偏大,宋晓卫和刘伟鸿都很年轻,尤其是刘伟鸿,才二十几岁,自从刘伟鸿到任之后,浩阳市各个要害部门,开始批量出现年轻干部掌舵。比如政法委书记龙宇轩,公安局长夏寒,市政府办主任苑红秋,财政局长毛凌,市计委副主任章弈,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向耘等等,年纪最大的龙宇轩,也不过三十出头。可见刘伟鸿不待见年纪大的干部。

    若是按照正常的干部调整流程,刘伟鸿就算要将年纪大的干部们调整下来,也得有个过程,步子不能迈得太快。现在有了这个撤区并乡的由头,搞不好古建轩的那批手下,会“全军覆没”到那个时候,古建轩还如何在市里面立足?

    自古至今,我国的官爷们都有“恋栈”的特点,实在权力的诱惑太大,令人难以割舍。只要想到自己退休之后,立时便“门前冷落鞍马稀”古建轩就觉得很难接受。

    原本,古建轩就很看不惯刘伟鸿。刘伟鸿是不是为浩阳市的群众办了实事,古建轩不管。单是刘伟鸿这个年龄,就足以成为古建轩看不惯刘伟鸿的理由。

    代沟,无论什么年代,都是存在的。

    如今刘伟鸿朝着他的根子下刀,古建轩立时便爆发了出来。

    你小子都不“敬老尊贤”总想搞我的名堂,我老古又何必给你脸面?

    刘伟鸿没有生气,依旧脸带微笑,说道:“古主任,我们讨论任何一个工作,或者提出任何一个建议,都是从有利于工作的层面出发。谁也没有什么私心。事实上,我们现在的管理层级,确实是太多了,干部的编制也不少,至于超编的现象,更加比比皆是。长此以往,财政是不堪重负的。古主任是咱们浩阳的老县长,这个情况,比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清楚?”

    古建轩毫不客气地反问道:“依刘市长的意思,咱们浩阳的财政,都是被干部们吃掉了?”

    刘伟鸿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这样的!”

    此言一出,顿时人人变色。

    宋晓卫连忙说道:“刘市长,没有这么严重?”

    古建轩更是冷笑一声,说道:“这可真是奇谈怪论!咱们的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没有这些干部,浩阳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浩阳的发展,可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是所有干部共同的。这一点,我想没有任何人会反对?”

    李大群委婉地说道:“刘市长,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各项福利,都是必要的支出。当然,也有个别干部不大自觉,公款消费的情况略微严重了些。但那毕竟是个别情况,大部分干部,还是好的。这个应该肯定。”

    也就刘伟鸿敢于这么说话了。这个话,等于是一棍子将浩阳市所有干部都扫了进去,从市委书记到普通办事员,无一幸免。若是传扬出去,刘市长还不得成为众矢之的?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说话不过脑子!

    纵算现实情况确然如此,你也不能在会议上说出来啊!

    太犯众怒了。

    刘伟鸿沉声说道:“也许我的话是说得直接了点,但现实情况,确实非常严重了。去年一年,市政府的各项公务开支,占了财政预算的百分之五十四还多。我们浩阳一年的财政收入,有一多半花在了干部们的身上。几乎所有经济建设的项目,都是靠贷款和民间资本在支持。这种现象,就不正常。政府税收,应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取之于民,用之于官!”

    宋晓卫等人又吃了一惊。

    这位,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古建轩冷笑道:“刘市长,依你的意思,咱们这些干部都可以下岗了。没有干部,就没有公务支出嘛,浩阳市的税收,全部可以用于经济建设,岂不是好?还要这些只会花钱的干部做什么?”

    事实上,在前些年,古建轩当县长那会,县里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都花在了干部的身上,基本上没有什么余钱剩米来搞基础建设。大部分基础建设项目,均是依赖于上级的拨款。所以对于刘伟鸿所言百分之五十四的公务开支,古建轩完全是见怪不怪。

    这已经算是控制得很好了。

    而且有政府就会有干部,有干部就会有支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干部,整个社会还怎么运转?刘伟鸿想要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来控制公务支出,简直就是“虎口夺食”难道刘伟鸿要将整个浩阳市的干部全都给得罪吗?

    刘伟鸿寸步不让,马上说道:“古主任,凡事要一分为二来看,不能走极端。没有政府,没有干部,当然不行。但机构太多,干部太多,公款开支太多,肯定也不行。别的不说,我举一个例子——江海宾馆。江海宾馆开业两年时间,总营业额八百多万,这中间,单位公款消费占了百分之六十八的比例,与公务活动相关的消费,比如生意人请干部吃饭,娱乐等等,占了百分之二十七,也就是说,真正的个人消费,不过百分之五。两年时间,单是江海宾馆一家,地区和市里的公款消费总额,就超过了五百万。那其他宾馆呢?其他行业呢?加起来更是一个天文数字。同志们,请问这些在宾馆的消费,都是必要的吗?和我们浩阳广大的群众,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工作,是非得在宾馆喝酒吃饭打牌娱乐才能解决得了的?我们的干部,这样大手大脚地花钱,花的全都是公款,是不是应该问一问我们的群众,看他们答不答应!”

    刘伟鸿说着,声音渐渐激昂起来。

    “比如周鹏举,他身为常务副市长,两年多时间,一个人在江海宾馆和浩阳宾馆签单的总金额,是五十七万三千多。谁给他的这个权力?他有什么理由花掉这么多公款?周鹏举只是一个代表,这样的腐败分子,还不在少数。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全部的财政收入,都不够干部们吃喝玩乐!”

    会议室里,一下子变得静悄悄的。

    第743章胡行长出事了

    书记办公会议的讨论结果,是上常委会讨论。

    刘伟鸿一旦当真生气起来,就算是古建轩,也有点吃不住劲,不愿意轻捋其锋。过往的许多事实证明,真正惹怒刘伟鸿,后果很严重。

    而且宋晓卫似乎也支持刘伟鸿这个搞法。既然如此,刘庆隆、古建轩和李大群倒是不好过分反对了,不过三人的意见仍然有所保留,希望能将这个事情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书记办公会议虽然是事实上的决策机构,但名义上,只是起一个沟通的作用,并不能形成决议。真正有效的决议,必须在常委会上做出来,那才代表着组织决定。

    况且撤区并乡事关重大,古建轩等人内心深处,自也不愿意独立承担这么重的责任,还是上常委会讨论,由集体来决定比较妥当。

    如同刘伟鸿事先所预料的那样,提案在常委会上并未遇到太大的阻碍,市委书记和市长都赞成的提案,被常委会否决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当然,常委会并不是拍板同意立即在浩阳市进行撤区并乡的工作,这个也超出了浩阳市的权限。常委会形成决议,正式向浩阳地委行署和楚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要求进行撤区并乡的工作。

    地委和省委如何回复,暂时不得而知。但浩阳市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时之间,浩阳市委大院常委楼和浩阳宾馆三零八号套房,车水马龙,宾客盈门。下面的干部们闻风而动,纷纷开始预为之所。官场上,想要浑水摸鱼的,大有人在。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更多的干部是想要保住现有的位置。

    刘伟鸿的心思,没有放在这上面。

    这个事情,还有待省里和地区的批复。刘市长现在只想早日将宁浩高速公路建起来。宋晓卫提供的情况,基本准确,东园区着实有几户群众,对市政府提出来的拆迁补偿标准不满,正在联系其他群众,想要拧成一股绳和市政府谈判,要求提高补偿标准。

    向耘虽然能力不错,毕竟职务太低,很多事情做不了主,只能一边安抚那些群众,一边向刘伟鸿汇报,刘伟鸿亲自出马,找群众谈话,做工作,颇费了一番力气,才终于将那几乎群众说服,同意按照市政府定出来的拆迁补偿标准办理。

    做通了几户钉子户的工作,其他群众也就不闹了。

    实话说,市政府给出的补偿标准,已经是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最高的标准了。大部分群众对这个补偿标准,是很满意的。

    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群众吃亏,这是刘伟鸿一贯的宗旨。刘市长在浩阳群众之中良好的口碑和高涨的威望,也是此事能够顺利平息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月份,各项资金陆续到位,刘伟鸿手里已经有了三千多万的现金,宁浩高速公路浩阳段正式开始施工,大批施工器械轰隆隆地在好几处工地上同时展开了工作。

    这一日,刘伟鸿正在宁浩高速公路浩阳段工程指挥部召集会议,商量施工进度,腰间的BP机忽然震响起来,刘伟鸿拿起BP机一看,是李鑫的电话号码,便即起身去办公桌那边拨打电话。

    “李哥。”

    电话一拨就通,刘伟鸿微笑着给李鑫打了招呼。

    “伟鸿,胡行长出事了!”

    电话里传来李鑫略显焦虑的声音。

    刘伟鸿的双眉蓦然扬了起来,沉声问道:“出事了?出了什么事?”

    “今天上午,省纪委和省人行纪检组的干部,在胡幼青办公室将他带走了,据说有人举报他的经济问题……具体的情况,还不是那么清楚。你也知道,省纪委那边的消息,不是那么好打听,据说是方东华亲自在督办这个案子。”

    李鑫急急说道,语气中颇为不安。

    刘伟鸿吸了口气,没有说话。

    胡幼青出事,倒并不让刘伟鸿太过意外。胡幼青这个人,在省里几位商业银行行长之中,为人处世比较高调。省工行在省里几个商业银行里资金实力最为雄厚,胡幼青又相对比较年轻,春风得意,不大懂得韬光养晦,也在情理之中。他屁股下面那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呢。

    只是胡幼青此时出事,还真不是时候,刘伟鸿这边刚刚全线铺开,就等着他后续的三千万贷款撑着呢,他老人家倒好,去纪委喝茶了。估计这一去,再回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伟鸿,还有一个事,你也要注意。胡幼青出事,暂时还不知道谁来接替他的位置。但不管是谁做这个新行长,可能都会要清理以前的贷款,说不定他们会催你还贷。”

    李鑫又在电话里提醒了一句。

    刘伟鸿前前后后,可是在省工行贷了几千万。前头搞能源公司,贷款五千万,现在修路,又贷款四千万,实际到账一千万,合共六千万。如果省工行催债,那确实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刘市长立时便会手忙脚乱。

    “我知道了,李哥,谢谢你。这样,我这两天马上去大宁一趟,咱们见面再说。”

    稍顷,刘伟鸿平静地说道。

    “好,我等你!”

    李鑫也没有废话。别看平日里李鑫为人处世八面玲珑,却绝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关键时刻,很能拿得定主意。他能够在楚南搞起这么大的场面,可不仅仅是凭着省长公子的大招牌。这世道,不管干什么,都得有几分真本事。

    挂断李鑫的电话,刘伟鸿神色如常,回到会议桌上,继续主持会议,部署高速公路的施工事宜,似乎胡幼青压根就没有出事。

    开完会,刘伟鸿回到自己办公室,抓起电话,给云雨裳拨了过去。

    “媳妇……”

    刘伟鸿依旧笑嘻嘻的,丝毫也看不出他心头有事。

    “怎么,市长大人有闲了,竟然在工作时间给我打电话?本媳妇不胜荣幸之至!”

    云雨裳也在电话里调侃了老公一句。说起来,刘伟鸿在工作时间给她打电话,还真是不多见。一般来说,刘市长都要在下班之后,睡觉之前,才会想起给媳妇打个电话。

    “嘿嘿,想你了嘛……谁规定我不能在工作时间想老婆的?”

    刘伟鸿便即胡说八道。

    “得了,别给我灌迷魂汤了。你这个时候给我打电话,一准没什么好事。不过刘市长,我有言在先啊,本媳妇这里,除了美女一名,金钱无数,别的东西就欠奉了。”

    这话说得,牛气啊!

    刘伟鸿不由又想起了后世,一些牛人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那些话:我这人,是穷了点,除了钱,没别的!

    当然,平日里矜持端庄的云总裁,也就在自家男人面前,会这样“嚣张跋扈”一把。

    “媳妇,你还别说,我这回啊,就是冲着美女和金钱来的。刚刚李鑫给我打电话,说是省工行的胡幼青胡行长出事了,上午被省纪委和省人民银行纪检组的人带走了。”

    刘伟鸿继续以比较轻松的语气说道。

    “胡幼青出事了?省纪委抓的人?”

    云雨裳吃了一惊,没有心情跟刘伟鸿开玩笑了。

    “对!”

    云雨裳蹙眉说道:“银行是垂直管理的,省纪委的人,怎么会插手工行的案子?”

    云雨裳这话,算是问到了点子上。眼下,银监会尚未成立,银行系统的高级干部犯事,一般都是由人民银行和驻银行纪检组负责办案,地方纪检委通常并不插手。

    “现在情况还不是很清楚,事发突然,李鑫也还没有得到太多的信息。他说,省纪委那边的消息,不大好打听。估计胡幼青的事,也牵涉到了地方上的一些干部,所以省纪委才会插手。”

    刘伟鸿解释道。

    云雨裳摇摇头,说道:“卫红,你是不是太乐观了?”

    云雨裳这么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的老刘家,和以前的老刘家,有了很大的不同。

    老爷子不在了!

    老刘家和整个刘系,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一些政治大势力,正虎视眈眈。有的想要将老刘家和刘系纳入自己麾下,有的则是想趁着这个机会,一举将老刘家和刚刚开始出现政治大集团雏形的刘系打垮。可以说局面相当的凶险,一个应对不当,就可能出大问题。

    在这个节骨眼上,胡幼青忽然出事,难保有人不拿这事大做文章,牵扯到刘伟鸿的身上。尽管云雨裳信得过刘伟鸿与胡幼青之间,没有什么直接的瓜葛,但防人之心不可无。

    楚南省纪委书记方东华同志,可一直都看刘市长不怎么顺眼。如果真要针对刘伟鸿出手,眼下可谓是最好的机会了。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姐,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真要有人想胡来,也未必就能如愿。我现在主要是担心资金的事。李鑫提醒我说,如果省工行换了行长,可能会向我们浩阳催债。不但后续的三千万没有了着落,前面已经贷的六千万,都要马上归还。”

    云雨裳马上说道:“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区区几千万,算得什么大事?”

    刘伟鸿哈哈一笑,说道:“媳妇,这话牛气。好一个财大气粗的云总裁啊,真带劲!”

    第744章醉翁之意不在酒

    别看刘伟鸿嘴里说得轻松,事实上,他对这个事情一点都未曾轻视。他是下午和李鑫通的电话,当天晚上,刘市长就出现在了维德俱乐部。

    阳春三月,天黑得不是那么早,华灯初上时分,楚江之畔的维德俱乐部,晚风轻拂杨柳,江面上波光粼粼,显得安静而神秘,较之往日,少了几分奢华。

    李鑫为刘伟鸿设宴洗尘。

    一般来说,刘伟鸿到了维德俱乐部,均是入住那栋小别墅。那是刘伟鸿专用的小别墅,平日里就算刘伟鸿不在俱乐部,俱乐部的管理人员也不会安排其他客人入住那栋小别墅。当然,名义上,那栋别墅是李鑫的产业,刘伟鸿使用的是股东会员副卡,和李鑫的会员卡绑定在一起,所有消费,都由李鑫支付。刘伟鸿私底下和李鑫结算。

    李鑫其实一点也不在意这个钱,刘伟鸿在维德俱乐部消费的日子,并不多,一年到头,也就能在俱乐部住个十几二十天。但刘伟鸿要将钱付给他,李鑫也不拒绝。

    朋友归朋友,有些帐目还是算清楚比较好。

    所谓亲兄弟明算账嘛。

    但这一回,刘伟鸿没有去那栋小别墅,李鑫在一号会所的一个小包间里,请刘伟鸿吃饭。

    菜肴数量不多,四菜一汤,但做得很精致很讲究。李鑫知道刘伟鸿吃东西不挑,但维德俱乐部的饮食必须要精致讲究,这关乎俱乐部的名声。

    李鑫其实已经吃过饭了,不过还是陪着刘伟鸿一起用餐。对于李鑫来说,很多时候都必须将自己一劈两半,分别去应付不同的宴会。有时候一餐饭吃好几个包厢,是常有的事。

    谁叫他交游广阔,朋友太多呢?

    刘伟鸿的胃口依旧很好,吃饭吃得很香。

    李鑫没有和他喝酒,除非应酬必须,刘伟鸿一般都不怎么喝酒,李鑫知道他这个特点。吃饭完后,服务员将桌子收拾干净了,上了两杯热腾腾的香茗。

    维德俱乐部一号会所的地势比较高,站在包厢的阳台上,整个俱乐部临河一边的情形一览无余。

    刘伟鸿轻轻品了一口香茶,随口说道:“李哥,今晚上俱乐部好像不是那么热闹啊。”

    李鑫苦笑一声,说道:“这人,都挺机警的,胡幼青出事的消息,这会子知道的人怕是不少了。”

    胡幼青是维德俱乐部的常客,俱乐部的很多会员,都和他有些来往,现在惊闻胡行长被纪委请去喝茶了,自然惊吓到不少客人,就好像周鹏举一出事,江海宾馆的生意立即一落千丈。

    刘伟鸿的眉头微微一蹙,说道:“省纪委为什么会插手银行的案子,这个才是问题的关键。”

    李鑫点点头,深有同感,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一般来说,银行系统的腐败案,地方纪委和政法机关,没有得到邀请,是不会插手的。”

    “还是没有消息?”

    李鑫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稍顷,才说道:“也不能说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省纪委那边,也能找到熟人,但是没有进专案组。他们说,这一回办胡幼青的案子,省纪委专案组的几个人,都是方东华亲自点的将,直接向他汇报,其他几位副书记,都没有插手。”

    刘伟鸿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慢慢转过身来,靠在阳台的栏杆上,轻轻把玩着手里的白瓷杯,沉吟不语。

    省纪委和方东华如此重视胡幼青的案子,确实超出了常规。甚至可以说,方东华这么做,已经犯了忌讳,如果没有银行方面的邀请,会很得罪人。

    李鑫想了想,说道:“听说洪副总理对银行抓得很紧,打算亲自兼任人民银行的行长?”

    近段时间,首都确实是有了这个传闻。尤其是去年琼海省形成巨大的地产烂尾事件之后,洪老总对银行的不满,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在琼海地产泡沫之中,国有商业银行充当了一线主力,许多银行不满意在幕后操控,直接上了台前,将银行的大笔资金投入琼海地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洪老总一怒之下,决定要严加整顿银行系统,对闹得特别出格的,打算要摘几顶乌纱,甚至杀几个脑袋,以儆效尤。

    当然,有鉴于实际的情况,现阶段对银行业的清理整顿,暂时还只能是杀鸡儆猴,直接杀大猴子,时机还不成熟。像胡幼青这样正厅级的省分行行长,就成了最佳的“鸡”可谓“鸡头”杀几只这样的“大鸡”对猴子的警醒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至于对其他的“鸡”们,震慑力就更大了。

    李鑫现在怀疑洪老总要拿胡幼青开刀,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刘伟鸿轻轻摇摇头,说道:“或许洪老总是有这么个意思,但具体到胡幼青这个案子上,应该不是这样的……”

    如果真是洪老总要杀鸡儆猴,借胡幼青的“脑袋”一用,那么这个案子,就不会有省纪委的人参与,就算为了调查取证的方便,与省纪委合作,?(精彩小说推荐:

    ) ( 官家 http://www.xshubao22.com/5/5771/ )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

新第二书包网每天更新数千本热门小说,请记住我们的网址http://www.xshubao22.com